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聯9死意外談大型新建工程施工防火
2024/12/24 20:00◎ 宋郁德自由開講》從全聯9死意外談大型新建工程施工防火 - 自由評論網 https://bit.ly/3ZUscs2
台中市大肚區一座倉儲建物尚未移交起造人全聯公司,於12月19日下午發生火警。消防單位緊急馳援,最後仍釀9死8傷不幸意外。台中市政府依《建築法》、《職業安全衛生法》與《空氣污染防制法》勒令停工,限期改善並裁罰。消防局根據掌握跡證研判,起火原因是3樓做焊接,火星從樓梯梯間的縫隙掉到地下室;而地下室正在施行地板工程,研判使用的塗料或黏合溶劑的油漆混合物引發火警。
興建中的全聯台中倉儲廠19日大火,消防單位緊急馳援,最後仍釀9死8傷不幸。(台中火警即時通報聊天室提供)
自由開講》從全聯9死意外談大型新建工程施工防火 - 自由評論網 https://bit.ly/3ZUscs2
大型新建工程尚無防火管理人,又因平行分包方眾多可能致災的因素與改善方法如下:
一、消防隱患分析
1.平行分包方眾多導致消防責任不清
多個分包方同時作業,可能導致消防責任分散,事故發生時難以明確責任方。各分包方的消防意識和安全規範執行水準參差不齊。
2. 消防措施協調不足
不同分包方在施工區域內的作業可能缺乏統一的防火措施,如滅火器材佈置、通道設置、防護缺口和疏散預案。消防設備和設施可能因缺乏統一規劃而重複或遺漏。
3.臨時用火、用電缺乏統一管理
各分包方私拉亂接電線或違規用火,增加火災風險。臨時電纜佈線雜亂,可能被勾攬造成短路或超載。
4.材料堆放雜亂無序
不同分包方的材料隨意堆放,易燃物與火源距離過近,增加火災隱患。逃生通道可能被材料堆放佔用或堵塞。
5.施工人員消防意識不足
部分分包方未對施工人員進行足夠的消防安全培訓,導致其缺乏火災防控和應急處理能力。工人在施工過程中可能忽視動火審批或電氣設備檢查等重要防火措施。
台中市消防局表示,訪談現場目擊者,提到在地下室1樓發生火災前,現場鋪設很多隔熱用的PS保麗龍板。(讀者提供)
台中市消防局表示,訪談現場目擊者,提到在地下室1樓發生火災前,現場鋪設很多隔熱用的PS保麗龍板。(讀者提供)
二、改善方法
1.明確消防責任
• 合同約定:在與各分包方簽訂合同時,明確各分包方在施工期間的消防安全責任,並納入績效考核指標。
• 責任劃分:為每個施工區域指定責任人,確保責任落實到具體分包方和個人。
• 消防安全承諾書:要求所有分包方簽署消防安全承諾書,確保其理解並遵守消防安全規定。
2. 統一消防管理
• 成立消防管理小組:由總承包方牽頭成立工地消防管理小組,負責整體消防協調和隱患排查。
• 統一消防設備配置:制定消防器材的統一配置標準,確保所有區域的消防設施完備且符合規範。
• 消防驗收:每日對各分包方的作業區域進行消防檢查,重點檢查動火作業、電氣佈線和材料堆放。
3. 臨時用火、用電管理
• 用電規範:統一設計施工現場的臨時用電線路,由專業電工進行安裝和定期檢查。禁止分包方私自接電,所有用電需求必須經過總承包方審批。
• 動火審批:嚴格實施動火作業審批制度,動火區域必須配備滅火器材並安排專人監控。
• 定期檢查:對所有臨時電纜和用電設備進行每週檢查,發現隱患立即整改。
4. 材料堆放規範
• 分類存放:設立專門的材料堆放區,將易燃材料(如木材、塑膠)與其他材料分開存儲。
• 安全距離:確保堆放區與施工區域之間保持至少5米的安全距離,堆放高度不超過1.5米。
• 定期清理:定期清理建築垃圾和廢棄材料,確保疏散通道暢通。
5. 提高施工人員的消防意識
• 消防培訓:組織全體施工人員參加消防安全培訓,重點講解滅火器使用、火災報警和逃生技能。對新入場的分包方人員進行消防知識教導。
• 宣傳教育:在工地顯眼位置張貼消防安全標識和宣傳標語。設置公告欄公示火災隱患及整改措施,增強工人警覺性。
6. 制定並演練應急預案
• 應急預案:制定適用於多分包方的綜合火災應急預案,明確報警、滅火、疏散和聯絡的具體流程。
• 定期演練:每季度組織一次全工地範圍的消防演練,模擬不同分包方在火災發生時的回應措施。
• 通訊聯絡:為每個分包方分配對講機或其他通訊設備,確保緊急情況時資訊傳遞迅速。
7.加強外部消防協調
• 消防部門合作:定期邀請當地消防部門對施工現場進行檢查和指導。
• 外部資源協調:確保周邊水源充足,與鄰近社區和企業建立緊急聯動機制。
8. 技術手段輔助管理
• 消防監控系統:在關鍵區域安裝火災探測器和即時監控設備,提升火災預警能力。
• 智慧管理:採用智慧工地管理平臺,實現錄影監看對分包方的用電、用火行為的即時監控。
三、施工電焊作業引發火災預防
施工中進行熔接、熔切、電焊、研磨、熱塑、瀝青等會產生火花之工程作業時,為防止施工作業之火焰或火花飛散、掉落致引起火災,應依下列規定採取措施:
(1)應避免在可燃物附近作業。但作業時確實無法避開可燃物者,應在可燃物周圍採用不燃材料或防焰帆布披覆或區劃,予以有效隔離,並於地板鋪撒濕砂等措施。
(2)施工單位在實施熔接、熔切、焊接等會產生火花之工程作業時,應備有滅火器等消防安全設備,能隨時應變滅火。
(3)施工人員不得在指定場所外吸菸或用火。
(4)為防止縱火,有關施工器材、設備等,應確實收拾整理。
(5)施工期間對施工人員的訓練、教育及公告,應依下列原則辦理;
A.防災教育必須包括全體施工人員。B.有雇用外勞時,應實施個別教育。C.訓練種類包括滅火、通報及避難引導。D.施工安全之教育訓練必須於開工前為之。
落實以上措施,可以在分包方眾多的大型新建工程中有效降低消防隱患,確保施工安全。
自由開講》從全聯9死意外談大型新建工程施工防火 - 自由評論網 https://bit.ly/3ZUscs2


