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米」在日本超夯!日本米價暴漲翻倍 台日價差曝光日網驚呆
2025/04/23 13:53
日本米價飆漲逾倍引發危機。(示意圖,彭博資料照)
「台灣米」在日本超夯!日本米價暴漲翻倍 台日價差曝光日網驚呆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4ipFrbl
吳孟峰/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日本米價飆漲逾倍引發危機,超過25年來首度從南韓進口稻米應急,日媒報導,「台灣米」也成為熱門商品,引起網友討論。
日媒《AERA》報導,台灣米去年就在日本超市開始販售,上架後受到熱烈歡迎,時常銷售一空,日本網友近日也紛紛進行比價,直呼台灣米的價格真的比日本國產米便宜太多。
台灣米的販售也成為日本網友討論的熱門話題,像是「むすびの郷」在社群平台X上有許多日本人討論,這款米主打在台灣精米後,在日本挑選和包裝。
在X上,網友拿來比價,在西友超市購買的台灣米價格,目前5公斤來到含稅價3229日圓(約新台幣739元),相較上架時有所提升,但日本米多半都在4000日圓(約新台幣915元)以上,因此有網友就表示,感覺買了4000多日圓的米很虧。
而根據《AERA》記者實測,發現台灣米煮成的白米,口感緊實,家人食用後的評價是: 「味道簡單,甜度適中」。
而也有網友指出,由於日本國產米太貴,就買了台灣米。而他將日本米、台灣米、越南米放在一起做比較,實測發現,台灣米不但大小飽滿度與日本國產米幾乎相同,色澤也差不多,同樣擺在一起的越南米就顯得相對較小、顏色較淡。「台灣米」在日本超夯!日本米價暴漲翻倍 台日價差曝光日網驚呆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4ipFrbl


白米短缺的情況將逐漸恢復,希望消費者不要搶購。儘管如此,米價仍居高不下,新米零售價為每5公斤3000日圓(約台幣660元)以上   日本爆發30年最嚴重米荒 https://bit.ly/4eIoHef


8月米價達到每60公斤1萬6133日圓(約新台幣3549元   別再怪遊客了!國際糧食專家以數據打臉:這項政策才是日本米荒關鍵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4eBM9tC


2023 年高溫影響稻米產量,加上外國遊客激增,導致米價飆升。原預期 2023 年秋季新米上市後價格回穩,但 5 公斤裝白米仍從 2023 日圓漲至 3688 日圓,漲幅近 50%。本稻米市場,他指出米荒也反映日本長期政策失誤。早在 1960 年代,日本因食用米過剩推動減產,產量從每年 1200 至 1300 萬公噸降至 2010 年約 850 萬公噸,達供需平衡,2018 年起終止減產政策。然而,許多稻田休耕或轉作後無法復原,2020 年食用米產量降至 800 萬公噸。2023 年因高溫減產,2024 年略微回升但僅有 683 萬噸。此外,日本稻米收購價長期偏低,每俵(60 公斤)生產成本約 15000 日圓,糧商收購價僅 12000 日圓,須靠政府補助 3000 日圓才能打平,種稻收入差導致農民棄耕。台灣米出口每公噸須達 1,200 至 1,300 美元才有利可圖,但國際行情多落在 400 至 800 美元,目前政府提供 24,000 公噸出口獎勵,每公斤補助約 15.5 元(約每公噸 500 美元),若無政府支持,以台灣的米價恐將難以競爭。日本米荒,台灣好米外銷大幅攀升,由業務市場深入家庭市場,穩定質量成續航關鍵 | 上下游新聞 https://bit.ly/4iLeUpI
--------------------
日本的稻農從1965年的490萬戶,到2020年只剩下70萬戶,而且平均年齡高達68.9歲,年輕人不想承接產業、找不到後繼者比比皆是,更慘的是面對各方成本不斷地上漲,以及天災不斷的狀況下,根據2022年日本政府的統計,稻米農家的年間所得平均只有1萬日圓,換算下來每天居然只有10日圓。令和米騷動,最早是2024年的6月,日本各大都市開始陸續傳出米荒,各大超市的貨架上白米全都不見了,甚至於有錢還買不到,2023年與2024年的稻米種植及收成都沒什麼大問題,居然出現缺米的現象,讓人百思不得其解。日本上一次的缺米事件,是發生在1993年,夏季遇到冷夏導致日本的稻米產量不足,當時日本政府還被迫開放國外稻米進口,以解決缺米的狀況。日本「令和米騷動」:從米荒到米價高漲,日本政府怎麼辦? | 政經角力 |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https://bit.ly/3RfMHf1


公糧收購價調高否? 農業部23日公布稻作產業再升級計畫
政院長卓榮泰11月曾邀請立法院朝野黨團幹部共商,承諾年底提出公糧收購價格方案。政院人士表示,農業部預計23 日召開記者會,說明「稻作產業再升級計畫」。(資料照)
公糧收購價調高否? 農業部23日公布稻作產業再升級計畫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4iLFKyK
2024/12/22 07:30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行政院長卓榮泰11月曾邀請立法院朝野黨團幹部共商,承諾年底提出公糧收購價格方案。政院人士表示,農業部預計23 日召開記者會,說明「稻作產業再升級計畫」,不只照顧繳交公糧的農民,未繳交公糧10萬農民、種植雜糧14.1萬農民,都可以得到照顧。
立法院上會期通過主決議,要求農業部將每公斤26元的公糧收購價格,調漲5元以上,但未獲農業部同意。此案也一度成為明年總預算案無法進入實質審查的理由,後經行政院長卓榮泰邀請立院朝野黨團共商,承諾年底提出公糧收購價格方案,總預算案順利進入審查。
政院人士指出,在野黨提出公糧收購調漲看似有道理,但其實「只照顧少數繳交公糧的農民」,因為根據資料顯示,目前繳交公糧收購的農民為12萬人,其餘未繳交公糧的農民約10萬人,而種植雜糧的農民約14.1萬人,因此只提高公糧收購價並非最好方案。
政院人士表示,從過往資料顯示,全台稻作面積約控在24萬公頃左右,產銷接近供需平衡,有效舒緩長期超產問題,帶動糧價上漲,但若依照立院決議進行,可能就會打破這樣的平衡。為全盤性照顧稻農、雜糧農民及強化產業穩定,卓榮泰已經同意農業部將推出的稻作產業再升級計畫。
計畫主軸共有3項重點,政院人士透露,第一、為提高收益,除調整公糧收購措施,還會針對未繳交公糧的農民,提出強化契作、提升優質品種及品牌競爭力等措施;第二,因台灣多數雜糧依賴進口,為確保糧食產業均衡發展,將增加水稻轉旱作雜糧拉力;第三,因應極端氣候提出適度的保險措施調整等,希望提高農民的風險韌性,要讓農民在遭受天然災害時,收益仍能獲得支撐。
政院人士強調,農業部未來將建立稻米產業及公糧政策檢討機制,針對栽培面積、單位面積生產成本、單位面積產量,產地價格等因素定期檢視,農業部預計23日召開記者會對外說明。
公糧收購價調高否? 農業部23日公布稻作產業再升級計畫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4iLFKyK


