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40K↓!男迷股票「賠到妻離子散」…厚臉開口:每月給我5000 | ETtoday社會 | ETtoday新聞雲 - https://goo.gl/cW3PYa
標普500指數的平均年化報酬率近12%
美國富有的年輕人裡面,大家已對透過股市賺錢失去信心,這些年輕人更多地傾向投資加密貨幣、房地產以及私募股權。
《彭博》報導,這群年齡21至42歲,資產至少超過300萬美元(約新台幣9435萬元)的受訪者中,只有4分之1人的投資組合裡包含股票。
雖然年初以來,標普500指數已下跌24%左右,但縱觀美股歷史,從1957年到2021年底,標普500指數的平均年化報酬率近12%,鑒於年輕人可以投資的時間更長,財富管理機構傳統上仍會建議他們多接觸股票市場以積累財富。 https://bit.ly/3rQZO9y
財富自由還有多遠?財富分6個層級,你在哪一層?
財富自由還有多遠?財富分6個層級,你在哪一層?-商周頭條|商周 https://bit.ly/3NWqsHo
商周頭條 2022.06.02
摘要
1. 財務狀況分為6階層,依序為財富依賴、償還、穩定、安全、自由、富足。在前期,滿足基本需求後,仍須減少開銷,可嘗試存下每年收入的25%。
2. 當邁入財富穩定後,代表短期生活無虞,可以提高生活品質。為了向更高階層前進,在此階段應開始做財務規劃,創造被動收入。
財務自由,可說是人人嚮往的目標。但剛步入職場、或收入較低時,這個願景,遠到難以想像,因此讓我們喪失動力!
國外理財投資網站建議,或許設下更簡單、可實現、具挑戰性的階段目標,能協助量化財務方向,更能激勵我們。
關於財富,有6個層級,你在哪一層?還有,可以怎麼向上提升?
第一層:財富依賴
借錢過活,負擔債務
我們都是從依賴他人經濟開始,對方可能是家人、朋友、或第三方組織。為了維持基本日常生活,別無選擇向他人借錢,此時,擁有的資產小於負債,導致債務累累,而且滿腦子都在擔心錢的問題。
提升解方:滿足基本需求,同時精進技能
但這時,反而更需要保持冷靜、不要自責。例如,J.K.羅琳(J.K. Rowling)寫《哈利波特》時,靠的是國家救濟金;達利歐(Ray Dalio)創辦橋水公司(Bridgewater Associates)之前,投資失利破產,也是仰賴父親的貸款過活。他們如今都成為富翁。
所以,此階段錢必須花在刀口上,另一方面,透過網路、或社區圖書館等免費管道,培養工作、學習上的新技能,尋求增加收入的機會。
第二層:財富償還
能還錢,仍無法承擔意外
雖然有能力支付帳單、達到收支平衡,但沒有足夠儲蓄來應對緊急狀況,也沒辦法承擔收入突然中斷的風險。度假等非必要支出,算是奢侈享受。
邁入這階段,代表不用再追著負債跑,有益舒緩心理壓力。但長期來看,財務狀況仍危險,為了設立安全網,除了增加收入,還要降低開銷與債務,才能增加儲蓄,否則任何小插曲,都可能把你拉回第一階段。
提升解方:降低開銷,增加儲蓄
《CNBC》報導,只有16%的美國人,會成功存下15%的年收入,但更理想的目標,是把該比例提高到20%至25%。
第三層:財富穩定
流動資產可支撐半年支出
此時,包含現金在內的流動資產,可以支撐你6個月的最低支出。這些應急資金和儲蓄,能負擔合理的意外開銷,也允許你提高生活品質,例如一年可度假2次以上。此外,有基本的生活和醫療保險,保障你突然失業、失能、死亡的風險。
提升解方:目光放遠,為半年後做財務規劃
因為有更多餘裕,所以要為未來半年至1年做財務規劃,而不是停留在當月份而已。
尋找增加收入的機會,可以在職場上追求更高薪水,或是藉由投資與開發新業務,來創造被動收入,同時不要忘記生活小習慣,例如記帳、存錢、消除信用卡債。
第四層:財富安全
沒正職也能應付基本開銷
當擁有6個月以上的現金緊急儲備金,也為將來投資了一大筆錢,恭喜你進入第四階段。
此時財務狀況大幅改善,不管是透過被動或主動收入,都能滿足每月開銷,甚至,就算暫停工作、只靠被動收入,也能支撐基本生活需求;而強大的財務狀況,可能使你改變對生活的想法,不僅限於養家糊口,你渴望事業上有所成就。
提升解方:不放縱,增加被動收入
所以在這一層要留意的是,你的財務是否允許你毫無保留地追求想做的事。這階段,即使生活品質大幅提升,仍須維持支出管控,量入為出,並且增加被動收入來源。
第五層:財富獨立
財富自由,可以退休了
財富獨立階段,就是財富自由!當被動收入有辦法超過主動收入,代表就算馬上辭職退休,不減少開銷,也能維持目前的生活樣貌。不過因為每個人生活方式不同,若對生活品質沒有太高的要求,可以在較少被動收入的前提下,實現財富自由。
要記住,財富自由是相對的概念。要謹慎計算,確保錢真的完全夠用,並且尋找提早退休的「目的」,而不只是急著離開職場。
提升解方:謹慎確認資產,釐清退休目的
如果不知道如何衡量資產,可參考理財暢銷書《原來有錢人都這麼做》。作者提出了有錢人參考指標,稱為財富方程式,供讀者自我評估,是否有成為富翁的潛力:個人應該有的淨資產=(年齡 X 稅前年所得)/10。
若實際資產大於該數字兩倍,屬於「超優理財族」,代表有望成為下個富翁。
第六層:財富富足
錢一輩子都花不完
此時,你賺的錢一輩子都花不完!光靠被動收入,就能過上越來越高品質的生活。一些人喜歡到鄉下享受純樸人生,也有人偏愛到豪宅享受奢華派對。
不過,更好的選擇,是把資源回饋社會。可以自問:你能做出什麼改變?你對世界的影響是什麼?因為這不只為你帶來物質上的富足,更帶來心靈上的滿足。
財富自由還有多遠?財富分6個層級,你在哪一層?-商周頭條|商周 https://bit.ly/3NWqsHo
學界研發股票投資系統 進場驗證平均月報酬率約1%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8-01-23 13:48聯合報 記者徐如宜╱即時報導
高雄大學金融管理學系副教授余歆儀(前右二)的課程深受學生歡迎。圖/高雄大學提供
高雄大學金融管理學系副教授余歆儀(前右二)的課程深受學生歡迎。圖/高雄大學提供
高雄大學金融管理學系副教授余歆儀累積10年經驗,開發股票投資系統,以多部高速電腦運算出台、美股市最佳交易模式,並投入自有資金實際進場驗證,長期平均月報酬率扣除手續費後約1%,相關研究成果同步發表在國際A級期刊「Journal of Financial Markets」。
高雄大學金融管理學系副教授余歆儀開發股票投資系統,以多部高速電腦運算出台、美股市...
