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債世代
By 中時電子報,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八月 12日, 2017
2017年08月13日 04:10工商時報
駐日特派員黃菁菁
日本的負債世代圖╱美聯社
日本的年輕勞動世代,工作、生活的態度和金錢觀都與上一代大不相同,賺多少花多少的大有人在,有些人不僅存不了錢,還陷入了負債的深淵。
■Japan's younger generation have to shoulder a bigger share of the tax and welfare burden.
日本《東洋經濟》周刊指出,日本一直被認為是儲蓄大國,個人的銀行存款總額高達447兆日圓(約新台幣123兆1,932億元),每1戶的平均儲蓄額也有1,820萬日圓(約501萬5千多元)。但其實這些數字大多是靠中老年人積攢下來的,現實的情況是,日本年輕的勞動世代近10年的平均負債一口氣增加了300多萬日圓(約近新台幣90萬元)。
日本經濟長期不景氣,通貨緊縮和終身雇用制度的瓦解,加上派遣社員和臨時員工的大幅增加,使得近20年來上班族的平均薪資持續下跌,儲蓄也不見增加。
日本總務省的家計調查報告顯示,日本2016年所有世代的平均儲蓄約達1,800萬日圓,負債約500萬日圓,但以不同年齡層來看,卻有顯著的差異。70歲以上、2人以上的家庭2016年的儲蓄將近2,500萬日圓,負債則約100萬日圓左右。
60至69歲的家庭儲蓄近2,300萬日圓,負債約200萬日圓,50歲至59歲的家庭也是儲蓄比負債多很多。40至49歲的家庭儲蓄與負債差不多都約1千萬日圓,但儲蓄仍多於負債;40歲以下的家庭則完全相反,負債遠高過儲蓄,儲蓄約500多萬日圓,負債卻超過1千萬日圓。
家計調查報告顯示,40歲以上、2人以上的家庭,2007年的儲蓄將近600萬日圓,2012年跌到近500萬日圓,2016年雖然將近600萬日圓,但仍沒有顯著的增加。在負債方面,2007年時逾750萬日圓,2010年起開始小幅增加,2012年時已超過800萬日圓、2013年超過900萬日圓、2016年竟達到1,100萬日圓。
大學生背債度日
由於經濟不景氣,日本企業紛紛裁員、減薪,甚至倒閉,使得高中畢業生找工作不易。學費與1981年相比則上漲了2至3倍,因此許多大學生的學費都必須靠助學貸款。
據日本學生支援機構的調查,1996年利用助學貸款的大學生約有2成,到了2015年已多達5成以上,且貸款上大學的學生平均每人負債約343萬日圓(約新台幣94萬5千多元),即年輕人未踏入社會便要背債度日。
偏偏這一代的年輕人又遇上就業冰河期,畢業後找工作不易,好不容易找到了工作,又可能遭遇裁員、減薪,使得助學貨款無法按時償還,最後債務越滾越大,連結婚、生子的計畫都被耽誤了。
現在網路銀行盛行,銀行卡、信用卡貸款容易,有些人拚命刷卡或分期付款購物,沒有信用卡的人也可以在網上賒帳購物,這些新的電子金融交易方式更使得一些沒有自制力的年輕人陷入負債的深淵。
經濟改善速度緩慢
日本近來就業市場逐漸好轉,總務省7月28日發表的資料指出,正職員工的人數增加,每1戶的消費支出已見改善。若雇用情形改善、個人所得提高、消費擴大的話,必能擺脫通貨緊縮,創造經濟的好循環,這是安倍經濟學所勾勒出的理想前景。
不過,眼前改善雇用情形的腳步仍然緩慢,銀行個人信貸的管理不夠嚴謹,許多陷入負債深淵的年輕人短期間恐怕難以得救


File:Asian Financial Crisis EN-2009-05-05.png

20年前亞洲金融風暴 學者:具現實警示意義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八月 6日, 2017