全球稻米供應告急 泰國和越南出口商恐違約漲價
2023/08/01 21:40全球稻米供應告急 泰國和越南出口商恐違約漲價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KmlHYf
  全球稻米產量告急,價格飆漲將使泰國及越南出口商調整合約價格。(彭博)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消息人士指出,近來因為全稻米供應緊張,全球最大稻米出口國印度祭出出口禁令,再加上惡劣氣候導致產量大減,因此泰國和越南出口正重新談判50萬噸稻米的交易。
 外媒報導,全球稻米產量大減,許多出口商正急於從農民獲得稻米供應,但也因為產量少市場價格升高,使原先價值數百萬美元的交易面臨波動風險,雖然已經先提前購買稻米的農民和出口商將從中獲益,但許多買家即便在印度宣布禁令之前就預訂了貨物,現在賣方都將重新談判合同以獲得更高的價格,因此可能會遭受損失。
 對此,新加坡貿易商也表示,由於國內生產存在不確定性,且印度上月底禁止白米出口,這也加劇了亞洲和非洲主食進口商對糧食供應的擔憂,但稻米價格飆漲,賣方違約的機會很大,因此稻米進口商也別無選擇,只能支付更高的費用。
 另外,貿易商指出,泰國和越南分別是世界第2和第3大米出口國,預計8月份大米出口量將超過100萬噸,自印度7月20日實施禁令以來,全球主要稻米品種的全球價格已上漲約每噸80美元(約台幣2525元),其中泰國5%碎米價格2週前為每噸545美元(約台幣1.7萬),如今已攀升至每噸625美元(約台幣1.9萬),而越南類似品種的價格則從每噸515至525美元(約台幣1.62萬至1.65萬)上漲至590美元(約台幣1.8萬)。
 越南胡志明市的一位貿易商表示,目前稻米的價格遠高於合約價格,「出口價格飆升導致國內稻穀價格大幅上漲,現在一些貿易商正忙著加快向農民的收購」,並指出雖然大型出口公司可能會履行合約,但規模較小的貿易公司預計會拖欠發貨,其中包括菲律賓在內的進口商可能會尋求與出口國政府直接達成協議,以確保關鍵的糧食供應。全球稻米供應告急 泰國和越南出口商恐違約漲價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KmlHYf


二期稻作品質佳,但產量比去年同期少。(記者林國賢攝)二期稻作價格5年最好 市場估白米有漲價壓力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kMPYmh
2021/11/18 13:22
〔記者林國賢/雲林報導〕中南部二期稻作進入採收期,指標農會西螺農會今天收購價最高每百台斤1040元(含水量26.9度以下溼穀),較去年同期970元上漲70元,也是近5年最好價格;西螺農會埤源辦事處主任廖宗義表示,稻穀價格後市將持平調幅有限,但白米有漲價壓力。
雲林縣二期稻進入採收期,斗六許姓農民指出,本季稻作插秧期遇到大雨影響成長,8月之後又很少下雨,影響結穗,雖然本季稻穀品質很好,但產量減少1至2成,因加上肥料、農藥與人工成本都上揚,農民收益有限。
雲林縣稻米收購指標農會西螺農會今天將稻穀收購價調升,每百台斤最高價1040元,最低價為980元(溼度31至31.9度),比去年漲約1成,廖宗義表示,調漲主要原因是品質很好,並非單純只是產量減少。
廖宗義說,白米目前批撥價每台斤21.6元(50台斤包裝),由於收購價格、加工運輸、人工等成本都墊高,預估下個月白米價格可能會漲價。
雲林縣二期稻作進入採收期,最高價每百台斤來到1040元。(記者林國賢攝)
二期稻作價格5年最好 市場估白米有漲價壓力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kMPYmh


在 100 公斤的稻穀中,約有稻殼 20 公斤,米糠 8 公斤及白米 72 公斤。

客家子弟吳聲昌奪東區農米王 挑戰全國賽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 https://goo.gl/ihJaGC

