2022-01-30_22573381180255_166759678059996_2014625758185521152_n

名流故居(二九) 里港 藍高川故居 @ 時 空 旅 人 :: 隨意窩 Xuite日誌

401384301_m401384286_m401384233_m401384453_m

藍家古厝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里港藍家出書 記錄300年史 
 分享里港藍家出書 記錄300年史到Facebook 分享里港藍家出書 記錄300年史到Line 分享里港藍家出書 記錄300年史到Google+
2013-02-12
400子孫齊聚 論輩不論歲
〔記者邱芷柔/屏東報導〕擁有近三百年歷史的屏東縣里港藍家古厝是地方望族,每年初二回娘家,四百名子孫齊聚一堂,經常出現已結婚的大人要叫小學生「叔叔」、「論輩不論歲」的有趣現象,今年藍家古厝特別舉辦「空靈跫音─里港藍家大厝內滄桑三百年」新書發表會,為枝繁葉茂的藍家留下紀錄,薪火相傳。
 藍家第10代裔孫藍孟德花費20年的時間,撰寫、編修完成「空靈跫音─里港藍家大厝內滄桑三百年」一書。(記者邱芷柔攝)
藍家第10代裔孫藍孟德花費20年的時間,撰寫、編修完成「空靈跫音─里港藍家大厝內滄桑三百年」一書。(記者邱芷柔攝)
占地千餘坪的傳統閩南式與日式仿巴洛克式建築,矗立在里港鄉,藍家的人物風雲、軼聞趣事都在古厝裡頭發生。目前藍家輩份最高的長者藍家賢表示,藍家後代子孫,綿延至海內外各地,看到人叫不出名字是常有的事,每年春節返鄉祭祖,每個人都要掛上名牌,祭祖前還需逐一登載族譜,留下族譜紀錄。
藍家第一代藍鼎元在康熙六十年時,隨著堂兄藍廷珍來台,在平定朱一貴之亂後,藍鼎元的兒子藍雲錦,帶著族人到里港開墾,藍家古厝從此在里港生根,迄今已有兩百七十多年的歷史,第十代裔孫藍孟德花費二十年的時間,撰寫、編修完成藍家大厝一書。
藍孟德表示,一部藍家史相當於半部台灣史,這本五十多萬字的論著,以里港藍氏家族史為主體,兼錄台灣社會變遷史料為輔,時間跨越三百年,出現人物約計兩百人,希望藉由書的出版,將家族歷史完整保留下來。

百大家族(007) 里港 藍家
1429百大家族
清康熙六十年,漳浦閩人藍鼎元隨堂兄南澳總兵藍廷珍入台平定朱一貴之亂後,長子留在里港開墾,
也成為漢人拓墾屏東平原之肇始。直到現在,藍家仍為里港望族......
日治時期,藍家的藍高川(1872-1940)更與鹿港辜顯榮(1866-1937)、高雄陳中和(1853-
1930)、霧峰林獻堂(1881-1956)、斗六吳克明(1872-1973)、板橋林熊徵(1888-1946)、
基隆顏國年(1886-1937)等全台各地名門望族齊名。
藍家第一代藍鼎元在康熙六十年時,隨著堂兄藍廷珍來台,
平定朱一貴之亂後,藍鼎元的兒子藍雲錦,帶著族人到里港開墾,藍家古厝從此在里港生根
迄今已有兩百七十多年的歷史......
藍氏源流之一出自於河南縣汝南郡,近年調查研究源流之二:
藍廷珍、藍鼎元等藍氏一族,乃是清朝東南地區少數民族「畬族」的族裔。
其族人隨藍廷珍來台後,留台灣墾殖者頗多。藍廷珍的裔孫定居台中一帶;藍鼎元亦有裔長子
藍雲錦留台開墾定居屏東阿里港(現稱里港鄉)一帶,藍家古厝即為在台藍家一世祖藍雲錦所建
所以台中與里港之藍氏一族皆為兩人之族人後裔。
藍廷珍(1664—1729),字荊璞,漳浦湖西人,官至南粵總兵,福建水師提督等。
曾攝台灣鎮事,在定策治理台灣中頗有功績,卒後贈太子少保,謚襄毅,世襲輕車都尉。
康熙年間,他隨族兄藍理(字義甫,號文山,漳浦赤嶺人,為康熙年間拖腸血戰的平台先鋒、
以首功加左都督、官至福建提督)一起從軍,投奔清康親王。
康熙三十四年(1695)起先後任定海營把總、盤石守備、溫州鎮中營游擊、澎湖副將、南澳總兵等。
康熙六十年(1721)統兵入台,平定朱一貴起義。台灣收復後,任署事台灣印務。
在署理台灣軍務期間,上疏建議清廷注重台灣防務,防止外國侵略。
並聽從其族弟藍鼎元建議,採取加強漢族和高山族的團結,完善台灣防務,鼓勵墾殖,發展生產等
一系列「理番」政策,這些政策被「歷代治台者引以為法」,影響極為深遠。
雍正元年(1723),藍廷珍升任福建水師提督,其子藍日寵承職官至銅山營參將,孫藍元枚歷任
台灣鎮總兵、江南提督,於乾隆間入台平定林爽文起義。
雍正帝譽其為「治台名將」,擢升其為福建水師提督,賜提督府一座。
藍元枚(?—1787)字簡侯,福建漳浦人,提督藍廷珍孫,清朝將領。
父日寵,官福建銅山營水師參將。元枚襲三等輕車都尉世職。乾隆三十一年,命發廣東,以外海水師
參將用,補海門營參將。累遷總兵,歷台灣、金門、蘇松三鎮。四十九年,授江南提督。
乾隆五十二年正月,台灣林爽文為亂,元枚馳驛往泉州,署福建陸路提督。六月,元枚率兵次鹿仔港,
與總兵普吉保師會,七月,元枚病作。八月,賊自竹子腳、大肚溪、柴坑仔三道來攻。元枚力疾出戰,
病益劇,越十日,卒於軍,贈太子太保,發白金千兩治喪,賜祭葬,謚襄毅。
藍元枚謚號同藍廷珍,時稱小襄毅以別之。後人稱「公孫提督,大小襄毅」。
藍鼎元(1680—1733),字玉霖,號鹿洲。十七歲時遊學到定海拜訪堂叔公藍理、堂兄藍廷珍,
被世人稱為「八閩才子」、「經世良才」,寫下著名鎮海之策《論鎮守南澳事宜》,擔任藍廷珍軍師,
為平台、治台、興台做出卓越貢獻,成為清初提出對外開放的第一人。
著述《東徵集》、《平台紀略》,連橫在《台灣通史》贊曰:「藍鼎元著《平台紀略》,其言多有可采。」
雍正帝譽其為「籌台宗匠」,任其為朝廷修史館《大清一統志》編纂。
史家評說,藍廷珍、藍鼎元的治台方略與興台措施,為日後臺灣建省奠定了紮實的經濟社會基礎。
雍正帝任其為廣東普寧縣知縣,兼任潮陽縣知縣,後又任命其為廣州知府。
康熙六十年(1721)夏天,臺灣朱一貴起兵,佔據府治,藍廷珍與其堂弟藍鼎元隨總督滿保入臺鎮壓。
總督令藍廷珍統領水陸大軍,從鹿耳門登陸,經過七天激戰于閏年6月俘獲朱一貴,7月平定全島。
朱一貴亂後,全台底定。藍廷珍與其堂弟藍鼎元組織了大部分以漳籍移民組成的墾荒隊伍,
入荒陬,闢草萊,拓殖台灣,所謂官莊招佃募墾加速台灣開發。
其中尤以入墾「貓霧悚」名曰藍興保,即今台中郡治之地,最為有名;進駐台中盆地,同心協力
開發了包括今台中縣太平鄉、大雅鄉、烏日鄉等廣大地區及台中市部分地區( 藍興保),這是
清代規模最大、影響深遠的官吏開墾成果。
康熙六十年(1721年)秋夏間,藍廷珍與其堂弟藍鼎元率漳泉兵士百餘人,入墾屏東里港,
使成村落,這是漳州藍氏落腳屏東最早的文獻紀錄(見屏東縣志)。
藍家古厝位於屏東縣里港鄉玉田村玉田路48號。為藍雲錦所建,目前已有270多年歷史,
佔地千餘坪,是傳統閩南燕尾式四合院與日式仿巴洛克建築。
其中的日式仿巴洛克建築則是藍家藍高川(1872-1940)、藍高全兄弟為歡迎日本皇太子裕仁於
大正12年(1923年)行啟台灣前所建造。
裕仁皇太子於當年(1923年4月22日)確曾到訪屏東車站、台灣製糖株式會社阿猴工場,
是否到里港藍家就不得而知。
直到藍鼎元之第五世嫡孫藍媽田(字見元)時,藍家仍然擁有七百多甲的土地,
且阿里港及附近地區的糖場都是藍家所有。
藍家成為里港望族,後經營糖部、米糧,糖、米郊事業有成。
藍家的第八代嫡孫藍高川(1872年-1940年)更大量購買土地種植蔗園、創立台灣商工銀行
(第一銀行前身),為日治時期之名人,與林熊徵、辜顯榮同受明治、大正、昭和天皇之敘勳。
更帶領著藍家成為全台名門望族之一。
日治時期規劃為里港庄第一保,光復後由藍家後裔「藍家鼎」出任第一任鄉長 ,
因以藍田種玉而取名,至民國39年行政區域調整後正式定名為「玉田村」。
直至今日仍是里港雄霸一方的望族。


19世紀日台灣志藍鼎元像
圖片名稱:19世紀日台灣志藍鼎元像
書名: 
原書作者:伊能嘉矩
版本:鉛印本
刊刻年代:明治三十五年(1908年)

屏東里港藍家

藍家的第八代嫡孫藍高川(1872年-1940年)更大量購買土地種植蔗園(土地範圍直至現今高雄縣)、創立台灣商工銀行(現為第一銀行前身),成為全台名門望族之一。【屏東九如】近三百年歷史的藍家古厝&九如三山國王聖誕,有好濃郁的台灣味!! - aiko。手感溫度.愛生活 - https://goo.gl/FTL3TW

藍高川(1872年6月6日-1940年),字貴如,臺灣屏東里港人,是日本統治時期的銀行家兼慈善家,曾任臺灣總督府評議會議員。里港藍家的成員,署廣州太守藍鼎元後裔。藍高川從事製糖,大量購買土地,種植甘蔗(土地範圍由屏東到高雄)、成為臺灣商工銀行(現第一商業銀行)創辦人之一,由臺灣日治時代起即是南臺灣一方門閥,與臺灣總督府、板橋林家、鹿港辜家都有交遊。與林熊徵、辜顯榮同受日本天皇之敘勳。另與許丙、顏雲年等皆為好友。
簡介
少時遊俠,善於馬術、槍械,1895年乙未之役時組團練對抗日本,但不敵日軍,只好歸順。日本統治時期開始後,協助維護治安,並打擊土匪,1899年獲臺灣總督府紳章,1901年任阿里港保甲局長,隨即改任「阿猴廳」參事;1910年擔任「臺灣商工銀行」取締役(董事),1912年成為「臺灣興業株式會社」監查役(監察人)。1915年獲「藍綬褒章」。1921年擔任總督府評議會議員。1923年獲「勳六等瑞寶章」。
辜顯榮(中立者),左為林熊徵,右藍高川
1926年,屏東蕃地三磨溪社(Samohai社,今日里港青山村)原住民暴動,日本官吏要求藍高川將該部落公主納為側室,以收和親之效,藍家認為危險,不願高川前去,家族會議協調之下,由高川族弟藍高全前去迎娶,高全已有妻妾三人,但不敢違逆高川,揮淚而行,一去一年六個月,毫無音信,親人以為藍高全被出草殺死,哀痛不已,據說甚至想設立衣冠冢,沒想到不久後,高全帶回高鼻深目,美若天仙的原住民公主,才知道高全在部落中得享嬌妻,日夜錦衣玉食,飲酒狂歡,根本忘了家人。
藍高川有四名子女:藍家鼎、藍家精、藍敏及藍錦綿。藍家鼎成為二次大戰後里港首任鄉長,協助國民政府進行日本人資產接收,並居中調解鄉民和國軍的摩擦。藍家精曾任汪精衛政府中將參贊,戰後在社會運動上頗具聲望,但捲入了廖文毅臺灣獨立事件,藍敏身為時代女性,英姿過人,也透過談判救助了被指控為漢奸的兄長藍家精。藍錦綿嫁予基隆顏家顏雲年之子顏德潤。

