纏足/香蓮品藻-關於中國女子小足的“專著”/戀足僻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RNPZN0
纏足/放足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pNyBsp
============================
大約1905年時的北港公學校女子部學生。學生們大多唐裝纏足
三寸金蓮為何持續千年 西方專家提新觀點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五月 23日, 2017
在中國盛行千年之久的女性纏足,一直被認為是刻意迎合男性病態的審美觀。CNN22日則刊文引述西方專家的說法,為中國女性「三寸金蓮」提供了另一種解釋,顛覆了人們以往的歷史觀。(視頻截圖)
【大紀元2017年05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史軒之編譯報導)在中國持續千年之久的女性纏足,一直被認為是刻意迎合男性病態的審美觀。CNN22日則刊文引述西方專家的說法,為中國女性「三寸金蓮」的延續提供了另一種解釋,和人們以往的認知大不同。
CNN刊文說,纏足是一種令人極其痛苦的習俗,多個世紀以來,對數百萬中國女孩和婦女的腳造成損傷。
小巧的「三寸金蓮」,被認為是更美滿婚姻和更好生活的通行證。讓女孩的腳趾和腳背骨骼碎裂,並用布條將它們與腳掌綁到一起,就成了「三寸金蓮」。
新書《纏足女性,年輕的手工業者》(Bound feet,Young hands)的作者之一勞拉.伯森(Laurel Bossen)表示:「傳統觀點認為,它的存在是為了取悅男性。小腳被認為對他們有吸引力。」
但伯森的研究顯示,這一習俗被大大誤解了。
伯森說,女孩纏足後,並沒有過著深閨美人(idle beauty)的生活,而是服務於一個關鍵的經濟目的,特別是在農村,女孩7歲就開始紡織、做手工活。
纏足的習俗持續這麼長時間,因為它有一個明確的經濟緣由:它確保年輕女孩能夠坐下來,幫助製造紗線、布、墊子、鞋子和漁網等商品,這些是家庭的收入來源——女孩們甚至被告知,這會使她們更加適合結婚。
伯森說,女性們並不羞於談論或展示自己的小腳,讓她質疑這是一種性愛方面的戀物癖。
伯森說:「你必須把手腳連在一起。在家庭手工業中,纏足婦女從事有價值的手工活兒,把他們塑造成清閒的性愛紀念品的形象,是對歷史的嚴重歪曲。」伯森說。
她說,纏足之所以延續下來,是因為它確保女孩們能坐下來,每天很多小時從事乏味、需久坐的工作;只有當生產的布匹和外國進口產品消除了手工的經濟價值時,纏足的習俗才消亡。
伯森是加拿大麥吉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已退休的人類學教授。另一位研究者希爾.蓋茨(Hill Gates)在美國中央密歇根大學(Central Michigan University)擔任和伯森同樣的職務。兩人在中國一些鄉村地區採訪了略少於1800名的老年婦女。她們是中國最後一代纏足婦女。柏森和蓋茨的採訪是為了查明這種習俗是何時以及為何開始沒落的。
他們發現,在一些地區,在家生產布匹等產品仍具有經濟意義,這些地區纏足持續的時間最久,只有當這些地區獲得更廉價的、工廠製造的替代品時,纏足才開始沒落。
女孩6至7歲就開始手工紡紗,她們纏足也大致是這個年齡。受訪的婦女講述了兩者之間的聯繫:
「我10歲左右時,我的母親就給我纏足。大約10歲時,我開始紡棉花。每次她都給我纏足,痛得我直哭。」一名生於1933年的婦女說。
纏足可追溯到宋朝(960年—1279年),最初從宮廷開始,然後蔓延到富有的精英階層,最終從城市蔓延到農村。到19世紀,纏足在全中國已成為司空見慣的事情。
20世紀早期,纏足開始沒落,其消亡通常歸因於傳教士和改革者領導的意識形態運動,以及隨後由國民政府採取的禁止行動。
伯森說,她也採訪了1940年代出生的婦女,她們纏足時間較短。
伯森說,她的研究可為打擊傷害女性的其它習俗提供經驗教訓。但她也指,這項研究表明,是經濟因素,而非宗教團體和改革者發起的運動,最終為纏足敲響了喪鐘。
