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詩社之一櫟社瑾園/台灣民主運動先驅林獻堂在一九二○年代之後,推動台灣議會設置運動,展開日治時期台灣非武裝抗日的序曲/(1911)梁啟超應邀訪臺大墩公園/1903年興建的台中公園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JlJTTt
霧峰林家宅園「頂厝」、「下厝」和「萊園」+景薰樓 古樸有味的霧峰林獻堂故居台灣五大家族的霧峰林家,不僅擁有台灣四大名園之首的萊園,林家宅邸—頂厝和下厝,一樣保有古古的傳統建築。當中頂厝景薰樓為林家頂厝代表,前後花費三十年打造;宮保第則是林家下厝代表,為規模恢宏的五進宅院。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uAC3DR
林爾嘉-林維源之養子,/林爾嘉1913年在廈門鼓浪嶼興建菽莊花園/廈門抗英名將陳勝元五子陳宗美的嫡生長子,6歲時才過繼給台灣板橋林家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7DMIuo
如水社/板橋「林家花園」/東京帝大文學士林履信/林維源之孫,林爾嘉第五子/林爾嘉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cjWkzt


 

林祖密之父、清末臺灣最具軍事力的林朝棟。霧峰林家丹心不改 | 澳門日報 | 今日時事 | CyberCTM澳門No.1人氣社區 - https://goo.gl/m1wRXL

2017-09-11_223947

林祖密 將軍(1878-1925)
(1918年孫中山授林祖密閩軍司令)
林資鏗、字季商、號祖密。
中日甲午戰爭過後,乙未(1895年、清光緒21年)割台,林朝棟抗日無成,隨即遵旨率家內渡,命資鏗回台治產(資鏗18歲)。當時林家家產計有二千餘甲水田,二萬餘甲山地,並擁有樟腦專賣權。
資鏗回台之後,其治產經商之手腕不下於父祖輩,不僅開設糖廠,還與地方士紳開設龍溪輕便鐵道公司,並舖設鐵軌,行駛手押台車,促進霧峰地方的交通和產業發展(現在位於霧峰的第一市場是向林家所租賃,而昔日霧峰鄉境內的土地也幾乎是林家所有。可見霧峰林家當時家業之大)。
1900年(清光緒26年、日明治33年)10月,中國革命者孫中山親赴台北遙控指揮廣東惠州起義,起義前夕,孫中山在林資鏗於臺北的寓所中(即今日位於臺北車站隔壁的國父史蹟紀念館)請求資助革命事業,資鏗雖然一口答允,但礙於父親尚在人世及霧峰林家家主身份,並未加入興中會,不過依然讓孫用其寓所做為惠州起義的總指揮處。
(林祖密與家族移居福建鼓浪嶼定居)
1925年(民國14年)7月,林資鏗為了治理河道,以及重整龍巖、漳平煤礦與南靖牧墾公司,又因同年3月時蔣介石率黃埔學生與教導團官兵三千人東征(史稱第一次東征戰役),連克東莞、石龍、平湖、深圳、淡水、平山、海豐等七縣,兵鋒直逼潮州、汕頭、梅縣,頗有恢復山河之氣。
資鏗亦想趁此時機與閩南各縣民軍聯絡,呼應廣州方面,發動革命。於是資鏗前往華安,進行重整與聯絡事宜。不料被直系軍閥孫傳芳下派廈門鎮守使張毅所部發覺,遂即以假借進勦土匪之名,派隊圍捕。8月23日被殺身亡,享年48歲。

2017-09-11_2240002017-09-11_224006  


 

1895年清廷割讓台灣,林家子弟林朝棟率領義勇軍抵抗,仍不敵日軍,台灣終為日本統治。忠於清廷的林朝棟乃攜家帶子返回大陸,在上海待命,隨後也奉命至甘肅服勤練兵。俟台灣政局穩定後,林朝棟派三子林祖密回台重整家業,林祖密在台開設糖廠及龍溪輕便鐵道公司,對促進霧峰地方的交通和產業發展,居功頗深

