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水蜂炮清出28噸垃圾比去年多 環保局:2因素影響
鹽水蜂炮清出28噸垃圾比去年多 環保局:2因素影響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SJFhAM
鹽水蜂炮今年共清出了28公噸垃圾,比去年還要多。(圖由南市環保局提供)
2024/02/25 11:16
〔記者蔡文居/台南報導〕台南市元宵夜鹽水蜂炮及鹿耳門聖母廟施放高空煙火活動,激情過後遺留大量炮屑及垃圾。台南市環保局25日清晨調派超過300名清潔人員及車輛機具進駐,展開環境清理工作,迅速恢復市容,其中鹽水蜂炮共清出了28公噸垃圾,比去年23公噸還要多。
南市環保局表示,這主要是今年鹽水蜂炮擴大規模,參與人數也較往年更熱絡。清理工作除在地的鹽水區隊,環保局也調度鄰近11區隊支援,更出動好幾台垃圾車、回收車、掃街車、洗街車、水車及山貓等,用最高效率在最短時間內清理炮屑和垃圾,截至上午10時左右清出28公噸垃圾,迅速恢復市容。
而去鹽水蜂炮共清出23公噸的垃圾量,今年垃圾量多出了約5公噸。
另外,位於安南區土城的鹿耳門聖母廟高空煙火表演,在活動結束後,安南區清潔隊調派約120名工作人員和12台機具於今天清晨進場進行環境清理工作,截至上午10時左右清出21公噸垃圾。鹿耳門聖母廟高空煙火與鹽水蜂炮兩地共清出49公噸垃圾。
元宵夜激情過後遺留大量炮屑及垃圾。台南市清潔人員清晨展開環境清理,迅速恢復市容。(圖由南市環保局提供)
鹽水蜂炮清出28噸垃圾比去年多 環保局:2因素影響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SJFhAM
歷代帝王廟-中國建築等級最高的廟宇/康熙皇帝的歷史觀/康熙皇帝和歷代帝王廟/“法戒論”作為歷代帝王廟的祭祀要義,是乾隆主政、治學與廟祭/“中華統緒不絕如線”作為入祀帝王的最高准則/四座御碑亭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ixBCh8
遙祭黃帝陵 https://goo.gl/NaEsPP
遙祭遠祖姜太公https://goo.gl/FmWaZU
鄭成功/延平郡王祠https://goo.gl/GVXaLG
台南》祀典武廟祭典 廟方盼明年由中央接手
祀典武廟爭取春秋祭典恢復由中央主祭。(記者劉婉君攝)
台南》祀典武廟祭典 廟方盼明年由中央接手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AtihfY
2020/06/01 05:30
〔記者劉婉君/台南報導〕祀典武廟預計明年恢復中斷多年的春祭,昨天並向內政部長徐國勇提出,爭取恢復秋祭大典由中央主辦。徐國勇表示,國家祭典須由行政院核定,也允諾廟方,將會出席九月卅日的秋祭大典。
自前年起 廟方爭取由中央主辦
廟方說,祀典武廟原為官方祀典廟宇,原本春、秋二祭均由政府官員參拜,後來春祭因故中斷,台灣省政府時期,秋祭則由台灣省長擔任主祭,但廢省之後就改由市府辦理,廟方自前年開始,爭取恢復以前的傳統,希望由中央主辦祭祀,去年三月總統蔡英文蒞廟揭匾時,也曾向小英反映,希望春祭將自明年起復辦。
徐國勇允諾再向中央叩關、詢問
徐國勇昨天南下永康區視察滯洪池工程,隨後並到祀典武廟及鄭成功祖廟參拜。徐國勇說,蔡英文總統到祀典武廟參香時,曾表示會與相關單位研議,他也會協助將此案向上呈報。
徐國勇指出,祀典武廟是國定古蹟,也是地方的信仰中心,但國家祭典必須由行政院核定,不是他說了算。廟方有此需求會上報,是否列國家祭典,他認為,中央有中央的考慮,但答應今年武廟的秋祭將會出席。
台南目前有鄭成功中樞祭典,由內政部長擔任主祭,雖曾中斷兩年,改由台南市長代表,去年又重新恢復,徐國勇已連續兩年參加。他說,四月在中樞祭典上曾向開台聖王祈求消弭疫情,如今國內疫情穩定,昨天再到鄭成功祖廟上香還願。
台南》祀典武廟祭典 廟方盼明年由中央接手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AtihfY
中國中古政治的探索 - 高明士 - Google 圖書 - https://goo.gl/zDNJ7E
武廟的祭祀體系形成於唐朝,是唐玄宗開元十九年(732年)設置的太公尚父廟內,供奉的十位歷代良將。以太公望為主祀,張良為副祀(配享),以歷代名將十人配享,稱為十哲。在中春及中秋時祭祀,牲品及禮樂編制都與孔廟相同。經過歷代演變,至清朝時,武廟則是祭祀關羽的關帝廟。
武朝祭祀亦傳至朝鮮半島、越南等地。
唐朝武廟祭祀
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尊太公望為武成王祭典與祭孔子相同。太公尚父廟更名成武成王廟,簡稱武廟。當時武廟的主神是太公望,以張良為副祀。包含張良在內的歷代名將十人坐像分坐左右。
左列:秦武安君白起、漢淮陰侯韓信、蜀丞相諸葛亮、唐尚書右僕射衛國公李靖、司空英國公李勣。
右列:漢太子少傅張良、齊大司馬田穰苴、吳將軍孫武、魏西河守吳起、燕昌國君樂毅。
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接受禮儀使顏真卿的建議,武廟增加祭祀古今名將六十四人。[1]
越相國范蠡
齊將軍孫臏
趙信平君廉頗
秦將王翦
漢相國平陽侯曹參
左丞相絳侯周勃
前將軍北平太守李廣
大司馬冠軍侯霍去病
後漢太傅高密侯鄧禹
左將軍膠東侯賈復
執金吾雍奴侯寇恂
伏波將軍新息候馬援
太尉槐里侯皇甫嵩
魏征東將軍晉陽侯張遼
蜀前將軍漢壽亭侯關羽
吳[需要消歧義]偏將軍南郡太守周瑜
吳[需要消歧義]丞相婁侯陸遜
西晉征南大將軍南城侯羊祜
撫軍大將軍襄陽侯王濬
東晉車騎將軍康樂公謝玄
前燕太宰錄尚書太原王慕容恪
宋司空武陵公檀道濟
梁太尉永寧郡公王僧辯
隋上柱國新義公韓擒虎
柱國太平公史萬歲
唐右武侯大將軍鄂國公尉遲敬德
右衛武大將軍邢國公蘇定方
右衛武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韓國公張仁亶
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中山公王晙
夏官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朔方大總管王孝傑。
以上為一列,以下為另一列。
齊相管仲
安平君田單
趙馬服君趙奢
大將軍武安君李牧
漢梁王彭越
太尉條侯周亞夫
大將軍長平侯衛青
後將軍營平侯趙充國
後漢大司馬廣平侯吳漢
征西大將軍夏陽侯馮異
建威大將軍好畤侯耿弇
太尉新豐侯段熲
魏太尉鄧艾
蜀車騎將軍西鄉侯張飛
吳武威將軍南郡太守孱陵侯呂蒙
大司馬荊州牧陸抗
晉鎮南大將軍當陽侯杜預
太尉長沙公陶侃
前秦丞相王猛
後魏太尉北平王長孫嵩
宋征虜將軍王鎮惡
陳司空南平公吳明徹
北齊右丞相咸陽王斛律光
周太傅大宗伯燕國公于謹
右僕射鄖國公韋孝寬
隋司空尚書令越國公楊素
右武侯大將軍宋國公賀若弼
唐司空河間郡王李孝恭
禮部尚書聞喜公裴行儉
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代國公郭元振
朔方節度使兼御史大夫張齊丘
太尉中書令尚父汾陽郡王郭子儀。
北宋武廟祭祀
宋朝建國之初,宋太祖趙匡胤幸武成王廟,歷觀兩廊所畫名將,以杖指白起曰:「起殺已降,不武之甚,何為受享於此?」命人去之。左拾遺知制誥高錫因上疏論王僧辯不克善終,不宜在配享之列。乃詔吏部尚書張昭、工部尚書竇儀與錫別加裁定,取功業始終無瑕者。
建隆四年六月癸巳(963年7月6日)[2],昭等議升退以下古今名將:
升二十三人如下:
漢灌嬰、後漢耿純、王霸、祭遵、班超、晉王渾、周訪、宋沈慶之、後魏李崇、傅永、北齊段韶、後周李弼、唐秦叔寶、張公謹、唐休璟、渾瑊、裴度、李光顏、李愬、鄭畋、梁葛從周、後唐周德威、符存審二十三人;
退二十二人如下:
退魏吳起、齊孫臏、趙廉頗、漢韓信、彭越、周亞夫、後漢段紀明、魏鄧艾、蜀關羽、張飛、晉杜元凱、陶侃、北齊慕容紹宗、梁王僧辯、陳吳明徹、隋楊素、賀若弼、史萬歲、唐李光弼、王孝傑、張齊丘、郭元振二十二人。
詔塑齊相管仲像於堂,畫魏西河太守吳起於廡下,餘如昭等議。
乙未,祕書郎直史館管城梁周翰上言曰:「凡名將悉皆人雄,苟欲指瑕,誰當無累!一旦除去神位,吹毛求異代之非,投袂忿古人之惡,似非允當。臣心惑焉。」不報。[3]
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對武廟的祭祀名單又有調整,共有歷代名將七十二人。分成殿上十人及兩廡六十二人兩組,雖無十哲之名,仍有其實。名單如下:
主祀:武成王姜太公。
配享:留侯張良,陪伴在姜太公旁邊。
配享於殿上:共十人。
東側西向:管仲、孫武、樂毅、諸葛亮、李勣。
西側東向:田穰苴、范蠡、韓信、李靖、郭子儀。
從祀於殿外廡間:共六十二人。
東廡西向:白起、孫臏、廉頗、李牧、曹參、周勃、李廣、霍去病、鄧禹、馮異、吳漢、馬援、皇甫嵩、鄧艾、張飛、呂蒙、陸抗、杜預、陶侃、慕容恪、宇文憲、韋孝寬、楊素、賀若弼、李孝恭、蘇定方、王孝傑、王晙、李光弼人等二十九人。
西廡東向:吳起、田單、趙奢、王翦、彭越、周亞夫、衛青、趙充國、寇恂、賈復、耿弇、段熲、張遼、關羽、周瑜、陸遜、羊祜、王濬、謝玄、王猛、王鎮惡、斛律光、王僧辯、于謹、吳明徹、韓擒虎、史萬歲、尉遲敬德、裴行儉、張仁亶、郭元振、李晟等三十三人。
武廟之配享及從祀名單此後時有微調。
武廟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9Gb9Qj
唐玄宗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mbQXf1
岳飛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MnKC9k
祀典武廟(大關帝廟)位於臺灣臺南市中西區,主要奉祀關聖帝君。其為臺灣早期建造的關帝廟,該道教廟宇為17世紀中,永曆十九年(西元1665年)鄭成功子鄭經於承天府-今之臺南市建四大廟,文廟即今日之孔子廟,於赤崁樓之南建關帝廟,即今日之祀典武廟。(關帝廳)擴建而成。據祀典武廟管理委員會文獻記載,係於西元1665年官建。
1720年代,雍正為了消弭反滿思想,極力排斥民間將宋代「抗金」名將岳飛與關公並祀,除了宣揚佛教之外,清朝於中國境內不斷提升關公的地位,也因此追封關帝祖宗三代為公爵,並將全國部分大型關帝廟改為官祀,並加設三代殿。受此影響,當時稱為「大關帝廟」的該廟,改名晉昇為今「祀典武廟」,而該名稱沿用至今。
據祀典武廟管理委員會蒐集之文獻資料內容,祀典武廟位於赤崁樓正南方,俗稱「大關帝廟」或「武廟」,係為了區別在臺南市新美街上的另一座被稱為「小關帝廟」的開基武廟而言。祀典武廟以其建廟之早、文物之豐、格局之壯偉、地位之尊崇,故其名列臺灣地區重要一級古蹟。
