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勤交代制度

參勤交代,亦稱為參覲交代。是日本江戶時代一種制度,各藩的大名需要前往江戶替幕府將軍執行政務一段時間,然後返回自己領土執行政務
寛永12年(1635年)的武家諸法度規定參勤交代的條文是:
大名小名在江戸交替所相定也毎歳夏四月中可致参勤従者之員数……
沿革
常盤橋(北九州市),經常用作參勤交代的橋。
起源
參勤交代的起源是鎌倉時代起御家人前往鎌倉執行官職。戰國時代時部份戰國大名在居城外的城下町聚集服從主君的武士。豐臣秀吉所控制的大名在大坂城、伏見城、聚樂第給予大名屋敷,由大名的妻子居住,成為了日本全國參勤交代的原形[1]。一年需要前往一次。
制度完成
慶長5年(1600年)德川家康在關原之戰勝出後,確立了德川家地位,3年後創立幕府。慶長12年(1607年)島津家久為首的眾大名討好幕府的忠心前往江戶參勤。家康根據秀吉的做法,在江戶城建設屋敷,妻子在江戶居住,制度因而建立,由初時間的自發性行動漸漸成為一種制度。寛永12年(1635年)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制定武家諸法度,成為了一種義務[2]。
寛永19年(1642年)規定譜代大名參勤交代為義務,原則上除了幕府上的役職者以外,其餘大名都要進行參勤交代。
其後
除了在第八代將軍吉宗上任時,以財困為理由暫緩執行外,在其餘時代仍堅持執行。
1862年(文久2年)閏八月,參勤交代為文久改革的一部份,將出府的時間改為3年一次(1次為100日)。1864年(元治元年)爆發禁門之變後幕府決定改回原有制度,但是願意執行的大名不多。
概要
寬永12年(1635年)參勤交代設立,大名平時多居住於江戶以外的家室住處,每年前往江戶一次,而妻子成為幕府的人質在江戶長期居住,前往江戶的費用需要由大名自行負擔。但是水戶德川家、部份親藩及譜代大名,另外部份離江戶不遠的領地細小的大名會長期留守在江戶,因此稱為「定府」。此外高收入的旗本進行類似交代寄合的儀式。
參勤交代目的是削弱大名的財力,防止他們謀反。但是幕府的主要工作是軍役工作,有時會以大名行列的限制進行參勤交代。參勤交代是一種軍役,大名會有多名部份跟隨前往江戶,在前進時必需進行大規模的大名行列,對於大名的財政負擔做出沉重打擊。
參勤交代需要整備街道及宿場,大名行列的支出可帶來經濟收益。此外,參勤交代使大量人員來往江戶,對於江戶吸收各地的文代有所幫助[3],因為參勤制度,於此也開始出現了早期的旅舍供大名於前往江戶的途中住宿。舉例來說,表高第六高(56萬石)的紀州德川家第11代藩主德川齊順在1841年(天保12年)的參勤交代,動員1639名武士、2337名服徭役的農民及103匹馬,在枚方宿,七里飛腳會在藩主到達數個月前率先來到。由於動員數千人,因為需要大量成本。加上御三家的大名行列規模較大,而行列前導會吆喝「快跪下~快跪下~」,據說仍有很多鄉民都會專程跪在路邊圍觀。對於大名行列路經之地的經濟及文化、交通據說有一定的效果,但若以此論點,戰國時代56萬石大名若參戰最少要派15,000人參戰,對行經路線上的經濟文化亦有很大效果。1721年(享保6年)規定10萬石的大名行列規模為騎馬武士10騎、足輕80人、中間(人足)140人到150人。實力最雄厚知行地達102萬石的加賀藩最盛期行列人數亦達4000人規模。因鄉民無視迴避行列的規定,從中橫越或表達不敬,曾發生過多起無禮討的事件,比如生麥事件。
一些財政收入較低的藩,在經過大規模的宿場時,會臨時雇用其他人灌水(「水増し」),以保持隊伍威嚴,又可以節省成本。
如果因為大名遇著某些事情無法參與參勤交代的話,他們會以「用捨」表示未能出席。理由包括火災、饑荒、藩主生病、亦會派他人代替藩主出席。
各藩的藩士家臣通常會單身前往江戶,因此家臣數目有上升的跡象,結果導致江戶的人口超過半數為武士,江戶的游廓因而異常繁榮
現代文化觀光
目前著名的箱根大名行列肩負傳承大名行列的特有文化,以及促進箱根溫泉觀光的責任。有趣的是這個11萬石以上的大久保氏小田原藩,在歷史上並沒有大名行列。大久保家以老中之職第二次入主小田原藩(多由老中入主,大老則多入駿河)時,石高由4萬五千石躍升到11萬石以上,此後歷代便以譜代大名擔任江戶幕府老中、若年寄要職,而在江戶定府(江戶上屋敷,港區浜松町)。退一步來說,縱使從小田原發出參勤隊伍,也不會經過西邊的箱根。

