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峯南

File:Chiang, Ted (Villarrubia) (cropped).jpg

他的短篇小說曾獲得四項星雲獎、四項雨果獎、約翰·W·坎貝爾最佳新作家獎、四項軌跡獎和其他獎項。[3]
姜峯楠出生於紐約傑斐遜港,他的父母出生於中華民國在移居到美國前他們於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搬家到臺灣。[4]他畢業於布朗大學並得到電腦科學學位,以及在1989年畢業於著名的號角作家工作坊。他目前的職業是技術文件撰寫人員,居住在華盛頓州西雅圖市附近的貝爾維尤。[5]。
姜峯楠雖然不是一位多產的作家,至2015年為止曾出版15短篇小說和中篇小說。
作品
《巴比倫之塔》"Tower of Babylon",1990年(星雲獎最佳短篇)
《除以零》"Division by Zero",1991年
《領悟》"Understand",1991年
《你一生的故事》"Story of Your Life",1998年(星雲獎最佳短篇)
《72個字母》"Seventy-Two Letters",2000年
《地獄是上帝不在的地方》"Hell Is the Absence of God",2001年(雨果獎)
《商人和鍊金術士之門》"The Merchant and the Alchemist's Gate",2007年(雨果獎,星雲獎)
《"Exhalation"》,2008年
《The Lifecycle of Software Objects》,2010年
《"Dacey's Patent Automatic Nanny"》,2011年
《The Truth of Fact, the Truth of Feeling》,2013年
《"The Great Silence"
《你一生的故事》被改編成電影,標題名為《異星入境》,2016年上映。導演是丹尼斯·維勒弗,主演是艾美·亞當斯和傑瑞米·雷納。

姜峯楠在西班牙的馬德里,2011年
出生 1967年(49–50歲)
紐約傑斐遜港[1]
職業 小說家、技術文件撰寫人員
國籍 美國
創作時期 1990年–現在
體裁 科幻小說、奇幻
主題 Software
代表作 《巴比倫之塔》(1990年)
《你一生的故事》(1998年)
《妳一生的預言》(2002年)

博客來-妳一生的預言:電影「異星入境」原著小說 - https://goo.gl/ZMnG3T

2017-02-20_200614  


 

