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Battle of Nagashino.jpge0040579_1323409  

P_20170115_125850

卍字符號,納粹符號

P_20170115_125813_1_1  

圖中已使用火器;火槍

長篠之戰(又稱為長篠之合戰或長篠合戰)是是日本戰國時期的一場著名戰役。對戰雙方為織田信長德川家康聯軍與武田勝賴軍,時間為天正3年5月21日(1575年6月28日)。主要戰事地點在三河國長篠城(現在的愛知縣新城市長篠),決戰地點在設樂原。

開始
1573年8月,長篠城主奧平貞昌(後稱奧平信昌)趁武田信玄死後再次向德川家康投誠,德川把位於前線的長篠城交給奧平。1575年4月武田勝賴率領15,000人包圍長篠城。
長篠城攻城戰
長篠城當時只有守兵500人,但有200挺鐵炮和大筒,以及周圍有谷川河流圍繞,可以暫時抵抗強大的武田軍。但如果在兵糧庫用光前援軍未能及時趕到,長篠城可獳會被攻陷,奧平的家臣鳥居強右衛門便於5月14日趁夜秘密離開長篠城,支身到岡崎城的德川家康請求援軍。德川事先向盟友織田信長請求授軍,織田信長在5月17日率領30,000人與德川家康會合。
織田軍到達
織田軍的30,000人聯同德川軍的8,000人在長篠城前的設樂原設陣。設樂原是丘陵,與敵軍之間有一條河流,因地形對防禦有優勢,信長選了設樂原為陣地。信長隨即命人在河流兩岸建起人工斜面,並築起三重土壘放置防馬柵,是當時日本少見的野外戰爭築城策略。換句話說,信長沒有在陣地旁邊設軍,只靠遠距離作戰的鐵炮隊作為主力防守,迎擊武田軍的騎馬隊。
但根據《長篠日記》瀧川一益等人與德川軍的大久保氏眾將,還是依然有在防馬柵前面機動部屬作為護衛鐵炮隊的前鋒。信長並在設樂原北方的高地設立丸山砦,防禦武田軍利用高地威脅迂迴聯軍的左翼。由擅長機動靈活調動部隊防禦的佐久間信盛,帶六千人負責駐守警戒
以《信長公記》與《長篠日記》的記載 鐵炮隊主力是以織田中央軍的明智光秀為首的佐佐成政、前田利家、野野村正成、福富秀勝、塙直政等人 另外其餘羽柴秀吉與丹羽長秀等織田軍亦配備相當鐵炮;德川軍的酒井忠次、石川數正、本多忠勝、榊原康政與大久保氏眾將等隊亦有自行攜帶配屬的鐵炮弓矢隊
另一方面,武田軍得知織田信長援軍便立即召開軍事會議。武田信玄時代的重臣,包括有武田四天王之稱的山縣昌景、馬場信春及內藤昌豐,因織田信長親自上陣而提出撤軍,但武田勝賴卻決定出戰。因此武田勝賴在長篠城設軍3,000以牽制戰事,剩餘的12,000人便前往設樂原迎戰。自信玄時代的重臣有感此戰是背城一戰,他們都在出戰前聚集痛飲一番和作好戰死的覺悟。
武田勝賴向清井田原進發,意圖是讓敵人跟著他移動,這樣他才可以發揮出他騎兵的長處。
鳶巢山砦攻防戰
5月20日晚,酒井忠次率領東三河眾等人秘密渡過豐川,包括500人鐵炮部隊共3,000人的聯軍部隊(《信長公記》中提到約有4,000人)。由於武田軍的支隊在長篠城附近,所以必須奪取鳶巢山,鳶巢山包圍著長篠城,有數個作監視用途的砦,包括中山砦、久間山砦、姥ヶ懐砦及君臥床砦,如果突襲成功的話可以確保長篠城的安全。除此之外,武田勝賴的退路也會被截斷,退無可退的情況下武田軍會往設樂原方向前進,試圖衝破織田信長的陣勢。
在鳶巢山攻防戰中,武田軍的主將包括河窪信實、三枝守友、五味負成、和田業繁、名和宗安、飯尾助友等都戰死。當戰敗軍隊與本隊合流準備渡過豐川退隊時,受到酒井忠次部隊的猛烈突襲,長篠城西岸的有海村的高坂昌澄也被討取。酒井忠次展開部隊,但松平伊忠因過於深入對方的陣地,被小山田昌成反擊而戰死。
這個戰略是5月20日晚出戰前在聯軍會議中由酒井忠次提出,但被織田信長駁回,在會議結束後織田信長偷偷召回酒井命他出兵,這是因為織田信長慎防會議上有敵軍間諜。
設樂原決戰
5月21日早,鳶巢山攻防戰截斷了武田軍的退路,被逼與聯軍交戰,此時織田·德川聯軍兵力為38,000人,武田軍為12,000人。
綜合《信長公記》及《長篠日記》的記載,武軍總共有五波攻勢,第一波為山縣昌景、內藤昌豐,第二波為小山田信茂、武田信廉,第三波為小幡信貞、土屋昌次,第4波為武田信豐、穴山信君、武田勝賴本人,第5波為馬場信房。
而武田軍又分成三翼指揮;左翼指揮由先鋒山縣昌景兼任,面對聯軍右翼勝樂寺的德川軍;中央由武田勝賴親領本陣,副將與本陣先手為內藤昌豐,面對聯軍中央織田信長本陣織田軍主力;右翼指揮由殿軍馬場信房兼任,面對聯軍左翼駐守丸山砦的佐久間信盛、瀧川一益、羽柴秀吉隊。
武田軍第一波攻勢
武田軍第一波攻勢由山縣昌景攻擊德川軍前鋒大久保隊,中鋒攻打瀧川一益,右翼馬場信房的先鋒夾擊佐久間隊
大久保隊與山縣激戰後被擊退進入防馬欄,內藤隊與馬場隊對織田軍的攻勢相當順利,佐久間隊對捨棄丸山砦成功保全軍力轉入防馬欄,武田軍開始全面追擊。第一波攻勢山縣昌景與大久保隊在防馬欄陷入白刃戰僵持,其餘武田各隊都非常順利,此時在防馬柵後的明智光秀、佐佐成政、前田利家、野野村正成、福富秀勝、塙直政鐵炮隊開始一起射擊,武田軍被防馬欄欄阻下來後就遭受鐵炮的洗禮,損傷相當多,織田德川聯軍第二列第三列鐵炮也開始齊射,武田軍攻勢受阻。
山縣隊在與德川軍防馬欄的白刃戰僵持不下,退兵改從連子川下游斷崖迂迴突襲德川軍右翼,殺入德川軍先鋒大久保忠世與大久保忠佐陣中。成瀨正一的德川鐵炮隊緊急抽調出來,和大久保隊在防馬欄右後方組成聯軍最右翼的防線,德川軍與山縣隊激戰攻防九次以上。山縣隊在損失過多之後退敗到竹廣・柳田重整,內藤隊與馬場隊繼續攻擊對織田軍施壓,第一波攻擊結束。
然而隨時間流逝,鐵炮攻擊火力不再,因此防馬欄間成為白刃戰。此時鳶巢山砦被酒井軍攻陷,長篠城得到友軍勝利的消息後,在奧平貞昌的帶領下把包圍武田軍殺退。長篠城解圍。鳶巢山-長篠的敗軍與本隊合流時,受到酒井-奧平軍的猛烈追擊死傷慘重。在苦戰中的聯軍,看到長篠德川軍放出的勝利狼煙與軍號,而士氣高漲發出歡呼;背腹受敵的武田軍士氣受到打擊,擔心長篠酒井軍從背後進行夾擊,全軍陷入不安動搖擴大。
武田勝賴命第二波的小山田信茂、武田信廉的武田親族赤備隊出擊,緊接加入支援內藤隊與馬場隊的攻勢。
武田軍第二波攻勢
第二波攻勢沒有像第一波那麼積極,填補武田軍左翼的小山田信茂赤備隊,用騎馬隊對防馬欄進行勇猛的突襲,但小山田赤備騎馬隊與德川軍纏鬥時,在德川鐵炮隊齊射砲火下擊潰退敗。武田軍中央的內藤昌豐奮戰之下擊潰織田軍各隊,突破織田軍第一道防馬柵,織田軍各隊退至第2道防馬欄重整。
聯軍左翼在馬場信房擊退佐久間隊攻佔丸山砦後,成功保全戰力的佐久間信盛在馬場隊壓迫下,仍維持完整陣線與馬場隊對峙而牽制武田右翼戰力。但一路退敗的佐久間隊,無力阻擋馬場隊深入嚴重威脅聯軍的左翼。
武田軍在織田軍的陣線中央撕開缺口後,武田信廉等赤備隊加入追擊落敗的織田軍,德川家康下令德川軍石川數正、本多忠勝、大須賀康高、榊原康政、平岩親吉、鳥居元忠等軍去救援聯軍中央陣線,德川家康也親自把本陣設立在聯軍陣線中樞的八劍山陣所來協防。內藤昌豐突破2道防馬欄後,被本多忠勝、大須賀康高、榊原康政等阻擋。
德川軍的石川數正、本多忠勝、榊原康政、內藤正成、櫻井勝次、河合又五郎等人帶兩千人跳出防馬欄。對武田軍展開白刃戰企圖討取內藤昌豐,但猛攻不斷被武田軍的反擊擊退,聯軍數度主動跳出防馬欄與武田軍作戰,但皆被擊退。內藤昌豐亦企圖突破第二道防馬欄,跟聯軍展開六度以上激烈攻防僵持不下。而信廉追擊至第2道防馬欄,被明智光秀等帶領的織田鐵炮隊猛烈輪番射擊擊退。
武田軍第三波攻勢
武田軍攻勢逐漸猛烈,在武田軍對織田軍的情勢良好之下,馬場信房回到武田勝賴本陣。對勝賴提出現在武田軍還有優勢,已經摸清敵人的底細本事是如何,應該在趁部隊損失過大前,先找機會脫離戰場回師,他日再找方法與時機來打敗織田軍就好。
但勝賴不顧馬場信房建議先自認失敗帶軍脫離戰場的勸告。背負維持武田家威信的勝賴認為聯軍已經動搖,正是一舉擊敗織田、德川難得機會的決勝時刻,下令武田軍發動全面總攻擊繼續投入赤備隊戰鬥。
西上野衆的小幡信貞帶領二千多名赤備隊發動第三波攻擊,《信長公記》寫到小幡信貞是被亂槍打死,由織田德川鐵炮隊三百挺鐵炮齊射落馬。小幡隊大敗一樣潰退到竹廣・柳田,但德川軍也死傷慘重,河合又五郎在死鬥中被武田軍討取戰死。
馬場信房抱著敗戰的必死覺悟下,帶真田信綱・真田昌輝兄弟跟土屋昌次,由織田軍左翼突襲佐佐成政、前田利家、野野村正成、福富秀勝、塙直政等鐵砲主力部隊。與武田軍的內藤昌豐、武田信廉一起擊潰野野村正成、福富秀勝、塙直政等鐵砲隊,突破織田軍第二道防馬欄。土屋昌次與真田兄弟在踩著前面中彈倒下的己方士兵突襲,瀧川一益帶織田軍騎馬隊攔截土屋昌次的武田軍騎馬隊。
在泥濘與明智光秀等鐵砲輪番射擊下,土屋昌次還是突破瀧川隊的攔截,但到達第3道防馬柵前的僅有三四百人。土屋昌次在突破第3道防馬欄時被佐佐成政、前田利家、明智光秀等鐵砲隊集火射殺。真田兄弟帶兩百餘騎衝破第3道防馬欄,突入第3道防馬欄柴田勝家、羽柴秀吉陣中。真田信綱在迂迴柴田隊、羽柴隊欲突入信長本陣時,被織田軍鐵砲隊集火射擊,連斬織田軍數人後戰死,真田昌輝負傷暫時退兵。
據《長篠日記》記載,武田軍第三波攻擊此時衝破第3道防馬欄,已直逼信長本陣。
決戰
然而,隨後武田軍派出第四波的武田信豐、穴山信君、一條信龍等親族眾朝第三波的缺口進行突破。而在八劍山陣所的德川軍還在跟武田中央隊內藤昌豐、武田信廉等人激戰時,武田軍左翼的武田信豐,趁勢攻擊右翼在勝樂寺部陣的德川軍。壓迫勝樂寺右翼空虛的德川軍回防聯軍右翼,再也無暇去阻擋聯軍中央武田軍本隊的突進。
在中央與織田軍激戰武田軍全隊出動進行總攻,內藤昌豐、原昌胤、武田信廉、穴山信君、一條信龍在槍林彈雨之下突擊,武田軍本隊一路突破前幾道鐵砲隊的防馬欄,在猛烈鐵砲集火下長驅直入到3道防馬欄的柴田、羽柴等隊,壓逼信長本陣與織田軍展開死鬥。武田信豐與回防聯軍右翼的德川軍石川數正、榊原康政、本多忠勝激戰,苦戰代價之下德川軍擊潰了武田信豐隊,信豐隊敗走後,德川軍的陣地前堆滿了山縣、小幡、信豐等退敗的武田赤備隊的屍體。
德川軍的成瀨正一開始進行擄獲的武田軍旗幟、差物的識別。在鐵砲火力的援護下柴田隊、羽柴隊、丹羽隊與武田軍拚命纏鬥。
在第五波攻擊時,馬場信房部隊早在第三波攻擊時就迂迴繞到聯軍的左翼去了,而後進入欄內突擊佐久間隊,馬場信房衝破佐久間隊斬殺四十餘眾。內藤昌豐、原昌胤、武田信廉、真田昌輝一起合攻聯軍左翼,佐久間隊給予信廉隊、真田隊強烈打擊,真田昌輝戰死,但佐久間信盛仍被武田軍迫退。內藤昌豐趁勢攻擊瀧川隊,瀧川一益被內藤隊擊破,聯軍左翼已崩潰退敗,門戶大開。
信長調動中央的柴田隊、羽柴隊、丹羽隊馬上向馬場信房隊攻擊救援左翼。給內藤隊極大的壓力,但武田先鋒山縣昌景在竹廣・柳田收容小幡信貞、甘利信康等殘軍重整。回師直擊織田軍中央,勢如破竹一連擊破丹羽長秀、柴田勝家、羽柴秀吉,在武田軍的攻勢下丹羽隊、柴田隊、羽柴隊、佐久間隊、瀧川隊紛紛敗逃,此時織田軍勢陷入混亂全面總崩潰,將兵士氣瓦解四散逃亡。
此時山縣昌景長驅直入進攻信長本陣無人可擋,但在勝樂寺負擔聯軍右翼的德川軍情勢順利,德川家康率領德川軍回援聯軍中央的織田軍,回防八劍山陣所的德川本陣,與武田軍在中央交戰攔截山縣隊、內藤隊。
混戰之中,山縣昌景被織田德川聯軍擊殺,武田軍攻勢受創開始混亂,德川軍趁勢跳出陣地攻擊山縣隊,聯軍情勢轉為回穩重整。