2017-09-11_222332direct (45)2017-09-11_222352  
回不來…紅顏抗戰想家74年
By 楊家鑫,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九月 10日, 2017
林雙盼(前排左一)在霧峰林家長大,錦衣玉食、休閒育樂樣樣不缺,此為兄弟姊妹在家裡打桌球。
林雙盼年紀輕輕就投入抗戰,此照片背後寫道「穿的是軍人衣,吃的也是軍人飯,工作也是軍事化」。
2005年,林雙盼與林光輝合影於北京居所。(林光輝提供,楊家鑫翻攝)
日本侵華、國共內戰、兩岸分治,百年悲歌中,許多台灣人也被捲入時代洪流,留在中國大陸無法歸鄉,直到前總統蔣經國開放探親,才讓隔絕兩地的親人再次團聚。但其中有人不斷被台灣當局拒絕而無法返鄉,整整74年沒有回過家鄉,最終在病榻上抱憾逝世。她是霧峰林家第七代家長林祖密之女林雙盼,是當年唯一進入中南海的台灣人。
林雙盼1918年出生在廈門鼓浪嶼,後因父親林祖密被刺殺,舉家搬回台中霧峰,自小最受祖母楊水萍寵愛,楊常向林雙盼講述林家及林祖密的英勇事蹟,林雙盼深受影響,加上後來日本在台灣進行皇民化運動,忍無可忍的林雙盼萌生赴陸抗戰的想法,最終年僅18歲的林雙盼,拋下錦衣玉食的生活,隻身前往南京。
滿腔愛國熱血的林雙盼後來受到共產黨的感召,加入中國共產黨,並改名林岡。抗戰勝利後,與中共元老董必武的政治秘書魯明結婚,1949年隨中共黨中央到北京,進了中南海。
魯明後來進入外交體系,曾擔任駐科威特大使、亞洲司副司長等職,而大使夫人的身分,加上又住在中南海,成為後來林雙盼想返台探親,卻屢屢被台灣當局拒絕的原因。
1995年後,倔強的林雙盼不再向台灣提出「申請」,即使她滿懷鄉愁。
直到2008年台灣開放陸客團來台,林雙盼終於有機會返鄉,然而當時高齡90歲的她已臥病在床,後來她再也沒踏上魂牽夢縈的故鄉,年少所見的樓閣花廳,只存在朦朧的回憶中,再也無法用指尖親觸。2010年她帶著遺憾離開人世,享壽92歲。
林雙盼的姪子林光輝受訪時表示,1994年在北京第一次看到她的時候,身體還非常硬朗,個子不高,目光炯炯有神。她是一位充滿愛國主義的奇女子,意志堅定,行動果決,心中充滿對父親的懷念。
他指出,只要有台灣人拜訪她,林雙盼都會問起家鄉的消息,然而大部分到北京的台灣人卻都只知道霧峰林家的林獻堂,不曉得林祖密,對於林祖密的事蹟貢獻被忽略被掩蓋,她十分痛心。
林光輝表示,「姑母時常懷念家鄉,心心念念家鄉的人事物,常抱怨台灣政府『不讓她回家』。此外,她還特別懷念家鄉的『芭樂』,曾說很想再吃一次。」


 

霧峰林祖密與孫中山的革命
國父孫中山先生150歲誕辰紀念專題
2016/03/16 00:00 文/台灣抗日志士親屬協進會會長林光輝 國父特別報導
國父任命林祖密(圖)為閩南軍司令。(林光輝提供)
國父任命林祖密(圖)為閩南軍司令。(林光輝提供) 國父任命林祖密為閩南軍司令的任命狀(圖)。(林光輝提供)
國父任命林祖密為閩南軍司令的任命狀(圖)。(林光輝提供)
霧峰林家是台灣五大家族之一。林家的來台始祖林石,從福建漳州來台拓墾,林家多年來憑著先祖的智慧與勤勉,累積不少田產,立足霧峰。清領時期,以保國衛民的尚武精神,協助清廷在動盪不安的征戰中,屢建奇功;在推動台灣現代化過程中,協助劉銘傳興建鐵道,在開山撫番、設隘勇、屯戌防衛及經營樟腦事務上,都扮演極重要角色。
1895年清廷割讓台灣,林家子弟林朝棟率領義勇軍抵抗,仍不敵日軍,台灣終為日本統治。忠於清廷的林朝棟乃攜家帶子返回大陸,在上海待命,隨後也奉命至甘肅服勤練兵。俟台灣政局穩定後,林朝棟派三子林祖密回台重整家業,林祖密在台開設糖廠及龍溪輕便鐵道公司,對促進霧峰地方的交通和產業發展,居功頗深
民國成立,林祖密深受民族大義感召,1913年11月18日向中華民國提出入籍申請,由中華民國內政部發給「許字第一號」國籍執照,成為取得中華民國國籍的第一位台灣人。復籍後,林祖密返居漳州,並將事業轉往中國大陸發展。
民國初建,袁世凱當政,任命江蘇出身的李厚基為福建省鎮守使,督理福建的軍務要職。1915年,袁世凱密謀稱帝,全國紛組護國軍以為撻伐,由於李厚基督軍紀律不嚴,頻與閩人齟齬,愛護鄉里的林祖密逐漸遠離閩督李厚基。就在此時,孫中山獲知在閩台有位聲望頗高的林祖密,乃邀請他參加討袁活動,林祖密因而參加「中華革命黨」,成為討袁一員。
為籌措在大陸的活動資本,林祖密變賣田產數百甲捐作軍餉,召集漳、泉等地有志之士,於鼓浪嶼寓所組織秘密機關,響應孫中山在廣州進行的護法行動。1918年1月7日,林祖密被孫中山委任為「閩南軍司令」,不料遭李厚基以暗通西南嫌疑而遭逮捕,幸得美國領事領保而釋放。其後林祖密就在福建做內應,協助陳炯明所率領的援閩粵軍進入福建,並積極提供支援給陳炯明的粵軍,以抵禦閩督李厚基的攻擊。
自陳炯明進入閩南後,林祖密陣營與陳炯明陣營出現裂痕,林祖密乃解散舊部,致力實業建設。孫中山回到廣東再度重用林祖密,任他為粵軍第九支隊司令、汕頭警備司令、大元帥府參軍兼侍從武官以及廣三鐵路監督等職。林祖密因對河川水利投注心力,1922年11月,受到福建省長林森的重用,委請任福建省水利局長。1925年蔣中正在粵誓師北伐,林祖密卻被誤認響應北伐革命,因而遭軍閥張毅下令拘捕殺害。
說起林祖密的一生評價,台灣先進丘念台的一段話:「革命不難,捨富貴而革命為難;捨富貴而革命不難,能審國族,辨忠節,而捨富貴以革命尤難。台灣林祖密者,蓋能此尤難者也。」就是最好的說明。(作者為林祖密之孫)