明鄭時期,永曆十九年(西元1665年),鄭經於臺南府城建造四座廟宇,其中建「文廟」於鬼仔埔(即今日臺南孔子廟);建「真武廟」於鷲嶺,(即今日臺南北極殿);立明室宗廟於承天府署(赤崁樓)西南方,(即今日大天后宮);又建關帝廟、佛祖廳於宗廟之東北角,亦即赤崁樓之正南方,其正是祀典武廟的前身。但建廟之確切年份,據臺南市政府文化局之相關資訊,尚無法考究其確切年份。
史料上第一次記載之重修為清康熙二十九年(西元1690年),由臺廈道道員王效宗主持,重建與擴建關帝廳,將廟門改為南向,並擴大格局使其擁有正殿、後殿、左右廡廊及初拜殿、三川門、廟前石埕等,即大致抵定今日所見之格局。
而另一次有紀錄之重修紀錄,式微康熙五十五年(西元1716年)由臺廈道陳濱主持重修,次年改建為規模龐大的廟宇。
雍正三年(西元1725年),清廷敕封關公的祖先三代公爵,並製神位,供奉於後殿三代廳。且奉旨舉辦春秋二祭,使之成為全臺規模最大,也是唯一擁有「祀典」尊崇的武廟,並與「全臺首學」之臺南孔子廟並列,享有「祀典武廟」之稱。
日治時期後,武廟不再列入官方祀典,也失去其原為官方單位之優勢地位,但仍在人民心中仍維持其信仰上的崇高地位。民國七十二年(1983年)被列為一級古蹟,開始規劃整修。
廟宇特色
祀典武廟的拜殿
經多次整修後,現存廟宇除了內進的觀音廳稍與原來模樣不同之外,該廟大致所呈現為1840年重建後的廟宇模樣。坐北朝南的祀典武廟,特色為八公尺寬,廿公尺寬,縱深式配置的三開間三進兩廊式廟宇建築。正面面向永福路、北倚民族路、左側朱色山牆矗立路旁,屋坡由前而後,依各殿的高度呈現起伏的變化,由於各殿的高度不一,飛簷斜頂的山牆,從側面看去為起伏狀,造型頗為美觀。
前殿及後殿為燕尾翹脊、硬山屋頂,正殿則採用曲線柔美的重簷歇山屋頂,不僅殿宇氣勢巍峨,大木結構也以雄渾見稱。
前殿後及正殿前均有拜殿,尤其是正殿前的馬背歇山拜殿,造型最具有特色。後殿右側有東向的觀音殿,及北向「西社」供奉五文昌帝君、南向的月老祠、太歲殿,後為六和堂及延平詩社。
而在神明配置上,擁有三進三殿的該武廟,第一進祭祀關公;第二進為祭祀武聖三代祖先(1720年代後加設),第三進則為佛教的觀音菩薩與十八羅漢。除此,後進有祭祀文昌帝君的西社與配置廂房的小花園,並有台灣日治時期所加設的戲台等建物。
祀典武廟格局莊嚴,走入內部空間即為其特殊之宗教氛圍所震攝。其層層上升的地勢,在正殿達到最高點。高聳的殿宇在巧匠的設計下,光線由重簷間特攝的高窗射入,直照關帝尊容,光輝而神秘,加上祭拜時之焚香菸霧交織,頗有超越天人合一之境界。
參觀特色
「大丈夫」之匾為府城名匾,為乾隆五十九年(西元1791年)臺澎丘道楊廷理所題。
一、於永福路旁觀賞祀典武廟山牆是其最大特色,其高5.5公尺,及長66公尺,是為五落屋頂形式,且其中巧妙各不相同。從「山川燕尾」到「硬山馬背」、「歇山」、「歇山重簷」及「硬山燕尾」等造型特色,形成高低起伏的曲線,其間各進各落的的區別,與其間的尊卑秩序,具有一目了然的視覺效果。造型非常美觀,是畫家、攝影家取景不厭的題材。
二、入廟三川步口仰頭可見架棟上刺花裝飾,有插角(雀替)通隨、束隨、看隨、斗座、斗供、吊筒、爪筒等,精緻華麗、吉祥動物與花草紋樣、豐富的木雕宗教藝術值得欣賞。
三、可站立於三川中門,向廟內觀看正殿,前二進的三個空間層次建築,是為少見的美感效果。正殿的採光排煙設計,人立其下但覺渾不見頂的正殿空間,香菸掠頂嬝嬝去,遂成嚴肅神秘宗教氣氛。
四、廟門用門釘而不繪門神,中門各七十二顆、側門左右各五十四顆。「九」為陽數之極,並以此倍數呈現帝王之尊貴,也是祀典武廟之地位表徵。
五、明寧靖王朱術桂敬獻一方匾額「威靈赫奕」,保存於民權北極殿,另書頒「古今一人」匾於祀典武廟(據聞已遺失),足為寧靖王祭拜尊崇真武大帝神格及武聖關公忠義精神,其僅遺留二方匾額於府城,是為最早之古匾。
六、廟內文物豐美,除咸豐七年皇帝御筆「萬世人極」匾額外,「文武聖人」、「文經武緯」、「至大至剛」、「至聖至神」、「大丈夫」等均為府城名匾。其中又以乾隆五十九年(西元1791年)臺澎丘道楊廷理所題之「大丈夫」之匾最為著名。其詞出自孟子 ‧ 滕文公篇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也」。
七、「傳神觀世音」奉祀在觀音殿,又稱傳神觀自在。法相金面、傾首微語、近看慈祥、遠看莊嚴,神容之視線跟著參拜者走向移動,頗受稱奇。也是明寧靖王時期,府內祭拜家佛,故頗為珍貴。
八、西社位於觀音殿右畔清代臺灣府城,原有五社:「東社在彌陀寺、南社在法華寺、北社在黃蘗寺、中社在奎樓書院、西社即在祀典武廟內」。是為昔日府城文人聚吟之處,今日社內奉祀文昌帝君,並與孚佑帝君、文衡聖帝、魁斗星君、朱衣星君合稱「五文昌」,主管文運祿籍,為考生信仰的神祇。
九、六和堂組成北館國劇研究社,每週六是為樂團練唱場所。
十、同治元年,祀典武廟成為六和境之首(開基武廟、靈佑宮、廣安宮、倉神廟、祝融殿及赤崁土地六廟),協助府城治安的民間組織。
十一、廟左側的馬使爺廳,相傳關公的赤兔馬是為一千里名駒,跋涉征討戰功良多,於是赤兔馬被崇拜,照顧馬的使者也同受尊崇。
十二、觀音廳後有一株梅樹,相傳是明寧靖王所植。西社前植有石榴樹,也增添廟內勝景。
十三、祀典武廟內另有奉祀月下老人,又稱月老公、月老,是道教的神祇之一,為掌管男女婚姻之神,相傳為『媒神』。祀典武廟之月下老人,神態略微前傾,彷彿欲仔細傾聽信眾心願。可依照廟方規劃介紹,求取紅線、姻緣粉等結緣物。
。觀音殿內奉祀十八羅漢,分立觀音殿左右二列,法相莊嚴,羅漢神態形貌不同,各有特色。觀音殿內並奉祀註生娘娘與福德正神,同為臺灣民間信仰與民眾日常生活中之重要神祇。
十四、因應民眾信仰需求,祀典武廟於廟內月老祠旁另設太歲殿,奉祀太歲星君。據祀典武廟常務委員陳仁壽表示,祀典武廟太歲殿內有六十五座神尊,中間供奉斗姥元君,四頭八臂,是北斗眾星之母,並有護法左輔洞明星君,右弼隱光星君及太陽星君、太陰星君,六十甲子星宿神,每位神明路都用十天乾和十二地支循環相配,並以十二種生肖配合十二地支之元神。道教信奉星宿,以本人出生之年為本命元辰,民間習俗禮懺本命元辰的星宿神,祈求吉祥如意。前臺南市政府民政局長林森榮表示,祀典武廟太歲殿神像均委託臺南市名雕刻師魏俊邦以樟木雕刻而成,每尊造型、容貌各異,神態生動、莊嚴肅穆且栩栩如生,殿前太極元神石,不潔身勿碰觸,觸摸可助長運勢,有開光皆有靈氣。至於殿內神桌及藻井等雕刻,聘請臺南市雕刻工會理事謝木村操刀。
建築修建演變
一、康熙二十九年(西元1690年),臺廈道王效宗整修三代祠,正殿朝向改為南。
二、康熙三十五年(西元1696年),巡道高拱乾建高公祠於廟埕左側,即今馬使爺廳。
三、康熙五十三年(西元1714年),臺廈道陳璸重修,規制未改。
四、康熙五十六年(西元1717年),鳩眾修建,棟宇華麗,工巧異常。
五、乾隆三年(西元1738年),臺灣道尹士俍重修。
六、乾隆三十年(西元1765年),知府護巡道蔣允焄改廟左高公祠為官廳一座,立碑記。
七、乾隆四十二年(西元1777年),臺巡道蔣元樞重修關帝廟後,格局煥然如新構,立碑記。
八、乾隆五十四年(西元1789年),臺灣知事楊廷理重修,加建戲台於石埕前緣,立碑記。
九、道光二十一年(西元1841年),由紳商阮自元率眾舖戶修復六條街火災受波及部分。
十、光緒三十二年(西元1906年,明治三十九年),臺南市實施市街改正,廟東永福路拓寬時,馬使爺廳遭部分拆除。
十一、民國八十年由政府單位補助經費,著手動工修護一級古蹟祀典武廟,民國八十四年竣工。
十二、近年陸續有包含七層塔緊急修護工程、外牆土硃灰緊急搶修修復工程、金爐修護工程等眾多修復工程實施。可參考行政院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之相關工程報告書
------------------------------
台南- 祀典武廟 @ 高雄之子- 痴傻男孩Johnson的部落格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https://goo.gl/Xo3uSn
祀典武廟一級古蹟/1727年奉旨列入祀典/以清代咸豐御匾「萬世人極」與乾隆年間「大丈夫」匾、重修碑記最著名/三代廳肯定尊長教化,觀音廳祥和肅穆;西社供奉文昌帝君為府城文人酬唱之所,振聲社絲竹悠揚,雅樂與古蹟長在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ExipoU
[2014台南行] 台南祀典武廟~大驚!原來這裡有香火鼎盛的月老廟 @ clairegarden的部落格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M6Ee0j
祀典武廟簡介
祀典武廟俗稱大關帝廟,又稱大武廟,有別於新美街上的開基武廟(稱為小關帝廟),與大天宮比鄰相接、與赤崁樓相對,位於永福路,是台南最古老的武廟。建於明鄭時期,原以岳飛與關公並祀,清朝攻台後,漸漸改成主祀關公,後又追封關帝三代並重建正殿廟門,也提升成為官方主祀典廟宇,故定名為祀典武廟。日據時期祀典武廟雖不再舉辦官方祀典儀式,但仍為台灣武聖關公的信仰中心。內政部於民國72年列屬國家一級古蹟。
祀典武廟建築特色
祀典武廟廟分三進,呈現狹長縱深式配置的三進三開間兩廊式建築,建築殿宇高大厚重,山牆氣勢宏偉,以雕刻細膩精緻多半以動植物與自然紋樣為主題,少如一般廟宇以武場人物為主題的裝飾。因祀典武廟為官祀廟宇,其山門是用位階較高的「門釘」作裝飾,不畫門神。將祀典武廟各進各落建築連接一氣的山牆,全長66公尺高約5公尺,綿密而完整。三川門是「三川燕尾脊頂」;門後設初拜殿為「硬山馬背」屋頂,而在正殿前又設置一「捲棚歇山頂」 拜殿,是台灣地區僅見的「雙拜殿」格局配置;加上「歇山重簷頂」的正殿與「硬山燕尾脊頂」的後殿,三進五落特色迥異,在空間主軸上又繁複分明,山牆隨著各進屋脊起伏,構成堪稱全台最壯觀。
祀典武廟第一進
第一進三川門即是門面,相較於其他一般廟宇的華麗裝飾,武廟三川門簡潔卻盡顯不凡氣勢。為彰顯武聖具有帝后級神格,故其廟門並無繪製門神而以門釘代之。門內與初拜殿樑下隨處可見手工精美流暢的木雕,其中以雀替(托木,梁與柱之交點)部位最為精美,題材以各種神獸為樣式。
祀典武廟第二進
第二進正殿即是奉祀關帝君,其中最有名的匾額「萬世人極」位於神龕上方,為咸豐皇帝御筆,其他名匾還有『大丈夫』、『至聖至神』、『人倫之至』、『文武聖人』、『正氣經天』等;正殿的石雕藝術均保持台灣早期雄渾拙勁的風格。
祀典武廟第三進
第三進為後殿,又稱三代廳,供奉著關公三代祖先;位於後殿西側為觀音廳,祀觀音菩薩、註生娘娘、土地公與十八羅漢,其雕飾維持量少質精的風格。觀音廳之後還有六和堂、西社、馬使爺廳和小花園。六和堂為當時的辦事處和消防指揮所,奉祀「火神爺」;西社設祀文昌星君與月老祠、祈願板;馬使爺廳位於祀典武廟東側,供奉關聖帝君的坐騎赤兔馬;小花園配置廂房及戲台,為南管等音樂的表演場所。
祀典武廟順遊景點
台南市內擁有許多歷史的熱門旅遊地點,而且鄰近的景點也相當受到民眾的歡迎,例如億載金城、赤崁樓等,而台南旅遊觀光潮流,也正蓬勃發展,當地業者也花招百出,讓台南旅遊、台南觀光內容能吸引更多的遊客,加上台南美味的鱔魚意麵、棺材板等傳統小吃,讓台南的風情,在遊客的心中回味!
