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用中國製網路監控攝影機! 南韓大量用戶私密影片被傳到色情網站
南韓市場上有80%的網路監控攝影機都是中國製造,但有數百部南韓用戶私密影片被上傳到中國色情網站。中國IPCAM示意圖。(圖擷自阿里巴巴網站)
別用中國製網路監控攝影機! 南韓大量用戶私密影片被傳到色情網站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Y1eOCE
2024/09/29 16:35李欣潔/核稿編輯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使用中國製造的網路監控攝影機(IP Camera,以下簡稱IPCAM),私密生活有可能外洩!南韓市場上有80%的IPCAM都是中國製造,但近來發現有數百部南韓用戶的隱私影片被上傳到中國色情網站,因此民眾在購買相關產品時應多加注意原產地。
據《週刊朝鮮》報導,IPCAM可以連上網路讓用戶即時確認現場狀況,經常安裝在家庭裡用來觀察寵物、嬰幼兒、老人的安全,而且比一般的類比訊號監視器便宜許多,因此許多小型企業也會採用。
然而,和類比訊號監視器使用電纜傳輸影像資料到主機不同,IPCAM連接到網路的特性讓駭客有了可乘之機,只要知道IPCAM所連接的IP位址和設備製造商訊息,短短幾分鐘內就能駭入其中。
9月6日至25日,在中國某色情網站的IPCAM欄目一共搜到800個影片,其中大約500部來自南韓,所拍攝的區域包括皮拉提斯和鋼管舞工作室、Room Cafe(低廉休息場所,以學生情侶為主)、投幣卡拉OK、出租派對空間、服裝店、游泳池、熱蠟除毛店、按摩店甚至是婦產科產房。
由於這些影片內最少拍到2人,多的則達到20人,因此受害者絕對是破千人以上,平均每2至3天就會有新影片上傳,而且標題還會加上具體地名或資訊,例如忠清北道清州的拍攝棚、首爾某體育館的更衣室等等,可以說南韓所有安裝IPCAM的地方都可能成為駭客攻擊的目標。
9月24日在中國色情網站的一段影片裡,可以看到剪輯了7名南韓女性上下班換制服的裸露場景,從制服看得出來是大邱市某間糖葫蘆店、某三明治店,影片中同時還紀錄了拍攝日期和時間。
事實上,中國製造的IPCAM去年就曾引起風暴,首爾江南區一處整形外科診所,有多名患者更衣和治療過程遭到外洩,該院所使用的IPCAM就是來自中國,相關影片至今仍持續在網路上流傳。
據了解,目前在各大色情網站上的IPCAM外流影片,主要是由中國駭客上傳的,而且其中許多是南韓受害者。除了駭客之外,南韓網路安全專家透露中製IPCAM有被業者裝後門的風險,亦即將拍攝到的內容傳回給廠商。
對此,韓媒建議民眾需增加對IPCAM安全性的認知,經常更改IPCAM密碼、ID、伺服器設置,並使用經過南韓官方機構認證的產品,另外,有部份產品雖然宣稱是韓國貨,但實際是在中國製造,這一部分在購買時也要多加小心。
別用中國製網路監控攝影機! 南韓大量用戶私密影片被傳到色情網站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Y1eOCE
海基會示警!中國成立警稅作戰中心 「倒查30年」追稅搶錢 -翻牆注意,vpn業者出賣使用者資訊給中共 https://bit.ly/4bFeptq
花蓮自家監視器畫面外流到小紅書出現!眼尖網友揪出是這廠牌
2024/04/25 07:13
台灣網友自家監視器影片外流至中國,監視器廠牌成眾人焦點。(資料照)
花蓮自家監視器畫面外流到小紅書出現!眼尖網友揪出是這廠牌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xS7gYu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花蓮4月3日發生芮氏規模7.2強震後,民眾心有餘悸,在網路上都看的到不少店家監視器、行車紀錄器所拍下來的驚悚畫面,不過一名網友表示,他在中國社交平台「小紅書 」意外看到自家監視器的畫面在其中,讓他十分驚訝畫面為何會外流,在網上掀起熱議。
報導指出,一名網友在社群平台Dcard發文表示,在使用中國社交平台「小紅書」時,看到一位名叫「姐姐貴庚」的中國網友曬出一段花蓮強震當下的畫面,並呼籲大家選擇吊燈置於家中時,「應將安全置於美觀之上,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怎料卻引來另一名台灣網友留言稱「我不知道為什麼我家監視器的影片會外流出來」,讓不少人陷入恐慌。
據了解,「姐姐貴庚」曾表示這段畫面在中國國內的新聞或YouTube都看的到,隨後又解釋是從中國國內的民生頻道和YouTube找到的,稱發布該影片前掙扎很久,「我不知道原主(原Po)在哪?如果知道我必定會先徵求同意」。
有台灣網友逛小紅書時,驚覺自家的監視器畫面外流至中國。(翻攝自Dcard網友購物狂公主)
整起事件引起不少台灣網友的恐慌,使大家開始將目標轉向拍到這個畫面的監視器廠牌,有眼尖的網友指出,監視器畫面左下角有「Tapo」字眼,推測出疑似是TP-Link旗下的產品,隨後也有網友補充,TP-Link又稱「普聯」,不僅是全球銷量最高的路由器品牌,同時也是中國「專注於網絡通信領域設備和解決方案的供應商」。
該消息引起眾人熱議,不少網友對此表示,「可選擇台灣友訊科技的D-Link,不要再用中國廠商的TP-Link」、「剛好在小紅書上看到自己家的監視錄影,這個機率有點低」,也有網友舉出歐美國家要封鎖華為不是沒有原因的,另有網友表示,國人的資安意識不夠強,「機器內定的帳號密碼(如admin)都沒改」。花蓮自家監視器畫面外流到小紅書出現!眼尖網友揪出是這廠牌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xS7gYu
科技助長專制中國全民監控 台灣人無所遁形-台大電機系教授林宗男警告,中國已發展為「數位極權國家」,除網路監控外,中國積極建立DNA資料庫、人臉、聲紋與步態辨識系統等,生物特徵資料若結合台胞證,中國更易掌握台灣人在中國的行蹤,對台灣民眾監控與統戰/監控技術其實並不難,台灣與歐美等國也都做得到,但重點在於,民主國家重視隱私、人權與正當性,但中國是極權國家,濫用這套技術在言論與人民控制上,黨政軍也投入相當大資源,扶植相關產業發展,為政權維穩,以便嚴密監視人民。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vjYC5V
外媒今(1月1日)日指出,中國利用其監控國內政治敏感訊息的軟體,透過臉書、推特等社交平台,掌握特定外國人士的個人情報、資訊。(示意圖,彭博)
2022/01/02 08:10
華郵揭中國監控行動!透過社交平台獲取大量西方人士情報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1fnNpg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外媒昨(1月1日)日指出,中國利用其監控國內政治敏感訊息的軟體,透過臉書、推特等社交平台,掌握特定外國人士的個人情報、資訊,並提供給中國政府機構或是建立成資料庫。
《華盛頓郵報》報導,審查了300多份自2020年初以來中國的招標文件、合約和公司文件後指出,中國利用其內部偵測網路上政治敏感訊息的「輿論分析軟體」,來收集外國特定目標人士的訊息,並提供這些訊息、情報給中國政府機構、警察和軍隊。
報導指出,不僅如此,中國還持續投資更複雜的程式以達到其野心,包括一個價值32萬美元(約台幣886萬9472元)的程式,透過推特和臉書收集外國記者和學術人士的資訊,並將這些資訊建立成一個資料庫;另外還有耗資21萬6000美元(約台幣598萬6893元)的北京警察情報程式,用以分析西方人士閒聊有關香港和台灣的內容等。
報導也指出,德國馬歇爾基金會研究員馬曉月(Mareike Ohlberg)說:「中國現在正在將網路監控向外調整,我認為這是很可怕的。」
北京一名向中共中央宣傳部報告的分析員說,「現在我們更能了解反華人士的地下網絡」,他也指出,他們曾經的一個任務是製作報告,說明與北京高層領導有關的負面內容如何在推特上傳播,報告還包括個別學者、政治家和記者的簡介
華郵揭中國監控行動!透過社交平台獲取大量西方人士情報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1fnNpg
一秒過濾10億人臉 中國16省市已佈建天網---中國「天網」監視系統
「天網」監視系統-把全中國人口的人臉過濾一遍,只要一秒鐘-人臉辨視準確率達99.8%以上
newtalk.tw查看原始檔
中國大陸「天網」監視系統因外媒實測7分鐘就能抓到人而聲名大噪。這套系統目前已佈建於16個省市自治區,號稱人臉辨視準確率達99.8%以上,把全中國人口的人臉過濾一遍,只要一秒鐘。
英國廣播公司(BBC)記者蘇德沃思(John Sudworth)去年12月曾獲准獨家採訪並實測建置於貴州省貴陽市的「天網」系統。他的臉部被掃描登錄為嫌疑犯後,從市區沒入茫茫人海,僅7分鐘就被大陸警察攔獲。
貴陽市長陳晏18日接受新浪新聞議事廳專訪時表示,近幾年,貴陽在全市的公共場所,佈建了兩萬多個「天眼」,這讓貴陽的搶劫案從以前最高時期的「一天上百起」降到現在的0.5起。
他還向歹徒放話:「你只要敢搶,我們非常短的時間內一定會把你抓到!」
大陸媒體今天報導,有記者近日在研發生產天網系統的某科技公司親身體驗,儘管在攝影鏡頭前不停變換頭部方向,戴上口罩、摘下眼鏡、戴上墨鏡、戴上帽子,企圖降低人臉識別系統判斷出的相似度,但記者的正面照和個人訊息依然快速出現在大螢幕中。
該公司聯合創辦人袁培江透露,這套天網目前已經應用在全國16個省、市、自治區。依靠佈建在大街小巷各個角落的監視器,警方可在第一時間發現嫌犯或失蹤人口出現的位置,系統還可繪製出人在城市的軌跡,警方可藉此順藤摸瓜用於抓捕。
他指出,天網依靠的是動態人臉識別技術,能夠準確識別超過40種人臉特徵,可以根據視角不同、光線明暗差異、動態靜態條件等情況,準確識別出人臉。此外,該系統速度也非常驚人,可實現每秒比對30億次,花1秒鐘就能將中國人口「篩」一遍,花2秒鐘便能將世界人口「篩」一遍。
他並宣稱,動態人臉識別技術的準確率非常高,目前1:1識別準確率已經達到99.8%以上,而人類肉眼的識別準確率為97.52%。
報導並指出,天網在實戰中的表現也非常出色,僅在過去兩年,全國就有超過2000名逃犯難逃「法眼」,被警方逮捕,在新疆、西寧、貴陽、山西、河南、雲南等地的刑偵案、失蹤案「屢立奇功」。
報導還指出,2017年6月,新疆某地一派出所接到市民報警,稱自己6歲的女兒走失,警方僅憑一張幾年前拍的側臉照片比對,就成功在一家市場的入口前發現女孩。
台灣的駭客政委讓網路言論及思想自由快速倒退中? | 民報 Taiwan People News - https://goo.gl/qdKYi5
台灣的駭客政委讓網路言論及思想自由快速倒退中?