大將被擊殺讓武田勝賴受到重擊,武田勝賴決定親率本陣加入戰局,企圖重振開始瓦解的武田軍挽回局面,德川軍跳出防馬柵迎擊武田軍。德川軍的石川數正、榊原康政、本多忠勝、大須賀康高、平岩親吉、鳥居元忠等將,突入武田勝賴本隊,與前鋒望月信雅和後衛武田信光進行白刃戰。激列死鬥中,德川家家臣死傷多人,家康近侍本多重次單騎突入武田軍中,右眼被刺瞎,負傷七處,也斬殺數名武田軍,但德川軍各隊在武田軍本陣白刃戰場活躍奮戰,斬殺武田軍多人,望月信永的首級即被鳥居元忠隊所討取。織田軍在重整以後也開始反擊。
武田軍由本陣開始崩潰後,信長見機不可失,派出母衣眾諸隊,下令全軍總攻擊,織田軍也開始衝出防馬欄。鳶巢山-長篠德川軍的酒井忠次亦發兵合擊武田軍。中央戰線混戰中的武田信廉、武田信豐、一條信龍隊見形勢不利,在壓迫下開始主動脫離戰線。穴山信君與武田信光更是不顧武田勝賴直驅後方,武田軍陣線全面瓦解。
見親族拋棄戰局崩解,絕望的武田勝賴本一度欲親自往信長本陣作絕死突襲。在馬場信房與內藤昌豐勸阻下,勝賴才決定自己斷後讓其餘親族離開戰場,發布全軍撤退命令,撤出武田軍全部戰力,呈現劣勢的武田軍終於往鳳來寺-宮脇四散敗走,織田·德川聯軍開始渡過連吾川追擊武田軍。小山田昌晟與橫田康景為確保武田軍退路,跟從長篠展開追擊的酒井忠次交戰戰死。
內藤昌豐為了阻擋聯軍追擊在柳田與聯軍激戰,在被追擊攔截的德川軍,與正面趕來的織田軍夾擊下,內藤隊對德川家康本陣發動總突襲。激戰後本多忠勝將其擊退,原昌胤戰死,甘利信康自盡,內藤隊被榊原康政與大須賀康高全滅,內藤昌豐首級為當時隸屬德川軍的朝比奈泰勝討取。馬場信房擔任殿軍為了確保武田勝賴撤退,在猿ケ橋送走勝賴後,帶二、三十餘騎返迴戰場突入追擊的織田德川聯軍中。用長槍手刃四、五騎後,被織田軍的塙直政隊擊斃。
勝賴在離開戰場時身邊僅剩初鹿野昌次與土屋昌恆等十餘騎。為了逃避德川軍的追擊,拋棄了軍旗、金印等貴重物品,都被本多忠勝隊給擄獲。勝賴經過小松之瀨回到甲斐時身邊,只剩初鹿野昌次、土屋昌恆、小山田兄弟等六騎。扣除傷亡、失蹤、逃亡,平安回到甲斐的武田軍僅有三千人。
尾聲
在通說中織田·德川聯軍的陣亡人數並不多,且最後取得勝利,武田軍失去武田四天王的山縣昌景、馬場信春和內藤昌豐,和其他武將原昌胤、原盛胤、真田信綱、真田昌輝、小幡信貞、土屋昌次、土屋直規、甘利信康、安中景繁、望月信永、望月信賴、米倉重繼,武田軍的損害極大。
據《信長公記》記載:合戰當日晚上信長泊宿於長篠城內,與家康召見為立功的眾將論功行賞。賜薙刀給酒井忠次,信長賜奧平貞昌其「信」字改名信昌,受賞杯。家康賜與名刀大般若長光,奧平一族也得到賞賜。次日之後,信長班師回歸岐阜城。
長篠合戰後,家康完全掌握三河,並開始對武田展開一連串的反攻。6月2日,開始奪回遠江諏訪原城及二俁城。之後家康並親率本多忠勝、榊原康政等向武田的光明城發動對武田大攻勢的序幕。
武田勝賴帶著剩餘部隊約數百人後退至高遠城,著手改善與上杉謙信之關係,並與關東諸將包括佐竹氏、里見氏展開外交同盟。原本在海津城防備上杉,武田四天王最後一位的高坂昌信,帶10,000人的部隊去隆重迎接主公武田勝賴,高坂昌信與武田勝賴合流後便護送他退回甲斐。
有說聯軍的3000人鐵炮部隊曾用三段射擊戰法擊落堪稱最強的武田騎馬隊,但3,000人及三段射擊戰法有不少人爭論,而且長篠之戰半數以上的武田軍,是被以白刃戰為主的德川軍所斬殺的,大多都是否定這種說法。不過當時信長用了最大規模的鐵炮隊及利用防馬柵削弱騎馬隊的猛攻卻是事實。
戰爭的爭議
火縄銃
兩軍人數與傷亡數量
按照信長公記的說法,是織田德川聯軍共三萬人,武田軍包含甲信之兵及西上野小幡黨、駿河眾、遠江眾、三河作手眾、田峯眾、武節眾達一萬五千人。傷亡方面未提織田德川軍的傷亡數量,武田軍的傷亡數包含落水、逃入山中者達一萬。
當代記中並無記載兩軍人數,僅寫武田軍被追擊損失數千。
織田軍記則寫說織田德川軍數萬,武田軍一萬餘,武田軍陣亡一萬三千人。
信長記裡,織田軍五萬,武田軍被討取一萬三千人。
而甲陽軍鑑品五十二,則說織田德川軍達十萬,武田軍一萬五千,未提及兩軍死傷人數。
而武田三代記則說織田德川軍達十三萬,武田軍一萬兩千,武田軍陣亡一萬。
長篠軍記中,織田德川軍達五萬八千,武田軍兩萬,織田德川軍陣亡數在六千以下,武田軍陣亡一萬多
德川實記則寫說織田德川聯軍達七萬二千人,武田軍兩萬人,武田軍陣亡一萬三千人,其中七千人為德川軍所殺,織田德川軍陣亡六十人。
三河物語也說織田德川軍達十萬,武田軍兩萬人,未寫死傷人數。
續日本史裡,稱織田德川軍達五萬,武田軍一萬五千,武田軍陣亡一萬三千。
皇朝編年史裡面,織田德川軍五萬人,武田軍一萬五千,武田軍陣亡一萬多。
續本朝通鑑裡,也是記錄織田德川軍五萬人,武田軍一萬五千。
四戰記聞裡,武田軍是兩萬七千人,織田德川軍五萬人,武田軍陣亡一萬三千,其中七千人為德川軍所殺,織田德川軍陣亡六千人。 此外,在兼見卿記則記載武田軍數千騎陣亡、多聞院日記則寫說甲斐國眾千餘討死
三段射擊說
長篠合戰中,可信度偏低的甫庵信長記聲稱織田軍的三千人鐵炮隊(稍具可信度之太田牛一的『信長公記』寫決戰時千挺,其中大名細川藤孝出100挺、大名筒井順慶出50挺)運用名為三段擊的戰術,將三千人分為三組,每組一千人,戰役開始時先用第一隊射擊,入替子彈時則回到後方,輪到第二組攻擊。
三段射擊說是江戶時代的學者所提出. 但武田軍明知前面是聯軍布下的槍林彈雨陣卻仍衝上前去送死的真實性遭人質疑。信長公記亦僅記載千挺洋槍,並非通說的三千挺;且德川軍本身攜帶配屬的鐵砲算不算在內也是個爭議性的問題(無記載德川軍有使用鐵砲,反而以『甲陽軍鑑』載河窪信實的軍役定書,騎馬3、鉄砲5、持鑓5、長刀5、長柄10、弓2、旗3,可以證明武田軍其實也是有使用鐵砲而比例還不低,若比照對織田軍的等同推算方式,照此比例15000人武田軍該有2000挺以上的鐵炮,而騎馬者不滿1400人,相反的信長寵妾吉乃的父親生駒家宗為知名的馬界業者,綜合所有資料很難得出織田鐵砲隊大勝武田騎兵隊的結果,或鐵砲聲僅嚇武田軍馬而織田軍馬相安無事的結論)。
此外武田軍甚早知曉鐵炮的威力,武田軍將領甘利信康就是負責率領鐵炮隊的主將,只是武田軍中鐵炮隊所配屬的鐵炮數量在當時並不算多;甘利信康所部麾下的米倉重繼便設計製造用於防護鐵炮的槍彈與弓矢射擊的竹束盾(以多個竹管編繫成厚實的盾型護具),竹束盾雖然對鐵炮有一定防護效果,但通常配置於步行士兵攜帶使用,設計上不適於以騎馬武士為主力的騎兵隊衝鋒突擊作戰用,且面臨被包夾圍攻等危急情況時防護效果有限或者妨礙迅速機動性地撤退或轉進。
另一觀點認為武田軍是知道鐵炮威力,但不知道的部份應是沒有料想到織田德川聯軍會在武田軍中軍是以山縣昌景所率赤備隊為主力、見到聯軍潰敗認為勝券在握而棄下防護器具進行追擊時遭遇聯軍鐵炮隊的打擊,使得武田軍中軍前鋒部隊攻勢受到挫擊。
另一種說法是三段射擊指,一個射擊手配備兩位負責裝填的「後勤人員」。考慮到當時日本的綜合國力以及鐵炮的普及程度,聚集數千名槍法準確的火槍手是很不現實的。而這些槍手還需要承擔裝填彈藥等勞務性工作就說不過去了。如果這樣就能夠解釋上面提到的問題了,武田軍知道鐵炮的威力,但這是信長第一次展示三段射擊,所以不知道第一輪射擊後居然還能夠持續。其次信長公記提到的千挺洋槍也就有了合理解釋。[來源請求]
依照《信長公記》與《長篠日記》、《甲陽軍鑑》、《大日本戰史》中鐵砲運用的情形,聯軍也有可能集中鐵砲火力射殺武田軍部隊將領。
武田騎兵作戰虛構說
後世所渲染的武田擁有大量騎兵隊一事,應與事實不同,按照武田家臣河窪信實的軍役定書就明白寫了其編制:「騎馬3、鉄砲5、持鑓5、長刀5、長柄10、弓2、旗3」,長雲寺文書提及武田的動員令為「三百一十人中、乗馬の者は二十三人」,甲陽軍鑑卷6品有寫道:「武田家の大将や役人は、一備え(千名ほど)の中に、七人か八人が馬に乗り。」,可見騎兵的數量只佔十分之一,第14品裡也說「武田武者馬をいるゝと云儀、それも虚言也。 長篠合戦場馬を十騎とならべてのる所にてなし。」翻譯就是說:「說武田武者會騎馬衝鋒云云,都是虛言,長篠合戰的戰場連十匹馬並排都不可能。」還說:「いづれも馬をば大将と役者と一そなえの中に七八人のり、 残りは皆馬あとにひかせ、おりたつてやりをとつて一そなへにかゝる。」,騎馬武者的主要是大將及其親兵,在一備裡約七八人,其他的馬匹都放置在後勤,加上因為有部份研究指出日本馬的體型其實不適合用於戰鬥,因此認為武田家並沒有大量騎兵編製成隊進行戰鬥,而是由部分的騎馬武者在指揮作戰。
古代日本武士對馬匹在戰場上應用,多以備隊大將、傳令兵、運載物資人員三種職屬才會需要應用馬匹,且馬匹的食養費用昂貴,只有俸祿較高的武士或經濟寬裕的富農商賈才能負擔起費用,一般農民或平民出身的武士因俸祿不高能有馬匹的情況相當少。
武田騎兵隊的人數及規模  
受到許多電影或是日本漫畫的影響,許多人一定都對武田軍的編制有很多先入為主的刻版印象,比如說「清一色以騎乘武士為首的作戰主力」、「兵精馬壯的龐大騎兵軍團」、「戰無不勝的甲斐勁旅」。
事實上以上的資訊多是經過後人包裝與美化的結果,根據許多的實體平面或是網路資料〈如:甲陽軍鑑、源平戰記、鎌倉戰神、武田戰史……等等)記載,元龜三年(1571年)底信玄起兵西上時,有「三千餘騎」的說法,而據當時西侵武田軍的總數二萬七千人(一說是三萬人)來估計,武田家步兵和騎兵的比例大約在10:1左右,遠低於當時的北條家,因此「武田騎兵多,北條步兵多」的概念是完全錯誤的,事實上,北條騎兵比重還高於武田騎兵。
基本上,經過多方的查證(甲陽軍鑑)不論是甲斐或是信濃都不是產馬的主要地區,日本的產馬中心是在於東北奧羽一帶,當時的武田家仍以莊園經濟為主,甲信的地形以梯田種植為最大宗,需要大量的獸力,所以所謂的騎兵隊的組成應該是以富農所擁有的馬匹來建構,(就像早期水田開發需要水牛一樣)而日本馬匹早期的作用主要還是搬運貨物。
倘若要符合騎馬衝鋒作戰或者其他需求的馬種,勢必需要藉由日本海商從國外進口,而從地理推測可能合適進口供應的馬匹來源國家是當時中國明朝的亞洲大陸地區,但是要掌握穩定供應需求必須擁有臨海商港的城鎮領地,這或許是武田信玄要破棄與今川家政略婚姻盟約奪取其擁有駿河國商港的今川領國遠因之一,但是仍然不及爾後擁有能夠進行明朝、琉球、南蠻等國際商貿交流的重要商港-堺港的織田家,且許多戰國大名都有發展商港貿易,要從國外引進優質的馬匹的供應數量相當有限。
武田赤備騎兵團真正的作戰方式
許多研究《武田戰史》、《甲陽軍鑑》的學者曾經指出,武田信玄的的戰術意義在於開創利用馬匹迅速調動或傳令步兵軍團,達到難以想像的機動性。
甲州騎馬隊可能不是以密集隊形的陣式直接殺入敵陣中用長槍刺殺敵方步兵。而據史料記載和一些史家的猜測,1571年11月三方原合戰時,山縣昌景率領的赤備騎馬隊與德川軍交戰時,是騎馬快速地馳至敵陣側面,馬上武士紛紛下馬,再列陣以步戰方式攻擊德川軍側翼,又或者抵擋另一隊卻從側攻擊友軍的敵方支隊。
除此之外,以一個戰史為例,鎌倉幕府的無敵戰神,源義經曾經在一之谷充分發揮了日本馬小巧及騎兵輕裝的特性,利用超乎想像的「策馬落崖」戰術,獲得了史無前例的大勝。
陣城說
土木工程及溼地是此場戰爭的勝利關鍵,特別是防馬欄的建構及挖壕溝堆土牆的土木工程阻礙了武田軍的大攻勢,『甲陽軍鑑』記錄此戰就好像攻城般的困難,由遺跡不難得知。聯軍於5月18日駐進陣地後的施工因連續幾天大雨的掩蓋,使武田軍以為只是做防馬欄,然而聯軍其實是在修築城寨,也許是織田軍在大阪灣之戰對決本願寺雜賀眾聯軍時吃盡鐵炮的苦頭才想用這招對付武田軍。
甲斐武田軍自武田信玄秉照孫子兵法等軍事思想訓練與領國經營方針多年教導之下,在野地戰場上運用奇兵正兵交互分進合擊的作戰方略,切斷敵陣隊伍之間聯繫使之各隊產生畏戰隊伍因恐懼混亂而潰敗,留下抗戰的隊伍兵力不足而遭殲滅。
織田信長鑒於信玄一手訓練的武田軍作戰方略高明與驍勇,在三方原之戰致信給德川家康要求堅守城池不要出城與武田軍交戰,德川家康鑒於家臣武士要求而出城迎戰終招到武田軍猛攻狼狽敗逃。
