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3500_1_1

本土「條背土蝗」捲土重來?農業專家:小心蝗害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影/4000億隻蝗蟲逼近中國 3分鐘了解前因後果 | 國際焦點 | 全球 | 聯合新聞網

2020-02-20_153750

影/4000億隻蝗蟲逼近中國 3分鐘了解前因後果 | 國際焦點 | 全球 | 聯合新聞網


日治初期蝗災為患肆虐農田之雌蝗虫繪圖
日治初期臺灣農村蝗虫為患,蝗虫遮天蔽日啃食農作物之事件經常發生,任由農民敲鑼打鼓揮舞繫有布條竹竿驅趕,蝗虫依舊肆虐,農民苦無對策。臺灣總督府為消滅蝗虫,曾派員研究對策,調查人員除手繪雄雌蝗虫圖及肢體結構供辨識外,並提交消滅方法:一、在蝗虫肆虐區設置買收所收購蝗虫;二、動員民力包圍蝗虫出沒之蔗田,放火燒滅成虫與虫卵;三、指導農民挖掘虫卵、幼虫與捕殺蝗虫的方法,而後蝗災絕跡。

87021295_3061130277252023_7515724041039118336_n


日治初期蝗災為患肆虐農田之雄蝗虫繪圖
日治初期臺灣農村蝗虫為患,蝗虫遮天蔽日啃食農作物之事件經常發生,任由農民敲鑼打鼓揮舞繫有布條竹竿驅趕,蝗虫依舊肆虐,農民苦無對策。臺灣總督府為消滅蝗虫,曾派員研究對策,調查人員除手繪雄雌蝗虫圖及肢體結構供辨識外,並提交消滅方法:一、在蝗虫肆虐區設置買收所收購蝗虫;二、動員民力包圍蝗虫出沒之蔗田,放火燒滅成虫與虫卵;三、指導農民挖掘虫卵、幼虫與捕殺蝗虫的方法,而後蝗災絕跡。

86987149_3061125403919177_441798207425478656_n


B38898D8-6634-421E-804B-008252F32278_w1023_r1_s2017-02-17_133209


2017-02-17_133246  

蝗災,又稱蝗禍,是指蝗蟲引起的災變,大量的蝗蟲吞食禾田,使農產品完全遭到破壞,引發嚴重的經濟損失以致因糧食短缺而發生饑荒。蝗蟲極喜溫暖乾燥,蝗災往往和嚴重旱災相伴而生,有所謂「旱極而蝗」[1]、「久旱必有蝗」[2]。
歷史
蝗災是世界性的災變,而且淵遠流長,《詩經》中提到「去其螟螣,及其蟊賊,無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3],蘇軾在錢塘時見蝗災「上翳日月,下掩草木,遇其所落,彌望蕭然。飛蝗來時半天黑。」[4]。日本在《日本後紀》一書中首見蝗災。中國歷史上迭起蝗災,受災區多集中於河北、河南、山東三省,江蘇、安徽、湖北等省亦有分布,嚴重時可能遍及整個黃土高原,鄧雲特《中國救荒史》統計,秦漢蝗災平均8.8年一次,兩宋為3.5年,元代為1.6年,明、清兩代均為2.8年,受災範圍、受災程度堪稱世界之最。
中國古代對蝗蟲認知不多,故有「蝗神」的說法,又有「蝗魚(蝦)互化」之說,如:宋代陸佃的《埤雅》:「或曰蝗即魚卵所化」,潘自牧的《記纂淵海》:「有蝗化為魚蝦」。李昉《太平御覽》〈蝦門〉記載:「蝗蟲飛入海,化爲魚蝦。」。李蘇《見物》記載:「旱涸則魚、蝦子化蝗,故多魚兆豐年。」。
災區
2001年,俄羅斯南部的斯塔羅波爾地區,約26.7萬公頃的牧場和耕地受到蝗蟲侵襲。同時期,中國的黃河流域、渤海沿岸及新疆北部地區同樣也有蝗災,部份地區的蝗蟲密度達到了最多每平方米一萬隻[5]。2001年,中國遼寧省首見蝗災,起因是百年首見的旱災。
2003年,美國西部的內華達州、猶他州和愛達荷州皆飽受蝗災侵擾,愛達荷州的災情是二次大戰以來最慘重的一次[6]。
防災措施
中國的防蝗觀念最遠可見之於商代甲骨文[7]。唐太宗曾因蝗災將蝗蟲生吞下肚,左右遽諫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災朕躬,何疾之避!」[8]。自宋朝以後,對蝗災有了較科學化的認知,並總結一些滅蝗的方法,如:鳴金驅趕法、捕擊法、火燒法、溝坎深埋法、掘種法、以及趁清晨蝗翅露濕難飛用器具抄掠法等。新疆等地以養鴨、雞等方式消滅蝗蟲。明末清初有大量的防蝗書籍,陳芳生有《捕蝗考》,分「備荒事宜」和「前代捕蝗法」兩部分,江蘇泰州人彭壽山撰《留雲閣捕蝗記》,浙江鄞縣人陳僅撰《捕蝗彙編》,江蘇無錫人顧彥撰《治蝗全法》分「土民治蝗法」、「官司治蝗法」、「前人稱說」和「救荒事宜」四部分,王勛有《撲蝻凡例》等。
捕殺蝗蟲,是當時最主要方法。例如:嘉慶五年,「九月蝗至,邑西若坑十八都、十九都、二十都皆有之。知縣華中伯祭劉猛將軍廟,蝗被鳥啄,遂息。」[9]道光四年旱蝗,「官民協捕,且焚且瘞,尋有群鴉及蝦蟆爭食之,殆盡,禾苗獲全。」[10]
目前,最有效的滅殺蝗蟲辦法是用飛機噴灑農藥,效果大,但成本也很高。

