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堡圖/古地圖/台灣地圖/7 萬幅全球罕有高清古地圖免費下 臺灣堡圖/古地圖/台灣地圖/7 萬幅全球罕有高清古地圖免費下

臺灣古圖
1570年代明萬曆年初荷蘭人所繪之臺灣地圖
荷蘭人將臺灣畫成二個島嶼.


臺灣堡圖/古地圖/台灣地圖/7 萬幅全球罕有高清古地圖免費下臺灣堡圖/古地圖/台灣地圖/7 萬幅全球罕有高清古地圖免費下臺灣堡圖/古地圖/台灣地圖/7 萬幅全球罕有高清古地圖免費下臺灣堡圖/古地圖/台灣地圖/7 萬幅全球罕有高清古地圖免費下臺灣堡圖/古地圖/台灣地圖/7 萬幅全球罕有高清古地圖免費下臺灣堡圖/古地圖/台灣地圖/7 萬幅全球罕有高清古地圖免費下  

回顧臺灣數百年的歷史中,有哪些族群曾經被稱作「外人」?
漢人常喜歡說別人是「番」,原住民是「番」,外國人也是「番」。總之只要不是漢族,中華文化教化以外之地,就是「番」。
故事
2017-06-30 11:51
推文到plurk
作者:石文誠(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會用到「我們」、「你們」、「他們」這樣的用語。
通常被說成「他們」的一群人,語意上接近「外人」,也就是我們「認可的範圍」以外的人,包括關係疏遠的人、從外地來的人、外國人等等,都可說是「外人」。簡言之,「他們」所代表的「外人」,就是跟「我們」「不一樣」的人。
清代地圖中臺灣島上出現「番界」等描述文字。
誰跟我們一樣?誰跟我們不一樣?其實是很主觀的。
每個社會都有一套區分誰是我們、誰是他們的觀念跟想法,例如為了要凝聚、加強認同感跟向心力,需要一個跟我們不一樣的對立群體建立,或是為了建構我群的優越感,就要區分社會中階級地位的高低。
一般社會中被視為「外人」的人,通常不在主流、不在中心的邊緣位置。被推向邊緣位置的人,也常是社會的底層、弱勢的人。因此,社會中被「你」、「我」視為「外人」的人,常處在「邊緣」、「非主流」的位置,當中一些人也是社會中較「底層」、「弱勢」的人。
底下我們就來談一些過去臺灣歷史上「外人」的故事,看看是誰被認為不一樣?
界內還是界外?
漢人常喜歡說別人是「番」,原住民是「番」,外國人也是「番」。總之只要不是漢族,中華文化教化以外之地,就是「番」。
早期閩南人說,到南洋去打拚叫「落番」,到南洋娶當地女子叫「牽番婆」;其實臺灣在明代中國人的紀錄裡,也被視為「東番」,或是「荒服之地」,所謂「荒服」意指距離皇帝所居京城最偏遠之地。
到南洋討生活打拼的閩南人,常娶當地女子為妻。(翻攝自《艾爾摩沙:大航海時代的臺灣與西班牙》)
過去臺灣被稱做「東番」,但漢人移民到臺灣後,把很多「番地」開墾成田,落地生根,然後漢人把所居以外之地說成「番地」。漢人所居地跟原住民所居的「番地」間,因此逐漸形成「番界」。這條界線不是固定的,隨著漢人拓墾的腳步,番界線會往東推移。
漢人當時把原住民稱做「番」,並依教化的程度,以及是否歸順官府區分為「生番」及「熟番」。「熟番」是向官府輸餉納稅,或是服徭役的原住民。成為「熟番」被認為脫離了「生番」階段,通常會被劃入番界內,成為界內人。雖然還是被認為是「番仔」,但已是逐漸接近「人」(漢人)的「熟番」了
誰非漢人?
我們常說清代臺灣是移民社會,但也可以說是「漢番雜處」的社會
所謂「漢番雜處」,是因漢移民形成的街庄起初會鄰近番社之旁,久之漢庄與番社越來越難區分。在當時移民社會的情境下,區辨誰是「漢」誰「非漢」會是日常生活中一個會面對的問題。
漢番混居共處日久,界線可能趨於模糊化,對「漢人」而言,這是有認同危機的。在「漢人」是社會優勢群體的現況下,為了展示「漢人身份」,「漢人們」(這當中也包括一些對外宣稱自己是「漢人」的原住民)的策略是去嘲笑別人是「番」,嘲笑隔壁村子的人是「番」,嘲笑他們「番」的風俗。
在清代漢番共處的移民社會,也是臺灣歷史上漢人社會形成的重要時期,如何說別人是「番」,突顯自己是「漢」應該是重要課題。因此,所謂原住民的「漢化」,有可能是策略性的宣稱與推動,實際上原住民的情感與認同,甚至生活實踐上真的有「漢化」嗎?值得思考。
紅毛與烏鬼 
荷蘭人在歷史上被漢人稱為「紅毛番」,漢人因為荷蘭人長的「深目長鼻,毛髮皆赤」,所以稱他們為「紅毛番」、「紅毛鬼」。臺灣也有不少以「紅毛」為名之地名及建物,例如紅毛城、紅毛樓、紅毛寮、紅毛厝、紅毛港等等。其中位在彰化田中鎮的大紅毛社、田尾鄉的小紅毛社,則是因為居住這個地方的平埔原住民髮色較漢人淡,所以被稱為「紅毛」。不過伊能嘉矩在 19 世紀末進行的調查報告裡,則說此地原住民在家門口懸掛紅毛人像,所以被外人稱做紅毛社。
紅毛荷蘭人來時,帶來了另一群外國人,臺灣人稱為「烏鬼」。所謂「烏鬼」,明清時代的文獻大概都是說「烏鬼,番國名,紅毛奴也。其人遍體純黑,入水不沉,走海面若平地」。
1939 年(昭和 14 年)《臺灣歷史畫帖》中描繪鄭成功圍城期間,荷蘭亨布魯克木牧師與女兒訣別圖。途中出現一位貌似黑人奴隸者,應該就是荷蘭人帶來的「烏鬼」。(臺史博館藏,館藏號2009.011.0348)

