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時期的城市建築
第一個真正具備巴洛克時代特徵的城市建設,是十七世紀路易十四一手建立的凡爾賽宮(Château de Versailles)。從動工到完成,興建凡爾賽宮的工程耗時三十餘年,是當時歐洲最大、最豪華壯觀的建築群。 https://is.gd/3JjowW

shutterstock_1042442734 (1)shutterstock_1487135396shutterstock_1434850724shutterstock_1204119040


凡爾賽宮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kTlnmE


楓丹白露宮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c17A8P


高跟鞋始祖

路易十四(法語:Louis XIV,1638年9月5日-1715年9月1日),全名路易·迪厄多內·波旁(Louis-Dieudonne),自號太陽王(法語:le Roi Soleil),1680年更接受巴黎市政會獻上的「大帝」(le Grand,路易大帝)尊號。他是波旁王朝的法國國王和納瓦拉國王[1],從1643年至1715年在位,長達72年3月18天,是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之一,也是有確切記錄在世界歷史中在位最久的獨立主權君主。[2]
路易十四是法王路易十三的長子,出生於法國聖日耳曼昂萊,王弟奧爾良公爵菲利普則於1640年出生。登基之初,由他的母親奧地利的安娜攝政,直到1661年法國宰相紅衣主教馬薩林死後他才真正開始親政。
在紅衣主教阿爾芒·讓·德·普萊西·黎胥留和馬薩林的外交成果的支持下,路易十四在法國建立了一個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王國。他把大貴族集中在凡爾賽宮居住,將整個法國的官僚機構集中於他的周圍,以此強化法國國王的軍事、財政和機構的決策權。他建立起的這一絕對君主制一直持續到法國大革命時期。
在他親政期間(1661-1715年),法國發動了三次重大的戰爭:法荷戰爭、大同盟戰爭、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和兩次小規模的衝突——遺產戰爭和重盟戰爭。法荷戰爭和兩次小衝突讓他建立霸權,使他在1680年開始成為至高無上的歐洲霸主;後兩場大戰對上荷-英-奧的三強聯盟,大同盟戰爭因雙方厭戰而和解,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最後由法國王孫繼承王位,但戰爭負擔也使國庫日漸空虛,使法國國力在他死後日漸下滑。
路易十四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BAJgcV

康熙大帝與太陽王路易十四-中法文化與藝術的交會特展_康熙大帝與太陽王路易十四 - https://goo.gl/RAHvQS


邂逅巴洛克 展奢華之色(上)
作者:柳笛
18世紀博韋壁毯第一套之「皇帝出行」(The Prince's Journey)。(公有領域)
皇家波維絲織錦畫製作,國王之旅。(Google Art Project,維基百科公共領域)
              人氣: 473 【字號】 大  中  小
更新: 2017-12-28 3:41 PM       標籤: 中國風, 路易十四, 巴洛克, 博韋壁毯, 凡爾賽宮
一股文化風,自東方來,吹落在17世紀的歐洲,讓人們了解到一個繁華得無與倫比的中國。遠東的財富與物產喚醒了無窮的奇思幻想,當它綻放在藝術領域,融入追求恢宏、壯麗的「巴洛克」時代,注定寫下盛大的溢彩華章。
1671年的冬天,法國富麗奇巧的凡爾賽園林,又添一座造型新穎而別致的樓閣。它僅有一層高,在簷口及轉角處,貼滿了出產於台夫特、納韋爾、魯昂等地的瓷磚,屋脊和欄杆內緊密陳列著一排瓷瓶,在陽光下光彩熠熠。在室內,白色的石膏牆上妝點以藍色調的飾物,座椅、臥床等家具罩著藍白相間的綢緞,桌子也被塗抹成藍白色的紋樣。
強烈的藝術風格,彷彿中國青花瓷的意境再現,卻是不折不扣的西式建築。它就是令歐洲各地競相效仿的「特列安農瓷屋」。儘管只在歷史上存在了17年,瓷屋卻是一個極好的例證,反映了歐洲人對中國的理解,以及中國風的設計特色與流行趨勢。
太陽普照般的法式中國風
17世紀是法國路易十四執政的時代,也是法國文明獨領風騷的時代。這位以太陽為名的國王,一手建立了最強大的君主制王國,還創辦芭蕾舞、繪畫、雕刻、手工業等皇家機構,將法蘭西藝術推向頂峰。在歐洲,他和法國,就是中央集權的典範、禮儀教養的準則,以及文化藝術的先導
原本在起源於意大利的巴洛克藝術,也應時代潮流在法國締造輝煌,巴洛克風格也因此叫作「路易十四風格」。路易十四敕建的凡爾賽宮,便是巴洛克裝飾藝術的集大成者,也是歐洲最壯觀的建築群。此宮落成後,路易十四將整個宮廷遷入,時常舉辦各種典禮、舞會等大型活動,歡迎歐洲各國的君臣貴族入宮拜訪、居住。因而,法國成為歐洲政治與文化中心,法王的言行及愛好,甚至能左右整個歐洲的藝術時尚和審美趣味。
