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內部文件揭露2017至2022年間,美國平均每8分鐘就接獲一件性侵或性騷擾通報,總計超過40萬件,遠高於官方公布的1萬2千多起案例。 即便公司開發風險預測演算法和多項安全機制,卻因商業考量未全面實施,引發外界質疑。
Uber宣稱為安全可靠的共乘平台,但內部文件顯示,公司早已掌握多起司機性侵與性騷擾投訴,甚至開發可預測風險的演算法與多項安全機制,卻因擔憂影響營運與觸犯勞動法,選擇不全面實施。美國Uber司機6年間性侵通報逾40萬件,內部文件揭安全機制形同虛設 - TNL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https://bit.ly/474zK0P
《紐約時報》昨(6)日揭露,根據密封的法院文件,Uber在2017至2022年間在美國平均每8分鐘就接獲一件性侵或性騷擾通報,累計超過40萬件,遠高於公司對外公開的12,522 件「嚴重性侵」案例。
報導指出,Uber 雖設計包括 AI 配對風險預測、GPS 追蹤、視訊錄影與女性乘客配對女性司機等功能,但並未強制執行。
根據10多名現任和前任員工的採訪、內部文件和法庭記錄,Uber並沒有強制要求司機遵守機制,這些決策背後,反映的是公司以「擴大乘客數」、「避免高額訴訟」與「維護平台司機承攬身份」為首要的商業風險考量。
Uber目前將平台司機歸類為獨立承攬人,而非正式員工,讓公司可免除提供加班費與勞工福利等義務,同時也降低對司機的監管責任。內部一份2021年的文件更直言:「我們的目標不是當警察,而是保護公司,設定可以接受的風險程度。」
Uber美洲區安全主管Hannah Nilles向《紐約時報》表示,約75%的通報屬於「輕微行為」,如外貌評論、言語調戲或露骨言語等。她強調,這些通報尚未經公司審核,其中可能包含誤報或惡意退費申訴。
Uber一貫主張,公司不應對透過平台媒合的司機所涉的刑事行為負責,並認為其背景審查與風險揭露措施已經足夠。
雖然 Uber 承認性侵事件在近年與搭乘總量同步上升,但表示未來將公布2023年後的數據,並預期「嚴重性侵」比率將低於2017年水準。
不過公司內部也坦言,許多性侵事件可能因乘客對安全、報復或羞辱的恐懼而未被通報,尤其是女性乘客或女性司機成為主要受害者。
安全系統存在漏洞,未能阻止性侵事件發生
根據報導,2023年12月,一名居住於德州休士頓的女子在清晨5點50分致電Uber,表示自己遭到司機性侵。根據Uber內部調查文件,她表示自己酒後昏睡,醒來時發現身處汽車旅館房間,而司機則在她驚慌之際逃離現場。
Uber系統紀錄顯示,該女子前一晚8點53分自一處公寓上車,原定僅需22分鐘的行程,卻多次偏離路線,期間曾在加油站附近停留8分鐘。Uber當時三度透過自動通知與語音系統嘗試聯繫乘客,皆未獲回應。最終行程在凌晨2點才被司機手動結束,期間車輛幾無移動紀錄。
事件發生後,Uber雖立即封鎖該名司機帳號,但後續內部調查指出,該司機早已累積兩起性騷擾投訴紀錄,卻持續受派任務。
調查人員在報告中寫道:「我們的行動或不作為是否站得住腳?」凸顯Uber雖掌握多項異常申訴,卻未即時介入。
《紐約時報》指出,目前已有超過3000起性侵相關訴訟對Uber展開,部分案件將於今年內進入審理。美國Uber司機6年間性侵通報逾40萬件,內部文件揭安全機制形同虛設 - TNL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https://bit.ly/474zK0P


Uber摧毀傳統計程車公司靠行與汽車租賃公司產業/uber人力協作,交換共乘,不需要再仰賴第三方中介機構來執行或管理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FsCDQn


數位經濟之父預言:區塊鏈加無人車 Uber活不下去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3-28 16:04經濟日報 記者江睿智╱即時報導
有「數位經濟之父」之稱的泰普史考特(Don Tapscott)今日在經濟日報舉辦「區塊鏈革命」論壇上表示,未來在區塊鏈時代,加上無人車,Uber勢將難存活。
他表示,大家都說Uber是共享經濟,其實它不是真正的共享經濟,因為它是要獨占此獲利模式,「怎麼會是共享經濟?」他說,不應該是錢進到一家公司,而是要要大家都能使用,分享機制。
他進一步指出,未來有區塊鏈革命,加上無人車,「Uber未來也是活不下去」。
他表示,各國對Uber都有一些限制或許不適當,Uber也是應取得合法地位才行,若計程車司機要繳稅,Uber就應該繳稅,計程車司機要受訓,Uber司機也應該受訓。不過,Uber改變了紐約的計程車的風貌,可以用APP叫車或線上支付,這是Uber的貢獻。


 

