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娶柳如是
崇禎十二年(1639年)冬,錢謙益到訪杭州。在名妓草衣道人王微處,他讀到了同為名妓的秦淮八艷之一柳隱(字如是)所寫的《西湖八絕句》,對其中「垂楊小院繡簾東,鶯閣殘枝未相逢。大抵西泠寒食路,桃花得氣美人中」特別是「桃花得氣美人中」一句讚嘆不已,遂邀請柳如是同游西湖。
崇禎十三年(1640年)冬十一月,柳如是女扮男裝,以「柳儒士」之名到常熟虞山半野堂拜訪錢謙益,作詩稱讚錢說:「聲名真似漢扶風,妙理玄規更不同。一室茶香開澹暗,千行墨妙破冥濛。竺西瓶拂因緣在,江左風流物論雄。今日沾沾誠御李,東山蔥嶺莫辭從。[17]」將錢謙益比作東漢的馬融、李膺和東晉的謝安,並流露出對錢的愛慕,希望能結成姻緣。錢謙益次韻回贈:「文君放誕想流風,臉際眉間訝許同。枉自夢刀思燕婉,還將摶土問鴻蒙。沾花丈室何曾染?折柳章台也自雄。但似王昌消息好,履箱擎了便相從。[18]」將柳如是比作卓文君、薛濤,還借用章台柳的典故表示了對柳如是身世的理解,最後做出了「履箱擎了便相從」的急切回應。後錢謙益專門刻《東山酬和集》以記,並尊稱柳如是為「河東君」。 錢謙益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46NRLy0
《柳如是》江南名妓,陳寅恪所著的《柳如是別傳》/「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1628年,柳如是十歲時為江南名伎徐佛收養/柳如是感其徜徉於湖光山水,詩酒作伴深情,願嫁此時早已年過半百的錢謙益。錢謙益大喜過望,於次年迎娶柳如是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sbYgX1
黃萱「黃寶萱」,福建南安人,曾經是國學大師陳寅恪的助手。陳寅恪曾表示:「總而言之,我之尚能補正舊稿,撰著新文,均由黃先生之助力。若非她幫助我便為完全廢人,一事無成矣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Qymcrh
陳端生《再生緣》「女性主義小說」/陳端生《再生緣》一部女人寫給女人看的書-清代彈詞女作家/戲曲《孟麗君》/《再生緣》的故事如此出名,而其作者的生平卻鮮為人知。所幸陳寅恪先生與《柳如是別傳》一樣,陳先生的論文全是考證晚年專「作無益之事,以遣有涯之生」,寫了近80頁的長篇論文《論〈再生緣〉》/《孟麗君》女扮男裝,科考中了狀元,並被丞相選作女婿/《再生緣》講述了元成宗時尚書之女孟麗君與都督之子皇甫少華的悲歡離合的悲劇故事。原作共17卷,近60萬字,仍未完成,續本中流傳較廣的為杭州女詩人梁德繩與其夫許宗彥所續成的3卷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QPfMJP
陳寅恪/福建上杭客家話客家人/與錢穆、陳垣、呂思勉並稱為嚴耕望所評選的「現代四大史學家」/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華民國(民初時期)清華大學國學院四大導師之一(其餘三人為梁啟超、王國維、趙元任),通曉二十餘種語言/具備了閱讀蒙古語、藏語、滿語、日語、梵語、英語、法語、德語、巴利語、波斯語、突厥語、西夏語、拉丁語、希臘語等十餘種語言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JJcCIk
==========================
才情斗八高 膽識過鬚眉秦淮八艷之首--柳如是
她,自小讀書:「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故自號如是。
她,是明末清初秦淮河畔如雲佳麗中的一朵奇葩。
她,天生麗質,一適周道登,再愛宋徵輿,三適陳子龍,最終與錢謙益白頭偕老。
她,敢愛敢恨,視封建禮法如無物;
她,豪邁不讓鬚眉,忠心為國,明亡時力勸丈夫殉節,自己投水以殉國;
她,膽識過人,伉儷情深,為救夫君願以身代死。
於是,錢謙益作詩讚頌:從行赴難有賢妻!才華橫溢,秦淮名妓中堪稱第一,詩文雄健渾達,神奇妙曠,脫盡紅粉閨氣。。。
她,風塵女俠氣節錚錚,足以令無數鬚眉汗顏;
她,如出淤泥之白蓮,為世間留下不盡清芳。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808AR2.html
清代錢杜《河東君象》
清代錢杜《河東君象》
柳如是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hXGKr2
柳如是(1618年-1664年),本名楊愛,後改名柳隱[1],字如是。因讀宋朝辛棄疾《賀新郎》中:「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故自號「如是」;又稱「河東君」、「蘼蕪君」。浙江嘉興人,天生麗質,書畫雙絕,美豔絕倫,才氣過人,容貌為「秦淮八豔」之首。
常熟虞山柳如是墓
生於1618年(明朝萬曆四十六年),被輾轉販賣,真實姓氏也無從得知。1628年,柳如是十歲時為江南名伎徐佛收養[2]。柳如是並不迷醉其中。沈虬《河東君傳》說她:「知書善詩律,分題步韻,傾刻立就;使事諧對,老宿不如。」柳如是與李待問、宋徵輿、陳子龍等都發展過一段戀情,但迫於禮教所阻。尤其是與陳子龍的一段情愫,雙方情切意篤,長居松江南樓,賦詩作對,互相唱和。可惜南樓唱和的美景不長,陳子龍原配張氏帶人鬧上南樓。柳如是不甘受辱,悲切而毅然地離去。雖然如此,陳子龍對於柳如是仍不死心,根據陳寅恪先生的推証,陳子龍後來還是為柳如是的流聞心碎三次,可見陳子龍和柳如是都是真國士及名姝。
1638年(崇禎十一年),二十歲的柳如是不施粉黛結識原朝廷禮部侍郎、28歲即得探花的錢謙益,1640年(崇禎十三年)柳以男妝相,柳儒士之名與錢再相遇,錢並在其居住之半野堂之處以「如是我聞」(佛教經書結集常以此詞起頭,其意為敘述諸沙門共同聆聽釋迦牟尼佛開示。)之名另築一「我聞室」以呼應柳如是之名。並帶著柳如是徜徉於湖光山水,詩酒作伴。柳如是感其深情,願嫁此時早已年過半百的錢謙益。錢謙益大喜過望,於次年迎娶柳如是,由於此舉驚世駭俗,致非議四起,舉行婚禮中船被扔進了許多瓦石[3]。後錢謙益任南明朱由崧弘光朝廷禮部尚書不久,柳如是生下一個女兒。
甲申之變,清軍兵臨南明首府南京城下時,柳如是「奮身欲沉池水中」,卻給錢謙益拉住。後錢謙益降清,但在柳如是影響下不久又辭官回鄉。後來柳如是與錢長期從事秘密反清活動。
1647年(順治四年),錢謙益因黃毓祺反清案被捕入獄,1648年(順治五年),柳如是四處奔走,救出了錢謙益。錢對此感慨萬千:「慟哭臨江無孝子,從行赴難有賢妻」。1664年(康熙三年陰曆)五月二十四日錢謙益病故,柳如是不堪錢氏族人錢朝鼎為家產之事與她糾纏不休,六月二十八日(34天後),柳如是自縊身亡,年僅46歲[4]。葬於虞山。雖錢謙益和柳如是為乾隆帝銷毀和禁刊任何著作[5],幸有《湖上草》、《戊寅草》等詩集傳世。清嘉慶時常熟知縣陳文述曾經重修墓墩[6]。柳墓於抗戰初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兩遭盜掘,至今尚存[7]。
注釋
^ 顧苓《塔影園集. 河東君小傳》記:「河東君者,柳氏也,名隱,更名是,字如是」。
^ 紐琇《觚賸.河東君小傳》記:「柳是,字如是,一字靡蕪,本吳江名妓徐佛弟子,柳其寓性也。」
^ 沈虬《河東君傳》記:「辛巳(1641年;崇禎十四年)六月,虞山(錢謙益)於茸城(松江)舟中與如是結縭,吉服冠帶,皤發學士,合卺花燭,儀禮備具,賦催妝詩八首。雲間(松江)縉紳譁然攻討,以為褻朝庭之名器,傷士大夫之體統,幾不免老拳,滿船載瓦礫而歸,虞山怡然自得也。」
^ 《錢氏家變錄》云:「牧齋死後匝月,族紳錢朝鼎,主使錢謙光、錢曾,索牧齋側室柳氏銀三千兩,大肆威虐。柳氏無地自容,立即縊死斃命。」
^ 謝無量《中國大文學史》第五篇第一章「清初遺臣文學錢、吳之詩」條言:「牧齋所著有《初學》、《有學》二集,乾隆朝詔毀其集以勵臣節,故沈德潛《清詩別裁》至不錄其一首,若歸愚未選其詩者,不知《清詩別裁》本以牧齋冠首,後乾隆帝毀板重刊,以朱諭冠首。故《清詩別裁》有墨序、朱序之別,墨序者價倍蓰,即歸愚原本也。」
^ 錢泳《履園叢話》也有記載:「嘉慶二十年間,錢塘陳雲伯(陳文述)為常熟令,訪得柳夫人墓在拂水岩下,為清理立石。」
^ 黃裳:《錢柳的遺蹟》
參考
《牧齋遺事》
陳寅恪:《柳如是別傳》
孫康宜著,李奭學譯:《陳子龍柳如是詩詞情緣》(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1992)。
謝正光:《評孫著〈陳子龍柳如是詩詞情緣〉》
=================================
23歲的秦淮名妓柳如是為何願嫁給59歲老頭?
