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費/自來水之父巴爾頓/每人日生活用水量/2016年國人生活用水量調查/人日均用水量卻逼近276公升/每人日均用水降到250公升/台北仍是全台用水量最高縣市,每人日均用水量仍超過333公升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V66GtS

國立台灣博物館/龍宮翁戎螺/於1915年,1998年被指定為國定古蹟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kuYGV3

臺灣的西洋系建築+美麗的基隆郵便局-依興建概念與手法,分成「洋風建築」與「西洋歷史式樣建築」兩大類成為「洋風建築」,呈現的是「意象」重於真正「建築構成術」+受英國維多利亞建築影響的幾種紅磚建築中,以所謂「自由古典式樣」為最主要風格,這類建築在日本以留學英國的辰野金吾為代表,亦稱「辰野式樣」。此類建築基本上為磚造或混凝土加強磚造,且應用白色水平帶(施工法產生之橫線裝飾)與磚材共同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oWoBnZ

臺灣鐵道飯店-日治時期最美飯店-臺灣鐵路飯店/Railway Hotel, Formosa,日文是「臺灣鐵道ホテル」/臺灣鐵道飯店當時位於表町二之七,以現在的地址來看,就在忠孝西路與館前路口,南到許昌街,西到南陽街的範圍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Wt9X0N

朝鮮總督府、台灣總督府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kPZrCQ


腳踩的抽水工具,全木製,可一人或多人踏踩。農業時代的農村都可看到。日治時期台灣懷舊照片文獻史料 | Facebook https://bit.ly/3kEYF2x

自來水博物館,舊稱「台北水源地唧筒室」1907-1977,建自來水博物館,舊稱「台北水源地唧筒室」1907-1977,建


自來水博物館,舊稱「台北水源地唧筒室」1907-1977,建

自來水博物館,舊稱「台北水源地唧筒室」1907-1977,建自來水博物館,舊稱「台北水源地唧筒室」1907-1977,建  

[台北市]:自來水園區~相當特殊的旅遊景點,台北市民週休二日的好去處@台鈴(dhlee0501)趴趴照|PChome 個人新聞台 - https://goo.gl/RC2EVr

自來水博物館,舊稱「台北水源地唧筒室」1907-1977,建21-入選-廖銘廣-飲水思源(古蹟:台北水源地唧筒室)  

自來水博物館,舊稱「台北水源地唧筒室」1907-1977,建自來水博物館,舊稱「台北水源地唧筒室」1907-1977,建自來水博物館,舊稱「台北水源地唧筒室」1907-1977,建自來水博物館,舊稱「台北水源地唧筒室」1907-1977,建  自來水博物館,舊稱「台北水源地唧筒室」1907-1977,建自來水博物館,舊稱「台北水源地唧筒室」1907-1977,建自來水博物館,舊稱「台北水源地唧筒室」1907-1977,建自來水博物館,舊稱「台北水源地唧筒室」1907-1977,建自來水博物館,舊稱「台北水源地唧筒室」1907-1977,建自來水博物館,舊稱「台北水源地唧筒室」1907-1977,建自來水博物館,舊稱「台北水源地唧筒室」1907-1977,建自來水博物館,舊稱「台北水源地唧筒室」1907-1977,建自來水博物館,舊稱「台北水源地唧筒室」1907-1977,建自來水博物館,舊稱「台北水源地唧筒室」1907-1977,建自來水博物館,舊稱「台北水源地唧筒室」1907-1977,建  