農業契作/台灣米價多少才合理,每公斤白米的直接成本要43.3


不只買光全球口罩 陳吉仲:中國上月全球搶購5000萬噸稻米
不只買光全球口罩 陳吉仲:中國上月全球搶購5000萬噸稻米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bdyzw4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天在行政院透露,疫情蔓延後多國已經管制糧食出口,但中國上月在全球大舉蒐購了5000萬噸稻米。圖為印度喀什米爾的工人搬運稻米入倉。(歐新社)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天在行政院透露,疫情蔓延後多國已經管制糧食出口,但中國上月在全球大舉蒐購了5000萬噸稻米。圖為印度喀什米爾的工人搬運稻米入倉。(歐新社)
2020-04-14 20:14:36
〔記者李欣芳/台北報導〕因應武漢肺炎疫情持續,中國繼買光全球口罩等防疫物資後,又在全球搶購稻米,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天透露,由於東南亞等國家採取許多農產品管制出口措施,中國上個月在全球大量採購了五千萬公噸的稻米!
據悉,這是中國繼掃光全球口罩等防疫物資之後,出手搜刮糧食的大動作,勢必再度引發議論。
行政院今天召開「紓困振興方案—挺農民度難關」記者會,政務委員龔明鑫、農委會主委陳吉仲等人出席。
有關糧食安全議題,陳吉仲說,疫情蔓延之後,各國國家對農產品採取出口限制,包括提高出口關稅、限制出口,其中,限制稻米出口有印度、柬埔寨、緬甸,越南本來限制出口,改成出口配額。哈薩克、烏克蘭、俄羅斯是小麥主要出口國,全部採出口配額。
陳吉仲指出,這些措施可能導致全球穀物價格高漲,而台灣很多種重要物資是進口的,因此,台灣採取了許多超前佈署措施。在農產品資材部分,台灣所有蔬菜種子都是進口的,種子供應到明年無虞,肥料到年底無虞,目前75萬公噸,比需求43萬公噸還高。
陳吉仲說,因為東南亞國家採取了許多農產品管制出口,或者大量採購進口,中國上個月底在全世界大量採購了5千萬公噸的稻米就是一個例子,所以新加坡一個月前就很樂意向台灣採購很多農產品,因為距離較近,我們也會大量提供新加坡農產品的外銷。
陳吉仲表示,國內稻米部分供應無虞,目前有90萬公噸的庫存量,加上一期的120萬公噸,再加上二期,共有280萬公噸的存量,「國人1個月才消費10萬公噸的米而已」,在兼顧糧食安全的前提下,「稻米可以適度出口」,現在已有些國家跟農委會或外銷業者接洽
不只買光全球口罩 陳吉仲:中國上月全球搶購5000萬噸稻米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bdyzw4


1922年7月台灣米價,每百斤=每石,5.8圓 

農業契作/台灣米價多少才合理,每公斤白米的直接成本要43.3  

==================================

 

多養活4億人口 雜交稻高產能成果
tw.news.yahoo.com查看原始檔
旺報【記者李鋅銅╱綜合報導】
大陸已為全球數十個發展中國家培養了數千名技術人員,他們回國後成為當地推廣雜交水稻的重要骨幹。袁隆平農業高科技公司副總裁謝放鳴表示,目前全世界有超過22億畝水稻田,如果一半稻田種上雜交稻,按每畝增產150公斤計算,增產糧食能夠多養活4億多人口。
印度是全球人口大國,每年要增加大米產量150萬到200萬噸,才能滿足不斷成長的人口需求。以稻米為主食的馬來西亞,目前仍需進口大米,目標是在2020年讓大米自給自足。大陸研發的高產雜交水稻解決了這些國家的問題。
2016年印度雜交水稻種植面積超過300萬公頃,若和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傳統水稻相比,雜交水稻產量可提高15%到30%。在非傳統水稻產地的非洲,雜交水稻的優勢更為明顯。奈及利亞的試驗田裡,水稻每公頃平均產量只有1.8噸,但種雜交水稻每公頃可收穫6.8噸,是先前產量的3.7倍。
在蒲隆地,大陸援助的雜交水稻高產示範基地,今年初接受聯合國糧農組織等單位的聯合考察。中國專家組組長楊華德表示,在蒲隆地的示範田平均產量達到每公頃12噸以上,達當地平均產量的3倍。
「一帶一路沿線地區雜交水稻增產增收潛力巨大。」謝放鳴表示,大陸以外的水稻種植面積95%分布在東南亞、南亞和非洲等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大陸雜交水稻的高產能成果正在與世界共享,幫助更多國家應對糧食危機


 

【民報】【專文】推動產銷雙贏的農業契作
www.peoplenews.tw查看原始檔
穩定農產供需,確保農民收益,始終是農業施政的主要目標之一。
日前義美公司總經理高志明與屏東原住農民簽約契作,今年將以高於市價的每公斤新台幣625元收購1萬公斤紅藜,將合作10年,希望發揮企業社會責任,支持農民以友善農法種植耗水量低、農藥使用量低的農作物。這對經常受到市場價格波動所苦的農民而言是一大福音,加以紅藜有助於人體保健,一時洛陽紙貴,勢將帶動國內紅藜的種植風潮。該如何避免一窩蜂種植,導致供需失衡價格暴跌的慘狀,尤其國外也有種植紅藜價格較台灣便宜, 如何調控紅藜進口數量,政府相關部門應該要協調整合,避免各自為政,以免影響農民收益。
美國農業採契作方式早在三零、四零年代,實施契作不僅使得生產效率提高,農戶也能夠獲取較高的利潤。在美國大農場參與契作比率較小農場高,原因在於,大農場的生產規模大,生產效率高,不僅能為企業提供穩定的產品,也是確保產品可追溯性的有效方式之一,更能保障農產品品質安全。在生產契作中,企業會為農戶提供高品質的生產要素以及其他如設備更新、技術指導等配套服務,來保障農產品的品質和規格。相較於作物類農產品,美國畜牧業採行契作方式更為普遍。
由於市場環境複雜多變以及資訊不對稱等因素,農戶很難準確掌握市場訊息並依據資訊做有效生產。農產品流通過程中確實存在很多仲介環節,導致農戶的交易成本偏高。而在銷售契約中,明確指出農產品的價格或價格決定機制、產品品質標準和數量、交付時間、地點等,不僅有效地消除大量價格風險,還可以保證農戶擁有自主的生產決策權。因此銷售契約比生產契約應用更加廣泛。而美國完善的農業保險體系,可為契作農業中的生產者,提供生產風險的分擔機制,提高契作農民的抗風險能力,值得台灣參考。
面對全球貿易自由化,台灣政府正積極推動加入區域經貿組織,農業往往成為敲門磚。若能透過契作方式穩定農戶收入,對農民是一大保障,問題在於如何架構具信譽的契作媒合平台,找到有意願承擔社會責任的廠商,達到雙贏,。另,由於農畜漁產品產量和價格受到氣候、天災、病蟲害等影響存在高度不確定風險,為共同承擔生產風險並確保雙方都能遵守契作合約內容,不會輕易毀約,可以透過保險、第三方公證、先銷後產等方式來確保雙方權益與公平性。這些恐怕是蔡政府在提高農民收益,追求農業永續需優先解決的課題。