核心提示:其時錢已五十九歲,而柳則年方二十三歲,雖是老夫少妻,卻是情投意合,恩愛無比。顧公燮《消夏閑記》載:有一天,柳如是問丈夫愛她什麼,錢謙益說道:「我愛你白的面、黑的發啊!」言外之意是無一處不愛;接著,錢謙益又反問嬌妻,柳如是偏著頭想了想,嬌嗔地說:「我愛你白的發、黑的面啊!」
本文摘自:《細說大明王朝36大懸案》,作者:向飛,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明末清初之際,風雲突變,王朝更迭,南京秦淮河邊雖說照舊是歌舞昇平,繁華熱鬧,但無形中也多了一股慷慨凄愴。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當大明王朝的達官貴人們賣國求榮、搖尾爭寵的時候,「秦淮八艷」脫穎而出。她們,不僅具有沉魚落雁的姣容,卓爾不群的才藝,而且大都具有難能可貴的民族氣節,叫人擊節稱嘆,欷歔不已。
相府下堂妾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辛棄疾清新、優美的詞句打動了一個青樓女子的芳心——她給自己取了一個清純優雅的名字:柳如是。
柳如是,本姓楊,名愛,後改姓柳,名隱,號河東君。浙江嘉興人,生於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因家境貧寒,很小就被賣到松江盛澤鎮歸家院做婢女。
所謂歸家院,實即一妓女院。當時盛澤鎮聲伎風流之盛,幾乎可與金陵(南京)相比。
歸家院的掌門人叫徐佛,會操琴,擅畫蘭草,長得姿容不俗。幼小的柳如是受到徐佛的熏陶,也能詩詞,擅書畫,才藝出眾。稍長,相國周道登告老還鄉,到歸家院挑個婢女侍候他的母親,挑去挑來,就挑上了柳如是。
周母常居深宅大院,見到伶牙俐齒的柳如是自然歡喜。柳如是在歸家院見識到許多人物,察言觀色,應對從容,伺候起周母來自然得心應手。可惜不久,青春美麗的柳如是就被妻妾成群的周道登看中,把她收為最末一房小妾。
她很快就受到了專房之寵。清錢肇鰲《質直談耳》卷七載:「(她)年最稚,明慧無比,主人常抱置膝上,教以文藝,以是為群妾忌。」不久,群妾誣告柳如是與男僕私通,周先生本來就是個糊塗蛋,眾口鑠金,竟然不辨真假,勃然大怒,要柳如是自盡。最後是周母念及柳如是服侍之情,倖免一死。1633年,十五歲的柳如是被逐出周家,再次回到了歸家院。
柳如是走後,周家老爺相思成病,含恨歸西。這等於給柳如是做了一通實實在在、轟轟烈烈的廣告。憑著「相府下堂妾」的名人效應,她很快在眾多青樓名娃中脫穎而出。
明末吳越一帶,人文薈萃,文社林立,名流交相唱和,詠詩著文,清議朝政,裁量人物。柳如是天生聰慧,又自小周旋於名流士大夫之間,受到了難得的熏陶與教益。翰墨丹青,吟詩作詞,彈唱度曲,樣樣精通,更是增添了一種出塵脫俗的美。每次集會分題命韻皆能頃刻而就,頗有曹子建之捷才。她性格豁達開朗,常以南宋叱吒風雲的巾幗英雄梁紅玉自比,一時聞名而來者應接不暇。
顛躓在婚姻的道路上
可嘆的是,柳如是具有超人的才情,卻沒有常人的命運!「心比天高」,地位卻是比苦命的晴雯還要低下的妓女,這就註定了她在婚姻的道路上必然要顛躓一生。
宋轅文出生於雲間望族,聰敏好學,年未弱冠就已名噪鄉里,和陳子龍、李雯並稱為「雲間三才子」。
崇禎五年(1632),他在陳眉公的壽宴上與柳如是相遇,為她寫下了著名的《秋塘曲》。其序云:「坐有校書新從吳江故相家流落人間,凡所敘述,感慨激昂,絕不類閨房語。」詩中又有「校書嬋娟年十六,雨雨風風能痛哭。自然閨閣號錚錚,豈料風塵同碌碌?」之句,對柳如是的身世才華感佩不已。
他開始同柳如是交往。柳氏才情橫溢,或淺唱低吟,或高談闊論,或袖舞迴風,或即席分韻,都叫宋轅文迷醉、傾倒。他決心娶柳氏為妻,但柳如是對這位公子哥兒的話卻是將信將疑。她狡黠,要試試他的決心和誠意。
《柳如是別傳》這樣寫道:
如是約泊舟白龍潭相會。轅文蚤赴約,如是未起,令人傳語:「宋郎且勿登舟,郎果有情者,當躍入水俟之。」宋即赴水。時天寒,如是急令篙師持之,挾入床上,擁懷中煦嫗之。由是情好遂密。
儘管如此,柳如是要想成為他明媒正娶的妻室卻是困難重重。宋母聽說兒子愛上了一個妓女,怒不可遏,讓他罰跪受訓。宋轅文辯解說,柳如是並沒有索要錢財,其母更怒,說:「財算什麼,她不要錢,卻要你的命!」
迫於家庭的壓力,宋轅文拜訪柳如是的次數越來越少。
不久,松江知府方岳貢下令清理流妓,柳如是找來宋轅文,希望他出面以他家「客人」的身份將自己留下,宋轅文怯懦了,挨了半晌才說了一句「姑避其鋒」。
柳如是聽了,凄然地說:「別人這樣說也就罷了,你卻不應如此。從此以後,我與你恩斷義絕!」說完,亮出一把武士刀,向桌上的那張七弦琴砍去,鏗然一聲,琴弦根根斷絕。
另一個令柳如是心儀的男子是陳子龍,他比柳如是大十歲,是當時「幾社」的領袖人物,他慷慨豪俠,志大才高,到處收徒講學,自然也十分傲氣。
柳如是平時喜歡「幅巾弓鞋,著男子服」,同文人名士交往時,常自稱為「弟」。近代王國維驚嘆於柳如是之放誕,曾寫詩讚道:
幅巾道服自權奇,兄弟相呼竟不疑。
莫怪女兒太唐突,薊門朝士幾鬚眉。
但當她給陳子龍寫信自稱為「弟」時,陳卻不高興,沒有回信。據說,柳如是「登門詈陳曰:『風塵中不辨物色,何足為天下名士?』」,子龍大慚。從此,兩人開始了文墨之交,關係日益親密起來。
有一次,二人乘舟遊玩,陳子龍看著裙裾飄飄的柳如是,情不自禁地讚歎:「美哉,洛——神!」
柳如是聽到了,半開玩笑地說:「你們男人總是對女人說三道四,品頭論足,好像女人生下來就是供你們欣賞把玩的。今天我偏要對你們男人欣賞欣賞、評說評說不可。」
說著,柳如是就寫了一篇《男洛神賦》(收在柳如是《戊寅草》詩集中),將陳子龍比做了男洛神,真是千古妙想。這篇賦完全秉承了六朝文風,文辭華麗,用典繁複精當,既評品了陳子龍的人品和文才,也表達了對陳子龍的愛慕之情,其心氣之高,膽子之大,叫陳子龍既驚訝又感動。
此時,陳子龍兩次名落孫山,碰上了抑鬱不得志的柳如是,兩人見面無所不談,評品天下大事,切磋詩詞藝文,惺惺惜惺惺,不知不覺地墜入了情網。
崇禎八年(1635),陳子龍背著家裡人,在松江外一座名叫南樓的小紅樓里,和柳如是同居了。柳如是將此樓稱為鴛鴦樓,把這段時間寫的詞集命名為《鴛鴦樓詞》。在此期間,柳如是為人校書取酬維持生活,陳子龍則埋頭攻讀以備科試。清茶淡飯滋潤著恩愛美滿、纏綿悱惻的生活。
陳子龍此時寫下了一首膾炙人口的絕句《春日早起》:
獨起憑欄對曉風,滿溪春水小橋東。
始知昨夜紅樓夢,身在桃花萬樹中。
有人認為,它就是《紅樓夢》書名的來源。
然而,這一段悱惻纏綿的愛情故事,一開始就註定了要以悲劇收場。陳子龍畢竟是一個已有家室的人,於情於理,他們之間的感情不管多深,也只能被放浪不羈的士大夫們看做才子佳人之間的一段風流佳話,柳如是永遠無法堂堂正正地走入陳子龍的生活。
半年後,陳子龍妻張氏帶著一干人等,大鬧鴛鴦樓,柳如是不甘受辱,悲切而毅然地離去。
與陳子龍被迫分手後,柳如是獨居橫雲山。她追思這份深情綺怨,依依難捨,曾一氣呵成《夢江南·懷人》,洋洋洒洒二十闋,逐一追憶南園之「畫樓」、「棠梨」、「鷺鶿洲」、「木蘭舟」等景物。前十首以「人去也」為首句,後十首以「人何在」為首句,低回傾吐,字字深摯,眷戀之情和懷人之苦,如泣如訴。
人去也,人去小棠梨。強起落花還瑟瑟,別時紅淚有些些。門外柳相依。
柳如是竟以絕世之才,作此傷心之筆!悲傷中,卻透露出堅強。柳如是之性格,可見一斑。
在「秦淮八艷」中,最有美貌的,當屬陳圓圓;最溫柔適意的,為董小宛;最有氣度尊嚴、最有自主精神、最有勇氣和膽魄的,就是柳如是。
二人分手之後,陳子龍還曾經為柳如是的詩稿《戊寅草》作序,與柳如是後來的丈夫錢謙益也有交往,頗有謙謙君子之風。清兵攻陷南京後,他參與抗清活動,事敗被捕,矢志不屈,投水自盡。事在順治四年(1647),陳子龍四十歲。
傾城之戀
錢謙益,號牧齋,萬曆三十八年(1610)一甲第三名進士。他少年得志,本想干出一番大事業來,然而仕途坎坷。一開始,就因為極力攻擊閹黨而被罷官回鄉;好不容易等到崇禎上台,被重新起用,然而又因與溫體仁爭做內閣輔臣而被排擠出局。不得已再次回家,開始了長達十六年的隱居生活。
明崇禎十三年(1640)的一個冬天,錢謙益正坐在他「半野堂」的書房打盹,家人送來一張拜帖,寫著:「晚生柳儒士叩拜錢學士。」
「柳儒士?」他心裡起了疑問,不署名號,自稱儒士,這會是誰呢?也許是慕名而來的無名晚輩吧?