臺灣堡圖/古地圖/台灣地圖/7 萬幅全球罕有高清古地圖免費下  

安托紐思·亨布魯克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HRHi8B

狂戀府城: 范無如區訣別圖 - https://goo.gl/GhBW9C

鄭成功為何要屠殺荷蘭牧師?(管仁健/著)@你不知道的台灣(管仁健/著)|PChome 個人新聞台 - https://goo.gl/HahlB


這群「烏鬼」是那裡人呢?
連橫說他們是非洲的土人,也就是黑奴。事實上,17 世紀隨著荷蘭人、西班牙人來到臺灣的「烏鬼」,大多是東南亞地區的南島原住民。這群被歐洲人帶到臺灣的東南亞原住民,也可說是臺灣歷史上最早的一批「外籍移工」。
當時也有些「移工」因受不了歐洲人的奴役壓榨而逃離,跑到臺灣山林之中躲起來。荷蘭人戰敗離臺後,他們帶來的「烏鬼」也被鄭成功接收,甚至還組了人數可能有 7、80 人的「烏鬼步槍隊」17世紀這些滯留臺灣的東南亞原住民,想必也成為日後一些臺灣人的祖先吧!
良民與賤民
傳統漢人社會裡,位居社會底層跟邊緣的人一般被視為「賤民」。賤民通常是做「伺候人」的工作。有賤民,自然就有相對而言的非賤民——「良民」。清代的四民是士農工商「四民為良,奴僕及娼、優、隸、卒為賤」,另外包括樂戶、丐戶、惰民、蜑民等也都屬賤民階級。賤民不能參加科舉考試、不許通過捐納做官、不許與良民通婚,也不許穿戴良民的服飾。有的賤民雖有姓氏,但是卻被完全排除在宗族組織之外,不能進祠堂、不能拜祖先
另外,有一群人雖不是身份世襲的賤民階級,但他們從事的工作,普遍被社會輕視,例如剃頭師、轎夫、苦力、擔糞等等。這些人從事非主流、社會邊緣底層的工作,因此社會地位不高,但相較賤民,他們是自由的。有些職業雖被認為低賤,卻是日常生活所必須。
20世紀初,伊能嘉矩所調查之臺灣乞丐的影像紀錄。(翻攝自《臺灣文化志》)
清代因規定男子要剃髮留辮,使得剃頭業開始興起。清代臺灣理髮舖少,一般多是剃頭人擔著剪髮工具在街巷、市集攬客,而且除了剃髮之外,還兼梳辮子跟按摩打背,一次索價僅3錢。通常,有錢人會固定叫剃頭師到家中剪髮,當清代官員要長期出巡地方時,也常會編制剃頭匠隨行,以定時整理門面。
化外之人
排除在漢人禮教、禮法範圍外的人,也常是官府管教所不及的「化外之人」。前述臺灣「生番」也被視為「化外異類」。但是遊走社會邊緣、禮法邊緣的人,如果集結起來,也可能形成讓主流社會有危機感的化外、法外力量。所以中國有句話「儒以文犯法,俠以武犯禁」,這個「俠」的身份其實是與社會底層、邊緣的人重疊,或是隱身在內。
以乞丐為例,當一群乞丐集結成黨時,就會引起官府注意。一群乞丐住的地方,臺灣人稱為「乞食寮」。
20世紀初,伊能嘉矩所調查之臺灣乞丐的影像紀錄。(翻攝自《臺灣文化志》)
