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妖怪/妖怪學/人類對神的信仰與生俱來,頂峰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我想知道上帝如何創造這個世界。」人類的大腦最多利用不到30%,一般人更是僅僅利用了13%肉眼能看得到的光線,在整個光譜上僅僅佔了極小極小的一部份/「見可信,不見即不信」可能是造成眾多難解之謎的一個重要原因/釋迦牟尼佛在二千五百年前即告訴他的弟子:「一粒沙裡有三千大千世界」,對於微觀世界的了解,佛陀的看法如此深入/牛頓晚年退出科學界,潛心研究神學,成為神學家。/愛因斯坦是基督教徒早年提出了相對論等劃時代的理論,當他更深入地往下研究下去時,卻發現陷入了瓶頸。於是他晚年投入了學習各種古老的宗教與哲學,他在學習完「大藏經」後,感慨地說了一句話:「以後如果有什麼能取代科學的,那就只有佛法了。」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29LAK8

八岐大蛇為日本古神話裡的傳說生物。《日本書紀》寫作「八岐大蛇」/八岐大蛇代表的是「河川氾濫」而擊退大蛇就象徵著治水成功/製鐵文化說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qRfi8e


 

maxresdefault (8)20121021030436970  

57rqfm580jrgjseftklcw7bqb5j5ag9loav3zvxo5ajjlu8tnbxmqd2tqbcf  2017-11-14_0914022017-11-14_091407  

《山海經圖鑑》145個神祇異獸——形天、天狗與旋龜
By 精選書摘, www.thenewslens.com查看原始檔十一月 13日, 2017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古代人對於凶死或無辜致死的人或神祇,常會產生特殊的同情,尤其對一些具有神格身份的神,常想像他們能夠復活,大多經過變化形體,而產生奇形怪狀的形象。《山海經》中最為奇特的神尸,應該是形天。
唸給你聽
形天(xíng tiān)
《海外西經》——
形天與帝爭神,
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
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
操干戚以舞。
古代人對於凶死或無辜致死的人或神祇,常會產生特殊的同情,尤其對一些具有神格身份的神,常想像他們能夠復活,大多經過變化形體,而產生奇形怪狀的形象。《山海經》中最為奇特的神尸,應該是形天。
相傳炎帝被黃帝打敗之後,形天便跟隨炎帝定居南方。當時蚩尤起兵復仇,卻被黃帝弭平,形天一怒之下便向黃帝宣戰,最後不敵,被黃帝用劍斬去了頭顱。黃帝為免形天復活,就把他的頭顱埋在常羊山。沒了頭的形天,並沒有因此死去,反而把胸前的兩個乳頭當做眼睛,把肚臍當成嘴巴;左手握盾,右手拿斧,繼續舞動。
陶淵明在〈讀山海經十三首〉中說:「形天舞干戚, 猛志固常在。」即是讚頌形天雖然失敗卻仍奮戰不已的精神。
天狗(tiān gǒu)
《西次三經》——
又西三百里,曰陰山。
濁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於番澤,
其中多文貝。
有獸焉,其狀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
其音如榴榴,可以禦凶。
《山海經》描述許多奇特的動物,其主要功能是服食或配戴之後,可以消解疾疫或災厄。經文中「禦凶」所指的凶,泛指凶險、凶厄,比如《西次三經》中提到的天狗。
相傳西方有座陰山,濁浴水發源於此,往南流注於番澤,水中有許多五彩斑斕的貝類。山裡有一種動物叫天狗,模樣像貍貓,頭是白色的,叫聲像貓,飼養牠可以驅凶避邪。
《太平御覽》記載,秦襄公時,在白鹿原這個地方曾有天狗出現,若有賊人來犯,天狗就會大叫,保護此地的居民。《事物紺珠》中則說天狗會吃蛇,此圖的天狗口中就銜著一條蛇。
旋龜(xuán guī)
《南次一經》——
又東三百七十里,曰杻陽之山,
其陽多赤金,其陰多白金。
……
怪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憲翼之水。
其中多旋龜,其狀如龜而鳥首虺尾,
其名曰旋龜,其音如判木,
佩之不聾,可以為底。
怪水(今廣東北江)發源於杻陽山,水中有許多旋龜,外型像普通的烏龜,卻長著鳥頭和蛇的尾巴。若是配戴旋龜的殼,除了能夠治療耳聾,還可以治療老繭。牠的叫聲很特別,就像砍材的聲音。
傳說大禹治水時,應龍在前面用尾巴劃地,指引禹沿著它所劃的地方開鑿水道,旋龜的背上則馱著息壤,跟在禹的身後,以便禹能將一塊塊的息壤取來投向大地,息壤落到地面後迅速生長,很快地就把洪水給填平了。
《中次六經》也提到旋龜,說這種動物多出現在密山旁的豪水,叫聲也像木頭裂開的聲音,但外型是鳥頭、龜身、鱉尾。
相關書摘 ▶《山海經圖鑑》導讀:當代幻想文學的靈感寶泉,中國文化不可多得的珍本寶書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山海經圖鑑》,大塊文化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編審者:李豐楙
清代彩繪本山海經圖首度面世。
145個神祇/異獸,無論形象構圖和舉止動作都充滿了想像力。
《山海經》是中國最早的人文地理誌,也是古代神話傳說最豐富的一本奇書。山海世界裡充滿了豐富的想像,迷惑了古今的詩人和畫家,書中涵括的民族觀和世界觀,也聯繫了中國的神話學和神祕學。《山海經》保存了大量的原始神話,自古以來許多學者無不絞盡腦汁想要解開其中的謎團,雖然這部作品讓人難以讀懂,卻充滿了能激發想像的源頭活水。
山海經的圖像經由歷代不同畫家不斷地傳承、創新,各自賦予了不同時代的新的想像。本書是國家圖書館珍藏的清代彩繪本,細膩描繪千奇百怪的山川神祇、飛禽異獸,和看來荒誕有趣的遠方異國的人,色彩古雅靈動,栩栩如生。書中特別收錄李豐楙與何敬堯撰寫的導讀,這二位作家致力於山海經和臺灣妖怪的研究,以當代的視角引領讀者穿越時空,泛覽這神奇荒誕、充滿神話意象的古今第一奇書。
書中的圖像寫意自然,每一個神祇/異獸,無論形象構圖和舉止動作都充滿了想像力,且每一幅都有原典及圖錄說明。書中以平易生動的文字和故事,破解非常世界的秘密,也結合藝術家吳冠德的油畫作品,呈現山水秘境的自然光影和奇幻氛圍,希望打開一扇窗,尤其現今視覺系的圖像時代,提供人們對於美學的欣賞與想像,啟發年輕世代豐富的想像力和無窮的創意力。
《山海經圖鑑》145個神祇異獸——形天、天狗與旋龜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 https://goo.gl/4nmJPj


