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民間信仰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5lS4kC
---------------------------------------
在佛教只對佛菩薩頂禮,而不頂禮一般的神明,但是,你如果要禮拜這些神明,這當然也無妨,畢竟,這些神明的境界都比你高的。
一般的神明還是六道中輪迴的眾生,沒有解脫,還有脾氣個性,但是他們也還在修行與度眾生。
而佛菩薩是超越三界的聖者,修行已圓滿,這當然值得作為吾人之榜樣而沒有瑕疵。
此處的菩薩指:觀世音菩薩等四大菩薩,都是脫離俗情的聖者。而一般的神明則尚未達此境界,但境界已經比凡人高高在上了。
菩薩的階位從初地、二地到十地,在上去則是等覺菩薩,妙覺菩薩,最高境界則是佛。這四大菩薩則是妙覺位的菩薩,已經接近圓滿了,只欠度眾生之願未了,而不稱圓滿而已。
而其他菩薩就是初地到十地之間。而神明們也常是菩薩,只是階位沒四大菩薩那麼高而已。不過民間祭拜的神明種類非常多,有的則是凡夫。被人類胡亂封神的,其實都是凡夫為多。此外還有所謂的陰神,這是屬於餓鬼道的眾生,境界則比人類還低。你是沒有必要和他打交道的。
玉皇大帝,在佛經中名為帝釋或釋提桓因,他是三果的聖者,也是忉利天的最高主管。
民間祭拜的神明中,四面佛,並不是佛,而是個稱呼,他是大梵天之王。(各天的層次高低請看◎三界表(快樂心靈網站提供))
以上就是佛菩薩與一般神明的差別。但是,神明也大都是菩薩。各宗教教主都是菩薩,只是階位不同而已。
這也可以說,同樣一尊聖者,在民間信仰視為神明,在佛教則視為菩薩。
--------------------------------
神明的類別
 
依據民國四十八年台灣省文獻會所調查的全省各祠廟奉祀的主神,共達兩百四十九種之多,如果加上近幾十年來新創的神祇及新興宗教所奉祀的神祇,數量恐怕不下三百種。
 
從這麼多神明來加以分類,可以看出民間信仰的神祇,從最原始、自然神祇,到最高級人格神祇,應有盡有。日人鈴木青一郎在所著《台灣舊慣習俗信仰》中將台灣民間信仰的神祇分為自然崇拜、人類崇拜及器物崇拜等三大類:
 
自然崇拜: 
又可分成無機物的自然崇拜與有機物的自然崇拜。由於人們相信一切天體自然等物都有決定人類命運的特殊精神力量,因而往往就以日月星辰或木石及特殊獸類為信仰對象。
 
(1)無機界的自然崇拜: 把所有的日月星辰、空中天象都崇拜為神。
舉凡天地日月、山水火海、風雨雷電、天地水、岩石、泥土都各有其神祇,甚至包括抽象的時空,如東西南北中有「五方天帝」,及值年值月值日值時的「歲時神」。
 民間信仰的自然神祇中部分都已經被擬人化了。如稱太陽為「太陽星君」、月亮為「太陰娘娘」、雷神為「五雷元帥」、火神為「火德星君」等,人們信仰的不是自然現象的本身,而是相信自然現象背後皆有一操控的主宰,才是足可敬畏的。
 
(2)有機界的自然崇拜: 又可分為植物崇拜與動物崇拜兩類。
植物崇拜大都屬樹木崇拜,即所謂的「大樹公」,如榕樹、松樹、荊桐、檨子等。樹高一百公尺以上或壽命久長,並有靈驗事蹟,皆能當作神靈奉祀。
動物崇拜的種類更多, 包括神話中的動物:龍、天、狗,以及虎、牛、馬、貓、狗、猴、兔、龜、蛇等人間社會常見的動物。大部分的動物神都成為某些主神的侍神。如虎爺為保生大帝及土地公的部屬龜將軍、蛇聖公為玄天上帝的部將。牛爺、馬爺為閻羅王的差役。
