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縣古蹟新埔朱氏家廟今天上梁
2024/05/24 14:30竹縣古蹟新埔朱氏家廟今天上梁 - 自由藝文網 https://bit.ly/4bHmw9c
新竹縣縣定古蹟新埔朱氏家廟的修復工程今天舉行上梁。(記者黃美珠攝)
〔記者黃美珠/新竹報導〕新竹縣縣定古蹟新埔朱氏家廟修復工程今天上樑,縣長楊文科、朱氏家廟管理人朱建全、新埔鎮長陳英樓以及新埔議員、新埔各宗祠代表、朱氏家族代表成員等皆到場,祝賀家廟主體結構完成,其梁永保建築的穩固與堅實。
縣長楊文科說,「新埔宗祠博物館計畫」從2009年起由縣府文化局推動執行,各館舍有:范氏家廟、林氏家廟、陳氏宗祠、新埔國小校長宿舍、張氏家廟、劉家祠、潘屋、朱氏家廟、吳濁流故居及上枋寮劉宅等共10處,其中新埔朱氏家廟是「新埔3街6巷9宗祠」修復工程中的最後一哩路,完成後可望讓新埔的地方文化再現。
縣府文化局表示,新埔朱氏家廟的大梁上高掛著天燈、紅布、粳粽、以及青布等吉祥物,各自代表天、地、人、以及青龍,闡揚大梁肩負著承天、接地、天人合一、萬事和諧的重任。(記者黃美珠攝)
新埔朱氏家廟是間一堂三橫的三合院,堂號是沛國堂,原是朱氏某房子孫搬到新埔和平街的住屋,後因宗親覺得該處風水極佳而改為朱氏家廟。
縣府文化局長章宗耀說,朱氏家廟從2014年起陸續獲中央補助辦理「修復及再利用計畫」、「修復及再利用設計暨緊急搶修工程」、以及「修復及再利用工程」,總計投入3498萬。其中本期修復工程就佔了3000萬,去年5月底開工後,可望在今年11月底將竣工。
新竹縣縣定古蹟新埔朱氏家廟的修復工程今天舉行上梁。(記者黃美珠攝)
今天的上梁儀式遵循古禮,焚香敬天、稟祝文後,敬拜梁木便開梁眼獻酒,祈求天地眾神、魯班仙師以及大梁龍神庇佑工程平安順利。
文化局表示,「梁」擔負著整個家屋的穩固,「上梁」就是藉由梁連接建築本身、天地、神靈以及人之間的關係,過程展現客家傳統崇天敬地的虔誠。
竹縣古蹟新埔朱氏家廟今天上梁 - 自由藝文網 https://bit.ly/4bHmw9c
新埔宗祠文化觀光節/新埔成功街「林氏家廟」/新埔宗祠博物館-客家宗祠/「三街六巷九宗祠」/范氏家廟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Pa1H6h
--------------------
文化資產導覽-新竹縣政府文化局全球資訊網 - https://goo.gl/2WXM7P
【新竹新埔】劉氏家廟‧縣定三級古蹟 - 遇見。桃花源 - https://goo.gl/oU7DFX
重要的匾聯包括有
藜照東瀛 己卯科舉人 禮部會試 (執事牌)
乙火表家聲渡虎何殊殿虎 卯金光世第豢龍不讓雕龍
同治六年冬月 本支百世
欽命提督軍門鎮守臺澎掛印總鎮婓凌阿巴圖魯 湖南裔孫 劉明燈書
同治戊辰年仲冬立 源遠流長
大□□ 淡水廳教諭 劉佶
文魁 欽命兵部尚書 閩浙總督部堂兼理巡撫部院 何璟
兵部左侍郎 福建督學部院代辦監臨 孫怡經 為
己卯科中式舉人 第七十三名 劉仁海 立
明經 太子少保頭品頂戴兵部侍郎
福建臺灣巡撫院 兼管海關提督學政 劉銘傳為
己丑科臺北府儒學 中式恩貢生 劉錦標立
恩元 欽命按察使司銜 臺澎兵備道長兼提督學政 張夢元 為
庚辰科臺北府儒學 中式恩貢生 劉廷珍 立
新埔 劉氏家廟 @ 時 空 旅 人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https://goo.gl/q7RcUj
----------------------------------------------------------------
正堂上掛了許多匾額,
正中間的門匾寫的就是劉氏家廟,
左右兩側有一塊恩元及文魁的橫匾,
從門上的匾額也看的出來,
劉氏祖先的文風也是相當鼎盛。
奉祀劉家共同始祖漢高祖
劉邦的祖父劉榮及歷代祖先,
是一座華麗的小型三合院。
劉氏家廟
有功名多、匾額多、燕尾多3大特色,
祠堂內93座神主牌中,
具功名者有37位,
最高有達五品官者,
更是以台澎總鎮劉明燈於同治6年所書
「本支百世」最為特殊也最為珍貴,
反映出劉家先祖的顯赫功名。
家廟內匾額多,
如恩元、文魁、明經、
本支百世、源遠流長、藜照東瀛等,
因為劉家祠內公奉的祖先,
得過功名的為數不少。
DSC_0019
正堂之上共有93座牌位,
有功名著多達37位,
所以在正堂的兩旁有放著執事牌。
清代科舉制度,
每3年由禮部舉行一次會試,
各地的舉人都在這個時候赴京趕考,
而要進京考試,
可是必須經過層層的考試
才能赴京參加會試。
新埔鎮劉氏家廟 @ wenshu的部落格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zJuciL
-----------------------------
新埔劉家祠
登錄類別: 縣定古蹟
公告日期: 2006-07-24
創建年代: 清同治六年 (1867年)
地 址: 新竹縣新埔鎮新生里和平街230號
開放訊息: 星期二~星期六,9:00~16:00
影音介紹
歷史沿革