 「台灣新型高強度鋼筋混凝土結構系統」,能將建築材料結構強度提升 1.6~2.4 倍。過去,以傳統鋼筋混凝土搭造的住宅大樓只能蓋到 27 樓,現在新材料可以多蓋 1 倍的樓層數,同時台灣也是繼日本之後,全球第二個研發出高強度鋼筋混凝土結構系統的國家-傳統 RC 結構採用竹節鋼筋、錨定方法採用 90 度彎鉤,而新型 RC 結構採用螺紋節鋼筋、灌漿式螺紋錨定套筒;混凝土方面,傳統 RC 結構的配方為水泥+水+砂+石頭,新型 RC 結構除了上述材料外,還另外添加了化學摻料、礦物摻料。 https://bit.ly/2GzWpFi


杜拜86層火炬大廈失火 迅速燃燒民眾奔逃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 https://goo.gl/TxS9np


高樓大火脫逃術:四張圖教你如何保命
By 憤怒男 呼嚕嚕, www.thenewslens.com查看原始檔六月 29日, 2017
日前倫敦24樓公寓發生的一場大火,造成嚴重的傷亡,也燒起大眾對於防災問題的關注。倖存的住戶之一:台灣人NAOMI LI,事後撰寫了文章闡述當天的事發經過,分享了他在這場意外中的火災逃生經驗,他在文中強調,發生意外時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冷靜」。這份冷靜,也幫助他在大火延燒時,臨危不亂立即上網查詢如何在大樓火災中脫困,才能在這場意外順利活下來。
台灣高樓大廈林立,在面對大樓火災的時候,必定要沉著應對,若是平常能記得火災時需要提防的事情,就更能增加存活率。若能在火災時保持冷靜,才有機會找到逃生的機會,距離大火真正漫延之前,一定會有時間來逃命,絕不可朝衣櫥或床底躲藏,現場判斷火勢來源,再決定逃生方向,並注意千萬不能張大嘴巴來尖叫逃命,火災中最危險的往往都是濃煙嗆傷,甚至缺氧昏倒,找到濕毛巾遮住口鼻,能夠確保爭取更多逃命機會。
此外若看到要開門的門把已經呈現通紅的狀態,表示門的另一端已經火勢很大,這時千萬不能開門,以防門外火焰竄入,應該要另尋出口。
若是起火點在樓下,而又已經處於等待救援的狀態,可以用濕毛巾或是溼的衣服去堵住門的縫隙當中,避免外面的濃煙竄進房間,減少可以呼吸的新鮮空氣。
在逃生的時候也要注意不要直挺挺的往外逃命,因濃煙的上升速度較人之上樓速度快,故火警時應儘可能接近地面逃生,避免吸入過多的濃煙而昏倒,濃煙滿佈時,離地20公分處及樓梯梯角間,有殘存空氣應盡量將身體壓低,採取低姿勢爬行。
平時就記住這些要訣,才能在火災發生的時候臨危不亂。當然平時使用電器產品就要注意電線是否脫落,電器過度老舊就該替換,定時更新家中的防災設備,更可減少火災發生的機會。