2017-09-11_2233210105001sb4_3_22017-09-11_223124  

2017-09-11_223849  

一 九 一 三 年 民國 政府 頒發 給 林祖密 的 復籍 證書 

n3892072017-09-11_205930dd1442479813-1976918097_n  


霧峰林家丹心不改
2014-10-25 00:00 Share A-A+
霧峰林家後人林光輝在台中霧峰鄉的林家老宅接受採訪,他身 後掛着祖父林祖密將軍的戎裝照。(新華社)
(由左至右)台中霧峰林家林文察、林朝棟、林祖密祖孫三代的資料拼版照片。(新華社)
台中霧峰鄉林家老宅的戲台 (新華社)
這是一九一三年民國政府頒發給林祖 密的復籍證書的資料照片(新華社)
霧峰林家丹心不改
近日,台中霧峰林家後人林光輝帶着新華社駐台記者回返故宅。戲台前、花廳下,他感慨追憶起家族往事。滄海百年,時光流逝,這座古宅沉寂了下來,不知還有多少人知曉一百多年前主人曾在此商議抗法與抗日大計,又有多少人了解這個名門望族的子弟們在國破家亡之時的苦痛與付出,以及那份代代承傳的愛國情懷。
棟軍保鄉衛國
一七四六年(清乾隆十一年),林家開台祖林石從福建平和渡海來台。咸豐、同治年間,林家子弟文察率鄉勇效力清政府,受名將左宗棠重用,因戰功卓著而官至福建陸路提督,卻不幸殞身於漳州萬松關之戰,年僅三十六歲。清廷追封林文察為太子少保,因而霧峰林家宅邸得冠“宮保第”之名。
如今林家老宅古意盎然,三院落、五進深、十一開間的宏大規模仍可見當年的興盛,牆上拓印的李鴻章所贈題字雖已斑駁,卻也明證了這個台灣世家當年的顯赫地位。歷史有時何其吊詭,也正是李鴻章簽署了《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日本。
林文察過世時,長子林朝棟只有十三歲。因深受父親影響,他自幼好讀兵書,日後亦成為忠義武勇的將才。一八八四年,法軍進犯台灣基隆,林朝棟奉台灣巡撫劉銘傳之命,率鄉勇北上抗敵。
“我曾祖父帶了五百人趕去支援清軍,浴血半年,多次擊退法軍襲擊。”林光輝說,林朝棟的作戰表現深得劉銘傳讚賞,其所率鄉勇營隊後被擴充為“棟軍”,成為清軍正規部隊。台灣建省後,林朝棟還協助劉銘傳推行新政,建設寶島,包括興建台中城、修築鐵路、屯墾開荒等。
“中日甲午戰爭期間,‘棟軍’大半調防北台灣,駐守基隆獅球嶺炮台。一八九五年清廷將台灣割讓日本時,‘棟軍’被台灣巡撫唐景崧調回台中。隊伍離開基隆,才走到新竹一帶,就聽說台北失守了。”林光輝說。
對於這段歷史,有學者認為,“棟軍”曾在基隆一帶抗法作戰,若能留防北台灣,日軍恐怕不能輕易攻進台北城,抗日武裝也能爭取到更多時間,在台灣中南部更好地佈防。
一八九五年五月,唐景崧下令官員三天離台內渡,人數達一百五十人。林朝棟將家眷送往泉州避難,自己則留守台灣,籌劃率部迎擊日軍。“他本決心戰到一兵一卒,家門口還擺滿了油,若戰敗就一把火燒掉宅子。但朝廷下旨,要求台灣所有文武官員返回大陸,林朝棟不走便是抗旨。”林光輝說。
唐景崧內渡後,林朝棟才隻身前往廈門。坐在大花廳裡,林光輝感慨道:“可以想見,我的曾祖父最後一次坐在這個地方,內心是多麼糾結和痛苦。那一走,他便再也沒能回來,帶着一腔遺恨,在大陸抑鬱而終,過世時才五十四歲。”
林朝棟離台後,留台的“棟軍”將領率部與黑旗軍及各路義勇繼續堅持抗日。一八九五年八月,反抗軍與日寇在彰化八卦山展開大會戰。這場台灣抗日史上最大規模的戰役持續數晝夜,日軍統帥北白川宮能久親王被炮擊重傷,日軍少將山根信成被擊斃。因戰力相差懸殊,反抗軍最終不敵,壯烈犧牲者達四五千人。
時間過去近兩個甲子,八卦山上,一處古樹蔭翳之中,一門古炮指向不遠處的大肚溪,側後方一座不大的祠堂裡供奉着當年保台衛國將士的英靈。
捨富貴而革命
霧峰林家的大花廳正堂掛着一副楹聯:“斗酒縱觀廿一史,爐香靜對十三經。”林光輝又說起林家不為人知的一段往事:林家內渡之後,為處理在台家業,林朝棟曾派兒子林子佩返台。日本殖民當局得知後派人前來拜訪。
“林子佩就坐在這副楹聯前,他拒不和日本人講話,只在紙上寫了幾句,就不再搭理。”林光輝說,“林子佩當時才十九歲,就有如此膽魄,可惜隔年就病死了,有一種說法是被日本人下毒害的。”
林子佩的兄弟林祖密,是林光輝的祖父。大花廳一側的牆上,掛着林文察、林朝棟、林祖密祖孫三代的遺像,可見林祖密在林家歷史上的重要地位。