清代臺灣的乞丐常出現在民間酬神、演戲、嫁娶等熱鬧場合,有時會群集3、40名之多,清代文獻說他們「強行乞討,要錢要飯」,而且是「不索不休」。後來官府為了管理乞丐聚眾的問題,設置「丐首」來管理群丐。但有趣的是官府所任命的「丐首」很多其實不是乞丐,而是有錢人,他們向官府捐輸不少錢以當上丐首
為什麼良民要自願出錢當乞丐頭
因為當上官府認可的丐首後,可以有官府保障的合法行乞權,可以光明正大命底下眾丐,以官府保障權力四處強行乞討。丐首的設置因此適得其反。清代官府也試圖把乞丐安置在「養濟院」內,但這只是名義上的家,事實上遊走四方行乞才是乞丐的常態
從邊緣來思考 
以上談了一些過去臺灣歷史上外人、邊緣人的故事。
但中心跟邊緣之間,有時不是那麼絕對,一些被主流社會區隔的外人、邊緣人,也可能自覺主流。有時邊陲反而比中心保留更「傳統」、更「正統」的東西,所謂「禮失求諸野」,甚至有些人甘居化外,樂作邊緣人。
當然有時候這是種安慰自己的說詞,常會解釋自己原來也是主流的人,是因某種緣故而寧居化外。位處邊緣、外圍的人,其實也常是處在一種「之間(between)」的中介位置,這樣的位置,反而更有彈性,有更多的多元性跟可能性。也許這是現代社會應該強調的一種價值觀——樂作邊緣人,從邊緣位置來思考社會。
附錄一:廟裡的戇番
憨番扛廟角(陳柏智提供)
臺灣很多廟宇的廟角屋簷處會出現所謂「番扛廟角」的雕塑。「番」的造型常見濃眉大眼、絡腮鬍模樣的胡人力士樣貌。也有紅毛番、烏鬼造型,甚至穿西裝的外國人,也有人認為「番」形象中包括平埔原住民。
這些多樣的「番」形象出現在傳統漢人的廟宇裡,而且是做最粗重的勞力工作,大概都反映了漢人對非漢的所有「番仔」的貶抑,安排他們做很低下的勞力工作。民間有的說法是:臺灣人因不滿荷蘭或日本人統治,而把這些殖民統治者做成「番」的造型來出怨氣。
附錄二:賤民不得翻身 
1895 年(光緒 21 年)賣女為婢的賣身契。奴婢被認為是賤民之一,是不自由的,(臺史博藏品,館藏號2003.007.0072)
賤民居住地通常也有限制,例如廣東、福建沿海的蜑民是不能上岸的。
對賤民最大的限制是,賤民通常是被禁錮在所處的戶籍裡,子孫要一直延續賤民身份。這些賤民被排除及限制的部分,很明顯都是形成一個漢人社會的基本要素,等於說賤民是被排除在漢人社會禮教範圍之外的人,是傳統漢人社會中最底層者。
附錄三:官方隔離邊緣人 
清代府城的乞食寮(乞丐寮),位於城牆邊緣。
清代臺灣較多人聚居的府縣城裡,會設有養濟院、普濟堂。養濟院是官方所辦,或是民間出資所辦,專門收容痳瘋、殘疾、老人、游民等社會底邊的人,也包括乞丐。養濟院也因收容社會底層之人,因此通常被安置在城市、聚落的邊緣位置,例如彰化縣的養濟院是在八卦山下
安放在邊緣位置,其實是要把這些社會底邊的人跟主流社會隔離。這群化外之人雖形成官府不得不重視的社會問題,官府的回應就是畫出一個限制與隔離的範圍。