 

高樓着火無得救? 建築物設計最關鍵
06月14日(三) 21:43
英國前消防員帕金,談論應對高樓大廈火災的困難之處。(法新社圖片)
1/2
英國倫敦一場通天大火,引起全球各地人民對高樓大廈防火能力的懷疑。英國前消防員帕金,談論應對高樓大廈火災時的困難之處。他坦言,現時的摩天大廈高度,的確遠超消防車雲梯的可直接觸及高度。因此,火災發生時,建築物本身的設計及結構才是防火的關鍵。
帕金表示,是次格倫費爾大樓大火中,因為消防員的氧氣樽氧含量有限,消防員根本無法徒步抵達24層高大廈的頂層。他續指,倫敦市的消防車雲梯一般只可伸延至32米高(即僅約10層高),故今次的救援任務十分困難。
帕金補充,按道理高樓大廈的牆身應該配有防火覆蓋層。他提到,牆身防火覆蓋層,正是2015年杜拜摩天住宅大樓火炬塔發生火災,大廈內居民仍可安然留在室內的原因。帕金指出,高樓大廈內的火勢快速蔓延至全部樓層,情況實屬異常,不排除格倫費爾大樓各樓層之間的混凝土牆隔,規格存有問題。
負責白金漢郡及米爾頓凱恩斯鎮防火工作的分區指揮官普里斯特(Richard Priest)表示,一般而言,高樓大廈有防火能力、能夠阻止某單位內的濃煙在大廈內擴散、及提供安全逃生配套。不過,市民平日依然要保持警覺、預先計劃好逃生路線,以防萬一。


台灣處地震帶,你選對方是蓋房子了嗎?? @ 漂亮家居雜誌
By 漂居 (exhouse), exhouse.pixnet.net查看原始檔
Q :: 鋼筋混凝土建築和鋼骨混凝土的最大的差異為何? 蓋房子的選哪個好?
A :: 主要差別結構體在的材質。因為材質特性,導致建物無論是施工、隔間用料或是整座建物的抗震力,也都跟著不同。
鋼造構(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簡稱RC):主結構由鋼筋與混凝土來組成。施工時通常需等待混凝土乾凝到一定強度,才能逐層施工。因此,每建蓋一層樓約需一個月左右。若以無特殊造型設計的五層樓以下住宅,平均一坪約NT.5~8。起萬元起。
鋼骨建築或鋼構建築(Steel Structure,簡稱SS):乃是將工廠預鑄好的型鋼,以螺栓或焊接的方式接合成主結構;樓板則是在梁柱結構之間在澆置混凝土,內外牆面多以鋼板、玻璃等輕質建材組成。由於鋼骨建材不必等待混凝土硬固,再加上鋼材都為規格化,因此和RC結構相比,可節省將近一半的施工時間。若以無特殊造型設計的五層樓以下住宅,平均一坪約NT.6~9萬元起。鋼骨結構雖輕盈、耐震,卻有隔音效果差、易因地震或強風而晃動的缺點。若為高樓層住家,舒適性相對較差,此外,鋼骨樑柱在450℃以上就會變形,火災發生時建築物容易斷成兩半;因此,梁柱等結構必須施作防火披覆,以延長防火時效。
RC、SRC、SS、LGS、木屋建築 比一比

鋼筋混凝土/高樓大廈火災時鋼筋混凝土/高樓大廈火災時鋼筋混凝土/高樓大廈火災時鋼筋混凝土/高樓大廈火災時

台灣處地震帶,你選對方是蓋房子了嗎?? @ 漂亮家居雜誌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4ASqa4


 

18隻「沒有PS修圖,真的存在於現實世界」的奇異混血動物!

人類世界有很多混血兒,動物界也一樣。牠們看起來就像PS出來的物種,但這可是真實存在的。一起來看一下

▼獅虎獸:牠是由雄獅和雌虎交配所生的,體型比父母大得多,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貓科動物。這隻獅虎獸叫Hercules,體重高達410kg。

