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轉家族

台灣人,不可不知台灣事。有一本書,台灣人不讀真的可惜。

下山一牧師的一生,牽連在台灣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中。他以一個信仰者的心平氣和,留下這段珍貴的口述歷史,由其女兒下山操子執筆而成的《流轉家族: 泰雅公主媽媽日本警察爸爸和我的故事》,不僅僅是珍貴至極的史料(包含大量的老照片),更是感人至深的故事

好故事要留給自己看!權且說說下山一在大時代中被捲入的重大歷史機緣。

下山一的父親下山治平是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所倚重第一批的理蕃警察,在殖民政府的「和蕃」政策下,受命迎娶泰雅族馬烈巴社的大公主貝克‧道雷為妻。這椿政治婚姻,在台灣總督府的政策中,預定以三年為期,期滿後日本警察可以無條件的結束與原住民女子的婚姻關係。

下山治平與貝克‧道雷雖因政治而結合,但有了感情。下山治平留在台灣維持了十五年的婚姻,最後才因故返回日本。貝克‧道雷則至死不願意離開家鄉

下山一身為日本警官與泰雅族大公主的長子,上的是日治時期專供日本學童就讀的小學校,並一路讀了高校及師範學校,花崗一郎(Dakis Nomin)及花崗二郎(Dakis Nawi)都是他在求學時期親炙的學長。霧社事件發生時,下山一的母親及妹妹就在那個莫那.魯道大開殺戒的小學操場上因母親貝克‧道雷有泰雅族的紋面,始倖免於難

霧社事件的起因之一,是因為日警壓迫賽德克族勞役過於繁重,其始作俑者即霧社分室主任佐塚愛佑。他和下山治平同是當年總督府「和蕃政策」之下的警察,也是下山一自幼共同生活的父執輩。

佐塚愛佑迎娶泰雅族馬悉多翁社頭目的公主亞娃依‧泰木,育有子女。後來兩人的長子迎娶了下山一的妹妹;次女則嫁給下山一的弟弟;兩家人可謂親上加親。而佐塚愛佑的長女佐塚佐和子即是日治時期著名電影「沙鴛之鐘」的幕後主唱,該片女主角李香蘭為紅極一時的巨星。書中附有佐塚佐和子、李香蘭與下山一的合照。

下山一的父親下山治平由台灣返回日本後,有緣受日本黑龍會老大頭山滿的賞識及幫助,成為殷實的商人。書中並附有下山一、下山治平與頭山滿的合照。黑龍會為孫文革命早期的贊助者,與中國國民黨有很深的淵源,頭山滿在日本政界也有相當的影響力。

也由於下山治平事業上的成功,下山一雖為「蕃人」之子,仍得以下山家長孫的身分迎娶幼年在埔里的美女同學,出身貴族之家的日本小姐井上文枝。兩人結婚之後同住在台灣。

日本在二次大戰戰敗投降之後,國府接收台灣,絕大多數的日本僑民被遣送回日本。然因貝克‧道雷堅持不願意離台赴日,欲終老於家鄉山林。下山一夫妻乃決定留在深山裡陪伴母親,斷了日本的歸鄉之路。

二二八事件發生時,台灣共產黨活躍人士謝雪紅曾逃亡藏匿於中部深山,也曾求見下山一及其弟下山宏。並勸說下山一應以泰雅族(賽德克族)發動霧社事件之精神,加入台灣反抗軍的行列,共同抵抗中國國民黨的軍隊,但為下山一所拒。

不料此事種下禍根,後來下山一成為國府整肅的對象,屢遭嚴刑拷打,要他交出根本不存在的日軍及謝雪紅等反抗軍的下落。

歷經艱難,下山一全家終於申請歸化為中華民國國籍成功。在充滿險阻的戰後台灣,因其身分特殊,求職不易。後來隻身前往由美援所興建的高山觀測站任職達五年之久,從事沒有人願意去做的工作以謀家計。

日後下山一雖與日本親人取得聯繫,下山一異母之弟並曾希望動用黑龍會與國民黨的關係,讓下山一全家再歸化回日本,但為下山一所拒。其妻井上文枝乃純正日本血統,竟也堅持留在台灣,甚至不願接受日本友人或親人之資助。

下山一先生在退休之後成為牧師。也許只有堅定的信仰,才能在時代的劇變中,身分認同的艱難裡,體認大家都是上帝子民無私的愛吧!

每個人的身上,都是一個時代。但下山一身上的時代,何其沈重與複雜?

身為不可不知台灣事的台灣人,不可不讀。

P_20161221_205234_p_1  

P_20161220_203732_1_p_1

1920年馘首人頭拍照

P_20161220_203739_1_p_1P_20161220_203417_1_p_1

 薩拉矛事件,又稱青山事件,還有其它譯名有斯拉茅事件、沙拉茅事件、沙拉毛事件、沙那茂事件,這是發生於1920年日占台灣,台灣總督府為了壓制台中梨山泰雅族薩拉矛社(Slamao)的抗日活動,藉“以蕃制蕃”方式鎮壓生蕃。