依靠投資和信貸維持增長的中國經濟,目前已經陷入了嚴重的危機。日前,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稱,中國目前信貸擴張速度已經超過2007年美國金融危機前的水平,專家表示,這是一個國家處於嚴重金融動盪前的警示跡象。(Getty Images)
【大紀元2017年08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高亦清採訪報導)近日,有學者表示,亞洲金融風暴教訓中的多個要素,至今仍具有現實警示意義。大陸存在嚴重的通貨膨脹,地方債務沉重,房地產泡沫非常嚴重,大量國家財富變成私人財富等問題隨時都可能引發金融風暴。
亞洲金融風暴 具現實警示意義
始於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爆發至今20年了。近日,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丁學良發表文章表示,這場金融風暴遠遠超出受災國的金融和實體經濟的範圍。更要緊的是,這場金融風暴教訓中的多個要素,至今仍具有現實警示意義。
丁學良說,從學術研究和政策分析的角度看,這場金融風暴最重要的貢獻,是把貪污腐敗一類問題引進了主流經濟學的視野,對發展中國家的政策制定和制度改革的啟發越來越豐富。
在涉及宏觀政策的焦點上,丁學良表示,有些政府使得本國金融市場上的資金和信用成本太低,刺激了投資方的輕率和狂熱,金融系統不甘心低利息貸款給實體經濟,而是把資金大量投向房地產尋求更高回報,抬高了巨型泡沫。
此外,「裙帶資本主義」的發生,「炫耀性大項目」衝動,使得決策時對大筆投資的回報率甚少考量,經濟理性起不到應有作用。事關經濟全球化和民族主義的多種表現形式,對當今動盪不安的國際經貿關係也有警示意義。
丁學良指出,過了若干年,類似的冒險行為或愚蠢決定又重新浮現。眾多案例表明,主動的或被誤導而作出吃大虧投資決定的人,或者自己當初沒有作出這種決定而是認真了解他人怎麼吃大虧的,通常記住教訓的時段是7年(平均分布率),不會老是教訓在心。
丁學良認為,雖然亞洲金融危機重演的可能性不大,但仍然存在一些重大風險。中國大陸經濟的發展加強了區域內的聯繫,也轉移了經濟重心。作為區域經濟龍頭的中國大陸負債水平已上升至令人憂慮的水平。數據顯示,大陸在2016年底的整體債務已經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264%。
丁學良說,如果中國大陸的債務問題導致經濟放緩,即使不會發生全面的「硬著陸」,也會對全球和區域市場帶來重大影響。中共正推行改革計劃,旨在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並減少經濟增長對債務的依賴,這些政策是否奏效還有待觀察。
幾因素凸顯大陸金融形勢嚴峻
北京師範大學MBA導師、融資網專欄作家段紹譯在接受大紀元記者採訪時表示,現在實際上已經出現了金融危機。具體表現:
一是房地產泡沫非常嚴重
段紹譯認為,大陸房市租售比早已突破國際通行的警戒線,一個資本稀缺的國家將大量的資金建成大量不住人的房子是社會資源的巨大浪費;人口老齡化很快將使中國人口出現負增長,但所有的地產老闆繼續提供大量的房子,使房子在現在的價格條件下更加供過於求,這些因素都會促使房地產泡沫破滅。
二是互聯網金融存在很大泡沫
段紹譯說,互聯網金融其實去年已經爆發很大的金融危機,民間借貸幾乎全軍覆滅,哀鴻遍野。全國各地民眾因此損失巨大,上訪維權此起彼伏,這對中國大陸的金融業造成巨大衝擊。