就在這時,舶來的中國藝術品如明珠一般點亮法國宮廷。繁榮的東方天朝,讓全盛期的法國找到了心靈上的知音,那些繁麗珍奇的物件,恰恰滿足了人們對富麗堂皇、神祕奇異的嚮往。無論是國王的凡爾賽宮、王儲的楓丹白露宮以及朝臣的豪華府邸,無不擺放著大量的瓷器、漆家具、絲綢繡品等中國物品。
不僅如此,路易十四還將他對中國文化的鍾愛投射到現實,以他太陽般的能量影響著法國內外。他不惜重金建造的瓷屋,代表了中國風設計的理念,更作為中國風建築設計的肇始,引領了中式裝修藝術的風尚。1700年,凡爾賽宮廷迎來新世紀的第一場舞會。伴隨著中式八抬大轎的出場,路易十四身著中國傳統服裝,裝扮成「中國皇帝」與貴族們會面。中國元素,在國王那裡受到極大的尊崇。
而在一切藝術、時尚向法國看齊的歐洲各國,紛紛加入這場中國風設計的風潮中。中國風,以法國詞彙Chinoiserie為最初面貌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它正是在法國興起,並以法國為中心向歐洲各地傳播的。這趟傳播之旅中,中國風第一站邂逅的,正是主導西方藝術的巴洛克
路易十四肖像畫(維基百科)
離奇而華美的遠東想像
中國風設計的靈感,源於歐洲人對各種中式紋樣上的借鑑,以及他們由此而產生的自由想像,而這種想像更觸及歐洲中國風的實質。那麼,在中國熱興起之初,歐洲人腦海中描畫了一個怎樣的中國呢?沉默的瓷屋傳達的信息也許太過含蓄,17世紀末的兩部戲劇或許能夠告訴我們更多。
1962年,一部名為「中國人」的戲劇在法國上演,第二幕裡有一個假扮成「中國學士」的僕人的滑稽表演。他從一個中式櫥櫃中走出,並打開櫥櫃,炫耀裡面的一件件中國物品。當樂隊奏響所謂的「中國音樂」,這個僕人高聲歌唱,開頭是:「我專程從剛果趕來,嗬,嗬,嗬。」那時的歐洲人,幾乎分不清中國、日本、印度的區別,甚至將剛果等同於中國。但正因其模糊的地理認識,中國更多地讓人感到遙遠、時髦,充滿奇珍異寶。
同年,在英國也有一部歌舞劇《仙后》上演,其根據莎士比亞的名劇《仲夏夜之夢》改編。歌劇中最大的閃光點是一段別樣的中式幕間戲表演。燈光暗淡下來,上演一段中國獨舞;緊接著交響樂響起,舞台突然明亮,照出一個優美的中國花園場景。留存的劇本這樣記載:「出現透明的中國園林、建築、樹木、植物、水果及鳥獸的風景,與我們在世界的本地所擁有的截然不同⋯⋯」
複雜精美的布景上,還有藤蘿密布的拱門,可愛的涼亭,歡快的噴泉,數不盡的花鳥樹木,壯觀而動人心魄,彷彿如夢似幻的世外仙境。新奇的場景,異國情調的渲染,讓這部劇獲得極大的成功,也印證了中國元素在歐洲受歡迎的程度 。可以說,這已經是一個成功的中國風舞台設計,而且它更直接地反映了歐洲人心目中的中國形象。
而路易十四時期的巴洛克風格,正像他那幅著名的肖像畫:濃密垂散的假髮,厚重寬大、繡著金色碎花的天鵝絨長袍,滿幅刺繡紋樣的金色地毯,大片棕紅色的掛毯,無不彰顯著法國宮廷的富有以及國王君臨天下的威嚴。中國風格,看上去一切都與歐洲的事物不同,卻又與巴洛克內涵相通:瓷器晶瑩的釉色,漆器光潔的質感,錦繡繁複的紋樣及色彩變化,甚至是商品的天價以及各種光怪陸離的傳說,都符合了那個時代的藝術精神 。這亦是中國風能在巴洛克藝術中產生深遠影響的原由。
18世紀博韋壁毯第一套之「天文學家」(Astronomer)(公有領域)
神祕而瑰麗 多元素混搭的中國風壁毯
以有限的文字紀錄闡述中國風,仍有抽象之嫌,歐洲繪畫藝術中的中國風則更為直觀。今天的耶魯大學藏有一套珍貴的中國風壁毯,由該校的創建者伊萊休‧耶魯(Elihu Yale)在1699年訂購於倫敦的索霍(Soho)壁毯廠。這套壁毯共4幅,分別以「音樂會」「公主梳妝」「進餐」「坐轎」為主題,展現中國貴族的生活。
壁毯以統一的深藍色為背景,整齊而有變化地分布著成行的小塊綠地,彷彿是汪洋中的座座島嶼。土地上,體型纖小的東方人穿著明亮潔白的長袍,周圍長滿了棕櫚樹、蘑菇,或者不知名的東方花草,還有與歐洲建築完全不同的宮殿。有的人手持權杖,端坐在轎中,有的人在傘下靜靜佇立,有的彈起豎琴,有的攀上了樹枝。壁毯的邊緣則飾以歐式的花葉紋樣。
整個畫面融合中國、印度、歐洲的元素,構成一個超越人間的奇異景致。畫中的人物,衣飾考究,神情端莊,正在這片奇幻的土地上過著富足、尊貴的日子。幽暗的背景是那樣的沉穩大氣, 人物、宮殿、花草被它襯托得更加明豔。就設計風格來看,與其說「中國」,不如稱它是「東方」。
18世紀初及中期,法國的皇家博韋(Beauvais)織毯廠生產了兩套著名的中國宮廷題材的壁毯。路易十四的年代遠去不久,歐洲藝術正被柔美輕快的洛可可風格取代,但完成於二三十年代的第一套(一期)壁毯,仍然繼承了巴洛克藝術的餘韻, 著重強調中國宮廷的輝煌文明。
一期壁毯的主題是「中國皇帝」,分別表現「皇帝的接見」「皇帝出行」「天文學家」「校勘」「摘鳳梨」「採茶」「打獵歸來」「皇帝登舟」「皇后登舟」等內容。10幅巨型壁毯上,大面積的紅色和金色相交織, 皇帝的生活畫面就在這片璀璨絢爛中一一展開。
「皇帝的出行」中,在花繁葉茂、寶塔聳立的東方園林中,清朝皇帝乘著頗具西亞風情的大轎隆重出場。面前有匍匐跪拜的官員,身後是騎著高頭大馬的蒙古護衛, 天上還有造型怪異的神鳥。再以「天文學家」為例,皇帝與穿著中式官服的西方學者,圍著一個巨大的地球儀談天論地。身後是頂部尖尖、棲息著孔雀的涼亭,遠處還有高大蓊鬱的棕櫚樹,隱約可見的寶塔樓閣。
這套壁毯根據紐霍夫的《中國出使記》及傳教士的回憶為依據,創作的卻是去現實甚遠的中國。工匠們任意取用多國的元素,表達他們對遙遠國度的想像。然而與索霍相比,博韋壁毯的顏色更加明豔,人物更加高大,形式也更為華美。@#