行政院原民會前主任委員、賽德克民族議會召集人瓦利斯貝林也坦承薩拉矛事件為真。《賽德克巴萊》電影歷史顧問邱若龍證實,“早年莫那·魯道的確有帶人去攻打其他部落。”《賽德克·巴萊》導演魏德聖則表示“英雄本來就有人格瑕疵” ,並要現代人不該用現代社會的角度來對當時原住民的行為下註解。
事件經過
早在“五年理蕃計劃”前,台灣總督府即企圖進入薩拉茅群領域,從一進入地域便遭到當地泰雅族激烈抵抗,1905年、1913年兩次征伐,仍無法完全征服薩拉矛群。1919年開始,起於西班牙,造成全球至少2500萬人死亡的西班牙流行性感冒(H1N1型)流傳至台灣山區,北勢群(今大安溪流域)泰雅族人病死者不計其數。族人疑是異族入侵造成,為了驅逐外族日本人,並取得首級以祭祖靈消除災難,族人時常出草,造成日本理蕃的壓力。1920年1月,流感疫情深入今梨山附近薩拉茅群。7月,薩拉矛群與斯卡謠社等泰雅族決定聯合攻擊日警駐在所,薩拉矛事件爆發,共有日警及眷屬3人被殺死、9人被馘首、7人受傷,以及1人失踪。時霧社賽德克族馬赫坡社頭目莫那魯道,打算利用此機會聯合族人一起響應行動,但被日警樺澤重次郎察覺,日方遂行“以蕃制蕃”,將密謀起事部落威脅利誘編入討伐薩拉矛突擊隊,共有霧社賽德克族德克達雅群、道澤群、太魯閣群,白狗群、馬勒巴群及萬大群參與,德克達雅群馬赫坡社的莫那魯道、及荷戈社頭目塔道諾幹皆被編入,為突擊隊主力,計998名原住民。此突擊隊共殲得25顆泰雅族人首,日方合影留存,並大肆鼓勵被禁止許久的“獵首祭”。而莫那魯道曾向霧社警察分室主任抗議處置不當。
台灣總督府於1910年即開始明令禁止出草獵首、1913年禁止紋面,而此時一面禁止泰雅族獵首,一方誘使霧社各群、白狗群、萬大群出草。此事件造成各族群之勢力衰退、各部族間仇隙,亦造成霧社事件的遠因之一。
突擊薩拉矛時,雙方激戰中,賽德克族的羅多夫社頭目巴卡哈‧布果禾太陽穴上方被槍彈擦傷,日警將其送至埔里就醫,因此後來的合影中,無法看到他的身影。事件之後薩拉茅地區(今梨山地區)的泰雅族人甚至誤以為被擊傷的就是莫那魯道。另有一架日軍飛機執行偵查及“蕃”地轟炸任務時,因機件故障墜落於大安溪支流雪山坑溪上游,機上官兵乘員皆被泰雅原住民馘首。
十年後,莫那魯道發動霧社事件,在霧社公學校運動會上賽德克族大為出草,殺死了134名日本人(大多為婦孺),誤殺了2名漢人,當時霧社群曾邀請薩拉茅人共襄盛舉,薩拉茅人答應,在前往途中,經日警追趕上勸阻因而作罷。
當初薩拉矛事件,賽德克族受到日本政府略誘,進攻居住於今台中和平區梨山附近松茂部落對面未知名部落的泰雅族人,幾乎全滅該地泰雅族人,僅數名婦孺為斯卡謠社即現今環山部落頭目雅告瓦浪率數十族人,將賽德克族擊退而救回,而該幾近遭滅村之部落存活後代就生活在環山部落梁姓人士,而[雅告瓦浪]後代則姓黃氏家族(來源根據為環山部落老一輩之口述歷史)。事件結束後,其一部分遺族被日人遷到眉溪一帶稱眉原社;故霧社事件結束後,參與起事的賽德克遺族被日人迫遷到眉原附近川中島(今清流部落)時,曾引起剛被第二次霧社事件大屠殺的賽德克遺族相當大的恐慌,因為事件後大多只剩老弱婦孺,已無力抵抗眉原社的攻擊。然眉原社頭目明白薩拉矛事件的罪魁禍首,不但寬恕其遺族未予攻擊報復,更在其遺族難適應新居瀕臨餓死之際送上大量的食物,冒著被日本政府懷疑串聯的危險雪中​​送炭。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日警撤離後,環山部落遺民趁機欲滅清流部落以遂報復心願,就在兵臨清流部落山頭,兩方即將開戰之際,被及時趕到的眉原社頭目所化解。[1]

=============================

1918年台灣大瘟疫70幾萬名台灣人被感染,約4萬餘人的死亡/感冒/流感/1946年 傳染病大流行/1918年死神H1N1“禽流感”來,1920年死神卻又突然的消失,終結於上帝之手。本次人類死亡率可能高達三分之一,有史以來死傷最慘重的瘟疫,成全世界約5億人感染,5千萬到1億人死亡(當時世界人口約17億人),比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死亡人數還多,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提早結束的原因之一,因為各國都已經沒有額外的兵力作戰。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Epcspi

禽流感在台變異 連狗也中鏢/不只禽流感,流感病毒也來勢洶洶,疾管署最新統計,國內門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數單周突破7.9萬/H3N2流感病毒橫行,在香港已經造成八十一人死亡,而日前,台灣亦有兩歲小孩因H3N2病毒死亡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r0xBDQ

=========================================

2016-12-20_154551

 

一段日本過台灣的泰雅物語
一個非典型「台灣家族」的顛沛流離史
一則於時代洪流中尋找認同的真實傳奇

  他的爸爸是日本警察,他的媽媽是泰雅公主,總督府是他倆的媒人……

  貝克.道雷是泰雅族最大部落馬烈巴社的大公主,聰慧手巧,美麗賢淑,追求者絡繹不絕,但她卻除非雅烏依.諾幹誰都不嫁,因為這個泰雅男子和她理念相同,即使受盡嘲笑,也不肯出草殺人。

  下山治平是英姿俊發,雄才大略的日本青年,日本時代初期派任來台擔任軍警,參與殖民事業征服強悍泰雅族的艱困任務。在他的故鄉,執著的初戀情人正癡等著他。

  然而命運總不由人,當下山治平被任命為馬烈巴駐在所警部主任後,在總督府政略婚姻的命令下,貝克.道雷為拯救抗日的頭目父親和族人的性命,無可奈何地點頭答應與下山治平成婚。

  不過,這樁原為政策推動的婚姻,卻在一次下山治平因傷住院下有了變化。因住院期間,貝克.道雷衣不解帶的關護,讓下山治平數度從死神的手掌中脫逃,每回從昏迷中甦醒,只見到貝克對他無微不至的照料,原本僅虛情假意的對待並計畫回日的下山治平,此時終於改變態度真心接納貝克,並決定與她長相廝守。

  但和樂的家庭生活,因下山治平日本初戀情人勝又仲子的出現,而產生動搖。最後,下山治平終究帶著仲子和其所生子女返回日本;而堅持留在台灣的貝克.道雷和其幾位子女,則經歷了驚天動地的霧社事件,以及二次大戰日本戰敗投降的變局──這政治情勢的丕變,讓身分特殊的他們從此被視為「亡國奴」……究竟,在時代洪潮的流轉與擺弄中,他們的命運會被帶往何處?

