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堂前知名雕塑家蒲添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臺灣第一座的國父銅像,佇立在同一地點,從昔到今,超過70載。

孫文+蔣介銅像與中山路+中正路/蔣中正孫中山銅像搬不搬?中山


http://pu-hao-ming.xxking.com/PDF/F-10.pdf

孫文+蔣介銅像與中山路+中正路/蔣中正孫中山銅像搬不搬?中山


【民報】【影音】中正、中山銅像搬不搬?中山大學銅像公投「孫不動,蔣搬移」
www.peoplenews.tw查看原始檔
中正、中山銅像搬不搬? 中山大學銅像公投出爐,「孫不動,蔣搬移」!
中山大學學務處指出,本次符合資格人數共有1萬862人,共有4947人投票,投票率高達45.54%,創下中山大學校園投票率歷史新高。孫中山銅像依公投結果維持現狀(留在原地)蔣中正銅像則移動至校內其他地方,確切地點將另行討論。
中山大學學生會長袁禾青回應媒體詢問表示,“中山”留在原地,她認為與中山(校名)學生認同情感較高是原因之一至於蔣銅像搬移,前學生會長錢玟澤表示,確實有同學表達希望去除威權時代遺留(象徵)。
中山大學學生會學生會表示,這是中山大學學生、教授與職員一同為中山大學的未來做出的選擇,兩座銅像在將來是否還會再起新話題是未知數,但已知的是, 中山的每一份子都會校園民主的實踐邁出了一大步。
因應學生提案,中山大學經多次公聽會及校務會議討論,決議於4月16日至19日4天,針對校園內孫蔣銅像舉辦全校網路公投,中山大學今20日(五)由學生會上午舉辦記者會公布投票相關細節,校方由「銅像處理委員會」召集人、副校長陳陽益與學務長楊靜利代表出席。
中山大學表示,本次公投,關於孫中山銅像部份,留在原地3113票(62.93%)、搬離至校內其他地方871票(17.61%)、搬離至校外963票(19.47%),依據公投結果,維持現有狀態。
至於蔣中正銅像部份,留在原地2311票(46.72%)、搬離至校內其他地方869票(17.57%)、搬離至校外1767票(35.72%);將依已公告的決策原則,移動至校內其他地方,確切地點另行討論,所需經費由募款支應。
中山大學副校長陳陽益指出,這是中山大學第一次舉辦公投,也是全台灣校園針對政治人物銅像議題,首次進行的公投決議。投票過程中,網路上不時有激烈交鋒,但都能秉持理直氣和、相互尊重的態度。本次公投是全國大專校院以公投方式決定銅像該如何處理的首例,相關的經驗非常樂意提供其他學校參考。
中山大學學務處表示,2018年4月10日仍在職的教職員與在校生,皆能參與投票。投票內容分別對圖書館前的孫逸仙坐像與蔣介石立像,單一圈選「留置原地」、「搬到校內其他位置」及「搬到校外」,銅像投票沒有最低投票率門檻的限制。至於去留決策原則,若留置原地票數高於全體投票數50%,銅像留置原地;低於50%則從原地搬離。若「留置原地」與「搬到校內其他位置」兩個選項票數相加後高於全體投票數50%,銅像則搬至校內其他位置;低於50%則搬至校外。
中山大學兩座銅像的處理方式長期受校內師生關注,2016年10月21日的校務會議上,學生代表提案拆除銅像,校方乃於年底成立「銅像處理委員會」討論後續處理方式,並舉辦一系列活動,包括公民咖啡館、「銅像週」短講、銅像辯論賽與銅像處理公聽會等。經過一年的醞釀與整理,終於在2017年11月3日的校務會議上決議,銅像去留由全校公投決定。
中山大學學生會《銅像去留公投-中山大學校園民主的實踐》
「民主不只是投票,經過表達、討論與互相理解後的共同決策才是真正的民主。」 國立中山大學在昨天(19 日)完成了校內銅像公投,本次公投為全國大專校院首例以全校 公投決定歷史人物銅像在校內的去留。除了身為全國首例,國立中山大學學生會在公投前舉辦 的各式活動也更加體現了民主的真諦。 銅像處理委員會(後簡稱銅委會)於 105 學年度中山大學校務會議中成立,專門處理銅像去 留議題及其後續相關問題,為了讓校園內不同的想法能有更多討論和相互認識,銅委會舉辦了 一系列審議民主的活動,由學生會、學務處、iConcern 團隊等共同合作執行,如:iConcern 討論平台、世界咖啡館、銅像週、銅像議題辯論賽、銅像公聽會等,讓來自各界不同的聲音在 活動中匯聚、對話,進而走向在本月完成的最後一個里程碑──銅像公投,讓中山在校的每一 份子都有表達意見的管道。
投票是民主的一部分,然而在決策前的對話與相互理解更是民主中難能可貴而不可或缺的 環節,在學生會與校方的共同協力下,銅像去留的處理進展,正成為了展現中山校園民主的最 佳範例:一項原本看法各異的事件,透過不同面向、不同立場的討論,使公眾能夠認識更多不 一樣的觀點,並透過相互交換意見,了解民主中尊重的可貴,充分的意見討論過後,進入最後 的全校公投。如今公投的意義已經超越了決定銅像去或留,校園民主的實踐在這次公投中,真 正地讓每個人的想法都被發聲、被表達、被討論,從公投前的對話到完成投票,整個過程不只 是中山校園民主的典範,也是台灣審議民主的典範。
這次的全校公投投票率達 45.54%,學生會與學務處在本次公投活動中為了宣傳活動、為 了提升全校教職員生對於公眾議題的關注度不遺餘力。學生會製作了關於公投的系列懶人包, 學務處製作的公投海報在校園的各個佈告欄及公共空間幾乎都可見蹤影,一連串的作為也成功 引起了漣漪,讓校內的同學對於銅像議題開啟了熱烈的討論,舉凡計票公式、投票門檻、公共 事務參與等主題都有同學在校內的網路社團中提出見解,參與人們對於公共議題的對話,提升 了校內對於不同理念的了解,這樣的討論不僅展現了民主的價值,也同時反映在公投的投票率 上。
無論公投結果為何,這都是中山大學的學生、教授與職員一同為中山大學的未來做出的選 擇。兩座銅像在將來是否還會再起新話題是未知數,但已知的是,中山的每一份子都為校園民 主的實踐邁出了一大步。


