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路盛世:當代東南亞的權力與衝突 -「東南亞的精英分子始終自私自利,他們會為了自身的財富與權力而任意犧牲人民的權利」,「他們有如大象,朝目標前進時不惜踐踏路上的長草」為什麼一般人民對於貪汙腐敗的容忍度這麼高?為什麼甘願作為被大象踐踏的長草?總是有不公不義,但總有人以各種形式奮力抗爭。例如越南看似平靜的獨裁政權下,有奮不顧身的人權團體私下奔走;印尼當地的NGO與藝文工作者對於歷次的暴動與屠殺,並未放棄找出真相;馬來西亞的「淨選盟」在多年努力之後,終於取得第一次政黨輪替,拉下罪證確鑿的貪汙首相 黑色東南亞:走進碧海藍天下的血腥、貪腐與階級世界 - https://goo.gl/kciQFA


神靖丸
紀念不幸陣亡的台灣醫師 醫療助手 農業生產人員 
1945年1月12日
10/06/2009
天祐台灣
Posted by Eyedoc
淡水鄭子昌醫師(後排右四)與台北帝國大學附屬醫學專門部同學合照(1941年2月11日)
尋找1944-45年在戰亂中犧牲的台灣人下落和史實並不容易. 1989年9月,家母到東京訪友,聽說家父鄭子昌醫師有可能供奉在靖國神社之內,才去查詢,43年後總算重逢.也首次在合祀證明上看到"神靖丸便乘中戰爭"等字樣.
神靖丸沉沒的過程幸好保存於倖存的吳平城醫師所寫的回憶錄之內. 1996年8月吳醫師來訪時贈送了他的"軍醫日記"中日文版各一,我們以他的書為出發點,最近幾年再靠著大量增加的網路訊息,才能漸漸的仔細重繪神靖丸從1944年12月1日出航到1945年1月12日遇難的歷史軌跡和背景.但是補全吳醫師所列神靖丸人員名單與尋找戰歿者遺骨還是困難重重.
陳茂淇醫師的女兒Jhen今年三月從加拿大專程到靖國神社參拜,同時到千鳥ケ淵墓苑滿懷希望,終於能夠祭祀亡父,一位工作人員則好意相告,厚勞省在戰後僅收集陸上戰歿者遺骨,在海中的沉船就視為埋葬之地,並不打撈.所以隨神靖丸沉沒人員應當不會在墓苑之內.但我們從1955年的神奈川新聞知道神靖丸己被日本北川公司撈起,交給了越南.而且報導中也提到了引き揚げ一事,可是船內發現的近300人遺骨如何處理並無說明.可說事實上還是下落不明,現在看來,1955年並無真正大舉引揚之實.厚勞省承認1966年七月有神靖丸5人歸葬墓苑,遺骨是來自仏印 (French Indochina) 某寺,難道是只送返5人,其餘還滯留在越南? 但僅頭頓市 (船沉地) 就有100多座廟宇,是哪一座?還是根本不在頭頓? 日本越南兩政府既然有神靖丸船身的交易,政府或原船主東京栗林商船公司必有存檔的記錄.關鍵應就在此.但很遺憾我們迄今還無法找到這些檔案.
本人去年十月在千鳥ケ淵墓苑親身感受,直覺到此處正是先父及神靖丸人員最後安葬地,原本以為找到了答案,現在只能說整件事情尚待釐清吧.
靖國神社中應有完整的數位化名冊,應可以很快的調閱神靖丸人員名單.去年我們在神社要求見此名單,但神職人員告知只有戰歿者本人家屬才能查詢,以遵重隱私權.可是在名單不(能)公開的情況之下,家屬又如何能知情? 台北市吳幼聰醫師家屬的許先生就是到處尋找了64年,今年八月才從靖國神社知道吳醫師竟是與神靖丸共沒,己合祀於神社之內.
我們也能完全了解有的家屬事過境遷,或因為其他顧慮,不願再提傷心往事.也有的家屬己經過世,無人代言,但如果有家屬還在尋找太平洋戰爭未歸出征人,可以效法許先生,与靖國神社直接聯絡:
東京都千代田区九段北3-1-1
靖国神社
宮司: 京極 高晴
最近龍應台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書中提到了"神靖丸",相關部份如次:
"台南醫師吳平城,在一九四四年九月被徵召到南洋。五十九個醫師、三個藥劑師、八十個醫務助手,在高雄港搭上了神靖丸,開往南洋前線。太平洋海面已經被美國的空軍控制,神靖丸以「之」字形曲折行駛,躲避轟炸。幾乎可以預料的,這是一艘地獄船。一九四五年一月十二日,神靖丸在西貢外海被炸,船上的三百四十二名乘客死了兩百四十七個。(下略)"
另外,"兩個小男孩"一節中也描述了代表遺族兒女們的一點心聲.
