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多力米公司負責人梁正賢表示,去年農曆春節單日池上就賣出高達8,000個便當,池上常住人口頂多4、5千人,等於來池上的遊客比住民還多,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粗估目前池上大約有15家便當店、逾40家民宿、近20家複合式文創餐飲店。
梁正賢指出,池上農田有1,680公頃,平均一人兩甲半,人人都是田橋仔,一年收成兩次,剩下時間就是過生活,引進藝文可以讓農民安居樂業,也可以讓遊客放慢腳步延長停留時間,所以將池上提升為藝文米鄉

台東池上打造文藝米鄉新經濟 - 中時電子報 - https://goo.gl/ZW6ZHV

2017-12-11_152345  2017-12-11_1536442017-12-11_1536522017-12-11_1536582017-12-11_153705  

台灣第一座穀倉改建藝術館 今日於池上開幕
By 聯合新聞網, udn.com查看原始檔十二月 9日, 2017
A-A+
2017-12-09 19:54經濟日報 記者何秀玲╱即時報導
台灣第一座由「穀倉」改建的藝術館「池上穀倉藝術館」,今(9)日於池上開幕,此為池上多力米公司負責人梁正賢主動提供自家60年歷史的老穀倉,並出資千萬元改建,未來將委託台灣好基金會經營管理。
台灣創投教父柯文昌2009年成立「台灣好基金會」,2014年獲得復華投信支持,展開「池上藝術村」十年計畫,過去兩年,由美學大師蔣勳擔任總顧問及首位駐村藝術家
此外,他還邀請以繪畫為主的駐村藝術家在池上駐村創作,並有十幾位訪問藝術家等,同時也舉辦工作坊、講座,和居民互動交流。
池上藝術村開門後第二年,有感於「駐村藝術家的作品應該有池上自己的藝術館收藏展示」,梁正賢主動提供了自家60年歷史的老穀倉並自費改建;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老師陳冠華帶領學生,及大直設計團隊進行規劃設計,以一年的時間與池上鄉親們一起生活,透過活動、訪談尋找池上的共同記憶,以在地樸實風格改建老穀倉,保留原有木結構再以鋼構強化,並施作屋瓦隔熱。
而改建後的藝術館,梁正賢先生以每個月「一塊錢」委託台灣好基金會經營管理。
開館首展,主要由「池上藝術村」所邀請的駐村藝術家提供作品進行展覽,包括蔣勳、席慕蓉、林銓居、葉海地、連明仁、池上鳳珠、董承濂、簡翊洪、拉飛‧邵馬等九位藝術家的作品。
另外策展團隊將穀倉改建過程、居民訪談及池上的老照片以影像方式展出,透過居民微笑的臉孔與空間老照片互相交會,讓藝術館成為在地記憶復甦的場所。
除了主要展覽外,池上穀倉藝術館這次開幕也連結了池上的店家,製作「池上藝術地圖」,透過不同店家舉辦的藝術活動與展覽,展現池上在地的藝術能量。包括在地藝術家彭明通於「4.5公里咖啡」的展覽、「走走池上」的市集、「ISwell」的工作坊等。
池上穀倉藝術館前身為穀倉,當初使用的農民多為阿美族人,因此開幕由阿美族頭目林阿貴先生以傳統的祈福儀式,帶領族人一起敬告天神大地,祝福池上穀倉藝術館的開館。 圖/台灣好基金會提供
分享
台灣第一座由「穀倉」改建的藝術館「池上穀倉藝術館」,今(9)日於池上開幕。圖/台灣好基金會提供
分享
池上穀倉藝術館開館首展,主要由「池上藝術村」所邀請的駐村藝術家提供作品進行展覽。圖/台灣好基金會提供
分享
池上穀倉藝術館開幕揭牌貴賓,池上多力米公司梁正賢與其母親林然、叔父梁俊良(左起)、池上藝術村總顧問蔣勳、台灣好基金會柯文昌董事長夫人陳啟蓓、台東縣縣長黃健庭、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老師陳冠華、復華投信總經理周輝啟、池上鄉鄉張堯成。圖/台灣好基金會提供