2018-02-18 11:00
曾淼泓
電機博士、兼任助理教授、台灣獨立黨主席、台灣民族同盟主席團成員、全國橄欖球協會理事、陸軍備役上校、前三軍大學電腦中心上校主任(任職5年)、國防部計畫次長室兵力規劃四處(任職5年)[完整介紹]
中國共產黨無法接受真正的台灣價值「自由、民主」所刊載的各種內容;所以,現在中國所提供的網路服務,讓中國人無法進入 @@@.com.tw,尤有甚者,全面封鎖國內、外相關網站及敏感度高的名詞搜尋,人民只好透過「VPN 翻牆軟體」追求事情真相及國內、外知識,現在連VPN 翻牆這動作都是違法,以上就是習近平繼江澤民之後,明顯加強的封鎖管制,把中國13億人口關進大型的網路監獄中。(圖/創用CC授權,民報合成)
中國共產黨無法接受真正的台灣價值「自由、民主」所刊載的各種內容;所以,現在中國所提供的網路服務,讓中國人無法進入 @@@.com.tw,尤有甚者,全面封鎖國內、外相關網站及敏感度高的名詞搜尋,人民只好透過「VPN 翻牆軟體」追求事情真相及國內、外知識,現在連VPN 翻牆這動作都是違法,以上就是習近平繼江澤民之後,明顯加強的封鎖管制,把中國13億人口關進大型的網路監獄中。(圖/創用CC授權,民報合成)
在台灣的臉書(FB)批評中國的字眼、文章都可能被移除或暫時停權;曾幾何時,台灣的網路已經被中國先一步統一了。
總統蔡英文在經濟學人雜誌撰文,誓言將台灣發展成亞洲猛虎,尤其內容中一段提及:「我們延攬現年35歲的前『駭客』擔任政務委員,期使政府與新創企業零距離」,我想蔡總統所提,延攬的前『駭客』政務委員應該就是唐鳳吧。
前一、二年,我在使用電腦及網路的過程,一切相當順遂,透過Google瀏覽器及信箱,使用臉書(FB)、youtube真是暢所欲言,接觸到很多國內、外,想知道、無法知道的事情,並發表自己對時局的看法,感受著「自由、民主」的氛圍,這才是真正的「台灣價值」;也是台灣海峽兩邊相較,台灣人真正的世界級驕傲及優越感。
中國共產黨屏蔽人民的思想及求知權,動用公權力,建構網路防火長城,所以,中國人無法使用Google的任何相關產品,致谷歌(Google)於2016年3月27日發射搭載6顆衛星的火箭升空,預計2016年內,此種通訊衛星總數將超過60顆;Google的全球Wi-Fi服務無盲點、無死角,只要有一部中繼轉發器,便可透過Wi-Fi上網。此服務一旦開通,等於拆毀中國政府的網絡防火牆,讓中國網民可隨意登入Google、Facebook等現時被封鎖的網站。
2009年Google因被中國政府「網路審查」及「遭受中國黑客攻擊」,宣布撤出中國市場;有傳Google計劃在無人機和高空氣球協助下,讓免費Wi-Fi覆蓋全球,屆時將全面推倒中共斥巨資興建的網路防火長城[註一]。
中國共產黨無法接受真正的台灣價值「自由、民主」所刊載的各種內容;所以,現在中國所提供的網路服務,讓中國人無法進入@@@.com.tw,尤有甚者,全面封鎖國內、外相關網站及敏感度高的名詞搜尋,人民只好透過「VPN翻牆軟體」追求事情真相及國內、外知識,現在連VPN翻牆這動作都是違法,以上就是習近平繼江澤民之後,明顯加強的封鎖管制,把中國13億人口關進大型的網路監獄中。
中共前黨魁江澤民傾力打造的網際網路防火長城,首次遭到體制內,科學界批次的反抗,2016/05/30日北京召開的「三合一」科技大會上,中科院院士呼籲當局對科研工作者,不要搞網路封鎖,會後更傳出78名院士聯名上書習近平,要求解禁網絡封鎖,提升科研水平,共享國際科研成果[註二]。
台灣呢?台灣人對追逐資訊、網路科技上的新知,是走在世界尖端的,因為蔡英文施政的不得人心,民調數據逐日驚心動魄的下掉,此效應也透過網路不停地擴散其效果。台灣的總統府,透過 「駭客」政務委員唐鳳出手了?壓制臉書(FB)、youtube的資訊傳播中?使用黑客技術透過黑手開始鎮壓網路的思想及看法中?他們使用的手段直接侵略上身的兩次內容如下:
一、與Google公司合作,修改youtube上面的瀏覽數?消滅台獨思想
2018/01/20日,西門町台獨大旗隊在台北市北區海霸王舉辦尾牙宴,當天鄉土歌手王明哲帶領大家唱著「台灣民族精神」這台灣進行曲,現場情緒高亢,參與人員皆融入這台灣人驕傲的情緒,台灣耶獨立建國被詠唱著到充滿希望,我也使用手機把現場實況錄下,回家後,將其上載(upload)到youtube以饗沒有到場的諸朋友鄉親[註三],我貼上去不到8hrs,觀看次數即達94員,殊知,3天後再看,竟回扣成74員。我狐疑,再於12hrs後觀察,再回扣為70員,真讓我見識到,在youtube上面的觀看次數還有回扣機制?
明顯像國民黨時代,選舉開票現場的停電作票動作,只因它是台獨人士聚會的融洽氣氛,台灣的獨派被刻意操作成票房毒藥?也請社會賢達指點我,此是何單位搞的鬼?1.執政黨2.國民黨3.以上兩黨合體4.Google公司。
二、與臉書(FB)合作,狙擊對執政黨及共產中國批評的言論思想創作者?
好友蘇博士(電機博士)具網路安全及雲端服務系統安全專家之認證[註四],並具美國國防部網路犯罪中心(DC3)、美國國土安全部電腦網路緊急應變(US-CERT)技術領導小組身分。與我討論,像唐鳳這樣的駭客(hackers)及反擊駭客的專才人士,他們並不是天才,更不具判斷假新聞的能力,有關假新聞的查證,需要新聞報導的專業知識訓練、工作經驗及經歷,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這根本不是唐鳳的專業,我們的文章都有出處記載,有根有據、實話實說,是美國及台灣國家法律保障的言論自由,如是唐鳳及台灣執政黨的做法,已經違反《憲法》所記載基本人權保障的言論自由。
很多好友都有被臉書以違反「社群守則」為由刪文、暫時停權、威脅永久停權,甚至被關閉帳號,不得不重新申請新帳號的經驗。原因是因為臉書為了進入中國而封殺批中、辱華的文章?台灣正學習中國共產黨的思想鐵幕管理模式,豢養五毛、網軍對台灣人個別檢查,上下其手、屠殺中?
在自由民主的台灣,執政的民進黨與中國共產黨的關係已經親密到,臉友只要有批評中國的字眼,文章就可能被移除或暫時停權;然後警告你,再犯將被永久停權或關閉帳號,此作法與中國、北韓等極權獨裁國家,管制言論自由的作法,異曲同工,本質上,就是中國的網路管制無異。
台灣在蔡英文及民主進步黨的統治下,言論及思想自由正從網路快速倒退中,以臉書(FB)違反「社群守則」為由,關閉你嘴巴,讓台灣進入另一種思想監獄,此種假藉公權力學習共產黨思想控制的手段,違法、違憲,就像過去警備總部對人民施加的白色恐怖,下次選舉若改朝換代,有讓人民一條條提出「轉型正義」的公審機會,國民黨時代的白色恐怖讓人民寒顫,民進黨時代的網路控制思想,也將面對公評;過渡時期,我們或將先備份臉書好友及文章,然後放棄臉書這社交場所,全部轉到推特TWITTER建立帳號,繼續網路言論自由的理念奮鬥。
日昨,我對台灣現存世界上唯一的敵國中國,作出看法及批評,寫成《民報專欄:中國你死定了,阿們!》[註五]都被臉書(FB)查封我個人之張貼權益,我還是要就教於社會賢達,以上查封行為是「中華民國」何單位搞的鬼?1.執政黨2.國民黨3.以上兩黨合體4.Google公司。
科技高壓監控 新疆賣菜刀要刻二維碼
新頭殼newtalk | 陳重生 綜合報導
發布 2018.03.02 | 14:31
A-A+
中國對菜刀的管制越來越嚴格,這種政策是從新疆開始的。從幾年前起,人們在新疆購買菜刀前要先去派出所登記,「現在當局更要求在菜刀上刻上二維碼」。
中國對菜刀的管制越來越嚴格,這種政策是從新疆開始的。從幾年前起,人們在新疆購買菜刀前要先去派出所登記,「現在當局更要求在菜刀上刻上二維碼」。 圖:翻攝自Youtube
祖籍四川的旅美政治評論家陳破空,日前在美國華盛頓一場探討新疆宗教自由、維吾爾人權益的論壇上表示,在習家軍之一的新疆「一把手」陳全國鐵腕治理下,中國對民間使用菜刀的管制原來越來越嚴格,如今菜刀管控已然從新疆擴充套件到全中國;若再加上中國積極耗費鉅資所研製各式各樣監控人民的新技術,「不僅新疆是一個露天監獄,整個中國都是一個露天監獄」。
美國之音(VOA)今(2)日報導,2018年春節前,中國宣傳機器開足馬力,報導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到四川大凉山訪貧問苦的「親民秀」。從官方釋出的照片和視訊看,習近平走訪的這幾戶家庭,牆上掛著一串串臘肉,鍋裡煮著熱氣騰騰的食物,房子雖簡陋了些,日子還算過得去。
不過,陳破空注意到,這家人什麼都有,只缺一樣東西,「沒有這樣東西,他們沒法過年」,那就是「菜刀」。
菜刀管制從新疆推廣到全中國 沒有它怎麼過年?!