織田信長為了因應武田軍作戰方略,採取「以眾擊寡」的優勢兵力作戰方略,以領有近畿富裕經濟為基礎召募專責長期作戰的足輕隊與母衣眾整備訓練多年,贈送優渥黃金給德川家使之有足資金籌備整編旗本眾為主力精銳作戰部隊,織田德川聯軍在設樂原構築防禦工事後,善用兵力優勢嚴陣堅守在各大小作戰防線與武田軍軍長時間交戰,武田軍作戰雖勇猛戰但缺乏足夠預備兵力因應長時間的交戰,到後期不敵扔有充裕兵力的織田德川聯軍,被迫在撤退戰時犧牲了多位精銳戰將與士兵而僅以保全殘餘兵力退回武田領國。
影響
此戰之後眾大名開始重視鐵砲。相傳奧州伊達家知名的鐵砲騎兵是伊達政宗的軍師片倉景綱從此戰中獲得靈感而建立的。 武田家在此戰中損失了如山縣昌景、馬場信春、內藤昌豐、原昌胤、真田信綱、真田昌輝、三枝守友、土屋昌次等信玄時代以來身經百戰的宿將,人才層面上受到極大的打擊,從此勢力衰退最終滅亡。
由於死守城池的功績,德川家康將長女龜姬嫁給奧平貞昌,奧平家從三河山區的小型豪族一躍成為德川家重臣,日後奧平的分家更以姻親身分成為德川家御連枝(允許使用德川的舊姓松平),因此奧平家將長篠之戰稱為讓家運興盛的「開運戰」。由於鳥居強右衛門(勝商)的壯烈犧牲,其子孫全部繼承「強右衛門」之名,受到奧平家的厚待。

============================

長蓧之戰,對於武田勝賴來說,是一幕不得不出演的悲劇。他以外姓回歸本宗,擔任家督后見,威望不足以服眾,面對其父武田信玄留下的諸多驕橫的老將,必須打贏一場決定性的戰役才能使自己的寶座穩如泰山,為此他只能屢屢發兵東進,尋找與織田氏、德川氏決戰的機會。然而此時織田信長已從畿內亂局中騰出手來,統率數萬大軍支援德川家康,相比之下,武田軍兵力既寡,士卒也因頓兵堅城長筱之下而日顯疲憊,從純軍事角度來說,勝賴實在應該退兵,但從政治影響來考慮,他卻可悲地不得不經此一戰——只要一退,立刻威信掃地。
正因如此,武田軍中諸名將,比如山縣昌景、馬場信房(信春)等人從家族利益考慮,均認為以避戰退卻為最穩妥的方案,然而武田勝賴在親信長坂釣閑齋、跡部大炊助的支持下,卻在長筱以西的鳶之巢山等砦留下部分兵馬,主力迎著織田、德川聯軍西進,直殺向設樂原。設樂原北有太山,南有豐川,中夾寬為兩公里的平地,織田軍就在這一地域,憑藉淺淺的連子川,在西岸布陣。此外織田信長還在連子川岸邊修建起數道防馬柵——這種種布置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最大限度地削弱聞名天下的武田騎馬武士的突擊力。
為了引誘武田軍出擊,織田信長還考慮讓重臣佐久間信盛前往詐降,而德川家臣酒井忠次則提出,派小股部隊繞路奇襲鳶之巢山,定可解長筱之圍。信長當時加以斷然拒絕,至夜卻突然密令酒井忠次率兩千三河精兵,並己部五百鐵炮手,趁夜色秘密南渡豐川,東進奇襲鳶之巢山。戰鬥在五月二十一日清晨六時展開,武田軍利用騎兵優勢,對織田和德川的設樂原陣地展開了洶湧的一波又一波的強大攻勢。首先是左翼先鋒、打著黑底白桔梗旗的山縣昌景隊攻擊德川軍,然後是中央先鋒內藤昌豐隊攻擊織田軍瀧川一益部,右翼先鋒馬場信房隊攻擊織田軍佐久間信盛部。
長筱之戰
長筱之戰
上述三支駐守在防馬柵附近的聯軍長柄(長柄槍)部隊一遭到武田軍攻擊,立刻收縮回防馬柵後面。而幾乎同時,預先布置在柵后的三千鐵炮齊聲鳴響,武田軍先鋒傷亡慘重,被迫退回,換由第二陣繼續衝鋒。同時,武田勝賴還命令山縣隊殘部從連子川下游迂迴到德川軍側面,殺入突出在防馬柵外的德川先鋒大久保七郎右衛門忠世與其弟治右衛門忠佐陣中。大久保兄弟英勇奮戰,與武田軍前後進退拉鋸達九次之多。
武田軍第二陣由武田勝賴的叔父逍遙軒武田信廉,以及小山田信茂等將統率,在連射的鐵炮面前,同樣鎩羽而歸。然後是第三陣,主力為上野國有「赤武者」之名的小幡隊,大將小幡上總介信重身先士卒,卻落得個中彈喪命的下場。德川軍石川數正、榊原康政、內藤正成、本多忠勝等將率兩千步兵趁勢從防馬柵內衝出,追殺殘敵。
然而直到這個時候,武田勝賴卻仍舊執迷不悟,發動了第四次自殺性的進攻。第四陣由武田典廄信豐(武田信繁之子)等將統率,都穿黑甲,打著黑色旗幟——就在此時,傳來了鳶之巢山被酒井忠次奇襲攻陷的消息。
經過了三個多小時的激戰,因為馬場信房、內藤昌豐、穴山信君等名將的奮戰,武田軍已經突入織田、德川聯軍陣中,連續破壞了兩道防馬柵。但因為地面雜草叢生,坑窪不平,並且堆滿了屍體,使他們很難快速集結力量,擴大戰果。殺至下午一時左右,鳶之巢山失陷、後路被斷的消息使武田軍士氣崩潰,名將山縣昌景首先中彈戰死。
織田信長準確把握戰機,命令全軍從防馬柵后殺出,開始最後的總突擊,德川軍也從側面展開夾擊攻勢。武田氏名將紛紛倒在設樂原上,除小幡信重和山縣昌景外,還包括備中守橫田高松、源太左衛門真田信綱、兵部真田昌輝、右衛門土屋昌次、源五郎高坂昌澄等數十人。
大敗虧輸的武田軍向鳳來寺方向奔逃,聯軍從后追殺,內藤昌豐於途中戰死。下午三時,馬場信房親率三十騎殿後,在猿之橋邊目送武田勝賴安全離去后,自殺性突入敵陣,槍挑織田軍四、五將下馬,然後壯烈犧牲。
武田信玄畢生以頑強敢戰的家臣團自傲,他曾經說過,堅城並不可恃,人才才是最重要的——「人是城,人是砦,人是垣」。經過長筱會戰,武田氏無數名將戰死沙場,信玄親手組建的家臣團瀕臨崩潰邊緣,存者無不離心背德,甲斐國的武田氏就此日薄西山,逐漸走向滅亡。
返回目錄
2 長筱之戰 -過程
長筱之戰
長筱之戰
1573年4月11日,一代梟雄武田信玄因病身亡,臨終前,給其子武田勝賴留下了「三年不得出戰」的遺言。信玄死後,其子勝賴謹遵遺訓,以嚴密防備國境為主。德川家康想趁此時機收復失地。德川氏於1573年進攻武田軍在遠江及東三河的橋頭堡。勝賴雖然派山縣昌景領軍三千駐守遠江、馬場信春領軍四千駐守東三河,但老臣們並不積極應戰,於是德川氏於同年9月奪回長筱城。
武田勝賴畢竟年少氣盛,如此一來,在信玄去世不到七個月便違抗父親「三年不得出戰」的遺訓,於11月進攻遠江,威脅德川家康的根據地濱松城。這時,幕府將軍足利義昭遣特使訪武田勝賴,告訴他,「若想打倒織田信長、收復京都,就火速西上!」1574年2月,武田勝賴進攻美濃、拿下明智城,進而在4月佔領足助,再攻野田、吉田。這時,因為德川家康還在攻打駿河及遠江北部的犬居城,武田勝賴親自率兵一萬五千於5月再入遠江;6月,攻下高天神城;9月,三度入遠江;10月,進至天龍川河畔,直逼濱松城。
此期間,信長正傾全全軍主力在近畿方面,他在東美濃方面採取持久戰略,僅部署部分兵力,並不展開攻勢。而德川氏根本無力單獨對抗進攻遠江的武田軍,德川家康雖然奪回長筱城,卻沒能收復二俁城,以至於不得不坐視小笠原氏鎮守的高天神城落入武田勝賴之手,因此德川家康必須避免直接的決戰,等待信長的支持。――換言之,那時,信長和家康都無力反擊勝賴的大軍,都處在坐視敵軍橫行的苦境。
當時,武田軍以甲府為基地,領有甲斐、信濃、駿河、遠江東半、三河北部、美濃東部、上野西部、飛彈北部及越中南部等地,可動員的兵力約三萬三千。但武田氏也要分出兵力對付北方的死對頭上杉謙信,因此也不能全力對付織德聯軍。德川軍以濱松城為根據地,領有遠江西部及三河大部,可動員的兵力約為一萬二千。信長則以岐阜為根據地,領有尾張、伊勢及其以西的畿內一帶,可動員的兵力約十萬。信長雖然需要把部分兵力部署在西方和南方,但眼前除武田氏外並沒有其他大敵。(順便說一句,信長後來能壓倒武田氏,靠的是其優越的經濟能力。因為信長控制著貿易中心港、商業中心京都、穀倉豐庫濃尾平原等地。)
1575年春武田勝賴親率一萬五千大軍進入三河境內。預備在家康之正室築山御前及岡崎城的總管大賀爾四郎的內應下,突入岡崎城。但築山計劃在四月即告敗露。謀略無疾而終。智取不行,勝賴決定力敵。武田勝賴為了要引出德川家康而攻打高天神城,但在三方原之戰中飽賞教訓的德川家康不為所動,於是武田勝賴轉攻長筱城,突進豐川河谷,為了防範織田信長聯合夾擊武田氏,武田氏勢必得先取下岡崎城,如此即可阻止信長來援,又可引出德川家康,將之各個擊潰。
長筱之戰
長筱之戰
此時,信長在畿內戰場方面情況很急迫,因此,他儘可能避免和武田氏交手。站在信長的立場來說,他的目的在於持久戰,所以當然希望家康能堅守陣地,不要接受武田氏的挑戰。但如果德川家康與武田勝賴交上了手,他還是會出手相助。原因很簡單:尾張毗鄰三河、甲斐。如果三河的德川家康因不堪戰爭之苦而與甲斐的武田勝賴談和,聯手攻擊尾張的話,這絕對會是攸關織田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所以,織德聯盟絕不可遭到破壞,絕對不能讓德川氏與武田氏議和,必須用一切手段確保織德聯盟。因此,岡崎城的地位是舉足輕重,絕對不可以就這麼放棄。
從武田勝賴的立場來說,他希望能儘快的與德川氏決一死戰。他參加過三方原之戰,也指導過高天神城攻略戰,他對與德川氏決戰有著必勝的信心,當然,除了勝利之外,他也別無他法。勝利,帶給他的,除了擴張武田氏的勢力外,也能強化他對老臣子們的統率力,讓父親手下的精銳們能心服口服的為他服務。所以,他數次挑戰德川氏。
在武田勝賴想與德川家康儘快交戰的同時,德川家康同樣也想誘出武田氏將他擊滅,因此勢必得求助於信長的支援以發揮兵力優勢,否則,他無法戰勝精銳的甲州軍團。要引出武田勝賴,只有任前作手城主奧平信昌為長筱城主來激怒他;同時絕對要確保岡崎城以待信長的援兵,並以此控制西三河穀倉地帶之城作為補給基地。家康卻沒想到妻子與總管企圖背叛通敵。這一點對家康的打擊很大,因為他很可能為此而招致信長的不信任,喪失他個人的威信。
長筱城和高天神城不同,德川家康絕不能坐視不理――兩年前長筱城城主奧平信昌以其么弟千丸及奧平久兵衛之女荻被殺的代價投奔到德川家,他本身除了死守長筱城,別無他法。而德川家康再坐視不救,德川軍的士氣必定會崩潰,且德川家康早已答應把自己最珍愛的長女龜姬許配給奧平信昌為妻。勝賴為了孤立德川軍,進行「築山謀略」,企圖奪下岡崎城,陰斷織田家與德川家的聯擊。在他前進至武節時,得知築山計劃失敗,立即轉兵長筱城,騷擾吉田城下。鎮守長筱城的是奧平貞之子奧平信昌,德川家康如果坐視長筱城被攻而不救,則有失威信;吉田城如被奪,德川氏的生存也成問題。武田氏借攻打長筱城誘出德川家康勢必會成功,但他必須防著信長的來援,根據三方原之戰及高天神城之戰的前例來看,信長不管本身戰場有多忙碌,仍是會出兵救援德川氏。所以,在此時,信長來的概率雖不大,但不能說一定不來。為了阻止信長的來援,武田勝賴派出部分兵力騷擾美濃東境以牽制信長。
因久攻不克,武田氏將戰術改為封鎖周圍,並從甲斐調來掘金族開掘地道。德川家康心知僅憑德川軍的力量絕對打不過武田氏,這場戰役的成功與否,關鍵在於信長是否出兵相助。因此,德川家康除了頻繁派遣特使督請信長出兵外,還故意放出風聲說:如果信長再不出援兵,德川氏就會與武田氏結盟攻打織田家。信長打從一開始就知道這次必須救德川家康不可,德川若亡,則尾張背後即會受敵;如果德川氏與武田氏結盟,聯手夾攻尾張,則信長「天下布武」的理想恐怕會就此告終。但是出兵,必須一戰成功,否則就此遷延戰事,全國反織田勢力必會蜂起,織田軍本身即會不攻自潰。 
長筱之戰
長筱之戰
因此在信長沒有想出一個能夠一擊制勢的戰法之前,不論情勢有多緊張、德川家康有多擔憂,他絕不會輕舉妄動。