(1178) 家鄉之美 台東池上 - Taitung County - YouTube - https://goo.gl/F5sJga

2016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頌。豐收-A-Lin回家唱歌 | 台灣好基金會 - https://goo.gl/WGZxTi

--------------------------------------

米鄉池上輕鬆遊
www.peoplenews.tw查看原始檔
為上嘉明湖,提早一天到池上鄉暖暖身,在中午抵達民宿卸下行李背包,即依教練所囑,在此美麗的花東縱谷小鄉做了半日遊。
讚啊!漫步在金黃色稻穗的田間小路,迎著海岸山脈吹來的清風,望著中央山脈上的悠悠白雲,有如閒雲野鶴,花東真是美啊!
跟隨777嘉明湖夢想團的團員之一的榮銘兄之脚步,一起步行至大坡池一遊,此池果然有可觀之處,它在海岸山脈山下,有山上之泉水注入,池水清澈,池邊三兩竹筏,以及數名釣客點綴其間,此池佔地數十公頃,四周林木環繞,有如桃花源,是池上農田及飲水之源,可謂池上之寶,池上之名是否因此而來不得而知。
我們走過台九線,轉個彎走進田間小路,筆直八米寬的柏油路,兩旁的稻田,金黃色一片,看著累累的稻穗散發出成熟之美,這就是名聞全台的池上米。民宿老閭說,池上稻穀百斤可賣到1800元的好價錢,比其他地區貴上一倍左右
池上稻米。圖/洪樹旺
在路上偶遇的一位當地農民阿嬤說,池上因天氣好,水質好,還有人好,所以產好米。看她年過〈古稀〉,騎著鐵馬,遊走田間小路,有如外來觀光客,卻是本地老農,因此其所言不虛。
就在大坡池不到一公里處,即是老幼皆知的〈金城武樹〉,此樹何其有幸,有大明星來此拍廣告,一夕成名。此後每日遊覽車絡繹不絕,池上之名氣更盛。
其實,遊客只來騎騎鐵馬,看一眼金城武樹,就走人,未免辜負了池上這個小鄉。


池上萬人健走 大雨不減熱情
By 莊哲權,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十月 14日, 2017
萬人健走大會師,14日在池上起步走,雖然雨一直下,民眾熱情不減。(體育會提供)
台灣體育總會、台東縣體育會、台東縣議會、台東縣政府等單位辦理「106年國慶全國萬人健走大會師」,14日上午在台東池上牧野度假村起步走,雖下著滂沱大雨,但是民眾熱情未被澆熄,讓全國體育會聯合總會長蔡家福直說:「好感動!」
14日上午,台東縣池上地區雨勢驚人,但是一輛輛遊覽車陸續載來5、6000位熱情民眾,有的撐傘,有的穿雨衣,由台灣體育總會會長鄭洲、台東縣體育會理事長饒慶鈴、全國體育會聯合總會長蔡家福、池上鄉長張堯城等人鳴笛後,從台糖牧野度假村出發,展開雨中萬人健走大會師。
「真的很感動!」蔡家福說,雖然天公不作美,大雨一直下,但是大家參與的熱情絲毫未減,風雨無阻,讓他覺得相當溫暖,儘管因天候因素而縮短路程,未如預期走到伯朗大道,但是1個半鐘頭,走了約3、4公里路,盡覽阡陌良田,在雨中別有一番風味。
饒慶鈴說,台灣體育總會主辦的全國萬人健走大會師,從未在台東舉行,今年特地爭取辦理,除鼓勵大家參與休閒體育外,也希望讓外縣市民眾看到台東、體驗台東、愛上台東。
除了健走以外,現場也安排免費手作DIY、客家美食市集、池上米吃到飽的割禾餐及海端鄉八部合音、舞告讚舞蹈社表演、客家及布農族傳統歌謠,活動尾聲更有摸彩活動。