邂逅巴洛克展奢華之色(下)
作者:柳笛
Hetzendorf城堡中,嵌有漆板的中國風房間。(Thomas Ledl/公有領域/CC)
             【字號】 大  中  小
更新: 2017-12-29 11:14 AM       標籤 : 中國風 , 瓷器 , 漆器 , 路特維希堡宮 , 桑托斯宮
17世紀,歐洲人對中國的幻想與巴洛克精神不謀而合,使得中國風設計風靡於藝術的各個領域。繪畫、工藝品、家具乃至室內裝飾,無不通過壯美、宏大的外型,流露出濃郁的東方趣味,展現了有別於西方傳統的藝術特質。
生產於台夫特製陶場的花塔,17世紀末。(公有領域)
簡約而莊重中西合璧的藍白釉陶器
藍與白,純淨而清冷的色調,一旦化作瓷器上的經典圖畫,便瞬間點燃歐洲人對東方藝術的熱情。青花瓷以極簡的配色和秀美的圖樣征服了西方的眼球,工匠們為此不僅殫精竭慮尋找製瓷的秘密,更讓自己手中的器皿盡可能地模仿中國。自美第奇瓷器後,荷蘭的台夫特、法國的納維爾、魯昂等地出現了著名的製陶場,生產仿製青花瓷的釉陶產品。
因而在歐洲的市場上,湧現出盤、盆、壺、瓶、罐等白底藍紋的陶製品。器皿上面描繪著典型的中式圖紋,如池塘禽鳥、花木園林、男女老幼、仙人瑞獸等。然而,人們並不會輕易把它們與真正的中國瓷混淆。因為大部分器型是歐洲傳統的用具器皿,而且到17世紀末,富有創造性的陶工將瓷器上的中國紋樣作誇張處理,或把它們提取出來作為普遍適用的裝飾主題,與東方各國、歐洲元素相結合,令陶製品呈現出另一種古雅的藝術美。
台夫特製陶場,因其善於打破常規,製造樣式靈活、紋樣多變的陶盤而聞名歐洲。比如常見的陶盤,構圖上仍與青花瓷盤相仿,在盤底中心繪製裝飾主題,盤子的邊緣飾以復雜的花紋。然而除了沿用藍白相間的顏色,盤底卻描繪了全歐式的場景,我們既能看到在商店里工作的鞋匠,也能欣賞到裝飾著天使的多層噴泉。
生產於納韋爾的青花陶盤,中間繪有中國人物,約1680-1700年。(World Imaging/公有領域/CC)
而最具特色的當屬“鬱金香花塔”。它的出現源於鬱金香的流行,是一種專供鬱金香花枝的奇特花瓶。整個瓶子呈中國寶塔形狀,自下而上逐層收縮,每層設有多個瓶口,白色瓶身上繪有中國人物、樓閣、花草等圖案,基座上雕刻著西方神話的靈獸,托起塔身。這種造型不可思議的陶瓶,有大有小,可任意裝飾在壁爐、書桌等各種家具上,莊重華麗又不失生動活潑,可謂中國風設計中獨樹一幟的藝術精品。
法國的陶製品也許不夠奇特,卻給人優雅之感。納維爾生產的一枚青花陶盤,中心是一幅遊園圖畫,擎傘的東方人在花木叢生的園中悠閒漫步,人物比例被放大,突出了動作與神情,反映法國人對東方貴族生活的愜意的遐想。而在具有巴洛克格調的大口水罐和花瓶上,法國人甚至脫離仿製模式,繪製純粹的西方圖案,把它們變成獨具風采的歐式工藝品。
18世紀初的英國中國風漆木書桌。 (公有領域)
18世紀初的英國中國風漆木書桌。(公有領域)
厚重而華麗黑紅金三重唱的漆器
17世紀以來,中國漆木家具在歐洲的流行度不亞於瓷器,模仿之風同樣迅速蔓延。歐洲人較早地嘗試出製“漆”的秘訣,加之木板繪畫的優秀傳統,因而能夠從質地、造型、紋樣等各方面借鑒中國漆器。他們在杉木、橡木、梨樹木等木材上飾以漆藝,創造出華麗典雅、渾厚碩大的漆器作品。
除了中國傳統樣式的家具,歐洲人更善於改造。譬如最常用的櫥櫃,早期出於喜愛,櫥櫃往往被放置在鍍金銀的雕花木架上。支架上雕刻著西方的天使、花果或者巴洛克式的漩渦紋樣,整個家具呈現出奇異的混搭風格。後來,櫃子與支架合一,曲線形的桌腿代替粗壯的支架,方形的壁櫃也趨向較為雅緻柔和的線條,但仍以厚重的體量感展現宏大壯麗的藝術效果。
在圖樣方面,歐洲人喜歡將中國元素移植於各種歐式家具。書桌、櫥櫃、座椅、立鐘、鏡子,皆能看到典型的山水花鳥、庭院人物、民間故事等中國圖案。構圖上,他們亦打破西方繪畫經驗,借鑒東方象徵性的藝術表達,採用不對稱、散點透視的構圖模式,以及不嚴格的比例關係,突顯圖畫主題的內涵。
18世紀初達格利式的中國風漆木家具。(公有領域)
《韓非子》載:“禹作為祭器,墨染其外,而朱畫其內。”便是中國漆器早期的樣子。明清時期漆藝不斷成熟,發展出描金技藝。明代《髹飾錄》載:“描金,一名泥金畫漆, 即純金花紋也,朱地、黑質共宜焉。”與中國漆器相似,歐洲的中國風漆器也多采黑、紅、金配色,莊重含蓄中透露出雍容華貴的氣息。
以18世紀初的一件漆木書桌為例,桌子與上面的收納盒都採用黑底描金的漆藝。桌面與每個抽屜的表面,都繪有小橋流水、花鳥人物等中國風格的圖案,恰到好處的留白讓構圖和意境都很接近東方的寫意表達。桌面與屜櫃的邊沿,還繪製了美麗的花紋,以及對稱的花卉圖案,桌腿的造型華美富麗,仍不失巴洛克的典雅大氣之風。
精湛的技藝也造就了優秀的藝術家,在歐洲漆藝史上,最為著名的當屬比利時的赫拉德‧達格利(Gerard Dagly)。出生在漆藝中心斯帕(Spa)的他,自幼接受專業的漆藝培訓,青年時期便在德國為勃蘭登堡選帝侯製作中國風漆器,創造性地把漆藝運用於各類家具甚至是樂器表面。他還常常偏離中國的慣例,打破透視繪法,或在淺色底色上以亮色的彩漆作畫,令裝飾畫更加瑰麗多姿。
達格利的成功讓他獲得“室內裝飾藝術家”稱號,也吸引了一批追隨者延續他的風格。18世紀初薩克森公國的一件紅底描金的漆木漆櫃,就是模仿達格利的作品。這個內含小抽屜的雙門櫃,被擱放在穩固紮實的鍍金底座上,正是達格利最常用的家具樣式。櫃門裡面各有一幅花卉圖,每個抽屜表面同樣繪以不同的金色圖案,看上去更具夢幻華美的氣質。
奧拉寧堡宮(Oranienburg)中堆放成金字塔的瓷器。(Thomas Quine/Flickr/CC)
從收藏到裝飾金碧輝煌的“中國房間”
在競相購藏中國瓷與漆器的同時,王公貴族們專闢一室,用來陳列藏品。為與那些天價的奢侈品相稱,房間往往置布得亮麗奢華。藏品與裝飾物共同成為室內的設計元素,看上去琳瑯滿目,處處生輝。漸漸地,充斥著中國器具的陳列室,裝飾性超越實用性,本身成為一種巴洛克風格的設計典範——中國房間(Chinese Room),被各國王室效仿。
這種房間主要有“瓷宮”和“漆屋”兩種,房內不僅有進口的藏品,中國風格的仿製品同樣受到推崇。瓷宮的雛形可追溯到德國奧拉寧堡宮(Oranienburg)中的瓷器陳列櫃。17世紀中期,德國貴族紛紛建立小型的瓷器陳列室。在奧拉寧堡宮有一個房間,設有7組金色邊框的大鏡子,每組鏡前有一座鏤刻著蜷曲花紋的塔型架子,架上堆滿了青花圖案的瓷杯、瓷盤和瓷碗。通過鏡子的反射,金色的支架絢麗奪目,將瓷器襯托得越發光彩照人。
最著名的瓷宮位於葡萄牙的桑托斯宮(Santos Palace),修建於1680-1687年間。它的獨特之處在於金字塔式的天花板上,使用了超過260件的青花瓷裝飾品,包括進口的中國瓷及中國風設計品。人在宮中舉頭仰望,彷彿窺見幽深的隧道,無數的瓷器消失於隧道盡頭,形成極具衝擊力的視覺景觀。
歐洲人對漆器的創造性,更多地體現在漆屋上。他們把漆器上的漆板取出,嵌入室內的四圍牆壁,光亮的漆面和濃墨重彩的配色營造豪華驚豔的東方情調,即漆屋的裝飾美學。
17世紀末,丹麥的羅森堡城堡(Rosenborg Slot)就有一個漆板裝飾的房間。嵌在仿玳瑁的框架中,這些墨綠底描金的漆板,描繪著中國風俗圖,大多表現中國帆船元素,其原型仍出自《中國出使記》。其中一幅漆版,畫的彷彿是賽龍舟的場景。船頭雕飾著龍頭,船艙高築樓閣,樓上立著迎風擺動的三角旗幟。年輕的船長站在船頭,引領船員乘風破浪,他的造型甚是古怪,頭上裹著頭巾,還插著兩條長約六尺的翎毛。
德國的路特維希堡宮(Schloss Ludwigsburg),也有一座精美的漆繪房間,大約建於1714-1722年間。鍍金漩渦裝飾的支架中間,鑲嵌著一套大型漆板,繪有中式花園。園中生長著多瘤節枝幹的樹木,東方的龍、瘦高的長尾鳥等神奇的動物生活在其中。17世紀中後期的德國,正處於動亂之後的休養期,藝術靈感主要從法國的凡爾賽宮中獲得啟示。因而,德國的宮殿裝飾帶有更多的法國印記,而其中國風的漆屋裝飾,也更多地體現了路易十四時代的巴洛克特徵。#


