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宋 李唐 文姬歸漢圖 - https://goo.gl/NVC6DJ

大金國的文姬歸漢圖PK南宋的明妃出塞圖 - 每日頭條 - https://goo.gl/M4oG6Y


樂舞文學賞析:唐詩.帝京篇二首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三月 12日, 2018
〈唐朝宮樂圖〉,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公有領域)
【1】笳:胡笳,中國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種樂器,類似笛子。樂館:演奏音樂的廳堂。
【2】眺聽:猶視聽,謂耳目所及。芳節:花朵盛開的時節。亦泛指佳節、良時。李白《愁陽春賦》:兼萬情之悲歡,茲一感於芳節。
【3】急管:節奏急速的樂曲。韻:指聲音諧和。朱弦:樂器上的紅色絲弦,《禮記‧樂記》:《清廟》之瑟,朱弦而疏越。鄭玄注:朱弦,練朱絃。練則聲濁。
【4】清歌:不用樂器伴奏的歌唱。曹丕《燕歌行》:展詩清歌聊自寬,樂往哀來摧肺肝。凝:形容聲音高而徐緩。白雪:琴曲名,傳說為上古樂師師曠所作。
【5】彩鳳:五彩繽紛的鳳凰,肅:恭敬的樣子,來儀:鳳凰來舞而有容儀,古人以為祥瑞。《書‧益稷》:簫韶九成,鳳凰來儀。
【6】玄鶴:黑鶴,長壽數千年的鶴。晉‧崔豹《古今注‧鳥獸》:鶴千歲則變蒼,又二千歲變黑,所謂玄鶴也。《史記‧樂書》:師曠不得已,援琴而鼓之。一奏之,有玄鶴二八集乎廊。
【7】鄭衛聲:淫靡之音,亂世之樂。
【8】雅音:正音,宮廷的德音雅樂;有益於風教的詩歌和音樂。
參考譯文
唐代仕女俑。(公有領域)
我在花朵盛開的美好時節,到演奏音樂的廳堂聆聽著音樂。吹著胡笳,彈奏著琴、瑟,這節奏是如此的諧和,聲樂家唱著美妙的歌曲,聲音高而徐緩,與琴曲《白雪》巧妙的配合著。
這時飛來了五彩繽紛的鳳凰恭敬的向我行禮致意,長壽數千年的玄鶴也在一旁列隊聆聽。只有遠離淫靡之音,聆聽真正宮廷的德音雅樂才能讓人感到真正的快樂。
建章歡賞夕,二八盡妖妍【1】。 
羅綺昭陽殿,芬芳玳瑁筵【2】。 
佩移星正動,扇掩月初圓【3】。 
無勞上懸圃,即此對神仙【4】。
參考注釋
〈霓裳羽衣舞〉。(新紀元)
【1】建章:為漢代長安宮殿名,後世泛指宮闕。唐王昌齡《青樓曲》:樓頭小婦鳴箏坐,遙見飛塵入建章。二八:即十六人,指樂舞女子。古代歌舞分為兩列,每列八人。《左傳‧襄公十一年》:凡兵車百乘,歌鐘二肆,及其鎛磬,女樂二八。妖妍:美麗的意思。
【2】羅綺:指衣著華貴的女子。李白《清平樂》詞:女伴莫話孤眠,六宮羅綺三千。昭陽殿:泛指后妃所住的宫殿。芬芳:紛紛的意思。玳瑁筵:豪華、珍貴的宴席。
