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押也作畫押、押記、花書、五朶雲、花字,朝鮮稱手決,是代替簽名的一種簽署樣式,通常會取姓名中的一至二字採用連筆速寫、交錯相疊,有時還會加入一些符號,因此形狀千奇百怪,帶有藝術性,常用於書法作品上。
花押是為了方便簽署而發明的簽署方法極正式的簽署場合仍用簽名,而不會用花押。不過和中規中矩的簽名相比,非常個人化的花押卻反而較難偽造。現今花押的使用已較為少見,大多為花式簽名所取代。

相傳花押源於中國的北齊。《北齊書·後主紀》云:「連判文書,各作花字是也。花字亦謂花押」。到了北宋已有許多使用畫押的記載。歐陽修在《歸田錄》云:「俗以草書為押字。」。宋王溥《唐會要‧百官奏事》:「景龍三年二月二十六日勅,諸司欲奏大事,並向前三日錄所奏狀一本,先進令長官親押」。宋人朱彧《萍洲可談》卷一云:「押字自唐以來方有之,蓋亦署名之類,但草書不甚謹,故或謂之草字。」《太平廣記》、《唐國史補》:「宰相判四方之事有都堂,處分有司有堂帖,下次押名曰花押」,《西遊記˙第二十九回》:「國王見了,取本國玉寶,用了花押,遞與三藏。」《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三》:「當下各人畫個花押,兄弟二人,每人收了一紙,管待了李社長自別去了。」


中國歷史上最為出名的花押是宋朝皇帝徽宗的花押。宋徽宗在其創作的書畫上使用一個類似拉長了的「天」字的花押,據說象徵「天下一人」
花押在10世紀中葉(平安時代中期)傳入日本。到了鐮倉時代以後開始分為武士使用的武家樣和公卿使用的公家樣、僧人使用的禪僧樣三種。戰國時代日本花押的形式開始多樣化,如織田信長使用「麟」字花押,豐臣秀吉使用「悉」字花押,伊達政宗使用鶺鴒形狀的花押等等
現代有些中國人誤以為花押是日本的產物,這可能由於現今日本文化風行的影響。事實上不少日本古代的花押是模仿中國的,例如歷代德川將軍使用的「德川判」花押,就是模仿明太祖專用的明體花押而創造的

File:Joint letter of Five Elders (of Toyotomi).jpg

豐臣秀吉五大老聯名書狀。圖中展示了五大老的花押,首排從左至右分別是上杉景勝、毛利輝元;次排從左至右依次是宇喜多秀家、前田利家、德川家康。注意:由於紙張摺疊的關係,第二排的漢字需要反過來觀看。

花押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rwgejR

-----------------------------------------------------------------------------

台積電走入校園推動漢字教育 毛筆花押 獨一無二的簽名
中時電子報作者王文吉╱台中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6年11月17日 上午5:50
分享推薦
中國時報【王文吉╱台中報導】
台積電文教基金會推動、邁入第9屆的「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16日特邀台灣新生代書篆畫藝術家李默父,在台中市清水高中舉辦「天下一人,最酷炫的創意簽名」校園書法工作坊。李默父以「花押」為主題,藉由歷史典故、文人生活與書法藝術,引導同學運用毛筆為自己設計酷炫的個人簽名或符號。
李默父以古人為例,介紹「花押」與合體字的設計原則,大致有拆字重組、字意延伸、多字組合、隨意畫形等方法。他說。古人和現代人一樣,都會追求新奇、好玩、酷炫的事情,也喜歡強調個性化與獨特性,常以姓名或形容自己的簡短字句,設計個人專屬的花式簽名或符號,就稱為「花押」。
80餘位學生發揮創意,想像自己是大明星,先在白紙上構圖,設計個性簽名。高二張蕢麟,以弓箭圖形代表自己姓氏部首,再用花鹿圖像融合名字,李默父大讚很有創意,並建議加點顏色,凸顯巧思,讓簽名活起來。高一高柏強將名字組成合體字,運用「蒙德里安」畫法,運用黑色邊緣切出空間感,再填補色塊,產生強烈視覺感。
台積電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許峻郎表示,「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以推動漢字教育為使命,每年除舉辦競賽拔擢人才,也邀得獎者與藝術家深入高中校園,舉辦體驗活動,引領學子從歷代書法與篆刻的字形樣貌,窺看不同的時代氛圍,及漢字美學的演變。
清水高中校長賴昭呈表示,科技占據生活、打字取代書寫,「我們再難從中感受文字的溫度與情感,台積電青年書篆大賞校園工作坊,引導同學以毛筆創作個人簽名,展現書藝的生活應用與創新,充滿用心與巧思,極具教育意涵。」
第9屆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以毛公鼎中金文集字「小子毋畏」為題,本屆競賽分為限高中生參加的楷隸、行草組及40歲以下、高中以上參加的篆刻組,報名至12月12日止,比賽辦法可上官網查詢。