2017-12-29_1039242017-12-29_103854  

18世紀中法文化交流:盛世間的對視
2014年12月23日23:00來源:光明日報作者: 字號
打印 糾錯 分享 推薦 瀏覽量
穿著中國服飾的耶穌會在華傳教士
法國工匠學習中國青花瓷製作的盤子
法國的一處中國式涼亭
  18世紀初,法國宮廷曾經舉辦了一場化裝成中國人的舞會,慶祝新世紀的來臨。時隔300多年,今年5月27日至10月26日,為慶祝中法建交50週年,凡爾賽宮舉辦一個主題為“中國在凡爾賽——18世紀的藝術與外交”的特別展覽。主辦者用150件展品來展示18世紀中法交流的歷史,證明“中國和法國從路易十四時期起就已經有了非常重要的外交關係”。
  18世紀是近代歷史的起點。這一時代無論對於中法兩國的歷史發展,還是對於中法兩國之間的交流和認知,抑或對於世界發展的大趨向都意義非凡。當時的中國,正值開始於17世紀80年代終止於18世紀90年代的康乾盛世,西方傳統學界稱之為“High Qing”時代,是清朝歷史發展的高峰。此時的法國也處在太陽王路易十四統治的後期,法國封建社會的最鼎盛時代,其“光芒四射”,照耀歐洲。與此同時,整個世界也正面臨著向現代世界大翻轉、大變化的當口。在這樣的歷史大背景下,中法兩國開始了文化交往和盛世之間的對視。
  18世紀中法之間的交往是在文化層面上展開的。17世紀80年代,路易十四下令在全國遴選“飽學之士”,由法國科學院精心挑選出來的6位耶穌會士被授予“國王的數學家”的頭銜,派往中國。1685年3月,在路易十四私人金庫的資助下,他們攜帶著科學儀器和禮品,在法國布勒斯特港揚帆起航。其中一人滯留暹羅,其餘5人於1687年7月抵達寧波,次年2月進入京城。
  與其他傳教士不同,這幾位法國傳教士“既是上帝的使臣,又是法國國王的非正式代表,同時也是歐洲自然科學的盜火者”。他們肩負著科學考察、了解中國、傳授科學與藝術、傳教並擴展法國利益的國王使命。他們在宮廷里為康熙皇帝講授數學、天文、哲學、人體解剖等科學知識,同時研究中國的歷史,探討儒家思想,測繪中國的地圖,深得康熙的器重。1693年,康熙命令法國耶穌會士白晉以中國皇帝“欽差”的身份返回法國,招募更多的傳教士來華服務,隨身帶去康熙贈予法國國王的珍貴禮物和49件漢文書籍。白晉輾轉耗時近4年回到巴黎,向路易十四呈上康熙皇帝的禮物,同時獻上他自己寫的《中國皇帝歷史畫像》。在巴黎逗留期間,他還做了從理性的角度理解《易經》的演講,在歐洲引起巨大反響。此後,相繼來到中國的法國傳教士在18世紀共約120名,其中不少是數學家、天文學家、生物學家、地理學家、語言學家、哲學家、歷史學家和畫家。他們中很多人在中法文化交流方面作出卓越貢獻。
  這些兼有學者和傳教士雙重身份的法國人來到中國的時候,正值因東西方文化隔閡和宗教上的歧義而產生的“禮儀之爭”愈演愈烈之時。傳教士在民間的傳教活動受到很大影響。但康熙和乾隆兩皇帝對西學東傳取支持態度,傳教士在宮廷享有很高的待遇。喜好西學的康熙1692年頒布容許西方人傳教的敕令,1693年又親自為法國耶穌會士在皇城附近選取寓所,建立教堂。中國皇帝以極大的興趣向宮廷裡的傳教士學習近代科學,重用傳教士參與國家事務,委託他們以科學的方法繪製中國第一張全國地圖——《皇輿全圖》,邀請他們參與對俄簽訂條約,這些做法在歐洲成為廣為流傳的歷史佳話。
  18世紀中法之間的文化交流,是一次難得的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機遇。但在這雙向文化交往中同時發生的“中學西被”和“西學東傳”,在法國和中國卻經歷了不盡相同的歷史境遇。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這次文化交流的過程和結果,影響並決定了此後兩國歷史發展的不同方向。
  法國是這場文化交往的主動者。在法國,耶穌會士鋪天蓋地關於中國的報導和研究,使得與中國有關的圖書如雨後春筍。不僅中國的《詩經》《易經》《禮記》《書經》和《趙氏孤兒》等經典被翻譯成法文,還有《中國通史》《大唐史綱》《中國兵法考》《中國音樂古今記》《乾隆帝御制盛京賦之法釋》和《孔子傳》等著述出版。中國的政治經濟地理、風土人情文化、瓷器建築絲綢等都在他們的研究出版之列。據統計,1687年至1773年,在華耶穌會士與漢學有關的著作有353種,其中,法國耶穌會士佔作者人數的64%,作品總數的83%。


