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元鈔票有多少見? 流通率僅0.18%
根據央行統計資料,今年1月的鈔票流通比例,「200元」僅0.18%。(圖擷自中央銀行網站)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為了讓民眾更方便,新台幣自2002年新增了「2000元」與「200元」的面額鈔票。但民眾對新面額鈔票不領情,不僅鮮少民眾使用,店家拒收的狀況也常頻傳。根據央行統計資料,今年1月的200元鈔票流通率僅「0.18%」。
根據《經濟日報》報導,「2000元」與「200元」面額鈔票發行至今已超過15年,但在市面上卻難以流通,儼然已變成「鈔票孤兒」。央行為了推廣這兩款面額鈔票,花了不少力氣,就連央行總裁彭淮南都隨時帶著這兩款面額鈔票放在錢包內,以便能時常秀出,提醒大家。
根據央行統計資料,今年1月的鈔票流通比例,「2000元」低於5%,「200元」則更慘,僅0.18%,流通率數字跟6年前相比,並無明顯成長。
央行發行「2000元」與「200元」面額鈔票,除了是想便民、減輕民眾皮夾負擔之外,另一方面也是有助於減輕央行發行紙鈔的成本,一張200元鈔票可以替帶兩張100元鈔票,如此央行就能少印一些發票。
對於店家常出現拒收「2000元」與「200元」的狀況,央行發行局局長施遵驊說,會多加強宣導,並歡迎民眾向央行反映拒收狀況,央行會親自與店家說名。不過施遵驊也表示,由於央行並未訂定罰則,碰到店家拒收法定貨幣並無法可罰,因為任何買賣都需要雙方合意,無法強制店家接受。
印度不只一個!
正如外界常以大象形容印度,不僅是步伐緩慢,也是比喻其大。印度除了地大人多的特質外,因時空因素與發展背景使得語言、宗教、人種皆具有高度的多樣性。所以有人形容印度文化就像是綜合香料,其實是不同小元素所集合而成的。正由於印度是一個多元元素交織的社會,所以其文化也顯得豐富及有趣,但對外人而言,卻也增加認識印度的困難度。
方天賜/清華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董玉莉/印度尼赫魯大學教育博士候選人
幾年前還在印度居住時,常有來訪的朋友詢問,「印度天氣這麼熱,要準備什麼樣的衣服比較便利?」「很熱」似乎是外界對於印度最常見的既定印象之一,卻也是迷思。因為,印度國土面積廣大,並不是所有地區都常年高溫,也不是只有單一氣候類型。固然印度大部分地區的氣溫都偏高,但其氣候是因地因時而有所差別。以首都德里而言,其緯度比台灣還北,冬季的最低溫常在攝氏五度以下,2006年還出現零度的記錄。北印度在冬季更常有酷寒,甚至凍死人。當年在印度租屋時,便曾看到設有壁爐的房子。初見時還以為是裝飾品,後來才知確實有此需要。
這讓我回想起某次台印雙邊會議後的晚宴中,與會人士達成的結論竟是:「印度不只一個!」
印度首都德里,緯度比台灣還北,冬季的最低溫常在攝氏五度以下。(Zee News)
因為大家討論後認為,印度各地民情環境不同,根本不是單一國家,其實是好幾個國家。正如外界常以大象形容印度,不僅是步伐緩慢,也是比喻其大。印度除了地大人多的特質外,因時空因素與發展背景使得語言、宗教、人種皆具有高度的多樣性。所以有人形容印度文化就像是綜合香料(Masala),其實是不同小元素所集合而成的。正由於印度是一個多元元素交織的社會,所以其文化也顯得豐富及有趣,但對外人而言,卻也增加認識印度的困難度。
語言方面,印度便有著極大的多樣性。印度迄今尚無統一的國家語言。許多朋友常會好奇詢問筆者是否會講「印度話」?但事實上,並沒有一種語言被印度獨尊為「印度話」,所以我們在英文中找不到「印度話」這個單字,與「英語」、「中文」、「韓文」等對應字大不相同。印度迄今有高達22種的官方語言,最普遍的是印地語(Hindi),約有41%的人口使用,但還不到總人口半數。我們常見的寶萊塢電影便多是以印地語發音。其次的孟加拉語(Bengali) 也只有8.1%的使用人口,這也是文豪泰戈爾的母語。
在制定憲法時,立憲者確實想將印地語推廣成為國家語言,但實施後遭非印地語區的反對。印度古吉拉特高等法院(Gujarat High Court)在2010年的一項判決更明白指出,印地語雖然是最多印度人使用的官方語言,但並非是印度的國家語言。所以,到目前為止印度其實沒有統一的「印度文」或「印度語」。
印度現行通用紙鈔,也反應了印度語言的這種特性。鈔票的正面是以印地語及英語列印,但背面則加註了另外15種印度區域語言。所以鈔票上總共有17種文字,成為世界上最多文字的鈔票。
印度鈔票的正面是以印地語及英語列印。圖為10盧比鈔票正面。(Colourbox)
印度紙鈔背面加註了另外15種印度區域語言。圖為10盧比鈔票背面。(FeaturePics.com)
在上述的背景下,來自不同地區的印度人有時候反而無法以「印度的語言」彼此溝通。印度國會中,便提供印地語、英語及其它27種地方語言的即席翻譯。所以當印度國會議員在發言時,便常見其他議員戴上耳機。印度大學內也有此現象。筆者之一就讀的印度大學中,便因為同學來自印度各地,英語反而成為印度大學最主要的授課媒介及溝通語言。但英語其實不在印度的22種官方語言之列。全印度也只有一成民眾可以說寫英文。印度電影《救救菜英文》(English Vinglish)中的主角,便是不會說英文的中產階級家庭婦女,多少也反映了當代印度社會的現況。