新埔地區最早為道卡斯族竹塹社土目衛阿貴及錢子白率族人入墾,成為平埔族之居住地,舊稱「吧哩國」。吧哩國為原住民語,意為「新的草原」。清乾隆年間開始有粵籍人士入墾此地,才改稱為新埔。在新埔墾拓族群中以蔡、陳、潘、朱、劉、郭等六姓為主,其中劉姓族人約在乾隆初年來到此地開展墾拓事業,清同治三年(西元1864年),首先倡議興建家祠者,為廣東省潮洲府饒平縣石井鄉開基祖劉谷祥派下第十五世劉潮源及第十七世劉世和,由新埔街劉榮光捐地,新埔街劉松茂、劉萬湧,大旱坑莊劉廷章,新芎田劉家玩等分五股出資,並由劉世和主持工程。新埔劉家祠奉祀劉家共同始祖漢高祖劉邦的祖父劉榮及歷代始太高曾祖神位,目前是由劉榮公、劉榮公嘗、劉丁子嘗、劉家祠、垂裕嘗等祭祀公業組成。這種藉同宗與同籍的地緣關係而組成的祭祀團體,是早期移民社會的典型之一,同時也反映出客家移民在移墾初期為求生存與防禦的目的。
建築形式
劉家祠位於新埔街之中央,前為鳳山溪谷地,後為大屏山丘陵,環境優美。家祠建築為單進三橫一圍屋的翹脊建築。客家建築中所稱的「橫屋」,即為一般所稱的護龍。橫屋的屋頂,翹脊與馬背並存,是臺灣地區罕見的作法。劉家祠中央的祖先廳是整座建築的核心,也是劉家祠主要的祭祀空間,每年的春、秋二祭都在此處舉行。由低矮院牆所圍出一近似方形的前埕,則是家族聚會的場所。兩側的橫屋,則是子孫們日常生活起居的空間。劉家祠的祖先廳的門楣上,懸有「劉氏家廟」、「文魁」、「恩元」等三塊匾額。枋樑上另懸有「本支百世」與「源遠流長」兩匾。「本支百世」為臺灣總兵劉明燈所手書,題年為同治六年(1867年所立)。廳內神龕雕刻精緻,上方也懸有「藜照東瀛」匾一方,但未題明年月。廳前檐廊的大木結構,有著同樣的精細雕刻,給主要廳堂的入口增加許多莊嚴華麗的氣氛。
在建築構造上,劉家祠之基礎多以石材鋪設,象徵家業穩固,牆體大多以土埆牆為主,惟正面部分以磚疊砌,其中橫屋之牆面間又以黑牆構築,而橫屋之山牆面為斗子砌牆,獨具風味。宗祠的屋頂部份以黑色板瓦疊砌,屋脊翹鵝線條優美,橫屋之屋脊與馬背(棟頭)並存,是劉家祠的特色之一,因此有「燕尾多」之稱。劉家祠的大木作及小木的雕刻均極為精彩,特別是正身步口廊之木構架部份,不論瓜筒、通隨、束仔及出檐斗拱等極具藝術價值,其中又以吊筒之蓮花雕刻及倒趴獅豎材更具匠藝。
歷經百年歷史的「新埔劉家祠」,於民國76年委託劉奕權建築師事務所進行調查研究,並於民國83年進行修護工程,工程期間由於祠堂後方所有權的爭議導致工程停擺,加以建築內部桁木腐朽嚴重等因素,經建築師辦理變更設計後,於90年七月復工,而整體修復工程於91年五月完工。
[新竹]新埔 劉氏家廟(娜娜章) @ 就是愛趴趴照/婚攝趴趴/婚禮攝影/自助婚紗/海外婚紗/台北桃園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4h9GMd
* 新埔劉家祠 相簿---- https://photos.app.goo.gl/MZUXUJZgWU3aNFJI3
* 景點介紹:
劉家祠又稱劉氏家廟,位於廣和路與和平街交會處,建於清同治5年(1866),奉祀劉家共同始祖漢高祖劉邦的祖父劉榮及歷代祖先,是一座華麗的小型三合院。現為國家三級古蹟。
劉家祠在建築上有兩大特色,一是燕尾特別多,一般傳統建築多在正廳做燕尾式屋脊,劉家祠為彰顯主人的身分地位,不僅正廳有燕尾,連左右護龍也作燕尾,因此氣勢特別宏偉壯觀,新埔鎮內的家祠,類似這種格局的有好幾家。二是匾額特別多,如恩元、文魁、明經、本支百世、源遠流長、藜照東瀛等等,這是因為劉家祠內公奉的祖先,得過功名的為數不少。
劉家祠簷廊木雕極為精緻,外貌華麗,2004年整修完成,如要入內參觀需先聯絡管理人
劉家漢先生。
景點GoGo -【新竹縣新埔鎮公所全球資訊網】 - https://goo.gl/tUyrZx
----------------------------------------------------
恩元
67匾額
1、規格(170cm Xcm66.5)木製小龍鑲邊黑框灰墨底金字。橫匾。
2、落款上款:頭品頂戴兵部侍郎福建巡撫部院王凱泰欽命布政使銜福建
分巡台澎提刑兵備道兼學政夏獻綸為
下款:同治甲戍科中式恩貢第一名鄭如雲立
3、內容「恩元」:恩貢生之首位。逢國家有大慶典,由巡撫、學政推選出貢的廩生。
4、導言六世「德」字輩鄭如雲,生於1829年,是「選元」匾額鄭用銛的長子。同治十三年四十三歲
(1874)舉「恩貢」,世居二伯用錫所建「進士第」內。宅第被編為國家二級古蹟,因年久失修,破損厲
害,後院又遭二次大戰,炸彈摧毀,,子孫大部分遷離,到他處另求發展。現尚留歷代祖先牌位在公廳
中,永承祭祀祖先,均在此舉行。
恩元 @ 這是我的部落格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https://goo.gl/gS3mLs
------------------------------------------------
明經--鄭用鈺
37匾額
1、規格( 164cmX 66cm)木製花藤外框暗紅底金字。橫匾。
2、落款上款:戶部國子監道光丙午年為
下款:欽旌孝友朝議大夫貢生鄭用鈺立
3 、內容明經是明清對貢生的尊稱
4、導言五世「文」字輩鄭用鈺,生於1794年,母早逝大嫂撫養長大。十七
歲尊父命,出外謀生,壯年到台灣依附他三哥用鍾。用鍾自小過房給崇
和當長子,跟隨其父到台發展,經營實業很有成就,已成竹塹一大富
豪。用鈺向三哥認真學習,理財積蓄,沒幾年家產漸豐,擁有富沃良田
數百畝,便慷慨割給兄弟子侄輩,做為養家之用。對貧乏親友亦鼎力相
