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台積電第一間汙水處理廠,讓我們看到什麼?
2022-10-13
台積電南科再生水廠開始營運,但台積電為何要自建再生水廠?
【投書】台積電第一間汙水處理廠,讓我們看到什麼? | noise / 多元發聲.讀者投書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DDDply
選舉鄰近,候選人的一舉一動成了新聞重點追蹤對象,然而,另一則新聞吸引了筆者目光──台積電再生水廠開始營運。這是台灣的第一間民營再生水廠,且由半導體龍頭台積電運營,有其指標意義。
台積電為何要自建再生水廠?這問題實在有趣。台灣平均年降水量約為2,500公釐,是世界陸地平均年降水量的3.5倍,但地形陡峭,流水快、留水少,也因此建設了大量的水庫將水留住。那麼近些年為何仍頻傳缺水危機?在於水庫淤泥無法有效排除,導致蓄水量比預期少上許多。另外,師大地科系教授鄒治華指出,隨著全球暖化加劇,過去10年侵台颱風的數量,已從每年3.6個降至2.3個,預估到了2075年,颱風數更會降至2個以下。上天的降水不再穩定,又遇到台商的鮭魚返鄉潮,留得少、用得多,一來一往當然缺水。
缺水對於台灣經濟是個考驗,對於半導體廠更是如芒刺在背。一日不解決,缺水的恐懼就會如鯁在喉難以放心。筆者自己待過半導體產業,所以知道水與電的重要。機器的運作需要電,會產生熱,就需要水來降溫,另外水也會參與製程,少了水等於斷了手腳,再好的技術都是枉然。
思維,是促使再生水廠誕生的關鍵。汙水,換個角度思考也可以是水源。如何擺脫看天吃飯的窘境,那麼汙水處理是不得不走的一步,也因此出現了「再生水廠」的想法,從規劃到真的運行,是台積電數年來鴨子划水的努力。畢竟台積電是半導體代工廠,雖然有錢有人但隔行如隔山,不可能毫無準備。
有台積電投入,對於台灣再生水的發展是很棒的助力。台灣水價低,較於日本歐美國家寬鬆的汙水政策,再生水的發展在台灣長年不被看好。而近年來氣候的巨變,使得台灣政府與公司不得不正視水源的問題。台積電身為「護國神山」,每一個策略的執行對於台灣都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台積電的再生水廠對於台灣不單單只是民營再生水廠而已,更多是台灣在汙水處理上進軍世界的起手式。
台積電高層的規畫都是以至少10年為一單位做計算,絕對不做虧本生意。自來水每度水費約9元至12元,再生水費則是18元至28元,成本差了2倍。台積電著眼的是未來的碳足跡成本,以及培養本土廠商、壓低外國廠商價格的主意,是在為了下個十年打基礎。加上台積電每年精益求精的苛刻自我要求,處理高汙染水技術的積累一定會相當驚人,未來出售解決方案也不無可能。例如全台工業區與科學區都會有汙水處理的需求,台積電經驗都能成為談判籌碼。
這是想得太遠嗎?真的不遠,還記得當年還在台積電服務時,一位前輩說過一句:「公司的工廠,是一輛會越跑越快的車子」,意指產能會隨著時間推進提升,成本卻相對越來越低。待的那些年真真切切見證了這一切。
洞見未來、未雨綢繆的公司,才能對最大的商機捷足先登。ESG已經成為每間公司尤其是大公司需要履行的義務,而減少浪費比大量使用綠能更節能,何況汙水處理在全世界有24兆商機,同時能滿足ESG又能跨足汙水處理商機,一舉兩得的生意何樂而不為?台積電不是厲害,而是看得遠、做了更萬全的準備而已。