 

米價多少才合理?從生產成本談起
by 上下游記者楊鎮宇上下游記者楊鎮宇 on 2014 年 03 月 15 日 in 食農教育
近三、四個月米價持續上攀,農委會農糧署陸續釋出公糧平抑米價,前天(3/13)農糧署進行第七批公糧標售,連同先前的六批公糧,共釋出97184公噸公糧,不過這三、四個月的白米價格仍持續上漲,天的稉種(蓬萊)白米零售價41.99元/公斤不過農民認為應從「稻米的生產成本」來看,現在的米價並不算太貴。

只要是真正的台灣米 目前的價格不算貴

近年來台灣每人每年的白米消費量逐年下降,1981年每人每年要吃98公斤的白米,不過到了2011年,每人每年只吃45公斤的白米

宜蘭縣五結鄉農會總幹事李林欽說,國人一人一年吃四十五公斤的白米,一公斤白米可以煮13.5碗飯(以一碗75公克計算)一家四口三餐都各吃一碗飯,一天下來吃十二碗飯,也還吃不到一公斤。

李林欽說,「一家四口三餐都吃米,也才吃將近一公斤的米,花費不到四十塊,漲價後可能多花一、兩塊錢。我們去便利商店買礦泉水,一罐就要二十塊,而且一天可以兩、三罐礦泉水,但人一天可以吃兩公斤的米嗎?」

台南市後壁區農會退休秘書楊桂川則說, 稻米的成本,從種植、乾燥、碾米、包裝、銷售等環節加總來看,一公斤成本大概三十七、三十八塊。

四年前從農會退休後,楊桂川也實際務農,種植台稉十六號。他說,以一公頃的農田來計算,一年的兩期稻作若都豐收,大概可以賺十二萬多,如果農人要單靠種田賺錢,至少要種五公頃以上。不然就是走自然農法雖然產量可能只有慣行米的五、六成,但售價大概是慣行米的三、四倍。

楊桂川認為以往米價偏低,部分原因來自於有些廠商摻雜低成本的進口米,「如果真的用台灣米去賣,一公斤四十一塊算是合理的價格。現在的米價的確是讓農人、糧商多賺一點,但絕對不可能是暴利。」

米價並未飆漲 只是反應生產成本

農糧署認為,去年稻作受到稻熱病、病蟲害影響,減產九萬公噸,造成近期稻米價格上漲。近期稻米的售價還不到「天價」、「飆漲」的地步,應以「稻米的生產成本」為比較的基準。

根據農糧署網站的糧價查詢,今年三月的白米零售價格稉種(蓬萊)是42.05(元/公斤),指的是消費者端購買的散裝、不分稻米品質的平均價格。

一位農糧署官員解釋,在稻米成本的計算方法上,若以濕穀收購價每百台斤1260元的行情為基礎換算,相當於每公斤濕榖價格為21塊。通常濕榖的含水率約28%,轉換為乾榖後重量損失,換算後相當於每公斤乾榖為26.25元。接著由糙米轉為精白米,重量又會再損失,要乘以0.85,也就是換算後每公斤的白米約38.6元。由於加工過程會產生與發現一般碎米、損被害粒、未充實穀粒、白粉質粒等,以篩選率20%計算,要再加20%的價差損失約4.72元,等於每公斤白米的直接成本要43.3元。

至於包裝袋,每公斤攤1元,就是44元(一般包裝米,普通品質)。再加上機械設備折舊與成本攤提、購穀資金利差、烘乾成本、人事成本、運輸成本、以及至少25%的通路抽成等成本,市售白米價格每公斤65元(包裝米、良好品質或契作收購者)算是合理的價格

一位農糧署官員說:「米價原本應是在自由市場經濟下運作,但長期未反應真實成本,糧商持續虧損或轉而壓低原料穀之購價,將持續偏離市場機制。目前米價上漲,應視為溫和地反應稻米的真實價值。」

===================

米價知多少
by 詹武龍 on 2012 年 07 月 12 日 in 愛地方
本文重點是談價格,無意比較農法優劣,謝謝。

前文提到自然農法的米一斤可以賣90元、慣行米20元,這裡要補充說明一下:自然農法是碾好米的價格、慣行是稻穀的價格,若以烘乾、碾米後重量剩五成的比例來換算為稻穀,自然農法是45元、慣行農法是20元。

水稻的工作流程: 採種、水選(鹽水選)、種子預措、催芽、育苗、翻土、整平、插秧、補秧、水管理、除草、(慣行農法施肥和噴藥)、採種、收割、曬穀(或烘乾)、倉儲、碾米、(選別、挑石)、包裝、找訂單、銷售、配送

粗體字是慣行農法通常會委外執行的部份,他們只要代工中間那一段即可,對很多農民來說種水稻只是一項副業。

然而如果要以秀明自然農法來種植水稻,就會遇到三個問題:

一、育苗不能有藥劑處理。 專業育苗場不可能接受這樣的委託的,這對他們的作業和管理會產生很大的干擾,所以現階段我們只能自己育苗,這也是秀明自然農法水稻種植最大的入門障礙。

二、委託外來農機操作之前(耕耘、插秧、收割),必須要先把機器清理乾淨,以免帶進外來的污染。 多付一點錢給代耕業者或許有可能,但是就必須排在他去慣行水田工作之前或之後,這就會影響到我們工作的彈性,很多事情該做的時候是不能等的。 我是自己買中古耕耘機、手工插秧和收割。

