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只對佛菩薩頂禮,而不頂禮一般的神明,但是,你如果要禮拜這些神明,這當然也無妨,畢竟,這些神明的境界都比你高的。
一般的神明還是六道中輪迴的眾生,沒有解脫,還有脾氣個性,但是他們也還在修行與度眾生。
而佛菩薩是超越三界的聖者,修行已圓滿,這當然值得作為吾人之榜樣而沒有瑕疵。
此處的菩薩指:觀世音菩薩等四大菩薩,都是脫離俗情的聖者。而一般的神明則尚未達此境界,但境界已經比凡人高高在上了。
菩薩的階位從初地、二地到十地,在上去則是等覺菩薩,妙覺菩薩,最高境界則是佛。這四大菩薩則是妙覺位的菩薩,已經接近圓滿了,只欠度眾生之願未了,而不稱圓滿而已。
而其他菩薩就是初地到十地之間。而神明們也常是菩薩,只是階位沒四大菩薩那麼高而已。不過民間祭拜的神明種類非常多,有的則是凡夫。被人類胡亂封神的,其實都是凡夫為多。此外還有所謂的陰神,這是屬於餓鬼道的眾生,境界則比人類還低。你是沒有必要和他打交道的。
玉皇大帝,在佛經中名為帝釋或釋提桓因,他是三果的聖者,也是忉利天的最高主管。
民間祭拜的神明中,四面佛,並不是佛,而是個稱呼,他是大梵天之王。(各天的層次高低請看◎三界表(快樂心靈網站提供))
以上就是佛菩薩與一般神明的差別。但是,神明也大都是菩薩。各宗教教主都是菩薩,只是階位不同而已。
這也可以說,同樣一尊聖者,在民間信仰視為神明,在佛教則視為菩薩。
像佛陀一樣快樂:愛和智慧的大腦奧秘
2016-07-15 由 墨香文化 發表于 文化
瑞克·韓森 & 理察·曼度斯 /文
雷叔雲/譯
當佛陀捻花微笑,祂的大腦正發射出強大的正向能量!
你知道嗎?當我們升起負面情緒,大腦立刻發出紅色警訊,交感神經系統像探照燈瞬間發亮,壓力荷爾蒙沖刷至血液中,全身都進入備戰狀態;而當我們快樂、放鬆、感受到愛和喜悅時,副交感神經將被喚醒,多巴胺及親密荷爾蒙大量分泌,平靜自在如漣漪般擴散,心靈、身體及大腦也得到療愈和釋放。
《像佛陀一樣快樂》是一本淺顯有趣的靈性科普書,作者透過許多例子和研究,再次證明一個簡單的真理:我們所吃的食物決定我們的身體,我們的情緒和念頭則決定了我們的腦和心。每個人的心裡都住著兩匹狼:愛之狼和恨之狼,問題是,我們努力餵養的是哪一匹?
所有生物中,只有人類會不斷操心未來,懊悔過去,為現在自責;人類高度進化的大腦反而成了痛苦的容器,精密刻劃著所有心念的痕跡。好消息是,大腦不停隨著心而改變,當我們安靜打坐、深呼吸、回想生命的種種快樂美好、發出慈悲祝福的善念時,大腦中數十億個神經元也隨之同步調整,將愛與幸福的能量傳送到全身。
垂眉含笑的佛陀,大腦正發射出強大伽瑪波。其實,透過每天的練習,你我也可以像祂一樣,品嘗到放鬆喜悅的身心滋味。
推薦序1 更待何時
丹尼爾·席格/文
《像佛陀一樣快樂》鼓勵我們以內心的專一來駕馭注意力,藉此改善生活和人際關係。瑞克.韓森(Rick Hanson)博士和理察.曼度斯(Richard Mendius)博士綜合了佛教傳統中「止觀修行」的古老智慧,以及現代神經科學領域的新發現,集成了一份既富啟發性又具實用性的指引,帶領我們一步步走向內心的覺醒。
最近一項科學革命告訴我們,成人的大腦終其一生都可以改變。雖然過去許多大腦科學家宣稱心只是大腦的活動,現在我們卻能從另一個觀點檢視生命中這兩個次元的關係:我們一旦了解心是顯現大腦生理(embodied)和關係型作用(relational)的過程,能調節能量和訊息流動,便知道心確實可以用來改變大腦,而方法很簡單,只要我們知道如何使注意力專一,以及如何刻意借著神經迴路來引導能量和訊息流動,就能直接改變大腦活動和結構。然而,關鍵在於我們必須知道如何一步步運用覺知(awareness)來增進幸福。
我們一旦明白心是關係型運作,腦則是身體中和其它系統打交道的器官,這又引發了另一個新觀點:人際關係的好壞並非生命中的偶然,事實上,它和內心運作及大腦的健康休戚與共。社交關係會形塑神經連結,然後形成大腦結構,這意謂著我們的溝通方式會改變對應的大腦迴路,特別是幫助我們保持生命的平衡。科學更進一步確認,若我們在生命中修習慈悲心與「正念覺知」(後者即放下評斷並全心專注於當下),便能駕馭大腦的社交迴路,甚至足以轉化與自己的關係。
本書的兩位作者將有兩千多年歷史的佛教修行,與大腦運作的新觀點融會於一處,引導我們如何刻意創造正向的改變。現代生活常使我們進入自動化(automatic pilot)模式,不斷透過數字刺激、訊息超載、讓大腦充滿壓力又沒有生活質量的行程表等,迫使我們在同一時間內進行多重任務。我們迫切需要在混亂中找時間停下來,卻沒幾個人辦得到;但本書帶領我們做個深呼吸,想想神經學如何解釋為什麼要放慢下來、平衡大腦、改善人際關係,並增進與自己的關係等。
科學已經證明,本書提供的練習能幫助我們更專注、更堅韌也更機智,並形塑正向的內心世界,而這些公認有效的步驟也會增進我們的同理心,在我們生活於其中並相互依存的世界中,擴大慈悲與關懷的範圍。
在此,我邀請所有的讀者藉由這些練習來駕馭心,進而改變大腦,也就是一個對象接著一個對象、一份關係接著一份關係;每一時、每一刻都建立起仁慈與健康的神經迴路。除此之外,我們尚有何求?此刻不開始,更待何時!