中共銀監會去年8月24日推出激進措施限制快速擴張的P2P借貸行業,警告4000多家網上借貸平台當中的一半「有問題」,餘下的公司一共有6212.6億元人民幣未償還貸款。
段紹譯指出,P2P網貸行業在中國大陸風險很高,五年前就預言中國大陸80%以上的P2P要破產。主要原因是大陸缺少誠信;犯罪成本低,犯罪後被懲罰的概率不高,被處罰的代價也不大,很多人的初衷就是想通過這個平台騙錢。
三是地方債務沉重
段紹譯說,近些年,地方政府不負責任的負債,為未來留下很多隱患,如果再不控制就會造成天下大亂。
據鳳凰財經5月31日消息,2016年,中國地方債發行在2015年新《預算法》實施後出現了爆發式增長。地方政府債券共計發行了1,159期,同比增長87.24%;規模60,458.4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8.69%,逼近100%。
隨著地方債的大規模發行,地方債已超越了金融債,成為僅次於同業存單的第二大債券品種。專項債券發行505期,發行規模25,197.9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512.04%。
2015年,中共人大規定,將債務率不超過100%的水平作為地方政府債務的整體風險警戒線,即全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最高不超過地方綜合財力水平。
但截至2015年末,地方政府債務率最高的貴州,政府債務率高達189%;遼寧、雲南、內蒙古三個省份債務率分別為157%、121%和106%,均超過100%(官方所定)的警戒線。
四是通貨膨脹嚴重
中國金融智庫研究員鞏勝利在接受大紀元記者採訪時表示,到今年6月底,人民幣發行量達163萬億元,約是十年前同期的四倍,說明通貨膨脹很嚴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的數據是中國大陸貨幣發行量占全球的三分之一,居全球各國之首。
鞏勝利指,就是這樣的發行規模,人民幣還是不夠用。現在人民幣利率達到2.5%,比美歐國家的貨幣利率都高。
此前,大陸學者陳學彬和呂思聰曾分析,(中共)的貨幣供應超發嚴重。數據顯示,M2相當於上年GDP的兩倍多。按照美國的標準,大陸的M2大概48萬億就足夠了,剩下的就是高估的。
五是大量國家財富變成私人財富
北京東方艾格農業分析師馬文峰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現在有些財團通過金融操作,把大量的國家財富變成私人財富,從而開始干預政治,形勢很嚴峻。他說,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政府也喊了很長時間了,但是始終沒有真正地落到實處。


亞洲金融風暴發生於1997年7月至10月,由泰國開始,之後進一步蔓延至鄰近亞洲國家的貨幣、股票市場和其它的資產價值暴跌。該事件在泰國又被稱作「冬陰功危機」(泰語:วิกฤตต้มยำกุ้ง)。[1]事件打破了亞洲經濟急速發展的景象。亞洲各國經濟遭受嚴重打擊,紛紛進入大蕭條,並造成社會動盪和政局不穩,一些國家也因此陷入長期混亂。除此之外,更衝擊到俄羅斯和拉丁美洲。
受影響地區
泰國、南韓和印尼是受此金融風暴波及最嚴重的國家,資產泡沫消失後由於國家接近破產狀態,沒有能力還清債務,還需要國際支援。寮國、馬來西亞和菲律賓也波及。而中國、香港、新加坡、台灣雖有影響,但受影響程度相對較輕。日本則處在泡沫經濟崩潰後自身的長期經濟困境中,投資能力大減,受到此金融風暴的影響並不大。
起因[編輯]
