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中華路和中正路,急需改名的事物還很多
www.peoplenews.tw查看原始檔
國民黨的獨裁統治,在台灣留下了大量的中華路、中正路和各種中國地名路名。除了這些路名以外,還有大量被國民黨強加在台灣大地上、與在地地理、歷史完全無關的名稱急需被替換掉,以幫助台灣人找回與自己祖輩、家鄉的連結。
黨國地名肆虐最嚴重的重災區應該是原住民鄉鎮。「信義」、「仁愛」、「和平」這類「勸人向善」的鄉名可說是顯得十分諷刺,國民黨人居然想把自己從未遵守過的道德原則強制賦予給原住民,真是可笑至極。而對原住民而言,最具冒犯性的鄉名應是延平鄉與成功鎮(兩者都位於台東縣)了吧,以歧視非漢人、放任部下屠殺原住民的人來命名原住民鄉鎮,這不是侮辱是什麼?吾人希望這類原鄉黨國地名早日被丟進歷史的垃圾桶,讓台灣原住民能擺脫被視為中華文化圈的邊緣、少數的困境。
另一大類極需改名的是日治時代史蹟、建築,如:台北公會堂(中山堂)、建功神社(南海學園)、被改為中華民國的忠烈祠的各地日本神社等。它們應被改回日治時代原名,同時加以修繕,盡可能使其外觀和內部格局、裝潢回歸日治時代的狀態。至於中華民國忠烈祠所祀奉的人物要如何處理呢?吾人認為,其中少數確實對台灣有貢獻者可以在原地繼續被祀奉,其餘者的靈位則應該被送到屬於中國領土的金門或馬祖,而相關費用則應出自國民黨黨產,不應成為全民的負擔。
除了以上所述,還有橋梁(如:中正橋、中山橋、中華大橋等)、公園(如:中正公園、中華公園等)、學校(如:中正大學、中正高中、中山國中、中山國小等)乃至於山岳(如:台北市的中正山)等的名稱也需要眾人的警惕,莫讓黨國名稱繼續污辱它們及我們的母土。


 

2016台中舊城生活節|倒數計時新日子 - 尋找記憶流光 - https://goo.gl/PU7cK4

台中座(台中戲院)
2015/06/24 00:58
瀏覽2,998
迴響2
推薦29
引用0

建於1902年的台中座,戰後變成黨產,改名為台中戲院。1947年(民36)二二八事件中,謝雪紅曾於台中戲院召開市民大會,散會後,民眾衝出戲院開始暴動。1977年台中戲院停業後,和隔壁的吉本百貨一起拆除,改建成北屋百貨公司大樓。1987年改由龍心百貨公司經營,因和遠東百貨相鄰,致龍心和遠東百貨成為當時台中市營運最好的二間百貨公司。後來龍心百貨因為經營不善而在1998年被誠品書局收購,改為誠品龍心商場

 

日治時期的台中驛前通,左起為台中座、吉本商店、第一市場。

 

日治時期的台中驛前通,左起為台中座、吉本商店、第一市場。

 

1944年,終戰前一年,台中座的舞台上,來自員林的藝能挺進隊,正表演愛國話劇,因該隊剛奪得全島比賽冠軍。

 

1956年(民45)台中戲院的看板為日片《羅曼斯姑娘》(美空雲雀、雪村泉、江利千惠美主演)與《美女與盜賊》(日本武俠)。

 

1959年(民48)2月時的台中戲院,正上映港片《百花公主》,由小野貓鍾情與金峰主演。那個年代,街頭到處是軍人,尤其國片影院前。

 

台中戲院前,奔跑躲雨的兒童。

 

1963年(民52),電影看板顯示邵氏公司的《楊乃武與小白菜》(李麗華、關山主演)、《杜鵑花開》(杜鵑主演)。

 

1964年(民53)的台中戲院(圖右,隔壁為綜合大樓商場)正上演國聯出品的西施(江青主演)。

 