人類崇拜: 
台灣人認為人死為鬼魂,靈魂永不會消滅,其威力之大,足以決定現世人類的禍福,再加上道教、佛教的宇宙觀與人生觀,威信六道輪迴、三世因果之說,認為人死不為鬼即為神,而神其實也是鬼的一種,神只是鬼中福報較大,威力較大者。本省人的人類崇拜可分為人鬼崇拜及幽鬼崇拜兩種。
(1)人鬼崇拜:此又可分成祖先崇拜與聖賢偉人崇拜兩種。
 民間奉祀神明的正廳必設有歷代祖先的靈位,台灣人相信祖先的亡靈可以庇蔭後代,加上國人慎終追遠的祭祖觀念,對於祖先的祭祀也就特別重視。
聖賢偉人,是因有功於國家社會,造福地方鄉梓,因而被皇帝或玉皇大帝敕封為神。此類的神祇如孔子、老子(太上老君)、關公(關聖帝君)、朱熹(紫陽夫子)、三忠公(文天祥、張世傑、陸秀夫)、鄭成功(延平郡王)等不勝枚舉。
(2)幽鬼崇拜:簡言而之,幽鬼崇拜即祀無主的孤魂或厲鬼。
台灣人相信因水死、刑死、戰死或其他橫死的靈魂,都沒有資格接受人帝或天帝的敕封,這些亡靈只能在陰間徬徨遊蕩,而且經常對陽間的人類社會作祟,但祂們也有一種支配人類禍福的力量,能祭祀祂們,也會轉禍為福。
流行台灣民間的有應公及大眾爺信仰,及因此種幽鬼崇拜而產生的。
台灣人也相信每一家住戶都有最早開拓的開基祖,稱之為「地基主」,寺廟也有所謂的「開基神」。
 「地基主」式原來居住地的「地主」,如果不加以祭祀,祂們必然怨魂不散,會對後來住進來的人作怪。因此以前民間百姓都會在每月初一或十五,準備供品祭祀,謂之「犒軍」。「開基神」的信奉,也是屬於幽鬼崇拜之一類。
 
器物崇拜: 
器物崇拜又稱庶物崇拜,所崇拜的對象為人工製造的器物,這些器物都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如門神、灶神、井神、橋神、路神、床神等。以前的農村社會,把豬圈叫做「豬稠公」、牛圈叫做「牛稠公」,當作繁殖六畜的神來祭祀。另有所謂「三侯公」,祭祀的是藏米的「米甕蓋」。


內政部公開宗教統計基本原則與標準 2015-03-11 民政司
一、為落實政教分立與宗教自由原則,還原統計作業之本質,本部日前就宗教統計方式研議具體方案,該宗教統計基本原則與標準業經本部第8屆第1次宗教事務諮詢委員會議決議通過,其內容如下:
(一)基本原則
1.宗教的生成,是人類歷史上的自然現象,「新宗教」之認定或定義,本屬學術界或民間之議題,與政府無涉。政府僅應就各宗教之存在,進行客觀統計。
2.政府依法行政之審查與管理對象,僅能為「宗教團體」,而非「宗教」,故宗教統計作業不涉及宗教信仰本身,不就教義、經典等各類神聖領域事物,進行優劣評判。
3.政府之宗教統計,為基於特定標準之單向行政工作,不受統計對象之干擾。
4.政府之宗教統計並非行政處分,於相關宗教信仰是否合法、優劣或正統性,並無認證效果。
(二)統計標準(同時符合下列要件)
1.成立宗教團體:該宗教已流傳於臺灣,並依法設立或登記為宗教性財團法人、寺廟或社會團體。
2.具有一定歷史或組織規模(符合下列任一事實即可):
(1)具有客觀歷史事實之世界性宗教。
(2)可考證之創教年代達50年以上。
(3)在臺以該宗教名義,於2個以上行政區域,設立2個以上宗教性財團法人,且其中有一財團法人設立時間達20年以上。