錢謙益來到客廳,只見來客深深一揖,恭恭敬敬地說:「晚生見過錢老先生,冒昧造訪,還望見諒!」
錢謙益見來客一身蘭緞儒衫,青巾束髮,一副典型的富家書生打扮,但身材嬌小,皮膚白皙,清秀有餘而剛健不足。看來確有幾分面熟,可搜索枯腸,始終想不起是誰,在哪裡見過。
來客看著錢謙益若有所思的神態,不禁露出一絲狡黠的笑意。輕悠悠地吟道:
草衣家住斷橋東,好句清如湖上風。
近日西冷誇柳隱,桃花得氣美人中。
「真沒想到啊!是柳姑娘光臨寒舍,有失遠迎!」錢謙益連忙請柳姑娘落座,命侍婢上茶奉酒,給柳姑娘驅寒消疲。
說起柳如是與錢謙益的交情,那還是兩年前的事。錢謙益被排擠出朝後,一路遊山玩水,途經杭州時拜訪杭州名妓草衣道人,在她客廳的書桌上,一幀淡雅的詩箋上寫著一首小詩:
垂楊小苑綉簾東,鶯花殘枝蝶趁風。
最是西冷寒食路,桃花得氣美人中。
「好清麗別緻的詩句,誰寫的?」
「柳姑娘。」
「是名滿蘇杭的柳姑娘柳隱么?」
「正是。」
「真箇名不虛傳啊!」錢謙益本是詩詞大家,一邊讀,一邊嘆,不由得詩興大發,立馬步原韻和詩一首,即柳如是剛才見面時所吟的詩,不贅。
第二天,經草衣道人引見,錢謙益、柳如是泛舟西湖,煮酒論詩,以文會友,格外盡興。錢謙益對此一直念念不忘,想不到今天,這位風華絕代的才女竟女扮男裝,乘一葉小舟翩若驚鴻地出現在自己的「半野堂」上。
柳如是本是有備而來,當即贈錢謙益七律一首,名曰《庚辰仲冬訪牧翁於半野堂奉贈長句》:
聲名真似漢扶風,妙理玄規更不同。
一室茶香開澹黯,千行墨妙破冥濛。
竺西瓶拂因緣在,江左風流物論雄。
今日沾沾誠御李,東山蔥嶺莫辭從。
詩中把錢謙益比做東漢大儒馬融,而風流儒雅更在馬融之上,直把錢謙益誇得眉開眼笑。錢謙益早就知道柳如是擇婿標準頗高,但今得美人親訪,不妨大膽一試芳心。錢謙益也題了一首詩《柳如是過訪山堂枉詩見贈語特庄雅輒次來韻奉答》:
文君放誕想流風,臉際眉間訝許同。
枉自夢刀思燕婉,還將摶土問鴻蒙。
沾花丈室何曾染,折柳章台也自雄。
但似王昌消息好,履箱擎了便相從。
錢謙益把柳如是比做私奔的文君,又用了章台、王昌等事關風流的典故,聰明的柳如是豈有不明之理。她敬錢謙益學識淵博,錢謙益憐愛她出淤泥而不染,一敬一愛,一段有聲有色的忘年之戀揭開了序幕。
鈕琇《觚剩·河東君》有一段記載:「(柳)昌言於人曰,『天下唯虞山錢學士始可言才,我非如學士者不嫁。』適宗伯喪偶,聞之大喜,曰:『天下有憐才如此女子者耶?我亦非才如柳者不娶。』」正所謂惺惺相惜,至此已是水到渠成。
從此,寂靜的「半野堂」中時時蕩漾起一老一少忘年之交的笑聲。他們踏雪賞梅,寒舟垂釣,湖中蕩舟,山上看月,詩酒做伴,日子過得快樂、和諧。
第二年,也就是1641年,錢謙益擺脫家庭干擾及世人非議,與青樓女子柳如是在杭州西湖芙蓉舫中結為伉儷,並花忿資為她建造了一座精美典雅的小樓,命名為「絳雲樓」,樓中藏書為江南之冠。又根據《金剛經》中「如是我聞」之句,將柳氏起居之室命名為「我聞室」,以暗合柳如是的名字。
其時錢已五十九歲,而柳則年方二十三歲,雖是老夫少妻,卻是情投意合,恩愛無比。顧公燮《消夏閑記》載:有一天,柳如是問丈夫愛她什麼,錢謙益說道:「我愛你白的面、黑的發啊!」言外之意是無一處不愛;接著,錢謙益又反問嬌妻,柳如是偏著頭想了想,嬌嗔地說:「我愛你白的發、黑的面啊!」
閨中戲語,沒想到竟不脛而走,一時傳為美談。
國破之後
1644年,崇禎帝自縊於煤山,江南舊臣謀劃擁立新君。錢謙益本來是擁戴潞王朱常淓的,但馬士英帶著軍隊武裝推福王朱由崧上台,做了弘光皇帝。錢謙益搖身一變,趕忙巴結當權的馬士英,竟也當了個禮部尚書。
不久,清軍攻破南都,弘光朝廷土崩瓦解,高踞朝堂的弘光重臣們紛紛迎降,投效新主人,成為當時的一道奇異的風景線。錢謙益作為舊朝遺臣,又是一方名士,不奉新朝,便忠舊主,他面臨著命運的選擇。
柳如是目睹了清兵破城、掃蕩江南的種種慘象,內心悲憤不已。她親自備辦一席酒,舉杯向錢謙益說:「此時應當取義全節,以副盛名。」錢謙益思索再三,也點頭同意。
第二天,兩人泛舟湖上,約定雙雙投水自盡。沒想到錢謙益在船上四顧茫然,伸手探水再三,抬頭對柳如是說:「今夜水太涼,我們不如改日再來吧!」「水冷有何妨!」「老夫體弱,不堪寒涼。」柳如是想不到他所敬重的夫君竟然說出這樣毫無氣節的話來,深感絕望,二話沒說,轉身就撲向水中。錢謙益倉皇失措,幸虧船上用人及時救起,柳如是沒有死成。
柳如是見事已如此,又說:「隱居世外,不事清廷,也算對得起故朝了。」但錢謙益表面唯唯,實際上卻已剃髮留辮,投降清朝了。柳如是也無可奈何。
當年秋季,清廷頒旨令眾降官赴北京授職,大家都攜妻妾同行,唯獨柳如是堅決不肯隨錢北上。動身那天,柳如是竟身著象徵朱明王朝的大紅衣衫站在道邊為丈夫送行。同路的降官見柳氏此舉不僅又羞又愧,同時也為她的大膽捏了一把汗。然而柳如是此時已是心如止水,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了。
錢謙益北上入京,半是迫不得已,半是對功名富貴還存有一絲眷戀之情,沒想到清廷只給他授了一個編修《明史》副總裁的閑職。錢謙益變節降清本來就於心有愧,現在官也做得窩囊,不到半年便稱病辭職回家了。
順治五年(1648),三十歲的柳如是生下了一個女兒,錢謙益喜不自勝。在柳如是的勸說和推動下,錢謙益表面上隱居在家,醉心於平淡而歡樂的小家庭生活,暗地裡卻與西南及東南海上的反清復明勢力,如鄭成功、張煌言、瞿式耜、魏耕等人聯繫,柳氏更是全力資助,表現出她強烈的愛國民族氣節。儘管沒有成功,但人們對錢謙益的看法卻有了一些改變。
1650年,絳雲樓突遭失火,藏於樓中的數萬卷藏書、名瓷奇石均付之一炬,損失巨大。
1664年,錢謙益八十三歲,病歿於杭州。丈夫死後五十三天,四十六歲的柳如是用三尺白綾,結束了自己風風雨雨的一生。
一代奇女,香消玉殞。
是殉情,還是被逼自殺?
