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台灣人均資產944.7萬「贏日本、南韓」 全球排名曝光
民視財經網2025年9月10日 週三 下午2:16
厲害!台灣人均資產944.7萬「贏日本、南韓」 全球排名曝光 https://bit.ly/4n01GYG
瑞士銀行集團(UBS)日前釋出年度「全球財富報告」,指出相較於前(2023)年,去(2024)年全球財富增長4.6%;不過,財富增長集中於北美,美國更佔據大多數的成長份額,增長率達11%。台灣方面,去年平均每位成年人擁有31萬2075美金(約944.7萬台幣)資產,中位數則是11萬4871美金(約347.7萬台幣),分別排名世界第15、第17,兩者皆高於日本、南韓等亞洲強權。
若與去年報告比較,當時台灣成年人的平均資產為30萬2551美金,中位數則是11萬5021美金,兩項均為世界第16名;而這次報告中,台灣人平均資產上升1位、成長率達3.2%,但中位數卻下降1位,總額也略為下修。
快新聞/厲害!台灣人均資產944.7萬「贏日本、南韓」 全球排名曝光
全球主要國家人均、中位數資產額。(示意圖/民視新聞資料照)
與世界各國相比,台灣人今年的資產平均數,在亞洲僅落後香港、新加坡,但高於日本、南韓等國。南韓人資產平均數為25萬1223美金、日本人則為20萬5221美金,分別排名世界第20、第24。資產額平均數前3名的國家,分別為瑞士(68萬7166美金)、美國(62萬654美金)、香港(60萬1195美金)。
中位數方面,前3名國家則分別為盧森堡、澳洲、比利時,數值分別為39萬5430美金、26萬8424美金、25萬3539美金。台灣則是名列亞洲第2,僅落後香港(22萬2015美金),但仍領先新加坡(11萬3976美金)、日本(10萬2198美金)、南韓(10萬4067美金)等富有國家。
該份報告另指,自從2000年後,全球財富年均增長率為3.4%;另一方面,去年共有幾個國家迎來雙位數的資產成長,包括丹麥、南韓、瑞典、冰島、波蘭、克羅埃西亞等
厲害!台灣人均資產944.7萬「贏日本、南韓」 全球排名曝光 https://bit.ly/4n01GYG

台灣每戶財富,高達79.8萬美元,換算台幣大約2400萬元,


德國一半家庭淨資產超過10萬歐元
https://tinyurl.com/ypab9p4s
根據德國經濟研究所(IW)週三(7月9日)發布的分析報告,德國一半家庭的淨資產超過10萬歐元。 2023年,德國所有家庭的資產中位數為10.31萬歐元。
https://p.dw.com/p/4xGSs
德國國旗圖案及歐元紙幣
2023年,德國所有家庭的資產中位數為10.31萬歐元圖片來源: Christian Ohde/imageBROKER/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經濟研究所(IW)的一項分析表明,2023年,德國所有家庭的資產中位數為10.31萬歐元。這意味著一半家庭的資產高於這一水平,另一半低於這一水平。德國最富有的10%家庭擁有超過77.72萬歐元的淨資產。
該研究基於德意志銀行對3985個家庭2023年的淨資產狀況進行的「私人家庭及其財務狀況」調查。家庭淨值即總資產減去負債。總資產包括房地產、金融資產、貴重物品、車輛和商業資產(淨值)。負債包括抵押貸款和消費貸款。
延伸閱讀:研究:德國私人財富歐洲排名第一 
「誰擁有多少資產與年齡密切相關,」德國經濟研究所的報告寫道。與所有家庭10.31萬歐元的資產中位數相比,35歲以下人口的家庭淨資產中位數明顯較低,為1.73萬歐元。 55至64歲族群的家庭淨資產中位數最高,為24.11萬歐元。德國經濟研究所指出,「一個關鍵原因是:累積財富需要很長時間,通常需要整個職業生涯,」只有在退休後,資產才會再次逐漸減少:75歲及以上人群的平均資產仍為17.25萬歐元。
買房夢距離德國人越來越遙遠
該研究所強調:「擁有住房在財富累積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 35歲以下的人群中,不到十分之一的人擁有自己的住房,而55至64歲的人群中,超過一半的人擁有自己的住房。德國經濟學院分配問題專家,報告撰寫人之一的馬克西米利安·斯托克豪森(Maximilian Stockhausen)表示,「如果政府希望促進私人財富積累,可以減輕勞動收入的負擔,」他說, 如果勞動者能夠從總收入中保留更多的淨收入,將為其財富積累開闢更大的空間。
研究:德國一半家庭淨資產超過10萬歐元– DW – 2025年7月13日 |    https://tinyurl.com/ypab9p4s