File:Tokugawa Seiseiroku 001.jpgFile:Sankiko03.jpgFile:Sankiko02.jpgFile:Sankiko01.jpg

----------------------------

參勤交代:也稱為參覲交代,日本江戶時代一種制度,是武家諸法度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根據此項制度,各藩大名每年都要有一段時間在江戶輔佐幕府將軍。這項制度成為幕府監督大名(特別是外樣大名)的重要手段。參勤交代起源於鎌倉時代,御家人前往鎌倉執行官職。戰國時代時,部分大名在居城外的城下町聚集服從主君的武士。豐臣秀吉掌權后,在大坂城、伏見城、聚樂弟等城堡,賜予大名屋敷,由大名的妻子居住(相當於人質),大名則一年需要前往一次。這成為了參勤交代的原形。1600年關原之戰後,德川家康成為無可爭議的王者。1607年島津家久為首的眾大名討好幕府的忠心,自發組織起來前往江戶參勤。家康參考秀吉的做法,在江戶城為大名提供屋敷,同時要求大名妻子在江戶居住。由此參勤制度從當初的自發行動漸漸演變為一種制度。1635年,德川家光修改武家諸法度,至此參勤成為定製。
參勤交代
常盤橋,參勤交代常用地點
參勤交代,亦稱為參覲交代。是日本江戶時代一種制度,各藩的大名需要前往江戶替幕府將軍執行政務一段時間,然後返回自己領土執行政務。1635年的武家諸法度規定參勤交代的條文是:大名小名在江戸交替所相定也毎歳夏四月中可致參勤従者之員數。
1 參勤交代 -歷史沿革
參勤交代路線
起源: 
參勤交代的起源是鎌倉時代起御家人前往鎌倉執行官職。戰國時代時部份戰國大名在居城外的城下町聚集服從主君的武士。豐臣秀吉所控制的大名在大坂城、伏見城、聚樂弟給予大名屋敷,由大名的妻子居住,成為了日本全國參勤交代的原形。一年需要前往一次。 
制度完成: 
1600年德川家康在關原之戰勝出后,確立了德川家地位,3年後創立幕府。1607年島津家久為首的眾大名討好幕府的忠心前往江戶參勤。家康根據秀吉的做法,在江戶城建設屋敷,妻子在江戶居住,制度因而建立,由初時間的自發性行動漸漸成為一種制度。1635年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制定武家諸法度,成為了一種義務。
  
1642年規定譜代大名參勤交代為義務,原則上除了幕府上的役職者以外,其餘大名都要進行參勤交代。 
後續發展:
除了在第八代將軍吉宗上任時,以財困為理由暫緩執行外,在其餘時代仍堅持執行。 
1862年(文久2年)閏八月,參勤交代為文久改革的一部份,將出府的時間改為3年一次(1次為100日)。1864年(元治元年)爆髮禁門之變后幕府決定改回原有制度,但是願意執行的大名不多。  
2 參勤交代 -概要
參勤交代
寬永12年(1635年)參勤交代設立,大名每年前往江戶一次,而妻子成為幕府的人質在江戶長期居住,前往江戶的費用需要由大名自行負擔。但是水戶德川家、部份親藩及譜代大名,另外部份離江戶不遠的領小細小的大名,大名會長期留守在江戶,因此稱為「定府」。此外高收入的旗本進行類似交代寄合的儀式。
  