信長終於決定出兵了。當然,這並不是因為德川特使奧平貞能聲淚俱下的懇求,也不是因為正使小栗大六重常的堅持以理,而是他終於準備妥當了。他告訴奧平貞能,「我將帶去精兵四萬,槍三千五百。」同時,他讓士兵各持一根圓木及一條繩子,集合在岐阜城下證明給小栗大六看。信長率兵出岐阜、入岡崎城,聽取鳥居強右衛門的報告,翌日出岡崎城,十八日進至長筱城外的設樂原。由於長筱城三面環水,一面陸地又為武田氏所戰,信長便決定將武田軍誘至長筱城河灘決戰。信長令大軍在長筱城對面沿河展開,挖戰壕,壘上牆;讓士兵用出發時帶來的圓木和繩子綁紮成攔馬柵,並每隔80—90米開一個出攻口。
當時,火槍已傳入日本,對一切新事物都很敏感的信長早在少年時代就開始大力發展火槍隊,併發明了「三段裝填式射擊法」。即信長將火槍隊分為了三個梯隊:第一隊射擊后立即退下安裝火藥,早已準備就緒的第二梯隊上前射擊,第三梯隊則做好射擊準備。交戰時,勝賴自恃赤軍天下無敵,以騎兵隊進行波浪式衝擊。織田家的火槍隊輪番開槍,武田武士在進入射程后紛紛被擊斃,衝到前面的騎兵也因被攔馬柵阻攔而被下一輪火槍手擊斃。信長趁勢指揮手著軟甲、手執弓矛和火槍的步兵發動反攻。這一役,著名的甲斐二十四將幾乎全部死光。
廣告
返回目錄
3 長筱之戰 -評價
長筱之戰
長筱之戰
信玄死後不久,三河作手城城主奧平貞昌父子叛變,投靠德川家。因起了勝賴的極大憤怒,勝賴認為此事是信玄的舊部對自己的權威並不承認的最後標誌,相當的不滿,重用自己的侍臣跡部大炊助和長坂釣閑等一干人,疏遠了父親的舊臣,為日後的失敗播下了種子。 天正二年,勝賴率軍進入美濃,攻下了明智城(也就是明智光秀的老家),接著又在遠江攻下了自父親信玄以來五年都沒能拿下的堅城高天神城,一時間意氣軒昂,彷彿連自己姓什麼都忘記了。 長筱城,是甲信一帶進入遠江三河的門戶地帶,位於豐川和大野川隴川的合流點,兩川的邊緣都是懸崖絕壁,東邊的大野川又正好充當了護城河。在戰略上的意義相當重要,而且城主又是武田家的叛臣奧平父子,自然成為了勝賴的目標之一。
天正三年五月,勝賴率大軍一萬五千人,包圍了長筱城,城裡的守備部隊不過五百人,在殊死防守了幾輪之後,一時間還不至於陷落。 五月十八日,織田信長,德川家康的三萬八千援軍到達長筱西方的設樂原高原,大戰已經一觸即發。
在長筱合戰之前,信長對自己的宿敵武田軍的作戰方案進行了相當深的研究, 信長深知,只有擋住武田騎兵第一輪猛烈的攻勢,織田軍才可以戰勝,於是在長筱北之丸山至豐川一帶布下三條近四十町長的馬柵欄,從領國內徵集了五千支鐵炮為戰爭做準備。 在兵力,武器以及士氣的劣勢下,武田軍本已沒有多少取勝的機會,但是主將勝賴在戰略上的錯誤,更使得武田軍遭到最後的覆滅命運。 五月十九日,在武田軍的軍前評定上,勝賴宣布:「全軍渡過隴川,將本陣轉移到清井田原,二十一日於淺木,宮脅,柳田一帶與織田,德川軍決戰!」 結果遭到武田家幾位宿將馬場信房、內藤昌豐、山縣昌景、小山田信茂的反對。
持非戰論的重臣馬場信房,內藤昌豐等,知道決戰已經不可避免,來到大道山山泉下,用馬柄勺互敬各自三杯泉水,立下決死不生的非戰論者聯盟。 二十一日決戰前的清晨,代表非戰論者的山縣昌景再次請求勝賴避免與織田軍主力決戰,遭到勝賴的譏笑:「不過是愛惜自己的性命吧!」 山縣昌景聽后大怒,但對武田家狗一樣忠誠的昌景並沒有在勝賴的面前發作,而是召集手下,說出了:「說法既然無用,皆討死討死。」的經典台詞。 正三年五月二十一日凌晨五時許,武田軍全軍開始行動,當時正值初夏之際,朝風配合著軍馬的嘶鳴,使得武田軍中的士氣異常高漲。淺木附近的馬場信房部率先行動,全軍突入淺木地方。 這時候,剛剛得到監軍丹羽勘次氏次通報的前田利家率領三千鐵炮隊迅速趕來,與此同時,守備丸山,大宮方向的佐久間信盛軍五千也急速馳來。
老將馬場信房,在戰爭之前便已知道了自己今天的命運,穿上了從未穿過的花威鎧和青色的星幃秋形打,連座騎加勢月毛的馬鞍都換成了白色的,可謂只求一死而已。 但在看到了織田軍的調動后,信房笑道:「織田也不過如此而已,與越后軍勢還差的遠呢!」將手勢七百分為兩隊,一支隊伍去佔領佐久間剛剛放棄的丸山,另一支由自己親自率領,面對看似無敵的織田軍前陣進行突擊。 信房的調動很快就起了效果,自己率領的手勢還沒有衝擊到織田軍的柵欄時,另一隊軍隊已經佔領了丸山,武田軍聲勢大振,信房看到時機已到,大喝道:「武田的成敗就看這一仗了啊!」(精神上的催眠)全軍無二無三的突入織田軍馬柵欄處,很快就突破了第一道馬柵欄,進入第二道馬柵欄地方,很多織田軍都被武田軍無比的聲勢嚇倒,竟然忘記了手上的步槍。前田利家知道:如果給武田軍突破第二道柵欄,織田軍就有失敗的危險。 於是,利家馬上號令全軍,射擊瘋狂湧來的武田騎兵。 可是,奇迹發生了。在如林般的槍林彈雨下,馬場軍以八十騎的代價,成功地突破了第二道柵欄。這個時候,遠在本陣指揮調動的信長,恐怕也閃過了一絲恐懼吧! 但是,長筱之戰畢竟還是以鐵炮為主角的,織田家的生力軍明智光秀和不破河內守光治趕來,一下子給予了武田軍更密集的炮火,武田軍戰死者層出,但仍然發狂似的朝織田軍突擊。這時候,明智軍迎上,與一些突破了的武田軍在中央一帶展開了肉博戰,雖然明智軍傷亡很大,但憑藉數量上的優勢,其實已經將戰局扭轉。在頑強抵抗了一會兒后,武田軍開始退卻。
名將真田幸隆的兩個兒子,真田兵部丞昌輝和真田源太左衛門信綱擔任了殿軍之職,但是在槍彈的洗禮下,手勢很快就已經全部戰死,這時明智軍二十七騎圍了上來, 昌輝笑道:「滋野末葉海野小太郎幸氏後裔真田一德齋二男兵部丞昌輝討取功名立。」連斬七騎後為不幸步槍打中,戰死。信綱見到弟弟已死,知道自己也不過一死,竟然手持名刀——三尺三寸的青江貞次反向突擊明智軍追兵,其阿修羅惡鬼般的勇猛,讓遠在一邊指揮的前田利家都感到了恐懼。 但是,人始終是人,再怎麼厲害都敵不過子彈這樣東西,信綱也戰死在槍林彈雨之下。 土屋右衛門尉昌次,在掩護了一條信就和馬場信房退卻后,拒絕了手下撤退的勸告,與一條信就道:「某於先月信玄公法事時欲殉死遂報信玄公之大恩,奈何高坂昌澄殿萬分勸告,遂留命今日,今日此地,便是某棄身之所!」未等信就回話,與隨身七騎轉身沖入織田軍池田恆興,蒲生忠三郎氏鄉陣中,大聲音名乘后斬騎十餘名,一時間無人敢近。 但是,由於武田信玄侍衛長之名,在當時是無比勇猛的象徵,殺死他的人,自然可以得到很高的名聲,所以昌次當然也遭到了如雨般槍彈的射擊,終年僅三十一歲。
長筱之戰
長筱之戰
與馬場軍幾乎是同時殺入的內藤昌豐軍,遭到了最恐怖的攻擊,內藤昌豐在順利地突破了一二道關口后,迎面而來的是羽柴秀吉,瀧川一益和德川軍的中央交叉火力(這個是因為昌豐前日得罪長坂的結果——正面進攻織田軍中央)。 「讓他們見識見識甲州武士的利害!」這是昌豐在世上所說的最後一句話,在成功的突破第三道柵欄后(唯一的,奇迹般的),內藤昌豐軍還奪下了瀧川一益的金之三糰子馬印,但是這時中央的織田軍越來越多,竟以達到了一萬八千的不可思議數字,昌豐的戰馬被射殺,與手下將士七人下馬力戰,最終力盡,中彈倒地,為德川軍武士朝日奈彌太郎殺害。(卑鄙的傢伙)這位為武田家三代效力,文武雙全的副將,就這麼慘死在長筱這片土地上。
武田軍最強大的赤備騎兵,也遭到了覆滅的命運,由於名聲在外,德川軍和織田軍主將親自督陣進行射擊。 無敵於天下的赤備,在信長獨創的三段射擊下,死傷異常慘重,等突破第二道柵欄時,全軍還只剩下四百餘騎。
山縣昌景的盔甲被徹底打碎,胸板也被打爛,身上彈痕共十七所,於是昌景被迫聚守第一道柵欄,追軍不斷殺出,此時,山縣昌景已是身中數彈,但他沒有退縮,又轉撲德川陣地,可源源不斷湧出的敵軍如潮水般襲來,惡戰中,德川大將本多忠勝識出了紅盔的山縣,他大聲疾呼,那人便是山縣昌景。結果,不遠處的洋槍隊對他一陣齊射,山縣昌景應聲倒地,全身中彈倒於亂軍之中,山縣昌景——這位武田軍中第一猛將,為槍彈擊落,死與亂軍之中。
到了此時,武田軍已經總敗退了,大將馬場美濃守信房:「六孫王基經之嫡孫攝津守賴光四代孫馬場美濃守信房是也!」名乘后,為德川軍中川井三十郎殺害。這位自十八歲初陣以來從沒負過傷的人稱「不死的鬼美濃」的名將,終於為武田家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勝賴在一路丟盔棄甲,不但把自己的配甲——諏訪法性甲脫去,還將武田軍自信玄以來不倒的將旗丟棄在地上,以至為人譏笑為:不要旗幟的「甲州武士」。可謂將父親的老臉丟盡。 到了下午三時許,武田殘部渡過黑瀨,小松瀨,到達管沼刑部貞吉的武節城為止。
長筱合戰,這場武田騎兵的災難戰役終於結束。由於勝賴的好大喜功,不能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在實力上的差距,最終把父親信玄一輩子的積蓄——甲州騎兵全部丟在了長筱這片異國的土地上。此仗的結果,不只是武田軍戰死者一萬人,織田,德川軍戰死者六千那麼簡單,更重要的是,長期以來織田與武田的均勢被徹底打破,武田家基本上四分之三的名將戰死,為日後武田家的滅亡掘下了墓碑。
返回目錄
4 長筱之戰 -分析
長筱之戰
長筱之戰
日本文部省導演黑澤明執導的影片《影武者》一片中最後一段場景是這樣的:「武田勝賴軍扇一揮,呈密集陣型的武田騎兵一波一波地沖向敵陣,最後在織田、德川聯軍的鐵炮面前全軍覆沒。」設樂原(長篠)合戰是甲斐武田家由盛而衰的轉折點,年輕的家督勝賴也由此被稱為戰國時代敗家的典型人物。
要更詳細地了解這段歷史,就得首先了解當時具體的歷史背景。三方原合戰後,信玄突然病死,這一事件完全打亂了武田家上洛的計劃。信玄在臨死前將家督之位傳給孫子信勝,這使信勝之父勝賴很自然地以監護人的身份在信勝未成年前掌握武田家的命運。與近畿大國織田家不同的是,主要依靠於領內的農業和金山收入的武田家,必須依靠不斷的擴張政策來增強自己的實力。在西有織田,北有上杉,東南有北條這樣大國的情況下,勝賴很自然地把矛頭對準相對比較弱小的德川家。交戰的最初起因是武田方的長篠城主奧平貞能被德川方策反。長篠城地處東三河,它建於狹谷之中,由於地理環境比較惡劣,在三河屬於比較貧瘠的地區,但正是這樣一座城,卻有著非常重要的戰略價值,因為它正是武田家從信濃進攻三河的跳板。
元龜元年(1570)武田軍侵入德川領時,奧平貞能為了一族的存續曾降伏於信玄,並將次子仙丸和一族之女送往甲斐為人質。元龜三年的三方原合戰中,奧平一族也曾作為武田軍的一員與德川家交戰。但是在次年武田信玄病死後,事情發生了重大變化。德川家康乘武田家國喪期間奪回了野田城,並送信給當時的長篠城主奧平貞能,表示只要奧平一族願意回歸德川家,以前所有的不愉快都一筆勾銷,還將把自己的女兒龜姬嫁給貞能之子信昌為妻。織田信長也極力撮合此事,並向貞能擔保:「會盡全力保證長篠城的安全」。在反覆權衡得失之後,貞能終於決定投入德川家的懷抱。
得到這個消息的勝賴當然極為震怒,在外交爭取無效的情況下,他下令殺掉奧平家留在甲斐的人質,但並沒有馬上出兵平叛,據說這是因為信玄死時留有遺訓:「三年息兵,秘不發喪。」在這裡順便提一下信玄的遺言,從現在的歷史資料來看,信玄傳下來一共有兩條遺訓,一條就是我剛才提到的息兵之策,另一條則是「爾等將軍旗插到瀨田上去!」從信玄半生戎馬所行進的軌跡和當時甲信地區的民生來看,前一條遺訓應該是確有其事。而後一條略有爭議,在我看來,這一條比較激進的「遺訓」雖然與風林火山的四字真言相吻合,卻不符合信玄處事沉穩的性格。這如果不是信玄制定的最終目標,那多半就是當時信玄已經病勢沉重,說出來的胡話了。
我們再通過甲信的民生看一下「三年息兵,秘不發喪」的原因。當時的武田軍雖然在前線獲得全勝,但是本領內的動員和經濟都基本到達了戰爭極限。信玄在時,也許還能以其魅力來緩解領內的諸多矛盾,但這只是暫時的緩解,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他死之後,各種問題又都擺到了檯面上。此時的三年息兵,正是為了緩解與地方豪族之間的矛盾。避免因為窮兵黷武而出現窩裡亂。密不發喪則是為了給鄰國大名以心理上的震懾。在沒有確信信玄已死之前,沒有誰敢肆無忌憚地進攻武田領。事實的確如此,善於用謀的家康雖然通過進攻駿河推測出信玄已死,但卻始終無法證實。從信玄死後到長篠合戰的這段時間內各國的走勢來看,信玄公的策略是起到了預期效果的。
