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古代官員每年領有俸銀。(示意圖/翻攝自百度百科)2024/2/24 
中國古代的官場上,擁有「正一品」官銜的官員無疑是權勢巔峰,一身朝服龍袍上的繡章,意味著他們立於帝國權力金字塔的最頂端。正一品官員地位僅次於皇帝是皇帝的心腹和左膀右臂,手握大權。不過他們的俸祿,卻讓人意想不到。
古代「薪水天花板」在哪裡?清朝正一品官員俸祿太驚人 | 新奇 |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https://bit.ly/49paK2h
清朝正一品官員每年俸銀約新台幣3萬9000元。(示意圖/翻攝自微博)
大清帝國兩百多年的統治史上,能位於正一品的官員極其稀少。除了是戰功卓著的邊將,也有世代頂級世家的後裔、敢於進諫的臣子等。正一品官員居住的官邸,都是皇帝親自分配的。房子多在20間以上,結構典雅、規模宏大、設計考究,宅第內部也是金碧輝煌。官邸坐落在京城的要地上,景致優美、環境幽靜,尤其方便往來政務。
不過,官員的俸祿卻是少得可憐。古代銀兩的價值數唐朝最高,一兩銀子約等於新台幣1.7萬元。可是到了清朝約等於新台幣1300元左右。到了清朝中晚期,價值逐漸貶低,大約只有新台幣750元至1100元。
清朝正一品官員每年能得到俸銀180兩白銀,折合成現在的幣值約新台幣3萬9000元。清朝二品官員則享有155兩、三品130兩、四品105兩、五品80兩,六品60兩、七品45兩、八品40兩、正九品33兩、從九品及未入流只有31兩。除此之外,每正俸1兩,還有1石祿米。古代「薪水天花板」在哪裡?清朝正一品官員俸祿太驚人 | 新奇 |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https://bit.ly/49paK2h


低薪的盛世/養廉銀制度改革/中國俸祿制度史/火耗歸公/「轎破簾幃馬破鞍,熬來白髮亦誠難。糞車當道從旁過,便是當朝一品官。」清襲明制,官員俸祿水準很低。清代一品官員正俸全年不過180兩,二品155兩,三品130兩,四品105兩,五品80兩,六品60兩,七品45兩,八品40兩,正九品33兩,從九品及未入流只有31兩。除此之外,每正俸1兩,還有1石祿米。/晚清的1兩白銀能夠買今天多少大米來進行換算,結果是1兩白銀約相當於今天的900元台幣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 https://goo.gl/4qw8dw
火耗或耗羨、雀鼠耗、腳耗、火耗熔鑄碎銀的損耗極小,耗損率只為1%~2%,然而地方官吏在征斂時要多於此20倍以上,要加耗20%~30%,有時更高/耗羨歸公和養廉銀,清初承明舊制的時候,官至極品俸銀只有180兩、祿米180斛,而七品知縣年俸救更加少了,僅有45兩/耗羨歸公又稱火耗歸公,地方官向民眾徵收稅金時,會以運送與鎔鑄等耗損為由,多徵銀兩,更稱為火耗或耗羨,但耗羨的範圍大於火耗,耗羨還包含雀鼠耗等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 https://goo.gl/3TWtbH
政府把地賦從本色(穀納制)改為改折(折銀納殼制)時,(貪官以譎詐來剝削本地人所以起來反抗的,就是1843年郭光侯起義事件。滿清污官為了私利,加在台灣人身上的剝削,引起台灣農民的反抗。滿清在台的田賦,內地以米,台灣以穀,內地可以折銀,台灣不得折銀,這是因為,台灣是產米之地,福建一帶所需的軍糧,要由盛產米的台灣來接濟。但是海上交通時有阻滯,以致積穀漸多,於是米價日賤。所以為了官員的私利+陳慶鋪深為憐憫,上疏代為伸冤,郭光侯雖力爭無反意,但因聚眾抗官,難辭其咎,被刑處流刑。事後台灣知縣閻炘與貪污的官員被一一換下,台灣的正供,依然堅持由穀改改為納銀,並規定每石折算六八銀二元,唯鳳山縣下折算二元二角。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 https://goo.gl/QSjPTo


山西布政使高成齡奏陳提解火耗事宜摺
耗羨歸公又稱火耗歸公,中國歷史上,地方官向民眾徵收稅金時,會以運送與鎔鑄等耗損為由,多徵銀兩,更稱為火耗或耗羨,但耗羨的範圍大於火耗,耗羨還包含雀鼠耗等。
徵納運京的米穀,被雀鼠偷食損耗,稱為雀鼠耗[1]。漢朝時,每繳糧食一石,加耗兩斗,後漢隱帝時,雀鼠耗由納糧一石加耗兩斗增到四斗。
此後耗羨作爲中國歷代官員的陋規收入近乎一種公開狀態。康熙後期虧空嚴重。康熙一方面宣布「永不加賦」,一方面對官吏稅外收費只能默許。康熙四十五年七月,御史袁橋彈奏山西巡撫噶禮「縱庇貪婪」,「通省錢糧,每兩索火耗銀二錢,除分補大同、臨汾、洪洞、襄陵、翼城、臨晉、聞喜、崞縣、長治、介休諸處虧空外,入己銀共四十餘萬兩。」[2]康熙五十四年至六十一年二月,直省虧空銀九百一十三萬兩,米谷二百四十二萬余石。[3]
康熙六十一年,川陝總督年羹堯和陝西巡撫噶什圖最早提出耗羨歸公建議,但遭到了康熙帝的斥責而未果。雍正時山西巡撫諾岷[4]、布政使高成齡[5]請提解火耗歸公。元年十一月正式實施耗羨歸公[6],最早在山西推行,雍正元年就有湖廣、河南、山東等省份奏報實施耗羨歸公。二年七月,正式推廣至全國,將明朝以降的「耗羨」附加稅改為法定正稅,並制度養廉銀,用意在打擊地方官吏的任意攤派行為。
耗羨歸公終究是陋規合法化成為正稅的結果,難免有「加賦」之嫌。乾隆繼位,對耗羨歸公和養廉銀的政策頗有異議,與臣下商討是否繼續實行政策。有官員表示希望恢復耗羨私征制度,但大多數人認為應當堅持。錢陳群認為耗羨提解以來,「吏治肅清,民亦安業」。[7]兵部主事彭端淑亦稱耗羨歸公是「萬世不易之法」。[8]最後乾隆表示:「此事當從眾議,仍由舊章。[9]」

清朝台灣稅制/耗羨歸公是「萬世不易之法」/火耗或耗羨、雀鼠耗


清朝台灣稅制/耗羨歸公是「萬世不易之法」/火耗或耗羨、雀鼠耗清朝台灣稅制/耗羨歸公是「萬世不易之法」/火耗或耗羨、雀鼠耗清朝台灣稅制/耗羨歸公是「萬世不易之法」/火耗或耗羨、雀鼠耗清朝台灣稅制/耗羨歸公是「萬世不易之法」/火耗或耗羨、雀鼠耗清朝台灣稅制/耗羨歸公是「萬世不易之法」/火耗或耗羨、雀鼠耗清朝台灣稅制/耗羨歸公是「萬世不易之法」/火耗或耗羨、雀鼠耗清朝台灣稅制/耗羨歸公是「萬世不易之法」/火耗或耗羨、雀鼠耗

清朝台灣稅制 2018-03-14----------PDF---------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