「2025年全球財富報告」,台灣「百萬美元」富豪將近76萬人,全球第15多-台灣每名成人的財富平均為31萬2075美元(約新台幣923萬元),排全球第15名

台灣人超有錢!百萬美元富豪「這麼多」 高居全球第15
2025/06/19 11:22
瑞銀最新發布的「2025年全球財富報告」,台灣「百萬美元」富豪將近76萬人,全球第15多。(彭博資料照)
台灣人超有錢!百萬美元富豪「這麼多」 高居全球第15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465chvJ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根據瑞銀最新發布的「2025年全球財富報告」,台灣「百萬美元」富豪將近76萬人,全球第15多,成人平均財富在過去5年來增加35%,成長速度為全球前段班。但這份報告也指出,台灣人的平均財富高於中位數。
根據報告,2020年至2025年初期間,台灣每名成人的平均財富(以本幣計算)增加35%,成長速度輸給南韓(44%)、挪威(41%),為全球第3快,但勝過中國(27%)。
台灣每名成人的財富平均為31萬2075美元(約新台幣923萬元),排全球第15名,但用中位數來看,台灣每名成人的財富中位數為11萬4871美元(約新台幣339萬元),和新加坡、南韓一樣,都是平均財富成長速度快於中位數。
台灣「百萬美元」富豪將近76萬人,全球排名第15多,高於香港的64.7萬人,也快要是新加坡的兩倍。
美國則第1名,有2300多萬人。去年美國超過37.9萬人躋身新的百萬富豪,平均每天增加1000多人,中國則以630多萬人排名第2。
美、中囊括全球54%的財富,排名第3的日本,其財富僅占全球的4.5%,台灣則占1.3%。
瑞銀預期未來5年,在北美和大中華區帶領下,全球財富將進一步增長,不僅是個人財富進一步增長,百萬富豪人數也會變多,預計2029年全球將增加500多萬名百萬美元富豪。台灣人超有錢!百萬美元富豪「這麼多」 高居全球第15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465chvJ


全球富裕經濟體排名 台灣居全球第五、亞洲只輸「這國」
2024/10/14 13:56
全球富裕經濟體排名 台灣居全球第五、亞洲只輸「這國」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ZZJNAA
吳孟峰/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金融服務集團安聯發布最新《全球財富報告》,調查近60個國家的家庭資產負債狀況;其中,台灣以高達14萬8750歐元(約新台幣523萬元)的人均金融資產淨值,穩居亞洲第二富有經濟體,遙遙領先日本,展現經濟的韌性與成長潛力。
該報告調查,前5名的人均金融資產淨值排名,第1名為美國26萬320歐元(約新台幣915萬元)、年增9.8%,第2名瑞士25萬5440歐元(約新台幣898萬元)、年增2.5%,第3名為丹麥17萬2200歐元(約新台幣605萬元)、年增4.3%,亞洲區的新加坡、台灣則位居第4、5名,各為17萬1930歐元(約新台幣604萬元)、年增7.1%及14萬8750歐元、年增9.9%。
報告指出,2023年是貨幣緊縮之年,但事實證明,各個經濟體都深具韌性,甚至市場大漲不休,全球家庭金融資產呈現強勁成長。整體來說,至2023年底,金融資產總額高達239兆歐元(約新台幣8403兆元),觀察三大資產類的增長率,卻差異顯著。
其中,受益於股市繁榮和利率上升,證券與保險/退休金的增速明顯快於過去十年的平均水準,各為11%和6.2%。至於銀行存款成長率則下滑至4.6%,創過去20年來的最低增幅之一。
2023年的復甦廣泛,只有紐西蘭和泰國兩個國家呈現負成長率,其他所有地區的成長相對均勻,尤其是亞洲和北美,成長都超過8%。全球富裕經濟體排名 台灣居全球第五、亞洲只輸「這國」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ZZJNAA