柳氏為什麼自殺而死?人們對此議論紛紛。
其一,為錢徇情說。
錢柳結合時,錢的嫡妻陳夫人尚在,錢謙益卻公然對柳「禮同正嫡」,並且忍痛賣掉珍藏多年的宋版《漢書》,「揮霍萬金」專為柳如是建絳雲樓。這種違禮之舉,招致當地縉紳嘩然攻討。結婚那天,「琴川紳士沸焉騰議,至有擲磚彩縊,投礫香車者。牧翁吮毫濡墨,笑對鏡台,賦催妝詩自若」。這對有過側室小婦經歷、曾經任人蹂躪的柳如是來說,當然是感激萬分的。
婚後,柳如是狂放不羈,不改風塵本色,常和錢謙益的一班朋友比酒作樂,酩酊大醉,頗有太白遺風,實無閨閣風範。錢謙益竟毫不介意,反稱她「佳人那得兼才子,藝苑蓬山第一流」。對於錢謙益的嬌寵和寬容,柳如是也是銘刻在心的。
所以,當順治五年錢謙益因黃毓琪一案被捕問罪時,曾經拒絕以新婚寵婦身份入京的柳如是,這次卻甘做犯人家屬「抱病蹶然起,冒死從」,經多方打點,竟使錢得以無罪生還。為此,錢感激涕零,竟不顧嫡妻尚在,寫下了「從行赴難有賢妻」的詩句。錢謙益曾為「東林黨」領袖,在社會上聲譽極高。錢死後,柳如是為其殉情是可以理解的,也在情理之中。
其二,被逼自盡說。
柳如是在嫁到錢家後的二十多年中,一直掌握著錢家的經濟大權,這讓錢氏家族中的人不可容忍。錢謙益一死,搶奪家產的鬥爭爆發了。錢家的族人錢朝鼎指使錢曾等人趁家主新喪,大吵大鬧,逼迫柳如是交出房產錢財,當即奪田六百畝,僮僕十數人。六月二十八日,又向柳如是逼索錢財三千兩,「有則生,無則死。毋短毫釐,毋遲瞬息」。登堂入室,摩拳擦掌,穢語惡聲,揚言要把柳如是唯一的女兒及入贅的女婿打出家門。但絳雲樓失火後,錢家財力大減,錢謙益重病時服藥都是向藥鋪賒賬。即使有錢,以柳氏之傲骨,又怎容得這伙無恥刁徒如此強橫?但她畢竟是一個失去靠山的弱女子,既無力抗爭,也不甘妥協,最後只有走上絕路。
死前,她在給女兒留下的遺書中說:「我來汝家二十五年,從不曾受人之氣,今日竟當面凌辱。我不得不死,但我死之後,汝事兄嫂,如事父母。我之冤讎,汝當同哥哥出頭露面,拜求汝父相知。」因此,《中國歷代才女小傳》等書認為:柳如是是被族人追逼而自殺的。
其三,絕望自殺說。
柳如是豪俠一世,我行我素,無論在國事和家事上,都充滿了壯美的幻想和追求,但現實給她的回答卻是嚴酷的。
她曾接受過宋轅文的愛,但宋母的威壓、宋轅文的曖昧,使得柳如是揮刀斷弦,情義兩絕。後來宋轅文發跡,位列新朝之卿相,其才情,其人品,看來早就被柳如是看透。
她主動追求過陳子龍,陳子龍是明詩三大家之一,氣節人品為當時之冠。儘管陳氏正妻棒打鴛鴦,但柳如是對此無怨無悔。後來她不只同陳子龍保持著詩文交往,而且大力支持陳子龍的抗清活動,直到陳子龍失敗被俘,以身殉國。
後來,她又主動投靠錢謙益,看重的是他的學識和東林黨領袖的名氣。但是,清人渡江,錢謙益迎降,柳如是激憤異常,留下了「你殉國,我殉夫」的名言。錢謙益歸隱後,她又利用錢氏影響,積极參与全國各地的反清復明活動,自崇禎十七年(1644)鄭成功來常熟師事錢謙益後,柳如是更是以師母身份與他切磋時政,評品得失,為鄭氏的抗清復明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但是,順治二年(1645),弘光政權被剿滅,三年(1646),隆武政權、魯王、紹武政權先後被摧毀;十八年(1661),永曆帝被俘,並於次年被吳三桂縊殺。隨著南明最後一個政權的垮台,復明的希望也徹底破滅,而今丈夫一死,正所謂國事家事兩凄然。她絕望了,早就有「殉國、殉夫」之志的柳如是,怎麼可能偷生呢?
她在遺書中寫道:「死後棺木不能入土,因國土被人佔去了,要在土室中懸空置鐵索,再放棺木於鐵索上……」其愛國之情,溢於言表。絕望之後,她的自殺是必然的,族人們的逼索錢財,只是加速了這個進程而已。
柳如是後話
柳如是文才詩藝高居「秦淮八艷」之首,有《戊寅草》、《湖上草》、《東山酬和集》、《紅豆村雜錄》、《河東君詩文集》、《尺牘》、《我聞室鴛鴦樓詞》等作品傳世。其數量之多,文辭之美,足以令人咋舌。其《尺牘》,清人認為「艷過六朝,情深班蔡」。她的書畫也極負盛名,後人贊其為「鐵腕懷銀鉤,曾將妙蹤收」,歷來為收藏珍品。
當代國學大師陳寅恪不僅讚譽柳如是為「女俠名姝」,並在八十高齡雙目失明的情況下,為她寫了八十餘萬字的專著《柳如是別傳》。他在《柳如是別傳·緣起》中說:「搜尋錢柳之篇什於殘缺毀禁之餘,往往窺見其孤懷遺恨,有可以令人感泣不能自已者焉。」使陳先生「不能自已」的不只是她絕代的才華,更重要的是她難能可貴的氣節。陳先生詩云:
高樓冥想獨徘徊,歌哭無端紙一堆。
天壤久銷奇女氣,江關誰省暮年哀。
殘編點滴殘山淚,絕命從容絕代才。
留得秋潭仙侶曲,人間遺恨終難裁。
柳如是如地下有知,真應為此三百年後的痴情叟回眸一笑!
柳如是死後,未能與錢謙益合葬,反而被逐出錢家墳地。
柳如是的墓在虞山腳下,那是一座孤墳,墓前石碑只一米多一點,上面刻著:河東君(柳如是號)之墓。
百步之外,錢謙益與原配夫人合葬在一起。
--------------------------------------------
柳如是,女詩人,本名楊愛,字如是,又稱河東君,[1] 因讀宋朝辛棄疾《賀新郎》中:“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故自號如是。[2] 與馬湘蘭、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顧橫波、寇白門、陳圓圓同稱“ 秦淮八艷 ”。後嫁有“學貫天人”“當代文章伯”之稱的明朝大才子錢謙益為側室。
柳如是是明清易代之際的著名歌妓才女,幼即聰慧好學,但由於家貧,從小就被掠賣到吳江為婢,妙齡時墜入章台,改名為柳隱,在亂世風塵中往來於江浙金陵之間。留下的作品主要有《湖上草》、《戊寅草》與《尺牘》。[3-4] 此外,柳如是有著深厚的家國情懷和政治抱負,徐天嘯曾評價“其志操之高潔,其舉動之慷慨,其言辭之委婉而激烈,非真愛國者不能。” [5]
明朝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柳如是出生,後被輾轉販賣,幼年不幸,身世不清。[4]
明崇禎元年(1628年),柳如是為江南名妓徐佛收養。柳如是並不迷醉其中。
明思宗崇禎五年(1632年),柳如是嫁與年逾花甲的大學士周某為侍妾。週狀元出身,常把她抱於膝上,教她讀詩學文。其他妻妾醋意大發。周某死後,柳如是被迫下堂而去,重操青樓舊業。[3]
明崇禎五年壬申(公元1632年),柳如是流落松江,改舊名,自號“影憐”,表濁世自憐意。在松江與復社、幾社、東林黨人交往,常著儒服男裝,與諸人縱談時勢、和詩唱歌。[4]
柳如是與李待問、宋徵輿、陳子龍等都
發展過一段戀情,但迫於封建禮教所阻。其中與陳子龍的一段情愫,雙方情切意篤,長居松江南樓,賦詩作對,互相唱和。可惜南樓唱和的美景不長,陳子龍元配張氏帶人鬧上南樓。柳如是不甘受辱,悲切而毅然地離去。雖然如此,陳子龍對於柳如是仍不死心。但陳子龍在抗清起義中不幸戰敗而死。柳如是擇婿要求很高,許多名士求婚她都看不中,有的只停留在友誼階段。[1]