臺北水道水源地
日治初期(西元1896年)為展開台北自來水設施之規劃,台灣總督府特聘請英國人威廉巴爾頓(William K. Burton)來台進行衛生工程及自來水建設之調查工作。1907年依據巴爾頓先生之建議,以新店溪為主要水源,於公館觀音山腳下溪畔設立取水口以引取水源,再於觀音山麓設置自來水淨水場,將處理過之清水,以抽水機抽送至觀音山上之配水池,藉由重力自然流下的方式供應市區日常用水。1908年首先完成用來安置8座抽水機組的「唧筒室」建築與取水口,待1909年輸配水管、淨水場及配水池全面完工後,台北自來水才正式邁入現代化供水系統。
而在自來水第三期擴建工程完成後,1977年唧筒室便完成使命功成身退,但其兼具古典外觀與象徵現代化功能的建築體,充分反應當時建築的社會文化背景,因此1993年6月內政部將其列為三級古蹟,1998年更斥資8,000餘萬元加以修復,同時多方蒐集資料並充實周邊設備,完成全國首座的自來水博物館,開放民眾參觀。2002年2月,為加強古蹟保存,台北市政府遂將整體指定範圍擴大,唧筒室連同觀音山蓄水池、量水室、渾水抽水站列為第三級古蹟,成為台北市自來水事業最佳的歷史見證。
 現作為自來水博物館使用的「唧筒室」,為一仿歐洲古典樣式的鋼筋混凝土建物,擬由總督府營繕課野村一郎所設計,為日治時期官方建築代表之一。主體建築共佔855坪,正前方為一寬廣的花園,以便從遠方即可瞻仰建築體的雄偉,塑造出一種權威感。平面布局特別注重對稱,由中軸線向兩側展開呈一弧形平面,左右各7根具有卷渦形的希臘愛奧尼克柱(Ionic)形成一排寬敞的柱廊;柱廊兩端為擁有銅片圓頂的側室,外觀山牆上有豐富的古典裝飾,並在圓頂四角豎有尖帽,上有昭和10年(1935年)共榮商會防水標記,以昭示距今遙遠的年代。整體建築外觀,可謂充分展露出浪漫古典建築的語彙。內部屋架為鐵骨構造,空間高敞,8組抽水機械分別設於半地下約3公尺半及2公尺的地坪上,期以自然引水方式導入新店溪原水。參觀走道上展示有相關自來水歷史的照片與文字,可讓人進一步了解台北自來水步入現代化系統的始末。
 「蓄水池」位於觀音山頂,為台灣首座經科學濾淨的淨水儲存設施,出入口立面採新古典主義風格裝飾,磚造的外牆以洗石子為主要表面材料。「量水室」則為一長寬各約9公尺的磚造建物、屋頂為鋼筋混泥土,據推測應是台北主水道工程完工後至大正初年的增建工程,立面原採紅磚外露搭配鵝黃色灰泥的裝飾線,為當時特殊的日式建築風格式樣,後因水泥粉刷而不復見相當可惜。至於「渾水抽水站」乃為民國50年因應戰後所需而建,為二層樓鋼筋混凝土建築,以洗石子及暗紅色馬賽克磁磚為表面裝飾,呈現簡潔、幾何的現代主義式樣。
撰稿者:張尊禎
最後修訂日期:98年09月09日
參考資料:
1 台北市三級古蹟水源地唧筒室之調查研究
2 第三級古蹟「台北水道水源地」(量水室、觀音山蓄水池及渾水抽水站)調查研究
3 台北自來水事業處http://www.twd.gov.tw/
----------------------------------------------------------
自來水博物館(台北水源地唧筒室).觀音山蓄水池(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309篇) - https://goo.gl/VPki5R
自來水博物館(台北水源地唧筒室).觀音山蓄水池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圖:台北市自來水博物館(台北水源地唧筒室)
自來水博物館,舊稱「台北水源地唧筒室」,建於日據時期明治四十一年(1908年), 歷史將近百年。
民國82年被指定為國家三級古蹟,民國89年成立自來水博物館,對外開放。 開放參觀後,這棟充滿巴洛克風格的西洋古建築迅速受到遊客的矚目,成為婚紗攝影的熱門景點。
台北市最早的公共給水設施可追溯自光緒十一年(1885年),台灣巡撫劉銘傳於台北城內 的開鑿深井取水,以供應當時城內用水之需,但規模及範圍很小。台北市現代化的自來水設施始於 日據初期。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日本接管台灣,為改善台北的衛生條件,即開始規劃自來水的供水系統。 第二年,聘雇英人威廉.巴爾頓(William K. Burton)來台進行全台衛生工程及台北市自來水工程的調查工作。
明治四十年(1907年),總督府根據巴爾頓(William K. Burton)建議,在公館觀音山山腳下的新店溪 畔設置取水口,抽水至觀音山麓的淨水廠,每日可出水二萬噸。然後用抽水機將淨化後的水抽至山頂的 蓄水池,藉由重力流方式供應台北市十二萬人口的用水。「台北水源地唧筒室」是當時放置抽水機的機房, 這個唧筒室一直使用至台灣光復後。民國六十六年(1977年),新店溪下游污染日益嚴重,於是取水口移至 上游的青潭堰,唧筒室才功成身退,成為今日的「自來水博物館」
圖:希臘式的廊柱
現在的自來水博物館,最有價值的部份還是建築物的本身。
這棟唧筒室是由當時台灣總督府營繕課的野村一郎所設計
野村一郎也是台灣總督府博物館(今國立台灣博物館)的設計者。 這兩棟建築都屬於當時盛行的「歷史式樣建築」風格,是野村一郎在台期間的代表作品(註1)。
從遠遠望去,台北水源地唧筒室就吸引著我的目光,略成內彎的弧形建築,正面一排廊柱,一種很希臘的感覺。 這種愛歐尼克式(Ionic)柱式正是古代盛行於希臘愛琴海島上及小亞細亞沿岸的建築風格,柱頭有羊角渦卷的裝飾, 精緻典雅而具有女性柔美的特質。建築兩側微高起,採圓頂,有尖帽及山牆,裝飾繁複,展現巴洛克「矯揉造作」、裝飾繁複的建築風格。
唧筒室的內部,空間高敞,成排的方形窗格,引進陽光,室內顯得明亮。寬敞的室內,陳列著一部部黑色老舊的抽水機, 分別是從1920年至1950年代的古老抽水機及相關的設備,老舊退役的設施,散發出一股思古幽情。我低著頭穿梭於機器之間, 彷彿也走進了時光隧道裡。

