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穎蘇(1811~1864),初字采山,後改管樵、琯樵,號北溪漁隱,又號嬾雲,亦稱嬾雲山人、嬾翁。清福建詔安人。父聲鶴,能詩。少負奇氣,工技擊,精書畫,尤善水墨竹蘭,為閩派代表畫家。咸豐七年(1857)來臺,先後寓居臺南吳尚霑舉人家、臺南海東書院、板橋林本源家,並曾北遊三貂嶺,時與大龍峒文士往來。後又往新竹潛園為客。流寓四年,臺北李學樵、新竹李逸樵等均追隨之,為當代流寓畫家中之最具影響力者,其書畫臺人多有收藏。回內地後,入彰化林文察提督戎幕,殉於漳州萬松關之役,士論壯之 。存詩十六首,見王松《臺陽詩話》、連橫《臺灣詩乘》等書,今據以校錄。
   謝穎蘇(1811~1864),字琯樵,詔安人。詩書畫精絕,尤擅畫水墨蘭竹花鳥,在台灣留下作品較多
------------------------------
謝穎蘇:台灣美術的開山祖
  作者:何池來源:2012年第4期瀏覽量:886 【字體:大 中 小】
  福建詔安縣是著名的“書畫之鄉”,在中國美術界獨樹一幟的“詔安畫派”對台灣書畫藝術影響很大。最早將詔安書畫藝術帶到台灣、對台灣美術起啟蒙和開拓之功的是詔安畫派的領袖人物謝穎蘇,因而他被台灣同胞譽為“台灣美術的開山祖”。
家學名師“畫壇神童”
  謝穎蘇,字琯樵,清嘉慶十六年(1811年)生於詔安城關北門一書香世家(今詔安大路街白雞公巷10號,故居仍存)。祖父謝廷爚、父親謝聲鶴都是當地聞名的書法家和詩畫名流,謝聲鶴還曾以舉人官仙遊縣學訓導及清流縣學教諭。詩書家學的傳承,丹詔文風的熏陶,使得謝穎蘇及其姐姐謝浣湘、哥哥謝維崧、弟弟謝穎峰從小都深深愛上詩書美術,謝家也被稱為“一門風雅”。
  嘉慶年間,海上貿易的發展,使瀕海的詔安縣城成為海上交通口岸。許多書畫家趁商旅之便,南下潮汕、廣州,北上上海、寧波、揚州、天津、北京等地,拜會各地名家,交流書畫技藝,取經學習。而外地書畫家也經常登臨詔安交流作畫,使詔安書畫家擴大了視野,提高了技藝,詔安書壇畫苑因之日見興盛,名家輩出。比較出名的有沈錦洲、康瑞、劉國璽、謝廷等。當時從北方學成回詔的沈錦洲在繼承詔安傳統文人畫的基礎上,大膽吸收北派畫風,畫出了自家風貌,並影響了周圍的畫家,形成了獨具風格的“詔安畫派”。這一畫派繼承黃慎沉雄蒼勁的畫風,華嵒幽穆清麗的韻致,以冷雋雅淡自成一格。
  家學的傳承,縣邑文風的熏陶,謝穎蘇九歲便能詩能畫能琴,尤工書法。為使孩子能得名師指點,在學藝上進一步得到發展,其父帶他拜沈錦洲為師,奠定了秀勁工致的基本功和凝練渾樸的畫風,小小年紀的他因之藝術聲譽名滿八閩,被稱為“畫壇神童”。
兼收並蓄成“詔安畫派”領袖
  由於機緣,謝穎蘇在福州結識了同是才華橫溢、大他26歲的林則徐,兩人一見如故,推心置腹,遂成忘年之交。林則徐作為欽差大臣在到廣州禁煙途中,曾多次到穎蘇家中拜訪,林則徐被貶官伊犁四年,謝穎蘇則不辭勞苦不遠數千里到荒漠邊城伊犁看望老朋友。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9月,顏伯燾到福州任閩浙總督,仰慕謝穎甦的藝術才氣,專函邀謝穎蘇赴省城為幕僚,謝穎蘇在猶豫不決之際,林則徐來信鼓勵他“走出家門,為國出力”。在林則徐的鼓勵下,謝穎蘇來到福州,在總督府供職數年。也正是有總督府幕僚這一平台,他得以在公事之餘點染丹青,廣交朋友,結識了湯雨生、齊梅麓等諸多福建畫壇名流,切磋技藝。