【民報】​蔣介石與習近平
www.peoplenews.tw查看原始檔
中國共產黨正式修改《中國憲法》,廢除國家主席只能連任2屆的任期限制,使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可望5年後繼續連任。《中國憲法》原本在第79條第3款規定,中國國家主席、副主席「連續任職不得超過2屆」,目前此規定已刪除,不再有任期限制,依中國現行體制,國家主席可以變成終身職,而黨中央總書記丶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兩要職,原來就沒有任期限制,2屆10年交棒只是不成文規定,如此,就可「三位一體」,幹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台灣方面,藍營對中國的修憲沒有聲音,綠營則稱習近平為習皇帝,進入真正的獨裁體制。事實上習近平的終身職體制,已晚了蔣介石70年。蔣介石的《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自1948年5月10日公布實施起,直到1991年經國民大會決議及時任總統李登輝公告,才於同年5月1日廢止,共施行43年之久。
習近平將國家主席改為終身職是修改憲法,蔣介石的《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卻是凍結憲法,《中華民國憲法》真是多災多難,自從1947年公布後,就沒有真正實施過,第一階段是被蔣介石的《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凍結,好不容易於1991年5月1日解凍,卻立即碰到修憲,又被《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凍結,嚴格的說,《中華民國憲法》根本就沒有真正實施過。
有人認為,蔣家訂出終身職總統的體制,結果維持沒多久,此體制就瓦解,習近平的終身職體制,是否也一樣會很快瓦解?事實不會,習近平與蔣介石的差距頗大,中國所以能維持獨裁體制,主要的原因,是中國獨裁政權對人民刺激異常的民族意識,使中國人心中想的就是仇日、併吞台灣丶反對美帝……等,忘了真正殘害中國人民的就是中共獨裁者。
中國統治人民的手段很像伊拉克的海珊,也是刺激人民異常的民族意識,讓人民仇視英、美,卻忘了真正殘害人民的就是海珊。若不是美國以武力攻打伊拉克,海珊政權還是相當穩定會繼續延續下去。
終身職的蔣介石,在台灣也一樣要刺激人民產生異常的民族意識,在台灣的中國人,的確產生強烈的民族意識,可是台灣人,不只沒有隨獨裁政權的歌聲起舞,還將中國國民黨當作外來政權,所以會如此,是因為中國國民黨政權在台灣實施「殖民統治」,台灣人與中國人完全不平等,台灣人是二丶三等國民,有腦袋的台灣人,當然很清楚自己不是中國人,怎麼可能隨著外來政權的歌聲起舞?
台灣人不只沒有中國的民族意識,還積極反抗外來政權,到蔣經國時代,被列為黑名單的台灣人,紛紛趕回台灣要「坐牢」,反而是中國國民黨政權將他們原機遣返,天下那有被列為「罪犯」的人自動返國自投羅網,卻又被拒絕而遣出境的咄咄怪事?
中國與台灣的情況正好相反,除了極少數人外,一般政治犯都積極往國外逃,與台灣在蔣經國時期政治犯積極回國坐牢,正好成對比。台灣的政治犯積極回國坐牢,是因為他們此舉有成就感,台灣人將他們當作英雄。中國由於產生異常的民族意識,中國人沒有將政治犯當作英雄,因而缺乏回國坐牢的動力。
中國雖然與蔣介石一樣,訂定國家元首為終身職的制度,但不會像蔣家一樣快速瓦解,因為中國人產生異常的民族意識,沒有將異議人士當作英雄看待,缺乏推翻獨裁政權的動力。除非國際社會產生變動,中國的獨裁政權不容易消失。