高雄大學金融管理學系副教授余歆儀開發股票投資系統,以多部高速電腦運算出台、美股市最佳交易模式。圖/高雄大學提供
余歆儀表示,財金學者為了解釋人類經濟行為,自古至今推導出成百上千種財務模型,卻也發現很多既有模型無法解釋的投資獲利模式,稱之為「市場異常現象」,有學派主張是因為人性(不理性)產生市場異常現象,進而導致模型偏誤。她的研究論文「Evolution of Historical Prices in Momentum Investing」即是以「動能投資策略」這個異常現象為主軸,改善既有策略及找出獲利理由。
余歆儀挑選上百種市場異常現象與財務模型作為運作核心,加入台、美股市約100年期的交易大數據當作回測依據,經多台高速電腦平行運算出最佳投資策略,決定投資標的、金額、權重、交易時間點,以自有資金進場操作,長期平均月報酬率扣除手續費後約1%,年報酬近12%,獲利十分可觀。
要將財務理論、台、美股市交易大數據結合並非易事,余歆儀說,光有程式基礎卻不懂財務理論,電腦很有可能會篩選出不符合基礎投資道理的投資策略;而光有財務理論卻沒有電腦能力,在模擬上則會遭遇重大困難。這個投資系統在演算法和數學理論上有根本性的突破,一般演算法得耗費成千上萬年才有結果,遑論算出最佳選股與下單時機,她以10年時間設計各種演算法並反覆修正程式,透過多台高速電腦各司其職,將時程縮短至幾分鐘之內便可得出最佳解(下單)。
余歆儀強調,買賣權重、漲跌幅、進場時點等參數的調整,都不會影響模擬結果,實證結果非常穩定,當系統選出股票清單並決定權重後就會自動下單,「除非刻意檢查,不然我也不知道系統幫我買哪幾檔股票!」
余歆儀表示,實務上許多外資法人慣用「動能投資策略」,依據過去投資報酬率作為選擇投資組合的判斷基準,是可以獲利的,但背後真正的獲利原因一直沒有定論,這個研究是提出一個嶄新的原因來解釋動能策略獲利的原因。目前已有國外投資銀行、投信公司與她洽談合作。
余歆儀股市不敗法則 獲國際期刊登載
newtalk.tw查看原始檔
高雄大學金融管理學系副教授余歆儀挑選上百種股票市場異常現象,及台、美股市約100年期的交易大數據,以10年時間設計各種演算法,由多部高速電腦運算出最佳投資策略,並透過自有資金進場操作驗證,長期平均月報酬率扣除手續費後約1%,相關研究成果同步發表在國際A級期刊「Journal of Financial Markets」。
余歆儀指出,財金學者推導出人類經濟行為有成百上千種財務模型,但也發現很多既有模型無法解釋的投資獲利模式,稱之為「市場異常現象(anomaly)」,她的研究論文「Evolution of Historical Prices in Momentum Investing」即是以「動能投資策略」這個異常現象為主軸,改善站既(舊)有策略及找出獲利理由。
她表示,許多外資法人慣用「動能投資策略」,是目前學術界無法完整解釋的投資之謎,簡單而言,在股市追漲殺跌,意即依據過去投資報酬率作為選擇投資組合的判斷基準,是可以獲利的,然而背後真正的獲利原因,學者們卻一直沒有定論,她的論文即是提出一個嶄新的原因來解釋動能策略獲利的原因。
余歆儀說,要將財務理論、台、美股市交易大數據兩者結合絕非易事,光有程式基礎卻不懂財務理論,電腦很有可能會篩選出不符合基礎投資道理的投資策略;而光有財務理論卻沒有電腦能力,在模擬上則會遭遇重大困難。
她挑選上百種市場異常現象與財務模型作為運作核心,加入台、美股市約100年期的交易大數據當作回測依據,經多台高速電腦平行運算出最佳投資策略,決定投資標的、金額、權重、交易時間點,以自有資金進場操作,長期平均月報酬率扣除手續費後約1%,獲利十分可觀。
余歆儀強調,這套股票投資系統在演算法和數學理論上有根本性的突破,一般演算法得耗費成千上萬年才有結果,遑論算出最佳選股與下單時機。她以10年時間設計各種演算法並反覆修正程式,透過多台高速電腦各司其職後,將時程縮短至幾分鐘之內便可得出最佳解(下單)。而這套系統選出股票清單並決定權重後,就會自動下單。
數理、IT人才 金融機構新寵
2018-01-16 11:34
元大證券是元大金控旗下子公司,也是國內最大券商。
〔文/李子寧〕元大證券足跡已遍及全球九大城市,董事長賀鳴珩在看金融人才這一環,直言除了法遵、法務、稽核人才外,還要有數理、IT人才進入。
賀鳴珩表示,台灣傳統金融業大都屬於銷售端,一直以來缺乏產品製造(研發)。他說:「單是學商還是不足,數學邏輯基礎下發展出保險、銀行、證券產品是不一樣」,他也觀察到,目前在台灣金融界擁有數理、IT背景,在公司職位都屬中上層。
賀鳴珩表示,金融機構在快速轉變中,也面臨到不少現實問題,他以元大在韓國實例,擁有七十個據點、一千七百位員工,要在韓國證券業立足,獲利達十億元,這些年也磨出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投入。
賀董事長說,韓國排名前十大的券商有六家喊出用手機下單(買賣證券)終身免手續費,把中間人(營業員)給減掉了,IT+證券+金融以低廉方式,擴大營業區域。大家都頭痛要用什麼方式獲利,用錯方式,可能平台有沒錢可收之虞。
賀鳴珩也奉勸年輕人,在大學時多學多看,雙修學位幫助很大,真正要鑽研專項可以拉至研究所,他回憶自己一路學商,到美國讀研究所時,打開書本都是在台灣學過,「實在不用再學一次」,因此,他也認為,金融人才已進入跨領域,對年輕人是很好機會。
謊稱可用員工價買股票 群益金鼎證業務員 詐千萬
By 彭禎伶,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一月 5日, 2018
號稱可用員工價買到比市價便宜的股票,群益金鼎證券詹姓女營業員,詐得客戶逾千萬元資金,遭金管會解職。
金管會5日表示,此案是經客戶檢舉後發現,該詹姓女業務員向客戶稱可以用便宜的價格買到某些股票,誘騙客戶將資金匯入其銀行帳戶,金額高達1千多萬元。
由於詹女事後即離職,金管會及證交所調查時,詹女都不願出面說明情況,只透露是與客戶有些借貸關係;但由於金管會查證後發現的確有客戶將資金匯入詹女的相關戶頭,且客戶陳述是要託其投資股票,目前這些資金去向不明。
金管會指出,依據「證券商負責人與業務人員管理規則」,證券商的負責人及業務人員,除其他法令另有規定外,不得與客戶有借貸款項、有價證券或為借貸款項、有價證券的媒介情事;辦理承銷、自行或受託買賣有價證券時,有隱瞞、詐欺或其他足以致人誤信的行為;受理非本人或未具客戶委任書的代理人申購、買賣或交割有價證券。