「你不能著眼於纏足,得出結論說,意識形態運動將是有效的。」#
窅娘_互動百科 - https://goo.gl/8dFSkK
窅娘,本名、生卒不詳,南唐後主李煜宮嬪,出身平民,本為採蓮女,十六歲時,因姿色嬌美,而選美入宮。據說她的眼睛和中原人不太一樣,故賜名「窅娘」。
生平
窅娘用白帛裹足,身輕如燕,創金蓮舞,擅長《霓裳羽衣曲》。李煜便單獨召見,看她跳採蓮舞,見其雙目深凹而顧盼有情,便為取名「窅娘」。窅娘善跳金蓮舞,據說她跳舞時好像蓮花淩波,俯仰搖曳之態優美動人,因此很受李煜的寵愛。
有一年元宵,在皇宮正殿中,李後主用黃金鑿成一座蓮花,繞以珍寶瓔珞,光輝奪目。那蓮花的中心,又生出一朵品色瑞蓮來,細樂聲中窅娘在上面翩然起舞,李後主與小周后並肩欣賞,後人有宮城一首詠歎:「紅羅疊間白羅層,簷角河光一曲澄;碧落今宵難得巧,淩波妙舞月新升。」
後來金陵城破,南唐滅亡,窅娘隨李煜到了汴京。史料記載:「窅娘白衣紗帽隨行,後主宛轉勸留,不聽。」金蓮台,高六米,純金鑄蓮花瓣,再以青銅柱支撐,造型恰倒好處。趙光義為賞金蓮舞,特意將金蓮台自南唐澄心堂運至汴京。
七夕時在金蓮臺上跳舞,始終背朝御座,面向東南,襝衽再拜。趙光義下令轉過身來,窅娘置之不理,而後,她跳入荷池而亡。
影響
窅娘當時為了使足部更美,常常用錦帛纏裹雙腳,屈作新月形狀。女子纏足蔚然成風是從五代開始的,窅娘並不是女子纏足的第一人,但不可否認的是,由於南唐的宮廷生活為當時一般人所豔羨,而窅娘又是一個絕色美人,對婦女的纏足是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於是在宋朝之後,名媛閨秀爭相仿效,逐漸遍及全國各地,愈纏愈小,都以「三寸金蓮」為婦女的美態標準,有詩說:「一彎新月上蓮花,妙舞輕盈散綺霞;亡國君王新設計,足纏天下女兒家。」
第一個纏足舞人---窅娘
窅娘是五代南唐後主李煜的善舞宮嬪,「纖麗善舞」,後主為她制六尺高的金蓮花台,裝飾許多寶物、鈿帶、纓絡,蓮中作各色瑞蓮。
窅娘以帛纏足,纖纖小腳彎成月牙狀,再穿上白色的素襪,在蓮花中舞蹈,迴旋飄颻之姿,有凌雲飛舞之態。詩曰:「蓮中花更好,雲裡月長新」。當時婦女爭相仿效,足以纖弓為美,史家認為婦女纏足陋習,是由五代窅娘開始興起的。
窅娘的纏足之舞,與後世戲曲中旦角的「蹺功」,可能有繼承關係。與芭蕾的足尖舞,有異曲同工之妙。
窅娘,南唐(西元937∼西元975)李煜(西元960∼西元975)之宮嬪,纖麗擅舞,後主特製金蓮,高六尺,呈品色瑞蓮,令窅娘以帛纏足,使其纖小成新月狀,著素襪,在蓮上迴旋,狀似凌雲而舞。唐縞有詩云:「蓮中花更好,雲裡月長新。」此乃因窅娘而作也。由於窅娘以帛纏足首見於史,故有人認為窅娘係中國纏足之倡始者。但其所纏之足與後世所謂之纏足則截然不同,因她僅是微攏雙足,似新月微彎狀矣。
參照:《南唐書》、《陔餘叢考》。
用白帛裹足,身輕如燕,創金蓮舞。進南唐宮,李煜便單獨召見,看她跳采蓮舞,見其雙目深凹而顧盼有情,便爲取名“窅[yǎo] 娘”。窅娘善跳金蓮舞,據說她跳舞時好像蓮花凌波,俯仰搖曳之態優美動人,最有意思的是她用白帛裹足,把兩隻腳都纏的很小,跳舞時就在一朵蓮花形狀的舞台上,因此很受李煜的寵愛。所以後來宋朝以及後面幾朝的婦人均以裹足爲美。
李後主與窅娘
在李煜一生的女人中,首先就要講到窅[yǎo] 娘。一個充滿情感的詞人,對於周圍的事事物物,都有一種異於常人的執着與愛戀,對於異性更有着一種獨到的欣賞能力。
窅娘
一般男人欣賞女人,依次有四個重要部位,即:眼睛、頭髮,身段和足部。眼睛的美態自然也包括了面部五官的搭配,頭髮的美態想必連帶着發型及飾物,身段的美態範圍更爲廣泛,包括豐乳、皓腕、纖腰、曲臀、膚色,特别是足部的欣賞,除了有形的美腿和纖腳之外,還必須充分發揮聯想,它所象徵的一些隱而不顯的特殊意義,隻有充滿靈性與感性的人,才可能想像得到。
窅娘就是以一雙小腳,細嫩挑巧,擅長《霓裳羽衣曲》而得到李後主的寵幸的。對窅娘善舞,後人有宮城一首詠歎:
紅羅叠間白羅層,檐角河光一曲澄;
碧落今宵難得巧,凌波妙舞月新升。
窅娘像
詩歌
