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城布政使司衙門
  1895年,臺灣省最高行政中心布政使司衙門,相當於台灣省政府,其外為西轅門。布政使司衙門設有吏戶禮兵刑工等六部,主要掌管人事、錢糧等政務。臺灣建省與劉銘傳任臺灣巡撫期間,在臺北府城內興建大批的衙署建築,為臺北府城帶來新風貌。(2) 英國攝影家湯姆生1871臺灣線性文化遺產 | 台北城布政使司衙門 | Facebook https://bit.ly/3PUxFbe

布政使司衙門/1886年台北植物園內的國家二級古蹟──清朝布布政使司衙門/1886年台北植物園內的國家二級古蹟──清朝布


布政使司衙門/1886年台北植物園內的國家二級古蹟──清朝布

(1) 達觀情懷繫北台 | Facebook


臺灣巡撫衙門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CSgv1Z
日治初期之原清布政使司衙門老照片
2014 年 11 月 23 日 23:50:36 ⋅ 2 Comments ⋅ admin
感謝團友 S.J Hong 分享一張極為珍貴的(原清)臺灣布政使司衙門建築老照片,拍攝年代約為日本治臺初期前幾年。畫面中拍到的是較少見的東轅門影像,已有日軍駐守。除了右側主建築外,左側的旗竿也被完整的拍下。
布政使司衙門是清國時期臺灣位階極高的行政機構,僅次於巡撫衙門。1895日本開始治理臺灣後,在新的總督府(今總統府)於1919落成之前,曾於布政使司衙門西側之原籌防局作為總督辦公室使用長達25年之久,布政使司衙門則作為陸軍部使用。
1932年將入口廣場一帶改建為臺北公會堂,並將原建築拆除,部分遷移至植物園(現存)及圓山動物園(後因颱風毀壞)保存紀念。
日治初期之原清布政使司衙門老照片 | 台灣回憶探險團 - https://goo.gl/S9iW6l

臺灣巡撫衙門為清朝臺灣地位最高的衙署,與鄰近的臺灣布政使司衙門遙遙相望 臺灣巡撫衙門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布政使司衙門/1886年台北植物園內的國家二級古蹟──清朝布布政使司衙門/1886年台北植物園內的國家二級古蹟──清朝布布政使司衙門/1886年台北植物園內的國家二級古蹟──清朝布布政使司衙門/1886年台北植物園內的國家二級古蹟──清朝布布政使司衙門/1886年台北植物園內的國家二級古蹟──清朝布布政使司衙門/1886年台北植物園內的國家二級古蹟──清朝布布政使司衙門/1886年台北植物園內的國家二級古蹟──清朝布布政使司衙門/1886年台北植物園內的國家二級古蹟──清朝布

台灣巡撫衙門為清治時期台灣地位最高的衙署,與行政地位次之、位置鄰近的台灣布政使司衙門遙遙相望。原址位於今中山堂左側、台北市警察局附近設有“清台灣巡撫衙門舊址”石碑。
        依據舊址石碑內文的記載,劉銘傳任台灣巡撫時期選定在北移後的台灣府(今台中市)橋仔頭建造台灣省城,完工前劉銘傳續留台北延平南路、武昌街口所建之巡撫衙門,故延平南路舊稱為撫台街,以至於日治時期建於延平南路上的“大和町洋樓”被後世冠上台北撫台街洋樓。後繼任巡撫邵友濂將省會由建造中的省城移往台北府,於承恩門內構築巡撫衙門,耗資57,653銀元,歷經兩年方告落成,分文武兩部,規模宏偉,為台灣官廳之冠。
        1895年,清廷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灣、澎湖予日本。日軍進入台北城後,日軍據台灣巡撫衙門、欽差行台為台灣總督府、布政使司衙門為近衛師團司令部,直到1919年正式的台灣總督府(今中華民國總統府)落成。日本昭和6年(1931年),以紀念裕仁天皇登基為由,決定在布政使司衙門、欽差行台前廣場興建台北公會堂(今中山堂)。除了部分佈政使司衙門及欽差行台建築移往圓山動物園(台北市立兒童育樂中心昨日世界舊址)、淨土宗台北別院(今善導寺)及台北植物園內保存外,其餘附近房舍皆於1932年8月予以拆除。巡撫衙門_中國的城市與建築遺產--台北 - https://goo.gl/PFYhbq

参将衙门_中国的城市与建筑遗产--台北


 