1965年(民54)台中戲院舉行中影出品的政策性電影《還我河山》的首映典禮,影院前堆滿祝賀花圈。《還我河山》即田單復國記,由葛香亭、唐寶雲主演。

1965年(民54)台中戲院舉行中影出品的政策性電影《還我河山》的首映典禮,照片為首映日的滿場觀眾,後頭還有買站票的。《還我河山》即田單復國記,由葛香亭、唐寶雲主演。

==============

【台中戲院】位於中正路上,興建於日據時代1902年,由日本人經營,
         名稱為『台中座』,是當年台中地區第一家電影院。

         台灣光復後,台灣行政長官公署在民國36年將『台中座』移交國民黨,
         後來改為『中影』所有,並改名為『台中戲院』,以放映『中影』的國片為主,
         而旁邊的『吉本百貨』一直到改建大樓前,蟬聯台灣省最有價值的地王多年。

         民國66~7年間,當時台中戲院在其他電影院競爭下,營業額每況愈下,
         因此國民黨將該塊土地賣給『北屋百貨』,北屋百貨拆除台中戲院原建物,
         與一旁的吉本百貨合併興建百貨大樓,民國69年熱鬧開幕。
         不過,北屋百貨經營不善倒閉,投資民眾慘遭套牢。

         民國76年,台隆塑膠接手北屋百貨的爛攤子,
         並對所有權人股權股份稍做處理,改名為『龍心百貨」』繼續經營百貨公司,
         直到民國87年,誠品接手改為『誠品龍心百貨』。


         非常珍貴的老照片,右方大圓拱形的建築物就是《台中戲院》,
         下面的是《吉本百貨》後改名:《王吉本百貨店》之後又改回來叫《吉本百貨》,
         真搞不懂為什麼店名老是改來改去的,這也是台中市區的第一家百貨公司,
         注意看喔!那時後的『中正路』兩旁地面有凸起的水泥塊,來分隔快慢車道,
         圖左方的大樓是《綜合大樓》後改為《遠東百貨公司》,那個時代路上汽車很少。 ▼

          

       這張更是『宇宙無敵-珍藏版』的老照片,年代是1958年,仔細看喔!
       那時候就以經有《台中戲院》了,左邊的《綜合大樓》當時還未興建,
       左邊那棟西洋古典二層樓建築物是《台中市-憲兵隊》日據時代叫《行啟紀念館》
       照片裡的是『陸軍樂儀隊』到台中市遊行各重點街道,這方向是要往『台中火車站 』▼

          

         這張《綜合大樓》水噹噹,剛蓋好不久,從《台中戲院》外的看板上可以看出,
         當時上演的是~中影製作的大片『西施』中正路上的磚形分隔塊也還未拆除,
         對面隱約可見目前還在營業的《沁園春餐廳》,那你就知道這家餐廳的歷史了吧! ▼

          

         我是個愛回憶的人,這裡有我太多的童年回憶,小時候我家是開飯館的,
         剛好《台中戲院》的經理是個『外省叔叔』特愛吃我們家的『餅麵菜飯』。
         所以他經常來,也常送我們家『招待券』,不然就是我到戲院,
         厚臉皮的我常到戲院門口找他,他就會帶我進去看免錢電影,
         看完了自己在沿著繼光街逛大街回家,這就是我的童年~真的是太美麗了!▼

          

          這小孩冒著大雨衝過中正路、繼光街口,在當年車很少是OK的,現在可就危險了!▼

                                  

         話說《台中戲院》當年印象裡它都是放『中影』的片子,後面也放『嘉禾』的片子,
         1974年當時的《中央電影公司》在『台北市-士林』蓋了一座電影城叫《中影文化城 》
         下圖是當年興建前 『副總統 嚴家淦』,視察中影文化城 的城區規劃。 ▼

         

                   當年在『台中戲院』上演過的,跟我在這看過的片子,
                   po幾部上來讓大家回憶一下,『龍門客棧』當年是很賣座的武俠巨片!
                   片中飾演女俠的『上官靈鳳』當年可是紅透半邊天的武打女明星啊!▼