陳破空說,中國對菜刀的管制越來越嚴格,這種政策是從新疆開始的」,從幾年前起,人們在新疆購買菜刀前要先去派出所登記,「現在當局更要求在菜刀上刻上二維碼」。
「菜刀管控從新疆擴充套件到全中國」,陳破空說,去年10月,中共在北京召開十九大前夕,所有超市、商店都接到下架菜刀的指令。
自由亞洲電臺(RFA)維吾爾語部主任阿里木·塞依託夫(Alim Seytoff)則說,在中共1949年後向新疆派出的歷任自治區黨委書記中,新任新疆一把手陳全國的政策最為獨特,鎮壓的力度也最大。
陳全國撒下監控的天羅地網 讓新疆有如戰場
塞依託夫指出,今天的新疆被包圍在監控的天羅地網中:遍佈各地的攝像頭只憑走路姿勢就能識別人的身份;進入公共場所前得先通過金屬探測裝置,你的隨身物品被X光透視,和機場安檢別無二致;所有的車輛都被要求安裝GPS,隨時準備在高速公路上被攔下檢查;每500米就有一個「便民警務站」,每個警務站設8-30名武裝警察,裝甲車在街上巡邏。
「整個地方看起來就像是一個戰場」, 他說,「一個在當地學習語言的美國人對媒體說,上一次他見識這樣的場面是在巴基斯坦。」
禁用維語教材和取名 政治學習班抓菁英
塞依託夫表示,共產黨還在新疆開展意識形態運動,下令從幼兒園到高中,不得使用維語教材;新生兒不得取維語的名字;從知識分子、藝術家、到企業家,很多維吾爾精英被抓,被送進「政治學習班」。這種聽來無害的學習班,實際上卻是高牆、鐵絲網、探照燈、警戒塔包圍下的「黑監獄」。他說,據統計,僅喀什一地就有多達12萬維吾爾人被關進這種拘留中心。
「有統計說,新疆5%的維吾爾人,曾經或正在被拘留。 中國約有1100萬維吾爾人, 5%就意味著50多萬人」,塞依託夫說。
美國之音報導指出,在去年秋天的中共十九大上,手腕強硬的「封疆大臣」陳全國進入由25人組成的中共決策機構——中共中央政治局。他的前任、提倡「柔性治疆」的張春賢靠邊站,只象徵性地保留了中央委員的職位。
以「反恐」之名 行「高壓安保」之實
報導引述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副教授蕭恩·羅伯茨(Sean Roberts)的說法稱,中國政府在9/11後不久,提出「維吾爾人恐怖威脅」的概念,事實上,9/11後的十年間,鮮少有證據顯示中國境內的維吾爾人宣揚恐怖主義,偶爾發生的一些暴力事件儘管個別時候可能有政治動機,但大多數情況下是自發行為,僅僅因為家人受到不公正對待,採取的個人報復行為。
羅伯茨質疑,儘管幾乎沒有證據顯示從2000年起的頭十年裡,維吾爾人構成任何恐怖威脅,但是中國藉由「反恐」的名義,在當地實行高壓安保政策。
羅伯茨說,儘管這些極端的安保措施取得了一時成效,但逐漸地,它只會加劇自治區內部的緊張關係,助長暴力活動,而且有史以來第一次,這些活動看來像是恐怖主義,比如吉普車撞天安門事件、昆明火車站捅人事件、新疆持刀者血洗漢人煤礦事件等。
報導稱,一些逃離中國的維吾爾人被國際激進組織招募。羅伯茨曾經採訪過一位流亡土耳其的維吾爾人, 他加入了「突厥斯坦伊斯蘭黨」。這名年輕的維吾爾人說,他加入這個組織是想獲得作戰經驗,日後好返回家鄉,和中國交戰。
鎮壓和暴力相伴而生 以暴易暴的惡性循環
羅伯茨說,「這是一個惡性循環」,也就是「鎮壓-暴力-鎮壓……」。
報導提到,本週二(2月27日),國際組織「人權觀察」說,中國當局正在新疆構建和部署一種基於大資料分析的預測性警務軟體。該軟體大量收集個人資料,往往是在當事人不知不覺中。當局利用這些資料將其認為可能對官員構成威脅的人員標籤出來。
人權觀察中國部高階研究員王鬆蓮(Maya Wang)說,新疆居民的日常生活遭到日益嚴重的侵犯性檢查卻無法反抗或提出質疑,因為大部分民眾根本不知道這種「黑箱」軟體的存在或其運作方式。”
陳破空批評,中共投入大量金錢,研製各式各樣監控人民的新技術。這些技術投入使用之初,幾乎都是從新疆開始,用於針對維吾爾人的,再從那裡蔓延至全國。如今,不僅新疆是一個露天監獄,整個中國都是一個露天監獄。
臉書創辦人坦承科技加強集權
www.peoplenews.tw查看原始檔
臉書(Facebook)創辦人祖克柏(Mark Zuckerberg)在臉書貼文上坦承,臉書在執行政策和防止工具遭誤用上,犯下太多錯誤。他同時認為,但隨著少數的大型科技公司崛起,以及政府使用科技監控他們的人民,許多人現在相信科技只會「加強集權,並非分權化」。
祖克柏2009年開始立下新年目標,他當時立下的挑戰就是每天繫領帶,時時提醒自己全球經濟深陷衰退中,要讓臉書盈利的重要性。過去幾年,他的新年新願包括:每個月閱讀2本書、訪問他尚未訪問的美國各州、學好中文等等。今年他的新年新希望是解決臉書的種種問題。
祖克柏在臉書貼文中提到,今年的目標清單包括:保護用戶不被霸凌和仇恨言論騷擾、避免國家干預,還有確保用戶花在臉書上的時間是值得的。「全世界感到焦慮不安、產生分歧,臉書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祖克柏說,我們雖然無法防範所有錯誤或霸凌言論,但目前我們在執行政策和防止工具遭誤用上,犯下太多錯誤。「2018年的個人目標是聚焦在解決這些重要的問題上。」他計劃將各領域專家聚集在一起,深究政治、公民、媒體和科技等議題來追求他的目標。
祖克柏說,「許多人進入科技業,是因為相信科技可以帶來分權化的力量,賦予人民更多權力。」「但隨著少數的大型科技公司崛起,以及政府使用科技監控他們的人民,許多人現在相信科技只會加強集權,並非分權化。
中國行動支付盛行是因為太落後! 他分析原因後被推爆
分享中國行動支付盛行是因為太落後! 他分析原因後被推爆到Facebook 分享中國行動支付盛行是因為太落後! 他分析原因後被推爆到Line 分享中國行動支付盛行是因為太落後! 他分析原因後被推爆到Google+
中國人相當依賴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彭博)
2018-02-19 21:31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中國行動支付相當盛行,出門已經不用帶錢包,舉凡水電、瓦斯、搭車、買東西,全都可以用手機來支付,乍聽之下相當便利,但在中國工作10幾年的台幹卻說,中國人用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就是因為中國太落後,手機支付才會變盛行!
這名台幹在PTT上說,在中國,便利商店和銀行不多,就算有便利商店,也不見得會有提款機,加上中國的提款機很爛,卡常常會被吃掉,打客服也沒用,曾親眼看過朋友的卡直接被吃掉。
台幹指出,在中國的跨行提款手續費很高,唯一沒有手續費的只有「同樣城市的同一間銀行」,只要是同一個城市內的不同銀行之間,會被收人民幣2至4元不等的手續費,換算成新台幣要9到18元,如果是不同的城市不同的銀行更是坑人,是按照交易額的百分比來收。
台幹表示,中國的假鈔非常多,就算是去提款機領錢都還是會有拿到假鈔的情形,去領錢還要自備驗鈔筆,非常麻煩。另外,大部分的國家都是「同樣面額的只有紙鈔或硬幣單一一種」,但中國的話會出現「一元的紙鈔和硬幣、5毛的紙鈔和硬幣」,很多中國人的錢包內會有各式各樣的錢,攜帶上非常不方便。
台幹強調,對中國人來說,行動支付為他們省下很多事情,但在台灣根本就不需要想這麼多,隨便走幾步路就有便利商店可以領錢,搭捷運直接拿悠遊卡刷就好了,在中國要找到儲值的櫃檯就得走個大老遠,還不見得可以找到。
台幹最後做出結論,他認為,中國就是因為「中層基礎建設的匱乏」,才會盛行行動支付,為他們省下很多麻煩,不代表他們行動支付比較普及就是比較先進,「我反而覺得行動支付越容易迅速的普及,就代表「人們日常所需的基礎建設越匱乏!」
中國網路監控 全民「透明」 - 焦點 - 自由時報電子報 - https://goo.gl/bNo5xo
抓到了! 中國支付寶 承認收集用戶資訊並道歉
分享抓到了! 中國支付寶 承認收集用戶資訊並道歉到Facebook 分享抓到了! 中國支付寶 承認收集用戶資訊並道歉到Line 分享抓到了! 中國支付寶 承認收集用戶資訊並道歉到Google+
中國電子商務龍頭阿里巴巴子公司螞蟻金服,旗下的支付寶承認收集用戶訊息。(路透)
2018-01-07 13:56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中國電子商務龍頭阿里巴巴子公司螞蟻金服,旗下的支付寶竟然收集用戶訊息,引起中國境內輿論譁然。用戶們發現,他們會被該公司誤導點下選項,向其他第三方服務分享自己的消費習慣。螞蟻金服則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對於造成恐慌「深表歉意」。
據《法新社》報導,螞蟻金服由阿里巴巴聯合創始人馬雲所經營,為數百萬中國消費者提供行動支付、貸款等服務。螞蟻金服在支付寶2017年個人年度支出帳單中,加入了一段「芝麻服務協議」,讓客戶無意間點擊。
據《自由亞洲電台》報導,美國亞太法學研究所負責人孫遠釗指出,頁面上有一段話用很小的字體寫著:「你是否願意同意公司讓第三方看到你的信息?」許多人不知不覺間就按下同意。
報導中指出,螞蟻金服旗下「芝麻信用」在微博發表道歉聲明,支付寶微博也轉發該聲明,表示「我也不知道該說什麼,一起承擔吧。」 螞蟻金服宣稱,目前已經調整了相關選項,並告知用戶如何設定他們的裝置。
安全漏洞影響數十億電腦手機 你該怎麼做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一月 6日, 2018
網絡安全研究人員透露,全球數十億電子設備受到兩個主要安全漏洞的影響,黑客可能利用這些漏洞訪問敏感信息。
攝像者: Patrick Lux/Getty Images
【大紀元2018年01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許家琳、高杉綜合報導)前幾天,網絡安全研究人員透露,全球數十億電子設備受到兩個主要安全漏洞的影響,黑客可能利用這些漏洞訪問敏感信息。如果你有智能手機或電腦,該如何做才能避免成為黑客的目標呢?