信玄生前一共有四個兒子,長子太郎義信由於謀反自盡,次子眼有殘疾,三子出家當了和尚。這樣,擁有繼承權的只剩下勝賴一系了。勝賴是甲信地區出名的猛將,卻不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一個猛將可以很漂亮地贏得局部戰爭的勝利,卻無法準確的掌握全局。信玄在選擇家督的時候,沒有用當時正年富力強的勝賴,卻選擇了勝賴年幼的兒子信勝。做出這個決定,顯然不能用勝賴無能來解釋,這其中還有更深一層的原因。事實上,武田家雖然有號稱戰國最強的家臣團,但是也同其他大名一樣,有派系方面的問題,這其中主要分為甲斐派與信濃派。信玄在世時,由於他的個人魅力和能力壓制著甲信諸將之間的矛盾,問題都被暫時地隱藏起來了。他死以後,雖然不至於立刻鬧得兵戎相見,但是勢必會影響到整個家臣團的穩定。勝賴是信濃派武將的代表人物,由他繼任家督無疑將激發兩派武將之間的矛盾。最後很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退而求其次,將家督之位傳給尚未成年的信勝,相對於勝賴來說更能被甲斐諸將所接受。所以說選擇信勝,也是信玄在彌留之際向甲斐派的妥協。
信勝成年前的監護人是他的父親武田勝賴。在這段時間內,勝賴擁有等同於家督的權力。但是這種權力只是暫時的,如果在信勝成年前勝賴沒有建立起足夠的威信,就很可能會以信玄公的遺訓為名被甲斐諸將逼下台。也正是這個原因,心有不甘的勝賴急於顯示自己的能力,不顧父親的遺訓,在信玄死的當年就出兵遠江,修築諏訪原城。次年1月,勝賴由信州出兵美濃,攻落明智城。5月出陣遠江,並於6月攻落了遠江地區的重要據點高天神城。面對武田家咄咄逼人的攻勢,家康為確保三河地區的安全,於天正3年2月開始對長篠城進行改建,以提高該城的防守力量,並任命奧平信昌為長篠城主。同時於4月在岡崎殺掉了內通武田家的家臣大賀彌四郎(也有說武田原本有意取岡崎,后應內應被殺而作罷)。同月,武田軍出陣三河,攻落足助城,並在作手、野田和吉田城周邊放火。迷惑德川的視線。
武田軍這次出兵真正的目標,是連接著信濃和東三河的要衝長篠城。為此,勝賴在領內動員了一萬五千人的軍力。5月初,武田軍圍住了長篠城。此時,城主奧平信昌以下,城中的守軍僅五百人。勝賴估計兵勢微弱的長篠城一擊可下,如果能同時能引誘德川軍主力決戰更好,雖然這次武田軍只動員了一萬五千人,和三方原會戰時期相差很遠,但與德川家相比仍然佔有比較明顯的優勢,同時,勝賴估計織田仍然會像三方原合戰一樣,將主要精力投入北線和西線戰場,在南線只會派象徵性的兵力協助防守。對於野戰幾近無敵的武田軍團來說,勝算仍然頗大。
長筱之戰
長筱之戰
事實上,織田家在5月中期得到家康求援信的時候,很多家臣也是這麼想的。因為織田的政策一直是利用與德川家的同盟確保南線的安定,而將主要進攻目標轉向西線。但是,此時的織田家已經不是三方原時期深受包圍網所困、在兵力上捉襟見肘的織田家了。由於宿敵淺井長政和朝倉義景先後滅亡,伊勢長島的一向一揆也被掃平。織田家藉助強大的經濟實力在領內初步完成了兵民分離,領地不斷擴大,總動員兵力已達到10萬人。在這樣的情況下,信長決定暫緩西國攻略,轉而提前解決武田問題。
經過慎重考慮,織田信長通知來使,承諾將派主力部隊南下參戰,考慮到武田軍騎兵的威力,信長特別叮囑:讓家康準備足夠的柵木和繩(製作馬防柵)。5月13日,他親自率領三萬大軍從歧阜出發,前往三河與德川軍匯合。
讓我們把話題再轉回武田這邊,5月11日,武田勝賴下達了對長篠城的攻擊命令。由於長篠城地處寒狹川和宇連川交匯處的V字型地區,四面都是斷崖絕壁,所以要攻取該城,只能從正面強攻。為了能以最小代價拿下此城,除了正攻之外,勝賴還特別召集了甲州的金山部隊(採礦工人),由他們負責挖掘並切斷長篠城的地下水路。一旦水源被斷,城也就不戰自破。可是,目前的長篠城主奧平信昌曾親眼目睹數年前武田家如何利用金山眾進攻野田城,熟知武田進攻策略的他對此早有防備,在城內挖掘橫溝日夜監視。金山攻的策略以失敗告終。
武田家的正面強攻同樣效果不佳,長篠城內除了五百守將之外,還有兩百多把鐵炮,信昌命人不斷從城內的縫隙中向外射擊,攻城方的損失很大。相持了兩天後,勝賴得到急報,信長已親率主力三萬大軍南下。如果武田軍不能在對方援軍趕到前攻下長篠城,形勢就會比較被動了。加緊攻城的武田家在13日晚通過夜襲攻取了長篠城的食料倉庫,城內糧食告急。但是援軍將至的消息已傳遍長篠城。此外,奧平方將領鳥居強右衛門的奮戰(對此劇情有多種版本,在此不一一介紹),也大大鼓舞了守軍的士氣。15日,織田援軍趕到三河與德川軍匯合,聯軍於18日在設樂原布陣完畢。直到此時,武田家仍然沒能攻下長篠城。(日後奧平一族作為德川家譜代眾深受器重,主要也是靠的在長篠城籠城戰中的優異表現。)
由於設樂原離長篠城只有五公里的路程,武田軍實際已不可能再投入重兵強攻長篠了。聯軍方面,為了準備與武田的決戰,信長命令大軍沿著連子川修建了一條橫跨南北長達兩公里的馬防柵體系。所謂的馬防柵體系並不是單純地由柵木和繩製作的防馬柵組成,在防馬柵之後,織田軍還挖掘了同樣長的深溝,並將挖出來的泥土在其後又修建了一條土壘。此外,信長還命人從弾正山上取土,修築人工高地,並將本陣佈於其上。可見,雖然聯軍佔有兵力上的絕對優勢,但信長對善戰的武田軍仍然相當敬畏。
武田軍得到織田德川聯軍修築防禦工事的情報后,於19日召開緊急的軍事會議。會議上重臣們雖意見不一,卻都竭力反對速戰。可惜的是,他們的這位代家督年僅30歲,正是血氣方剛的年齡。雖然這次武田軍只動員了一萬五千人出陣,但是其中卻幾乎彙集了武田家臣團中的精英(武田軍主力之一的高坂昌信部由於要防備上杉而駐紮在海津城)。同時,武田家的野戰能力在當時首屈一指,在這些有利條件下,雖然敵軍擁有三倍的軍力,勝賴仍然對勝利充滿信心。最終,勝賴留武田信實率一千人留守鳶巣山,高坂昌澄和小山田昌行領兩千人繼續對長篠施加壓力,其餘一萬兩千人前往設樂原布陣。
與此同時,織田、德川聯軍在設樂原召開軍事會議。會上,德川家重臣酒井忠次建議出兵抄小路奇襲鳶巣山,切斷武田軍的補給線。織田信長聽后大笑:「這樣的策略真是愚蠢,武田勝賴是當世名將,對如此要地怎麼會不重點防守呢?」 會後,信長和家康單獨召見了酒井忠次,對他在會上的建議表示了肯定,並任命他為奇襲隊的主將。原來,信長在會上的出言侮辱並非本意,而是擔心家臣中有人通敵。換句話說,這次奇襲是在極其秘密的情況下進行的。
作為奇襲隊目標的鳶巣山位於長篠城的南面,是武田軍進攻長篠城的基地。也是武田軍的重要補給線。如果攻下了鳶巣山,就切斷了武田的後路。這將逼迫前線的武田軍速戰。為此,聯軍中抽調了包括五百鐵炮隊的四千人為奇兵隊,以酒井忠次為主將、金森長近為副將,利用對當地地形的熟悉,從另一邊渡過連子川,然後通過一段長十公里的山路,從側翼偷襲鳶巣山。
此時的武田勝賴完全不知道後方即將告急,為了確定下一步的軍事行動,全軍在設樂原醫王寺本陣召開了長篠合戰前的最後一次軍事會議。會上,由昌豐開始,山縣、馬場、小山田、原等大將紛紛陳述這次戰鬥的各種不利因素。建議勝賴撤兵,內藤昌豐認為:撤退並不是敗退,如果敵軍不追則罷,一旦追趕,可將敵人引入信濃的伊那谷中,利用狹窄的地勢進行攻擊,可獲全勝。年輕的勝賴不為所動。(以上的這段歷史以後成了日本小說家諷刺勝賴無能的重要場所)他認為本家的補給速度要比織田、德川軍快得多,如果就此在設樂原相持,敵軍難以持久。最後將不得不捨棄苦心修築的防禦工事與武田軍進行野戰,到那個時候勝負的天平就會向武田家傾斜了。這個推測的確是相當有見地,勝賴正確地估計出聯軍補給不暢的問題。但是他漏掉了重要的一環,那就是酒井奇襲隊的存在。
21日凌晨時分,酒井忠次隊向鳶巣山守軍和長篠城的武田包圍軍發動突然襲擊,在長期的圍城戰中被拖得筋疲力竭的武田軍遭到突然襲擊后潰敗而去。這樣,武田軍的補給線被聯軍切斷,一萬兩千人的武田大軍也陷入了織田、德川聯軍的夾擊之中。古代戰爭中,凡是補給線被切斷的一方少有獲勝者。鳶巣山的失守對於武田軍的士氣是個沉重的打擊。在這樣的情況下被動地撤兵,如果無法迅速地擊潰鳶巣山和長篠城方向的聯軍分隊,武田軍將必然陷入聯軍的夾擊之中。想要全身而退,只有集合全軍與正面的織田、德川聯軍進行主力決戰,如果能擊敗聯軍主力,那麼就能孤立長篠城和鳶巣山的聯軍分隊。到時兩地就能失而復得,全軍也能安全地返回武田領。可是,此時的勝賴並不知道,他已經完全陷入了信長預設的步調之中了。
對信長來說,原本由於補給方面的問題,兵力佔優的聯軍宜速戰而不宜持久。但是他巧妙地利用敵不熟地形、傾重兵於前線、後方空虛的弱點,以奇兵突襲了武田軍的後防,成功迫使武田主力不得不強行突擊織田軍精心準備的防線。就這樣,天正三年5月21日上午,織田、德川聯軍與武田軍,戰國歷史上有名的激戰——長篠、設樂原合戰即將拉開帷幕。
長筱之戰
長筱之戰
讀者也許感到奇怪,不是一直說長篠合戰是一場鐵炮與戰馬的歷史決戰么?怎麼我這個做筆者的從頭到尾就沒提那三千鐵炮呢?主要是因為俺覺得三千鐵炮這個數量有一定的問題。同時,考慮到諸多因素,織田軍也並沒有使用鐵炮作為絕對主力貫穿整個合戰。換句話說,鐵炮在此戰中,的確發揮出了其他合戰中所沒有的效果,但是最後取得戰爭的勝利依靠的仍然是壓倒性的兵力優勢。
長篠合戰一共歷時八個小時,在這八小時中,最初的小規模作戰和最後武田軍的敗退消耗了大約兩個小時,也就是說,實際的戰鬥進行了約6個小時。如果鐵炮是作戰主力的話必然要貫穿這六個小時。可是,鐵炮是一種利用火藥的爆發力將彈藥迸發出來的武器,每次發射都會使銃身變熱。三百年以後的戊辰戰爭之一箱館戰爭中的二股口之戰,土方歲三公率領箱館軍使用鐵炮持續作戰五個小時。期間由於銃身太燙而不得不用水進行降溫。當時鐵炮的製造工藝已經遠遠地超過了長篠合戰時期,尚且只能持續5個小時,以戰國時代的製造工藝來看,當時的鐵炮是根本不可能貫穿整個長篠戰局的。此外,聯軍使用的彈藥又是另一個問題。以當時的發射速度來看,一個熟練的鐵炮手在一分鐘內可以完成兩擊,這樣六個小時就要消耗掉七百二十發彈藥,三千人將消耗二百一十六萬發彈藥。這是個相當驚人的數字。這樣數量的彈藥,是如何補給到軍前的?信長雖然佔有富庶的近畿,也不至於這麼奢侈吧。
《信長公記》也對長篠合戰進行了描述,不過書中提到的彈藥數量只有兩萬發。兩萬發是一個什麼概念呢?也就是說分發到每個鐵炮手手裡的只有六發。這當然也不現實。考慮到鐵炮的性能,彈藥的補給,以及後世的資料的發掘。將以上因素綜合的來看,二十萬發的數量是比較現實的。每人六十六發的限額足夠連射半個小時。至於後來通過文獻推測出的三段擊戰術其實並非信長首創,而是來自當時的紀伊國雜賀眾。這種方法僅僅是為了提高短期射擊的連續性和對敵人的殺傷力。並不能左右整個戰局。
客觀地來說,當時的鐵炮由於擁有普通遠程武器沒有的可一擊致命的殺傷力(別看戰國電影里那麼武士身上插滿了箭仍然拚死作戰,那不是他狠,那根本是箭的射速不夠,被夾在盔甲里了),特別適合對付擁有重型護甲的騎兵部隊。雖然由於精確度等方面的原因致使殺傷力有限,卻可以給敵人造成心理上揮之不去的威懾,極大挫傷士氣(運氣好點把敵大將討取那可就太賺了)。這也是鐵炮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左右整個戰局的因素之一。
