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葫蘆分+雙六+大富翁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CibL4H
大富翁到碟仙/流行一個嚇死人的遊戲,名為「查理、查理挑戰」(Charlie Charlie Challenge)。對著鉛筆提問:「查理,你在這裡嗎?」召喚墨西哥惡魔/碟仙遊戲也是由美國玩具廠商宣傳風行,並非來自古埃及神話。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mAEyMp

==========================

昇官圖

圖片搜尋結果File:水滸陞官圖.png

陞官圖又名選格、彩選格、選官圖、陞卿圖或百官鐸,是中國傳統的選格遊戲,並傳到朝鮮半島,相傳由明代倪元璐所創,其原型為張居正在內閣所創的「職官屏」。然而,根據清代曾任宮廷教師的汪師韓所著的《談書錄》,由於陞官圖採用明代官制,人們才誤以為它是明代產物,實際上陞官圖自唐代已有。為了證明這點,他引了宋代人方千里於《骰子選格》的序言:「開成三年春,…… 遇二三子號進士者,以穴骼雙雙為戲,更投局上,以數多少為進身職官之差數。」陞官圖是一種依靠轉動四面陀螺賭賽的圖版遊戲,參與者在一幅標誌著各種官銜的圖板上遊戲,從白丁起始,依照轉動陀螺獲得的判語升遷貶黜,以最先升任最高官制者為勝。在不同的歷史時代具體表現形式不同,最流行的陞官圖是依照明代官制編寫的,依清代官制編制的也有很多,民國之後,還出現了從小學生到大總統的陞官圖遊戲,此外,還有依據小說《紅樓夢》編制的陞官圖,此外也有八仙過海主題的陞官圖。各種陞官圖遊戲雖然形式不同,旦基本規則和玩法卻是完全一樣的。
遊戲工具
陞官圖遊戲的工具是一幅棋盤和一枚四面陀螺。棋盤一般為方形,以木板套色印刷。正中並列三格,分別寫有太師、太保、太傅每一格下分四欄用小字進行標註,分別寫明了德、才、功、贓四種不同情況下的獎懲辦法。環繞太師、太保和太傅的是三圈大小不一樣的格子,每個格子均寫有一項官銜,這些官銜依照所屬的衙門規類排列,從京內的內閣、六部到外埠的督撫道縣均有,在每個格子的下方都用小字附註德、才、功、贓的獎懲辦法。在正方形棋盤一側的最外圍一圈,格子中所標註的不是官銜,而是出身,從白丁開始到狀元為止共有15種出身。遊戲者需從白丁開始首先獲得出身才能進一步得到官銜。
陀螺是陞官圖遊戲的另一個工具,陀螺共分四面,多為木質,也有高級陀螺用紅木或象牙雕刻,陀螺四面分別寫有德才功贓的字樣,高級的陀螺四個字分別用紅、綠、藍、白四色書寫,普通的陀螺德才功用紅色寫,贓則必須用黑色書寫。
除了使用陀螺,也有使用骰子的玩法,根據唐代古籍《骰子選格序》記載,陞官圖遊戲「以六骰雙雙為戲,更投局上,以數多少為進身職官之差」
骰子規則 -
一對一是贓,一對四是德,一對六是才,一對五、三、或是二都是功。某種點數三個時就算兩對,以此類推。當擲完點數後,就以德才功贓的順序來看座落點要在哪個官位。 另外骰子投出來的點數,有可能有被忽略不計的機率,簡稱"做麻將"。其起源於當我的點數有一對以上時,則一對就可以不計。例如投完骰子來計是兩德一贓,那麼那個贓便可以忽略不計,因為德的點數是兩對。
骰子點數特殊規則:
龍:一二三四五六,算三德 豹子:全部是一點或四點,算五德
其餘賠率規則:
陞官圖的官位其實是被劃分成好幾種且有區隔之分。而由此而起一種叫【俸】的賠注方法。俸的情形有兩種,一種是在最上位(太字開頭的官位)擲到某點數對時,可要求大家付你錢,一般來說俸幾,就是賠幾注給你。 另外一種就是在同分類的官職中,由於其官職有上下之分,以至於兩人同居一分類的官職時,高位者可以要求低位者付錢。亦即除了出身(白丁到駙馬因為尚未做官,所以官場之事與其無關)之外,上述講的俸錢的規則完全適用。 舉個例:我擲完骰子後,官位為外縣的訓導。這時另一家擲骰子,跑到外縣的典史時,他就得付兩注錢給我(俸二),因為訓導跟典史的官職在同一種,且訓導大他兩位,因而可收此錢。 值得注意,上述所說之法不是說投完骰子後以哪裡為終來記,而是指過程有遇到就要。亦即當你德才功贓看完,發現到你過程中有經過某人的同種官職之中,就要收錢或付錢。若很不幸的來來回回,就看你經過幾次就付他幾次。
另個特殊規則是榮歸,只會發生在太師時。一般來說我見過非常多種榮歸後的賠注數量,但一般大多為十注。也就是當某家榮歸時,大家都得給他十注錢。
(本廢物沒玩過四骰子的,只碰過六骰。乞請知道規則者將其補齊)
遊戲規則
參與者各用一枚棋子,從白丁起始,輪流轉動陀螺,根據陀螺停止轉動之後顯示的字,按照棋盤上的判詞移動棋子,通常德的判詞最好,可以獲得越級升遷,才也能獲得升遷,功則原地不動,轉得贓便會被貶黜。
其他

水滸陞官圖
玩陞官圖曾經是非常流行的年俗,長常鼓勵孩子們進行這個遊戲,希望這個遊戲刺激小孩讀書上進進入仕途。也有文人以陞官圖為主題作文做詩,諷刺朝政,明末曾有詩:「紛紛爭欲做忠臣,楊左孫周有幾人,當日忠臣不惜命,近日升官有捷徑。」
過去還有《水滸傳》版的陞官圖。
陞官圖是中國傳統的圖版遊戲,有業者以陞官圖為藍本開發類似的電腦遊戲,令古老的遊戲在資訊時代重現。

==========================

《升官圖》——中國最早的桌遊
2016-03-12 11:19:38

升官圖是古代的一種棋類遊戲,乃至博弈品種,玩法類似大富翁,兩人以上,輪流擲骰子,決定前進或者後退,最終先走到正中心太師位者為勝。

升官圖。顧名思義,遊戲以不斷升官為目的,只是將異常複雜的晉升之路交由擲出骰子的大小決定。

過去的升官圖大都是木版印的,明、清、民國都有,內容上有區別,各朝各代的官府設置有不同。圖是皮紙抄本,內容是清代的,謄抄的年代大約也是清末。

從圖上可以解讀出清代從白丁做到一品大員的官路歷程!