  本書是由身上留著日本與泰雅兩種血液的下山家族第二代下山一(林光明)自述、第三代下山操子(林香蘭)整理譯寫而成。書中描述著家族與時代的故事,讀者從中能看到異文化短兵相接的衝撞、國族認同的掙扎與困惑、有真情的互許與欺騙的心痛,還有天地人子叩問「我是誰」的永恆提問……

  *全書附珍貴歷史影像上百幀

作者簡介

下山一(林光明)

  出生於1914年,是日本警察下山治平與泰雅公主貝克.道雷因「政略婚姻」結合所生之長男。

  十一歲時,父親和日本妻帶著同父異母弟妹返回日本,泰雅媽媽獨立撫養四個兒女長大成人。台中師範畢業後,任職霧社公學校、埔里北小學校、高等科、青年學校與溪南公學校教職。日本戰敗後,淪為亡國奴,教職被革除。

  為孝敬體弱多病卻堅毅不願隨日軍遣返日本的泰雅老母,下山一全家追隨母親至深山馬烈巴生活,母亡故後,為子女教育與未來生活考量,遷至霧社,並於1954年歸化為中華民國國籍,改名林光明。

  1969年自霧社電源保護站退休後,任耶穌聖靈教會牧師至1994年去世。

下山操子(林香蘭)

  出生於日本戰敗、台灣光復的1945年,從日本靜岡籍歸化為台灣南投籍時,改名林香蘭。

  屏東師範畢業,台中師專暑期音樂組畢業,擔任國小老師三十七年,五十五歲自南投縣埔里鎮南光國小退休。

  退休後於玉山國家公園任擔任義務解說員,並於南投購置一塊農地種植花草果樹,以親近大自然來陶養鍛鍊因罹患血癌而虛弱的體軀。

  1999年由日本草風館出版下山家族第三代的故事《遙遠的故國》。2011年將整理編撰自父親下山一自述之下山家族第一、二代故事《流轉家族》文稿,交由遠流正式出版。


目錄

推薦序
吳密察
詹素娟
傅月庵
代序 下山操子

〈楔子〉賓士不甘物語
第一話、紅頭突破人止關
第二話、總督府安排的政略婚姻
第三話、日本爸爸與泰雅媽媽
第四話、台灣最後的人頭祭
第五話、雪虐風饕的恐怖惡夜
第六話、小麻煩砸櫻逃回母親懷抱
第七話、棒打愛的蠶絲被
第八話、揮別思慕的人
第九話、回到霧社事件現場
第十話、邂逅以愛報仇的貴人
第十一話、認祖歸宗悔娶黑面女
第十二話、故鄉的廢家與霧社良緣
第十三話、志得意滿的幸福歲月
第十四話、從亡國奴到歸化人
第十五話、流與轉的幻夢人生

【附錄】
◎ 本書相關地圖
◎ 相關家族表
◎ 下山家族大事年表
◎ 參考書目與資料

看更多

推薦序一
一個家族故事的多元歷史意義
吳密察

  下山一(林光明)先生一輩子的願望是期待他的子女可以將他們「下山家物語」寫出來。我看了下山操子(林香蘭)根據父親自述所譯寫的《流轉家族》之後,則衷心希望台灣人都應該來閱讀這個與台灣近百年歷史一起起伏的家族故事。

  下山一先生之所以希望他們下山家的家族史可以被記錄下來,應該是他意識到他們的家族故事就是「歷史」。這個「歷史」既是他們下山家的歷史,也是台灣近百年的歷史;是台灣、日本交雜難分複雜詭譎的歷史,而且也是台灣原住民社會20世紀所面對的「千年未有之劇變」的歷史。

  台灣深山霧社地區的原住民社會,一直要到20世紀初,才被日本殖民政府的軍警武力征服。從此,日本在這裡透過政略婚姻,由「理蕃」警察與原住民有力者家庭的女子結婚,因而得以快速地掌握原住民社會。下山一的父親下山治平和佐塚愛祐、近藤儀三郎,就是當時霧社地區日本警察與原住民女子政略結婚的著名例子。下山治平,於1911年娶了馬烈巴社頭目道雷.亞猶茲的女兒貝克.道雷;佐塚愛祐,於1912年娶了馬悉多翁社頭目泰木.阿拉依的女兒亞娃依.泰木;近藤儀三郎,則娶了馬赫坡社頭目莫那.魯道的妹妹帖瓦斯.魯道。這些日本殖民政府刻意撮合的婚姻,顯然將背負「理蕃」的後果。

  下山治平、佐塚愛祐,先後擔任霧社地區警察最高長官霧社警察分室主任,尤其1930年10月爆發霧社事件時,佐塚愛祐正擔任此職。因此,霧社事件也對像下山一這樣的理蕃警察子女造成深刻的影響。接著,1945年日本戰敗,台灣的殖民統治結束,對他們更是一大衝擊。到底,像下山一這樣的日本「理蕃」警察與原住民女子結婚所生的孩子,是日本人還是台灣人?他們的父親和母親,在戰後是否會有一樣的選擇?如果父親與母親的選擇不同,他們到底將追隨父親還是母親的選擇?他們是應該回到不知父祖之地為何物的日本,還是留在母親的故鄉台灣山地?而這當中又有多少由得了他們自由選擇的餘裕?是他們可以自由選擇,還是他們要被迫地進行選擇,甚至被時代或他人所選擇?山地征服、政略婚姻、殖民統治、戰爭,樣樣都那麼激烈地左右他們的人生!