他是「征服好萊塢」的科幻界華裔傳奇--------------------他是「征服好萊塢」的科幻界華裔傳奇 - 壹讀 - https://goo.gl/pz94uT
2016-09-02 21:06:31
《星際迷航3》終於來了。近年來科幻電影確實不少。2013年《地心引力》☟
2014年《星際穿越》☟
2015年《火星救援》☟
今年除了7月已經在北美公映的《星際迷航3》,還有一部科幻片備受期待——
《降臨》主演是這兩位☟
有多期待?The Verge網站稱,《降臨》將是年度最佳科幻片的最有力的競爭者雖然要等到11月11日公映,但在9月1日威尼斯電影節上放映後,口碑不錯。
「曜:《你一生的故事》是部神作,本來以為這樣沒有大場面的科幻文學永遠不會被搬上銀幕,沒想到這麼快就來到了……
《你一生的故事》被《亨芬頓郵報》評為「16部必讀的電影改編自的科幻小說」之一。厲害在哪?科幻作品一般是這樣講故事的:「發現外星人入侵——找到其弱處——一舉殲滅」;《你一生的故事》則把重點放在如何破譯外星物種語言,從而以互信代替劍拔弩張的過程上。最關鍵的是,地球科學家在破譯過程中發現,這種外星語言也是一種認知世界的方式——藉助它可以參透過去、現在和將來。當人類破譯了這一語言,隨之而來的便是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發生顛覆性變化…… 《你一生的故事》視角足夠獨特,並因此奪得1999年雨果獎提名和2000年的星雲獎。在美國亞馬遜網站上,讀者給《你一生的故事》打出五星級的評價。大家的共識是,作者寫出的不僅是一部科幻小說,更是一部意義深刻的文學作品,是世紀之交不可多得的科幻經典。中文譯本也獲得較高評價——《你一生的故事》問世多年,這回借著電影《降臨》熱潮在讀者中再度掀起購買熱,也讓大家又再度關注起該書的作者——被美國科幻小說界視為「奇才」的華裔作家姜峯楠。「科幻小說中最酷的元素之一就是它讓你戲劇化的呈現科學發現的過程,那種頓悟宇宙中某事物的瞬間。對於科學家們來說這是科學最吸引人的部分,我在科幻小說中也想看到這些。——姜峯楠
姜峯楠是誰?也許大家對這個名字不熟。他並非高產作家,至今僅發表15部短篇小說——《巴比倫塔》,1990
《除以零》,1991
《領悟》,1991
《你一生的故事》,1998
《人類科學之進化》,2000
《72個字母》,2000
《地獄是上帝不在的地方》,2001
《喜歡你目睹的一切:紀實》,2002
《我們被給予的期待》,2006
《商人與鍊金術士之門》,2007
《呼吸》,2008
《軟體對象的生命周期》,2010
《達西專利自動保姆》,2011
《事實的真相,感覺的真相》,2013《偉大的科學》,2015不過這15部小說已讓他四度獲得星雲獎,四度獲得雨果獎。他是第一位贏得雨果獎的華人,也是獲得雨果獎提名次數最多的華人(9次)
Vice網站:姜峯楠的小說具有很強的可讀性,但是又非常科學和嚴謹;CNET網站:姜峯楠的科幻小說是新時代的經典,每個科幻迷的必讀……還有網友給出如此高的評價:相信50年後人們撰寫今天世界的科幻大家,姜峯楠必占一席之地 …… 姜峯楠(Ted Chiang)1967年出生於美國紐約州,畢業於布朗大學計算機系,畢業後的主業是技術文檔編寫。他從小就喜愛科幻,15歲開始向雜誌投稿,不過並未有作品被錄用。7年之後,姜峯楠參加了號角寫作訓練班發表了處女作《巴比倫塔》,結果一舉贏得,並獲得雨果獎提名——有著科幻界黃埔軍校之稱的號角寫作訓練班果然名副其實!
《巴比倫塔》在中國走紅,還有個有趣的故事。《巴比倫塔》中文版發表在《科幻世界》1999年第7期,當時編輯不知道Ted Chiang為華裔,將他的名字譯成特德·奇昂,他的「真名實姓」直到2006年才在日本友人的協助下才得到確認。 低產和高品質成為姜峯楠的標籤,在這之後隱藏的,則是他的完美主義。姜峰楠曾公開表示,如何續寫自己的成就困擾了他很多年,他甚至因潛心寫作拒絕了一個2003年的雨果獎提名。事實上,活躍在美國科幻小說界的華裔作家不止姜峯楠一人。據統計,華人作家共獲得34次雨果獎提名,贏得其中的15次。出生於中國蘭州、後移居美國的劉宇昆不僅是《三體》的譯者,同時也是一名優秀的科幻文學家。他的《手中紙,心中愛》藉助科幻情節講述了在美國的中國移民一代和移民二代之間的文化衝突。這部小說2012年橫掃雨果獎和星雲獎。劉宇昆也成為第一位出生於中國的世界科幻小說雙料大獎得主。
另外還有兩位女作家也在美國擁有不小的粉絲群體。一位是生於無錫、畢業於南加州大學的陸希未,她的小說《傳奇》描述了發生核浩劫之後的世界,獲得《洛杉磯時報》《紐約時報》等媒體的一致讚譽,並被美國CBS電影製作公司買斷改編權。
另一位是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的余麗莉。余麗莉則憑藉短篇科幻小說《馬蜂和無政府主義蜜蜂》獲得2012年星雲獎和雨果獎的雙提名,並拿下坎貝爾獎的最佳新作者獎。
就像《紐約客》雜誌編輯喬舒亞·羅斯曼對劉慈欣的《三體》評價一樣,美國的讀者對於華人科幻小說的閱讀樂趣並不僅來自於超凡的想像力,文化差異也是華人科幻小說的重要魅力之一。如今,中國科幻文學已經萌發了走向世界的勢頭,此後如何發展,不僅要看華人科幻文學作家的努力,還要看中國今後在世界範圍內的經濟和科技影響力。掃二維碼,歡迎關注犀客掃二維碼,歡迎關注犀客嗨~大家好,我們是環球時報犀客,人說我們是環球時報的另一面,在這裡不止有世界風雲,還有詩和遠方......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R23GzP.html