結構是這樣的,起首是科舉之路,從白丁、童生、案首、監生、秀才、廩生、貢生、舉人、解元、進士、會元、傳臚、探花、榜眼最後到狀元,共十五個遞進。

有了功名就該入仕,先是知縣衙門,再知州衙門、知府衙門、京縣衙門、按察司衙門、監運司衙門、布政司衙門、京府衙門、督府衙門、欽差衙門、詹事府衙門、科道衙門、都察院衙門、國子監衙門、九卿衙門、六部衙門、翰林院衙門、內閣衙門、最後是太傅、太師、太保,共十九個官府機構,但並不都是官階的遞進,是衙門口遞進。

 

每個衙門都有由低到高的官職,最高職位的品級決定衙門的大小,就像現在的機構有處級、局級、部級……。比如最小的是知縣衙門,知縣是正七品;九卿衙門的通政是正三品;太傅、太師、太保是政治局常委,正一品。

從升官圖的玩法看古代官場道德標準

古代人從小就在遊戲中被灌輸了做人的理念。

升官圖用的骰子刻的分別是德、才、功、髒四個品名。德,代表好品行;才,代表好能力;功,代表建功勞;贓,就是貪贓枉法!一看便知,四個層次的官兒,有好有壞,好的就升遷,壞的就貶黜,社會的公共標準。

由此可見,選材品行為首!建功是官員們應該做的,給老百姓做事是職務基本工作內容,只能算稱職,絕不是「功勞」!現在的官兒拿「功」來吹噓、炫耀~,只把政績掛在嘴上,本末倒置。

「童生」位置的人,下次擲出了「德」,按照「童生」下面「德」字的註解就上升到「秀才」……,以此類推,有進有退,一步一步按照每個官銜下面的德才功髒四字的註解行棋,就能講遊戲一直進行下去。

 

入仕以後,每個官衙的官階都被品級標註,讓遊戲者知道官大官小,這就是官本位教育初級讀物。

值得注意的是,遊戲的最終是「太師」位,但必須在「太師」位上再擲出「德」,得到「榮歸」才算功德圓滿。可見古代人對善始善終的看重,能做到頂天大官而又全身而退的能有幾人。

再有就是太傅太師太保三個職位上的「贓」都是「免賀」,刑不上大夫的延續,如今的政治局常委的免死概是出於封建等級制度頑疾。

從升官圖遊戲的源流看到的官文化

升官圖大約創造發明在唐時,被稱為「彩選格」,宋朝時又稱「選官圖」,「可以考證的創始人似乎是唐朝的李頜,那時遊戲涉及的官職很簡單,只有幾十個。遊戲盤也多用木板製作,據聞發明的初衷是為諷刺官場黑暗。」

 

還有一個得到公認的說法是,《升官圖》起源於明代,是由崇禎王朝51宰輔之一的倪元璐發明,很難想像這樣一個在李自成攻陷北京後殉節的大高官會發明這樣的遊戲,「不過現在所能見到的多數《升官圖》中的官職與明代的官制比較符合,這倒是事實了。」

至清朝,升官圖的改良還與一個大名鼎鼎的人物有關,他叫紀曉嵐。相傳紀曉嵐奉聖命編修《四庫全書》時館臣通宵聚賭。乾隆詢問紀曉嵐,紀靈機一動說手下不是賭博,而是在做「升官圖」。當晚回家後紀曉嵐根據明朝的升官圖遊戲,依照清朝的官制改進一番,次日交給乾隆。清代最流行的遊戲就這麼誕生了。

在既定的遊戲框架下,升官圖幾乎每遇朝代、官職架構變化就會被相應調整,「從而成為既定時代下,老百姓熟悉官職分化序秩的便捷方式。」

除此之外,升官圖無疑帶有封建的烙印。「它所蘊含的,是官本位的封建社會認知。」馬春林說,這個遊戲在明清時被大人們視作對子女的教育工具,「讓他們從小了解官場升遷之道,從而樹立目標,為仕途奮鬥。」而所謂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從這個角度看,它在教育孩子從小好好學習方面,還是有積極意義的。」


「民國之後,還曾出現過一種從小學生到大總統的新版『升官圖』遊戲;再到後來,還有根據《紅樓夢》改編的圖版,以及八仙過海主題的遊戲。」馬春林說,小小一張「升官圖」寄託了百姓寄望通過入仕改變命運的理想,或者說是他們藉此得到一種半遊戲博弈半心理滿足的快感;更在若干版本中折射出中國民眾的草根智慧。

解放後經歷了數次社會變遷,升官圖這樣的遊戲失去了生存空間,很快絕跡。「但作為一種本質上屬於智慧產物的遊戲,它不可能就此永遠湮沒在歷史中。」馬春林說,前幾年流行的一款《大富翁升官之旅》,在遊戲框架上就酷似「升官圖」的改良版。

本文整合自:張磊《升官圖遊戲中國最早「桌遊」 玩法似飛行棋》、瓶底兒《升官圖的遊戲規則和文化內涵》 等文章

================================

升官圖規則【自存】 - https://goo.gl/xyIHqO

中國古代的遊戲陞官圖益智遊戲 @ 阿達古早店懷舊部落格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https://goo.gl/ewoisP