一八九七年,林祖密受父委派返台。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爆發。“包括林祖密在內,台灣有識之士聽聞這個消息,特別高興,清政府垮台了,台灣復歸祖國有望了。”林光輝說。
據抗日志士丘逢甲的後人丘秀芷撰文記述,林祖密在民國初年曾大力支持羅福星、張火爐、余清芳等人在台灣的抗日武裝鬥爭。
一九一三年春,林祖密放棄在台產業,舉家前往廈門,並向日本駐廈領事館提出退出日本籍的要求,同時向民國政府申請恢復中國籍,成為一九一一年之後台胞恢複國籍第一人。
“祖父決意放棄日籍時,日本人曾以土地、產業和貴族身份相誘,但他不為所動。”林光輝說,祖父遷居大陸之後,日本殖民當局沒收林家山林兩萬甲,廉價收購水田兩千甲,致其樟腦、製糖產業多遭廢棄。
“但祖父毫無悔意,他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大漢民族豈能受倭奴之辱’。”談到祖父的民族意識,林光輝不無驕傲。
孫中山先生亦聽聞林祖密的事跡,於一九一五年派人拜訪並邀請其參加革命。“受中山先生救國精神感召,祖父加入了‘中華革命黨’。”林光輝告訴記者,袁世凱竊國稱帝後,全國上下一片討袁聲浪,林祖密變賣家產,籌得十萬両白銀捐作軍餉,組織隊伍參加討袁護法戰爭。一九一八年,孫中山任命林祖密為“閩南革命軍”司令,後授少將軍銜。
一九二五年,孫中山逝世後不到半年,林祖密在福建被反動軍閥殺害,年僅四十八歲。
多年來,林光輝四處尋覓,找到許多歷史證物,其中包括林祖密恢複國籍的證書,還有與孫中山的通信函件等等。“祖父從台灣回到大陸,追隨中山先生革命,是我們家族最驕傲的事情!這些資料不僅是霧峰林家的記憶,更是兩岸命運相連的見證。”
丘逢甲之子丘念台曾如是評價林祖密的一生:“革命不難,捨富貴而革命為難;捨富貴而革命不難,能審國族,辨忠節,而捨富貴以革命為尤難。台灣林祖密者,蓋能此尤難也。”
日本殖民台灣期間,霧峰林家留在島內的子嗣深懷國仇家恨,投入非武裝反日鬥爭者不乏其人,代表人物有一生不說日語、不着和服的林獻堂,還有創辦“櫟社”、以詩文存留民族文化薪火的林朝崧、林幼春等。
後人參與抗戰
“祖父返回大陸參加革命,不是因為生活不下去。為了甚麼?伯父曾跟我講過,祖父這樣做,是要給後代留下一個典範——日本人佔了台灣,難道台灣人就甘當順民,不要自己的民族和文化了嗎?”林光輝說。
他指着“宮保第”一進院落裡的一間屋子說,那是林祖密的女兒林崗曾經住過的。“她十八歲時一個人跑去了南京,後來投身抗日,一九四九年之後留在了大陸。”林光輝說。
林崗,原名林雙盼,一九一八年生於廈門鼓浪嶼,父親遇害後隨母返回霧峰老家。親身體會受日本殖民統治的屈辱。這個將門之女在一九三六年秋重回大陸。一九三七年“七七事變”後,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爆發,她和同學們走上街頭,宣傳抗日救亡。
戰事日緊,金陵告急,林崗隨人群出了城,第二天便發生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其後,她輾轉到了重慶,在那裡加入了婦女難民服務隊。
林崗的哥哥林正亨則在一九三五年前往大陸,後考入黃埔軍校。畢業才三個多月,他就參加了崑崙關大戰。
一九四四年,林正亨告別已懷有身孕的妻子,參加中國遠征軍,遠赴緬甸作戰,隸屬抗日名將孫立人部。次年一次戰役中,他與同袍追擊日軍,展開肉搏戰,身中十六處刀傷。所幸,戰友清理戰場時發現了昏迷的林正亨,但撿回一條命的他仍落下了殘疾。
抗戰勝利後,林正亨致信在台灣的母親,信中寫道:“台灣光復,父親生平遺志達到了,要是有知,一定大笑於九泉。國家能獲得勝利強盛,故鄉同胞能獲得光明和自由,個人粉身碎骨也是值得。”
其後,林正亨回返台灣,林崗則留在了大陸。在半個多世紀的歲月裡,和許多家庭一樣,分隔兩岸的霧峰林家人只能無奈哀嘆:海峽咫尺卻不能相見。
十月的台中,正午陽光依舊炎烈,林光輝走出“宮保第”,身後沒有影子。與其相識多年,記者明白,他的心胸裡遺傳着先人一以貫之的情懷,他也矢志要把故事告訴更多的兩岸年輕人。
“林家這個‘林’是兩個木,一個木在福建,一個木在台灣,一個木是國,一個木是家!霧峰林家已然沒落,但子孫無怨無悔,我們為先人的犧牲奉獻感到驕傲,為我們家族的愛國精神深深自豪!”林光輝說。