(作者為工程師。)【投書】台積電第一間汙水處理廠,讓我們看到什麼? | noise / 多元發聲.讀者投書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DDDply


亞洲、台灣第一個大型人工補注地下水的大潮州人工湖,以洪水補注亞洲、台灣第一個大型人工補注地下水的大潮州人工湖,以洪水補注

外國指定參訪 大潮州人工湖從這本書而來 
 分享外國指定參訪 大潮州人工湖從這本書而來到Facebook 分享外國指定參訪 大潮州人工湖從這本書而來到Line 分享外國指定參訪 大潮州人工湖從這本書而來到Google+
大潮州人工湖的湖光山色吸引遊客駐足觀賞,縣府也指出,未來除了治水、養水,更具有觀光效益。(屏東縣政府水利處提供)
2016-10-10 11:19
〔記者邱芷柔/屏東報導〕屏東大潮州人工湖是目前東南亞規模最大的地下水人工補注計劃,這個工程源自於1本舊書攤中的「李儀祉全集」,清末民初的水利專家李儀祉,提出了詳盡的「利用洪水、蓄水地下」概念,但與台灣過去缺水蓋水庫的想法背道而馳,而未被重視,百年後台灣水利專家丁澈士,將書中概念加以論述實驗,並把此水利工程體現在潮州,改變過去台灣的水資源政策思維,讓中國、日本、澳洲學者及東帝汶等外交使節都紛紛指定前來取經。
改變過去水資源政策思維 吸引國外前來取經
丁澈士說,李儀祉是著名的黃河治水專家,1909年李儀祉以庚子賠款赴德念書。而他在求學階段在舊書攤中發現「李儀祉全書」,書裡提到「利用洪水、蓄水地下」觀念,正是歐洲地區技術相當成熟的地下水人工補注工程。
經過20多年努力與10多年環評考驗,丁澈士成功讓屏東縣府接受這個概念,翻開「李儀祉全書」書中的地下水補注示意圖,與大潮州人工湖補注計劃中的工程圖如出一轍。
丁澈士指出,荷蘭、德國等歐洲地區的地下水人工補注工程,均有逾150年歷史,亞洲地區目前僅有韓國濟州島有小型的補注湖,其面積只有大潮州人工湖的一半,日本也僅止於實驗性計劃,東南亞地區有著許多和台灣氣候、地形條件類似的地方,所以外國學者、外交使節都高度關注大潮州人工湖的補注效益。
丁澈士說,李儀祉「藏水於地下、溝洫蓄洪水」的概念已逾1個世紀,台灣西半部寬廣平原與豐沛年雨量,都是作為地下水人工補注的絕佳條件,但過去因為超抽地下水嚴重,才讓地下水資源運用被汙名化。
水銀行是大潮州人工湖的核心概念
「水銀行是大潮州人工湖的核心概念!」丁澈士說,大潮州人工湖就是一個銀行,目前縣內現有的127口觀測井,會持續回報水位到監控中心,可以控制取水與供水量,高屏地區屬於同一個水系,未來都可用ATM的概念來取水使用,因為蓄洪地下,加上精密監控,除了讓供水不虞匱乏,也可望解決林邊地區地層下陷問題。
大潮州人工湖河道的溪水、圓形集水槽以大武山當背景,湖光山色開始吸引遊客駐足觀賞,縣府也指出,大潮州人工湖位在林邊溪中上游,周邊沿山公路和來義鄉、林後四林森林公園等地能進行觀光串連,未來除了治水、養水,更具有觀光效益。
外國指定參訪 大潮州人工湖從這本書而來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 https://goo.gl/NirwYj

亞洲、台灣第一個大型人工補注地下水的大潮州人工湖,以洪水補注亞洲、台灣第一個大型人工補注地下水的大潮州人工湖,以洪水補注亞洲、台灣第一個大型人工補注地下水的大潮州人工湖,以洪水補注亞洲、台灣第一個大型人工補注地下水的大潮州人工湖,以洪水補注亞洲、台灣第一個大型人工補注地下水的大潮州人工湖,以洪水補注亞洲、台灣第一個大型人工補注地下水的大潮州人工湖,以洪水補注亞洲、台灣第一個大型人工補注地下水的大潮州人工湖,以洪水補注亞洲、台灣第一個大型人工補注地下水的大潮州人工湖,以洪水補注