=========================

陞官圖遊戲中國最早「桌游」 玩法似飛行棋

時間:2012年9月16日 15:32

圖片搜尋結果

「紛紛爭欲做忠臣,楊左孫周有幾人。當日忠臣不惜命,近日昇官有捷徑。」這首明末小詩,說的是一種在當時很流行的遊戲——陞官圖。顧名思義,遊戲以不斷陞官為目的,只是將異常複雜的晉陞之路交由擲出骰子的大小決定。
在江蘇儀征市檔案館內,就珍藏著一幅或許是迄今官職版本最全的陞官遊戲圖《大清最新文武陞官全圖》。在該館副館長馬春林的解讀下,堪稱我國古代最早「桌面遊戲」的「陞官圖」遊戲活靈活現地展現在記者眼前。
檔案裡的「桌游」
A
是張什麼圖?
《大清最新文武陞官全圖》官職多達數百個
鋪陳在記者面前的這幅《大清最新文武陞官全圖》,紙面黃色斑駁古舊。據馬春林介紹,這是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從民間徵集而來,「近兩年整理檔案時翻了出來,覺得很有研究價值。」
方形的圖紙上,密密麻麻寫滿了文字,細看可發現它們由數十個方框組成,每個方框代表當時清朝的一個衙門或系統,如縣衙、州衙、翰林院、宗人府等等;框內有從屬此系統的大小官職,如州衙下分為「知州、州同、州判、吏目」;每個官職上方註明其品秩,如知州為從五品,則標注「從五」,以此類推。
B
怎麼玩的呀?
擲骰子決定「陞官」,擲出「豹子」就贏了
如是官職多達數百,螺旋排列形成遊戲圖。「遊戲方法很簡單,就是從起點開始,每人擲骰子決定『陞官』速度和進程。」
記者看到,起點處寫著「出身」二字,根據遊戲圖下方所附遊戲規則示意,這款遊戲最多可有10人共玩,工具則需6個骰子。馬春林告訴記者,「現存史料可考的各種版本陞官圖中,最簡單的用一隻類似骰子的陀螺就能玩,6只骰子的玩法最複雜。」
遊戲初始時的手氣將直接決定你的「出身」,更將影響接下來的「仕途」。在骰子的6個數字中,與「仕」諧音的「4」最尊貴,被稱作「紅」,如果擲出6個「紅」,那恭喜這位玩家,他一把就可以結束遊戲,直接晉陞為地位無比崇高的「衍聖公」,得到注錢若干後,「大賀」完勝。當然,除此之外的另外5種「六骰同數」,也是極為尊崇的「出身」,同樣可以「大賀」勝利結束,只是注錢少於「衍聖公」。確定了各自出身後,玩家再輪流擲骰子,將擲出的數字比對所處官職下的「判詞」,進階或降職。相對應的口訣是:「兩紅為德,兩六為才,兩五為功,兩二為柔,兩為贓」(該版本中沒有「兩三」的規則,原因不明,其他版本的「陞官圖」中,「兩三」代表「良」,意為良好,有相應的「晉陞」)。
舉例說明如下:某位玩家「出身」時擲出123456的不同組合,他立刻獲得相應的「留學生」職位。第二次擲出的骰子裡有兩個「紅(即4)」,就獲得一個「德」,根據「留學生」下方的「判詞」,將晉陞至正三品的「外務部左丞」。以此類推,歷經多輪投擲後,如果能在一品大員如「太師」的位子上再擲出德、才、功兼備的骰子,方可「大賀」結束遊戲。
C
有哪些規則?
「德」升「贓」罷黜,映射古時官員擢升標準
從遊戲的「判詞」中可以看出,古時官員擢升標準,以「德」為重。不管你在什麼位子上,只要能擲出兩個「4」所代表的「德」,就可以飛速晉陞,甚至越級提拔。最誇張的是根據遊戲規則,一次擲骰可以連續晉陞,比如你擲出了5個「4」,可以當做4個「德」,也就是連升4次。仍以「留學生」的出身為例,如此一來可直接成為從一品的「外務部尚書」,算是一步登天,位極人臣了。
「才」則稍遜一籌,從官職品秩上來看,「留學生」擲一個「德」可升為正三品「外務部左丞」;擲一個「才」只能升為「外務部左參」,正四品,足足低了兩個品秩。而更次之的「功」只能讓「留學生」晉陞為正五品的「郵傳部郎中」。
至於另外兩種判詞「柔」和「贓」,馬春林告訴記者,所謂「柔」即是「優柔寡斷」,做官如此自然得不到晉陞,所以在遊戲圖中但凡遇到「柔」,這一輪不升不降。而「贓」顧名思義就是貪贓枉法,在任何一個朝代都是為官大忌,連續扔出幾個「贓」,那基本上就輸定了。
不過,在遊戲規則中還標注著「贓遇德不行」,也就是說如果你同時擲出「德」和「贓」,那麼功過相抵,不陞官也不降職。更值玩味的是,當你一路凱歌高奏,順利進階為太師、太傅這樣的一品大員後,即便擲出再多的「贓」,也不會被罷黜降職,最多就是原地等待。「多少是那個年代『刑不上大夫』思想的一種體現吧。」馬春林說。
D
遊戲小竅門
到「外省衙門」轉一圈,進階之路會更順暢
而如果細細研究這張「陞官圖」,你會發現不是說每種官位都擲出「德」才對自己盡快「大賀」獲勝最有利。
例如在同樣的官位,擲一個「德」也許可以立刻晉陞到品秩更高的翰林院官職,卻可能在此後數輪都是在翰林院和學部衙門之間跳來跳去,很難進入正途;而如果擲一個「贓」被降到外府做個小小七品,卻可能很快由府而京縣、知州,一路攀升,最後總督而太保、太師。
「這幅陞官圖的官職擢遷路線和實際情況是比較符合的。」馬春林告訴記者,官場有官場的規律,明清時若想高昇,往往需要先在外省的縣、州、府衙門裡歷練一番,進階之路才會走得更加順暢,反而翰林院、學部這樣的清水衙門倒是讓很多人蹉跎了一生歲月。
「由此可見,發明或改進陞官圖的人必定是熟知宦途陞遷的規律,才能在陞官圖的設計裡安排了那麼多的機心和小技巧吧。」馬春林說。

檔案外的故事
各朝「陞官圖」都有奇趣故事
[唐朝]馬春林告訴記者,陞官圖大約創造發明在唐時,被稱為「彩選格」,宋朝時又稱「選官圖」,「可以考證的創始人似乎是唐朝的李頜,那時遊戲涉及的官職很簡單,只有幾十個。遊戲盤也多用木板製作,據聞發明的初衷是為諷刺官場黑暗。」
[明朝]還有一個得到公認的說法是,《陞官圖》起源於明代,是由崇禎王朝51宰輔之一的倪元璐發明,很難想像這樣一個在李自成攻陷北京後殉節的大高官會發明這樣的遊戲,「不過現在所能見到的多數《陞官圖》中的官職與明代的官制比較符合,這倒是事實了。」

網上出現的古代「陞官圖」遊戲。
[清朝]及至清朝,陞官圖的改良還與一個大名鼎鼎的人物有關,他叫紀曉嵐。相傳紀曉嵐奉聖命編修《四庫全書》時館臣通宵聚賭。乾隆詢問紀曉嵐,紀靈機一動說手下不是賭博,而是在做「陞官圖」。當晚回家後紀曉嵐根據明朝的陞官圖遊戲,依照清朝的官制改進一番,次日交給乾隆。清代最流行的遊戲就這麼誕生了。
「但我們館裡這張圖從官職看,已經是紀曉嵐死後多年的事,肯定後來又經過了多次改良演變。」馬春林說,在既定的遊戲框架下,陞官圖幾乎每遇朝代、官職架構變化就會被相應調整,「從而成為既定時代下,老百姓熟悉官職分化序秩的便捷方式。」
除此之外,陞官圖無疑帶有封建的烙印。「它所蘊含的,是官本位的封建社會認知。」馬春林說,這個遊戲在明清時被大人們視作對子女的教育工具,「讓他們從小瞭解官場陞遷之道,從而樹立目標,為仕途奮鬥。」而所謂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從這個角度看,它在教育孩子從小好好學習方面,還是有積極意義的。」
[民國後]「民國之後,還曾出現過一種從小學生到大總統的新版『陞官圖』遊戲;再到後來,還有根據《紅樓夢》改編的圖版,以及八仙過海主題的遊戲。」馬春林說,小小一張「陞官圖」寄托了百姓寄望通過入仕改變命運的理想,或者說是他們藉此得到一種半遊戲博弈半心理滿足的快感;更在若干版本中折射出中國民眾的草根智慧。
一度消失,如今出現了改良版網絡遊戲
到了解放初期,陞官圖遊戲漸漸少了,但一段時間內在街邊小攤、雜貨店舖,仍能不時見到用木夾夾著的一厚疊陞官圖出賣,「那時候每張陞官圖五分錢,印刷紙一般是質量比較差的宣紙,估計採用解放前留存下來的木製刻板,採用硃砂墨或者紅黑油墨印刷的,印刷質量雖說不太好,卻也是那時兒童們放學回家一種非常有趣的玩具了。」
解放後經歷了數次社會變遷,陞官圖這樣的遊戲失去了生存空間,很快絕跡。「但作為一種本質上屬於智慧產物的遊戲,它不可能就此永遠湮沒在歷史中。」馬春林說,前幾年流行的一款《大富翁陞官之旅》,在遊戲框架上就酷似「陞官圖」的改良版。
不僅如此,記者在網上看到,這兩年已經有人開發出「陞官圖」的網絡遊戲,更出現了以之為名的網站,一種叫做「陞官圖」的桌游也被人註冊了專利,線上線下的銷路都非常不錯。或許這種充滿懷舊和生活趣味的遊戲,重新流行的一天很快就要到來。