推薦序2 獨一無二的領悟
傑克·康菲爾德/文
在《像佛陀一樣快樂》一書中,瑞克.韓森博士與理察.曼度斯博士非常清晰且實用地介紹佛陀重要的智慧教法。他們運用科學研究的現代語言,邀請讀者面對心的奧秘,敞開心門,對古老而深刻的禪修進行現代的理解。本書巧妙地將古老的教法融入神經科學的革命性發現中,因為近代的神經科學確認了人類本有從事止觀修行的關鍵能力,例如正念、慈悲、自我調節等。
讀完本書後,我們會學到大腦科學相關的知識,以及增進內心健康的實用方法,藉此培養自在感、慈悲心並減少痛苦;此外也會看到充滿智慧的生命新觀點,還有開發這種智慧的生物基礎,這些章節幫助我們更了解心的運作,以及快樂、同理心、互相依存的神經學源頭。
在本書的每個章節中都能看到佛陀的教法,例如四聖諦 、四念處 、持戒、慈心、寬恕和內心平靜等,這些都非常直接,也非常及時,有如佛陀張開他無私的雙手,歡迎每個人前來體會自己那份獨一無二的領悟。在佛陀教法之後的練習部分,也同樣清晰正確,與我們在禪修道場所受的訓練並無二致。
我看過瑞克和理察如此分享佛陀的教法,這些教法對前來學習者的心智與心靈產生了正面影響,對此我致上深深的敬意。值此之際,人類世界比往昔更需要找尋新的方式來建立愛、智慧與和平,不論是在個人層次或是在全球層次,皆是如此。希望我這篇短文,也能對這份重要的努力有所貢獻。
祝福你。
推薦序3 離苦得樂
古翠瑾/文
這世界上,幾乎所有的人都有所追求,只是追求的目標可能不太相同,有些人追求成功、財富、權利、名聲,有些人追求美貌、青春、健康、愛情、婚姻等等。不論追求的是什麼,每個人都深信一旦夢想成真後,自己的快樂指數便會提高,然而最後往往發現事與願違,不是夢想很難實現,就是即使夢想成真,快樂也未必持久,而且生活上的其它挑戰總是層出不窮、排山倒海似的湧進。
難道我們別無選擇,只能繼續受苦嗎?這些人生的問題,在兩千多年前也困擾著許多哲學家們,為了尋找答案,先覺哲人們不斷思考與辯論,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提出「認識自己」,帶動了一股由外在世界推向內在自我的反思,以期能找出真正的解答。到了十七世紀,法國著名的哲學家笛卡爾提出了「心物二元論」,開啟人類思考的新方向!宇宙真正的主宰是純粹的物理性質,無論大小都可以予以量化並加以測量嗎?還是這所有的一切,不過是「心」的反射而已?
「心」究竟在哪裡呢?「心」的反應又該如何測量呢?二千年多年前的中國哲學家莊子與惠子的「魚樂之辯」,就曾以「你又不是我,如何能知道我的感受?」掀起一番激烈的辯論。然而,真正把「心」當成一門學科, 嘗試用科學的方法加以研究則是十九世紀末的事,進入二十世紀後,隨著醫學技術不斷地提升與突破,人類得以對自己最複雜的器官「大腦」揭開神秘的面紗,了解大腦主要是由神經元所組成,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的互動產生了千變萬化的神經迴路,而這些神經迴路的建立、興奮、改變或抑制,每分每秒都重塑我們的人格,進而改變我們的人生觀及人生。
奇妙的是,兩千五百多年前的佛陀並沒有科學與醫學的背景,但他用自己的智慧,以堅定的決心找出了生命的真理,這些真理之後流傳成不同的佛教派別, 其中的教義卻與今日心理學或大腦神經學的研究成果不謀而合。佛教並沒有神格化佛陀,佛陀的教導主要是讓眾生知道如何離苦得樂,最有名的經典《心經》開宗明義指出這一切都是因為「心」,用現代的說法來解釋,就是這一切都歸因於我們的「大腦」。
本書作者瑞克.韓森是美國著名的大腦神經學家,因緣際會在三十年前與佛結緣,之後便將他所學的大腦神經學與佛學的修行實踐加以結合,現在,他將自己的研究成果與教導融入《像佛陀一樣快樂》這本書里。佛陀和我們每個人一樣, 都要面對生、老、病、死的人生考驗,也擁有一顆跟普通人一樣的「大腦」;不同的是,經過潛心修練後,佛陀明白如何操控自己的大腦,進而主導自己的人生。 本書按步就班地帶領讀者進入大腦神經學的領域,並以淺顯易懂的方式介紹最基本的方法。
恭喜每一位幸運接觸到這本書的讀者,我誠懇地邀請您用心閱讀、用心體會,然後加以實踐,相信假以時日,您的人生必將開啟另一道窗,而從這扇窗望出去的景色,一定也與以往截然不同!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tw/culture/xr8myg.html
------------------------------------------------------------
當佛陀捻花微笑,祂的大腦正發射出強大的正向能量!
你知道嗎?當我們升起負面情緒,大腦立刻發出紅色警訊,交感神經系統像探照燈瞬間發亮,壓力荷爾蒙沖刷至血液中,全身都進入備戰狀態;而當我們快樂、放鬆、感受到愛和喜悅時,副交感神經將被喚醒,多巴胺及親密荷爾蒙大量分泌,平靜自在如漣漪般擴散,心靈、身體及大腦也得到療癒和釋放。
《像佛陀一樣快樂》是一本淺顯有趣的靈性科普書,作者透過許多例子和研究,再次證明一個簡單的真理:我們所吃的食物決定我們的身體,我們的情緒和念頭則決定了我們的腦和心。每個人的心裡都住著兩匹狼:愛之狼和恨之狼,問題是,我們努力餵養的是哪一匹?