2017-10-16_133556  


台東池上重返稻米競賽 米王都是生面孔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8-15 13:25聯合報 記者潘俊偉 ╱即時報導
池上鄉今年恢復參加稻米競賽,好米組由65歲的邱駿霖拿下米王。記者潘俊偉/攝影
池上鄉今年恢復參加稻米競賽,好米組由65歲的邱駿霖拿下米王。記者潘俊偉/攝影
池上鄉今年重返全國稻米競賽,同時報名好米組及有機組,也是台東縣唯一報名有機組的鄉鎮,今天進行鄉內競賽,雖然池上稻米在收割期遇上大雨,整體稍有影響,不過仍保有向來水準,好米組由邱駿霖拿下米王,有機組則是青農李業榮獲得冠軍。
農糧署前年將稻米競賽賽制改為團體賽,稻米競賽常勝軍池上鄉以「禮讓其他鄉鎮」為名,退出全國米競賽,今年因賽制大幅修改,由團體賽改回個人賽,加上新增有機稻米組,鄉公所認為更能鼓勵稻農,因此宣布重回全國賽。
台東縣今年唯一報名有機組的池上鄉,共有7組稻農參賽,在激烈的競爭下,最後由26歲的返鄉青農李永善拿下,他說,雖然回來種稻才2年,不過從小就有在幫忙,所以對務農一點都不漠生,收割後發現品質不錯,就報名了比賽,沒想到拿下有機米王,心情十分高興。另外亞軍為農友曾鵬璋、季軍是王廉明。
好米組則是有13位稻農參賽,有2名參賽者稻穀破碎率超過2%,遭到淘汰,經過一輪評選後,由65歲、種稻30年的農友邱駿霖拿下米王。
台東農改場副研究員丁文彥表示,今年池上米品質仍保持優良水準,不過可能在收割時碰上大雨,稻米稍有影響。
有機組前3名及好米組冠軍,將代表池上鄉參加10月26日的全國稻米競賽。
池上鄉是今年台東縣唯一報名有機組稻米競賽的鄉鎮,由返鄉青農李業榮拿下有機米王。記...
池上鄉是今年台東縣唯一報名有機組稻米競賽的鄉鎮,由返鄉青農李業榮拿下有機米王。記者潘俊偉/攝影
台東池上重返稻米競賽 米王都是生面孔 | 基宜花東 | 地方 | 聯合新聞網 - https://goo.gl/FzmwQV

2017-08-15_1722542017-08-15_172244  


 

2017-06-22_2223332017-06-22_222406  

不只花東可以看 全台六大稻海秘境 - MOOK景點家 - 墨刻出版 華文最大旅遊資訊平台 - https://goo.gl/YKAqL8

不只花東可以看 全台六大稻海秘境
www.mook.com.tw/2017年6月22日
收集到...
2個讚
發表評論
分享到
文/MOOK景點家克里斯多福整理報導
一望無際的金黃稻海,搭配著藍天白雲,顏色療癒得令人心情愉快,鏡頭捕捉到的美景更是充滿成就感,台灣稻田大多為二期稻作,約在八月到隔年一月,於收割前一個多月,可看見綠油油的田地,結穗之後則會變身金黃的稻浪。而除了花東的稻田景色外,以下嚴選北中南六處可以看見金黃稻浪的壯闊美景,趁著收割前遊客們可以趕緊前往。
三奇伯朗大道 (圖片來源/冬山鄉公所)
宜蘭 – 三奇伯朗大道
三奇伯朗大道 (圖片提供/superyian)
台中 – 小伯朗大道金城武樹
台中金城武樹位在南屯的中彰公路旁 (圖片提供/黃風)
台中 – 外埔忘憂谷
外埔忘憂谷大片稻田宛如大地拼圖 (圖片提供/tc_chen)
台南 – 蒲公英農場
台南麻豆蒲公英農場 (圖片提供/debby7639)
花蓮 - 北埔佳林村、台9線
花蓮北埔佳林村 (圖片提供/ijj0808520)
花蓮北埔佳林村 (圖片提供/ijj0808520)
花東縱谷台9線 (圖片提供/__ivylin__)
台東 – 池上大觀亭
台東池上大觀亭 (圖片提供/yifengtzeng)
中南部的稻田已陸續在收割了,不過中北部的稻田也開始轉黃,想賞稻海的遊客們可以抓緊時間前往觀賞了。


