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宜蘭經驗」怎麼來?找到好的建築師,比拿到大筆預算更重要
opinion.cw.com.tw查看原始檔
在多數地方政治人物忙著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疲於應付媒體和民意代表時,一座城市,一不小心就會少了「改變的遠見」。柏克萊大學建築博士、曾經擔任宜蘭縣政顧問的林盛豐在這篇文章中為我們重新回顧,後來為人津津樂道的「宜蘭經驗」是怎麼來的?
圖片來源:天下資料,陳德信攝。
我到宜蘭去當顧問的時候,是陳定南當縣長的時代。他和後來接手的游錫堃,在任內動員了台灣高品質的專業者,透過公共工程進行地貌及環境改造,再配合大型活動跟城市區域行銷,成功推動了地方發展。以上種種,後來就被我們稱之為「宜蘭經驗」。
宜蘭經驗剛開始的背景是這樣的:
陳定南選上第一任縣長時,台灣的地方公共工程普遍品質很差,與他在國外看到的景觀與公共建設,簡直是天壤之別。他認為一切建設必須先積極規劃,不可以草率啟動。他的夢想中,宜蘭要有很大的綠地,很多草皮、大樹……我們討論了這些想法,後來也真的逐步實現。
要做到這些,最核心的兩件事,就是高品質的規劃跟高品質的公共工程。然而那個年代,大家喊的都是「建設、建設、我們要建設」,高品質的規劃和公共工程,講究的卻是「設計、設計、我們要設計」。當時我自己雖然當顧問,也是什麼經驗都沒有,只是在國外受教育時,學到了幾個核心價值:要對公共工程訂下很高標準、要有非常清楚的新美學觀、要有秩序地做長程規劃,再來就是要做社區營造,凝聚在地認同。
一開始,沒有建築師想來
因為我們當時沒經驗,所以早期只能先從一些很小的風景點、小規模的案子做起,比如現在看起來還是很漂亮的東澳國小,讓大家練兵累積經驗,之後再越做越大。中期開始就有些比較大的案子,像是宜蘭縣政中心。到了陳定南第二次任期快結束時,才出現冬山河那些大型的案子。
可是因為空間規劃是長期的事,民意代表剛開始看不到成果,在陳定南第一任做完時,就被罵說是廢物縣長,什麼也做不出來。但也正是因為縣府裡累積了足夠的規劃經驗,大家靠著這些有秩序的規劃做事情,到了游錫堃當縣長時,才有能力做出更複雜的都市設計,還有當時台灣唯一的全縣空間總體規劃。
一開始,為了做空間規劃,我們跑去台北找建築師,央請他們來宜蘭蓋小學,大家都不想來。加上當時宜蘭交通又不方便,苦苦哀求幾個人後,才成就了最初幾個案子。好玩的是,當這些人發現自己的設計和建築理想,真的可以在宜蘭實現後,到後來反而變成台灣的好手都想到宜蘭做案子。
當時我們有重大工程彙報,縣長親自主持,每個禮拜都可以開一整天的會。這個重大工程彙報形成一個傳統,一直延續到游錫堃縣長任滿。越來越有經驗。兩任縣長,都非常尊重專業,求才若渴。剛開始我們剛開始我們一天到晚都在討論,哪裡有一流的顧問公司?誰又是一流的建築師?我們要怎樣把對方找來?
那段期間發生過一件趣事,為了要找優秀的建築師來宜蘭,陳定南有天跑來問我,你認識貝聿銘嗎?我說我知道他,但你認識他要幹嘛?陳定南反問,既然知道他,那為什麼我們沒有找他來幫我們做設計呢?我說人家這種國際級大人物不可能會理我們的。陳定南接著又問,那你有試過嗎?你可不可以打個電話給貝聿銘問看看?我說我才不要打。結果隔了幾天,陳定南又來了,他直接跟我要貝聿銘的電話號碼,決定自己打電話給對方。他就是這樣個性的一個人。
林盛豐老師。圖片來源:文房・文化閱讀空間提供。
「八國聯軍」聯手打造宜蘭。
當你找來優良的設計師和建築師之後,一個城市的在地風格就有機會逐漸形成。尤其游錫堃縣長任內,重視地域風格與社區營造,當時來到宜蘭的建築師們,都在討論哪些建材比較適合宜蘭?既然宜蘭的氣候是這樣,我們能利用一些傳統的建材嗎?種種細節累積下來,就慢慢形成風格。如果再像黃聲遠那樣,將建築結合社區營造,比方說在跨越宜蘭河的大橋旁邊,又掛了一個給行人走的小橋「津梅棧道」,這樣的作品拿到國外去,連老外都會受到感動。
有好的建築師,也需要高品質的行政管理,比方說都市計畫課、觀光課長,都為宜蘭奠定了後來幾十年的基礎。陳定南當初堅持要找到合適的技術官僚,懸空了半年,才找到適當人選。
當然宜蘭經驗還有個非常難得的條件,就是當時宜蘭的議會和地方民眾,對地方的主體意識和永續經營是有決心的。雖然民意代表還是會因為建設太慢而罵縣長,但是我自己回頭看,那時候的議會比起今天真的比較不兇。另外社區營造也幫了很大的忙,透過社造,很多價值觀已經慢慢傳入地方了。所以當我們後來公共工程有些新觀念要導入時,和地方的溝通就容易許多
回想起來,那個時候的宜蘭,說不定是讓國內外一流專業者落實理想的唯一地方。我們那時候的規劃師和建築師絕對是「八國聯軍」,從日本、美國、香港、澳洲等等,到處都有建築師在宜蘭做案子。那時候很費精神的一件事,就是關於全縣的總體規劃,整整做了兩年,要把宜蘭的主要交通動線通通規劃出來。為什麼要做這個?因為雪隧快要通車了。那個時候,雪隧還沒開通,可是我們已經看到當時的汐止因為缺乏城市規劃,交通一團混亂,游錫堃縣長認為絕對不能讓這樣的現象蔓延到宜蘭。有了汐止的經驗在前面,我們知道在地交通一定要處理好,所以我們就找了個新加坡的團隊和台大的團隊與我們一塊合作,後來宜蘭縣大部分的主要幹道都是按照這個規劃去做的,成了縣市國土規劃的一個案例
找到好的建築師,比拿到大筆預算更重要
今天台灣遇到的幾個問題,首先是政府裡具有建築設計專業的人不夠多,再來就是地方政府不了解設計實情,在時間和經費上都會「蹂躪」建築師。
雖然有了宜蘭經驗在前,可是經過這麼多年,我猜可能只有四分之一的地方政府有了解建築專業的顧問。這個風險很大,因為對另外四分之三的縣市來說,他們不知道什麼是高品質的專業度,你要是貿然把錢丟給他們,可能就會做出垃圾,錢越多,垃圾可能反而越多。
像是目前的前瞻計畫,地方政府都拚命要錢,我反問大家,你們會去找一流的建築師嗎?大家的回答是「我們會依採購法而採購」。這很糟糕,因為如果建築師表現不如預期,大家就可以推說是依採購法採購而來。當各級地方政府從上而下沒有人重視找優秀建築師這件事,只有堅強的「要預算」的意志,麻煩就來了。大家只需要5毛,卻要了20元。我常常在想,如果這兩件事情顛倒過來,台灣說不定就已經成為瑞士了。
再來說說地方政府對建築師的蹂躪。且不說設計費給人家打8折,常常今天才講完案子,給了3億、5億的經費,就要你兩個月後全部交件。大家不曉得設計是一件需要花時間的工作,每次當我質疑為什麼交件時間那麼短?大家就會推說是行政院要求的。許多立委也常常會問,某個案子都已經進行6個月了,怎麼還沒看到?但他不曉得這個案子得花兩年的時間去做,就像生孩子也得懷胎十月,不能三天過後就去問孩子在哪裡?想要有好的公共工程,就得要給設計師合理的工作團隊、合理的酬勞和合理的時間控管及討論回饋,但這些目前在台灣都不甚理想。
此外,有了好的設計,要達到高品質,監工和營造廠也都要是第一流的。偏偏這部分我們常常是以低價搶標,所以屢見不鮮的狀況是:營造廠低價搶標後,發現圖看不懂,最後就倒閉收場。這樣的循環持續下去,難免讓人擔憂。我們目前是希望優良營造廠的遴選,最好全部是最有利標,不過還是會有很多雜音。
我自己在國外拍很多紀錄片,碰到荷蘭的官員、西班牙的市長、德國的官員,大家講起自己的城市,都有很多空間語言,因為放眼即是景觀之美,所以很容易講出自己城市的空間特色。可是這點在台灣是缺乏的,因為我們少了城市魅力和城市美學的概念。一開始,迷信發展神話、忽視永續的政治人物,就很難對城市發展作出策略性的規劃,再加上現在民意代表的問政、媒體的頭條報導,都讓政治人物疲於奔命,東奔西跑處理這些問題,反而沒時間去做整合性、策略性的規劃,比方說沒有能力拆除違章建築,卻又擔心它發生火災,就是缺乏跨部門整合規劃的一個例子。目前大部分的縣市都缺乏空間專業能力,主要就是因為市府裡的主管,一個建築或景觀背景的都沒有,地方也缺乏支持創意的氛圍和基礎建設,這點很可惜。
為二、三線城市的未來提早做準備。
可是政治人物如果眼光放得夠遠,其實是可以做很多事的。比方說,大家現在看到的日月潭、阿里山,本來環境已經不太能看了,但是為了做觀光客倍增計畫,便把北海岸、日月潭、阿里山、車埕等等地方都重新打造成現在的模樣。那時候的氛圍很有趣,因為執政的是民進黨,很清楚陸客不會來,但是我們知道一個政黨不可能永遠執政,陸客遲早還是會過來,不如趁現在趕快把鬍子先刮乾淨,等到陸客能來台灣了,一定就會去看阿里山和日月潭。所以那時候將阿里山一路整理上去,從入口開始所有東西都木造,車站也重新蓋出來,日月潭也好好整頓了一次,所以等到陸客來了,沒有取笑這兩處,就是因為鬍子之前先刮乾淨了。
我們今天其實也在跟時間賽跑,台灣的二、三線城市長期缺乏投資,可是只要一條台北捷運線的經費,就可以救起好幾個鄉鎮,讓邊緣弱勢地區能夠呈現新風貌。所以我們有了「城鎮之心」的計畫,一個案子一個案子地做,讓各縣市選定一兩個城鎮中心,進行整合的規劃設計,很多地方政府剛開始還提不出想法,不知道該怎麼做,但是只要找到好的設計團隊,就能把綠地、水岸、歷史古蹟、道路整平、纜線地下化等等事情做好。
我還是相信只要政府單位能夠秉持著求才若渴、尊重專業的心,強化行政幹部,用心執行重大工程彙報、嚴格監工、重視營運管理,重新建立公共工程製造者的核心價值觀,以永續發展為核心價值,納入減量、樸素與崇尚自然的環境美學,台灣的二、三線城市一定會變好,能夠重新起來
(本文整理自「文房・文化閱讀空間」舉辦的「設計改變城市」系列講座,由社計事務所共同創辦人吳漢中擔任此系列主持人及客座主人。)


【民報】現在年輕人最不滿的事是甚麼?