  謝穎蘇博採眾長,兼收並蓄,融入了揚州八怪藝風,煉就筆力沉雄、幽穆清麗的獨特書畫風格,書畫技藝大為長進,其“工詩文,精書畫,尤長於水墨蘭竹花鳥”,為畫界所稱道。近代著名文學家林琴南(即林舒)曾評鑑謝穎甦的書畫作品“人物、山水、蘭竹,皆入能品。”著名畫家陳子奮讚揚他金石書畫三絕,“蘭竹瓣香勝鄭板橋” 。《詔安縣志》稱“其畫以山水、花鳥、蘭竹為著,天資秀逸、學力兼賅,每一著筆,輒饒生趣。詔安畫派之盛,實穎蘇有以發揮光大之” 。因此他被尊為繼沈錦洲之後的詔安畫派領袖。 
赴台傳藝成台灣美術開山祖師

  在總督府幕僚任上,謝穎甦的書畫作品開始流入台灣,為官府、士紳和文人雅士所收藏,在台灣的名氣影響越來越大。從咸豐元年(1851)起,謝穎蘇就應友人之邀,赴台灣講學作畫。咸豐七年二月,台灣兵備道裕鐸邀佐文案,過完春節後的謝穎蘇辭別母親柯氏,再次東渡台灣,寓居道署(在台南)東廳,為之起草公文奏章,處理日常事務,暇時則與之談書作畫。翌年,孔昭慈接任台灣兵備道,謝穎蘇乃辭去。被慕其才學的當地富紳莊雅橋延至其家,數月再主磚仔橋吳家私塾講學傳藝。之後到海東書院收徒講學,海東書院建於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是台灣最大的書院。謝穎蘇在這里傳授繪畫技藝,學有所成者眾,如當地舉人吳尚霑從之學畫,經過數月苦練,畫藝長進很大,其作品已酷似乃師。
  在台灣,謝穎蘇與當地許多著名的漳籍領袖人物結下深厚友誼,是台北板橋林家、台中霧峰林家的座上賓。咸豐三年(1853年),台北板橋林家第三代主人林國華、林國芳兄弟舉家遷至板橋,成了台北地區漳州人的領袖,咸豐五年,林國華兄弟開始率領漳州人興建板橋城。板橋城是台北平野上的第一座城。板橋建城後國華又建大觀義學。林家第四代主人林維讓、林維源兄弟,把妹妹嫁給泉州舉人莊正。由莊正主持義學,吸收漳泉子弟讀書。這樣,不但使漳泉之間的宿怨逐漸化解,而且使板橋文教風氣日益濃厚。
  板橋城建成後,林國華兄弟聘請文人謝穎蘇、呂西村(即呂世宜)等名士擔任西席,為台灣北部帶來不少文化氣息。大觀義學建成之後,謝穎蘇又受林國華之聘,到大觀義學講解詩書,傳授繪畫技藝,他與呂世宜、葉東谷、陳南金等當地文壇彥士,日夕與林國華等人臨擬書法、評鑑丹青、摩挲金石,講解詩文,令眾人受益良多。
  謝穎蘇不但把詔安畫藝傳授給台灣畫界,而且把常規實用美術精萃,通過園林建築藝術形像地介紹給台灣人民,進一步確立了他在台灣美術史上的地位。
  台灣二級古蹟台北板橋鎮林家花園,住宅佔地達5.72萬平方米,規模浩大,耗時四十年,耗資五十萬兩銀子,被認為是“中國江南庭園在台灣的翻版”。園中有定靜堂、觀稼樓、來青閣、方簽齋、月波水榭、開軒一笑亭、橫虹臥月橋等景觀,涼亭、臺榭、樓閣、池塘、門窗,形態各異,花樣無窮,在園林建設中獨領風騷,為台灣首屈一指的古式庭園代表,人稱“台灣的大觀園”。板橋林家花園的總體建築格局和細部繪畫雕刻藝術,是謝穎蘇仿照蘇州“留園”風格設計而成的,是其繪畫藝術才華在建築中的具體運用。台灣出版的《台灣人的根》記載:“謝管樵,板橋林家花園設計第一人。” 
  林國華去世後,謝穎蘇到泉州人聚居的艋舺青山宮,一邊講學一邊以字畫維生,生活清苦。之後偶遇台中霧峰林家主人林文察,兩人一見如故,文察聘其到霧峰,待以幕賓之禮,又在霧峰傳藝講學。