助,參與公益事業,從不後人,決不像一般土財主,吝嗇計較,只想自
肥。享年五十八歲。
----------------------------------------
文魁---鄭如松
86匾額
1、規格(138cm X66.5cm)木製金菊葉鑲邊框灰底金字。橫匾。面向內。彩雲托座
2、落款上款兵部侍郎兼督察院右都御使巡撫福建等處地方提督軍務兼糧餉鄭祖琛為
下款道光丙午科舉人第八十五鄭如松立
3、內容「文魁」:為舉人的別稱。
4、導言鄭如松在家廟內有「優魁」和「文魁」兩面匾額。其父用錫有「進
士」「文魁」和聖旨「覃恩誥命」三面匾額,父慈子孝相得益彰。此匾
1846年,三十歲時獲得,為有數的年輕舉人,文魁才俊少年得志,羨煞
多少仕途士子。他娶有四位夫人,可惜福壽無法雙全,享壽僅有五十
歲,時四夫人甘氏芳齡才二十八,為他不飲不食,絕粒十二日而亡。被
彙報節烈,經禮部題准,旌表建坊崇祀。
---------------------------------
(1)科舉匾
狀元: 明清兩代殿試一甲第一名稱之。
榜元: 明清兩代殿試一甲第二名稱之。
探花: 明清兩代殿試,一甲第三名稱之。金門后壟林釬於明萬曆丙辰科殿試一甲第三名,為金門士子中第之最。
傳臚: 殿試二甲、三甲第一名者皆可稱為傳臚,但通常多以殿試第四名,即二甲第一名稱之。
會元: 明清兩代中式「舉人」後的第二年,齊集京都,參加禮部舉行的「會試」,考取第一名者稱「會元」。
進士: 原指可以進授爵祿之士,明清兩代科舉,會試中式之貢士,再經殿試後分授「進士」及第或出身等銜,稱進士。
解元: 明清兩代科舉鄉試中式舉人第一名稱「解元」。
經魁: 明清兩代科舉制度,鄉試舉人第二名至六名者稱「經魁」。
亞魁: 明清兩代科舉制度,鄉試舉人第七名至十名者稱「亞魁」。
文魁: 明清兩代科舉制度,鄉試舉人第十一名以後都稱「文魁」。
武魁: 即武舉人,唐武后長安二年(西元七0二年)開始設武舉,其後設罷不定,迄明完成體制,將武科分為鄉試、會試,每六年考一次,其後改為三年一次。
(2)貢舉匾─
貢元: 即歲貢,每年進貢優秀人才,以為國用。
恩元: 即恩貢,遇有覃恩之年,例如皇帝登極或其他慶典頒布,各府、州、縣學,以歲貢之正貢(第一名)為恩貢,以次貢(第二名)為歲貢,屬特典,另清代特許「先賢」後人入國子監,也稱恩貢。
拔元: 即拔貢,創於明宣宗宣德八年(西元一四三三年),令天下生員(秀才)年齡在四十五歲以上,而未考取鄉試者,特詔考選貢入國子監為太學生,然後任仕之,清高宗乾隆七年(西元一七四二年)改訂為十二年選拔一次,永為定例。
優元: 即優貢,清世宗雍正四(西元一七二六年),諭示各省,學政三年任滿,將生員中,實在人品端方,有守有為之士,大省舉四、五人,小省舉二人,送禮部。
副魁: 明代為鄉試舉人中式外之成績稍欠者(猶今之備取),另例一榜名曰副榜,張於各省,僅屬詔示,不准貢舉,到了清代對副榜者,准一體作貢生,貢於太學,稱副榜貢生即「副貢」副榜貢生首名者稱「副魁」。
選魁: 查明代之選魁,蓋以補歲貢之乏,故清代歲貢、恩貢也稱選魁。
(3)宦職匾─
五省節制: 金門蔡氏家廟,其先人蔡復一,於明神宗萬曆二十三年(西元一五九五年)登進士,為官廉正剛毅,果斷明快,以都察院右僉都御使,總督貴州、雲南、湖北、湖南、廣西等地軍務,上賜以「尚方寶劍」節制五省,征剿西南苗亂。
七省經略: 蔡復一,曾任湖廣按察使,河南布政使,副都御史撫治鄖陽兼治湖北、河南、陝西,以都察院右僉都御史,總督貴州、雲南、湖南、廣西等地軍務。
翰林學政: 金寧安岐林氏家廟,其先人林釬生於后壟,於明神宗萬曆四十四年(西元一六一六年)中式進士,於殿試一甲第三名,授翰林院編修,歷官國子監司業,祭酒等學政職務。
內閣大臣: 內閣為清代中央官制最高單位。分殿閣大學士與軍機處兩部門。浦邊周氏家廟,其先人周全斌文采武略兼優,康熙元年(西元一六六二年)封為承恩伯,官拜軍機要職,屬「內閣大臣」,地位尊顯。
處置使: 官澳楊氏家廟,其開基祖楊亮節為宋末度宗之楊淑妃弟,受命護駕為「處置使」,督護王室安危,處理緊急大任。
御殿總提督: 珠山薛氏家廟,其先人薛仕輝於明代投筆從戎,蕩平倭寇,屢建大功,勳業彪炳,授御殿總督左柱國光祿大夫,從文臣一品官。
提督軍門: 清代兵制官銜分為提督、總兵、副將、參將、游擊、都司、守備、千總、把總等九階。安岐吳氏家廟先人吳建勳為道光年間之提督。
巡撫:
明清兩代督一省軍政大權,為地方行政之最高首長。例如:金沙鎮山后村王氏宗祠,其先祖王應麟為明萬曆庚辰進士,任應天巡撫都察院右護都御使。
御史: 歷代司監察之官銜。掌察覈官常,振飭綱紀之職。例如:金城鎮賢厝盧氏家廟遠祖盧鄒,官至御史中丞,立匾垂世。
(4)封贈匾─
歷代官銜名稱不同,為區職位高低,特創設品級以統攝歸類區別之。
光祿大夫:明清兩代正一品文官的封階,其補服繡鶴。
榮祿大夫:明清兩代從一品文官的封階,其補服繡鶴。
中憲大夫:明清兩代正四品文官的封階,其補服繡雁。
奉正大夫:明清兩代正五品文官的封階,其補服繡白鷳。
振威將軍:清代從一品武官。
懷遠將軍:清代從三品武官。
(5)事績匾─
傳統社會深具光宗耀祖觀念,各姓氏之先人,在學問、品德、宦績、軍功上,著有績效,惠澤黎庶,或蕩寇平亂效命疆場,護衛社稷者,受皇帝欽命嘉許或地方官府首長旌表者,視為無上榮耀盛事者。