窅[yǎo] 娘當時爲了使足部更美,常常用錦帛纏裹雙腳,屈作新月形狀。女子纏足蔚然成風是從五代開始的,窅[yǎo] 娘不是女子纏足的第一人,但不可否認的是,由於南唐的宮廷生活爲當時一般人所豔羨,而窅娘又是一個絕色的美人兒,對婦女的纏足是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於是大宋之後,名媛閨秀爭相仿效,逐漸遍及全國各地,愈纏愈小,都以「三寸金蓮」爲婦女的美態標准.以至於一直流傳到民國初年才徹底廢除。對於中華民族的健康與習性影響至深且巨。有詩說:
一彎新月上蓮花,妙舞輕盈散綺霞;
亡國君王新設計,足纏天下女兒家。
評價
婦女纏足到後來日益變本加厲,不斷地在「小巧」上下功夫,小到根本無法站立,反而成爲美的極致。《笠翁筆記》中曾提到明代有一位姓周的宰相,以千金購一麗人,名爲「抱小姐」,她的腳小到寸步難移,每次行走都必須别人抱着走。李笠翁於是大發議論:「選足一事,如但求窄小,則可一目了然
百美圖 窅娘
,倘若由粗以及精,盡美而思善,使腳小而不受小腳之累,兼收腳小之用,則又比手更難,皆不可求而可遇也。因腳小而難行,動必扶牆靠壁,此累之在己者也。因腳小而致穢,此累之在人者也,其用維何?瘦欲無形,越看越生憐惜,此用之在日者也;柔若無骨,愈親愈耐撫摸,此用之在夜者也。」
李笠翁的觀點仍不脱欣賞的範圍,事實上纏足之風,自宋代風行以後,頓使我國婦女變成嬌弱伶仃的模樣,一個動輒扶牆靠壁的母親,如何能夠教養出英武剽悍,鬥志昂颺的兒女。
影響
纏足自窅[yǎo]娘算起,整整流行了千年,如今雖然已經徹底根除,然而今日的芭蕾舞,仍是仿效窅[yǎo] 娘當日的婀娜凌去姿態,而婦女高跟鞋無論從哪個方面講都與纏足相同,真是但求婷婷玉立,挺胸凸臀,款擺柳腰,婀娜多姿,管它傷觔動骨,摧殘肢體。
劉真版窅娘影視形象
有年元宵,在皇宮正殿中李後主用黄金鑿成一座蓮花,繞以珍寶瓔珞,光輝奪目。那蓮花的中心,又生出一朵品色瑞蓮來,細樂聲中窅娘在上面翩然起舞,李後主與小周後並肩欣賞。事實上在李後主的心中窅[yǎo] 娘也不過比較特殊的歌伎而已,真正令李後主傾心相愛的還是大小周後。
編輯本段古風歌曲《窅娘》
曲:禦蕭寒
唱:清弄
和聲編寫:清弄
詞:沐玄
文案:沐玄
說起舞蹈,繞不過兩個奇女子。一個是趙飛燕,一個是窅娘。
她出身貧寒,十六歲入宮,因身懷混血,故名“窅娘”。
她白帛裹足,身輕如燕,創金蓮舞。舞時如蓮花凌波,蹁躚搖曳,俯仰之間,美態動人。
歌詞
帝里天家 風月無話 一舞盈盈散綺霞
淒雨胡笳 簌簌沙沙 若有若無的喧嘩
浪淘沙秦淮的浪花
虞美人如泛黄的畫
蝶戀花枯藤枝桠聲色犬馬
樓台上 檐牙下 風輕搖那株蒹葭
絲竹啞 眸中的火啊 燒燦雲霞
夢醒處 淚染頰 浸滅金陵的煙花
心無涯 風颺起長發 驚鴻舞罷
黄泉碧落 昆玉消磨 不過是美麗的錯
石光寄火 金蓮舞徹 這一場離别的禍
朝中措 京華煙雲落
鳳棲梧孤凰何處臥
蘇幕遮纖足素裹 妖嬈婆娑
千盅酒 難醉我 憶宮廷舊日蹉跎
步月歌 臨三江碧水 踏浪凌波
也哭過 亦笑過 再從頭爲你舞過
金蓮落 隨煙波流遍紅塵紫陌
千盅酒 難醉我 銀河畔織女投梭
步月歌 臨三江碧水 踏浪凌波
也哭過 亦笑過 一生隻爲你舞過
金蓮落 隨盪盪煙波 流遍那紅塵紫陌
内容引自姚展雄先生《窅娘:爲了愛 舞一生》一文
窅娘:爲了愛 舞一生
她一生隻愛上一個人,隻爲他一人而歌,亦隻爲他一人而舞。這個人是南唐國主,名從嘉,後更名李煜。
金陵城破,南唐國亡,窅娘依然隨李煜到了汴京。史料記載:“窅娘白衣紗帽隨行,後主宛轉勸留,不聽。”
她明白,李煜自始至終隻愛兩人:大小周後。對於她,隻是欣賞。然而她還是無怨無悔地跟着他,寸步不離。
金蓮台,高六米,純金鑄蓮花瓣,再以青銅柱支撑,造型恰倒好處。趙光義爲賞金蓮舞,特意將金蓮台自南唐澄心堂運至宋都。窅娘再無法推辭,不跳是死,跳了,亦難免趙光義的玷污。她微笑着做出了決定。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七夕已至,皇宮内外燈火輝煌。窅娘一襲輕紗,立於高高的金蓮台上。良久,她動了,她的舞姿如踏浪,如凌波,如夢似幻,如詩如畫,喝彩聲此起彼伏,綿延不絕。一舞之中,她始終背朝禦座,面向東南,襝衽再拜。
趙光義下令:窅娘轉過身來!窅娘卻置之不理,好像根本沒聽見一樣。東面是李後主居住的地方,她默默念叨:今天是國主四十一歲大壽,窅娘爲您跳金蓮舞祝壽!