南臺科大 讓古地圖活起來
By 曹婷婷,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六月 21日, 2017
南臺科大7系300多位大二生,透過光雕動畫、實境遊戲、桌遊等多媒體設計,再現荷據至明鄭時期歷史,引導民眾走進400多年歷史地景。(曹婷婷攝)
台南古地圖活起來!台南歷經荷據、鄭氏政權、日治,南臺科大整合7系300多位學生,透過光雕動畫、實境遊戲、桌遊等多媒體設計,再現荷據至明鄭時期歷史,引導民眾走進400多年歷史地景,塑造台江文史體驗新模式。
高教深耕創新教學
南臺科大教學卓越計畫銜接高教深耕創新教學,整合視傳系商設組、動畫組及創設組、多樂系與商管學院電商、工管、企管約300位大二生,走訪台江及周邊人文景點,並考據歷史,花一學期完成「讓台南古地圖活起來」共50幾件作品,最終將選出3組,10月於鹿耳社區推出實境遊戲與歷史體驗市集,12月配合台灣歷史博物館古地圖展持續展出。
「這是一場超乎預期的成果展!」指導老師、視覺傳達設計系助理教授陳一夫指出,台南是文化古都,可惜歷史場景多不復見,藉由光雕、動畫、實境遊戲,目的是還原曾經存在的歷史現場;學生考據台江開發史、現地現貌,實境遊戲還量身為不同年齡層設計,別具新意。
他舉例,如有作品設計以光雕動畫投射在台江國家公園白牆,該處也是荷蘭人入台路徑,在歷史現場作歷史還原,彷彿回到400年前;他也發想,未來如何透過光雕動畫讓遊客感受到台江內海陸化、船隻進入五條港等,不只古地圖活起來、台南歷史也跟著活起來,給遊客全新感受。
視傳系陳羿璇等人針對銀髮族研發的攝影實境遊戲,主打攝影愛好者,鎖定鹿耳門天后宮周邊5個場域,透過籤筒25道題目,讓挑戰者深度走訪當地,透過影像紀錄完成闖關;視傳系謝孟原和組員透過讓民眾絹印古地圖,了解台江文化,他說,多數人到台江只知去四草,少了文史體驗很可惜,從學生創意出發,有助於促進台江歷史教育推廣。
結合實境遊戲玩闖關

臺灣堡圖/古地圖/台灣地圖/7 萬幅全球罕有高清古地圖免費下  


 

David Rumsey Historical Map Collection - https://goo.gl/EjfRQb

Search Results: All Fields similar to 'Formosa' - David Rumsey Historical Map Collection - https://goo.gl/zWFczY

7 萬幅全球罕有高清古地圖免費下載

建築日誌 Archi Archi: 7 萬幅全球罕有高清古地圖免費下載 - https://goo.gl/2gKRo6

-----------------------------------------------

博客來-臺灣歷史地圖 - https://goo.gl/61qFw8

【大紀元2月25日訊】《 自由時報記者康俐雯專題報導》
 文建會繼「台灣觀點地圖系列」之後,再推出「老外看台灣:國際觀點地圖」藉由台灣歷史博物館籌備處及國灣博物館提供館藏,匯集十六世紀末期至二十世紀的三十二張古地圖,編印成張,完整呈現歷史台灣的脈絡,記錄外國人自大航海時代至今每個時期觀看台灣的不同觀點。