所有生物中,只有人類會不斷操心未來,懊悔過去,為現在自責;人類高度進化的大腦反而成了痛苦的容器,精密刻劃著所有心念的痕跡。好消息是,大腦不停隨著心而改變,當我們安靜打坐、深呼吸、回想生命的種種快樂美好、發出慈悲祝福的善念時,大腦中數十億個神經元也隨之同步調整,將愛與幸福的能量傳送到全身。
垂眉含笑的佛陀,大腦正發射出強大伽瑪波。其實,透過每天的練習,你我也可以像祂一樣,品嘗到放鬆喜悅的身心滋味
作者簡介
瑞克.韓森(Rick Hanson)
神經心理學家,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大我利益科學中心擔任教職,是泉源神經科學與觀慧學院的創立者之一。韓森博士是「自我導引的神經可塑性」的權威,並身兼《智慧的腦學刊》(Wise Brian Bulletin)的編輯,其文章散見於各大雜誌,此外他還設立「你的智慧大腦」(Your Wise Brain)部落格,同時主筆每週一次的線上通訊「只談一事」(Just One Thing),訂閱人數多達一萬五千人。他從一九七四年開始禪修,在多種佛教傳承之下熏習,目前在加州聖拉菲指導禪修。
理查.曼度斯(Richard Mendius)
神經學家,泉源神經科學和觀慧學院的共同創立者,目前於加州馬連縣執業。一九八○年代,曼度斯博士在洛杉磯追隨楊增善(Shinzen Young)老師修習禪法,遷居馬連縣後,他以靈岩禪修中心為根據地,既指導禪修,也參加由傑克.康菲爾德等老師主持的閉關禪修,並每週於在聖昆丁監獄(San Quentin State Prison)教導禪修;同時他也是擁有三名子女的單親爸爸,兒女是他的主要老師,他從兒女身上學到的是:有了三個可愛的兒女,哪還需要輪迴轉世!
譯者簡介
雷叔雲
台大畢業,美國南卡羅萊那大學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碩士,曾任職圖書館界與教育界,獲頒第三十三屆金鼎獎最佳翻譯人獎。現旅居加州,為自由撰稿人,譯有《當囚徒遇見佛陀》、《遇見100%的愛》、《當下,繁花盛開》、《生命不再等待》、《慈心禪》、《我該怎麼辦?──49則逆轉生命的智慧》、《探索的故事》,範圍含括心理、宗教與禪法領域。
《像佛陀一樣快樂》鼓勵我們以內心的專一來駕馭注意力,藉此改善生活和人際關係。瑞克.韓森(Rick Hanson)博士和理查.曼度斯(Richard Mendius)博士綜合了佛教傳統中「止觀修行」的古老智慧,以及現代神經科學領域的新發現,集成了一份既富啟發性又具實用性的指引,帶領我們一步步走向內心的覺醒。
最近一項科學革命告訴我們,成人的大腦終其一生都可以改變。雖然過去許多大腦科學家宣稱心只是大腦的活動,現在我們卻能從另一個觀點檢視生命中這兩個次元的關係:我們一旦瞭解心是顯現大腦生理(embodied)和關聯式作用(relational)的過程,能調節能量和訊息流動,便知道心確實可以用來改變大腦,而方法很簡單,只要我們知道如何使注意力專一,以及如何刻意藉著神經回路來引導能量和訊息流動,就能直接改變大腦活動和結構。然而,關鍵在於我們必須知道如何一步步運用覺知(awareness)來增進幸福。
我們一旦明白心是關聯式運作,腦則是身體中和其他系統打交道的器官,這又引發了另一個新觀點:人際關係的好壞並非生命中的偶然,事實上,它和內心運作及大腦的健康休戚與共。社交關係會形塑神經連結,然後形成大腦結構,這意謂著我們的溝通方式會改變對應的大腦回路,特別是幫助我們保持生命的平衡。科學更進一步確認,若我們在生命中修習慈悲心與「正念覺知」(後者即放下評斷並全心專注於當下),便能駕馭大腦的社交回路,甚至足以轉化與自己的關係。
本書的兩位作者將有兩千多年歷史的佛教修行,與大腦運作的新觀點融會於一處,引導我們如何刻意創造正向的改變。現代生活常使我們進入自動化(automatic pilot)模式,不斷透過數位刺激、訊息超載、讓大腦充滿壓力又沒有生活品質的行程表等,迫使我們在同一時間內進行多重任務。我們迫切需要在混亂中找時間停下來,卻沒幾個人辦得到;但本書帶領我們做個深呼吸,想想神經學如何解釋為什麼要放慢下來、平衡大腦、改善人際關係,並增進與自己的關係等。
科學已經證明,本書提供的練習能幫助我們更專注、更堅韌也更機智,並形塑正向的內心世界,而這些公認有效的步驟也會增進我們的同理心,在我們生活於其中並相互依存的世界中,擴大慈悲與關懷的範圍。
在此,我邀請所有的讀者藉由這些練習來駕馭心,進而改變大腦,也就是一個對象接著一個對象、一份關係接著一份關係;每一時、每一刻都建立起仁慈與健康的神經回路。除此之外,我們尚有何求?此刻不開始,更待何時!