"大江大海"除了書之外,還有一平行的記錄片.此片與另一以神靖丸為主題的記錄片將先後在台公演.希望能靠大眾媒体傳播,讓我們能找到更多願意或能夠出面聯系的遺族,能終於找到戰歿的親人.
我們知道在神靖丸上的是:
醫師共59人,歿41人
藥劑師3人全亡
醫療人員80人,歿55人
工員200人,歿148人


【民報】【專文】台灣醫界與東南亞:吳平城醫師的《軍醫日記》

【文/朱真一】
台灣從東南亞來了不少新移民,政府還有新南向政策,可是我們對東南亞的知識還是很貧瘠,應多瞭解台灣跟東南亞的關聯。台灣跟東南亞的生活環境、疾病、公共衛生等,比以前常探討的歐美及日本地區更相近,就像前幾年肆虐台灣的登革熱,跟東南亞息息相關。
回想以前拙文探討的台灣醫學史,不時地看到台灣醫界,跟東南亞的不少關聯。拙著《臺灣熱帶醫學人物》(link is external),書中提到的人物,幾乎每位都跟東南亞有種種不同的關係,甚至來台的美籍及日籍學者,服務台灣期間,也跟東南亞有密切關聯。日據時代,有些台灣醫界人物到東南亞機構服務,還有醫師到印尼及菲律賓行醫。
因緣際會,看到一本很有意義寫台灣醫界跟東南亞關聯的書­: 吳平城醫師的《軍醫日記》。這本書可說絕無僅有,一位台灣人醫師「被」參與了東南亞地區二次大戰,以直接經驗寫下這本非常有意義的書,記錄這戰爭外,更表達台灣人觀點,書中還紀錄一些其他人物及史實。特別來介紹此書,想趁此文來請教大家。
【作者及日記背景】
吳平城醫師,1914年生,台南人,1938年自日本岩手醫專畢業,之後回台南故鄉,在今台南安南海尾地區,開業一般科。1944年被日軍徵召為軍醫,訓練約一個月後,接到通知須於1944年9月28日到高雄入伍報到,那天他開始寫日記。
吳平城醫師在12月1日搭「神靖丸」離開台灣,1945年1月12日在西貢附近海港,船被美軍炸沉,他很幸運地逃離遇救,第一本日記寫到之前一天的1月11日。第二天(1月12日)又開始寫第二本,寫到在新加坡最後一天的4月7日。第二天到西貢後,開始寫第3本寫到6月7日(出版日記只寫到5月2日),以後一直小心翼翼地保留這三本日記。
吳平城醫師日記的三原本。(作者提供)
吳平城醫師日記其中內頁的筆記文。(作者提供)
【為何寫此書及出版經過】
根據的《軍醫日記》序言,戰後返台,吳醫師就一直想把日記整理,影印成冊送戰友及難友家屬。最主要是想為盡報告史實之責,及對難友靈魂最衷心的哀悼。一直到四十多年後,退休來美後,在兒子的建議下,終於提筆重寫。
根據保存原用日文寫的三本日記,整理後用中文重寫,由兒子及年輕朋友的修飾後,在美國的《太平洋時報》及台灣的《自立早報》連載。中文版的日記於1988年才刊登,那是開始寫日記約44年後。書後來由《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於1989年出版。
《自立晚報》只出版此書一版,不過必須一提,此書有第二版,是由吳醫師夫人及兒子們,於2010年出版。吳醫師在《自立晚報》版本上,自己手寫修改錯誤,並補充些遺漏。吳醫師的公子們,按照他的修正,在台灣排版,於2010年11月由家族出版第二版。吳醫師早於2004辭世,沒機會親自校訂此第二版。
吳平城醫師的《軍醫日記》第二版封面。(作者提供)
另外還有日文本,雖說這是日文翻譯本,吳醫師寫日文較得心應手,或許說他根據中文本重寫較合適,不是字字翻譯,比中文版詳細。《自立晚報》版正文210頁(頁3-212),日文本字體較小而且有247頁 (頁28-275)。這裡只舉一例,1946年4月29日那天的日記,吳平城及陳篡地醫師兩人同一條船回台灣,中文本只有「篡地兄也說—」,但是日文本則有一整行,加上引用符號(「」),引用陳醫師說的好幾句話。
吳平城醫師日文版的《海軍軍医日記》封面。(作者提供)
【此書的意義】