參勤交代目的是削減大名的資金,阻止他們謀反。但是幕府的主要工作是軍役工作,有時會以大名行列的限制進行參勤交代。參勤交代是一種軍役,大名會有多名部份跟隨前往江戶,在前進時必需進行大規模的大名行列,對於大名的財政負擔做出沉重打擊。
  
參勤交代需要整備街道及宿場,大名行列的支出可帶來經濟收益。此外,參勤交代使大量人員來往江戶,對於江戶吸收各地的文代有所幫助。舉例來說,紀州德川家第11代藩主德川齊順在1841年(天保12年)的參勤交代,動員1639名武士、2337名工人及103匹馬,在枚方宿,七里飛腳會在藩主到達數個月前率先來到。由於動員數千人,因為需要大量成本。加上御三家的大名行列規模較大,很多農民都會專程拜訪。對於鄰近的經濟及文化有非常大的效果。
  
一些財政收入較低的藩,在經過大規模的宿場時,會臨時僱用其他人,以保持隊伍威嚴,又可以節省成本。
  
如果因為大名遇著某些事物無法參與參勤交代的話,他們會以「用舍」表示未能出席。理由包括火災、飢荒、藩主生病、亦會派他人代替藩主出席。
  
各藩的藩主通常會單身前往江戶,因此家臣數目有上升的跡象,結果導致江戶的人口超過半數為武士。

--------------------------------

《超高速!參勤交代》是根據土橋章宏榮獲城戶獎的劇本改編,故事背景在德川吉宗(幕府第8代將軍)時期的江戶時代,當時的藩主都要進行『參勤交代』(藩主到江戶出差)。


「參勤交代」的起源是鎌倉時代起御家人前往鎌倉執行官職。到了江戶時代變成是一種制度,幕府將軍為了要控制各地大名,規定各藩的大名每年都要輪流到江戶(東京)參謁幕府將軍,原則上規定,關東地區的大名每6個月往返一次;離江戶較遠的大名每隔一年往返一次。並且,在江戶蓋屋敷,以便把親人留在江戶當人質,所有的規定都是為了控制各地大名。


但是,「參勤交代」美其名像出差,背後的成本問題就是出差費,往返江戶及領地之間,對所有大名來說都是極大的財政負擔。故事中的磐城國「湯長谷藩」(現在福島縣磐城市湯長谷町),是個石高才1萬5千石很貧瘠又窮的超弱藩,藩主内藤政醇(佐佐木蔵之介)才剛完成參勤交代從江戶返國(錢都花光光、財務已經透支),但是,江戶幕府老中松平信祝(陣內孝則)覬覦湯長谷藩領地內的金山,所以想到陷害該藩的計畫,立刻要湯長谷藩再次參勤交代,而且松平信祝只給他們5天時限,之前步行到江戶需要8天,這簡直太不合理。


本片Trailer~


我覺得,掌財務的家老真是太厲害,完全都是靠相馬(西村雅彦)擬定作戰計劃,才能挑戰這個不可能的任務。例如,參勤人數通常要人多才能顯示出自己很重視幕府命令,他們上次參勤動員50人,但光是要搞定出差費,在「沒錢、沒預算」的窘境,家老建議由藩主帶著荒水源八郎(寺脅康文)、今村清右衛門(六角精兒)、增田弘忠(柄本時生)、鈴水吉之丞(知念侑李)、秋山平吾(上地雄輔)等共六位藩士,抄小路趕到江戶。


至於人數不足怎麼解決?在他們經過宿場時,就僱用臨時工來灌水,以保持隊伍威嚴,又可以節省成本。話說,實力雄厚102萬石的加賀藩,他們參勤行列就高達4000人規模。

明明行程就那麼趕,中間還可以再加上愛情故事,藩主佐佐木蔵之介在路上邂逅了「遊女」阿咲(深田恭子),最後還把深田恭子娶回家。


途中不斷遇到松平信祝派出的伊賀忍者襲擊,還好他們得到了戶隱流忍者雲隱段藏(伊原剛志)的幫助,不然就要曝屍荒野了。最後接近江戶城,殺陣有點像《13人刺客,非常精彩!


知念侑李飾演的弓箭手,他射出的箭像刺客聯盟還會轉彎。


電影上映時的的宣傳活動(新聞點這邊),連全日本「歷史系」的吉祥物都一起登場造勢,静岡縣的「出世大名家康君」、和歌山縣的「吉宗君」、茨城縣的「ハッスル黄門」,這陣容非比尋常!