山海經全部異獸圖大全(附詳解)大荒十大凶獸排行(附圖片)
2016-06-19 由 奇聞 發表于文化
山海經異獸是《山海經》記載的奇異怪獸75種。《山海經》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於神話傳說的最古老的地理書。它主要記述古代地理、物產、神話、巫術、宗教等,也包括古史、醫藥、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內容。除此之外,《山海經》還以流水帳方式記載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對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較大的爭論。
《山海經》全書18篇,約31000字。共藏山經5篇、海外經4篇、海內經5篇、大荒經4篇。《漢書·藝文志》作13篇,未把大荒經和海內經計算在內。全書內容,以五藏山經5篇和海外經4篇做為一組;海內經4篇作為一組;而大荒經5篇以及書末海內經1篇又作為一組。每組的組織結構,自具首尾,前後貫串,有綱有目。五藏山經的一組,依南、西、北、東、中的方位次序分篇,每篇又分若干節,前一節和後一節又用有關聯的語句相承接,使篇節間的關係表現的非常清楚。
該書按照地區不按時間把這些事物一一記錄。所記事物大部分由南開始,然後向西,在向北,最後到達大陸(九州)中部。九州四圍被東海、西海、南海、北海所包圍。古代中國也一直把《山海經》作歷史看待,是中國各代史家的必備參考書,由於該書成書年代久遠,連司馬遷寫《史記》時也認為:「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對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話等研究,均有價值參考。《山海經》的地域範圍:《南山經》東起浙江舟山群島,西抵湖南西部,南抵廣東南海,包括今浙、贛、閩、粵、湘5省。《西山經》東起山、陝間黃河,南起陝、甘秦嶺山脈,北抵寧夏鹽池西北,西北達新疆阿爾金山,《北山經》西起今內蒙、寧夏騰格里沙漠賀蘭山,東抵河北太行山東麓,北至內蒙陰山以北。《東山經》包括今山東及蘇皖北境。《中山經》西達四川盆地西北邊緣。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tw/culture/rq42x.html
山海經全部異獸圖大全(附詳解)大荒十大凶獸排行(附圖片) - 每日頭條 - https://goo.gl/C7xAjs