共享房子車子就算了,中國竟然開始共享雨傘、玩具、籃球……還有面紙
www.techbang.com查看原始檔
除了共享房子 Airbnb、共享車 Uber、共享行動電源,共享雨傘、籃球、廚房、玩具、衣櫥等等你能想像的、不能想到的全都來了!「這都能共享?」的世界正在中國悄悄展開。
1、共享雨傘
共享雨傘是指企業在商業區、居住區、校園、酒店等提供雨傘的共享服務,是共享經濟的一種新形態。
這類雨傘的租借方式和收費模式與共享單車以及行動電源類似。以「魔力傘」為例,用戶只要使用手機掃瞄自助設備上的QR Code 就能解鎖完成租傘,用完了以後搜一下附近的傘點還傘。雨傘可以免費借用 15 天,超過期限後每 24 小時收 2 元。最初,這種傘需要 30 元一把的押金。近期這些共享雨傘與支付寶合作,在限定條件下用戶可免押金。
當然,共享雨傘項目也受到很多的質疑,包括:缺乏技術壁壘、進入門檻低、缺乏可持續的商業模式等等。
但從另一方面看,我們生活中確實會遇到突然下雨,擠在捷運站門口等雨停的情況,共享雨傘不失為一種便利人們生活的模式。而且目前純線上流量的爭奪已經非常難了,如果能找到線下場景的用戶需求,通過線下反哺線上,不失為一種比較好的策略。至於共享雨傘解決的需求到底有多少,商業模式是否可持續,還有待用戶和市場來檢驗。
2、共享籃球
2017 年 4 月 25 日,共享籃球出現在中國嘉興的一些籃球場邊,成為「共享家族」的新成員。而該籃球櫃正是由一家叫「豬了個球」的公司所投放。
豬了個球是一家籃球自動分時租賃平台,旨在為中國 5,000 萬籃球好愛者提供便利輕鬆高性價比的籃球自動租賃服務,主要部署在佔中國 80% 以上的室外運動場館。據悉,豬了個球的共享籃球收費為 2 元 /小時,押金費用為 29 元。
根據數據顯示,豬了個球於 2017 年 5 月完成 1,000 萬人民幣的融資,融資金額主要用於加快球場鋪設,升級後端管理系統及新一代產品的開發。
3、共享廚房
主打私廚共享的創業公司在 2015 年 O2O 概念比較火的時候,有好幾家公司都拿到了融資。
其中,「回家吃飯」是一個家庭廚房共享平台,致力於挖掘美食達人,與身邊飯友共享家庭美味。平台經過實地上門認證、衛生標準核查、專業服務培訓和上門拍照試吃等,已發掘上萬家民間「美食家」。家廚以配送、上門自取等多種方式,為忙碌的上班族,不願下廚的年輕人提供安心可口的家常菜。解決對健康飲食的需求與富餘生產力的對接問題,創造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
4、共享玩具
兒童對於玩具的喜愛似乎是與生俱來的,看到新玩具他們就想要,但是沒玩幾天他們又會膩,因此很多有孩子的家庭裡都堆放了很多的玩具。孩子們長大後,這些玩具很多都會被丟棄,既浪費了金錢,也污染了環境。針對這一問題,「共享玩具」的概念應運而生。
共享玩具的「鼻祖」是來源於美國的一家公司:Pley,該公司成立於 2013 年,是一個主打樂高玩具租賃服務的網站,希望打造「樂高玩具領域的 Netflix」,按月收取玩具租賃費用。用戶可以 Pley 的網站上面選擇孩子感興趣的玩具,由 Pley 公司郵寄到他們手上,等孩子玩膩後,再由父母將玩具寄回到 Pley 公司,然後重新選擇玩具,如此循環。
同樣,共享玩具作為一個新生事物,不可避免的也會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損壞玩具如何協商賠償、玩具的衛生安全問題等等,都需要創業者去解決好。
5、共享衣櫥
對於愛美的女生來說,「共享衣櫥」真算得上是一個「福利」。大多數女生都喜歡買新衣服,總是覺得衣服不夠穿,但有很多衣服穿了幾次後就放在衣櫥裡面,再也沒穿過。共享衣櫥的出現,就巧妙地為廣大女性解決了穿衣服的這一痛點,它可能成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實際上,「共享衣櫥」的概念並不新鮮,它的「鼻祖」Rent the Runway 早在 2009 年就已經在美國成立。Rent the Runway 從禮服租賃起家,2015 年開始轉向日常服裝的租賃,推出「無期限」套餐服務,每月用 139 美元即可租到日常穿著及首飾,來回的運費和乾洗費都由 Rent the Runway 承擔。
當然,共享衣櫥的市場也才剛開始,用戶接受它還需要一個過程。畢竟很多衣服都是貼身穿的,衛生和健康問題就成為用戶最大的擔憂。儘管這些平台都宣稱衣服是經過「五星級」水平清洗消毒的,但是讓用戶跨過心理的那道障礙,可能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共享經濟席捲而來
Uber 和 Airbnb 將共享經濟的概念和生活帶到了全球,同時這兩家公司也得到資本市場的認可,Uber 的估值高達 680 億美金,是全球估值最高的未上市公司,而 Airbnb 的估值大約 310 億美金,也牢牢佔據著全球未上市公司估值榜的前 5 名位置。
而中國將共享經濟的概念充分發揮到了極致,共享單車、共享行動電源、共享籃球、共享私廚、共享雨傘...... 尤其是共享單車,被留學生們評為「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
「共享式生活」已經無孔不入啦!也許有一天我們可以什麼都不用買了,想想還有什麼東西可以共享呢?
最近,中國的「共享式生活」家族再添一名新成員:共享面紙,發起這個概念的是某製造業公司的生產經理,他在網上看到不少關於免費面紙遭遇文明尷尬被偷走的報導後,萌生共享面紙的創業想法:將類似於自助售賣機的出紙機放在公共廁所,用戶下載 App 掃碼即可免費獲取一包面紙。
嗯....真的有用嗎?