在通過論證推測出鐵炮對當時作戰的影響之後,我們再回過頭看看戰況本身。面對不得不戰的窘境,武田勝賴仍不失一代名將的風采。在考慮到兵力的對比問題后,他命令全軍布鶴翼之陣。特別加強了軍團的兩翼,從後來的戰況來看,勝賴兩翼齊飛的策略的確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織田信長同樣命部隊沿連子川布陣,卻是使用平平無奇的橫陣。為什麼要如此安排呢?顯然還是為了求穩。因為使用橫陣,陣形的長度就同武田軍展開的鶴翼之陣相同。而由於聯軍兵力是武田軍的三倍,所以整個陣型的厚度遠遠超過了武田軍。此外,聯軍在橫陣的正前方加設了防禦柵。並配置了三千人的鐵炮隊。擁有壓倒性的火力優勢。
武田軍當然知道鐵炮的厲害,當初甲斐之虎武田信玄在注重騎兵戰術的同時,也非常關注鐵炮這種新式武器的發展,只是由於資金有限才沒有大量採購。戰國時代,普通的弓箭射程不到100米,而鐵炮射程普遍在100-200米之間。在初速情況下可以很輕鬆地穿透重甲。如果武田軍正面突擊擁有多層防禦牆的織田、德川聯軍的話,無意是在自殺。為此,勝賴再次召集重臣討論如何行之有效地打擊聯軍。
在他們看來,信長的戰術已經非常明顯了:通過襲擊並佔領武田軍背後的鳶巣山,將武田軍與武田領分斷,一旦武田軍退卻則聯軍將展開追擊。對武田軍實施前後夾擊。同時,正面的防禦柵工事早已修築完畢。如果武田軍強攻聯軍主力,則使用鐵炮隊從柵欄後面進行攻擊。武田軍若退則派兵衝出柵欄追擊,敵軍再來則再退入柵欄之後,使用長槍和鐵炮阻擊。簡單的說,聯軍利用兵力是武田軍三倍的優勢,準備引誘武田軍進行消耗戰。
長筱之戰
長筱之戰
武田軍雖然明白信長的意圖,但是由於鳶巣山失守,留給他們的選擇已經不多。要麼冒著大敗的危險強行撤兵,要麼就以目前軍力與敵決一勝負。考慮再三,最後勝賴決定一戰(畢竟還是年輕啊……)。他將一門的武將全部配置在陣型中央。而將幾乎所有的武田家當世名將撥入左右兩翼。他的目的是通過加強兩翼,利用武田軍在機動性上的優勢,從側翼迂迴攻擊敵人。
勝賴的確看出了聯軍陣型的一大弊端,織田、德川聯軍的陣地背靠山,正面是精心修築的工事。在這樣狹窄的地面上,軍隊間左右移動非常不便。中央的部隊更是很難給左右兩翼以有利的支援。這個漏洞的確非常要命,但是勝賴忘記了,他把原本應歸入本陣的部隊划至兩翼,直接造成了中路防守的空檔。用這種拆東牆補西牆的做法來對付信長這樣的當世名將,就有失偏頗了。
武田全軍沿著連子川展開。右起是馬場信春(房)、真田信綱、真田昌輝、穴山信君、土屋昌次、一條信龍、武田信豐、勝賴本陣、小幡信貞、武田信康、內藤昌豐、原昌胤、最左邊的是大將山縣昌景率領的武田精銳赤備。
武田軍兩翼部隊的突擊掀開了長篠、設樂原合戰的序幕。織田、德川聯軍最初估計:武田軍會將攻擊重點選在中央,而展開的兩翼不過是虛張聲勢而已。正是因為判斷上的失誤,戰局開始階段武田軍竟然取得了優勢。武田軍的左右兩翼不顧損失、強行突破了聯軍的鐵炮陣,最右翼的馬場軍700人面對數倍於己的佐久間信盛隊和水野信元隊(總數超過6000人)努力奮戰,竟然成功地突破敵陣(這裡順便提一下,據說合戰前佐久間信盛曾被勝賴策反。聯想到之前三方原時的狼狽逃竄,再看看6000人的隊伍居然被700人殺得節節敗退,織田信長在日後流放他想來一點也不冤枉。)武田右翼奮戰的同時,左翼的山縣昌景1500人也與聯軍中的德川勢6000人展開了激烈的廝殺。
武田的中軍繼續保持著沉默,而兩翼部隊卻在與德川隊的遭遇戰中節節推進,武田勢的迂迴作戰一度取得了成功。此時的信長終於明白勝賴的真實意圖。他急令中央部隊衝出柵欄,突擊以武田家一族眾為主的武田中軍。(很簡單的論證法,既然兩邊強了,那中間必然是弱了)
任何陣法都有其弱點,勝賴布鶴翼陣的命門就在其作為進攻樞紐的中央部。一旦中軍出現問題。左右兩翼就會被分斷孤立,最後被敵軍各個擊破。 就這樣,隨著戰況的變化,織田、德川聯軍從合戰初期的防禦轉為進攻。而設樂原合戰開始三、四個小時后,武田軍一度佔有優勢的局面在信長攻擊的命令下被逐漸扭轉了。以羽柴秀吉、瀧川一益為首的聯軍中軍同時發起攻擊,正在旁觀戰況的武田一族見此早已慌了神,完全不顧勝賴下令迎擊的指令,紛紛退卻。整個中軍只剩下信玄時代的勇將小幡信貞還在拚死抵抗,面對有著壓倒性兵力優勢的聯軍,信貞最終在亂戰中陣亡。
長筱之戰
長筱之戰
信長見中軍得手,武田軍一族已紛紛敗退。立刻下令將武田軍左右兩翼分斷。面對這種危險狀況的武田軍充分發揮了善戰的本色,勝賴親率直屬部隊的一部分併入山縣隊。而靠近右翼的穴山信君則併入馬場隊,繼續加強兩翼的兵力,完全無視敵軍已經突破中央,繼續向聯軍的兩翼施加壓力。 可是,由於武田軍的穴山信君隊在之前的中路對決中受到重創,缺乏足夠的預備隊進行替換,在苦戰後被迫撤退,得不到足夠增援的馬場隊和真田隊實際上已經不可能衝破聯軍的左翼。不得不轉入守勢,真田兄弟在突擊戰中先後戰死。而武田的左翼部隊雖然得到了勝賴旗本隊的援助,但是由於左翼軍指揮官山縣昌景在之前的血戰中已中鐵炮戰死,赤備軍的指揮陷入混亂之中。儘管內藤昌豐和原昌胤拚死進攻,卻仍然喪失了作戰的主動權。此時的聯軍已經在信長的指揮下徹底將武田軍的左右兩翼切斷。剩餘的武田軍完全陷入了織田、德川聯軍的包圍之中。如果再不撤退,很可能全軍覆沒。
看到已經無力回天的勝賴被迫率軍突圍。混戰中,內藤、原、土屋等大將先後戰死。只有馬場信春率本部為勝賴殺開血路,在勝賴成功撤退後又以殘部為殿軍死守,不久戰死。就這樣,設樂原合戰最終以武田家的慘敗告終。后據《甲陽軍鑒》記載:此戰武田軍陣亡、失蹤、逃散的士卒過萬,家臣團更是折損大半,戰死的幾乎都是跟隨了信玄身經百戰的名將。 織田德川傷亡6000多.從上述可見並非黑導電影搬勝賴無能到如此地步經此一敗,武田家元氣大傷,再也無力西進,眼看著織田家一步步地壯大。此後,雖然勝賴開始注重領內的治理,但已經為時太晚。七年後的天目山一役后,武田家滅亡。
從我們現代人的觀點來看,在長篠、設樂原合戰中,武田勝賴的確顯示出他作為猛將善戰的一面,但是一場戰爭並不只是在戰場上的廝殺。勝賴在政略、戰略和戰術上均敗給了信長,最後的失敗也就不奇怪了。
政略方面:武田軍的領內動員力至少在三萬以上,但是由於信長的盟友上杉謙信牽制了武田軍的部分兵力,考慮到來自於越后的威脅和農業方面的原因。勝賴最後僅動員了一萬五千人前往長篠城,完全把希望寄托在信長不會出動主力,如此想當然的構思已經先失了一著。
在戰略上,武田軍面對長期作戰的有利局面,沒有仔細看護軍事要地鳶巣山砦,被織田、德川聯軍輕易地偷襲得手,導致後路被斷處境艱難。這在戰略上是極大的失策。
戰術是勝賴唯一值得稱道的地方,他冒險將所有的優秀指揮官全部派往前線,只留下無能的一族部隊配置在中路完全是一種軍事賭博。這種做法一度在戰況上取得了優勢,但信長最後還是察覺出了勝賴的意圖,主力猛撲武田軍本陣,武田家中路的迅速潰敗直接導致了整個戰役的失利。在戰術方面,他將清一色的一族部隊配置在本陣現在看來是一大敗筆。如果在其中能多搭配幾個久經考驗的老將,本陣顯然不會這麼快崩潰。武田在整個戰役中的損失應該也會小很多。
誠然,我們不能對勝賴要求過高,用他父親的才能來要求他顯然是過苛的。即便是信玄,也曾在年輕的時候慘敗給村上義清。不過那只是一場局部戰爭的失利,對整個戰局的大勢並無多少影響。而天正三年的長篠合戰則不同,勝賴不但輸掉了戰爭,也輸掉了武田家的將來。

日本戰國經典戰役回顧~長篠之戰
951日本戰國
不論古今中外,選邊站往往是許多人在重要時刻必須面對的抉擇,
16世紀的日本戰國時代也不例外,
許多的氏族、土豪(地方勢力)往往在大國諸侯勢力擴張時,
必須要選擇是否跟隨現在的主子,或是更換主君,
再不然就是兄弟、父子互相分屬不同陣營,以避免全族滅絕…
本次所要介紹的「長篠之戰」即是如此。
在前篇「天與地」時曾介紹過的「甲斐之虎」武田信玄,
其一生的心願就是「得到天下」(進軍京都,取得統領諸武家的大義名分)
他在元龜四年(西元1573年)率領3萬武田大軍,兵出遠江國,沿東海道向西進軍,
其勢如破竹之勢,無人可擋。
此刻,武田信玄大敗了阻擋於前的德川家康(三方原之戰)
但天命難違,卻在此時因病結束了自己53歲的生命,
也結束了他的天下夢。
▲ 武田勝賴
▲ 奧平家家紋(松竹紋軍扇)
因此,原隸屬於武田家帳下的長篠城奧平一族
受到德川家的勸誘而倒戈,德川家康並將自己的長女許配予奧平家的領導人奧平信昌。
兩年後的天正三年(1575年),武田信玄的繼承人-武田勝賴為此甚為憤怒,
加以他好大喜功的性格與欲效法其父親的功績,
使他決議出兵討伐長篠城,
武田勝賴率領1萬5千名武田軍,包圍僅有500餘人的長篠城,
在城破只是時間早晚的危難之下,奧平家臣「鳥居強右衛門」不畏敵軍勢眾,
逃出長篠城向信昌岳父「德川家康」求援,
順利完成使命後,「鳥居強右衛門」仍堅持回長篠城覆命,
但卻不幸遭到武田軍的捕獲而被處以極刑,
如此忠誠的烈士事蹟,也成為這場戰役一開始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一段。
▲ 鳥居強右衛門像
接獲女婿求援的家康,急忙派遣使者向盟友「織田信長」求救,
此時的織田家已經擺脫了兩年前「信長包圍網」的威脅,兵勢強大,
此次一戰,已是信長徹底打敗武田家的重要時機,
信長召集旗下家臣、部將,組織了3萬大軍前往支援,
織田、德川聯軍共3萬5千餘人,進軍至長篠城西邊的設樂原一地佈陣紮營。
此時武田軍陣中,也正召開軍事會議因應,
信玄時代即是武田家重臣的山縣昌景、馬場信春、內藤昌豐等均勸諫勝賴退兵,
但武田勝賴仍執意留下2千名士兵圍城,其餘的1萬3千軍力則朝設樂原進兵。
5月20日晚間,
織田信長密令德川重臣酒井忠次、織田家臣金森長近率領3千名士兵,
偷襲武田軍後方的「鳶の巣砦」(老鷹之巢要塞),
此舉迫使武田勝賴失去後路(使其因不知後方敵人多少的心理戰)
而只能揮軍與織田、德川聯軍一戰,也因此種下敗因。
▲ 酒井忠次像
武田軍的「武田騎兵隊」自信玄以來即所向披靡,
令鄰近諸國大名(諸侯)聞風喪膽,
織田信長為了與之決戰,特命所屬在陣前建築柵欄與遮雨板(因應梅雨季節)
同時調集了將近3000挺鐵砲與射手備戰。
▲ 長篠之戰兩軍佈陣示意圖
隔日(5月21日),武田軍發動一波波地攻擊,
但在面對織田、德川聯軍大規模且猛烈的鐵砲攻擊下,武田軍死傷慘重,
根據相關史料的對照,織田、德川聯軍死傷者約為6千人,武田軍則幾盡全軍覆沒,
而前述的武田眾多重臣如山縣昌景、馬場信春、內藤昌豐等均在此役戰死,
武田勝賴則僅帶著親信數騎逃回甲斐,
此役深深重挫了武田家的根基與元氣,
數年後,武田家遭到織田信長所滅,
絕大部分原因即是受到這場戰役的重創所致。
▲ 黑澤明手繪之「山縣昌景之死」
而這場戰爭的勝利者-織田信長則在戰國時代中,
實現了新的戰爭與戰術的思維,
透過新的武器與戰法,產生致命性的打擊,
也加速了戰國時代的時局變化。
▲ 織田信長像
格外一提的是,這場戰役的情節,
由日本當代的大導演「黑澤明」在其執導的電影「影武者」的最後一場呈現,
武田騎兵隊悲壯的邁向死亡之路,
透過黑澤明的鏡頭為世界各地所知。

日本戰國時期長篠之戰簡介
2016-04-28 15:30:53
長篠之戰簡介
長篠之戰是日本戰國時候發生的一場重大戰役,關於這場戰役其實還要從武田勝賴這個人物說起,因為這場戰爭對他來說無異於一場悲劇。他的父親給他留下了很多位高權重的老臣,他必須要取得一場漂亮的大勝仗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於是便只能屢次發動戰爭。關於這場戰爭在長篠之戰簡介中有著詳細的記載,那麼長篠之戰簡介中是如何介紹這場戰爭的呢?