------------------------------
以濕地概念營造地下水庫 大潮州人工湖要讓「洪水資源化」
建立於 2017/08/29上稿編輯: CLiao
媒體小農 
作者:廖靜蕙(本報特約記者)
「地底下本為大蓄水庫,如何善用我們的地下水庫(making better use of our largest reservoir)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研究所提出之本世紀蓄水空間新思維。」屏東科技大學工學院長丁澈士長久來關注地下水庫的利用,這幾年,屏東縣政府在來義、萬巒與新埤鄉交界,開挖大潮州地下水人工補注湖,便成為一項重要的觀察指標。
大潮州人工湖是為了減緩佳冬、林邊及枋寮一帶地層下陷的問題,開發基地位處佔地300公頃。透過補注地下水,除可減緩因下游沿海地區過度抽取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的速度外,另可供應每日約10萬立方公尺的地下水。
2015年大潮州人工湖工程現場。攝影:廖靜蕙
第一期工程先於50公頃進行先期計畫完成,包括輸水、取水、沈砂及沈澱池湖區、固床等工程項目,分為兩階段完成,工程費共計14億元,第一期第一階段已完工,現進行第二階沈澱池湖區工程。
地下水庫天然好用 善加管理增源減洪
「這座人工湖原理,就是增加人工補注調蓄雨水,實踐『增源減洪』四字箴言,將洪水資源化,水害變成水利!」跟著丁澈士走訪大潮州人工湖腹地,一邊瞭解人工湖的原理以及理想。
「將洪水引導到入湖區,滲透到地底下儲存,之後因應季節需水進行調節;抽水量經過管理,知道哪些地方可以抽,才不會造成地層下陷。」這座人工湖預計達到年補注1.5億噸,補注10年後,提供6千萬噸的水源。
丁澈士分析,林邊溪的沖積平原大概有250平方公里(2萬5千公頃),地底下200公尺的含水層(或理解為地下水庫),土壤孔隙率若以0.15%計算,就能調蓄約75億噸的水源,更何況地底下至少有3000公尺深的含水層,可想像蓄水空間有多大!
屏科大工學院長丁澈士認為大潮州人工湖有望實踐「增源減洪」的原理。攝影:廖靜蕙
另一方面,抬升地下水能減緩地層下陷,兼顧國土復育。他接著說,林邊溪左右兩岸很多地層下陷區,透過補注地下水,抬升水位即可避免地層下陷。這項計畫預估補注10年平穩後,得以提升地下水位5公尺,防治地層下陷、連帶改善沿海地區地下水鹽化現象,甚至還有多餘水源可供水,屏東縣政府正擬訂「水銀行」政策管理地下水源。
挖人工湖加大容量 期能留住暴雨轉化水資源
既然地下已具備大水庫,為何要挖人工湖?丁澈士解釋,台灣中央山脈都是水系,由東往西流動,中央山脈從平原一下竄升而陡直,造成台灣西南沿海河川都具備又短又急的特質,一旦暴雨來襲,其形成的洪水流速快,不能成為水資源,卻徒增災害。
「入滲到地下水庫的速度緩慢,而河道水流速度快,所以需要類似滯洪補注池緩衝的空間、讓水得以停留、不要溢出溪邊。」而大潮州人工湖就是滯洪補注池。
他提及,濁水溪即因每年地層下陷速度居西海岸之首,而限制了許多區域地下水使用。然而地下水的本質是來自每年雨水的再生補充,若不適時、適地、適量利用地下水源,結果就是任由雨水及地下的伏流水奔流入海。