www.peoplenews.tw查看原始檔
眾所周知,現在台灣年輕人最不滿的事是國家資源分配極度不公,最主要的是住宅與年金問題。
台灣為何變成炒房天堂?答案是,台灣囤房與買賣房屋的成本,和許多先進國家相比,簡直是微不足道。以同樣價值的房子來說,在日本一年的持有稅是台灣的42.5倍,美國則是台灣的25倍。即使以同屬華人的新加坡為例,人家國民平均所得是我們三倍,房價卻是我們的三分之一,通常30坪的組屋價格約在兩百萬至七百萬台幣之間。反觀我們持有稅偏低,怪不得有許多人樂得坐擁多屋,其中也有不少是富有的公職人員,而一般年輕人只能望屋興嘆,除了家產無數的「貴公子」例外。
究竟台灣房市病因為何?第一是出租國宅少,僅佔全國住宅0.08%,遠不如日本香港,應增至40萬戶;第二是,與鄰近國家相較,台灣房屋稅率確實偏低,應將現行不到千分之2的持有稅率,先提升到千分之5,非自用住宅稅率提高至1-2%。目前柯P與民進黨主政縣市正逐步實現諾言,柯P打算將美河市部分住宅變成社會住宅,廉價租給有需要者,卻也惱怒了部分投機者,因為這麼一來,他們的房價與租金必定下降。早知如此,何必當初?這些當初買進美河市住宅者,有許多是公職人員,準備大撈一筆,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台北市改朝換代,否則台北市年輕人未來毫無希望可言。
眾所周知,德國房價一向穩定,原因是德國政府嚴禁民宅被投機者炒作,因為他們認為居住是基本人權,政府有保障居住人權的責任與義務。德國認為住宅具有壟斷性,又是民生必需品,不應任由有錢投機者拿來炒作獲取暴利,所以德國制訂出抑制炒作房地產的嚴格稅法,甚至是刑法,以保障居住權。如果開價超過基準價20%,地產商將遭受最高5萬歐元(約190萬台幣)的鉅額罰款,若超過50%,除了罰款還可能面臨3年徒刑,因為涉嫌惡意炒作。
反觀台灣許多有錢的官員與商人把土地看成生財工具,能榨出愈高價值愈好,主因在於無能又貪腐的馬政府,不斷變賣國有土地給財團炒作,無力控制土地投機者,以致房價節節上升,而年輕人薪資卻始終低落,回到十幾年前,只好紛紛遠走他鄉去打工,這樣的政府及格嗎?這樣的政府還好意思幫公職人員加薪嗎?退休公職人員又好意思要求政府發年終「慰問」金嗎?也不想想看,自己退休後所得普遍比上班族與勞工薪資還多,還好意思要年終「慰問」金與十八趴嗎?為何更需要慰問者不慰問?最該給優惠存款利息的不給?國民黨會再度被民眾趕下台,良有以也。
年金制度也是一樣,許多公職人員不到六十歲或五十五歲就退休了,每月領九成薪以上之終身俸,平均至少都有五、六萬元以上,中小學校長高達十萬元,而政府高官月退領十幾或二十萬元以上者更比比皆是,如最近的黃姓檢察總長,本身因洩密案被判刑確定,居然還能月退高十七萬元!連地方小分局長與消防隊秘書之月退都高達九萬元,而且他們的終身俸,也可以隨政府調薪而調薪,就是永不調降,退休後照領子女教育津貼,以致每人一生至少可以領兩千萬元以上,等於其一次領退的四、五倍以上。試問,合理嗎?相較於其他國家所得替代率,頂多五、六成,我們為未免高得離譜,這樣我們離希臘還會遠嗎?
反觀人數比公職人員多達十倍以上之一般上班族與勞工呢?一般薪資倒退回十六年前,房價漲幅卻高居世界前幾名,月退年金也不到公職人員的三分之一,一生中所領恐怕不過三、四百萬元,相較於公職人員退休後總所得至少兩千萬元,這樣的年金制度是否太不公平了?事實上對於所有包含公職與非公職的年輕人而言,這樣的年金制度也很不公平,因為所有年輕人目前所繳的退休撫卹費,幾乎都花在那些已經退休的公職人員身上,以後年輕人是否能拿到理想中退休金,大有疑問,畢竟少子化日益嚴重。何況世上哪有低所得的年輕人賺錢,養高所得退休族群的道理?
理當究責的自然是國民黨政府,因為他的無能與貪腐,長期以來又是朝野最大政黨,執政時猛加軍公教福利,等發現太過分了,有能力改革卻始終不做,老是圖利自得利益者,正是其中關鍵。民進黨也無法做好制衡與把關的任務,否則今天問題何以嚴重至此?幸好有新興政黨如時代力量與民國黨挺身而出。這兩黨的理念就是為年輕人爭取生存權,包括住宅與年金。那些已經退休的公職人員,月退俸已經不少,有人房屋好幾棟出租收租金,為何還能額外享受十八趴?甚至有人還要求發年終慰問金,到底有沒有有羞恥心?
當年孫中山創立中華民國的目的是建立一個均富的社會,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有養」的大同社會,誰知長期在國府治理下的台灣社會,居然充斥許多不公不義的現象,以致貧者極貧,富者極富,完全違反孫先生的理想,國府卻還厚臉皮說他們在實行「三民主義」!試問,「三民主義」的社會可以允許公職人員「獨享十八趴嗎」?尤其是許多住豪宅的退休高官也能「雨露均霑」,像話嗎?到底有沒有有羞恥心?
年金問題,小英已經做了一半,但未決的軍改問題,卻有可能有部分比現在還要提高待遇,愈改愈高,是蔡英文吃硬不吃軟的「槍桿子恐懼症」嗎?至於如何提升勞工的待遇與福利,以縮短勞工與公務員的差距,尚待努力。至於社會住宅問題,至今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為何同為華人社會的新加坡,年均收入是我們的兩倍,住宅支付卻只有我們的三分之一?目前國家總負債已經高達二十兆,平均每人負債達一百零二萬,包括剛出生的嬰兒也是一樣。這樣如何提高年輕人結婚生子的意願?如何讓年輕人有希望?又如何嚇阻年輕人不斷從事國際詐騙的歪風?