而後,她縱身一躍,跳入了那片清麗的荷池。
趙光義哇哇大叫。
結局
一舞傾城,再舞傾國。那一刻,她宛若一朵曇花,在刹那間將絕代芳華綻放到了極致,成就了自己一生的絢爛。
一個女人,一生隻爲自己心愛的男人跳舞,哪怕獻出寶貴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編輯本段填詞《窅娘》 格格菲
【窅娘】
曲:馬克西姆《Still Waters》
詞:格格菲
【念白】
你知道嗎?我的王,你望向我的那一眼,讓我賭上了這一生。
我知道,你愛的不是我,但我仍抱着一絲奢望,奢望你望向我的眼神不再隻是欣賞,而是,迷戀。
我用我的一生下了賭注,賭你終有一天,會愛上我。
可惜,賭注剛下沒多久,我便永遠失去了機會。
誰
穿過朦朧月光
投下深情一望
誰迷失了方向
爲君換上盛妝
燃盡一瓣心香
隻盼一生相望
永相忘
【念白】
金陵城破,南唐國亡。
我執意跟着你去了汴京。我知道,此去便無法再回。但我不想與你分離,盡管你的心從不在我這里。
你望向燈火處,那里有你的周後,你哀傷而絕望。
我的王,你還有我。
在舌尖繞了又繞最後還是深深壓入了心底。我不敢說出來,我隻能默默看你爲她痛苦。
爲你起舞,陪你醉酒,聽你低訴。
直至七月初七,你的生辰……
(如果覺得太長可適度刪減)
殆時光
金陵城破國亡
江水煙色滄桑
三月繁花成殤
誰憑欄訴惆悵
淒淒不自思量
誰在隔簾遙望
舞步哀傷
青銅立
金蓮台高六尺
誰着白紗素尺
錦帛纏足纖細
一彎新月蓮花
一舞輕盈綺霞
歌罷三千繁華
盡絕世風華
東南向
金蓮舞爲吾王
斂衽拜祝壽辰
願君齊天長生
君切記君莫忘
妾隻爲君舞唱
終躍蓮池殞亡
輕念重光
願 來生還能相遇
妾再爲君舞
獨舞
窅娘:為了愛 舞一生
說起舞蹈,在中國古代,繞不過兩個奇女子。一個是趙飛燕,一個是窅娘。
中國歷史上,一個舞伎最後能登上皇后寶座的,恐怕只有趙飛燕了。
趙飛燕,原名宜主,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出生音樂世家,其父以音樂為生,精通管弦吹奏,不幸身患重病,死於非命。從此,家道衰落,趙飛燕輾轉長安,成了陽阿公主宮裡的一名歌女。她能歌善舞,體態纖細,身輕如燕,每每舞動時有翩然欲飛之勢,故名「飛燕」。漢嘉鴻三年,成帝微服出巡,在陽阿公主宮裡見其艷麗非常,便召之入宮,封為「婕妤」。
據說趙飛燕輕功絕頂,身輕如燕,可做「掌上舞」。當時,宮中有一清池,名「太液池」;池中有一小島,名「瀛洲」。漢成帝命人於其上築一高台,盈四十尺,高聳入雲。有一次,漢成帝讓趙飛艷在高台上給自己跳舞。趙飛燕身穿南越進貢的雲英紫裙,碧瓊輕綃,跳起了《歸風送遠曲》。漢成帝興奮地以文犀敲擊玉瓶為節拍,樂官馮無方吹笙伴奏。歌舞正酣,大風驟起,飛燕揚袖舉袂,隨風旋舞,飄飄然欲乘風歸去。成帝大駭,急命馮無方拉住她。一會兒,風停了,趙飛燕的裙子卻被馮無方抓皺了。從此,宮中就流行一種摺疊帶皺的裙子,名「留仙裙」。此後,成帝恐飛燕被風帶走,特意為其建造了一處居所,名「七寶避風台」。成帝還精心打造了一個水晶盤子,讓宮中侍從用手托著,趙飛燕在其上翩翩起舞,如履平地。唐人杜牧詩句「楚腰纖細掌中輕」,其中「掌中輕」就語出此典。
趙飛燕儘管外表美麗,但這個女人心腸毒辣。他為了得寵,又將自己的妹妹趙合德引薦入宮,討得成帝歡心。為了進一步鞏固地位,趙飛燕設計誣陷許皇后,又指班婕妤有邪媚之道,由是成帝遂廢許皇后,另立趙飛燕為後,封趙合德為昭儀,二人極得恩寵,權傾後宮。趙飛燕一生不生育,斷了皇室後代,遂失寵。從此,婦道不守,淫亂後宮,肆意摧殘宮人,甚至害死了成帝的兩個兒子。至平帝即位後,趙飛燕被貶為庶人,自殺身亡。
趙飛燕儘管舞技超群,但是,她算不上一個真正的舞蹈藝術家,只不過是一具封建帝王的玩偶罷了。在我看來,南唐後主的愛妾窅娘,才稱得上中國古代女子的「舞中皇后」。
窅娘出身貧寒,她本為採蓮女,十六歲被選入宮。據說是混血兒,有胡人血統,她的生母是唐末隨西域使臣來江南經商的回鶻人後裔,後來嫁給了一個漢族鄉紳。鄉紳命逝,她與窅娘相依為命。
進南唐宮,李煜單獨召見,見其捲髮、高鼻、濃眉、長睫,雙目深凹而顧盼有情,為其取名「窅娘」。
窅娘身輕如燕,擅長跳一種根據唐人王昌齡《採蓮曲》意境改編的採蓮舞,據說她跳舞時好像蓮花凌波,俯仰搖曳之態優美動人,她又以帛裹足,使之纖小屈突,足尖成新月之狀,被後人譽為「蓮中花更好,雲里月常新」。窅娘此舉激起當時婦女極大的傾慕,以致於很多女性競相效仿,以纏足為美,她是中國封建時代婦女纏足的始作俑者。