三讓傳芳: 吳氏家廟,其遠祖為周代太王古公亶父。太王生三子,長子泰伯,次子仲雍,三子季歷。季歷賢能,其子姬昌即文王,精於易理。泰伯察知太王有意傳季歷。乃偕弟仲雍,託詞赴衡山採藥,遂居荊蠻不歸,自號勾吳,為春秋時吳國的始祖。
首閩開科: 歐陽氏宗祠追述其先祖歐陽行周為唐代「首閩進士」。
開閩進士: 珠山薛氏家廟追述其開閩始祖薛令之於唐中宗神龍元年(西元七0五年)首次為閩人士子登詩賦科進士。
百忍敦親: 沙美張氏宗祠其遠祖張公在唐代以「忍」治家,族睦昌榮,鄰里和諧,世譽之。
理學名賢: 呂氏宗祠先祖呂大奎,宋進士,吏部侍郎,宗政說書等職。
理學大臣: 薛氏家廟先祖薛瑄任禮部左侍郎兼翰林學士之職。
豸冠勁節: 古寧李氏宗祠其先人李容為明太武洪武二十四年(西元一三九一年)進士,官拜河南監察御史。「靖難」兵起,以抗節不屈,遇難被旨抄族,明代湖廣按察使朱一鴞為題「豸(音ㄓˋ)冠勁節」,意指執法嚴明為世所服。
崇祀忠臣: 陳氏宗祠先人陳顯,明洪武壬子科經魁,歷任汝州、濕州、德州知尉,後因不附燕王篡位而死,清雍正欽旌「忠臣」,配祀鄉賢名位。
鄉賢孝子: 金城鎮賢厝顏氏家廟其先祖顏應佑於明代千里尋母,孝行感人,皇恩誥授「鄉賢孝子」。
海邦著績: 北山李氏宗祠,其先人李光顯,任廣東虎門水師提督,獻身軍旅三十餘載,身經大小戰役數十次,戰績輝煌,兩廣總督阮元贈以「海邦著績」。
---------------------------
新竹鄭氏家廟-臺灣宗教文化地圖-臺灣宗教文化資產 - https://goo.gl/5Krg7t
--------------------------
臺灣五大家族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GlUNwa
新埔鎮
‧地址: 新竹縣新埔鎮新生里和平街170號
‧是否開放: 否
‧創建年代: 清咸豐十一年(1861)
‧登錄理由: 具歷史文化保存價值
‧公告文號: 府授文文字第0950095754號
‧公告日期: 1985/8/19
‧定著土地範圍: 新竹縣新埔鎮和平段215、216、217、218地號
‧歷史沿革:
新埔潘宅或稱潘氏古厝,為廣東省嘉應州梅縣西門外五里亭潘庶賢移居臺灣,在竹塹新埔所建的宅第。新埔位於新竹縣東北方,距縣治約十四公里,北有丘陵重疊,南倚鳳山溪谷,為一東西走向的鎮坊,以往是「吧哩嘓」原野上新開拓的一片樂土,故稱新埔潘氏古宅的創建者是潘庶賢,他於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來臺,先是居住於中壢南勢,被楊喜招為女婿。由於楊氏僅生一女,而且母女兩人盡皆早逝,所以家產被妻弟典當一空,因此,潘庶賢只好離開南勢到新埔與朋友合股營生。在成功創業後,於是攜款回到南勢,贖回楊家的典當的家產,並修建公祀。潘庶賢營生發達後,曾於嘉慶二十年(1815)在鳳山溪坡谷北側,購地建宅,宅屋係以土墼為主要材料,成為新埔潘宅的雛形。
咸豐十一年(1861)潘庶賢長子潘福來之子潘清漢及潘澄漢二人在原有的基礎上重加修建,並在土墼之外,採用大量紅磚與花崗石構成具有強烈防禦性功能的建材,充分表達了當時的社會治安與經濟狀況。新埔潘宅地居螃蟹穴,位於新埔市街南端中央地帶,方位座北朝南,形勢依山傍水,風景秀麗如畫。潘宅前的和平街開闢後,原有寬闊的腹地大為縮小;繁忙的交通,隨著鄉土意識的提高及觀光活動的頻繁而趨於飽和,原本空曠寧靜的居住環境,也已樓層林立,街屋緊鄰。
失當的修繕與宵小的光顧,更使這座古意盎然的民宅凋零落魄。然而,堅實的框構、嚴謹的空間組織以及嚴密的防禦體系,卻是這座宅第獨具的特色。新埔潘宅的平面,為單進三開間帶四橫屋(護龍)並有雙重院牆的三合院建築形式。外橫屋山面比內橫屋突出一間。外院牆與內院牆各連接於外、內橫屋山牆上。兩院牆間形成橫屋家居出入的巷道。院牆中央開門,外院牆用石質門柱構成門洞,牆堵以各式磚砌漏窗做成具有空氣流通,視線卻不能穿透的牆體。內院牆以外石內磚砌成單開間的牆門,門上安板瓦歇山門罩,脊堵並有剪黏圖象。門面用大塊花崗石板嵌成,是他宅難見的特色,中門上有額書:「孝友傳家」,左、右楹聯題:「孝行素孚人言無間,友聲卓著鄉譽攸同」。
三開間的正廳是供奉祖先牌位及主人家居之所,位於整座建築中央最莊嚴的地方。廳內懸有咸豐十一年(1861)潘榮光所立的「貢元」匾一方。兩側橫屋中央也設廳堂,與正廳一樣,明間正面退凹,使三廳中軸線十字交叉於禾埕中央,並將這種軸心的焦點意象反映在地板面的鋪砌圖形上,這種手法相當罕見,由此可知新埔潘宅在設計上獨到的匠心。
‧建築特色:
新埔潘屋是一座一堂四橫規模的建築,正身與左右橫屋間有一道圍牆,中有牆門,外橫屋又比內橫屋突出一開間,外橫屋間再增一道圍牆,使潘屋形成一座具有內外天井與外禾埕的宅院,外形有如螃蟹一般,特別的是正身屋頂不用翹鵝,並將屋頂漆成藍色,以象徵螃蟹穴之生氣不息。
潘屋的牆身為卵石基腳、斗子砌土埆牆為主,外圍牆上的開口部以各式組砌的變化,讓磚牆有了生命,內圍牆的牆門以泉州白石砌成,以一道牆來表現門樓的意涵,是本古蹟的特色之一。進入潘屋,適切的尺度,予人親切愉悅的感受,水車堵上的泥塑作品在時間的刻劃之下表現出殘缺的美感,又不掩其風華。整體而言,堅實的框構、嚴謹的空間組織以及層次分明的空間感,使得這座宅院獨具特色。
文化資產導覽-新竹縣政府文化局全球資訊網 - https://goo.gl/mW1hEV
-----------------