台灣自一八六九年的首次記錄以來,至少有六次從菲律賓遷入的記錄。但最近五十年未見飛蝗從南方遷入

File:Schwarm Wanderheuschrecke.jpgFile:Oxya yezoensis November 2007 Osaka Japan.jpgFile:Skewered locusts.jpg

蝗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關於同名武器,見蝗蟲坦克、蝗蟲10自走炮
如何讀生物分類框 蝗蟲
小翅稻蝗(Oxya yezoensis)
小翅稻蝗(Oxya yezoensis)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綱: 昆蟲綱 Insecta
目: 直翅目 Orthoptera
亞目: 錐尾亞目 Caelifera

蝗總科 Acridoidea
蝗科 Acrididae
網翅蝗科 Arcypteridae
斑腿蝗科 Catantopidae
Charilaidae
瘤錐蝗科 Chrotogonidae
沙蝗科 Lathiceridae
小蝻蝗科 Lentulidae
癩蝗科 Pamphagidae
牛蝗科 Pneumoridae
枝蝗科 Proscopiidae
錐頭蝗科 Pyrgomorphidae
短角蝗總科(蜢科)Eumastacoidea
短角蝗科(蜢科)Eumastacidae
菱蝗總科(蚱科)Tetrigoidea
股溝蚱科 Batrachididae
菱蝗科(蚱科)Tetrigidae
蚤螻總科 Tridactyloidea
短足螻科 Cylindrachetidae
Rhipipterygidae
蚤螻科 Tridactylidae
蝗蟲,是蝗科,直翅目昆蟲。全世界有超過10,000種。分布於全世界的熱帶、溫帶的草地和沙漠地區。其俗稱基本上有蚱蜢、短角蚱蜢、草蜢、草螟、螞蚱等數種,但因為蝗蟲和螽斯的外型相近,所以不同地區的人士對此兩種昆蟲常有各種相異的俗稱,例如「把蝗蟲稱為蚱蜢,把螽斯稱為草蜢」,或是「把蝗蟲稱為短角蚱蜢,把螽斯稱為長角蚱蜢」,以及「把散居的蝗蟲稱為蚱蜢或草蜢,把群居的蝗蟲才稱為蝗蟲或飛蝗」等等。在生物學分類上,「蚱蜢」一詞可分指「菱蝗科」和「短角蝗科」的蝗蟲;「菱蝗科」又稱之為「蚱科」,而「短角蝗科」則又稱之為「蜢科」。蝗蟲的起源,以及其某些種(有些可以長達十五公分)的滅絕,至今仍不明瞭。[1]
特徵
後腿發達,用後腿可以跳比身體長數十倍的距離。為不完全變態昆蟲,稚蟲和成蟲相似,只有翅膀有無的分別。後翅為半透明。一些種類的蝗蟲翅膀退化變小,一些種類如菱蝗已喪失飛行能力。
體色有綠色和褐色,與種類無關;是生活環境的保護色。
蝗蟲口大、下巴發達,以植物葉片為食,蝗蟲喜食蘆葦、稗、白茅、垂盆草及蒿類植物,蝦須草和海蓬子。一些蝗蟲種類是雜食性,也吃昆蟲屍體,甚至連同類的屍體都吃[2]。
一些種類的雄蟲會發出聲音吸引雌蟲,但是是以磨擦翅膀和後腿發出聲音,與蟋蟀用前翅的發音器官發音結構不同。
與螽斯、蟋蟀的不同
蝗蟲身體細長,觸角短。
蝗蟲的耳朵不在前足,在胸部和腹部之間。
蝗蟲的雌蟲的尾部有產卵管,不過不太突出。
蝗蟲大部分的種類,雌蟲的身體比雄蟲大。
生活史
蝗蟲是不完全變態的昆蟲(卵、若蟲、成蟲)。卵產於土中,若蟲和成蟲在地上生活。