一次,李煜看窅娘跳舞,為她扮演的凌波仙子優美的舞姿著迷,情不自禁地吟誦起王昌齡的《採蓮曲》來: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李煜由此聯想到南朝齊廢帝蕭寶卷和他的愛妃潘玉奴那樁風流韻事:潘玉奴因有著一雙「柔弱無骨、狀似春筍」的小腳而得蕭寶卷寵幸,由於腳小,不便於步行,她出入宮廷便乘「臥輿」(一種可以躺著的轎子),蕭寶卷騎馬在後面跟著。
為了討小美人歡心,蕭寶卷專為潘玉奴建造了仙華、永壽、玉壽三座華麗的宮殿,壁嵌金珠,地鋪白玉,又雕鑿成蓮花,飾以粉色美玉,令潘玉奴赤腳在其上翩翩起舞,他則在旁如痴如醉地欣賞,並不斷地高聲喝彩,贊曰「天外飛仙過,步步生蓮花。」
李煜靈機一動,忽發奇想,他要使金蓮花拔地而起。於是,他特諭工部,用黃金鑄造了一座高六米的巨型蓮台,讓窅娘在高高的蓮台上為其跳舞。
金陵城破,南唐國亡,窅娘依然隨李煜到了汴京。史料記載:「窅娘白衣紗帽隨行,後主宛轉勸留,不聽。」
趙匡胤病逝,他的弟弟趙光義憑藉太后留下「金櫃遺詔」登上皇位,史稱宋太宗。他沒有他哥哥陰謀成功之後的雅量,而是一個品德敗壞、心腸毒辣的小人。
他嗜血成性,善於搶東西。不僅搶國寶,還搶女人。
皇兄趙匡胤對李煜還算客氣,他的弟弟趙光義卻很不以為然。
皇帝駕崩,天下數他的官最大。如今可以為所欲為了:他命窅娘進宮作舞蹈老師;封小周后女英為鄭國夫人,試圖贏得佳人芳心。
為了活命,窅娘來到趙光義的御座前,為他跳舞。她足尖輕輕地點了幾下地,宮女們就大呼小叫了。一夜之間,宮中颳起了以帛纏足之風。趙光義發布詔令:小腳女人好!於是,大腳宮女被趕出宮去。
她拒絕跳金蓮舞。趙光義問她理由,她說沒有金蓮台,自己找不到感覺。
趙光義詭秘地一笑:這個好辦。
窅娘心想:你用純金鑄蓮花瓣,再以青銅柱支撐,造型要恰倒好處,工藝是十分講究,北方的工匠有這能耐嗎?
公元977年7月初的一天,皇宮忽然擺出了高六米的金蓮台,矗立在新修的蓮池旁。
窅娘正準備要挑剔一番的,走近一看卻吃驚不小:這不就是澄心堂的金蓮台嗎?
趙光義的笑聲從身後傳來:窅娘啊,你說朕的本事大不大?
窅娘一時驚呆了。
看來她不能不跳了。但她還是提出了一個要求:要在牛郎織女相會的七夕跳金蓮舞。
趙光義會心一笑:准奏。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七夕到了,皇宮內外燈火通明。窅娘一襲碧紗,正在高高的金蓮台上起舞,如夢似幻,飄飄欲仙,喝彩聲此起彼伏。可是,令人奇怪的是,她始終背朝御座,面向東南,襝衽再拜。
趙光義下令:窅娘轉過身來!窅娘卻置之不理,好像根本沒聽見一樣。東面是李後主居住的地方,她默默念叨:今天是國主四十一歲大壽,窅娘為您跳金蓮舞祝壽!
爾後,她縱身一躍,跳入了那片清麗的荷池。
趙光義哇哇大叫。
一舞傾城,再舞傾國。那一刻,她宛若一朵曇花,在剎那間將絕代芳華綻放到了極致,成就了自己一生的絢爛。
一個女人,一生只為自己心愛的男人跳舞,哪怕獻出寶貴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對於今天的那些見了高官巨賈屁股就像篩糠般劇烈搖晃的都市美眉,不知作何感想。
窅娘,一個將情與舞、生與死完美結合、且上升到理論層面的中國古代女子中的「舞后」!
用白帛裹足,身輕如燕,創金蓮舞。進南唐宮,李煜便單獨召見,看她跳採蓮舞,見其雙目深凹而顧盼有情,便為取名「窅[yǎo] 娘」。窅娘善跳金蓮舞,據說她跳舞時好像蓮花凌波,俯仰搖曳之態優美動人,最有意思的是她用白帛裹足,把兩隻腳都纏的很小,跳舞時就在一朵蓮花形狀的舞台上,因此很受李煜的寵愛。所以後來宋朝以及後面幾朝的婦人均以裹足為美。
李後主與窅娘
在李煜一生的女人中,首先就要講到窅[yǎo] 娘。一個充滿情感的詞人,對於周圍的事事物物,都有一種異於常人的執著與愛戀,對於異性更有著一種獨到的欣賞能力。
窅娘
一般男人欣賞女人,依次有四個重要部位,即:眼睛、頭髮,身段和足部。眼睛的美態自然也包括了面部五官的搭配,頭髮的美態想必連帶著髮型及飾物,身段的美態範圍更為廣泛,包括豐乳、皓腕、纖腰、曲臀、膚色,特別是足部的欣賞,除了有形的美腿和纖腳之外,還必須充分發揮聯想,它所象徵的一些隱而不顯的特殊意義,只有充滿靈性與感性的人,才可能想像得到。
窅娘就是以一雙小腳,細嫩挑巧,擅長《霓裳羽衣曲》而得到李後主的寵幸的。對窅娘善舞,後人有宮城一首詠嘆:
紅羅疊間白羅層,檐角河光一曲澄;
碧落今宵難得巧,凌波妙舞月新升。
窅娘像
詩歌
