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傳(1841年-1895年),原名守珊,字鐵花,號鈍夫,安徽省徽州府績溪縣上莊村人,清朝官員,曾任臺灣臺南鹽務提調、臺東直隸州知州,為知名文史學者胡適之父,台東現有「清臺東直隸州州官胡鐵花紀念碑」及鐵花路紀念。
胡傳銅像,位於鯉魚山。
家業茶商,家道殷實。1858年通過上海縣試,1859年松江府試中試,遭逢太平天國之變,元配馮氏罹難,後續娶曹氏。胡鐵花亦協助督辦團練,以抵抗太平軍。
1868年入上海龍門書院,師從劉熙載。而後五次參加鄉試皆未中舉人,遂放棄科舉之途,前往中國東北寧古塔,後受吳大澂推薦,走上仕途,擔任五常廳撫民同知,因丁憂守喪回鄉。後追隨吳大澂,先後前往海南、協助治理黃河,及辦理江蘇稅務。此一期間,續娶馮順弟,即胡適生母。
1891年,奉調臺灣,擔任「全臺營務處總巡」,考察臺灣防務,隨後又擔任臺南鹽務總局提調兼辦安嘉總館,辦理臺南鹽務。期間將家眷接至臺灣,胡適便與母親渡臺。
1893年,代理臺東直隸州知州,兼統鎮海後軍各營屯,任職期間大力整頓軍紀,嚴禁鴉片,惟弗能禁。
1895年真除知州一職,甲午戰爭後,台灣割讓予日本,奉令返回,先將家眷送回中國大陸,鐵花自身則留在東部。
1895年內渡,8月去世。對於胡傳的去世,官方說法是病死於福建省廈門,死於腳氣病[1]。但另有一說為胡傳抵達臺南時,因拒絕劉永福加入民主國政府,而遭斬首,頭顱懸掛於城門數日[2]。但因家屬擔心兇死他鄉會惹來官府與家鄉埋葬的不便,故以病故掩飾遭殺害的消息。胡適曾謂:「我父親是東亞第一個民主國的第一位犧牲者」[3]。
臺東舊站前有鐵花路,鯉魚山忠烈祠旁則有「清臺東直隸州州官胡鐵花紀念碑」以為紀念。
胡傳著作有《臺灣日記與秉啟》。其中記載:「臺灣自議開山以來,十有八年矣。剿則無功;撫則罔效;墾則並無尺土寸地報請升科;防則徒為富紳土豪保護茶寮、田寮、腦寮,而不能禁兇番出草。」又說「埔里所屬有南番,有北番。南番歸化久,初亦不茲事。北番出,則軍民爭殺之;即官欲招撫,民亦不從……。民殺番,即屠而賣其肉,每肉一兩值錢二十文,買者爭先恐後,頃刻而盡;煎熬其骨為膏,謂之『番膏』,價極貴。官示禁,而民亦不從也。」這些記載,記下了臺灣原住民因為對漢人出草獵首,遭到漢人報復性的殺害,最後竟然食其肉的歷史。
拜其子之賜,胡傳是歷任知州中,知名度最高的一位。