丹尼爾.席格(Daniel J. Siegel)
----------------
《像佛陀一樣快樂》鼓勵我們以內心的專一來駕馭注意力,藉此改善生活和人際關係。瑞克.韓森(Rick Hanson)博士和理查.曼度斯(Richard Mendius)博士綜合了佛教傳統中「止觀修行」的古老智慧,以及現代神經科學領域的新發現,集成了一份既富啟發性又具實用性的指引,帶領我們一步步走向內心的覺醒。
最近一項科學革命告訴我們,成人的大腦終其一生都可以改變。雖然過去許多大腦科學家宣稱心只是大腦的活動,現在我們卻能從另一個觀點檢視生命中這兩個次元的關係:我們一旦瞭解心是顯現大腦生理(embodied)和關聯式作用(relational)的過程,能調節能量和訊息流動,便知道心確實可以用來改變大腦,而方法很簡單,只要我們知道如何使注意力專一,以及如何刻意藉著神經回路來引導能量和訊息流動,就能直接改變大腦活動和結構。然而,關鍵在於我們必須知道如何一步步運用覺知(awareness)來增進幸福。
我們一旦明白心是關聯式運作,腦則是身體中和其他系統打交道的器官,這又引發了另一個新觀點:人際關係的好壞並非生命中的偶然,事實上,它和內心運作及大腦的健康休戚與共。社交關係會形塑神經連結,然後形成大腦結構,這意謂著我們的溝通方式會改變對應的大腦回路,特別是幫助我們保持生命的平衡。科學更進一步確認,若我們在生命中修習慈悲心與「正念覺知」(後者即放下評斷並全心專注於當下),便能駕馭大腦的社交回路,甚至足以轉化與自己的關係。
本書的兩位作者將有兩千多年歷史的佛教修行,與大腦運作的新觀點融會於一處,引導我們如何刻意創造正向的改變。現代生活常使我們進入自動化(automatic pilot)模式,不斷透過數位刺激、訊息超載、讓大腦充滿壓力又沒有生活品質的行程表等,迫使我們在同一時間內進行多重任務。我們迫切需要在混亂中找時間停下來,卻沒幾個人辦得到;但本書帶領我們做個深呼吸,想想神經學如何解釋為什麼要放慢下來、平衡大腦、改善人際關係,並增進與自己的關係等。
科學已經證明,本書提供的練習能幫助我們更專注、更堅韌也更機智,並形塑正向的內心世界,而這些公認有效的步驟也會增進我們的同理心,在我們生活於其中並相互依存的世界中,擴大慈悲與關懷的範圍。
在此,我邀請所有的讀者藉由這些練習來駕馭心,進而改變大腦,也就是一個對象接著一個對象、一份關係接著一份關係;每一時、每一刻都建立起仁慈與健康的神經回路。除此之外,我們尚有何求?此刻不開始,更待何時!
丹尼爾.席格(Daniel J. Siegel)
----------------------
瑞克.韓森(Rick Hanson)
神經心理學家,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大我利益科學中心擔任教職,是泉源神經科學
與觀慧學院的創立者之一。韓森博士是「自我導引的神經可塑性」的權威,並身兼《智慧
的腦學刊》(Wise Brian Bulletin)的編輯,其文章散見於各大雜誌,此外他還設立「
你的智慧大腦」(Your Wise Brain)部落格,同時主筆每週一次的線上通訊「只談一事
」(Just One Thing),訂閱人數多達一萬五千人。他從一九七四年開始禪修,在多種佛
教傳承之下熏習,目前在加州聖拉菲指導禪修。
理查.曼度斯(Richard Mendius)
神經學家,泉源神經科學和觀慧學院的共同創立者,目前於加州馬連縣執業。一九八
○年代,曼度斯博士在洛杉磯追隨楊增善(Shinzen Young)老師修習禪法,遷居馬連縣
後,他以靈岩禪修中心為根據地,既指導禪修,也參加由傑克.康菲爾德等老師主持的閉
關禪修,並每週於在聖昆丁監獄(San Quentin State Prison)教導禪修;同時他也是擁
有三名子女的單親爸爸,兒女是他的主要老師,他從兒女身上學到的是:有了三個可愛的
兒女,哪還需要輪迴轉世!
------------------------------------
本書已翻譯成21國語言,全球熱烈暢銷中!
當佛陀捻花微笑,祂的大腦正發射出強大的正向能量!
你知道嗎?當我們升起負面情緒,大腦立刻發出紅色警訊,交感神經系統像探照燈瞬間發亮,壓力荷爾蒙沖刷至血液中,全身都進入備戰狀態;而當我們快樂、放鬆、感受到愛和喜悅時,副交感神經將被喚醒,多巴胺及親密荷爾蒙大量分泌,平靜自在如漣漪般擴散,心靈、身體及大腦也得到療癒和釋放。
《像佛陀一樣快樂》是一本淺顯有趣的靈性科普書,作者透過許多例子和研究,再次證明一個簡單的真理:我們所吃的食物決定我們的身體,我們的情緒和念頭則決定了我們的腦和心。每個人的心裡都住著兩匹狼:愛之狼和恨之狼,問題是,我們努力餵養的是哪一匹?