窅[yǎo] 娘當時為了使足部更美,常常用錦帛纏裹雙腳,屈作新月形狀。女子纏足蔚然成風是從五代開始的,窅[yǎo] 娘不是女子纏足的第一人,但不可否認的是,由於南唐的宮廷生活為當時一般人所艷羨,而窅娘又是一個絕色的美人兒,對婦女的纏足是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於是大宋之後,名媛閨秀爭相仿效,逐漸遍及全國各地,愈纏愈小,都以「三寸金蓮」為婦女的美態標準.以至於一直流傳到民國初年才徹底廢除。對於中華民族的健康與習性影響至深且巨。有詩說:
一彎新月上蓮花,妙舞輕盈散綺霞;
亡國君王新設計,足纏天下女兒家。
婦女纏足到後來日益變本加厲,不斷地在「小巧」上下功夫,小到根本無法站立,反而成為美的極致。《笠翁筆記》中曾提到明代有一位姓周的宰相,以千金購一麗人,名為「抱小姐」,她的腳小到寸步難移,每次行走都必須別人抱著走。李笠翁於是大發議論:「選足一事,如但求窄小,則可一目了然,倘若由粗以及精,盡美而思善,使腳小而不受小腳之累,兼收腳小之用,則又比手更難,皆不可求而可遇也。因腳小而難行,動必扶牆靠壁,此累之在己者也。因腳小而致穢,此累之在人者也,其用維何?瘦欲無形,越看越生憐惜,此用之在日者也;柔若無骨,愈親愈耐撫摸,此用之在夜者也。」
李笠翁的觀點仍不脫欣賞的範圍,事實上纏足之風,自宋代風行以後,頓使中國婦女變成嬌弱伶仃的模樣,一個動輒扶牆靠壁的母親,如何能夠教養出英武剽悍,鬥志昂揚的兒女。後來蒙古人入主中原,明朝把蒙古人趕走,緊接著滿州人又入關,漢民族連連失勢,未嘗不與纏足有關。
纏足自窅[yǎo]娘算起,整整流行了千年,如今雖然已經徹底根除,然而今日的芭蕾舞,仍是仿效窅[yǎo] 娘當日的婀娜凌去姿態,而婦女高跟鞋無論從哪個方面講都與纏足相同,真是但求婷婷玉立,挺胸凸臀,款擺柳腰,婀娜多姿,管它傷筋動骨,摧殘肢體。
窅娘影視形象
有年元宵,在皇宮正殿中李後主用黃金鑿成一座蓮花,繞以珍寶瓔珞,光輝奪目。那蓮花的中心,又生出一朵品色瑞蓮來,細樂聲中窅娘在上面翩然起舞,李後主與小周后並肩欣賞。事實上在李後主的心中窅[yǎo] 娘也不過比較特殊的歌伎而已,真正令李後主傾心相愛的還是大小周后。
窅娘 -古風歌曲《窅娘》
曲:御蕭寒
唱:清弄
窅娘
和聲編寫:清弄
詞:沐玄
文案:沐玄
說起舞蹈,繞不過兩個奇女子。一個是趙飛燕,一個是窅娘。
她出身貧寒,十六歲入宮,因身懷混血,故名「窅娘」。
她白帛裹足,身輕如燕,創金蓮舞。舞時如蓮花凌波,蹁躚搖曳,俯仰之間,美態動人。
歌詞
帝里天家 風月無話 一舞盈盈散綺霞
凄雨胡笳 簌簌沙沙 若有若無的喧嘩
浪淘沙 秦淮的浪花
虞美人 如泛黃的畫
蝶戀花 枯藤枝椏 聲色犬馬
樓台上 檐牙下 風輕搖那株蒹葭
絲竹啞 眸中的火啊 燒燦雲霞
夢醒處 淚染頰 浸滅金陵的煙花
心無涯 風揚起長發 驚鴻舞罷
黃泉碧落 昆玉消磨 不過是美麗的錯
石光寄火 金蓮舞徹 這一場離別的禍
窅娘
朝中措 京華煙雲落
鳳棲梧 孤凰何處卧
蘇幕遮 纖足素裹 妖嬈婆娑
千盅酒 難醉我 憶宮廷舊日蹉跎
步月歌 臨三江碧水 踏浪凌波
也哭過 亦笑過 再從頭為你舞過
金蓮落 隨煙波流遍 紅塵紫陌
千盅酒 難醉我 銀河畔織女投梭
步月歌 臨三江碧水 踏浪凌波
也哭過 亦笑過 一生只為你舞過
金蓮落 隨蕩蕩煙波 流遍那紅塵紫陌
內容引自姚展雄先生《窅娘:為了愛 舞一生》一文
窅娘:為了愛 舞一生
她一生只愛上一個人,只為他一人而歌,亦只為他一人而舞。這個人是南唐國主,名從嘉,后更名李煜。
窅娘
金陵城破,南唐國亡,窅娘依然隨李煜到了汴京。史料記載:「窅娘白衣紗帽隨行,後主宛轉勸留,不聽。」
她明白,李煜自始至終只愛兩人:大小周后。對於她,只是欣賞。然而她還是無怨無悔地跟著他,寸步不離。
金蓮台,高六米,純金鑄蓮花瓣,再以青銅柱支撐,造型恰倒好處。趙光義為賞金蓮舞,特意將金蓮台自南唐澄心堂運至宋都。窅娘再無法推辭,不跳是死,跳了,亦難免趙光義的玷污。她微笑著做出了決定。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七夕已至,皇宮內外燈火輝煌。窅娘一襲輕紗,立於高高的金蓮台上。良久,她動了,她的舞姿如踏浪,如凌波,如夢似幻,如詩如畫,喝彩聲此起彼伏,綿延不絕。一舞之中,她始終背朝御座,面向東南,襝衽再拜。
趙光義下令:窅娘轉過身來!窅娘卻置之不理,好像根本沒聽見一樣。東面是李後主居住的地方,她默默念叨:今天是國主四十一歲大壽,窅娘為您跳金蓮舞祝壽!