Hu_Chuan位於鯉魚山的胡鐵花銅像2017-09-15_210129  2017-09-15_211801  

碑碣名稱
清代台東直隸州知州胡公鐵花紀念碑
碑碣類別 題名碑
年代 中曆 民國六十二年十月
日曆
西曆 1973
地點 國家 臺灣
城市 台東縣臺東市
地名 臺東市博愛路 臺東公園
位置 忠烈祠右前方之紀念碑基座正向立面
資料格式 數量 1
尺寸:縱;橫 97公分:66公分
材質 大理石
形式
原件典藏單位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備註 本批碑碣拓片由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提供
系統號 0000006668
------------------------------------
碑碣原文
胡公諱傳,字鐵花,號鈍夫,安徽績谿人;生於道光廿一年(西元一八四一)二月十九日,光緒廿一年(西元一八九五)七月初三日病逝廈門,享年五十有五。公生四子,其最幼者為胡適博士。公天資聰穎,幼習詩文,比長入上海龍門書院,學業精進,尤擅繪圖;早歲因受匪亂嘗習技擊,允稱文武兼備。
同治四年,歲科試列優等,入郡庠食廩餼。公誠樸謙廉,服官勤謹,迭受知於太僕吳大澂、蘇撫劉子良、台撫邵友濂、藩台唐景崧、道台顧肇熙諸要。自光緒七年迄廿一年止,宦遊幾遍全國,政聲遠播。光緒十八年二月抵台,翌月就全台營務處總巡,曾遍歷沿海、內山各要隘,點騐台澎駐軍,凡六閱月,整肅軍紀良多。
光緒十九年夏,奉委代理台東知州兼鎭海後軍統領;廿年真除,奉旨俟歸知府班後賞加三品銜。廿一年,日寇據台,奉詔內渡;閏五月初離州赴台南,六月廿五日扶病離台赴廈門。溯自光緒元年設州始,迄日本佔據止,歷廿年整,州官凡十五任;以當年瘴癘流行,其中任期短暫、在任病故者多人,遑言治蹟。唯公攝纂二載,總綰後山軍政,轄報達五百里之遙。
斯時初期開發,地廣人稀、交通梗阻、文化閉塞,外有強鄰窺伺,內有番亂竄擾,治理尤非易事。賴公堅苦卓絕,力疾從公、展佈新猷,撫山胞、編戶口、設學校、訂稅賦,墾荒增產、整軍經武,要皆革故鼎新,政績輝煌。今本縣地方繁榮,社會進化,實肇始先賢教化之基,可謂無古不成今也。飲水思洲,後人□不景仰思慕歟。
公擅詩文,勤於寫作,遺著有詩文集、鈍夫年譜、日記稟啟稿、台東州採訪修志冊等,觀其昔年所作昭忠祠外聯「聽海濤作悲壯之聲,時應激發英雄怒;顧瘴氣與戰征并息,人共謳賡耕鑿歌」,益證其關懷民瘼與忠勇愛國之宏願。
今我政府行三民主義,開萬世太平,仁政宏敦、德孜蒼生,民樂小康、世進大同,亦足償公願矣。臨風嚮往,仰瞻無已!爰記事略,□之於碑,以垂永念。
臺東縣第四屆縣長黃拓榮五十三年夏敬立,臺東縣第七屆縣長黃鏡□重修,大埔羅鼎敬譔,興寧陳瑞鵬敬書。
中華民國六十二年十月廿五日光復節吉立。
碑碣說明
胡鐵花,名傳,清光緒十九年(西元一八九三年)任臺東直隸州知州,開發臺東功勞良多。民國四十二年(西元一九五三年)五月,臺東縣文獻委員會感於胡氏功在臺東,乃立泥塑紀念碑,正面直書「清臺東直隸州州官胡鐵花先生紀念碑」。
本件碑記係民國六十二年(西元一九七三年)臺東縣政府重修胡鐵花紀念碑時,重刻民國五十三年(西元一九六四年)所撰紀念碑記,嵌於紀念碑碑座正向立面,以垂永念。碑文簡述胡氏覆臺仕宦事蹟,頌其德政,並記其著作、文采。
按:關於胡傳履臺事蹟與著作,可參見胡氏著「臺東州采訪冊」「臺灣日記與稟啟」二書。