二、爰依據前揭統計標準,迄民國103年(公元2014年)為止臺灣地區主要的宗教類別計有21個,完整內容詳如附件檔或可逕至本部民政司網站-服務資訊-宗教輔導查詢,網址:http://www.moi.gov.tw/dca/02faith_001.aspx。
內政部公開宗教統計基本原則與標準-最新消息 - https://goo.gl/8KkxtX
----------------------
臺灣地區宗教類別統計說明
我國係以憲法保障宗教自由之國家,人民依法享有信仰、傳教與宗教結社之自由,因此,任何「宗教」倘未違反公序良俗或相關法律規定,均可自由發展,無須向政府申請認可或認證。
依照現行法律規定,人民可依法向政府申請成立特定型態的「宗教團體」,取得權利義務主體之資格,這些型態分別為依民法設立登記之財團法人、依監督寺廟條例登記之寺廟,以及依人民團體法立案之宗教性社會團體。
本部之宗教類別統計,僅以前述登記有案之「宗教團體」為對象,據其立案資料之宗教名稱或屬性加以分類,統計目的僅在於了解我國宗教發展生態,因此,相關宗教信仰是否被納入統計、納入何種統計類別,均不涉及相關「宗教」或「宗教團體」之權利義務與價值判斷,亦不代表該宗教具有「正統性」。
經本部統計,迄民國106年(公元2017年)1月為止臺灣地區主要的宗教類別計有22個;另外,未列入統計類別之宗教,則歸類於「其他」項目中。有關21個主要的宗教類別係依下列標準進行統計,其說明如下:
一、 世界性宗教:佛教、道教、猶太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東正教。
二、 可考證之創教年代達50年以上,源自中國大陸或臺灣之宗教:三一教(夏教)、理教、一貫道、先天救教(世界紅卍字會)、天德聖教、軒轅教、天道。
三、 可考證之創教年代達50年以上,源自世界各地宗教: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摩門教)、 天理教、 巴哈伊教(大同教)、統一教、山達基、真光教團。
四、 在臺組織發展達一定規模之宗教:天帝教、彌勒大道。
附註:
一、「在臺組織發展達一定規模」係指該宗教同時符合下列條件:
(一)於2個以上行政區域,設立2個以上宗教性財團法人。
(二)任一宗教性財團法人設立時間達20年以上。
二、未列為統計類別之宗教,尚有亥子道宗教、玄門真宗……等宗教派別。
------------------------------------
儒宗神教
臺灣民間教派中統合各地鸞堂組織的教派。宗旨為「以儒為宗,因神設教」,教名是楊明機在1919年(大正8年)以扶鸞的方式所寫出。
儒宗神教以關聖帝君、孚佑帝君、司命真君之「三恩主信仰」為核心,加上岳武穆王、文昌帝君、玄天上帝、王天君等神,可成為五恩主或七恩主之信仰組合。
楊明機在其編著的《儒門科範》內,規範了儒宗神教的科贊禮儀,並制訂12條法規,作為信徒規範,分別為(一)三綱五常,以重聖門;(二)克敦孝悌,以肅人倫;(三)謹守國法,以戒爭訟;(四)篤愛宗族,以昭雍睦;(五)崇重法門,以堅信賴;(六)黜革異端,以崇正道;(七)明修禮讓,以厚風俗;(八)尚持節儉,以惜財用;(九)解釋讎忿,以重生命;(十)內外兼修,齋戒慎懍;(十一)體天行化,克己渡眾;(十二)勤求精進,日就成功。
從教名及法條可看出儒宗神教是一個以儒家思想為內涵,強調奉行三綱五常等道德條目,透過宗教信仰的運作,落實儒家信條的道德性宗教。