静岡的「出世大名家康君」


和歌山的「吉宗君」


茨城縣的「水戶黄門」


本文中介紹的劇照引用自『松竹電影公司』,圖片使用僅作推薦《超高速!參勤交代》電影目的,係依據著作權法第49條:「以廣播、攝影、錄影、新聞紙、網路或其他方法為時事報導者, 在報導之必要範圍內,得利用其報導過程中所接觸之著作。」並無侵犯電影公司圖片著作權之意圖。請勿任意轉載,或作商業使用。

-----------------------

護送主公上江戶:那些參勤交代的二三事

Print Friendly

作者:Kojima Wang

上篇的〈幕府是什麼?為什麼天皇不直接統治日本?〉,我們簡單介紹了,朝廷、幕府之間的對抗,最後由德川家康統一天下創立幕府,同時也將藉由參勤交代穩固將軍與大名們的關係,直到加倍奉還大政奉還結束幕府時代。

進香般的「參勤」與單身赴任的「參勤交代」

上篇我們以進香比喻參勤交代,若再更精確一點說,參勤交代是由參勤、交代兩詞結合而成,參勤指由領國至江戶;交代則是江戶到領國,因此僅能比喻參勤的過程。

日本人則認為參勤交代更近似於「單身赴任」,最大的原因,「參勤」的結果是家臣將家庭留在故鄉,自己到江戶工作,而「交代」則反過來,是大名將妻兒留在的江戶,自己回到與家臣到領地執行政務。

一路_山口晃插圖當代浮世繪大師山口晃繪,淺田次郎著《一路》插畫,圖中的地名就是參勤交代的路線。【圖片由新經典文化授權使用】

生長於江戶的大名們

從江戶回領國,為什麼會說妻兒留在江戶呢,不就是回自己家嗎?才不是這麼簡單呢!因為江戶時代的地方大名絕大多數出身江戶,回領國就像被拎回阿公阿嬤家一樣不習慣。那麼,地方大名為什麼都生長在江戶呢?

這是因為三代將軍正式將參勤交代制度化後,綜合了過去鎌倉幕府與後來戰國大名常因外交關係交換人質的做法,規定大名在一定的時間內 來往領地與江戶及大名之妻則需長住江戶。

其實,在更早之前的戰國時代各地大名締結盟約時也常將自己的子嗣送到他國當作人質,如果毀約,嘿嘿~那人質自是隨人料理了……不過,送去不受重視的子弟充作人質,就算被殺掉,可能沒有實質上的威脅意義。

於是,豐臣秀吉想到一舉兩得的好棒棒方法,首先,在大坂等地建造房屋供大名的夫人們居住。簡單說,與其把那些不得寵的孩子養在自己陣營,不如把出身名門的夫人們扣住,這樣一來,害老婆被殺、被威脅的大名,還會被岳父大舅子小舅子大姨子小姨子姑媽小叔……等老婆的親戚興師問罪。這樣一來,除了能監視大名外,也能牽制大名跟其岳家之間的關係。

當然,夫人們除了要被監視跟當人質之外,還得傳宗接代,她們的子嗣通常就是繼承人。這些生長在江戶又跟其他大名聯姻的繼承者,連結婚都非在江戶不可,簡直離不開這個城市啊!德川幕府透過這種方式,讓各地大名與江戶產生連結,而這些土生土長於江戶的大名們,把妻子兒女都丟在江戶,一個人回到不太熟悉、可能連方言都聽不懂的領國時,難免空虛寂寞覺得冷,更增添了那種「單身赴任」,到外地出差、工作的感覺。

參勤路上的二、三事

既是往返領地與江戶之間,為何一般小說、影視作品多是呈現參勤的單趟行程呢?這是因為去江戶有時效性,而回領地可以愛什麼時候到就什麼時候到、沒有人管得著。

以進香的概念類比,到祖廟去當然需遵守規定的時間,什麼時候該出團、出陣,均需依照對方安排,幕府也規定時間,如果沒有按時抵達,誤了時辰可能惹來殺身之禍,因此,有時間限制的驚險多了,作品中自是各種陰險狡詐、各懷鬼胎,安插幾個有心人士製造狀況,誤了時辰到江戶,就可藉「參勤」殺人,乾淨不沾手,各位看官想想,過去可沒有氣象預報,沒辦法預測天氣,也沒有手機可以及時聯絡訊息,遇到狀況時,如沒辦法及時排除在時間壓力下,可都是會讓人嚇掉一身毛。