鋼筋混凝土/高樓大廈火災時

▼虎獅獸:雄虎與雌獅雜交出來的物種,牠先天性弱,比獅虎獸還要珍貴。

鋼筋混凝土/高樓大廈火災時

▼斑馬驢:斑馬和驢子交配生下的物種。

鋼筋混凝土/高樓大廈火災時

▼豹獅:雄性捷豹和雌性獅子的後代。

鋼筋混凝土/高樓大廈火災時

▼山綿羊:山羊和綿羊雜交生下的物種。

鋼筋混凝土/高樓大廈火災時

▼雜交熊(pizzly bears):棕熊和北極熊交配生下的熊,大部分是人類干預出生的。

鋼筋混凝土/高樓大廈火災時

▼混血狼:北美草原狼與東部生活的狼雜交而成,體型在兩者之間,性格繼承了兩種狼的特性。

鋼筋混凝土/高樓大廈火災時

▼雜交斑馬:斑馬和其他種類的馬雜交而成,這種動物很難馴服,攻擊性比馬強。

鋼筋混凝土/高樓大廈火災時

▼雜交貓:家貓和藪貓雜交而成,性格跟狗很像。

鋼筋混凝土/高樓大廈火災時

▼鯨豚:雄性虎鯨和雌性寬吻海豚雜交而成。鯨豚非常稀有,目前只有一隻人工授精的鯨豚。

鋼筋混凝土/高樓大廈火災時

▼雜種牛:水牛和母牛雜交而成。

鋼筋混凝土/高樓大廈火災時

▼驢騾:公馬和母驢所生,體型比騾子小。

鋼筋混凝土/高樓大廈火災時

▼獨角白鯨:獨角鯨和白鯨所生,這個物種很少見,不過近些年來數量在北大西洋有所增加。

鋼筋混凝土/高樓大廈火災時

▼駱駝:駱駝和駝羊雜交而成的物種,第一隻雜種駱駝1998年出生在杜拜,由人工授精出生,現在世界上只出現過5隻。

鋼筋混凝土/高樓大廈火災時

▼犏牛:母牛和野耗牛所生,這種牛主要分佈於中國西藏和蒙古,因其肉質和奶質而廣受讚譽。

鋼筋混凝土/高樓大廈火災時

▼豹獅:雄豹和雌性獅雜交所生,這是人工方式培育出來的。

鋼筋混凝土/高樓大廈火災時

▼雜種鴨:綠頭鴨和麝香鴨所生,這種鴨子是沒有生育能力的。

鋼筋混凝土/高樓大廈火災時

▼雜交牛:母牛和歐洲野牛雜交而成,牠比一般牛更加強壯,抗病能力更強。

鋼筋混凝土/高樓大廈火災時

這些動物在自然界中很少存在,大多是人工干預形成的。與人類中的混血兒一樣,牠們也是動物界中的明星。沒想到這些混血動物真的存在,真是讓人覺得太不可思議了。


為何二月只有28天? 原來是因為羅馬人
www.appledaily.com.tw查看原始檔
去年(2016)是閏年,二月多了一天成為29天,很多人都知道這與地球公轉一周多於365天有關,實際大約為365.25天, 所以每四年就要多一天。但為什麼不是選最後的12月,而是2月的日數特別少呢?香港《蘋果日報》報導,其實古羅馬曆法一年只有10個月,由現在的3月開始到12月,冬天則不計算日子,後來為了完整的計算出春夏秋冬和記錄節日,才在公元前約713年追加了1月和2月,所以2月在當時才是最後的月份。其實從在現在月份的英文也能看到證據,10月October的Octo在拉丁字是8的意思,9月September的Septem是7、11月November的Novem是9,12月December的Decem是10,可看到古人以3月作為曆法起始的證明。早在公元前46年,凱撒大帝(Julius Caesar)根據天文家索西琴尼(Sasigenes)的意見修改曆法,將一年定為365日,稱之為儒略曆。不過數數手指,一年為365天,如果不是7月和8月都有31日,變成8月有30日、9月有31日如此數下法的話,2月應該有29日。但為什麼會變化成現在的曆法,又和另一段歷史有關。7月原名為Quintilis,本來是取自拉丁文5的意思,後來因為凱撒修改曆法,為了紀念把他出生的7月改名為Julilus,即是我們現在用到的July。他的繼任人屋大維,史稱奧古斯都(Augutus),在任期間將之前算錯的三年一閏更正為四年一閏,他死後羅馬元老院也將他死的月份改名為Augustus,即是現在的八月(August),這個月份不能比7月少,所以就變成了7月和8月都有31日。其實有關曆法的故事還有很多,凱撒定下的儒略曆每4年一閏,如果地球公轉太陽一圈為365.25天,每4年剛好多出1天,那閏年很整齊不會算錯,不過正確日數其實為365.242199074天,不要少看0.0078天的差距,每128年就會差1天,1280年就差10天,所以後來的格里曆,即現今的公曆就將閏年規則改變,4的倍數閏, 但100的倍數卻不是400的倍數就不閏,例如1700、1800、1900年都不是閏年,下一個例子為2100年。(即時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