升官圖的遊戲規則和文化內涵_瓶底兒_新浪博客 - https://goo.gl/O9xN8G

=========================

相關圖片相關圖片

1595 清代手繪本《升官圖》一

1595 清代手繪本《升官圖》一紙

陞官圖心得

爭入翰林,抑或早進官場 —-科場與提早做官的比較
Posted by alchemy1001 in 陞官圖心得 on 五月 3, 2012

在陞官圖中,高中殿試一甲是第一個能獲各家賀籌的位置:探花榜眼賀十籌,狀元賀二十,如果連中三元者額外再賀二十,還能實授翰林正七品編修/從六品修撰。
這看來很不錯哦!一開始就能賺錢。那麼,起手異途出身的漢員,在低級官位上打滾,豈不顯得太可憐了?
監生、生員、貢生,甚至只是童生出身,看來應爭取機會入殿試,即使只中二甲三甲,只要成功進入翰林院,除了獲得協辦資格外,升官之快亦「似乎」為地方官所不及。
根據陞官圖的走法,經科舉入翰林,仕途順利者會在翰林院、詹事府和國子監之間來回,最後直上從二品禮部右侍郎,或先擔任從二品內閣學士,再做正二品巡撫。那麼,中間要花多少時間呢?
以科舉入翰林的最低資格,從七品庶吉士作一例。庶吉士是殿試二甲三甲者,因為優秀而選入翰林院學習的進士,由此開始,只要連續有五德(雙四),或者八才(雙六),就可升官至從二品內閣學士。殿試一甲者就更快,不論是編修或修撰,只需要四德或六才。而內閣學士下一步,就是禮部右侍郎或巡撫,離協辦只兩步之遙。
那麼,同樣官階的地方官又是怎樣?我以河院從七品州判舉例,如要升至從二品,最快也需要六德,方能獲得從二品布政使之位。而才,則要十才方能升至正二品刑部右侍郎。其他同品位地方官,晉升也差不多,最多差一德或一才,也可獲得從二品以上官位。
看來兩者也差不了多少?其實,這就等於一個人在官場上有德行或才能,皇上還是會提拔你的,不管你是翰林入仕,還是出身地方官。最大的分別,應在於遊戲中地方官員通常比入翰林者多,在考試途中,可能考不上舉人或進士,而直接做地方官;或雖中進士,但只是二甲三甲,授六部主事或正七品煩縣/簡縣。由於地方官或正六品主事遇上級機會多,又沒甚麼兼差收入,如果對手們一帆風順,升官迅速,又碰巧在同一部門工作,就要出見面禮(每位高層送五籌)。當然,有弊也有利,如果玩家「德才兼備」,情況就可能倒過來。
入翰林除於翰林院、詹事府和國子監升官外,還有兼差機會:學政、主考、會同考、國史館編修、起居注、武英殿總校、文淵閣校理、掌院學士。每個兼差支公注五籌,而且對手較少,相比起地方官只接受朝廷稽核業績(大計、紀錄、加級),來得要好。而且風浪不大,即使擲賍(雙一),三四五品的翰林官還是在這三個地方遷官(注意,若果未升官就在翰林院擲賍,雖可保協辦資格,但會被趕出翰林,以後不得回去)。而地方官則有機會原部門降級(原本收見面禮可能變成要付錢)、「予告榮歸」(告老歸田,各家賀十籌,品級考計原官品加一級)或「外員內調」,調回京做五寺卿、通政使或宗人府丞。這些位置,比起原本的外官位置,都會減慢玩家的升官速度。
以此看來,不論是地方官還是入翰林,升遷之路大同小異;只要地方官一路順利晉升,結果也不比翰林差。不過科舉入翰林,可以六部尚書身份,或從一品總督身份協辦大學士,至升殿閣,合支公注一百二十籌,比起同樣官位的異途漢員出身,又多一條發財路,只要不浪費太多時間在考試上,這功名還是值得一考。如果認為自己沒甚麼考試運,亦大可一開始轉做地方官,這是監生、生員、貢生出身的優勢。