 

揭密!開Uber月入7萬好賺? 司機爆:想賺錢去開計程車
By Ettoday 新聞雲, www.ettoday.net查看原始檔
▲Uber司機接受訪問,大談不為人知的甘苦。(圖/翻攝東森新聞)
網搜小組/綜合報導
交通部2日對Uber祭出首波裁罰書,重罰12億並勒令歇業,而Uber隨即宣布2月10日起暫停台灣服務,而Uber旗下司機收入近日更成為眾人焦點。一位司機透露,1天勤跑10小時,1個月下來賺7萬元不是問題,扣掉平台費後,實拿頂多5萬元,真想賺錢還是得開計程車,相同工時下1個月有望收入10萬元。
Uber 來台4年多,現在面臨最大的生存考驗,大批司機擔心工作權益受影響,而不少人當初選擇投入Uber,正是看中能掌控自己時間,但真的有比較賺嗎?Uber司機Douglas透露,若開Uber,1天工作10個小時,一個星期開6天,月入6、7萬是滿容易達成的。
不過,Uber賺的6、7萬元無法全部收進口袋,還得扣除牌照稅、燃料稅,更重要的是「Uber平台費」,近期更從20% 漲到25%,零零總總扣下去,實拿約4至5萬元。更大的風險是,如果Uber被檢舉,除了罰上10萬元,還得吊扣執照4個月,風險相當大。
▲Uber和小黃司機收入比一比!(圖/翻攝東森新聞)
對比計程車司機,在相當工作時數下,一個星期同樣勤跑60小時,1個月收入10萬元不是夢,加上免牌照、免燃料稅,只要繳交500至3000元的「車行費」和廣告補助稅,1個月算下來被扣的金額頂多幾千元。
Uber司機Douglas說,Uber調高平台費衝擊不小,不過公司同時也提高了獎勵措施,只是司機若是抱持著「想賺錢」心態,他建議還是開計程車比較好,「如果你要享受另外一種不同的感覺,可能Uber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面臨Uber即將退出台灣市場,Douglas盼雙方能坐下來好好談談,除了給司機一條生路之外,也希望能和計程車共存。他說,雖然Uber瓜分了一些計程車市場,但其實收入並沒有外界想像中那麼高,「我希望計程車、Uber能共存」。(新聞來源:東森新聞)
▼Uber司機不諱言,開小黃確實更好賺。(圖/翻攝東森新聞)

計程車小黃+Uber


大復活?Uber獲準與租賃車公司合作
新頭殼newtalk | 林序家 台北報導
發布2017.02.16 | 10:54 PM
Uber公司16日晚間發出聲明表示,已與交通部達成初步共識,獲準可與租賃車公司合作。圖:新頭殼資料照片
Uber在台爭議即將落幕!Uber公司16日晚間發出聲明表示,已與交通部達成初步共識,雙方以駕駛權益和乘客選擇權為核心考量,Uber可與租賃車公司合作,後續將積極與政府單位商榷Uber與租賃車公司合作的執行細節。
中央社引述知情人士透露,自從2月10日Uber暫停台灣營運以來,許多民眾紛紛盼望Uber能重啟服務,交通部雖然嚴守合規合法的底線,卻也希望回應民眾期待,因此給了Uber一線生機。
對於Uber有望重啟服務,在國內知名BBS站台台大批踢踢(PTT)掀起熱議。有網友大聲叫好表示「期待」,也有網友直言是「錢的問題啦,分點肉出來就合法了」,另有網友質疑,「交通部不是說Uber是運輸業現在又承認是平台了? 」
以下是Uber發出的聲明全文:
「近期Uber與交通部進行了對談,達成初步的共識;雙方以駕駛權益和乘客選擇權為核心考量,Uber可與租賃車公司合作,在合規合法下,讓台灣民眾能繼續享有安全、可靠和實惠的交通選擇。
我們後續將積極與政府單位商榷,Uber 與租賃車公司合作的執行細節。Uber也將持續努力並積極推動車輛分享的法規環境,期待車輛分享經濟帶給推動台灣科技創新與經濟動能。」


 

計程車小黃+Uber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