所有生物中,只有人類會不斷操心未來,懊悔過去,為現在自責;人類高度進化的大腦反而成了痛苦的容器,精密刻劃著所有心念的痕跡。好消息是,大腦不停隨著心而改變,當我們安靜打坐、深呼吸、回想生命的種種快樂美好、發出慈悲祝福的善念時,大腦中數十億個神經元也隨之同步調整,將愛與幸福的能量傳送到全身。
垂眉含笑的佛陀,大腦正發射出強大伽瑪波。其實,透過每天的練習,你我也可以像祂一樣,品嘗到放鬆喜悅的身心滋味。
放空自己容易入魔
分類:心靈文章
2010/06/11 20:06
近來有看到中醫同好提到在練習自發功幾年後出現一些不好或負面的狀況。不禁勾起末學年少時所做的一些危險之事的回憶,且聽末學一一道來:
末學約在就讀國一時,由於哥哥的同學是關聖帝君之乩身(童),因而對民間信仰(姑且說是道教吧)深信不疑,其中曾親眼見到某一道士展現一些不可思議的力量,也才知道鬼神之說並非空穴來風。後來在父親的協助下家裡也開始供奉觀世音菩薩、關聖帝君及土地公。
在某天夜裡,末學和哥哥想學習像他同學一樣讓神明來附身。首先哥哥先登場,在一陣焚香祈禱後儀式後,哥哥坐在板凳上,再坐了一陣子後只看見哥哥頭漸漸的搖晃了起來,接著連身體搖晃了幾分鐘即告失敗。再來換末學上場,也在坐了一陣子後,末學就放空自己(腦袋裡什麼都不想),也是先從頭部開始搖晃轉圈圈,再接下來連身體也開始搖晃,越搖晃搖擺的幅度就越大,最後連雙手都不自覺拍打著大腿,手指還結出蓮花指,此時身體開始不斷地上上下下跳起及坐下(跳乩),持續了約十幾分鐘左右突然間整個人瞬間直豎站立往後直直的倒下,幸好哥哥曾多次看過他同學退駕,因此一直站在後方就扶住末學。整個行動仍告失敗沒有被附身成功。之後擲杯詢問神明才知道末學是由"觀音菩薩"來附身,而附不成功的因素是因為末學兄弟二人的八字太重。
至於末學當時在起乩靈動時的感受是什麼呢? 末學只覺的隨著頭及身體不斷的搖晃,開始覺的頭越來越暈,意識也越來越模糊有點像是快睡著了的感覺,身體更是越來越無法控制,但仍可清楚感覺到身體在靈動。隨著附身過程結束後身體就感到極度疲倦,一上床就馬上睡著了。
經過那次事件之後不代表事已結束,後遺症開始來了,只要每次末學一靜下來(腦袋放空),頭就會開始慢慢搖晃,如果用意念去控制反抗或是想其他事情,搖晃就會停止。因此整天變成疑神疑鬼的很難專心下來。這當然也會影響成績,末學很不喜歡這種感覺也因此每次都用意識去抗拒這種靈動現象。隨著時間的流逝及末學刻意扺抗,靈動現象也慢慢減少,一直到高三也才算不再搖晃。
後來,在幾年後,哥哥的同學竟告知我們由於他當乩童後十幾年,幾乎所有的事情都變的相當不順遂,不僅高中聯考沒考好(只考到基隆最差的高職),連身體也越變越差。因此他決定不再當乩童了,甚至跑到南投靈嚴山寺皈依 上妙下蓮法師。法師告誡他不要讓鬼神來附身,否則會更影響身心。當時尚未信仰佛教的我們兄弟對他的改變感到不可置信 (末學兄弟都是因為他的因素才信仰道教,現在他卻改信佛教)。後來哥哥考上逢甲大學開始接觸佛法(當初接觸的目的只是想知己知彼去反駁他同學的決定)而加入逢甲大學普覺社,在聽了幾場法師的演講後哥哥也才發現佛法的圓滿,從此也改信佛教,當然這個改變也影響到末學的信仰。
之後,末學考上大學也參加學校的佛學社團,社團老師邀請過現任法爾的董事長張繁雄老師以及法鼓山的法師來指導打坐,末學也才知道佛教的打坐不是"放空自己", 而是將意念集中在數息或唸佛來讓意念專一。也因此才不會像乩童一樣去招惹外靈。題外話:末學在打坐學習上並不是很相應,但是印象很深刻有一次在寒冬裏和社團同學一起打坐時,身體不但不冷而且還會流汗。
末學不懂自發功是不是和末學的狀況一樣是因為外靈讓身體動起來(靈動),但是末學相信只要是放空自己不管是假借練什麼功之名,這樣的功法一定是來自外靈而非本身所修練出之正氣。借由外靈的方式優點就是速度快,什麼樣的病痛或困難常都可迅速迎刄而解,但是後面要付出的代價可是不小。借用外靈的力量,就好像去找高利貸借錢一樣,或許你馬上可以解決眼前的問題但是後面要付出的利息可是高的嚇人。也就像浮士德出賣自己靈魂。不可不慎啊!
佛法說:神通不敵業力,這是世上的真理。經歷這些事後末學也能體會為何:子不語 "怪、力、亂、神" 。現今電視電影媒體充斥著許多恐怖靈異片,對年輕人或小朋友不良的影響之大難以估計,一般人對鬼神之事還是以敬畏心並保持距離始為上策,正所謂:敬鬼神而遠之。
以上是末學失敗及痛苦的經驗,希望有識之士不要重蹈覆轍。
跳出香火外,不在是非中
~一個辭職乩童談「乩童」密辛(上)~
乩童自古以來,一直披著一件神秘的外衣,迎神會中他們悚目驚心、鮮血淋漓的表演,叫人既驚且惑,究竟他們標榜的「法術」是真有「神明」附身護法?還是一種最高明的「騙局」?這件神祕外衣裡包裹的,又是些什麼東西呢?……
◎ 醉公子
經常,在各地的迎神賽會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乩童」。特別是在神輿巡行繞境,或者遠道進香的隊伍之中,在炮聲硝煙、鑼鼓喧天的陣仗裏,無數的乩童夾雜在善男信女中間,下身是清一色的燈籠褲,上身或赤膊或僅圍一件刺繡鑲亮片珠子的肚兜,手執各種奇門的短打兵器:鯊魚劍、流星錘、狼牙棒、短劍、九環刀、銅金間鋼鞭,或三稜刺的,不論武器為何,動作則幾乎是大同小異;誇張和略嫌機械化的步伐,眼神半睜半閉,神情肅穆冷峻,一面前行,一面不停的將手中的兵器往自己身上砍,多半是背上,偶爾也有以肚皮或左右腰身脅下為標的的。雖說神明護體,但鮮血淋漓卻是免不了的,常見乩童一路往自身砍斫前進,後面有個人則含著一口口的米酒,往乩童的背上傷處猛噴。