亞洲第一座專屬女孩們的空間「台中女兒館」 | 民報 Taiwan People News - https://goo.gl/yO6WzR


艋舺與西門町空中照(1963年)
注意照片中間的中華商場。
在戰前,原中華商場的位置是所謂的三線道。
戰後大批難民來到台灣,
便以鄰近馬路的空地、
或是政府機關的空地來搭設臨時建築(棚屋)。
這就是台北中華路旁棚屋聚落的由來。
1959年10月,老總統看到這些殘破不堪的聚落,
便指示整頓,
省主席周至柔決議興建八棟三層鋼筋水泥結構樓房。
因捷運興建,中華商場拆除於1992年拆除。
中華商場忠孝仁愛信義8棟
(1) Facebook https://bit.ly/3d55p82

294076996_427814516028153_5016783543244451305_n

73186628_763179657460452_6586626815668781056_o5c73b40bb7063

中華商場還在的西門町
中華商場1961年至1992年
永恒的懷舊聖殿
於1992年10月20日動工拆除
圖片日期:1988/1/2
【2018-04-22/聯合報/A6版/綜合】
消失26年…中華商場仍在老台北人心中
【記者邱瓊玉、陳靖宜、賈寶楠╱台北報導】一九六一年四月廿二日落成啟用的中華商場,曾是台灣最大、最時尚的百貨地標,僅管早在一九九二年拆除,消失了廿六年,至今仍是許多人記憶中的「台北一景」。
中華商場原位在北市中華路一段,北起忠孝西路,南至愛國西路,由八座各三層的大樓組成,各棟以「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命名,容納一千六百多個店家,是當年最大的公有綜合商場。
文史工作者張哲生說,五十七年前沒有百貨公司,中華商場就是地標,販售全台灣最新鮮、最潮的玩意,舉凡珍珠瑪瑙、音響電腦、南北美食、西服戲服、皮件骨董等應有盡有,還有診所、咖啡廳、寵物店,滿足各種消費需求。
文史工作者高傳棋表示,年過四十五歲的台北人,小時候就算沒來過,也曾路過或聽過中華商場;當時中華商場有最新的隨身聽、球鞋等舶來品,小朋友考得好,爸媽的獎勵就是去商場購物。
一九六五年商場頂樓架起大量霓虹燈廣告看板,把當地點綴成不夜城。當時搭火車進台北遠遠就可看到,民眾對台北第一印象、第一個要逛的就是中華商場,電影「王哥柳哥遊台灣」就來此拍攝。
已故藝術家李國修在中華商場長大,父親開設戲靴店,舞台劇「京戲啟示錄」就是李家傳記。甫入圍曼布克國際獎的小說家吳明益,父親也在中華商場開鞋店,他寫「天橋上的魔術師」一書勾勒童年生活風貌,許多人發現原來當年天橋上有奇幻的雜耍表演。
侯孝賢電影「戀戀風塵」、白先勇著作「孽子」都有在中華商場的一段故事,旺福樂團一首「我小時候都去中華商場」更道盡當年商場繁華。
中華商場因美化市容而建,卻也因美化市容被拆。後來台北市政府決定「把中華路變成台灣的香榭大道」,並降低捷運興建成本,決定拆除中華商場,一九九二年十月廿九日,中華商場正式走入歷史。


1987年11月10 日《自立晚報》頭版刊登的「太平洋崇光百貨台北忠孝館」開幕廣告(謝謝網友陳致學分享)
1987年11月11日11時開幕的太平洋崇光百貨台北忠孝館,號稱「東南亞最大的百貨巨艦」,是台灣的第一家SOGO百貨分店,位於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與復興南路交叉口附近,其開業帶動了台北東區消費生活商圈,與明曜、統領等百貨公司共榮。
2002年,章民強創辦的太平洋建設集團爆發財務危機,後引來李恆隆、徐旭東等人介入,三方爭奪擁有鉅額現金流量的SOGO經營權。
2013年5月9日,最高行政法院公布最終判決,遠東集團恢復為SOGO百貨最大股東,SOGO的經營權之爭至此底定,由遠東集團持有經營。Facebook https://bit.ly/3Dowdsx

1898898_10152565213184531_4337161164109077229_o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