調蓄之道也在於此。「使用地下水資源,才能補充、循環!」丁澈士指出,適當使用可讓地下水有入有出不斷循環,尤其是南部乾旱期長,使用地下水讓颱風期前呈現「空腹」狀態,更能吸納驟降的暴雨。
事實上在豐水期也要調蓄,因為一場颱風豪雨可能就造成地下水庫滿載,也是河川濁度飆高之際,由於原水濁度過高,自來水公司處理不及,常常使得颱風過後無自來水可用;而入滲的地下水,經過層層過濾、伏流而入,水質潔淨,此時若能使用地下水庫中的伏流水,既乾淨又可讓洪水成為補注,減緩下游地層下陷,可說一舉三得。
「又因地下水質乾淨,相對處理的成本就不高,也不需為了潔淨水源猛加藥,成本十分划算。」從監測站數據也得此印象。
大潮州人工湖於林邊溪畔打造引水口,也是傍河取水的概念,原本洪水一來,急速朝下游奔流、造成洪災,現在則因在中上游攔截取水,減緩奔流的速度與數量,又有乾淨的水可供使用。
丁澈士解釋,此處曾洪水氾濫,影響林邊的聚落,日治時期曾做過堤防,減少洪水,直接把洪水流到海裡,只是枯水期就沒水用了。因此可說,人工湖和堤防都為了防洪,不過人工湖轉化了洪水成為資源,而非只是避開擋掉水源。
二峰圳以地下集水原理,藏水於地底,得以維持潔淨水資源又源源不絕。攝影:廖靜蕙
這個原理就是「洪水資源化」,二峰圳就是一個例子。而二峰圳所採取的地下取水法,也不至於造成地貌太大的改變。「地下取水比較不危險,在河床上也不會有跨河或地上構造物,景觀也比較好。」可惜的是,大潮州人工湖受限地形地貌的因素,而使用地面取水,未能達到地下取水的理想。
重現都江堰人工智慧
大潮州人工湖工也配合地形,於上游處全台首次使用「彎道取水」技術,利用溪水過彎的離心力,通過輸水口後在湖內儲存,利用入滲速度快的滯洪補注湖補足地下水量。這並非新的概念,而是仿效兩千多年前先人設計都江堰取水的智慧。
都江堰市設計的原型簡單說就是凹沖凸淤,束水分流。所謂「凹沖凸淤」是說,水流過之後,凹岸被沖刷崩退,凸岸泥沙淤積。靠近凸岸的含沙量大,靠近凹岸的含沙量少,透過魚嘴設計,優雅地就把含沙量大的水流排走,把含沙量小的水流引入內河道輸水入湖。
大潮州人工湖工程概念是管柵後方取水加地下集水廊道。攝影:廖靜蕙
「彎道取水」技術是利用溪水過彎的離心力,通過濾網後在湖內儲存,慢慢補足地下水量。攝影:廖靜蕙
丁澈士說,防洪的觀念不一定要在地面上,最好的做法是「上游保水與還地於河、中游廣設滯洪補注、下游蓄水或與水共生」的策略,涵養與利用地下水資源,則長久以往,地層下陷問題當日益減輕其災害。
對此,美濃農村田野學會常務理事溫仲良表示,這是台灣首次計畫性的將地下水的使用與管理納入政策視野中,過去政府對於地下水的管理與使用都是放任民間自行發展,等到問題出現或導致大面積地層下陷時,政府才開始構思對策與行動;但大潮洲人工湖是從「補注」規劃開始,以地下水和地面土地使用管理的角度,監測地下水資源的效益。
結合二峰圳的模擬場域,認識大潮州人工湖的集水原理。攝影:廖靜蕙
由於大潮州人工湖強調與當地景觀融合,未來或能結合潮州鎮區域發展。丁澈士建議,例如潮州鎮可於附近發展精緻農業,接著導引進入景觀宜人的林後四林平地森林,從二峰圳模型進行水資源環境教育,最後到大潮州人工湖認識水源保護與補注源頭;並與當地部落居民發展成立河川巡守隊,讓水資源治理更貼近居民生活。

救命水在這!台灣也有地底大水庫|政治社會|社會現場|2018-02-26|天下雜誌第642期 - https://goo.gl/gn4d9M
亞洲、台灣第一個大型人工補注地下水的大潮州人工湖,以洪水補注地下水的來源,顛覆水庫只能蓋在地上的舊觀念,蓋出一個不怕淤積、又能儲水於地下的水庫