1921年楊明機開始以儒宗神教的名義,在各地鸞堂扶鸞,並試圖統合原來系統混雜的鸞堂,此舉雖將儒宗神教的教名推廣出去,成為許多鸞堂接受的名號,但鸞堂間彼此仍各自獨立,統屬性不強。1978年500多位鸞堂負責人齊聚日月潭,倡議成立中國儒教會,並向內政部登記,試圖再次統整鸞堂,不過依舊成效不彰。
----------------------------------------------
齋教/儒教與鸞堂/齋教為台灣民間信仰,在家修行者傳襲,主持教儀,茹素,不剃髮出家,不穿僧衣,民眾習稱其神職人員為菜姑、菜公「在家佛教」/「齋公仔」的「和尚仔」其實是源於臺灣的早期佛教,而早期的佛教,一般的河洛人、或客家人稱為「齋教」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pK7RnV
齋教/儒教與鸞堂/齋教為台灣民間信仰的流派之一,以羅教教義為主、雜揉儒家與道教和部分佛教思想,源於白蓮教/茹素,不剃髮出家,不穿僧衣,民眾習稱其神職人員為菜姑、菜公/齋教又受到國民政府的打壓和中國佛教會的批判而逐漸式微,轉為一般佛教寺廟,或轉成一貫道信仰。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I7pqlR
擇善金篇/廣善堂-台灣客家地區鸞堂的組織與運作、著書宣講、濟世與慈善事業/儒宗神教(鸞堂)/鸞堂向來標榜著三大任務,分別為「著書」、「宣講」、與「濟世」/高雄縣客家地區鸞書-高雄縣客家聚落裡,鸞堂成了各個聚落的信仰中心,尤其日治時期更甚,地區的仕紳與領導階層都都是鸞堂的信徒/《覺夢真機》《妙化新篇》《回天寶鑒》《擇善金篇》、《玉冊金篇》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NLbDxQ
-----------------------------------
申請設立(或變更)全國性宗教財團法人規定-宗教輔導-內政部民政司 - https://goo.gl/JZmYdD
------------------------
臺灣民間信仰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5lS4kC
--------------------------
飛鸞濟世─儒教傳承
【前言】
提起「儒教」,一般人可能會懷疑「儒教」就是「儒家」嗎?「儒家」是一個宗教嗎?很多
學者認為儒家是一個學說,而且從孔子所謂的「子不語怪力亂神」等語,認定儒家是相當理性化
、入世化的;但也有人持相反的意見,因此儒家是不是一個宗教?目前還沒有一個定論。而我們
在這裡所指的「儒教」?並不是指原來的儒家,而是吸收了儒家義理,再加入祭拜主神、相關儀
式而形成宗教化的面貌。這一類的宗教在明、清時期非常多,例如三一教、劉門教、同善社、一
貫道等,這些宗教雖然並未打出「儒教」的旗幟,卻是以宏揚儒家文化、教化人民為志業,他們
在近代歷史上所起的作用不可小看。
【鸞鳥飛來傳神意】
在台灣最具有代表性的儒教結社是「鸞堂」,鸞堂是以扶鸞為主要儀式的宗教團體。「扶鸞」又稱「扶乩」,其儀式是神仙透過人推動一隻ㄚ字型的桃枝筆(鸞筆),在沙盤上面寫字,旁邊
則有人唱出神意,並有人筆錄之。這套儀式原本是中國古老的道術,明清時期成為士大夫文人之
間的遊戲活動,後來更流行拿來作為科舉考試的考前猜題用。清代有宗教人士正式用於宗教儀式