三、委託烘乾、碾米時不能跟慣行的米混雜,而且這些設備不能有藥物殘留。 這部份就不是錢能解決的了,因為專業碾米廠工作的時候是幾萬、幾萬斤的米在跑的,怎麼可能特地清空來處理我們的米呢。幸好烘乾可以用日曬取代,但這就要老天爺賞臉了。碾米的部份如果種植面積不大,農家可以用小型碾米機自行處理,但這也是我們的米看起來不像市售的米那麼「乾淨」的原因,這不是農法的問題,而是設備的問題,專業碾米廠的選色機不是小農所負擔得起的。

秀明自然農法的水稻農家幾乎是整個工作流程必須從頭到尾包辦,而頭尾兩端的工作剛好又是最繁重的。從這個角度來看就會理解,秀明自然農法的米其實一點都不貴喔

目前台灣執行秀明自然農法的大部分都不是專業農民出身,對選擇投入農業的新人來說,經濟會是一個很大的考量。前文也提到了:日本秀明自然農法的產量約為慣行的八成,泰國米之神的稻米產量和售價跟慣行一樣,而且農民還能賺錢。泰國農民也許一個月收入一萬元就可以養家活口了,但就算一個月三萬元在台灣也很難吸引到年輕人投入務農。

如果初期以一甲地產量6000斤、一年種兩期,烘乾碾米後重量剩五成、再扣除三成的地租、機械、油電、包裝、宅配等費用,再除以一年12個月,可以得到一個係數是350,這個數字再乘以你願意一斤多少錢來買,大約就是這個人一個月的收入,前提是要賣完才有。喔,算出來之後還要再扣房租(這是我最大的成本orz)。

當我們付錢給這些小農(不論是慣行、有機、自然農法的小農),這些錢會在國內繼續流通,最後通常還會回到我們身上,這也是消費券的概念。而我們今天過度壓抑糧食價格、放任房地產炒作,當錢往上流動,最理想是這筆資金繼續投資國內市場,但我們看台灣今天的情況,錢如果都往外跑了,我們的經濟怎麼會好?

我並沒有主張高糧價,重點是給農民一個合理的待遇,而最後我們自己也會受益。

=========================

米價飆逾41元 史上最貴
2014年02月14日

白米售價從年前狂漲到年後,已是歷史同期新高。方萬民攝
【戴安瑋╱台北報導】米價連三個多月飆漲,農糧署上周釋出今年首波公糧,米價不降反漲,昨稉種蓬萊米零售價已飆破每公斤四十一元,為歷史同期新高。民眾罵,米價已較年前漲一成七,政府沒在平抑米價。米商也怨,公糧標售底價訂太高,根本是帶頭漲。

民怨公糧帶頭漲
據農糧署統計,以較多人食用的稉種蓬萊米為例,上月二十二日每公斤零售價三十九點九八元,已是近五年新高。本月六日標售首批公糧,米價未跌續漲,昨已達每公斤四十一點○一元,已是近二十多年、有紀錄以來歷史新高。
南部開米店的陳先生說,年後碾米廠普通白米批發價原一包三十公斤一千一百元、年後漲五十元,公糧標售底價訂很高,一公斤竟要三十二元,比往年二十五元高,根本帶頭漲價。
糧商表示,去年一、二期稻作欠收三成,加上公糧標售底價訂太高,致米價創歷史新高,應難回頭了。

「監察院應調查」
民眾黃先生向《蘋果》投訴,年後米價漲,他去米店買米、發現白米零售價從原一台斤二十四元漲至二十八元,漲幅一成七。一名連鎖便當業者也說,去年十一月,中部普通米一台斤二十元,年前漲到二十一元,年後漲到二十三元,再漲就可能要反映成本漲價了。
消基會祕書長雷立芬說,農糧署未以低於市價的底價釋公糧,反訂高價助漲勢,涉凟職,監院應調查。
農糧署副署長陳建斌表示,上周標售的是去年一期稻作新米,低溫桶倉儲存,米質好,底價才高,今將再釋出一萬多公噸新米,若仍未平抑米價,還會繼續釋出。公平會表示,正密切關注白米價格上漲情形。

============================

政府持續釋出公糧 市場米價已趨穩(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
日期:103-03-02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指出,該署為充分供應市場稻米流通量及穩定糧價,已累計釋出30,863公噸,經調查2月27日白米批發價每公斤38元,較前一日上漲0.06元(0.2%),白米零售價每公斤41.94元,較前一日上漲0.02元(0.05%),目前各地米價已漸趨穩。
  至於近期有便當價漲之報導,該署說明一個便當之米飯或一碗飯之用米量約90公克,以每公斤漲價3元計算,增加成本約僅0.27元,便當漲價與米價關係極微。
  該署強調,為引導市場米價適度反應稻作成本,並帶動農民生產高品質稻米,釋出之公糧依不同期別及規格訂定底價,如常溫貯存米係以平價銷售每公斤糙米底價為31.4元,換算成白米批發價為37.16元,略低於目前市場白米批發價38元,讓業者有多重選選擇,用以平抑市場糧價,及提供不同消費習慣者需求。
  
公糧將持續辦理釋出,充裕市場需求 
  農糧署表示,國內稻米價格因去(102)年稻作受天災及病蟲害減產約9萬公噸,造成稻米價格持續上漲,該署為補充市場需求,自102年12月起已陸續辦理5批公糧釋出,計釋出30,863公噸,國內食米供應沒有問題。目前公告釋出之第6批國產公糧,依品質及儲存時間,分三種不同價格供應市場,其中102年第2期新期稉種冷藏貯存糙米釋出數量共1,225公噸,新鮮質優,底價為每公斤33.6元;102年第1期稉種冷藏貯存糙米釋出數量共4,943公噸,底價為每公斤32元,常溫貯存糙米釋出數量共9,627公噸,底價為每公斤31.4元,釋出之稻米種類及價格多元,充分滿足不同消費群之需求。

========================

農委會農糧署南區分署- > 業務統計 > 農、糧價格查詢 > 業務統計 > 農、糧價格查詢 > 業務統計 > 農、糧價格查詢 - https://goo.gl/zdKlih