總之,開源與節流必須雙管齊下,且國家資源必須做公平合理的分配,國家才有希望,年輕人也才有未來可言,否則台灣必將步入希臘的後塵,大家同歸於盡。
--------------------------------
【民報】​中國利誘能撼動台灣價值嗎?
www.peoplenews.tw查看原始檔
最近中國拋出 31 項對台措施,來利誘台灣人到中國創業及工作,立即引起國內很多討論,大部分人認為這是掏空台灣的策略,台灣的產業人才資金都會西進,當然有人認為影響不大,可以處驚不變。其實現在的台灣是民主社會,人民有權決定他們自己的前途,政府能做的不多,尤其目前蔡英文總統正在全力從事改革的工作,難免很多不甘願自己的既得利益被重新分配,蒙受損失的人,自然擴大渲染中國利多的種種好處。
雖然大多數人了解,無緣無故沒有人會給你紅利的,只是總有人心存先「拿了再說」的心態,不曾深思到底這是短多長空,還是走上了一條成為共產黨統治下的二等中國人的不歸路。共產中國從建國以來都是極權統治,從來沒有民主的社會主義這一回事。
再看台灣今天的社會最常見的信念,應該說是只要我高興有什麼不可以,這是有點誤用邊沁(Jeremy Bentham)的功利主義(utilitarianism)的說法,雖然功利主義是「最多數人的幸福極大化」,而台灣人只是把「自己」當成「多數人」來運用。這也符合我們過去30年來發展出來的民主自由丶卻忽視人權及法治精神的社會現狀。所以當台灣中國兩邊角力的時候,我們由個人的利益出發去思考,忽略了國家利益優先的重要性。
這是由於我們還有兩種不同的國家認同的結果,所以很難理性面對,因此我們必須論述更深一層的社會價值觀,來應付中國的挑釁。從思考群體價值觀切入,比較容易讓生活在自由民主體制下的台灣人覺醒,同時釐清個人的價值選擇,以作為每個人決策的根據。
基本上我們所認知的邊沁的功利主義,其實是帶有一些輕視的成份在裡面,因為他是違反人類發展的原始本質。文明社會的價值觀裡,利他比利己來得被尊重,並且是追求永續「持久」的,且是「進步」的幸福觀,這是彌爾(John Stuart Mill)在補強邊沁的功利主義時所提出的兩大要件,也是使得功利主義未被遺忘仍然存在於現代社會的原因。
如果我們利用彌爾的較完善且符合人性本善的原則,來看待中國所拋出的31項利誘,我們相信台灣的社會價值觀,能夠讓大部分台灣人繼續進步提升,也就是過去曾被提出的「西進不如上進」。
我們可以相信台灣當下的價值理念,是在往上提升的,我們可以理性的處理與中國交流的規範,台灣就不至於會被分化,也可以讓台灣的社會,更加溫暖友善,這是國際上朋友最稱讚我們的地方。
國家認同受到出身家庭文化影響根深蒂固,一時間也無法轉變過來。但是追求社會進步的價值觀,則是每個人內心的需求。誠如美國心理學家馬思洛(Abraham Harold Maslow)所分析的人類五大需求層次的價值體系,由最基本的生存安全到歸屬價值觀,再到最上層的自我實現。個人及社會群體都會是依循著這種自然的需求向前邁進。
台灣社會已經進入追求自我認同的歸屬感,與進步的社會價值觀(尊嚴、正義、仁愛等)的階段,讓我們每一個人都認真思考並做出適當的選擇,也許我們國家會損失一些產業人才丶資金,但台灣的社會,終將放下一些不必要的包袱,安心地踏著輕鬆的腳步,勇敢且堅定的迎向更良善溫暖的社會。
-----------------------
【民報】沙豬王國的「性醜行」文化
www.peoplenews.tw查看原始檔
美國影劇界去年底發起的「Me Too(我也是)反性騷擾/反性侵運動」,從今年一月起在韓國點燃了燎原大火,延燒到三月上旬,幾位涉案的名人與政要,相繼中箭落馬或畏罪自殺,看得韓國人無不目瞪口呆,這把火相信還會繼續延燒,預期還會好戲連連。
其實,韓國社會普遍對性騷擾(Sexual Harassment)的長年盛行並不意外。Sexual Harassment在韓文可以翻譯成兩個詞彙,情節輕微的叫「性戲弄」(言詞或輕微的肢體碰觸),嚴重的則稱為「性醜行」(觸碰胸部、臀部,甚至鹹豬手伸入裙內撫摸大腿等)。因為「男尊女卑」的社會文化,在男性父權優勢的操弄下,韓國可以稱為亞洲「性騷擾/性醜行」的最先進國,甚至可以稱為「沙豬王國」,或「男性沙文主義」的天下。
1980年代筆者駐韓擔任媒體特派員時,曾經聽到一位華僑分析,為什麼韓國的「職業婦女」那麼少,女人結婚後就離開職場走進廚房,專心在家相夫教子,幾乎很少在社會上拋頭露面。他解釋說,因為韓國職場的性騷擾非常嚴重,一個會對年輕屬下女職員性騷擾的男人,決不會讓自己的妻子也去被別人性騷擾,「將心比心」似乎言之成理,這是我聽到最深入精闢但奇特的說法。
由於女性地位低,長期形成了「男主外,女主內」的社會文化。直到1980年代中期,韓國的家庭主婦如果有抽菸習慣,先生可以訴請離婚。因為先生在外工作賺錢,妻子卻不安於室,到外面鬼混,結交了壞朋友而染上菸癮,抽菸就證明了她不是「良家婦女」。主婦抽菸可以構成被先生休掉的理由,聽得我嘖嘖稱奇。當然,隨著民主化和社會化的開放風氣,現在韓國抽菸的女性隨處可見,這種休妻之訴,應該不復存在了。
重男輕女的韓國社會,造成女性地位低落,還可以從另外一個事例看出來。南韓的男孩,從小就被灌輸「不能進廚房」的觀念,所以有一句韓國俗語:「男人進廚房的話,『辣椒』會掉下來」,辣椒指的就是男生的「小雞雞」。從小男孩被父母親或祖父母灌輸這樣的觀念,究竟由來多久,已經無可考,但是它影響韓國男人「自我尊大」的習性,則不可否認。進廚房幫忙妻子做家事的男人,在職場會被同僚看不起,會被認為「太娘」。
儘管這樣的觀念,已隨著民主化以後自由開放的風氣而有所改變,現在的年輕世代因為已婚女性的就業率提高了,夫妻雙雙在職場就業的狀況開始增加,下班回家後,夫妻共同在廚房做飯或做其他家事,已經很平常,男人不會再被嘲笑,但是畢竟還不到全面化的地步。大約年齡在35歲以上的男性不做家事的,還是佔絕大多數。所以韓國至少還需要再等一兩個世代,才有可能完全破除舊世代陳腐的「重男輕女」的觀念。
了解了韓國這樣的男尊女卑社會文化,再來看連月來Me Too活動掀起的風暴,也就不難理解了。由於長期以來,女性只能當男人的「玩物」,所以今年一月底,一位女檢察官,在電視上揭發八年前,被前輩男檢察官摟腰摸屁股的「性醜行」之後,引起全韓國譁然。
大家無法理解的是,司法被認為是落實社會正義的最後防線,如果連司法人都如此無視人性尊嚴與性別平權,而依循社會陋習對女性同僚濫肆凌虐的話,如此的司法人,實在難以期待會有公正的執法。
女檢察官被性醜行事件,引發了社會議論紛紛,韓國法務部在與論壓力下,成立了「性戲弄/性犯罪對策委員會」,並請不久前才被文在寅總統任命為「女性政策研究院」院長的權仁淑出任委員長。權仁淑就是1986年發生的「性刑求事件」的被害人,當年這事件爆發之後,引起了全體韓國人的憤怒,對全斗煥獨裁政權下的警察鷹犬濫用公權暴力,做出此惡性的蹂躪人權的勾當,成為壓垮暴政的最後幾根稻草之一。權仁淑犧牲了一生的名節以及不幸福的婚姻,卻因性刑求事件,啟發了女性意識的覺醒。
因此,以權仁淑來領導女性政策與對策委員會,除了象徵性意義之外,也因為她一生從事「女性學」教育的實務經驗,更加強化了韓國女性自主意識的提升。於是,繼先前爆發的知名詩人、多次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的高銀,被連續揭發性醜行事件,而迫使他公開道歉之後,三月五日,忠清南道知事安熙正,也被女秘書上電視告白,在八個月之內,被他強暴了四次,最後一次甚至是在Me Too運動在韓國開始延燒,女檢察官出面舉發遭性騷擾之際!