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二十歲的柳如是結識了原朝廷禮部侍郎、28歲即得探花的錢謙益,崇禎十三年(1640年)柳以男妝相,柳儒士之名與錢再相遇,錢並在其居住之半野堂之處以“如是我聞”(佛教經書結集常以此詞起頭,其意為敘述諸沙門共同聆聽釋迦牟尼佛開示。)之名另築一“我聞室”以呼應柳如是之名。並帶著柳如是徜徉於湖光山水,詩酒作伴。柳如是感其深情,願嫁此時早已年過半百的錢謙益。
崇禎十四年(1641年),柳如是嫁給了東林領袖、文名頗著的大官僚錢謙益。錢謙益娶柳後,為她在虞山蓋了壯觀華麗的“絳雲樓”和“紅豆館”,金屋藏嬌。兩人同居絳雲樓,讀書論詩相對甚歡。錢謙益戲稱柳如是"柳儒士"。柳如是後生有一女。[2]
當崇禎帝自縊,清軍佔領北京後,南京建成了弘光小朝廷,柳如是支持錢謙益當了南明的禮部尚書。不久清軍南下,當兵臨城下時,柳如是勸錢謙益與其一起投水殉國,錢謙益沉思無語,最後走下水池試了一下水,說:“水太冷,不能下”,柳如是“奮身欲沉池水中”,卻給錢謙益硬托住了。於是錢謙益便靦顏迎降了。[2]
錢謙益降清去北京,柳如是留在南京不去。錢謙益做了清朝的禮部侍郎兼翰林學士,由於受柳如是影響,半年後便稱病辭歸。
順治四年(1647年),錢謙益因黃毓祺反清案被捕入獄,順治五年(1648年),柳如是四處奔走,救出了錢謙益。
柳如是在病中代他賄賂營救出獄,並鼓勵他與尚在抵抗的鄭成功、張煌言、瞿式耜、魏耕等聯繫。柳如是並儘全力資助,慰勞抗清義軍,這些都表現出她強烈的愛國民族氣節。錢謙益降清,本應為後世所詬病,但賴有柳如是的義行,而沖淡了人們對他的反感。[6]
康熙三年(1664年)五月二十四日,錢謙益去世。錢謙益去世後,鄉里族人聚眾欲奪其房產,柳如是為了保護錢謙益家產業,竟用縷帛結項自盡。惡棍們雖被嚇走,一代才女卻這樣結束了一生。享年四十六歲。柳如是死後葬於虞山佛水山莊。是年其女年17歲,已嫁給無錫趙玉森編修之子。[2]
主要作品
詩集
《戊寅草》、《柳如是詩》、《紅豆村莊雜錄》、《梅花集句》、《東山酬唱集》等。[3] [7]
書畫
《月煙柳圖卷》[1]
後世紀念
柳如是墓址
柳如是墓址位於常熟虞山錦峰拂水岩下花園浜,錢謙益牧齋墓西邊,墓碑刻有"河東君之墓"五字。自康熙三年歸葬,清嘉慶時常熟知縣陳文述曾經重修墓墩。[8] 於抗戰初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兩遭盜掘,至今已三百三十多年,今保存完好。[1]
書籍記載
《柳如是別傳》(原名《錢柳因緣詩釋證稿》)
人物評價
總體評價
柳如是是活動於明清易代之際的著名歌妓才女。她個性堅強,正直聰慧,魄力奇偉。就文學和藝術才華,她被稱為“ 秦淮八艷 ”之首。書畫也負名氣,她的畫嫻熟簡約,清麗有致;書法深得後人讚賞,稱其為“鐵腕懷銀鉤,曾將妙踪收”。[1]
此外,柳如是作為傳統社會一介女子,卻有著深厚的家國情懷和政治抱負。在與其往來的名士中,張溥、陳子龍、李存我均是有錚錚風骨的民族志士,柳如是常與他們縱論天下興亡。在盛澤時,柳如是曾對張溥說:“中原鼎沸,正需大英雄出而戡亂禦侮,應如謝東山運籌卻敵,不可如陶靖節亮節高風。如我身為男子,必當救亡圖存,以身報國!” [5]
名人評價
魂斷秦淮劇照
魂斷秦淮劇照
沈虯《河東君傳》說她:“知書善詩律,分題步韻,傾刻立就;使事諧對,老宿不如。” [1]
王國維曾題詩“幅巾道服自權奇,兄弟相呼竟不疑。莫怪女兒太唐突,薊門朝士幾鬚眉?”在王國維看來,在國破家亡危難時刻,包括柳如是丈夫、時任南明禮部尚書錢謙益在內的那些在屈膝變節的士大夫們(即詩中的“薊門朝士”),在氣節和操守方面是遠遠不如柳如是這個“下賤”妓女的。[9]
清代女作家林雪在《柳如是尺牘小引》中讚譽說:“琅琅數千言,艷過六朝,情深班、蔡,人多奇之”。[1] [2]
陳寅恪把柳如是譽為“女俠名姝”“文宗國士”,認為她雖然是“婉孌倚門之少女,綢繆鼓瑟之小婦”,其事蹟卻令人“感泣不能自己”。但在男人主宰一切的封建社會,她卻沒能受到公正的待遇和評價,甚至“為當時迂腐者所深詆”“為後世輕薄者歲厚誣”,而對柳如是的傳聞和記載,也大多“簡略錯誤”“多非事實”。[1]
陳寅恪以“獨立之精神”評價柳如是,曰:“雖然,披尋錢柳之篇什於殘闕毀禁之餘,往往窺見其孤懷遺恨,有可以令人感泣而不能自已者焉。夫三戶亡秦之志,九章哀郢之辭,即發自當日之士大夫,猶應珍惜引申,以表彰我民族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何況出於婉孌倚門之少女,綢繆鼓瑟之小婦,而又為當時迂腐者所深詆,後世輕薄者所厚誣之人哉!“(《柳如是別傳 ·緣起》)
鬱達夫在《娛霞雜載》中錄有柳如是的《春日我聞室》一詩。就文學和藝術才華,她可以稱為“秦淮八艷”之首。[2]
劉夢溪以“洞識大體”評柳如是:“河東君能夠在才人薈萃的江南佳麗之地得以立足,並為當時的勝流所賞識、尊崇和引為知己,自然不只是因為其聰靈貌美,慧心多藝,以及詩學造詣的深淺,同時還由於她果敢有為、洞識大體、具有政治抱負……明了這一層,河東君當明南都傾覆之後三年不言不笑,與牧齋一起在暗中從事復明活動,表現出悲壯的沈湘复楚之志,就不會感到突然了。”(《以詩證史借傳修史史蘊詩心》)
李劼以“價格光明”評柳如是:“悲劇《紅樓夢》於非人世界拓出一片人性天地,《柳如是別傳》從歷史深淵推出一團人格光明。所謂人格光明,當類於馬丁·海德格爾《BeingandTime》之Being,或日存在之敞開,或日存在之關懷。竊以為,正是這種存在關懷意義上的人格主題而不是常人所云之愛國熱情,使《柳如是別傳》高出於其他相類題材之作,而足以與《紅樓夢》媲美。”(《悲悼》)
影視形象
影視作品
影視作品(11張)
2011年電視連續劇《魂斷秦淮》馬千珊飾柳如是;
2012年電影《柳如是》萬茜飾柳如是。
-------------------------------
《柳如是》(英語:Liu Ru Shi)是2012年上映的一部中國電影,根據歷史學家陳寅恪所著的《柳如是別傳》改編,首次在大銀幕上展現一代秦淮名妓柳如是短暫而又絢爛的一生,講述了明末清初背景下柳如是與陳子龍、錢謙益之間的三角愛情故事和風雨家國的亂世遭遇[1]。詩文、書畫等優秀的江南文化意蘊也在片中有所展現。
本片是第三屆中國(常熟)江南文化節的重要項目之一,2010年5月在江蘇常熟尚湖開機[2]。導演吳琦介紹本片以人文江南為時空背景,從柳如是的內心獨白出發,聽她以淡定寧靜的姿態追憶逝水年華,追憶一個白髮紅顏的愛情傳奇,希望觀眾能以古為鏡,照見現實[3]。
------------------------------------
錢謙益娶到了柳如是,真是他這輩子的福分!