農產品產地價格查詢系統 - https://goo.gl/etVM3a

=================

2019/11/22 14:30 時報資訊
【時報-台北電】台南稻穀二期作即將完成收割,溼穀價格從11月中的每100台斤1070元到21日降至每100台斤980元;有農民向市議員蔡育輝陳情,生活難以為繼,蔡育輝22日邀農糧署及台南市農業局人員與農民座談,並聲明若他當選立法委員,將全力爭取提高稻穀公糧收購價格和數量。
有農民向蔡育輝陳情,為何稻穀價格天天跌,讓他們收入大減,稻穀公糧收購價格卻多年未漲。蔡育輝表示,農友是弱勢中的弱勢,稻穀公糧收購價格8年沒調漲,耕種成本卻年年增加。選舉到了,民進黨蔡政府又大撒政策買票的支票,稻穀收購價格這個問題卻被疏忽了。
蔡說,11月是台南溪北地區稻穀收割期,看到價格直直落,沒有一個農民笑得出來,溪北地區有廣大的農業特定區,許多老農民種稻一輩子,卻沒有保障的收益,如何能吸引更多年輕人投入?
蔡育輝強調,國內稻米政策有調整及改變的必要,但至今政府做了什麼?過去他擔任5屆議員,長期關心農民的生活,這次參選台南第一選區立法委員,他也特別提出相關政見,包括要求中央農糧署提高稻穀公糧及契作玉米收購價格與數量,隨物價指數調漲。
此外,他也呼籲盡快推動農產品價格保險制度,讓天災人禍的損傷得以補償;最重要就是要建立區域型農漁畜牧產銷平台,政府可以透過各種方式協助農漁民暢通銷路,甚至透過網路科技行銷到全世界,以推廣台南特色和保障農漁畜牧收益。(新聞來源:中時 劉秀芬) 2019/11/22 14:30 時報資訊
【時報-台北電】台南稻穀二期作即將完成收割,溼穀價格從11月中的每100台斤1070元到21日降至每100台斤980元;有農民向市議員蔡育輝陳情,生活難以為繼,蔡育輝22日邀農糧署及台南市農業局人員與農民座談,並聲明若他當選立法委員,將全力爭取提高稻穀公糧收購價格和數量。
有農民向蔡育輝陳情,為何稻穀價格天天跌,讓他們收入大減,稻穀公糧收購價格卻多年未漲。蔡育輝表示,農友是弱勢中的弱勢,稻穀公糧收購價格8年沒調漲,耕種成本卻年年增加。選舉到了,民進黨蔡政府又大撒政策買票的支票,稻穀收購價格這個問題卻被疏忽了。
蔡說,11月是台南溪北地區稻穀收割期,看到價格直直落,沒有一個農民笑得出來,溪北地區有廣大的農業特定區,許多老農民種稻一輩子,卻沒有保障的收益,如何能吸引更多年輕人投入?
蔡育輝強調,國內稻米政策有調整及改變的必要,但至今政府做了什麼?過去他擔任5屆議員,長期關心農民的生活,這次參選台南第一選區立法委員,他也特別提出相關政見,包括要求中央農糧署提高稻穀公糧及契作玉米收購價格與數量,隨物價指數調漲。
此外,他也呼籲盡快推動農產品價格保險制度,讓天災人禍的損傷得以補償;最重要就是要建立區域型農漁畜牧產銷平台,政府可以透過各種方式協助農漁民暢通銷路,甚至透過網路科技行銷到全世界,以推廣台南特色和保障農漁畜牧收益。(新聞來源:中時 劉秀芬) 2019/11/22 14:30 時報資訊
【時報-台北電】台南稻穀二期作即將完成收割,溼穀價格從11月中的每100台斤1070元到21日降至每100台斤980元;有農民向市議員蔡育輝陳情,生活難以為繼,蔡育輝22日邀農糧署及台南市農業局人員與農民座談,並聲明若他當選立法委員,將全力爭取提高稻穀公糧收購價格和數量。
有農民向蔡育輝陳情,為何稻穀價格天天跌,讓他們收入大減,稻穀公糧收購價格卻多年未漲。蔡育輝表示,農友是弱勢中的弱勢,稻穀公糧收購價格8年沒調漲,耕種成本卻年年增加。選舉到了,民進黨蔡政府又大撒政策買票的支票,稻穀收購價格這個問題卻被疏忽了。
蔡說,11月是台南溪北地區稻穀收割期,看到價格直直落,沒有一個農民笑得出來,溪北地區有廣大的農業特定區,許多老農民種稻一輩子,卻沒有保障的收益,如何能吸引更多年輕人投入?
蔡育輝強調,國內稻米政策有調整及改變的必要,但至今政府做了什麼?過去他擔任5屆議員,長期關心農民的生活,這次參選台南第一選區立法委員,他也特別提出相關政見,包括要求中央農糧署提高稻穀公糧及契作玉米收購價格與數量,隨物價指數調漲。
此外,他也呼籲盡快推動農產品價格保險制度,讓天災人禍的損傷得以補償;最重要就是要建立區域型農漁畜牧產銷平台,政府可以透過各種方式協助農漁民暢通銷路,甚至透過網路科技行銷到全世界,以推廣台南特色和保障農漁畜牧收益。(新聞來源:中時 劉秀芬) 《社會》稻價跌跌不休農民怨,蔡育輝籲提高公糧收購價 - Yahoo!奇摩股市 http://bit.ly/34gjmaa