【3】佩:配戴。月初:如鉤一般的新月。此句描述美女配戴的裝飾如星辰般閃動,用扇子遮面,兩道眉毛就如鉤狀的新月一般。
【4】無勞:猶無須、不煩。懸圃:崑崙山頂的仙境。《楚辭‧天問》:崑崙懸圃,其凥安在?王逸注:崑崙,山名也,其巔曰縣圃,乃上通於天也。
參考譯文
唐‧經變舞伎。(公有領域)
入夜後,在後宮裡高興地看著樂舞,舞蹈家們分成兩列,是如此美麗動人。 
她們穿著美麗的衣服,跳著舞,此起彼落紛紛出入這豪華的宴席之間。 
她們身上的裝飾隨著舞步移動,就像天上星辰般閃爍。她們用扇子遮著臉龐,露出的眉毛就像如鉤新月一般。 
我無需親身前往崑崙山頂的仙境,在這裡就如同仙境一般。
題解與賞析:
這兩篇是選自唐太宗《帝京篇》組詩,其中關於樂舞的兩首篇章,《帝京篇》包含一篇序文及十首詩,序文中描述了太宗在空閒時賞遊於歷史文學、藝術之中,他感歎真正明智的君王,都懂得以上古時代的人文法則和德音雅樂達到民生教化之效。之後的十首詩,描述了帝都長安之輝煌壯麗,以及讀經典、賞樂舞、出遊、泛舟、飲酒等等的生活情趣及其感悟,最後闡述了唐太宗個人對神的敬仰及教化天下的理念。《帝京篇》在全唐詩中是開篇之作,直接體現了它的重要性。
第一首詩(其四)描述的是唐太宗在音樂廳裡聆聽音樂的場景,首先登場的是胡笳,胡笳其音悲涼,源自於北方民族,西漢時期漢武帝讓張騫出使西域後,將胡笳帶入中土。
在胡笳的背後有著一個動人的故事:
東漢末年才女蔡文姬因戰亂流落西域十餘年,不得不委身於匈奴左賢王為妻,之後受雄主曹操之助得以返回家園,然而此時的她又捨不得離開兩個孩子,心情非常矛盾。於是寫下了長詩《胡笳十八拍》,敘唱她悲苦的身世和思鄉別子的情懷。
金朝張瑀所繪《文姬歸漢圖》(局部)。(公有領域)
然而此時在太宗眼前演奏的音樂不見悲傷之情,卻是悅耳動聽,與琴、瑟巧妙的合奏。音樂是隨著演奏者的內心而動,隨心而喜,隨心而悲。
接下來是聲樂家演唱清歌。音樂家演奏著上古雅曲《白雪》,他與音樂家的合奏召來了鳳凰與玄鶴。戰國時期,師曠為晉平公演奏上古樂章《清徵》,一奏便引來數十隻玄鶴,它們舒展雙翼隨琴聲而舞。但晉平公德行不足,難以領略,最後在師曠演奏《清角》後就一病不起。唐太宗聽了此上古清雅樂曲,認為只有這樣的音樂才能讓人得到真正的快樂,這詩歌體現了新賞樂曲的趣味,同時提出了關於音樂的正見。
第二首詩講述的是太宗在後宮觀賞樂舞的場景,當時已日漸西下,忙碌的一天過去了,在後宮中正舉行著宴會,女舞蹈家們表演著舞蹈,她們身上的裝飾隨著舞姿擺動,如同滿天星辰一般,她們用扇子遮著臉龐,朦朧著露出如新月般的眉毛。這場景如同兩百年後詩人白居易所做《琵琶行》中的一段:猶抱琵琶半遮面。體現了一種女子矜持的樣貌與美感。
筆者認為女子美的體現不在於濃妝豔抹、衣香鬢影,而在舉手投足間,更在眉毛下那靈慧的雙眼,純淨的內心。
唐太宗的詩作讀來不只清新,在雋永的詩詞中體現了正見,讓人讀後回味無窮。@*#