【民報】怎樣處理與孫文有關的銅像與中山路?
www.peoplenews.tw查看原始檔
一、孫文透過蔣介石變成是強迫台灣人民膜拜的偶像
《促進轉型正義條例》通過之後,與蔣介石有關的銅像、大溪的棺柩等都成為熱門討論的話題,尤其一群年輕人跑去大溪蔣介石的棺柩潑紅漆,更加顯示出「蔣介石在台灣的統治,讓很多受害者對其統治痛恨的程度」。不過,除了蔣介石之外,在台灣的道路上,尚有許多使用孫文在日本的化名-「中山樵」的中山路與國父紀念館、中山國中、中山大學……等的公物或營造物。這些在國內倒是比較沒人加以討論,其原因很多,例如:孫文沒有統治過台灣,他與大家的生活關聯較為間接,幾乎無關,而孫文本身在中國的革命當中,可以說是一個失敗者,對於失敗者,憨厚的台灣人,比較不會去追究他的行為。
而孫文所以在台灣會成為很重要的圖騰,其實是因為蔣介石將孫文塑造成是中國道統的繼承人,並認為他自己是孫文的正統繼承人,所以致之。1940年4月,國民政府明令尊稱已去世的孫文為中華民國國父,而因為1949年蔣介石逃亡來台,孫文也就跟著被國民黨帶來台灣當作神,要求人民膜拜。其實,孫中山之國民革命時,根本和台灣無關,他在1925年去世,1940年他被國民黨政府,封為「國父」,台灣當時還是日本治下領土,與台灣何干?
本來,任何道路或是公共設施的命名應該是由人民透過討論,而由人民選擇自己認為是有價值的名字,而將之冠在各種公共設施上面。但是國內長期以來,是由外來政權的國民黨所統治,因此人民並沒有什麼機會,來決定各種公共事務或公共設施的名稱。此次透過《促進轉型正義條例》,要來改變外來政權所帶來的迫害象徵,毋寧顯示出台灣還是有著一群抱持國民黨意識形態的人,無法融入台灣社會,仍然以頑強的意識形態,對於台灣的轉型正義進行反抗,甚至與對岸中國合作要消滅台灣。或許把歷史講清楚,是使這群人縮小的最好方法。
二、孫文其實是出賣中國國家利益的未遂者
中國的政權是很喜歡說謊話的,國民黨稱孫文是「國父」,而中國共產黨則稱孫文是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但是如果把孫文的歷史加以解開,這些被中國政權騙得死死的中國人,或許會相當吃驚。因為我們會發現到孫文,其實是出賣中國國家利益的未遂者,如果用中國人的講法來說,孫文其實是為政治利益而多次勾結外國丶允以在中國的利益的「政客」。這我們可以從如下的歷史來做論證:
各位都知道孫文在革命之初倡導「驅逐韃虜,恢復中華」,他一開始的時候,是要打倒滿清以恢復漢人的統治。但是孫文並沒有足夠的力量打倒滿清。這個時候,孫文所採取的手段其實就是出賣國家利益以取得外國的援助。
1、承認英國的權益以獲取援助
在孫文的想法當中最早所出現的是「以英日制清」,換句話說,他的戰略是與英國及日本合作,以打倒清朝。1900年,北方出現義和團運動,孫文想要利用清政府混亂之際,以廣東為中心,來進行打倒滿清的武裝革命,具體來說,這就是他第二次的惠州之役。當時,他想要取得英國的香港總督,與清朝兩廣總督李鴻章的援助,以推動廣東獨立的計畫。他就送信給當時的香港總督,在信中他表示:如果中國成為近代國家,那麼在全中國所存在的英國傳教士與基督教的安全,都會受到保障。在這個信中,孫文不只沒有對英國侵略中國一事有任何的指責,反而是承認英國在中國傳教,肯定英國權益擴大的現狀。