自來水公司副總經理吳振榮指出,要解決台灣缺水問題,開發伏流水是必要課題。(記者胡志愷攝)
《首長早餐會》吳振榮:伏流水 百年用水大計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98Ngl7
(吳振榮為自來水公司副總經理,台大土木研究所碩士)
11月到4月 是台灣枯水期
台灣的雨量雖然很豐富,但是它大部分都集中每一年的5月到10月,降雨量大概佔了全年70%左右,到了11月到隔年的4月,所謂的枯水期,就會進入所謂的缺水時期,對自來水公司來講,我們能夠應用的自來水水源,大概就是有水庫水、地面水、伏流水跟井水,井水的部分,一般都採用是在緊急的時候,我們才來使用,所以嚴格的講,我們能夠用的就是水庫水、伏流水跟地面水。
什麼是伏流水?伏流水目前在乾旱的時候,常很廣泛的被提到,台灣的河川河床的地質,常常是有透水性很強的礫石,所組成的含水層,在這個河床底下,依照各個地方不同,大概5到20米,甚至30米的深度,會是黏土所組成的阻水層,然後在這個阻水層跟河床之間,這個就所謂的含水層。
伏流水經層層過濾 水質清淨
雨水降到河床以後,會先滲到含水層裡面,等到含水層蓄滿以後,它才會浮出水面,地面河床才會浮出河床,用地面水的方式來流動,所以我們在豐水期的時候,事實上除了我們看到的,地面上有水在流動以外,其實在河床底下,也有所謂的伏流水在流動,從這裡各位可以看到,伏流水因為經過層層的粒料過濾,所以它的水會比地面水,還要來得乾淨
以高屏溪為例,今年遇到57年來這麼嚴重的旱災,水利署在前瞻基礎建設水環境建設裡面,有一個開發伏流水的工程,水公司也配合這個前瞻計畫,已經完成了溪埔跟大泉伏流水工程,在今年的乾旱,剛好也派上用場,在豐水期的時候,每一天都可以各抽取15萬噸的伏流水,加上我們早已經完成的竹寮跟翁公園,以及水利署它的興田伏流水,在正常的情況之下,這5個伏流水,大概可以抽到每天60萬噸的水量。
目前高屏溪,由於川流水逕流量已經降低到每秒6立方公尺(CMS),就是每秒6立方公尺這麼少,但是我們這幾條伏流水,仍然可以提供每天35萬左右的伏流水水量,這個對於整個大高雄地區供水穩定,有關鍵性的幫助。
大台中地區百年用水大計 應速開發伏流水
因應57年最嚴重的乾旱,水利署也推出緊急的水源開發,裡面就包括在烏溪,大安溪、大甲溪的伏流水,要來當作大台中地區的緊急水源,所以今天年來談伏流水,這不僅是目前我們要解決乾旱緊急水源的來源,同時也是我們整個水資源的百年大計,伏流水的工程開發,對於往後我們台灣的水資源,應該會是一個很重要的項目。
伏流水一般要取得,大概就是在,人家古時候講傍河取水,大概就是在河道的旁邊,來做一些水利設施,然後來取水,一般我們伏流水的取用,大概有4種方法,1種就是做所謂的輻射井,比如說我們興田伏流水,就是輻射井的1個例子;再來就是集水廊道,像我們很有名的屏東二峰圳,二峰圳是日本水利專家來設計的,它完成時間是1923年,就民國12年,到現在已經快要100年了,各位有機會可以到屏東去看,二峰圳目前在正常的情況下,每天還可以提供10萬噸的水,尤其在八八水災過後,很多地方的水都很混濁,但是二峰圳的水非常清澈。
屏東二峰圳伏流水 已使用100年
第3種就是水平式的集水管,水平式的集水管工程,在我們的溪埔,還有大泉,竹寮、高雄翁公園,甚至濁水溪觸口,那邊也有做了1個5萬噸的伏流水工程,這個都是屬於水平式的集管工程。