金管會指出,詹姓女營業員在群益金鼎證券算資深營業人員,但業績上並非一般稱的超級業務員,而其誘勸客戶可以他人名義買到比市價更便宜的股票,或請客戶合購股票,讓客戶將資金匯入詹女名下的帳戶,行為長達一年,金額逾千萬元,事發後立即離職、避不見面。
金管會表示,調整過程中,詹女也不願出面說明事情過程,只表示自己會與客戶解決相關問題,其餘案情幾乎都不交待,金管會依法解除詹姓女業務員的職務,並請證交所註記列管,詹女三年內不得再回任金融相關職務。
此案相關客戶已對詹女提起民事訴訟,要求償還相關資金,並要求群益金鼎證券負起連帶責任,金管會表示,相關資金返還就交由司法判決,但此案已對群益金鼎證券祭出糾正。
民報 Taiwan People News - https://goo.gl/P9aS3X
【樂透人生-吳家揚專欄】股市賺錢DIY
www.peoplenews.tw查看原始檔
許多人找我談理財,常聽到他們的「股海浮沉記」,說到傷心處眼眶泛紅,既要忍受財務損失,還要擔心家人的不諒解,滿腹辛酸無處說。
股票是國人最喜歡的投資工具之一,普遍觀察投資人的態度則是很「隨興」,缺少一貫的運作邏輯。然而,要從股市賺錢,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毫無準備的投入,就想賺到錢,機率和被雷打到差不多。更慘的一群人花大錢去補習,聽信一些名嘴名師的話,結果成為抬轎人、成為被出貨的對象。方法不對、態度不對、師傅也不對,浪費時間和金錢。一旦彈盡糧絕,只好退出市場休養生息。有意思的是,好不容易恢復生息之後,下一位「救世祖」剛好又出現了。如此,周而復始,不知為誰辛苦?為誰忙?
不要以為聽一兩天的課程,自己畫兩條線,就能一夕致富。現實很殘酷,沒準備好就投入,你的錢只會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流進他人口袋,讓別人過著幸福美滿的日子。
賺錢DIY要先有這些觀念
真正要在股票投資市場立足,別無他法,要透過系統性的學習,從基礎課程開始學習,不斷地模擬和練習,一步一腳印建立自己的決策能力,如此才有機會賺到大錢。要賺到錢,一定要有一套自己股市賺錢DIY(Do It Yourself)的方法。
『賺多賺少、自己決定!』付出和成果成正比,越是努力的人,只要方法正確,假以時日,一定可以從股票市場中,穩定的賺取合理利潤。要從股市賺錢,必須知道公司的基本面和競爭力,而且投資市場基礎三門課,財報分析、技術分析和籌碼分析,一定要紮實弄懂,一般人只學技術分析,這也是坊間最受歡迎的課程,但是只看技術分析效果有限。
市面上許多網站提供免費的內容,可以下載來建立自己的資料庫。透過學習將這些資料,轉化成有用的訊息。接著,配合產業訊息、國家政策和世界總經局勢,不斷的精進。
會計與財務分析
看到「會計與財報」許多人退避三舍,頭痛也不想學。但會計是會計師的專業,只要有好的會計師幫我們把關,接下來的財務分析結果,就比較可信,可當選股的參考。要找出好的公司,公司治理和負責人的誠信都非常重要。轉投資太多、財報太複雜、看不懂、曾經作假帳,或和主力掛勾的公司,都不要碰。雖然這類型的公司股票,常是飆股的溫床。
沒錯,財報是落後指標,也很容易「操弄」,但還是要去閱讀。看過去,預測未來。好比建北生通常成績比較好,雖然不保證每個學生都可以考上台大,但讀台大的「機率」還是比較高。
有四大張財務報表要研讀:資產負債表(B/S)、綜合損益表(I/S)、現金流量表(C/F)和權益變動表。除資產負債表是「存量」外,其餘都是「流量」的觀念。現金流量表最重要,也最不容易被操控。財報分析最基本但難度相對高,真是不容易。另外,要注意財報空窗期,避免不必要的風險。
財報研讀的重點在於「五力分析」:財務結構、償債能力、經營能力、獲利能力和現金流量。此外,還要關注股票評價比率和財務槓桿分析。許多財務數字和各大報表間或表內,有強烈的相關性。這些專有名詞和公式,將闢專章討論。
技術分析
技術分析是大家最熟悉的技巧,只對考試得分有幫助。如果投資「只看」技術分析,對實際投資績效沒有幫助。因為主力知道你的伎倆,這些圖就是他們畫出來騙你的,而散戶通常也會上當。當然少數天賦異稟的老師,另當別論。
股票是量先行,有量才有價。技術分析對中小型股不適用,因股本小容易受到有心人操控。超大型個股或指數,或許因外力干擾的機率比較小,比較適用,但也絕不是坊間出版品上的那幾招就能應付。
我們可從歷史數字中畫出「常態分佈」曲線圖、計算標準差等等,來找出未來落點的機率,當作「買進賣出」的參考點,這個前提是「價值型」的公司,因為股價會隨著景氣循環而落在某些區間。可多畫幾條線在股價圖上(五線譜也行),用自己「原創的」指標來增加勝率。而且,很重要的是,如果真的可以賺錢,千萬不要讓別人知道。
籌碼分析
籌碼被鎖住了,就容易形成飆股,很適用於中小型的主力股。透過一些公開的訊息,經過自己的簡單計算,就有機會掌握到籌碼面的訊息,來增加投資報酬率。當籌碼被釋出而變凌亂時,就該出脫了。如果找到飆股,淺嚐即可,千萬不要重押身家,因為它們是被人為操控的。如果成為最後一隻白老鼠,就非常非常麻煩了。
我們可從歷史數字中畫出「常態分佈」曲線圖、計算標準差等等,來找出未來落點的機率,當作「買進賣出」的參考點,這個前提是「價值型」的公司,因為股價會隨著景氣循環而落在某些區間。(圖/創用CC授權)
如何建立和利用資料庫
利用免費網路資源來下載公開資訊,存在雲端或自己的電腦中,定期更新資料,就可以形成自己的資料庫。或許你會認為,下單軟體就有一大訊息了,為何還要自己建立資料庫?主要是因為提供資料期限太短。若打算長期投資,財報最好看10年以上。
將數字變成視覺化的趨勢圖來掌握變化,我們可以知道什麼是好公司、什麼是好股票、也可以猜價值型公司股價區間,或許還有機會找到飆股。財報參數長期趨勢向上或向下,表示公司基本面變好或變差。如此就可以掌握一家公司的概況,當成投資決策的參考。若忘記這些數字的定義,只要翻翻筆記或Google就可。建立資料庫的好處是,可以自創指標和模擬試算,來增加勝率。
當沖客的興起
賺快錢的人和賺慢錢的人,基本的思維和做法是完全不一樣的。這沒有對錯,只是個人的見解不同而已。但錢進股市,就是要賺錢,我們不是來做功德的。