2、求助於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
當孫文知道無法期待英國援助的時候,他開始求助於日本。當時台灣總督是兒玉源太郎,他請求兒玉總督,幫忙革命軍對廈門進攻。當時,兒玉總督策劃從廈門向整個福建擴大影響力,孫文就以此為交換條件,而期待日本的軍事援助。
3、出租滿州的借款計畫
在辛亥革命的時候,孫文推動出租滿州的借款計畫。當時,他與元老桂太郎與三井物產聯絡,請求給與革命軍武器援助。這個出租滿州的借款計畫,就是要將滿州租借給日本,而獲得軍事費用1000萬圓的貸款。在孫文的這個計畫當中,所展現出來的基本戰略就是:即使出賣滿州這個國家利益,也要取得日本的援助。
4、21條要求的先行條款-《中日盟約》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孫文曾與日本人互換《中日盟約》,而這個日本人是前滿州鐵道理事長犬塚信太郎。在這個盟約中,所約定的是日本給與援助,而他則保證日本在政治、經濟、外交、軍事方面所具有的優越地位。這個盟約其實跟日本對北洋政府所提出的21條要求的的第五款的內容相比,是有很多的部分是一致的。孫文在當時所以會有這樣的作為。其實是為了對抗當時掌控北京政府的北洋政府袁世凱。這樣的孫文其實是為了達成其政治目的不擇手段,即使是犧牲一定的國家利益,也要借助於外國的力量。
5、國共合作是中國內戰開始的契機
各位都知道,促進國共第一次合作的最重要人物,就是孫文。孫文在1923年1月的《孫文越飛聯合宣言」當中,決定與蘇聯合作,當時孫文透過越飛與馬林,向蘇聯所要求的具體援助是軍事援助,他要求蘇聯從海參威寄送200萬盧布至廣東,並要購買相當多的武器。當時,孫文將其戰略轉變成「以蘇聯制帝國主義列強」的戰略。本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孫文將其期待放在日本的身上,但是在與日本的來往之中,他深感這是不太有希望的期待,而開始要尋找新的合作者。
特別1922年,陳炯明叛變,使得孫文喪失了廣東的革命根據地,並使孫文失意至極。當時對孫文伸出援手的,就是蘇聯。但是孫文與蘇聯的合作,其實最重要的原因,是孫文當時所面對的敵人,是直隸派軍閥的曹錕政府,而曹錕與當時的英國有很深的關係,所以孫文就選擇與英國處於對抗關係的蘇聯合作,而建構其戰略。這次,從表面上來看,孫文並沒有出賣任何國家利益給蘇聯,但是卻引進了共產黨入黨。
孫文因為這次的「聯蘇容共」,使得他第一次成為真正具有武裝力量的領袖。這個聯蘇容共的引進所以能夠成功,全繫於他一個人身上,孫文對蘇聯的理解並不深,毋寧這是給他成為真正有實力的領袖,讓他可以打倒曹錕政府的機會。只是因為他的死亡,就使國共分裂,而形成長期的國共內戰。這是不是可以說成:孫文為了滿足自己成為真正領袖的欲望,而犧牲全中國的利益呢?
三、對於與孫文有關事物的處理
其實孫文與毛澤東很像,毛澤東為了打倒蔣介石,偷偷地與日本政府合作,用以擴大共產黨的勢力,毛澤東是個典型的漢奸,相對地,孫文是個出賣中國利益未遂的漢奸。不過,這是中國人的家務事,跟台灣沒有什麼關係。那麼我們應該怎麼處理與孫文有關的事物呢?其實孫文是透過蔣介石與國民黨而被帶至台灣的,他的存在是帶給威權政府擁有法統正當性的象徵,是附屬於威權象徵的存在,因此,與孫文有關的事物,是應該從這個角度加以處理的。


