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搶救張拔故居過程 立委批太扯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2017-06-19
〔記者蔡文居/台南報導〕麻豆老鎮長張拔故居前天被拆,引起地方文史界錯愕,立委陳亭妃昨天公開與文化部文資局長施國隆的通訊對話,確認下一步的搶救行動,可能用名人故居保留,結果還是被拆。陳亭妃批評說,這真的是太扯了,要求文化部、文化局必需解釋清楚。
陳亭妃表示,地方關切及發起搶救麻豆老鎮長張拔故居,她前天將包括前台南縣長蘇煥智等人的意見及說明,提供給文化部文資局,表達地方關切的聲音。
她說,文資局長施國隆給她的最後回覆與處理方式,為文資局同仁與台南市文資處溝通後的報告,指「將於下週一辦理列冊追蹤審查,如予以列冊,將通知所有權人不准拆除,如有拆除行動,將依文資法第廿條第二款規定辦理逕列暫定古蹟。」第二點,則是說明將朝名人故居方式來保留。但最後還是被拆了。
文化局長葉澤山表示,文化局對於私有的老屋保存非常重視,合併之初即訂定了歷史街區振興自治條例,特別針對巷弄及老屋保存提供鼓勵的措施,這幾年來已經補助超過百棟老屋的修護及立面的整理。
文化局︰私建築不能強制處分
但是因為私有老屋涉及人民的財產,政府無法任意強制處分,所以僅能提供獎勵的方式來鼓勵大家保存。有關麻豆張拔古宅,文資處接獲民眾提報,於上週即前往現勘,並與屋主達成本週率委員前往會勘的約定,但屋主卻未依照承諾,反而請拆除業者冒雨繼續拆除,令人非常遺憾。
他說,私有老屋之保存,最大關鍵還是在於所有權人,台南市仍有非常多的老屋,未來需要大家共同來推動老屋保存的觀念。


拆除喊卡 搶救李棟材宅 列暫定古蹟
中時電子報作者吳敏菁╱彰化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6年12月22日 上午5:50

彰化市「李棟材宅」(大新商事會社)20日遭拆除,文化局先列為暫定古蹟。(吳敏菁攝)觀賞相片
彰化市「李棟材宅」(大新商事會社)20日遭拆除,文化局先列為 …
中國時報【吳敏菁╱彰化報導】
私有財產和文化價值再掀對立!文化局兩度安排文化資產委員對彰化市「李棟材宅(大新商事會社)」會勘,都未登入古蹟,20日進行拆除作業,彰化縣文化局突喊停,並和10月審議、未獲同意登錄的「吳蘅秋故居」及「杜錫圭故居」等3棟建築物,一併列入暫定古蹟。
縣境老舊建築提報文化資產數量激增,18日約10人在街頭為老房子慶生,指「吳蘅秋殼牌石油會社代理店」落成於1924年,今年92歲;「李棟材宅∼大新商事會社」落成1933年,今年83歲;「杜錫圭故居」落成於1930年,今年86歲啦!
20日李棟材宅所有權人恐夜長夢多,準備進行拆除,彰化縣文化局卻突然啟動列入暫定古蹟程序,要求暫停,但也引起非議,強調文化資產可貴,定義卻掀起爭議,尤其事涉所有權人的權益,且無清楚願景,還被凍結到動彈不得。
文化局昨天表示,李棟材宅11月11日主動邀兩位文化資產審議委員現勘,決議未具文化資產價值。文化局12月5日辦理說明會,當日並無人出席,8日接獲個人提報李棟材宅為古蹟,文化局受理,12日邀請另外2位再次到李宅進行現場會勘,結果為建議不指定登錄古蹟或歷史建築,不予列冊。
如今案情又翻轉,兩度都說不列入、一旦要拆又要啟動暫定古蹟?這是什麼邏輯?如果重要,為何不一開始就登錄?文化局表示,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相關規定辦理,期盼在尊重所有權人意願下,與文史團體透過溝通理解取代爭議對立。