中國歷代名家文姬歸漢圖(胡笳十八拍圖) - 潮河邊人的日誌- 網易博客 - https://goo.gl/BT5QyG


中國歷代名家文姬歸漢圖(胡笳十八拍圖) - 潮河邊人的日誌- 網易博客 - https://goo.gl/BT5QyG
大金國的文姬歸漢圖PK南宋的明妃出塞圖
2017-01-20 由 福貝勒府 發表于文化
金 張瑀《文姬歸漢圖》絹本設色 縱29厘米 橫129厘米 吉林省博物館藏
此畫反映的是女真裝束。
張瑀畫卷顯示了宋金之間繪畫的相互影響和交流。
張瑀,生卒不詳。為金代畫家。《文姬歸漢圖》題款「祗應司張瑀畫」。祗應司為金代章宗泰和元年(1201)設置,係為宮廷服務的內府機構。他的代表作《文姬歸漢圖》,絹本,墨筆淡彩。縱29厘米,橫129厘米。金代繪畫作品傳世甚少,所以此圖深受歷代鑑賞家珍視。該畫畫的是東漢末年文學家蔡邕之女文姬歸漢的故事,重點突出歸漢的行旅場面,不如配景,人疏密錯落,互相呼應,真切描繪出長途跋涉的氣氛和朔風凜冽的塞外環境。筆墨遒勁簡練,富於變化,設色淺淡豐富,典雅和諧。全卷共畫12人,前有胡服官員執旗騎馬引道,中間是頭戴貂冠、身著華麗胡裝、騎著駿馬的蔡文姬,馬前有兩人挽韁,後面還有官員護送,並有獵犬、小駒、鷹相隨。畫面上沙漫,人騎錯落有致,互相呼應,神情逼真,塞北風光盡現紙上。全畫用簡練而有變化的筆法,畫出長途行旅的氣氛,人物神態都很真切生動。淡設色,顯得古樸蒼勁。整個畫卷,在運用線描表現物象的神態意志和質感方面,均達到了純熟的程度。無論是手法、風格,都與唐宋漢族政權下的繪畫如出一爐,是一幅人物畫的精品。故此畫在我國古代繪畫藝術品中也是極為罕見的。
此圖題簽「宋人文姬歸漢圖」,系清高宗乾隆所書,畫面近中處有乾隆題詩一著,前端有明萬曆「皇帝圖書」、「寶玩之記」兩印,後端書款處有「萬曆之璽」一印,還有乾隆、嘉慶、宣統諸鑑藏印。曾經明內府、清梁清標、清內府收藏,現藏吉林省博物館。
【名稱】南宋 宮素然 明妃出塞圖
【年代】宋代
【簡介】卷,紙本,水墨,縱30.2厘米,橫160.2厘米。(日)大阪市立美術館藏。
關於此圖的作者及時代,學界頗有爭議。此畫的構圖與人物造型與張踽的《文姬歸漢圖》極為相似,圖中繪西漢元帝時宮女王嬙(字昭君)遠嫁匈奴呼韓邪單子,與隨從行出塞外的情形。寒風迎面,景色荒涼,人物形象刻畫極為真實生動,筆墨技巧純熟,線條勾畫細緻流暢,以淡墨稍染衣褶、馬體,粗筆淡墨,幾筆便寫出塞外蒼茫蕭瑟的環境特點。人、犬、馬的動作體現出風之肆虐呼嘯,也反襯出王昭君鎮靜、從容的精神面貌,是一件難得的傳世佳作。
款署「鎮陽宮素然畫」,款上鈐朱文大印「招撫使印」,圖上鈐有「篤齋審定」、「竹林書屋」、「棠村」、「蕉林書屋」、「蕉林居士」、「蕉林梁氏書畫之印」、「歸安陸學源篤齋收藏」、「學原長壽」、「伯鸞後人」、「壺公經眼」、「劍泉平生癖此」、「完顏景賢精鑒」、「景氏子孫寶之」、「學源過眼」、「冶溪漁隱」等鑑藏印記。卷末拖尾有陸勉、張湯、張寧題跋,它是一件經金代至清代收藏有緒之珍品。
以下內容來自 趙啟斌 朱同
如果將宮素然的《明妃出塞圖》與比她稍早的張瑀所創作的《文姬歸漢圖》相比,則出現了相當的差異。張瑀為金章宗朝祗應司畫家,他比宮素然稍早創作了《文姬歸漢圖》(吉林省博物館藏),繪蔡文姬歸漢故事。祗應司為金章宗泰和元年(1201)設置,系內府機構,掌給宮中諸色工作,他創作《文姬歸漢圖》不早於1201年,而宮素然作《明妃出塞圖》,亦比他晚大約一二十年的時間。宮素然所作《明妃出塞圖》與其繪畫的內容、結構以及人物造型都非常相似,顯然屬於同一個流傳下來的稿本。但張卷命名為《文姬歸漢圖》,以漢末蔡文姬歸漢故事為依託,宮卷命名《明妃出塞圖》,則以昭君出塞為圖像文本。同樣的人物形象、畫面結構,卻以不同的文學母本為依據,其間顯然隱喻著更為深刻的圖像象徵含義。按照餘輝先生的最新研究成果,認為此件作品當為宮素然根據金宣宗貞佑年間以衛紹王之女岐國公主和親故事而創作的作品,所以才將之命名為《明妃出塞圖》。蔡文姬歸漢是有少數民族部落回歸中原王朝,而昭君出塞則是從中原朝廷遠嫁朔漠部落,兩者所蘊含的文化、歷史、政治意義顯然截然相反。且此時的金朝相對於成吉思汗的蒙古部落,無疑是中原王朝,卻被迫以衛紹王之女岐國公主與蒙古和親,對於金朝來說,無論如何都有一種屈辱感。所以時人才有將《文姬歸漢圖》移植《明妃出塞圖》的創構。從畫面中所出現的隨行人員的蒙古人裝束(婆焦頭),就已經非常鮮明地點出了此卷的創作主旨
大金國的文姬歸漢圖PK南宋的明妃出塞圖 - 每日頭條 - https://goo.gl/M4oG6Y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qepygzy.html


巨幅名畫_展覽概述 - https://goo.gl/95LFCN


《文姬歸漢圖》:一步一遠兮足難移,魂消影絕兮恩愛遺-中華美網資訊 - https://goo.gl/mzh5hh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