旅遊資訊王盡力維持景點的圖文資料之正確性,若仍有疏漏歡迎來信告知。 連絡我們
地址:
台南市中西區永福路二段229號
景觀特色:
建於明代,明鄭時期被稱為「大關帝廟」是台灣保存十分完整的古廟,內政部於民國72年列為一級古蹟。
餐飲特色:
武廟肉圓、畫糖。
營業(開放)時間:
上午5:00至晚上9:00止;若逢初一、十五延至晚上10:00止。
祀典武廟/洽詢電話 06-220-2390
----------------
祀典武廟(國定)
祀典武廟【住址】臺南市中西區永福路二段229號
【簡介】
祀典武廟,俗稱大關帝廟,是因為新美街114號的開基武廟稱為小關帝廟,就規模上對應而得名的,美食旅遊評鑑「米其林指南」列為三星級景點。
【歷史沿革】
相傳祀典武廟建於明永曆年間,詳細年代已不可考。史料上記載第一次重修為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由台廈道王效宗主持,依舊址擴建,並於廟後加建禪房。康熙五十五年(西元1716年)台廈道陳濱重修,次年改建為規模龐大的廟宇。在鄭氏時期被稱為「大關帝廟」的祀典武廟,在創建初期清政府為了消弭反清思想,極力排斥以前宋代抗金名將岳飛與關公並祀,而不斷提升關公的地位,而後祀典武廟成了主祀關公,且晉升為官方祀典廟宇。日治後,武廟不再列入官方祀典,也喪失了原有的優勢地位,但在人民心中仍維持其崇高地位。民國七十二年(1983年)被列為一級古蹟,開始規劃整修。
【特色】
祈求功名的三大步驟之一是拜孔子求智慧,步驟二就是拜文昌求機會,是每到祀典武廟,坐北朝南,是一座縱深式配置的三開間三進兩廊式廟宇建築,正對永福路,背倚民族路,左側朱色山牆立於路旁,屋坡由前而後,依各般的高度呈起伏的變化,造型非常美觀。前殿及後殿為燕尾翹脊硬山屋頂,正殿則採用曲線柔美的重檐歇山屋頂,不僅殿宇氣勢魏峨,大木結構也以雄渾見稱。前殿後及正殿前均有拜殿,尤真是正殿前的馬背歇山拜殿,造型最具有特色。後殿右側有東向的觀音廳及北向的「西社」各一座。觀音廳後為六和堂及延平詩社。西社供奉文昌帝君,為府城士子以文會友之所。
(資料/圖片來源:臺南市政府文化局網站)
台南市中西區公所-古蹟瀏覽 - https://goo.gl/fQEj80
【2013 Fun 暑假】開基武廟 @ 野渡無人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https://goo.gl/1zcgi1
[旅遊-台南]開基武廟(小關帝廟)-100.11.24 @ 翔子和柚子的故事館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https://goo.gl/VrvgZO
開基武廟原正殿位於台南市中西區,供奉主神 關聖帝君 為中華民國直轄市定古蹟。該武廟為1669年所建全台灣首座關帝廟,故原名為「開基武廟」。又因該廟與祀典武廟同為祭祀關公的廟宇,且面積較小,因此一般人都稱此廟為小關帝廟,與祀典武廟的大關帝廟並列台南兩大祭祀關公的廟宇。
與大關帝廟不同的,該廟不但面積較小,19世紀前也為民間所興建維護,因此維護上不若祀典武廟。不但如此,在經過多次整建後,該廟留存部分,僅剩下當初武廟的正殿部分,因此中華民國內政部於1985年指定該建物為古蹟時,特地命名為「開基武廟原正殿」。
1945年該廟受盟軍轟炸,幾乎全毀。二戰後,經過地方仕紳籌款後,才於原址重建。之後,又經過數次整修。而雖然現今古蹟為1976年所興修,不過該正殿部分仍依稀可見以往風貌。除此,正殿所留存的匾額等文物也頗為豐富。
鹽水武廟
臺南市鹽水武廟 - https://goo.gl/Zk98h6
鹽水武廟簡介
鹽水武廟位於台南市鹽水(台南縣鹽水鎮)武廟路,主祀關聖帝君,是台灣民間信仰最為廣泛的神明,創建於清康熙七年(西元1668年),廟前特設有30尺關聖帝君像及關刀香爐,是鹽水鎮上歷史悠久的名剎,為每年的「鹽水蜂炮」活動的主辦單位而聞名國內外。
鹽水武廟的歷史發展
據鹽水武廟碑文記載,建於清康熙年間、清乾隆年間整修,民國87年列入臺灣省三級古蹟,為三川門閩式建築。武廟最為人所知的傳說,即是清光緒年間,鹽水流行瘟疫,死者眾多,居民束手無策,幸獲關帝爺降旨,在正月十五元宵夜以蜂炮驅逐瘟疫,演變至今為每年元宵蜂炮活動聞名國內外,現已是鹽水宗教信仰及民俗文化中心,鹽水蜂炮亦成為視界三大嘉年華之一。
鹽水鎮文物陳列館
鹽水武廟文物館位於武廟旁,供民眾免費參觀。鹽水武廟文物館共有三層樓,一樓介紹鹽水蜂炮的歷史及來由,讓民眾了解蜂炮的悠久意義;二樓設有關公文化展,介紹關公的生平事蹟以及立有各種的關公雕塑作品,相當具有藝術氣息;三樓為五光十色展覽,擺設陳列著先民所遺留下來的各種生活用品和農具,讓您感受先民們早期生活的困苦與艱辛。
鹽水武廟後方-玉蓮寺
鹽水區除了富有歷史意義的鹽水武廟外,在鹽水武廟後方的玉蓮寺也頗負盛名。玉蓮寺於民國72年重建,共有三樓高達32.727公尺,一樓為玉蓮寺主殿,二樓為五恩主殿,三樓則是凌霄寶殿,也是當地人所信奉的神祇寺廟。
鹽水武廟簡介
鹽水武廟位於台南市鹽水(台南縣鹽水鎮)武廟路,主祀關聖帝君,是台灣民間信仰最為廣泛的神明,創建於清康熙七年(西元1668年),廟前特設有30尺關聖帝君像及關刀香爐,是鹽水鎮上歷史悠久的名剎,為每年的「鹽水蜂炮」活動的主辦單位而聞名國內外。
鹽水武廟的歷史發展
據鹽水武廟碑文記載,建於清康熙年間、清乾隆年間整修,民國87年列入臺灣省三級古蹟,為三川門閩式建築。武廟最為人所知的傳說,即是清光緒年間,鹽水流行瘟疫,死者眾多,居民束手無策,幸獲關帝爺降旨,在正月十五元宵夜以蜂炮驅逐瘟疫,演變至今為每年元宵蜂炮活動聞名國內外,現已是鹽水宗教信仰及民俗文化中心,鹽水蜂炮亦成為視界三大嘉年華之一。
鹽水鎮文物陳列館
鹽水武廟文物館位於武廟旁,供民眾免費參觀。鹽水武廟文物館共有三層樓,一樓介紹鹽水蜂炮的歷史及來由,讓民眾了解蜂炮的悠久意義;二樓設有關公文化展,介紹關公的生平事蹟以及立有各種的關公雕塑作品,相當具有藝術氣息;三樓為五光十色展覽,擺設陳列著先民所遺留下來的各種生活用品和農具,讓您感受先民們早期生活的困苦與艱辛。
鹽水武廟後方-玉蓮寺
鹽水區除了富有歷史意義的鹽水武廟外,在鹽水武廟後方的玉蓮寺也頗負盛名。玉蓮寺於民國72年重建,共有三樓高達32.727公尺,一樓為玉蓮寺主殿,二樓為五恩主殿,三樓則是凌霄寶殿,也是當地人所信奉的神祇寺廟。
鄭瑄頤 彙整
旅遊資訊王盡力維持景點的圖文資料之正確性,若仍有疏漏歡迎來信告知。 連絡我們
地址:
台南市鹽水區武廟路87號
景觀特色:
台灣省三級古蹟(民87年頒訂),每年元宵慶典舉行鹽水蜂炮的主場地。
營業(開放)時間:
鹽水武廟/洽詢電話 06-6521264
提供活動:
元宵「鹽水蜂炮」「關帝遶境」。
每年元宵前後,台南市最著稱的就是「鹽水蜂炮」,是的,說武廟是鹽水最有名的廟宇還不夠,應該說她是台南市最有名的元宵節慶廟宇。武廟建廟270餘年,供奉關聖帝君,廟內巨大的木製樑籤為嘉慶8年(1803)改建所留,古香爐、聖旨匾都是紀錄武廟歷史的重要文物,武廟是鹽水區的地方公廟,也是當地民眾重要的信仰中心。每年蜂炮期間,神轎自武廟出發繞境,展開為期兩天的蜂炮活動。「正月十五小過年,火樹銀花鬧翻天」,全國最有名的民俗活動就從武廟開始。施放蜂炮一開始是為消除瘟疫,燃放蜂炮送走瘟神,而後慢慢演變為國內元宵節最重要的活動,鹽水區在這一天,往往搶進各大媒題的頭條,萬人湧進鹽水區,來到武廟,隨著神轎,衝著蜂炮,祈求關聖帝君賜與未來一年的平安順利。
日月潭文武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日月潭文武廟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amzp7b
日月潭文武廟
文武廟
文武廟
基本資訊
所在地 中華民國(臺灣)
南投縣魚池鄉水社村中正路63號
建造年份 1938年
廟格 文武廟
本殿構造 北朝宮廷式
主神 孔子 · 關聖帝君 · 岳武穆王
例祭 孔子誕辰、岳武穆王誕辰、關聖帝君誕辰
日月潭文武廟,是位於臺灣南投縣日月潭北邊山腰處的一座道教廟宇,主奉孔子和關羽。
此廟是在1932年奧萬大引水由日月潭建水壩儲水後,由附近水社巷的龍鳳宮與北吉巷的益化堂兩廟合併而成,於1934年選得現址開始興建,1938年完工。1969年,日月潭文武廟重建,得到時任總統蔣中正關心,由臺灣省主席黃杰核定以「北朝式」風格建造,1975年完工。
日月潭文武廟之正門「三川牌樓」採用牌樓式構築,型態高聳挺拔。闢有三個出入口,中央較高,兩側略低,如「山」字形,故稱「山門」。其後是宏大的廟埕廣場,廟埕左右有兩座石雕巨獅,是由吳火獅捐贈。此巨獅全台僅有三座,文武廟所有是其中最大的。由廟埕拾階而上,即是文武廟的主體建築。主體建築採「一埕二庭三殿」,是以「三進三殿,兩廂兩廊」的格局興建,依序為牌樓、廟埕、拜殿及水雲宮、武聖殿、大成殿。廟後為功德碑林及櫺星門和華表,還有後山花園,其上有一座八角涼亭。
主祀
拜殿:關羽、文昌帝君、文財神、關平、周倉
水雲宮:文武廟開基諸神
武聖殿:關羽、岳飛、關平、周倉、天下都城隍、土地公
大成殿:孔子、孟子、子思子、顏子、曾子、孔門七十二賢
建築
文武廟建築共分三進。
第一進:拜殿及水雲宮
拜殿是文武廟的前殿,為樓閣式建築,主要的作用是祭祀,故稱『拜殿』。殿前設有步口廊,廊前立二對蟠龍石柱,闢有五扇朱紅色的大門,俗稱『五門』。廟門的門板上,共有十尊木雕彩繪門神,雕工精湛,神態威儀,可謂經典之作。本廟門神為唐代猛將秦叔寶、尉遲恭及文門神四對,殿內奉祀關聖帝君、文財神、文昌帝君.....等,拜殿二樓【水雲宮】裡面恭奉著開基神祇,即清末及日治時代的「益化堂」和「龍鳳宮」的神明。當時的信眾認為神明相當靈驗,有生活上的疑惑,可請求籤詩解惑,生病時可開藥籤醫病。不止於漢人,即連卜居於此的邵族原住民,在歷經瘟疫的侵襲後,祈求眾神施法保佑,疫情得以消沉,也開始祭祀神明。
第二進:武聖殿
第二進是武聖殿,文武廟的正殿。月臺上為石砌的大臺基,臺基上平台,稱為「丹墀」。臺下的御道,是用觀音山石構造,精雕「雙龍搶珠」龍陛,構圖剛柔並濟,栩栩如生,屬一流傑作。屋頂採重檐歇山式。殿前設步廊口,廊前立一對蟠龍石柱。殿身用柱達二十四根,因此非常壯觀。正殿位居全廟正中,是文武廟群築中最大的建築,高度達二十一公尺,為正方型的殿堂,此布局是彰顯武聖的神威。殿內神龕奉祀「關聖帝君」、「岳武穆王」,從祀諸神為關平和周倉,左龕奉祀都城隍爺,右龕奉祀福德正神。值得特別注意的,是正殿的神龕,神龕上雕有數百尊小神像,雕工細緻,意態傳神,其精美令人嘆為觀止。
第三進:大成殿
第三進即大成殿,首先看到的是九龍戲珠的龍蟠。基臺下方,是孔子周遊列國的水泥浮雕。此殿依儒教古制建築,和前兩殿有諸多不同,其特色是屋頂採用非常罕見的重檐廡殿式,是宮殿建築的最高等級,以表徵孔子的崇高至聖。主祀至聖先師孔子與四聖,正龕安奉孔子,神像複製於北京紫禁城國廟。溫良恭讓,儼然雅正,流露著萬世師表的典型。左龕恭奉復聖顏子、述聖子思子,右龕恭奉宗聖曾子、亞聖孟子。左右壁上刻立七十二位賢弟子,及歷代發揚道統的賢哲。
其他建築
大成殿後方為九二一功德石碑林,碑林鐫刻捐獻善信大德姓名,碑林主題有九龍搶珠與許願池,氣勢非凡大氣壯闊,駐足立志弘願聖神無不庇佑。碑林上方為全台第一高華表柱與櫺星門,華表柱與櫺星門皆由原石雕鑿成形,鬼斧神工雕工精細,蒞廟眺覽湖光山色留影最佳之處。文武廟的後方,建有後山花園,是一個環廟步道。園裡有個八角涼亭,以「圓攢頂」配上「八角攢尖頭」,型式特別,頗為精緻,可供遊客駐足。在此亭上,觀賞日月潭風光,享受楠木森林浴,怡情悅性,歌詠而歸
年梯步道
年梯步道是一條具有意義的歷史古道,原名登天梯,早期日月潭交通不發達,信徒必須搭船至下方文武廟碼頭拾階上366個階梯到文武廟參拜,1964年闢建日月潭環湖道路年直接路經文武廟牌坊,年梯不再需要,經過921大地震後幾乎荒廢。日管處於2005年規劃重建,次年春完工,成為新興的景點,因為366個階梯上面正好刻上每一天的日期——一年有365天,閏年則是366天——造成遊客喜歡找自己的生日階梯購買祈福風鈴掛在欄杆上。
歷史沿革
日月潭水域原本有兩間宮廟,即益化堂和龍鳳宮。台灣日治時期規劃日月潭水力開發,擬興建水力發電廠。於是開鑿山洞,引濁水溪水注入潭內。1934年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竣工,水位上升18.18公尺,居民被迫遷移,而益化堂和龍鳳宮也是如此。經兩廟管理人與地方人士協商,決議擇地興建合祀兩廟神祇的新廟,同年十一月開工。於1938年竣工。
1958年成立管理委員會,由洪振諒擔任第一屆主委。
1964年籌建招待所,次年招待所落成,湖邊碼頭及登天梯也完成。
1967年管委會鑒於香客量大增,文武廟卻腹地狹小且建築老舊,次年將管理委員會改組為財團法人制,成立董事會,定名為財團法人臺灣省日月潭文武廟。董事會負責管理廟務,並推動重建工作。
1969年八月由時任南投縣長林洋港主持破土典禮,1976年正式落成。
1987年,招待所改建為香客大樓,1989年落成,命名為文武廟附設景聖樓大飯店,提供餐飲住宿服務。
1999年921大地震造成文武廟廟埕坼裂,前殿塌陷損毀,景聖樓半倒。三年後整建完成,並於廟埕樹立「贔屭馱石碑」以感謝捐款人士。
弘道與公益