參勤交代與交通

參勤交代絕對需有客觀條件的配合,首要的關鍵就是交通,德川家康時代開始整備五街道,也就是以江戶日本橋為起點的東海道、中山道、甲州街道、日光街道與奥州街道,在道路上設一里 塚標示距離,一定距離間設置宿場町供來往旅人休息後繼續出發,宿場町內設置有問屋場、本陣、脇本陣與旅籠等設施,及提供旅人需求的各式店家。

日本橋(古)日本橋(東京都中央區)

走過、路過打招呼

參勤途中會經過幕府設置的層層關卡、宿場、他國領地,路過他國領地僅需事前派遣使者知會,被知會後通常會派遣人員協助清理道路,使隊列能順利的行進,當然這類差事就落到尋常百姓頭上……

至於送禮答謝這類的行儀,可以到江戶後再進行。當然,如果因為私交,想去好朋友或者親戚家訪問,只要趕得及幕府規定的時間,一般是被允許的。

五街道簡圖參勤的五條街道簡圖

走過、路過、土下座

如果你不幸穿越到江戶時代,又不幸只是一個路人甲、乙、丙,你一定要非常小心,當時階級制度嚴明,平民百姓遇到大名行列、參勤隊伍,就像菜鳥遇到學長一樣戰戰兢兢,行土下座的跪拜禮,眼神絕對不可以亂瞄,免得被找麻煩。

若是兩邊都是大名隊伍,這時就用家格、官位決定,較低的一方自然得禮讓高位者先行,路上旅人、附近村莊的農民若在街道上遇到參勤隊伍,免不了要跪拜一陣子,這時只能祈禱遇到隊列較短的隊伍,否則膝蓋就有得受了。

向大名隊伍土下座的民眾-1向大名隊伍土下座的民眾

問屋場:旅行社與郵局的兩種要求一次滿足

問屋場在參勤交代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他們總管公用旅人的業務,也經營本陣、傳遞書信的業務,他們需根據預約狀況安排大名、武士在本陣或脇本陣休息,因此相關承辦人需事先預約,如果不小心撞在一起,那可不是道歉就可以了事。

此外,當時的行李可由各站的助鄉協助搬運至下一站,因此,問屋場也需要調配助鄉數量,除了常備的助鄉外,視情況需動員附近的農民協助,雖說仍支付一定的報酬,農民需拋下自己的工作,工作從早到晚(大名一般早上四點出發、晚上六、七點進到宿場,但仍需視情形更動),因此,常需要前一天抵達宿場準備,工作結束也不得不再休息一晚,因此造成農民很大的負擔,甚至曾因此發生暴動。

有錢能使鬼推磨,倒貼只好起暴動-派遣工的無奈

那麼助鄉都搬運些什麼呢?則必須回到大名究竟會帶著什麼樣的隊伍上路?除了是維繫與將軍家的關係外,遇到路上來往的旅人,大名們又如何展現自己的身分與威儀,又,古時的旅行不若現代方便,出門在外又需要攜帶什麼東西呢?

參勤行列其實也相當趕赴戰場的行軍,戰國時代在主君有難或要求時,需出兵救援或助陣,雖說如此,天下太平後,時間一久,行軍功能弱化反而淪為擺架子的功用,重視排場及派頭,硬要扯上邊的話,平時養尊處優的大名們須忍受幾天顛簸,眾家臣們也須長距離移動,也算是一種平和時代的演練方式,隊伍根據家格、地位準備武器、武士,此外,各站的助鄉則協助隊伍搬運雨具、替換衣物、日用品、糧食、攜帶用便器等,夜晚用的照明燈具、陣幕、休息用的床几甚至棋盤等。

津山藩大名行列圖(一部)津山藩大名行列圖(一部)