當沖是證交所推出救股市成交量的政策之一,當沖量逐漸增加到目前約占成交量的四成左右。據交易所統計顯示,從4月28日降「當沖稅」起到5月12日止,只有5月10日一天帳上有賺,其餘平均每天當沖客,都賠數百萬到數千萬元之譜。因為稅和交易成本幾乎全數吃掉了當沖客獲利,當沖客天天白忙一場。基本上,當沖客不需要任何資訊,只要有「膽識」即可。如果個股成交量夠大和股價波動夠大,就是當沖客的標的。長期而言,就是賠錢,這些人早晚會改變交易模式。
進階分析和建議作法
即使我們透過基本分析(財報、技術和籌碼),找出相對應的股票,但最好還是不要重押單支股票。好的公司通常也是「成長型」的公司,隨著財報的發布,股價也會水漲船高而持續創新高。財報可以看出是不是成長型的公司,所以用歷史股價來計算相關的係數,也只能當「買進而非賣出」的參考。像巴菲特所言:「我們是要買進公司而不是買進股票,不要在乎短期的股價波動,要在乎的是公司基本面有沒有變化。」
我們可以多找出幾支好股票,持續買進形成「一籃子」的投資組合,定期追蹤這些公司的表現,長期持有並減少不必要的交易成本,長期都是贏家
民報 Taiwan People News - https://goo.gl/P9aS3X
理財顧問給社會新鮮人的理財建議
2017-07-23 17:29
吳家揚
37歲財富自由,42歲從半導體業退休,台股資歷30年。擁有CFP等14張金融保險證照,協助中產民眾晉階成為有錢人。 台大化研所、交大經管所雙碩士。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法學院、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商學院研修。著作《做對四件事,不再當工作的奴隸!》《照著做,提前10年享受財富自由》。 [完整介紹]
有意識的替自己加值,本業薪資所得的成長沒有想像中困難。圖/本報資料合成
有意識的替自己加值,本業薪資所得的成長沒有想像中困難。圖/本報資料合成
日前應邀到企業對大學實習生,與即將就業的社會新鮮人談「投資理財的基本觀念和做法」。大樓要從地基蓋起,看來尋常無奇的投資基礎功課,卻是個人一生甚至下一代大富的基石。
作為一位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CFP)的我,給年輕人的理財建議為:先要重視自己的「工作收入」,將本業顧好,這是帶動未來的十幾、二十年財富成長的引擎。
再苦也要自我成長 不能甘於22K
現在社會瀰漫的22k沒啥路用的氣氛裡,如果你自我設定是22k一族而不想改變,那是個人的自由,其他人對你的選擇也只能尊重。但如果你認為這不該是你的價值,那就去爭取自己該有的對待,而不是躲在鍵盤後當酸民。
有意識的替自己加值,本業薪資所得的成長沒有想像中困難。在此與新鮮人分享「72法則」概念:如果你每年加薪的幅度12%,72/12=6,6年後收入會變成原來的2倍,要提早財富自由,每年加薪12%很重要。
社會新鮮人一開始年薪假設30萬,6年後變60萬,再6年變120萬,再6年變240萬。你也許會質疑,哪有可能從工作開始經歷18年後,年薪從30萬變240萬,公司也不可能年年調整薪水。所以,一年12%的薪資成長幅度就要靠自己去創造,其中最快的途徑是透過進修增強自己本業能力,清楚設定個人升遷目標,讓自己成為是業內搶手人才。如果你是業務人員,不靠底薪而靠佣金過活的,憑自己的努力還是有機會達到此目標,而不用常常換公司。
上述方法是增加有形資產的方法之一,除了有形資產外,累積個人無形資產也有加分的效果。無形資產就是「個人品牌」,報章雜誌媒體露出、經營FB、部落格或社群,可以達到效果。
當工作之餘,還要學習投資理財,讓「工作、學習、理財」成為「理財金三角」,不斷地加強和建構此「財富之梯」。當有一天發現自己投資理財能力夠了、淨資產變厚了、口袋變深了,當被動收入大於生活支出(包含醫療和看護費),就達到財富自由。
將風險放在首位,再來談投報率
常見的理財工具如表列,要能夠辨識每種投資工具的風險和獲利能力。當獲利能力高到不尋常的境界,可能就是遇到詐騙集團。詐騙事件非常常見,你要他的投報率,他要你的本金。如果投資前有查證,不要利益薰心,被詐騙是可以避免的。
舉例ETF0050,年化報酬率不到5%,已經打敗80%的主動式基金投資績效。一般的投資案件,報酬率大於10%,就要警醒。如果無法查證,就不要投資,永遠將風險放在首位,避免無謂的損失。
吳家揚整理
投資理財很有趣,也很容易吸引大家的目光。媒體報導的投資達人,他們有良好的投資績效,但羅馬絕對不是一天造成的。我們常常看到表象,而選擇性忽略他們的本質學能、口袋深度和投資經驗,投資結果當然會大不同。第四台和外面授課講師,講的天花亂墬,卻常讓我們受傷慘重,不但花了學費、繳了入會費、還會損失投資本金,真是「一舉數損」。不如回到基本面,回到教室,從基本的原理原則學起,雖然慢但踏實,也不容易被騙,投資績效也會慢慢建立,可以「一舉數得」。
資產配置很重要
吳家揚整理
財富可以簡單分為2大類,衛星資產和核心資產。衛星資產就是賺到快錢的資產,包含工作收入、投資理財和其他收入。而核心資產就是相對穩健的資產,可以買了就放著數十年的資產,資產價值會隨時間而慢慢長大,例如房地產、保險及能產生現金流的資產。在正常的情況下,核心資產會產生現金流,成為「被動收入」。我們要不斷地將衛星資產的財富挪移到核心資產中,為未來做準備。
吳家揚整理
「收入、支出和儲蓄」3者之間要妥善分配,長遠規畫。將儲蓄不斷地轉換成衛星資產的投資理財收入,再放到錢櫃中。要知道一生要花多少錢,提早準備,也比較不會驚慌失措。保險也是必要的,可以防止我們的生活被迫改變。
以投資組合為主,長期持有
除非你很懂公司或產業,否則盡量以投資組合為主,可避免選股風險。高報酬伴隨高風險,是必須牢記在心的。個股可能很會飆,也可能下市變壁紙,ETF是很好的選擇。投資組合以ETF為主,個股為輔,可降低風險和波動,當然獲利率也可能會降低一些,至少可以避免非系統性風險。但系統性風險來臨時,例如2008年金融海嘯,可借助期貨或選擇權來規避系統性風險。這是一個重要的這題,平時要修練才有可能識別風險而降低風險。