這書寫的是真實的歷史,寫出戰爭的悽慘荒謬,以及戰爭的無情。日本敗象累累的二次大戰末期,搭「神靖丸」的人士,很多早有準備船會被擊,或因戰爭身亡外鄉 。以沉重心情離開台灣,先到香港再經海南島再到西貢。一個多月後的1945年1月12日,在西貢附近的聖雀岬港內,船被美軍炸沉。船上有台灣人醫師59人,還有藥師、醫師助手及其他工作人員總共342名,死亡247人,存活95人,其中醫師18人生還。
日記記載船一路的驚險旅途,船被炸沉漂流及被救經過,還記載劫後餘生,主要在越南,有些也到東南亞其他地方的顛簸生涯,不但他自己,還寫了不少戰友的經歷。1945年8月15日日軍投降,一個多月後日軍問他,他選擇離開日軍到民間,又逢越南戰後的混亂困境,還有越盟的獨立戰爭,8個半月後的1946年5月1日才回到台灣。對東南亞的歷史文化,以及跟台灣的關係非常無知,這書提供不少,從前完全不知道的典故,以後另文再來較詳細些討論上述的各種情況,以及有關的報導。
【書的評論及影響】
很可惜,這本書可能流傳不廣,只找到可能可說是唯一書評之文,現在國史館館長吳密察教授,登於1990年7月6日在《中國時報》寫的一文〈中、日戰爭中的台灣人經驗〉。吳館長當時是台大歷史系講師,他果然慧眼識「英雄書」,以後很有成就,現在升任國史館館長。他特別說這書的描寫平實無粉飾。
吳館長當時強調,吳平城醫師說出台灣人的觀點,台灣人不是總督府宣揚的「充滿敵愾心和奉仕精神」,台灣人反而是「忌避被召上戰場」,並沒有「就義赴死的神風精神」,書描寫的是台灣人踏上「無望的征途」,充滿懷疑「為了這無意義的什麼聖戰犧牲,太不值得」。他也指出吳醫師日記中,也寫有些台灣人,還是依附日本的軍事勝利,獲取利益。吳館長認為這本書最有價值的是,大家精確地了解那個時代的台灣人。
林莊生在《一個海外台灣人的心思》中,有一文提口述回憶錄文中,提到這本《軍醫日記》是極少數,出生於1910年代的台灣人,寫的回憶錄類的書。林先生後來還寫,東南亞太平洋戰爭,由日本人寫的,汗牛充棟,吳醫師這本,可能是絕無僅有,台灣人以個人經驗來寫的,非常不凡的書。跟吳館長類似,特別說「非常平實誠懇有很大的感人力量」。
另外龍應台的《大江大海一九一四》,第41節的〈我是台灣人〉,提到這本書。提此吳平城的書前有一行,「是不是,剛好生在什麼年份,那個年份就界定了您的身分認同」。約一整頁摘自這本書,雖龍應台有兩行的引用,跟書的原文略不同,不過仍看出,像要強調台灣人的「身分認同」的無奈。由統治者決定身分,這是台灣人的悲哀,可見吳醫師的平實寫作表達有力。
在網路上,也可看到一些人未正式出版的評論,不過大多不出於上述的文筆。學術界找到最少有幾本碩博士論文如《臺灣小說殖民地戰爭經驗之研究》、《血旗揚帆:臺灣海軍特別志願兵的從軍始末》、《戰爭記憶與戰爭認識-世代觀點下的台灣戰爭小說研究》、《戰後台灣地區海軍的接收與重整》、Conscription Versus Volunteerism: Taiwan's Commitment to WWII參考吳平城這本書。沒去特別翻找他們寫些什麼。
這本書由台灣人醫師寫下,東南亞戰爭的直接經驗記錄,表達台灣人觀點。「神靖丸」有關的歷史,應是台灣醫學史上重要事件。只不到半天,台灣人醫師41位,佔全台灣那年代約2%的醫師,同時葬身越南海港底,這是何等驚人的浩劫。生還的18位醫師,以後還有一年4個多月,主要在越南或到其他東南亞地方的困境。當然這書提供不少台灣跟東南亞,尤其跟越南的關聯的資訊。
台灣的史界尤其醫史界很少探討這重要事件,我們應該莊重地重視這段歷史,就如吳醫師序言所言,盡報告史實之責,及對犧牲的靈魂致最衷心的哀悼。多去探討還可多瞭解,台灣醫界與東南亞尤其越南的關聯。以後繼續來探討吳醫師這本書的內容,「神靖丸」有關人物及後續,還有台灣醫界跟東南亞關聯等題材。
謹謝:非常感謝吳平城醫師的公子吳光太醫師、吳光明博士的種種幫忙,才能寫出這篇文章。軍醫日記
參考資料: 
1. 朱真一:臺灣熱帶醫學人物故事:推動國際交流的醫界先驅。台北市,台大出版中心;2013。 