最精采、最觸目驚心、也最不可思議的就是有些乩童,能用一尺半至二尺長的尖頭銅針,一口氣將兩頰洞穿,兩邊則懸貼符祿,一路走,一路搖頭晃腦,這樣的表演,令旁觀的人感到頭皮發麻,膽小的甚至閉上了眼睛。更不可思議的是,有些「道行高強」的乩童,還能在穿頰而過的銅針兩端各懸掛一個沉甸甸的香爐。而這些「法術」都是當著眾人之面完成的,實在是看不出有「作假」處,但若說是真的,如果不驚服「神明」的法力無邊,則又無其他道理可以解釋。
再者,由於高雄「龍發堂」事件,「民俗療法」再度引起社會重視,「民俗療法」中最主要的治療病症,又以「精神病」為多,在正式的醫學中,不論是「先天性」或「後天受到刺激」所引發的各類型精神病,實際的致病原因,即使在科技發達的今日,精神病專家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同時地無任何特效的療法或藥物可以一勞永逸。當家裏不幸有了這類患者,即使心中十分不能接受「邪魔附身」的說法,但在無計可施之際,也只好將希望寄託在古老的「民俗療法」上。而在所謂的「民俗療法」中,「乩童」正好又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
由於「乩童」傳統「江湖一點訣,不傳妻與女」的保守觀念,使得一般人對他們很難了解,自然對「民俗療法」也視為兒戲,不肯加以探討,以致這一行一直廁身下層社會,蒙上一層神祕的外衣。
最近一個意外的機會裏,我們和一位「辭職」的乩童有了密切的接觸,從他口中探知了一些「乩童」這行「不足與外人道也」的祕辛,為了幫助讀者揭開乩童神祕的外衣,我們特地公開這段對話。(在文中,為了保護這位曾正式幹過「乩童」的熱心朋友,不致受到不必要的騷擾和傷害,我們姑隱其名,暫稱他為「阿財」。)
阿財的父親是一位遠近馳名的老乩童,家學淵源,耳濡目染之餘,十八歲那年在父親的指導引領下,經過了如同一般乩童所必經的「訓乩」(教乩)、坐關等苦不堪言的關目,正式成了乩童,在家中設立已久的神壇中,替代了他父親的工作,每日祈求神明降壇附身,為民眾消災祈福,而父親卻擔任了「桌頭」(桌頭和乩童是焦不離孟的,他要解答乩童在神明附身時所說出的一些隱晦不明的話語)的工作,由於靈驗異常,這對父子檔很快就受到信徒的信任,一時香火鼎盛,也著實替這處神壇賺進了大把大把的香火錢。
這樣風光的過了兩年,阿財還是如期接到徵集令,並不因為是乩童就可以免服兵役,只好乖乖入伍了。兩年的義務兵役中,他極力的隱藏自己的身分,甚至時時刻意的避開廟宇、神壇,但是,偶爾不明所以的仍然會有「靈動感應」,上課、出操、打野外、集合,甚至行軍,幾乎任何時候,過路的神祇遇上了他,好像都會過來敘敘舊,有時好端端的坐著,突然腦袋昏昏沉沉的,大腿肌肉就開始了不自主的痙攣跳動,全身彷彿通了電的機器人,忍不住就要「跳童」起來。碰到這種情形,阿財只好咬緊牙,暗中使勁去壓抑著大腿,經常憋得臉色發育,形容扭曲,十分的痛苦,在這樣的掙扎中,內心也起了強烈的交戰,逐漸覺悟了「今是昨非」。對以往乩童生涯的種種越來越厭倦,也越來越不自在……
這是一種十分微妙的心理因素,恐怕連他也並不十分清楚,但是那種內心強烈的掙扎卻一天大似一天,終於他鼓足勇氣,向父親說明自己的意圖,決心永遠脫離乩童的生涯,他要像一般人一樣,正常的過往後的日子。
父親的失望與憤怒是必然的,連勸帶罵、苦口婆心,仍然沒有挽回他的決定。他不顧一切的脫離了這行,甚至不顧神明的降災和責罰,重新踏出了步子,適應這個社會,他選擇了裝潢業,從一個學徒幹起,雨淋日曬,披星戴月的,每月僅能賺得一點餬口之資,他很坦白的承認:自己活得很平凡、很正常,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將會怎樣?日後的吉凶也未卜,但是至少他活得心安,不再像以前那樣惶惶然,經常在噩夢中驚醒,猶自心悸不已。
對這樣一個人,這樣的決定,他的勇氣令我們佩服,他的經歷更令我們好奇,在他「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誠摯態度下,我們提出了下列幾個關鍵性的問題。
乩童作法時,真有神明附身嗎?感覺又如何呢?
他告訴我們:那是真的!千真萬確有神來附身,但是乩童本身卻迷迷糊糊的,失去了自主意識,即使在「退童」醒來後,也完全不知道自己剛才說了什麼?做了什麼?也可以說乩童的身體成了工具,被神明「借用」為傳達天意、與凡人溝通的工具,不過真正的道理何在,他迄今仍不明白。
真的是「有求必應」,「一呼即來」嗎?
這下,他可笑了起來道:這正是關鍵,也是大家最不易了解的部分。其實乩童「跳童」時,絕不是每次都有神明來附身,有時候再三拜請也不見動靜,有時候神明不能親自來,只好派遣手下的兵將出馬,甚或有時路過的邪魔惡靈也會「冒名頂替」前來附身。不過,後兩種情形,乩童本身一定知道,立時可以分辨出來,如果是神明派兵將出馬,「靈動感應」很弱,解決問題的「法力」也相對減弱,約莫只有真正神明附身時的三到四成左右,而這時乩童本身的意識則會有某種程度的殘存,動作雖然不太能控制,但心裏頭卻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只是施展起來總有些力不從心。
若是邪魔惡靈,道行淺、力量弱,很容易分辨,不過,如果碰上道行深、法力強的,那麼乩童本身就難以分辨得出來,除非「桌頭」的經驗老道,法力高強。曾經在他和父親共同進行法事時,就碰上過一次,由於邪靈所冒充的「神明」在陽世只有三處分靈,附身時,動作語氣俱不肖似,「桌頭」就盤問起對方的「海底」(個人資料)來,結果三問兩問,就問出了馬腳,「桌頭」立即得理不饒人,嚴詞相詰,結果對方立即氣焰全消,擺出一副可憐兮兮的樣子,承認自己只是個道行普通的邪靈,打算乘機來混點香火供奉而已。後來在「桌頭」連吼帶嚇的威勢下,趕緊退童,抱頭鼠竄而去。
有時候神明,邪魔皆不來,就是再三拜神,也不見動靜時,怎麼辦?