藍高川
出生:1872/06/06
住所:高雄州屏東郡屏東街屏東481
家庭:
有二男二女
長男 藍家鼎  帝國大學畢,法學士
次男 藍家精  帝國大學畢,經濟學士
長女 藍錦綿  台北三高女畢
次女 藍敦子  台北一高女
學歷:
在書房學習漢學
經歷:
阿緱廳辨務署參事 1898
從事製糖業及開墾業 1901-1907
創立台灣商工銀行任董事 1910
創立台灣興業株式會社任監查 1912
總督府評議員 1921
阿緱廳辨務署參事改為阿緱廳參事 1931
特殊事蹟:
1899年以學識名望家受兒玉總督授紳章
1923年因本島統治有功,皇太子殿下來台巡啟時授勳六等及瑞寶章
1915年因對廳治有貢獻,受藍綬褒章 
1927年因熱心公共事業,受紅十字社總裁贈有功章
1928年贈大禮紀念章
資料出處:
連雅堂序:人文薈萃, (中文) 1921/07/20 P413
台灣新民報:台灣人士鑑, (日文) 1937/09/25  P.400,
台灣新民報:台灣人士鑑, (日文) 1937/09/25  P.027,
原幹洲:新台灣之人物, (日文) 1936/12/25  P.532
橋本白水:台灣統治和其功勞者, (日文) 1930/07/15  P.119,
橋本白水:台灣的實業界人物, (日文) 1928/07/10  P.477
原幹洲:自治制度改正十週年紀念人物史, (日文) 1931/07/28  P.004,
林進發:台灣人物評, (日文) 1929/09/15  P.099 
橋本白水:評論台灣之官民, (日文) 1924/02/29  P.042


1921年,藍敏出生於屏東郡里港莊二二三番地;她的先祖是藍鼎元,父親是藍高川。
1939年,藍敏畢業於臺北州立臺北第一高等女學校,隨後前往東京女子大學外文系就讀;不久,她的父親逝世,她返回家鄉處理父親後事。接著,她又前往上海,於聖約翰大學攻讀政治系並在金陵大學修習國際法。
中國抗日戰爭發生後,藍敏曾自福建省徒步前往江西省向戴笠提供關於盟軍登陸臺灣作戰的建議,並為其攜帶發報機返回臺灣。不久,藍敏又因兄長藍家精成為戰犯而再度前往南京,並與徐永昌的次子徐元德結婚。
戰後,藍敏曾投資於貿易公司、金山農場,並一度取得可口可樂的臺灣代理權。[1][2]台灣奇女子—藍敏 陳東榮 | 宅男手記部落格 - https://goo.gl/TcgGFW


藍家古厝位於屏東縣里港鄉玉田村玉田路48號。建基於清康熙年間(約1723年,雍正元年)[1],里港藍家一世祖藍雲錦所建,目前已有290年歷史,佔地千餘坪,是傳統閩南燕尾式四合院與日式仿巴洛克建築,雖幾經修膳,仍頗具規模。為屏東縣歷史建築十景之一[1]。藍家後代子孫,族系綿延且散居海內外各地,每年利用農曆春節返鄉祭祖,逐一登載系譜,共同延續族親系譜。
里港藍家古厝

里港藍家發展史
開拓始祖
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廣東南澳總兵藍廷珍及族弟藍鼎元來臺征討朱一貴,朱一貴之亂平定之後,藍家安排一部分族人定居於此地[2],藍家遷台定居一世祖藍雲錦(藍鼎元長子)移民開墾阿里港(現稱里港鄉),也成為漢人拓墾屏東平原之肇始。藍鼎元家族長子自藍雲錦移居阿里港以來,在阿里港周圍大力拓墾,終於成為阿里港首屈一指的大墾戶,清朝時代,藍家共有二位四品官、一位五品官,儼然是阿里港地區最顯赫的家族,對地方事務有很大的影響力。
富甲望族
直到藍鼎元之第五世嫡孫藍見元(小名「媽田」)時代,藍家仍然擁有七百多甲的土地,且阿里港及附近地區的糖場都是藍家所有。 藍家成為里港望族,後經營糖部、米糧,糖、米郊事業有成。藍見元於道光十五年(1835年),曾主持建築阿里港城的工程,距今約一百六十餘年的歷史,如今阿里港城已拆除,只留下一塊石碑在里港公園內。當年築城乃為防患盜匪,與道光十二年(1832年)的李受騷擾事件,阿里港慘遭客籍義民蹂躪有關。阿里港城的城壁是用刺竹圍成,城門則用珊瑚礁石建成,城牆內有二尺深的河溝,士兵巡邏時以河溝為走道。共有東西南北四個門,從東到西距離二公里,從南到北則為一點五公里[3]。
藍家的第八代嫡孫藍高川(1872年-1940年)更大量購買土地種植蔗園(土地範圍直至現今高雄縣)、創立台灣商工銀行(現為第一銀行前身)[4],成為全臺知名的世家大族。直至日本二戰投降及國民政府敗退來臺,仍是阿里港雄霸一方的大亨,旗南古道為藍家向台南府城輸出糖、米要道,為祈求神明庇佑營商順利,而出資建修廟於嶺頂[5]。
古厝之建築
閩南式建築
藍家古厝原為傳統閩南式建築,主要建材都來自於福建漳州;藍家古厝目前的主要建築特色有三。其一:平面為四合院式,二廂及正堂屬於傳統的閩南式建築。其二:廊柱使用紅磚及水泥相間的橫飾帶形式。其三:古厝前有一大前院,其中有一小徑,兩旁綠意盎然,行走其間,恍如置身於清代與日治時代,一頁頁翻閱著藍家的輝煌歷史[6]。
藍家古厝建基為九包五、二進式閩南燕尾式四合院,共一百二十門,藍宅除了前廳的主要活動空間外,兩側及後面均遍設廂房,整體呈凹字型。過去人口多,住在兩端的親戚往來,可以由貫穿的走廊通行,雨天也不擔心會淋到雨。
建築之藝術
第一進正廳曾在1923年改建成日式仿巴洛克建物(藍高川改建),日式和風建築興建於正廳前,連接正廳後二進形成祭祀內埕,也是藍家後世子孫年度祭祖的所在。藍家古厝前院牆內凹環抱設計,正面主入口設置圓形花壇,用以緩解正面視線的壓力,中央亭廊「凸」出於兩側迴廊,也形成第一道接待空間,主入口仿傳統三關六開門樣式,中間圓形窗式則有藝術裝飾的式樣。中央山牆以勳章卷草泥塑裝飾主題,廊柱採愛奧尼克柱頭,左右拱式迴廊,平添生活雅趣,所以有紅磚及洗石子兩種不同建材交互使用,做出了紅白相間橫帶紋飾,有不同裝飾和色彩、花紋,這是藍家古厝門樓的特色。整體而言,藍家古厝的建築風格氣勢雄偉,充分反映大正年間台灣經濟繁榮,和日本明治維新後接受西化的積極態度。藍家古厝院邸寬敞,院外椰林挺立,院內林蔭密佈,綠意盎然,自然紓解屏東燥熱的空氣。