CNN報導,名為「熔斷」(Meltdown)和「幽靈」(Spectre)的漏洞影響了Intel、AMD和ARM三大芯片生產公司旗下的產品。這意味著,如果你使用蘋果(Apple)、谷歌(Google)、亞馬遜(Amazon)或微軟(Microsoft)的台式機、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或雲服務,都可能受到影響。
但不要驚慌,為了避免成為黑客的目標,下面這些是你應該做的事:
如果你使用蘋果(Apple)、谷歌(Google)、亞馬遜(Amazon)或微軟(Microsoft)的台式機、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或雲服務,都可能受安全漏動影響。
攝像者: pixabay
1. 更新你的軟件
目前發現的芯片安全漏洞,「幽靈」是主要的威脅,因為它存在於數十億的設備中,而「熔斷」似乎只影響英特爾芯片。
網絡安全公司Veracode首席技術官衛索柏(Chris Wysopal)告訴路透社,科技界認為,這兩個漏洞造成的關鍵威脅是黑客可能藉機開發感染訪問惡意網站的個人電腦代碼。
他建議個人電腦用戶儘快安裝安全補丁,以防止這種潛在的黑客攻擊。他還表示,大型企業的計算機服務器的風險較低,因為只有在黑客已經破壞網絡的情況下才會受到「熔斷」的攻擊,而這些大型計算機系統基本上不上網。
美國政府資助的軟件工程研究所最初表示,受影響的芯片可能最終不得不全部更換。但隨後,該研究所更新說,現在的軟件補丁可以提供部分修復。
塔塔諮詢服務公司(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的安全研究員查馬提(Sitaram Chamarty)告訴CNNMoney,因為芯片替代品不會馬上就有供應,所以現在最好的做法就是更新軟件。
查馬提表示,「熔斷」的威脅可以通過軟件更新來緩解,並希望更難對付的「幽靈」漏洞也能儘快解決。
英特爾已經對外聲明說,正在與另外兩家芯片公司(AMD和ARM)合作解決問題,而且許多科技公司已經發布或即將發布軟件更新以保護其設備。
目前,微軟已向Windows用戶發布了安全更新,並正在採取措施保護其雲計算服務的用戶。谷歌和亞馬遜也在更新他們的雲服務。谷歌表示,大部分的Chromebook筆記本電腦都已經得到了保護,對剩餘電腦的保護也將很快完成。
蘋果週四(1月4日)表示,已經對各種操作系統發布了針對「熔斷」的修復程序,並補充說計劃在未來幾天內在其Safari瀏覽器中發布類似的修補程序,「幫助防禦『幽靈』」。
「我們將繼續開發和測試這些問題的進一步緩解措施,並將在即將到來的iOS、macOS、tvOS和watchOS更新中發布。」蘋果的聲明說。
戴爾表示,正在與英特爾和業內其它廠商合作調查和解決這個問題。他們指導客戶參考英特爾的聲明,並表示將很快發布「受影響的平台和補救措施清單」。
2. 適應慢一點的設備
更新軟件的一個不幸的缺點是,可能會放慢你的電腦和智能手機運行速度。
根據Linux留言板上的估計,補丁可能會使計算機速度減慢30%,具體取決於用戶想要做什麼。
網絡安全公司火眼(FireEye)亞洲首席技術官博蘭德(Bryce Boland)表示,從數據中心到使用互聯網的每個人,都會面臨處理器速度減緩的問題。「人們會感覺到他們的許多移動設備性能受到影響。」
塔塔諮詢服務公司的查馬提說,消除這個漏洞要求現代處理器運行的方式發生根本性變化,這個功能稱為預測執行(speculative execution),這種變化可能會大大地降低速度。
他補充說:「如果你要禁用這個功能,那麼你就回到了很多年前,我們指的是10年(前)。想像一下現在以這樣的速度運行(會是什麼樣)。」
不過,英特爾不贊同這種說法。路透社報導說,英特爾公司在其發布會上表示:「英特爾仍然認為,對計算機性能的影響仍然高度依賴其工作負載,對於一般的計算機用戶來說,影響不會是顯著的,並且隨著時間推移將會減少。」
在其新聞稿中,英特爾還引用亞馬遜、蘋果、Alphabet和微軟的評論,指這些公司表示,在安裝補丁程序之後,他們沒有發現對性能有重大影響。
3. 等待,觀察,懷著希望
雖然這些漏洞可能為黑客攻擊提供新途徑,但分析師說,好消息是黑客無法直接發動攻擊。查馬提說,黑客實行攻擊需要相當的努力才可達到。
他補充說,這種繁瑣的過程可能會阻止黑客把目標瞄準其他任何人,而只是盯住政府機構負責人那樣的「大魚」。
但缺點是目前還沒有一個永久性解決方案,這意味著黑客可能有足夠的時間來找出攻擊路徑。
查馬提警告說:「如果有人發現一種巧妙方法,使攻擊變得更加通用,而不是那麼麻煩,那麼我們就會遇到真正的問題。」
因為即使大規模更換電腦芯片也不一定有用,他說:「這似乎是處理器目前設計所付出的代價,目前還沒有真正的解決方案。」
博蘭德也表示,「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時間和成本」,「脆弱的系統可能會持續運行數十年」。#
百度讀取通訊錄被告 今日頭條陷「竊聽風雲」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一月 6日, 2018
【大紀元2018年01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新安綜合報導)近日,國內多起網絡產品侵犯公民隱私的案例頻頻曝光,引發外界關注。有評論指出,網絡巨頭和中共政府蒐集的互聯網用戶的信息更多。有觀察人士認為,歸根結底是因為中共沒有人權的概念。
據《法制晚報》1月6日報導,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以下簡稱「江蘇省消保委」)5日召開新聞發布會,稱針對「百度公司涉嫌違法獲取消費者個人信息及相關問題」已提起消費民事公益訴訟。2018年1月2日,南京市中級法院已正式立案。
據報,江蘇省消保委指,百度旗下「手機百度」、「百度瀏覽器」兩款APP在未取得用戶同意的情況下,安裝獲取諸如「監聽電話、定位、讀取短彩信、讀取聯繫人、修改系統設置」等各種權限,且拒不整改。
百度當晚回應,稱百度的手機應用沒有能力、也從來不會申請「監聽電話」權限,但並未詳細回應其它權限。百度稱,百度相關應用獲取地理位置、獲取短信、通訊錄等授權,都在合理使用範圍內。江蘇省消保委認為,作為搜索及瀏覽器類應用,上述權限已超出合理的範圍。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測試手機百度安卓版(10.1.0.11版本)發現,百度APP要求獲取定位隱私和獲取錄音、拍照和錄像多媒體功能,拒絕後均無法正常安裝。
去年7月,江蘇省消保委對27家APP所屬企業進行了調查和約談,包括12306、愛奇藝、去哪兒旅行、騰訊視頻、蜻蜓FM、百度瀏覽器、手機百度等。
江蘇省消保委在調查中發現,大部分APP存在侵權行為。同款APP,安卓版本的權限獲取需要40多項,遠遠大於蘋果版本需要獲取6項。通過現場軟件檢測,手機下載了100多個APP,79個可獲取定位權限,23個可直接向通訊錄上的聯繫人發送短信,96個可以直接發送彩信,14個可以監聽和掛斷電話。
聲音識別技術竊聽用戶隱私
根據手機百度官方網站的資料,手機百度「是一款有7億用戶在使用的手機『搜索+資訊』客戶端」。無獨有偶,幾乎同一時間,用戶數達6億的手機軟件「今日頭條」APP也遭網友指控涉嫌透過手機麥克風竊聽用戶隱私,並推送相關新聞和廣告。
網民「互聯網絡人」在新浪微博帖文中說:「妻子元旦去摘草莓,一沒在頭條搜索草莓,二沒在頭條看草莓類資訊,隔天就收到了和草莓有關的推送文章。」這位網民表示,事後發現「今日頭條」使用了手機麥克風的權限。
有網民反映,在和朋友討論西餐廳哪家好,但從未在其它APP或者瀏覽器上做任何搜索,「今日頭條」會馬上推送與西餐相關的廣告和資訊。有網民說,她在微信上問朋友元旦去的溫泉叫什麼名字,然後「今日頭條」馬上推薦溫泉酒店。還有網民表示:「我發現過很多次講話的東西被推薦。」
除了「今日頭條」的「竊聽風雲」,淘寶網也被認為是竊聽「重災區」。據科技新報網報導,近年來,不斷有網民反映,與朋友聊天聊到的某類產品,很快會出現在淘寶推薦中,而之前自己從未在淘寶上搜索此類產品。
1月4日,「今日頭條」官方回應,稱從技術上看,目前聲音信息的處理,遠達不到通過麥克風去獲取個人隱私的水平。但是有聲紋處理專家卻持不同看法。
據雷鋒網1月5日報導,公眾號「雷鋒網」就該技術求證清華大學—得意音通聲紋處理聯合實驗室副主任徐明星,他認為,從技術上講,手機APP是完全能私自錄製用戶日常語音的。把語音數據傳給語音識別引擎,語音數據就可以被記錄、傳輸和保存。「以目前的自動語音識別水平,可以勝任面向廣告推送的關鍵詞抽取,然後經過文本自然語言理解的一些技術,就能掌握用戶的一些個人需求,從而推送相應的廣告。」
有網民表示,大陸手機亂七八糟的程序很多,看手機設置裡就知道。很多程序都會獲取手機識別碼,獲取手機聯繫人,可以監聽、拍照、錄像,一些常用程序如微信更甚。所以,用手機通話,沒有任何私密性可言。「手機就是一個安全部的竊聽器。」
1月3日,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軟件支付系統支付寶年度帳單捆綁推廣芝麻信用被曝光,支付寶年度帳單的首頁通過默認同意的方式,讓部分用戶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同意」接受芝麻信用,個人的金融信息被蒐集處理。芝麻信用隨即發表致歉聲明並修改頁面。