  據《台灣省通志》載:在咸豐年間,謝穎蘇曾四次赴台傳藝講學,每次都住上一年多,前後寓台共四、五年時間,他熱心向台灣學子傳授詩文知識和國畫技藝,教出了許多高徒,留下了諸多丹青珍品,人們對其作品予以極高的評價:“清代游宦幕式流寓之士,工書畫者亦有多人,而以謝穎蘇與呂世宜為最傑出。”(《台灣省通志》)。生前他的書畫作品已入宮廷,民國後為故宮文華殿珍藏,今天,台灣故宮歷史博物館仍高懸謝穎甦的墨寶,把它當作清代台灣畫作的象徵和瑰寶。
  謝穎蘇對台灣美術起到了啟蒙和開拓之功,使他獲得了“台灣美術的開山祖”稱譽。
  謝穎甦的書畫也被侵略台灣的日本人所垂涎,漢學家尾崎秀真稱譽謝為“清朝中葉南清畫壇第一巨腕”。日本人侵占台灣期間,四處尋找掠奪謝穎甦的作品。1939年冬,詔安被日寇佔領一周,謝穎蘇故居中字畫被洗劫一空,專機運回日本,收藏於東京博物館。
萬松關遇襲畫壇巨星隕落
  清咸豐十年(1860年)農曆十月十九日,是林則徐逝世10週年紀念日,謝穎蘇提早結束在台灣的講學傳藝,回到福州參加悼念老朋友的活動。之後又應顏伯燾之聘在總督府繼續擔任幕賓。
  這時的大陸正逢太平天國運動,同治三年(1864)四月,霧峰林家裔孫、福建陸路提督林文察奉左宗棠之命帶台勇內渡赴閩浙平定太平軍之亂。農曆九月十四日,太平軍南方餘部侍王李侍賢從龍巖進軍閩南攻陷漳州城,林文察奉命率兵駐守在城東的萬松關營寨,準備克復漳州城。
  此時,恰逢謝穎蘇被任命為廣西欽州同知,他從福州一路南下,準備到詔安家中告別親人赴廣西任職,途經漳州城東鶴鳴峰下的萬松關時,得知摯友林文察正率軍守關,即入關拜訪,一則因回詔安須經漳州城,現該城被太平軍佔據,需要等漳州城攻克後才能成行;二則與林文察台灣相別已有一段時間,林提督熱情挽留敘舊,故滯留關內營中。十一月初三深夜,李世賢率部夜襲萬松關清兵營寨,雙方兵力懸殊,駐關將士寡不敵眾,林文察也在混戰中身亡。情況危急中,軍中將士速扶謝穎蘇上馬後撤,卻在馬上中流彈而歿,時年54歲
  為台灣書畫藝術作出巨大貢獻的一代畫壇巨星就這樣殞落了。
  謝穎蘇罹難後,當地村民把他的遺體權葬在萬松關附近的田地裡,直至同治五年(1866年)“長毛反”(閩南群眾對太平天國殘部擾民這一歷史事件的叫法)戰亂甫定,親屬才把其骨骸迎回詔安,安葬在西潭碩興寨自然村北的葉厝山上。
  由於謝穎蘇和詔安畫派對台灣美術的深遠影響,詔安與台灣的書畫交流源遠流長,書畫交流也是詔安對台文化交流的特色和亮點,這種交流不斷增進了兩地文化同根共源的認同。1998年底,詔安縣六位知名畫家應邀踏上台灣寶島,在台北市亞太會館品藝堂舉行“詔安縣書畫作品展”,實現詔安書畫藝術赴台交流的新突破。隨後,詔安縣中國美協會員、工筆花鳥畫家江水沐、盲人畫家沈冰山等也相繼赴台舉辦畫展。沈冰山2006年在台北市舉辦的“一點也不瞎——大陸盲人書畫家沈冰山個展”和筆會,展出作品180幅,畫作以造型奇崛、氣勢磅礴、線條剛勁、筆墨清新、神態靈動而傾倒台胞。