201502052207百大家族(033) 新埔 潘金和家族
209百大家族
清嘉慶年間以後,茶、樟腦 業逐步開發,鳳山溪和頭前溪中上游流域所 生產的茶葉和樟腦,集中
由新埔運往淡水及 艋舺出口,再經大湖口溝通南北交通,促成 山區城鎮的新埔發展,也成為竹塹
地區的次 核心。
清代居處優勢位置的新埔商業 蓬勃,至同治初年新埔街至少形成:蔡氏家 族經營油車、製酒的
「興隆號」,潘家百貨 業的「金和號」,以及黃家「黃元和號」、 詹家「雲錦號」、劉家「天德號」
、胡家「永 興號」、郭家「錦勝號」、戴家「義勝號」、 羅家「和昌號」、羅家「協和號」、范家
「廣 生號」、曾家「捷勝號」、藍家「行行號」、 蘇家「義利號」等等大鋪戶。
當中潘金和號 家族在地方的影響力歷經清領、日治後,延 續到今日。
清乾隆三十年(1765),廣東嘉應州梅 縣五里亭潘庶賢渡海來臺,至乾隆四十年(1775)自初墾的
平鎮移殖石頭坑(今新 埔鎮寶石里)。
潘庶賢在臺生來福、 來興、來旺三子;
潘來福約生於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由於弟來興早逝,將次子過繼 承嗣。
日後潘家除三房潘來旺留居石 頭坑外,長、次兩房便因來福的繼嗣關係以 及從商而遷移新埔街,
創設糕餅、製油、雜 貨和染布的「金和號」商號店鋪,
進而在同治六年(1867)躍升新埔街六大商號之一。
潘來福時期開始的經商及其在新埔的 活動,就成為潘氏家族在新埔發展、茁壯的 關鍵。
清咸豐十一年(1861),潘來福捐例貢 生,再升高家族聲望。
《新竹縣采訪 冊》記載潘來福:「訓子姪有方,多成立, 後其家漸富,遇地方義舉,每捐資倡之。」
道光年間與地方人士在新埔街尾設義 塚;捐新埔「南濟安義渡」義渡船一隻, 方便往來。
道光二十三 年(1843)應新 埔舉人陳學光倡議,共同興建新埔文昌祠。
咸豐九 年(1859)與新埔紳士蘇景 文、陳朝綱、張雲龍等倡捐重建新埔國王宮 (廣和宮)。
同治元年(1862)捐 施枋寮庄小租谷,做為廣和宮永遠香祀;同治二年(1863)擔任重建
新埔廣和宮 總理;同治三 年(1864)因新埔為 往來輻輳且民煙稠密,為維持地方治安與
新埔街總理、董事、保正、貢生等共同訂約禁 止賭博。
光緒七年(1881)又與 五分埔陳朝綱等同倡重修新埔文昌祠。
種種地方事務的參與,在在說明潘家已 具備地方菁英態勢.....
潘來福育有六子,長子清漢約道光16 年(1836)生,持續來福以來的社 會參與。
同治元年,逆匪戴萬生亂,帶勇保守大 甲,以克復功,由監生得獎六品銜候選訓導 ;
死後經全臺采訪總局彙報、 禮部奏准旌表,光緒十七 年(1891)12 月潘 氏父子牌位奉旨
旌表、建坊,雙雙入祀「忠 義孝悌祠」。
次子澄漢亦以經商致富, 同 治、光緒年間任新埔董事;光緒元 年(1875) 奉命辦理大甲溪
護岸工程, 次年(1876)任新埔聯庄團練局委員,光緒六年 (1880)清廷頒賜同知銜,
光緒七 年(1881)參 與臺北城池建築,光緒十五年(1889)為臺灣鐵道委員, 賞戴五品藍翎。
光緒十九 年以新埔地區董事名義,與仕紳蘇錦榮、范立 成等先後經手重修褒 忠亭,
對地方事務的參與不遺餘力。
日治至戰後兩次政權轉移,潘氏族人多轉入政界活動,依恃著晚清以來商務經營累積的財富
和人際關係,作為日治朝向 政治方面發展的堅實後盾。
潘澄漢 次子潘成元報捐太學生,獲縣試第二、 府試第一,以及學科巡撫考試第三名;
明治 35 年(1902)與新埔士紳共同募資重修新 埔廣和宮。明治38 年(1905)十二 月臺灣
總督府頒授紳章。昭和2 年 (1927)捐資修築新埔大橋。
潘澄漢三子潘成鑑, 例授太學生。日治時期明治31 年(1898)任臺北縣「阿片膏取 締人」。
明治 32 年(1899)為新埔聯庄保甲局 評議員、新埔庄局副保長兼評議員。
明治 35 年 (1902)臺灣總督府頒授紳章。36 年(1903) 出任新埔公學校學務委員、
新埔第一、第二 保保正。37 年(1904)為新埔街衞生組合 長、農會地方委員、地方稅調查委員、
第 十三區街庄長、土地整理組合長、戶口調 查補助委員。
明治40 年(1907)任新竹公共埤圳組合新埔管理 者、新埔「鹽務支館業務擔當人」。
明治43 年至大正9 年 (1910-1920)任新埔區長。
大正三年(1914) 為新埔信用組合長。大正九年(1920)任新埔庄 長兼新埔庄 協議會員。
昭和2 年(1927)為新竹州協議 會員。
戰後潘家其他家族成員持續日治以來 的政治參與,同樣表現優異。
潘成鑑次子 潘錦淮,曾任新埔庄協議會員、民國34 年任新埔鎮第一任鎮長。
三子潘錦河民國38 年擔任新埔鎮第三任鎮長。
潘成元長子潘欽龍,擔任新埔庄書記、 助役、新埔庄協議會副會長;
民國40 年當選新埔鎮第一屆民選鎮長。
潘家透過「金和號」 商務的經營之外,更因為參與褒忠亭事務, 向區域擴大其影響力。
透 過潘家在地方的影響,由潘家領銜以「潘金和」為名,將新埔街整合成一個輪祀區,
共 同參與義民信仰活動,展開跨區域的發展, 也為日後多元再發展奠基。
時至今日,新埔潘家「潘金和」與其他 十四輪祀區依舊共同辦理褒忠亭義民廟祀典。
潘家由務農、經商到從政的 家族史發展,持續影響地方社會;
透過「潘金和」的興衰展現家族崛起和轉折,也見證 新埔的發展,
同時驗證家族史與地方發展歷 程息息相關......