自來水博物館(台北水源地唧筒室).觀音山蓄水池(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309篇) - https://goo.gl/VPki5R
-----------------------------------

「水道水」(閩南話)即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區的「自來水」;「水道水」一詞係源於日本。台灣在日本治理前,因缺乏清潔的飲用水與排水設施,衛生條件極為惡劣,各地傳染病盛行,被稱為「瘴癘之地」。因此改善台灣島各地的生活用水、排水設施即成為台灣總督府統領初期的重點政務。
1896年8月台灣總督府民政長官後藤新平(當時實質代理台灣總督)特別聘請英國人威廉巴爾頓(1856-1899)來臺,並派遣總督府技師濱野彌四郎(1869-1932)協助,進行全臺各地衛生調查及水道水源的建設規劃工作。巴爾頓不幸在台灣感染傳染病,1899年於東京病逝,其身後的構想即由他的學生濱野彌四郎在台灣23年間陸續建設完成。而在排日的意識形態作祟下,濱野彌四郎的宏偉貢獻,往往被輕描淡寫,甚至跳略,台北市自來水博物館對於「水道水」歷史的描述即是一例。
台北自來水博物館(台北水源地唧筒室)位於公館觀音山腳下,建於明治40年(1907年),為台灣目前現存較早晚期文藝復興新古典巴洛克式的近代建築之一,由野村一郎(1872-1942)設計,野村是日治時期日籍建築師中最醉心於歐洲古典建築風格者,現今的台北賓館(1901)、台灣博物館(1915)都是野村一郎的經典作品。
台北水源地唧筒室建築平面呈長弧形展開,開放式地下唧筒機房, 高挑屋架為鋼骨屋構,兩側大面積長條窗,增進唧筒運轉的通風散熱機能。平面內凹中心線左右配置與裝飾對稱,中央仿入口設計活化單調的弧面,山牆作素面處理,讓兩翼裝飾產生勻稱的視覺。左右設事務所、控制室為主要出入口,兩端為圓形銅瓦屋頂,外觀山牆及壁面豐富的泥塑,圓弧拱心石飾窗形,典雅優美。而弧形長廊列柱景深遼闊,往往為婚紗、女模攝影的焦點。
台北水道水源地採愛奧尼克柱式,愛奧尼克柱式(Ionic Order)源於古希臘,典型在柱頭上採公羊角(向下渦卷)捲蔓裝飾,象徵女形髮型,柱身有24溝槽仿如裙擺,加上柱身比例較細長秀美,猶如高貴優雅的女性,所以又被稱為「女性柱」,廣泛出現古希臘建築中,但多不與陽剛的多立克柱式(男性柱)並列混搭。而台北水道水源地的愛奧尼克柱式,柱身不作溝槽,更形簡潔高雅,清新出眾,展現古典柱式在秩序中多變的魅力。
「水道水」為昔日現代化進步的表徵,台北水道水運轉後的第一使用者即是台灣總督官邸(台北賓館)。台北水道水源地唧筒設施機房,以華美的建築語彙及樣式,也反映出近代西洋歷史式樣建築的發展脈絡,更可虧得昔日統治者堅定的治理意志!
319旅行事誌--飲水思源--台北水道水源地(台北市自來水博物館) - https://goo.gl/jG9XLm