交尾結束後,雌蟲的腹部可伸長約兩倍,向土中產卵。卵被雌蟲分泌的泡沫狀物包起來,保護蛋不受季節的變化和乾燥的危害;通常去年暖冬或寒冬不夠長久,第二年蝗災即頗嚴重。蝗蟲喜旱怕雨,一旦天雨,翅膀沾濕不能覓食,往往會餓死[3]。
剛孵化的幼蟲仍包裹著薄皮,從土中出來後,開始在地面進行最初的蛻皮。幼蟲沒有翅膀。隨著重覆蛻皮,蛻皮共約五次,身體會逐漸變大,翅膀也會越來越明顯。
進行最後的蛻皮後,成蟲的翅膀伸長,雌蟲的產卵管形成。交配時,雄蟲會跳到雌蟲背上進行交尾。
蝗蟲的天敵是鳥類以及蛙類[4]。
蝗害
蝗災往往和嚴重旱災相伴而生。大陸沙漠地帶分布的蝗蟲,有時候大量發生,形成大集團,使其路過的農作物受到毀滅性的傷害;而且一旦食物耗盡,在蝗蟲的集團內也會發生同類相殘的情況。不過,近年來農藥大量地使用使得蝗害的發生頻度降低了。
中國古代的記載
中國古代對蝗蟲認知不多,故有「蝗神」的說法,又有「蝗魚(蝦)互化」之說,如:宋代陸佃的《埤雅》:「或曰蝗即魚卵所化」,潘自牧的《記纂淵海》:「有蝗化為魚蝦」。李昉《太平御覽》〈蝦門〉記載:「蝗蟲飛入海,化爲魚蝦。」。李蘇《見物》記載:「旱涸則魚、蝦子化蝗,故多魚兆豐年。」。
自宋朝以後,對蝗災有了較科學化的認知,並總結一些滅蝗的方法,如:鳴金驅趕法、捕擊法、火燒法、溝坎深埋法、掘種法、以及趁清晨蝗翅露濕難飛用器具抄掠法等。明末徐光啟撰有《除蝗疏》,疏中根據歷史上從春秋至元朝記載的一百一十一次蝗災分析,得到蝗災「最盛於夏秋之間,與百穀長養成熟之時正相值,故為害最廣」的結論。王鼎鈞在回憶錄提到抗戰期間仍不時有蝗災,最大蝗蟲稱為蟲王,據說體型大如雞,當時滅蝗的方式仍是千年來相沿的捕擊法、火燒法。[5]
中國古史有「蝗一夕抱草而死」的記載,如《舊五代史·五行志》載,乾祐二年(949年),蝗蟲蔓延到宋州(今河南商丘),「蝗一夕抱草而死」。民國《高淳縣誌》卷十二:「同治四年十月,農工將畢,有飛蝗東來,墜落水成鄉地方,來春蝗生遍野,不俟扑打,盡抱草而死。」這種「蝗一夕抱草而死」的記載殊為可議,有人認為只是官員為粉飾太平,但也有人認為當地植物有殺蝗效果,如周懷宇《隋唐五代淮河流域蝗災考察》一文說:「在淮河流域的植物類中,也有殺蝗的草本植物……」,「宋州發現當地生長殺蝗的草本植物……」,也有人認為蝗蟲的蝻及成蟲也可發生疾病,由真菌感染,最後爬到草尖端,前、中足抱草而死,一般稱此現象為「抱草瘟」,或吊死瘟(蝗霉病)。
蝗害預警及阻擊
在中國,治蝗滅鼠指揮部的治蝗專家組負責將蝗害減至最小。為建立相應的監測防治機制,須留意適合飛蝗滋生的環境(比如灘塗的大面積增加),預測飛行能力強的蝗蟲何時進入成蟲期,以及預測受波及的地區。滅蝗手段有:使用滅蝗機械、飛機,人工化學方法,或者修築禽鳥巢穴蓄養滅蝗禽鳥(新疆治蝗專家[6]在2009年首次把粉紅椋鳥及家禽如牧雞、牧鴨等喜食蝗蟲的禽鳥作為滅蝗主力[7])等。
食用
供食用的蝗蟲
蝗蟲也是一種符合猶太教規的食物,常在饑饉下被窮人食用。[8][9][10]此外日本的佃煮亦有使用蝗蟲作為食材醃製。
其他寓意
「蝗蟲」在上海、香港等地,也用作稱呼外來的低素質人口。(參見:蝗蟲論)
蝗蟲由於侵害性大,在不同文化上均視為災禍與毀滅的象徵,如聖經《出埃及記》神以蝗災打擊埃及;《啟示錄》中以蝗蟲比喻魔鬼[11]。電影《驅魔人》亦有蝗蟲襲擊人的意像。