家戶財富2400萬「全球第3富有」 民眾:無感
家戶財富2400萬「全球第3富有」 民眾:無感 https://bit.ly/3VGL3mT
2022年11月30日 週三 上午10:40
主計處上周發布,根據換算,台灣每戶財富,高達79.8萬美元,換算台幣大約2400萬元,排名全球第3富有,但民眾聽到都很驚訝,財經專家說,是計算方式跟富豪財富拉高了平均數,多數台灣人根本無感。而國內的經濟成長率在全球經濟悲觀氛圍之下,持續下修,明年甚至保3無望。
行政院主計處公布數據,我國每戶平均財富排名全球第3。(圖/翻攝自Google Maps)
晚餐時間民眾到餐廳,點餐結帳,但現在物價不斷上漲,讓荷包縮水,業者跟民眾都很有感。台中小吃業者:「通膨關係 其實我們相對來說,利潤減少很多,我們相對的會把既有的單價,把它做一點提升。」民眾:「覺得什麼東西,都變得很貴,跟我小時候比大概物價都是兩、三倍,一個月薪水加1、2千塊,但一個月花費多3、4千塊。」
主計處公布,今年外食費與房租漲幅擴大,物價年增率2.94%,比上次預測,上修0.02個百分點;至於國內經濟成長率,在全球經濟瀰漫悲觀氛圍之下,台灣也不例外,預測值3.06%,較8月下修0.7個百分點,明年經濟成長率 2.75%,確定「保3」無望。
主計處表示,今年外食、房租漲幅大。(示意圖,與當事人無關/Unsplash)
主計處表示,今年外食、房租漲幅大。(示意圖,與當事人無關/Unsplash)
不過主計總處上周卻發布統計,依據購買力平價換算,我國每戶財富達到79.8萬美元,換算成台幣竟多達2400萬,台灣排名全球第三富有,連美國跟日本都在台灣之下。財經專家黃世聰:「比如說我跟郭台銘,兩個人的財富,平均起來是1200億台幣,所以我覺得這種(每戶財富)平均數來說,大家看看就好。」
由於是「平均財富」,郭台銘等富豪能夠拉高平均。(示意圖,與當事人無關/翻攝自郭台銘臉書)
會算出台灣是全球第三富有,關鍵在於台灣的房價沒有計算在物價指數當中。因此透過換算,每戶財富自然高於其他國家。平均出來的「全球第三富有」,恐怕多數台灣人根本無感。家戶財富2400萬「全球第3富有」 民眾:無感 https://bit.ly/3VGL3mT