1989年,亞洲吸引將近一半的向開發中國家的資本淨流入。南亞經濟體,以其高利率,尤其吸引追逐高回報率的外國投資者。因此,這個區域流入巨大的資金,經歷劇烈的資產價格上漲。與此同時,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和韓國經濟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經歷8%-12%的高GDP增長。這被稱為「亞洲經濟奇蹟」。 (參見「亞洲四小龍」及「亞洲四小虎」)
1994年,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發表一篇文章抨擊「亞洲經濟奇蹟」的說法。他認為東亞的經濟增長是長期以來增加資本投入的結果。然而,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實際上微乎其微。克魯格曼認為,只有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可以帶來長期的繁榮,而非資本投入。克魯格曼本人承認,他沒有預見危機,更沒有預料到深度。崩潰的原因在各金融界存在爭議。泰國經濟因「熱錢」陷入泡沫;泡沫膨脹過程中,需要的錢就更多。同樣的情況發生在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這兩地的局勢因為裙帶資本主義的存在而更加複雜。到90年代中期,泰國、印度尼西亞和韓國在私有部門都有著巨大的經常賬戶赤字,而固定化利率的維持鼓勵向外借款,並導致金融和實業企業承受額外的外匯風險。
90年代中期,一系列事件衝擊著經濟環境:人民幣和日元的貶值、美國利率的上升及進而走強的美元、半導體價格的驟降,這些都影響它們的經濟增長。當美國經濟在90年代早期從衰退中恢復時,格林斯潘領導的聯準會開始提高美國利率來對抗通貨膨脹。相較於南亞一直以較高的短期利率吸引熱錢,這使得美國成為比南亞各國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地,這抬高美元的價值。對於那些把貨幣錨定美元的南亞國家來說,走高的美元使得它們的出口更加昂貴、失去國際競爭力。同時,1996年春,南亞國家的出口增長預期顯著下滑,使他們的經常賬戶更為惡化。
一些經濟學家提出把大陸地區的出口增長作為南亞國家出口放緩的因素之一,不過,這些經濟學家仍然認為主因在於過度的房地產投機行為。在90年代開始實行一系列出口導向改革之後,大陸地區與其他亞洲出口國開始競爭。其他經濟學家則否認大陸地區的影響,並指出南亞國家和大陸地區在90年代早期都經歷快速出口上漲。
許多經濟學家認為亞洲金融風暴不僅由市場心理或技術導致,更是由擾亂借貸激勵的政策所導致。大量的信用關係使經濟槓桿化嚴重,推高資產價格直到一個無可維持的地步。資產價格最終崩潰,迫使個人和企業對債務違約。巨大的恐慌導致債務債權的大量逃出,帶來信用緊縮和破產。另外,在外國投資者嘗試著取出現金時,外匯市場便被危機國家的貨幣淹沒,沖淡了貨幣的價值,加大它們的貶值壓力。為了避免貨幣崩潰,這些國家的政府把國內利率提到極高的程度(使借出錢對投資者更有吸引力,以緩解資本外逃的現象);為了干涉外匯市場,用外匯儲備以固定匯率買下多餘的本國貨幣。而這兩種政策都不可能長期維持。很高的利率本身就可能危害一個健康的經濟體,對一個工業水準不高的脆弱經濟將會造成嚴重的災難,而政府正在耗竭數目有限的外匯儲備。當資本外逃之勢無可避免之時,當局便放棄固定匯率,轉而允許匯率浮動。本國匯率的貶值意味著,那些以外匯標價的負債轉以本國貨幣的標價會不斷升值,使債務急速上漲,這就導致更多的破產、危機加深。

亞洲金融風暴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T3IMgO


月領8萬也存不到錢!這張支出表讓人夫差點昏倒...