安熙正大有來頭,他被認為是韓國政壇的明日之星,並且是文在寅總統的唯一接班人。女秘書揭發安熙正的暴行之後,當晚他立即發表聲明道歉,並宣布辭職。這次事件等於為韓國的Me Too運動火上加油,而使火勢越燒越烈,至於炙旺。
安熙正後來又被揭發還有其他女性受害。一顆政壇的明日之星,卻像隕石一樣,瞬間墜落而消失於無形。事件不過三天,又傳出一名知名演員趙敏基,因為性侵多名女學生,被清州大學解聘後,在三月九日自殺身亡。這次事件再度震撼了全韓,知名人物因盛名而放浪形骸,不知自我節制,在保守的社會風氣下,讓他們自認不會被告發,而越形得寸進尺。
事實上,「性騷擾/性侵犯」等事件,不論加害者知名與否,在世界各國都會發生,只不過知名人士,以自己的知名度或掌握的權勢,更敢於咨意妄為。看著韓國的Me Too運動讓知名人士,一夕之間跌落谷底甚至摔死,其實台灣應該也會讓不少沙豬心驚膽戰,只能說他們比較僥倖,不像電影導演張作驥、政客馮滬祥、文化人許博允等人被揭發後,遭到司法起訴,但量刑都不重,甚至易科輕微罰金就沒事了。而馮滬祥雖遭判刑三年四月定讞,但入監服刑85天就獲保外就醫,還半夜邀宴男女友人,被曝光後,常被拿來和阿扁總統保外案相對比。
台灣女性相對於其他國家,對自己受性侵害,通常都以保護自己的名節,或其他個人因素不敢聲張,或採息事寧人的態度,而不為社會所知曉,加上台灣媒體的惡質生態,事件公開後,反而遭致二度傷害,或使焦點被模糊扭曲,以至於加害者不是逍遙法外,要不就是繼續加害更多人。
去年六月初,政大韓文系爆發一個約聘的韓籍助理教授朴在慶,在三個月內對多名女學生「性醜行」,經立委陳亭妃開記者會揭發,才迫使原本態度消極的系方不得不面對,而帶九名女生到校方的性平會,去陳述受害狀況。其實,在事件爆發之前,已有202名學生連署,指控朴在慶為不適任教師,包括韓文系本系生與外系生,幾乎所有上過他的課的學生都指他不適任。
在連署書之下,還有學生寫下他不適任的理由,其中就有學生指責他在上課時,公然撫摸學生肢體與臀部,這在韓國就是比「性戲弄」情節更嚴重的「性醜行」。九名女生中,後來只有兩名受害情節最重的學生,對這名狼師提出告訴。而在學生提告之前,狼師竟然惡人先告狀,對聲援兩位受害女學生的筆者,提出「妨害名譽」的告訴,我則因掌握了學生受害的證據,而對他提出「誣告罪」的反控訴。
遺憾的是,我們之間的互告,都被檢察官認定罪證不足,而以「不起訴處分」結案。不過,女生對他提起的違反《性騷擾防治法》的告訴,則經檢察官偵查後,正式對朴在慶提起公訴。三月六日,台北地方法院已經由法官第一次開庭審理,下個月中旬將第二次開庭。
而荒謬的是,去年八月初狼師到駐台北韓國代表部申訴,指他遭到政大與台灣司法不公的迫害,請求代表部聲援。而更令人咋舌的,代表部竟由楊昌洙代表正式具名,發送外交公文給台北地檢署與台北市警局,要求司法當局「最速及公正之處理」,以免對朴在慶下學期的開課造成困擾。
代表部發出這個公文,事實上已經干預台灣內政與司法,只會遭致司法當局的反感。更荒謬的是,朴在慶性醜行事件爆發,政大韓文系已經將他所有的課停開,在事件沒有釐清無罪之前,不會讓他開課。韓國代表部只聽他的片面謊言,就發文給地檢署與警局實屬不察。韓國代表部的領務人員甚至代表,跟朴在慶同樣不適任。在代表部發文之後,狼師在九月初已經被檢方認定罪嫌情節重大,而限制出境和出海了。
其實,在Me Too運動掀起燎原大火之前,2014年7月韓國已爆發了一件重大的性醜行事件,震驚了全國。首爾大學數學系的名師姜錫真,被研究助理兼碩士生告發對她多次性醜行,這個女生鼓起極大勇氣,並且準備放棄一切的心態,挺身而出。
首爾大學校方原本態度消極,並且想將大事化無。不料性醜行被媒體報導之後,已經是紙包不住火了。驚人的是,在這個女生之前,十年間被姜錫真性醜行的女生多達二十二人,都先後挺身而出指控。首爾大學於是將他解聘。2016年1月底,狼師被判刑兩年半定讞,而入獄服刑。但是因為是單一事件,而未能像Me Too運動一樣,掀起後續的效應。
姜錫真性醜行事件,韓國人幾乎舉國皆知。政大狼師朴在慶應聘到政大之前,一定也知道這個事件,但是他卻在政大不斷對學生伸出鹹豬手。他不只不懂台灣的多元社會文化,對台灣女性意識高漲、女性地位在亞洲堪稱最高,也毫無所知;而南韓卻是亞洲女性地位最低的國家,在韓國被認為習以為常的性騷擾,在台灣卻相對不被容許。
只不過,男性以自身的父權優越性,對女性的性騷擾,在台灣也大多數被掩飾了,但並不表示台灣很少發生。政大九名去性平會申告的女生,最後只有兩名女生願意挺身提告,這也可看出台灣女性不願惹事上身的態度。事實上,這種自我保護心態正就是助長沙豬文化的溫床。
期待不久之後,Me Too運動也能燒到台灣,特別是在影劇圈,有許多大沙豬而且是常態的慣犯。這種變態的人格,只有透過社會正義力量的制裁,才能夠全面遏止。普遍欠缺正義感的台灣人,需要有更多勇敢的女性挺身而出,極可能造成的紛擾只是一時的,但是拯救與矯正社會文化卻是永遠的。
-------------------------
【民報】《揮劍烏江冷》 一場重量級的跨界藝術
www.peoplenews.tw查看原始檔
2012年11月30日在國家戲劇院演出的大型舞劇《揮劍烏江冷》,以馬水龍清唱劇《霸王虞姬》為原型,由劉鳳學教授編劇、編舞,馬水龍教授親自改編(修改、補寫,以呼應舞蹈場面及劇情的鋪陳)。內容擴張原有的4幕,加上序幕,增加為7幕,跳接時空的不同場景與情緒,而不是依著史實的時間平鋪直敘,全劇更具張力、美感,也更加震撼。
緣起不滅
距1997原創清唱劇《霸王虞姬》的首演,已超過15年之久,這卻不是兩位大師首次的跨界。他們於1980年合作《竇娥冤》,馬水龍以嗩吶、人聲與打擊樂、配合舞者肢體表現,描繪竇娥深沉的內心吶喊。2007年合作《沉默的飛魚》,則是從原住民信仰中的善靈與惡靈為發想,表現原住民文化中的宗教意涵。兩位國寶級藝術家的跨界合作,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為基礎,雖各屬不同的專業領域,卻也見證了藝術之間的「感通」。
劉鳳學音樂素養極高,眾所周知是舞蹈界少有「看總譜排練」的編舞家;而馬水龍年少時就在繪畫創作與音樂創作的路上,游刃有餘,當他譜寫音樂時,腦中就自然會有畫面出現。音樂與舞蹈的創作緊緊相扣,從清唱劇《霸王虞姬》到改編成舞劇《揮劍烏江冷》,兩位大師聯手打造的作品,令藝術界期待。
2012年當季的《表演藝術雜誌》特別邀請兩位藝術家深度對談,分享各自的藝術歷程與對合作的看法。不只內容精彩,很多在創作、表演、跨界,以及在歷史、政治、人性上的觀察,都有睿智的剖析,堪稱經典對談,相信對晚輩學子都有所啟發。
以楚漢爭霸為背景、兼有淒美的愛情故事,向來是藝術創作的好題材。在原創清唱劇《霸王虞姬》馬水龍眼中,對劉邦陰沉狡詐不想著墨太多,倒是從無論正史或野史的角度看,項羽都不是莽夫之輩,一句「無顏見江東父老!」透露出項羽剛烈、血性的一面。這是馬水龍所欣賞的人格。