蔣勳老師主講;大地行走--池上.駐村.蔣勳 - YouTube - https://goo.gl/snzmx9
【有鹿文化】蔣勳《池上日記》(附贈「大地行走—蔣勳朗讀池上縱谷詩句」CD)新書BV - YouTube - https://goo.gl/GgrkSY
【靜思書軒心靈講座】20160724 - 池上日記:自然秩序與土地倫理(上) - YouTube - https://goo.gl/IkKQgq
【經典.TV】20160731 - 池上日記 池上印象 - YouTube - https://goo.gl/p2o3N9


魅力客庄‧旅客故事館」形象示意圖。(客家委員會提供) 2017年12月08日 04:10 中國時報 報導徐力剛 客家委員會推行「客家特色產業亮點輔導暨東部客庄區域產經整合計畫」不遺餘力,2日於台北南港展覽館1樓K區打造「魅力客庄‧旅客故事館」,展示近期輔導成果。 「魅力客庄‧旅客故事館」分為「旅客故事」、「客庄產經」、「客產風華」、「客庄旅途」、「品客玩家」5大主軸,透過盤整創客、文化創意、六級化產業及社會企業等主題產業輔導,促進東部客家產業多元發展。 其中「旅客故事館」以靜態展覽、多媒體互動方式,讓民眾了解早期台灣東部客家人移民拓墾軌跡,並藉由「跟著故事去旅行」規畫產業亮點,輔導特色商家提供DIY手作、有獎徵答及花東好客旅遊分享活動,傳遞客庄迷人風情,10日前歡迎民眾踴躍前往會場參觀。 (中國時報)

池上多力米公司負責人梁正賢表示,去年農曆春節單日池上就賣出高達8,000個便當,池上常住人口頂多4、5千人,等於來池上的遊客比住民還多,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粗估目前池上大約有15家便當店、逾40家民宿、近20家複合式文創餐飲店。
梁正賢指出,池上農田有1,680公頃,平均一人兩甲半,人人都是田橋仔,一年收成兩次,剩下時間就是過生活,引進藝文可以讓農民安居樂業,也可以讓遊客放慢腳步延長停留時間,所以將池上提升為藝文米鄉
池上客家 https://youtu.be/skwP_PjW_bo?t=55
池上日記 https://youtu.be/5-Qzhs6iGw8?t=4
池上印象/池上穀倉藝術館 https://youtu.be/CHzbGKFy5rA
蔣勳-池上客家- https://goo.gl/YD5D7Z