對此,《紐約時報》的評論文章指出,中國政府利用科技手段,更加密切地監視中國公民。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公司和政府自己蒐集的互聯網用戶的信息更多。保護隱私的呼聲出現,這種憤怒代表著對加強隱私和網絡信息保護的需求。
人臉識別技術應用於eID
在廣州2017年全球財富論壇期間,馬化騰在談到人臉識別技術時對媒體稱,騰訊擁有一個強大的社交數據庫,幾乎掌握了每個中國人的長相變化,並能預測其未來的樣貌。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許多人從年輕時就一直使用騰訊的產品,並在其平台上存儲照片。根據微信2017數據報告,微信的日活用戶已達到9.02億。
大陸汽車業巨頭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在2018新年的一個論壇上公開叫陣微信侵犯用戶隱私。「馬化騰肯定天天在看我們的微信,因為他都可以看的。」李書福說,「面對這樣一個問題,說實在話,我心裡是比較苦惱的,因為我們很多商業的祕密,總是暴露在人家眼前。」
2日,騰訊在一份聲明中稱,公司沒有存儲用戶的聊天記錄。這一言論遭到了廣泛的質疑,因為有用戶因在微信上的發言被捕、微信對話作為證據出現在法庭審理中。
李書福表示,現在的人幾乎是全部透明的,沒有任何隱私和信息的安全,走在路上到處是攝像頭,開個車到處都是閃光燈。
在中國,個人隱私被認為是一個極為敏感但卻得不到保障的話題。有陸媒報導,中國人活在1.76億攝像頭之下,監控滲透到生活的各個角落。
近期,中共公安部聯手微信,在廣東省省會廣州市南沙區試點推行「電子身分證」。在微信的試點項目中,用戶通過微信刷臉即可獲得電子身分證。據中共黨媒新華社報導,下個月「微信身分證」可能會在全國範圍內推廣。阿里、騰訊兩大巨頭曾被指逐鹿「電子身分證」江湖。2016年,支付寶與武漢公安合作試水推出「電子身分卡」。
電子身分證引發了外界對中共用大數據加強極權統治的擔憂。互聯網網絡自由觀察人士古河認為,加載eID後,對獨裁政權來說,可以更方便地控制人民,但是,對普通的民眾來說是一種悲哀。「這意味著公民的隱私權幾乎傾向於零,政府對公民的監控無處不在。」
古河表示,eID在西方社會中不被廣泛推廣,涉及到一個人權的概念。他說:「人權首先包括隱私權,個人的隱私權利是不可以被政府隨意地進行監控了解的;而作為一個流氓政權它所考慮的是,所有的隱私在它面前都不是隱私,只要它想了解你,怎麼做都可以。這是民主國家與獨裁國家一個重大的區別。」#
《隱形帝國》提供企業幾點解決之道:
1.讓監控顯而易見
網站必須公開有哪些第三方正追蹤訪客,手機應用程式應該公開自己正在記錄使用者哪些資訊
2.建立資訊的受託人
政府可以鼓勵容易搜集到大量資訊的產業(像是搜尋引擎、社交網路平台、手機供應商等等)成為資訊受託人,享有特定租稅減免,但必須遵守特別的法規,保障使用者的資訊。
3.激勵新的商業模式
藉由新的商業模式主動地去對抗過去的模式,規範企業如何蒐集和使用資料,並且增加保留資料的成本,促使不仰賴商業監控的產業興起取代原本監控的商業模式。
至於我們?布魯斯‧施奈爾也提供以下建議:
1.封鎖監控:
針對硬碟資料、郵件、聊天對話加密,或是關閉手機的位置服務功能;有空最好在臉書上隨機搜尋一些名字,讓臉書無法正確分辨你真正認識誰;填寫網路表格時也可以適時提供錯誤資訊。雖然得花上一些時間金錢成本,甚至喪失部分網路享受,你可以自己評估隱私安全和享受網路便利,哪一方比較值得下工夫。
2.保障權益:
當你更意識到全體民眾的資安,請勇敢站出來,支持立法保障人們的隱私,或是大量蒐集資訊,選擇能確保你資安的網站、企業。
你我身為平民老百姓,若想防止所有資料被洩漏或監控,實在是天方夜譚,但至少看完這本書,比較不容易被大數據的優勢和便利洗腦,了解自己所做的每一個網路行為和舉動都可能潛藏監控危機,避免成為大數據隱形帝國下的傀儡而不自知!
★亞馬遜網路書店 讀者評價4.7顆星
★Goodreads 讀者評價4.08顆星(評分人數超過八百人)
★紐約時報暢銷書榜第六名
★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波士頓全球報、洛杉磯時報等媒體,一致好評推薦
「數據時代必讀的求生指南」──前美國國安會首席反恐顧問理查.A.克拉克(Richard A. Clarke)
科技又製造出一個怪物般的巨人,它是史上成本最低的監控機制,
它能讓人類最美好的想像成真,也能製造你最無法承受的邪惡。
我們正在走進一個「數據專制」的時代,擁有大數據的人,
即同時擁有解釋權,而作為被大數據採樣與監看的你和我,
可能連為自己說話的能力也沒有了。
每天早上,當你把手機放到口袋後,你正允許電信公司隨時知道你身在何處,
在哪裡工作、晚上喜歡待在哪裡、開車是否超速,又與誰同床共枕,
而你甚至認為這是個好交易;
你才剛悄悄繼承一筆龐大遺產,連身邊最親密的人都還不知道這個訊息,
私人飛機、別墅、小島的廣告公司卻隨即找上門,或者出現在你所瀏覽的網頁廣告;
你想買份保險,保險公司卻能夠立刻攤出你的脈搏和血壓數據、和藥品的網路搜尋紀錄,
計算出你必須支付意想不到的高額保費;
你即將獲得職涯重要升遷,政府卻拿著你數十年前的一則網路留言指控你叛國……
──歡迎來到大數據的世界,這裡沒有隱私,資料永不消失!
有人認為內心坦蕩蕩的人,不須隱藏任何訊息;
為了防堵恐怖攻擊,必須犧牲個人隱私。
除非戳破這些謊言,否則美好的大數據時代永遠不會來臨……
CNN譽為「全球最頂尖的密碼學家」布魯斯‧施奈爾(Bruce Schneier)提醒我們,隱形帝國正在入侵我們的生活:
◎手機位置資料淪為政府編列黑名單的根據,只要我們曾出現在抗議地點附近,就會被認定有罪。
◎美國國安局強制在我們的系統和軟體安插後門,這反而讓駭客發動網路攻擊更容易。
◎你在家中全無隱私,你的一舉一動、一字一句全都被智慧家電傳回公司總部。
◎你存在雲端儲存空間的資料不再屬於你,那間公司可以任意取用、刪除,甚至交給執法單位。
◎搜尋引擎完全掌控你的喜好、弱點和健康狀況,用量身訂做的行銷廣告騙光你的積蓄。
當企業用免費或便利的網路服務,換取你私密的通訊內容;
當政府強索企業手中與你我有關的資料,還駭進網路系統和個人電腦,進行大規模監控;
我們還要再沉溺在大數據的綺麗幻想當中嗎?
這首哀悼人民隱私、自由與安全淪陷的悲歌,你聽見了嗎?
本書特色
◎完整剖析大數據時代下,來自政府和企業的監控,以及兩者間根深蒂固的利益結構。
◎具體分析法規現況,提倡透明度及問責原則,勾勒出務實可行的監督機制。
◎幫助個人建立正確資訊安全觀念,打破大數據迷思,並提供簡單易懂的自保手段和工具。
【誠心推薦】
《報導者》總編輯 何榮幸
Inside 網路趨勢部落格創辦人 林宜儒
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邱文聰
新聞工作者 黃哲斌
中正大學傳播學系副教授 管中祥
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 劉靜怡
當有關網路戰爭、個資外洩和企業窺探的各種故事如雪崩般鋪天蓋地而來時,當史諾登的揭密,讓許多人對保護個人隱私感到無所適從且悲觀時,我們極度需要《隱形帝國》這本書。我希望,人們能從布魯斯.施奈爾的新書中獲得力量,加入法庭或任何場合中的對話,知道如何認真且誠實地思考時下的數位監控國家(surveillance state);更重要的是,知道如何建立一個由被統治者共識運作的數位社會。──辛蒂.柯恩(Cindy Cohn),電子前線基金會法務長
布魯斯.施奈爾撰寫了一部非常深入又重要的著作,讓人理解大數據和其表親──大眾監控──如何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而我們又該如何應對。施奈爾以他極具特色的風格,讓非常複雜紛亂的資訊和想法,變得生動、容易理解又令人信服。──傑克.高德史密斯(Jack Goldsmith),小布希政府時期司法部法律諮商室主任
網路是一個監控國家,正如其他科技一樣,監控也有好和壞的應用。布魯斯.施奈爾利用他廣博的科技和經驗技能,將這些應用分門別類。他分析「老大哥」(big brother)和許多「小老弟」(little brothers)帶來的挑戰。在這個網路時代中,任何對安全、自由、隱私和正義有興趣的人,都應該閱讀這本書。──約瑟夫.S.奈爾(Joseph S. Nye Jr.),哈佛大學傑出服務教授、《權力大未來》(The Future of Power)作者
針對安全和隱私的議題,布魯斯.施奈爾一直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審慎、充滿權威且學識淵博的代言人。這本書將他的經驗和犀利的分析技巧,應用在重要且瞬息萬變的科技和人權議題之上。有關我們的政府、金融機構和網路企業如何蒐集資料的討論很多,卻很少觸及那宛如大海般遼闊的資料如何被使用,或可能被如何使用。面對混沌隱藏的各種可能性,布魯斯的書是一個堅定理性的聲音。──薛妮.賈丁(Xeni Jardin),BoingBoing 網站共同編輯
要了解當今民主社會的自由所遭受的最重大威脅,《隱形帝國》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指南。不論你擔心的是史諾登揭密後的政府監控行為,或是臉書和Google如何根據它們蒐集的龐大資料操控你,施奈爾是撰寫當今這些威脅的領導者、真正獨立的專家。他完整勾勒出帶我們走向監控社會的各種科技與作法,以及我們應努力追求的各種解決辦法,使我們免於走向那個命運。──尤查.班克勒(Yochai Benkler),哈佛法律學院教授、《網絡的財富》(The Wealth of Networks)作者