而後,她縱身一躍,跳入了那片清麗的荷池。
趙光義哇哇大叫。
結局
一舞傾城,再舞傾國。那一刻,她宛若一朵曇花,在剎那間將絕代芳華綻放到了極致,成就了自己一生的絢爛。
一個女人,一生只為自己心愛的男人跳舞,哪怕獻出寶貴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被視為三大陋習之一的女子纏足,其實能促使陰陽調和?
一雙小腳數百年來所盛載的血與涙,是封建時代男性霸權現象的產物。所謂男性霸權現象,是由於纏足都是衝著滿足男性的病態審美觀,以及以男性為主導的社會觀念和規範而誕生的。
2017-04-07 11:36
梁曉遴
纏足始於何時的眾說紛紜,不過一般認為其普及於兩宋,並盛行於明清。
我們知道,那一雙小腳數百年來所盛載的血與涙,是封建時代男性霸權現象的產物。所謂男性霸權現象,是由於纏足都是衝著滿足男性的病態審美觀,以及以男性為主導的社會觀念和規範而誕生的。
不過,亦有學者表示,纏足並非貫穿男性沙文主義的產物,而是能夠促使陰陽調和,鞏固社會觀念和家庭規範的深層文化 :
纏足的最終考慮是(上流社會人的)陰陽的調和;它是氣化觀型文化傳統所兼為重視并且男女都會得到好處。而由此也可見,論者所詆諆的男性沙文主義作崇真不知是「從何而來」又「緣何而定」……沒有說出的另一半的道理是女性也因此一并受惠(並不只男性獨享快樂),而它的在中國傳統社會中「密事」計慮,也得給予肯定。從此纏足在歷史上所顯現相關權力欲求,就一樣要晉升到文化主體發動的層次…… (1)
文中的「好處」是什麼呢?女性究竟又如何從中「受惠」?纏足又是如何得到社會「肯定」?我們不如先看看男人是如何享受纏足。
歷代關於纏足的著作,較著名的有漢朝的《雜事秘辛》、宋朝張功甫的《梅品》,及清朝方絢以《梅品》為寫作範本的《香蓮品藻》。其中,《香蓮品藻》可謂纏足的百科全書。
當中比較有趣的,是取材自《梅品》、有如黃曆的宜稱二十六事、憎疾十四事、榮寵六事、屈辱十一事。其次,就品評方面,《香》又將纏足分為「五式」「三貴」「十八名」。所謂「五式」即五種類型;「三貴」為「肥」、「軟」、「秀」;而「十八名」即由「五式」再細分為 18 種類型。
另外,日本作者岡本隆三的《纏足史話》,就闡述了古時對「玩蓮」(即對性感覺的開發)的仔細分類。(2)書中表示,「玩蓮」分刺激聽覺 1 種、視覺 4 種、嗅覺 1 種和觸覺 46 種。前三種刺激跟性愛大同小異,不過觸覺卻再細分了用口 6 種、用手 28 種、用腳 4 種,甚至用肩也有兩種,五花百門,巨細無遺。當中關於用腳的,除了有比較熟悉的「食」(即類似人體宴,將食物置於腳趾然後男人用舌頭舔食),還有「玩」和「弄」(即足淫),可謂應有盡有,獨具匠心。
岡本隆三《纏足史話》
然而,除了「玩」和「弄」,上述各式各樣享受「天足」的方式,由於並不會觸及性器官上大量的感官神經,因此只能提升男性性慾,而不會刺激性器官,而使下視丘分泌神經遞質如多巴胺使人感到性快感,並帶來高潮。不過纏足者卻因纏足而使下體結構產生變化,從而當性交時,填補了纏足缺乏直接激活性快感和帶來高潮的不足。
相女「上看頭,下看腳」(3),在清朝之前,纏足都是財富、權勢、地位階級的象徵,是上流社會和風塵女子的玩意。由於上流社會用不著擔心勞動力,而且纏足者須要俾女服侍,非一般山村農婦或勞動婦女能夠負擔,例如古時客家人由於需要勞動力而不纏足。(4)
纏足女子 (攝影者:White, William Charles, 1873-1960)
傳統上認為,當纏足女子長大出嫁後,為保障婚姻,女性首要任務便是繁衍後代。不同於須經常勞動和使用腰力的女性,纏足女子在生育後下體肌肉自然變得鬆垮,加上由於纏足婦人無緣勞動和多被禁足,肌肉缺乏運動,下體鬆弛就更加不利後續的性生活。
然而,由於女子纏足後重心會置於踵部,需要用到腰力平衡重心;而腰力的持久使用,反而有助於下體肌肉收縮,加速回復原貌,因此交歡時便經常能為男性提供如與年輕處女性交的快感,女性亦因而受惠。
由此可見,纏足為男人帶來性快感的原因並非上述的花樣,而是在視女性為附屬品的男權社會之下,以各種刺激性慾的品足花式作為襯托,結合因纏足而使女性下體得到扭曲的改造所致。這比起坊間常說那種近乎柏拉圖式的高雅神交,即最能引起男子情慾的地方便是隱藏在鞋內的雙足的戀物辟說法,更能直接和完美地命中男人「要害」。亦因如此,學者認為纏足起到了促使雙方陰陽調和的重要作用。
同樣,即使是未婚女子,為了能夠好好站立行走,她們兩腿和盆骨肌肉經常出現繃緊情況。亦因如此,纏足女子的下體肌肉亦較為緊緻,因此能夠增進男性在性交時的快感。
後天生理結構改造了纏足女子,使雙方在性事方面「水乳交融」,因此纏足在中國傳統文化社會的房中術中得到肯定(5),事實果真如此嗎?