台灣布政使司衙門,位於台灣台北市中正區南海路台北植物園內西側,目前為衙署類國家二級古蹟。根據考證,台灣布政使司衙門大約是在1889年落成於中山堂現址。
清代每省設布政使一人,掌管行政及財政,俗稱“藩台”。台灣原本隸屬福建省,1885年建省後才有第一位布政使,1887年建立布政使衙門,位於巡撫衙門南側。
布政使衙門是清代台灣最大的行政官廳群落,坐北朝南,西側與行台、籌防局相鄰,東邊隔著北門街與淡水縣衙門相望。布政使衙門東西面寬達三十六間,南北三十二間,內有十多棟建築物,均為縱橫交錯的廳堂廡廊。大門前有照壁及東西轅門,主廳為五開間的單簷燕尾式,第二道門為儀門,訪客在此下轎,整飭儀容,準備覲見主官。儀門內設有吏戶禮兵刑工六科。衙門最後則為布政使等官員及眷屬的住宅群。在這偌大的建築群內,總計有布政使司、全台營務處、庫大使、善後局等四大單位在此辦公。
1985年日本佔台後,這些建築群落加上西側的籌防局,便為總督府及相關單位所使用,直到1919年新總督府竣工,布政使衙門才閒置下來。後來台北市為建公會堂之需,將部分建築遷建至圓山動物園和台北植物園,其餘拆毀
布政使衙门_中国的城市与建筑遗产--台北 - https://goo.gl/U8gSV6

布政使司衙門/1886年台北植物園內的國家二級古蹟──清朝布布政使司衙門/1886年台北植物園內的國家二級古蹟──清朝布布政使司衙門/1886年台北植物園內的國家二級古蹟──清朝布布政使司衙門/1886年台北植物園內的國家二級古蹟──清朝布布政使司衙門/1886年台北植物園內的國家二級古蹟──清朝布布政使司衙門/1886年台北植物園內的國家二級古蹟──清朝布布政使司衙門/1886年台北植物園內的國家二級古蹟──清朝布布政使司衙門/1886年台北植物園內的國家二級古蹟──清朝布

布政使司衙門/1886年台北植物園內的國家二級古蹟──清朝布布政使司衙門/1886年台北植物園內的國家二級古蹟──清朝布  

布政使司衙門/1886年台北植物園內的國家二級古蹟──清朝布    布政使司衙門/1886年台北植物園內的國家二級古蹟──清朝布布政使司衙門/1886年台北植物園內的國家二級古蹟──清朝布布政使司衙門/1886年台北植物園內的國家二級古蹟──清朝布布政使司衙門/1886年台北植物園內的國家二級古蹟──清朝布布政使司衙門/1886年台北植物園內的國家二級古蹟──清朝布  布政使司衙門/1886年台北植物園內的國家二級古蹟──清朝布布政使司衙門/1886年台北植物園內的國家二級古蹟──清朝布  

清光緒12年(1886),台灣建省,設置臺灣布政使司。光緒14年,布政使司衙門落成,位於台北府城寶城門內西門街北側。甲午戰起,巡撫唐景崧曾分其西畔房屋設籌防局。1895年,日本接收台灣,做為台灣總督辦公的官署,直到1920年台灣總督府新廈落成為止。部份布政使司衙門建築亦改做為台北廳署辦公室。
1928年,日本人為紀念日皇裕仁即位,選擇布政使司舊署,改建為台北公會堂(今中山堂),將籌防局門廳、布政使司大堂與部份廂房,遷於植物園內現址。今現存的台灣布政使司衙門建築約僅是原規模的一小部份而已,已被列為國家二級古蹟。

布政使司衙門(二級古蹟) @ 快樂旅行攝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https://goo.gl/6WqEhN

布政使司衙門/1886年台北植物園內的國家二級古蹟──清朝布布政使司衙門/1886年台北植物園內的國家二級古蹟──清朝布布政使司衙門/1886年台北植物園內的國家二級古蹟──清朝布布政使司衙門/1886年台北植物園內的國家二級古蹟──清朝布布政使司衙門/1886年台北植物園內的國家二級古蹟──清朝布布政使司衙門/1886年台北植物園內的國家二級古蹟──清朝布布政使司衙門/1886年台北植物園內的國家二級古蹟──清朝布布政使司衙門/1886年台北植物園內的國家二級古蹟──清朝布布政使司衙門/1886年台北植物園內的國家二級古蹟──清朝布布政使司衙門/1886年台北植物園內的國家二級古蹟──清朝布布政使司衙門/1886年台北植物園內的國家二級古蹟──清朝布  