自來水博物館的原建築為日治時期的臺北水源地唧筒室
台灣早在清朝劉銘傳時期,即於臺北北門街(今日的衡陽路)、石坊街(今日的博愛路)、西門街等處,開鑿深井供水,為臺北公共給水之始。
日治初期,日本殖民政府以劉銘傳的建設為基礎,積極展開自來水設施的規劃和興建,1896年8月,臺灣總督府特別聘請英國人威廉巴爾頓( William K. Burton )來臺,並派遣總督府技師濱野彌四郎協助,進行全臺衛生工程及臺北自來水建設的調查工作。1907年,依巴爾頓先生的建議, 在公館觀音山腳下新店溪畔建取水口,以引取原水;在觀音山麓設淨水場,進行淨水處理,再將處理過的清水,以抽水機抽送至觀音山上的配水池,藉由重力方式自然流下,以供應當時臺北地區住戶的日常用水。1908年取水口、唧筒室建築與設備裝置先行完成,1909年輸配水管、淨水場及配水池全面完工,淨水場開始供水,出水量可達20,000噸,當時的用水人口為12萬人,臺灣總督府並將整個臺北自來水設施的場地命名為臺北水源地慢濾場,從此臺北自來水開始邁入現代化的供水系統。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國民政府為了因應當時臺北的用水需求,指示臺北市政府數次擴建抽水、淨水設施,持續引用新店溪的水供給臺北地區的用水。直到1977年,臺北水源地唧筒室正式完成「抽取原水、輸送淨水」的使命而功成身退。臺北水源地唧筒室自1908年創建迄今己有90餘年的歷史,1993年6月被臺灣內政部列為三級古蹟,後經臺北自來水事業處斥資修護,恢復唧筒室日治時期的原貌,並多方蒐集有關臺北自來水歷史的照片及器材,充實整體內容與相關周邊設備,完成臺灣首座自來水博物館,並於1998年正式開放參觀。自來水園區基本上是由「自來水博物館」、「淨水場」、「管材展示區」、「觀音山蓄水池」、「觀音山步道」、「公園處苗圃」等設施,經過串連特殊景點後,再加上水景與遊戲空間而成。
「自來水博物館」外觀仿照西洋巴洛克風格的建築設計,並以古希臘神殿外型為設計的重點。「自來水博物館」的整體建築主要是由當時的歐洲工程技師引進的新古典主義形式建築,並且融合古希臘、羅馬及巴洛克等建築風格。「自來水博物館」建築的正立面,有一長串半圓弧形的列柱,內部屋架則為鋼骨構造,窗格以鐵件鑄造,後方為整排外開式的綠色木窗櫺。「自來水博物館」建築的正立面擁有勳章裝飾的山牆與花草牆飾等,歐洲風味相當濃厚。「自來水博物館」並且配合日治時期當時的抽水需求而作特別的功能設計,博物館的館內陳列著臺灣現代化自來水開展的過程,忠實呈現日本殖民政府開發水資源的歷史演進,包括古董級的抽水設備,各式檢修設備以及消防設備等設備,值得一看的有日治時期當時的抽水機組設備、液體啟動器、清水抽水機配電盤、抽氣泵浦、水位指示器、水池水位計、抽水機組設備、原水抽水機配電盤、配電變壓器等設備,每項設備基本上可說都是非常珍貴的歷史見證。並且可經由實地參觀自來水園區內自來水的處理過程,包括現代化的加藥消毒、嚴格的品質監控,讓人實際體會當時水資源的得來不易。
此外,自來水園區還規劃有許多不同的主題區,包括水霧花園提供遊客觀水、親水、戲水的空間;花園造景、水鄉庭園、管材雕塑區可以休憩賞玩;輸配水器材區和公館淨水場呈現實際的供水程序;公館觀音山並建立有完整的山區步道,讓遊客可以休閒步行、親近大自然。量水室古蹟廣場、自來水博物館等建築,不僅可以讓民眾認識自來水的相關訊息,同時也是民眾夏日消暑的最佳去處,也是新人婚紗的著名攝影地點、學生戶外教學的最佳場所。