潘家「孝友傳家」的宗風,迄今同樣為鄉里所津津樂道。
(資料引用於 : 新埔潘家的崛起 )
-------------------------------------
論文摘要 清代的新埔因位於霄裡溪及馬武督溪二大溪谷匯流,沖積而成的鳳山溪河階一帶之交通要地,成為漢「番」交易之市場,清嘉慶年間以後,新埔成為茶、蔗糖、樟腦三大經濟作物的集散地,當時商旅雲集,商業鼎盛,儼然為入山一大街鎮。產業與商業的發達促成本區域內一些粵籍大家族的興起,並逐漸成為地方社會的領導階層,清末新埔地區各姓家祠林立,商舖店號雲集,可知清代的新埔地區實具有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與歷史發展的重要性,該地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形成諸多獨特性的現象,因此,筆者深感到新埔家族研究的使命感與迫切性。 筆者發現陳氏家族的發展歷程呈現幾點獨特的地方,陳朝綱家族為客籍移民家族,客家移民習於組織各種宗族嘗會、村廟祭祀、自衛團練等組織,以結合宗族與鄉族的人力、物力達成墾殖致富的目的,亦藉此聯繫彼此的關係。此外,陳氏家族並與新埔其他地方家族間存在著微妙的競合關係,並與北台灣的重要家族維繫著某種程度的互動網絡關係。 本論文即透過對清代新埔陳朝綱家族的研究,以探討地方家族在特定的地理與歷史條件下之發展情形,並論述家族發展與地域社會網絡形成的關聯性。研究的重點在於透過土地拓墾的關係、宗族組織的建立、鄉莊組織、商業網絡與地方祭典區的形成等不同面向來析解清代新埔地方家族與社會的糾結過程與互動網絡關係。本研究得到幾項研究發現,其一,陳朝綱家族迅速地崛起與發展,與晚清台灣社會的劇烈變遷實有互相呼應之關聯性,陳朝綱亦善於掌控官方政策與社會局勢的變動,運用策略以達成個人及家族地位上升的目的。其二,「新埔五份埔陳家古文書」的發現除了有助於了解陳氏家族土地拓墾的過程,並可作為鳳山溪中游開發史之珍貴史料,有助於了解清代新埔、咸菜甕等地區的開墾、社會經濟、族群關係與家族發展等內涵,值得作更深入之研究探討。其三,陳氏家族善於運用血緣、地緣、功能、國家權力等網絡關係,爭取家族發展的物質性與社會性之各項資源,以逐步提升個人及其家族之聲望與財富地位,而組織宗族嘗會與建立宗祠則為重要的手段之一。其四,本研究發現新埔地區家族的發展歷程具有其共通性,亦各有其獨特性,彼此之間亦透過土地、婚姻、商業、地方祭典、地方事務的參與等互動關係而建立起綿密、交錯的地方社會網絡,因此,本論文的研究可作為新埔地區家族史研究的開端,更是客籍移民家族研究的重要嘗試。
-------------------
新竹縣新埔宗祠博物館-宗祠介紹--Welcome to XinPu - https://goo.gl/wuhsLX
新埔鎮古建築巡禮(1)---新埔潘氏古宅【三級古蹟】 @ 尋古紀錄簿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https://goo.gl/BQSca3
--------------------------------
新竹縣定古蹟新埔潘宅 講究風水形如螃蟹
新竹縣縣定古蹟潘氏古宅,外觀別緻,左右寬、前後短,外形猶如螃蟹,建築型式都與風水傳說有關。中央社記者黃彥瑜新竹縣
人氣: 8 【字號】 大 中 小
更新: 2007-01-25 3:57 PM 標籤: 古蹟
【大紀元1月2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彥瑜新竹縣二十五日電)位於新竹縣新埔鎮和平街上的潘宅,外觀別緻,相傳潘宅位居毛蟹穴,連建築型式都與風水傳說有關。這座一堂四橫的宅第,前有內外圍牆、中有牆門,形成雙重院落、有層次的三合院,彼此獨立又能互通是空間規劃上的一大特色。左右寬、前後短、對稱均衡的型態,外形猶如螃蟹。
新竹縣縣定古蹟潘氏古宅,前有內外圍牆、中有牆門,形成雙重院落、有層次的三合院,彼此獨立又能互通是空間規劃上的一大特色。中央社記者黃彥瑜新竹縣
新竹縣縣定古蹟潘氏古宅,前有內外圍牆、中有牆門,形成雙重院落、有層次的三合院,彼此獨立又能互通是空間規劃上的一大特色。中央社記者黃彥瑜新竹縣
新竹縣縣定古蹟潘氏古宅,前有內外圍牆、中有牆門,形成雙重院落、有層次的三合院,彼此獨立又能互通是空間規劃上的一大特色。中央社記者黃彥瑜新竹縣
新竹縣文化局表示,新埔潘宅的創建者是潘庶賢,他於一七八六(清乾隆五十一)年來台,先是居住中壢南勢,被楊喜招為女婿。由於楊氏僅生一女,而且母女兩人盡皆早逝,所以家產被妻弟典當一空,因此,潘庶賢只好離開南勢到新埔與朋友合股營生。在成功創業後,於是攜款回到南勢,贖回楊家典當的家產,並修建公祀。
潘庶賢經營生意發達後,曾於一八一五年在鳳山溪坡谷北側,購地建宅,屋宅以泥磚為主要材料,成為新埔潘宅的雛形。一八六一年,潘庶賢長子潘福來之子潘清漢及潘澄漢兩人在原有的基礎上重加修建。相傳潘宅位居毛蟹穴,潘家人才輩出,子孫相繼擔任地方要職,連建築形式都與風水傳說有關。
新埔潘宅是一座一堂四橫規模的建築,正身與左右橫屋間有一道圍牆,中有牆門,外橫屋又比內橫屋突出一開間,外橫屋間再增一道圍牆,使潘屋形成一座具有內外天井與外禾埕的宅院,外形有如螃蟹一般。屋頂捨去尖翹的飛簷燕尾,改採硬直的馬背山牆,呼應風水學上的「螃蟹吉穴」。
潘宅外圍牆利用紅磚組砌,以各種組砌變化讓磚牆有了生命;內圍牆由泉州白石打造,以一道牆來表現門樓的意涵,是一大特色。門楣上橫批「孝友傳家」四個綠色大字,上下聯分別為「孝行素孚人言無間」、「友聲卓著鄉譽攸同」,在在訴說著官方表揚潘氏家族的孝行。
潘宅的細部設計從牆面、窗櫺到氣孔,呈現特殊的形疊磚手法,造型饒富變化。一九八五年被列為古蹟,為私人住宅,不對外開放參觀。