劉鳳學則以為,張良是那時代最有智慧的人,虞姬是最勇敢的女性,項羽最愚蠢,「但是項羽那一大段故事,卻很能體現一個大時代樣貌,帶領我們看見那不同時空朝代之下,關於爭鬥、人性的變與不變。」
於是,87歲的新古典舞團藝術總監劉鳳學,與73歲的作曲家馬水龍,改編《霸王虞姬》為精緻大型舞劇《揮劍烏江冷》,以音樂及舞蹈呈現大時代中,政客的鬥爭百態、殺戮戰場,以及亂世兒女間,人性的詭譎與光輝。
音樂﹒戲劇﹒舞
劇情從張良納履、韓信胯下之辱揭開序幕,一路演繹項羽、虞姬閨房畫眉的恩愛、朱門夜宴時項羽不聽范增之言放走劉邦,緊接著二軍狹路相逢,殺戮烽火漫天,面對戰後餘生的慘景,一代英雄也無言面對江東父老,虞姬拔劍起舞,含淚唱和,訣別烏江。
音樂部分,馬水龍將獨唱、混聲合唱與說白的詞句移除,轉以樂器取代歌唱,表現衝突與對話,使觀眾能更聚焦專注於舞台表演。
原本由男低音詮釋的項羽一角,改用嗩吶表現,女高音的虞姬角色,改以南胡取代,男高音的劉邦,則以琵琶展現。在管弦樂器的編製之外,馬水龍也使用大量的鑼鼓樂器,「主要是使用它豐富的隱喻功能,像是角色出場、情節變換等暗示。」
舞蹈部分,劉鳳學以浪漫的雙人舞,描繪項羽與虞姬的愛情,以陽剛的劍舞、槍舞鋪開戰爭的激烈與不仁,另以宮女、隨從等小廝們的群舞,帶出政治鬥爭之下,黎民蒼生的處境與情懷。
大師對大師
劉鳳學舞蹈創作生涯歷經一甲子,她致力於中國現代舞的研究與發揚,但畢竟文化底蘊深厚且豐富,她所編的舞作、所帶領的「新古典舞團」,總是以莊重典雅、人文的思考為出發點,走出一條迥異於中國古典舞表演形式的創新之路。
舞者是表達意涵與思想的「主體」而非只供欣賞與娛樂,這是劉鳳學的舞蹈理念。編舞風格結構嚴謹,肢體語彙簡潔有力,舞評與樂評都不吝評價「宛如一首首精緻完美的交響詩」。這次她更善用獨特的舞蹈空間安排和舞蹈語彙的敘事手法,重新賦予《霸王虞姬》這個人人傳唱的故事一個嶄新的生命,也將作品命名為更具意境的《揮劍烏江冷》。兩位大師攜手,劉鳳學的舞蹈和馬水龍的音樂,一起在舞台上將聽覺視覺化,也更立體化。
馬水龍教授於2015年5月逝世,他畢生致力於作曲學術與實作的無止境的追求,作品在國內外都受矚目與好評,特別是在古典音樂重鎮的德國。馬水龍本身深受西方文化潮流的衝擊,在大學作曲系任教的過程裡,常見到藝術教育制度的僵化,不但沒有拓展本土多元文化的刺激,更箝制著學子創新的創作思維,讓他時常有著「我們的音樂在哪裡?」的感嘆。於是他耗費了自己創作的一半生命在教育行政領域,在僵硬的官僚體制中勞心費力,為後輩創作者、學者、學生開闢出更新、更自由的發展機會。
正當卸下行政重擔,正想全心全力放在自己最愛的作曲和繪畫上度過晚年,卻不敵病魔來襲,在76歲不算老的年紀,馬教授與世長辭了。
啟發﹒期許﹒期待
一場成功的表演,最初的關鍵當然是舞者、演員的技藝表現,和訴諸聽覺、舞台效果等等的感官共鳴,但是那些看不見的幕後工作者,布景、燈光、概念設計、服裝設計、梳化師等等,與編劇、編舞、導演,都是等量齊觀、環環相扣的夥伴,各具專業卻更需緊密合作、互相配合,共同成就一番美好饗宴。
宮女群舞〜一般人欣賞音樂、舞蹈、歌劇時,常需要借助歌詞文字的解說來了解,但這齣舞劇充分發揮舞蹈語彙的敘事功能,美不勝收的舞者肢體訴說著故事情節。如楚國宮女的水袖、折腰,舞姿娉婷,到了楚軍潰敗、楚城被攻破,宮女遭欺的場景中,舞著長袖的肢體語言,自然轉化成了女性在暴力欺凌之下,反抗的張力扣人心弦。
戰士之舞〜相對於太平盛世女子的婉約,戰爭場面的戰士之舞則融合了現代舞與武術肢體動作以表現陽剛威武。但是劉鳳學慧眼獨具的著墨於戰爭帶來的屍陳遍野和百姓終不免流離失所的慘狀。有一幕楚漢兩軍在橋上狹路相逢的戰鬥之後,一名男舞者的身體懸掛於已傾頹的斷橋,雖然在舞台一角,卻強烈的告示著:戰亂與死亡。
角色〜幾個非主角的演員也可圈可點,鴻門宴中兩方謀士的爾虞我詐,藉肢體表現心機,演來絲絲入扣!丑角穿梭其間搶盡風頭,嘻笑逗趣間,也隱含權力傾軋之虛假,情緒上其實有笑有淚。
舞台布景〜一開場,高懸著劍尖朝下、被染紅的寶劍,預告著不祥的結局,震撼力十足!果然在劇終,四面楚歌、英雄走到末路,虞姬奈何,終於在烏江畔自刎,英雄美人空留遺恨。
陣容〜2012年首演的演出陣容浩大,由國內優秀演出團隊「新古典舞團」領銜、邀請指揮邱君強帶領NSO國家交響樂團、台北愛樂合唱團、國立台灣戲曲學院民俗技藝學系共同演出外,更值得一提的是頂尖的國樂獨奏家王世榮(琵琶)、林子由(嗩吶)、鄭曉玫(高胡)、賴苡鈞(巴烏)都來共襄盛舉。稱之為「偉大的跨界合作」,實不為過。
「莫讓首演成絕響!」的呼聲最宜在此時響起
劉鳳學是台灣第一位舞蹈博士、第一位採集原住民舞蹈的學者、也是第一位重現古代唐樂舞的藝術家,多次榮獲國家文藝獎。1976年創立「新古典舞團」,以研究、演出、教學推廣舞蹈藝術,她數位化記錄舞譜,為東方舞蹈史留下珍貴資產。劉鳳學形容自己一生種了4棵小樹,分別是舞蹈創作、唐樂舞、儒家文化跟原住民舞蹈,而她一生都在台灣工作、奮鬥,若說她有一點點的成就,要感謝的就是滋養她的這塊土地。
《揮劍烏江冷》是一齣難得的作品,值得一再演出,作為研究、欣賞、傳承的經典之作。在馬水龍教授辭世即將三周年之際,這項呼籲期待文化當局有所作為。
------------------------
【民報】違令必須服從嗎?
www.peoplenews.tw查看原始檔
雖然,我國已經相繼通過《不當黨產處理條例》、《促轉條例》等,但對於轉型正義的落實,似乎仍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尤其,若以德國於近幾年,仍持續訴追納粹戰犯來看,台灣的步伐就顯得太緩慢和消極。
在二次大戰結束後,德國針對納粹戰犯,尤其是最大集中營,即發生於波蘭奧茲維茲(Auschwitz)的殘暴犯行的責任追究,一直在進行。甚至於2016年,德國檢察官還起訴28名,號稱是最後納粹、且年齡皆超過90歲的戰犯,並在經過4個月的審理後,皆被法院判處有罪。可能令人迷惑的是,這些被告,僅是擔任守衛、文書等,為何仍須對屠殺猶太人的暴行,負起刑事責任呢?
以曾為納粹黨衛隊的萊侯得.漢寧(Reinhold Hanning)為例,他是集中營的守衛,既未動手、更未分擔任何殺人工作,頂多就是旁觀者,又守衛的階級不高,若出手阻止,既是螳臂當車,其生命也將遭到立即危害,致陷入義務衝突之兩難。甚且,以現在的法制來對當事人究責,似也碰觸不溯既往之紅線,更有追訴權時效已過之疑問。
惟集中營守衛,雖未執行屠殺任務,但就軍人的本職,乃在保家衛民來看,仍具有防止人民死亡的作為義務存在,恐不能只以冷漠的旁觀者視之。只是若要以共犯追究責任,勢必得先探究其有無防止殺人的作為義務存在。而就算有作為義務,能否進一步要求其有進一步的防止殺人舉動,也會產生問題。更要思考的是,集中營守衛乃是其依當時的法令及依上級長官的命令,這是否能阻卻其不法呢?