數據資料、演算法和會思考的機器,給予我們的企業和政治機構巨大且無孔不入的力量。布魯斯.施奈爾做得太好了,他打破它們對我們隱私、生活和社會的衝擊。《隱形帝國》應該列入每個人的必讀書單。──歐姆.馬立克(Om Malik),Gigaom創辦人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布魯斯‧施奈爾(Bruce Schneier)
國際知名安全科技專家,被《經濟學人》稱為「安全大師」,曾親自採訪潛逃俄羅斯的前國安局僱員史諾登,並受邀對美國國會議員講解國安局的監控行動。著有十二本書,包括《當信任崩壞》及銷售超過十八萬冊的《應用密碼學》(Applied Cryptography),還發表過數百篇文章、論文和學術報告。他經營的新聞報Crypto-Gram和部落格Schneier on Security 極具影響力,讀者超過二十五萬。施奈爾是哈佛大學法學院柏克曼網路社會中心的研究人員、新美國基金會開放科技中心的計畫人員、電子前線基金會的董事,同時也是雷思連公司的科技長。
你正活在科幻小說的世界裡。如果你需要證據來說服你這點,看看手機就行了。這玩意兒可愛、時髦、功能強大到不可思議,在我們的生活中佔有不可或缺的地位,被視為理所當然。我們從口袋掏出手機,用它跟另一個人說話,無論彼此身在何處都沒問題,這一切都顯得稀鬆平常。
但是每天早上,當你把手機放到口袋後,就是在跟電信公司進行一場未被言明的交易:「我想要撥打和接收手機來電;而做為交換,我允許此公司隨時知道我身在何處」。沒有任何合約會明白指出這項交易,但是這個服務本來就是如此運作。你或許從來沒想過這件事,但我現在把它點出來後,你很可能還是覺得這是起好交易。手機真的很棒,但除非手機公司知道你人在哪裡,否則手機無法發揮功用,而這意味著這些公司隨時都在監控你。
這是一種非常親密的監控。你的手機可以追蹤到你住在哪兒,你在哪裡工作。它還可以追蹤到你喜歡在哪裡度過週末,晚上喜歡待在哪兒。它也可以追蹤你多久上一次教堂(還有,哪一間教堂),你在酒吧裡待多久,還有你開車時是否超速。而且,既然它熟知你所在區域的所有手機,它就能追蹤你人每天跟誰在一起、跟誰碰面吃午餐,還有跟誰同床共枕。這些累積的資料可能可以比你更清楚地描繪你是如何運用時間的,因為它不需要依賴人類的記憶。二○一二年時,研究人員就已經可以利用這些資料預測人們在二十四小時後會身在何處,其落差在二十公尺以內。
在手機出現前,某人如果想要知道這一切,就必須雇用一名私家偵探跟蹤你並詳做筆記。現在這份工作已經被淘汰了,你口袋裡的手機會自動做到這些。也許沒有人會拿這些資料,但它們就在那裡供人取用。你的位置資料非常寶貴,每個人都想得到。警察就想要。在犯罪調查時,手機的地點分析功能可以提供不同的用處。警察可以對一隻特定的手機「發送訊號」來確定它的位置,並利用數據紀錄判定它曾在哪裡;也可以從一個特定的區域蒐集所有的手機位置資料,推測誰在何時曾經到過那裡。正是為了這些目的,警察愈來愈常使用這些資料。
政府也會把同樣的資料用於恫嚇及社會控制。二○一四年,烏克蘭政府把一則徹底歐威爾式的訊息──「親愛的用戶,你已經被登記在大型暴動的參與者名單中。」──傳送給基輔的某些人,而這些人的手機恰好在某一特定期間都位於某一個特定的位置。不要以為只有極權國家才會出現這種行為,二○一○年,美國密西根州警方在事前已知的勞工抗議地點附近,蒐集所有使用中的手機資料。他們壓根沒考慮事先聲請法院令狀。
有一整個產業致力於即時追蹤你的位置。企業會利用你的手機追蹤在商店購物的你,以便了解你的消費習慣。你在路上時,它們也會追蹤你,判斷你跟某一特定商店間的可能距離,然後根據你當下的位置,把廣告訊息傳到你的手機裡。
你的位置資料寶貴到電信業者現在已開始把資料賣給資料仲介商,然後,再由他們將這些資料轉賣給任何想要付錢購買的人。像是先斯網路(Sense Networks)這類的公司則專門利用這些資料建立我們每一個人的個人檔案。
電信業者不是手機資料的唯一來源。美國威瑞特公司(Verint)把手機追蹤系統賣給世界各地的企業和政府。這家公司的網頁號稱自己是「全球領航者,能提供客戶互動最佳化、資訊安全、防止詐騙和風險,並符合規範的行動情報解決(Actionable Intelligence)方案」,其客戶「遍及一百八十多個國家、一萬多個組織」。英國柯柏漢公司(Cobham)販售一種讓人可以撥打一通「隱身電話」(blind call)至某一支手機的系統──這通電話不會響,也不會被偵測到。這通隱身電話會迫使該手機發送特定頻率的訊號,讓撥號者能追蹤這支手機,準確度在一公尺內。這家公司聲稱阿爾及利亞、汶萊、迦納、巴基斯坦、沙烏地阿拉伯、新加坡和美國等國的政府都是它的客戶。神祕兮兮地註冊於巴拿馬的防禦科技公司(Defentek),則販售一種可以「在網絡、裝置或目標偵測不出且渾然未覺的情況下……定位和追蹤全世界任何一支電話號碼」的系統。這可不是吹牛,電信研究人員托比斯.恩格爾(Tobias Engel)曾在二○○八年一場駭客研討會上,示範如何做到同一件事。如今,罪犯也在做一樣的事。
以上所有的位置追蹤,都是根據手機系統來運作。現在還有一種截然不同、更精準的系統安裝在你的手機內,那就是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它可以提供你手機上各種應用程式你的位置資料。有些程式會利用位置資料來提供服務,例如Google 地圖、Uber、Yelp ;像是憤怒鳥(Angry Birds)等其他程式,則只是想要蒐集和販賣資料。
你也辦得到。你可以偷偷把HelloSpy這個程式安裝在某個人的手機上,然後追蹤對方的位置。焦慮的母親想要監控女兒,或是一個有虐待狂的男人想要監控妻子或女友,這個程式對他們來說實在太完美了。雇主也可以用這種程式來監控員工。
〔……〕
「監控」這個字眼帶有政治和情感包袱,但我刻意要用它。美國軍方把監控定義為「系統性的觀察」,我稍後會解釋,現代的電子監控正是如此。對於政府和企業而言,我們都像翻開了的書本般一目了然,它們窺視大眾個人生活的能力,遠勝過從前。
你與各種企業一再進行的交易,就是用容許它們監控來換取免費的服務。Google 執行長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和其概念總監杰瑞德.柯恩(Jared Cohen)曾在他們二○一三年出版的著作《新數位時代》(The New Digital Age)中解釋過這一點。在此我概述他們所闡述的訊息:你如果讓我們使用你所有的資料,我們就會提供你想看的廣告,還會奉上免費的網頁搜尋、電子郵件和各式各樣的其他服務。說實在的,這很方便。我們是群體動物,最有力也最有益的事情莫過於與別人溝通。數位工具已經變成最容易也最迅捷的溝通方式。我們為何允許政府取用資料呢? 因為我們害怕恐怖份子,害怕陌生人綁架我們的孩子、害怕毒販、害怕任何當下仍身分未明的壞人。國安局就是用此來合理化它的大型監控計畫──你如果讓我們取得你的所有資料,我們就可以減輕你的恐懼。
問題在於,這些交易既不美好也不公正,至少按照它們目前的架構來看,就是如此。我們一直都過於輕易地接受一切,卻沒有真正了解其中的所有條件。
事實是,現代的科技賦予政府與企業強大的能力來監控社會大眾。而這是很危險的,它容許了各種名目的歧視:種族、宗教、階級和政治理念。它被用於控制我們能看見什麼、能做些什麼,最後還會控制我們說出口的話。它們一直以來都是這麼進行,沒有提供公民追索權,沒有提供公民真正拒絕的能力,更沒有任何有效的抑制及制衡機制。這讓我們較不安全也較不自由。在早期科技架構下,我們為了保護自己免於這些危害所建立的各項規則,現在已是漏洞百出。它們不敷使用了,我們必須修改規則,而且必須立刻行動。
在這本書裡,我將分三個部分來闡述我的論點。
第一部描寫我們身處的監控社會。第一章會檢視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製造出的各種個人資料。這不只是我提過的手機位置資料,還有我們手機裡的通話紀錄、電子郵件和文字簡訊,外加我們閱讀的所有網頁、我們的金融交易資料,還有更多更多。我們大多數的人都不知道,電腦與我們做的每一件事有多大程度的整合,也不知道電腦儲存已經便宜到一種程度,可以無限制地儲存我們大量生產的所有資料。我們大部分的人也低估了,電腦可以多麼輕易地使用我們以為匿名的資料來辨識我們。
第二章則會介紹這些資料如何被用在監控上。監控的行為比比皆是,還全自動,不須人為介入。而且大部分都隱藏不見。這是無所不在的大眾監控。
我們很容易把焦點放在企業和政府如何蒐集資料,但這樣做是曲解了真相。真實的狀況是它們如何處理、比對相關性,並分析不同的數據流。我們講的不只是一個人的個人資料,而是所有人的資料。無所不在的大眾監控與許許多多的個人監控完全是兩碼子事,其規模之大前所未見。我會在第三章討論這件事。
監控使用的資料大部分是由與我們互動的企業蒐集而來的,我們的身分也許是顧客或使用者。第四章會討論監控的商業模式,主要是個人化的廣告。整個資料仲介業如雨後春筍般冒出,靠著出售我們的資料獲利,而我們的個人資訊在我們不知情且尚未同意之前,一再地被購入和售出。這一切的驅動者是一種新型的演算模式,這種(雲端)演算模式將我們的資料儲存在雲端,透過iPhone 等裝置來進行存取,而這些裝置受到製造商的嚴格控制。結果就是,這些企業能夠史無前例地取用並控制我們最私密的資訊。
第五章的主題轉向政府監控。世界各地的政府都在監控它們的人民,入侵國內外的電腦。它們想要監控所有人,藉此找到恐怖份子和罪犯;同時視政府的型態,它們可能還想找出政治活動份子、異議份子、環保行動份子、消保律師和自由思想家。我主要會討論國安局,因為這是我們最了解的祕密政府機構,而這要歸功於愛德華.史諾登(Edward Snowden)所揭露的文件。