姜峯楠:《降临》改编很成功,《你一生的故事》是我写过最难的小说
2017-01-25 豆瓣閱讀
1月20日在國內上映的電影《降臨》(Arrival)給了我們繼《星際穿越》後最好的科幻電影觀影體驗。
這部幾乎由女主艾米·亞當斯一人撐起的,節奏緩慢,非常“不好萊塢”的科幻片,去年11月在北美上映後成為年度口碑最高的電影之一,爛番茄新鮮度高達94% 。“神作。充滿哲思,硬科幻血統非常純正,同時感人至極。”這是《降臨》熱席捲北美後,一波又一波觀眾走出電影院後的第一感受。與傳統意義上好壞分明,將觀眾導向超級英雄崇拜的好萊塢流水線產品不同,這是一部畫風如東方水墨畫一般含蓄清麗,兩條敘事線鋪陳緩慢,悲傷的氣氛貫穿始終,卻能讓人在走出影院後心情很久無法平復的特殊電影。它悲傷但不絕望,讓人想起生命中所有的無可奈何和那些鼓起勇氣的抉擇。
事实上,电影《降临》在孕育初期即被予以厚望,因为它的原型小说作者是被誉为“当代最优秀的科幻小说家”的美国人姜峯楠(Ted Chiang), 科幻圈喜欢叫这位华裔美国作家特德·姜。
《降临》原著小说作者姜峯楠(Ted Chiang),科幻圈喜欢叫这位华裔美国作家特德·姜
《降临》改编自姜峯楠最有名的小说《你一生的故事》。小说只有短短六十页,1998年发表,1999年一举斩获了全球最重要的三大科幻奖项:星云奖、斯特金奖以及日本星云奖。
早在2011年,好莱坞制片人丹·莱温和丹·科恩便开始接触姜峯楠,他们有意把《你一生的故事》拍成电影,这需要向作者本人取得授权。彼时的姜峯楠是犹豫的,他一向不喜欢好莱坞工业化生产电影的模式,他心目中优秀的科幻作品改编失败的案例不胜枚举。而当制片人把来自加拿大魁北克的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的法语电影《焦土之城》送到他手中的时候,他动心了。和后来的《降临》一样,《焦土之城》也采用双线性叙事,他迷上了这部电影。
《焦土之城》是2010年在美国本土最受关注的外语片之一,被《纽约时报》列为年度十佳电影,并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选择把这样一部电影推荐给姜峯楠也许是制片人有意为之。
《降臨》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
“如果他們當時給我的是一批好萊塢科幻電影,那麼我一定會一口回絕這個拍片計劃,這麼對待故事毫無意義。”他回憶說。加拿大人丹尼斯·維倫紐瓦和日後成為《降臨》劇本作者的埃里克·海瑟爾是這個故事的福星。影片上映後姜峯楠接受采訪,被問及是否滿意這樣的改編,他的回答非常肯定:“這既是一部好電影也是一次成功的改編,兩者都做到實在太難得了。這麼好的結果對於我來講是極度幸運的事情。”
他用了“極度幸運”這樣的字眼來描述自己小說的第一次大熒幕歷險。在他心中,“故事”的重要性遠勝其他,他曾拒絕2003年雨果獎對其小說《賞心悅目:審美干擾鏡提案風波紀實》(Liking What You See: A Documentary)的提名,理由是“出於編輯壓力,小說在匆忙中結尾,最終的故事與他心中設想不符。”他常說自己是“偶然型作家”,做不到高產,不打算寫長篇,更習慣依靠自己的節奏寫作。他出生於紐約市杰斐遜鎮,是地地道道的紐約客,從布朗大學計算機系畢業後來到微軟工作,自1989年起擔任微軟的技術文檔工程師。也是從這一年開始,他離開了故鄉紐約,定居西海岸華盛頓州的西雅圖市,一座陰鬱,安靜,以微軟和亞馬遜兩家科技巨擘默默造福世界的城市。
他居住在大西雅圖地區最富有的新城貝爾維尤(Bellevue),迄今為止僅發表過15部中短篇小說,獲得過四次雨果獎,四次星雲獎,以及四次軌跡獎。他不喜歡旅行,很少離開自己居住的城市,“紐約是我的故鄉,而西雅圖更適合我。這兒的人低調,有些懶散,不像紐約人那麼激進。我更願意把自己說成是個西雅圖人。”他曾這樣描述自己最熟悉的兩座城市。
這樣一位惜字如金,極少露面的科幻作者曾在2013年接受美國《亞裔文學評論》網站(The Asian American Literary Review)的訪問,也許是因為採訪人Besty Huang 亞裔美國人的身份,並且與他有過相似的當老師的經歷(姜峯楠曾在2012年執教“號角科幻奇幻寫作工坊”(Clarion Science Fiction and Fantasy Writers' Workshop),一個集結了全美最頂尖科幻作者的寫作項目。 Besty Huang執教於克拉克大學英語系),那一次訪問他顯得格外放鬆。
放松微笑的姜峯楠
他從五年級開始寫小說的經歷講到加入“號角寫作工坊”並師從奧克塔維亞·E·巴特勒(Octavia Estelle Butler,美國黑人女作家,雨果獎和星雲獎獲獎作者,代表作《血孩子》Bloodchild)。他談到了《商人和煉金術士之門》《軟件體的生命週期》《賞心悅目:審美干擾鏡提案風波紀實》等小說的創作初衷。當聊到《你一生的故事》,他露出難得一見的驕傲神色:“這是我迄今為止最滿意的一次創作。”
以下是有关于《你一生的故事》的采访节选。当我们每一个人都站在故事的开端,为结局绞尽脑汁,姜峯楠用创作这个故事的初衷告诉人们,就算站在“已知故事结局”这样的至高点上,人同样需要学会与当下心平气地相处。