台灣蝗蟲蝗害/1655年台灣蝗害/蝗災,又稱蝗禍,是指蝗蟲引起的災變/台灣一八六九年的首次記錄以來,至少有六次從菲律賓遷入的記錄。但最近五十年未見飛蝗從南方遷入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a3a9e7cea7cd9a258702cbe8202c3895-600x4005b46d32ce8bcab0adfdb1babafa49ee5-600x4011648036bdda3864e0ec29a941687b467-600x399

皇上對蝗蟲說了一句話 漫天蝗災徹底消失
文/雲鑒
皇上對蝗蟲說了一句話 漫天蝗災徹底消失 | 唐太宗 | 天人感應 | 天災人禍 | 大紀元 http://bit.ly/2Wf6KyY
水稻田的美景之中,蘊含無窮的生命奧秘。(詹亦菱/大紀元)
更新: 2020-03-08 2:17 AM    標籤: 唐太宗, 蝗災, 天人感應, 天災人禍
蝗災與水災、旱災並稱古代農業史上的三大災害。《詩經》中稱蝗為螽,戰國後多稱蝗,約在宋以後,蝗又稱「蝻」,合稱蝗蝻,至今沿用。歐陽修形容蝗蟲「口含鋒刃疾風雨,毒腸不滿疑常飢」。
明朝徐光啟《農政全書》中說「凶飢之因有三,曰水、曰旱、曰蝗。地有高卑,雨澤有偏被。水、旱為災,尚多倖免之處,惟旱極而蝗,數千里間,草木皆盡,或牛馬毛、蟠幟皆盡,其害尤慘,過於水旱。」
《尚書‧微子篇》中說:「天毒降災荒。」意思就是災荒是上天對人類的懲戒。中華傳統神傳文化認為,吉祥凶禍的出現都預示著國家興衰存亡。因此《中庸》中說:「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
漢代董仲舒更提出天人感應學說,認為:「國家將有失道之敗,而天乃先出災害以遣責之。不知自省,又出怪異以警懼之。尚不知度,而傷敗乃至。以此見天心之仁愛人君,而欲止其亂也。」
所以,古代明主聖君在災異來臨之際,多能躬身自省,罪責己過,以求得上天寬憫,破除人間災異
中華傳統神傳文化認為,吉祥凶禍的出現都預示著國家興衰存亡。(clipart.com)
《貞觀政要》中就記載著一個關於唐太宗反躬自省、消禳蝗災的真實故事。
貞觀二年四月辛卯,京師大旱,蝗蟲大作,漫天的蝗蟲飛壓,農作物受到了很大損失。唐太宗心情非常沉重,他決定親自到野苑中去看看災情。
唐太宗看見遍野的蝗蟲,特意捉撿了幾隻很大個的,對著它們說:「民以食為天、以穀為命,你們卻吃盡了糧食,這會對天下百姓造成多大的傷害啊!」
「如果天下蒼生有什麼過錯的話,罪在朕躬一人啊,如果蝗蟲你們真的有靈性的話,你們儘管來吃我的心,而不要傷害百姓啊!」
說著,太宗竟然就要把蝗蟲吞進肚子裡,好讓蝗蟲來吃自己的心。左右大臣趕緊阻攔,說:「龍體保重,這會得病的,萬萬不可。」
太宗說:「我希望將天下災禍轉移到我身上來,還怕什麼疫病呢?」說完,就把蝗蟲吞進了肚子裡。太宗仁心待民、罪責己過的誠心感動了上天,很快,鋪天蓋地的蝗蟲大軍消失了,蝗災消除了。
(大紀元製圖)
這件事在《資治通鑑》和《舊唐書》等信史中都有記載,可見所記載的並非虛構,而是歷史事實。唐太宗吞蝗滅災的典故就此傳開。
直到今天,在山西南部和東南部都流傳著唐太宗滅蝗的神蹟。晉城城區一帶,民間流傳著貞觀二年三月,李世民以旱蝗責躬,後吞蝗消除天災並於癸酉日天降甘霖緩災的故事。而長子縣一帶的民眾則因此而立廟祭祀,恭拜太宗聖德。
唐人張鷟在其筆記《朝野僉載》中記載,唐太宗吞下蝗蟲後不一會兒,便有像鸛鳥那麼大的烏鴉飛來,一百萬隻是一群,用一天的時間就把蝗蟲吃光了。唐玄宗的臣子浮休子說:「這是文武聖皇上(李世民)的精誠感動了上天而得到的結果。明君應當發揚德政教化而謹慎地施行刑罰,來回答上天的警誡。」
唐太宗吞下蝗蟲後不一會兒,便有像鸛鳥那麼大的烏鴉飛來,一百萬隻是一群,用一天的時間就把蝗蟲吃光了。示意圖。圖為清 吳應枚《萬點寒鴉》局部。(公有領域)
唐太宗的仁心也為後代帝王和文人大臣立下了順天愛民的楷模。唐天祐末年,大批蝗蟲出生在地洞中,它們長成後,一個接一個地咬著爪子和翅膀從洞裡連綿不斷地扯出來。