他神祕的一笑,低聲道:「裝呀!!」不等我們做出恍然大悟狀,他接著說,俗話說:收人錢財,與人消災。尤其是出了名的神壇,經常是大排長龍,人滿為患的,各方信徒全是有求而來,對這些自己送上門的衣食父母「客戶」,總不能把他們攆出去呀?!如果坦白的告訴他們:今天沒把「神明」請來,那麼這神壇的信譽很快就會一落千丈,而乩童和桌頭的功力也將遭到懷疑,因此萬一真的請不到「神明」之時,那也只好趕鴨子上架,硬著頭皮裝到底了,這時就完全要乩童的「演技」和他與桌頭之間的默契了。
~一個辭職乩童談「乩童」密辛(下)~
◎ 醉公子
【上一頁】
裝?裝得像嗎?
他肯定的點點頭,慨然答應為我們試試看,但是他也沒有把握是否能請到神來附身。
由於他早已不幹這行,自己沒有神壇,家中神壇雖然還在,但他卻不敢讓父親知道;他把這行最機密的部分洩漏了出來。所以,只好另約時間,跟朋友借了一個清靜的地方為我們演練一下。
臨時又找了一個合得來的同行朋友,為他畫符唸咒,只見他用毛巾蒙起眼睛,端坐椅上,他在聲聲咒語中,很快就進入了恍惚的「靈動狀態」,頭搖動得越來越快,上身也跟著抽搐抖動起來,兩手在膝蓋上越拍越急,拍打得也相當用力,劈啪作響,很快就把那地方拍紅了,緊跟著,整個人就像裝了彈簧,雙腳也交替的跺著地,越跺越急越用力,立即就「跳」了起來,每一個動作都使出了全力,面部由於咬牙切齒而扭曲成了威武震怒的樣子,還一再拍桌子,捶椅子,把整個房間鬧得乒乒乓乓的……
此時已是深夜十一時卅分左右,見他這樣的「蠻幹」,簡直就快把屋子拆了,深恐隔壁及樓下的芳鄰就要提出嚴重的抗議,原想過去提醒他,但是卻被他找來的朋友止住了,仔細一瞧,他那種激動的表現和氣喘吁吁,幾乎無力再支撐下去的情形,似乎誤打誤撞,真的有「神明」來附身了,又怕不幸言中;這樣胡搞瞎搞的,真神沒請到,反倒把過路的邪魔惡靈或孤魂野鬼給請來了,那豈不糟糕?
正猶豫間,他終於停下了動作,擺出個弓箭步,左手一招「外腕上架」,右手收拳在腰。臉上表情依舊冷峻威嚴,不時也有些抽搐。他朋友悄聲的跟我們說:「太子爺(哪吒)來了!」
這下可好了,原先只想看他隨意裝模作樣表演一下的,沒想到倒真的把神給請來了,一時倒拿不定主意該不該合十膜拜一下。
他的朋友開始催了:「太子爺駕到,弟子有什麼事趕緊稟報上來!」
不等我開口,旁觀的同事真的有人問起自己的運途來……
但是,卻不見太子爺回答,僵了一會兒,再問,仍不見回答,就一直僵下去了。正在惶恐是不是我們的動機觸怒了神明,兀自驚慌不已,他卻收起了架勢,他的朋友從旁協助,在他肩上一拍,往臉上畫了一道符,立刻見他扯下了蒙眼的毛巾,全身癱軟的跌坐椅上,長長的吁了一大口氣,才氣喘吁吁,斷斷績續的說:「真累!」
之後,是他反問我們:「神來了嗎?」
說實在的我們都不知道,但也實在看不出個所以然,瞧他剛剛那種簡直無法自制的舉止,根本不像單純的「表演」。
瞪著我們好一陣,他才惡作劇般的笑了起來問道:「怎麼樣?像吧?」
這時,他的朋友也脫口而出一句三字經:「連我都差一點被你騙了!」
顯然,真的見識到「當局者清,旁觀者迷」的事了,一時大家都有點啼笑皆非。
神輿出巡、進香團上街,需要真鎗實刀表演時,神明卻求也求不來,如何是好?
還是裝,不過那些兵刃可全是真的,這上頭作不了假,不然一下就會被拆穿的。只是在往自己身上捶打時,絕不可蠻幹,暗中只好施以巧力,舉得高,打得輕,這完全靠經驗和熟能生巧的手法,尤其像流星錘、鋼鍊那類軟的兵刃,往往是高高甩下,擊中身體的剎那,把手往後略略一揚,可以減輕力道,在連續的動作之下,不太容易看出破綻,不過皮肉受苦流血可是免不了的,所以需要有人在背後不停噴米酒,多少有點麻醉作用,可以減輕一點痛楚,但最重要的卻是「心理」問題;大庭廣眾之下,各方的乩童雲集,再痛也只好咬著牙硬撐,所謂「輸入不輸陣」是也,要喊痛敷藥只好等迎神賽會散了,回家關起門再說吧!
銅針穿頰也能「裝」嗎?
他肯定地點點頭:如果真有神明附身,那是輕而易舉的,而且一直到退童都不會有什麼痛楚,不過,最令乩童頭痛的,就是他們並不能完全控制局面,無法預測神明是否一定會附身?所以在臨到要表演銅針穿頰這種大場面時,早在半個月前就需先做好準備工作:訣竅是用棉花沾醋,塗抹兩頰的內外皮膚,每天早晚各抹一次,每次約十到十五分鐘,不停用力的摩擦,這樣半個月下來,兩頰內外的皮膚都已近乎麻木了,到了正式表演時,如果能請來神明附身,自然毫無妨礙。萬一請不來神明,即使頂硬上,眾目睽睽,鑼鼓炮聲中,一使狠,一咬牙,一鼓作氣也就把銅針穿過去了,甚至連血都流不了多少,至於銅針兩端懸香爐則多以「神明附身」時可以做到,但是輕一點的東西,由於銅針穿頰後,中段被上下牙床和顎牢牢「夾住」,也並非完全做不到的。
至於事後,銅針所造成的傷口並不大。敷上好的金創傷藥,只要不發炎,很快就會收口的,如果皮膚本質不錯,甚至連疤都不太明顯,不會造成太難看的破相。
神明不來附身,乩童如何為信徒消災祈福?