藍鼎元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jN6jLv
藍鼎元(1680年9月19日-1733年8月1日),字玉霖,別字任菴,號鹿洲,福建省漳州府漳浦縣人。生於康熙十九年,卒於雍正十一年。藍鼎元出身書香世家,其父祖皆是當地有名望的儒士。父親藍斌精通理學,但屢科不第;藍鼎元十歲喪父,家境艱苦,靠母以女紅度日。自幼聰穎好學,清康熙末年,藍鼎元隨堂兄南澳總兵藍廷珍入台平定朱一貴之亂,事後,百餘宗族、兵員未返,落腳阿里港(今屏東縣里港鄉)墾荒開發。雍正間特授廣東普寧知縣,再兼署潮陽知縣,寫下了斷案過程,即《鹿洲公案》(藍公案)。潮州府知府胡恂邀其編纂府志。後受兩廣總督鄂彌達懇邀入幕,並再受鄂的舉薦,特授為署廣州府知府。雍正十一年(1733年)夏到任月餘,即卒於官,年僅54歲。今日里港藍家為其後人。較著名的有藍世璁。
藍鼎元自幼聰穎,生性好學,勤苦自勵。年少名列童子試榜首,頗得當地督學賞識。十七歲時,泛舟遊歷閩浙、廣東沿海,「自謂此行所得者多,人莫能喻也。」[1]從此眼界大開,識見愈增,然時運不濟,屢次赴試不第。[2]漳浦知縣陳四明邀集知名學者講學,指導制藝、詩歌、古文等科試之學,至康熙四十二年(1703)拔童子試第一,而為時人所重。先後受知於福建學政沈涵、福建巡撫張伯行,巡撫張伯行稱讚藍鼎元是「經世之良材」。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藍鼎元應張伯行之聘,到福州鰲峰書院,擔任講學及與同鄉蔡世遠共同纂訂先儒諸書。兩年後,辭聘歸家,在家鄉教書和著述,因「念祖父母春秋高,母亦漸衰,辭歸侍養」。自此,在家閉門苦讀十一年。
平台史記
康熙五十七年間(1718年)。其族兄藍廷珍升任南澳總兵,便道返鄉,論及鎮守南澳事宜,藍鼎元乃上書數千言,直指「南澳一鎮,為天南第一重地,是閩、粵兩省門戶」,「鎮南之法,以搜捕賊艘為先」,如果「上偷安則下怠惰,營伍廢弛則士卒弱,將帥素屍則盜賊恣」,「願兄無以開府滿盈,……抖擻精神,勤勞哨緝,一洗向來鎮弁積玩逡巡畏縮之習」,又於書中條陳七大要務以供參酌。佐幕期間上言南、北路文武駐紮要害,官兵營汛添設更置,臺鎮不可移澎湖,哨船之舵繚斗椗各兵必不可換,羅漢門、郎嬌、檳榔林、阿猴林不可棄等,均受閩浙總督覺羅滿保的允行。巨細靡遺,「洞若觀火」,令廷珍「大奇之」。
康熙六十年(1721),朱一貴起事反清,藍廷珍奉令平台,藍鼎元受邀隨行,於是來台參與戎幕。時年四十一歲。留台年餘,藍廷珍倚為左右手,凡軍中往來文書手札,皆出其手;軍務備防諸事,無不參與;「出入風濤戎馬間,羽檄紛馳,下筆千萬言立就」。為治理台灣出謀劃策,撰《平台紀略》一卷,又遍歷台灣西部各地,熟悉全台地理情形,遂能協助藍廷珍調度指揮順暢,料敵如神,迅速平定全台。由於在台期間,於地方利病,無所不用其心,常與廷珍「兄弟相對,竟日念念地方,不知其苦也」,因此藍廷珍稱讚他:「昔范文正公作秀才,以天下為己任,予弟玉霖,其庶幾乎!」。
對台貢獻
藍鼎元於經濟時務處處留心,不僅竭力主張在半線(今彰化市)以北設縣添兵,更主張在竹塹(今新竹市)地區增置兵防,設官治理,他以為「竹塹埔寬長百里,……闢田疇,可得良田數千頃,歲增民榖數十萬」;「恢恢郡邑之規模,當半線、淡水之中間,又為往來孔道衝要。即使半線設縣,距竹塹尚二百四十里,不二十年,此處又將作縣。流移開墾,日增日眾;再二十年,淡水八里坌又將作縣(置淡水廳)。氣運將開,非人力所能過抑,必當因其勢而利導之。」[3]所以「大聲疾呼,不啻舌敝穎禿」。藍鼎元精熟台灣歷史,入台後全面考察台灣社會、政治、經濟、軍事的現實和地理、風俗、信仰、教化等等方面的情況。他最早提出了對台灣進行綜合治理,促進台灣走向文治社會的具體措施,即十九事:「信賞罰,懲訟師,除草竊,治客民,禁惡欲,儆吏胥,革規例,崇節儉,正婚嫁,興學校,修武備,嚴守御,教樹畜,寬租賦,行墾日,復官莊」,其中「恤澎民,撫士番,招生番。」等尤為切中治台時務。
藍鼎元全面系統提出治理、經營台灣的理論體系,被當時和此後的治台者所借鑒採用。《平台紀略》是藍鼎元在台一年餘返鄉撰寫,直到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乾隆還下手諭:「朕披閱藍鼎元所著《東徵集》,其言大有可採,著常青、李侍堯購取詳閱,於辦理善後時,將該處情形細加察核。如其書內所討論各倏,有與見在《事宜》確中利弊者,不妨參酌採擇,俾經理海疆,事事悉歸盡善。」被乾隆譽為『籌臺宗匠』。
清政府曾對移民實行施琅提倡的渡臺禁令,禁止攜眷赴臺,該政策造成臺灣人口大亂,性別比失衡,男子多,女子極寡,青壯年拓荒者成家困難,是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藍鼎元對此給予極大關注。在《東徵集》與《論臺灣事宜書》中,他列舉了移民「皆丁壯力農,無妻室,無老耆幼稚」,「一莊有家室者百不得一」等大量嚴酷事實,建議:「欲赴台耕種者必帶有眷口,方許給照載渡,編甲安插。台民有家屬在內地,願搬取渡台完聚者,許縣呈給照赴內地搬取,文武汛口不得留難。」雍正九年(1731年),清政府實行憑照攜眷入台政策,就是出自藍鼎元等官員的建議。
清初名吏
雍正繼位後(1723),下詔選拔全國學行兼優之士入太學,藍鼎元以優貢生被選進京。清廷也在本年採納他的建議增設彰化縣於半線,同時設置淡水廳稽查大甲溪以北防務、兼管彰化捕務。使其主張終得實現。雍正三年,藍鼎元奉派校書內廷,分修《大清一統志》,其史才遂為朝廷「內臣」所重。
雍正五年(1727年),經大學士朱軾讚譽藍鼎元才能,薦引他朝見雍正皇帝引薦,獲雍正帝召見,藍鼎元條奏經理臺灣、河漕、兼資、海運、鳳陽民俗土田、黔蜀疆域六件時務,深得雍正賞識,授予廣東普寧知縣,再兼署潮陽知縣。
藍鼎元到任後力精圖治,革除吏敝,興學校、正風俗、秉公辦案,深獲民間愛戴。平反冤獄,嚴懲歹徒,令行禁止,吏治嚴明。藍鼎元還致力於復興學校,親自課經書,取締邪教,在潮陽改邪教祠為棉陽書院,盡力改善民俗風尚,深受百姓稱頌。藍鼎元秉性亢直,剛正不阿。
雍正六年(1728年),卻因藍鼎元因「豁免漁船例金」,以仵上官「違忤監司」,被羅織罪名,革職入獄。幸得當地士民為其鳴冤,潮州知府和總督郝玉麟、巡撫鄂彌達等多方協助,保釋出獄。藍鼎元請求歸休,鄂彌達更為他上書申明受冤始末,遂於雍正十一年(1733)奉詔進京召見,命其署理廣州知府,並聘請他編纂《潮州府志》。
一生清廉
藍鼎元於雍正十一年(1733)五月間到任,僅月餘、便因病遽然亡故。年僅五十四歲,有子六人。藍鼎元一生清廉,過世時家中貧困,鄂彌達及上官、同僚等「憐其貧」,集資以助,才得歸葬家鄉。
台灣藍氏
藍鼎元、藍廷珍族兄弟二人雖以征台而來台,功在清廷而留惠台灣。藍氏源流之一出自於河南縣汝南郡,近年調查研究源流之二,藍廷珍、藍鼎元等藍氏一族,乃是清朝東南地區少數民族「畬族」的族裔。其族人隨藍廷珍來台後,留台灣墾殖者頗多。藍廷珍的裔孫定居台中一帶;藍鼎元亦有長子藍雲錦留台開墾定居屏東阿里港(現稱里港鄉)一帶,藍家古厝即為在台藍家一世祖藍雲錦所建。[4]
著作
《大清一統志》參與纂修
著作:
《藍鹿洲集》
《修史試筆》
《東征集》6卷(藍鼎元為藍廷珍擬寫的公檄、書稟、條陳、告諭的輯成)
《平臺紀略》1卷(附奏疏)
《鹿洲初集》20卷
《女學》6卷
《棉陽學準》5卷
《鹿洲公案》2卷
《潮州府志》等書傳世。
《清史稿》中都有立傳,清《四庫全書》中收錄藍鼎元專著。
------------------------------------
藍廷珍、藍鼎元
年代:不詳    類別: 武功
       福建漳浦藍氏一族,素以閑熟海事著稱,在清初出過不 少著名人物。藍廷珍與藍鼎元具為其中佼佼者,前者為武將 ,後者為文人。康熙六十年(一七二一),朱一貴起事反清 ,自立為王,藍廷珍時任南澳總兵,奉派率軍來台鎮壓,延 請族弟鼎元隨軍擔任幕僚,留台年餘,對清代治理台灣,貢 獻頗多。前者負責敢言,遇事擔當任過,更敢於對其上司「 封還憲檄,為民請命」(註一);後者運籌參贊,見識深遠 ,每合主帥心意,而且「深諳全台地理情形,調遣指揮,並 中要害」(註二)。因此主幕相得,所提治台建議,大都被 清廷採納施行,對台灣的開發與建設,影響深遠;尤以藍鼎 元提議在半線(今彰化)以北設縣添兵,在竹塹(今新竹) 等地增置兵防,設官召墾的主張,後來「多採其議」實現, 對新竹的發展,影響甚巨。   藍廷珍,字荊璞,漳浦湖西人。生於康熙二年,卒於雍 正七年(一六六三-一七二九)。年少失學,在家力農,稍 長後,有持戟從軍之志,於是「不遠二千里渡海」,遠赴舟 山投效族長輩定海總兵藍理,自請入伍,勤習兵器、戰法, 長於火攻,槍砲無虛發。深得藍理器重。自康熙三十四年( 一六九五)起,從軍中下級官弁的營把總,逐級升遷至溫州 鎮標左營遊擊,以善捕海盜聞名。由於膽識過人,指揮得當 ,屢建奇功,而威名日盛,深得部眾信服。康熙五十六年( 一七一九)夏,在溫州外海緝捕關東大盜孫森,奪回所盜遼 陽巨砲和戰艦有功,獲閩浙總督覺羅滿保的賞識,薦請破格 擢升澎湖水師協標左營副將;不數月再晉升廣東南澳總兵。 (註三)   康熙六十年,朱一貴等在台灣南部舉兵攻佔道署府城, 全台各廳、縣悉數淪陷,聲勢浩大,「眾至三十萬」(註四 ),全台震動。藍廷珍聞報後,上書總督覺羅滿保,自願領 軍平台。於是奉檄統率水陸大軍八千人(註五),開赴澎湖 會合水師提督施世驃,商定進兵之策,一面派間諜刺探虛實 ,於同年六月十六日黎明,聚兵攻下鹿耳門,接著乘勝攻克 安平鎮,再由四鯤身、七鯤身長驅直入,採「分道夾擊」、 「乘夜進發」、「黎明登岸」之計,設伏進攻,於七日間攻 入台灣府城。(註六)然後遣將兵分南北二路,糾合莊民, 逐一捕獲朱一貴、吳外、李勇、……又招降杜君英、江國論 、杜會三、……等首領,歷經年餘,這場震動清廷的民變事 件乃告平定。   藍廷珍留台期間,不但極力主張「止殲巨魁數人,餘反 側皆令自新,勿有所問」(註七),並嚴戒將士不得妄行掠 殺;知人善任,信賞必罰,用人無疑;而且遇事有擔當,「 肯專擅任過,以攖大憲之逆鱗」(註八),與擔任幕僚的族 弟藍鼎元合作無間,力排眾議,提出許多經理台灣事宜的獨 到見解,為清廷逐一採行。離台前,檢出藍鼎元在軍中為他 代擬的「諸凡筆墨、公檄、書稟、條陳、雜著」等,「擇其 可存者百篇」,輯印為《東征集》一書,作序自稱「讀東征 一集,可以觀弟(藍鼎元)之苦心,亦見予之勞瘁。未知果 有小補於台灣否也?」(註九)功歸鼎元,絕不自居。    雍正元年(一七二三),藍廷珍因平台有功,奉旨特授 福建水師提督,賞戴花翎,加左都督銜,並世襲三等阿達哈 哈番世職(輕車都尉)。赴任後,「立巡防之法,數千里波 恬浪靜,商旅晏然」。(註十)雍正七年(一七二九)卒於 任所,享年六十六歲。子藍日寵,官至銅山營參將;孫藍元 枚,官至江南提督,亦為清代名將。   藍鼎元,敬其為人,撰有詳傳一篇,收入《鹿州初集》 。   藍鼎元,字玉霖,別字任庵,號鹿州,漳浦長卿里人。 生於康熙十九年,卒於雍正十一年(一六八○-一七三三) 。十歲喪父,家境艱苦,靠母親以女紅度日,賣甘薯、種蔬 菜維生。自幼聰穎,生性好學,手不釋卷;勤苦自勵,自命 不凡。十七歲時,泛舟遊歷浙江、福建、廣東沿海,「自謂 此行所得者多,人莫能喻也。」(註十一)從此眼界大開, 識見愈增,然時運不濟,屢次赴試不第。(註十二)至康熙 四十二年(一七○三),漳浦知縣陳四明邀集知名學者講學 ,指導制藝、詩歌、古文辭等科試之學,於是「所學大進, 拔童子試第一」,而為時人所重。康熙四十六年,福建巡撫 張伯行在福州建鼇峰書院,延攬九郡一州學行俱佳的學者纂 訂先儒諸書,藍鼎元受邀參加,經年餘,因「念祖父母春秋 高,母亦漸衰,辭歸侍養」。自此,在家閉門苦讀十一年。 (註十三)。   康熙五十七年間(一七一八)。其族兄藍廷珍升任南澳 總兵,便道返鄉,論及鎮守南澳事宜,鼎元乃上書數千言, 直指「南澳一鎮,為天南第一重地,是閩、粵兩省門戶」, 「鎮南之法,以搜捕賊艘為先」,如果「上偷安則下怠惰, 營伍廢弛則士卒弱,將帥素屍則盜賊恣」,「願兄無以開府 滿盈,……抖擻精神,勤勞哨緝,一洗向來鎮弁積玩逡巡畏 縮之習」,又於書中條陳七大要務以供參酌。巨細靡遺,「 洞若觀火」,令廷珍「大奇之」。(註十四)   康熙六十年,朱一貴起事反清,廷珍奉令平台,鼎元受 邀隨行,於是來台參與戎幕。時年四十一歲。在台灣年餘, 廷珍倚為左右手,凡軍中往來文書手札,皆出其手;軍務、 善後、備防諸事,無不參與;「出入風濤戎馬間,羽檄紛馳 ,下筆千萬言立就」。(註十五)又遍歷台灣西部各地,熟 悉全台地理情形,遂能協助藍廷珍調度指揮順暢,料敵如神 ,迅速平定全台。由於在台期間,於地方利病,無所不用其 心,常與廷珍「兄弟相對,竟日念念地方,不知其苦也」, 因此藍廷珍稱讚他:「昔范文正公作秀才,以天下為己任, 予弟玉霖,其庶幾乎!」(註十六)   鼎元於經濟時務處處留心,不僅竭力主張在半線(今彰 化)以北設縣添兵,更主張在竹塹(今新竹)地區增置兵防 ,設官治理,他以為「竹塹埔寬長百里,……闢田疇,可得 良田數千頃,歲增民榖數十萬」;「恢恢郡邑之規模,當半 線、淡水之中間,又為往來孔道衝要。即使半線設縣,距竹 塹尚二百四十里,不二十年,此處又將作縣。流移開墾,日 增日眾;再二十年,淡水八里坌又將作縣。氣運將開,非人 力所能過抑,必當因其勢而利導之。」(註十七)所以「大 聲疾呼,不啻舌敝穎禿」(註十八)。   雍正繼位後(一七二三),下詔選拔全國學行兼優之士 入太學,藍鼎元以優貢被選進京。清廷也在本年採納他的建 議增設彰化縣於半線,同時設置淡水廳稽查大甲溪以北防務 、兼管彰化捕務。使其主張終得實現。雍正三年鼎元奉派校 書內廷,分修「大清一統志」,其史才遂為朝廷「內臣」所 重,於雍正四、五年間(註十九),經大學士朱軾的引薦, 獲雍正帝召見,條奏經理台灣、河漕海運等六件興革時務, 受雍正大加賞賜,授予廣東普寧知縣。到任後力精圖治,革 除吏敝,興學校、正風俗、秉公辦案,深獲民間愛戴。卻因 「違忤監司」,被羅織罪名,革職入獄。幸得當地士民為其 鳴冤,潮州知府和總督郝玉麟、巡撫鄂彌達等多方協助,保 釋出獄。鄂彌達更為他上書申明受冤始末,遂於雍正十一年 (一七三三)奉詔進京召見,命其署理廣州知府,並賞賜有 加。鼎元於本年五月間到任,僅月餘、便因病遽然亡故。年 僅五十四歲。有子六人。鄂彌達及上官、同僚等「憐其貧」 ,集資以助,才得歸葬家鄉。(註二十)   藍鼎元一生著述甚豐,除藍廷珍所輯印的《東征集》外 ,另有《平台紀略》、《鹿州初集》、《女學》、《棉陽學 準》、《鹿州公案》及《潮州府志》等書。   根據晚近的調查研究,藍廷珍、藍鼎元等藍氏一族,乃 是中國東南地區少數民族「畬族」的族裔。(註廿一)其族 人隨藍廷珍來台後,留在台灣墾殖者頗多。據說,廷珍的裔 孫現有一支定居台中一帶;鼎元亦有裔孫定居屏東阿里港一 帶。(註廿二)   族兄弟二人雖以征台而來台,功在清廷而留惠台灣。世 有伯樂而後知有千里馬,無千里馬後人亦難以知有伯樂,二 人合作無間,勇於任事,其擔當與遠見,皆非常人所能 註一:藍廷珍、藍鼎元《東征集》,
---------------------------------
開台名將/御賜兩大水師提督故居-藍廷珍府第
分享: facebook PLURK twitter  
恭喜藍廷珍府第已經於2013年05月03日榮登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相當於台灣的一級古蹟規模。現在五里三城的三城總算是胡牌了。可是台灣的藍家連三級古蹟的邊都沒有。 
沒想到藍廷珍提督跟我有那麼點淵源,他們墾台後大部份移居屏東縣里港鎮定居,屏東藍家是日據時代頗有影響力的大家族之一第一銀行也是藍家創立的,一直到現在藍家在屏東政壇也還是有影響力。當然身為屏東人我就有一位好同學,一位好鄰居阿姨出於此藍家,讓我訝異的他們已完全台灣化的背後,居然有中國少數民族「畲族」人的血統,藍氏也是畲族姓之一。 
藍廷珍此名如果朋友眼尖,或許在台灣各大廟宇都看到他「福建水師提督 藍廷珍」題匾,其中台南赤崁樓前的全臺祀典大天后宮裡就有一塊。
藍廷珍府第不好找,問了一堆人才問出一個所以然來,果然「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支藍氏人才倍出,先後出了藍理、藍廷珍、藍鼎元、藍元枚、藍日寵、藍瑤、藍瑗等數十名以赫赫武功而身居要職的軍事將領官,其中三人官拜提督,在清史稿中是有列名記載的,「藍氏三傑」的雅號一直流傳,即清代康乾年間藍理、藍廷珍、藍鼎元,我認為還要再加一位藍廷珍之孫江西水師提督藍元枚。最底下我有簡介一下。 
上海古籍出版社也發行了一本書「所向無前:藍氏三傑傳」,有興趣可以買來看。
藍廷珍府第,位於福建省漳州漳浦縣湖西鄉頂壇村新城自然村,是清福建水師提督藍廷珍於康熙末修建,至雍正五年(1727年)落成的府第式城堡,也是江南水師提督、藍廷珍之孫藍元枚的故居。2001年1月,被公佈為福建省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府第建築群呈縱向五落對稱分佈,沿中軸線依次為門廳、正堂、後堂、主樓與後廂。左右兩廂為護厝,以「過水廊」相連,構成大四合院套小四合院的格局。
大門近拍照
正大門全覽
第一落正門背圖
正門近入後又一堂口(網路介紹是說這叫正堂,我不這樣感覺),是第二落的進出口,堂口目前為宗祠祭拜著祖宗,當然包括了藍廷珍肖像( 如下圖參考 ),這地方沒有宗祠的威嚴,一位封疆大吏怎會把宗祠建成如此規模,以小弟推斷,宗祠應該是建在此門進入後為第三落的獨立建築,但現在此地已經成一堆廢石,從地基看來,比第二落大很多,我大膽假設,第三落的宗祠年久失修坍塌或是毀於文革,然後把祖宗牌位移往此門前暫奉。
第二落正面圖
府上三出提督,世出將領,福建水師提都藍廷珍何等風光。
「平台首功」藍理
藍理(1649—1720),字甫,號義山。清順治四年,藍理出生漳浦縣赤嶺鄉畬族山寨,亂世生成孟浪性格,一生四落四起。台海戰役中,「破肚將軍」藍理,讓鄭軍聞風喪膽。康熙帝稱藍理「台海血戰,功在首先」,賜「平台首功」匾文,授昂幫章京內大臣兼攝左都督,世襲騎都尉,封一等伯,後又被任命為神木副將、宣化總兵、定海總兵、天津總兵、福建陸路提督。御賜「勇壯簡易,所向無前」牌坊和提督府各一座。康熙帝賜聯:「銅柱海疆曾著績,鐵衣戎略夙知名。」
「治台名將」藍廷珍
藍廷珍(1664—1729),字荊璞,漳浦湖西人,官至南粵總兵,福建水師提督等。曾攝台灣鎮事,在定策治理台灣中頗有功績,卒後贈太子少保,謚襄毅,世襲輕車都尉。康熙年間,他隨族兄藍理(字義甫,號文山,漳浦赤嶺人,為康熙年間拖腸血戰的平台先鋒、以首功加左都督、官至福建提督)一起從軍,投奔清康親王。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起先後任定海營把總、盤石守備、溫州鎮中營游擊、澎湖副將、南澳總兵等。康熙六十年(1721年)統兵入台,平定朱一貴起義。台灣收復後,任署事台灣印務。在署理台灣軍務期間,他勸阻福建總督滿保及將軍施世驃不濫殺群眾,使很多早期從大陸過來投奔朱一貴的百姓又回歸清朝。其中有很多來自家鄉漳浦的移民,從「漳浦寮」出來幫助藍廷珍安定社會,發展農業,對台灣早期的開發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又上疏建議清廷注重台灣防務,防止外國侵略。他還聽從其族弟藍鼎元建議,採取加強漢族和高山族的團結,完善台灣防務,鼓勵墾殖,發展生產等一系列「理番」政策,這些政策被「歷代治台者引以為法」,影響極為深遠。雍正元年(1723年),藍廷珍升任福建水師提督,其子藍日寵承職官至銅山營參將,孫藍元枚歷任台灣鎮總兵、江南提督,於乾隆間入台平定林爽文起義。雍正帝譽其為「治台名將」,擢升其為福建水師提督,賜提督府一座,正門對聯曰:「復鹿耳以崇朝韜略奚似管樂,定東都於七日戎機可比孫吳。」
「籌台宗匠」藍鼎元
藍鼎元(1680—1733),字玉霖,號鹿洲。十七歲時遊學到定海拜訪堂叔公藍理、堂兄藍廷珍,被世人稱為「八閩才子」、「經世良才」,寫下著名鎮海之策《論鎮守南澳事宜》,擔任藍廷珍軍師,為平台、治台、興台做出卓越貢獻,成為清初提出對外開放的第一人。他著述《東徵集》、《平台紀略》,連橫在《台灣通史》贊曰:「藍鼎元著《平台紀略》,其言多有可采。」雍正帝譽其為「籌台宗匠」,任其為朝廷修史館《大清一統志》編纂。史家評說,藍廷珍、藍鼎元的治台方略與興台措施,為台灣日後於光緒十一年從福建一個府升格為清朝一個省奠定了紮實的經濟社會基礎。雍正帝任其為廣東普寧縣知縣,兼任潮陽縣知縣,後又任命其為廣州知府。被譽為與李光地、蔡世遠齊名的「理家閩學大師」。曾被授御匾,上書「公正廉明」。乾隆帝一日翻閱《東徵集》,贊曰「不愧為籌台宗匠、治台宗匠」。
「安台名將」藍元枚
藍元枚(?—1787)字簡侯,福建漳浦人,提督藍廷珍孫,清朝將領。父日寵,官福建銅山營水師參將。元枚襲三等輕車都尉世職。乾隆三十一年,命發廣東,以外海水師參將用,補海門營參將。累遷總兵,歷台灣、金門、蘇松三鎮。四十九年,授江南提督。五十二年正月,台灣民林爽文為亂,命元枚馳驛往泉州,署福建陸路提督,駐蚶江策應。至福州,奏言:「師渡台灣,亂民潰散,慮入內山與生番勾結。」上諭令速捕治,俾盡根株。水師提督黃仕簡率兵討爽文,坐逗留奪官,以命元枚,並賜孔雀翎,授參贊,趣率兵渡鹿仔港,會總督常青進討。六月,元枚率兵次鹿仔港,與總兵普吉保師會,即夜,師分道自柴坑仔、大武隴入,殺賊甚眾。上嘉之,賜雙眼孔雀翎。元枚所將止浙江兵二千,奏請益師上命總督李侍堯發福建兵二千、廣東兵三千益元枚。時總兵柴大紀堅守諸羅,元枚使告大紀,期會兵攻斗六門。戰阿棟社,戰埤頭莊、大肚溪,屢殺賊。復進攻西螺,焚條圳塘、中浦厝諸地賊莊。元枚族人啟能等七十九人自賊中出,使為導。元枚奏聞,並言如察出啟能等已從賊,當立誅。上嘉其公當,賜緙絲蟒袍、上佩荷包,並諭:「啟能等既來歸,前此已否從賊,不須追詰。」諸羅被圍已兩月,大紀屢就告急,上屢趣元枚赴援,諭:「廷珍平朱一貴,七日而事定。元枚當傚法其祖,毋負委任。」七月,元枚病作。八月,賊自竹子腳、大肚溪、柴坑仔三道來攻。元枚力疾出戰,病益劇,越十日,卒於軍,贈太子太保,發白金千兩治喪,賜祭葬,謚襄毅。藍元枚謚號同藍廷珍,時稱小襄毅以別之。後人稱「公孫提督,大小襄毅」。
底下連六圖就是第三落敗破的遺址,看來毀的很徹底,從台階的感覺看來,我估算這應該是祠堂的規格。
再來第四落就是主樓了,我前幾篇提到,趙家堡詒安堡跟它一樣都有這樣的主樓體建築,說是防禦之用,我覺得康雍盛世天下太平了,堂堂水師提督府怎需要此功用,應該是說炫耀的成份居大。
樓面牌匾由藍廷珍親書「日接樓」,據說此樓毀於大火,屋頂也已經不見了,現在壁上長了榕樹,如果再不處理,我看這片牆遲早要倒。
最後一落及偏院都住了人家,我走到最後一落,一戶人家把門面打點的很喜氣,阿姨非常好客叫我們進去喝茶,還拿出兩本書給我們看看藍家的族譜及藍家的輝煌。
底下都是第一落的特寫
2013年4月21日,我根據對藍廷珍府第的延續印象,拜訪了屏東縣里港鎮的藍家大院,住在屏東已經三十多年了,居然現在才知道藍家大院在此,至今才親自蒞臨感受到母親口中里港藍家望族的顯赫,難怪鄰居藍阿姨在50年前可以下嫁醫生之子。現在的藍家日式大院早已輝煌散盡外觀滄桑,聽說至今尚未列入古蹟,真的非常可惜。
藍家古厝位於屏東縣里港鄉玉田村玉田路48號。建基於清康熙年間(約1723年),肇祖藍雲錦所建,目前已有270多年歷史,佔地千餘坪,是傳統閩南燕尾式四合院與日式仿巴洛克建築。
其中的日式仿巴洛克建築(如圖)則是藍家藍高川(1872-1940)、藍高全兄弟為歡迎日本皇太子裕仁於大正12年(1923年)行啟台灣前所建造。裕仁皇太子於當年(1923年4月22日)確曾到訪屏東車站、台灣製糖株式會社阿猴工場,是否到里港藍家就不得而知了!而大興土木,增建宅邸或是「行啟記念」,也是當時台灣各地大望族迎接或記念皇太子的方式之一。
直到藍鼎元之第五世嫡孫藍媽田(字見元)時代,藍家仍然擁有七百多甲的土地,且阿里港及附近地區的糖場都是藍家所有。藍家成為里港望族,後經營糖部、米糧,糖、米郊事業有成。藍家的第八代嫡孫藍高川(1872年-1940年)更大量購買土地種植蔗園(土地範圍直至現今高雄縣)、創立台灣商工銀行(現為第一銀行前身),成為全台名門望族之一。直至日治時代及國民政府來台後仍是里港雄霸一方的超級大富豪。
開台名將/御賜兩大水師提督故居-藍廷珍府第 @ 老陳的旅遊樂章 :: 痞客邦 :: - https://goo.gl/MGnc2O
--------------------------------------
藍廷珍
字荊璞,福建漳浦人,行伍出身。1695年拔補浙江定海鎮標右營把總,隔年遷中營千總。1700年擢陞溫州鎮標右營守備。1706年再遷左營遊擊。由於在浙江沿海追捕海盜頗有功績,因此得到「老藍」的綽號。不過威名日盛也漸招妒忌,幸賴浙江提督吳陞力挺;並挐獲私竊戰船入海的關東大盜孫森,遂得閩浙總督覺羅滿保的保薦。1718年任澎湖水師副將,旋遷南澳鎮總兵。1721年5月12日臺灣鳳山縣民朱一貴舉事,6月10日警報傳至省城;廷珍上進兵事宜,閩督覺羅滿保令其率兵進勦。7月4日大軍抵澎湖,乃並向福建水師提督施世驃建言,宜採「止殲渠魁,餘勿問」的分化戰術。事平敘三等輕車都尉世職。1723年擢陞福建水師提督。其忠誠、才能無匹,唯因操守問題屢受世宗訓誡。1730年1月卒於任,享年66歲,加贈太子太保,賜諡「襄毅」。