Posted on 2016-05-15 in 歷史
說到錢謙益,相比了解明清史的讀者都是知道的。說起他的才氣,在清初號稱「詩壇盟主」之一。但是論起為人,他還是有些差勁的。錢謙益一生中最大污點有二,其一是他為了在南明朝廷里做個像樣兒的官,去走東林黨死地馬士英的後門,可謂卑躬屈膝,最後換得一個禮部尚書的職位;其二是在清兵攻陷南京 時,他不顧廉恥地先歸順,後又做了清朝的京官。但是錢謙益也許覺得自己這麼投順清朝會留的罵名,所以他僅僅當了五個月的清朝官兒,便請病假回家了。但是小編今天的重點不是與讀者們談錢謙益的為人,而是要講講他與江南名妓柳如是的一段佳話。
在清朝初年,柳如是可是江南有名的妓女,她原名為楊愛。柳如是這個名字來源於辛棄疾的名句:「我看青山多嫵媚,青山看我應如是」,之後,她根據這名句將自己的名字改為柳如是。
柳如是志趣很高,雖身為妓,但是一般的人,她根本看不上。在嫁給錢謙益之前,柳如是先是與復領袖張西銘相愛,但是無奈張西鳴早逝。後又與名士陳子龍相愛,但是陳家父母強烈反對,一段姻緣就此作罷。
在經歷了幾次情場失意之後,柳如是的志趣更為高了,她下定決心一定要找個大名士,否則認可不嫁。就這樣,在經過仔細挑選後,她看重了比自己大36歲錢謙益。
於是,柳如是便來到了錢謙益所在之地。她以男兒裝來拜訪錢謙益,但是沒想到自己遞上拜帖,卻沒有見到想要見到的人。於是她心灰意冷,準備離開。但是就在這時,錢謙益卻從後面追了上來。因為他在看到拜帖上的字後,看出這雋秀的字定是女子所寫,於是他便追出來,一探究竟。
當時的錢謙益已經年僅花甲,且已經有了妻室兒女,此外在當時,他的社會名望很大。他要取個青樓女子,我們可以想像壓力也是蠻大的。但是錢謙益這時顯示出了「男子漢」的風度,頂住了家庭和社會的壓力,毅然決然地明媒正娶了柳如是,並且將她扶為正室。
在嫁給錢謙益之後,柳如是始終忠心於他。順治五年,錢謙益因「黃毓祺詩詞獄」而鋃鐺入獄。當時,他的家人無不驚慌不已,沒有一個人敢站出來,唯獨柳如是挺身而出,隻身一人趕赴京城,營救丈夫。
在錢謙益被押送到南京後,根據事先與柳如是商定好的對策,他一口咬定與黃毓祺從不認識,並且陳述自己都這麼大歲數了,哪還有心思造反。最終他被無罪釋放。在出獄的那天,柳如是親自在獄門口迎接。錢謙益為柳如是對自己的這片忠心而感動不已,便寫下了「臨行赴難有賢妻」的佳句。之後,二人感情更加的深。
康熙三年,錢謙益去世。在他去世後,錢家人見柳如是沒有了靠山,便合起伙兒來攻擊她。但是柳如是不是那種弱女子,她都敢隻身救丈夫,怎麼會向她們屈服。最終,柳如是以自殺的方式向世人證明了她的不屈。年僅四十多歲的柳如是就這麼死去了。
-------------------------------------------
揭秘:名妓柳如是与钱谦益相差36岁的老少恋_历史频道_凤凰网 - https://goo.gl/IqaV7I
柳如是, 你在哪裡??
劉 國 凱
近年來,清宮戲、辮子戲在中國大陸的銀幕熒屏上呈排山倒海之勢。滿清的皇帝們被挨個兒奉上雲端,一個個都被讚頌為勵精圖治、勤政愛民、才華橫溢的好君王。在從順治到乾隆四朝皇帝都歌頌遍了後,編導們興致仍濃、意猶未盡,除正在籌劃歌頌滿清帝國的開國者、虐殺漢民不眨眼的屠夫努爾哈赤外,還著力歌頌一位滿清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博爾濟吉特。這位出自科爾沁草原的蒙族女子、皇太極的宮妃、順治的生母、康熙的祖母被描繪得絕色天姿、賢淑聰慧、足智多謀。當代中國大陸領尖級的幾位女星--斯琴高娃、潘鴻、寧靜都在幾個不同的劇本中奮力鋪陳「孝莊皇后」的丰采。寧靜演繹其活潑美豔、潘虹演繹其機警智慧、斯琴高娃演繹其深沈威嚴。於是,熒屏前的觀眾無不被「孝莊皇后」的動人形象所傾倒。
在當今排山倒海而來的辮子戲中,由於「孝莊秘史」所讚美的是一滿清皇族女性,尚使之不似歌頌屠夫努爾哈赤、文字獄的瘋狂實行者玄燁、雍正、弘歷等那麼令人神傷,但這卻使我想起另外一個漢族女子。相比之下,這位漢族女子是否更值得讚美呢?她的名字叫柳如是。
明朝萬歷四十六年,後金天命三年,亦即公元1618年,一個女嬰降生於浙江嘉興某個赤貧之家。就如已故國寶級歌手鄧麗君所唱的那句催人淚下的哀怨歌詞所陳:「爹娘生下了我就沒有照管,為祇為家貧寒才賣了小奴身」,這女嬰就是柳如是。
幼年悽惶的柳如是家世已不可考。由於她甚幼已被輾轉販賣,以至其真實姓氏也無從得知。崇禎元年(1618年) 柳如是10歲時江南名妓徐佛收養了她。從此她的生平才有了確實的記錄。
徐佛非同尋常。她除了豔壓群芳外,還甚具文學藝術素養。能成為她座上賓的閨中客者當非一般市井之輩,均為不凡之文人雅士。被賣作徐佛家婢的柳如是能來到這樣的環境中亦算是不幸之中的有幸。令人無限驚異的是,生身父母極端貧困,文化素養亦會極為低下,換言之,胚胎期間既十分缺乏營養,又無先天優良因子接受,可是,柳如是竟生得極為秀美和聰慧異常。在徐佛處幾年之間柳如是就甚通文墨、善彈曉吹了。
這時,致仕歸籍的前內閣大學士周道登看中了柳如是,並納她為小妾。由於她才貌實遠非周的群妾可比,故深受周的寵愛。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周的群妾誣柳如是與男僕私通,柳如是遂被逐出周家。時年僅十四、五歲。這段遭遇雖然辛酸,但在藏書極為豐富的周府裏,又兼周道登常把她「抱置膝上,教以文墨」,使柳如是的文才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離開周家後,柳如是步向廣闊的天地。她「扁舟一葉,放浪湖山間,與高才名輩相遊處」。絕色與奇才使柳如是名聲鵲起。複社、幾社的青年學子們都爭相一睹風采、一和詩韻、一親芳澤。詩酒歡會之上,柳如是與之即席唱酬、和韻步詩,絕色天麗與敏捷詩才相疊,更加傾倒了眾生。
柳如是雖為妓,但「凡所敘述,感慨激昂,絕不類閨房語」。她除了感憤地陳述自己不幸的身世遭遇外,還「豪宕自負,有巾幗鬚眉之論」。這既使她與青年學子們憂國憂民的理念情懷有了交集與共鳴,又使她從他們那裏得到了更多的信息、開闊了視野,還使她與他們之間建立了完全異於通常妓與客之間的關係和感情。
名妓花魁的生涯雖終日為琴曲醇酒所擁抱,但柳如是並不迷醉其中。她嚮往正常的良家生活,即便清貧也罷。幾年之間柳如是與李待問、宋徵輿、陳子龍等都發展過一段戀情,但迫於封建禮教所阻皆花開無果。尤其是與陳子龍的一段情,雙方情切意篤,共築愛巢於松江南樓。期間,柳如是為人校書取酬維持生活,陳子龍埋頭攻讀以備科試。有時兩人賦詩作對,互相唱和。清茶淡飯滋潤著恩愛美滿、纏綿悱惻的生活。可是,美景不長。半年後陳子龍妻帶著一桿人鬧上南樓。柳如是不甘受辱,悲切而毅然地離去。但她終身都忘不了與陳子龍的這番刻骨銘心之情。
幾年後柳如是認識了東林巨子、文壇領袖錢謙益。時年五十七歲的錢謙益被奸臣溫體仁等陷害丟官歸籍。柳如是早聞錢氏才華蓋世,為一代之宗。而錢氏也風聞轟動吳越、名滿金陵的柳如是。經過一些交往後,柳如是決定擇錢從良。崇禎十三年(1640年) ,二十二歲的柳如是不施粉黛、方巾儒帽地唔見錢謙益,言願以終身相托。錢謙益大喜過望,儘管元配尚在,但仍於次年以大禮迎娶柳如是,以繼室論之。此舉驚世駭俗而致非議四起。舉行婚禮的船被人扔進了許多瓦石。然而世人沒有想到的是,這段深受非議不被看好的婚姻卻能始終不逾生死相隨。身份和年齡的極大差異沒有成為他們感情的障礙。康熙三年五月二十四日(1664年6月17日) 錢謙益病故。得年八十二歲。三十四天後,柳如是自縊身亡,年僅四十六歲。
柳如是下嫁錢謙益,對錢謙益的思想行為影響甚大。錢謙益才華橫溢卻醉心功名。雖為東林巨子卻缺東林風骨。生平多介入官場權勢爭鬥。宦海失意後,為求東山再起不惜投靠馬士英之流。清軍南陷金陵後,為再續仕途竟出降滿清。柳如是對錢謙益的這種做法極為不滿。本來在清軍破城之時,柳如是就勸錢謙益赴水殉國、以全名節。見錢猶豫不決便率先奮身赴水,不期被錢死死拉住。而更沒想到的是後續事態更加不堪,平素吟詩作賦滿紙氣節風骨的錢謙益竟異裝辮發地北上燕都去獻媚清庭以求封授。柳如是悲憤之餘堅拒與之同行北上。雖然幾個月後錢謙益就因封授太薄--僅得禮部待郎--怏怏稱病謝職而歸,但夫妻感情由此已產生巨大裂痕。柳如是以「秦淮八豔」之首的絕色天姿嫁與年近花甲、官場失意的錢謙益為妾,仰慕的是他的才華和氣質。一旦錢變節事清,這一切都化為烏有。夫妻感情的基礎也就隨之抽掉。
所幸在柳如是的責備和勸說下,在眾多故舊門生抗清事蹟的感染下,錢謙益終究斷絕了仕清的念頭,而且非但如此,還走上了秘密抗清之路。夫妻倆拿出錢財支持許多抗清活動,如黃宗羲、黃毓祺、姚志卓等人的組軍反清活動,錢謙益柳如是都給予過資助。柳如是還親自「至海上犒師」,慰問激勵抗清義軍。錢謙益則不顧古稀之軀四處奔走聯絡抗清起義活動。策反降清的原大明將領。如順治七年(1650年) 和順治十六年(1659年) 錢謙益曾兩次親自到清軍金華總兵馬逢知的大營策反。其中一次為了給錢謙益壯膽,柳如是伴送錢謙益到蘇州等候。他們還救援撫恤抗清死難義士遺屬,如出資救援系獄多年的張煌言的妻與子出獄。
然而山崩地裂之勢終非少數義士之力可以扭轉。反清複明的願望終成泡影。錢謙益不禁仰天長歎:「敗局真成萬古悲」,「苦恨孤臣一死遲」。不過錢謙益可引以為慰的是,在這抗清複明的秘密活動中,在民族大義的旗幟之下, 他們夫婦的感情始終堅如磐石。順治五年(1648年) 錢謙益因秘密抗清活動事泄被捕,生命危在旦夕。錢的髮妻及其子女皆噤聲自保,臥病中的柳如是掙扎起來四處奔走,上下打點說項,終於救出了錢謙益。錢對此感慨萬千,道:「慟哭臨江無孝子,從行赴難有賢妻」。
當今中國大陸的影視編導們當然有權利去製造大量劇目歌頌滿清帝和皇后,但我們同樣有權利對此加以評說。他們有他們的編導權,我們有我們的評說權,互相不可剝奪。評說之一可以是孝莊文皇后與柳如是誰更值得讚美?