長篠之戰圖片
長篠之戰簡介中對於這次戰爭是這樣介紹的,武田勝賴總是想和織田氏或者德川氏決戰,然而信長已經帶著數萬的軍隊向家康提出了支援,而武田信賴的實力和他們是無法比較的,士兵們在長篠已經非常疲憊了,勝賴認為自己不能退兵,如果退兵在老將面前便再也沒有任何的威信,於是他留下了自己的主力殺進了織田氏的所在地設樂原。並且在第二天雙方在設樂原展開了激烈的戰鬥,結果武田勝賴倉皇逃離落得個失敗的下場。
長篠之戰的簡介中武田勝賴經過這次戰鬥損失了無數戰將,他父親為他組織的家臣幾乎面臨崩潰的局面,就算有人生還也對他大失所望,曾經顯赫一時的武田氏就這樣漸漸走向了毀滅。長篠之戰說到底還是因為武田勝賴的能力不足,他並沒有和織田氏等人決戰的資本,可是卻好大喜功的屢次進攻,這次戰爭的結果不僅僅是讓武田氏損失上萬人那樣簡單,更重要的是以前的局勢已經被打破,武田氏的結局已經註定了滅亡。
長篠之戰結果
其實這樣的開始已經註定了長篠之戰結果必定會失敗,那麼長篠之戰結果真的失敗了嗎?
長篠之戰中的武田勝賴圖片
想要知道長篠之戰的結果還要從信長出戰開始說起,武田勝賴進入了他們的計劃之中的時候,信長命令全軍一起殺出,在最後的總攻中武田氏的將領無法抵抗只能倒下,本來就占據劣勢的他們無法集結在一起,這樣一來更加沒有辦法擴大戰果,無奈之下只能撤退,在撤退的過程中武田氏著名將領內藤昌豐被敵軍殺死,而另一位名將馬場信房也在送走武田勝賴後直接衝進了敵軍之中,這種自殺式的行為讓他很快就犧牲了,而武田勝賴身邊的大將幾乎沒有幾個人可以生還。
很多人都說長篠之戰就是武田勝賴一生中註定的悲劇,明明可以看到長篠之戰的結果可是依然堅持,這場戰爭是他無論如何都躲不過去的。這場戰爭的結果自然是武田勝賴這一方失敗,而且還損失了一萬多兵將,他父親為他留下的家臣們幾乎已經崩潰,就算還有生還的人也對勝賴本人失望不已。經過這場戰爭之前原有的對峙局面完全被打破,曾經顯赫一時的武田氏已經走向滅亡的慘境。
長篠之戰的影響
長篠之戰的影響是什麼呢?
長篠之戰中的武田勝賴
其實長篠之戰的影響主要一個方面就是在這場戰爭中首次出現了火槍,這是之前的歷史中從未出現過的。當時戰爭處於最激烈的時刻,武田信賴之前還認為自己有勝利的機會,因此有些好大喜功的他幾次發動攻擊,在這個過程中信長讓人拿出了三排槍,然後只見武田勝賴身邊的將士們紛紛倒地不起,甚至許多非常著名的將領都喪命在火槍之下。這也是日本有史以來第一次大規模的使用火槍作戰。可以說這是一場火槍和騎兵之間的對決,那麼結局也就可想而知了。在戰爭之後信長的威信大為興起。
另外長篠之戰的影響還在於曾經以騎兵而稱著的武田氏就這樣走下了歷史的舞台。經過長篠之戰,武田勝賴身邊的名將幾乎都在戰爭中喪命,他父親精心為他準備的家臣們也都對他失去了信心,出發時共有一萬五千人,可是卻有一萬人倒在了長篠的土地上,長期以來對峙的局面已經被打破,這場戰爭讓武田家失去了大部分的支柱,也為日後武田氏的滅亡奠定了基礎。

長篠合戰,又稱設樂原之戰是日本戰國時期的一場著名戰役。
1574年武田勝賴攻下連他老爸武田信玄都沒能攻下的德川家最堅固的堡壘-遠江(靜岡縣)的高天神城(靜岡縣小笠郡大東町鳳來町)後,導致他的意氣風發自信膨脹,
武田勝賴繼續攻打東三河,想乘其氣勢打下長篠城。
天正3年(1575年)5月武田勝賴軍以15000人包圍長篠城。長篠城當時只有守兵500人。
被圍的德川家康向其盟友織田信長求救。
5月18日,織田信長的救兵到達,與德川家康會師。 織田德川聯軍計有35,000人。(還有織田・徳川連合軍計21000人 武田軍計7000人一說)
e0040579_13244067.jpg
(傳統的長篠合戰佈陣形勢版本)
武田勝賴得知德川家康、織田信長的援軍到達後,就放棄了對長篠城的包圍,而繼續向清井田原進發,他的意圖是讓敵人跟著他移動,這樣他可以發揮出他的騎兵的長處。但他忽略了自己的後方。
織田信長得知武田勝賴繼續進發後命令他的部將奪取鳶巢山砦。
這樣一來武田勝賴的後路被截斷,為了保障他的退路,他不得不回過頭來在織田信長的營寨前與織田信長決戰。
當他發現織田信長的營寨設在一個窪地裡時,他決定用騎兵從高處衝下來,試圖一舉衝破織田信長的陣勢。
5月21日早,當武田勝賴的騎兵衝到織田信長的營寨前時就被防馬柵擋住了,這時織田信長的火槍手開始放槍,火槍除比弓箭的射程遠以外,還使馬受驚。
在三排槍放過之後,武田勝賴的騎兵或被槍打死,或被馬踐踏壓死,或戰馬失去控制,一片大亂。武田家世代經營的精銳騎兵—赤備被完全擊潰。
以上為普羅大眾認知的版本,亦即「武田家全是騎兵」又愚蠢的直接衝擊鐵炮陣地的謬誤 。
武田勝賴的指揮由『信長公記』一書與許多日本電影電視劇情來看就好像笨蛋叫軍隊送死一樣愚蠢。
但事實上.......
e0040579_22449100.jpg
霸凌之勢
e0040579_15342661.jpg天正3年(1575年)5月20日,武田勝賴佈陣長篠城以西「有海原」準備迎戰織德連合軍。
5月20日深夜,德川軍酒井忠次率領東三河眾別動隊深夜秘密渡過豐川,包括500人鐵炮部隊共3,000人的聯軍部隊(《信長公記》中提到約有4,000人)。
由於武田軍的支隊在長篠城附近,所以必須奪取鳶巢山。
勝賴的叔叔武田信実等駐守鳶巢山包圍著長篠城,有數個作監視用途的砦,突襲成功的話可以確保長篠城的安全。除此之外,武田勝賴的退路也會被截斷。
在鳶巢山攻防戰中,由於武田軍專注於監視長篠城,疏於防範後方,武田信實、三枝守友、和田業繁等都戰死。
當武田戰敗軍隊與本隊合流準備渡過豐川退隊時,武田有海村駐留部隊 高坂昌澄、小山田昌行前往就援。
受到酒井忠次部隊的猛烈突襲,高坂昌澄戰死。
酒井忠次展開部隊,但部將松平伊忠因過於深入對方的陣地,被小山田昌行反擊而戰死。
鳶巢山攻防戰截斷了武田軍的退路並,酒井忠次別働隊進入長篠城,武田軍被逼與織德聯軍交戰。
此時織田‧德川兵力為35,000人,武田軍為12,000人。另外武田軍後面還有3,000多人的長篠城敵軍。織田信長展開對武田勝賴以眾欺少的「霸凌之勢」。
勝賴的作戰-鉗式攻勢
武田軍北上返回青崩山口的路線被斷,後路又被長篠城所阻,深陷重圍的武田軍處境艱難。
武田勝賴再次召集重臣討論如何行之有效地打擊聯軍。 在他們看來,信長的戰術已經非常明顯了。
但是由於鳶巣山失守,留給他們的選擇已經不多。 要麼冒著大敗的危險強行撤兵,要麼就以目前軍力與敵決一勝負。
比老父更擅於觀察敵人陣式的武田勝賴的確看出了織德連合軍陣型的一大弊端,織德連合軍的陣地背靠山,正面是精心修築的工事。在這樣狹窄的地面上,八剣山卡在中央,軍隊間左右移動非常不便。
中央的部隊更是很難給左右兩翼以有利的支援,趁他們調度混亂時,突破德川家康軍勢。
e0040579_2264327.jpg
考慮再三,最後武田勝賴決定一戰。他將一門的武將全部配置在陣型中央。而將幾乎所有的武田家當世名將撥入左右兩翼。
e0040579_21241616.jpg他的目的是通過加強兩翼,利用武田軍在機動性上的優勢,從左右側翼迂回攻擊敵人,然後中央主力部隊如錐般一點集中突破前方彈正山德川家康本陣,再合攏收拾織田信長之作戰方針。
武田勝賴特別加強了軍團的兩翼攻擊,從後來的戰況來看,勝賴兩翼齊飛的策略的確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風林火山旗向「設樂原」移動中,武田將士都準備為對鳶ヶ巣山戰死的夥伴報仇。
依據對戰前日,武田勝賴所寫的史實信件內容:「雖然信長和家康已出動救援兵力到長篠城,但對方毫無對策的佈陣,看來是束手無策,此時我軍一口氣進攻必能拿下勝利。」
只是 武田勝賴沒有織德連合軍這次攜有大量鐵炮的情報,不然不會冒然攻擊。
但就是知道織德連合軍有大量鐵炮,在設樂原戰役之前當時的鐵炮尚未成為戰爭的主要武器,戰役前夕長篠城地區還下著雨(正值日本梅雨期),下著雨,鐵炮就沒有鳥用。武田全軍上至將領,下至士兵都有「戰死」覺悟, 鐵炮何懼之有?