這是我寫過最難的小說
語言學、女性視角、非線性敘事……這部作品充滿各種各樣的寫作困難
Betsy Huang(以下簡稱BH): 你所有的作品中,自己最中意的是哪一部?你覺得寫得最艱難的又是哪一部呢?
Ted Chiang(以下簡稱TC): 《你一生的故事》。《你一生的故事》是我迄今為止野心最大並且獲得最多肯定的一篇小說。我的很多故事都能達到一些我預設的效果,不過我寫那些故事的時候野心沒那麼重。我不能說《你一生的故事》實現了全部“計劃內”的期望,不過我確實曾對他予以厚望。
BH: 你也曾在某次接受采訪的時候說過“這故事不是一般的難寫”。
TC:確實是難。
BH: “難”的根本原因是什麼?這篇小說的創作初衷是怎樣的?
TC: 我在寫作前就把故事的結局設定好了,包括我想要呈現的效果,我自己很清楚這些都非常難抵達。寫一個失去孩子的故事本身就很冒險,非常規的敘事結構也是個不小的挑戰。除此之外最困難的是它的女性視角,主人公是位女性語言學家。剛開始寫作的時候我對語言學了解得併不多,所以我清楚地意識到寫作這篇小說的難度係數有多大。
BH: 對於這點我也很好奇。你選擇第一人稱敘事並且人物是語言學家,同時你又對語言學知之甚少?這樣你如何把這個點同整個故事的構思鏈接起來呢?
TC: 最初的構思是由費馬定理引發的,我很多年前讀過,覺得這是物理學最迷人的定律之一。我一直想寫一個關於它的故事,但不知道從哪入手。最終我想到這樣一種故事:寫一個人能預知自己的未來,並且因此面臨一種非常困難的做決定的處境。她不得不在每一個選擇前猶豫,因為她知道這個選擇的結果會帶來的歡樂,當然也知道它即將帶來的無限痛楚。這就是啟發的來源。
緊接著我決定把故事的主人公設為一個不知是否該生養一個孩子的家長。這樣看起來會把我以上的設定推向一種最戲劇化的狀況——選擇是否生孩子,同時又預見到這孩子會先自己而死。
之後問題來到了“該如何讓主人公擁有預見未來的能力”。開始我考慮過某種神經藥物,或是一種冥想的高境界,後來覺得這些都沒什麼意思。這時我想起了沃爾夫假說(Sapir–Whorf hypothesis),即在不同文化下,不同語言所具有的結構、意義和使用等方面的差異,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使用者的思維方式。我覺得這樣就有趣多了,我的主人公因習得某種外星語而獲得了預知未來的能力。語言學這一點由此切入。