分享月領8萬也存不到錢!這張支出表讓人夫差點昏倒...到Facebook 分享月領8萬也存不到錢!這張支出表讓人夫差點昏倒...到Line 分享月領8萬也存不到錢!這張支出表讓人夫差點昏倒...到Google+
網友PO出的月支出表,引起討論。(圖擷取自mobile01)
2016-12-14 17:39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別再怪年輕人不上進、不努力,看了這張照真的會讓你有無力感....。
一名網友在《mobile01》分享一張他老婆紀錄的月開銷表,並大嘆「差點沒昏倒」,他表示,再怎麼省,也省不了多少,「我們目前所得還可以吃得消,若是22K的年輕人,要如何過活?台灣適婚年齡越來越往高走,新生兒一年比一年少,政治人物整天為自己為自家黨鬥爭,到底有誰為這個台灣未來看?」
網友PO出的紀錄顯示,小孩托育2人共26500元、妻子孩子勞健保2500元、老公健保1800元、基金6000元、手機費共1300元、網路費1300元、水電瓦斯3000元、停車費1700元,房租與管理費12200元、尿布和奶粉5000元、上班後每天餐費4000元、假設一天500餐費共15000元,基本開銷80300元,而這些還不包含油資、停車過路費、吃喝玩樂、看病、日常用品、禮包、汽車保養等。
這份紀錄引起網友討論,網友見狀後也感嘆,「小孩就佔掉到將近50%惹~」「很正常的算法啊,沒10萬別生兩個是常識」、「事實就是這樣,反正台灣基層死不完,有錢人隨時可以出國」、「看到這花費,還是乖乖當單身魯蛇比較快樂,否則月領8萬也存不了錢」


根據陸媒報導,中國目前有5.6億人完全沒存款,從「儲蓄大國」變成「負債大國,4主因也被揭開。中國人超有錢?陸媒曝「殘酷真相」:5.6億人完全沒存款 | 新奇 | NOWnews今日新聞 https://bit.ly/3pN5oYz
不少人對於中國消費者都有種出手闊綽、花錢不手軟的印象,像是以往來台的陸客,到各觀光景點消費通常都相當大方,不過,其實中國目前儲蓄率已降低至歷史新低,甚至還有下滑的趨勢,從過去50%跌至現在的45%,從「儲蓄大國」變成「負債大國」。
根據陸媒《搜狐網》報導,而中國現在也有高達5.6億人沒有存款,中國居民的負債率從過去幾乎為零,到近十年來快速上升,居民總負債已超過200兆人民幣,人均負債金額則高達13萬元人民幣(約台幣57萬元)。
據報導,中國在2010年本還是儲蓄大國,為何在短短10年內卻變成「負債大國」,主要分成「4大因素」。第一,「工資上漲速度趕不上物價上漲,百姓不僅存錢能力降低,甚至背了很多債務」。而在多數民營企業中,工資收入增長往往跑不贏物價上漲的速度。因此很多家庭收入開支正好相抵,沒多餘的錢存放銀行,有些人購買商品還分期付款,「負債率上升也不奇怪」。
第二,「自從房地產市場化後,房子價格就如脫韁野馬,20年時間翻十倍甚至幾十倍」。在過去,人們雖然工資少,但能消費的地方不多,房子也由單位福利分房,現如今,老百姓為了購買房子,不得不從銀行掏出頭期款,也因此儲蓄率降低,但由於房價過高,95%以上的人不可能一次付清,只能向銀行貸款2、30年買房,因此自2015年以後,居民要買房,向銀行貸款,負債率也急劇上升。
▲根據陸媒報導,中國有5.6億人沒有存款,也從「儲蓄大國」變成了「負債大國」。(示意圖,取自unsplash)
▲根據陸媒報導,中國有5.6億人沒有存款,也從「儲蓄大國」變成了「負債大國」。(示意圖,取自unsplash)
第三,「很多居民除了買房,還得買車」,因為出門辦事時,有車總是比較方便有效率,雖然買一輛車只需10、20幾萬元人民幣,與房價相比,價格不算太高,但是一輛十幾萬的車,要在2年內分24個月還,對普通家庭來說,也是蠻大的壓力。另外,除了分期貸款買車,車子每年需要保養、維護等各種費用,也是一大筆開支,對於工薪階層來說,買車壓力也是相當大。
第四,「中國負債率攀升還與年輕人的消費觀提升有關」,根據資料顯示,90後(1990年後)出生的群體,人均負債12.7萬,得用18個月的工資收入還清。同時,這群負債的90後,每4人就有1人使用螞蟻集團的小額信貸機制「花唄」每3人就有2人買手機喜愛用分期付款。這方面是因為90後的年輕人群體消費觀念更趨向於歐美國家的消費觀,更喜歡享受人生、追求生活品質。(編輯:郭佩蓉)中國人超有錢?陸媒曝「殘酷真相」:5.6億人完全沒存款 | 新奇 | NOWnews今日新聞 https://bit.ly/3pN5oYz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