文武廟時常舉辦活動,如以祭孔、祭關、祭岳及祭眾神祈求保佑;公益活動,如教育講習、慈善、藝文等活動用意在對社會做出貢獻。
文武佾
<<周禮>>對古代中國的祭祀有如下的規範“天子八佾、諸侯六、大夫四、士二”,佾是古代樂舞的行列,八佾就是八行八列六十四人,六佾就是六行六列三十六人,以次類推。祭孔的樂舞採用六佾規格始於南朝、宋,至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 清廷升祭孔為大祀,祭孔的樂舞為八佾。
佾舞是重復相同的動作,不同地組合在三段佾舞之中,由佾生手持表示文、武的籥和翟,在獻禮進行時, 舞出初獻、亞獻和終獻三段佾舞,並在每段末了都有一跪拜的動作,按<<周禮>>、<<爾雅>>,遠古中國祭、祀的對象俱為天、地,而非過世的人物,之後纔演變為祭拜人物祖先,此已迥異於起初祭祀天地的原意。祭孔,應是在肅穆中追思至聖先師如何以儒家思想,對中國的思想文化、道德倫理、民情風俗乃至政治、經濟各方面所產生深遠的影響,故祭孔與宗教鬼神無關,在形式上是人文的而非神化的, 不是祭祀鬼神, 而是人文精神的彰顯。
山西運城解州關帝祖廟明朝關聖帝君全台遶境 @ 王文芸的世界行腳紀錄~~~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https://goo.gl/kieVGi
山西運城解州關帝祖廟明朝關聖帝君全台遶境 @ 王文芸的世界行腳紀錄~~~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https://goo.gl/kieVGi
鹿港文武廟-鹿港古蹟之旅(一):文開書院.文祠.武廟.地藏王廟.楊橋公園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615篇) - https://goo.gl/Zg93By
[彰化鹿港]:鹿港文武廟~為第三級古蹟@台鈴(dhlee0501)趴趴照|PChome 個人新聞台 - https://goo.gl/mrEH9t
武廟主祀關聖帝君,配祀關平、周倉,同祀倉頡先師
文開書院,是一座現今位於臺灣彰化縣鹿港鎮的書院。
鄧傳安就任鹿仔港理番同知後,發現雖然當時鹿港地區讀書風氣盛行,但是當地卻沒有任何可供求學的場所,於是率先捐出養廉銀一千圓作為推動之用,並在道光四年(1824年)籌劃興建書院,與當地多名學子和鄉仕聯手建造。當時,日茂行林振嵩之子林文濬提供了資金協助書院的興建。
文開書院之所以得到這個命名,是為了紀念有「開臺祖師」之稱,明鄭時期來臺傳授學業的鄞縣沈光文(字文開),沈光文在當時曾經教導許多鹿港居民讀書寫字。[1]
歷史
書院於道光七年(1827年)建造完成,並於道光八年(1828年)舉行釋奠禮。書院內中間主要奉祀朱子,旁邊奉祀沈光文及其他七個或隱居且有功於臺灣文教的先賢,由此可見書院的創立宗旨。書院成立後,文風鼎盛、藏書眾多,一時成為臺灣知名的重要學府。也因為有了書院,鹿港在道光至光緒年間一共考取了上百名秀才。
到了日治時期,總督府在全台各地設立公學校,而且因為擔心人們經常在書院討論事務,有可能會引起叛變發生,因此禁止書院任何活動,導致文開書院逐漸沒落。昭和18年(1943)日人將書院更名為「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紀念館」,係因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曾在乙未戰爭時駐紮於此。
中華民國接管臺灣後,書院一直沒有被妥善的維護。民國64年(1975年)12月9日書院發生火災,正殿和後殿受到損毀,建築物和書籍資料幾乎全部燒毀,並且波及一旁緊鄰的文昌祠,使得書院一度荒廢。此後政府撥款為文開書院進行重建工作。民國74年(1985年)經政府指定為第三級古蹟,由漢光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修復,恢復文開書院的建築風貌。民國88(1999年)年發生九二一地震,文開書院再度受損,歷經數年的重修,於民國94年(2005年)完成修復。
參訪鹿港文武廟文開書院 - https://goo.gl/NsyG5X
鹿港文武廟
古蹟所在縣市:彰化縣
古蹟名稱:鹿港文武廟
古蹟等級:第三級古蹟
建立年代:文祠武廟於清嘉慶十七年(西元1812年),文開書院於清道光四年(西元1824年)
古蹟位址:鹿港鎮街尾里青雲路二號
壹、歷史沿革
鹿港文武廟是由居左的文開書院、居中的文祠廟以及居右的武廟所組成的建築體,其興建年代而各有不同,文祠廟和武廟較早興建約為清嘉慶十七年(西元1812年)完工,而文開書院則為清道光四年(西元1824年)才完工。過去因為清朝崇信關聖,地方凡有文廟者必列武廟,才會造就文武廟的形成。
文祠廟由薛志亮號召地方士紳捐款興建,主祀文昌帝君,並且提供文人雅士在此評論詩學與研究學問,當時鹿港最早的文藝團體「拔社」便在此展開聚集與討論,成為地方文人的精神領導中心。
武廟也是由官方和民眾共同合資興建,由於武廟所祭祀的文關聖首重信用,受到商人敬奉,更稱之為「商業守護神」,也因此武廟獲得相當多商人捐助重修,自嘉慶末年到日治臺灣為止,皆不斷有維修的記錄。最主要者為咸豐四年(西元1854年)和光緒八年(西元1882年)的兩次重修,皆有抽換石柱等重大工程進行,使原有的木造結構逐漸被修成一座混凝土結構的廟宇。
文開書院的創建,於道光四年(西元1824年)籌建書院,由日茂行林振嵩之子林文濬捐貲興建,內主祀朱子,旁祀沈光文等八位臺灣寓賢。書院成立後,文風鼎盛、藏書眾多,一時成為臺灣知名的重要學府。
日治初期,文武廟曾充當日軍營舍,並曾一度做為鹿港公學校教室。大正三年(西元1914年),紳商辜顯榮等二十五名共同捐金八仟七百餘圓重修文武廟及書院,之後民國六十四年(西元1975年),受到一場大火焚毀部分建築物,民國七十年重建,直到七十三年完工,不過與過去的風貌相差甚大。後來修復不當及地方無心整理,文武廟一直未受較為妥善的照顧,以至日漸頹傾。
貳、建築特色
鹿港文武廟本身具有三座建築,空間格局為兩廟一院有共同的圍牆、泮池、前院,相鄰者有共同的隔牆。
文開書院保存完好的有山門的木構架、前後兩石方柱,在前堂有以三開間作歇山屋頂,為五開間的廟宇,格局有山門、兩廂、前堂、講堂、後堂的配置,前堂為祭祀朱熹的空間,講堂為治學中心,後堂為書院師長的住所,而兩廂為昔日學生作息的學舍。
文祠格局有三川殿、中庭、正殿及左廂。目前文祠有嘉慶二十四年重修的文武兩祠碑及光緒八年重修的文祠碑極為珍貴。而武廟為三座建築中匾額、碑文、石柱對聯保存最為完善者。
高雄關帝廟,又稱「武廟」或「帝君廟」,位於臺灣高雄市苓雅區武廟路52號,是一座主祀關公的廟宇。
歷史
高雄關帝廟原名「關帝廳」,之後曾改稱「五塊厝武廟」、「五塊厝帝君廟」,1979年重建完成後改稱「高雄關帝廟」。
根據清康熙三十一年至四十三年(1692—1704年)間繪製的《康熙臺灣輿圖》,上面有標示出關帝廳的位置,或可推測關帝廳在當時已經存在,即此廟已有超過300年的歷史。而比較清楚的史實資料,則是關帝廟於清咸豐九年(1859年)重修時所立的「重修武廟碑記」,距今也已超過150年。
1980年2月2日,舉行七七四十九天的慶成祈安羅天大醮。
1991年高雄關帝廟自北京白雲觀引進六十太歲自此開始為信徒安太歲。
2013年5月20日,因應廣大興案,高雄關帝廟主任委員黃富濃,捐贈新台幣200萬元的愛國護漁基金,到行政院南部中心。
祀神
一樓:奉祀五路財神、四面佛
二樓:奉祀關聖帝君、關平太子、周倉將軍、福德正神、註生娘娘、文昌帝君、魁斗星君、倉頡先師,後殿奉祀斗姥元君、六十太歲星君、月下老人、魯班先師
三樓:奉祀觀世音菩薩、釋迦牟尼佛、地藏王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十八羅漢、韋馱將軍
補充
上述的祀神中,有不少是近年才請奉的,原先只有關聖帝君、關平太子、周倉將軍、福德正神、註生娘娘、文昌帝君、魁斗星君、倉頡先師和斗姥元君、六十太歲星君,一樓只有福星、祿星、壽星(即福祿壽三星)和元宵花燈、北斗七星橋、吉祥獸像而已,三樓原先有十八羅漢壁像,而後塑像請於釋迦牟尼佛身旁。不屬於上述的原先祀神的如月老、魯班先師、五路財神和四面佛是這十年陸續請奉的。七星橋和吉祥獸像因此被搬到二樓。
高雄關帝廟 - 全球資訊網-www.kdm.org.tw - https://goo.gl/rZF2ZO
高雄關帝廟,舊名「關帝廳」,台灣光復後改名高雄市五塊厝「武廟」,民國六十八年一月重建完竣後,陸軍一級上將何應欽將軍蒞臨賜「高雄關帝廟」匾額,以後即以此為廟名,是台灣一座歷史悠久的廟宇。 ( 1859 ) 督辦全臺軍務署福建全省水師提督軍門曾元福重修該廟時,敬立〈重修武廟碑記〉以誌其事,與清同治三年 ( 1864 ) 曾元福將軍再次修建,並親撰三副柱聯於內落款。現今〈重修武廟碑記〉文物保存於廟內,曾元福親撰之三副柱聯則位於廟前左側文化走廊。
高雄關帝廟 - 全球資訊網-www.kdm.org.tw - https://goo.gl/rZF2ZO
武廟/齊丁公呂伋/姜太公之女邑姜,而丁公為太公之子/九府圓法/國寶金匱直萬-王莽時期所鑄錢幣/姜太公的《九府圓法》指的是”掌財產之官,西周掌管錢幣的九個政府部門分別是:太府.王府.內府.外府.泉府.天府.職內.職金.職幣。《周禮.春官.天府》記載:“天府”掌管祖廟之守藏與其禁令/國寶金匱直萬/唐朝開始追封姜尚為武成王,與孔子的文宣王相對為文武二聖 明太祖封關羽為武成王; 因此像在台灣的日月潭的文武廟, 武廟即祀奉關羽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2YVsdl
武廟/武聖/姜太公/關公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eXACwH
祭武聖-周朝武成王姜尚為武聖/劉邦祭孔圖: 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經過魯地,首開皇帝祭孔的先河/1952年,在臺灣由政府規定於孔子陽曆生日九月二十八日舉行釋奠典禮/(1530年),孔子被尊為至聖先師/關公(1590年)加封帝號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JDCQdw
武廟文化節/第一代武聖-姜太公/第一代文聖-周公/台灣國家祀典武廟1665年/武廟之冠運城解州關帝廟/解州關帝廟是全球武廟之冠-廟於隋開皇九年(589年)創建,宋朝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重建,後屢建屢毀,現解州關帝廟為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後重建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m68lfU
敬字亭/臺南祀典武廟旁惜字亭事件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Vslsuy
從關羽到關帝 - 顏清洋 - Google 圖書 - https://goo.gl/8Az22p
Wu li tong kao: Juan shou 4 juan, 262 juan - Qin Huitian, Guancheng Fang - Google 圖書 - https://goo.gl/E6OTXP
------------------------------
武廟 - Wikiwand - https://goo.gl/dFu97X
--------------------
武成王廟碑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武成王廟碑
作者:徐鉉 唐
本作品收錄於:《全唐文/卷0883》
下臣伏讀前史,窮探政經,莫不以兵戰為危事,目干戈為兇器。異達人之格論,蓋曲士之常談。若乃上考洪荒,遐觀擬象,九疇垂範,何嘗棄從革之功。五緯麗天,詎可淪長庚之耀。春生夏長,非秋無以收成。雷動風行,非霜不能肅殺。先王設教,誰敢渝之?垂衣裳以正其本,為弧矢以申其用。阪泉戡難,所以見軒後之神明。丹浦庇人,所以成帝堯之光宅。七旬來格,本由舞羽之仁。八百同辭,始自葬枯之惠。故修文廟堂之上者,武功之始。折衝千里之外者,文德之形。如仁而忘兵,則西夏偃王以之而殞。恃力而棄義,則夫差嬴政由是而亡。乃知文德不修,則武功不立。武功不試,則文德不昭。相須而成,其揆一也。故立其教者謂之聖,大其業者謂之賢。聖則應天順人,西伯受代殷之任。賢則開物成務,太師有佐命之功。當其偃息朝歌,盤桓渭水。量恢宇宙,既處困而能通。才冠生民,亦俟時而後動。雲雷之屯已構,天人之契冥符。曆數有歸,君臣相遇。投釣而起,同車以還。尊為王者之師,我無慚德。加之百官之上,人絕異言。大矣哉!聖哲膺期,無德而稱已。故能式遏亂略,大拯橫流。把白旄而誓師,操黃鉞而助斷。解倒懸之困,釋比屋之誅。大統既集,天保已定。然後式廬表墓,歸馬放牛。申義風於夷齊,授成事於且奭。宏開四履,高祀五侯。及其德澤將衰,風流已遠,猶使紀侯大去,不遺九世之讎。周室既卑,更賴一匡之業。自非道充四表,功濟三才,孰能丕顯烈光?