  詔安書畫家赴台的同時,台灣書畫家也紛紛到詔安,或參加書畫藝術節,或舉辦個人書畫展,或與當地書畫家舉行筆會和書畫聯展。1990年,祖籍詔安、“台灣當代十大名畫家”之一的國畫大師沈耀初攜其畢生力作,回到家鄉,斥資興建“沈耀初美術館”,美術館成為閩台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先後接待海內外人員20多萬人次,台灣每年都會組織人員前來參觀學習。2007年10月舉行的“海峽兩岸紀念國畫大師沈耀初誕辰一百週年”系列活動,就吸引了百餘名台灣書畫界、藝術界嘉賓前來參加。2008年,在詔安首屆青梅節暨書畫藝術節期間,台灣簡錦益教授和詔安老中青三代書畫家在紅星鄉萬畝梅林中共同揮毫潑墨,創作了“喜上梅梢”的書畫作品,成為詔台文化交流的一段佳話。此後幾年來,詔安青梅節暨書畫藝術節已舉辦多屆,成為兩岸書畫藝術交流合作的又一盛會。
------------------------------------
謝穎蘇(一八一一至一八六四),初字採山,二十歲後改為管樵,三十年後更字為琯樵,號書畫禪、懶雲山人、北溪漁隱,福建詔安北關人。詔安縣是著名的"書畫之鄉"。祖上原居漳州,康熙年間遷居詔安。
“台灣美術開山祖”謝穎蘇是清末台灣藝壇最有影響的畫家。
晚清,以著名画家谢颖苏、沈瑶池、汪志周等为创始人的"诏安画派",在中国美术界独树一帜,享有很高的声誉。"诏安画派"对台湾书画艺术影响很大。最早将诏安书画艺术带到台湾的,是谢颖苏,因而被誉为"台湾美术的开山祖师"。[1] 
人物生平
谢颖苏出身于"一门称风雅"的书香门第。他九岁"能画,能诗、能琴,尤工书法。"早年拜师著名画家沈锦洲。年青时艺术声誉就已名噪八闽。他金石书画兼长,尤以山水、花鸟、兰竹著称。著名近代文学家林纾称其"人物、山水、兰竹,皆入能品。著名画家陈子奋赞其金石书画三绝,"兰竹瓣香郑板桥"。比如画竹,他博采宋元以来闽人画竹技巧,吸收郑板桥墨竹画的豪通之气,深得"从胸无成竹,进入胸有成竹,再到胸无成竹"艺术境界的无穷妙趣。
道光二十年(一八四〇年),閩浙總督顏伯燾慕謝穎甦的藝術才氣,邀其入幕府。謝穎蘇寓居福州,出入於總督、巡撫和將軍府三大衙門,點染丹青,廣交朋友,書畫作品開始流入台灣,為官府、士紳和文人雅士所收藏。從咸豐元年(一八五一年)起,謝穎蘇多次東渡台灣,講學作畫。他先後在台南海東書院、艋舳青山宮和台北板橋大觀義學講授繪畫和書法藝術,對台灣書畫藝術起了啟蒙和開拓作用。連橫《雅堂文集》談到:當時台灣談藝之士,"輒宗呂西村、謝管樵……管樵名穎蘇,詔安人,負奇氣。擅畫蘭竹,山水尤佳。題詩作畫,皆超脫不群。壯年遊台灣,歷主巨室,居於海東精舍。" [1] 
作畫風格
謝穎蘇主張繪畫要有"神骨"、"氣"、"品"、"逸韵",以達到"簡淡之致"。他的畫理,注重
直逼鄭板橋的墨竹圖
直逼鄭板橋的墨竹圖
筆意、筆外神韻。在他講學的地方,他都將自己的藝術理論和實踐,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畫者,成為台灣畫壇最受敬重的藝術大師。《台灣省通志》記載:"至於清代游宦幕式流寓之士,工書畫者亦有多人,而以謝穎蘇與呂世宜(注:即呂西村)為最傑出。"可見,以謝穎蘇等著名畫家為代表的"詔安畫派",對台灣畫風的影響是相當大的。[1] 
影響
謝穎蘇不但把詔安畫藝傳授給台灣畫界,而且把常規實用美術精粹,通過園林建築藝術形像地介紹給台灣人民,從而進一步確立了他在台灣美術史上的地位。台灣二級古蹟板橋林家花園,被認為是"中國南方庭園在台灣的翻版"。園中有定靜堂、觀稼樓、來青閣、方簽齋、月波水榭、開軒一笑亭、橫虹臥月橋等景觀,涼亭、臺榭、樓閣、池塘、門窗,形態各異,花樣無窮,在園林建設中獨領風騷。板橋林家花園的總體建築格局和細部繪畫雕刻藝術,就是謝穎蘇藝術才華在建築中的具體運用。台灣出版的《台灣人的根》記載:"謝管樵,板橋林家花園設計第一人"。