布政使司衙門/1886年台北植物園內的國家二級古蹟──清朝布  布政使司衙門/1886年台北植物園內的國家二級古蹟──清朝布布政使司衙門/1886年台北植物園內的國家二級古蹟──清朝布布政使司衙門/1886年台北植物園內的國家二級古蹟──清朝布布政使司衙門/1886年台北植物園內的國家二級古蹟──清朝布布政使司衙門/1886年台北植物園內的國家二級古蹟──清朝布  台北植物園內的國家二級古蹟──清朝布政使司衙門。(侯育希 提供)
笑秀才不讀書
能讀書的人不多,而不讀書的人又不少!
三百年前石成金*就有「毒笑話」笑秀才不讀書,拿縣官的響屁作文章拍馬屁,看看縣官怎樣「投其所好」「治」了秀才。
笑點:秀才「屁文」拍馬屁
清朝的時候,有個秀才能言善道,專會幫人打官司,興訟事。
當縣的縣官很憎嫌秀才作這樣的事,就教誨他說:「知識分子的士子,就應該閉戶在家,認認真真的讀書,因何一直出入衙門呢?你這樣頻繁在衙門進進出出,想必你的文章一定荒疏了。本縣就出個題考考你,好歹才好定奪。」於是出了個題讓秀才做文。
只見秀才半晌不能寫成個句子來,卻反而聽見他高聲說道:「太宗師所出題目太難了,窒滯我思路,遲遲下不了筆,請求再出一題,若做不出來,情願領罪。」
縣官為之一笑,正在另想題目時,忽然放了一屁。縣官就以「放屁」為題,令秀才著筆作文。這秀才隨即打揖、拱手呈進文辭,說道:
「伏惟太宗師高聳金豚,洪宣寶屁,依稀乎絲竹之音,彷彿乎麝蘭之氣,生員立於下風,不勝馨香之至。」
秀才把縣官放的屁稱作「寶屁」,形容其放屁的聲音有如絲竹樂聲,臭氣彷彿是麝香、芝蘭的香氣,自己聞得麝蘭「馨香」襲來,不勝受用。
縣官聽完大笑說:「這個秀才,正經的好文章不會做,放屁的壞文章偏偏做得好。本縣衙門東街,有個萬人糞坑,叫衙役馬上押他在糞坑邊站著,每天領略些麝蘭香味,免得他閒著生事害人。」
*《笑得好》作者簡介:
清代乾隆年間江蘇揚州人石成金,字天基,號惺庵愚人,留下中國十八世紀的笑話集《笑得好》,謔稱「毒笑話」。石成金是清代的醫家,他不僅診斷個體的病情,更是洞察了整體社會善性佚失的病情,進而開出了「笑話」為藥方、為針砭,願以「笑話」作為提振世道、回復人心善性的「度世金針」。他在〈自序〉中這樣說:「人以笑話為笑,我以笑話醒人;雖然游戲三昧,可稱度世金針。」
石成金是醫家,也學佛、向佛,認為人性本善。然而,在近三百年前,石老已經意識到:物慾橫流昏蔽了善性、風氣敗壞墮落了人心,腐蝕敗壞的世道人心已經是沉痾痼疾,不下猛藥已經救不了了!石老在〈自序〉中說:「予謂沉痾痼疾,非用猛藥,何能起死回生」?所以,他以「毒笑話」醍醐灌頂。過了近三百年後的今天來看看《笑得好》,果若入耳發笑,而且入耳警心, 這就「笑得好」,悟得了「度世金針」三昧!@*#


布政使司衙門/1886年台北植物園內的國家二級古蹟──清朝布布政使司衙門/1886年台北植物園內的國家二級古蹟──清朝布  

第0530篇--[北市中正].城中区老街散步(二):大和町、本町的昨日与今日 - https://goo.gl/QoC3fy


布政使司衙門/1886年台北植物園內的國家二級古蹟──清朝布布政使司衙門/1886年台北植物園內的國家二級古蹟──清朝布布政使司衙門/1886年台北植物園內的國家二級古蹟──清朝布布政使司衙門/1886年台北植物園內的國家二級古蹟──清朝布布政使司衙門/1886年台北植物園內的國家二級古蹟──清朝布