投資組合長期持有的好處是,可以降低持有成本,也可以享受複利的效果。投資理財愈早越好,投入本金越小且越輕鬆,就可以達到「退休規劃」的財務目標。但一般人做不到,為什麼呢?因為複利要與心魔相對抗,違反人性。
據報導指出,26年前投入本金95.5萬元買進鴻海股票一張,到今年7月17日股價115.5元,靠配股配息可以獲利1536萬元。簡單計算:1536萬=133張現股(115.5元計),從1張經歷26年後變133張,每年複利率為20.7%。意思是每年配股保留且配息全部加買股票,連續26年都不賣出,每年投報率為20.7%,計算忽略購買手續費和交易税,雖然實際數字可能有出入,但能可見複利之威力。
全世界可以年化報酬率20%以上,連續20年以上,「比較有名的人」只有巴菲特和彼得林區。哇!這就是複利的效果,一般人做不到,如果做得到,毋庸置疑一定會成為有錢人。我個人習慣賺10%就跑,只在乎「曾經擁有」而不會和股票「天長地久」,偶有佳績賺1倍就了不起了。每個人的習慣不同,當股價漲30%到50%,一般人會停利。1張變30張時(漲到30倍時),大概就賣股票去買房或買車了,複利效果也因此中斷或打折,也不會有後來的100倍。所以,「複利」很難做到,尤其是股票基金,動動手指就可以拿到一筆錢去做其他用途,輕易終止複利效果。
人生十年一個大運
當你不斷的強化和優化「工作、學習、理財」這3件事時,當機會或風險來臨時,就要好好把握住機會並避開風險。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當機會來臨時是否可以辨識並善用。人生每10年會有1個大運:「掌握住1次,一代人財富自由;掌握住2次,兩代人財富自由;掌握住3次機會,家族有機會晉升為富豪階級。」白手起家的富豪們,至少都經過30年以上的努力,才能達到這種境界。
每個人的一生,都有2次到3次的大機會,自己的大運由自己的作為決定。當你在40歲或50歲就開始享受財富自由,表示你之前一定做對一件大事。回頭想想,作對哪件大事,創業成功或投資成功?將成功的經驗內化,不斷再強化和優化創造「財富之梯」的能力。當第2次大機會來臨時,將更有能力也更容易識別和掌握它,可以讓家人財富和生活水平更上一層樓。
【樂透人生】台股萬點投資法 | 民報 Taiwan People News - https://goo.gl/GKxGQg
根據報導這次台股上萬點,大多數散戶無感。究竟萬點指數是高還是低?是起漲點還是災難的開始?如果對方脫口說出《哈姆雷特》內的金句“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也不會讓人太意外,因為行情就是令人困惑。
日前應邀到扶輪社分享投資心得,幾位社友們非常有感,因為他們聽從財經名嘴的建議,從台股9,000點開始放空一路加碼,以「元大台灣50反1(00632R)」為標的,反成為重災區。我好奇地問事業有成的社會賢達們:「你比他有錢,他也無法證明投資績效好,是什麼讓你要聽他的?」
「是什麼讓你要聽他的?」在資訊氾濫的時代,要常有這樣的自我提醒。投資一定要加上自己的判斷,謀定而後動。回到台股萬點投資這個議題上,有必要放在全世界的政治經濟局勢下和台股的歷史來看,會比較客觀。
政經局勢對股票有何影響
每年第四季,研究機構就會發表隔年全世界重大的政經局勢,包括央行政策、政黨選舉、地緣政治,回顧與展望。這由這些歷史資料和研究報告,投資機構會開始沙盤推演,預測最佳和最差的落點來擬定投資策略。如果事件不在預設範圍內,才是黑天鵝,才可能造成重大股災。試想:最近幾年,哪件事不在沙盤推演的範圍內。英脫歐,利空兩天就反應完了;川普當選,利空一天就反應完了。所以末日博士魯比尼很困惑:「為何現在的投資人,都不怕黑天鵝?」
根據總經學家依據「1997年到2016年的通膨率和產能利用率」,做出的「經濟景氣循環圖」來預測未來的經濟走勢:從2008年金融海嘯後,世界經濟走一個漫長的L型復甦,最快2020年最慢2023年會終結「新中性(經濟成長中低速和利率長期低水準)」這個循環,然後進入十年的榮景。所以未來投資標的,應聚焦在「亞洲中產階級崛起、美國消費、歐美日銀髮富人」三大區塊,比較有勝算。
將風險放在首位,再來談投報率
資產配置可以降低風險,當然有可能會降低獲利。將財富分散在不同的籃子中,會比較安全,例如美元、原物料、股票、債券和REITs等。因為不同標的,會有不同的景氣循環週期,每年獲利表現也不同。藉由資產配置和調整比重,可以有效降低波動,長期持有,財富有機會持續向上累積。
VIX是一個好的指標:VIX是S&P500選擇權合約的隱含波動度(IV)指數。當市場下跌有避險需求時,法人大量追價賣權(buy put),推升市場整體IV,造成VIX上升,故VIX也稱恐慌指標。期權投資高手總結:「VIX高,市場預期未來價格波動大。VIX低,市場預期未來價格波動小。0到15為貪婪區,尋求大波段賣點(股價在歷史高檔區,以選擇權為主股票為輔)。40以上為恐慌區,尋求大波段買點(指數3個月內重挫15%以上,別用選擇權避險)。」
VIX的波動比00632R大,適合短線投資人進出,當然風險和獲利都同步放大。
高手和散戶的差別
所有投資標的都有「價值」和「價格」的區別。最好投資「價值趨勢向上」的標的,價格則是隨著市場的狀況而波動。好比「主人與狗」的故事一樣,主人就是「經濟基本面或價值」,而狗就是「股市或價格」。主人帶狗出去散步,「有時狗跑在主人之前、有時在後、有時在旁」。所以只要看懂基本面,並不需要過度驚慌。
將錢投入投資市場時,到底要用甚麼心態?投機交易還是資產配置?在投資市場有兩個大家耳熟能詳的指標性人物,他們鮮明的操作風格,可以提供我們對照,思索自己的因應之道。
第一個是善於等待市場非理性膨脹,從小泡沫漲成大泡沫,然後精準地在「泡沫破滅前兆」大舉放空獲利的金融巨鱷索羅斯,他可歸為「投機交易」的代表;另一位則是敢於敢於危機入市,趁低價承接一路往下買進好標的,再等市場回春獲利的股神巴菲特,他則可歸類於「資產配置」的代表。
是投機交易型還是資產配置型,這沒有絕對的好或壞,也無所謂的道德問題,純粹就是個人特質。這兩位人物大家都不陌生,我們再來熟悉一下。
索羅斯常常買太早(A)賣太早(B),巴菲特也常常買太早(B)賣太早(C)(如果不是他的核心持股的話;如果是核心持股,則是B買進並長期持有)。我們散戶,則是買太晚(D)賣太早(B),撐不過一個循環,錢都被索羅斯和巴菲特賺走了。
往前看?還是往回看?