當朝皇帝對著蝗蟲們感嘆:「我犯了什麼罪,你們要吃我的莊稼苗?」不久,蝗蟲都變成了蜻蜓。洛陽一帶的蝗蟲也都變成了蜻蜓。那一年,各種鳥雀都變成了燕子。
宋理學大家朱熹曾奉旨去浙東一帶視察蝗旱災情,隨時報奏皇上,他在會稽廣孝鄉除了捕蝗外,還進行祈禱,他在《乞修德政以弭天災狀》中寫道:「為今之計,獨有斷自聖心,沛然發號,深以側身悔過之誠……然後君臣相戒,痛自省改……庶幾精神感通,轉禍為福……」
如今的中華大地,瘟疫橫行,蝗災逼臨,不知當政的統治者們是否讀懂了天意,危機已然來臨,不順天合德者,天懲必接踵而來直至惡政滅亡。@*#
--------------------
私心作祟,功臣變叛臣。圖為蝗蟲的一種——螞蚱。 (pixabay)
早年,黃巢亂賊之兵要強渡長江之時,朝中議政,高駢聽到有的倚重他,也有的另有想法,心中不樂,竟然起了壞念,曾想趁著國家瀕危之際不出兵,縱賊逼京,以驚駭朝廷,作為自己求富貴的本錢。後來,雖被點醒,不過在對付黃巢的戰事中,高駢又私心高漲,想要獨攬功勞,因而中了黃巢狡猾的騙計。當時巢兵中瘟疫的非常多,失去戰力,黃巢使詐向高駢乞求歸命朝廷。高駢回奏朝廷「賊已破,不須大兵」,讓數萬赴淮南的義武兵班師而返,錯失了收伏亂賊的機會。黃巢知道大軍離開了,馬上擊殺了高駢的悍將張潾,乘勝渡長江攻天長。
黃巢賊兵朝兩京進攻時,朝中派使節頻頻催促高駢討賊,高駢始終延宕不發,眼看著長安、洛陽兩京都被亂軍攻陷。光啟元年(885年),僖宗避難四川,還是對他寄予厚望,給予厚恩,屢屢下詔催促他出師。高駢在揚州卻起了異心,想兼併兩浙,陰圖三分天下,就是按兵不動。《新唐書》論高駢「都統三年,無尺寸功,幸國顛沛,大練兵,陰圖割據」。
僖宗看透了高駢無赴國難之意,亂事更是嚴重,就以增爵的方式,收回他都統的兵權和鹽鐵轉運使之職,並令王鐸代為統都,領軍出討。高駢既失兵柄又落利權,一旦失勢,威望頓盡,開口大罵。他累次上奏章,用詞不遜,一再污辱、要挾皇上,冀望恢復過去的大權,逆臣的醜態畢露!
次年春,朝廷收復京城。高駢悔恨萬狀,鬱悶糾結。這時部下多人背叛他,他又受裝神弄鬼的牙將呂用之的蠱惑,沉迷於假神仙道術中,軍中、地方政事完全不管,全交給呂用之專權。呂用之得了權,淫刑重賦,人人思亂,揚州不治。
光啟二年九月,揚州地方下「魚雨」,揚州府署的延和閣前落下隕星,聲大如雷,隕星落地遍地火光爍爍。十一月連連雨雪,陰晦天氣一直持續到次年二月。農作物連連歉收,食物價格高漲,餓死很多人,嚴重到屍骸暴在路上隨處可見。[2]
就在光啟二年時,蝗蟲大軍攻入了高駢的揚州府,齧啃殆盡府中旗幟、畫像中的「人頭」。次年,畢師鐸攻陷揚州,高駢被叛將囚禁,後來被黃巢舊黨降將秦彥派人砍下了頭。那群蝗蟲大軍的「所作所為」,果然是給末路叛臣的預言。蝗蟲不飛而行,不就是高駢能出兵赴國難卻不出兵的模樣嗎?高駢周圍那些在亂世中翻來覆去的變節叛將,也都不得好下場,同歸於盡,和蝗蟲自相殘食而死盡沒有兩樣。
漢代大學問家劉向認為,蝗災對應貪婪、暴虐的人事而來。[3]高駢對富貴權利貪心無厭,坐視國家瀕危以圖謀自己的富貴;他失政於民,人民大量餓死,卻妄想「擺脫塵埃,自求清凈」。蝗蟲帶來的天人感應之徵兆,迫在眉睫,他絲毫不悟,私心大、悟性差,封死了自己的活路!
註釋
[1]《舊唐書.卷一百八十六》:「(*光啟二年)淮南饑,蝗自西來,行而不飛,浮水緣城而入府第。道院竹木,一夕如翦,經像幢節(*旗幟儀仗),皆嚙(*齧)去其首。撲之不能止。旬日之內,蝗自食啖而盡。」
[2]其年(*光啟二年)九月,雨魚。是月十日夜,大星隕於延和閣前,其聲如雷,火光爍地。自二年十一月雨雪陰晦,至三年二月不解。比歲不稔,食物踴貴,道殣相望,饑骸蔽地。
[3]劉向《洪範五行傳》:「春秋之螽(*蝗蟲)者,蟲災也。以刑罰暴虐,貪叨無厭,興師動眾,蟲為害矣。」
蝗蟲群攻官府異象 為何吃盡畫像人頭? | 天人感應 | 璀璨中華文化 | 蝗災 | 大紀元 http://bit.ly/2QdVkYs