「國父搭太空梭」飛向太空!北辰國小太空主題引話題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孫文+蔣介銅像與中山路+中正路/蔣中正孫中山銅像搬不搬?中山孫文+蔣介銅像與中山路+中正路/蔣中正孫中山銅像搬不搬?中山孫文+蔣介銅像與中山路+中正路/蔣中正孫中山銅像搬不搬?中山

「國父搭太空梭」飛向太空!北辰國小太空主題引話題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美國版「轉型正義」!開國元勛傑佛遜蓄黑奴 紐約市決議移除雕像
紐約市公共設計委員會18日投票通過,將在年底前拆除紐約市政廳議會的第三任總統傑佛遜像,並移往其他公共場館。(美聯社)
美國版「轉型正義」!開國元勛傑佛遜蓄黑奴 紐約市決議移除雕像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n54VAd
2021/10/19 18:37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美國非裔男子佛洛伊德去年5月遭白人警察以膝壓頸窒息而死,引爆全美與全球示威抗議潮,美國民間也持續反思「民族大熔爐」神話,質疑200多年前建國前期的黑奴買賣,與延續至今的黑人歧視。紐約市公共設計委員會18日投票通過決議,將在年底前拆除矗立在紐約市政廳議會的第三任總統傑佛遜(Thomas Jefferson)雕像,並移至其他公共場館
傑佛遜是美國開國元勛之一,也是《美國獨立宣言》(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主要起草人,認可其中「人生而平等」的主張,總統任內,1808年美國禁止國際奴隸貿易、停止進口黑奴,但美國國內仍持續販奴,南方各州也維持蓄奴社會,分歧最終導致南北戰爭
有紀錄顯示,傑佛遜一生中曾擁有逾650名奴隸,其中有的是自雙親及妻方繼承而來,也有許多是因債權而扣留的「資產」。傑佛遜既公開坦承相信奴隸制度不人道且終將絕跡,但又繼續蓄奴,被批評為偽善。
紐約市委員會成員巴倫(Inez Barron)支持拆除1833年落成的雕像,他稱傑佛遜這位「奴隸主」曾充當某種「掮客」,並借機擴大種植園奴隸經濟。她還指控,傑佛遜在任時頒布了一些針對美洲原住民的驅逐政策,這些政策導致了對原住民進行「種族清洗和種族滅絕、替換」的惡果
雖然紐約市公共設計委員會已經投票通過拆除雕像,但因為轉移的地點未定,移除的期限設定在年底以前,對於不能即刻遷移雕像,議會的跨種族核心小組(The Black, Latino and Asian Caucus)則指委員會是「投票延長了侮辱」。
紐約市長白思豪(Bill de Blasio)尚未對此做出回應,不過他上週表示,能夠理解眾人認為傑佛遜曾經蓄奴的歷史事實不容忽視的理由。美國版「轉型正義」!開國元勛傑佛遜蓄黑奴 紐約市決議移除雕像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n54VAd

孫文+蔣介銅像與中山路+中正路/蔣中正孫中山銅像搬不搬?中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