發表留言
謄錄、召試、鴻博 —-科場士子的另外選擇
Posted by alchemy1001 in 陞官圖心得 on 四月 27, 2012

生員、監生、貢生出身入科場,除了爭入殿試,晉身翰林院獲得協辦大學士資格外,另有三個可能出現的選擇:謄錄、召試和鴻博。陞官圖註明了,士子可以選擇不去這些選擇,停在原位,等待下次機會。但為何要給予選擇的權利呢?因為從官位升遷來看,三者的仕途比入翰林來得慢。
謄錄一職為宋朝所設,當時是為了避免閱卷員認出考生的筆跡,因此會找專人將考生的卷抄一次,然後才發給閱卷員批改,而抄寫的過程就稱之謂「謄錄」。
在遊戲裡,一旦成為了舉人謄錄或監生謄錄,則不會參加任何考試,直接任官,但官位不高,舉人謄錄可至正七品縣長(謄錄──>揀發知縣──>繁/簡縣),而監生謄錄可至正六品主事(謄錄──>各部司務──>刑部/工部主事)。
召試(舉貢監生擲穿花)和鴻博(舉貢監生和進士擲素二對)皆列入「曠典」,即不定期舉行的特別考試。
清代召試跟常科(即普通科舉)不同,通常是皇帝隨興之所致召開,乾隆就曾於巡幸江南時舉行。而陞官圖中,玩家能獲得從七品內閣中書/中書科中書,或者中進士舉人,但也有機會罰回。
鴻博即清之「博學鴻詞科」,清朝用作安撫明代遺臣,及招攬在民間之漢族士人,只於康熙十八年及乾隆元年召開過。鴻博相比起召試和謄錄,屬於比較好的出路,因為只要擲到德,就可入翰林作檢討,即時得到協辦資格,雖然不像狀元榜眼探花可收賀籌,但升遷也會比地方官快一點。其他可升遷的官位有兵部/禮部主事、從七品中書科中書和簡縣。
既然三者的晉升之路不如科舉,那給予選擇權也屬於正常。而在歷史上,士子們也可選擇應舉與否。那麼,遊戲的製作者為何不將之刪去呢?我認為,這就好比對科舉制度的模擬,而曾經出現過的謄錄、召試和鴻博,作者似乎也想加進去,故在陞官圖中以偶然方式出現。另外,中央規則處亦明寫著「今遵會典制為品級,全圖備滿員漢員之制,別正途異途之分,非遊戲也」,既然作者的意圖是「非遊戲也」,也就會盡力模擬整個科場,讓各位玩家了解清代的科場是怎個回事。
至於他們有沒有作用?除非玩家害怕考試中途被罰停(停科),否則我還是建議努力考科舉,即使考中舉人,後授從六品直州州同,也不算差,因為難得科舉士子出身,就這樣放棄中殿試一甲收錢的機會,看來會得不償失啊。

發表留言
捐班候補,事在人為 —-談陞官圖捐錢買官
Posted by alchemy1001 in 陞官圖心得 on 四月 23, 2012

陞官圖中央有一捐班候補格,玩家可捐籌至公注,獲補相應之官缺。
捐官一事,按《清史稿志八十七‧捐納》所載,「其始固以蒐羅異途人才,補科目所不及」,但「中葉而後,名器不尊,登進乃濫,仕途因之殽雜矣」。因為並非每個人都願意走正途(即科舉),於是想以捐納一法,網羅異途人才。原本捐官跟特科一樣,並非年年納捐,只是朝廷需要用錢時(例如發動戰爭、河道整修、賑濟災民等),才開的特例,後來才變成常例。
遊戲中,各玩家可捐的官包括:
1. 地方官,可捐補縣、州、府、道。
2. 京官,可補戶刑工三部的主事、員外、郎中。
要捐多少,就按玩家希望捐補職之品位,及現職之品位相差,每級五籌。如果玩家本身沒有官位,或者未入流,則當成是正十品(本身並無此品,只方便計算用)計算捐款。另,京官捐外官可少補一級,即正七京官可以二十五籌捐「候補道」(正四品)。
為甚麼不能補更高品位的官?這似乎跟行政安排有關,《清史稿志八十七‧捐納》內亦只寫了「捐途文職小京官至郎中,未入流至道員」,望將來有時間能查證。
不過話說回來,遊戲裡容許捐班候補,而在《遊戲官場──陞官圖與中國官制文化》一書中,就提倡禁止捐官,理由是「體現公平,增加趣味」,我倒認為,捐官本身有其存在意義,也很符合賭博的原則:追加成本,追求更高的回報。
首先我建議一件事:當你的骰子沒有任何組合時(例如一二四五,或一一四五,因一賍見四抵銷),可以重擲。這樣不管你在任何位置,都會發生事情。遊戲進行得也會較快。當然,可能出現不能走的組合,例如在筆帖式擲柔,無法行走。甚至在舉人位擲賍,要停一次。假如不幸這樣停個三四回合,其他人可能已經中狀元榜眼入翰林,或做了一州之長,自己還是白身,或者升升降降,仍是從九芝麻官,假若不捐官,恐怕遊戲完結時,光比品級考就輸幾十籌了。(品級考:遊戲只剩下一人未退休時完結,各玩家按自己現有品級與他家比較,每比對方高一級收五籌,封典爵位比正一品再高,按王公候伯子男順序。)
如果覺得自己仕途順利,可不捐官;但是在宦海浮沉,升降非人力能控制,捐官在遊戲裡就成為玩家能控制的唯一策略:甚麼時間捐官?趁所有人未起步,先捐高官,儘快爬上高位;抑或留待仕途清晰後,再行捐官改變命運?又或者留作最後手段,先看命運如何擺佈?這一切決定,都操之在玩家。
當然,捐官亦有風險,跟舉人進士一樣,擲了賍是要罰停的。這跟歷史一樣:捐了官,不一定能立即補到,要等到有缺才能補正。也可能因為表現一般,要「學習試用」,這比罰停要好一些。即使補正,也不代表往後一帆風順,玩家只是把起跑線拉前,或把差距拉近,最後還得靠玩家的運氣。

1 則迴響
專門科很敬業 —-太醫院和欽天監
Posted by alchemy1001 in 陞官圖心得 on 四月 20, 2012

中央規則有特別提到醫士和天文生的一句:「如醫生天文生,不願當者准其加捐,醫生天文生已行者,不准復捐,如願下場者亦聽」
如果玩家起手擲得聚一或聚二(三個一或二),就能夠成為陞官圖中的專科人物:醫士(聚一)或者天文生(聚二)。只要玩家仍是醫士或天文生,仍可作未入流捐班候補,可一旦進入太醫院或欽天監後,就不得捐官。
到底這兩個部門,有甚麼缺點,要在中央規則處特別提醒玩家,並有「醫生天文生已行者,不准復捐」之例呢?
首先說缺點。答案很簡單,這兩個部門,基本上都很「敬業樂業」,只要一進去,就不怎麼能轉出來,而且幾乎沒有油水,完全與陞官圖的「為官之道」背道而馳!
但兩部門相比較,太醫院應算較差。
由醫士出身,假若不捐官,一路在太醫院爬上去,最多擔任太醫院院使,途中可能因為擲才而支公注五籌(醫士、八品吏目、正七品御醫和正六品院判),不過杯水車薪,而正五品院使再升品位,最多升至正二品就大賀。各位一看就明白,做宮廷醫生還真是敬業啊,只是一直做自己的專業,收微薄的「酬勞」,最後品級考還必定要付錢給退了休的尚書大人、總督大人、大學士……等一下!不是有「凡一二品遇全色論封典」一例嗎?對不起,太醫院的門牌已寫得清清楚楚:「如在二品上擲全色,作正二品大賀不論封典」。原來做醫生,連封爵也不可能,那根本是沒錢賺嘛。
天文生在欽天監任職期間,雖然沒油水可撈,但有趣的是,欽天監的官員竟然可以走出去!那就是擔任正六品的五官正或監副的時候,玩家有機會成為禮部或刑部主事(五官正擲德或才)、都察院都事(同上,擲良)、兵部或工部員外(監副擲德或才)。至於為甚麼會如此,就不得而知了,留待異日再尋覓。
同樣,一旦成了正五品監正,就跟院使一樣,只能等正二品大賀,不得論封。假若有玩家先退休,基本上是虧定了。
至於為何此二部門不能捐官呢?按《清史稿志九十‧職官二》所載,「乾隆四十七年改一人為蒙古員缺。……並定監官升轉不離本署,積勞止加升銜,著為例。」大抵是因為乾隆曾規定欽天監官員不得升轉他官,而陞官圖就據此而定此例,避免玩家以捐官轉離欽天監。至於太醫院,《清史稿》並沒有記載原因(也是我懶翻其他各志),但我猜想:醫士一旦離開本職,就甚麼也做不了,皇帝因此不授他官;或者醫士太專門,皇上根本不讓他們升遷他官;又或者提拔醫士作其他官職,會受正途出身的官員非議,故皇上只准醫士們於太醫院升銜。
那麼,這兩部門是否完全沒有進入的價值呢?其實,一局六人的陞官圖,第一人大賀時能收一百五十籌以上的賀禮,只要該局是六人或以上,其他玩家的出身一般,那麼太醫院和欽天監也不是太差的選擇。但要注意:若果太多人正途出身,爭入科場上殿試,可能未退休前,要先拿錢賀人,那可就虧本了。