臺灣堡圖/古地圖/台灣地圖/7 萬幅全球罕有高清古地圖免費下
此外,台灣歷史博物館籌備處也正將館藏十六世紀至二十世紀超過兩百張的台灣相關古地圖編印圖錄,以便於學術界未來研究之用。

 一五七○年荷蘭人繪製「東印度諸島圖局部」,因未經實測,台灣被標明為「小琉球」;一七○四年「康熙台灣輿圖」以中式地圖記錄台灣地形風貌,為清佔領台灣後的第一張地圖;一七三五年法國杜赫德繪製的「福建省與大員圖局部」首度標明台灣的經緯度與地形……。

負責古地圖計畫的文建會參事鍾佳濱指出,文建會第二波的「老外看台灣:國際觀點地圖」,整理了台史博籌備處與國台博的館藏,挑選出橫跨葡萄牙、荷蘭、西班牙至清國、日本等時期的三十二張台灣古地圖,編印成一張全開大小的海報式掛圖,預計三月初問世,讓民眾瞭解世界歷史中台灣的關鍵位置。

 古地圖收藏家魏德文表示,據史料記載,一五五四年葡萄牙人歐豪繪製的世界輿圖中,首度標示出「福爾摩沙」一詞,這是台灣首度在世界地圖上出現。

此次公開地圖中,年代最早的是台史博館藏一五七○年荷蘭人歐特立烏斯繪製的「東印度諸島圖局部」地圖。

圖中的台灣標明為「小琉球」,「福爾摩沙」反而是其他的列島,魏德文認為,因為當時外國繪製地圖尚未進入實測時代,多半借助漢字地圖拼組完成,也顯示當時外國人對台灣及亞洲地區其實不甚明瞭。

 台史博主任呂理政也說,在十六世紀初期的一系列地圖中,可清楚發現外國人當時稱台灣為「福爾摩沙」,相對在中國的明朝時卻被稱為「小琉球」,如一六○四年明朝委託傳教士利瑪竇繪製的中國地圖中,即以中文書寫台灣為「小琉球」。

 魏德文指出,直至一五九七年才首次出現手繪台灣單島地圖﹔一六二六年,荷蘭人佔領台灣,花了三十天的時間乘船環島,繪製完成台灣東西部的海岸線全島地圖,且印製出版。

 一七三五年,法國杜赫德繪製的「福建省與大員圖局部」首度標明台灣的經緯度與地形,但明顯可見清領台灣未涵括中央山脈以東的東部地區,甚至一八九六年日本中田庸三繪製「實測台灣新地圖」,圖中仍以紅色區塊明示中央山脈以東的區域尚未設官治理,東部地區長期以來在外國人的眼中皆屬化外之地。

此次三十二張古地圖中,尺寸最大一張的是國台博的館藏「康熙台灣輿圖」,也是國台博現存台灣古地圖中唯一的中式地圖。

 該館人類學組長李子寧指出,該圖約康熙三十一年至四十三年間繪製,也就是一六九二年至一七○四年,日治時代有「台灣最古地圖」的美稱。

整張圖長五百九十五公分、寬六十八點五公分,北起基隆、南至恆春滿州一帶,完整記錄台灣西部平原當時地形山川風貌,及軍備布署、人民生活情景等,深具風俗圖的味道。

由於此圖原件繪製於絹布上,因年代久遠已有色彩脫落的情況,現與日治時期複製的兩張模本皆在日本修復。

------------------------------------

台灣古地圖 | 蘋果日報 - https://goo.gl/jL3cn1

臺灣堡圖/古地圖/台灣地圖/7 萬幅全球罕有高清古地圖免費下臺灣堡圖/古地圖/台灣地圖/7 萬幅全球罕有高清古地圖免費下臺灣堡圖/古地圖/台灣地圖/7 萬幅全球罕有高清古地圖免費下

臺灣堡圖/古地圖/台灣地圖/7 萬幅全球罕有高清古地圖免費下臺灣堡圖/古地圖/台灣地圖/7 萬幅全球罕有高清古地圖免費下臺灣堡圖/古地圖/台灣地圖/7 萬幅全球罕有高清古地圖免費下臺灣堡圖/古地圖/台灣地圖/7 萬幅全球罕有高清古地圖免費下