中國藝術是如何刷爆凡爾賽宮貴族朋友圈的?
2017/05/21 中國藝術是如何刷爆凡爾賽宮貴族朋友圈的? - 壹讀 - https://goo.gl/vKJ75N
歐洲人對神秘東方的憧憬由來已久
Chinoiserie「中國風」 被各大奢侈品玩壞之前
就已經是法國正宗貴族的風尚
#GucciGram Tian
1700年1月7日,為慶祝新世紀的到來,「太陽王」路易十四在法國凡爾賽宮金碧輝煌的大廳里舉行了一場盛大的舞會。隨著音樂響起,在眾人的期待中,國王身著中式服裝,坐在「八抬大轎」出場,引發全場驚嘆。而這個「中國式」舞會,只是在歐洲持續了一個世紀的「中國熱」的一個片段。今天我們就走進法蘭西輝煌的象徵,凡爾賽宮,看看都有什麼樣的來自東方的神秘寶貝。
路易十四的畫像,在這幅畫像中路易十四化身藝術和科學的保護者。其實最初中法兩國的交往就是以科學交流為開端的/Jean Garnier(讓·卡尼爾)/約1672年
其實西方人對神秘的東方憧憬已久,無論是馬可波羅對中國文明的盛讚,還是利瑪竇神父翻譯《四書》中的之乎者也,中國,這個來自東方的古老國度一直都是歐洲人心中的白月光。加上18世紀中國處在康乾盛世,而歐洲還飽經戰亂,前往中國的傳教士們對中國太平盛世的描述更讓歐洲人對中國憧憬不已。
來自義大利的傳教士利瑪竇,他在明朝萬曆年間來到中國傳教,是在中國傳教的最早開拓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閱讀中國文學並對中國典籍進行鑽研的西方學者。圖為利瑪竇身著漢服。
眾多憧憬者中就包括太陽王路易十四,1688年,路易伸出了橄欖枝,派遣以洪若翰神父為團長的赴華傳教團遠赴中國。傳教士們帶來了法王的問候以及30箱科學儀器和書籍作為見面禮送給康熙,來自西方的禮物讓龍心大悅。康熙爺還提拔了其中兩名傳教士進宮,擔任他的科學顧問。
一個是西方的太陽王,一個是東方千古一帝,同樣幼年繼位,同樣雄才大略,更有著同樣強烈的了解世界的願望,兩個統治者隔著半個地球惺惺相惜,開啟了中法持續至今的交流。
路易十四在凡爾賽宮著名的鏡廳接見暹羅大使,大使帶來了大批精美異常的中國藝術品獻給國王,其新奇的風格和精湛的做工都讓路易對中國產生了極大的興趣/1686年
路易十四曾經在1688年寫給康熙帝一封信:「獲知在陛下身邊與國度中有眾多飽學之士傾力投入歐洲科學…我們決定派送我們的子民——6位數學家,為陛下帶來我們巴黎城內著名的皇家科學院中最新奇的科學和天文觀察新知……」但是因為種種原因並沒有送達。圖為信件的複製品
於是自17世紀末開始,絲綢、瓷器、茶葉等中國特產開始大量進入法國,成為上流社會顯示財富的奢侈品,路易十四也成為了」中國熱「潮流的引導者。這一隻精美的白玉杯來自中國明朝,杯柄是一對雕琢的栩栩如生的龍,是路易十四最早收藏的中國藝術品之一,是他從權傾朝野的首相馬扎然的後人手中買回來的。
路易十四收藏的來自明朝的白玉杯/1368-1644年
神秘美好的東方雖一直被西方人所憧憬,但是卻也只能從隻言片語中腦補,直到1654年,有個叫尼霍夫的人跟著東印度公司訪華,才讓西方人有機會」看到「中國。在尼霍夫的著作《荷蘭東印度公司使節團訪華記實》一書中,他盡職盡責的用大量的篇幅和版畫介紹了17世紀的大清帝國。這是最早西方有關中國的遊記畫冊之一,也是歐洲人第一次有機會「見到」有關中國的視覺形象。
尼霍夫筆下的中國
尼霍夫筆下的廣東藩王平南王尚可喜,在書中尼霍夫提到受到尚可喜,靖南王耿繼茂的接待,說順治爺是個年輕男子,皮膚很白,穿著像是用黃金織成的衣服/1655年
最讓尼霍夫念念不忘的,還要數南京大報恩寺琉璃寶塔。它是大報恩寺的核心建築,高78.2米,通體用琉璃燒制,塔內外置長明燈一百四十六盞,流光溢彩,經尼霍夫一傳播成為了西方人眼中東方建築的代表。路易十四也為這個中國建築所震撼,於是他在1670年在凡爾賽宮建了一座「特列安農瓷宮」,宮殿有青花彩釉瓷裝飾的欄杆、屋脊和檐口,從花園噴泉到瓷瓶瓷磚都有著中國建築風格,而這也是歐洲首個中式建築,和法國的代表凡爾賽宮相對,實現了東西方的對話。
尼霍夫筆下的大報恩寺琉璃寶塔
歐洲首個中式建築——特列安農瓷宮
人們除了愛好來自中國的物品,還熱衷於模仿中國的藝術風格、生活習俗以及裝飾樣式,漢風(Chinoiserie)時尚滲透到了歐洲人生活的各個層面。
其中就包括對皇帝的想像,「中國皇帝的歷史系列」掛毯是自1690年開始由法國博韋皇家手工工廠完成的,一共有九張。主要描繪了中國皇帝的日常生活場景,在法國人的想像中,中國皇帝和法王路易十四一樣胸懷大志,生活在輝煌榮耀中。
巴黎的尚蒂伊城堡有一間著名的「大猴子室」,內部是十八世紀盛行的中國式裝飾,當時的城堡主人在1737年請著名的裝飾畫畫家克里斯托夫·於埃將此廳的四面牆上畫滿了以猴子為主角的中國式圖案。對於沒見過猴子的法國人來說,猴子也和瓷器、漆器一樣有著濃厚的東方色彩,所以當時被作為時髦的東西畫成了裝飾畫,在於埃豐富的想像力中,猴子像人一樣,出征戰場,打獵作樂。
大猴子室的裝飾畫細節部分
這一張尤其出色的「天文學家」主題掛毯繪製了順治爺和天文局的傳教士們在一起的場景。畫面中有很多天文相關工具。左側的順治皇帝身著紅袍,胸前有象徵王權的龍刺繡,旁邊著清朝官服的是帝國天文局的首腦 Adam Schall神父。右邊的小孩子是後來的康熙大帝,南京大報恩寺的五彩琉璃寶塔作為中國建築的代表也入了鏡/18世紀早期/法國博韋皇家手工工廠
另一張中國皇帝航海圖,在中國風格的船中,皇帝著清朝服飾坐在華蓋之下,背後以城市為背景,陽傘、龍和裝飾船的花環都很有中國特點。
到了路易十五和十六時期,中法雙方關係更進一步,中國熱風潮全面擴大,中國藝術對法國的影響也更為深刻。這個時期我們能看到很多法國畫家想像中的中國生活情境,畫家繪製的油畫中有中國造型人物,花鳥、景觀,構成了特有的法式中國風情的畫作。這一張由布歇創作的中國垂釣圖,就融合了中國元素的古典神秘和洛可可的柔美明媚風格。
中國垂釣圖/布歇/1742年
18世紀法國著名畫家、設計師皮耶芒也擅長於畫中國風題材,他想像中的中國是一個夢幻、美麗而和平的國家,因此他的畫中常有各種異國的植物、花朵以及物品。這幅中國風的畫作描繪了一對船中的夫婦和岸邊的小孩。
路易十五有一套以中國狩獵情景為主題的「異國狩獵圖」,一共九張,是在1735到1739年由包括布歇、佛朗索瓦·特洛伊、卡爾勒·梵魯等路易十五青睞的宮廷畫師共同完成的,畫像為典型的洛可可風格,加上鎏金畫框,用來裝飾國王凡爾賽宮的房間。
中國狩獵圖/讓-巴蒂斯特·佩特(Jean-Baptiste Pater)/1736年
這邊路易十五忙著裝飾中國風行宮,那邊「朕就是這樣漢子」的四爺雍正面對異國的「奇裝異服」正也無法抑制住體內cosplay的洪荒之力。據說他通過法國傳教士從巴黎訂製了一頂超極豪華的大假髮,加上路易十五同款大衣和絲巾,於是就有了這一副愛新覺羅·德·胤禛打虎圖。兩邊的皇帝你想像我國家風景,我cosplay你國家的服裝,都玩兒的不亦樂乎。
雍正行樂圖之一