  近年來我們雖然已經比較有心理準備去接納台灣內部多元的族群與文化,但是還是多少存在著一些刻板印象和思考慣性。例如,對於原住民的認識,往往停留在類似「族群分類」、原住民傳統文化這樣的範疇,於是原住民成為沒有歷史的民族,似乎原住民就停留在人類學者開始對他們進行民族誌描寫的20世紀初年。如今,《流轉家族》讓我們看到了台灣原住民在20世紀的100年當中,如何面對外來政權的翻弄,這一齣既是個別家族,也是民族的悲喜劇!這就是我認為,大家都應該閱讀這個與台灣近百年歷史一起起伏之家族故事的原因。

(本文作者為台灣史、日本近代史學者)

推薦序二
「流」、「轉」之間的族群史
詹素娟

  我們活在自己的時代,為生命中的每個時刻承擔風險,與家人親朋一起苦受折磨、歡快喜悅,有時涉入泥沼而只能埋頭匍匐,在似有一線光明時奮力打拼。就這樣活著,活著。直到有一天,歷史巨冊的扉頁在眼前打開,我們才像從睡夢中醒來,恍然大悟於渺小的自己竟也是歷史大戲的一環,身上縱橫交纏著各種細索,無意識的演出了一齣齣現實劇,以生命見證了時代的奔流與荒謬。原來,除非來得及自夢中清醒,我們都只是時代的夢遊者。

  《流轉家族》一書,是主人翁下山一的回憶錄,是歷史燈光投射不到的黑暗處一個家族的生命故事,更是當事人因為清醒而備感痛苦的心路歷程。

  下山一的日本警察爸爸下山治平為了順利完成國家賦予的「理蕃」任務,在執行台灣總督府「隘勇線推進」的世紀工程中,撇下日本國內的初戀女友,獻身「從事蕃婦關係」的「國策」,迎娶了霧社蕃地馬烈巴社頭目的女兒貝克.道雷──下山一的泰雅原住民媽媽。然而,這對異族夫妻在殘酷的統治政略中,建立了愛情、親情具備的家庭,誕育了延續生命的子女,並聯繫起台、日兩地牽扯不斷的情緣,卻也讓下山一在戰後成為卡在日本國、中華民國之間,不知歸屬何方的「亡國奴」。

  日本警察爸爸與原住民媽媽的遇合,是台灣原住民中一般僅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重要史實。這場藉由通婚而展開的族群關係,在下山一的回顧中,配合珍貴的影像,驚心動魄的呈現了中央山地警察駐在所現場的族群糾葛、爾虞我詐。因與初戀女友的重婚關係,削除職務的警察爸爸離棄了原住民媽媽與下山一等子女,返回日本原鄉,再現了「政略婚姻」最為慘痛的一面。但身為讀者的我們,卻在跟隨主人翁看到理蕃警察霧社分室保險箱中「一大疊厚厚的『最密件』公文」時,也在下山一的淚水中喟嘆歷史的無奈、人性的掙扎。

  帶著這樣的會心理解,我們跟著主人翁親歷了日本時代其他政略婚姻的警察子女遭遇、井上伊之助的胸懷、霧社事件的血海風暴、在台日本人的多樣狀態、各級警察機關的人物風貌、李香蘭拍攝電影《莎韻之鐘》的幕後絮語、原住民傳統文化與日本人文明化意圖的齟齬等,種種發生於日台關係邊界的情與怨。而來到戰後的中華民國時期,一個只要有著日本語言、文化、血緣的認同與歸屬,便遭到漠視、無法瞭解、輕視與抹煞的時代。國籍日本的下山一與他的日本妻子、家人,不但肉身遭虐,還在無法遣返日本的困境中,貧窮、孤獨的掉入了政權交替的歷史隙縫裡。在亡國與歸化的無所屬中,原住民的血脈,霧社山地的遼闊與穹蒼星月,接納了這家人,撫慰了這家人;直到下山一的子女,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再度崛起與茁壯,並在基督教信仰中寬諒了一切。

  當事人下山一與同遭遇的一群人,在大歷史中的「流」與「轉」,留下了血淚兼具、情仇糾結的細節與證言。《流轉家族》的故事告訴我們,只要從時代的奔流中醒來,就會發現我們正在寫歷史,我們這些一個個的生命,才是構成大歷史最不可或缺的環結。

(本文作者為族群史、區域研究學者,現任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所長)

推薦序三
日本過台灣的泰雅本事
傅月庵

  台灣是摶成的。泥沙攪拌火燒而成堅硬之磚。攪拌火燒的過程裡,個人、家族都在未卜的命運之中流轉散落,有生有死,有歡笑有悲泣。聽多了「唐山過台灣」的故事,讀到了「日本過台灣」的本事,不禁讓人想起刻在紐約自由女神像基座下的詩句:「那勞瘁貧賤的流民 / 那嚮往自由呼吸,又被無情拋棄 / 那擁擠於彼岸悲慘哀吟 / 那驟雨暴風中翻覆的驚魂 / 全都給我!」——台灣的美麗,絕非因其純淨單一,而是來自它的雜駁多元,柔軟寬容!再沒有比這本書更能讓我們瞭解這一點的了。

(本文作者為資深編輯人、文字工作者,現任茉莉二手書店執行總監)

===========================

遠流 - 流轉家族:泰雅公主媽媽、日本警察爸爸和我的故事 - https://goo.gl/0EHeOI

相關圖片「流轉家族」的圖片搜尋結果相關圖片

「流轉家族」的圖片搜尋結果相關圖片相關圖片相關圖片

《流轉家族》中的大時代與小人物


一個家族史的完成
這本書和它的作者,我分別認識,但一直到最近才知道之間的關係。這本「流轉家族」,副標題:「泰雅公主媽媽 日本警察爸爸 和我的故事」,雖然早已列入我的待閱讀書單,只是個人雜事繁多,一時之間還排不進我的閱讀時間表;而這本書的作者—林香蘭老師,是我所服務單位的志工,曾多次和她有業務上的往來,只是直到有一天我拿到她的名片,赫然發現她竟然是這本遠流系列暢銷書和好書的作者,也讓我對發生在她們家族傳奇的故事產生好奇,趕緊排進最優先的閱讀順位。