最後一種就是所謂的寬口井,寬口井工程在我們烏溪貓羅溪的地方,自來水公司也做了一個寬口井的工程,寬口井工程取的水量不像水平式的集水管工程取到那麼多,
如果順利度過此次旱災,為長遠考量,在大甲溪、大安溪還有烏溪的地方,應來建造伏流水工程,依照高屏溪的例子,對整個中部地區的供水穩定,應該會有很大幫助,而且它還可以提供更乾淨的1個水源,我想這個是百年大計,是我們自來水從業人員應該要思考的問題
《首長早餐會》吳振榮:伏流水 百年用水大計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98Ngl7


有片/屏東不缺水靠它!大潮州人工湖引溪水存地下 枯水期提領 https://bit.ly/33GWz8L
2021/5/14 
台灣正面臨大旱,但在最南端的屏東,卻沒有缺水的問題,最主要就是靠著秘密「水銀行」,2018年興建完工的大潮人工湖,主要將上游林邊溪流到海裡的水,攔截到沉砂池、沉澱池,之後滲透到地底下,作為地下水取用,在汛期存水、枯水期時就可以提領地下水,專家強調,在西南沿海地區都可以設立地下水庫,才不會浪費這些水資源。
圖/TVBS© 由 TVBS新聞網 提供 圖/TVBS
記者劉俐均:「台灣正面臨大旱,不過位在台灣最南端的屏東卻能夠供水無虞,靠的就是位在萬巒新埤潮州以及來義交界處的這一座人工湖,雖然現在是枯水期,看過去一片乾涸,不過在地底下卻蘊藏豐富的地下水,也就是地下水庫,這也堪稱是屏東人的水銀行。」
屏科大水資源教育及研究中心主任丁澈士:「現在我們目前看到的就是全台唯一的,300公頃的潮州地下水人工湖,但現在看到的湖面是乾涸的,因為現在還沒有下雨,那首先看到的就是我們的沉澱池。」
從空拍畫面看,在5到10月汛期的時候,湖水豐沛、清澈碧綠,而隱藏地底下,每一年就有5000萬噸到7000萬噸的水量,這些都是日積月累、慢慢儲存下來。
屏科大水資源教育及研究中心主任丁澈士:「經過一些學者專家的估算,這伏流水大概每一年在整個台灣地區,大概有將近40億到100億,流到海裡面去,大家都讓它不聲不息流到海裡面去,非常的浪費。」
圖/TVBS© 由 TVBS新聞網 提供 圖/TVBS
等到枯水期就能提領地水,而這樣的原理,是將上游的林邊溪,流往海裡的水,以固床工及控制閘門攔截溪水,透過一公里長的輸水箱涵,先送到面積約三公頃大的沉砂池經調節沉砂之後,再順勢引水到第一、第二沉澱池,經過沉砂、沉澱之後,相對潔淨的溪水,就容易滲透到地下水庫儲存。
屏科大水資源教育及研究中心主任丁澈士:「估計(水)補助下去每一天,一千萬立方公尺的水進入到地底下,我們全年的話,大概有一億六千萬噸的水補進去,如果我們可以提出來,大概每一天可以10萬噸左右可以提取。民生用水、養殖用水,工業用水我們都可以在這地方提領。」
2018年開始建造地下水庫,超前部署,卻成功解救屏東人挺過大旱危機,如今中南部缺水,更應該要開發地下水資源,包括雲林、嘉義、台南這些沖積平原地區都適合,不僅能夠存水,也能減緩地層下陷速度。
屏科大水資源教育及研究中心主任丁澈士:「屏東是九大地下水區裡面,比較豐沛的區域,在很多地區可以看到很多的地下水井,我們是呼籲這些地下水井,也就是我們在提款,提款也是要讓銀行知道,你現在提款提多少。」
地下水庫發想就源自於這裡。近百年歷史的二峰圳,在林邊溪河床下約九公尺深的地方、興建地下堰堤,收集伏流水,在枯水期也能每天提供8萬多噸的水。
屏東縣長潘孟安:「同時也因為引用這樣的工法,加上之前有鳥居信平二峰圳這樣的工法,有地表的伏流水讓它滲透到地底下,國土復育還有伏流水可以取之做民生及灌溉用,以目前屏東縣政府已經在擘劃,目前我們選擇五個伏流井的地方。」