在18世紀中期,來自中國瓷器和法國的銅鎏金相互搭配非常流行。這隻香水龍頭就是典範,它也是現今凡爾賽宮內唯一經過鑑定屬於路易十五的中國瓷器。瓷瓶來自中國,由法國工匠加上了洛可可風格的銅鎏金支架、手柄以及蓋子,就變成了有著法國特色的香水龍頭,洗手的時候香水就從天鵝的嘴巴流出來,如同水龍頭一樣。
路易十五的香水龍頭,瓷瓶是乾隆年間製作,銅鎏金是在約1743年加上的
對於中國藝術,法王們還集體表現出了「愛你在心口難開」。在當時如果國王公然表示出對中國風的狂熱,不免有「崇洋媚外」的嫌疑。因此在雄偉的宮殿里國王會向眾人展示法國文物、支持法國藝術家,以表現國王的愛國。而鄉間行宮,或者是私人住宅,才是真正顯示國王品味和愛好的地方。比如路易十五非常喜愛的一個行宮,舒瓦滋城堡(Chateau de Choisy)就是按照國王喜歡的遠東品味建築起來的。
路易十五的舒瓦滋城堡
路易十五著名的情人蓬帕杜夫人租住過的香姆城堡(Chateau de Champs)客廳中牆壁上裝飾著藍色的中國風景圖
這張精美的抽屜櫃就是由法國著名家具大師安托萬-羅伯特·哥德羅(Antoine-Robert Gaudreaus)為舒瓦滋城堡的臥室而打造的帶有中國元素的家具。櫥櫃整體由黑金兩色組成,鋪蓋了一層巴黎製造的黑漆,漆片畫是從一個由暹羅大使獻給路易十四的漆畫屏風上摘取下來鑲嵌到櫥柜上的。把來自遠東屏風上的圖案鑲嵌在家具上在當時非常流行,也算是把中國的東西改造成為法國的造型。
帶漆片畫的抽屜櫃/安托萬-羅伯特·哥德羅(Antoine-Robert Gaudreaus )/1744年
這張有著東方風格的烏木漆片畫櫥櫃是法國著名家具大師讓·亨利·里茨內爾(Jean Henri Riesener)為路易十六的皇后瑪麗·安托瓦內特製作的/1783年
這張帶摺疊板的書桌上的漆片畫描繪了包括品茗在內的中國日常生活情景/匠人:René Dubois/約1770-1775年
法王路易十五的正宮皇后瑪麗·萊辛斯卡(Marie Leszczynska)來自波蘭,是個不折不扣的中國迷,她在凡爾賽宮為自己打造了幾間充滿了中國藝術品的「中國小廳」。屋子裡包括表現中國風情的畫作、壁紙、稀有的中國瓷器和漆木家具,也有法國畫家所畫的一些中國元素圖案。
路易十五的皇后瑪麗在1761年為自己的中國小廳定製的四副中國風情巨幅畫作
其中一副畫的是品茗和抽菸的情景
中國風壁紙在16世紀晚期開始流入歐洲,在當時暹羅大使送給路易十四的寶貝中就有來自中國的壁紙。到了路易十五時期中國風壁紙極為風靡,法屬東印度公司一船一船的從遙遠的中國運過來,很快就被貴族們一搶而空。在當時的凡爾賽宮以及王室貴族宮殿的牆上、煙囪都能見到大量精美的中國壁紙。
壁紙最常見的設計是以一棵或兩棵樹為主,枝幹婀娜彎曲,細碎的葉子和花朵占滿整個構圖,幾隻小鳥點綴其中,整體看來輕靈又華美。這一副壁紙描繪了鳥兒在開花的蘋果樹上/中國廣州/約1750年
孚日省一處城堡的中國風壁紙
中國瓷器被視為「東方的魔玻璃」,一直受到歐洲人的珍愛,通常只有在王宮和貴族的客廳里才能看到。末代法王路易十六兩口子都喜歡中國瓷器,因此路易十六時期凡爾賽宮增加了大批精美的中國花瓶,配上法國匠人華麗的銅鎏金底座或手柄。除了來自中國的寶貝,國王也會購買皇家塞弗爾瓷器廠的中國風格瓷器。
路易十六收藏的瓷瓶,瓷瓶來自康熙年間,銅鎏金底座是在約1770年左右加的
這一對繪製了中國花園圖案的瓷瓶是路易十六在1780年舉辦的皇家工坊年度展覽上購得的,後來被安置在國王豪華的臥室中。
路易十六的王后瑪麗·安托瓦內特會把她收藏的頂級寶貝放在她凡爾賽宮的閨房裡,其中就包括這一對康熙年間單色釉彩水罐,加上法國皇家鑄銅雕刻師皮爾·古鐵伊爾(Pierre Gouthière)的鎏銅底座和手柄。手柄和底座的山羊、女性頭像以及葡萄花藤讓這件作品充滿了瓷器的細膩和柔美的女性色彩。
瑪麗皇后收藏的一對瓷水罐,瓷罐為康熙年間景德鎮製作,銅鎏金是在約1785年加上的
這三隻塞夫爾出品的蛋形中國風瓷瓶也是瑪麗皇后的心頭好,瓶身用金色勾勒,圖案的輪廓也多用金色,凸顯出中國人物、風景以及服飾和花卉,營造出一種中國絲綢裝飾圖案的感覺。
瑪麗皇后收藏的康熙年間景德鎮瓷瓶五件套,瓷器為康熙年間景德鎮製作,銅鎏金是在約1785年加上的
這個小狗造型的漆器盒子也是瑪麗皇后非常喜愛的中國風格藝術品
1774年,路易十六把小特里亞農宮送給了自己年輕的小皇后,當時中國式的花園特別流行,於是瑪麗決定在這裡也建造一個中國風格的花園,裡面還有一個中國式的旋轉木馬,基座由孔雀和龍組成,主杆上飾有中國風格圖案。
小特里亞農宮的中國式花園以及旋轉木馬/ Claude-Louis Châtelet(克勞德-路易·夏特萊)/1786年
不同於皇阿瑪雍正的沉穩內斂,自小順風順水的乾隆皇帝性格則外向的多,喜歡積極的向外國友人宣傳自己的赫赫戰功。他在1765年向法國訂製了16個金屬刻印圖,主要以乾隆南征北討四處打勝仗為主題,和他自己作的詩相配,並希望能在法國製作、刻印出來。皇上的訂單當然得非常重視,刻印畫由巴黎著名刻畫家Cohen操刀,來來回回用了好幾年,乾隆非常滿意。
這幅刻印圖表現了乾隆皇帝和士兵一起慶祝戰爭勝利的慶功宴上的情景
這張瓷畫像是由常駐北京的傳教士的一幅乾隆皇帝的水彩素描的原型上繪製而成的,也算是法國人對乾隆的一個直觀印象。畫中的乾隆爺穿的很暖和:頭戴皮帽,帽頂上點綴了一顆碩大的珍珠,身著高領皮毛大衣,高鼻樑大眼睛,五官立體,一臉嚴肅。金質畫框周圍也繪上了中國風格的花鳥。
乾隆皇帝的瓷畫像/ Charles-Éloi Asselin(查爾斯-埃洛伊·阿瑟林)/約1776年
除了國王和王后,王公貴族們也是購買中國藝術品的一把好手。比如路易十五的女兒們也像父親一樣喜愛塞夫爾出品的中國主題瓷器。這一套帶托盤的瓷茶具就是路易十五的女兒維多利亞公主(或阿德萊德公主)購得的。托盤的描金圖案是常見的中國人物和植物,粉藍綠三色勾勒出含蓄細膩的中國風格。
中國圖案的茶具/塞夫爾/1775年
瓷盤的中國人物圖案細節圖
阿德萊德公主和維多利亞公主一起購置的另一套塞夫爾出品的中國風茶具/1774年
阿德萊德公主收藏的中國風格瓷瓶/塞夫爾/1781年
普羅旺斯伯爵,未來的路易十八收藏的乾隆年間景德鎮的青花瓷瓶,銅鎏金底座是在約1775年加上的
中國熱從路易十四開始,持續了整個18世紀,中法兩國的交往不含主權擴張的意識,只是純粹的藝術欣賞和交流,而那也是最後的寧靜和快樂:隨後法國爆發了大革命,而曾讓人無比景仰的中國也被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打開了大門,進入了屈辱的近代史。幸而還有那些留存下來的精美瓷器、壁紙以及畫作,提醒我們幾百年前兩大文明曾跨越千山萬水,激盪起綿延至今的漣漪。
中國花園/布歇/1742年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Laoy80.html
中國藝術是如何刷爆凡爾賽宮貴族朋友圈的? - 壹讀 - https://goo.gl/vKJ75N