這本書是由林香蘭老師的父親「下山一」(林光明)自述,再由她譯寫而成,只是林老師為了完成父親的遺願,完成這本書的著作出版卻是費盡苦心,最主要原因是她的雙親雖然都是日本人,但她卻不會日文,因為父母自幼就告訴她們:戰敗國的語言就不必學了。直到民國73年林老師罹患血癌,病危之際受到聖靈的感召,決心勤學日文,將父親的自述翻成中文,在台灣出版留給後人。歷經多年,經過語文的學習、父女間的口述與記錄、電視劇拍攝的簽約與落空......等等曲折歷程,終於獲得遠流出版社王榮文董事長的協助正式出版成書。此時距得血癌當年已經有28個年頭,「終於達成了老爹所交付的遺願,親眼目睹下山家族故事的正式出版與發行。

歷史遽變的時代
本書是以主角「下山一」,和他的父親「下山治平」為主,兩代人的家族故事。從1905年下山治平來到台灣開始,一直到1994年下山一辭世為止,一共有將近90年的時間,含括了日本據台,強力掃蕩全島統治的初期,到穩定全島局勢的殖民統治時期,歷經霧社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戰,再到日本無條件投降、國民政府接收,發生二二八事件,原本應遣返日本的下山家族,在種種因緣際會下錯過了遣返的機會,滯留台灣;最後為了生存及子女的教育問題,全家下山歸化中華民國國籍,成為台灣人。在這齣歷史大戲下,父子兩代人都參與了歷史的盛事,只是大時代下的小人物,充滿了無限的辛酸與悲哀,但展現了生命的堅韌與人性的光輝,這個故事雖然只是一個家族的小故事,卻也見證了整個歷史遽變的時代,值得再三玩味。

下山治平來台
回到故事的最源頭,事件的場景是發生在南投縣仁愛鄉的泰雅族部落,一個遠離世俗文明、過著純樸自然的原住民部落,當中有個卡目甲烏社(後遷移改名為馬烈巴社),大頭目道雷.亞猶玆的大女兒貝克.道雷是位身材曼妙,柳眉明眸皓齒的泰雅美女,她有個心上人雅鳥依.諾幹,決心非他不嫁。約略這個時候發生了歷史上的一件大事,1894年發生中日甲午戰爭,1895年台灣割讓日本。過了十年之後,1905年故事主角下山一的父親,出生於1886年日本靜岡縣的下山治平,正是初成年的時候,18歲入陸軍靜岡聯隊服役,就在這一年抵達台中干城營區,正式投入日本統治台灣殖民地的舞台。那時日本對台灣平地的統治已經趨於穩定,但位於深山的原住民仍是化外之民,從未接受過任何政權的統治。日本政府為了早日達成全島完全統治的美夢,由第五任總督佐久間左馬太訂出「五年理蕃計畫」,對原住民採取武力鎮壓的行動綱領。下山治平跟隨所屬的台中聯隊突破人止關 ,攻克霧社諸社,於1906年(明治39年)霧社諸社埋石立誓歸順降服,翌年十月治平服三年兵役期滿,面臨該回內地,還是轉任台灣警察兩條路的抉擇,他毅然決心為實現國家理念,轉任警察,投入五年理蕃計畫。

政略下的婚姻
當時的日本國民對天皇、對國家的效忠是難以想像的,遠遠超過個人的私情,乃至終身大事。為了早日完成對原住民的統治,總督府提出了「政略婚姻」的策略,鼓勵日本警察與頭目之女結婚,只是這個「政略婚姻」的有效期間只有三年,三年之後如果不願意做夫妻時,政府將安排該員從蕃社消失。下山治平當時身為馬烈巴駐在所的主管,也配合了政略婚姻,利用搜查到道雷.亞玆頭目私藏槍枝被捕的機會,讓為了急於迎救父親的大女兒貝克.道雷放棄了非他不嫁的心上人,委身嫁給毫無感情基礎下山治平警官。一個各懷鬼胎,別有目的的婚姻如何能幸福?三年政策略婚姻的期限已到,治平警官又面臨是否要回國和故鄉的初戀情人勝又仲子結婚的抉擇;這時突然遇刺身受重傷,住院期間,不辭辛勞日夜照料,將他從死亡幽谷帶回人間的是貝克.道雷,他又憶起數年前在烏卡恩之役時身受重傷,被抬往醫務所,似真似幻夢見有位仙女掬水給他喝,一經查對原來也是她,他終於認為這個緣分是上天早就安排好的,出院前決定認命,要和她長相廝守,真正接納貝克.道雷為妻。

故鄉的情人
只是治平警官在故鄉的初戀情人還在等著他,雖然他誠懇修書,請仲子忘了他,早日另覓更合適的郎君。然而位在內地(日本)的父親並不願意接納兒子娶番邦的公主為妻,利用他離家長期受訓的機會,催促他回故鄉和仲子結婚,還將她帶回台灣的台中、埔里居住,開始了一段複雜的三角婚姻關係。

本書的主角,下山治平和貝克.道雷的大兒子下山一這個時候已經滿七歲,下山就讀霧社小學校,知道了父親的秘密,而且還要和這位「仲子阿姨」同住,幫忙隱藏這個秘密。然而紙終究包不住火,下山一看到父母親發生嚴重的爭執,母親哭叫:「我不要活了」,衝向昏暗的山路意圖自盡,然而為了兒女,她終究強忍怨恨傷痛之心,接受了這一切命運的安排。

治平警官大剌剌享受齊人之福,終究讓貝克的族人看不慣,一狀上告,能高郡守秋永長吉前來視察,兩人發生了嚴重的衝突,向酒借膽的治平警官斗膽毆打長官,造成被革職的下場。過了兩年1925年(大正13年)下山治平決定回日本,然而長年生在長在台灣山區的貝克卻怎麼也不肯到日本,治平只得帶著仲子回日本,自此他轟轟烈烈、高低起伏的二十多年台灣生涯,最後只換得世人唾罵,背著無情無義拋妻棄子的惡名,終於回歸故鄉了。