《山海經》,中國先秦古籍,是一本載有怪奇悠謬之說,薈萃珍奇博物的地理風俗志。當代學者將其視為古代的「巫書」,記載上古巫師祭神厭鬼的方術儀典,又或者當作遠古的神話,寄託了華夏先民奇幻瑰麗的想像[1]。一般認為該書涉及了古代神話、地理、動物、植物、礦物、巫術、宗教、歷史、醫藥、民俗及民族各個方面的內容[2]。
《山海經》記載許多民間傳說的妖怪,詭異的怪獸以及光怪陸離的傳說,長期被認為是一部語怪之書[3],有人認定本書所記之事,荒誕不經不可輕信,但也有人認肯其價值,用來考證奇物異俗,山川形勢[4]。當代有些學者認為《山海經》不單是神話,而且是遠古地理的探勘紀錄,其中包括一些遠古氏族譜系,祭祀神名,是一本具有歷史價值的著作[5][2]。
《山海經》原本有圖,但古圖已亡佚不存,六朝張僧繇繪製、宋代舒雅重繪的十卷本《山海經圖》也沒有流傳下來。現今所能見到的最早山海經圖本,則來自於明朝的胡文煥本、蔣應鎬本這兩種[6]。

已知最早記載山海經一詞的文獻,是在史記大宛列傳贊:「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但司馬遷未提及作者是誰[4](漢書、論衡引史記此段文字時只提到「山經」)。
按劉歆〈上山海經表〉的說法,《山海經》出自唐虞之際,是大禹、伯益由治理洪水的緣故,至九州各處「命山川、類草木、別水土」,又紀「珍寶奇物異方之所生,水土草木禽獸昆蟲麟鳳之所止,禎祥之所隱,及四海之外絕域之國殊類之人」,以辨別九州土地的肥瘠,制定所要繳納的田賦,區別事物之善惡,以利器用[7][8]。
然而,山海經中出現郡縣名,又有夏禹以後史事,因此歷代以來,有人懷疑其中有後人添加的文字,或完全否定為禹盆所作[4]。《周禮》疏中有「古山海經鄒(鄒衍)書」的說法[9]。朱熹、胡應麟等認為《山海經》成書於戰國末期,是戰國好奇之士所做。清朝學者畢沅主張其「作於禹益,述於周秦,行於漢,明於晉」。
當代學者一般認為《山海經》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而是由不同時代、不同作者,長久累積而成的集體成果,時間大約是從戰國初年到漢代初年之間,到西漢校書時才合編在一起[4][10],其中許多可能來自於口頭傳說[2]。法國漢學家馬伯樂認為〈山經〉作者是洛邑人。據蒙文通考證,《山海經》可能是巴蜀地域所流傳、代表巴蜀文化的典籍。蕭兵推測此書可能是東方早期方士根據雲集於燕齊的各國人士編纂整理而成。多數學者則認為寫定《山海經》的是楚人,例如袁珂在《中國神話研究和山海經》一文中表示:「《山海經》是從戰國初年到漢代初年,經過多人寫成的一部古書,作者大概都是楚地的楚人」[11]。
《山海經》古本三十二篇,經西漢劉向、劉歆父子校刊而成十八篇。晉朝郭璞曾為《山海經》作注,考證及注釋者還有明朝王崇慶的《山海經釋義》、楊慎的《山海經補註》、吳任臣的《山海經廣注》、清朝吳承志的《山海經地理今釋》、畢沅的《山海經新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經箋疏》等等。民國以後,則以神話學者袁珂的《山海經校注》最為出名。

山海經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VRmvd5

2017-11-14_09302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