==============================

100元就能剪頭髮,為什麼有人願意付1000元?從心理學談價值與價格

同樣一個東西,可以從價值(value)的角度看,也可以從價格(price)的角度看。你想要那個?當你覺得一件商品價格很貴的時候,不妨先想想他的價值!若您覺得有價值,再貴你都會買單,若您覺得沒有價值,你大可不必買單。但你的不買單,也無法否認他本身的價值所帶來的價格


文資處製圖冊 深度導覽廟宇工藝

2017-06-06

從舊府城中西區展開調查

〔記者劉婉君/台南報導〕廟宇承載許多傳統工藝,包括剪黏、彩繪、木雕等,宛若一間間工藝博物館。文資處從舊府城發展核心中西區為起點,展開廟宇特色文化調查,以說故事的方式,製作導覽地圖及手冊,讓民眾認識隱身廟宇裡的傳統工藝,看見「整個台南就是一座工藝城市」,預計年底可有初步成果呈現。

  • 文資處對各廟宇工藝、文化特色展開調查,製作導覽地圖及手冊,讓民眾可以按圖索驥,發現「工藝城市」台南。(記者劉婉君攝)

    文資處對各廟宇工藝、文化特色展開調查,製作導覽地圖及手冊,讓民眾可以按圖索驥,發現「工藝城市」台南。(記者劉婉君攝)

台南市立案的廟宇約一千六百間,許多廟宇都有國寶級傳統藝師的作品,部分還可看到父子藝師兩代傳承的痕跡,例如市定古蹟總趕宮內的舊門神彩繪及壁畫,為陳玉峰、陳壽彝父子之作,屋頂及壁堵剪黏則是葉進祿的作品、葉明吉修復,為了讓民眾拜廟時也能欣賞廟內的民間傳統工藝,文資處無形組啟動各家廟宇特色文化藝術調查。

文資處長林喬彬表示,民眾都用最好的、最精彩的物品來敬神,使得有些小廟也有很精彩的文物,調查工作將從中西區「十字大街」民權路、中正路周邊廟宇開始,透過地圖及手冊介紹,讓民眾可以按圖索驥,認識各家廟宇的特色及工藝作品背後的故事。

廟宇文物維護 請專家教導

另外,有的廟宇人員對文物照顧的方法不了解,以沾濕抹布擦拭、甚至用菜瓜布刷洗,導致文物受損,早期也曾有廟宇重建時文物被當回收物賣掉,文資處將在全市舉辦四場「私有廟宇文物管理維護」教育推廣計畫,請專家教導正確的廟宇文物維護方法。


3d21eb84-8aa6-42aa-820c-6059a81d4576  

活動名稱:「寺廟是座博物館-105年寺廟古物管理維護研習營」
內容:
全臺寺廟古物豐富且具多樣性,是臺灣極重要的文化資產。目前全國縣市寺廟已有依文化資產保存法指定古物達400餘件。為增進寺廟古物管理人員文物保存之概念以及實用知識,同時提供一個互動與交流的平臺,讓具有相關文化資產管理、維護、調查及研究實務者,透過研習課程知識的傳授、討論與參訪等方式,共同落實保護寺廟古物的工作,確保文物衡傳久遠的珍貴記憶與歷史文化。本研習營邀請具有實務經驗的學者、專家、匠師等,由通識到進階課程,講授寺廟文物的歷史文化意涵、不同材質的文物保存知識,以及實務案例經驗分享與宮廟參訪,深化寺廟古物保存相關人員的專業職能與觀念。
報名開始日期:2016/09/14
報名截止日期:2016/10/14
辦理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活動連絡人:吳先生0933-673-256或世界宗教博物館(電話:02-8231-6699轉8116)
活動時間:2016/10/20 ~ 2016/11/03
活動地點:世界宗教博物館、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
報名錄取人數
(正取/備取):80人
報名相關說明:
「寺廟是座博物館-105年寺廟古物管理維護研習營」
培訓對象:1.寺廟及各宗教文物管理人員及志工
2.政府部門古物業務相關人員
3.地方文史工作者
4.傳統匠師及文物保護相關人員

「寺廟是座博物館-105年寺廟古物管理維護研習營」-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https://goo.gl/PCcvOp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