誰造成的悲劇
父親帶著阿姨回日本,留下母親和4位子女在台灣,對於當時年僅11歲,就讀小學四年級的下山一心靈造成了巨大的衝擊,幾度寫信到日本責怪父親無情無義,然而他的父親真的是這樣的人嗎?數年之後,當時霧社地區最高行政與治安主管單位的霧社分室高井主任,打開保險箱翻出一疊最密件公文,是總督府理蕃課和他父親訂的「娶蕃邦公主三年內致力理蕃事業後,隨時可以拋妻棄子」之約,「父親婚後十五年餘才離開母親返回日本。那麼我們家不幸的遭遇是誰的過錯?」所簽之約並沒有寫出政略婚姻被拋棄的公主和其子女要如何善後。他父親在返回日本前幾度到總督府奔波,終於爭取到「政略婚姻的高砂族妻和其子女被遺棄時的優惠辦法」。此刻他才知曉:「我有個偉大的父親,並不是一個不負責任的壞父親。他之所以拋棄我們,在那個時代有其難訴的苦衷...他也是無可奈何的被時代變遷的狂潮所戲弄」。他之所以要寫下這本書,部分也是因為「已出版的書中,對母親被丈夫遺棄獨立撫養兒女長大之事,都寄予同情和頌揚,對於父親則千篇一律都只寫其享齊人之福,拋泰雅妻子兒女不顧之惡事」,「假如我能力夠的話,真想為父母親出一本書,順便為父親討回公道」。

好人間的故事
基本上這本書、這個故事,是好人之間的故事,儘管在一個大時代的變遷下,其間的渺小個人是過得那麼艱苦、那麼辛酸,但也都展現人性的光輝。書中所提到包含下山家族在內的三個政略婚姻的例子,雖然造遇各有不同,但沒有一個人真的是三年之後就拋妻棄子;雖然國家政權的統治手段毫無人道考量,但終究被涵蓋在高貴的人性情操之下。在這個故事中最辛酸、最艱苦,與最偉大的當然還是下山一的母親,高貴的泰雅公主貝克.道雷,先是為了迎救父親,義無反顧地捨棄了自己的心上人,嫁給一位陌生的日本警官。當他知道丈夫在外面另有女人,雖然一開始也是和一般人的反應一樣,痛哭流淚意圖自殺,但「愣了一會兒,就牽著我的手走回娘家。她回娘家後判若兩人,談笑風生,不讓其母、弟妹們察覺其不悅、痛苦」。「長大後母親才告訴我:當時若讓我家人知道你爸爸有別的女人,我若因此自殺,我的弟弟和族人一定不顧性命去殺你爸爸,也許連混有日本血統的你們也遭殃」。當丈夫要北返日本,她打包好代表她們夫妻感情與婚姻的愛的蠶絲被,「使勁的棒打愛的蠶絲被,母親邊打邊淚如雨下,打到精疲力盡哭倒蠶絲被」。事後只是苦笑著說:「我和治平、仲子,以及我們的兒女,都是時代潮流轉換所造成的受害者,誰能怨誰怪誰?這只是時代的悲劇之一啊!」然而如此巨大的憂傷又該如何面對?她只說:「做媽媽的人,沒有資格憂傷,惟有不停的工作,才會忘掉憂傷」。

這個三角關係的另一個主角,下山一爸爸的雙妻之一,也可算是母親情敵的勝又仲子又是如何?其實她是下山一父親的初戀情人,並不是奪人夫婿的第三者,他說:「阿姨真是典型的日本女性,對丈夫和孩子輕聲細語、溫柔賢淑、體貼慈善」,下山一從到霧社就學開始就和她住在一起,也都是視如己出般的照料,雖然當時父親強硬地要他稱呼她為媽媽,但他只願稱她為「仲子阿姨」。直到多年以後,終戰30年後返鄉探親,受到同父異母的弟弟們熱情的招待,他說:「他們如此重視親情的作為,是受到仲子阿姨高風亮節的家教所影響吧!我由衷地感動,臨老才想改口叫她『媽媽』,但是一見面卻喊不出口,是我終身的憾事」。

下山一的故事
故事回到主角下山一本身,他出生於1914年(大正3年),出生後就被送給大塘正藏收養,幼年生活在被鐵絲網和地雷包圍的馬利可彎分遣所,和他童年的三劍客一起生活,後來一位隨著父親調職離開,一位染病過世,五歲時,他也因重病被送回原生父母。七歲入霧社小學校,十一歲父親返回日本,留下他們母子在台灣。十三歲考進埔里高等科,雖然以第一名畢業,但身為長子的下山一為了幫助母親賺錢養家決定放棄升學,所幸在一些機緣的幫助下,考上了公費的台中師範學校。隔年在校的時候,他的家鄉發生了驚天動地的霧社事件,他的母親也在事件現場,所幸當躲在校長宿舍時,因紋面被襲殺的族人認出而逃過一刼。1932年(昭和7年)十八歲的下山一畢業後受到霧社分室高井主任的感召,決定調霧社公學校任教。隔年接到徵兵令,獲得特許在台南第二聯隊入伍。二十二歲那年下山一的父親要他回故鄉認祖歸宗,並且安排了一趟家族旅行兼相親的行程,娶回了藤原正枝,只是這位妻子似非良妻良媳,一年後返回日本未再歸來,幸好也沒有完成結婚登記,只像是作了一場夢。

曲折動人的姻緣
下山一真正的姻緣才剛要開始,這是一段曲折而感人的歷程:

故事回到小學時的場景。離開部落到霧社就學的下山一。到了那座叫櫻台的小山崗,「隨著歌聲,一幅溫馨甜美的畫面呈現眼前。高貴英俊挺拔的八字鬍慈父,手牽兩個清純、可愛、美麗的長辮女孩,美麗的慈母...,全家人邊唱著歌走上櫻台,那幅難忘的全家福畫面...眼前名叫井上文枝的清秀佳人,真有點打動我的心房,害我不禁偷瞄她幾眼」。
父親被革職後打算返回日本,四年級班長的下山一因而心事重重垂頭喪氣走向辦公室,突然撞倒三年級班長井上文枝,「我倆手上的簿子散落一地,我一邊道歉一邊彎腰撿拾簿子,我倆又對撞雙雙坐在地面,被頑皮的同學看見,他們之後常嘲笑我:阿一愛文枝!羞羞羞!」
讀完中學,正要搭火車要去考台中師範的下山一,到達車程,正準備換搭前往二水的小火車時,突然眼睛一亮,發現十分熟悉的背影,沒錯,是自幼思慕的夢中佳人井上文枝,只是她已被東京富商收養,並且跳級考取高中,正要返回日本,此行雖是巧遇,卻也像是永遠揮別思慕中的人。
再來已經是多年後的事了,又有人被撞倒,場景發生在日本的東京,又是這位清秀佳人被撞倒,只是撞人的人換成是下山一的弟弟下山宏,竟然意外與小學同桌的井上文枝重逢,接續了十幾年前的因緣。下山宏想攝合文枝成為他的嫂嫂,下山一一心只想見到小時思慕的佳人長大後的模樣,藉求婚的名義去見她,根本不敢妄想能娶得佳人歸。當時井上文枝已為井上敬收養,打算培養她作為接班人。他們倆到養父家,面臨一個抉擇:「只要你放棄台灣的工作,入贅到我家協助我的事業,我就同意文枝和你結婚。否則,她嫁給你,我就和她一刀兩斷,斷絕養父女關係。」想不到文枝選擇了後者。

就這麼在命運之神巧妙的安排下,下山一竟然真的和自小就愛慕的佳人結婚了。婚後井上文枝隨著下山一回到霧社,「每日清晨,騎著腳踏車帶著文枝備妥的便當...下班後騎到隆生橋所近,就會傳來<我的幸福在這裡>的歌聲...和文枝並肩合唱踏著夕陽回家...這段歲月,志得意滿的幸福感充沛我心」。

從亡國奴到歸化新國籍
1945年(昭和20)年這個在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一年,8月15日這天是台灣人歡欣鼓舞的日子,收音機傳來日本昭和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的聲明,但對於下山一這一家而言卻瞬間成了亡國奴,48萬8千多日本人開始強迫分批遣送回日本,但為了照顧年邁多病的母親,下山一全家人決定同去馬烈巴孝養母親,但母親卻在隔年就病逝了。這時該是接受遣送回日本的時候了,然而下山一卻偏偏在此時被情治單位拘押,只能愣看著最後的遣送令垂淚,這時已經註定要滯留在台灣了;原來他被指控藏匿日軍,民國36年發生二二八事件,又被控藏匿謝雪紅,為了莫須有的罪名,嚐盡各種酷刑,幾乎要命喪黃泉,幾度擔任公職又被密告外國人不能當公務員而遭撤職。失去國家保護的亡國奴,誰來保障工作權和教育生存權,民國41年全家下山到霧社申請歸化為中華民國國民,尋求新國家的保護,然而悲慘的命運卻未因而停止。從前是高級知識份子,即將接任校長的下山一,此時已經找不到穩定的工作,為了生活淪為霧社電源保護站苗圃工人,而後又被派到鬧鬼最凶,沒人敢去的高峰瞭望台,孤獨守護瞭望台五年半,全家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連出身日本貴族的愛妻,都得赴無人敢耕種可烏卡恩鬼地學種作物以維持生活。他非常自責:「我恨自己真是孬種,娶到如此賢德的日本貴族女,卻讓她隨我在蠻荒的深山,受盡煎熬。我真的萬般無奈,該怎麼辦呢?」直到子女都已經長大就業有穩定收入,有能力購屋置產,才讓生活安定下來。民國43年5月終於獲得內政部許可,拿到歸化為中華民國國籍證書,申請歸化時選擇姓林。因為當名叫下山一時,大部分生活於坎坷黑暗中,期望歸化後轉運光明,因此為自己取名「光明」,從此追尋光明的一生。

大時代與小人物
這是一個可歌可泣、感人肺腑的真實故事。雖然書中對於故事的背後所發生的,大時代中的場景、人物,與歷史事件也都交待得很清楚;只是對我而言,大時代與小人物孰輕孰重?我會毫不猶豫選擇後者,因為那才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具體情境;而小人物一生中所見所聞的事件,與他內心的情感意念、兒女私情間,我也認為後者其實更加真實,它讓我們超越時空的限制,如在當下真實地感受到一顆心靈。雖然這本書只是描寫一個家族的小故事,但它反映的是一個大時代,更是反映一個永恆不變的人性與情感的故事。

===========================

使用「蕃」字,此乃時代背景所致,並非有歧視之意。

■泰雅族人不管到哪裡,只要認定是住在高山的先住民和住在平地的熟蕃(平埔族)就統稱「泰洋」,漢族(閩南、客家)則統稱「本木看」。外來民族聽到「泰洋」「泰洋」之語,以為這個美麗的寶島稱為「泰洋」,遂取其諧音,將此島命名為「台灣」。

■人止關位於埔里到霧社的中途,埔里到眉溪是平坦之路,由此轉個大灣就進入險山峻嶺、大峽谷,這座「人止關」可說是天神巫毒浮賜給泰雅族民最佳的天險堡壘,屏絕外人入侵霧社蕃地。

■「政略婚姻」是為了征服、治理地處台灣最高山、最偏遠地區,最桀驁難馴的泰雅族人所設的,這是第五任總督佐久間左馬太於明治三十九年策定「五年理蕃計畫」中的一環,該計畫預定從明治四十三年四月到大正四年三月五年間(1910-1915年),完成全台灣統治的殖民大事業。而政略婚姻,就是綽號「生蕃近藤」的近藤三郎所獻之策略。

■「政略婚姻」下:下山治平娶得馬烈巴大頭目道雷‧亞猶茲最疼愛的大公主貝克.道雷;下松仙次郎娶沙拉冒蕃西卡瑤頭目諾命.瓦旦之女利德克.諾命為妻;近藤儀三郎娶馬赫坡社頭目莫那.魯道之妹帖瓦斯.魯道為妻。