---------------------------------------
金和興旺--新竹新埔鄉潘家古厝
04, Feb 2007 11:57
新埔潘宅,原建於清嘉慶二十年(1815年),由潘庶賢所創建,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潘庶賢長子潘福來(另一種版本為潘榮光)之子潘清漢及潘澄漢二人再修建。新埔潘家以糕餅、製油、雜貨起家發跡,店號為「金和號」,為新埔三大豪族之一。
潘氏家族傳至潘清漢及潘澄漢後開始分家,爾後潘澄漢派下各房在地方政經發展均扮演重要角色,而成為當時新埔首富。潘清漢後世則隱居藏富於民間,子孫散居於海內外。
潘澄漢么子為潘成鑑係日據時期新埔庄庄長,曾任新埔褒忠義民廟董事長。潘成鑑有二位太太,共生四子,最著名的人物就屬曾任新埔鎮長的潘錦河。
潘家古宅客家村標本
文‧圖/毅 振
臺灣許多城鎮,昔時曾是海港或城市,商賈雲集,有錢人家,留下了不少典雅多彩的建築,由於年代已久,鄉間老屋漸被淘汰,尚留存的老屋,還有不少值得一看的精彩藝術文物,但這樣精美的藝術品,卻因工匠逐漸凋零、老去、荒廢、倒塌。
新埔潘家係三合院巨宅
新竹縣新埔鎮的民間習俗,迄今仍舊保存著濃厚的中原傳統色彩,堪稱臺灣地區客家村莊的標本。清末,新埔有著名的三大富戶,潘家、陳家和蔡家,潘家店號「金和」,先祖潘庶賢於乾隆五十一年,自廣東嘉應州海來臺,經營油、雜貨及糕餅發跡。潘宅當初係土造房第,嗣後於咸豐十一年間,由潘清漢公與潘澄漢公兩人改建至今。潘家古厝坐落在新埔鎮和平街五九號,至光復初期,仍為當地首富,這座古宅迄今仍舊保存得極為完整。
潘家古宅是三合院巨宅,是一條龍式加蓋左右護龍而成,兩旁都具雙護龍,格局很大,前面有兩層矮磚牆,裡面圍牆另設石條門戶,而圍成一個天井,全堂地面舖石板土造牆壁鑲磚,屋簷下一排精美古代雕塑難得一見,可惜已大多殘缺不全。
馬背和壁飾表現美的意境
古宅的建築美,集中在屋頂的馬背,和馬背下的壁飾,臺灣古老建築馬背形態分為很多種,有多角形、草弧形、三弧形,多邊形、平頭形、尖角形和混合形等,分屬五行人的金、木、水、火、土。潘宅屬三弧形,馬背和壁飾代表屋主人的權威、財富。據說,做起來工錢奇貴,如果不是大富人家或屋主人有濃厚的興趣和藝術眼光,是很難促成這種藝術品的。
馬背和壁飾,除了表現美的意境之外,還多半表達了忠孝節義或福祿壽等意義,潘宅的飾物是書卷、寶劍,代表著文武雙全。
另外,窗不僅用來透氣、採光、通風,也使我們看到屋外的景像,心靈得以舒展,為人類的生活帶來光明和希望,而且傳統建築中的窗子造型、材料變化多端、五花八門,兼具實用與裝飾的功能,若說牆是傳統建築的容顏,窗則是明媚多的眼睛。
圍牆內的通甬道舖滿地磚
潘家古宅的窗,除了傳統的石條窗外,還有綠磁花窗及綠瓷瓶等形式,極富地方色彩。嵌在牆上構成優美圖案,這種形式鄉間小鎮富宅內到處見。
傳統的窗,藝術的價值大於實際用途,看著窗中遊移的光影、晨昏、四季在此間漸漸變化,生活便在陽光和陰影之間穿梭過去。
在潘家古宅的外牆上,可以看到保留完整的磚飾。磚飾能及映出術創作的巧思,製作方法非常簡單,僅是採用已經燒成的紅磚排列成簡單而有力的圖案,先予以描給磚飾的略圖,再成幾何圖形,這些優美的圖案,刻劃傳統的美,使它富有藝術的氣息,顯得千變萬化,古色古香。
民間一般認為要壓制妖魔鬼怪,可以借重一種超自然力量的器物,以達到驅邪避煞的效果,一般常用的方法,大致可分為獸牌、太極八卦、鏡子、字牌、石敢當、照牆、威神等等。
但見潘家古宅門楣上卻有兩個像眼睛一般的圓形物,俗稱「門珠」。據說,這是潘家的守護神,其功用在驅邪壓煞,令人望而生畏,這是極為罕見的裝飾,至今仍留著耐人尋味的舊宅習俗。
潘家古宅佔地五、六百坪,造形特殊,無論門牆、廂房、公廳都有「兩套」,有內外之分,建立已二百餘年,俗稱「潘屋」。
門樓上的孝友兩字正是他們傳家之寶
走進潘家古宅,迎面而來的是一座大理不的門樓,像屏風一樣,巧妙地將裏面正廳掩飾起來,大門上有門聯,橫聯題「孝友傳家」,左右聯為「孝行素孚人言無間,友聲卓著鄉譽攸同」,字跡工整,簡單樸素,書香門第氣息相當濃厚,完全不似今日芋些富豪人家。據潘家子孫說,這「孝友」兩字正是他們傳家之寶。
----------------------------
潘錦河(1909-2004)小學畢業於新埔公學校,1919年日本實施皇民教育,頒布推展日語教育,潘錦河為當時學生典範。新竹中學畢業後,赴日留學,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返台。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曾任首屆新埔鎮鎮長一職。其兄弟潘錦龍、潘錦懷、潘英龍亦是新埔地區知名人物。
潘家古厝於1985.8.19正式公告為三級古蹟,潘宅最吸引人的外圍牆八種不同形式的磚砌漏窗,實用與美學兼具,而內橫屋以採內凹式建築更是少見。
但是1991年到1996年間,潘宅正堂曾多次自行整修屋頂與水車堵,並加裝不銹鋼門防止宵小,而使老厝 的意像,頓失古樸。而原本圍牆分立於左右的桂花老欉,目前僅餘左面孤伶一棵,古蹟告示牌也傾廢於地面,無人理睬,實在難掩老厝窘困落魄。
阿達碼 2006/02/04 彰化芳苑
說明:從2005/11-2006/1共拜訪新埔三次,但卻多碰上陰霾的天候,連帶也影響畫面的效果。新埔地區的陳氏家廟、雙堂屋-鐵漢家聲、天祿堂、外翰第、西河堂、劉氏家廟也都在這期間陸續完成訪問。
一般人談及新埔潘氏家族,都僅將視線停留在潘家古厝宅第堅實的工構與嚴謹的防禦空間設計上, 卻很少將在潘厝後方的潘家洋樓-潘錦河故居與 右側的潘家學堂-大夫第連結,一起總和地探討潘氏家族對新埔地區早期發展的影響, 而忽略了地方文史的本源思索。