藍廷珍
-------------------------------
藍廷珍(1664年-1730年),字荊璞[1],諡襄毅[2],清代福建漳州漳浦人,清朝政治人物,少年從軍。
年表
康熙三十四年,任浙江定海鎮標右營把總[3]。
康熙三十五年,任浙江定海鎮標中營千總[4]。
康熙三十九年,任浙江溫州鎮標右營守備[5]。
康熙四十五年,任浙江溫州鎮標左營遊擊、浙江溫州鎮標中營遊擊。
康熙五十八年,任福建臺灣澎湖協副將[6]、閩粵南澳鎮總兵官[7]。
康熙六十年,因來臺平定朱一貴事件,署理福建水師提督[8],任福建臺灣鎮總兵官[9],迎藍興媽祖來台,今台中萬春宮前身。
雍正元年,升任福建水師提督[10]。
雍正二年,於大肚溪以北今台中市地區設立藍興莊,自立墾號藍張興。
雍正七年去世,贈太子少保[11]。
家庭
有子藍日寵,孫藍元枚[12][13],族弟藍鼎元,著有《平臺紀略》。
----------------------------------
清康熙六十年,漳浦閩人藍鼎元隨堂兄南澳總兵藍廷珍入台平定朱一貴之亂後,長子留在里港開墾,
也成為漢人拓墾屏東平原之肇始。直到現在,藍家仍為里港望族......
日治時期,藍家的藍高川(1872-1940)更與鹿港辜顯榮(1866-1937)、高雄陳中和(1853-
1930)、霧峰林獻堂(1881-1956)、斗六吳克明(1872-1973)、板橋林熊徵(1888-1946)、
基隆顏國年(1886-1937)等全台各地名門望族齊名。
藍家第一代藍鼎元在康熙六十年時,隨著堂兄藍廷珍來台,
在平定朱一貴之亂後,藍鼎元的兒子藍雲錦,帶著族人到里港開墾,藍家古厝從此在里港生根,
迄今已有兩百七十多年的歷史......
藍氏源流之一出自於河南縣汝南郡,近年調查研究源流之二:
藍廷珍、藍鼎元等藍氏一族,乃是清朝東南地區少數民族「畬族」的族裔。
其族人隨藍廷珍來台後,留台灣墾殖者頗多。藍廷珍的裔孫定居台中一帶;藍鼎元亦有裔長子
藍雲錦留台開墾定居屏東阿里港(現稱里港鄉)一帶,藍家古厝即為在台藍家一世祖藍雲錦所建。
所以台中與里港之藍氏一族皆為兩人之族人後裔。
藍廷珍(1664—1729),字荊璞,漳浦湖西人,官至南粵總兵,福建水師提督等。
曾攝台灣鎮事,在定策治理台灣中頗有功績,卒後贈太子少保,謚襄毅,世襲輕車都尉。
康熙年間,他隨族兄藍理(字義甫,號文山,漳浦赤嶺人,為康熙年間拖腸血戰的平台先鋒、
以首功加左都督、官至福建提督)一起從軍,投奔清康親王。
康熙三十四年(1695)起先後任定海營把總、盤石守備、溫州鎮中營游擊、澎湖副將、南澳總兵等。
康熙六十年(1721)統兵入台,平定朱一貴起義。台灣收復後,任署事台灣印務。
在署理台灣軍務期間,上疏建議清廷注重台灣防務,防止外國侵略。
並聽從其族弟藍鼎元建議,採取加強漢族和高山族的團結,完善台灣防務,鼓勵墾殖,發展生產等
一系列「理番」政策,這些政策被「歷代治台者引以為法」,影響極為深遠。
雍正元年(1723),藍廷珍升任福建水師提督,其子藍日寵承職官至銅山營參將,孫藍元枚歷任
台灣鎮總兵、江南提督,於乾隆間入台平定林爽文起義。
雍正帝譽其為「治台名將」,擢升其為福建水師提督,賜提督府一座。
藍元枚(?—1787)字簡侯,福建漳浦人,提督藍廷珍孫,清朝將領。
父日寵,官福建銅山營水師參將。元枚襲三等輕車都尉世職。乾隆三十一年,命發廣東,以外海水師
參將用,補海門營參將。累遷總兵,歷台灣、金門、蘇松三鎮。四十九年,授江南提督。
乾隆五十二年正月,台灣林爽文為亂,元枚馳驛往泉州,署福建陸路提督。六月,元枚率兵次鹿仔港,
與總兵普吉保師會,七月,元枚病作。八月,賊自竹子腳、大肚溪、柴坑仔三道來攻。元枚力疾出戰,
病益劇,越十日,卒於軍,贈太子太保,發白金千兩治喪,賜祭葬,謚襄毅。
藍元枚謚號同藍廷珍,時稱小襄毅以別之。後人稱「公孫提督,大小襄毅」。
藍鼎元(1680—1733),字玉霖,號鹿洲。十七歲時遊學到定海拜訪堂叔公藍理、堂兄藍廷珍,
被世人稱為「八閩才子」、「經世良才」,寫下著名鎮海之策《論鎮守南澳事宜》,擔任藍廷珍軍師,
為平台、治台、興台做出卓越貢獻,成為清初提出對外開放的第一人。
著述《東徵集》、《平台紀略》,連橫在《台灣通史》贊曰:「藍鼎元著《平台紀略》,其言多有可采。」
雍正帝譽其為「籌台宗匠」,任其為朝廷修史館《大清一統志》編纂。
史家評說,藍廷珍、藍鼎元的治台方略與興台措施,為日後臺灣建省奠定了紮實的經濟社會基礎。
雍正帝任其為廣東普寧縣知縣,兼任潮陽縣知縣,後又任命其為廣州知府。
康熙六十年(1721)夏天,臺灣朱一貴起兵,佔據府治,藍廷珍與其堂弟藍鼎元隨總督滿保入臺鎮壓。
總督令藍廷珍統領水陸大軍,從鹿耳門登陸,經過七天激戰于閏年6月俘獲朱一貴,7月平定全島。
朱一貴亂後,全台底定。藍廷珍與其堂弟藍鼎元組織了大部分以漳籍移民組成的墾荒隊伍,
入荒陬,闢草萊,拓殖台灣,所謂官莊招佃募墾加速台灣開發。
其中尤以入墾「貓霧悚」名曰藍興保,即今台中郡治之地,最為有名;進駐台中盆地,同心協力
開發了包括今台中縣太平鄉、大雅鄉、烏日鄉等廣大地區及台中市部分地區( 藍興保),這是
清代規模最大、影響深遠的官吏開墾成果。
康熙六十年(1721年)秋夏間,藍廷珍與其堂弟藍鼎元率漳泉兵士百餘人,入墾屏東里港,
使成村落,這是漳州藍氏落腳屏東最早的文獻紀錄(見屏東縣志)。
藍家古厝位於屏東縣里港鄉玉田村玉田路48號。為藍雲錦所建,目前已有270多年歷史,
佔地千餘坪,是傳統閩南燕尾式四合院與日式仿巴洛克建築。
其中的日式仿巴洛克建築則是藍家藍高川(1872-1940)、藍高全兄弟為歡迎日本皇太子裕仁於
大正12年(1923年)行啟台灣前所建造。
裕仁皇太子於當年(1923年4月22日)確曾到訪屏東車站、台灣製糖株式會社阿猴工場,
是否到里港藍家就不得而知。
直到藍鼎元之第五世嫡孫藍媽田(字見元)時,藍家仍然擁有七百多甲的土地,
且阿里港及附近地區的糖場都是藍家所有。
藍家成為里港望族,後經營糖部、米糧,糖、米郊事業有成。
藍家的第八代嫡孫藍高川(1872年-1940年)更大量購買土地種植蔗園、創立台灣商工銀行
(第一銀行前身),為日治時期之名人,與林熊徵、辜顯榮同受明治、大正、昭和天皇之敘勳。
更帶領著藍家成為全台名門望族之一。
日治時期規劃為里港庄第一保,光復後由藍家後裔「藍家鼎」出任第一任鄉長 ,
因以藍田種玉而取名,至民國39年行政區域調整後正式定名為「玉田村」。
直至今日仍是里港雄霸一方的望族。