■大正十二(1923)年,裕仁攝政親王(後來的昭和天皇)御臨台灣,當他到霧社分室視察時,曾親手在分室的廣場邊種植一顆榕樹,此榕樹至今尚屹立於霧社街頭。當時霧社分室高井主任親自向裕仁親王做簡報:
「台灣的民族,依清國分成漢人和蕃人。漢人又稱本島人,因語言不同,又分為閩南(福建)和客家(廣東)人。蕃人族群繁雜,依生活區域環境的差異歸類為一、熟蕃:居住平地、歸化或漸漸漢化的,約二十個屬南島語系的蕃族(平埔族)。二、生蕃:被歷代封鎖於深山,以往一直被文明隔絕的蕃族。
大政四年,全台灣深山蕃族都降服後,經過我方人類學家依語言、面貌、膚色、服飾、風俗習慣的差異,將生蕃歸類九大族群。依當時人口多寡排列如下:一、阿美族、二、泰雅族、三、排灣族、四、布農族、五、魯凱族、六、卑南族、七、鄒族、八、雅美族、九、賽夏族。這九大族群又分稱南蕃和北蕃。北蕃占據台灣中、北各高山,這分布最廣的泰雅族群,自稱祖先發祥於霧社分室管轄區內的神岩、神木。其餘外來南島語系的八大族群統稱南蕃。霧社蕃族大部分是泰雅族。只有卡度(中正村)、依拿各(親愛村)、干卓萬(萬豐村)住著布農族。
霧社蕃區內的泰雅族,因語言、服飾、風俗習慣的小差異,又可細分成:一、泰雅、二、賽德克、三、太魯閣、四、澤敖列亞等,…..」
裕仁親王聽完之後指示:「世人皆由蕃漸漸文明化。台灣已成我國殖民地,蕃區內的蕃人,應儘速文明化,當然將來朝皇民化努力。『蕃』的稱號極失禮不文雅,應研討適宜的稱呼。」
台灣總督府發布,將蕃人暫時改稱「先住民」。然後請專家們研究商議,而於昭和八(1933)年正式命名為「高砂族」。
﹡原被認為是泰雅族亞族的太魯閣族、賽德克族分別在2004、2008年獲中華民國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認可為獨立的一族。

■每個人都有磁場,磁場相近的人就是有緣的人,只有有緣的人才能常相聚守。

內容介紹(博客來)
一段日本過台灣的泰雅物語
一個非典型「台灣家族」的顛沛流離史
一則於時代洪流中尋找認同的真實傳奇

  他的爸爸是日本警察,他的媽媽是泰雅公主,總督府是他倆的媒人……

  貝克.道雷是泰雅族最大部落馬烈巴社的大公主,聰慧手巧,美麗賢淑,追求者絡繹不絕,但她卻除非雅烏依.諾幹誰都不嫁,因為這個泰雅男子和她理念相同,即使受盡嘲笑,也不肯出草殺人。

  下山治平是英姿俊發,雄才大略的日本青年,日本時代初期派任來台擔任軍警,參與殖民事業征服強悍泰雅族的艱困任務。在他的故鄉,執著的初戀情人正癡等著他。

  然而命運總不由人,當下山治平被任命為馬烈巴駐在所警部主任後,在總督府政略婚姻的命令下,貝克.道雷為拯救抗日的頭目父親和族人的性命,無可奈何地點頭答應與下山治平成婚。

  不過,這樁原為政策推動的婚姻,卻在一次下山治平因傷住院下有了變化。因住院期間,貝克.道雷衣不解帶的關護,讓下山治平數度從死神的手掌中脫逃,每回從昏迷中甦醒,只見到貝克對他無微不至的照料,原本僅虛情假意的對待並計畫回日的下山治平,此時終於改變態度真心接納貝克,並決定與她長相廝守。

  但和樂的家庭生活,因下山治平日本初戀情人勝又仲子的出現,而產生動搖。最後,下山治平終究帶著仲子和其所生子女返回日本;而堅持留在台灣的貝克.道雷和其幾位子女,則經歷了驚天動地的霧社事件,以及二次大戰日本戰敗投降的變局──這政治情勢的丕變,讓身分特殊的他們從此被視為「亡國奴」……究竟,在時代洪潮的流轉與擺弄中,他們的命運會被帶往何處?

  本書是由身上留著日本與泰雅兩種血液的下山家族第二代下山一(林光明)自述、第三代下山操子(林香蘭)整理譯寫而成。書中描述著家族與時代的故事,讀者從中能看到異文化短兵相接的衝撞、國族認同的掙扎與困惑、有真情的互許與欺騙的心痛,還有天地人子叩問「我是誰」的永恆提問……

 

14-15  

=====================================

「生蕃近藤」的圖片搜尋結果相關圖片

莫那魯道的妹妹特娃絲魯道(左圖)特娃絲魯道與近藤氏(右圖)

==================================

能高神社

「能高神社」的圖片搜尋結果

能高神社鎮座祭

閱讀老照片的樂趣【七二】日治時期埔里能高神社鎮座祭二帖 @ 北投虹燁工作室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https://goo.gl/KO2eYv

========================

神社名:
能高神社
地域:
旧台湾
所在地:
台中州能高郡埔里街
祭神:
能久親王、大国魂命、大己貴命、少彦名命
創立年・鎮座年等:
1940(昭和15)年10月6日
社格:
無格社

「能高神社」的圖片搜尋結果「能高神社」的圖片搜尋結果

埔里鄉情老照片老故事─能高神社鳥居變校門
圖為民國42年5月首任民選鎮長余瑞淵先生,處分鎮有公產得17萬元,再獲南投縣政府補助6千元,撥用原能高神社土地
,克服萬難完成埔里初級職業農校的建校工程,舉行竣工剪綵典禮後,步出初農的大門時被拍下來,當時能高神社的大
鳥居已改掛「中山紀念堂」銜牌,也成為埔里初農的學校大門,真是非常珍貴的歷史鏡頭。此外,鳥居左、右柱貼有一
對對聯,右邊為「興建農校培植棟材固桑梓」、左聯則辨識不出來。

「能高神社」的圖片搜尋結果相關圖片「能高神社」的圖片搜尋結果「能高神社」的圖片搜尋結果「能高神社」的圖片搜尋結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