穀倉華麗變身藝術館 蔣勳:這裡擁有生活的力量
www.cw.com.tw查看原始檔
以「辦喜事」的心情,迎接藝術館的開幕,蔣勳特地披上紅色圍巾,帶著一身愉悅。他說,池上穀倉藝術館從荒蕪、改建到揭牌,完全沒有公部門力量,都是民間自主投注的心力,「這是我在台灣最快樂的事情,」因為「舊的事物不應該消失,如何用新方法讓它再被利用,是門學問,」穀倉是最美好的示範。
由於過去穀倉農民多為阿美族人,開幕由阿美族頭目林阿貴,以傳統祈福儀式,帶領族人一起敬告天神大地,並用歌聲傳唱祝福的方式展開。林阿貴以阿美族母語祈禱著,「對地方之軟體建設,具備長遠宏觀,充滿正能量的影響力,期此能帶動地方,走向安康、快樂、祥和。」
藝術館保存穀倉記憶,緊密連結土地
已有60年歲月的穀倉,屬於建興碾米工廠,1940年由今穀倉主人、池上多力米公司負責人梁正賢的祖父梁火照所創立。
梁正賢回憶,當年是台灣經濟起飛、從農業轉向製造業的年代,大部份的穀倉有其他用途後便原地改建。這座位於鐵道旁的穀倉,因緣際會沒被破壞,得以在今日「華麗轉身」。在台灣好基金會的協助下,從倉庫改建成藝術家們的交流平台及展示創作空間。
台灣好基金會耕耘池上,朝著「人文藝術之鄉」的願景邁進,邀請藝術家駐村、參訪,積極與居民互動,除了舉辦「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等四季活動之外,也希望有個場所,將駐村藝術家在池上的創作留下,持續深化文化。(延伸閱讀:香港知名作家馬家輝,寫下對台東之美的感動)
台灣好基金會董事長柯文昌的夫人陳啟蓓說,「城市人的想法,需要藝術館就蓋個新場地,但遇到梁正賢主動捐出穀倉、提供經費,」加上池上鄉親的接納與支持,讓她很感動。池上以稻米聞名,「穀倉雖然不是古蹟,卻保存了在地記憶,」與土地的連結更加緊密。
負責改建設計的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副教授陳冠華,花了兩年時間,每個月來池上一趟,每次停留5到7天,放慢自己的腳步,「看居民長什麼樣?過怎樣的生活?」每3個月舉辦一場活動,邀居民參與尋找共同的記憶。
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副教授陳冠華,負責穀倉的改建設計。
策展團隊以影像方式展出穀倉的改建過程、居民訪談及池上老照片,透過居民的微笑臉孔與空間老照片,「逐漸復甦池上人對穀倉的情感,」陳冠華說,「藝術不該與人有距離,」於是透過一扇圓型透明窗,從路邊即可完整窺見蔣勳的畫作。(延伸閱讀:蔣勳駐村 提煉池上藝術派)
改裝後的藝術館,內部空間最讓梁正賢驚艷,他說,維持了原本的樣貌,「簡單」是最不簡單的事情。其中,藝術館的兩座大木門是由阿美族藝術家拉飛.邵馬手工打造,耗時一個多月。木質大門隔離了外界紛雜,不僅有隔音的實用功能,「從外面走到裡面,心情亦能慢慢沉靜。」
池上像鍋大骨湯,慢火熬出香味
近年,池上變成觀光熱門景點,蔣勳表示,「山水還是沒變,但遊客卻變得太多,假日的時候,一天湧進8000人,讓這個緩慢的小鄉鎮暫時失序。好像一鍋大骨湯,本來是慢慢地熬,才能熬出香味。突然加進太多料,卻讓湯底變得混雜。」
蔣勳說,他曾經看過開著進口名車的遊客,從車窗拋出垃圾,「我氣得想追上去揍他」;也遇到當地農民愁眉苦臉,一問之下才知道有遊客隨意踐踏秧苗,還反過來責怪農民,「既然不能踩,為什麼不立牌提醒?」他呼籲,遊客要遵守當地的秩序,「尊重在地文化是基本禮貌,你難道不知道秧苗本來就不能踩嗎?觀光文化不該如此惡質化,更不該把城市的想法,放到這裡。」
「大自然是池上最大的本錢,也是給在地人的餽贈,」梁正賢指出,「發展城鄉,不該一切以觀光為導向。」他認為,池上不排斥商業行為,但要尊重在地,「畢竟這是我們維持了幾十年才有的樣貌,有些商業模式不見得適合套用在這裡。」無論藝術家或是遊客,也希望「不要只是來沾醬油,能多增加停留的時間,」品味慢活之美。
梁正賢說,自己常常思考,「當外面的資源離開,池上還剩下什麼?」今天有了藝術館,即使藝術家離開,文化還是扎根於此。雖然「目前還是處於複製別人的腳步,」但期待有一天能長出自己的東西。
池上穀倉藝術館開館首展,由曾在池上駐村、參訪的藝術家們提供作品,包括蔣勳、席慕蓉、林銓居、葉海地、連明仁、池上鳳珠、董承濂、簡翊洪、拉飛.邵馬九位藝術家的創作。藝術館目前為免費參觀,每週三、四休館。(責任編輯:洪家寧)

2017-12-14_21241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