發表留言
正途、異途、翰林、滿員、舉人、進士 —- 陞官圖細字規則
Posted by alchemy1001 in 陞官圖心得 on 四月 17, 2012

最近特別留意到光祿寺下面的一段小字:
「由異途出身典簿不得作滿缺」
上次跟友人玩,他擲到去光祿寺典簿,我們認為他不是滿員,按此句意思而被迫留任。但是回家想想,又好像不是這麼回事。假若我們所玩的為正確,那應寫作:

「非滿員出身不能任滿缺」

所以,我認為我們的玩法仍有錯漏,故此我花了點時間,去細看陞官圖上的細字規則。

除了中央的「千字文」外,某些部門下亦有細字規則,有些會大大影響玩家的仕途,必須綜合來看,才能完全明白。

例如關於如何成為滿員,中央規則寫:「筆帖式出身及經任滿缺者作滿員」

為何要關注這件事呢?皆因遊戲中,能成為協辦大學士然後上殿閣,是最簡單的發財途徑(每次任大學士收四十籌,由協辦升內閣大學士,到殿閣大學士,三次合共支公注一百二十籌,等於封了一次王爵),而要有資格成為協辦大學士,要麼你是滿員,要麼是漢員翰林出身。

如果玩家非筆帖式或官學生出身(即滿員出身),又無法經科舉或鴻博詞科入翰林(擔任修撰/編修/檢討/庶吉士),是否代表沒有機會入閣呢?如果沒有上述之中央規則,就只剩下擔任宮銜後擲穿花(三四五六),難度頗高。

「滿缺」一字眼只出視在太僕寺的員外、主事、主簿及光祿寺的署丞和典簿。而除了筆帖式可升至此等位置,我發現有三個地方也有機會升任滿缺:在直隸州和州的 州判擲雙四(德),皆可晉升為光祿寺典簿,而蔭生出身擲雙二(柔),也可行此職。如果按我本身之玩法,玩家非滿員出身,不能擔任滿缺,那這個走法豈不等於 電腦程式的「bug」而被迫罰停?看來並不合理。我認為,這個行法,應代表一種特別獎賞(否則用不著擲德或穿花蔭生出身),而按照「經任滿缺者作滿員」, 這行法可理解為「因擔任過滿缺,故現獲得滿員資格,可於將來擔任協辦大學士」。

但是這個行法卻是有條件的,就是「由異途出身典簿不得作滿缺」。如果玩家出身異途,很遺憾,這職位就與你無緣,被迫留任。

那麼,甚麼是異途呢?這就牽涉到如何分辨遊戲裡的正途和異途。

本身中央規則只寫:「凡詞科及鴻博召試出身者俱作正途」,但是詞科出身不容易(要聚六,即三個六),鴻博(進士、舉人、貢生、監生和學院各生擲素二對)和召試(除進士外前述擲穿花)更是難得,那麼正途是否如此狹窄?

四骰陞官圖的內容按清朝官制擬定,時人應對何為正途異途頗熟悉,故略而不題。因此,我參考了《清史稿志八十五‧選舉五》,作為分辨正途異途之方法:

「凡滿、漢入仕,有科甲、貢生、監生、蔭生、議敍、雜流、捐納、官學生、俊秀。定制由科甲及恩、拔、副、歲、優貢生、蔭生出身者為正途,餘為異途。異途經保舉,亦同正途,但不得考選科、道。」

以此觀之,監生、生員、保舉、貢生和蔭生一律為正途,童生則是未定(皆因其可為保舉生員監生,亦可直入鴻臚寺當序班),其他出身為異途。

如此看來,出身正途,如不能經科舉入翰林,漢員還可以憑運氣成為滿員獲得協辦資格(雖然機會很細)。否則,只好熬資歷,碰個宮銜,或早早大賀收錢。

另,即使玩家只中舉人或進士,無法入翰林,仍需作記錄,皆因會影響能當之差事或官職。

禮部下細字:「六部郎中員外,非舉人出身御史俱作煩府,滿員不受此限。」

六部中的郎中及員外,如非舉人出身,不能擔任監察御史,必須外調煩府,但滿員例外。

戶部下細字:「凡由捐班雜職出身,非進士底者,遇總裁主考會同考各差,作留任。」

要擔任跟科舉有關的兼差,必須曾中進士(但不一定要入過翰林),否則當留任。

縣下細字:「由科甲出身遇柔同考,由佐雜捐班遇柔大計」

正七煩縣和簡縣都是遇柔大計同考,科甲即曾中舉人以上,即使正途出身,如無功名,只能行大計。

File:小升官圖.jpg

==================

中國古代賭博史:古代賭博種類大全以及賭博文化_中國歷史網 - https://goo.gl/B0b6MH

相關圖片

==================

150. 陞官圖 @ 懷舊趣,紙上之樂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C7bpoI

======================

圖片搜尋結果相關圖片

清國朝漢員文武升官圖

圖片搜尋結果

圖片搜尋結果

圖片搜尋結果相關圖片圖片搜尋結果圖片搜尋結果

===============================

150. 陞官圖 @ 懷舊趣,紙上之樂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C7bpoI

收了這麼多年,發現升官圖還蠻難收的... 

可能有特定的人在收集,或是比較古老

這篇秀出來的照片全部都是倒立哥的收藏

這幾張圖都很特別,而且很有文化價值。

陞官圖是中國古代的桌上遊戲,據傳由明代倪元璐所創,亦傳創自唐代。

陞官圖是一種依靠轉動四面陀螺賭賽的遊戲,

參與者在一幅標誌著各種官銜的圖板上遊戲,

從白丁起始,依照轉動陀螺獲得的判語升遷貶黜,以最先升任最高官制者為勝。

(通常都只會到宰相,沒有人升到皇帝的....皇帝換人是要用革命或推翻的...)