4千億蝗蟲直逼中國 猶如186艘航空母艦橫掃 | 天災 | 沙漠蝗蟲 | 新唐人中文電視台在線

2020-03-29_174746

北京時間:2020-03-28 4千億蝗蟲直逼中國 猶如186艘航空母艦橫掃 | 天災 | 沙漠蝗蟲 | 新唐人中文電視台在線 https://bit.ly/3av0RB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0年03月28日訊】受氣候影響,沙漠蝗蟲肆虐10多個國家。牠們由非洲出發一路向東直逼中國。28日有報導稱,此次蝗群令人恐懼,約4千億隻,猶如186艘重10萬噸的航空母艦在頭上飛過。所過之處寸草不留,將是又一重大危機。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資料,此次蝗群源於2018年夏季在阿拉伯海形成的颶風。在颶風侵襲沿岸國家後導致環境改變,使蝗群於同年秋冬至2019年間,逐漸在東非形成,且隔海蔓延到中東,並在2019年下半年逐漸入侵巴基斯坦及印度。
FAO早前向全球發布沙漠蝗災害預警,並稱此次沙漠蝗災因初期控制不力,可能會延續到2020年6月,屆時蝗群規模可能增長至當前的500倍,一年半內將增加6400萬倍。
草蜢為何成為令人聞風喪膽的蝗蟲
至今蝗群累積近4千億隻,肆虐10多個國家,如今直撲中國邊境。究竟本來低調生活的草蜢,為何會成為令人聞風喪膽的蝗蟲?
香港《蘋果報導》28日引述報導說,蝗蟲原身是綠色的草蜢,喜好散居生活,對農作物的破壞不大。但當居住環境變得擠逼,糧食又不足時,草蜢便有機會分泌一種昆蟲荷爾蒙,生育出變異的後代,成為蝗蟲。
這種荷爾蒙,不但會影響自身,更會傳染同類,導致其他草蜢一同變異,形成蝗群。
而導致草蜢變蝗群的原因,主要是去年非洲接連出現嚴重干旱和洪水,令植物數量大增,為草蜢繁殖提供了有利的環境,草蜢大量繁殖後,導致植物不足,因此擠逼爭食的環境促使它們變異。
報導說,草蜢與蝗蟲,不論是習性或體格都不同。
草蜢是散居動物飛行能力低,以植物和矮樹作糧食。( JOAQUIN SARMIENTO/AFP via Getty Images)
草蜢是散居動物飛行能力低,以植物和矮樹作糧食。但變異後的蝗蟲,改以禾穀為主要食糧,嘴部會變得更大更有力,翅膀變長,令飛行能力由數米大增至數百里。而此次肆虐東非的沙漠蝗蟲,更能穿州過省,令多個國家受害。
蝗蟲是群居生物,蝗群增至若干大小後,便會朝着同一方向遷移,尋找農田,容易對農作物造成破壞。
報導說,此次蝗災令人害怕,其一是因蝗群的規模非常大。蝗群至今累積約近4千億隻,好像有186艘重10萬噸的航空母艦在你頭上飛過一樣。而一平方公里的蝗蟲群,每日就可以鯨吞近3.5萬人份量的糧食。足以造成農收危機。
它們由非洲出發,一路向東,肆虐十多個國家。繼早前橫越印度和伊朗後,有機會進一步進入中國。
漫天的蝗蟲甚是嚇人。( TONY KARUMBA/AFP via Getty Images)
《華盛頓郵報》報導說,這批蝗蟲遠看像是滾滾濃煙,又像難以數計的雨點,這種猶如聖經裡惡名昭彰的生物瀰漫天空,猶如惡雲蔽日。
有網民上傳視頻顯示,蝗蟲靠吃同伴的屍體穿越沙漠,一旦遇到大風,蝗蟲會自動分成一組一組,呈水滴狀前進。水滴朝向風向,阻力最小,個體被風吹走的概率最低。
在沙漠中遇到大风,蝗虫会自动分成一组一组,形成水滴状前进,水滴是朝向风向,阻力最小,个体被风吹走的概率最低
下午5:31 - 2020年3月12日
中共官媒稱,沙漠蝗蟲入侵風險大大加劇。一旦爆發,將直接威脅農業生產、破壞生態環境,影響正常生活秩序,甚至成為引發社會危機的公共事件。直接威脅糧食安全。
中共林草局曾於3月2日發緊急通知說,蝗災恐隨季風通過三條路線殺入中國,分別從巴基斯坦到西藏、從緬甸到雲南及從哈薩克到新疆。
2月底,中共派遣到巴基斯坦考察蝗災的大陸專家發現,此次蝗災比預想還嚴重。不但個體較大,攻擊性也較強,專家團隊甚至在視察的過程中被蝗蟲咬。
3月15日,央視稱,中共農業農村部、海關總署、國家林草局日前印發沙漠蝗防控預案,提出努力確保境外沙漠蝗不遷入造成危害,努力確保國內蝗蟲不暴發成災。
預案要求,針對國內蝗蟲,要「按照中等偏重發生程度,提升防治準備級別,做好1000-1200萬畝防治準備」,重點蝗蟲發生區包括天津、河北、山東和新疆。
針對國外沙漠蝗蟲威脅,要加強雲南、西藏、新疆等可能遷入區的監測、及時預警,一旦遷飛入境,立即啟動應急防治。
雲南已準備15噸藥品和20架無人機應對蝗蟲。示意圖(RIJASOLO/AFP via Getty Images)
央視10日稱,雲南大理已儲備防控藥品15.5噸,防治器械162台,專業隊伍18支460人,以及20架無人機滅蝗嚴陣以待,但效果如何值得關注。
此前蝗蟲大軍進逼埃塞俄比亞糧倉時,當地政府曾僱傭私人公司飛機噴藥對付蝗災。飛行員說,蝗蟲靠上升氣流飛達3000英尺高,數量多到能阻塞飛機進氣口,非常危險。
某日,當飛行員結束噴藥任務後,飛機全身已滿是蟲擊的黏液,多到連擋風玻璃都已看不清楚。
上午1:20 - 2020年3月14日
沙漠蝗蟲被認為是全球最具毀滅力的遷徙性害蟲,每天可移動150公里。它們胃口巨大,每天吃掉的「食物」與體重等同,它們吞噬農田,令市場無物可賣、牲口無物可吃,東非已有約1900萬人面臨高度食物短缺危機。
目前中共肺炎疫情已在中國大地肆虐3個多月,而非洲豬瘟、禽流感、草地貪夜蛾、蝗蟲等疫情蟲害也持續不斷。沙漠蝗蟲一旦進入中國亦有機會破壞生態平衡,將是又一個重大危機。
有湖北居民說,去年至今所發生的一系列疫情,坊間傳聞不絕:「在皇朝末年,各種異像都會凸顯,看一下中國歷史就知道每一個皇朝快改朝換代的時候,瘟疫、水災、旱災、蝗蟲等各種現象都會出現。這好像是歷史的規律。」4千億蝗蟲直逼中國 猶如186艘航空母艦橫掃 | 天災 | 沙漠蝗蟲 | 新唐人中文電視台在線 https://bit.ly/3av0RBK