《證券分析》這本聖經,是巴菲特老師班傑明葛拉罕和大衛陶德的巨著,我認為是每個價值型投資人都應該要讀的一本書。書中提到:「1951年春季,道瓊工業指數約250點。自1896年道瓊成立以來,總有某些時間低於200點。葛拉罕建議唯一在他手中拿到A+的得意門生巴菲特,要等到低於200點再投入才有利。巴菲特拒絕恩師的建議,因為那一年起,道瓊根本沒有回到200點的水準。如果當時我有1萬美元而選擇不投資,我現在依然只有1萬美元的資產。」
「老師在講你有沒有聽?甩筆!」這是第四台名嘴慣用的台詞和動作,他們總是能精準地賣出(E)和買進(F),一天賺個2,000萬台幣沒問題(還以此為招生廣告),比索羅斯和巴菲特厲害許多。還好老師講的,巴菲特都沒在聽,巴菲特甚至還認為道瓊未來會到100,000點。
如果從過去的歷史來看,股市的確在高點。但如果從未來回頭看,股市在高點還是低點呢?道瓊22,000點、德國12,900點、印度32,000點都創下金融海嘯後新高紀錄,經濟活動各國都在復甦中且今年Q2加速成長。如果經濟基本面結構完全改變,就不可能回到過去,未來的評價標準,就不能用過去的經驗,即使投資大師葛拉罕等等高手也會完全看走眼。
世界錢太多和肥咖效應
從金融海嘯後,美國開始大規模印鈔救經濟。柏南克用直升機撒錢的策略奏效,將美國經濟從急診室拉回普通病房。四大央行美中日歐也效法「QE forever」這種特效藥,印鈔先將經濟救起來,至於副作用以後再說。
從2015年12月起至今,美國升息三次,今年聯準會準備縮表。以美國目前的作法和速度,10年之內也無法完全回收QE印出去的錢,這些錢即使回收也只是換個名目再投資,市面上的錢也不會因此減少。更何況,中日還繼續印鈔票,歐洲央行也不提QE退場。全世界還處於低利率或負利率的時代,錢還是太多,好企業如蘋果等,為了增加營運子彈和運用節稅策略,繼續發債換現金。
經濟指標即使不好,地緣政治常有風險,因為錢太多,主要股市還是持續創新高。投資人對黑天鵝無感,一有風吹草動,或許股市瞬間大跌,但過剩和充沛的資金,很快就將跌幅填補並拉抬向上。
美國肥咖條款和CRS(全球性的肥咖條款—共同報告標準),將世界的錢進一步「逼進」台灣。川普上選後,主張弱勢美元,逼著全世界貨幣升值。台灣被美國列入「匯率操縱國觀察名單」,台灣央行的「柳樹理論」破功。外貿出口導向的廠商匯損嚴重(台積電、大立光),也逼著技術升級(賺更多的錢),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由最近一年台幣大幅升值可知「政治效應」,也同時推升台股的強勢並守在萬點之上。
現在適合做多還是做空?
台股結構性改變:1990年台股創12,682歷史新高,當時台股不到200檔;現在10,500點,台股大約1,700檔,規模完全不同。當時沒有世界級的公司,現在有(台積電、鴻海、大立光)。當時是散戶盤,現在是法人盤。當時充滿樂觀,現在充滿悲觀。
台股萬點是高還是低?是起漲點還是災難的開始?個人認為,台股萬點只是起漲點。「牛市在悲觀中出生、在懷疑中成長、在樂觀中成熟、在歡愉中死亡。」我相信總經學家的預測、台股結構性的改變、資金不斷流入台灣,這三大點來綜合研判。價值趨勢向上,但價格波動會越來越激烈。
如果不知道要投資甚麼?台積電、鴻海和0050,都是好標的。若暫時不想投資台股,證交所還有數十檔ETF可投資全世界,也是好的選擇。綁好安全帶,冷靜而客觀的投資,長期可做多,短線可考慮觀望(或做空),是比較好的投資策略。
【樂透人生】股票投資要勤做功課 小心被出貨 | 民報 Taiwan People News - https://goo.gl/415JTP
「我老公不會玩股票。」蘇太太怒氣沖沖的抱怨先生。
「問題是,他『不會』玩又愛玩,跟什麼名師聽明牌,結果賠了一屁股。大師,大他的頭啦!」蘇太太愈說愈生氣。
Seafood能讓人賺錢嗎?