若斯之盛者也。其後聖人既沒,真風漸離。戰國如焚,群生殄瘁。先王利器,舉為爭奪之資。闕裏諸生,率用縱橫之說。遂使中都憤歎,聿興未學之詞。柱史傷嗟,始發不祥之論。流遁忘返,積習生常。則我武之音,將墜於地。夫至公所以應群動,上德所以綜萬殊。達其旨則左右咸宜,迷其本則弛張兩失。自漢參霸道,魏濟奸雄。藐爾千年,荒哉七德。國家參墟發命,扈水膺圖。群黎興徯後之辭,八表有宅心之地。高祖奉天革政,扇牧野之高風。太宗屈已師臣,躡渭濱之盛軌。施其法則致其報,入其國則思其人。貞觀年中,始於磻溪立廟。元宗祇若先訓,奮發神謀。平內難於女戎,嗣鴻圖於代邸。永言遺範,重事嚴禋。開元中,詔京師及天下州府並立太公廟。著良辰於上戊,抗縟禮於虞庠。而復曆選前修,式崇配享。得其體者,參入室升堂之列。蹈其跡者,儼摳衣函丈之容。穆矣皇風,煥乎甲令。肅宗來朝走馬,初嚴避敵之師。九五飛龍,遂荷在天之命。澆戈既戮,商奄猶驕。方資戡定之勤,更舉裦崇之詔。禮尊南面,位極真王。取其大告之稱,以定易名之典。歷代之闕文備矣,聖皇之能事烝哉。故得靈鑒孔昭,群臣競勸,諸侯供職,函夏同文。中興之功,配天齊古。雖復運逢興替,時有安危,造周之德毀隆,思漢之人常在。烈祖沈潛剛克,神武有徵。靜氛癘於蕭牆,功高庖正。掃欃槍於丹徼,業茂賓門。由是四海樂推,三靈眷命。光復舊物,洪惟至公。大道將行,皇猷累洽。
今上允文允武,克長克君。自出震見離,發號施令。雷行天下,豐宜日中。信及豚魚,仁沾行葦。若夫尚齒尊賢之教,宵衣旰食之勤,制禮作樂之文,返樸斫雕之質,固已紛綸帝籙,掩映瑤編。猶復葉比臧謀,疇諮庶政,以為五材並用,廢一不可。天下雖平,忘戰必危。是故簡萬乘之人,申九伐之令。六官聯事,百度惟貞。副君以介弟之尊,當撫軍之任。威而不猛,動必以仁。大元帥齊王明德茂親,由諸王而宿衛,副元帥燕王敦詩說禮,以長子而帥師。用能啟迪大中,張皇下武。其餘西京名將,霧集星羅。北府奇兵,飆馳電騖。並列雲台之像,咸開長水之營。地利人和,思深慮遠。域中無事,則用之於進賢興功。四方有變,則用之於弔民伐罪。故出車甌洛,則係以長纓。鞠旅衡湘,則舉為內地。皆所以拯共塗炭之患,息其沈閼之爭。非徒誇大兵威,並兼土宇而已。至於篁竹萑蒲之聚,田昭屈景之宗,或粗舉先聲,或聊分偏校,莫不厥角稽顙,請命即刑。史不絕書,野無遺寇。斯乃聲明文物之外,廟堂帷幄之間,思未半而功已倍矣。加以為而不宰,讓德於天。潔粢豐盛,靡違於時事。春蘭秋菊,遠被於無文。乃顧戎韜,式嚴邦政。以為三王四代之事,罔不從師。前哲令德之人,必將崇祀。列聖盛典,實啟孫謀。乃復舊章,爰作新廟。於是宗伯建位,梓人授規。入端門而右回,旁太學以西顧。瞰康莊而列屏,因爽塏而營基。他山之石咸移,中伐之材畢萃。成之不日,自比靈台。揆彼方中,寧慚楚室。崇堂屹以特起,高門豁其洞開。筵有籩豆之區,階有賓主之位。干戈在序,鍾鼓在庭。繟然觀藝之場,藹爾致誠之地。春秋二仲,時和氣清,醴醆交羞,牲牷不疾。鶡冠礧劍,展告虔薦信之儀。玉戚朱千,儼象德達神之列。中軍元帥,出建靈旗。六郡良家,來登勇爵。旆旌鐃吹,桓桓推轂之威。金石絲篁,穆穆燕毛之序。觀之者亂臣知懼,比夫漢尊黃老,詎臻清淨之源。秦用刑名,徒有深刻之弊。中庸之德,其在茲乎?
嗟夫!聖人沒而微言絕,王澤竭而頌聲息。奚斯路寢,諸侯之事何觀。吉甫清風,衰世之音執尚。豈若帝圖光赫,聖祚宏新。人知鼓篋之方,家識止戈之漸。固可著之金石,列在鼎彝。微臣學愧常師,用慚兼備。承明再入,固無經國之才。宣室徵還,幸對受厘之問。將使延州聽樂,長聞雅正之聲。圮上受書,世出帝王之佐。敢揚丕訓,敬勒貞瑉。其銘曰:
於惟基命,建用皇極。實有武備,以昭文德。弗惠弗迪,是糾是殛,天地剛柔,惟帝之則。是則是效,文王武王。惟師尚父,時維鷹揚。匡正天下,綏爰四方。微禹之烈,於湯有光。肅肅牽牲,皇皇表海。簡禮從質,因民不改。難老曰壽,專征為大。泱泱之風,至今猶在。大道既隱,明王不遭。走鹿爭逐,赬魚告勞。泯若四履,紛吾六韜。我思古人,心焉忉忉。天或愛民,物無終否。率此叛國,歸於聖帝。自葛初征,至牧乃誓。君子萬年,本支百世。鴻圖再造,二聖重光。亦既大賚,寧惟小康。六事允厘,四維孔張。夢寐卜獵,諮嗟釣璜。虎踞之陽,龍藏之涘。爰作新廟,畢崇明祀。設枑交戟,朱門納陛。嵬{山罪}穹崇,重深奧秘。名光大告,禮重真王。侑神祀食,入室升堂。威儀文物,容貌采章。列聖有作,茲焉不忘。膠庠既成,教義既明。三湘即序,百越來庭。馬無南牧,人怨東征。烈烈政典,洋洋頌聲。商郊車騎,灌壇風雨。績用不泯,威神若睹。鏤金石以表德,薦馨香而受祜。春蘭兮秋菊,無絕兮終古。
武成王廟碑 -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 https://goo.gl/87FKV9
------------------------------
祭文
始祖姜太公誕辰3156週年祭文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值太公尚父三千一百五十五週年華誕日,姜氏子民會牛山之麓,淄江之濱,追始祖之聖德,慕尚父之偉業,肅然起敬而祭之以文。
太公尚父,東海上人,胸懷天下,心系民生,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其德利風俗,其法正天下,其術謀廟勝。逢無道之世,民不聊生,遂以天下為己任,吊民伐罪,鷹揚縱橫,除暴禁虐,救世濟蒼生。輝耀大地,光利天下,殷滅周興。封地建齊,德威兼濟,尊賢尚功。便通魚鹽,因俗簡禮,流風善政。變革立法,通益工商,四方以寧。以人為本,家殷人足,肇始興隆。樹德求昌,治兵求強,泱泱大國之風。六韜三略,垂及於今;文德武功,百世之宗。山高水長,赫赫揚揚,周師齊祖,天下共頌。
追本溯源,四海同宗。根深葉茂,魂牽夢縈。同根心連,血濃於水。亙千秋而愈烈,歷百世而愈盛。再隆祖業,重振齊風,康莊之路,萬眾偕行。同心同德,共謀昌盛,德靈猶在,惟冀大同。伏惟尚饗!
年 月 日 ○○○撰
--------------------------
太公姓姜或呂氏,名望、尚,字子牙,號飛熊。
姜太公是齊國的締造者,周文王傾商,武王伐紂的首席謀士、最高軍事統帥和西周的開國元勳,齊文化的創始人,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歷代典籍都認可他的歷史地位,儒、道、法、兵、縱橫諸家皆追他為本家人物,被尊為“百家宗師”。
據史書記載,姜太公生於商更丁帝八年八月初三(西元前 1211 年),卒于周康王六年(西元前 1072 年),一共活了139 歲。姜太公死後,返周而葬,葬于文王、武王的陵墓旁。當時周朝規定,姜太公五世之內皆返周而葬,五世之後才能葬于齊地。在唐宋以前,姜太公被歷代皇帝封為"武聖",唐肅宗封姜太公為"武成王",詔令京城及各州皆設太公廟,以張良、韓信、白起等七十二位歷朝歷代的名臣名將配享在姜太公的兩側。後經歷代君王增刪,只剩六十四位,稱六十四將。可憐的白起因坑殺趙卒二十萬,被趙太祖借題發揮清出武廟。
現在的六十四將一般是指:
越相國范蠡、齊將孫臏、趙信平君廉頗、秦將王翦、漢相國平陽侯曹參、左丞相絳侯周勃、前將軍北平太守李廣、大司馬冠軍侯霍去病,後漢太傅高密侯鄧禹、左將軍膠東侯賈復、執金吾雍奴侯寇恂、伏波將軍新息侯馬援、太尉槐裏侯皇甫嵩,魏征東將軍晉陽侯張遼,蜀前將軍漢壽亭侯關羽,吳偏將軍南郡太守周瑜、丞相婁侯陸遜,晉征南大將軍南城侯羊祜、撫軍大將軍襄陽侯王浚,東晉車騎將軍康樂公謝玄,前燕太宰錄尚書太原王慕容恪, 宋司空武陵公檀道濟,梁大尉永甯郡公王僧辯,北齊尚書右僕射燕郡公慕容紹宗,周大冢宰齊王宇文憲,隋上柱國新義公韓擒虎、柱國太平公史萬歲,唐右武候大將 軍鄂國公尉遲敬德、右武衛大將軍邢國公蘇定方、右武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韓國公張仁亶、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中山公王晙、夏官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朔方大總管王孝傑;齊相管仲、安平君田單,趙馬服君趙奢、大將軍武安君李牧,漢梁王彭越、太尉條侯周亞夫、大將軍長平侯衛青、後將軍營平侯趙充國、後漢大司馬廣平侯吳漢、征西大將軍夏陽侯馮異、建威大將軍好畤侯耿弇、太尉新豐侯段熲、魏太尉鄧艾、蜀車騎將軍西鄉侯張飛、吳武威將軍南郡太守孱陵侯呂蒙、大司馬 荊州牧陸抗、晉鎮南大將軍當陽侯杜預、太尉長沙公陶侃、前秦丞相王猛、後魏太尉北平王長孫嵩、宋征虜將軍王鎮惡、陳司空南平公吳明徹、北齊右丞相咸陽王斛律光、周太傅大宗伯燕國公于謹、右僕射鄖國公韋孝寬、隋司空尚書令越國公楊素、右武候大將軍宋國公賀若弼、唐司空河間郡王孝恭、禮部尚書聞喜公裴行儉、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代國公郭元振、朔方節度使兼御史大夫張齊丘、太尉中書令尚父汾陽郡王郭子儀。
宋武廟七十二將
武廟----“古代名將七十二人”
唐代在中國歷史上首次出現了武廟.