武田全軍沿著連吾川展開。武田勝賴本陣設在天王山。
右起是馬場信春(房)、真田信綱、真田昌輝、穴山信君、土屋昌次、一條信龍、武田信豐、勝賴本陣、小幡信貞、武田信康、內藤昌豐、原昌胤、最左邊的是大將山縣昌景率領的武田精銳赤備。
由「武田四天王」中的山縣昌景、馬場信春 展開左右鉗式攻勢序幕。
信長的佈陣
爲了發揮鐵炮的最大威力,信長放棄了可供織田、德川30000人以上大軍進行大合戰的廣闊平原「有海原」,而選擇了狹長的「設樂原」作爲決戰之所。
5月18日,兵力多3倍於武田軍的織德連合軍到達長篠城以西3公里處的「設楽原」,織田軍30000人、徳川軍8000,開始在南北狹長的設樂原上連夜修築3列防馬柵沿連吾川佈陣,並於次日19日時全部完成。
e0040579_14281995.jpg
織田信長本陣設在茶臼山,德川家康本陣設在彈正山。
織德連合軍在橫陣的正前方加設了3重防禦柵,3重柵就類同「砦」一般但是還未到「城池」境界。
其實非常忌憚武田軍的織田信長在弾正山與大宮川之間又設立1重柵欄以備「萬一」,顯然對鐵炮能否擋住武田勝賴也不是很有信心。
織田信長又把連吾川3重柵後的高台地帶削成梯田般的「腰曲輪」,尤其是茶臼山的織田信長本陣都有3層「腰曲輪」空間,如果佈滿鐵炮,防禦火力驚人。
一個擁有多於敵軍3倍的總帥把自己包著如此嚴謹與安全,心態真是耐人尋味。
e0040579_14575781.jpg
當時武田勝賴時代的武田家,領國版圖比武田信玄期更大,甚至比正在膨脹的織田信長版圖還「略大」(但織田氏綜合國力遠勝於武田氏)。
天正2年(1574) 6月27日 織田信長與上杉謙信約定結盟挾擊強大的武田勝賴。
「其(勝賴)軍之勢更甚於信玄」,織田信長寫給上杉謙信的信中曾記載:「武田四郎,嚴守信玄軍法,乃是可怕之敵人」(《上杉家文書》)。
由於織田信長搞了很多防禦工事,因此後世研究長篠合戰有了「織田陣城」之說。
「通說」織德連合軍配置了3000人的鐵炮隊,擁有壓倒性的火力優勢。 不過許多日本學者都推翻此3000支鐵炮說法,估計織德連合軍鐵炮約1000多支左右。
通過襲擊並佔領武田軍背後的鳶巣山,將武田軍與武田領分斷,一旦武田軍退卻則織德連合軍將展開追擊。對武田軍實施前後夾擊。
同時,正面的防禦柵工事早已修築完畢。如果武田軍強攻聯軍主力,則使用鐵炮隊從柵欄後面進行攻擊。
武田軍若退則派兵衝出柵欄追擊,敵軍再來則再退入柵欄之後,使用長槍和鐵炮阻擊。
簡單的說,織德連合軍利用兵力是武田軍3倍的優勢,準備引誘武田軍進行消耗戰。
『甲陽軍鑑』記錄此戰武田軍就好像如同攻城般的困難,由遺跡不難得知。織德連合軍於5月18日駐進陣地後的施工因連續幾天大雨的掩蓋,使武田軍以為只是做防馬欄。
設樂原戰役....
武田軍從早上6點開戰....連綿數日的大雨突然停止,設樂原一帶晴空萬里。
織田軍擺出大量人馬在"柵外"引誘武田軍靠近木柵正面進攻,但武田勝賴就是不上當。
左翼「勝樂寺」 右翼「丸山」
武田軍左翼山縣昌景步兵拿著「竹束盾」先前進勝樂寺,攻勢被防馬欄欄阻下來後就遭受鐵炮的洗禮,德川大久保兄弟隊(大久保忠世、大久保忠佐)與山縣隊激戰。
山縣昌景隊損傷相當多,傳說中夢幻的武田赤備騎兵,下馬步行,殺入德川軍陣中,因此防馬欄間成為白兵戰。織田信長緊急調派佐佐成政、前田利家鐵炮隊前往支援。
中央「武田四天王」之一的內藤昌豐在柵欄外假裝進攻之狀。令"柵外"的石川数正、本多忠勝、大須賀康高、榊原康政軍紛紛跑回"柵內"備戰。但內藤昌豐只是虛張聲勢一下。
右翼的馬場信春軍700人面對數倍於己的佐久間信盛隊和水野信元隊(總數超過6000人)努力奮戰爭奪丸山,竟然成功地突破敵陣。
佐久間隊對捨棄丸山成功保全軍力轉入防馬欄。
e0040579_13253752.jpg
武田軍兩翼部隊的突擊掀開了長篠、設樂原合戰的序幕。織德軍方最初估計:「武田軍會將攻擊重點選在中央,而展開的兩翼不過是虛張聲勢而已。」
正是因為判斷上的失誤,戰局開始階段武田軍取得了優勢。
中軍的猛攻
武田的中軍繼續保持著沉默,而兩翼部隊卻在與德川隊的遭遇戰中節節推進,武田勢的迂回作戰一度取得了成功。
德川家康突然感到兩翼受到壓力,將兵力往兩翼支撐,為補中間的空檔,德川家康親自把彈正山本陣搬到在陣線中樞的八剣山陣所來協防。
這正是武田勝頼所樂見的,趁德川軍焦頭爛額的調動,沉默的武田中軍內藤昌豐開始猛烈攻擊,想一口氣衝入德川家康八剣山本陣。
武田勝頼命小山田信茂、武田信廉的武田親族黒備隊出擊,緊接加入支援內藤隊與馬場隊的攻勢。
內藤昌豐突破第1道,與第2道柵欄後,被本多忠勝、大須賀康高、榊原康政等阻擋。雙方在中央柵欄展開兇惡的白刃戰。
武田信廉追擊至第2道防馬欄,被織田鐵炮隊猛烈火力擊退。敵軍太多,內藤昌豐率隊撤退,被德川鐵炮從背後射殺不少武田軍。
這時武田軍才發覺織德連合軍鐵炮不是「普通」的多,而是「很多很多」。
信長鐵炮轉位 中央殺出
至此,武田軍中軍改採守勢,此時的織田信長終於明白勝賴的真實意圖。
他急令中央部佐々成政、前田利家吹隨八剣山德川部隊衝出柵欄,突擊以中間較弱的武田家一族眾為主的武田中軍陣線。
仍在第1道柵欄奮戰的武田將領土屋昌次力戰陣亡。
馬場信房帶真田信綱・真田昌輝兄弟繼續對織德連合軍左翼施壓。
任何陣法都有其弱點,武田勝賴佈鉗式鶴翼陣的命門就在其作為進攻樞紐的中央部。
織田信長將本陣也移往八剣山陣所,並命鐵炮轉位向左右兩翼,以不同方位同時交叉射擊猛攻其側翼的混戰中的武田軍,當然也擊斃不少與武田軍混戰的自己人。
織田信長認為武田軍一旦中軍出現問題。左右兩翼就會被分斷孤立,最後將被織田軍各個擊破。
就這樣,隨著戰況的變化,織田、德川聯軍從合戰初期的防禦轉為進攻。而設樂原合戰開始前4個小時後,武田軍一度佔有優勢的局面在信長攻擊的命令下被逐漸扭轉了。
信長又馬上集中以羽柴秀吉、瀧川一益為首的連合軍中軍同時發起攻擊,加強攻擊力道。
e0040579_1352780.jpg
武田中軍的勇將內藤昌豐、原昌胤、小幡憲重、穴山信君面臨織德連合軍排山倒海的人海戰術,堅守陣地,拼死抵抗,以鐵炮全面反擊織田軍,面對有著壓倒性鐵炮兵力優勢的連合軍,小幡憲重最終在亂戰中陣亡,死於自己的防線。
『信長公記』記載誤植為小幡信貞由鐵炮隊亂槍打死是錯誤。小幡信貞是小幡憲重的兒子, 一直活到文禄元年(1592年)。
武田軍到底在設樂原戰役有多少鐵炮?
武田軍到底在設樂原戰役有多少鐵炮?一直是個謎,以武田信玄在1566年上野國箕輪城攻略時,2萬大軍中就擁有600支鐵炮對箕輪城發動銃撃戦來看。
就算10年後武田軍鐵炮都沒增加,除去武田勝頼在分給海津城的高坂昌信10000兵防禦上杉氏的部份,估計武田勝頼也擁有4~500之鐵炮。
武田最後突擊 左右折翼
戰況激烈但對連合軍有利,隨後武田軍派出武田信豐突擊,朝混戰縫隙進行突破,逼近連合軍八剣山陣所。
織田信長、德川家康對武田勝賴最後還來這招,大吃一驚,『信長公記』提到織田信長緊急調動本陣的馬迴隊防衛,連合軍辛苦的激戰終於擊退武田信豐。
e0040579_15463172.jpg可是,由於武田軍的穴山信君隊在之前的中路對決中受到重創,缺乏足夠的預備隊進行替換,在見勢不利後「明智的」撤退了。
得不到足夠增援的馬場隊和真田隊實際上已經不可能衝破的左翼。
左翼勝楽寺前,大久保兄弟軍繼續與山県昌景赤備軍,但山県昌景異常兇悍,後援的織田軍鐵炮隊不斷射擊山県昌景。
山県昌景企圖衝向弾正山與大宮川之間設立的第4重柵欄,繞行討取信長本陣,遭前田利家鐵炮齊射壯烈陣亡。
右翼丸山陣地,又被佐久間信盛奪回,不得不轉入守勢,真田信綱、真田昌輝兄弟在突擊戰中先後戰死。
而武田的左翼部隊雖然得到了勝賴旗本隊的援助,但是由於左翼軍指揮官山縣昌景在之前的血戰中戰死,赤備軍的指揮陷入混亂之中。
曾經嚇壞德川家康讓他在馬背上「脫糞」的武田軍,竟然一敗塗地。
武田軍終於呈現劣勢敗退 。
武田中軍 敵前逃亡
勝賴叔父・武田信廉與堂兄弟穴山信君的戰鬥初期就疑似「明智的」退却使得武田中央部戦線崩壊。
兩翼部隊損害愈來愈増大,最後從中央部戦線落跑的穴山信君、武田信廉、武田信豊這些「甲州幫」本來就跟「信濃幫」來的當主的武田勝頼不對盤,關係不好,根本無視總大将勝頼的命令,最後竟然敵前逃亡。
儘管內藤昌豐和原昌胤拼死攻防,卻仍然喪失了作戰的主動權。
此時的連合軍已經在信長的指揮下徹底將武田軍的左右兩翼切斷。剩餘的武田軍完全陷入了織田、德川聯軍的包圍之中。如果再不撤退,很可能全軍覆沒。
無念的引揚貝
下午3時左右~
眼見穴山信君、武田信廉、武田信豊拋棄戰局崩解,悲憤絕望的武田勝賴本一度欲親自往信長本陣作絕死突襲。
在馬場信春與內藤昌豐勸阻下,勝賴才決定自己斷後讓其餘親族離開戰場,發佈退卻令,當引揚貝的撤退號角聲音響起~武田軍開始四散逃亡。
織田‧德川聯軍開始度過連吾川追擊武田軍,長篠城的酒井忠次、奥平貞昌也出城追殺。
看到已經無力回天的武田勝賴被迫率軍突圍,為阻斷追兵混戰中,屬左翼隊的甘利信康向中央隊合流時被圍,突圍無望自殺,「竹束」發明者米倉重繼屬於甘利信康配下,也跟隨戰死。
中央隊的原昌胤繼續殿軍,身中數十彈壯烈犧牲。
內藤昌豊被德川軍圍殲時突襲德川家康本陣,在柳田前被本多忠勝擋下。首級為德川軍榊原康政配下的朝比奈泰勝所取下,終年54歲。
但奇怪的事內藤昌豊不是被鐵炮打死,而是滿身插滿箭矢(「矢が全身に刺さり討ち取られた」),
300年以後的日本戊辰戰爭之一箱館戰爭中的二股口之戰,土方歲三率領箱館軍使用鐵炮持續作戰5個小時。期間由於銃身太燙而不得不用水進行降溫。
當時鐵炮的製造工藝已經遠遠地超過了長篠合戰時期,尚且只能持續5個小時,以戰國時代的製造工藝來看,可見當時的鐵炮是根本不可能貫穿整個長篠8小時長的戰局。
武田大將先後在撤退中戰死。
馬場信春率本部為主公武田勝賴殺開血路,在出沢橋送別勝賴後,又以殘部為殿軍死守,不久戰死。
設樂原戰役戰死在柵欄附近只有山県昌景、土屋昌次,大部份武田武将都戰死在離柵欄500公尺到1000m公尺以上距離的地方,且集中於武田軍往東撤退的地帶,這場戰爭最後是場慘烈的撤退戰。
就這樣,長篠合戰最終以武田家的慘敗告終。
武田死傷人數疑點
通説武田軍戦死12000人幾乎是死光光ま,織德連合軍戦死6000人,但這實在是可疑的說法。
日本學者高柳光寿『長篠之戦』織田軍死傷12000-13000、徳川死傷4000-5000人,武田軍死傷8000-10000,織德連合軍算一算至少死傷16000人,從人數上武田軍還佔上風,那敗的還不算慘。
武田軍戰死在被織德軍追擊戰比戰死在柵欄中多,顯示出武田軍戰敗的真相並非全是「有勇無謀」往柵欄衝鋒陷陣。
但「武田四天王」掛了3天王,與許多幹部級武將就真是一大人才損失。至於織德連合軍將領損失少,也有可能武田軍將領帶頭衝,織德連合軍將領躲在後的領導方式差異。
尤其武田勝頼數月後竟還有軍事活動,12000人戰死可信度非常低。
其中日本歷史書記載「多聞院日記」則是寫甲斐國眾陣亡1000多(國眾可能只代表武士階級成員)、「兼見卿記」則寫了數千騎討死。
至於「武田騎兵」最強說與「鐵炮三段」,純屬小說情節。
虛構的織田「鉄砲三段撃ち」
武田勝賴的悲運
e0040579_16112521.jpg武田勝賴的許多有名戰將陣亡。
當武田勝賴最後逃回他的領地甲斐時,「通說」他的15000人只剩下了3000。
勝頼率領数百旗本往高遠城後退。迅速與上杉和睦,上杉謙信果然是「大義」之人,不會對老敵人之子落井下石,僅剩的「武田四天王」高坂昌信率領海津城10000名武田軍前來護駕合流後,往甲斐退却。
武田勝賴以寡敵眾,還使優勢兵力的織田德川軍傷亡也高達6000多,從此可見並非黑澤明電影說武田勝賴無能到如此地步與蒙受使用不存在的武田騎兵隊像傻子般直接衝擊鐵炮陣的冤屈 。
但無論如何武田家經此一敗,武田家元氣大傷,再也無力西進,眼看著織田家一步步地壯大。
此後,武田勝賴開始注重領內的治理,以高坂昌信的10000名武田軍為基幹重整武田軍團重回3萬大軍,以木曽義昌的木曽天險使織田氏無法強驅直入,插花上杉家亂,接受上杉景勝的政治獻金,調達大批新式鐵炮,建防禦性強的新府城,恢復武田氏強大力量。
武田勝賴不是作戰弱將,事實上可能是日本戰國時代最勇猛將帥,他的滅亡,不是輸在戰術,而是輸在武田家日後的戰略失敗,與眾叛親離。
天正10年(1582)武田氏在天目山一役後,武田家滅亡。(參考來源日文維基、網路考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