4千億蝗蟲直逼中國 猶如186艘航空母艦橫掃 | 天災 | 沙漠蝗蟲 | 新唐人中文電視台在線


 

2020-06-12_210249

新頭殼newtalk
洪患未平蝗蟲已來! 中國東北「蟲影密布」 恐狠掃全國20%糧食 https://bit.ly/2B3QeJi
中國內政近來屢受重創,除了武漢肺炎屢次反覆爆發之外,南方近來暴雨成災,廣西、貴州、廣東、江西、湖南、福建等11省水患嚴重,一日暴增百萬災民。此外,中國東北省也爆「蝗災」,吉林市農業農村局發布緊急通知,表示在蛟河市、樺甸市、永吉縣等地均現「蟲影」,未來蝗災擴散至東北三省,中國恐將失去20.3%的糧食。
近日,中國南方暴雨成災。江南大部、華南中北部和西南地區東部等地連日降雨。至少11省份、110條河流發生超警戒線以上洪水,中共官方統計,福建等11省(區、市)260萬人次受災;1300餘間房屋倒塌;農作物受災面積145.9千公頃,災損難以估計。
反觀北方也不平靜,除了牡丹江市剛結束普篩,新增了不少無症狀肺炎病例,吉林市農業農村局近日發布緊急通知,指蛟河市、樺甸市、永吉縣等地的部分荒地、林地等處已發生蝗蟲為害。截至上週,全市蝗蟲發生面積約13.4公頃,密度最高可在每平方米發現50隻蝗蟲;當地已提醒農民做好蝗蟲監測與防控工作。
據位於美國的反共中國富豪郭文貴成立的「GNEWS」網站,早前曾曝吉林地區蝗災危害程度,恐比中國官方所說的還嚴重,據中國2018年的官方統計數據,東北三省糧食總產量達到1333億公斤,約占全國糧食總產量的20.3%,因此,若蝗蟲害在東北三省爆發,將造成嚴重的飢荒。
洪患未平蝗蟲已來! 中國東北「蟲影密布」 恐狠掃全國20%糧食 https://bit.ly/2B3QeJi