2. 吳平城:太平洋戰爭軍醫日記。台北市,《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1989。 
3. 吳平城:太平洋戰爭軍醫日記(第二版)。Washington DC,吳光明;2010。 
4. 吳平城:海軍軍医日記。東京都,問題と研究出版(株);1996。 
5. 林莊生 :一個海外台灣人的心思。台北市,望春風文化;1999。 
6. 龍應台: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台北市,天下雜誌;2009。


紀念神靖丸遭難71週年
曾令毅·2017年1月12日
  71年前的今天,1945年1月12日,一艘載滿臺灣醫師與醫事人員的貨輪於越南西貢聖雀岬海灣外海遭美軍擊沈,死傷慘重。這不僅使得許多家庭失去兒子、父親、阿兄、夫婿,也是臺灣醫療人才的損失。這幾年有幸零星參與,自認為沒什麼貢獻,反而只有滿滿的學習。在此,謹藉由一篇之前幫忙寫的小文,悼念神靖丸的受難者在天之靈,也希望此文能夠讓更多人知道,臺灣歷史上,不僅有太平輪,也有如許多像神靖丸那樣慘烈的戰爭與船難故事(歡迎分享)。

-----------
「神靖丸」與戰爭末期的臺灣醫學及醫師們
一、「大東亞戰爭」前後日本對中南半島的關注
  日本自領有臺灣以來,因其地理位置,一直將臺灣視為「南進」的跳板。當時臺灣總督府扮演的角之一,除了協助日本在華南與東南亞地區的勢力扶植,為遂行南方經貿事業的助成,也進行各式各樣的調查事業,使得臺灣成為日本在南方地域情報的重要來源。特別是進入到1930年代後,隨著日本在中國戰爭及軍事行動的推演,為獲取更多的軍事資源及擴張其國防勢力圈,日本則將臺灣建設成往來南方的海空重要交通中繼地,並逐步將臺灣工業化,以便南方地域取得的軍事資源,能就近在臺灣迅速處理。
  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不到兩年的時間整個中國沿海即被日本所控制,1940年3月汪精衛在日本人的扶植下於南京成立了新的「中華民國政府」,自此日本控制中國半壁江山。同年4月,納粹德國以閃電戰席捲了整個歐洲,同時伴隨歐洲戰局的激變,原屬於歐洲殖民的南洋地區則產生了政權歸屬的問題。日本為因應此種國際情勢,便於同年7月發表「基本國策綱要」及「對應新世界新情勢的時局處裡綱要」。其中,後者則明白揭示為迫使中國屈服,「應盡一切手段,以斷絕第三國支援重慶政府之行為」,同時對於南方之策略,須利用情勢變化的好機會,以推進之。因此,此時日本對於中南半島及法屬印度支那(以下均稱越南)的態度,除希望藉軍事行動以謀求徹底斷絕英美的「援蔣」通道外,更須使其能迅速承認日本部隊通過及機場之使用,同時協助獲得日本必要之戰爭資源。
  於是,日本為阻斷外界對重慶政府的援助,及取得越南的機場以便對四川方面實施航空作戰,1940年8月日本政府則與納粹德國扶植的法國維琪政府達成協定,允許日軍於9月進佔越南北部。而進佔行動不久,日本乃正式與德國及義大利簽署三國同盟協定,「軸心國」於焉成立。11月,日本發佈「支那事變處理要綱」,自此日本對中國的戰爭轉為長期作戰之態勢,故能將注意力指向南方,並進一步獲取戰爭所需之資源及戰略區位。不過,鑒於11月以來越南與泰國屢屢發生國境紛爭,日本乃有意藉此機會派兵進佔越南與泰國,實施武裝調停。其最終目的,乃藉此取得越泰地區的軍事基地,以便以此對英屬馬來及緬甸進行軍事行動,進而孤立荷屬印度支那(印尼),獲取日本最迫切需要的石油。
  1941年後,日本雖與美國等國進行多方磋商,但仍阻止不了該年7月日本決心進佔越南南部的決心。而其進佔越南南部的理由,則是考慮到日美一旦開戰後,為遂行迅速攻擊英領馬來西亞及緬甸,故必須以越南及泰國為作戰基地,以便馬來方面的作戰容易實施。因此,戰前日本對於越南之關注,除了糧食等資源外,可以說是為「大東亞戰爭」的開啟,特別是日本1941年12月8日幾近「零時差」於菲律賓呂宋、馬來半島及新加坡,以及偷襲珍珠港等三地的同步作戰,預先鋪好開戰的道路。