據中國官媒報道,有「雜交水稻之父」之稱的中國知名農學家袁隆平於5月22日去世。因此前的誤報和道歉事件,網民紛紛希望「這次也能辟謠」。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去世 https://bit.ly/3yvJw8j
(德國之聲中文網)據新華社和央視網報道,有“雜交水稻之父”之稱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周六(5月22日)13點07分在湖南長沙逝世,享年91歲。《湖南日報》發布消息稱,袁隆平逝世原因為多器官功能衰竭。
公開資料顯示,袁隆平是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地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科學家,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他於1964年開始研究雜交水稻,成功選育了世界上第一個實用高產雜交水稻品種“南優2號”。雜交水稻的成果自1976年起在全國大面積推廣應用,使水稻的單產和總產得以大幅度提高。20多年來,他帶領團隊開展超級雜交稻攻關,分別於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實現了大面積示範每公頃10.5噸、12噸、13.5噸、15噸的目標。其雜交水稻技術已在亞洲、非洲和美洲的多個國家和地區被推廣和應用。
CGTN就誤報道歉
稍早時候,中國環球電視網CGTN發布消息稱,袁隆平因病醫治無效,於22日上午逝世。隨後,據人民日報從湖南省委宣傳部、中國工程院和袁隆平院士秘書處等多個渠道證實,關於袁隆平逝世的消息是假消息,袁隆平院士目前在醫院接受治療。CGTN也刪除了相關頁面通過官方微博表示:“經核實,袁隆平院士目前正在醫院接受治療,我們對此前報道不慎深表歉意。”「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去世 https://bit.ly/3yvJw8j

農業契作/台灣米價多少才合理,每公斤白米的直接成本要43.3


農業契作/台灣米價多少才合理,每公斤白米的直接成本要43.3農業契作/台灣米價多少才合理,每公斤白米的直接成本要43.3農業契作/台灣米價多少才合理,每公斤白米的直接成本要43.3