漳台淵源深挖掘藍氏三傑勵後人
瀏覽次數: 7  • 2017-07-13
  清代康乾年間,漳浦畬族人藍理、藍廷珍、藍鼎元平定、治理、開發台灣,留下一段段感人故事。他們撼人心魄的生平事蹟入傳《清史稿》,史稱“藍氏三傑”。如今,漳浦縣、赤嶺畬族鄉採取有效措施保護和利用好這些歷史古蹟,深入挖掘、精心整理、大力弘揚“藍氏三傑”的時代特徵和精神內涵。請看———漳台淵源深挖掘“藍氏三傑”勵後人日前,“藍氏三傑”候選“漳浦十大名片”,隨著“漳浦十大名片”評選活動的深入開展,“藍氏三傑”的聲名越來越響。筆者慕名前往漳浦縣赤嶺畬族鄉,了解“藍氏三傑”那傳奇般的故事。
藍氏大祖祠堂——種玉堂。
  走進赤嶺畬鄉,藍天碧野和著清新的空氣令人心曠神怡,濃郁獨特的民族風情使這裡鮮亮的生態景觀撲朔迷離。不論是在鄉鎮,還是在村落,當地畬民都能引以為豪地對“藍氏三傑”如數家珍。這就是清代康乾年間藍理、藍廷珍、藍鼎元平定、治理、開發台灣的感人故事。他們撼人心魄的生平事蹟入傳《清史稿》,史稱“藍氏三傑”。
“平台首功”藍理
  藍理(1649—1720),字甫,號義山。清順治四年,藍理出生漳浦縣赤嶺鄉畬族山寨,亂世生成孟浪性格,一生四落四起。台海戰役中,“破肚將軍”藍理,讓鄭軍聞風喪膽。康熙帝稱藍理“台海血戰,功在首先”,賜“平台首功”匾文,授昂幫章京內大臣兼攝左都督,世襲騎都尉,封一等伯,後又被任命為神木副將、宣化總兵、定海總兵、天津總兵、福建陸路提督。御賜“勇壯簡易,所向無前”牌坊和提督府各一座。康熙帝賜聯:“銅柱海疆曾著績,鐵衣戎略夙知名。”
“治台名將”藍廷珍
  藍廷珍(1663-1729),字荊璞。為藍理堂侄孫,以軍功提任定海營把總,後任溫州鎮標中營游擊,被譽為“閩浙第一良將”。康熙五十八年春,任澎湖副將,夏秋間又改授為南澳總兵。康熙六十年夏天,台灣爆發朱一貴起義,藍廷珍奉命入台平亂,戰功顯赫,被康熙帝授予“平台大將軍”,任閩台水陸提督。平台後,藍廷珍署理台灣,開發台灣。雍正帝譽其為“治台名將”,擢升其為福建水師提督,賜提督府一座,正門對聯曰:“复鹿耳以崇朝韜略奚似管樂,定東都於七日戎機可比孫吳。”
“籌台宗匠”藍鼎元
  藍鼎元(1680—1733),字玉霖,號鹿洲。十七歲時遊學到定海拜訪堂叔公藍理、堂兄藍廷珍,被世人稱為“八閩才子”、“經世良才”,寫下著名鎮海之策《論鎮守南澳事宜》,擔任藍廷珍軍師,為平台、治台、興台做出卓越貢獻,成為清初提出對外開放的第一人。他著述《東征集》、《平台紀略》,連橫在《台灣通史》贊曰:“藍鼎元著《平台紀略》,其言多有可採。”雍正帝譽其為“籌台宗匠”,任其為朝廷​​修史館《大清一統志》編纂。史家評說,藍廷珍、藍鼎元的治台方略與興台措施,為台灣日後於光緒十一年從福建一個府升格為清朝一個省奠定了紮實的經濟社會基礎。雍正帝任其為廣東普寧縣知縣,兼任潮陽縣知縣,後又任命其為廣州知府。被譽為與李光地、蔡世遠齊名的“理家閩學大師”。曾被授禦匾,上書“公正廉明”。乾隆帝一日翻閱《東征集》,贊曰“不愧為籌台宗匠、治台宗匠”。
“藍氏三傑”精神
  “藍氏三傑”等在漳浦縣赤嶺、湖西等地留下了許多歷史遺跡,如“種玉堂”、藍理提督府、新城等。近年來,漳浦縣赤嶺鄉高度重視“藍氏三傑”文化的研究、宣傳和保護。正不斷採取有效措施保護和利用好這些歷史古蹟,深入挖掘、精心整理、大力弘揚“藍氏三傑”的時代特徵和精神內涵,做了意義不凡的工作。
  該鄉重修、擴建閩南畬族博物館,開闢“藍氏三傑”專館,通過文字、圖片等形式生動再現“三傑”當年的傳奇人生。閩南畬族博物館總建築面積400平方米,投入建設資金80萬元,館內包括:畬族歷史淵源,畬族民族風情和文物,漳浦藍姓歷史名人,漳浦畬鄉文物等四大部分。在實施閩南畬族博物館規劃建設的同時,赤嶺鄉還進而規劃建設漳浦畬族歷史文化中心。包括閩南藍姓大祖祠堂種玉堂、畬族歷史文化博物館、畬族祖圖石刻區、畬族文化村、畬鄉風味小吃區、民俗風情表演區、畬族藝術品及土特產展銷區、農業果園觀光區。
  由漳州市作家西月創作長篇歷史小說《所向無前·藍氏三傑傳》,該書真實演繹再現人物生平、閩颱風情、歷史煙雲、人生百態,填補我國歷史上平定、治理、開發台灣的文學創作空白。省作家協會將本書列為“重點支持創作書籍”,今年將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作為2008年重點書目出版發行。同時,計劃改編重拍同名電視劇《所向無前》,攝製完成後力爭在央視播出。並在條件成熟的時候召開“藍氏三傑”學術研討會。