4千萬隻蝗蟲入侵阿根廷後南下 當地農作物嚴重受害
4千萬隻蝗蟲入侵阿根廷後南下 當地農作物嚴重受害 https://bit.ly/383N2Kb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   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端午連假發旅遊熱點警告?陳時中回應了
陳時中快訊/新增1例境外移入個案!瓜地馬拉商務客返國確診
阿根廷政府機關的職員於6月18日上傳至推特(Twitter)上,該國北部出現大量蝗蟲的樣子© 由 朝日新聞中文網 提供 阿根廷政府機關的職員於6月18日上傳至推特(Twitter)上,該國北部出現大量蝗蟲的樣子
  位於南美洲的阿根廷,其政府機關已於23日對外宣布,由於大批蝗蟲湧入阿根廷北部,目前正出現農作物受害的情形。根據當地報紙指出,大批的蝗蟲有4000萬隻左右,1天會吞食掉相當於2000頭牛、3萬5000人份糧食的農作物。
  根據阿根廷農牧產品品質暨衛生檢驗局(SENASA)的發表指出,大批蝗蟲是出現在鄰國的巴拉圭,之後入侵了阿根廷北部,並順著風勢持續南下。據當地的農業專門報紙表示,帶狀的大批蝗蟲長10公里、寬8公里左右,每天約移動100公里。並且正在吞食著木薯、甘蔗及玉米等農作物。
  由於今後恐將擴散至周邊國家的烏拉圭及巴西,因此目前正擴大警戒當中。
  而在非洲目前也出現據說有數千億隻的大量蝗蟲。由於蝗蟲會將採收前的農作物全部吃光,因此外界正高度擔心會發生糧食危機4千萬隻蝗蟲入侵阿根廷後南下 當地農作物嚴重受害 https://bit.ly/383N2Kb

BB15WGrK


蟲群蔓延7公里!蝗災逼近印度首都新德里 持續朝東進軍
蟲群蔓延7公里!蝗災逼近印度首都新德里 持續朝東進軍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2VtRY6e
距印度首都新德里僅30公里的古爾岡地區首次遭到大量蝗蟲席捲,印度首都嚴陣以待。(圖擷自Twitter)
2020-06-28 10:31:17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由於阿拉伯半島異常雨季的發生,讓沙漠蝗蟲大量繁殖,亞非多國都出現數十年來最嚴重的蝗災,蝗蟲大軍在肆虐肯亞、衣索比亞、索馬利亞、烏干達等非洲國家後,持續向東移動,巴基斯坦也成為受害者,現蝗群現身距印度首都新德里僅30公里的古爾岡(Gurugram),印度首都嚴陣以待。
綜合外媒報導,印度在武漢肺炎(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病)疫情大流行的艱困處境下,又有重大災害來襲,該國正遭遇近30年來最嚴重的蝗災,農作物與植被面臨危機,蟲群在5月初由巴基斯坦進入印度西北部的拉賈斯坦邦(Rajasthan),數週繁衍後,蟲潮已經蔓延7公里,兵分五路尋找新的覓食地點。
在當地時間27日印度首都新德里近郊古爾岡上空出現漫天蝗群,據《BBC》報導 ,這是該地第一次遭到蝗蟲入侵,古爾岡當局要求民眾緊密門窗,呼籲民眾可透過鞭炮、放大聲音樂、敲打敲打器皿,製造噪音來驅趕害蟲,也對飛行員發出警告,在德里國際機場起降要注意。
新德里當天下午召開緊急會議,要求轄區內所有地區首長都應保持高度警戒,同時加大遏止害蟲的手段;蟲群預計將持續向東移動,進入印度人口最多的邦北方邦。
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FAO)指出,沙漠蝗蟲的破壞性無與倫比,因其飛行、遷移與繁殖的速度皆在所有蝗蟲中居冠,據稱,沙漠蝗蟲成蟲每日可飛行150公里,並吃掉與自己體重相當的食物,東非、中東、南亞等地都遭蟲群席捲。
蟲群蔓延7公里!蝗災逼近印度首都新德里 持續朝東進軍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2VtRY6e
沙漠蝗蟲成蟲每日可飛行150公里,並吃掉與自己體重相當的食物,重創東非、中東、南亞等地,現持續向東移動。(圖擷自Twitter)

phpOCMHZephpWw7iQB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