最新全球財富報告出爐 台灣人均亞洲最富、全球第5
2022年10月14日 週五 下午12:51
金融服務公司安聯集團(Allianz)12日公布「2022年全球財富報告」(Allianz Global Wealth Report 2022)。報告顯示,亞洲富裕程度超越歐洲,台灣人均淨資產達13萬8220歐元(約新台幣431萬元)超越日本、新加坡居亞洲第一,在全球排第5名。
最新全球財富報告出爐 台灣人均亞洲最富、全球第5(檔案照)
「2022年全球財富報告」指出,在人均金融資產總額部分,台灣為16萬4610歐元(約新台幣513萬),在調查的57個國家地區裡排名第9,亞洲僅次於新加坡的17萬3610歐元(約新台幣541萬)。但若看扣除負債的人均淨資產時,台灣的人均淨資產達13萬8220歐元(約新台幣431萬),正式超車新加坡的13萬4150歐元成為亞洲最富有,並在全球排名第5,僅次於美國、瑞士、丹麥與瑞典
不過,報告也統計各國「家庭負債占GDP比率」,占比最高者為南韓,高達109.1%,台灣及泰國則以90%並列第2。綜觀亞洲地區,家庭負債平均落在約60.6%,是全球唯一負債遠高於10年前的地區。
德國之聲(DW)報導,這份彙整2021年數據的最新報告分析近60個國家的資產和債務狀況,稱2021年可能是經濟大幅增長的最後一年,2022年將是轉捩點,全球可能發生「翻天覆地轉變」。
安聯這份報告以「最後的歡呼」(The last Hurrah)為題,點出2021年的經濟榮景,股票市場受貨幣政策驅動一路走高,家庭財富也受惠,全球金融資產連續第3年實現雙位數增長。過去3年內,全球私人財富增加60兆歐元,其中3個地區在資產增長方面表現突出,分別是亞洲(不含日本)增加11.3%、東歐增加12.2%、北美增加12.5%,主要的資產增長動力來自於股市繁榮,為2021年的財富增長貢獻約2/3。
報告還凸顯亞洲富裕程度超越歐洲。中國大陸私人家庭的金融資產總額估計為32兆歐元,占全球金融資產總額14%,而日本則為16兆歐元,中、日僅次於美國的103兆歐元。亞洲已取代歐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富裕地區。
安聯經濟學家霍爾茨豪森(Arne Holzhausen)表示,「人們在COVID-19期間沒花什麼錢」。儘管疫情打亂生活節奏,卻也替民眾省下度假、上餐廳和交通等開銷;另一方面,國家還會補償人民收入損失,人們的儲蓄因此增加。
但報告直言2022年是一個轉折。年初俄烏戰爭扼殺疫情後的復甦,並使世界發生翻天覆地轉變,助長通膨飆升,各國政府祭出貨幣緊縮政策遏止通膨;此外戰爭也加深能源、糧食危機。報告認為,在家庭金融資產價值連續3年創新高之後,貨幣緊縮政策正在擠壓經濟和市場,「按實際價值計算,家庭將失去1/10的財富。」
最新全球財富報告出爐 台灣人均亞洲最富、全球第5 https://bit.ly/3CX6KZa


2016年11月23日18:56
更新:新增更多網友看法
根據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昨公布的《2016年全球財富報告》,台灣的總財富為3兆美元,以台灣成人人口計算,台灣人均財富為17萬2847美元(約552萬元台幣),遠高於大多數亞太地區國家,與西歐的水準相當,台灣人財富的中位數則為6萬3134美元(約202萬元台幣)
報告指出,台灣有35.6萬人財富超過100萬美元,比去年減少2.7萬人,在全球名列第13名,超越丹麥和比利時等西歐國家,人數約佔全球財富逾百萬美元富豪的1.1%。美國有1355.4萬人財富超過100萬美元,人數名列全球第1,日本以282.6萬人居次,中國(159萬人)和南韓(67.9萬人)分別名列第6及第11名。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只看財富逾5000萬美元的超級富豪人數,台灣排名將從第13名進步至第10名,高於南韓、印度、香港和澳洲,在亞洲僅落後中國和日本。
瑞信表示,與其他國家相比,台灣不只人均財富很高,財富分配不均的情況也不嚴重。台灣有20%的成人財富低於1萬美元,比率遠低於全球的73%。另外,台灣有38%的成人財富高於10萬美元,比率幾乎是全球平均值8%的5倍。(林文彬/綜合外電報導)
======網友看法======
有網友說,「在台灣,官商勾結,劫貧濟富,造就有錢的越有錢、窮苦的更窮苦。」、「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貧富懸殊過鉅所造成的結果⋯⋯」。也有人自嘲說,「不用望梅止渴也不必畫餅充飢了,只要有統計學就可以了,原來我這麼有錢!」、「我一上網點開網頁看到新聞,立刻500萬進帳。躺著賺500萬就是這個概念~」
還有網友說,「這些財富只集中在百分之3的人手中,但多數百姓是窮的」、「1%富人跟99%窮人平均的概念……可是靠平均500多萬富人會分錢給窮人 ……99%還是窮啊~ 只代表貧富差距大到非常誇張地步了!」、「統計有把前5%跟後5%去掉嗎? 如果有,資料就可信,如果沒有,這樣的統計數字沒有意義。」