預知未來並不是悲劇
可以預見未來的露易絲選擇了讓生活繼續
BH: 我覺得看待世界的方式也會由此發生劇變。語言學家露易絲,她不僅從七肢筒那兒學到了預知未來的本領,對她而言更具有挑戰意義的是她同時掌握了對未來、過去和現在的認知。
暴瘦減肥法 免費紅包 網上貸款 捕魚賺錢 個人急用錢貸款 全本下載
我的很多學生在讀過露易絲的處境後都覺得能預知未來是個悲劇。他們也知道露易絲自己不這麼認為,我當然也不這麼認為。但學生們就是覺得這並不是好事兒。你在故事裡怎麼處理這種能力呢?你故事裡的主人公對此能力抱有一種什麼樣的態度呢,諸如能夠預見未來,對人生之路早已看透一類的。
TC: “有預知未來的能力是不是件好事兒”這個問題我覺得完全取決於你的未來是怎樣的。如果你的未來很幸福很美妙,有個玫瑰園,養幾隻寵物,這樣的話能預知未來那實在太好了。而相反的,未來要是充滿悲劇,過早知道是不是就不太好?我們大部分人的情況介於兩者之間:未來有好事也有壞事。具體是怎樣的好事或壞事我們並不知道,我們只知道眼前這條路必是鮮花與荊棘並存。
BH: 但露易絲還是決定“造出”女兒(儘管她自己能預見這個女孩悲劇的一生她還是決定跟丈夫Gary把她生下)。這兒就有一個悖論了: 我剛才說的是“她決定”、“她選擇”去造出這個孩子,也就是說她內心其實有某種要去製造未來的驅動力。同時,未來是早就確定了的,理論上來說她什麼事也改變不了。或者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她沒有理由再去嘗試改變了,因為未來早已寫就。這樣看來,你根本沒法知道是決定先於人生之路,還是人生之路先於她的決定。
TC: 這也是小說致力於探討的其中一個點。有時候我們說“有不詳之事即將發生”,那麼基於的假定就是這個“發生”你沒法去改變,你避免不了。因為如果你能去避免,當然再也不存在悲劇。你可以信誓旦旦地對未來抱有期望,因為“從現在開始我可以盡一切努力採取措施去避免這樣的事情”,人生又是一片明朗和安樂。
BH: 所以說這裡面其實有一點荒唐。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你一生的故事》給了我一些安慰,因為它教我把人生看成是自主性和命運相結合的產物,二者互相成就。二者甚至可以融合得很好而不是相互對立,用故事的語境來說就是“自由意志”和“宿命論”。這故事說的不是你預知未來後,要么改變它要么維持它,這故事說的是你需要獲取一種對生命歷程更為深刻的理解。
這就讓我想起你的另一篇小說《商人和煉金術士之門》,這篇小說裡的一個人物告訴另一人使用時間穿越之門並不是為了改變一些事情,而是為了更好地理解現在與過去和未來的關係。
TC:對,《你一生的故事》和《商人和煉金術士之門》都想要闡明“預知未來並不是悲劇”這種觀點。預知未來並且對此無能為力,這乍一看絕對是種悲劇,因為你天天活在這種“無可避免”的恐懼心理中。這兩個故事都想要重新去構建這種境況,這種“乾等著厄運降臨”的境況。有很多在這種悲情的局面中能夠做的努力,其實是可以找到某種與之共存的方式。
BH:這樣的觀點一定會在一些認為自由意志決定未來的人的心裡激起不滿的情緒。有些人對於自己是自由意志的絕對主導體這點篤信不疑,動搖這種觀點的故事一定會遭到他們的反對。西方文化普遍認為,強調個人主義的“選擇”或者“意志”才是美好人生的根本。如果你連自由意志都無法去主導了,那麼你人生的意義也就全部喪失了,這裡的對立面就是壓迫與被奴役。比較不那麼流行的觀點是個人只是歷史、社群中的一個角色——同時擁有主動性和被動性。
TC:自由意志一直是哲學家反复論述的一個東西。每個人其實都認為自己是擁有自由意志的,所有人都抗拒這種“未來早已決定”的觀點。但隨著你對世界的了解越來越多,你其實越來越能體會“自由意志”的無力性,至少是淺薄意義上的“自由意志”。應該做的是找到一種對自由意志的定義,使之既能讓人的內心得到滿足,又能與我們所認識的宏觀世界相匹配。對,我認為是這樣的,在這兩個故事中我所虛構的情景都是為了尋求這種自由意志和宿命論的兼容性。
BH: 我問我的學生“如果有機會學七肢筒的語言(能夠同時知曉過去、現在和未來),你會不會去學?”,大部分人高喊著“絕對不”,因為他們心中理所當然地認為“一旦知曉未來那活著還有什麼意義?”。如果你有機會學的話,你學嗎?
TC:(笑)我不知道。就像我剛才說的,人隨著年紀的增長是會對未來之路有越來越清晰的認識的。你其實會知道一些悲劇將會降臨於你。從某種意義上看,我們所有人都對未來有所知曉,不那麼確切,廣義層面上的。我們知道未來里頭有什麼,同時讓生活繼續。
BH:死亡就是我們每個人都知曉的結局。尤其是絕症病人,他們知道生命所剩的時間,還是往前繼續活。
TC:死亡是結局,知道這一點人們也沒自殺。