圖1.大東亞戰爭期間宣傳海報(圖片摘自網路)
二、戰時臺灣醫學的發展與角色
  臺灣地處於亞熱帶與熱帶之間,環境與氣候均與日本本土迥異。因此,為克服臺灣的風土環境與傳染疾病,日本領臺後即積極建立各種公衛及醫療設施,並陸續成立總督府醫院及總督府醫學校,為臺灣近代化醫療、熱帶醫學的研究及相關醫事人才培養,奠定深厚的基礎。
  1928年臺北帝國大學創立,總督府原先規劃該大學即是基於臺灣地理位置之特性,發展以臺灣為中心的華南及南洋研究。1936年臺北帝國大學醫學部設立之際,臺灣確立為日本帝國的「南進基地」,故為支援進入南方熱帶地區的軍事與殖民活動,則有必要加強熱帶醫學研究及臨床醫療實驗,以因應日本戰時國家總動員的需求。為此,臺北帝國大醫學部除以熱帶醫學為研究重心,1939年總督府還將中央研究所衛生部改組為「熱帶醫學研究所」,附屬於臺北帝國大學內,俾使其成為熱帶醫學的殿堂。
  也就是說,在戰爭需求下與總動員體制的規範下,臺灣的醫療及人才培養則朝向具有在地性質及優勢的熱帶醫學發展,包括克服日本人熱帶馴化的問題、熱帶殖民地遭遇的各種疾病問題,以及從醫學及公衛的角度與手段處理東亞民族關係,乃至建構「大東亞共榮圈」的理論等,均可見國家政策影響醫學研究的方向與發展內容。
  這樣因國家政策與需求而蓄積多年的熱帶研究成果,則具體地顯現在「大東亞戰爭」開戰前的準備。1940年11月,日本陸軍於臺北成立「臺灣軍研究部」,其成立的主因在於日本陸軍建軍以來長年皆於寒帶地區進行作戰,所累積的經驗與研究成果也都以此區域為主。相反地,對於南方熱帶作戰的相關知識形同白紙。有鑑於此,陸軍方面乃透過臺灣長年熱帶科學研究之積累,作為其作戰情報、裝備、後勤、醫療等知識,迅速由寒帶轉換為熱帶之資源,以圖南方作戰之開戰準備。因此,臺灣的熱帶醫學研究成果,特別是瘧疾與登革熱之防遏、熱帶風土疾病防疫、蛇毒、飲食補給、戰地衛生等,則經由該單位轉化為前線戰場需求的實用知識,並在「大東亞戰爭」爆發後,隨即實際運用及落實在熱帶區域的南方戰場。某種程度來說,其實也充分顯示臺灣熱帶醫學的卓越成果在戰時所扮演的角色與真正價值,同時伴隨著戰爭的推展,透過臺灣徵用至南洋各區域的醫事人員所回報或現地研究的成果,除改善占領地區的衛生情況,也豐富了臺灣的熱帶醫學研究,並逐步奠定了往後臺灣熱帶醫學研究領域在全球的領導地位。
圖2.熱帶醫學研究所士林支所(圖片來自網路)
圖3.熱帶醫學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大森南三郎的瘧蚊研究(自藏)
三、戰時醫療人員的徵用與「神靖丸」的臺灣醫師們
  臺灣卓越的熱帶醫學研究成果除了成為日本「南進」不可或缺的重要資產之一,其培養的醫事人才同時也提供了日本於廣大南方地域的醫療需求。為此,自1938年6月起基於國家總動員法第21條規定,開始對醫師等相關醫事人員進行登錄,為之後的徵用計畫進行準備。其後,為因應「大東亞戰爭」開戰後的醫療需求,1941年12月16日起陸續公佈「醫療關係者徵用令」及其「施行規則」,確立了戰時醫療人員徵用的法源。「徵用令」公告後不久,即有以臺灣博愛會之名義徵用派遣徵用的臺灣醫師前往越南河內、西貢、海防等地的博愛醫院,除為當地日僑與民眾進行長駐診療,也在當地進行醫學調查研究。1943年後,徵用則開始以各地方醫師會的名義進行,凡「志願」被徵用的醫事人員,身分均為軍屬,醫師為奏任官待遇,醫務助手則為判任官待遇,收到徵召令後均要前往臺北帝國大學醫學部及熱帶醫學研究所,進行短期的熱帶醫學課程研修,待課程結業後才能登船出發。
圖4.戰時醫療關係這徵用令(圖片來自臺灣圖書館)
圖5.臺北州醫師練成會(圖片摘自網路)
圖6.熱帶醫學研究所訓練之南方派遣醫務要員(圖片摘自臺大校史館)