霧峰林家鮮為人知的大陸故事(二)
——愛國志士林祖密外孫女細說家裡事
2008年11月21日來源: 《台聲》2008-11字體:【大】 【中】 【小】
 
採訪中,霧峰林家的第七代——知名愛國志士、民族英雄林祖密,越來越近地走近了筆者的心底。越深入,越發覺歷史是深邃無穹的,歷史是需要不斷地挖掘和修繕。作為林祖密的外孫女蔡穎芳女士,多年來內心深處始終藏著一個秘密,那就是要在有生之年,盡最大努力把外爺林祖密那些鮮為人知的事情整理出來,還歷史一個有血有肉的民族英雄。其實,蔡穎芳還講,這是她母親林雙英一生未了的心願。
說真的,有幸成為第一個聽眾的筆者,既感興奮又備感肩負使命。林祖密是時下兩岸都竭力推崇和宣揚的愛國志士、民族英雄,除了見諸於報端的一些驚天動地的英雄事蹟以外,著實很難見其生活的另一面。正因為如此,興奮之餘,筆者唯有運用輕輕敲擊鍵盤的手指,讓蔡穎芳老人的點點回憶,繼續在讀者眼前汩汩流淌。
廈門“宮保第”——“紅樓”“黑樓”
“宮保第”,顧名思義,舊時專指皇宮殿院,帝王太子居住的地方。
儘管,霧峰林家當時在台灣可謂富甲一方,但亦非貴為天子,那麼,為什麼霧峰林家也會有這樣的地方呢?話說到這裡,就得追溯到霧峰林家第五代——下厝的傳人林文察了。
1854 年,林文察因平基隆小刀會有功,日漸受到朝廷的青睞,朝廷和各級官員開始對林家封官加爵、獎銀賞地,以至一度敗落的林家重新富騰起來。1858 年,林文察著手在原宅地的東面,仿官位宅第規模,興建了一座大宅,這就是後來“宮保第”的中落,但當時不叫“宮保第”。1864 年,林文察戰死在漳州城外萬松關,清政府為表彰其功績,追贈林文察為“太子少保”殊榮,並在左崇棠的禀請之下,清政府又賜林家準建“宮保第”。這樣,林文察的長子林朝棟便在父親建好的宅院基礎上,大興土木,首先完成了“宮保第”的第一進與第二進,其餘的三進、四進、五進,一直到1895 年《中日馬關條約》簽訂之前才陸續完成。
“宮保第”共為11 開間,進深180 多公尺,呈“回”字形的包緊型院落,主次位序明顯,以紅黑色為主調。實際上,這裡面還有一個講法,即一進與二進之間的兩邊,各有兩扇窗戶是同一個房間的,故算起來應該講是9 開間,而不是11 開間。“宮保第”這種9 間5 進的建築規模,恰恰被稱之為“九五至尊”。這也說明了舊時皇室的無與倫比的高貴權位。
確切地說,霧峰林家的“宮保第”應分為三處,一處是坐落在台灣台中的霧峰,一處是在大陸福建的漳州,這處“宮保第”也是林朝棟於1879 年時按照台灣的“宮保第”,原樣不動地在漳州老家蓋的,這兩處都是非常完整的“宮保第”。而另一處,就是現在廈門的“宮保第”。
其實,廈門的“宮保第”就兩幢,一座是“紅樓”,另一座是“黑樓”,均兩層,還不能稱其為完整的“宮保第”。不過,蔡穎芳講,聽她媽媽林雙英說,雖然廈門“宮保第”沒有其他兩處的9 開間5 進,以及恢宏的氣勢和門庭,但“紅樓”“黑樓”也不是簡單的就孤樓一座,而是“紅樓”兩邊各有一幢稍小的子樓,“黑樓”左邊也有一幢子樓。其樓裡的設施與台灣的“宮保第”屋裡的設施沒什麼兩樣,基本構成都是延用了“宮保第”的風格。所以,在霧峰林家,大家還是喜歡稱這里為“宮保第”。而外面的人則喜歡稱這里為鼓浪嶼的“林公館”。
之所以有時也被稱作“紅樓”,那是因為“紅樓”是以紅磚砌成的,而“黑樓”就是其磚為黑色的。顧名思義,這樣稱呼起來方便。
“紅樓”是林祖密重返大陸時蓋的,是他獻給母親楊萍60 歲的壽辰禮物。那是1904 年以後的事了。林朝棟因兩諫朝廷上奏收復台灣無門,遂飲恨申江,時年僅56 歲。林祖密借赴大陸為父奔喪之機,變賣台灣大部家產,攜兒帶女從台灣回到了大陸。此後,為不使母親楊萍過度悲傷,離開曾與林朝棟生活過的傷心之地——泉州,林祖密便在母親楊萍60 壽辰之際,在廈門鼓浪嶼的三坵田與四縱松山坡上蓋下了這座“紅樓”,作為壽禮送給母親。“紅樓”一式三幢,中間似“宮保第”的中落,兩邊各一幢小樓。
中落上層是林祖密母親楊萍的起居室,兩邊為林祖密和弟弟們的臥室,樓正廳為會客室(林祖密共5 個兄弟,上面兩個哥哥一個早逝,一個留在台灣,林祖密和兩個哥哥是同父異母,他和兩個弟弟系楊萍所生)。林祖密和大夫人楊月蟾在中落居住。兩邊兩層小樓均為姨太太們和孩子,以及丫環、帳房先生等的住所。