【中國風】唯美桃花源 洛可可式東方畫卷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一月 3日, 2018
弗朗索瓦·布歇(François Boucher)的中國風油畫《La Pêche chinoise(中國捕魚風光)》,繪於1742年,亦博韋二期壁毯的設計圖之一。(公有領域)
雄偉恢弘的巴洛克藝術,主宰了歐洲文明百年之久,一種輕快柔美的藝術風格——洛可可悄然興起。歐洲的時尚趣味正發生著從至剛到至柔的逆轉,曾經奢華厚重的中國風裝飾,在日臻成熟的同時,又將演繹怎樣的美麗傳奇?
18世紀初,在歐洲政治與文化中心的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的逝去,帶走了一個宏大敘事的藝術時代。一種輕鬆浮華的氣氛,在路易十五執政時期蔓延開來,莊重華貴的典範讓位於精緻甜美的極致追求。富有而高雅的法國宮廷,恰恰擁有滋養這種藝術形態的財力與智慧。
洛可可(Rococo),一個從音節上都在傳遞繁複優雅意味的名詞,便是取代巴洛克,主導歐洲文明風尚的藝術風格。產生之時,正是中華文明風靡歐洲的黃金期,從貴族到平民,無不仰慕中國文化、熱衷中國風設計。當藝術風格發生轉變,中國風作為外來的文化時尚,似乎很容易找到適應洛可可趣味的路徑,並達到前所未有的鼎盛。
弗朗索瓦·布歇(François Boucher)的中國風油畫《早晨的喝咖啡時間》(Le Dejeuner )。(公有領域)
華麗迷人洛可可
洛可可一詞源於法語「rocaille」,含義是「貝殼及形似貝殼的裝飾物」多呈現S或C形的漩渦曲線、極富變化的不對稱構圖、細密繁複的裝飾等特徵。如果說,莊嚴、富麗、輝煌屬於巴洛克的特質,那麼纖巧、優雅、繁縟一定是洛可可的代名詞
與巴洛克藝術相似,洛可可的繁榮也源於某位宮廷人士的大力倡導。只不過,它雖然被稱作「路易十五風格」,但實際的主導者卻是一位女子——龐巴杜夫人。這位美麗而極具藝術鑑賞力的貴婦,在自己的居所中,布置了精美昂貴的裝飾物,和文化名流交往,扶持並優待藝術家。她不僅成為法國沙龍文化圈的佼佼者,也讓新興的洛可可藝術更具女性的陰柔之美
為討國王歡心,龐巴杜夫人還把目光投向美麗的中國藝術,倡導建立塞夫勒(Sèvres)瓷廠。她精心甄選中國風格的紋樣與配色,親自督促瓷器的生產,創造獨特的風格。塞夫勒瓷廠繪製的圖案被稱作「龐巴杜紋飾」,採用的粉紅色調被尊為「龐巴杜玫瑰紅」,這種獨具柔美特質的瓷器,很快成為歐洲書桌上的流行飾物龐巴杜夫人,以女性纖細溫柔的心思,左右著法國乃至整個歐洲的藝術走向
以法國為中心,洛可可藝術在由貴族和市民精英構成的上流社會中迅速流行。從室內裝飾領域,擴展至繪畫、工藝品、園林建築,剛硬平直的設計讓位於更具天然形態的曲線美,歐洲藝術達到無以附加的華麗程度,每個角落都瀰漫著奢侈愉悅的氛圍。
弗朗索瓦·布歇(François Boucher)的中國風油畫《化妝》(La toilette)(公有領域)。
新世紀的中國印象
持續擴大的貿易規模、公開的傳教士書信,以及西方學者對中華文化的推廣,新世紀的歐洲人對中國有了較巴洛克時代更為清晰的認識。中國形象不再神秘、朦朧,卻依然美好而繁華。東方世界鮮花盛開,人們使用華美的器具,過著閒適平和的生活,成為歐洲人心中世外桃源一般的理想國度。
再看看越洋而來的中國藝術品,以及上面綺麗多姿的圖案,簡直令歐洲貴族們目眩神迷。在這個剛剛走過古典凝重的年代,東方設計的奇幻莫測與中華風韻的奢華靡麗,恰到好處地詮釋了洛可可靈動活潑的創造精神,亦是追求享樂的洛可可尋找的歸宿。
曾有人評論洛可可藝術:「各種風格皆可,只要不是乏味的風格。」中國風非但不乏味,並且是最絢麗、最豪華、最有趣的一種。它不僅為洛可可提供源源不斷的靈感和飄逸優美的異域色彩,也因為洛可可而增添一抹逸樂幽默的意味 。
中國風在歐洲是如此盛行,似乎要把歐洲變成第二個中國,但它本質上仍是歐洲人的藝術。距離的遙遠與文化的差異,讓歐洲人只能從器物或者旅行者的記載中構建一個想像中的中國。他們很難或真正接觸到中華文化的精髓,因而他們的中國風設計僅僅學其形而未能得其神。
因而,綢緞紡織品能採用中式傳統的紋樣、配色與構圖,但織造技術甚至是絲線的加捻方式卻是西方的技法王室園林內的中國塔建築,儘管有寶塔頂與曲線形的飛簷,也絕不是斗拱與梁架的內部構造。但這並不會阻止洛可可時代的中國風營造令人著迷的異國風情,繼續為歐洲藝術帶來新的文明成就。
鮑瓷器廠(Bow Porcelain Factory)製作的《中國女神紀某紹》(Idole de la Deesse Ki Mao sao)的仿製瓷雕,1750年左右。(公有領域)
洛可可式中國風的奠基人:華托
18世紀的中國風,最初在繪畫領域展露頭角。備受王室優待的畫家們,亦是狂熱的中國藝術品收藏家,他們最先嗅到時尚轉型的氣息,用手中妙筆描繪出更為清新秀美的中國風景。
在可考的畫作中,洛可可式中國風最早出自法國的安東尼·華托(Jean-Antoine Watteau)之手。他是本時期最具影響力的畫家,尤善營造清妙、細膩、優雅的格調,並在他為數不多的中國風作品中,奠定了中國風設計的基調和模式。 華托繪製的中國人物風姿綽約,花鳥元素已具國畫韻味,因而他筆下的中國更有一種夢幻般精緻浪漫的氣質。
早年他牛刀小試,創作了《中國皇帝》《中國神靈》兩幅裝飾畫,形象頗為古怪。1719年,他便為米埃特堡(Muette)的國王陳列室創作《中國和韃靼的人物畫》(Figures Chinoiseset Tartares)系列壁畫,人物涉及神明、帝王、僧侶、音樂家等,開始從裝飾畫向人物藝術畫方向轉變,並全面地展示中式場景。由於該城堡於18世紀中期被毀,那些珍貴的壁畫僅存一批翻製的版畫。
安東尼·華托(Jean-Antoine Watteau)創作的《中國和韃靼的人物畫》系列畫,後被毀損,如今剩其他畫家從原圖翻製的版畫,圖為其中一幅《中國花園》
攝像者: 今藏於英國牛津大學阿須摩林博物館
其中有一幅《中國花園》,描繪貴族夫妻與孩童在花園玩樂的場景。這一家三口穿著中式的交領衣,母親手搖扇子,姿態曼妙,父親安閒地休憩,頭戴尖尖的斗笠。畫中人物的衣飾都有東方特色,所處的花園卻彷彿一片田園風光,不見中國園林的意境。然而畫面傳達的優遊自在的生活情致,投射出18世紀歐洲人的東方幻想。