中,並成為清代到今天許多民間宗教團體極為普遍流行的儀式活動,鸞堂正是這一股風行的扶鸞
運動之產物。
有意思的是,創建或參與鸞堂的人多的是地方上極富聲望的仕紳文人,他們深受儒家文化的
深厚教養,加上傳統的仕紳負有教化百姓的責任,因此成立鸞堂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以儒家義理
來教化百姓。這一個特色在台灣仍然不變,也因此至今鸞堂仍以「儒宗神教」或「聖教」自居。
為了強化儒教正統性,鸞堂還針對「鸞」的意象發展出一種傳說:孔子周遊列國宣揚『以仁治國
』的理想,但未獲國君的青睞,只好失意的回到魯國,有一天他在路上看到一隻靈異的鸞鳥,正
不斷地用嘴在沙地叼啄,仔細一看竟是一段文字!孔子才恍然大悟,原來鸞鳥是為了傳達天意而
來的。於是孔子便要求鸞鳥不時地飛來,向他傳達天意,這就是儒教扶鸞的開始,但鸞鳥無法經
常飛來,因此乃以桃枝作鸞筆,在沙盤上寫字,同時由孔子的弟子子路擔任第一個鸞手。
從鸞堂到中國儒教會
台灣的鸞堂是在清末時期由大陸傳來的,目前所知最早創建的鸞堂是澎湖的-新社,而後是
宜蘭的醒世堂,創於光緒十六年(西元一八九○年)四月。清末日據時期,鸞堂迅速擴張,六十
年間(西元一八八五年至一九四五年),台灣設立的鸞堂超過一百五十所,宗教活力相當驚人。
鸞堂的傳佈類似分香的情形,即由最早的母堂分出許多的分堂(子堂),這個時期的鸞堂大約可
以分成幾個系統:一、由宜蘭喚醒堂分香出去的新竹新化堂、淡水行忠堂系統,重要的關係鸞堂
有苗栗勸化堂、竹北克明宮、三芝智成堂、台北覺修堂(今覺修宮)、台北指南宮、台北行天宮(今行天宮)等。二是新竹復善堂系統:所屬鸞堂有新竹代勸堂、苗栗修醒堂、苗栗重華堂等。
三是澎湖一新社系統:澎湖地區的鸞堂幾乎由其分香而出。值得一提的是,在昭和十二年(西元
一九三七年)時,台灣北部的重要鸞手楊明機將與他有關係的鸞堂組織為「儒宗神教」,重要者
為三芝智成堂、台北暫修宮、竹山克明宮等。這些鸞堂的創立人大多是雅好儒家思想的仕紳文人
,最有名的是宜蘭新民堂進士楊士芳參與喚醒堂的鸞務,又宜蘭新民堂是由李望祥、蔣國榮等仕
紳募款籌建,李望祥為清代的舉人,曾擔任甘肅河州縣官,回籍後任宜蘭仰山書院山長,同時他
也充任新民堂的鸞手,職務是「校正兼總理」。新竹復善堂的鸞生林學源九弓林庄秀才,邱潤河
、彭阿健在清代曾任書房教師。又有些鸞堂甚至就是仕紳原來的書房,例如宜蘭鑑民堂是擺里鑑
湖陳氏家族私廟,附在登瀛書院中。在他的書齋明倫閣所設。正是因為這些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
仕紳文人積極創設鸞堂,所以才將鸞堂稱之為「儒教」。這不僅出自於儒教鸞堂內鸞生的自我認定,連當時的日本政府也如此看待。
日據時期的鸞堂發展遭遇到三次的挫折,第一次是明治三十二年至三十四年間)西元一八九
九至一九○一年),當時台灣抽鴉片(時稱抽煙)的人頗多,想要戒煙的人都不得其法,而鸞堂
卻發展出一套宗教醫療的戒煙法,效果卓著,於是不但吸引許多人前來,也造成鸞堂勢力的迅速
擴張。但戒煙運動卻被日本當局所惡,因為鴉片是專賣的,戒煙成功的人一多,便會影響政府的
財務收入,於是日本當局開始展開偵查、取締的工作,許多鸞堂被迫收斂或關閉。第二次是大正
四年(西元一九一五年)的「西來庵事件」,這個事件是日據時代台灣最後一次的漢人武裝抗日