米荒!
2025/03/24 07:06
〔財經頻道/綜合報道〕共同社報道,儘管米價居高不下,2024年日本家庭購買的白米數量仍比去年同期增長6.3%,主要是因為主食短缺的加劇造成消費者囤米。
指導價,2024 年 8 月白米銷售額激增 29%,原廠產品對供貨緊張的刺激加價,部分原因是政府發出有關可能引發大地震的警告,導致超市的白米被搶購一空。
根據日本政府統計局的最新統計,去年每個家庭購買白米的量達到60.2公斤,比2023年增加3.55公斤,比去年同期增加6.3%。
分析師表示,由於日本家庭很難找到替代主食,民眾普遍對白米短缺且對米價長期有利的預期,導致消費者囤積白米。
目前日本米價依舊處於高位,日本農業部公佈最新經濟指標顯示,2月份米價賑2024年同期上漲80.9%,為1971年有統計以來新高。米荒! https://bit.ly/4iVF3lO
------------
日本米價暴漲90%!政府釋出儲備米也沒用 政策慢半拍民眾怒了
更新時間 2025年3月3日
日本政府日前宣布將釋放 21 萬噸儲備米以平抑米價,但米價卻未見下跌,引發日本民眾強烈不滿,認為政府慢半拍介入所以效果不彰。
日本農林水產省調查數據顯示,截至 2 月 16 日,日本超市平均米價連續七周持續增長,達到每 5 公斤 3,892 日元,比去年同期高出 90%。
本月初,儲備米競標公告將顯示要售出的稻米種類與數量,屆時市場將出現何種反應,值得關注。預料政府儲備米將在本月下旬以後才會在超市上架,民眾對於政府慢半拍釋出儲備米極為憤怒。
日本米價驚驚漲,曾有人建議農林水產省釋出政府儲備米以緩解米荒,不過農林水產省持保留態度,認為等新米在市場正式流通後,能緩解米荒,價格也會一定程度回穩,但實情卻不如預期。
去年夏季以來,受極端高溫致米歉收等因素影響,日本米價持續上漲。去年 8 月,氣象部門發布日本東部太平洋南海海槽發生大地震可能性增高的警示,引發民眾囤積米,一度出現「大米荒」狀況。
日本米的主要流通通路是農協等大型收購組織,他們從糧農手中收購米,然後批發給中小批發商,再透過超市等賣給消費者。日本一家有 120 年歷史的米店店長小川孝一認為,許多中小批發商越過農協、直接從糧農手中高價收購米也是米價上漲的原因之一。日本米價暴漲90%!政府釋出儲備米也沒用 政策慢半拍民眾怒了 https://bit.ly/4hC5X0W
---------------------
高溫歉收、恐慌性採購,日本米價攀高
日本米荒,台灣好米外銷大幅攀升,由業務市場深入家庭市場,穩定質量成續航關鍵 | 上下游新聞 https://bit.ly/4iLeUpI
《衛報》指出,2023 年高溫影響稻米產量,加上外國遊客激增,導致米價飆升。原預期 2023 年秋季新米上市後價格回穩,但 5 公斤裝白米仍從 2023 日圓漲至 3688 日圓,漲幅近 50%。農業大臣江藤拓近日宣布釋出 21 萬噸儲備米,但日本年消費量 650 萬噸,此舉僅是杯水車薪,且時機過晚,難以壓制價格。
根據《金融時報》報導,除氣候因素,政府補貼政策鼓勵休耕,加上地震預警引發恐慌性購買,導致日本近 30 年最嚴重糧食短缺。《朝日新聞》分析,近年稻米交易轉向獨立貿易商與零售商,政府對庫存掌控力下降,影響供應穩定,小型企業投機、家庭囤米及農民惜售等,也推升米價。
公告顯示,日本 7-11 也無法承受米價上漲的壓力,開始調漲飯類商品價格。(照片提供/簡碩宏)
日本長年鼓勵稻米休耕、米價過低,產量難以回復
大倉米鋪執行長簡碩宏熟悉日本稻米市場,他指出米荒也反映日本長期政策失誤。早在 1960 年代,日本因食用米過剩推動減產,產量從每年 1200 至 1300 萬公噸降至 2010 年約 850 萬公噸,達供需平衡,2018 年起終止減產政策。
然而,許多稻田休耕或轉作後無法復原,2020 年食用米產量降至 800 萬公噸。2023 年因高溫減產,2024 年略微回升但僅有 683 萬噸。此外,日本稻米收購價長期偏低,每俵(60 公斤)生產成本約 15000 日圓,糧商收購價僅 12000 日圓,須靠政府補助 3000 日圓才能打平,種稻收入差導致農民棄耕。
簡碩宏認為,這次日本缺米、米價上漲雖是一時現象,但在自民黨執政下,日本政府與農協關係緊密,當前米價或許才是農民願意種米的合理價格,「未來要看到便宜米價,恐怕回不去了。」
日本稻米減產政策導致稻米生產量大減,可說是今日米荒的遠因。(照片提供/簡碩宏)
日本米荒,台灣米外銷大幅攀升
日本缺米,是否成了台灣稻米出口的好機會?台灣米銷日雖行之有年,但過去多作為囚糧或加工用米,價格不高。從近十年統計數據來看,台灣出口白米至日本數量原先皆未破百公噸,2019 年後政府提供稻米出口獎勵,2020 年外銷數字便飆升至 4988 公噸。
隨後幾年,因疫情與海運費用大漲的影響,出口日本的米量隨之下滑。2023 年後日本米荒,台灣稻米出口量再度大幅增加,2025 年光是前兩個月的進口量,就幾乎達到 2024 年的四成之多。
台灣米進軍日本市場的挑戰
台灣若想持續搶攻日本稻米市場,面臨多項挑戰,首先是進口配額限制。根據 WTO 規範,日本須開放 10 萬公噸稻米享關稅優惠,但配額由各國分配,台灣僅獲不到 1 萬公噸,且掌握在少數日本商社手中,一般業者難以直接出口,即便取得合作,利潤也有限。
此外,台灣米過去多走業務通路,米商往往不清楚自己收購的品種,包裝也標示「複數原料米」,這是因為「若標示單一原料米,在日本會被驗 DNA」,因此台灣米商不敢輕易標註,以免違規,簡碩宏分析,這讓日本消費者對台灣米認識度低,市場推廣更顯困難。
台灣出口米少有單一品種,需以「複數原料米」標示。(照片提供/簡碩宏)
大倉:建立品牌形象,讓台灣好米被看見
為了將好米賣進日本,大倉米鋪委由日本友社申請關稅優惠配額 3000 公噸,去年先出口少量有機米到東京銀座的新光三越試水溫。今年則與日本三大食材供應商之一「日食」簽約,首度打進日本團膳市場,以台南 11 號供應學校、醫院及長照中心,也將於 5 月舖貨到超市。
簡碩宏曾赴日學習水稻種植,熟知日本市場需求,在台灣以較高價格契作,要求農民依標準生產,經食味值與味度值檢測達特 A 等級,才能進軍高價市場。他強調:「日本市場只要品質夠好,一公斤貴 50 日圓都沒問題。」
簡碩宏建議,台灣應趁此時機建立「台灣產好米」形象,不走業務通路,而是進入末端市場,提高產品價值,讓農民與業者獲利。但這需要更嚴格品質管控,確保米質穩定,才能賣出好價格。
他也指出,若要擴大出口,仍可透過其他方式突破配額限制。目前日本進口非優惠關稅米,每公斤須額外支付 49 日圓關稅,若政府補貼,將大幅提升業者出口意願,使台灣米更具競爭力。
弘昌:若無政府出口獎勵,恐難以競爭
弘昌碾米自 2019 年起出口台南 11 號至日本,但因停灌休耕影響供應,一度失去訂單,直到日本缺米,市場才回穩,去年出口了 3000 公噸白米到日本。
執行長曾耀彬強調,進軍日本市場並不容易,須通過 600 多項農藥殘留檢測,契作要求更嚴格,生產成本提高。但出口訂單貨量大,現金流週轉快,對碾米廠是誘因。
不過曾耀彬提醒,台灣米出口每公噸須達 1,200 至 1,300 美元才有利可圖,但國際行情多落在 400 至 800 美元,目前政府提供 24,000 公噸出口獎勵,每公斤補助約 15.5 元(約每公噸 500 美元),若無政府支持,以台灣的米價恐將難以競爭。
弘昌碾米將台南好米銷往日本。(照片出處/台南市政府新聞)
上達糧業:應走向外銷專區,契作單一品種
上達糧業公司董事長周碩良與日本 SC 食品株式會社(住友商事集團)合作,外銷台南 11 號至日本。最初以業務用米為主,但去年起,台南 11 號已進入 200 多家西友超市,正式走向日本一般消費市場。他轉述住友商社部長畑清政的話,「很多客戶喜歡台灣米的性質」,讓他覺得無比光榮。
周碩良表示,米糧出口日本需要三方合作:日本商社取得 進口額度、台灣貿易商拿到出口獎勵、糧商與農民配合出貨,三方都需要長期耕耘,並非短時間內就能攻佔的市場。即便有政府的出口獎勵,日本訂單仍難以獲取高額利潤,進入市場後更需步步為營,競爭激烈,挑戰不小。
從長遠來看,他認為台灣目前的稻米品種過於分散,雖然讓消費者選擇更多元,但不利於出口。他建議台灣可以考慮設置「外銷專區」,依據年度訂單契作單一品種,才能確保穩定供應,提升國際競爭力。
上達糧業將湖口好米外銷至日本。(湖口鄉農會提供)
農糧署:台灣米主打新鮮、熟悉口感
農糧署副署長黃昭興表示,米荒讓日本超市業者主動來台採購,促成 5 公斤裝的台南 11 號成功上架日本零售市場。只要台灣米打入家庭市場,未來業者便有機會進一步爭取關稅優惠配額,讓更多台灣米進入日本。
黃昭興認為,「新鮮」是台灣米的優勢,而且台灣米品種幾乎都有日本基因,口感與香氣符合日本人的飲食習慣,其他國家稻米難以取代。不過,日本與台灣的農業環境不同,農藥使用規範也有落差,部分台灣允許的農藥在日本禁用,未來拓展海外市場應以集團栽培、契作模式,媒合貿易商,確保用藥符合進口國標準。
「一開始打天下總是辛苦,所以政府提供出口獎勵」,黃昭興強調,長遠目標是讓台灣米能獨立站穩國際市場,不再依賴政府的協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