寫故事的順序是先把結局寫好
BH: 在一些訪問中你曾經提到過你寫故事的順序是先把結局寫好。
TC:對。
BH: 這不也正是《你一生的故事》的主題:結局已知,未來明了。
TC:寫作上我倒不是因為這個才遵循這一點的。打個比方,如果你在寫一個懸疑故事,寫之前你並沒想好誰是兇手,你跟讀者一樣,想要沿著故事的發展把兇手找出來,那麼一個問題是你最終指定的那位兇手很可能跟之前鋪陳的線索不符。當然不是所有的故事都是懸疑故事或偵探小說,但我傾向於用寫懸疑的方法來對待我的故事。我需要在開始之前就知道“是誰幹的”。顯然不一定每個作者都這麼做,各有各的處理方式。但我寫作的路徑跟懸疑小說作者類似。
BH: 我很好奇,你的一些故事的結尾是開放式的,比如《賞心悅目:審美干擾鏡提案風波紀實》《軟件體的生命週期》。這些故事都會呈現若干個觀點,但直到結尾你都沒有表露出更加偏信某一個觀點的跡象,這些故事的結局你是怎麼決定的呢?給人一種“故事未完”的感覺。在《賞心悅目》中,全篇終止於塔瑪娜·萊昂斯的個人觀點。而在《軟件體》中,德雷克和安娜的意志是否能真正代表數碼體最好的歸宿,這一點其實也沒有定論。這些故事跟《你一生的故事》或是《商人和煉金術士之門》這種走“時間線”的故事的結束方式很不一樣。
TC:對,那些是矛盾型的故事。我想在它們當中設置一種不確切感,或是需要在兩種對立的觀點中做出抉擇的感覺。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你一生的故事》跟以上故事也有相似性。《你一生的故事》也是讓人在兩種觀點中挑選:這究竟是個悲劇結尾,還是美好結局?露易絲選擇要孩子到底是不是個正確的決定?《賞心悅目》和《軟件體》則是“做選擇型故事”的另一種表達類型,但所有這些故事的目的都在於讓人能體會到兩種選擇都有理可據,有情可原。
採訪原文初載於http://aalr.binghamton.edu/specfictioninterviewchiang/
撰文、編譯:劉佩