台灣板橋林家花園
台灣板橋林家花園
台灣忠烈祠的上壁勒石,也是謝穎甦的蘭竹畫。台灣許多民間建築中的花鳥、,蘭竹繪畫和雕刻,和詔安如出一轍。由此不難看出,"詔安畫派"在台灣的影響,已不止於藝術殿堂,而是深入於民間百姓。
清代的台湾上流社会,谢颖苏的画作十分抢手。《台湾省通志》云:"在台人士至今多藏其墨迹,甚宝爱之。"晚清台湾强光宾编著的《中国书画》,收录古今名画家七十余人的代表作,其中有谢颖苏的《墨君图》、《画兰》、《悬崖垂翠》、《拟板桥画兰》四帧。今天,台湾历史博物馆仍高悬谢颖苏的墨宝,把它当作清代台湾画作的象征。继谢颖苏之后,又有一些诏妄画家播迁台湾,饮誉画坛。台湾当代知名画家沈耀初、许海钦、沉兆鹏、许凯夫笑都是出自诏安。[1] 
家庭成員
高祖
謝捷科,是碩興糖坊的老闆,人稱“謝百萬”。
曾祖
謝國棟,從商。
祖父
謝廷烘,業儒。《詔安縣志》說他的“草書筆氣融貫,卓然自成一家”。
父親
谢声鹤,字梅贵,号云溪,嘉庆岁贡生,历任仙游、清流县训导,工诗。著有《云溪诗钞》、《词林荟萃》、《礼经汇解》、《古文类选》等书,亦能工笔花鸟。
姐弟
共四人。姐谢浣湘,字芸史,是诏安著名女诗人,著有《咏雪斋诗录》;
長兄謝維松,是縣學秀才、能詩。家學淵源及優裕的環境為謝穎蘇提供了優厚的條件,使之能專心致志學藝
-------------------------
謝穎蘇—— 台灣美術的開山祖
www.fjsen.com 2009-01-14 15:27何池來源:炎黃縱橫    我來說兩句
福建詔安縣是著名的“書畫之鄉”,“詔安畫派”對台灣書畫藝術影響很大。最早將詔安書畫藝術帶到台灣的是詔安畫派的領袖人物謝穎蘇,他被譽為“台灣美術的開山祖”。
一、家學淵源的熏陶,名師的指點,從小打下紮實的國畫基礎
謝穎蘇,字琯樵,清嘉慶十六年(1811年)生於詔安城關北門一書香世家(今大路街白雞公10號,故居仍存)。祖父謝廷爚、父親謝聲鶴都是當地聞名的書法家和詩畫名流,謝聲鶴還曾以舉人官任仙遊縣學訓導和清流縣學教喻。詩書家學的傳承,丹詔文風的熏陶,使得謝穎蘇和他的姐姐謝浣湘、哥哥謝維崧、弟弟謝穎峰從小都深深愛上美術詩書,謝家也被稱為“一門風雅”。
嘉慶年間,海上貿易的發展,南來北往的船隻經常停泊在詔安的宮口、澳雅頭等港口,許多書畫家趁商旅之便,南下潮汕、廣州,北上上海、寧波、揚州、天津、北京等地,拜會各地名家,交流書畫技藝。外地書畫家也不斷登臨詔安交流作畫,詔安書壇畫苑因之日見興盛,名家輩出。比較出名的有康瑞、劉國璽、謝廷、沈錦洲等。當時從北方學成回詔的沈錦洲在繼承詔安傳統文人畫的基礎上,大膽吸收北派畫風,畫出了自家風貌,並影響了周圍的畫家,形成了獨具風格的“詔安畫派”。這一畫派繼承黃慎沉雄蒼勁的畫風,華喦幽穆清麗的韻致,以冷雋雅淡自成一格。
家学的传承,耳濡目染,谢颖苏9岁便能诗能画能琴,尤工书法。为使孩子能得名师指点,在学艺上进一步得到发展,其父带他拜沈锦洲为师,奠定了秀劲工致的基本功和凝炼浑朴的画风,小小年纪的他艺术声誉已名噪八闽,被称为“画坛神童”。
---------------------------
作者姓:

作者名:
穎蘇
作者姓名:
謝穎蘇
作者別名:
初字采山,後改管樵、琯樵,號北溪漁隱,又號嬾雲
性別:

朝代:

帝王年號:
不詳
出生年月日:
1811
卒年:
1864
出生地:
不詳
卒地:
不詳
籍貫:
福建
活動地區:
不詳
個人簡介:
謝穎蘇(1811~1864),初字采山,後改管樵、琯樵,號北溪漁隱,又號嬾雲,亦稱嬾雲山人、嬾翁。清福建詔安人。父聲鶴,能詩。少負奇氣,工技擊,精書畫,尤善水墨竹蘭,為閩派代表畫家。咸豐七年(1857)來臺,先後寓居臺南吳尚霑舉人家、臺南海東書院、板橋林本源家,並曾北遊三貂嶺,時與大龍峒文士往來。後又往新竹潛園為客。流寓四年,臺北李學樵、新竹李逸樵等均追隨之,為當代流寓畫家中之最具影響力者,其書畫臺人多有收藏。回內地後,入彰化林文察提督戎幕,殉於漳州萬松關之役,士論壯之 。存詩十六首,見王松《臺陽詩話》、連橫《臺灣詩乘》等書,今據以校錄。
專長:
精書畫,尤善水墨竹蘭


從姜尚起到如今,歷史上共有102個氏都是從姜姓繁衍而來,有的姓氏還有別的起源,但是姜姓卻是他們最初或最重要的起源。其中包括呂姓、許姓、章姓、謝姓、齊姓、高姓、國姓、雷姓、易姓、方姓、文姓、申姓、盧姓、柴姓、慶姓、賀姓、紀姓、丘姓、薄姓、賴姓、蓋姓、丁姓、査姓、封姓、邱姓、崔姓、駱姓、左姓、充姓、酈姓、逄姓、連姓、向姓、谷姓、聶姓、尚姓、焦姓、柯姓饒姓、景姓、浦姓、厲姓、強姓、斜姓、晏姓、檀姓等64個單字姓氏和淳于、東郭、高堂、子雅、雍門、申屠、公牛姓等38個複姓。

如果自炎帝算起的話,姜姓的分支姓氏則達到247個。

共有六十六個姓氏都是姜太公的後裔。
還有、許、郭、賴、連、賀、、丁、丘、齊、強、申、尚、封、向、文、左、薄、逢、闞、易、崔、駱、充、、蓋、國、章、井、富、欒、、桓、景、柴、聶、查、慶、戎、酈、暢、麻、孝、懿、充、平、壇、棠、竹、年、甫、芮、楂、汲、閭、即、浦、移、谷等五十九個姓氏。


炎帝,是中國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尊稱,號神農氏,又號魁隗氏、連山氏、列山氏。傳說姜姓部落的首領由於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稱為炎帝。從神農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農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傳位五百三十年。炎帝用牛圖騰。
傳由炎帝延伸出來的後裔姓氏104個,包括有:姜、呂、許、謝、紀、丘、齊、強、尚、封、左、薄、賴、逄、申、向、文、駱、充、連、國、饒、蓋、、闞、易、崔、高、章、賀、柯、盧、井、富、欒、厲、桓、景、柴、聶、查、慶、焦、梁丘、望、戎、酈、暢、谷、浦、移、麻、孝、懿、靈晏、平、檀、閭、即、棠、竹、淳于、東郭、太公、將具、丁若、樂利、申屠、高堂、東宮、士強、仲孫、齊季、子襄、子雅公旗、子尾、子乾、子工、子夏、雍門、閭邱、盧蒲、盧門、翰公、公牛、公牽、臼季、左丘、閭公、公紀、余丘、車門、虞丘、南郭、北郭、於陵、章仇、三苗、汲、年、邱、甫、芮、楂。
黃帝
