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車站
搭老台鐵火車印象深刻的幾件事
1.小車換大車
外婆住台南,現在還記得小時住虎尾,要搭火車先搭台糖小火車從虎尾到斗南,再買票搭台鐵。
2.大車換大車
嘉義是大站,蒸汽火車在此加水,也做列車南北調度。有一次不知為何,竟然遇上要全列車乘客換車,我依悉記得爸媽要拿行李要拉著年幼的我,趕著下車再到隔壁上車搶位子的過程。
3.下車洗臉刷牙再上車
國中時,有一次機會去阿里山,那時阿里山小火車起站在嘉義火車站,我們一早就去等車,第一次發現月台有一排帶鏡子的洗手槽,南北夜車到達嘉義正是清晨,火車會停留久一點,有許多乘客乘機下車刷牙洗臉。
4.看見羞羞臉畫面
當時通勤學生多,上下學時間火車站有學生糾察隊,我讀嘉中時有當過,有一次,當時最高等的莒光號停妥時,我眼前車窗內,畫面正好是一個中年男摟抱一個長髮女生親嘴。我尷尬避開,又忍不住多看幾眼,一直到車開了,嘴巴還黏著,對我這鄉下少年來說,太震撼了。
5.一票難買一位難求
讀大學時,連假回家,多搭平快,台鐵列車都是滿的,經常擠上車後,巴望著中途有機會等到有人下車的空位,要不就厚著臉皮問人家坐到哪站下車,通常是一路站,後來就存錢買對號列車,但太難買了。有幾次,台鐵加開學生專列,票價優惠,但是每站都停,我搭過一次,從有早搭到傍晚才到斗南,好辛苦。
6.掉下來的紙條
當預官時,部隊從離島調回桃園,有過夜的連假會回虎尾,有次收假,我穿軍便服搭火車回桃園,假寐中忽然覺得有東西掉在身上,是個紙條,上面寫著,「可以跟你聊一下嗎,我在前面」,我張眼一看,是位年輕小姐,見我看到她了,竟大方的坐到我旁邊的位置。我也就客氣的打招呼,她說心情不好,就是想找人聊天。我想,反正也快到桃園了,聊聊無妨,其中提到我駐地在哪裡。不久,我到站了,匆匆告別,也沒把這次偶遇當回事。回部隊約一個星期,中午飯後安官來告訴我,大門通知,我有會客。我一到大門,大門警衛排長朝我詭異的笑著,一看,竟然是精心打扮的的她,我差點沒昏倒,沒想到她記下我名牌的名字,憑著我提過的駐地,就找過來了。怎會這樣,她言情小說看太多了嗎?我跟本沒那意思。在人來人往的會客室,我只好非常客氣的謝謝她來看我,儘量避開會造成誤解的話題,撐到午休時間到了,托詞該回部隊,就離開了。慶幸的是這事就到此為止了。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Zhns7ronZBf2ZQAp/
第一代嘉義火車站
建於明治36年(1903年)的第一代嘉義火車站,後於1932年拆除。
現在的嘉義火車站為第二代建築,昭和8年(1933年)落成
嘉義火車站
嘉義車站今昔嘉義車站今昔 - 聚珍臺灣 https://bit.ly/3uYGkkv
2019-09-23
嘉義車站落成於日本時代1933年,原為褐色面磚。戰後二二八事件期間曾被中國軍隊作為公開處決含名畫家陳澄波、名醫潘木枝在內嘉義仕紳的場所。
之後車站外貌及站前廣場景色逐漸走調,被增築阻擋車站立面的水泥帷幕及附屬設施,長期以來產生嘉義車站的凌亂印象。直到涂醒哲市長任內推動「嘉義市火車站前廣場改造工程」整頓後車站立面終於得以完整呈現(下圖),獲得2018台灣建築獎。
看著改善的車站景觀,也令人期待車站的外觀有沒有可能也恢復原有的顏色呢?
上圖:1950年代嘉義車站,原為褐色面磚(引用自Don Irwin相本)
下圖:2019年嘉義車站
嘉義車站今昔 - 聚珍臺灣 https://bit.ly/3uYGkkv
嘉義火車站站前廣場隆重落成啟用
【影音】「把廣場還給人民」嘉義車站站前廣場「翻轉」城市印象 | 民報 Taiwan People News - https://goo.gl/7kf2q2
搶救嘉縣公車票亭文資審議明天揭曉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2-05 07:17聯合報 記者林伯驊/嘉義市報導
「嘉義公車票亭,停車邁造!」粉絲團成功提案文資審議,昨天辦彩繪活動。 記者林伯驊...
「嘉義公車票亭,停車邁造!」粉絲團成功提案文資審議,昨天辦彩繪活動。 記者林伯驊/攝影
嘉縣公車站亭可望逆轉被拆除命運?嘉義火車站前的縣公車站亭去年確定配合整頓計畫,縣府下周拆除。但數名在地年輕人號召連署重啟文資審議,市府文化局前天開會審查,結果預計明天出爐。縣公車處表示,尊重,透露「希望保留下來」。
26歲呂權豪等4名好友,去年得知50年建造的縣公車站確定要拆,成立粉絲團「嘉義公車票亭,停車邁造!」寄出「嘉市具古蹟或歷史建築價值建造物提報表」給市府文化局及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獲得200名網友連署,要求市府文化局不能只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5條進行文資評估,要依14條接受個人或團體提報而文資審查。
市府文化局文化資產科順應民意,科長林朝基說,前天下午和3名審查委員到現場勘查,遇見呂權豪等人,邀請列席會議,並讓他們陳述該建築的文資價值新事證。
昨天「嘉義公車票亭,停車邁造!」邀請網友到公車站亭彩繪,要向公車亭告別,議員戴寧前來關心。呂權豪批評,文化局未邀請提報人出席,他們也遭指體制外鬧事,不過仍希望公車亭能列入歷史建物,順利保留。
林朝基解釋,文資法沒規定要通知提報人出席,但審查結果會書面告知;這次讓青年列席並發表意見,肯定他們參與文資過程。嘉縣公車處副處長楊志雄說,表定下周拆站亭,但會配合文資結果,也希望站亭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