辛亥革命前後,林祖密一邊忙於自家的各種產業,一邊結交各式各樣的朋友,而且越來越多,同外界的接觸也越來越廣泛。在此前形下,林祖密決定興建一個可以廣交朋友的地方。於是,在“紅樓”東南上坡方向50 米開外的地方,又興建了一座“黑樓”。“黑樓”就兩幢,主樓東西朝向,輔樓依偎在主樓左側,偏南北約35 度左右。這以後,“黑樓”的主樓就成了林祖密招待朋友的地方。尤其是當林祖密參加了中華革命黨(中國國民黨前身),成為台灣同胞中的第一個中華革命黨之後,“黑樓”就成了一個非常秘密的軍事要地。
嘿,現在咱別小覷這個“黑樓”,它在中國近代史上可是個可以大書特書的一個地方。你知道嗎?就是這坐落在廈門鼓浪嶼的“萬國使館”叢中、即使最輝煌時期看起來都不起眼的“黑樓”,則真真切切地見證了那個時代許多傑出的仁人誌士、英雄豪傑,見證了他們為中華民族的崛起和解放而嘔心瀝血、前仆後繼,如孫中山、周恩來、葉劍英,等等。
當然,“紅樓”“黑樓”還見證了日本侵略者、反動軍閥血腥的殘酷的暴行。
“紅樓”“黑樓”的衰敗是從林祖密參加革命時開始的。一方面,林祖密幾乎無暇顧及自家的產業,像在龍溪(今漳州和龍海)的墾牧公司、林場、疏河公司及煤礦等,因疏於管理,經營每況愈下;另一方面,早已鐵了心跟著孫中山進行民主革命的林祖密,傾家蕩產也在所不惜,竭盡全力支持革命,除了把從台灣帶來的錢物全部捐獻出去以外,最終還把“紅樓”“黑樓”作為抵押,典當了出去。
在林祖密被軍閥殺害之後,“紅樓”便不再姓林的了,作為抵償給了債主。沒有了住處,林祖密母親楊萍只好帶著親生二子林資鏘、三子林資鏕全家投奔台灣的霧峰林家去了,而長子林祖密這邊的大部分包括子女則留了下來。原住在“紅樓”的大夫人楊月蟾等也住進了“黑樓”。不久,“黑樓”的債主亦開始逼債,最後實在無法,楊月蟾只得找到台灣那邊的小叔子林資銓(林祖密回大陸時將台灣財產託付給了他這個二哥),林資銓寄來了兩萬元,這才從債主手上贖回了“黑樓”,解決了林祖密後人的住宿問題。
大夫人楊月蟾和幾個兒女住在“黑樓”的主樓裡面,二夫人和三夫人他們就住在左邊的小樓裡。後來,林祖密的子女們漸漸都大了,到了解放前夕,入伍的入伍,出國的出國,大家各奔前程,而夫人們回到台灣養老去了。
現如今,“紅樓”早已隨歷史而去,地盤已成了廈門藝術專科學校。“黑樓”成危房,但卻依然矗立著,像是在敘述著什麼,廈門市政府已將其列為文物保護遺產。
自幼習武——三五壯漢難近其身
1925 年8 月24 日,林祖密慘遭軍閥殺害時,二女兒林雙英不在廈門,而是在新加坡丈夫的家中,那時林雙英正懷著孩子,等待順產。兩個月後,林雙英生下了女兒蔡穎芳。蔡穎芳真正來到廈門鼓浪嶼的林家,是在她父親過逝後,林雙英帶她投奔奶奶楊月蟾的時候。那年她才五六歲。
對於林祖密的許多事情,蔡穎芳說,她都是來到鼓浪嶼的林家以後,從大奶奶楊月蟾她們那兒聽來的。據說,那時蔡穎芳就像個跟屁蟲似的,整天就圍繞在奶奶們身邊,纏著奶奶們講這樣或那樣的故事。特別是大奶奶楊月蟾,她最愛講的故事就是林祖密的事了,她知道林祖密的事最多。
蔡穎芳依稀記得,楊月蟾說英俊灑脫的林祖密,不僅會持家經營做生意,還會帶兵打仗,而且他的武功也十分了得,三五個年輕力壯的漢子是很難近得了他的身的。後來,蔡穎芳讀了林家的一些歷史資料之類的東西,這才知道,在台灣霧峰林家下厝,一直都有兩件寶貝是要傳下來的,一是經營生財之道,另一個就是強身健體的武術功夫。
林祖密的爺爺林文察,字密卿,自幼不喜文,喜愛打打殺殺,19 歲那年,其父林定邦在調解土豪之間爭鬥時遭槍殺,林文察氣憤不已,在是年即1853 年6 月,與兄弟林文明一起生擒了殺父仇人林和尚,並將林和尚帶至父親墳前,當場剖胸掏心獻祭亡靈。隨後,林文察主動到縣衙投案自首。悉料,縣長羨慕林文察武功蓋世、技藝超群,並對林文察血債血還的報仇行為深表同情,其時又適逢朝廷用人,縣長並給了林文察一個將將功贖罪的機會,讓他帶兵平匪。有了平台,恰似千里馬有了馳騁的疆場。自此,林文察帶兵打仗衝鋒陷陣、有勇有謀,結果一路飚升,從一介戴罪平民,官階五級跳,直至福建陸路提督和署理福建水師提督,相當於現今的海陸軍司令。