在此我們不妨暫時撇開人文因素,而祇從演藝角度去考量。因為從人文因素的角度出發,我斷然拒絕所有歌頌滿清皇帝的劇目。康熙、雍正再勤政理財也是建立在殘酷屠殺漢族人民和嚴厲實行民族歧視、民族壓迫以及文字獄的基礎上。孝莊皇后再好也是在維護那個壓迫漢民族的滿清政權。對他們都不值得作社會層面上的讚美( 至於學術界、政治人物們去總結借鑑他們的治國經驗則是另外一回事 )。如果我們能接受對滿清皇帝的歌頌,那也就能夠接受台獨份子歌頌日本的說詞。台獨份子親日的理由之一,就是當年臺灣的日據政權要比國民黨政權勤政、廉潔、高效率得多(是否當真如此,還要有待於臺灣或日本的良心學者去潛心研究和論證)。
演藝界的賣點之一是美。影視劇目中的年青女主角大多以美取勝。故「孝莊秘史」由當今影視大美人寧靜擔綱。孝莊與柳如是誰更美?孝莊被譽為「滿蒙第一美女」,柳如是則居「秦淮八豔」之首。沒有相片為據確難比較。但可作這樣的分析。
蒙古利亞人種分北、中、南三個亞支。北支以操阿爾泰語系的中國長城以北的遊牧民族為主。南支為中南半島和南洋群島上的土著。中支主要就是華夏族。北支雖膚色白皙可人但圓臉細眼,美女不可多得。南支膚黑身矮、眼深鼻扁、嘴闊唇厚,故美女寥若晨星。(南支又稱馬來人種) 中支華夏,膚色白裏透紅、秀眉美目、鼻直唇潤。無論是在燕京形勝之地,抑或在蘇杭田園湖畔;也無論是在成都天府之國,抑或在桂林山水之間,都是三步之內必有芳草。以數學概率論推繹之,孝莊之美如何美得過柳如是?何況柳如是並不單具五官之美。她的文學功底、詩才琴曲、書法畫作,樣樣堪稱上乘。這連「秦淮八豔」中的其它七位都望塵莫及,遑論生長於粗獷的科爾沁草原、十二歲就嫁給三十三歲的皇太極為妃,繼而生兒育女的博爾濟吉特。儘管她也聰明伶俐,但與柳如是的才氣縱橫相較,想必一定是要黯然失色的。
不過,外在美並不具決定意義,內在美有時更能震撼人心。孝莊皇后的內在美編導們已鋪陳得夠多了。柳如是的心靈如何呢?
杜牧詩云:「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柳如是曾陷青樓,當然是杜牧詩中的「商女」。但這個「商女」竟是如此地不同凡響。她關注天下,心憂時局。她欲身殉國難,她責夫君失節。夫君轉變後,她鼓勵、協同夫君聯絡、策動、資助各地的反清活動。夫君有難,她冒死相救。她甚至還親自去犒賞義軍,就差沒像梁紅玉那樣上陣拼殺了。最後在社會惡勢力的逼迫下,她抱著絕不受辱,絕不苟且偷生的信念懸樑自盡。這既是在以死抗爭,也是為國盡忠、為夫殉情。這哪裡是什麼「商女」,這明明白白是義薄雲天的慷慨悲歌之士,是可歌可泣的民族女英雄。
以柳如是的身世經歷為線索可以編導出一巨部連續劇。它的賣點極多。社會上各個不同年齡層次、各種不同地位處境的人們都可被其中某個或某些內容激起劇烈的心靈碰撞。柳如是之美是賣點。柳如是的詩才琴藝是賣點。柳如是與李待問、宋徵輿、陳子龍等的愛情糾葛更是賣點。而猶具震撼意義的,卻是柳如是和錢謙益的危險抗清活動,就不說錢的抗清活動乃為其美婦所激勵。
作為藝術的真實還可對歷史事實稍作加工和安排。譬如把陳子龍的起義殉難從順治四年(1647年) 往後稍延,從而加進柳如是對陳子龍起義的幫助,而這必然滲透著昔日情愛的成份,使之更加纏綿而又悲壯。陳子龍罹難後柳如是當痛不欲生,那揉合著國破家亡、情人長逝的雙重悲痛的美人之慟,通過演技高超的影星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再加上緊配劇情激動人心的音響效果,真不知會催出多少觀眾的一鞠熱淚。
此外還可安排幾個候朝宗式的人物。這些人物既受李香君的責備,也受柳如是的譴責或勸喻。他們有的仿徨;有的沈淪;有的幡然省悟、重新振作;有的在功名利祿的吸引下堅持走向賣國求榮、賣友求官的邪路。在柳如是的主線之下可作橫向鋪開。「秦淮八豔」其它幾位,李香君、陳圓圓、董小宛、顧橫波、馬湘蘭、寇白門、卞玉京等都可排上戲份。南明的忠貞之士將有舞台表現出他們的忠肝義膽,那一桿無恥奸妄之徒也都能上台亮出其真面目。整整一個時代的巨幅畫面將如此地展現在觀眾面前。這其中有民族大義;有人間正氣;也有兒女情長和個人間的愛恨情仇。觀眾們將從中瞭解歷史,洞悉社會、體驗人生,受到啟迪,得到教益。
多麼好的題材,多麼好的劇目,怎麼沒有人去寫,沒有人去編導呢?眼下當紅的「第四代」、「第五代」編導們,他們知道中國歷史上有柳如是其人嗎?也許他們會知道有個李香君。因為孔尚任寫了個「桃花扇」。這在電影戲劇學院的本科教材中會提及。而且六十年代大陸電影界還拍攝了影片「桃花扇」。主角是著名演員王丹鳳。然而對於柳如是,他們會知曉嗎?
其實要編寫一部歷史大劇《柳如是》並非難事,因為現代史學泰斗陳寅恪先生早已撰有八十萬字的巨著《柳如是別傳》。時下的編劇者祇要進行加工改制便成。我不敢說這些大腕編導們的歷史知識缺乏得不知柳如是系何人,但我擔心的是,他們會有興趣去加工瓊瑤的辮子鬧劇、清宮劇《還珠格格》,而沒有興趣去鑽研一下陳寅恪先生的《柳如是別傳》。
從更深層的社會原因去考察,這種現象與中國大陸當局的民族政策有關。當局在所謂「維護民族團結」的旗號下,不鼓勵、不主張、實則禁止演藝界製作表現歷史上漢族人民反抗北方少數民族南侵題材的劇目。在這種社會生態下,非但少為人知的柳如是上不了銀幕熒屏,就連家喻戶曉的岳飛、文天祥都要被冷藏。至於衛青、霍去病、蘇武、班超等人的事蹟更是被一概抹去。甚至連岳飛都不能稱之為民族英雄。
但是鬧劇《還珠格格》可以連篇累牘地拍下去,歌頌滿清皇帝的辮子戲可以大行其道,甚至動輒成千上萬地屠殺無辜漢族民眾的努爾哈赤都要被奉上舞台讚頌一番。而這一切卻又不損害民族團結了。看來中國大陸當局是不把漢族人尚殘存的一點民族意識都消蝕儘是不會罷手的。
那充斥清宮戲的熒屏,恍然間使人感覺時光倒流,以為張勳復辟已經成功。從孝莊到慈禧,還有那成群的格格們在銀幕熒屏上神采飛揚、輕歌曼舞,構成了一幅多姿多采、五光十色的畫面,可是我們的柳如是啊,妳在哪裡?