華托還有一幅著名的中國風作品《中國女神紀某紹》(Idole de la Deesse Ki Mao sao),作品名稱源於畫作底部作者的手跡,類似於中國畫的題跋。畫面採用經典的「跪拜圖式」,東方女神左手擎傘,右手拿著菠蘿裝飾的手杖,坐在樹根雕飾的台子上,接受兩位男子的匍匐跪拜。一男子留著長鬚,另一位帶著尖尖的高帽。人物造型帶著略顯怪異的東方特徵,女神則面帶巴黎貴婦般的優雅,毫無巴洛克式的莊重沉穩。作者正是通過富有創造性的天賦,表現了一個奇幻而風趣的東方神界。
此畫一經面世,便被其他藝術家借用。18世紀中期,英國的鮑(Bow)瓷器廠將平面圖畫改造成立體的彩瓷;克里斯托弗·于埃(Christophe Huet)在尚蒂伊城堡的「大猴子室」內, 創作一幅戲仿之作,只是將女神變成波斯女子,跪拜者改為兩隻猴子。
加布埃勒·雨客(Gabriel Huquier)仿布歇的《中國皇帝上朝》(L’audience de l’Empereur chinoise),亦博韋二期壁毯設計稿之一。(公有領域)
田園詩般的人物風俗畫:布歇
在華托眾多的追隨者中,弗朗索瓦·布歇(François Boucher)逐漸探索出獨特的風格,將洛可可風格發揮到極致。他既是法蘭西學院的院長、路易十五的首席畫家,還是戈貝林皇家作坊的藝術總監。多重身分讓他長期為王室服務,其作品也更直接地反映了法國的宮廷藝術以及中國藝術品的風靡。
布歇早期的中國風設計作品,著意於忠實再現包涵中國元素的歐洲生活,表現出對中國熱的關注。18世紀30年代以後,他創作了兩幅油畫。1739年的《早晨的喝咖啡時間》(Le Dejeuner),描繪一家人進餐的場景,精細地刻畫壁爐兩側的器具和飾物,特別是左側的一尊彌勒佛像;而1742年的《化妝》(La toilette),展示閨閣內俏麗雅緻的裝飾風格,一座花鳥屏風成為室內的最大亮點,襯托出貴族女性的審美品味。
而當他投入壁毯的設計,一個靈巧自然、風趣享樂的東方世界從此誕生。18世紀40年代,法國的博韋織毯場再次創作中國題材的掛毯。布歇的9幅大型作品正是其設計圖稿,主題分別是「中國皇帝上朝」「中國皇帝宴請」「中國茶飲」「中國狩獵」「中國市集」「中國舞蹈」「中國漁情」「中國婚禮」「中國花園」等。從題目便可獲知,二期壁毯不僅有和一期相似的帝王生活場景,並且增添了貴族、市民等風土人情的表現。
即使是相同的主題,二期壁毯也有著迥異於巴洛克的藝術風格。以「中國皇帝上朝」為例,布歇不再刻意營造宮廷的神聖感。中心的皇帝表情木訥,臣子怪異的髮髻、東倒西歪的跪姿, 絲毫沒有對皇權的敬畏 。議政的朝堂似乎被安置在喧嚷擁擠的街市,有人把腦袋探出窗外觀看,有人躲在地攤後面竊竊私語。原本端凝肅穆的帝王圖,在洛可可畫家中,生生變成一幅輕快滑稽的風俗畫。
那展示民風民俗的作品,更是反映出洛可可藝術歌舞昇平的精神世界。《中國漁情》描繪了水鄉捕魚的旖旎風光,畫面的左下角,老漁夫與孩童表現出「黃髮垂髫、怡然自樂」的情懷,身邊斜倚的東方女子更具纖柔靜美的姿態。所有人都生活在休閒安適的環境中,捕魚不是為生計而勞作,卻是消遣光陰的娛樂方式。
弗朗索瓦·布歇(François Boucher)的中國風油畫《中國舞蹈》(La Danse chinoise),亦博韋二期壁毯設計稿之一。(公有領域)
再如《中國舞蹈》,中式場景變成了郊外市鎮,盤著髮髻的樂伎和異域髮型的舞者,在畫面最顯眼處專注地表演,坐在高台的官員卻被置於一角,反成陪襯。然而,所有人沈醉在「秋月春風等閒度」的極樂氛圍中,載歌載舞而不知疲倦。雖是同一廠家出品,一期的中國風壁毯,其濃郁宏大的繪畫風格塑造高貴、頌揚的情調,給人以奢華神祕之感;二期作品卻用輕巧的場面、淡雅的配色、宛曲的線條,力圖接近東方韻味,並勾勒出歐洲貴族逍遙人間、及時行樂的遊戲心態,讓人倍感親切與和樂。
或許圖畫是最能直觀、快捷地反映時代風格的藝術形式,因而華托、布歇等畫家引領了古代歐洲的風尚,成為中國風藝術史上一連串聲名顯赫的名字。他們不僅留下了傑出的中國風作品,其創作題材與裝飾風格,更被非原創的匠人們大量模仿,從房間、花園,到家用器具、手工藝品等各個設計領域,無不充滿了瑰麗華美的中式裝飾。18世紀的歐洲世界,也因此而獨具魅力。#


讓世界無比美麗的古今東西各種「風」! - 每日頭條 https://bit.ly/2LnAzdv
室內風格有哪些? 24種風格介紹! 教你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室內風格! | Quality Living Deco https://bit.ly/3bsIIYM


室內風格有哪些? 24種風格介紹! 教你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室內風格! | Quality Living Deco

020e1c3df0cad32fa8482c2cbcea516e2021-01-12_1238512021-01-12_1238382021-01-12_1238312021-01-12_1238182021-01-12_1238022021-01-12_123726

室內風格有哪些? 24種風格介紹! 教你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室內風格! | Quality Living Deco


讓世界無比美麗的古今東西各種「風」! - 每日頭條

2021-01-12_1245422021-01-12_1245342021-01-12_12452514n00002498256n9q73s14220005rs61872r11q4149o0007q46q17716qo114n20002480325n5168614220005rs60s7242q88149o0007q46or4799s032021-01-12_1244432021-01-12_1244352021-01-12_1244082021-01-12_1243502021-01-12_1243372021-01-12_1243042021-01-12_1242542021-01-12_1242392021-01-12_1242282021-01-12_124217

讓世界無比美麗的古今東西各種「風」! - 每日頭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