圖/TVBS© 由 TVBS新聞網 提供 圖/TVBS
在屏東縣內,只有一座牡丹水庫,蓄水量只有3000萬噸,只足夠支撐3分之一的民眾使用,所以也都是取用地下水資源,為了更好的保存,大潮州人工湖的二期計畫、也將擴大延伸。
屏東縣長潘孟安:「第一期已經完工監測三年,我們希望在第二期迅速開發,那總共一、二期加起來250公頃,第二期的開發水利署,水政單位要求我們要監測兩年的成果,才要准予我們第二期。」
專家強調,台灣的地下水資源非常豐沛,應該要妥善利用,建立地下水庫,做好儲水的措施,才能讓我們的水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亞洲、台灣第一個大型人工補注地下水的大潮州人工湖,以洪水補注亞洲、台灣第一個大型人工補注地下水的大潮州人工湖,以洪水補注亞洲、台灣第一個大型人工補注地下水的大潮州人工湖,以洪水補注


伏流水給別人用…新埤鄉長赴水公司股東會 力爭淨水場
林邊溪伏流水是第1個由地方政府自籌經費開發伏流水水源的案例。(記者陳彥廷攝)
伏流水給別人用…新埤鄉長赴水公司股東會 力爭淨水場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QOkZ7q
2022/06/24 23:17
〔記者陳彥廷/屏東報導〕屏東縣政府在林邊溪下游新埤鄉河段,以古法打造伏流水圳,每日至少供1萬噸乾淨水源給自來水公司,所在地新埤鄉卻無法優先受惠,鄉內自來水普及率不到50%,伏流水還遠送林邊淨水場,鄉長林志成今天到水公司股東常會提案,要求水公司興建淨水設施,優先供應新埤鄉。
林邊溪水源豐沛,上游有來義鄉二峰圳及春日鄉力里圳兩個伏流水圳,二峰圳供水不輟,至今滿百年,屏東縣府於下游新埤鄉河段依二峰圳工法,使用現代化材料再造「林邊溪伏流水」,6月13日供水,預計每日可供1萬噸乾淨水源給水公司。
水公司今天在台中召開股東常會,春日鄉長柯自強、來義鄉長莊景星及新埤鄉長林志成都親赴股東會,力爭自來水普及率及延管效率。林志成於會中提案說,新埤鄉伏流水圳日供1萬噸水,未來日供5、6萬噸水也非難事,新埤鄉擁有水源,自來水普及率卻不足50%,取水地旁的建功村更低,去年提案爭取埋管,也未被排入延管鄉鎮,鄉親眼睜睜看著鄉內的水供給別鄉用,不少人覺得諷刺。
林志成說,新埤鄉如今成為水源地,延管作業不能再被當空氣般被對待,他認為,與其斥鉅資捨近求遠將水送到較遠的林邊去,不如於取水地旁興建淨水場,優先延管供給建功村民及新埤鄉親使用,進而再擴大到大潮州地區甚至全縣,不會造成鄉民的相對剝奪感,更有可能會對能提供乾淨的水與有榮焉。
林志成說,他今天參與股東會才發現,屏東縣自來水普及率已提升到63%,但仍是全國倒數第一,顯見水公司還有非常大的進步空間。他也轉述,自來水公司董事長胡南澤當場應允相關提案,承諾新埤鄉延管作業最快年底就可動工,淨水廠案也會排入明年的董監事會尋求支持,讓新埤的好水能供給更多縣民使用。
春日鄉自來水普及率已超過7成,鄉長柯自強到場仍提案要求水公司加速力里圳附近供水,讓延管提升再提升。
伏流水給別人用…新埤鄉長赴水公司股東會 力爭淨水場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QOkZ7q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