臺北市的水源地在水道町,今之公館思源街,其唧筒室現為自來水博物館,為臺北市定古蹟。該水源是導引新店溪水,經過沈澱之後輸送台北市街居民飲用的水源地,於1907年(明治40)興工建設。唧筒室由總督府營繕課野村一郎(1872─1942)所設計,興建於1908年,1909年度(明治42)竣工,同年度開始供水。
--------------------------
野村一郎(野村一郎,1868年 - 1942年7月28日)是日本建築師。
大阪和台灣,總部設在韓國,前台灣總督府(今台北賓館),前朝鮮總督府和設計,如政府大樓。此外,台灣總督府任職期間,在台北市的城市規劃也參與英寸
事業
1895年(1895年)東京帝國大學,從Zoka部(與同步畢業於建築史學家的佐田關野)
1900年(明治33年)台湾総督府民政部土木課技師
1902年(明治35年)台湾総督府民政部営繕課技師
1904年(明治37年)台湾総督府民政部営繕課技師・課長
1907年(1907年),同時兼任韓國政府辦公室的總督建築的建築設計評審委員會
1911年(明治44年)台北市市区計画委員を兼務
1912年(1912年)茂Shogoro建築事務所(關西建築師的先驅)
1913年(1913年)茂死後,共同管理野村茂辦公室橋本勉
1926年打開(1926年)野村一郎建築事務所
1942年(昭和17年)逝去(享年73)
主要作品
旧台湾総督官邸
(現・台北賓館)
旧台湾総督官邸
(現・台北賓館)
韓國政府大樓前總督
韓國政府大樓前總督
台湾総督官邸(現 台北賓館、福田東吾・宮尾麟と共同設計、1901年、台北市)
国立台湾博物館(1915年、台北市)
Higashitaku大廈(Kozaburo季語和共同設計,1925年)
東方大廈業主和管理人員(Kozaburo季語,三木安倍晉三的願望和共同設計,1926年)
韓國政府建築物(的總督喬治·德Rarande - 浩Kunie和協同設計,1926年,1996年拆除)
大阪市電動車站車梅田第二車庫(1931年,不存在)
野村一郎 - Wikiwand - https://goo.gl/o3NckS
-------------------------------------
不朽經典,經典不朽 - 臺灣鐵道ホテル(上) @ day tripper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P6tQX

---------------------------
野村一郎 1872─1942
日本山口縣人,1895年畢業於東京帝大造家學科,當時該系主要老師是英籍的Josiah Conder,初任陸軍建築部技師。1900年抵臺任總督府土木局技師,後來升任營繕課長。他在臺灣十多年,主持設計了第一次臺北火車站(1900),第一次臺灣銀行(1903),第一次總督官邸(1900),臺北博物館(1915年,今二二八公園國立臺灣博物館)等官方大型建築。他醉心於歐陸古典建築風格,較為簡單大方,不尚繁瑣與裝飾。博物館完成之後就離臺返日。(郭啟傳)
資料出處: 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暨日據時期 國家圖書館 民國92年12月 頁482
參考資料來源:
李乾朗《20世紀臺灣建築》(臺北:玉山社,2001)。
---------------------
野村一郎(日語:のむら いちろう,1868年-1942年7月28日),日本建築師,山口縣人。在大阪、臺灣與朝鮮都有活動,設計了台灣總督官邸(今台北賓館)和朝鮮總督府。而在從1900年(明治33年)到台灣總督府擔任土木課技師期間,也參與了臺北市的都市計畫。
經歷
1895年(明治28年)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造家學科(同期畢業者還有身為建築史家的關野貞)
1900年(明治33年)臺灣總督府民生部土木課技師
1902年(明治35年)臺灣總督府民生部營繕課技師
1904年(明治37年)臺灣總督府民生部營繕課技師、課長
1907年(明治40年)兼任朝鮮總督府廳舍建築設計審査委員
1911年(明治44年)兼任臺北市市區計畫委員
1912年(大正1年)茂莊五郎建築事務所
1913年(大正2年)茂死後,與橋本勉一同經營茂野村事務所
1926年(昭和1年)開設野村一郎建築事務所
1942年(昭和17年)逝世(享年73)
主要作品
臺灣總督官邸
(現在的台北賓館)
朝鮮總督府廳舍
臺灣總督官邸(現為台北賓館;與福田東吾、宮尾麟共同設計、1901年、臺北市)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附屬博物館(現為國立台灣博物館,1915年)
東託大樓(與木子幸三郎共同設計、1925年)
東洋大樓(與木子幸三郎、阿部美樹志共同設計、1926年)
朝鮮總督府廳舍(與蓋歐爾格·戴·拉朗德(George de Lalande)、國枝博共同設計、1926年、1995年被拆除)
大阪市電氣局公車梅田第二車庫(1931年、現已不存)


自來水博物館,舊稱「台北水源地唧筒室」1907-1977,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