唐至元稱奉祀呂望的廟。明清民國時稱改供奉關羽的關帝廟。同孔子的"文廟"相對。
1,《新唐書-禮樂五》記栽:“開元開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廟,尊太公為武成王,祭典與文宣王比,以歷代良將為十哲象坐侍。這武廟十哲是:
春秋時代吳國的孫武、齊國的司馬穰苴,戰國時代魏國的吳起、燕國的樂毅、秦國的白起,西漢的張良、韓信,蜀漢的諸葛亮,唐的李靖、李績,而以太公望為武廟主祀。”
2,唐昭宗封諸葛亮為武靈王,並御賜廟堂於隆中。
宋代:
《宋史》卷105《禮志八》:宣和五年,禮部言:“武成王廟從祀凡七十二將”於是釋奠日,以張良配享殿上。按照朝向不同分檔
一檔:張良
二檔:管仲、孫武、樂毅、諸葛亮、李績並西向,田穰苴、范蠡、韓信、李靖、郭子儀並東向
三檔:東廡,白起、孫臏、廉頗、李牧、曹參、周勃、李廣、霍去病、鄧禹、馮異、吳漢、馬援、皇甫嵩、鄧艾、張飛、呂蒙、陸抗、杜預、陶侃、慕容恪、宇文憲、韋孝寬、楊素、賀若弼、李孝恭、蘇定方、王孝傑、王晙、李光弼,並西向;
四檔:西廡,吳起、田單、趙奢、王翦、彭越、周亞夫、衛青、趙充國、寇恂、賈復、耿弇、段飃、張遼、關羽、周瑜、陸遜、羊祜、王浚、謝玄、王猛、王鎮惡、斛律光、王僧辯、于謹、吳明徹、韓擒虎、史萬歲、尉遲敬德、裴行儉、張仁亶、郭元振、李晟,並東向。
金人遵唐舊制,但降低管仲和韓信的地位,剔除王猛和慕容恪等。
元代:這個朝代武廟從祀規模大減員,很多人都被剔除了。
《元史·祭祀志五·武成王條》載:"武成王立廟於樞密院公堂之西,以孫武子、張良、管仲、樂毅、諸葛亮以下十人從祀。
明清以後武帝廟改為供奉關羽,不祭祀呂尚了,所以不表了。
一般後人都以宋朝的為準,也就是我們傳統上認知的“古今七十二名將”。
這72人:
呂尚因為是主祭,所以不列入之內。
春秋:管仲、孫武 田穰苴、範蠡共4人
戰國:樂毅、白起、吳起、孫臏、田單、廉頗、趙奢、李牧、王翦,共9人
西漢:張良、韓信、曹參、彭越、周勃、周亞夫、李廣、衛青、霍去病、趙充國,共10人
東漢:鄧禹、寇恂、馮異、賈復、吳漢、耿弇、馬援、皇甫嵩、段熲,共9人
三國:諸葛亮、鄧艾、張遼、張飛、關羽、呂蒙、周瑜、陸抗、陸遜、杜預 、羊祜、王浚,共12人
東晉十六國:陶侃、慕容恪、謝玄、王猛、王鎮惡,共5人
南北朝:宇文憲、韋孝寬、斛律光、王僧辯、于謹、吳明徹,共6人
隋:楊素、韓擒虎、賀若弼、史萬歲,共4人
唐:李績、李靖、郭子儀、李孝恭、尉遲敬德、蘇定方、裴行儉、王孝傑、張仁亶、王晙、郭元振、李光弼、李晟,共13人
這是從網路看到摘錄過來的文章,很有意思。從這名單中可以大概看出歷史上被官方認可的名將,值得注意的是關羽當初不過是配享武廟的其中一員而已,還是列在最後一等。印象中是清初時才將武聖改成關羽,應該是有其政治目的。否則從關羽的軍事成就,實在很難跟其他人相提並論,更何況稱為武聖。
這其中大部分人我都聽過,但隋唐的事蹟就比較說不清楚。
------------------------
武成王廟六十四將
唐肅宗上元元年,追封西周開國名臣姜尚為武成王,詔令京城及各州皆設太公廟,並以張良、韓信、白起等七十二位歷朝歷代的名臣名將配享姜尚兩側。後經歷代君王增刪,剩六十四位,稱"武成王廟六十四將"。
主要人物
共64位
本名
武成王廟六十四將
歷史
據史書記載,姜太公生於商更丁帝八年八月初三(公元前 1211 年),卒於周康王六年(公元前 1072 年),一共活了139 歲。姜太公死後,返周而葬,葬於文王、武王的陵墓旁。當時周朝規定,姜太公五世之內皆返周而葬,五世之後才能葬於齊地。在唐宋以前,姜太公被歷代皇帝封為"武聖",唐肅宗封姜太公為"武成王",詔令京城及各州皆設太公廟,以張良、韓信、白起等七十二位歷朝歷代的名臣名將配享在姜太公的兩側。後經歷代君王增刪,只剩六十四位,稱六十四將。可憐的白起因坑殺趙卒二十萬,被趙太祖借題發揮清出武廟。
六十四將名單
左列:
越相國范蠡、齊將孫臏、趙信平君廉頗、秦將王翦、漢相國平陽侯曹參、左丞相絳侯周勃、前將軍北平太守李廣、大司馬冠軍侯霍去病,後漢太傅高密侯鄧禹、左將軍膠東侯賈復、執金吾雍奴侯寇恂、伏波將軍新息侯馬援、太尉槐里侯皇甫嵩,魏徵東將軍晉陽侯張遼,蜀前將軍漢壽亭侯關羽,吳偏將軍南郡太守周瑜、丞相婁侯陸遜,晉征南大將軍南城侯羊祜、撫軍大將軍撫軍大將軍襄陽侯王浚,東晉車騎將軍康樂公謝玄,前燕太宰錄尚書太原王慕容恪,宋司空武陵公檀道濟,梁大尉永寧郡公王僧辯,北齊尚書右僕射燕郡公慕容紹宗,周大冢宰齊王宇文憲,隋上柱國新義公韓擒虎、柱國太平公史萬歲,唐右武候大將軍鄂國公尉遲恭、右武衛大將軍邢國公蘇定方、右武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韓國公張仁亶、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中山公王晙、夏官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朔方大總管王孝傑;
右列:
齊相管仲、安平君田單,趙馬服君趙奢、大將軍武安君李牧,漢梁王彭越、太尉條侯周亞夫、大將軍長平侯衛青、後將軍營平侯趙充國、後漢大司馬廣平侯吳漢、征西大將軍夏陽侯馮異、建威大將軍好畤侯耿弇、太尉新豐侯段熲、魏太尉鄧艾、蜀車騎將軍西鄉侯張飛、吳武威將軍南郡太守孱陵侯呂蒙、大司馬荊州牧陸抗、晉鎮南大將軍當陽侯杜預、太尉長沙公陶侃、前秦丞相王猛、後魏太尉北平王長孫嵩、宋征虜將軍王鎮惡、陳司空南平公吳明徹、北齊右丞相鹹陽王斛律光、周太傅大宗伯燕國公於謹、右僕射鄖國公韋孝寬、隋司空尚書令越國公楊素、右武候大將軍宋國公賀若弼、唐司空河間郡王李孝恭、禮部尚書聞喜公裴行儉、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代國公郭元振、朔方節度使兼御史大夫張齊丘、太尉中書令尚父汾陽郡王郭子儀。
最初七十二位配享者
按照朝向不同分檔:
一檔:張良
二檔:管仲、孫武、樂毅、諸葛亮、李績並西向,田穰苴、范蠡、韓信、李靖、郭子儀並東向
三檔:東廡,白起、孫臏、廉頗、李牧、曹參、周勃、李廣、霍去病、鄧禹、馮異、吳漢、馬援、皇甫嵩、鄧艾、張飛、呂蒙、陸抗、杜預、陶侃、慕容恪、宇文憲、韋孝寬、楊素、賀若弼、李孝恭、蘇定方、王孝傑、王晙、李光弼,並西向;
四檔:西廡,吳起、田單、趙奢、王翦、彭越、周亞夫、衛青、趙充國、寇恂、賈復、耿弇、段飄、張遼、關羽、周瑜、陸遜、羊祜、王浚、謝玄、王猛、王鎮惡、斛律光、王僧辯、於謹、吳明徹、韓擒虎、史萬歲、尉遲敬德、裴行儉、張仁但、郭元振、李晟,並東向。
------------------------------------------------
武成王廟:唐肅宗上元元年,追封西周開國名臣姜尚為「武成王」,並詔令京城及各州皆設太公廟,並且以張良、韓信、白起等七十二位歷代的名臣名將在姜尚兩側。後來經過各代君王的增删,剩六十四位,稱作「武成王廟六十四將」。
武成王廟 脇侍の変遷 - 喚いて叫ばざれば - https://goo.gl/Zk93g8
-------------------------------------
武成王廟六十四將名單列表
時間:2015-07-28 作者:1003779283 瀏覽: 150次
唐肅宗上元元年,追封西周開國名臣姜尚為武成王,詔令京城及各州皆設太公廟,並以張良、韓信、白起等七十二位歷朝歷代的名臣名將配享姜尚兩側。後經歷代君王增刪,剩六十四位,稱“武成王廟六十四將”。下文就是武成王廟六十四將名單列表。
武成王廟六十四將名單列表左列:
唐肅宗上元元年,追封西周開國名臣姜尚為武成王,詔令京城及各州皆設太公廟,並以張良、韓信、白起等七十二位歷朝歷代的名臣名將
范蠡 (春秋吳國)、孫臏 (春秋齊國)、廉頗 (戰國趙國)、王剪(戰國秦國)、曹參 (西漢)、周勃 (西漢)、李廣(西漢)、霍去病 (西漢) 、鄧禹 (東漢)、賈复 (東漢)、寇恂 (東漢)、馬援 (東漢)、皇甫嵩(東漢)、張遼 (三國魏)、關羽 (三國蜀)、周瑜 (三國吳)、陸遜 (三國吳)、羊祜 (西晉)、王濬 (西晉?)、謝玄 (南朝東晉)、慕容恪 (北朝前燕)、檀道濟(南朝宋)、王僧辯(南朝梁)、慕容紹宗(北朝齊)、宇文憲(北朝週)、韓擒虎 (隋)、史萬歲(隋)、尉遲恭 (唐)、蘇定方(唐)、張仁亶(唐)、王晙 (唐)、王孝傑 (唐)。
武成王廟六十四將名單列表右列:
管仲 (春秋齊國)、田單 (戰國齊國)、趙奢(戰國趙國)、李牧 (戰國趙國)、彭越 (西漢)、周亞夫 (西漢)、衛青 (西漢)、趙充國 (西漢)、吳漢 (東漢)、馮異 (東漢)、耿弇 (東漢)、段熲、鄧艾 (三國魏)、張飛 (三國蜀)、呂蒙 (三國吳)、陸抗 (三國吳)、杜預 (西晉)、陶侃 (南朝東晉)、王猛(北朝前秦)、長孫嵩(北朝北魏)、王鎮惡(南朝宋)、吳明徹(南朝陳)、斛律光(北朝齊)、於謹(北朝週)、韋孝寬(北朝週)、楊素(隋)、賀若弼(隋)、李孝恭(唐)、裴行儉(唐)、郭元振 (唐)、張齊丘(唐)、郭子儀 (唐)。
黃飛虎的坐騎五色神牛簡介,附有五色神牛的圖片
時間:2015-07-28 作者:1003779283 瀏覽: 215次
電視機《封神演義》中,黃飛虎的坐騎五色神牛據說是一匹神騎,力大無盡。可以托雲走路。黃飛虎騎上它功力大增,下文就有黃飛虎的坐騎五色神牛簡介,還附有五色神牛的圖片。
東岳泰山天齊仁聖大帝黃飛虎的坐騎,腳程快,膽子大,不懼凶獸!在古典名著《封神榜》中多次出現。據說是一匹神騎,力大無盡。可以托雲走路。
黃飛虎的坐騎五色神牛.jpg
黃飛虎的坐騎五色神牛
黃飛虎是《封神演義》中的人物,商武成王。為雪商紂王調戲並逼死其夫人之恥辱,黃飛虎經過了五關,他親率一千家將,偕同二弟、三子、四友投降姜尚討伐紂王,被封武成王,與姜子牙率兵直逼朝歌,後被商朝大將張奎殺死。黃飛虎死後被封為五嶽之首,為東岳泰山大齊仁聖大帝之職,執掌幽冥地府一十八重地獄。
中文名:五色神牛
其他名稱:五彩神牛
登場作品:《封神演義》
主人:東岳泰山天齊仁聖大帝黃飛虎
特點:腳程快,膽子大,不懼凶獸
---------------------------
武成王廟與歷代名將
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乾德元年(963)有「上(趙匡胤)幸武成王廟,歷觀兩廊所畫
名將,以杖指白起曰:『起殺已降,不武之甚,胡為受饗於此?』命去之。」後來趙匡胤
命官員研議,把原本配饗武成王(姜太公)的七十二位名將名單加以增減,增二十三人,
減了二十二人。當今的武聖是關羽,事實上最早的武聖是姜子牙。姜子牙在明朝被廢祀,
民間又以岳飛為武神代表。到了清朝,又特別崇尚關羽,加上三國演義故事的推波助瀾,
關羽遂成武聖。
中國歷代王朝中最早替姜子牙建廟是唐朝,玄宗李隆基開元十九年(731),下另長安、
洛陽兩京與天下州郡都設太公廟,並以張良配饗。到了肅宗李亨乾元元年(758),太常
卿于休烈上書皇帝,指稱張良應該要配饗他所輔佐的漢高祖劉邦,而不是配饗與其時代不
同的姜子牙。之後,太公廟裡就只有正神姜子牙享受祭祀香煙。上元元年(760),皇帝
李亨下詔追封姜子牙為武成王,太公廟升格為武成王廟,並與孔丘的文宣王廟同等規格。
因為文宣王廟裡有所謂十哲,於是武廟也比照辦理,選出古今名將十人一同配饗,左起白
起、韓信、諸葛亮、李靖、李勣;右起張良、田穰苴、孫武、吳起、樂毅。唐德宗李亨建
中三年(782),再比照文廟裡的七十二賢,找齊古今名將七十二人配饗武廟。增加的人
為:孫臏、范蠡、廉頗、管仲、田單、趙奢、李牧、王翦、曹參、彭越、周勃、周亞夫、
霍去病、衛青、趙充國、李廣、鄧禹、吳漢、馮異、耿弇、寇恂、賈復、馬援、段熲、鄧
艾、張遼、皇甫嵩、關羽、張飛、周瑜、呂蒙、陸抗、陸遜、羊祜、杜預、王濬、陶侃、
謝玄、王猛、慕容恪、檀道濟、王鎮惡、長孫嵩、慕容紹宗、斛律光、王僧辯、宇文憲、
于謹、韋孝寬、吳明徹、楊素、賀若弼、韓擒虎、史萬歲、李孝恭、尉遲恭、蘇定方、裴