運動,而起事的發源地「西來庵」正是個鸞堂,鸞生余清芳透過扶鸞,宣稱西來庵王爺抗日的神示,諸如:「日本據台期限二十年既滿,今年乃應撤去之期,屆時如仍欲圖佔據,將一舉反撲」
、「天公將降下毒雨、掀起黑風,誅滅日人及其惡人」、「余清芳受有西來庵王爺神示,持有一
寶劍存置於某山中,一旦出鞘即可立斬三萬人之靈」,另外,他將國號稱為「大明慈悲國」。許
多宗教徒及有志之士紛紛追隨余清芳起事,最後因實力懸殊而告失敗。由於西來庵為一鸞堂,余
清芳又在各地鸞堂、齋堂串連,因此在事後,日本警方將這兩個宗教組織視為秘密機關,被捉、
遭監視的鸞生不知幾許,於是鸞堂的發展遭受極大的頓挫。第三次則是日本昭和十二年所發起的「皇民化運動」,這是一個同化為日本人的運動,包括普及日語、崇敬神社、獎勵為國動員的工
作等。在對民間宗教改造的部分則提出「寺廟整理運動」,許多家庭或廟宇的神像被焚毀,神明會、祖公會等團體也被強制解散,鸞堂也陷入風聲鶴唳中,因而被迫沉潛。
台灣光復後,鸞堂開始有新的變化,這個時候國民政府的宗教政策,是依據民國十八年所公
佈的「監督寺廟條例」及民國二十五年內政部公佈的「寺廟登記規則」,採取登記制,強制寺廟
進行登記。除了托庇於佛教會、道教會、軒轅教等合法宗教之外,鸞堂也想加以整合,爭取合法
性以自保。這個鸞堂整合運動大約可分為區域性的與全國性的兩類,以下略作介紹。
在區域整合方面,大多是由地方上設堂較久、活動力較強的鸞堂所發起,例如在埔里地區,
以懷善堂、育化堂的鸞生許清和、江榮宗、陳南要等人號召埔里的鸞堂,於民國七十年向省政府
陳情,擬成立「儒宗神教會」。另外在高雄地區也有作為,民國五十年高雄地區由靈善堂堂主黃
鐘靈及堂生陳振芳協力拜訪該地之鸞堂,並於該年六月成立「鳳邑儒教聯堂」,由黃鐘靈為第一
任主任委員,至民國六十八年共十七堂加入;第二任主任委員張簡萬然、第三任主任委員簡州陽
、第四任主任委員吳滿堂、第五任─十任主任委員吳兆麟蟬聯六任,至民國八十六年高雄鳳山地
區已增至四十四堂,如表(舉善堂、靈善堂、毅善堂、挽善堂、忠孝堂、龍鳳堂、佈善堂、化善堂、至光堂、至德堂、明善堂、養靈堂、啟善堂、喚善堂、慈善堂、協善堂、啟成堂、崇善堂、
喜善堂、振善堂、養生堂、養修堂、暘善堂、復醒堂、從善堂、明德堂、文化院、心德堂、福全堂、明恭堂、觀音堂、勵善堂、興安堂、合善堂、儒壇、一善堂、妙基堂、聖光堂、西方社慈善堂、修善堂、揚善堂、樂善堂、聖恩堂、至善堂)。
在全國性的整合運動上有幾股力量,一是台中明正堂堂主王翼漢,時值中共進行文化大革命
時間,邱創煥於台北中山堂召集全省鸞堂負責人開會,擬針對文革破壞儒家思想提出對策,王翼
漢於會中提出組織鸞堂聯誼會的構想,藉機整合鸞堂,並正名為「武聖聖德實踐委員會」,受到
國民黨的支持,後因政府始終無經費支持,鸞堂失去興趣,整合失敗。民國五十八年台中醒修宮
董事長王更如倡議組織「財團法人台灣省聖教會」,並於民國七十年由該會董事長張啟仲為文《
誰說「儒教不是宗教」》向社會加以鼓吹,但無多大成就。民國六十七年,感化堂財團法人明道
雜誌社董事長林仁和等人擬以「儒宗神教」的名義向內政部登記,於日月潭召開台灣地區鸞堂負
責人座談會,有五百多堂參加,但這次正名活動被內政部否決,僅能登記為「中華民國儒宗神教會」,同時也因各鸞堂獨立性強,難以成其事。
解嚴後,鸞堂整合運動的機緣成熟。民國八十六年,以台灣南部鸞堂為中心,結合關係鸞堂
與寺廟組織成「中國儒教會」,該會發起人有立法院院長王金平、前立法委員王志雄及地方上仕