企業和政府是一丘之貉,它們都對我們的資料貪得無厭,而我會在第六章中討論它們如何攜手合作。我把這稱為「公私合夥監控」,而這個聯盟的運作根深柢固。這就是監控如此氾濫的主要原因,而這也將會阻礙制度的改革。
即使你信任與你互動的企業和管理你生活的政府,這一切也不容你等閒視之。記住這點,接著,我們會在第二部提到這種無所不在的大眾監控所造成的種種傷害。
在第七章中,我會討論政府監控造成的傷害。歷史經驗再三證明,允許政府對其人民進行大眾監控,且沒有任何抑制機制,會產生什麼樣的危險。可能的傷害包括歧視與控制、對自由言論和自由思想造成寒蟬效應、無法避免的濫用,還有失去民主和自由。網路具有在世界各地驅動解放與自由的巨大潛力,而我們卻浪費了這種潛力,允許各國政府進行全球性的監控。
在第八章,我們會轉而討論企業任意監控造成的傷害。私人企業現在控制了我們在網路上聚集的「場所」,開採我們留在那裡的資料,為自己換取利益。我們讓這些公司知道我們所有事情,就等於允許它們將我們分類並操控我們。這種操控大部分都是隱性且未受規範的,其影響力將隨著科技的進步與日俱增。
無所不在的監控也會導致其他傷害。第九章會討論經濟的傷害,特別是對美國的商業,這是因為他國的人民會試著捍衛自己,對抗國安局及其盟友的監控。網路是全球性的平臺,像是德國與巴西等國家對自己的數據建立國家防火牆,將會對允許政府監控的公司(特別是美國的企業)造成極大的傷害。
在第十章,我會討論失去隱私造成的傷害。從東德的政治警察「史塔西」(Stasi)、智利獨裁者奧古斯都.皮諾契特(Augusto Pinochet)到Google 的施密特,擁護監控的人總是靠著那句古老的諺語:「你如果毫無隱藏,就無須害怕。」對於隱私的價值而言,這是一種危險且狹隘的觀念。隱私是人類的基本需求,這攸關我們控制自身如何理解這個世界的能力。被剝奪隱私是徹底地喪失人性,而任何形式的監控,無論是便衣警察到處跟蹤我們,或是電腦演算法追蹤我們每一個動作,結果如出一轍。
在第十一章,我們會轉而討論監控對安全造成的傷害。政府的大眾監控常被解釋為有利於維護安全,可以保護我們免於恐怖主義。然而,足以證明大眾監控真的能夠成功對抗恐怖主義的證據付之闕如,反倒是造成的傷害指證歷歷。為了進行無所不在的大眾監控,網路必須維持在一個不安全的狀態,這讓我們所有人在面對敵對的政府、罪犯和駭客時,都更加不安全。
最後,第三部會介紹,如果想要保護自己免於政府和企業的監控,我們必須做些什麼。這些補救方法就像問題本身一樣複雜,常常需要悉心留意細節。我在深入討論一些明確的技術和政策建議之前,會先在第十二章提供八個基本原則,作為我們思考的準則。
接下來的兩章會介紹明確的政策建議:對政府的建議放在第十三章,第十四章則是對企業的建議。有些建議比較詳細,有些則比較理想性,無法馬上執行。但是所有建議都很重要,有任何疏漏都會讓其他的解決之道成效不彰。
第十五章則轉而討論我們個人能做些什麼。我會在技術面提供一些實際的建議,還有對政治行動的建議。我們所在的這個世界,科技可能戰勝政治,政治也可能擊倒科技。我們需要兩者合作,攜手並進。
最後,我會在第十六章介紹我們整個社會能做些什麼。第十三章和第十四章中提到的大部分建議,都需要我們改變對監控的認知,還有對隱私的重視程度,因為除非社會開始有所要求,否則我們不可能看到任何重要的法律改革。如果累積並整理資料,將它們用於醫學研究、改善教育和其他有益社會的事情,將會具有極大的價值。我們要在將危害降到最低的同時,設法共同獲得這種價值。這就是整本書強調的根本主題。
〔……〕
我寫這本書非常偏重美國,大部分的例子來自於美國,大部分的建議也最適用於美國。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那是我所了解的。我也相信美國是一個獨特的例子,讓我們知道一切是如何走岔了;美國也具有獨特的地位,足以讓事情變得更好。
我的背景是安全及科技。過去多年來,我一直都在撰寫與安全科技如何影響人們、人們又如何影響安全科技的相關主題。我眼見監控在資訊時代中興起,也在這個新世界中看到許多威脅和不確定。我很習慣思考安全的問題,同時透過安全問題的角度,思考更廣泛的社會議題。這個角度讓我對這兩種議題和其解決之道產生獨到的見解。
我並不是反對科技,這本書也不是。整體而言,網路和資訊時代為社會帶來巨大的益處,我相信這種情形會繼續。我甚至不算是反對監控。電腦知道我們正在做些什麼,這帶來的好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監控已經顛覆了傳統的產品和服務,孕育全新的商業類型。它已經變成珍貴的執法工具。它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幫助世界各地的人們,未來仍會如此。
然而監控的威脅真實存在著,我們對此的討論還不夠。我們對這種悄悄監控的反應,大部分都很被動。我們沒有想過自己正在進行的交易,因為它們沒有被攤在我們面前。當科技的改變出現時,我們接受大部分的改變。這不太能怪我們,因為這一切發生得如此快速,讓人無法真正評估它們的影響或衡量後果。這就是我們最後成了一個監控社會的原因。監控的社會已悄無聲息地靠近你我。
情況並不是非得如此,但我們必須負責。第一步就從重新協議以個人資料進行的交易開始。在與新科技打交道時,我們必須主動出擊,必須想一想希望擁有哪種科技架構、希望其中包含哪些價值。資料在本質上是屬於個人的,我們必須在這點以及其對社會的價值之間取得平衡;也必須檢視自己的恐懼,決定我們真的願意為了方便而犧牲多少隱私;同時必須了解過度監控帶來的許多傷害。
還有,我們必須反擊。
免費與便利
監控會成為網路的商業模式,主要有兩個原因:人們喜歡免費以及便利的事物。事實上,人們也沒太多選擇。要不就是受監控,要不就是一無所有,而監控狡猾地隱而不顯,所以你並不需要思考這一點。而這一切之所以能夠成真,都因為美國法律沒有跟上商業行為的改變。
在一九九三年前,網路完全是非商業性的,免費變成了網路常規。當商業服務開始進軍網路世界時,很多人在討論該如何收費。這事情很快就明朗化了:除了少數特例(像是投資和色情網站),人們上任何網站都不願意付錢,連一毛錢都不想。這跟電視的商業模式幾乎如出一轍,廣告是唯一合理的獲利模式,而監控已經讓廣告變得更加有利可圖。
網站對客製化廣告的收費,通常可以高過於廣播型廣告(broadcast advertising)的收費。這就是我們使用一些名義上免費系統的結果,它們以服務來換取蒐集並販售我們資料的機會,然後再用廣告轟炸我們。
「免費」是一種特別的價碼,而且各種心理研究都顯示,人們對於「免費」的行為很不理智。我們會高估免費的價值。當某個東西不要錢的時候,我們的使用量會超過我們本該使用的程度,我們也逼別人去消費它。免費扭曲了我們對成本以及獲利的常識,而最終,人們拿自己的個資換來一些較沒有價值的東西。
當公司企業刻意確保使用者不會注意到隱私議題時,這種低估隱私重要性的趨勢便日趨嚴重。登入臉書時,你沒有想過你洩露了多少個人資料給這間公司,你只想到在臉書跟朋友聊天。早上醒來時,你沒有想過自己正允許一大票公司整天追蹤你,你只是把手機放進口袋裡。
免費扭曲了我們對成本以及獲利的常識,而最終,人們拿自己的個資換來一些較沒有價值的東西。
結果就是,網路公司可以透過減少使用者的隱私,來改善它們提供給真正客戶的產品。臉書在過去這些年來一直有系統地在做這件事,它定期更新隱私政策、進一步地取用你的資料,給你更少的隱私。臉書也改變了它的原始設定,讓更多人能看到你的名字、照片、塗鴉牆上的貼文、你上傳的照片和你按的讚等等。
Google也做了很多同樣的事。二○一二年,Google宣布一個重大改變:它將會把Google搜尋、Gmail、YouTube(Google的子公司)和Google Plus等服務裡與你有關的資料,全都連到一個和你有關的大型資料集中。
在這方面,Apple比較像是例外。這間公司存在的目的是行銷消費性產品,儘管它可以窺探iCloud使用者的電子郵件、文字簡訊、行事曆、通訊錄和照片,但它卻沒有這麼做。它只使用iTunes的購買資訊,藉此推薦使用者可能會想要購買的歌曲和影片。在二○一四年末,它開始使用這個特色做為市場差異。
便利是另一個原因,讓我們心甘情願把高度私密的資料交給商業集團,並忍受變成它們的監視目標。正如我一直強調的,以監控為基礎的服務非常有用,也很有價值。我們喜歡可以利用任何剛好在手邊的裝置,取得通訊錄、行事曆、照片、文件和所有東西。我們喜歡Siri和Google Now等服務,當它們知道一堆有關你的事情時,最能發揮功效。社交網路應用程式讓我們更容易與朋友相聚打發時間。Google地圖、Yelp、氣象和Uber等手機應用程式,如果知道我們的位置,就能更有效且快速地發揮功用。
當一家公司蒐集我們的資料,把它們運用在其自身的服務上,以便對我們提供更佳的服務時,我們更是不會介意。
允許Pocket或Instapaper等應用程式知道我們正在閱讀的內容,感覺只是付出很小的代價,就讓我們可以在一個方便的地方取得所有想讀的東西。當廣告準確鎖定我們真正感興趣的事物時,我們甚至還很喜歡這樣的安排。在上述和其他應用程式中,存在著十分真實且龐大的監控利益。
當一家公司蒐集我們的資料,把它們運用在其自身的服務上,以便對我們提供更佳的服務時,我們更是不會介意。這就是為何人們在抱怨企業監控時,很少會提到Amazon的推薦行為。Amazon會根據你曾購買的商品,還有別人已購買的商品,不斷地建議你買某些商品。Amazon在同一個情境下蒐集你的資料和運用這些資料,這個作法對使用者而言完全公開透明。對Amazon而言,這是一筆非常龐大的生意,而人們大多都能接受。不過當人們遇到自身資料在不知情或尚未同意的情況下,就遭到購買、出售和利用時,他們就會開始抗議了。
資料仲介業
監控消費者的歷史遠比網路古老。早在網路出現之前,就已經有四種基本的監控流。