Ted Chiang (姜峯楠) | 誠品網路書店 - https://goo.gl/csau6H

Arrival: Stories of Your Life MTI - 大眾文學 | 誠品網路書店 - https://goo.gl/xQy8PT

2017-02-20_200058  

Aug 22 Mon 2016
(短篇)姜峯楠 Ted Chiang--妳一生的故事(電影 異星入境 原著小說)
分享: 7Headlines facebook PLURK twitter
undefined
卡蘭坦斯蓋普恩基地 格主個人無償提供 科幻中篇翻譯
翻譯連結請見:https://krantasblog.blogspot.tw/2016/06/story-of-your-life.html#more
-----------------------------------------------------------------------------------------------------
會發現這故事純粹是個意外──因為網友介紹,所以偶然有機會看到卡蘭坦斯大的翻譯,看完之後驚為天人,特地去找了原作,卻發現台灣的進書管道都顯示沒貨,真希望台灣也能引進啊!
這絕對是我這幾年看過最讓我印象深刻的科幻中篇作品,非常的哀慟、深刻,徐緩展開的文字,看似很硬的語法和科學辯證,總和成一種絕無僅有的印象,細微堆疊的不明情緒在最後終於了悟時,真的讓人難過的不得了。
這故事也被改編成電影《異星入境》,剛剛去查發現好像已經上映了(???),不知道跟原作劇情差異多少,看IMDB評價很高應該是滿不錯的,想抽空去看看。
電影預告,看起來質感不錯。
故事很簡單,訴說一個優秀的女性語言學家,接受了去學習外星人語言並與之溝通的任務。在溝通的過程中,她的思維方式被外星人給改變,而這溝通的過程,又與她的婚姻和家庭的相關回憶互相纏繞,最後連成一個圓。
這故事最傑出的地方是他所表現出來的哲學感──自兩端出發,在知道未來與過去的前提下,藉由選擇與行動,去實現「已知的未來」。這種把時間感泯除、過去未來縱橫交錯的感受,在這個故事裡,藉由「故事結構」、「人物對話」、「回憶追溯」去同時表現。最後如一個環形般重新歸結於原點。非常厲害。
也因為早就得知未來,在故事講述的過程中,讀者會從茫然與未知,慢慢體悟到主角想要訴說的主題,在最後一切都明白的瞬間,把故事開始的感受重新再倒轉一次
這種演出手法絕對不是第一次看到,但作者姜峯楠把語言形式、科學理論與這種講述結構結合,呈現出相當完美的效果
同時又精巧的討論了幾種哲學觀:像是人類如何認知未來,認知形式與語言的關係、語言結構的發展過程、科學理論的反面解讀,以及最核心的時間觀的重新詮釋,此處甚至帶出了一種佛學的風味──
我不知該如何說明,但無疑在思想深度的挖掘上這故事讓我得到很深刻的感觸,結合主角的生命經驗,以及主題「妳一生的故事」,更讓這故事充滿溫度,令人悲傷。
這篇小說主要分成兩個部分:順序型的「與外星人溝通」,以及順序隨性跳躍的「與女兒相關的回憶」。
兩段內容互相交錯,偶而會達成主題的呼應與連貫。
這部分的連接做得很好,更讓記憶那種難以捉摸的飄忽感、以及思想倏忽移動的特徵表現得淋漓盡致。
也更與故事中反覆強調的「已知未來的行動方式」主題有更貼切的展示。
底下心得含有劇透:
故事中「與女兒相關的回憶」是以追溯的口吻去說的,「與外星人溝通」則是按著時間往下,所以其實當初我在閱讀的時候沒有想太多,我一直以為故事順序是:
【生下女兒、與女兒的點滴回憶】→【女兒死亡,接下與外星人溝通的任務】
但實際上看到最後我才了解,故事順序是:
【接下與外星人溝通的任務】→【生下女兒、與女兒的點滴回憶】→【女兒死亡】
這種感覺非常奇妙,不知道是作者有意為之的操作還是我自己誤會 囧 ,但不論如何造成的效果相當明顯,開頭時的對話,與最後結尾完美結合,讓我感到相當震撼。
故事一開始「妳想不想跟我生寶寶」的提議,連接到女兒「妳把我生出來,就只是因為妳能得到一個免費女傭」的抱怨。
事件的開頭:太空船出現,接到任務的電話,連接到收到女兒過世的訊息。
外星人出場,與「七腳族」嘗試溝通時產生的語言迷障,連接到女兒剛學習說話時雙關詞的使用錯誤……等等。在故事中舉凡皆是。
類似的連接,讓故事線索綿密且互相統合呼應,中間適當放入一些訊息,我們因此知道了主角當初婚姻失敗的可能原因、女兒的性格(強勢、積極、勇敢冒險)、主角的新丈夫、女兒與父親的互動……
看似無意義的細節堆疊,在最後引爆出深沉的感情與悲傷。看完後順間了悟,許多瑣碎不重要的細節與選擇,也藉由故事結構的倒錯,變得擁有意義。
人的思考可以賦予無序意義。
我特別喜歡主角描述七角族語言系統的過程,真的呈現出與人類截然不同的物種在思維上和人類的差異,七角族的文字描述更是迷人:
它看起來一點也不像文字,反倒更像一群精緻的圖案設計。語標沒有以橫排、螺旋狀或任何線性方式排列;趴噠和呸呸在寫句子時,會盡可能把最多語標塞進一個龐大的圖塊。
而這種書寫方式暗示的是思維上的不同,作者用物理學的解釋做為例子:
七腳族的物理學的確跟我們顛倒……「妳已經習慣用因果關係去思考折射;光抵達水面是因,轉變方向則是果。但是費馬原理聽起來很怪,這是因為它以目的導向的詞彙描述光的行為。這聽起來就像對光束下的上帝戒律:『汝應最小或最大化抵達目的地之時間』。」……我對自己心想:光束還沒選擇要往哪個方向移動,就已經曉得自己會抵達何處。
這裡進入一個併呈的時間觀,對七角族來說,時間不是線性,而是同時呈現在眼前。這裡進入到關於預知未來的討論:
自由意志的存在,代表我們無法知曉未來。我們之所以知道自由意志存在,是因為我們能透過它產生經驗。決斷力是自我意識的與生俱來一分子。
以及最後最讓我感動的這句話:
我從一開始就曉得自己的目的地在何方,也選好了路徑。可是我選的究竟是快樂的極值,還是痛苦的極值?我實現的是最大化,還是最小化?
以[母親-女兒]的對應,來作為陳述故事的主幹是非常聰明的結構。
母女有著傳承與相似性,彼此關係的連接與斷絕是故事的主幹,更涵涉了作者想表達的思想觀。
母親的半生中涵蓋著女兒的一生,知曉一切的母親對於故事的開頭與結尾的理解,正反映出作品中反覆提及的「因果論」和「目的論」的思想差異。
在改變了思想後,在記憶自由穿梭重回開始時,她仍舊選擇了一樣的答案。
在此刻她得心念與七腳族的思想融合為一,在尋找事件中的因果關係並宣告失敗之後,她轉而尋找目的──即使無解,即使最後等著她的是一樣的結果,一樣的痛苦。
這故事讓人聯想到傳統希臘神話式的悲劇故事,人們得到寓言,人們反抗寓言,人們實現寓言。
在明知結果的時候,你的自由意志已不存在。在你用自由意志去選擇而最後得到的結果,與在得到絕對預知後知曉的結果,其實是同一種結果。命運無法改變。
無法改變,但感情依舊是真實的。
這種悲愴與極大的愛和痛苦,在帶著同步性的思考中同時被主角和讀者體驗,也更反覆驗證我們生命中無法挽回與終究要面臨的悲痛,正是這種思索與感情,使這篇討論語言和物理學的科幻小說變得極美。
很棒的故事,值得推薦。