  1944年後,蘇軍與盟軍開始在歐洲戰場反擊,太平洋戰區也隨著麥帥的跳島戰術成功而使美軍再度回到馬尼拉。同時,硫磺島、塞班島接連「玉碎」失守,整個太平洋戰區幾乎改由美軍控制,臺灣則不時受到美軍空襲轟炸的威脅。同年9月25日,來自臺灣各地的64名醫師、80名醫務助手,及200名糧食生產工員都接到徵召令,指定於28日到高雄左營報到,並搭乘一艘1943年4月甫下水不久,約2,880噸的新貨輪「神靖丸」,準備航向未知的終點-印尼婆羅洲的油田地帶巴厘巴板(Balikpapan)。據說,這次被徵召的醫師數目之多前所未有,其原因根據事後生還醫師的回憶及記錄,顯示他們不少人在當時已有妻小家庭,即便單身也不可能「志願徵召」前往,突被徵召大概是「不會巴結」,或是在家鄉得罪了人,及被地方官廳及警察視為「危險人物」的緣故吧。
  其後,幾經波折與等待,1944年11月1日「神靖丸」終究還是載著這群人離開高雄,期間「神靖丸」隨著輸送船團短暫停留香港、海南島榆林港,一路躲避美軍的尾隨與攻擊,並在隔年1月7日抵達西貢河口的聖雀岬海灣(Cape Saint Jacques)。10日,「神靖丸」接到了西貢方面的指示準備隨輸送船團南下經新加坡航向印尼,並命其在聖雀岬待命。
  12日早晨,停泊在聖雀岬海灣的「神靖丸」突遭剛抵越南西貢外海的美國海軍艾塞克斯號航空母艦(USS Essex CV-9)上的格魯曼(F6F)等艦載戰機空襲掃射,船體在遭受攻擊後不久即開始迅速毀損下沉。當天艾塞克斯號上的戰機,則分別空襲了歸仁(Quy Nhon)及西貢,並擊沉了日本巡洋艦香椎號、2艘護航驅逐艦、9艘滿載的運輸艦及1艘油船。而「神靖丸」即是那 9艘運輸艦的其中之一,這些被徵用46名臺灣人醫師、55名醫務助手,及184生產工員,共285名寶貴生命,在尚未貢獻一己之力,就因逃生不及而魂斷異鄉。
  「神靖丸」遭難事件,最後僅59人生還,幸運逃過一劫的人,有些被送回臺灣,有些人則留滯越南西貢當地的醫院,繼續協助當地的醫療工作,甚至還有人曾在1945年終戰後參與當地的獨立運動,為「神靖丸」事件的後續增添傳奇色彩。
圖7.日方檔案中的神靖丸遭難紀錄(圖片摘自亞洲歷史資料中心)
圖8.日方檔案中的神靖丸遭難紀錄與其船體(圖片摘自亞洲歷史資料中心)
圖9.美方檔案所記錄的神靖丸遭難照片,右側為神靖丸遭美軍戰機攻擊後漏油逃往岸邊,不久即沈沒(圖片摘自NARA)
圖10.美方檔案中神靖丸遭難當天同海域遭美軍攻擊船團之紀錄(圖片摘自NARA)
  然逝者已矣,傷害最大的莫過於當初無奈接受至親離家,但卻盼不到他們平安歸來的家屬,這個痛苦雖會隨著時間的過去而沖淡,但卻不會消逝。作為歷史追尋者的我們,實在不應讓這樣個故事深埋於家屬及遺族心中,而漸被遺忘。因為歷史中任何的片段或故事,均可成為我們對現世反省的實例,透過更多不同族群、不同經歷的戰爭經驗,或可讓整個社會有更多的包容與瞭解,並增進我們對和平的共同期望。也許,這就是「神靖丸」遭難事件所帶給我們最大的價值與歷史意義吧!
圖11.終戰時厚生省援護局所載戰時臺灣附近沈船統計圖(林志明醫師提供)
圖12.鍾逸人先生為神靖丸遭難生還者陳篡地醫師所寫的傳記
圖13.神靖丸遭難生還者吳平城醫師的日記
-----------
【延伸閱讀】
神靖丸紀念網站:
http://shinseimaru.blogspot.tw/
臺中霧峰神靖丸紀念館(民生診所):
https://www.facebook.com/twwfstory


我是台灣人
2009/08/25 16:31:03
我是台灣人
文╱龍應台
台灣總督府的統計說,到一九四五年八月十日為止,台灣因為美軍轟炸而死亡的有五千五百多人,受輕重傷的有八千七百多人。
戰爭期間,當作軍伕、軍屬以及「志願兵」被送到中國和南洋去做苦役、上戰場的,有二十萬人。
運到日本高座海軍航空兵工場作「少年工」的,有八千四百多個台灣孩子。戰爭結束時,三萬三百零四個台灣青年為日本犧牲了性命。
八月十五日,當天皇緊繃而微微顫抖的「玉音」從廣播裡放送出來的那一刻,台灣人,究竟是戰敗者,還是戰勝者呢?