紳文人鳳邑儒教聯堂主任委員吳兆麟、聖教神明會董事長林金枝、雲林縣政府主任秘書李學聰、
早期聖教神明會發起人陳清源、雲林縣福興宮宮主余秋淵、鳳山協善堂堂主陳盛修等人,以吳兆
麟擔任「中國儒教會籌備會」主任,召開二次會議,又得內政部紀司長俊臣、真理大學宗教系主
任陳志榮(現任真理大學副校長)之鼎助,於八十九年元月十五日成立。
其立會的宗旨為:「結合全國各地數百多個儒宗鸞門同修單位,發揮團體功能,弘揚儒教忠
恕精神,同修儒教航導社會人心向善,實踐生活儒教,提升人生價值,促進社會和諧,以群體力
量共同從事弘揚儒教,舉辦教育、慈善公益事業、國際儒教聯誼、中興大陸儒教等不朽事業。」
大致說來,鸞堂一直是維持著傳統以弘揚儒道為特質的宗教。
-------------------------------
「小弟搶當大哥」?宗教學者分析抗議廟宇遊行原因
捍衛信仰守護香火大遊行。莊宗達攝
字級:最小字型預設最大字型
分享到 Facebook分享到 Plurk分享到 Twitter2017年07月23日16:00
雲林縣北港武德宮今天下午發起「眾神上凱道」活動,有約百個宮廟參與,宗教學者江燦騰指這些宮廟大都是屬於儒宗神教,都是從社區神壇衍生而來,共同特色是著重在如何企業經營「宗教商品店」,在很多傳統大廟眼中是很「細漢」、「不算咖」,也因此大廟根本對它們的訴求根本不會響應,它們的如意算盤是訴求滅香火,達到民眾對政府的反感,避免宗教法的監督,以達到在政治上「重新」取得發言權。
台北城市科技大學通識中心教授江燦騰說,台灣的民間信仰,很多神尊是渡過台灣海峽東來,在台灣落地生根,並逐漸產生具有本土風格的民間信仰,成為地方守護神,台灣各地的大廟多屬於此,但有一種是深入在社區形成的鸞堂,也就是俗稱的神壇(扶乩),和民間信仰的神明有關,如關帝聖君、呂祖等,北港武德宮主祀武財神則是後來發展出來的鸞堂系統,但也一些鸞堂已停止扶乩儀式,轉化為一般宮廟,例如台北知名的行天宮。
江燦騰說,解嚴後,鸞堂開始整合,2000年這些寺廟組織「中國儒教會」,該會發起人則是立法院前院長王金平,這些加入的寺廟也就創立稱為「儒宗神教」,和王金平的關係是「魚幫水,水幫魚」,也因此有一些影響力,但在去年政黨輪替後,王金平也卸下立法院長職務,儒宗神教的影響力也式微。
江燦騰說,儒宗神教的特色之一,就是設立商品宗教店,走的都是企業化經營,相較於傳統大廟都有設立財團法人或社團法人組織,它們是不希望受到財務監督,也因此這次發動的抗議活動,原本的如意算盤是訴求滅香火,達到民眾對民進黨政府的反感,但做錯的是以環保減香作為主張,無法引起太大共鳴。
江燦騰說,減香減燒金紙這些事務,多數大廟從國民黨執政時期就配合推動的事,也因此除了儒宗神教參與,其他廟宇尤其是大廟,對於這次行動「冷眼看待」根本就不意外。他認為環保署長李應元今天只選擇上午到艋舺龍山寺參拜,下午不去凱道是很高明的政治手段,表達還是維護傳統宗教習俗,以及對這些大廟支持的感謝外,也擺明就是不會跟這些神壇妥協,至於未來這些神壇說要遍地開花,他認為也只是「吹口哨壯膽」,「小弟想搶當大哥」還是會踢到鐵板。(洪敏隆/台北報導)
「小弟搶當大哥」?宗教學者分析抗議廟宇遊行原因 | 即時新聞 | 20170723 | 蘋果日報 - https://goo.gl/1XZq5c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