5次舉人考試落榜 胡適父親最後落腳台東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9-15 20:08中央社 台東縣15日電
前中央研究院長胡適的父親胡傳(胡鐵花),5次舉人考試落榜,光緒年間從中國東北輾轉到台東擔任知州。地方感念他,不僅立碑還將台東市最熱鬧的街道改為「鐵花路」。
台東市鯉魚山忠烈祠旁,有一處胡鐵花紀念碑;曾經是台東舊火車站前最熱鬧的街道取名「鐵花路」。許多人不知道後山台東是台灣白話文運動先驅胡適的第2故鄉,胡鐵花則是胡適的父親。
台東文史工作者、胡傳(胡鐵花)傳作者黃學堂,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說,胡傳生於道光21年(1841)年,他一心想要追求功名,但是參加5次舉人考試都落榜。
40歲後,胡傳就放棄科舉考試,離開家鄉到東北,持介紹信拜會當時在吉林寧安府辦理防務的吳大澂,胡傳告訴吳大澂,意在遊歷和考察東北邊域,吳大澂認為胡傳是人才,於是讓胡傳負責處理俄羅斯邊界問題。
黃學堂說,胡傳於是跟著吳大澂治理東北邊域,接著治理黃河、光緒17年就任淞滬釐卡總巡。
52歲奉派來台擔任「全台營務處總巡」、「提調台南鹽務總局」等職。黃學堂說,當時管鹽務的是肥缺,如果要貪污,是很可怕的,但是胡傳不貪,兩袖清風。光緒19年5月間奉派「代理台東直隸州知州」。
黃學堂說,胡傳為官相當清廉,他從台南走路到台東,提早一星期到,住在當時的台東市天后宮,有人卻勸他提早就職,可領薪水,但被他拒絕,直到農曆6月一日,「卯刻 (清晨5時至7時)接印」。
黃學堂說,當時胡傳從台南到台東,路途遙遠,且又有瘴癘,和他一起來的隨從幾乎都死了,連在台東的軍事統領也病死,胡傳擔負起整個軍、政職責。
胡傳寫日記,記錄每日作為,短短兩年,留下掃除鴉片、獎勵農桑、勤於政事的功績。台灣割日後,奉命回大陸,在廈門病逝。雖然在台東僅僅兩年,卻被地方稱為「永遠的胡統領」。
民國53年,台東第4屆縣長黃拓榮在鯉魚山立碑表彰胡鐵花,民國104年台東縣長黃健庭更在旁邊立胡鐵花雕像。
胡鐵花在台東期間,他3歲兒子胡適也跟著到台東,4歲隨父親離開。胡適一直將台東當作他的第二故鄉,民國41年專程到台東遊故居,當時台東父老為紀念胡鐵花,於是將台東市最熱鬧的街道光復路改為鐵花路至今。-
---------------------
白話文之父 胡適墨寶台東曝光
By 聯合新聞網, udn.com查看原始檔九月 15日, 2017
A-A+
2017-09-15 20:06中央社 台東縣15日電
提倡白話文運動、前中研院長胡適,民國41年回到第2故鄉台東,贈送當時縣長吳金玉墨寶,內容引用王安石的詩–「夢」,墨寶今天在台東縣文化處蒐集民間手稿成果發表上曝光。
台東縣政府文化處蒐集台東民間手稿,今天上午發表成果,計畫負責人黃學堂找到一幅珍貴的胡適墨寶。
黃學堂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指出,胡適的父親胡鐵花於清光緒19年奉派「代理台東直隸州知州」,胡適3、4歲時,跟隨父親住在台東,胡適一直將台東當作他的第2故鄉,直到4歲離開台東時,已經認識700個中文字。
黃學堂說,41年胡適擔任中央研究院長前,專程到台東,在台東體育場對中學生發表演講,並重遊幼年故居,臨行前贈送當時縣長吳金玉一幅墨寶。
胡適寫下王安石的詩–「夢」: 知世如夢無所求,無所求心普空寂,還似夢中隨夢境,成就河沙夢功德。
今年90歲、吳金玉的次子吳登瑞表示,他的阿公吳天來是胡鐵花(胡傳)的「機要秘書」,胡適3歲到台東,阿公到胡鐵花的公館時,經常看到胡適。
吳瑞登指出,民國41年,胡適到台東時,父親吳金玉擔任縣長,當時胡適專程到縣長公館拜訪父親,當時在公館內的每個人,包括父親、兄弟姊妹還有僕人都有收到胡適的墨寶,他當時在台北唸書,只有他沒拿到。
吳登瑞說,當時胡適到台東沒有帶印章,因此只有落款胡適,沒有蓋章,吳登瑞說,他希望將這幅珍貴的墨寶送給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蒐藏。
黃學堂說,胡適離開台東後吳金玉就將當時東最熱鬧的街道「光復路」改成「鐵花路」,表彰胡適的父親胡鐵花


2017-09-15_211539288b00016f17028abc65660701956_m  

昭和5年(1930年)10月27日台東神社舉行遷座式,自台東街遷往鯉魚山山腹,並在台東神社的右側矗立一忠魂碑,是日本軍國主義時期日本政府用作悼念為國捐軀的軍人和烈士的紀念

鯉魚山風景區系列---胡鐵花紀念碑 - 台東 牧童呆人 - 新浪部落 - https://goo.gl/vHQmnC

胡傳_百度百科 - https://goo.gl/Xg9M31


民間手稿圖錄 胡適墨寶曝光
By 黃力勉,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九月 15日, 2017
黃學堂收集許多台東民間手稿,最珍貴的是中研院授權贊助的胡鐵花日記。(黃力勉攝)
台東縣政府文化處、文史工作者黃學堂歷經長時間收集,將市井小民所留下的手稿,集結成《台東民間手稿圖錄》,15日出版,其中清朝台東直隸州知州胡鐵花(胡傳,胡適的父親)的日記手稿也收錄其中,而胡適擔任中研院長後,在台東贈與的墨寶也在書中曝光。
黃學堂18年前協助撰寫《台東縣史人物篇》時,就著手收集民間手稿。黃學堂指出,手稿中還有百年前、清同治時代所書寫,每份手稿都與台東息息相關。他也感嘆的說,有民眾認為逝去親人的手稿有靈魂,因此在親人過世後將手稿一併燒掉,或因為不知道手稿的價值而丟棄,因此留存手稿是必須持續做的事。
圖錄中最珍貴的是胡鐵花奉派擔任台東知州時手寫的日記,胡鐵花的日記中,還有提到乳名為「糜兒」的胡適。
胡適在台東生活2年,台灣光復後擔任中研院長的胡適,也曾到台東尋找兒時記憶,父親擔任胡鐵花機要秘書的吳金玉,時任台東縣長,胡適也當場揮毫留下墨寶,以王安石的《夢詩》相贈。

2017-09-16_23205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