參勤隊伍看似綿延不絕,但其中大約有一半是屬於負責搬運的派遣工,助鄉即是一例,因此出城、經過規模較大的宿場及進江戶城拜謁將軍時才有完整陣容,藉此展現威嚴,例如:大名們會先抵達江戶近郊的庭園或宅邸(下屋敷)更換行頭與雇來充作隊伍的派遣工會合,以華麗、完整的隊伍進城,完成這一趟累死人的旅程。

你一定會好奇,一趟參勤要花多少錢?以距離適中的加賀藩(是的,就是唐澤壽明跟菜菜子的加賀、就是那個泡溫泉很貴很貴的加賀)、一次約4000人的隊伍為例,1808年他們花費了該年度預算的3%以完成參勤,換算成現在幣值約1~1.6億臺幣,比較小的藩也在幾百萬之數,如遠在鹿兒島的隊伍花費則更加驚人(篤姬的養父要去看她一次好貴的)造成地方藩政不小的負擔。

一日大名

假如你不幸穿越到江戶時代,而你不幸穿越成一個年輕的大名,你好不容易走了一趟參勤回到江戶,你會怎樣過一天呢?

大名約在早上七點起床,洗臉、刷牙、更衣等,再到母親那邊請安,如果沒有則是轉往佛壇,拜謁祖先牌位,之後是早餐時間,接著處理政務,每天定時接受醫生的診療確保健康狀態,下午就是自由時間,這時候不管是要讀書、練習武藝;或是在賞玩江戶、近郊騎馬都在允許的範圍內,如有人排定拜訪,身為主人自然需在家接待,這個時間不是與人交際就是享受自己的自由時間,傍晚六點左右晚餐,晚間有些較為年輕的大名安排時間上課,精進學問,晚上10點左右就寢,在江戶的一天就這樣一天、一天輪替。

大名登城

除了日常生活外,規定時間內需進江戶城中,分別是每月的 1 日、 15 日、 28 日,逢年過節也不可少,日本稱為「五節句」,也就是傳統日本的節日, 1 月 7 日的人日、 3 月 3 日的上巳、 5 月 5 日的端午、 7 月 7 日的七夕、及 9 月 9 日的重陽。

這種進城的日子,需要在 8 點以前到達江戶城內指定的休息處,由於只需在指定時間內抵達,每家根據宅邸的位置,各有不同的起床時間,當然起床後洗臉、刷牙、更衣等順序都是一樣的。

10 點左右,各大名會在城內的白書院拜見將軍,之後再回到休息室,正午左右就可以離開,回到宅邸的途中務必拜會老中(將軍之下的最高官職),及可能成為下任將軍的御三家、御三卿 等打完招呼才能回家。

江戶人見怪不怪的登城行列江戶人見怪不怪的登城行列

從民眾的角度來看這些隊伍,就像觀看遊行一般別有一番趣味,但仍有許多麻煩的規矩需要遵守,在江戶城,如果只是一般隊伍經過,江戶人是可以不用行跪坐禮(江戶人表示:大名太多,我們才不希罕呢!),否則大家都不用工作了,但若是家格特高的御三家、御三卿(將軍家族的直系高等大名)就另當別論了。

結語

參勤交代不只是利於江戶幕府方,過程中同時促進各地文化透過交通衢道互相交流,途中的花費也有助於各地的經濟活動,這些金錢可能用做整備交通,確保各地來往不至中斷,同時嘉惠當地民眾、活絡經濟,回到江戶,大名與武士們可與不同領地的人物交流、直接觀察或參與朝政,確保各種情報的正確性,加賀藩甚至花費一半的預算支持江戶藩邸的生活,這也使各工商業得以持續發展。

這也是為什麼參勤交代曾一度改為三年一次,卻反而造成大量的失業人口,只得回復原狀,當時的江戶經濟可說是各地武士支撐起來的,經濟,商品、人員流入為江戶帶來各地風情,讓江戶文化更顯生動與活潑,影響可說是擴及各個層面與階層。

除了上述優點,以江戶幕府的立場來看,參勤制度是控制大名的有效方法,讓各地大名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大失血一次,沒有更多的力量與幕府對抗,但這種說法或許忽略了一開始的目的-行軍,又或者是說要各地大名在將軍主子有危難時,可以迅速帶兵前往,因此,反過來看,生於平和時代的大名們,每隔一段時間就需忍受行軍般的旅程,也算是一種鍛鍊吧!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