新埔潘宅,原建於清嘉慶二十年(1815年),由潘庶賢所創建,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潘庶賢長子潘福來(另一種版本為潘榮光)之子潘清漢及潘澄漢二人再修建。新埔潘家以糕餅、製油、雜貨起家發跡,店號為「金和號」,為新埔三大豪族之一。
潘氏家族傳至潘清漢及潘澄漢後開始分家,爾後潘澄漢派下各房在地方政經發展均扮演重要角色,而成為當時新埔首富。潘清漢後世則隱居藏富於民間,子孫散居於海內外。
潘澄漢么子為潘成鑑係日據時期新埔庄庄長,曾任新埔褒忠義民廟董事長。潘成鑑有二位太太,共生四子,最著名的人物就屬曾任新埔鎮長的潘錦河。
潘錦河(1909-2004)小學畢業於新埔公學校,1919年日本實施皇民教育,頒布推展日語教育,潘錦河為當時學生典範。新竹中學畢業後,赴日留學,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返台。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曾任首屆新埔鎮鎮長一職。其兄弟潘錦龍、潘錦懷、潘英龍亦是新埔地區知名人物。
潘家古厝於1985.8.19正式公告為三級古蹟,潘宅最吸引人的外圍牆八種不同形式的磚砌漏窗,實用與美學兼具,而內橫屋以採內凹式建築更是少見。
但是1991年到1996年間,潘宅正堂 曾多次自行整修屋頂與水車堵,並加裝不銹鋼門防止宵小,而使老厝 的意像,頓失古樸。而原本圍牆分立於左右的桂花老欉,目前僅餘左面孤伶一棵,古蹟告示牌也傾廢於地面,無人理睬,實在難掩老厝窘困落魄。
阿達碼 2006/02/04 彰化芳苑
說明:從2005/11-2006/1共拜訪新埔三次,但卻多碰上陰霾的天候,連帶也影響畫面的效果。新埔地區的陳氏家廟、雙堂屋-鐵漢家聲、天祿堂、外翰第、西河堂、劉氏家廟也都在這期間陸續完成訪問。
------------------
潘氏古厝
新埔的和平老街稱作是全台灣最多古蹟與歷史建築的街道
『潘氏古厝』位於和平街劉家祠東側,現為國家三級古蹟
1780年代廣東梅縣人潘庶賢落腳中壢
1810年代,轉往新埔購地興築一座一堂四橫的大宅
1860年代,潘宅重修加砌外牆,而有今日規模
潘氏古厝,一堂(正廳)四橫(護龍)規模建築的承重牆式三合院
正廳的左右側各有雙護龍
護龍山牆有精美裝飾與綠釉花窗
建築特殊之處,在於正廳與左右橫屋之間,另築有一道圍牆,中有牆門
外橫屋又比內橫屋突出一開間,外橫屋間再增一道圍牆
連結左右外護龍,牆外的大片草地為禾埕,用來曬穀,禾埕外還有一道圍牆
這樣的三合院設計,以正廳為中心,左右護龍向兩側伸展
使潘屋形成一座具有內外天井與外禾埕的宅院,外形像伸展雙螯的螃蟹
特別的是正身屋頂不用翹鵝,並將屋頂漆成灰色,以象徵螃蟹穴之生氣不息
潘屋的牆身為卵石基腳、斗子砌土埆牆為主
古厝的內外共有兩道牆,是早期為加強防衛功能而設計
外圍牆上的開口部以各式磚砌的變化,讓磚牆有了生命
牆上裝飾著饒富變化的花砌窗,牆磚上還點綴著講究的花紋
五個造型別緻的「書卷窗」,雖然都是簡單的磚組砌
但是每個造型都不一,讓人難以望穿~顯現多種幾何造型又兼具裝飾美感
圍牆有人字型砌牆漏窗
圍牆上還有壽古字的砌牆漏窗
內圍牆的牆門以泉州白石砌成,有人稱之為門樓,非常壯觀
以一道牆來表現門樓的意涵,是本古蹟的特色之一
分隔宅內與外埕的門牆
門楣上橫批「孝友傳家」
上下聯分別為「孝行素孚人言無間」,「友聲卓著鄉譽攸同」
訴說著清廷曾經表揚過潘榮光、潘清漢父子兩位孝子~
院門外左右各種一棵桂花和石榴象徵「富貴、多子」,也有風水意義
遠望水車堵上的泥塑作品在時間的刻劃之下表現出殘缺的美感,又不掩其風華
屋脊全採馬背式,外觀顯得十分古樸
據鄉野傳說,「螃蟹穴」的穴位就在潘家前面馬路下方
這裡有一個泉水終年不絕的水池,池中不斷的冒出細水泡,宛如螃蟹吐泡沫
故稱螃蟹穴
其建築左右寬而前後短,形如螃蟹,連屋頂也漆成灰色,做成硬山馬背的形式
『潘氏古厝』早期也是旺族,房子之所以沒有燕尾設計,也是因為風水的緣故
在風水學上,潘家位於螃蟹穴上,螃蟹很怕燕子啄牠
所以在建築上,屋頂就沒有做燕子,以免破壞了風水
外埕寬闊與低矮圍牆為其特色之一
潘宅左右各有兩條護龍,是棟格局完整的三合院古厝
具有兩道隘門的三合院古宅,形式完整
堅實的框構、嚴謹的空間組織以及層次分明的空間感,使得這座宅院獨具特色
是新埔具客家建築特色之一的古老建物~
============================================================
潘氏古厝
地址:新竹縣新埔鎮和平街170號
【潘氏古厝】新竹新埔~具有兩道隘門的三合院古宅 @ 華仔凡人部落格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qbxQd6
「外翰第」為清光緒年間秀才門第
乃新埔當地士紳望族之家傳寶屋
現已剷平蓋成大樓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43941065730870/permalink/5503916419733283/?mibextid=VhDh1V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tFpmgHxzoqmsvnWE/?mibextid=xfxF2i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tFpmgHxzoqmsvnWE/?mibextid=xfxF2i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