惟不管是依據《德國刑法》、抑或是《羅馬規約》,皆明文不能以「違法的上級命令來免責」。故在生命權保障乃屬絕對下,殺人命令當然違法,下級者是不能以之為阻卻不法之事由。也因生命權保障的普世價值,以殺人幫助犯論處,自也不會違反不溯既往之原則。
至於殘害人權之犯罪,本就不應適用追訴權時效,德國於戰後,也經廢止,並且於1998年,也進一步於《國際法》規範,即《羅馬規約》裡獲得實踐。這也象徵,類如納粹屠殺之暴行,無論距今有多久遠,都不能以逾越時效,為脫罪的保護傘。
雖然,漢寧於去年,即遭一審判決5年有期徒刑後、而於上訴過程中,以95歲高齡過世,對其判刑,似顯得毫無意義,卻凸顯德國對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之堅持。
相對於此,我國即便已通過《促進轉型正義條例》,但其中對於加害者的究責,並未有任何明文。雖然,加害者若仍存在於世,檢察官仍可對之訴追,但對於轉型正義的落實,似乎無法藉由正常體制來改變,尤其在我國司法體系仍未轉型,仍多少存有威權體制的色彩下,欲藉由檢察體系進行究責,可說是不可能。更成疑問的是,在我國《刑法》,對於殺人重罪仍可適用追訴權時效下(按,日前行政院已通過要修刑法,殺人致死重罪要取消追訴時效,修法完成後,例如:彭婉如丶劉邦友命案,皆可無限期追訴,林宅血案丶陳文成命案等,則視此間檢察官有無繼續偵查中,如有,則追訴期可不起算),若無特別立法將以排除,就算要訴追加害者,也是無能為力。
總之,我國對於轉型正義的立法,實顯得相當簡略與粗糙,致可能面臨難以落實的境地。也因此,對於轉型正義,就只能是種宣示?或能先啓動執行,法律有不周全之處,以後再修法彌補之。
-------------------------
【民報】今年,台灣已是高齡社會
www.peoplenews.tw查看原始檔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該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例達到7%,即是進入「高齡化」;14%為「高齡社會」。台灣從1993年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7%,今年2018已達14%,進入「高齡社會」元年。
伴隨「高齡社會」而來的是人口結構的改變,所帶來的健康新議題。台灣從「高齡化」到「高齡社會」只經歷25年(比率差1倍),相較於法國的115年、美國的72年,台灣人口迅速老化進度相當驚人(資料取得自成大醫院內科部老年醫學科黃基彰醫師的演講稿〈老年人的照護與健康促進〉)。因此,有效和新的健康議題格外要重視。
根據1996~2005年的健保醫療資源分析,老年人因慢性病的平均就診率高達95.6%,每年住院率亦達21.7%。由於老年人身體,會隨著年齡增加而退化,但自然老化,還不至於影響個人獨立執行日常生活能力,可怕的是沒有早期發現生病跡象,導致多重因素的健康狀況,發生在老年人身上,累積效應造成多重器官的功能受損,產生聽力問題、疼痛問題、壓瘡、跌倒、譫妄、日常生活功能下降、失禁、認知功能不良、憂鬱和營養功能不佳等老人症候群。
這些老人症候群的出現,皆可能是一惡性循環或老年病況連發事件的前兆或警告,暗示老年人身體機能下降,心理調適不佳,自我照護能力低落。這時候若置之不理,可能造成失能甚至死亡。
由於以前對老年人的健康照顧是以疾病為導向,但因老人通常不會主動描述症狀,或是其病症不典型,再加上照顧者不注意,沒有這方面的醫學常識,其症狀就會被延誤治療。
有鑑於此,政府自2017年開始推動長照1.0,以因應家庭人力不足,缺乏相關知識,無法有效照顧老人,導致老人症候群發生的憾事。
以國內的流行病學資料分析,65歲以上有45.9%的老人,最少患有老人病症候群中的一項病徵;85歲以上更高達64.2%有老人病症候群的困擾。台灣自今年起已經是「高齡社會」,並且以極快速度變化人口結構,老人所占人口比例會更驚人。因此,台灣社會有必要共同關心政府的長照計畫,全民要了解並利用政府自今年起加碼的長照2.0,讓社會更安詳。
台灣的老年夫妻,或是單身老人與子女分開,單獨居住在鄉下的已經是常態。就算有子女在一起,也因為社會型態改變,子女都需要工作而疏於照顧老年人。經濟條件好一點的子女,還會請個外國看護工,或是將老年人送養護中心。
這些社會現象和照顧老人做法,其實都不是最好。有些子女因為經濟條件不允許,老人家只是患了失智的老化症狀,其他功能還好,卻因子女要上班,而被綑綁在家的例子已經時有所聞,更別說其他讓老人失去尊嚴的照護。
就算有錢的子女請來外國看護工,因為語言和文化的隔閡,生活習慣的差異,是否真能照顧好老人家,其實存在著困難度。
至於送老人家離鄉背井到陌生的養護中心,對老人家是真不得已了,那個老人願意離開自己生活了一輩子的家,到陌生的環境終老。
所以,政府推行長照服務,是針對台灣已進入「高齡社會」現象,並兼顧人性和人情的在地服務政策。但是,從長照1.0進步到長照2.0,知道這項政策又會利用的人並不普遍,有必要擴大宣傳,讓不得已又無奈而疏於照顧老人,以致有綑綁老人或因之而發生意外的憾事不再發生。
長照1.0是以提供在地化服務為原則,建構了許多居家服務、社區服務的據點和資源,提供除了外籍看護與機構以外的照顧選擇,以減少人力和經濟負擔,善用社會資源。
長照1.0提供的服務項目共有八項:照顧服務、居家服務、復健服務、喘息服務、交通服務、輔具服務、營養餐飲、機構服務等八項。其中的喘息服務,個人的感受特別深刻。
照顧老人家的身心靈付出非常巨大,長期照顧者的身心靈,確實需要偶而又無憂的休息時間,讓極度壓迫的身心,得以適度休息,喘一口輕鬆的氣。這對一般沒有經歷照顧老人家的人,可能很難想像,但那確實非常重要。
民間有一句話這麼說:被照顧者還沒死,照顧人的先死。這不是一句玩笑話,而是血淋淋的經驗談。可見長期照護,對負責照護的家人壓力有多大。能夠有照護專業的人暫時代理,讓長期負責照護的家人無後顧之憂,有喘息的時間,以恢復照護者身心靈的健康,這是多麼重要的長照服務。
可是,長照1.0的推行,還有很多人並不清楚內容,包括我姑姑的兒媳婦,當他們出外工作,還不得不把失智的姑姑綑綁起來,怕她走失。
由於長照1.0的預算少,限制多,導致知道並申請服務的民眾並不多,政府為了改善這些問題,以「找得到、看得到、用得到」為目標,推行長照2.0,將服務對象擴大、服務項目增多,希望能讓更多人受惠,減少民眾的負擔。
長照2.0的服務對象擴大到:50歲以上失智患者、55歲以上平地原住民、49歲以下身心障礙者、65歲以上衰弱者。新增的服務項目則有:失智照顧、原住民社區整合、小規模多機能、照顧者服務據點、社區預防照顧、預防及延緩失能、延伸出院準備、居家醫療等。其中增加了預防疾病、安寧等服務,讓民眾在生病前、生病後,都能獲得服務與照顧。
台灣已經進入高齡社會,而且,老人所占人口比例飛躍成長,傳統社會由家人照顧老年人的時代一去不還。雖然養護中心的設備日新月異,也是可考慮的照護辦法,但費用偏高,也不適合老人家在家安養終老的傳統觀念。為了老年症候群的醫療照護,推動長照2.0以減輕人民負擔,順應老年人在家安養照顧的傳統需求,不只是政府應該做的大事,而且要廣為宣傳,讓人民得知消息,善為利用,取得依靠和喘息的機會。
-----------------------
【民報】聽那圍城的呼救聲
www.peoplenews.tw查看原始檔
中共兩會在維安層層戒備下開鑼,為習大王登基,鋪設紅地毯。正好是美國參議院繼眾議院之後,無異議通過《台灣旅行法》,將送川普總統簽署為法律。果然,中國一如往常,凶暴針對台灣,老共黨媒一片罵聲,和狗吠聲齊鳴,中國所堅持的「一中政策」,被老美羞辱到這種地步,卻就是不敢也不願意和老美斷交,真是能忍啊!