行儉、王孝傑、張仁愿、王晙、郭元振、李光弼、郭子儀等六十四人(沒有湊齊七十二)
。
到了趙匡胤時,吳起被丟出十哲之列,改為七十二賢,孫臏、廉頗、韓信、彭越、周亞夫
、段熲、鄧艾、陶侃、關羽、張飛、杜預、慕容紹宗、王僧辯、吳明徹、楊素、賀若弼、
史萬歲、李光弼、王孝傑、張仁愿、郭元振等人則被請出廟外,不加配饗。十哲部分增添
管仲與郭子儀,七十二賢加上灌嬰、耿純、王霸、祭遵、班超、王渾、周訪、沈慶之、李
崇、傅永、段韶、李弼、秦瓊、張公謹、唐休璟、渾瑊、裴度、李光顏、李愬、鄭畋、葛
從周、周德威、符存審等人。
宋徽宗趙佶宣和五年(1123),武成王廟裡的從祀配饗人員又有所改動,跟姜太公一起配
饗的是張良,底下管仲、管仲、孫武、樂毅、諸葛亮、李勣並西向;田穰苴、范蠡、韓信
、李靖、郭子儀,並東向。東廂房裡則有東廡,白起、孫臏、廉頗、李牧、曹參、周勃、
李廣、霍去病、鄧禹、馮異、吳漢、馬援、皇甫嵩、鄧艾、張飛、呂蒙、陸抗、杜預、陶
侃、慕容恪、宇文憲、韋孝寬、楊素、賀若弼、李孝恭、蘇定方、王孝傑、王晙、李光弼
;西廂房為吳起、田單、趙奢、王翦、彭越、周亞夫、衛青、趙充國、寇恂、賈復、耿弇
、段熲、張遼、關羽、周瑜、陸遜、羊祜、王濬、謝玄、王猛、王鎮惡、斛律光、王僧辯
、于謹、吳明徹、韓擒虎、史萬歲、尉遲敬德、裴行儉、張仁亶、郭元振、李晟。大體上
又恢復了唐朝時的人物。
宋孝宗趙?淳熙四年(1176),認為李晟有「再造唐室之功」,李勣贊成唐高宗李治立武
則天為后是「幾滅唐室」,所以升李晟至正堂,降李勣到廂房,從祀者有曹彬。北方的金
朝,也對武成王廟裡的人物有所更動,金章宗完顏璟泰和七年(1207)把粘罕(宗翰)與
張良共同配饗姜子牙,再加列謀良虎(宗雄)、斡魯補(宗望)、兀朮(宗弼)等人於堂
上,把韓信等移至廂房,又刪減王猛、慕容恪等二十餘人,加金朝將領斜也(杲)等人。
武成王廟在元朝時仍按時致祭,但裡頭擺了什麼人並不清楚。到了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二十
一年(1388),將姜太公改為附祀歷代帝王的名臣之一,武成王廟因而被罷祀。
這些曾在武成王廟裡進進出出的中國歷史人物,你認識幾個呢?亂亂室主人無聊,有空再
來寫個「武廟英雄列傳」囉。
附錄:短篇舊文<關羽稱號的演變>
關羽死後,於260年(蜀漢後主劉禪景耀三年),追封?「壯繆侯」。至宋徽宗趙佶時封「
忠惠公」,1108年封「武安王」。元文宗圖帖睦爾於1328年(天曆元年),加封關羽?「
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但至明太祖朱元璋時,又將關羽回稱原封,在諸神明中不甚尊崇
。明神宗朱翊鈞於1594年(萬曆二十二年),從道士張通元之請,將關羽加封?「武安帝
」,廟稱「英烈」,1616年(萬曆四十四年),敕封關羽「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
聖帝君」,「關帝」之名此時才有。至1652年(順治九年)清世祖福臨再封關羽?「忠義
神武關聖大帝」,每年五月十三日遣太常致祭,全國各處皆有廟宇。關羽之所以成?武聖
,?清朝政策所致,因原本民間崇岳飛?武聖,但因嶽飛?抗金名將,而清又是金之後裔,
崇敬岳飛便是打自己耳光。清政府遂提高關羽之地位,尊其?武聖,民間一直崇祀至今。
http://blog.yam.com/ephesos2005/article/5908785
--
不應作而作,應作而不作,悔惱火所燒,證覺自此始
若人罪能悔,悔已莫復憂,如是心安樂,不應常念著。
不以心悔故,不作而能作,諸惡事已作,不能令不作。
------------------------------------------------------
武成王廟與歷代名將 此博文包含圖片 (2012-03-08 23:06:49)轉載▼
標籤: 武成王廟 名將 分類: 叱吒江湖
武成王廟與歷代名將- haizhu97@126 - 我的博客
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幹德元年(963)有“上(趙匡胤)幸武成王廟,歷觀兩廊所畫名將,以杖指白起曰:'起殺已降,不武之甚,胡為受饗於此?'命去之。”後來趙匡胤命官員研議,把原本配饗武成王(姜太公)的七十二位名將名單加以增減,增二十三人,減了二十二人。當今的武聖是關羽,事實上最早的武聖是姜子牙。姜子牙在明朝被廢祀,民間又以岳飛為武神代表。到了清朝,又特別崇尚關羽,加上三國演義故事的推波助瀾,關羽遂成武聖。
中國歷代王朝中最早替姜子牙建廟是唐朝,玄宗李隆基開元十九年(731),下另長安、洛陽兩京與天下州郡都設太公廟,並以漢太子少傅張良配饗。到了肅宗李亨乾元元年(758),太常卿於休烈上書皇帝,指稱張良應該要配饗他所輔佐的漢高祖劉邦,而不是配饗與其時代不同的薑子牙。之後,太公廟裡就只有正神姜子牙享受祭祀香煙。上元元年(760),皇帝李亨下詔追封姜子牙為武成王,太公廟升格為武成王廟,並與孔丘的文宣王廟同等規格。因為文宣王廟裡有所謂十哲,於是武廟也比照辦理,選出古今名將十人一同配饗,左起秦王國武安君白起、漢王朝初三傑之一淮陰侯韓信、蜀漢帝國丞相、武鄉侯諸葛亮、唐王朝國務院右最高執行長—尚書右僕射衛國公爵李靖、司空三公之三英國公爵李績(即徐世績);右起張良、齊王國最高指揮官大司馬田穰苴、吳王國大將軍孫武、魏王國西河郡郡長、西河太守吳起、燕王國昌國君樂毅。唐德宗李亨建中三年(782),再比照文廟裡的七十二賢,找齊古今名將七十二人配饗武廟。增加的人為:孫臏、范蠡、廉頗、管仲、田單、趙奢、李牧、王翦、曹參、彭越、周勃、周亞夫、霍去病、衛青、趙充國、李廣、鄧禹、吳漢、馮異、耿弇、寇恂、賈复、馬援、段颎、鄧艾、張遼、皇甫嵩、關羽、張飛、周瑜、呂蒙、陸抗、陸遜、羊祜、杜預、王濬、陶侃、謝玄、王猛、慕容恪、檀道濟、王鎮惡、長孫嵩、慕容紹宗、斛律光、王僧辯、宇文憲、於謹、韋孝寬、吳明徹、楊素、賀若弼、韓擒虎、史萬歲、李孝恭、尉遲恭、蘇定方、裴行儉、王孝傑、張仁願、王晙、郭元振、李光弼、郭子儀等六十四人(沒有湊齊七十二)。
到了趙匡胤時,吳起被丟出十哲之列,改為七十二賢,孫臏、廉頗、韓信、彭越、周亞夫、段颎、鄧艾、陶侃、關羽、張飛、杜預、慕容紹宗、王僧辯、吳明徹、楊素、賀若弼、史萬歲、李光弼、王孝傑、張仁願、郭元振等人則被請出廟外,不加配饗。十哲部分增添管仲與郭子儀,七十二賢加上灌嬰、耿純、王霸、祭遵、班超、王渾、周訪、沈慶之、李崇、傅永、段韶、李弼、秦瓊、張公謹、唐休璟、渾瑊、裴度、李光顏、李愬、鄭畋、葛從周、周德威、符存審等人。
宋徽宗趙佶宣和五年(1123),武成王廟裡的從祀配饗人員又有所改動,《宋史》卷一百零五《禮志八》記載:宣和五年,禮部言: “武成王廟從祀凡七十二將”。跟姜太公一起配饗的是張良,底下管仲、管仲、孫武、樂毅、諸葛亮、李績並西向;田穰苴、范蠡、韓信、李靖、郭子儀,並東向。東廂房裡則有東廡,白起、孫臏、廉頗、李牧、曹參、周勃、李廣、霍去病、鄧禹、馮異、吳漢、馬援、皇甫嵩、鄧艾、張飛、呂蒙、陸抗、杜預、陶侃、慕容恪、宇文憲、韋孝寬、楊素、賀若弼、李孝恭、蘇定方、王孝傑、王晙、李光弼;西廂房為吳起、田單、趙奢、王翦、彭越、周亞夫、衛青、趙充國、寇恂、賈复、耿弇、段颎、張遼、關羽、周瑜、陸遜、羊祜、王濬、謝玄、王猛、王鎮惡、斛律光、王僧辯、於謹、吳明徹、韓擒虎、史萬歲、尉遲敬德、裴行儉、張仁亶、郭元振、李晟。大體上又恢復了唐朝時的人物。
宋孝宗趙昚淳熙四年(1176),認為李晟有“再造唐室之功”,李績贊成唐高宗李治立武則天為後是“幾滅唐室”,所以升李晟至正堂,降李績到廂房,從祀者有曹彬。北方的金朝,也對武成王廟裡的人物有所更動,金章宗完顏璟泰和七年(1207)把粘罕(宗翰)與張良共同配饗姜子牙,再加列謀良虎(宗雄)、斡魯補(宗望)、兀朮(宗弼)等人於堂上,把韓信等移至廂房,又刪減王猛、慕容恪等二十餘人,加金朝將領斜也(杲)等人。
武成王廟在元朝時仍按時致祭,從祀規模大減員,很多人都被剔除了。《元史·祭祀志五·武成王條》載:"武成王立廟於樞密院公堂之西,以孫武子、張良、管仲、樂毅、諸葛亮以下十人從祀。這樣就似乎又回到“武廟十哲”了。到了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二十一年(1388),將薑太公改為附祀歷代帝王的名臣之一,武成王廟因而被罷祀。
-------------------------------
武成王廟六十四將
唐肅宗上元元年,追封西周開國名臣姜尚為武成王,詔令京城及各州皆設太公廟,並以張良、韓信、白起等七十二位歷朝歷代的名臣名將配享姜尚兩側。後經歷代君王增刪,剩六十四位,稱“武成王廟六十四將”。
歷史/武成王廟六十四將編輯
據史書記載,姜太公生於商更丁帝八年八月初三(公元前1211 年),卒於周康王六年(公元前1072 年),一共活了139 歲。姜太公死後,返周而葬,葬於文王、武王的陵墓旁。當時周朝規定,姜太公五世之內皆反周而葬,五世之後才能葬於齊地。在唐宋以前,姜太公被歷代皇帝封為"武聖",唐肅宗封姜太公為"武成王",詔令京城及各州皆設太公廟,以張良、韓信、白起等七十二位歷朝歷代的名臣名將配享在姜太公的兩側。後經歷代君王增刪,只剩六十四位,稱六十四將。可憐的白起因坑殺趙卒二十萬,被趙太祖借題發揮清出武廟。
將領名錄/武成王廟六十四將編輯
現在的六十四將一般是指:越相國范蠡、齊將孫臏、趙信平君廉頗、秦將王翦、漢相國平陽侯曹參、左丞相絳侯周勃、前將軍北平太守李廣、大司馬冠軍侯霍去病,後漢太傅高密侯鄧禹、左將軍膠東侯賈复、執金吾雍奴侯寇恂、伏波將軍新息侯馬援、太尉槐里侯皇甫嵩,魏征東將軍晉陽侯張遼,蜀前將軍漢壽亭侯關羽,吳偏將軍南郡太守周瑜、丞相婁侯陸遜,晉征南大將軍南城侯羊祜、撫軍大將軍襄陽侯王濬,東晉車騎將軍康樂公謝玄,前燕太宰錄尚書太原王慕容恪,宋司空武陵公檀道濟,梁大尉永寧郡公王僧辯,北齊尚書右僕射燕郡公慕容紹宗,周大冢宰齊王宇文憲,隋上柱國新義公韓擒虎、柱國太平公史萬歲,唐右武候大將軍鄂國公尉遲敬德、右武衛大將軍邢國公蘇定方、右武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韓國公張仁亶、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 中山公王晙、夏官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朔方大總管王孝傑;齊相管仲、安平君田單,趙馬服君越奢、大將軍武安君李牧,漢梁王彭越、太尉條侯周亞夫、大將軍長平侯衛青、後將軍營平侯趙充國、後漢大司馬廣平侯吳漢、征西大將軍夏陽侯馮異、建威大將軍好畤侯耿弇、太尉新豐侯段颎、魏太尉鄧艾、蜀車騎將軍西鄉侯張飛、吳武威將軍南郡太守孱陵侯呂蒙、大司馬荊州牧陸抗、晉鎮南大將軍當陽侯杜預、太尉長沙公陶偘、前秦丞相王猛、後魏太尉北平王長孫嵩、宋徵虜將軍王鎮惡、陳司空南平公吳明徹、北齊右丞相咸陽王斛律光、周太傅大宗伯燕國公於謹、右僕射鄖國公韋孝寬、隋司空尚書令越國公楊素、右武候大將軍宋國公賀若弼、唐司空河間郡王孝恭、禮部尚書聞喜公裴行儉、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代國公郭元振、朔方節度使兼御史大 張齊丘、太尉中書令尚父汾陽郡王郭子儀。
最初七十二位配享者/武成王廟六十四將編輯
按照朝向不同分檔:
一檔:張良
二檔:管仲、孫武、樂毅、諸葛亮、李勣並西向,田穰苴、范蠡、韓信、李靖、郭子儀並東向
三檔:東廡,白起、孫臏、廉頗、李牧、曹參、周勃、李廣、霍去病、鄧禹、馮異、吳漢、馬援、皇甫嵩、鄧艾、張飛、呂蒙、陸抗、杜預、陶侃、慕容恪、宇文憲、韋孝寬、楊素、賀若弼、李孝恭、蘇定方、王孝傑、王晙、李光弼,並西向;
四檔:西廡,吳起、田單、趙奢、王翦、彭越、周亞夫、衛青、趙充國、寇恂、賈复、耿弇、段飃、張遼、關羽、周瑜、陸遜、羊祜、王濬、謝玄、王猛、王鎮惡、斛律光、王僧辯、於謹、吳明徹、韓擒虎、史萬歲、尉遲敬德、裴行儉、張仁但、郭元振、李晟,並東向。