在不同的歷史時代具體表現形式不同,民國之後,還出現了從小學生到大總統的陞官圖遊戲。

民國以後流行於台灣的陞官圖,多從學生、國民、士兵開始往上升,

不同身分有晉升的不同系統,例如士兵較容易往排長、連長等軍職方面晉升;

而學生則從科員、科長的方向走。不過最後目標都是晉升為總統。

先來看看下面這張吧! 

這張感覺長的中規中矩的,總統的左邊是軍職,右邊是文職

玩法看來頗簡單,就是滾個四面陀螺骰,看所在的位置指示生或降而已

126

 

127

 

128

個人覺得 兒童的恩物 這句話頗妙

129

細看發現,丟到四是降階

第二張看來時代更古早了,

黑白印刷,外帶注音符號

加以反攻大陸與解救同胞的口號

實在是太有感覺了... 魚寶也好希望擁有一張啊

130

標語很酷! 

131

明憲出版社,和之前龜博士升學是同一家出的。以前標語其實很有道理的,惜福的態度是現代人少有的。

132

很棒的標語

133

解救大陸同胞

 

第三張升官圖,圓圓的

頗美的設計

且有更多的職位和學歷等等...

感覺也複雜許多,玩法稍有不同,值得一看

135

我喜歡正中間的三民主義和五權憲法的設計

136

玩法規則,蠻特別的,有符合國情喔

138

139

地方政治、政黨政治

140

有種獨特的美感

141

已經消失的國民大會

142

還有個盒子

143

這就是那種特別的四面陀螺骰

 

第四張,是民國66年出版的

比我還老上幾年。

145

 

144

 

第五張,這...真的是骨董了

猶記得當時去倒立哥家拍照時

小心翼翼的拿起這張應該是版畫印製的油紙老升官圖

心中是澎湃不已啊! 倒立哥真是不少好東西! 

瞧瞧這些,已經不是民國時代的官階了

到底是何時印製的呢? 這我也沒答案

但感覺就是超老的就是了~ 

146

感覺像是葫蘆問的玩法

147  

每個人還長的不太同,挺精美的

148

 

第六張

也是張老官階的升官圖

但以這種印刷方式,還是民國時代的東西囉

150

151

152

好複雜....

 

第八張

也是明憲出版

所以標語上的文字是和之前一樣的

藍紅二色印刷搭配得頗為顯眼

圓形的設計也漂亮的

一樣有著反攻大陸解救同胞的字眼

153

 

154

 

155

 

156

 

157  

==========================

陞官圖又名選格、彩選格、選官圖、陞卿圖或百官鐸,是中國傳統的選格遊戲,並傳到朝鮮半島,相傳由明代倪元璐所創,其原型為張居正在內閣所創的「職官屏」。然而,根據清代曾任宮廷教師的汪師韓所著的《談書錄》,由於陞官圖採用明代官制,人們才誤以為它是明代產物,實際上陞官圖自唐代已有。為了證明這點,他引了宋代人方千里於《骰子選格》的序言:「開成三年春,…… 遇二三子號進士者,以穴骼雙雙為戲,更投局上,以數多少為進身職官之差數。」陞官圖是一種依靠轉動四面陀螺賭賽的圖版遊戲,參與者在一幅標誌著各種官銜的圖板上遊戲,從白丁起始,依照轉動陀螺獲得的判語升遷貶黜,以最先升任最高官制者為勝。在不同的歷史時代具體表現形式不同,最流行的陞官圖是依照明代官制編寫的,依清代官制編制的也有很多,民國之後,還出現了從小學生到大總統的陞官圖遊戲,此外,還有依據小說《紅樓夢》編制的陞官圖,此外也有八仙過海主題的陞官圖。各種陞官圖遊戲雖然形式不同,旦基本規則和玩法卻是完全一樣的。
遊戲工具
陞官圖遊戲的工具是一幅棋盤和一枚四面陀螺。棋盤一般為方形,以木板套色印刷。正中並列三格,分別寫有太師、太保、太傅每一格下分四欄用小字進行標註,分別寫明了德、才、功、贓四種不同情況下的獎懲辦法。環繞太師、太保和太傅的是三圈大小不一樣的格子,每個格子均寫有一項官銜,這些官銜依照所屬的衙門規類排列,從京內的內閣、六部到外埠的督撫道縣均有,在每個格子的下方都用小字附註德、才、功、贓的獎懲辦法。在正方形棋盤一側的最外圍一圈,格子中所標註的不是官銜,而是出身,從白丁開始到狀元為止共有15種出身。遊戲者需從白丁開始首先獲得出身才能進一步得到官銜。
陀螺是陞官圖遊戲的另一個工具,陀螺共分四面,多為木質,也有高級陀螺用紅木或象牙雕刻,陀螺四面分別寫有德才功贓的字樣,高級的陀螺四個字分別用紅、綠、藍、白四色書寫,普通的陀螺德才功用紅色寫,贓則必須用黑色書寫。
除了使用陀螺,也有使用骰子的玩法,根據唐代古籍《骰子選格序》記載,陞官圖遊戲「以六骰雙雙為戲,更投局上,以數多少為進身職官之差」。
骰子規則 -
一對一是贓,一對四是德,一對六是才,一對五、三、或是二都是功。某種點數三個時就算兩對,以此類推。當擲完點數後,就以德才功贓的順序來看座落點要在哪個官位。 另外骰子投出來的點數,有可能有被忽略不計的機率,簡稱"做麻將"。其起源於當我的點數有一對以上時,則一對就可以不計。例如投完骰子來計是兩德一贓,那麼那個贓便可以忽略不計,因為德的點數是兩對。
骰子點數特殊規則:
龍:一二三四五六,算三德 豹子:全部是一點或四點,算五德
其餘賠率規則:
陞官圖的官位其實是被劃分成好幾種且有區隔之分。而由此而起一種叫【俸】的賠注方法。俸的情形有兩種,一種是在最上位(太字開頭的官位)擲到某點數對時,可要求大家付你錢,一般來說俸幾,就是賠幾注給你。 另外一種就是在同分類的官職中,由於其官職有上下之分,以至於兩人同居一分類的官職時,高位者可以要求低位者付錢。亦即除了出身(白丁到駙馬因為尚未做官,所以官場之事與其無關)之外,上述講的俸錢的規則完全適用。 舉個例:我擲完骰子後,官位為外縣的訓導。這時另一家擲骰子,跑到外縣的典史時,他就得付兩注錢給我(俸二),因為訓導跟典史的官職在同一種,且訓導大他兩位,因而可收此錢。 值得注意,上述所說之法不是說投完骰子後以哪裡為終來記,而是指過程有遇到就要。亦即當你德才功贓看完,發現到你過程中有經過某人的同種官職之中,就要收錢或付錢。若很不幸的來來回回,就看你經過幾次就付他幾次。
另個特殊規則是榮歸,只會發生在太師時。
遊戲規則
參與者各用一枚棋子,從白丁起始,輪流轉動陀螺,根據陀螺停止轉動之後顯示的字,按照棋盤上的判詞移動棋子,通常德的判詞最好,可以獲得越級升遷,才也能獲得升遷,功則原地不動,轉得贓便會被貶黜。
其他
水滸陞官圖
玩陞官圖曾經是非常流行的年俗,家長常鼓勵孩子們進行這個遊戲,希望這個遊戲刺激小孩讀書上進進入仕途。也有文人以陞官圖為主題作文做詩,諷刺朝政,明末曾有詩:「紛紛爭欲做忠臣,楊左孫周有幾人,當日忠臣不惜命,近日升官有捷徑。」
過去還有《水滸傳》版的陞官圖。
陞官圖是中國傳統的圖版遊戲,有業者以陞官圖為藍本開發類似的電腦遊戲,令古老的遊戲在資訊時代重現。