蘇先生的故事大家應該不陌生,常有人誤聽明牌而在股票市場中慘賠,然後再聽信師父(seafood)讒言之後,從此從股市畢業。為什麼要搞得這麼複雜呢?大家都知道投資要做功課,但也常誤以為做功課就是聽名人或報章雜誌報導,結果愈認真愈把自己搞得狼狽不堪。
投資市場不乏打著師父名號的人要讓大家上天堂,「名人」在外面開課,價碼通常也不便宜,折扣後一整天至少要4萬到6萬元,含一個中餐便當。他們打的名號很嚇人,例如「仙X指路」、「平民X魔」、「XX一姊」等等;吸睛的廣告詞是「日賺2,000萬元」、「只靠這條線,年賺50趴」、「賺錢就是這麼容易」之類的。課堂內「保證」賺到手抽筋,還會有菜鳥學員分享「賺爆」的經驗。
大家要知道:「短期內賺到大錢,一定有歷史背景和個人因素,不是我們甚至是當事人可以隨時隨地複製的」。名人授課內容不外乎是基本原理ABC,而非曠世絕學的武功祕笈,例如「開盤八法」之其中3招4招,或簡單入門的技術分析,不能再多了。
即使課後加入更昂貴的會員制或買程式來交易,上完課後一樣讓你繼續賠,為什麼呢?因為有些名嘴兼具出貨任務;而你對購買的程式內容和運作原理一無所知,也不知後台何時會送出甚麼資料要你進場交易。
名人兼具出貨任務 送你住套房
每個老師都想帶你上天堂。第一流老師「盤後」解盤時都會說「賣E買F」,讓VIP會員從頭賺到尾。第二流老師都說第一流老師是騙人的,不可能那麼神準,所以如果「賣D買B」,賺到大波段,就很厲害了。而實際情況是,最後都會「買E賣F」或「買D賣B」,而住進總統套房。
圖/吳家揚整理
台灣是內線交易的天堂,刑罰很輕。「漢微科併購內線交易案,女主角輕易過關獲不起訴」,這種例子不勝枚舉。我們散戶只有「被內線」的份,成為最後一隻不幸的笨老鼠。所以不要心存僥倖,以為那些名嘴可以讓你賺到錢。
投資高手起手式
現代投資組合理論先驅,195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Markowitz,提到資產配置(Asset Allocation)這個名詞。後來有些學者統計出,長期投資賺錢:「有95%來自好的資產配置,只有5%來自其它」。這裡的資產配置包含房地產、股票基金、外匯、REITs、債券和原物料等等,是以自己的人生財務目標為主的投資標的。少數只有5%,是厲害的技術分析學派之類的人。而這些名人或你,是否屬於頂尖的5%那群人?
要勤作筆記,也要常追蹤名人的說法。許多名人經不起時間考驗,會刪除自己部落格或粉絲團的留言和紀錄,但很不幸的曾被媒體轉載而無法消除者,就留下證據變成大笑話。但他們很容易忘記這些事情,如果你上過一次大當,保證終身難忘。
還有些名人主張,台股9,000點(9,200點)以上要空手或少量持有股票。如果他們真的這樣做,大概沒甚麼機會在台股賺大錢。尤有甚者,進一步主張放空,這些名人大概都躲起來療傷了。多數名人是靠「教投資股票課程」或「賣程式」或「吸收會員」來賺錢,而不是靠「投資股票」賺錢。要了解他們和我們的區別,才不會被誘導。
目前低利的情況之下,對投資預期不宜太高,避免不必要的風險。長期年化投資報酬率4%,已經打敗8成的基金經理人。因為我們的投資金額少,受到的限制少,或許可適當提高到6%或以上。追求高報酬,就要冒風險,也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投入股市要做足功課
證券價格的波動是隨機的,價格的下一步是漲是跌沒人知道,且股票價格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這就是「隨機漫步理論(Random Walk Theory)」。要知道,高手的投資策略是不會輕易透露的。如果大家都知道也效法,那績效就會被瓜分,將不會有超額利潤,而變成市場平均值。
有些名人,常曝光大談投資策略。要知道同樣的說法做法,十年都沒更新改變,也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世界政經局勢如此詭譎多變,抱著以前「成功的經驗」去誤導別人?這也是我們要謹慎思考的。
投資要做功課,要多讀好書。好的書籍是高手的心路歷程,不斷地檢討自己投資策略的優缺點和投資當下的心理素質,我們也可以藉由別人成功和失敗的經驗,不管從「金錢上」或「學習曲線的時間價值上」來獲利。好的書籍通常也不會直接告訴你,何時要買哪一支股票?用多少價位?而是藉由不斷的讓我們思考,最後讓自己做出好的投資決策。
參加研討會也是做功課的一種方式。如果你經年累月,不斷看書學習,再加上研討會或投資論壇的洗禮。一段時日後,那些人『在裸泳』你會一目了然。另外,進課堂上學習最基本的原理原則,也是必做的功課。學習財報、技術分析、總體經濟、產業分析等等,會讓投資更上手。
好的投資者要花不少時間在看書、學習和思考上,沒有例外。史上偉大的投資者都是如此,所以他們賺很多錢也是應該的。如果我們還用錯誤的方法做投資,顯然錢是不夠賠的。賺到錢時以為自己很厲害,其實是運氣好,當好運用完了,悲慘的事就會降臨。如果你要在短期內要賺到大錢,基本功實在不可少。
股市賺錢有捷徑嗎?
大哉問?有的!
「停利不停損,繼續定期定額扣」,「要認賠 停損,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材燒」,這類說法在市場上會常聽到。對或錯,取決於投資的標的、時間長短、信用槓桿和口袋深度,沒有絕對。
好的投資績效,是在我們的預期範圍內,達到預期結果。如果不想花時間做基本功,就投資大家公認的好公司股票,例如0050、台塑四寶、台積電、鴻海、大立光、富邦金等等龍頭股,定期定額或不定期不定額,買進並持有,直到公司或產業的基本面變差為止。這種懶人投資法,前提是「長期而言,公司價值趨勢向上」。
按造某種比例去投資以上的標的,仿造我之前發表的「黑猩猩選股法」,績效完勝基金經理人。
關心投資標的
投資,要考慮「機會成本」和「投資報酬率ROI(Return of Investment)」。股票輸錢的原因,不外乎:聽信謠言、買太貴、賣太早和沒有紀律。我們要隨時關心投資標的,不必在乎短期的波動,更不用頻繁交易。媒體和名人的訊息,通常是落後指標。而投信認養的股票,也常讓投資人血本無歸,要警醒。
若是要投入股票,財報上至少要看到EPS、ROA、ROE、營收、毛利率、利潤、現金流量、淨值和EBITDA(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盈餘;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taxes, depreciation, and amortization)等等項目,而這些項目至少要有十年上的紀錄。
用簡單的方法,去更新和記錄這些數字。在過程中,隨時可以加入我們想要的訊息,做進一步分析。這只是一個小例子,我們需要更多的資訊,綜合研判進出場時機,來賺到合理或超額的利潤。
照著做,進階成為有錢人
2017-11-15 09:00
吳家揚
37歲財富自由,42歲從半導體業退休,台股資歷30年。擁有CFP等14張金融保險證照,協助中產民眾晉階成為有錢人。 台大化研所、交大經管所雙碩士。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法學院、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商學院研修。著作《做對四件事,不再當工作的奴隸!》《照著做,提前10年享受財富自由》。 [完整介紹]
說起來一點不戲劇化也很無聊,要成為有錢人,主要的財富來源還是工作收入。本業的收入夠高,才會有機會晉身成為有錢人。(圖/CC網路授權)
說起來一點不戲劇化也很無聊,要成為有錢人,主要的財富來源還是工作收入。本業的收入夠高,才會有機會晉身成為有錢人。(圖/CC網路授權)
賺錢好辛苦,想成為有錢人,有沒有方法可以複製?