藍敏先生訪問記錄—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口述歷史叢書(55)
訪問/許雪姬 記錄/曾金蘭 1995
天字情報員/22歲兩岸女密使藍敏 力阻美軍登陸日據台灣
【東森新聞報 記者王宗銘/台北報導】
著名詩人北島有句名詩,「我並不是英雄,在沒有英雄的年代裏,我只想做一個人」,用來形容60多年前的一位「兩岸女密使」,可以說是再貼切不過了。
藍敏,一個被後人所遺忘的名字,一個當時才22歲的屏東大家閨秀,為了台灣人民的安危,避免受到美日二戰最後決戰的波及,不惜變賣祖傳首飾,花了一年半的時間,獨力從上海前往江西,希望國民政府勸美軍放棄登陸台灣的計畫,她的努力,遠遠超過了其他今日形形色色的兩岸密使,堪稱台灣人民的「無名女英雄」。
藍敏,1921年生,藍鼎元的九代孫。
屏東里港藍家在日治時期是赫赫有名的家族,其父藍高川除創辦商工銀行(即後來的第一銀行)外,並任台灣總督府評議會議員,曾獲大正、昭和天皇的授勳,其兄藍家精在中日戰爭爆發後轉赴上海,出任汪精衛政權參贊武官公署少將武官(後升任中將)。
藍敏自台北一高女畢業後,即赴東京女子大學外文系就讀,後因驟遭父桑,哀痛之際,決心捨下未竟學業,奔赴上海,一則就近與兄長聯繫,一則思欲擴展視野。
藍敏先後在上海聖約翰大學就讀政治系、金陵大學修習國際法,並在當時上海灘各路情報人馬來往,了解台灣最新情勢。
太平洋戰爭爆發,藍敏念及美國將以台灣為戰場,不忍故鄉生靈塗炭,毅然從上海赴江西泰和面晤戴笠陳述她從日方得知以及對於台灣情勢的了解,並利用其兄的特權,為政府地下工作人員攜發報機回台。
1942年4月19日,藍敏與其他4名男性友人一起離開上海,雖然原因名義主要是要前往重慶,一展報國之心,不過實際上則是一段「兩岸女密使」的蘇浙閩贛皖五省「死亡之旅」。
藍敏一路徒步,翻山越嶺,該年10月才到達江西臨時省府所在地泰和,與戴笠方面及重慶方面取得聯絡,便在泰和等戴笠等了將近一年。
1943年6月12日,藍敏與戴笠見了面,於是便向他說明了此行的主要目的。
藍敏指出,「據說美軍在1944年夏登陸台灣,距今只餘一年,現在台灣原有五師團的兵力,又自關東調來兩個師團,總共約20萬人;另有海軍4萬餘人。
同時因太平洋各島均被美軍佔領,故日本將所有物資都集中在台灣,打算鞏固台灣、背水一戰」。
「今美軍若在台登陸,依據美軍過去登陸的作戰方式,必定先將台灣夷為平地,再用大砲射擊,待所有危險清除後,才敢登陸。
美國是個物資豐富的國家,不怕大砲和飛機的損耗,所有作為只是為了保護人命,但一旦和日軍起正面衝突,日本士兵可以以一當十,美軍的犧牲一定非常慘重」,藍敏分析說。
藍敏告訴戴笠,「既然現在中美已經成立聯合司令部,戴先生又為中美合作所的主任,是否可代向美軍建議,放棄登陸台灣的計畫。
因為強行登台,也許比在太平洋上各島的戰爭犧牲來得慘重,而且若美軍的目的只是要利用一個到日本本土的跳板,不如改在琉球,因當地配備少,物資不豐,於戰事有利」。
藍敏後來回憶說,「戴先生對我的意見表示同意,並願向美方反應」。
後來戴笠也要求藍敏利用其兄藍家精專機不受日方檢查之便,帶一發報機回台。
藍敏於是依約回上海時找一位李先生拿發報機帶回台灣。
1944年4月,年方22歲的藍敏才回到上海。
藍敏回憶說,後來雖然沒聽說美軍登陸台灣,但也「不敢保證自己的一席話可以產生任何效力,只是沒想到後來美軍竟然真的登陸琉球」,「至於其決策的內情為何,我無從證實」,1946年戴笠搭機離奇墜機而身亡,「我更無法求得解答了」。
藍敏因為這次「死亡之旅」,在回程中身染肺疾,體重由出發時的52公斤降到37公斤,於是抵達上海後不久,立即便回台休養。
1945年 日軍投降後,雖然藍敏仍在繼續休養。不過,藍敏的際遇仍然與國家命運的發展息息相關,戴笠一度曾派人詢問藍敏是否有意參加組織,但是被她婉拒。藍敏說, 「戰爭中我因身為台灣人,替台灣人做事是義務,覺得為故鄉做點事是很光榮、很有價值的」。「現在戰爭已經結束,我身體又不好,不知還能活多久,所以很抱 歉,我想回去做藍家的千金小姐,不再做任何事了」。
「何況去後方,我不曾用過政府的錢,因為他們也不敢怎麼要求我。而我攜回的發報機,也在回台後不久,由一位郭先生依上海站的指示,到北投別墅來拿走了」,藍敏回憶說。
但是因為這次與戴笠的因緣際會,藍敏也因此當上了中華民國首任台灣地區空軍司令林文奎的翻譯秘書,又見證了當時的歷史。
1945年9月16日,林文奎搭軍機來台,18日便立即到台北東門町四條通找藍敏。兩人素昧平生,林文奎馬上說明來意,表示戴笠要他來拜訪她。
兩人立即成為工作上的搭檔,從9月20日起,林文奎要馬不停蹄地視察全島機場,而藍敏則是擔任了這位司令的日語及台語翻譯秘書。
藍敏後來還成為林文奎一家人最大的恩人。原來林文奎後來在得罪陳儀及國民政府的派系鬥爭中被迫在1946年辭去空軍司令一職,後來在1948年 改赴聯合國任職。而當時國共戰爭甚為激烈,林文奎的家屬偏偏在那個時候才得以與其他空軍部隊一起來台。藍敏回憶說,「林文奎離開台灣時拜託,他的妻子與兩 個兒子不久將抵台灣,但不知道他們在哪裡,要我幫忙尋找」。於是藍敏到松山、新竹、岡山、東港等空軍基地尋找,最後才在東港機場的難民營中找到。然後帶他 們三人到台北藍敏兄長的家中安頓。
深受藍敏照顧的林文奎大兒子正是前國防部副部長林中斌。
雖然藍敏有心於戰後遠離政治,但是她仍然因緣際會地認識孫立人將軍。
1947年,孫立人的部隊調到高雄鳳山練兵,孫立人向藍敏請求暫住藍家的屏東別墅,兩人得以相識。
藍敏在屏東的女幫手(丫環)美英,後來就成為了孫太太。
對於藍敏不顧危險盼美軍登陸台灣的事蹟,林中斌評論說,不論美軍後來是否真的是因為藍敏的建議而放棄登陸台灣的計畫,「她的勇氣及英雄事蹟是非常了不起的」,「她真是一個劃時代的奇女子」。
在美住了29年的林中斌說,當他在1990年代中期回國擔任當陸委會副主委後,才透過友人再度找到藍敏,感謝她當年的照顧,而且「她憂國憂民的熱情依然沒有改變」,「真是非常了不起」。
藍敏在2002年去世,後事十分低調,林中斌也親自前往弔唁,對這一段被遺忘的歷史不勝唏噓。
藍敏的生平(口述歷史)
共二百三十四頁,非常詳細,可以慢慢細看。

開台名將/御賜兩大水師提督故居-藍廷珍府第 @ 老陳的旅遊樂章 :: 痞客邦 :: - https://goo.gl/MGnc2O

藍廷珍_百度百科 - https://goo.gl/QZGtWL
-----------------------------
www.2jiapu.com/zuling/zuling-20170713-32654.htm - https://goo.gl/uht1no