============================
登場人物
角色 | 演員 | 提要 |
柳如是 | 萬茜 | 原名楊影憐,後改姓柳,名隱,字如是,錢謙益稱之為河東君。 |
錢謙益 | 秦漢 | 號牧齋,柳如是丈夫,一代文宗,弘光朝任禮部尚書,降清,後歸隱,因資助反清大業曾入獄。 |
陳子龍 | 馮紹峰 | 雲間名士,與柳如是有舊情,後為抗清義士,死節。 |
鄭森 | 鐵政 | 又名大木,後被隆武帝賜名鄭成功,抗清志士,為錢謙益學生。 |
寇白門 | 李蓉蓉 | 當時名妓,劇中曾列花榜榜眼(狀元為柳如是)。 |
董小宛 | 張舒羽 | 當時名妓,劇中曾列花榜探花。 |
小慈 | 劉煜 | 柳如是侍女。 |
徐佛 | 田岷 | 柳如是五歲入歸家院,學藝於徐佛。 |
汪汝謙 | 凌峰 | 字然明,徽商,錢謙益和柳如是的好友。 |
黃宗羲 | 馮暉 | 著名學者,世稱梨洲先生,錢謙益好友。 |
毛晉 | 畢遠晉 | 字子晉,書商,汲古閣老闆。 |
王微 | 劉姝辰 | 字修微,女道士,柳如是好友。 |
朱國弼 | 遲越 | 明將,迎娶寇白門。 |
索天朗 | 趙麒 | 滿清探子。 |
馬士英 | 林棟 | 弘光朝首輔。 |
阮大鋮 | 方彤彤 | 弘光朝兵部尚書。 |
錢孫愛 | 時曉飛 | 錢謙益之子。 |
老管家 | 廉叔良 | 錢府管家。 |
冒辟疆 | 程泓 | 明末四公子之一,迎娶董小宛。 |
捕頭 | 陳濤 | |
書院主人 | 陳金惠 | |
茶棚老闆 | 王國京 | |
幼年柳如是 | ||
小蕊 | 錢謙益和柳如是之女。 |
一位勸丈夫投河殉國的女子
奇女柳如是
文/宗家秀
明 柳如是《人物山水冊》,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公有領域)
更新: 2019-04-09 6:00 PM 標籤: tags: 柳如是, 古代名女, 錢謙益, 反清復明, 秦淮八豔
她以屈原為榜樣,勸丈夫以投河殉國,力保晚節,然後推他,讓他隨己一起跳湖,其夫把手探進水裡摸了摸,抽出來,對著她說:「今天水太涼了,改日再來吧。」
秦淮樓裡的「女俠」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這是辛棄疾的詩句。晚明一位叫楊愛的女子,即取此詩中「如是」為名號。她被稱為「秦淮八豔」之首,又稱河東君。
柳如是,明末萬曆年間浙江嘉興人,幼年賣為娼門,十歲時被收養於青樓,才藝出眾。
十四歲時,她被大學士周某買為侍妾,深得其點撥,善詩文,工書法,精白繪與人物畫。周某死後,柳如是被迫下堂而去,重操青樓舊業。
清 余集、程庭鷺《柳如是像》冊頁。(公有領域)
才學遠播的柳如是流落江湖,時晚明弊政,奸佞當道,她與復社、幾社、東林黨人等名流交往甚密,常常縱談時勢、和詩唱歌,被稱為「女俠」。她感慨道:「如我身為男子,必當救亡圖存,以身報國!」
許多名士向她求婚,她都看不中,自言一定要嫁「博學好古,曠代逸才」的男人,宣稱:「天下有一人知己,死且無憾。」
柳如是的寫生山水畫《月堤煙柳圖》(第二段),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推夫投河盡忠
崇禎十五年(1642年),60歲的東林領袖錢謙益不顧世俗偏見,以大禮聘娶了24歲的柳如是。柳如是成了繼室夫人,錢謙益吩咐家人,一律以「夫人」稱柳如是,不得稱為「姨太」,錢謙益自己則敬稱柳如是為「河東君」。
錢謙益是明朝大才子,也是當時最有名的藏書家。堪稱郎才女貌的兩人,情投意合。與柳如是結婚後,錢謙益蓋了一座精美的藏書樓,取名「絳雲樓」,裡面陳列著他收集的書畫書籍古玩。兩人在絳雲樓裡,博覽經史,對詩比賦,常常錢謙益口出佳句音未落,柳如是答詩已成。
崇禎帝自縊,清軍占領了北京,南京建成了南明弘光小朝廷,柳如是支持錢謙益當了南明的禮部尚書。不久清軍南下,兵臨城下。
柳如是力勸夫君以國家為重,保臣子氣節,必要時應不惜生命、以死殉國。錢謙益含糊其辭,不置可否。因為他當時與群臣已經商議要迎降了,沒將消息告訴柳如是。
楊鵬秋摹繪《錢謙益像》,出自《清代學者像傳》第二集。(公有領域)
一日,二人泛舟尚湖,柳如是大讚屈原投水的愛國氣節,勸錢謙益投水殉國,為世人榜樣,力保晚節。神情猶豫的錢謙益欲言又止,直到夕陽西下,仍遲遲不做決定。
後來,柳如是挽起錢謙益的胳膊,推拉他,讓他隨己一起跳湖,錢謙益把手探進水裡摸了摸,抽出來,對著柳如是說:「今天水太涼了,改日再來吧。」
又一日,柳如是備好一桌豐盛酒宴,盛裝為丈夫斟酒,然後自己舉杯,一飲而盡。她再次莊重地勸錢以身殉國,說:「身為大明朝廷重臣,國家不保,您獨自苟活,將遭天下人恥笑啊!」
錢謙益再次黯然無語。但見柳如轉身疾步衝向河池,欲以死昭義,錢謙益慌忙跑去,一把抱住,硬是攔住了她。
順治二年(1645年),錢謙益率百官降清,柳如是拒絕隨往,斷然不做降臣命婦。
明 柳如是《人物山水冊》,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公有領域)
懸棺報國
降清後,錢謙益做了清朝的禮部侍郎兼翰林學士,但受柳如是影響,半年後他便稱病返回南京。清朝對他非常不放心,時常加以監控。
順治四年(1647年),錢謙益被捕、押往北京。當時柳如是臥病在床,但她冒死隨行,決定向朝廷上書,請求代替錢謙益而死,稱如果夫君難避此禍,自己將與之共同赴死。他們一路北上,歷盡艱辛。
隨夫進京後,柳如是多方營救丈夫。40天後,錢謙益獲釋。之後不久,錢謙益因牽進一反清案,被押金陵大牢。柳如是再次不顧病弱,四處奔走,一年後終於救出了錢謙益,那年柳如是才30歲。
錢謙益十分感激柳如是,作詩「慟哭臨江無孝子,從行赴難有賢妻」,讚歎她挺身而出的勇氣。
錢謙益出獄後,柳如是鼓勵夫君與尚在抗清的鄭成功等人聯繫。此後,她輔助錢謙益反清復明的地下活動,盡全力資助,慰勞抗清義軍。
雖然錢謙益降清為後世所詬病,但賴柳如是的義行,晚年的錢謙益萌有反清復明之志,為自己在史上貳臣的恥辱減輕了些許污名。
1664年,83歲的錢謙益病逝。屍骨未寒,鄉裡族人便聚眾上門,他們逼柳如是交出田產契書和所有家產,終日不走。被堵在家中的柳如是不堪其辱,在樓上以縷帛結項,自縊而亡,時年46歲。
隨後,錢謙益與柳如是都被族人移葬於常熟虞山,錢謙益與元配同穴,柳如是在百步之外,另立一小墳,樹一小碑,上書「河東君之墓」。
明 柳如是《人物山水冊》,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公有領域)
柳如是文學造詣非凡,著述豐厚,書畫皆為歷代收藏珍品。身逢亂世,天生麗質的她雖淪落煙塵,卻能避開煙花之盛,不苟求富貴平安,活出了一個貞烈女子的光明人格。
時窮節乃現,包括錢謙益在內的士大夫們,在國破家亡之際大都屈膝變節,民族氣節竟遠不及柳如是。王國維曾題詩大讚柳如是:「莫怪女兒太唐突,薊門朝士幾鬚眉?」
傳說,柳如是在她遺書中叮囑後人,她要懸棺而葬,即墓穴中懸空置鐵索,再將棺木懸於鐵鏈之上,意思是,腳下土地已非國土,而她,死也不沾敵土。
柳如是的寫生山水畫《月堤煙柳圖》(第一段局部),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參考文獻:
陳寅恪,《柳如是別傳》
谷輝之,《柳如是文集》
周小英,《柳如是佚詩及相關事蹟》
張曉虎,《清初四大名妓》
劉燕遠,《柳如是詩詞評註》@*
與左懋第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錢謙益,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乾隆重新評價明末著名文人錢謙益。錢謙益在明末即是文壇宗主,聲望卓著。順治二年(公元1645)五月,清兵近逼南京。柳如是勸錢謙益與其一起投水殉國,錢謙益沉思無語,卻滑稽地說:「水太冷,不能下。」柳如是「奮身欲沉池水中」,卻被錢謙益拖拽回來。不過,錢謙益雖然投降了清朝,但在仕清之後,又對新朝廷牢騷滿腹,私下還與抗清志士來往。
乾隆對錢謙益「首鼠兩端」的行徑大為惱火,認為他「大節有虧,實不足齒於人類」,「自詡清流,靦顏降附……均屬喪心無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