【看片口袋只有550塊】台灣超有錢?瑞信:人均財富逾550萬 | 即時新聞 | 20161123 | 蘋果日報 - https://goo.gl/A6byOY

----------------------------------

台灣好有錢?人均財富飆554萬 超級富豪全球第10多
By 邱怡萱,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十一月 23日, 2016

瑞信報告指出,台灣民眾2016年的人均財富數字,遠高於大多數的亞太地區國家。
攝像者: 本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人原來這麼有錢?根據瑞士信貸發布的「2016年全球財富報告」指出,台灣民眾人均財富為17萬2800美元(約新台幣554萬元),與西歐水準相當,遠高於大多數的亞太地區國家,而更令人驚訝的是,台灣財富逾5000萬美元(約新台幣16億元)的超級富豪人數在全球排名第10,在亞洲地區僅輸給大陸(排名第2)和日本(排名第8)。

報告指出,台灣有38%的成人財富超過10萬美元(約新台幣320萬),此比率幾乎是全球平均值的5倍之多。報告提及,台灣財富分配不均的現象也不算嚴重,據統計,國內有20%的成人財富低於1萬美元(約新台幣32萬),比率遠低於全球的73%平均值。

這篇報告在網路上引發熱烈討論,有網友指出,「台灣房產動不動就破千萬,人均財富500萬根本沒多餘的錢可以花。」也有人表示,「台灣的儲蓄率可以說是高的驚人,對此報告結果感到不意外。」