黃帝,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號軒轅,本姓公孫,後改姬姓,五帝之首,史載黃帝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黃帝以統一華夏部落與征服東夷、九黎族而統一中華的偉績載入史冊。黃帝在位期間,播百穀草木,大力發展生產,始制衣冠、建舟車、制音律、創醫學等。黃帝用熊圖騰
黃帝延遲後裔姓氏366個,其中包括有:乜、干、弓、馬、萬、於、上官、衛、卞、鄧、豐、戈、計、孔、毛、牛、雙、王、韋、文、烏、尹、尤、元、雲、從、方、仉、公、公孫、公羊、公西、公冶、太叔、長孫、白、馮、甘、古、寧、平、印、樂、冉、司、台、田、石、包、弘、召、皮、邊、東門、司空、司馬、司寇、司城、司徒、令狐、東鄉、北宮、安、百、畢、紅、後、華、吉、江、汲、劉、牟、那、祁、喬、權、任、謝、熊、戎、汝、湯、孫、鄔、伍、向、邢、閆、陽、羊、伊、陰、仲、朱、庄、鞏、成、米、百里、羊舌、仲孫、伯、蒼、岑、陳、杜、何、懷、楊、冷、李、利、連、陸、閔、芮、況、邵、沈、時、壽、宋、邰、蘇、汪、沃、吳、辛、嚴、言、張、鄒、花、杞、束、來、步、狄、應、沙、軒轅、昌、法、范、房、依、季、金、經、郎、林、羅、茅、孟、苗、明、牧、龐、屈、單、武、魚、鄭、終、周、宗、苟、歐、卓、郇、狐、京、居、彌、拓跋、歐陽、叔孫、段、費、郜、侯、胡、荊、柯、酈、柳、婁、秋、饒、施、郗、郤、相、項、須、宣、荀、姚、禹、趙、鍾、祝、祖、皇、南、咸、養、惲、渾、胥、皇甫、閭丘、南宮、鍾離、獨孤、黨、高、顧、桂、郭、桓、姬、家、賈、晉、欒、莫、能、倪、錢、秦、桑、莘、談、唐、陶、翁、奚、夏、徐、晏、益、殷、袁、宰、敖、班、都、耿、索、原、晁、鐵、凌、展、夏侯、曹、常、鄂、符、扈、黃、康、寇、梁、逯、梅、蒙、商、盛、續、閻、堵、蕭、祭、麻、屠、程、董、傅、葛、韓、滑、惠、嵇、蔣、焦、景、魯、祿、彭、舒、童、隗、溫、游、越、曾、敬、富、緱、鮑、楚、褚、竇、薊、簡、藍、雷、廉、滿、蒲、曲、解、鄢、雍、虞、詹、靳、蒯、蓬、樓、慎、蔡、管、暨、廖、藺、繆、慕、裴、譙、譚、鮮、熊、臧、翟、蔚、端、慕容、鮮於、漆雕、樊、黎、墨、潘、麴、滕、顏、顓孫、霍、冀、穆、融、薛、燕、鞠、濮、魏、戴、繁、濮陽、酆、夔
蚩尤
蚩尤,中國神話傳說上古時代九黎氏族部落的首領,驍勇善戰,被奉為兵主戰神。相傳蚩尤是牛圖騰和鳥圖騰氏族的首領,和炎帝同屬一個部落。他有兄弟八十一人,都有銅頭鐵額,十指腳趾,個個本領非凡。約在5000多年以前,在炎帝被黃帝打敗後,蚩尤率領氏族與炎帝黃帝在涿鹿進行了涿鹿之戰,並在涿鹿之戰中戰死。其部眾部分融入炎黃部族。


蚩尤天皇-蚩尤為韓國天皇《桓檀古記》《蚩尤大帝》《揆園史話》/2007年韓國小說《蚩尤天皇》以蚩尤為其祖先,並將蚩尤與黃帝的戰爭結果改成蚩尤獲勝-「倍達國」的天皇-在2002年世界盃足球賽,韓國球迷以蚩尤為象徵的「紅魔」作為隊旗,在韓國廣為人知/中華三祖/蚩尤旗/蚩尤又名赤優、姜公-苗族尊稱為榜香尤、姜尤、姜公/炎帝,是中國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尊稱,號神農氏-傳說姜姓部落的首領由於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5uMkA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