「有錢人」是指淨資產至少百萬美元的富翁(millionaire),「億萬富豪」是指淨資產超過10億美元的富翁(billionaire),而「鉅富」更是少數。日前英國《衛報》報導,美國最有錢的3名「鉅富」:微軟創辦人蓋茲、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和股神巴菲特,擁有資產總額達2,485億美元(約台幣7.5兆元),這3人的財富相當於美國經濟底層一半民眾所得。
要成為「億萬富豪」除需要運氣和努力外,還要有諸多條件配合才行。但成為「有錢人」,則親民多了,依據某些「發達軌跡」照著做就行了。以CFP(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的角度觀察,從「一般人」進階到「有錢人」的奮鬥階段,發達路徑是有跡可循的。當成為有錢人後,生活也會慢慢起變化。
要如何變成有錢人
說起來一點不戲劇化也很無聊,要成為有錢人,主要的財富來源還是工作收入。本業的收入夠高,才會有機會晉身成為有錢人。工作收入可分為主動收入和被動收入:主動收入是勞務所得,一般白領、藍領的薪資所得;被動收入如企業主,有許多打工仔的貢獻和幫忙。當然,企業要經營成功,老闆才能享受被動收入。否則企業主一天到晚跑3點半,生活品質比打工仔還不如,若不幸破產了,更是生不如死。
統計資料顯示:「收入越高,薪資占比越低,投資占比越高」,投資收入也是被動收入的一種。在進階成為有錢人的過程中,會持續投資來擴增財富,或許要追逐10%或以上的高報酬率,所以承擔的風險也高。當有億萬富豪身價時,就會重視風險,將風險考量擺在第一位。因為財富等級不同,只要儲蓄險或部分保守型ETF的投資組合,達到3%,或許就可以滿足億萬富豪的需求。
一般人只想用投資的手法變有錢人,無可厚非,但成功機率微乎其微。如果把重心放在投資收益而非工作收入,這樣是「本末倒置」,除非夠有錢且投資績效良好。主因是在投資這條路上既不夠用功、用錯方法,又拜錯seafood,導致績效其爛無比。
複製有錢人的財富藍圖
蓋房子的時候必須先有藍圖、有計畫,然後才能破土動工。台北101並不是憑空出現的,它經過數千年的演化才有可能。但是現在,只要有錢有地,法規允許,到處都可以出現超高摩天大廈。
就像蓋房子要先畫設計圖,一般人在開始累積財富時,會透過學習模仿有錢人,打造屬於自己的財富藍圖。這個藍圖可簡單分為3層:
第1層:財務安全,首重風險管理
即使是有錢人,大概也經不起大風險的降臨,這時要有完整的人身保險和產物保險防護網,來保全資產。壽險、醫療險、意外險、殘扶險、年金險、住宅火災及地震險、汽車險(強制險、第3人責任險、超額責任險)等,是基本配備。隨著人生階段和財力而調整,「保好保滿」是必要的。
舉一個水桶為例,目標是要將水注滿。水桶是存量(100萬美元),水管是流量(薪水或被動收入)。流量越大越好,可以越早注滿水桶。假設水桶有破洞(遇到風險)或水管有破洞(如亂花錢),如果流量夠大夠快,還可以彌補漏水達到滿水位的目標。反之,就必須抓漏(買保險和記帳),否則只會離目標越來越遠。
第2層:財務獨立
子女教育金、購屋購車、退休規劃等等,都要存下大錢,這個階段很辛苦。如果要提早財富自由,更是要投資。投資有風險,賺錢很辛苦,但投資賠錢卻不難,可透過系統性學習和實際操作,中長期可以享受投資獲利的好結果。
第3層:財富自由
如果開始執行「稅務規劃和財富傳承」,恭喜你,至少是有錢人等級。了解相關法規和實務做法,避免因「不懂或一知半解」而將一輩子辛苦所得,大部分貢獻給國庫。
有錢人過的生活
有錢人或許會離開朝9晚5的職場環境,反而專注自己的「事業」。表象或許不容易辨識,但「穿短褲、藍白拖、開國產車」的人,可能都比「穿西裝、打領帶、開賓士」的人,更有錢。因為有錢人不需要外在這些物質來襯托來炫富,生活變得很簡單也很真實。 」。他們也會去聽講座或進修:房地產趨勢、理財說明會、稅務講座、投資趨勢、信託節稅等等也不會錯過。關心的話題大概就是:美元匯率、樂活養生、品味人生、旅遊休閒、居家風水、時下新聞等等。喜歡聊天的有錢人,分享自身經驗容易親近互動。而不喜歡聊天的有錢人,也希望別人能主動獻上關懷。
有錢人的朋友圈
有錢人周邊會有許多學者專家、CFP、會計師、律師、醫師,還有更多的有錢人圍繞。學者專家含大學教授、保險業務員、地政士、銀行理專、證券期貨分析人員等,平時即可從這些人士獲取相當多的訊息。有時,免費的反而最貴,因為某些人真的不夠專業。
有錢人如果要執行一項大型或複雜的財務計畫,而無法判斷正確性或真偽時,就必須交由更專業的人員如:CFP、會計師、律師來幫他們把關。CFP可先做整體評估避免被騙、會計師可避免逃漏稅被罰、律師則是降低牢獄之災的風險。醫師除看病外,還要「喬病房」。大醫院的病房真的一床難求,當親人需要住院時,如果有夠力的醫師朋友幫忙,就很好。
當你的財富增加時,自會有許多人想要靠攏。有些人會有目的性的接近有錢人,當然有錢人也不是笨蛋。他們挑選「朋友」的面向:能匹配身分地位的、磁場和行事風格接近的、能委以重任的,和能關心鼓勵的。要與有錢人建立關係,需要「互動、利益和信賴」。
但是有時也會有特別狀況,例如「團購力量大」,有錢人會揪團買股票基金、房地產、汽車等。之前TRF大賣,讓醫師娘和中小企業主賺翻了,但之後卻下場悽慘。有錢人常會「好康逗相報」,「有福同享」但「有難不想同擔」。
洗自己的財富基因
出生在富貴家庭成為「富二代或繼承大筆遺產」或「中樂透」,都可以成為有錢人,但這些因素都非操之在我。如果沒有參與累積財富的過程,這種「不意之財」可以持續擁有多久?這就是問題。2017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塞勒,觀察人性後納入理論,認為「這些人」,很容易將財產敗光,因為非自己辛苦所得。
沒有天生的財富血統,沒關係,自己的基因自己洗。有錢人的運氣都不錯,但好運氣可以透過不斷的學習和練習,而加以掌握。「天助自助者」,先觀察有錢人的習性,跟著做,把自己打造成有錢人,是確實可行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