-----------------------------------------------

花押 - Wikiwand - https://goo.gl/hCCwR2

圖片搜尋結果

日清修好条規。日本と清の国璽が押され、同時に日本側大使の大蔵卿伊達宗城、清側大使の直隷総督李鴻章の花押が書かれている。

日本の歴代内閣総理大臣の花押(初代から44代まで)

圖片搜尋結果圖片搜尋結果圖片搜尋結果148778465ba825  圖片搜尋結果

豊臣秀吉の花押

宋徽宗の花押

=============

2016-11-17_0843122016-11-17_0843262016-11-17_0843472016-11-17_0844192016-11-17_0844412016-11-17_0845052016-11-17_0845362016-11-17_0845562016-11-17_0846232016-11-17_0846372016-11-17_084651  

圖片搜尋結果

歷史|古代名家的“花押”簽名 - https://goo.gl/oZssjH

=========================

☆ 守護花押印 : 鶴川流花押 - https://goo.gl/4Ex1dh

圖片搜尋結果

☆ 守護花押印 : 鶴川流花押 - https://goo.gl/4Ex1dh

-------------------------

圖片搜尋結果

「水戸黄門」 水戸光圀の花押

=============

カテゴリーの「花押」を設けた。いろんな文書に登場する花押をご紹介したいと思っている。
まずはY家が元禄十三年五月、加増を受けた時の目録にある五名の人物の「花押」である。

               津田半兵衛   半兵衛(小大夫) 四百石 元禄十三年二月(目付)~正徳三年六月 奉行・後廿挺頭
                       子孫に津田山三郎がいる
               横井佐右衛門  後の牛右衛門・時鎮 三百五十石カ 元禄十一年一月(使番)~正徳二年十二月 奉行・後弐拾挺頭ニ転
                                 横井小楠の本家筋の四代目
               尾藤市左衛門  五百石 元禄十年十一月(御側弓十張頭)~宝永四年六月 奉行
               藤掛忠右衛門  永氏 五百石 元禄八年十月~元禄十四年十一月 奉行 後備頭
               吉田善右衛門  (代々同名の人が居り人物の特定ができない)

============================================

圖片搜尋結果

==============================

花押:古人的花式簽名。你也來一個?
2016-03-12 11:22:07


今天恐怕許多人都會自己或找設計師設計一個簽名。這類簽名,與其說是漢字書寫,不如說是一個圖形、符號,跟名字的書寫有幾分相似,但線條誇張、變形、藝術化,也因此顯得獨一無二,更具個性化,可以成為個人的標籤與憑信,往後凡簽署文件、簽名售書、簽領工資等等,都可以用這個獨樹一格的簽名。這樣的簽名方式,宋朝也很流行,當時叫做「花押」、「押字」。宋人說:「押字,古人書名之草者,施於文記間,以自別識耳。」

網上有人說:「早在宋代,我國就有專門的簽名館。凡考中進士的人,都要到京都的簽名館買簽名,俗稱買花押。然後,閉門練習三天,把練好的簽名交到當時的吏部備案,換回官印。此後,無論這個人走到哪裡做官,在其呈送給朝廷的文件上都要有自己的花押,用以證實公文契約的真實性。」但我從未在史料上看到所謂「買花押」的記載,估計是網友杜撰或以訛傳訛。不過,宋人確實是花押簽名情有獨鍾。

我們現在看宋人留下來的書畫,通常都可以發現一些奇怪的署名符號,似草書又不是草書,這些符號,其實便是花押,如宋徽宗書畫作品的花押,形同「天水」的連筆,有人認為裡面包含著「天下一人」四字。

有些宋朝文人與友人通信,也愛用花押:「國初人簡牘往來,其前記語處皆書名,後結語處即以花書,不再出名也。花書雲者,自書其名,而走筆成姘,狀如花葩也。」不過宋朝的花押可不僅僅是文人之間的文字遊戲,而是應用很廣的個人憑信,一旦畫押出來,便代表了自己的信用。