資料連結 - https://goo.gl/uGpH6A

姓名: (清)藍廷珍
中曆生卒: 康熙[3]年-雍正7年
西曆生卒: [1664]-1730
異名:
異名 出處
(字)荊璞 清朝碑傳全集 ,正編115卷 ,22-25葉,(2)1409-1411
(綽號)老藍 清朝碑傳全集 ,正編115卷 ,22-25葉,(2)1409-1411
(諡)襄毅 清朝碑傳全集 ,正編115卷 ,22-25葉,(2)1409-1411
(別稱)大襄毅公 郎潛紀聞 ,初筆5卷 ,106
(漢語拼音)Lan Tingzhen   
籍貫: 福建-漳州府-漳浦縣 (今名:福建省漳浦縣(117.6,24.1)) GIS
傳略:
引文 出處
藍鼎元
福建水師提督藍襄毅公廷珍家傳
公諱廷珍字…
清朝碑傳全集 ,正編115卷 ,22-25葉,(2)1409-1411
總纂官沈維鐈覆輯 纂修官沈岐重校
欽定國史大臣列傳卷九十三畫一本正編
藍廷珍列傳
藍廷珍福建…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 ,701005660號
清國史 大臣畫一
藍廷珍列傳
藍廷珍福建…
清國史 ,6冊 ,115-116
吳廣霈
雍正藍廷珍列傳
藍廷珍字荊…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史館傳稿 ,701005931號
臺灣 列傳
藍廷珍字荊…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史館傳稿 ,701007110號
再定臺灣諸臣
藍廷珍字荊…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史館傳稿 ,701007495號
金兆蕃
康熙三十六
清史 列傳七十一
藍廷珍字荊…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史館傳稿 ,701007815號
藍廷珍
藍廷珍福建…
國朝耆獻類徵初編 ,282卷
藍廷珍字荊… 臺灣志略 ,2卷/戎略
藍廷珍
藍廷珍字荊…
福建通志 ,35卷
藍廷珍
藍廷珍字荊…
漳州府志 ,32卷
藍廷珍南澳… 重修臺灣府志 ,11卷 ,354-355
藍廷珍漳浦… 重修台灣縣志 ,9卷 ,341-342
藍廷珍漳浦… 澎湖紀略 ,6卷 ,142-143
藍廷珍南澳… 續修臺灣府志 ,11卷444-445
謝金鑾 撰補
藍廷珍字荊…
續修臺灣縣志 ,4卷 ,318-323
藍廷珍
藍公廷珍字…
國朝先正事略 ,12卷 ,10上
出身: 行伍
專長: 善為火攻,鎗礮無虛發,善捕洋賊,吳陞許為兩浙第一良將。
履歷:
職銜 任期 出處
浙江定海鎮標右營把總 康熙34年-康熙35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 ,701005660號
浙江定海鎮標中營千總 康熙35年-康熙39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 ,701005660號
浙江溫州鎮標右營守備[浙江溫州鎮磐石營守備](磐石守備) 康熙39年-康熙45年 清朝碑傳全集 ,正編115卷 ,22-25葉,(2)1409-1411
浙江溫州鎮標左營遊擊 康熙[45]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 ,701005660號
浙江溫州鎮標中營遊擊 康熙[53]年-康熙[58]年 清朝碑傳全集 ,正編115卷 ,22-25葉,(2)1409-1411
福建臺灣澎湖協副將[澎湖水師副總兵] 康熙58年 臺灣縣志 ,武備志四 ,119-120
閩粵南澳鎮總兵官[廣東南澳水師總兵官][廣東南澳總兵官] 康熙58年-康熙60年 清朝碑傳全集 ,正編115卷 ,22-25葉,(2)1409-1411
廣東碣石鎮總兵官(攝理) 康熙[58]年 清朝碑傳全集 ,正編115卷 ,22-25葉,(2)1409-1411
廣東潮州鎮總兵官(攝理) 康熙[58]年 清朝碑傳全集 ,正編115卷 ,22-25葉,(2)1409-1411
福建臺灣鎮總兵[福建台澎總兵官][福建澎湖總兵官](署理) 康熙60年 清代臺灣的綠營 ,436-437
福建水師提督(署理) 康熙60年 清朝碑傳全集 ,正編115卷 ,22-25葉,(2)1409-1411
福建臺灣鎮總兵官 康熙60年-雍正1年 清代臺灣的綠營 ,436-437
福建水師提督 雍正1年-雍正7年 清朝碑傳全集 ,正編115卷 ,22-25葉,(2)1409-1411
左都督 雍正1年-雍正7年 清朝碑傳全集 ,正編115卷 ,22-25葉,(2)1409-1411
太子少保(贈) 雍正7年- 清朝碑傳全集 ,正編115卷 ,22-25葉,(2)1409-1411
三等阿達哈哈番世襲[三等輕車都尉世職] 雍正1年- 清朝碑傳全集 ,正編115卷 ,22-25葉,(2)1409-1411
花翎 雍正1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 ,701005660號
賞賜凡二十四次 雍正[3]年-雍正[7]年 清朝碑傳全集 ,正編115卷 ,22-25葉,(2)1409-1411
賜帑金二千兩治喪全禮葬祭 雍正7年 清朝碑傳全集 ,正編115卷 ,22-25葉,(2)1409-1411
擒逸盜孫森 康熙56年 清朝碑傳全集 ,正編115卷 ,22-25葉,(2)1409-1411
出兵臺灣(副督師) 康熙60年 清朝碑傳全集 ,正編115卷 ,22-25葉,(2)1409-1411
關連: 藍銘球(曾從祖); 藍理(族祖); 藍鼎元(族弟,策士) ; 藍日寵(三子) ; 藍元枚(孫) ; 吳陞(上司) ; 覺羅滿保(上司) ; 陳夢林(策士)

藍鼎元的帝國之眼
──征服者認知台灣的詭異修辭法
◎宋澤萊
藍鼎元,字玉霖,別字任庵,號鹿州,漳浦長卿里人。生於康熙19年,卒於雍正11年(1680-1733)。10歲喪父,家境艱苦,靠母親做女紅、賣甘薯、種蔬菜維持生計。他生性好學,勤苦自勵,喜歡遊歷。17歲時,據說已經泛舟遊歷過浙江、福建、廣東沿海,從此開了眼界,識見廣增。後雖考中秀才,但是屢次考不上舉人,康熙46年,福建巡撫張伯行在福州建鼇峰書院,延攬九郡一州學行俱佳的學者纂訂先儒諸書,藍鼎元受邀參加,年餘回鄉,在家閉門苦讀11年。
康熙60年,朱一貴在台灣起事反清,藍廷珍奉令平台,藍鼎元受邀隨行,來台參與軍事幕僚的工作。當時年紀41歲。在台灣年餘,當藍廷珍的左右手,凡軍中往來文書手札,皆出其手;軍務、善後、備防諸事,都參加了。又遍歷台灣西部各地,熟悉全台地理情況,很能協助藍廷珍調度軍隊,對平定朱一貴的事件很有貢獻。由於在台期間,對地方利病很關心,藍廷珍非常稱讚他。
藍鼎元在平定亂事後,竭力主張在半線(今彰化)以北設縣增兵,更主張在竹塹(今新竹)地區增置兵防,設官治理。
雍正繼位後(1723),下詔選拔全國學行兼優人士入太學,藍鼎元以優貢被選進京。清廷也在本年採納他的建議增設彰化縣於半線,同時設置淡水廳,建議有了成果。
藍鼎元一生著述甚豐,除藍廷珍輯印的《東征集》外,另有《平台紀略》、《鹿州初集》、《女學》、《棉陽學準》、《鹿州公案》及《潮州府志》等書。
   根據晚近的調查研究,藍廷珍、藍鼎元等藍氏一族,乃是中國東南地區少數民族「畬族」的族裔。其族人隨藍廷珍來台後,留在台灣墾殖者頗多。
    以上就是藍鼎元的概略生平。
    一般來說,早期的漢人移民台灣的年代,能對台灣說出一些見解的官員頗為少,藍鼎元算是當中的一個。軍事任務提供了他認知台灣的機會,他對台灣的理解大抵也都著重在軍事實用方面的或是食衣住行方面的認識。
    也因為藍鼎元是最早期對台灣發表許多看法的人,因此我們也常聽到有人稱讚他的言論,將其言論看成是一種文獻。到今天教育部甚至都想將藍鼎元的文章列入高中生的教材,用來「教化」我們的子弟。以一個對台灣這麼不友善的人,而其文章可以成為台灣人後代必讀的教材,藍鼎元如果地下有知,必當大笑一場。
    其實藍鼎元對台灣的理解幾乎全是偏見,他和郁永河是台灣傳奇文學時代的人──走馬看花、充滿敵意、滿懷猜疑、排斥貶抑是他們面對台灣的態度,尤其藍鼎元是一個軍事幕僚,在炮火殺戮中看台灣,更非常態。他眼中的台灣不過是帝國征服底下的一塊土地,移民和原住民也不過是一些化外之民,台灣甚麼都談不上。
    比如他說台灣人喜歡賭博、臺灣人抽鴉片、台灣人奢侈、台灣人喜歡興訟、台灣人以金錢論婚姻、台灣的客家人非常滑頭凶惡……他竟然忘記了台灣人是從中國內地剛移民過來的,這些台灣人的習慣不就是一般中國大陸漢人的習慣嗎?不就是藍鼎元的本性嗎?當他批評了台灣人如何如何時,不正是批評了中國和人與自己嗎?更何況說「原住民非常原始、高殺族喜歡殺人……」都是信口開河,充滿歧視侮辱的言辭。
    總之,藍鼎元是這麼想的:只有住在中原大陸的人是完美無缺的;住在台灣島的人則有說不盡的缺點,不管他是漢人或原住民。
    這就是帝國之眼。
    從海登‧懷特的敘事理論來看,藍鼎元對台灣的敘述是運用了「提喻」的修辭法。因為他只住過台灣一年多,對台灣不可能有多少認識,必須運用「提喻」的這種修辭法,方能對台灣立即做出一個論斷。海登‧懷特曾說,我們敘述一件事情時,會被四種深層結構﹝deep structure﹞:隱喻、轉喻、提喻、諷喩中的一個所控制,成為主導我們敘述的基本方法。[1]
     那麼,甚麼叫做「提喻」呢?那就是以一個部份﹝或一個人﹞來代表全體。比如說有一個學校的學生酗酒被看見了,我們就說這個學校的學生都是愛酗酒的。看到美國人有天體營,就說美國人是人人都喜歡脫光衣服的。這種「提喻」的修辭法會很快的提供你對陌生環境的認知,使你看起來很神,可惜所有的認知都是胡說八道而已!藍鼎元竟然說台灣的賣菜小販和轎夫都穿綾羅綢緞的褲子,這種認知是多麼的詭異,他必然把一個例外給全體化了。
    藍鼎元的這種奇怪的認知台灣人事的方法,也就是後來日本時代西川滿或者是戰後一些剛移民到台灣的中國人面對台灣時所運用的認知法。
    我把藍鼎元對台灣的認知羅列於下,好讓我們來欣賞這位秀才的奇異修辭:
一、台民積玩成習,每故撓法令,以試官長淺深。
   ﹝譯﹞台灣的人民已經養成不恭順的習慣,每每故意違抗法令,以試試長官
    的寬嚴。
二、台地訟師最多,故民皆健訟。
   ﹝譯﹞台灣地區的訟師最多,所以臺灣人都很喜歡打官司。
三、台俗好動公呈,多武舉、武進士主之,皆因以為利,非義舉也。每有爭訟,動輒盈庭,宜遏絶。
   ﹝譯﹞台灣人很喜歡向官府遞送由公眾署名後的公函,給官府一種壓 
   力。大部分都是武舉人、武進士來主持這種事件,大部分都為私
   利才這麼做,不是真正的義舉。有時相互指控,人群動不動就把
   法庭公堂給擠滿,應該加以遏止這種風氣。
四、台俗豪奢,平民宴會,酒席每筵必二兩五六錢以上,或三兩四兩不等。每設十筵八筵,則費中人一二家之產矣。遊手無賴,綾襖錦襪,搖曳街衢。負販菜傭,不能具體,亦必以綾羅為下衣,寬長曳地。輿夫多袒裸,而繭綢錦綢褲不可易也。家無斗米,服值千緡,饘粥弗充,檳榔不離於口;習俗相沿,餓死不變。
﹝譯﹞臺灣人慣於奢侈,一般平民的宴會,酒席每桌一定要二兩五六錢以上,有時甚至三兩、四兩不等。每場宴會十桌、八桌,就花掉了一兩家中等家庭的家產了。ㄧ些遊手好閒的無賴,穿著錦綢錦襪,大搖大擺的在街道走。賣菜的小販,穿著不能完整,也必定要穿綾羅的褲子裙子,而且拖在地面行走。抬轎子的腳伕一般都袒露上身,但是錦綢的褲子永遠都穿著。這些人家裡可能一粒米也沒有,但是穿著卻千金、萬金,而且三餐不吃,檳榔卻始終不離口。這些習慣相沿相習,餓死了也不改變。
五、鴉片烟不知自何來。煮以銅鍋,烟筒如短棍。無賴惡少,群聚夜飲,遂成風俗。飲時以蜜糖諸品及鮮果十數碟佐之,誘後來者。初赴飲不用錢,久之不能自己,傾家赴之矣。能通宵不寐,助淫慾。始以為樂,後遂不可復救。
﹝譯﹞鴉片不知來自何處,用銅鍋來煮這種東西,鴉片的煙筒好像一枝短棍。行為不端的壞青年,晚上聚在一起喝酒吸鴉片,就變成一種風俗習慣。當他們喝酒吸鴉片時會用種種蜜糖食品以新鮮的水果來當佐菜,目的當然是用來引誘剛來喝酒吸鴉片的人。剛加入喝酒吸鴉片時不用付錢,可是久了以後就上癮不能自拔,最後則傾家蕩產去吸鴉片了。
六、台灣賭風最盛,兵民皆然。廢事失業,損財召禍。爭鬥作非,胥由於此。
﹝譯﹞台灣的賭博風氣很盛行,不論是士兵或平民都如此。賭博使人忘記了自己的工作,損失了財物,招來了禍害。瑣有的爭鬥,都因為賭博所帶來。
七、台俗婚娶論財,三十老女,尚有待年不嫁者。此等怨曠,最足傷天地之和,召水旱之災,所當急為嚴禁。凡民間室女年二十四五以上者,限三月之內逐一嫁完,違者拿其父兄治罪。
﹝譯﹞台灣風俗以金錢論婚姻,因此,尚有三十歲還不嫁的女人。這種怨恨和遺憾最傷天地之和,也會召來水旱之災,應該要嚴禁。凡是民間未嫁的已經達到二十四五歲以上的女人,限三個月內一一嫁出去,有違反禁令的抓她的父親兄長來官府治罪。
、廣東饒平、程鄉、大埔、平遠等縣之人赴台傭雇佃田者,謂之客子。每村落聚居千人或數百人,謂之客莊。客莊居民朋比為黨,睚眦小故,輒譁然起爭,或毆殺人溺滅其屍。健訟,多盜竊。白晝掠人牛,鑄鐵印重烙以亂其號。﹝台牛皆烙號以防盜竊,買賣有牛契,將號樣註明﹞。凡牛入客莊,莫敢向問;問則縛牛主為盜,易己牛赴官以實之。官莫能辯,多墮其計。
﹝譯﹞廣東省饒平、程鄉、大埔、平遠者幾個縣的人,到台灣去受雇墾地,就叫做客家人。每個客家村落都有千或數百居民,,就叫做客家庄。客家莊的居民結夥成黨,常常為了一點點小事故,就眾聲喧嘩的起了爭鬥,甚至有殺人後再將屍體拋入水中滅屍的行為。他們非常喜歡打官司,村莊裏有許多盜賊。白天時,他們會捕捉別人的牛,再鑄鐵印燒紅後,在牛的身上打記號以混淆牛主所打的的記號。﹝台灣的牛都被牠的主人烙過印記,以防止被盜,買賣訂有契約,把號樣都註明在契約裡頭﹞。凡是牛跑到客家莊,主人都不敢去打聽詢問,如果詢問,他們就將牛的主人當成盜賊綁起來,把該主人的牛換成自己的牛,到官廳去當實證。官員無法辨別,多半墮入了這些人的奸計之中
九、台民未知教化,口不道忠信之言,耳不聞孝悌之行。
﹝譯﹞台灣人缺乏教化,嘴巴不說忠義信實的話,爾多不曾聽過孝悌的行誼。
十、台地不蠺桑,不種麻苧,固其民多游墮。婦女衣綺羅,粧珠翠,好遊成俗,則桑麻之政不可緩也。
﹝譯﹞台灣地區不養蠶種桑,也不種麻苧,因此無事可做多半遊手好閒。婦女則穿著美麗的絲織品衣物,用珍珠翠玉打扮自己,遊玩成性。所以說叫他們養蠶織布的事是不可以缺乏的。
十一、        土番頑蠢無知,近亦習行狡偽。新港、目加溜灣、蕭壠、麻豆四社近府,刁猾健訟;多羅嘓、諸羅山次之;鳳山以下,諸羅以上,多愚昧渾噩,有上古遺意。
    ﹝譯﹞平地的番民頑固愚蠢缺乏知識,最近也習慣和行為都很狡猾。新港、
    目加溜灣、蕭壠、麻豆四社靠近台南府,刁蠻滑頭喜歡興訟;至於多羅嘓、
    諸羅山離府城較遠,比較好些。鳳山以下,諸羅以上,多半都是愚昧渾噩,
    有一種太古時代之人的原始味道。
十三、內山番好出殺人。
   ﹝譯﹞至於內山的番民則喜歡出來殺人。[2]。