事實上,纏足是男權社會下象徵暴力(symbolic violence)的載體,當時社會在(誤)認可的纏足文化之下,纏足女性付出沉重代價以換取家庭和經濟保障,就是纏足女子在(誤)認可的暴力文化下的生存競爭。她們以身體作為經濟能力來釋出生命價值(6),將身體賣給不屬於自己的慾望,而當經濟能力耗盡,生命價值亦告完結。
對社會來說,沒有身體的經濟能力亦就是沒有生命價值,屆時社會亦不再在乎纏足女子的生死,纏足女性在男權社會裡,只是一群公認被剝削的商品。而這種古代社會秩序的基礎,實際上是建立在各種暴力和壓迫下而形成的不公交易,將病態社會價值觀下的被剝削者視為受虐式快感的受惠者,進而掩飾了這種交易的暴力與不公。
再者,有學者將這類扭曲的革命性改造,說成是女性受惠、造福兩性的這類論點,甚至是提升到「文化主體發動的層次」中的文化背景,以這種近乎引以為傲的語氣,來詮釋纏足文化的核心問題,實在令人感到詫異。最重要的是,將被剝削的纏足女子說成是社會制度下的得益者,實際上是認同了以摧殘女性身體作為經濟能力的經濟運作模式。
這種為纏足予以肯定的觀點,不僅是將過去隱藏的社會價值觀重現,且為其開脫,更是將其中所顯現的各種權力誤導為由文化主體發動的一種「文化昇華」的始作俑者。
(1) 周慶華:《語文符號學》(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11),頁18-19。
(2) 岡本隆三:《纏足史話》(北京:商務,2011),頁 100-9。
(3) 李漁(明):《閒情偶寄》,〈手足〉。
(4) 姚老庚:〈歷史與空間:客家婦女為什麼不纏足〉(文滙報,2010)
(5) 同註2
(6) 馮偉才,〈如何書寫中國女性身體史 – 從纏足開始〉(香港:中文大學《二十一世紀雙月刊》,2006),頁125。
水災與纒足看似完不相干的兩件事,在明治31年(1898)編號B003颱風(8月6-8日)發生後,臺灣日日新報8月10日中被提出因纒足的災害報導,這也是臺灣第一次因為天災針對當時漢人婦女纒足提出放足(解纒足)的看法。
B003颱風帶來風雨造成成全臺傷亡慘重,就北中南三大地區,臺北縣(註)死亡人數達 195人、臺中縣244人、臺南縣25人,全臺灣房屋倒塌上萬屋戶以上,財損不計其數。這一次大颱風後在媒體披露了災害發生時因纒足婦女不利行走,導致一些纒足婦女因逃避不及死傷,甚或有因家中男性為了救走避不及的纒足婦導玫死傷的狀況,於是在災後—災餘誌感中特別提到婦女放足需倡導的觀念。
因清代漢人由中國移民臺灣,使得臺灣漢人婦人有纒足的習慣,日治時期倡導放足運動,始於1899年由土紳黃玉階提倡,據日治時期1905年臺灣的戶口調查,當時臺灣女性纒足人口高達5成多,日治至1915年明令禁止,後逐漸減少。
欲知1898年8月颱風造成什麼的影響?
109年11月7日(六)
下午場
時間:14:00-16:00
講題:從文史視角看日治時期的重大氣象災害
講者:陳秀琍 (文史工作者及作家)
https://reurl.cc/148OW8
註:當時行政區域縣的概念與現今臺灣行政區域不同
臺灣古寫真上色x今昔時光機交流團 | Facebook https://bit.ly/3mhJ72a
大約1905年時的北港公學校女子部學生。學生們大多唐裝纏足。
1898年臺灣總督府開始成立北港國語傳習所(日語),僅收男學生。1900年改名北港公學校,收臺灣人學生,並於朝天宮設置女子部。纏足通常為中上層家戶所為,大約經濟許可的家戶也才有供子女上學的餘裕。據1905年總督府進行的全臺首度戶口普查,臺灣婦女有超過半數纏足,其中又以閩籍占大宗。一直到1915年總督府明令解纏足和禁纏足之後,這種習俗才逐漸走入歷史。(學校變遷部分參考 : 北港學校的變遷@nanshi49 's Blog 及AaRön Tsäi指正)(1) Facebook https://bit.ly/3hKwrjx
這是一位大戶人家的千金小姐和她的丫鬟的合影照。中間端坐的女孩皮膚白皙,相貌清麗,穿著講究,氣質獨特,一看就是大家閨秀,辨識度最高的是她的三寸金蓮,“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是她們的生活常態。緊靠她的是她的隨侍丫鬟,兩個人年齡都很小,都是大腳板,其中一個丫鬟應該是小姐的隨身侍女,穿著鞋襪,頭上也有裝飾,在丫鬟中的地位應該要高一點。另外一個丫鬟應該是乾粗活的,連鞋子也沒得穿,打扮要寒酸很多,顯然是名下等丫鬟。由此可見,封建社會等級森嚴,就連丫鬟也要分三六九等,所以窮人的命運是完全不受自己掌握的,小小年紀就要謹小慎微地伺候別人,也是相當的無奈啊!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和她的丫鬟 - 全网搜 https://bit.ly/3YE00XD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