八月中,剛好是中元普渡。台北萬華龍山寺廟埕裡人山人海,香火繚繞,廟埕外小吃攤熙熙攘攘整條街。舞獅的動作特別活潑賣力,人們的笑聲特別輕鬆放肆,孩子們嬉鬧著向獅子丟鞭炮。賣中秋月餅的商店,已經把文旦和月餅禮盒堆到馬路上來了。
黃春明說,天皇宣布日本戰敗的那一天,他的祖父興高采烈,覺得「解放」了;他的父親,垂頭喪氣,覺得「淪陷」了。十歲的宜蘭孩子黃春明,睜大了眼睛看。
是不是,剛好生在什麼年份,那個年份就界定了你的身分認同?
台南醫師吳平城,在一九四四年九月被徵召到南洋。五十九個醫師、三個藥劑師、八十個醫務助手,在高雄港搭上了神靖丸,開往南洋前線。太平洋海面已經被美國的空軍控制,神靖丸以「之」字形曲折行駛,躲避轟炸。幾乎可以預料的,這是一艘地獄船。一九四五年一月十二日,神靖丸在西貢外海被炸,船上的三百四十二名乘客死了兩百四十七個。
活下來的吳平城,被送到越南西貢,照顧日本傷兵。八月十五日,他在西貢軍醫院裡和其他三百個醫院的員工肅立在中庭,低頭聆聽天皇的宣布。身為台灣人,吳平城心中只有歡喜,心裡頭最克制不住的衝動,是馬上回到親愛的家人身邊了。軍醫長對吳平城──現在他還叫「山田」,說,「山田,從此你是中國人了,我們是日本人,以後有機會中國和日本合起來打美國吧!」
吳平城還沒答話,同是軍醫的日本人田中大尉已經發難,板著臉衝著軍醫長說,「軍醫長,您到現在還執迷不悟,說出這種話來。日本就是有太多人想法和您一樣,想統一全世界,要全世界的人統統講日語、穿和服,才會到今日悽慘的地步呀!」
西貢軍醫院裡只有兩個台灣醫師。山本軍醫長詢問兩人願意與日軍部隊同進退,還是選擇脫離,兩個台灣人選擇離去。第二天,兩位台灣醫師領了薪水,坐三輪車離開,發現醫院院長帶領全體工作人員列隊在醫院大門口,對兩名台灣同仁脫帽敬禮。極盡隆重的送別。
「這是日本海軍惜別時的大禮,」吳平城心中深深感慨,「從此大家變成陌路的異國人了,他們還是盡到最後的禮節。」
翁通逢是嘉義人,東京東洋醫學院畢業。吳平城搭上神靖丸的時候,東京已經被美軍炸得屍橫遍野,滿目瘡痍,翁通逢決定趕快離開岌岌可危的日本,到滿洲國去。
他沒有聽見十五日天皇的廣播。早在八月九日凌晨的黑夜裡,新京的空襲警報突然尖聲響起,驚醒了本來就忐忑不安的市民。新京,就是長春。砲火和坦克車很快就進了城,蘇聯的紅軍打進來了。很多台灣人這才赫然發現,訊息靈通的日本人,早已疏散到城外,講日本話、穿日本服的殖民地台灣人,沒人通知,後知後覺地還留在城裡頭。害怕紅軍的暴行,也恐懼滿洲人的復仇,台灣人聚集起來自力救濟,存糧、雇車、找路,開始個別逃難。
翁通逢一群人帶著兩袋米、一包豆子、一袋鹽,就上路了。長春市東區伊通河畔有橋,通往二道河,是出城必經之路;在日本人的統治下生活了十四年的滿洲人,這時守在二道河的橋欄上,專門「堵」日本人,見到就殺,「以致於溪水一兩日都是紅色的。」
日軍在戰時鼓勵大約數十萬的日本平民來滿洲「開拓」,大多數是本來就貧苦的農民。八月十五日以後,這些人突然成為沒有人管的難民。翁通逢認識一些開拓民,聽說有些人流離到了長春,他趕到長春的「日人在滿救濟協會」去看望,卻發現,一起從北滿南下的人,死了三分之一。
在一間八個榻榻米大的房間裡,睡了將近十個人,其中好幾個已經是屍體,躺在活人中間;活人沒有力氣站起來,把身邊朋友和親人的屍體抬走。
台灣人在東北小心地活著;蘇聯兵四處強暴婦女,穿著軍服當街行搶。蘇聯兵走了,八路軍來了;八路軍走了,國軍來了,國軍走了,共產黨又來了。滿洲人稱日本人為日本鬼,稱台灣人為第二日本鬼。在每一個關卡,台灣人都要努力證明自己不是日本人,會說一點蹩腳國語的,就大膽地說自己是「上海人」。會說客家話的人,這時發現,用客家話大聲喊,「我是台灣人」,成了保命的語言。
翁通逢醫師決定離開東北逃回台灣是在一九四五年的冬天,那是一個冰冷的劫後餘生的冬天:
那時是十一月,看到一群從北滿疏開(疏散)來的年輕人,大約有一百人左右,都是二十來歲。本來年輕人應該很勇、有氣魄,可是他們的衣服竟被扒光,身上只用稻草當衣服遮著,在零下二十度裡,走路垂頭喪氣。