江皓昕:閱讀「你一生的故事」,彷彿一連看了七集 Black Mirror
專欄, 你一生的故事, 外星人, 天煞異降, 姜峯楠, 小說, 書評, 科幻小說, 語言 2016年5月9日 BY 江皓昕 一個月三十本
A+A-
這形容可不是我創,而是我在書店猶豫該不該把書放進籃子時,上網看到一個閱後點評是這麼說。就是這一句,我把書帶回家了。優秀的書總是有這種魅力,當你讀完,你不會安於獨自一人去感受那股興奮,而恨不得把書借給每一位朋友,站在他們面前日以繼夜地硬銷。如果還是沒人理你的話,你甚至會有慾望到書店裡買下所有存貨,送給那些有眼無珠的朋友,待他們讀完,終於意識到自己當初是有多愚昧的時候,你就可以沾沾自喜:「看,我不早說了嗎?」
對我來說,姜峯楠(Ted Chiang)的短篇小說集「你一生的故事」(Stories of Your Life and Others),正正就是這麼一本書。
姜峯楠 圖片來源:wikipedia
姜峯楠 圖片來源:wikipedia
姜峯楠是 1967 年出生的美籍華裔科幻小說家,不算多產,至今只出版過 14 篇短篇和中篇小說,每次出手卻一撃即中,四獲星雲獎、四獲雨果獎(也就是劉慈恩「三體」所獲的獎項)、三獲軌跡獎、四獲日本科幻大獎。是的,當初在書腰上看見這種曬冷介紹是有點不以為然,正如英文書店裡,不知為何每一本書的封面都是 New York Times Bestseller,簡直是暢銷大平賣。
然而如果你願意花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去讀首一篇故事,你會頓覺姜峯楠果然不是池中物。他跟大部分濫竽充數的小說家不一樣,毫不吝嗇把絕對可以發展成長篇小說的點子,一個,甚至幾個,巧妙地塞進了一個短篇裡。單看首一篇同名作品「你一生的故事」,已有一點韋家輝的禪學境界。
故事講述地球受到外星文明來訪,美國政府找來一批語言學家,嘗試用嚴謹的語意學來學習他們的語言,從而了解他們的技術和思路——畢竟數學雖然是宇宙共通語言,但假以時日,談到真真正正的面對面接觸時,人類和外星人還是需要一套共同語言才不致雞同鴨講。
「你一生的故事」姜峯楠著
「你一生的故事」姜峯楠著
很多小說都會懶惰地以英語是宇宙通行證,或外星人高超得運用心靈感應來解決一切問題——很少卻會像姜峯楠般,從語言學的角度,硬橋硬馬推敲異於地球文明的物種,其思考方式會是如何。故事中,女主角發現外星語言的規律跟地球人的完全相反,我們的口語和文字是線性的,外星人卻是如壁畫圖像般運用意象,只要看一眼,就知道整幅大畫面。地球人看到因才知果,或看到果才追溯到因。外星人眼中,因果卻是同時存在的東西。
等如一本預言世界的命運之書,當人類去讀的時候,我們還有自由意會去選擇是否跟從,從而改變命運。可對外星人來說,他們為了達成命運,不得不調節自己的自由意志,以目標為本,讓一切都成為不可逆轉的宿命。他們活在當下,腦內卻彷彿洞悉了整條時間線,看到了過去,也看到了未來……女主角漸漸被外星語言塑形,影響了她的地球人邏輯,看得見幾十年後來不可逆轉的因果。當她還沒認識一個人,已知道這人將會是她的丈夫,跟她生女兒,女兒會因車禍而死,丈夫也會跟她離婚……
我看了才明白,原來「大隻佬」裡的劉德華,也是外星人。當然,姜峯楠的書寫形式比較理性,設計背後也有穩打穩紮的理科根據。
然而,雖然這是一本技術型小說,你不會感覺姜峯楠在賣弄,亂湊出一些專有名詞,或寫一堆比正文還要長的語釋補充——姜峯楠的故事純粹講人。用單一的科學理論一個奇想,無限發大,套在平凡的角色上。主宰、自由意志、命運、過去未來、線性的時間、高維度的認知能力,這都是他談及的題目。他寫的也許不算硬科幻小說,而是婉轉一點,帶著科幻魂,實際講人神關係的宗教意識小說。書內其他故事還有「領悟」,一個類似電影 Lucy,講述人類智力發展到極致時的情況;「巴別塔」,古人嘗試接近天堂的故事;「地獄是上帝不在的地方」,天使下凡,人類必須學習如何熱愛上帝的故事……
說到底,跟英劇 Black Mirror 的相似之處在哪?對我來說,兩者除了故事出色,都是一口氣廢寢忘食地看完之外,看畢剎那,也會讓人看著浮雲頓感天地悠悠,口中哼著「燕尾蝶」的歌詞:「這地球若果有樂園,會像這般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