-------------------------------
武廟十哲_百度百科 - https://goo.gl/EAKORt
------------------------------------
太公姓姜或呂氏,名望、尚,字子牙,號飛熊。
姜太公是齊國的締造者,周文王傾商,武王伐紂的首席謀士、最高軍事統帥和西周的開國元勳,齊文化的創始人,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歷代典籍都認可他的歷史地位,儒、道、法、兵、縱橫諸家皆追他為本家人物,被尊為“百家宗師”。
據史書記載,姜太公生於商更丁帝八年八月初三(西元前 1211 年),卒于周康王六年(西元前 1072 年),一共活了139 歲。姜太公死後,返周而葬,葬于文王、武王的陵墓旁。當時周朝規定,姜太公五世之內皆返周而葬,五世之後才能葬于齊地。在唐宋以前,姜太公被歷代皇帝封為"武聖",唐肅宗封姜太公為"武成王",詔令京城及各州皆設太公廟,以張良、韓信、白起等七十二位歷朝歷代的名臣名將配享在姜太公的兩側。後經歷代君王增刪,只剩六十四位,稱六十四將。可憐的白起因坑殺趙卒二十萬,被趙太祖借題發揮清出武廟。
現在的六十四將一般是指:
越相國范蠡、齊將孫臏、趙信平君廉頗、秦將王翦、漢相國平陽侯曹參、左丞相絳侯周勃、前將軍北平太守李廣、大司馬冠軍侯霍去病,後漢太傅高密侯鄧禹、左將軍膠東侯賈復、執金吾雍奴侯寇恂、伏波將軍新息侯馬援、太尉槐裏侯皇甫嵩,魏征東將軍晉陽侯張遼,蜀前將軍漢壽亭侯關羽,吳偏將軍南郡太守周瑜、丞相婁侯陸遜,晉征南大將軍南城侯羊祜、撫軍大將軍襄陽侯王浚,東晉車騎將軍康樂公謝玄,前燕太宰錄尚書太原王慕容恪, 宋司空武陵公檀道濟,梁大尉永甯郡公王僧辯,北齊尚書右僕射燕郡公慕容紹宗,周大冢宰齊王宇文憲,隋上柱國新義公韓擒虎、柱國太平公史萬歲,唐右武候大將 軍鄂國公尉遲敬德、右武衛大將軍邢國公蘇定方、右武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韓國公張仁亶、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中山公王晙、夏官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朔方大總管王孝傑;齊相管仲、安平君田單,趙馬服君趙奢、大將軍武安君李牧,漢梁王彭越、太尉條侯周亞夫、大將軍長平侯衛青、後將軍營平侯趙充國、後漢大司馬廣平侯吳漢、征西大將軍夏陽侯馮異、建威大將軍好畤侯耿弇、太尉新豐侯段熲、魏太尉鄧艾、蜀車騎將軍西鄉侯張飛、吳武威將軍南郡太守孱陵侯呂蒙、大司馬 荊州牧陸抗、晉鎮南大將軍當陽侯杜預、太尉長沙公陶侃、前秦丞相王猛、後魏太尉北平王長孫嵩、宋征虜將軍王鎮惡、陳司空南平公吳明徹、北齊右丞相咸陽王斛律光、周太傅大宗伯燕國公于謹、右僕射鄖國公韋孝寬、隋司空尚書令越國公楊素、右武候大將軍宋國公賀若弼、唐司空河間郡王孝恭、禮部尚書聞喜公裴行儉、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代國公郭元振、朔方節度使兼御史大夫張齊丘、太尉中書令尚父汾陽郡王郭子儀。
宋武廟七十二將
武廟----“古代名將七十二人”
唐代在中國歷史上首次出現了武廟.
唐至元稱奉祀呂望的廟。明清民國時稱改供奉關羽的關帝廟。同孔子的"文廟"相對。
1,《新唐書-禮樂五》記栽:“開元開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廟,尊太公為武成王,祭典與文宣王比,以歷代良將為十哲象坐侍。這武廟十哲是:
春秋時代吳國的孫武、齊國的司馬穰苴,戰國時代魏國的吳起、燕國的樂毅、秦國的白起,西漢的張良、韓信,蜀漢的諸葛亮,唐的李靖、李績,而以太公望為武廟主祀。”
2,唐昭宗封諸葛亮為武靈王,並御賜廟堂於隆中。
宋代:
《宋史》卷105《禮志八》:宣和五年,禮部言:“武成王廟從祀凡七十二將”於是釋奠日,以張良配享殿上。按照朝向不同分檔
一檔:張良
二檔:管仲、孫武、樂毅、諸葛亮、李績並西向,田穰苴、范蠡、韓信、李靖、郭子儀並東向
三檔:東廡,白起、孫臏、廉頗、李牧、曹參、周勃、李廣、霍去病、鄧禹、馮異、吳漢、馬援、皇甫嵩、鄧艾、張飛、呂蒙、陸抗、杜預、陶侃、慕容恪、宇文憲、韋孝寬、楊素、賀若弼、李孝恭、蘇定方、王孝傑、王晙、李光弼,並西向;
四檔:西廡,吳起、田單、趙奢、王翦、彭越、周亞夫、衛青、趙充國、寇恂、賈復、耿弇、段飃、張遼、關羽、周瑜、陸遜、羊祜、王浚、謝玄、王猛、王鎮惡、斛律光、王僧辯、于謹、吳明徹、韓擒虎、史萬歲、尉遲敬德、裴行儉、張仁亶、郭元振、李晟,並東向。
金人遵唐舊制,但降低管仲和韓信的地位,剔除王猛和慕容恪等。
元代:這個朝代武廟從祀規模大減員,很多人都被剔除了。
《元史·祭祀志五·武成王條》載:"武成王立廟於樞密院公堂之西,以孫武子、張良、管仲、樂毅、諸葛亮以下十人從祀。
明清以後武帝廟改為供奉關羽,不祭祀呂尚了,所以不表了。
一般後人都以宋朝的為準,也就是我們傳統上認知的“古今七十二名將”。
這72人:
呂尚因為是主祭,所以不列入之內。
春秋:管仲、孫武 田穰苴、範蠡共4人
戰國:樂毅、白起、吳起、孫臏、田單、廉頗、趙奢、李牧、王翦,共9人
西漢:張良、韓信、曹參、彭越、周勃、周亞夫、李廣、衛青、霍去病、趙充國,共10人
東漢:鄧禹、寇恂、馮異、賈復、吳漢、耿弇、馬援、皇甫嵩、段熲,共9人
三國:諸葛亮、鄧艾、張遼、張飛、關羽、呂蒙、周瑜、陸抗、陸遜、杜預 、羊祜、王浚,共12人
東晉十六國:陶侃、慕容恪、謝玄、王猛、王鎮惡,共5人
南北朝:宇文憲、韋孝寬、斛律光、王僧辯、于謹、吳明徹,共6人
隋:楊素、韓擒虎、賀若弼、史萬歲,共4人
唐:李績、李靖、郭子儀、李孝恭、尉遲敬德、蘇定方、裴行儉、王孝傑、張仁亶、王晙、郭元振、李光弼、李晟,共13人
祭文
始祖姜太公誕辰3156週年祭文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值太公尚父三千一百五十五週年華誕日,姜氏子民會牛山之麓,淄江之濱,追始祖之聖德,慕尚父之偉業,肅然起敬而祭之以文。
太公尚父,東海上人,胸懷天下,心系民生,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其德利風俗,其法正天下,其術謀廟勝。逢無道之世,民不聊生,遂以天下為己任,吊民伐罪,鷹揚縱橫,除暴禁虐,救世濟蒼生。輝耀大地,光利天下,殷滅周興。封地建齊,德威兼濟,尊賢尚功。便通魚鹽,因俗簡禮,流風善政。變革立法,通益工商,四方以寧。以人為本,家殷人足,肇始興隆。樹德求昌,治兵求強,泱泱大國之風。六韜三略,垂及於今;文德武功,百世之宗。山高水長,赫赫揚揚,周師齊祖,天下共頌。
追本溯源,四海同宗。根深葉茂,魂牽夢縈。同根心連,血濃於水。亙千秋而愈烈,歷百世而愈盛。再隆祖業,重振齊風,康莊之路,萬眾偕行。同心同德,共謀昌盛,德靈猶在,惟冀大同。伏惟尚饗!
年 月 日 ○○○撰
台南市大小關帝廟在文獻中的里坊釐辨PDF
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1Gw5xbjzpesAL8m8cIAPJ-sV2dIWeWTY7
泥塑彩繪關羽像(元)
一般說到關公,印象中的形象應該是"身長九尺三寸,髯長一尺八寸,面如重棗,唇若塗脂"
但此尊元代"白面無鬚"關羽像,初見時,把寶島李驚得三觀盡毀!
其實,關公的地位從三國到唐代不斷被美化提升,從"壯繆侯"被提升到武聖.......姜太公的隨從,對!古代的武聖長期指的是姜太公!關公只能幫他顧門口
然而到了北宋,由於邊患不斷,描寫戰陣軍事的三國故事,尤其受到邊關將士的歡迎
又因為北宋軍事力量弱,民間亦同情有點悲劇色彩,同病相憐的蜀漢,從邊關到京都一片"聞劉玄德敗,頻蹙眉,有出涕者﹔聞曹操敗,即喜唱快"
宋神宗就自比劉備(國家命運果然也越來越悲劇),而身為宋神宗二弟的關公地位自然被重視同時
加上關公"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定乾坤",更深受二頭肌比鵪鶉蛋還小的文弱書生喜愛,因此自北宋之後,忠義形象的關公一飛沖天
到了元代,關公形象自然也被當時主流藝術-雜劇不斷演繹,關公這個角色自然也要把代表忠義的紅色塗在臉上
此後,忠義的紅臉關公、剛烈的黑臉張飛,就隨著戲班子,在城市,在鄉村,在田野,在街頭傳唱,從此深入人心
到了明代,戲曲中的紅臉關公直接被寫入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此後的關公便變成了紅臉
此元代關公,正是換上紅臉前,最後的白臉,而此關公也並不是無鬚,關公雕像的下巴有插槽,鬍鬚應是活動零件
北京故宮博物院 :: https://bit.ly/35b47lk
------------------------------
臺灣民間信仰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5lS4kC
歷史上的武聖並非關羽一人,其實清代以前關羽的地位很尷尬
2017-07-31 由 胖君子 發表于歷史
所謂聖人, 嚴格來說,是指知行完備、至善之人。因此看來聖人的原意,是專門指向儒家的。但後來古今各種宗教、學派,也都有自己認定的聖人。
說起文聖人,毫無疑問的就是孔子,但武聖人呢?中國歷史上曾先後出現了三位。
唐朝時唐太宗李世民尊姜太公為武聖,唐肅宗時期,初設武廟,追封姜太公為武成王,以亞聖十哲七十二將為配享,此時的關二爺雖有名氣也才以「蜀前將軍漢壽亭候」身份進入武廟屈居在第三等的七十二將里襯托姜太公。
一直到了宋徽宗,才給關二爺連升三級,從忠惠公,崇寧真君,武安王最後到義勇武安王,但主角仍舊是姜太公。宋徽宗是個敗家子,又自稱教主道君皇帝,他封的王封的帝也就沒什麼含金量。
明太祖朱元璋時時期,廢武廟,自此武廟絕祀。朱元璋下詔將岳飛列為歷代三十七名臣之一,「從祀歷代王廟,配宋太祖享」。
明神宗時期,追封岳飛為岳聖帝君,又同時追封關羽為關聖帝君,但姜太公和亞聖十哲七十二將卻沒有恢復。這樣民間就同時出現了兩位武聖人。
皇帝加封岳飛的詔書是這麼寫的:「咨爾宋忠臣岳飛,精忠貫日,大孝昭天,憤泄靖康之恥,誓清朔漠之師,原職宋忠文武穆岳鄂王,茲特封爾為三界靖魔大帝」。這時的岳飛儼然已成為朱明王朝的精神圖騰,民間也大量出現岳王廟,此時關羽在地位上是不如岳飛的。
而關羽封聖的詔書卻在明實錄里沒有記載,只有滿清文人趙翼的《陔余叢考》:「明萬曆四十二年十月,加羽為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 的說明。
直到滿清入關,對關羽的推崇到了極致,而對於抵抗金朝的岳飛卻做了冷處理,雍正皇帝下令將岳飛移出供奉了幾百年的武廟,並追封關羽三代,在全國普建關帝廟,想借關羽之名,將漢人對岳飛的尊崇全部轉移出去。滿清10個皇帝中就有8個皇帝共13次封諡關羽,最長的封號達到了26個字「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關羽的神格此時達到了巔峰。
民國元年,袁世凱甫一出任大總統,就發佈「關岳合祀」命令,把岳飛重新請進了神廟,並下令民國海陸將領均需按時祭拜「武穆」,甚至詳細規定了祭祀禮節及貢品用度。但是隨着北伐戰爭的打響,打倒軍閥變成了舉國口號,北洋軍閥尊崇岳飛,自然岳飛也就被連累戴上了「宋代軍閥」的帽子,並遭到革命力量的批判,很多地方岳飛廟盡毀。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mo/history/kz6kpz8.html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