臺灣巡撫衙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臺灣巡撫衙門為清朝臺灣地位最高的衙署,與鄰近的臺灣布政使司衙門遙遙相望。原址位於今中山堂左側、孫中山銅像後方、臺北市政府警察局附近設有「清臺灣巡撫衙門舊址」石碑。
歷史
臺灣巡撫衙門舊址碑,位於現在的中山堂旁邊。
臺灣巡撫衙門舊址碑背面。
依據舊址石碑內文的記載,劉銘傳任臺灣巡撫時期選定在北移後的臺灣府(今臺中市)橋仔頭建造臺灣省城,完工前劉銘傳續留臺北延平南路、武昌街口所建之巡撫衙門,故延平南路舊稱為撫臺街,以至於日治時期建於延平南路上的「大和町洋樓」被後世冠上臺北撫台街洋樓。後繼任巡撫邵友濂將省會由建造中的省城移往臺北府,於承恩門內構築巡撫衙門,耗資57,653銀元,歷經兩年方告落成內,分文武兩部,規模宏偉,為臺灣官廳之冠。
1895年,清廷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澎湖予日本。日軍進入臺北城後,日軍據台灣巡撫衙門、欽差行臺為臺灣總督府、布政使司衙門為近衛師團司令部(1917年又改為臺灣總督辦公廳舍)。直到1919年正式的臺灣總督府(今中華民國總統府)落成。昭和6年(1931年),以紀念裕仁天皇登基為由,決定在布政使司衙門、欽差行臺前廣場興建臺北公會堂(今中山堂)。除了部分布政使司衙門及欽差行臺建築移往圓山動物園(臺北市立兒童育樂中心昨日世界舊址)、淨土宗臺北別院(今善導寺)及臺北植物園內保存外,其餘附近房舍皆於1932年8月予以拆除。
---------------------------------
欽差行臺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已重新導向自 臺灣布政使司衙門)
座標:25.031185°N 121.510195°E
欽差行臺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臺灣)文化資產
欽差行臺.jpg
欽差行臺今貌
其他名稱    籌防局、臺灣總督府
登錄種類    直轄市定古蹟
位置     中華民國(臺灣)
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53號
建成年代     大清光緒18年(1892年)
攝於約1901年的福建臺灣承宣布政使司衙門
衙門西轅門
欽差行臺,是清德宗光緒18年(1892年)福建臺灣巡撫邵友濂為接待抵臺灣視察的中央高級官員而興建的行館,鄰近於臺灣巡撫衙門。臺灣民主國大總統唐景崧改為「籌防局」。[1]日治時期前期充作「臺灣總督府」,現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林業文物館。[2]原址位於今臺北市中山堂附近,設有「清布政使司衙門舊址」紀念石碑一座,部分建築於1932年遷至中正區南海路臺北植物園內西側,是全臺灣僅存的衙門建築,現為直轄市定古蹟。[2]
歷史
清德宗光緒18年(1892年),福建臺灣巡撫邵友濂為接待抵臺灣視察的中央高級官員,耗資二萬銀兩於福建臺灣承宣布政使司衙門西側(今臺北市中山堂附近)興建行館,做為宴會、會議之用。[1]落成當年(1894年)適逢甲午戰爭,1895年,清廷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澎湖予日本,引起臺灣民眾群情激憤,便擁末任巡撫唐景崧成立臺灣民主國並任大總統,將欽差行臺改為「籌防局」做軍務之用。[3]
日治時期前期,籌防局被充作臺灣總督府廳舍,歷任七任總督。[3]大正8年(1919年),臺灣總督府(今中華民國總統府)新廈完工啟用後,舊廳舍便成了臨時性展覽聚會場所。[1]昭和6年(1931年)10月,以紀念裕仁天皇登基為由,決定在舊臺灣總督府廳舍前廣場興建臺北公會堂(今中山堂)。多方考量下,部分福建臺灣承宣布政使司衙門及欽差行臺建築移入圓山動物園(臺北市立兒童育樂中心昨日世界舊址)、淨土宗臺北別院(今善導寺)及臺北植物園內保存,附近其餘房舍則於1932年8月予以拆除。後來,動物園的部分因颱風損毀,臺北別院的部分也已拆除,只有欽差行臺的頭門、儀門、大堂與部分廂房完好保存於植物園內,[2][3]爾後改為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林業部熱帶植物標本陳列室[1]。
二次大戰後,建物被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做為林業陳列館、文物館使用迄今。1985年8月19日由中華民國內政部以「台灣布政使司衙門」登錄為衙署類國家二級古蹟(現為直轄市定古蹟);1998年成立布政使司文物館。2007年,時任中原大學李瑞宗教授接受臺北植物園委託進行考證,從而確認福建臺灣承宣布政使司衙門是土造建築,與臺北植物園內的磚土、石造建築為有所差異,是全臺灣僅存的清代衙門建築。[2][3]2013年經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查閱相關史料後,將名稱正名為「欽差行臺」。
建築
欽差行臺原位於福建臺灣承宣布政使司衙門西側,現座落植物園內的建築係七開間三進式,呈縱長形「田」字形平面配置的官署建築,方位座東朝西略偏北。[2]
三進的建築空間分別由橫向的「頭門」、「儀門」及「大堂」所構成,頭門與儀門間以縱向的廂房連接,儀門與大堂間則由左右兩側廊道相連,雙雙形成封閉的四合院。屋脊曲線平緩,有短小的燕尾翹脊,室內空間因採用高大柱列而顯得十分莊嚴。牆面是以一層丁一層順的唭哩岸石砌造而成,並有許多以細石、泥土、碎磚填補的空隙,屋頂捨筒瓦、滴水,使用普通的板瓦。適逢財政拮据,整體建材並不精緻,但予人肅穆而莊重。[2]