台灣姜氏流源與遷徙/金門姜氏宗親/金門後浦東門姜氏家乘/姜氏家譜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 https://goo.gl/miYjcC

族譜記載,明朝洪武年間,姜世良遷至福建漳州龍溪縣紅豆村,後移居到廣東省惠州府陸豐縣碣石鎮羅村,置譜開基為第一世祖。傳至第三世祖後,子孫分居於大安鎮豔墩村,第六世祖後子孫又分居馬路村。1661年福建龍溪連浦社人姜亮隨鄭成功來台入墾台南下營,可知來台發展之閩、粵姜氏本為一族。1730年代起閩、粵姜氏及世良公後裔第九、十、十一世祖紛紛渡海來台。


271186541_3038267933081395_2602013896853843010_n270538760_3038267899748065_3215076659278501042_n270538785_3038267863081402_5454278020954532090_n271049660_3038267826414739_3534702746753821955_n271240469_3038267799748075_8406633311298018559_n

地下高雄:覆鼎金掃墓團
1月5日下午7:00  · 
【里港第一公墓遷葬在即 里港鄉士紳藍高川家族墓將拆除】
據本團友人年前探訪里港第一公墓時驚見公告立牌,全台滅跡土葬墳塋的腳步並未因地域關係而有延遲,業已進入鄉鎮。
里港第一公墓起葬於日本時代,公墓中有一處為本團倡議亟需保留之古墓,里港鄉士紳_藍高川家族墓。墓地墓地面積不大,但家族墓型式典雅整潔,藍翁主墓碑聳立墓地中心位置,圍繞著藍氏家族歷代墓碑,具有家族成員團結一致精神。
藍高川何許人也? 據維基百科上敘述:
藍高川(1872年6月6日-1940年3月23日),字貴如,清朝福建省鳳山縣阿里港(今屏東縣里港鄉)人,是日本統治時期的銀行家兼慈善家,曾任臺灣總督府評議會議員。里港藍家的成員,署廣州知府藍鼎元後裔。藍高川從事製糖,大量購買土地,種植甘蔗(土地範圍由屏東到高雄)、成為臺灣商工銀行(現第一商業銀行)創辦人之一,由臺灣日治時代起即是南臺灣一方門閥,與臺灣總督府、板橋林家、鹿港辜家都有交遊。與林熊徵、辜顯榮同受日本天皇敘勳(日語:叙勲)。另與許丙、顏雲年等皆為好友。
少時遊俠,善於馬術、槍械,1895年乙未之役時組團練對抗日本,但不敵日軍,只好歸順。日本統治時期開始後,協助維護治安,並打擊土匪,1899年獲臺灣總督府紳章,1901年任阿里港保甲局長,隨即改任「阿猴廳」參事;1910年擔任「臺灣商工銀行」取締役(董事),1912年成為「臺灣興業株式會社」監查役(監察人)。1915年獲「藍綬褒章」。1921年擔任總督府評議會議員。1923年獲「勳六等瑞寶章」。1926年,屏東蕃地三磨溪社(Samohai社,今日三地門青山村)原住民暴動,日本官吏要求藍高川將該部落公主納為側室,以收和親之效,藍家認為危險,不願高川前去,家族會議協調之下,由高川堂弟藍高全前去迎娶,高全已有妻妾三人,但不敢違逆高川,揮淚而行,一去一年六個月,毫無音信,親人以為藍高全被出草殺死,哀痛不已,據說甚至想設立衣冠冢,沒想到不久後,高全帶回高鼻深目,美若天仙的原住民公主,才知道高全在部落中得享嬌妻,日夜錦衣玉食,飲酒狂歡,根本忘了家人。
另本團得知屏東縣政府文化處曾委任文資委員前往視察,目前恐不列文化資產保留傾向拆除,原因有三:
一、遷葬過後已非原有空間脈絡。
二、裡面並未存有藍高川骨甕。
三、尊重藍氏家族意願將其餘骨甕進塔安置。
但本團想說的是,這三點其實絲毫不違背文化資產保存,就遷葬時間點來說,昭和14年既已遷葬至此,距今83年遠遠超過法定文資審議年限50年。藍翁骨甕雖不在此墓中,但整個墳塋架構歷史才是古墓保留的目標,本團從不倡議要原墓原葬原地保留,而是留下墳塋架構,誠如覆鼎金公墓之三座古墓一般,墳塋內早已遷葬完畢均入塔安置,僅剩下建物與公園共存。
政府一直推動土葬用地變更為公園措施,本是美麗政策,但本團亦提醒政府當局,公墓土地持有人是當地政府並非私人持有,若要進行整區規劃遷葬變更為公園,必先經過50年以上建物文化資產評估始未保留與否的依據,而公有土地上建物當政府欲收回使用時土地上建物歸屬權乃是政府而非人民,因此才得以遷葬,亦能保留。
在此本團呼籲屏東縣政府文化處應立即參考高雄市文化局關於覆鼎金公墓遷葬事宜判斷藍高川家族墓保留議題,莫待拆除後抹去里港鄉第一士紳在地的歷史價值與回憶。
此致:
屏東縣文化處 
資料參考:臺灣世族的社會責任與文化 Clan Social Responsibility & Culture in Taiwan | Facebook https://bit.ly/3owVV8P
屏東土青:
https://www.facebook.com/120763392659625/posts/166759788059985/
文化資產報報:
https://www.facebook.com/959886997476804/posts/2236482063150618/
維基百科: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8%97%8D%E9%AB%98%E5%B7%9D

藍高川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022-01-30_22573381180255_166759678059996_2014625758185521152_n


里港藍家,屏東人的驕傲故事
很久沒發文,但在網路上看見這張還原顏色的照片,瞬間將時代帶回百年前的屏東。
以前的歷史課本,會看見這一張。這張照片是1926年日本昭和天皇登基,唯一授勳的三位台灣人,攝影於新宿御苑。這張照片裡有三位,一位是鹿港辜顯榮、另一位是板橋林家,林熊徵。這兩位可以說是當年的台灣大首富,家族後代人士更叱吒台灣政商。
但另外一位,大家就比較陌生。他就是出身在屏東里港藍家,藍高川。我來說說這三位的故事。
在拍這張照片之前,這三位已經是大正天皇在新宿御苑常辦的宴會受邀賓客。當年在春天時是觀櫻會、秋天則是觀菊會,之後就是參加御宴會。
台灣的望族,可以從1920年所成的台灣總督府成立諮詢機構評議會就能看出端倪。評議會成員是官選,會長則是台灣總督擔任。台灣人被聘的名單,名單則有(台北市)林熊徵、(基隆街)顏雲年、(台北市)林延禧、(新竹州)簡阿牛、(台中市)辜顯榮、(台中州)林獻堂、(台南市)黃欣、(高雄州)藍高川。
藍家、辜家、林家其實是好朋友,而彼此望族間的交流更是頻繁。當時藍家大女兒就是嫁給基隆顏雲年家公子顏德潤,藍敏回憶,當時顏家公子為了追求姊姊,先是遭父親和姊姊拒絕,最後顏家還托父親好友林熊徵擠火車南下屏東說媒,當年往里港返屏東火車站是要渡水經過巴轆溪才會到,看到林熊微一番波折,父親最後才搭應。
藍敏說,當年下聘小訂時還是就是林熊徵幫忙拿戒指前來。大聘還派林家總管,從台南扛著聘禮,搭竹筏送抬送到里港。
至於藍家二公子,藍家精。藍敏女士回憶,當年辜顯榮二女兒就想介紹給二哥,還來家裡好多次,最後藍家精沒看上,娶了同為里港人,劉美錦女士。劉父則是一位醫師。
住在里港的藍高川,不因在南部和台北城的差距,一樣是過著有品味規律的生活,因他的名氣和政商實力常獲邀日本參與宴會和旅遊,常往返日本的他,每趟出門都是勞師動眾,老爺出巡的規格款待,至日本得要帶一位總鋪師隨跟料理台灣菜才行。
從經營糖廓至建立銀行,在屏東都有一席之地且貢獻良多。1910在屏東成立的商工銀行(今第一銀行前身)藍高川和蘇雲英(蘇貞昌祖父)就是創辦人其中之一。
里港藍家的傳奇至今停留在當年。這張照片的流出,我想是要說出屏東人的力量。套句,最近屏東人在講的,我屏東真的很驕傲!
急如星火!!! 
里港媽祖廟拆除了 里港古墓不能再失去
收到屏東的朋友來訊,位於里港第一公墓內的「里港藍高川家族墓」將因遷塚工事而拆除,2022年1月是公告的最後大限。
此墓為昭和14年(1939)由台灣總督府評議員、台灣商工銀行(第一銀行前身)創辦人藍高川先生所規劃興建,安葬其妻子、父親藍登旺、祖父藍媽帕、曾祖藍柳葉、高祖藍仲等族人,形制特殊,規模宏大,深具建築及文化歷史特色。
里港鄉公所在啟動遷葬程序時,未依造文化資產保存法相關規定提送主管機關進行文化資產價值評估,顯已違背法令。建請行政院文化部與屏

81180255_166759678059996_2014625758185521152_n270188342_10158874943068579_717930007880371539_n270061453_491484852332802_7967707791274153776_n270041330_2236482089817282_7802335495357509579_n


名流故居(二九) 里港 藍高川故居 @ 時 空 旅 人 :: 隨意窩 Xuite日誌

270041330_2236482089817282_7802335495357509579_n401384453_m里港藍家古厝270188342_10158874943068579_717930007880371539_n270061453_491484852332802_7967707791274153776_n

藍家古厝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