說實在,美國是三權分立國家,想通過任何法案,台灣一點也無法說項,就如同美國議員所說:這是老美國內法,干中國何事?中國對美國通過《台灣旅行法》,表現失去理智之前,還信誓旦旦;愛台灣無極限,企圖逼台灣人上床,送上惠台31朵玫瑰花,現在看起來;這31項措施,不僅是老套,有毒,一半以上,過去就存在,新增的項目,也不可相信。
台灣陸委會說:「中國對雙邊簽約,經常不履行,說翻臉就翻臉,單方面發布涉台政策,還能算數嗎?」惠台政策中,以台灣影片圖書可以綠色通關,最令人懷疑,因為中國一向說話不算數,信用太差,而且門禁森嚴,剛剛在西門町成立書局的林榮基說:「台灣若相信圖書影片可以進中國,自由通關,才是傻瓜」,不要又來個虱目魚契作,中國先跟你簽約,買了一丶二次,等你養了一大堆,才說不續約丶不買了,還唆使漁民拉布條向政府陳抗要「九二共識」,被政評者王伯仁和美國鄭麗伶研究員,取個名字叫「九二虱目魚」。
去年,林榮基因為香港銅鑼灣書店,被指販賣禁書,林榮基被失蹤,被認罪,書店被老共查抄,只好在台灣另起爐灶。試問:中國流亡在海外知識份子的書籍,幾乎都在台灣出版,若讓這些書全面進入中國,保證一年內,老共就倒台了,套用柯P的話:用膝蓋想也知道。老共不可能不管書籍和影片內容,讓你通關的,這樣子的簡單邏輯,也拿來騙,實在太看不起台灣人智商了,只要用平常心,審視這惠台31措施,就可以知道,中國千方百計,要引台商台勞進中國,這是中國臨死的求救呼喊,只助中不惠台,卻也是包藏禍心的一石二鳥政策,一來既可以擾亂台灣經濟,搞不好人財還可以騙到手,為自己壯膽,二來,中國需要創新科技人才,騰籠換鳥,還可以解決自己的問題。基本上,台灣紅色媒體一貫性唱衰台灣,壯大中國所吹噓的;「台灣政府這下子完蛋了,人才資金跑光光」,真實情況完全相反,最怕的是台灣人心太軟,一聽到中國要倒店了,正在喊救命,趕快跑進去救火,卻變成跳火坑。
台灣即刻救援中國,是在1989年「六四民運」後,外資外商全面抵制中國鎮壓學生暴行,迅速退出中國市場,這時候,台商反而見義勇為,立刻搶進中國,填補外商空缺,挽救搖搖欲墜的中國市場經濟。30年後,中國正處於內憂外患,從內部來說,經濟轉型極度困難,資金出逃更加激烈,外資因為網路不自由,已經待不下去,為了防止資金外逃,本來一年內可以匯出5萬美金的規定,也改為5萬人民幣,出國旅行,一天限提領5千人民幣,人民叫苦連天。而退伍軍人,下崗工人,以及被地下銀行拖累的投資者,發動群體事件,每年超過30萬起,維穩大軍已經疲於奔命,最可能造成內亂的,則是打貪行動,打貪已經走入深水區,紅色二代和官二代,反撲異常激烈,萬一爆發內戰,會使政局陷入癱瘓,或者,萬一習大王突然被暗殺,中國絕對一夕之間亂套,結果難料。
而最令人無法生活,卻是環境惡化,先不談空汙多麼嚴重,去年,為了拯救水汙染,昆山台商被強迫關廠,真正的理由是環境惡化,飲水困難,根據中國環境白皮書報告:極端氣候下;造成境內2萬條河流死亡,與1950年相比較,目前中國河川可用水資源,只有60年前10分之1,地下水源降低了3米,如果放任下去,3年內;中國絕對出現搶水戰爭。
而外患則是美國的貿易制裁,正要開打,中國企圖把國家債務,轉到國外的一帶一路,也遭受歐盟及周邊國家抵制,面對滿頭包的局面,北京再度對台灣傳出呼救聲,其實也不意外,但是,單單是嘉惠台灣大學生創業這一項,我就不相信中國大學生看了不會抓狂,除非中國大學生知道;這一切只是寫好玩的。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資料;2010年,中國大學畢業生失業人口1,200萬人,到了2016年來到1,900萬人,數字證明一件事:中國工作越來越難找,不只是農民工,低端人口失業,高學歷者同樣失業,北上廣深和廈門,大學生一般薪資是6千人民幣,台生飄洋過海賺6千,不如留在台灣,也可以找到這種工作。中國政府總是吹噓;台商台勞百萬人在中國,好像把這些人當作肉票,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有登錄流動人口的台商台勞,只有47萬人,多出一倍的人口,通常是短暫旅行,倒是台灣政府應該積極協助,很多想離開中國的早期台商,這些台商最大困難是資金移出的問題,台灣政府不要單單喊口號,要台商鮭魚返鄉,如何幫助深陷虎口台商,把錢弄出境,才是頭等大事。
其實,不必等我唱衰中國,中國現在已經很衰了,也無須從數字看中國,中國經濟學者朱寧,在他所寫的《剛性泡沫》一書中,形容中國政府發布的經濟統計,是巫毒統計,這是危險的假統計,會使政府對風險來臨,判斷和管控失靈。就以經濟成長率來說:中國發布去年經濟成長6%,8%,但是,內行人都知道;房地產是經濟成長火車頭,房地產投資降低10%,就會使經濟成長減少3 %,只要看一下工地狀況,就明白有多少經濟成長了。如果不信,到一二三線城市走一下,賣房比買房多,只蓋一半的房屋,荒廢現場。
根據統計:2008年,中國政府投入4兆人民幣,拯救市場經濟,房地產開始走高,上漲了77 %,中古屋也上漲55%,但是,目前新屋價錢腰斬一半,也賣不出去,華北地區尤為嚴重,降價7成也沒有接盤俠。根據統計:中國地產開發商60 %呈現負債,想一想;中國地方財稅收入和支出,一半以上,要靠地方政府圈地及土地上漲賺來,也難怪;除了北上廣深和廈門地方沒有負債,其他26省市全部債台高築,中國房地產泡沫爆發,只是時間問題,接下來就是金融和政府信用骨牌效應事件上場了。
中國目前是全世界貧富差距最大的國家,2009年,中國公布西尼係數是0.47,但是,已經好幾年不敢再公布,去年,中國西南財經大學公布的西尼係數是0.6,這是超過0.5的危險狀態,若是資訊透明的國家,早已爆發革命。貧富差距如何擴大,看看這個月的兩會,政協和人民代表,胡潤財富榜說:153位超級大款(有錢人),以馬化騰的2,950億人民幣資產為首,許家印的2,650億排第二,紅色富豪總資產6,500億美金,比去年又多出3分之1,這還沒有把躲在黑暗處的盜國賊資產列進去。根據郭文貴年初在美國爆料,單單是江澤民家族,王岐山家族,溫家寶家族和習近平家族,四個家族所掌握的資產就超過6,500億美金,但是,打貪成績才抄家沒收7.4億美金,這樣的貧富差距社會,堪稱世界第一,難道不會讓流著血汗,才能溫飽的中國農民工,憤怒造反嗎?
今天,中國農民工或低端人口,被老共矇住眼睛,塞住嘴巴,處於資訊封鎖狀態,這是極權國家所刻意製造的;一群眾多的傻瓜人民,歷史上,崇尚公民社會,和民主自由的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把這些不關心公眾權利的人稱為IDIOTS,意思就是傻瓜。而漢娜鄂蘭說:極權主義者打壓自由創意的人才,為了營造對集權國家忠誠的最好保障,就是把人民教育成傻瓜,看來,中國是洗腦成功了,問題是會永遠成功嗎?又想一想;一個人可以傻多久呢?13億人又可以一起裝傻多久呢?
中國政府在習大王帶領下,企圖用各種經濟成長數字,掩藏腐爛的內部,努力對外營造一個偉大的盛世,但是,中國異議作家許知遠在《偽裝的盛世》一書中,看得最清楚,他說,這個盛世,其實是一場比賽,比賽中國官僚腐敗的速度比較快,或者是割除腐肉的速度比較快?人性就是如此,見到災難即將來臨,自動的會躲避。國際媒體分析習大王之所以稱帝,所找到的堂皇理由,就是為了拯救這條已經破爛的中國大船,但是,厄運之神總是這樣,當人努力在逃避厄運的時候,中途剛好會遇上厄運。
這個表面的盛世,其實是被一群盜國賊掏空的圍城,用圍城形容中國現況,也還似乎不足,從圍城中傳出的誘惑聲,其實是呼救的聲音而已,以此觀察,中國應該是危城或危邦才對。中國作家錢鍾書寫了《圍城》一書,胡適評語說:這是中國最好的小說。錢鍾書說:這裡有一座城,城裡的人,趕著走出來,但是,還有人趕著要進去,請問;你是趕著要進城的人嗎?或者是趕著要出來的人?