文獻資料都是以「臺灣布政使司衙門 」稱之,,但是根據中原大學 景觀系李瑞宗教授考證,卻發現名稱有誤,正確的名稱在日治時代是「臺灣總督府舊廳舍」,在清末則為「欽差行台」,只是戰後人云亦云,以訛傳訛,而使「臺灣布政使司衙門 」之說大為盛行,有機會台北市民應該好好的拜訪一下這歷經滄桑的老建築。 欽差行台滄桑史 @ 這是我的部落格 :: 隨意窩 Xuite日誌


布政使司衙門/1886年台北植物園內的國家二級古蹟──清朝布布政使司衙門/1886年台北植物園內的國家二級古蹟──清朝布布政使司衙門/1886年台北植物園內的國家二級古蹟──清朝布布政使司衙門/1886年台北植物園內的國家二級古蹟──清朝布布政使司衙門/1886年台北植物園內的國家二級古蹟──清朝布

千年的衙門流水的官 参将衙门_中国的城市与建筑遗产--台北


清代台北府署原貌
1895年,日本殖民統治台灣初期,設三縣一廳,即台北縣、台灣縣、台南縣、澎湖廳。這個行政劃分基本上延續自清代,1885年台灣建省,劃分為三府,即台北府、台灣府和台南府等。台北府署的位置大致在今天館前路、開封街、重慶南路和漢口街所圍成之區域,大門朝向重慶南路。重慶南路清代為府前街,館前路為府後街,這裡的府即指台北府。日本殖民統治後,直接將台北府署改為台北縣廳舍,此照片為台北府衙門最早影像,極為珍貴的歷史照片。殖民政府所設的台北縣包括基隆、宜蘭、淡水、新竹等四個支廳。這是歷史上首次出現「台北縣」此一行政區域名詞,後來隨著台灣局勢發展,不斷再細分調整,但台北縣始終保留,直到1920年與台北市、基隆和宜蘭合併為台北州。(取自徐宗懋圖文館製作出版「台灣歷史珍稀影像1860-1960
- 戰爭 庶民 風物」)

布政使司衙門/1886年台北植物園內的國家二級古蹟──清朝布


臺灣總督府舊廳舍〈清朝時代布政使衙門〉出自台灣寫真帖/明治41年--舊廳舍位置在今天台北中山堂所在地。1895年,台灣總督府始政,設民政部、陸軍部、海軍幕僚、及總督官房四部門。民政部下面又設有財務局、總務局、土木局、殖產局、通信局及警察本署。(明治34-42年架構)。寫真帖上這張的照片英文說明:The government house at Taihoku and Council Chamber。 日治時期台灣懷舊照片文獻史料 | Facebook https://bit.ly/3ozuU3f

布政使司衙門/1886年台北植物園內的國家二級古蹟──清朝布


(1) 日治時期臺北植物園舊照 - 臺灣國定古蹟編纂研究小組(National Historic Monuments of Taiwan) | Facebook

布政使司衙門/1886年台北植物園內的國家二級古蹟──清朝布布政使司衙門/1886年台北植物園內的國家二級古蹟──清朝布


布政使司衙門/1886年台北植物園內的國家二級古蹟──清朝布布政使司衙門/1886年台北植物園內的國家二級古蹟──清朝布


布政使司衙門/1886年台北植物園內的國家二級古蹟──清朝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