我看他們走路不大穩,心想這群人大概活不了多久了。我尾隨在後,想看看他們住在哪裡?他們住進一個日本人的小學校,裡面也沒什麼東西,光是冷就冷得厲害了。經過三個星期我再去看,學校運動場像個墳墓。
我想到了夏天那個死人坑會流出死人水,流行病可能就發生,看來不離開東北不行了。


紀念不幸陣亡的台灣醫師 https://youtu.be/AwgJLNHUViU?t=172
---------------------------------
台北州 (包括宜蘭):
存:
林坤萍--已故,台灣總督府台北醫學專門學校1934年畢業。
林輝隆--已故,台灣總督府台北醫學專門學校1935年畢業。
黃榮堂--已故,非台大畢業,是台大教職人員。
歿:
施金旺--台灣總督府台北醫學專門學校1929年畢業。
鄭子昌--台北帝國大學附屬醫學專門部1941年畢業。
王式玉--台灣總督府台北醫學專門學校1928年畢業。
李德輝--台北帝國大學附屬醫學專門部1938年畢業。眼科醫。
吳幼聰--九州醫大畢業。1919年生。
另三人不詳
新竹州:
存:
陳德煥--九留米醫學專門學校1942年畢業。
歿:
楊文忠--昭和醫學專門學校1941年畢業。
連煥文--台灣總督府台北醫學專門學校1934年畢業。
戴俊誦 (中壢人)--查不到。
徐清諒--查不到。
江森仁--查不到。
另四人不詳
台中州:
存:
黃敦厚--慶應大學婦產科醫師及副教授 戰後回台在彰化縣北斗鎮家鄉䦕婦產科診所 。已故。
歿:
洪元約--台灣總督府台北醫學專門學校1935年畢業。
李朝湖--查不到。
林柏槐--查不到。補正: 林伯槐  東京醫專1934年畢業。
張清山--查不到。
陳柏森--查不到。
另五人不詳 - 其中之一可能是陳茂淇醫師,原是烏日籍,但早己遷到西螺開業,應屬台南州。
台南州:
存:
陳篡地--查不到。補正: 日本大阪高等醫學專校1933年畢業。已故。
陳德文--查不到。補正: 日本九州大學醫學部畢業。已故。
陳自輝--查不到。已故。
鍾德添--查不到。補正:1942年畢業於日本新瀉醫大,現住高雄小港。
林清輝--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醫科1961年畢業(?)(可能是同名者)。
施軍爝--查不到。
胡炳三--查不到。
吳昆三--查不到。
方玉昌--查不到。
吳平城--日本岩手醫專1938年畢業。已故。
歿:
陳茂淇--補正: 日本大學醫學科1935年畢業。
劉占輝--日本昭和醫專1939-40年畢業。 
何有立--查不到。
魏振聲--查不到。
許銀財--查不到。
鄭慶朝--台灣總督府醫學校1926年畢業。
陳嘉德--查不到。
郭安邦--台北帝國大學附屬醫學專門部1938年畢業。
林永泰--台北帝國大學附屬醫學專門部1941年畢業。
林宗柏--查不到(藥師)。
高雄州:
存:
陳金頓--查不到。
孫瑞(燕?)--查不到。更正: 孫瑞蒸--台北帝國大學附屬醫學專門部1940年畢業。現住台中。
李飛鵬--不詳。更正:平壤醫學院畢業。 
歿:
黃煥禎--查不到。
林啟豐--查不到。
潘作揖--查不到。
施澤民--查不到。
張鏡川--台北帝國大學附屬醫學專門部1939年畢業。
黃任善--台北帝國大學附屬醫學專門部1937年畢業。
林沙圭--查不到。
李春生--查不到。
郭孝文--查不到。更正: 郭鴻文--東京帝國大學醫學科畢業。1921年生。
注有"查不到"的,可能是在日本或外地醫專畢業,或資料己失.
醫師助手部分:
存: 黃增蔚,李仁桂,陳文參,黃岸(己故),張龍聰,張瑞濱。另十九名不詳。
歿:五十五人。
工員部分:
存: 五十二人。
歿:一百四十八人。
原名單見吳平城醫師"軍醫日記", pp 217-8: 附錄 神靖丸戰友存歿名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