依宋制,官府「應行文字,籤押用印完備,方得發出」。官員簽署公文時,須押字,不押字則公文無效,即使蓋上公章,仍然不會被認可。因為押字的重要性,朱熹告誡說:「當官處事,但務著實。如塗擦文書,追改日月,重易押字,萬一敗露,得罪反重,亦非所以養誠心、事君不欺之道也。」


宋朝宰相簽發文書,也須押字。所以夢想爬上宰相高位的錢惟演發感慨說:「使我得於黃紙盡處押一個字,足矣。」而當上了宰相的王安石,卻由於其花押像一個「歹」字而受到同僚取笑:「王荊公押石字,初橫一畫,左引腳,中為一圈。公性急,作圈多不圓,往往窩匾,而收橫畫又多帶過。常有密議公押『歹』字者,公知之,加意作圈。」如今,日本的首相與內閣大臣,還保留著花押簽名的習慣。

北宋時,四川的富豪聯合成立「交子鋪」(類似於民營銀行),交子鋪發行的交子(紙幣),「同用一色紙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鋪戶押字,各自隱密題號,朱墨間錯,以為私記」,可見交子上須有鋪主的押字。後來宋政府設立交子務,發行官交子,官交子上也有交子務長官的押字,就如今天許多國家的貨幣上都有中央銀行行長的簽名。

宋朝尋常百姓在社會生活中也離不開花押。比如你要上衙門起訴某人,狀紙上就必須有你的親筆花押。「文狀須是呼集鄰保,對眾供寫,或不能書字,須令代寫人,對眾讀示,親押花字,其代寫人及鄰保亦須系書以為照證」。由於花押實際上並不是以姓名書寫作憑信,而是以個人化的圖形筆跡為憑信,所以不識字的平民也可以押字。而且,相比之姓名書寫,押字更加難以被模仿、作偽。

宋人與他人訂立合約,也需甲乙雙方及中介親筆押字。如宋代法律規定,一份田宅交易合同,如果沒有牙保(中介)與寫契人「親書押字」,將不具法律效力。因此,宋朝士大夫袁采撰寫《袁氏世范》時,不忘記提示家人:與人交易田產,「如有寡婦、幼子,應押契人,必令人親見其押字。」租賃合約、僱傭合約的訂立,同樣需要寫契人親筆押字。

押字風氣在宋朝的興起,顯示了中國社會演化至宋代,個人的徵信作用已經日益突顯出來,不管是長官在簽發公文時,還是平民與他人發生交易與合作關係時,都需要以親筆押字的形式昭示個人信用,為文書的效力背書。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社會的現代性,便體現在個人徵信的應用上,就如在今天,我們只需要簽下自己的名字,便可以刷信用卡消費。

不過,宋人的花押在今天的中國算是失傳了,不過花押傳入日本,至今仍保留在日本文化中,現在的日本首相與內閣大臣,都有自己的花押字。

==========================

花押又興於宋,盛於元,故又稱“元押”。元押多為長方,一般上刻楷書姓氏,下刻八思巴文或花押。

從實用意義上說歷代印章大都有防奸辨偽的作用,作為個人任意書寫,變化出來的“押字”(有些已不是一種文字,只作為個人專用記號),自然就更難以摹仿而達到防偽
花押
花押
的效果,因而這種押字一直沿用到明清時代。
花押不是日本語,此名詞在中國早有使用,其意思是個人化的署名。當中會使用不同的筆跡及符號,使個人化的署名更美觀。署名源於中國唐朝時代,在日本平安時代中期傳入。
【示例】鄭父已寫就了,簡後署名,共是十位,其九人俱先有花押,第十屠岸夷也。——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
花押在中國
。中國古代的花押,從唐代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宋朝的時候,簽名花押的風氣非常流行,不少文人墨客都有自己非常獨特的花押。宋徽宗的花押,被專家們稱為"絕押"!它的外形,特別巧出心裁,有點像寫得結構鬆散的"天"字,又像一個簡寫的"開"字,而實際上就是所謂" 天下一人 "四個字組成,四筆寫成。後人稱奇的時候,難免又會感到這位皇帝率真可愛的氣質了,好像一個自負頑皮的天才小孩,故意搞了個文字遊戲來捉弄那些不明就裡的人。
書畫界用花押是很普遍的,比如,當代書畫大家謝稚柳的署名就是。除此之外,比如在瓷器畫製作署名時,卻很少用本名(本名如有,多附於底款處),多用一特殊的符號標記,在這裡標記代表了署名和印章。瓷器界的花押使用可謂是由來已久!
12世紀中葉,花押是古代歐洲的另一種標記形式。實際上它是一種圖形簽名,通常採用簡潔的圖案方式來表面簽署人的身份,從而證明某事物的所有權與歸屬以及對某事物的認可。因為當時大多數人是不識字的,花押的方式正是以視覺的方式更直接更簡明地表明含義,從這一點我們看出圖形傳播的優勢。