台灣人好有錢!最新國富調查「每戶平均淨資產1359萬」,理財專家解析3方法讓資產穩健成長
台灣人好有錢!最新國富調查「每戶平均淨資產1359萬」,理財專家解析3方法讓資產穩健成長 - 幸福熟齡 https://bit.ly/3BD1gBA
撰文 |樂透人生─吳家揚 日期 |2023年05月15日 分類 |退休理財 圖檔來源 |shutterstock(示意圖非當事人)
主計總處最新國富統計出爐,2021年底家庭部門平均每戶淨值(不含人壽保險準備及退休基金準備,土地按市價重評價)為1359萬元,較前一年度增加101萬元,增幅達8.06%。您的身家在這一段時間有沒有跟著上漲?身為小老百姓我們要如何讓資產穩健成長?
   統計資料所指的每戶淨值計算,是不含人壽保險準備及退休基金準備,土地按市價重評價,這些政府機關統計資料讓我們參考自己的資產變化,是向上提升還是向下沉。
   把握住財富重分配的機會,讓自己的財富更上一層樓。長期觀察下來,在台灣要搭上財富增長列車有3種簡單策略,「買房、買股票和基金(ETF)、買保險」,關鍵因素在長期持有。
   買房首選地點,六都漲幅大
  「有土斯有財」,國人很喜歡買不動產。從「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整理的住宅價格指數趨勢圖,近10年來不動產的「平均」漲幅:每年約5%。而六都中,除台北和新北外,其他四都的漲幅更大。
       買房自住要注意的事情很多,購買前要詳加研究。「地點」是抗通膨保值和增值的首要注意事項。若要投資,一樣是「地點」為王,還有一些稅負問題。
   朋友在疫情前因家族分產而拿到數千萬元現金,聽完我的建議後,他決定在竹北(頭前溪第一排景觀大樓,近高鐵站)買2戶80坪的豪宅,因而賺到波段漲幅。不動產還有節稅的好處,例如新北利用市價(2800萬元)和土地公告現值/房屋評定現值(110萬元)的價差,可以節省大量的遺產稅。
   如果個人的財富增長速度小於5%,不動產應該就可以當成選擇投資工具之一。
   買股票和基金(ETF)慎選標的
 買股票曾經是全民運動。如果從指數變化來看,就會知道這是瘋狂的年代。台股從1962年開市,大盤指數走了24年,在1986年首次突破1000點;隨後只花4年時間,1990年就創下12682台股歷史高點,4年推升指數上漲超過11倍。然後1990年崩盤後沉寂了20年,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開始大多頭,也造就一批少年股神,然後2022年這些人又銷聲匿跡。
   股票(基金和ETF)是國人最愛的投資工具之一,它的投資報酬率比不動產高出許多,當然風險也更高,稍有不慎,甚至會破產。
       例如康友-KY前董事長黃文烈因涉嫌掏空捲款潛逃,導致康友創高價後下市、股民損失慘重,台北地方法院民事法庭一審判決4月20日出爐,投保中心求償53.4億元。這種新聞,一段時間就會來一次,尤其是KY。基本上KY的財報不透明,要更加謹慎。
   朋友在疫情剛開始時詢問股票投資策略,她的錢是3年後要付預售房的頭期款,不能忍受任何損失。我建議她,定存就好,甚麼事都不要做。後來她避開2022年的大跌,對我心存感激。
   買股票,就是要看得懂財報,看不懂就不要買。尤其要重視經營階層的誠信問題,高層如果有誠信問題,也不要買。最簡單就是買0050或006208,和台灣經濟一起成長就好,也不用擔心太多。
   買保險不求高報酬率但要穩定
  國人愛買保險,保險滲透率是世界前3名,但因為偏好儲蓄險和投資型保單,形成基本保障嚴重不足的矛盾現象。
   財務規劃時我們應該將錢分為「攻擊型」和「防禦型」兩種,「攻擊型」如股票基金,高報酬但高風險。「防禦型」如保險,不求高報酬率但要穩定成長且無風險。保險是保守的錢,也是最後一道防線。
   現在利率低,所以保費很貴。對於我們這種一般人,要先顧好基本保障和長照保險,若有餘力,再來購買儲蓄險和投資型保單,這樣才不會本末倒置。
   有錢人的保單配置
  最低稅負制中的「基本所得額」,有6大項目:
   1.海外所得;
 2.特定保險給付;
 3.私募證券投資信託基金的受益憑證交易所得;
 4.申報綜合所得稅時採列舉扣除額之「非現金捐贈金額」(如:土地、納骨塔、股票等);
 5.個人綜合所得稅的「綜合所得淨額」;
 6.選擇分開計稅之股利及盈餘合計金額。
   其中「特定保險給付」,是指受益人與要保人非屬同一人之人壽保險及年金保險給付,但死亡給付每一申報戶全年合計數在3330萬元以下部分免予計入。超過3330萬元者,扣除3330萬元後之餘額應全數計入。
       舉例來說,某父在2008年1月3日買一張高保額壽險,要/被保人為父,身故理賠金4000萬元,身故受益人是獨生子。某父日前死亡,針對這張保單,獨生子要繳什麼稅?因為被保險人的身故保險金屬於免計入被保險人的遺產總額,遺產稅=0,而獨生子所得稅申報:((4000-3330)-670)*20%=0
   從前述的案例明顯可知,高資產者可用保險來傳承財富。配偶和「成年子女」,一個申報戶為4000萬元,購買高額壽險保單,可以節省許多稅。但要注意「8大態樣實質課稅」問題,愈早買就越不會有問題。
   不論從「國富統計」得到什麼啟發,任何投資工具,都有優缺點,只要有能力辨別且為己所用,買房和買保險,有很好的節稅效果,尤其是買保險。股票基金(ETF),幾乎沒甚麼節稅效果且風險高,但選對標的且長期持有,卻是最大的贏家。
   任何投資工具,都有優缺點,要有能力辨別且為己所用。這一班財富增長列車沒跟上沒關係,隨時都有機會上車,只要我們做好準備。
台灣人好有錢!最新國富調查「每戶平均淨資產1359萬」,理財專家解析3方法讓資產穩健成長 - 幸福熟齡 https://bit.ly/3BD1gBA

台灣每戶財富,高達79.8萬美元,換算台幣大約2400萬元,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