就人口論,印度更是世界第二的大國。最近剛舉行地方大選的北方省,就有二億多人口。若把它當成一個國家,可以排到世界第六位。
從人口組成來看,常將印度人區分為亞利安人(Indo-Aryan) (約佔72%)、達羅毗荼人(Dravidian)(佔25%)、蒙古人種(Mongoloid)等。從外觀粗略地來看,亞利安人的外型較為高大、膚色較白,達羅毗荼人的膚色相對較黑。至於蒙古人種則和我們東亞長相類似。印度東北地區以及錫金等地的居民,從外觀上看,便相當接近藏人或緬人。筆者在印度工作時,辦公室有幾位來自印度東北地區的印度僱員,國內訪賓初次見面時,便常誤以為他們是台灣人,開口便用中文打招呼。但若有機會到印度喀什米爾一帶,就會發現當地人因地緣關係,反而與巴基斯坦、中亞一帶的居民長相接近。
就宗教而言,印度是印度教、佛教、錫克教、耆那教的發源地。根據最近的人口統計資料,印度宗教人口的組成為印度教(79.8%)、伊斯蘭(14.2%)、基督教(2.3%)、錫克教(1.7%)、佛教(0.7%)、耆那教(0.4%)等。印度憲法在前言中開宗明義地表示,印度是一個世俗主義國家。因此各宗教享有平等地位。印度教雖為印度最主要的宗教,但因為實行種姓制度,其實又可將教徒區別成不同族群,而非單一群體。
印度是一個世俗主義國家。因此各宗教享有平等地位。印度教雖為印度最主要的宗教,但因為實行種姓制度,其實又可將教徒區別成不同族群,而非單一群體。(圖:網路)
換言之,印度雖然集合成一個國家,但各地都自有其獨特風土民情。印度人自己將這種現象稱為「多元合一.」(Unity in Diversity)。
美國學者白魯恂(Lucian Pye)曾形容中國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佯裝成國家的文明。同理似也可以用在印度身上。與其說印度是個國家,不如說是一種文明特色。但若與「書同文、車同軌」的中國相比,印度的複雜性更高。 面對印度的多樣性,在發展台印關係時,或許便應參酌幾項原則。
首先是需要強化對印度的研究及系統性的認識。
曾有學界朋友半開玩笑地說,在新南向政策推動後,台灣頓時出現許多南亞及東南亞專家。這反應了更多人對印度有興趣,也算是好現象。但台灣的大專院校中,目前仍無印度研究系所,無法持續培養印度相關人才,是發展台印關係的長期隱憂。教育部正鼓勵大學辦理印度密集專班,也提供獎學金選派學子前往印度留學,或可疏解燃眉之急。但政府若將發展台印關係視為戰略性目標,自然就應該要有與之配套的具體作為,而非止於發獎學金等短期戰術。談論多時的新南向國家級智庫尚未成形,大學的角色益顯得重要。在大專院校中設立新系所牽涉到教育資源重分配、國家與社會發展所需人力資源規劃、產業需求、畢業生未來就業前景等諸多考量。做與不做,正好考驗政府對於新南向政府有多少決心。
其次,則是入境問俗,尊重彼此文化。
印度各地的風土民情不盡相同,難以用印度兩字概括。曾經周遊印度的日籍作家妹尾河童早前便曾寫道:「有些日本人多次走訪印度,久了就一臉對印度知之甚詳的表情:『印度啊,就是…』。」但他認為,畢竟印度並不是這麼單面向的國家,許多人瞭解的都是部分的印度。國人在接觸印度時,或許也應該抱持此種謙和心態,不要對印度事務太早下定論。以台商為例,不論在中國或東南亞有多少成功經驗,到了印度之後可能都要先將心態歸零。也需要因應印度而從新做功課,調整其應對政策,如針對地區或業務所需而考量雇員所需的語言條件甚至種姓等。
有人形容印度文化就像是綜合香料,其實是不同小元素所集合而成的。正由於印度是一個多元元素交織的社會,所以其文化也顯得豐富及有趣。(http://culturesandcuisines.com/)
最後,政府在制定相關決策時,應重視第一線人員的經驗與專業。
現在業界流行「接地氣」的說法。在思考發展雙邊關係時,不能僅僅是單向思考,也應探求對方的環境跟需求。我國目前已在印度設立兩個官方駐點,這些第一線官員每天在印度生活打拼,對印度的認識跟體驗自然比台北的官員深刻。在台灣社會整體對印度認識有限的情況下,這些官員的情報、建言及判斷理應被高度重視,以作為政策制定時的重要依據。筆者便相當好奇,新南向政策將巴基斯坦等國列入目標國時,是否曾經先詢問過印度駐館的意見?此外,也應建立管道或平台,定期彙整台商及台僑等旅印人士的經驗心得。
有媒體朋友走訪印度比較中日韓等國的策略後發現,我們缺乏累積與分享經驗(包括失敗)的機制,使得初次進到印度的人要獨自重新去面對這個艱困市場。即便是已經在印度經營的人士,也有資訊分享的需求,以縮短學習曲線。
整體而言,印度的多元文化代表著更多挑戰,但也蘊含更多機會。但經營雙邊關係無法速成,特別是印度具有複雜性,對台灣的難度更高。新南向政策中理當需要正視印度多樣性的相關課題,以採取具有遠見的規劃和作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