==================================

韓國消除「漢字文盲」教育計畫背後的多重焦慮 @ 知韓識韓不哈韓,比較研究為台灣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TaJI26

朝鮮日報2014年專題報導系列的回顧特輯之中,我認為最有趣的專題當屬「漢字文盲」報導系列。該報導系列第二十五回的最終報導,標題為:”[一同脫離漢字文盲吧] 漢字是語彙能力提昇的鑰匙…在所有科目學習都必須活用”。

在這則報導所附的圖中,朝鮮日報整理了韓國「漢字教育變化」的大事紀如下:
1970 依據韓文專用化政策將漢字排除在小學教科書之外;
1992 將國、高中漢文科目自必修轉為選修;
1993 將漢文排除自大學修學能力考試科目之外;
2000 漢文與第二外國語一同成為2001年度大學能力測驗考試選擇科目;
2008 歷屆國務總理共二十名連署向青瓦台提出「小學漢字教育呼籲建議書」;
2009 在「2009修訂教育課程」中、小學泛教科學習主題中加入漢字。各個學校則在創意體驗活動時間中,加入漢字教學時間
2014.9 教育部表示,自2018年起,將推動小學三年以上教科書中並列韓文與漢字
2014122200058_0

雖然,韓文之中有超過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單字是「漢字音」,但因為自1970年代之後,朴正熙政府選擇使用「純韓文」的發音表記方式來推動韓國的大眾教育,而在「漢字教育」逐漸不受重視、不列為考試科目,並且在日常生活中消失之後,韓國逐漸出現了大量的只知其音卻不識其字的「漢字文盲」。

而當代韓國對於漢字熱潮的再視,除了目前韓國年輕人無法閱讀過往古籍,並且與韓國傳統研究疏離之外,當代「中國熱」的興起,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事實上,目前「中文系」是韓國大學語言科系中最熱門的科系。

只是,在「學中文」熱潮興起之際,韓國的漢字遇到了幾個危機感:首先,傳統的「韓國漢字」與中國的簡體字大不相同,將影響與改變韓國傳統的漢字認識;其次、漢字若被等同視為外來文字(中文),將侵蝕到韓文以及韓國文化的主體性;最後,若不主動定義韓國的漢字,在某些領域將失去了「話語權」

這也是為何韓國在推動漢字熱潮之際,還得努力將「漢城」變成「首爾」(參閱http://heisdsc.pixnet.net/blog/post/12843691),並且為了光化門上的匾額究竟要使用韓文還是漢字書寫,展開激烈的歷史與文化辯論(參閱http://heisdsc.pixnet.net/blog/post/12844009)。

而這則報導中,則試著提出目前韓國小學要推動「漢字教育」時,必須注意的五個重點:
一、 必須明白漢字並非「外國語」,而是「我們的話」的教育;
二、 漢字必須成為解開韓文單字「意思」的鑰匙;
三、 不只在國語(韓語)科,在所有科目中都必須活用漢字;
四、 必須從小學教師開始先實施漢字教育;
五、 必須成為傳統與現代連接的踏腳板。

近來,中日韓文化部長會議中提議透過808個共同漢字來加強彼此間的交流。但不論是中國或是日本,在日常生活之中都使用大量的「漢字」表記(儘管都與傳統漢字大不相同),只有韓國並沒有如此的漢字使用習慣,因此,此議對於韓國來說,更增加推動漢字教育的壓力。因為,若韓國的漢字教育未能追上中日兩國,那麼將失去用漢字來定義自己的話語權力。

個人認為,目前對韓國政府來說,或許最簡便的方式便是參照日本推動日式漢字教育的模式,建構出一套屬於「我們」(韓國人),且能被他者所認同(屬於韓國)的漢字運用體系。

只是從韓國決定再次實施「漢字教育」的努力中,我們亦可以發現到,韓國一直有著害怕失去傳統以及害怕被他者定義的雙重焦慮。但這種來自自我與他者的雙重焦慮感,或許也是近年來韓國不斷思考改變與前進的原動力之一吧。


 

台積電書篆大賞 10年有成 - 中時電子報 - https://goo.gl/oXVni5

2017-11-22_22064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