第一種監控流來自保留顧客資料的公司。製造商掌握其企業客戶訂購了什麼及誰訂的、諾德斯特龍百貨公司(Nordstorm)記得顧客的尺寸及他們喜歡的服飾剪裁、航空公司和旅館記錄它們的常客等等,都屬於這類。這最後發展成一個個資料庫,讓公司可以從詢價到最終採購完整追蹤銷售狀況;也發展出顧客忠誠卡,這能提供客戶折扣,但真正目的是要追蹤他們購買的東西。現在有很多公司提供客戶關係管理系統(CRM),給各種不同規模大小的企叢。
第二種傳統的監控流是直效行銷(direct marketing)。其媒介是實體郵件,目的是將真正想收到廣告信件的人的名單提供這些公司,才不會浪費郵資在不想要收到信的人身上。這種手法的依據是人口統計資料、雜誌訂戶名單或相關企業的客戶名單等資訊,必然是粗糙而不細膩的。
第三種監控流來自徵信機構。這些公司會蒐集人們詳細的信用資訊,把它們賣給銀行,幫助銀行決定是否要提供某人個人貸款,以及其貸款利息是多少。這一直是較昂貴的蒐集個資方式,而且只有在牽涉的金額數字龐大時,才有必要這麼做:像是核發信用卡或允許某人承租一間公寓等等。
第四種監控流來自政府。這包含各種公共紀錄:出生和死亡證明、駕照紀錄、選民登記資料、各種許可證和執照等等。企業組織已經愈來愈能夠下載或購買這些公共資料。
徵信公司和直效行銷公司把這四種監控流結合,就成為現代的資料仲介商,像是安客誠公司。這些公司會向與你有交易往來的公司購買你的個人資料,把這些資料與你的個資結合在一起,再賣給一些想更加了解你的公司。它們搭上了電腦化的潮流。你製造愈多的資料,它們就蒐集愈多,也就能愈正確地描述你。
資料仲介商擁有的資料,其深度與廣度都非常驚人。
資料仲介商擁有的資料,其深度與廣度都非常驚人。它們會蒐集人口統計資訊,其中包括名字、地址、電話號碼、電子郵件地址、性別、年齡、婚姻狀態、家中有幾個小孩和小孩年齡、教育程度、職業、收入等級、政治傾向、開的汽車廠牌,和有關住家和其他不動產的資訊。它們也會蒐集你購買的物品清單、你購買和付費的方式。它們會記錄你家中哪些人死亡、離婚和罹患疾病。它們會蒐集你在網路上做的每一件事情。
資料仲介商利用你的資料,把你歸入各種有商業利益的類型當中。你想要這種類型的名單嗎? 像是「可能繼承遺產的人」或「有年邁父母的成年人」,或是「關心糖尿病」或「有老年需求」的家庭及其地址? 這些資料安客誠公司都可以提供給你。美國資訊公司(InfoUSA)還販售「受苦年長者」、還有「易受騙年長者」等名單。
二○一一年,資料仲介商泰勒克(Teletrack)把曾經申請過非傳統信貸產品(像是發薪日貸款)的人的名單,賣給那些想要鎖定這些人、提供他們糟糕財務協議的公司。二○一二年,資料仲介商依克費斯(Equifax)把遲繳房貸者名單賣給一家貼現貸款公司。由於這些都屬於財務資料,兩家仲介商因而遭到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的懲罰。除此之外的所有資料全是任人宰割。
個人化的廣告
我們為了換取服務而使用會監視我們的系統,這就是時下網路運作的方式。如果某個東西是免費的,你就不是客戶,而是產品。或者,正如美國前副總統艾爾.高爾(Al Gore)所說的:「我們擁有一個狗仔經濟。」
做廣告時最頭痛的問題永遠都是,大部分看到某一則廣告的人並不在乎那廣告中的商品。對不喝啤酒的人打啤酒廣告,就是一種浪費。除非你想買車,否則汽車廣告大部分都是白忙一場。
但是由於公司不可能針對個人打廣告,它們只能盡可能地善加利用它們擁有的資料。它們會按照地理位置將人分類,猜測哪本雜誌和哪個電視節目最能吸引它們的潛在客戶。它們會追蹤整體人口或是一大群人。這種作法非常沒有效率。這裡有句很可能出自於零售業大亨約翰.華納馬克爾(John Wanamaker)的名言:「我知道我一半的廣告都是徒勞無功。問題在於,我不知道是哪一半。」
無所不在的監控,可以在對的時間把廣告鎖定在對的人身上。
無所不在的監控有可能改變這件事。你如果明確知道誰想要買一部除草機,或是誰在擔心勃起功能障礙,你就可以在對的時間把廣告鎖定在對的人身上,排除浪費。(事實上,有一間全國草坪養護公司會利用空拍照片來行銷其服務。)你如果知道潛在客戶的細節,像是哪種論點對他最具說服力,或是哪類的影像具吸引力,你的廣告效果就會更好。
這在政治廣告中也行得通,而且已經改變競選活動的進行方式。在二○○八年和二○一二年的兩次選舉中,美國總統歐巴馬使用大數據和個人行銷的成效顯著,其他政黨的候選人也如法炮製。他們把資料用來鎖定募款對象和製作個人化的政治訊息,而且,假設資料庫指出,你會投票給「正確」的那個候選人,他們還能運用資料讓你在投票日去投下你的那一票。
很多商業上的監控資料都錯誤百出,但即使不是非常正確,這些資訊仍然很寶貴。儘管有三分之一的時間,你廣告的對象都錯了,廣告效果還是會不錯。重要的不是百分之百正確無誤地鎖定目標,而是資料比以前好太多了。
舉個例子,二○一三年,研究人員可以藉由分析某位推特使用者與其他使用者的相似處,確定他在實體世界的位置。其準確度還不算完美──他們預測一個使用者所在城市的準確度僅為五八%──但是對於許多商業廣告而言,這種精準程度已經足夠了。
然而,許多證據顯示,這些根據監控資料而進行的廣告做得太過了。在人們正在考慮購買某件商品的那個當下,給他們看到該商品的廣告是特別有用的。這就是Google 跟艾德渥公司(Adwords)攜手努力想達成的,艾德渥公司提供把廣告放在搜尋結果旁邊的服務,正是所有零售商試圖做的廣告:「購買此項商品的人也買了這個」。不過,要做這類的事,只要進行一點點的監控就辦得到了。
企業組織不清楚的是,到底要額外獲得多少的資料才會是有益的。知道人們大量的個人細節好處多多,像是他們是同性戀、他們準備結婚、他們考慮去熱帶度假、他們具有某種收入水平。
企業組織不清楚的是,到底要額外獲得多少的資料才會是有益的。
對於一間汽車公司而言,知道你是對休旅車而非敞篷車感興趣,或許很有價值,但知道你喜歡藍色車子勝過於綠色車子,帶來的好處也只多了那麼一點。而知道你有兩個小孩,其中一個還需要坐汽車安全座椅,或是一個小孩死於車禍,那好處就又更少了。沒錯,汽車經銷商可能先推薦大輛一點的休旅車,然後針對其安全性吹捧一番,但是效益會愈來愈低。而且廣告如果太具針對性,可能會讓人覺得不安,導致顧客失去興趣的風險。
有一種機器人學的概念很適用這種情形。一看就知道是機器人的機器人,還有那些看起來完全像人的機器人,會讓我們感到自在。至於那些看起來像人,卻又不完全像人的機器人,就會讓我們感到非常不自在。日本機器人學家森政弘(Masahiro Mori)就把這種現象稱為「恐怖谷」(uncanny valley)。科技評論家莎拉.M.華森(Sara M. Watson)認為,廣告也有類似的現象。人們對於不太個人化的廣告,還有完美無瑕又細緻的個人化廣告,都能坦然接受,但是當他們足以了解自己被操縱,或是當廣告並不符合他們對自我的感受時,就會覺得毛骨悚然。
當我們愈來愈習慣個人化的廣告時,這一切都會隨著時間改變。「恐怖」的定義是相對且不固定的,端看我們對該科技的熟悉程度而定。現在,網路上到處跟著我們的廣告會令人毛骨悚然,但恐怖感也會自我修正。Google 有冗長且複雜的政策來規範哪些搜尋廣告不會被核准,因為使用者認為有些類型的廣告太令人害怕。其他公司則會允許人們按下一個連結,就可以知道為何他們會被某個廣告鎖定,希望這能讓他們對於這個過程感到比較自在。
另一方面,有些公司只是把這手法隱藏得更好。在人們發現塔吉特公司能猜出少女懷孕後,這間公司開始改變寄送特定廣告給人們的方式。它並沒有停止對它認為是孕婦的客戶打廣告,而是把這些廣告嵌入更一般的廣告中。收到信件的人不會認為那是針對自己而來的,所以比較不會對這些廣告感到毛骨悚然。
與此同時,廣告在我們的生活環境中無所不在,也使得個人廣告的價值日益減少,主要的原因有兩個。首先,隨著廣告滲透我們的世界,每一則個人廣告的價值都會減少,因為我們能消費的總額並沒改變。舉例來說,所有車商都擠破頭想從你將購買的那一輛車上獲利,你如果看到十次廣告,每則廣告就只值十分之一,因為你最後只會買一輛車。
其次,我們愈來愈擅長關掉廣告。自從一九七○年代中期,類比錄放影機開始流行後,電視廣告商就開始花心思研究,廣告在快轉的狀態下會變成什麼模樣,因為這就是許多人看廣告的方式。網路廣告商為了爭取我們的注意,還掀起一場更複雜的戰爭。
廣告愈來愈常干擾到我們想閱讀的東西,我們得刻意去把它們關掉。
一開始,廣告只是網頁上的橫幅。在我們知道如何忽略橫幅廣告後,它們開始把廣告放在網頁中間。當我們開始忽略這些時,它們就開始閃動並播放影片。現在,廣告愈來愈常干擾到我們想閱讀的東西,我們得刻意去把它們關掉。已有超過五千萬人在他們的瀏覽器上安裝AdBlock Plus 幫忙他們做這件事。
結果就是,每則網路廣告的價值迅速下跌,即使網路廣告的整體花費與日俱增。因此對於廣告商而言,我們資料的價值也在快速貶值。幾年前,一份詳細的消費者檔案非常值錢,但是現在許多公司和資料仲介商都持有這些資料,就像日常生活用品一樣普遍。
一份二○一三年的財務分析報告算出,對於Google 而言,一位使用者一年的價值是四十美元,對臉書、LinkedIn和Yahoo 而言,則只有六美元。這就是Google 和臉書這些公司會不斷地增加賭注的原因。它們需要更多關於我們的資料來賣給廣告商,藉此從它們的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
我們很可能已經達到鼎盛期了,然後,被當成收入來源的廣告利潤將會開始走下坡,最後變成無法自食其力的商業模式。我想,沒有人知道,如果廣告泡沫破了、以監控為基礎的行銷活動失效了,而網路公司必須恢復傳統的商業模式(例如向使用者收費),那麼網路世界會變成什麼模樣。
手工菜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