他表示:這全得靠桌頭的功力,他才是整齣「戲」的靈魂人物。這種工作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得來的,多半是由乩童退休之後再充任,不但要懂得面相、命理,還得對各類中藥湯頭、草藥、偏方有所研究,這些都必須牢記心中,絕不能臨時翻書參考的。此外由於閱歷豐富,可以稱得上世事洞明,人情練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平常順利的請到神明附身,桌頭的工作只是解釋一下隱晦不明的字句。碰上神明不來附身時,他一眼就要看出,馬上要運起絕學,使出渾身解數,在一旁協助乩童度過難關。
譬如來了個信徒詢問最近運途,桌頭在他報出姓名、生辰之後,就要立即將他的生肖、八字在心中推算出來,略略推算一下他最近的運氣,然後向乩童打出「派司」,通常原來好運的卻故意說成不好,例如原本八、九月平安無事的,他會故意危言聳聽說這兩個月會有厄運或血光之災,使信徒心生恐懼祈求不迭。這時,乩童就要開口打圓場了,安慰信徒別緊張,也別擔心,只要誠心膜拜,神明會幫他「化解」的,要求的供品通常是豆腐乾幾塊、煮熟的鴨蛋幾枚、熟豬肉一塊、熟雞一隻,或外帶鮮花、素果,而香燭金紙自然是少不了的,於某日某時來此祭拜。此刻桌頭也會適時的表示,如果信徒在神明指定的時刻有事不能前來,壇裏也可代為祈福消災,供品可以代辦,折合現金若干。
由於桌頭精通陰陽命理,早就算準信徒根本不會有事。所以,信徒在過了「危險期」後居然「平安無事」,自然對神明更加虔誠,附帶的對這神壇也感謝萬分。至於桌頭推算出信徒確實有意外之災或不順利時,一是加油添醋使情況看起來更嚴重,屆時出了事並不如桌頭說的嚴重,信徒仍然會以為是神明庇佑,才大事化小的;另外就是要求信徒一些比較不易辦到的事項,屆時出了事,那麼就可指責他敬神不夠虔誠,反正人嘴兩片皮,怎麼說就全靠桌頭的機智了。
如果對方來求神治病,桌頭也會在乩童假作神明附身詢問他的一些症狀時,暗中已在心中開出一份中醫或草藥偏方的藥單,卻單留其中一兩味最重要的藥材不說,留給乩童來點破加上,這樣才能顯現「神明」的法力無邊,萬一治不好或不見效又可隨意推拖或另換他藥,如果碰巧治好了,那就是皆大歡喜,香火錢也收入越豐。
如果來問的是事業、財運,或者合夥生意是否可行,都可由命理中看出個概括,總會有幾成的準確度。如果對方一心求財時,桌頭和乩童就會選擇適當的時機,暗示可用「五鬼運財」或「五路財神」的方法為對方祈財,前者收費較低,約一萬五左右,但後者就高達五萬元以上了。
此外「祭煞」、「拜斗」、「安宅」、「安太歲」等等以符咒行之,有些是心理作用,有些也能奏效。
至於「精神病患」的問題,在神壇中多是以「邪魔附身」視之,有時以符咒驅之,有時也拜請神明率天兵天將來大戰一場,以便伏魔降妖。這是個相當大的課題,真正的療效如何,除非投以大筆的財力、人力,作完整詳細的追蹤研究,否則難有定論。所以我們不便妄加評論。
最後,阿財先生還為我們表演了一手「絕活」──憑空嘔吐,這是他花了半年時間在別處神壇偷學來的,只見他一臉迷糊,喉中「呃呃」作響,這種乾嘔看似簡單,在場的每人試了好久都不成,阿財說:這是為了扮演某些神明附身時的特徵,特別去苦練的。
同時他也為我們表演了幾位神明附身時為了方便「凡人」辨認,所特有的動作架勢,包括有太子爺、關聖帝君、齊天大聖、李府千歲等,並且示範以頭擊桌,擊得「碰碰」作響,力道十足,也非常人所能。
在此,我們特別向阿財先生致謝,除了欽佩他的道德勇氣,也感謝他能現身說法,使我們對「乩童」這行有了一些了解。但是我們仍然不願武斷的說:「乩童全是假的,只不過是裝神弄鬼罷了!」因為畢竟仍有太多我們不能了解的地方(連阿財先生也說不出所以然來)。
我們的立場只是希望公正的報導出來,讓讀者作為參考,了解到「乩童」所謂的神明附身未必每次都能順利成功,因此仍需憑著您的睿智去善加判斷,如果一味的迷信,將是很容易出差錯的。
【全文完】
哈佛大學推薦:20種快樂的方法
1. Be grateful.
學會感恩。
2. Choose your friends wisely.
明智的選擇朋友。
3. Cultivate compassion.
培養同情心。
4. Keep learning.
不斷學習。
5. Become a problem solver.
學會解決問題。
6. Do what you love.
做你愛做的事情。
7. Live in the present.
活在當下。
8. Laugh often.
經常微笑。
9. Practice forgiveness.
學會原諒。
10. Say thanks often.
常說謝謝。
11. Create deeper connections.
學會深交。
12. Keep your agreement.
信守承諾。
13. Meditate.
反思、冥想。
14. Focus on what you’re doing.
關注你在做的事情。
15. Be optimistic.
樂觀。
16. Love unconditionally.
無條件付出愛。
17. Don’t give up.
永不放棄。
18. Do your best and then let go.
盡力而為,然後隨緣。
19. Take care of yourself.
照顧好自己。
20. Give back.
感恩圖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