《升官圖》——中國最早的桌遊
2016/03/12 來源:桌遊頑主
升官圖是古代的一種棋類遊戲,乃至博弈品種,玩法類似大富翁,兩人以上,輪流擲骰子,決定前進或者後退,最終先走到正中心太師位者為勝。
升官圖。顧名思義,遊戲以不斷升官為目的,只是將異常複雜的晉升之路交由擲出骰子的大小決定。
過去的升官圖大都是木版印的,明、清、民國都有,內容上有區別,各朝各代的官府設置有不同。圖是皮紙抄本,內容是清代的,謄抄的年代大約也是清末。
從圖上可以解讀出清代從白丁做到一品大員的官路歷程!
結構是這樣的,起首是科舉之路,從白丁、童生、案首、監生、秀才、廩生、貢生、舉人、解元、進士、會元、傳臚、探花、榜眼最後到狀元,共十五個遞進。
有了功名就該入仕,先是知縣衙門,再知州衙門、知府衙門、京縣衙門、按察司衙門、監運司衙門、布政司衙門、京府衙門、督府衙門、欽差衙門、詹事府衙門、科道衙門、都察院衙門、國子監衙門、九卿衙門、六部衙門、翰林院衙門、內閣衙門、最後是太傅、太師、太保,共十九個官府機構,但並不都是官階的遞進,是衙門口遞進。
每個衙門都有由低到高的官職,最高職位的品級決定衙門的大小,就像現在的機構有處級、局級、部級……。比如最小的是知縣衙門,知縣是正七品;九卿衙門的通政是正三品;太傅、太師、太保是政治局常委,正一品。
從升官圖的玩法看古代官場道德標準
古代人從小就在遊戲中被灌輸了做人的理念。
升官圖用的骰子刻的分別是德、才、功、髒四個品名。德,代表好品行;才,代表好能力;功,代表建功勞;贓,就是貪贓枉法!一看便知,四個層次的官兒,有好有壞,好的就升遷,壞的就貶黜,社會的公共標準。
由此可見,選材品行為首!建功是官員們應該做的,給老百姓做事是職務基本工作內容,只能算稱職,絕不是「功勞」!現在的官兒拿「功」來吹噓、炫耀~,只把政績掛在嘴上,本末倒置。
「童生」位置的人,下次擲出了「德」,按照「童生」下面「德」字的註解就上升到「秀才」……,以此類推,有進有退,一步一步按照每個官銜下面的德才功髒四字的註解行棋,就能講遊戲一直進行下去。
入仕以後,每個官衙的官階都被品級標註,讓遊戲者知道官大官小,這就是官本位教育初級讀物。
值得注意的是,遊戲的最終是「太師」位,但必須在「太師」位上再擲出「德」,得到「榮歸」才算功德圓滿。可見古代人對善始善終的看重,能做到頂天大官而又全身而退的能有幾人。
再有就是太傅太師太保三個職位上的「贓」都是「免賀」,刑不上大夫的延續,如今的政治局常委的免死概是出於封建等級制度頑疾。
從升官圖遊戲的源流看到的官文化
升官圖大約創造發明在唐時,被稱為「彩選格」,宋朝時又稱「選官圖」,「可以考證的創始人似乎是唐朝的李頜,那時遊戲涉及的官職很簡單,只有幾十個。遊戲盤也多用木板製作,據聞發明的初衷是為諷刺官場黑暗。」
還有一個得到公認的說法是,《升官圖》起源於明代,是由崇禎王朝51宰輔之一的倪元璐發明,很難想像這樣一個在李自成攻陷北京後殉節的大高官會發明這樣的遊戲,「不過現在所能見到的多數《升官圖》中的官職與明代的官制比較符合,這倒是事實了。」
及至清朝,升官圖的改良還與一個大名鼎鼎的人物有關,他叫紀曉嵐。相傳紀曉嵐奉聖命編修《四庫全書》時館臣通宵聚賭。乾隆詢問紀曉嵐,紀靈機一動說手下不是賭博,而是在做「升官圖」。當晚回家後紀曉嵐根據明朝的升官圖遊戲,依照清朝的官制改進一番,次日交給乾隆。清代最流行的遊戲就這麼誕生了。
在既定的遊戲框架下,升官圖幾乎每遇朝代、官職架構變化就會被相應調整,「從而成為既定時代下,老百姓熟悉官職分化序秩的便捷方式。」
除此之外,升官圖無疑帶有封建的烙印。「它所蘊含的,是官本位的封建社會認知。」馬春林說,這個遊戲在明清時被大人們視作對子女的教育工具,「讓他們從小了解官場升遷之道,從而樹立目標,為仕途奮鬥。」而所謂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從這個角度看,它在教育孩子從小好好學習方面,還是有積極意義的。」
「民國之後,還曾出現過一種從小學生到大總統的新版『升官圖』遊戲;再到後來,還有根據《紅樓夢》改編的圖版,以及八仙過海主題的遊戲。」馬春林說,小小一張「升官圖」寄託了百姓寄望通過入仕改變命運的理想,或者說是他們藉此得到一種半遊戲博弈半心理滿足的快感;更在若干版本中折射出中國民眾的草根智慧。
解放後經歷了數次社會變遷,升官圖這樣的遊戲失去了生存空間,很快絕跡。「但作為一種本質上屬於智慧產物的遊戲,它不可能就此永遠湮沒在歷史中。」馬春林說,前幾年流行的一款《大富翁升官之旅》,在遊戲框架上就酷似「升官圖」的改良版。
本文整合自:張磊《升官圖遊戲中國最早「桌遊」 玩法似飛行棋》、瓶底兒《升官圖的遊戲規則和文化內涵》 等文章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nEJGGz.html

--------------------------

http://tinyw.in/0lZ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