越危險的地方,或許真的是遍地黃金,因為沒有黃金,不足以讓冒險家動心,但是,想求一份安心的薪水,中國絕不會是好地方,這是我可以向台灣年輕人說的一句話,當然,你若懷抱拯救中國的志業,那我只能給你祝福,人進中國,請夾著尾巴做人,要嗅覺靈敏,耳聽八方,更重要的是:說話要小心啊,以免被李明哲了。
---------------------
【民報】​【醫病平台】醫學是科學與社會學的結合—— 「病人自主權」的省思
www.peoplenews.tw查看原始檔
沈先生是一個91歲的退休大學教授,一個月前才診斷瀰漫型大B細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大約在第一次化療之後兩週半左右,雖然原本頭頸部肥大的淋巴腫瘤快速地消退了,他卻因為嚴重的腹痛到急診室掛診。影像檢查發現他的小腸像吹漲到極至的汽球,表示小腸的某個段落完全阻塞了,但是到底哪個段落阻塞?什麼原因造成阻塞?卻無法從影像檢查判斷出來。
因為病況嚴重,他同意當天半夜立即進行緊急剖腹探查。開刀當中發現原來沈先生有內在的小腸疝氣,一段小腸滑入腸網膜(omentum)的缺口。因為化療影響腸蠕動,造成這段小腸疝氣完全卡住,腸壁充血壞死,如果手術時間延遲了,小腸可能爆裂,危及生命。外科醫師截除了85公分的小腸,縫接健康的小腸兩端。5天之後,沈先生平安順利地出院了。
從科學的角度而言,沈先生雖然是91歲了,仍然耳聰目明,身體也大致康健。雖然他剛剛診斷癌症,淋巴瘤有很高的治癒率。當外科醫師跟他說明手術的風險以及無法預料的後果,沈先生並沒有任何困難做成立即進行手術的決定。
沈先生在40年前喪妻。他現在的夫人也大約在那個時候喪夫。他們兩個家庭包括8個小孩結合成一個合協美滿的新家庭,有如幾十年前美國一個廣受歡迎的電視劇——Brady Bunch 真實人生的翻版。沈先生住院期間,他84歲的夫人頻頻探視。她樂觀溫暖的性情,無疑的,使沈先生能安穩無懼地面對癌症診斷治療及危急的腸阻塞手術決定。從社會學的角度而言,沈先生 「Has so much to live for」,在91歲高齡接受高風險的緊急手術,他的「社會狀況 」是他順利康復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沈先生的同一護理站,離他兩個門的病房是83歲的郝女士,也是急性腹痛,發現有嚴重的腸阻塞。不同的是,電腦斷層顯示明顯的一個很大的乙狀結腸腫瘤造成大腸阻塞,連腸網膜上也有腫瘤,顯示癌症已經蔓延在整個腹腔。郝女士一生未婚,獨居在一個公寓裡,她似乎選擇過一個非常私密的生活,既沒有親人,也沒有朋友,唯一打交道的朋友是公寓管理員。
郝女士也很少看醫生;也不知道她腹痛多久了,大概已經再也忍耐不住了,才請公寓管理員叫救護車送她到醫院。當外科醫師跟她說明電腦斷層所發現的腫瘤及有生命危險的腸阻塞狀況,建議立即開刀時,郝女士很堅決地拒絕手術。外科醫師判郝女士的心智狀態可能是失常的,緊急召來精神科醫師做評估,決定郝女士沒有做醫療決定的能力。因為她沒有任何親人或法定代理人,醫院火速申請法院核准,在法理完備的狀況下,外科醫師得以在隔天進行手術,切除乙狀結腸腫瘤及腸網膜上的轉移腫瘤。因為大腸腫脹嚴重,外科醫師做了一個大腸造口。
雖然郝女士比沈先生年輕8歲,手術日期比沈先生早了一個星期,她的術後復元卻十分緩慢。手術2個多星期了,她仍然連站著的力氣都沒有,也極少進食,因為營養狀況差,四肢及身體慢慢浮腫。營養師建議鼻胃管灌食,當然她是堅決反對的。
第一次跟郝女士見面是她手術後一週左右。病理報告意外地發現她的腫瘤是婦科癌而非乙狀結腸癌。因為外科醫師沒有預料婦癌的可能性,也有可能法院許可的手術局限於處理已知的腸腫瘤及腸網膜腫瘤,癌的原發部位——婦科器官卵巢、輸卵管及子宮沒有摘除。從科學的角度而言,郝女士後續需要化學治療,以及進一步完整的婦癌手術。
當我跟郝女士解釋這些醫學狀況時,雖然她的精神力氣很虛弱,我感覺她的意識是清楚的,也仔細地在聆聽我的說明。我鼓勵她少量多餐,儘量多坐起來,並且告訴她可能需要到復健醫院療養一段時期,看她復元的狀況才決定後續的治療。她對我所說的話雖然頻頻點頭表示她瞭解我的說明,對後續可能的治療建議卻不置可否;唯有提到去復健醫院療養時,她立刻說那是不必要的,她要回去她的家。
從社會學的角度看郝女士的病例,我不禁對「病人自主權」這個議題沉思良久。醫院及法院就科學的立場,可說是違反郝女士的自主權,強制性地做了救命的手術。然而,從電腦斷層所顯示的病情,單是手術是無法解決癌症的問題的。她的術後虛弱的狀況令人懷疑她能不能接受進一步的治療。這位舉目無親的獨居老人應該就躺在療養院裡,終其餘生呢,還是該尊重她的「病人自主權」,讓她回到她最令她安心熟悉的公寓呢?
拜讀《民報》【醫病平台】蔡甫昌教授的文章得知台灣即將在明年施行之「病人自主權利法」,其意旨在針對特殊臨床條件下,包括「末期病人」、「處於不可逆轉之昏迷狀況」、「永久植物人狀態」、「極重度失智」及「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病人疾病狀況或痛苦難以忍受、疾病無法治癒且依當時醫療水準無其他合適解決方法之情形」,可以行使醫療自主權,以終止、撤除或不施行維持生命治療或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之全部或一部。此外,意願人亦可選任「醫療委任代理人(Durable Power of Attorney, DPA)」,於意願人意識昏迷或無法清楚表達意願時,代理意願人表達意願,俾使病人得以善終。
雖然這些看似黑白分明的醫療狀況是多數人都不會反對的人生最難以忍受(或生不如死)的情況,但是如何界定「末期」,如何界定「不可逆轉之昏迷狀況」卻有很大的灰色地帶。在台灣,有名的王曉民女士處在植物人狀態長達40餘年。
在美國Terri Schiavo女士從1990年到2005年植物人狀態,因為她的先生與她的父母之間膠著的「right to die」、「right to live」爭議,及政治人物的介入,她賴以為生的灌食胃管拔除了又重置了好幾次,終於在法官的最後判決下,永久地移除胃管,Terri Schiavo在一週後往生。科學上,Schiavo的腦早就嚴重萎縮;她剛昏迷的早年,她的先生積極地尋求復健,甚至讓她接受手術植入刺激腦細胞的裝置,都不見任何成效。她的「處於不可逆轉之昏迷狀況」、「永久植物人狀態」、「極重度失智」狀態是毫無疑問的。然而,醫學是科學與社會學的綜合體;社會學的因素有時卻凌駕科學,深深地影響醫療決定,導致她在療養院躺了將近15年。她的自主權既不可知,也無從主張。
病人自主權是非常重要的醫療議題。但是唯有努力不懈地推廣科學的知識,尊重社會文化的觀點,才能落實這個立法的美意!
---------------------------
【民報】泛藍智庫別鬧了
www.peoplenews.tw查看原始檔
2018/03/08台灣競爭力論壇舉辦記者會,理事長龐建國表示,「台灣目前最重要的問題就是能不能處理兩岸關係,不承認九二共識,不管是明通還是暗通,都不會有所改變」。
不要鬧了,兩岸關係根本是假議題,而且根本是不用處理的關係。馬政府時代我們進入聯合國了?我們跟全世界都邦交了?我們的經濟還從每年百分之5到百分之2甚至變成負。這些經濟都拚到哪裡去了呢?
羅淑蕾還表示「世界上有很多國家都害怕中國和台灣合作」所以代表台灣在戰略地位跟競爭力非常的有價值,那台灣更應該以國際交流為前提,拿出企圖心不是嗎?羅淑蕾還提到「台灣人關心自己口袋滿不滿、……、薪水有沒有增加,但兩岸關係沒有搞好,就很難解決問題。」她說,但是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國家利益,台灣不可以太過傾斜。」難道中國沒有自己的利益,就做慈善事業幫台灣拼經濟嗎?有什麼證據證明兩岸關係等於拼經濟,美日歐盟印度東協就叫泛政治化呢?這一點我認為這一個論壇,必須要做更清楚的論述。
從歷史學角度來看,台灣經濟好的時候,都是跟中國切斷關係的時候。荷蘭統治時代台灣賺的是航道貿易,鄭氏時代台灣的米糖鹿皮外銷日本,荷蘭東印度公司,東南亞以及英國。就連被認為經濟起飛的年代,當時的台灣走的是國際市場,農產品外銷歐洲,日本,韓國,東南亞和美國。講近一點的虱目魚外銷阿拉伯國家和美國時,穩定獲利,銷往福建省和江蘇省立刻慘重大跌,這就是歷史上的演變規律,以及記錄下來的文獻和統計數據所證明。
中國自己本身都在加強佈局東協十國,為什麼馬雲的支付寶跟馬化騰的騰訊電商要往泰國,印尼,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發展,不優先發展自己的甘肅省,青海省這些相對落後的省份?不是騙臺商和台灣人講不要新南向,去他們那邊發展比較好嗎?怎麼樣都是說不通的邏輯,又何來台灣可以因此荷包滿滿?
再來,被美國當肥羊和棋子這更是一個根本不存在的問題,因為中國就是那個最會利用台灣,來威脅世界和內部維穩的國家,還沒有對台灣有任何回饋,美國還有販賣武器給台灣,更是台灣中端產品最大出口國,孰優孰劣一目了然。
台灣應該做的是,政治軍事一定要加強跟美國,日本的關係;政治加強和歐盟,印度的關係;至於經貿文化當然就是把和台灣關係第二名的東協十國,當成我們的重要關係夥伴。泛藍智庫,不要一直泛政治化了,趕快拼經濟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