林祖密的父親林朝棟,字蔭堂,號又密,世襲騎都尉,喜歡孫子兵法,18 歲那年,其母楊太夫人要他讀書攻名取譽,怎奈林朝棟無心從文,只考取了第八名而名落孫山。至此,楊太夫人就不再逼兒學文,而是支持他專心習武。果不然,林朝棟是塊習武材料,若干年後,林朝棟憑著自己學來的武功和用兵之道,不僅光宗耀祖,使霧峰林家下厝習武之風再次大放光彩,而且官至候選道員,欽加二品銜,賞戴花翎,外加黃馬褂。這在當時,這種情形即使是在大陸也是不多見的。
林祖密就是在這樣一個武術世家裡成長起來的。他生下來爺爺林文察已經戰死8 年了,他和奶奶一起生活,奶奶從他開始能說話時起,就在他耳邊常叨嘮爺爺林文察,那時起,他就知道爺爺林文察是個非常了不起的人物,長大後,他還一直以林家有這麼一位卓越的爺爺而自豪不已。
三四歲時起,林祖密開始隨父親林朝棟學練武功,什麼壓腿、蹲馬步、打樁等武術基礎樣樣都得學;5 歲進學堂時,林朝棟便有意識地讓私塾老師開始教兒子林祖密認識孫子兵法,並給兒子請來了武功師傅;10 歲時起,林朝棟帶著他出去打獵,與一些房客、佃戶們組成的棟家軍,成天呆在一起,摸爬滾打一樣也不落後;12 歲時,林朝棟帶著他出去打仗,讓他認識殘酷的戰爭,戰鬥結束後,林朝棟還不忘回家後給林祖密出題考試,讓他談對這場戰鬥的看法,然後再一一教他如何看待現實戰鬥與孫子兵法書上的戰術運用;15 歲時,林祖密已經能夠獨立帶兵操演了。
17 歲那年,林祖密在父親的諄諄教誨下,已經熟知兵法、通曉戰術了,並練就一身好功夫。林祖密擅長南拳,但對其他拳種也無所不曉。這是由於林祖密天資聰慧,在習武方面是個天才,所以師傅們教著教著就覺得不好再教下去了,就讓林祖密再入他門,以圖學習更多技藝。這樣,林祖密先後跟隨過南拳師傅、詠春拳師傅、太極拳師傅和洪拳師傅。
就在躊躇滿志的林祖密,準備投軍入伍到軍隊上一展身手的時候,不料,腐朽的中國清政府與日本侵略者簽下了喪權辱國的《中日馬關條約》,從而使林祖密的滿腔抱負頓成泡沫。作為統領台中防務的林朝棟,此時見報國無門,愧疚難當,便召家人於一屋,準備全家人一起自焚以示孝忠朝廷,幸好及時得知情報的林朝棟諍友劉福全大人趕到,說服了林朝棟,於是,林朝棟領著全家離開了台灣,舉家內遷,準備回到大陸再上奏朝廷,期盼早日收復台灣。在這種情形下,林祖密隨父親一道回到了大陸。
林祖密真正向外暴露會功夫的,是在1904 年他重回大陸後,在廈門鼓浪嶼的“紅樓”家中。那晚,月色深沉,海風呼啦啦地嘯叫著。忽然,“紅樓”左邊的小樓傳來了一片嘈雜聲,雖已進入夢鄉但習武之人的第六感官仍警醒著的林祖密,迅速地爬了起來,他的第一感覺就是當地的地痞來了。若是在台灣他倒不用慌張,因為他們家中有家丁和棟家軍守著,沒有哪個膽大的敢碰他們。可現在是在廈門,這是一個陌生的地方,當地惡霸和地痞們不會輕易地讓他們就這樣隨意落腳的,一定會找茬找事來挑釁。所以,儘管在林祖密心裡頭,他早已有所準備,但畢竟這是些地痞流氓們,是無賴呵。現在事情終於找上門來了,看來躲是躲不過去了。林祖密急忙開門一個箭步來到小樓跟前,腳還未站穩,就見幾個黑影朝自己靠了過來。說時遲那時快,反應快捷的林祖密未等黑影靠上前,就騰空躍起,一個飛腳踹倒最前面的那個黑影,接著馬步前弓,出左拳一個黑虎掏心擊向另一個黑影,隨即又一個掃蕩腿,打倒又一個。前後不到幾分鐘,本來是過來挑釁的地痞們一看這架式,趕緊逃之夭夭了。自此,林祖密功夫了得的佳話一下子在廈門傳開了。當然,這以後,就再也沒有地痞流氓敢到林公館來挑釁了。
其實,正因為有一身好武藝,林祖密吃虧也就吃在了有功夫上。奶奶告訴蔡穎芳,林祖密被害之前是駐在廈門鼓浪嶼的,鼓浪嶼又是萬國使館租界,相對那些視林祖密為眼中釘肉中刺的軍閥而言,廈門鼓浪嶼還算是個比較安全的地方。可林祖密就是不聽家人的勸助,非要到軍閥出沒的漳州去。所謂藝高人膽大。誰知這一去,就永遠未能回來了。
軍閥抓林祖密的時候,硬是派了一個加強班十多個人、十幾條槍,因為他們也深知,假如沒有槍,這一個加強班可能也不是林祖密的對手。
福州求學——思想深受父親影響
林祖密生長在一個儒學家風濃郁的家庭裡,儘管其霧峰林家下厝和頂厝各以武學和文風見長,但並非全部,下厝中同樣在倡導著以及第科舉功名為榮,如林祖密的二哥林資銓(字仲衡)就成為了當時台灣著名的詩人。到了林祖密的時候,母親楊萍對這個長子要求十分嚴格,甚至可以說有點苛刻,她要求林祖密習武與修文舉眉同肩一般高,都要學好。不僅如此,在林家林朝棟主管習武,而楊萍主管修文,夫妻倆一武一文教育著後代。尤其林祖密是楊萍在30 歲時才得的兒子,楊萍更是視為掌上明珠,酷愛有加。當然,楊太夫人心裡面還打著一個小九九,那就是她想讓林祖密最終成為林朝棟的財富和地位的繼承人。
17 歲之前,林祖密隨父親住在台灣的霧峰林家“宮保第”中,平日里除了習武之外,主要是跟隨私塾老師學習文化。私塾老師裡有個叫莊世訓,是1879 年的舉人,在當地一個重要的書院——文開書院任教,有一定的名聲和地位,林朝棟非常仰慕他的品德和學識,特邀請他作林家尤其是林祖密的私塾先生,林祖密的文化功底幾乎得益於莊先生。不過,真正影響林家和林祖密思想的是自大陸來台灣的中心人物蔡德芳,他是1874 的進士,主張並一再呼籲以傳統知識對抗西方的威脅。
此時,恰是外強欺辱中國、西方文化侵蝕東方文化時期;是朝廷大量拋售功名、官銜乃至各種獎賞之後,致使中國士紳階層聚增暴長時期;在台灣林家,恰是由土豪家族向地方士紳緩緩過渡時期。
正因為如此,林祖密在這樣的大背景前提下,熏陶於其父林朝棟傳統思想和東方文化之中,故早些年林祖密在思想深處就萌芽了精忠報國的民族氣節雛形。當父親林朝棟憤然不滿朝廷割台,擬舉家內遷皈依祖國懷抱時,林祖密是父親最堅決的支持者,寧舍奢侈生活也決不做亡國奴。
1895 年冬,17 歲的林祖密隨父母回到了大陸。因父親林朝棟被朝廷暫時安排在泉州謀一副統兵之職,所以林祖密和全家人一起隨林朝棟來到了泉州定居。台灣那邊就留下了林祖密的二哥林資銓一家人。林祖密的大哥林資鍠不幸在16 歲那年被一場疾病奪走了生命,而雖未與林資鍠成婚但一直生活在林家、為林資鍠守貞的楊小姐,直到林朝棟舉家內遷時,她不願離台而自縊身亡。
待一切在泉州安頓妥當,母親楊萍的重點又放在了兒子林祖密身上。她在經過一番深思熟慮的調查研究之後,決定送林祖密出國留學。那個年代出國讀書是非常時尚和流行的。然而,性格已顯剛毅倔強的林祖密,斷然拒絕了母親的這種安排,而是選擇在國內求學讀書,他的理由是不學洋人的東西。當然,林祖密也是得到了父親的大力支持,否則,林祖密即使有天子之膽,也萬萬不敢冒不孝之名不聽從母親的。而林朝棟暗中支持兒子,是因為他對這個兒子酷似自己的骨氣非常讚賞。這也是林朝棟後來為什麼讓林祖密回台治理林家產業的原故。
1896 年,林祖密在父母的精心安排下,來到了福州蒼霞精舍求學。蒼霞精舍是林紓與力鈞、陳寶琛等人共同創辦的。林紓,字琴南,號畏廬,閩縣人,精通古文與詩詞,1882年中舉人,在蒼霞精舍任國文總教諭。由於林紓在當地名聲顯赫,作為泉州副統兵的林朝棟,通過福州統兵關係,找到了林紓,把林祖密安排進了蒼霞精舍。林朝棟的想法就是讓兒子跟著林紓,能夠更多地學習中國的古文和詩詞,發揚光大我中華民族古老而悠久的歷史文化,以進一步抵禦外來西方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侵蝕。
可惜,林祖密在蒼霞精舍未能呆多久,只學習了一年多點。1897年下半年,林祖密19歲的時候就遵照父命,帶著夫人楊月蟾回到台灣,接替二哥林資銓治理林家在台灣的家產去了。此時,林朝棟已十分信任和喜歡他這個三兒子,且有意開始將林家的全部財產移交給林祖密。
林祖密對祖國忠貞不二,後來成為正式恢復中國國籍的第一位台灣同胞和民族英雄,其思想的形成完全是深受他父親林朝棟的影響——對日本的野蠻侵略恨之入骨,對清政府的軟弱無能心急如焚。由此,他時刻期盼著中國能夠早一天國之昌盛、民之富庶,這才有了後來外爺一系列的義無反顧的革命行動。(待續)

霧峰林家鮮為人知的大陸故事(二) - https://goo.gl/jWckTF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