台灣古地圖
荷商滿屋珍藏 整批賣賺歷史財
2008年02月17日 更多專欄文章

定居台灣21年的荷商歐福曼,人生至今有兩次,從有到無。第1次:年輕時中了樂透第三大獎,作生意賠光光。第2次:蒐藏台灣古地圖,放滿1整房,後來賣光光。他很擅長重起爐灶,如今代工、地產生意做得很旺,透過歐洲骨董商,再度買進稀有地圖,5年內又是滿屋子珍藏。逐件買,整批賣,愛台灣的熱情,藉交易變成有價資產,蒐藏作成生意,這本領還真無人能擋。採訪╱蔡佳玲 攝影╱張界聰

來到荷蘭商人歐福曼(Paul Overmaat)的秘密基地,餐廳擺著他在家宴請中研院院士李遠哲、和荷蘭前首相的合照。現今旅台荷人僅300個,眼前這位,政商關係顯然極佳。
他房裡沒插鬱金香,不見迷你風車、木屐擺飾這些台灣人喜歡的荷蘭三寶,卻有間密室,掛滿本地人都未必懂得欣賞的台灣古地圖。夏天冷氣伺候,冬天有溫溼度表監測,室溫控制在攝氏20度、溼度15%以下。


樂透賠光 經商再起
「荷蘭面積和台灣差不多,國力卻很強,因為我們地理好,很會畫地圖、航海圖,精確到像GPS,所以槍炮射得準,艦隊也跑得遠。」58歲的歐福曼說。這解釋了為什麼17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能跨過大半個地球,殖民台灣38年。
「正因我們資源少,政府鼓勵大家做貿易賺錢。」他是非常典型的荷蘭人,大學畢業進入外貿公司,和同事集資買樂透,中了第3大獎。年輕、有錢、敢闖,老闆問他要不要到香港工作,他就拎著2個皮箱來了,進入成衣業。
27歲跳出來開公司,半年竟因「運氣差」,賠光一切,回頭當上班族。31歲娶了來台出差認識的小姐白雪,6年後舉家遷台,東山再起,幫歐美企業做模具、連接器代工,客戶涵蓋菲利浦、易利信等,還跨足多國做房地產。

台灣地圖 裝飾自宅
他會收藏台灣古地圖,起因於淡水自宅落成,一級古蹟紅毛城就在附近,他想買1幅歐洲觀點的地圖掛在書房,加深歷史感,卻遍尋不著。
最後,在荷蘭從事藝術品買賣的姻親,幫他找到1幅18世紀地圖,台灣被畫成橫躺而非直立,台灣尾朝右,當時購進價超過300美元(相當於現今1萬元台幣)。
古地圖在市場這麼稀有,觸動他商人頭腦、文化情感兩相激盪,開始大量蒐集。幫他找貨的歐洲骨董商有10多個,他也自己到拍賣公司買,很快地圖便塞滿1間房。2002年,他把這些珍品半賣、半捐給國立歷史博物館。
「當我打開門,看房間變得空蕩蕩,非常不習慣,只好又開始蒐。」他很懷念訪客一打開門,眼睛一亮,「哇!」的一聲,讓他感覺驕傲又快樂。
這次再出發,他比上次更有經驗,懂得判斷哪些是真正罕見款:像17世紀知名地圖作者Dudley Florence,根據荷商情報,更新的台灣地圖,以及水手專用、經緯度清楚的航海圖。

有意脫手 寶留台灣
另外,他也蒐藏19世紀英國紳士赴台旅遊,以筆代相機畫的54張台灣風情畫;還花了幾年,買齊一系列12張,滿清派兵來台鎮壓林爽文叛變的銅版畫,過程難道不怕販仔腳趁機抬價?
這位商場老手承認,議價是門藝術:「我只看物品價值多少,不看對方賺我多少,作生意原則是不要算計別人口袋。」他估計,罕見品的轉售價,利潤20?30%算合理,但極品轉售則無上限。
眼看5年努力,又讓密室從冷清變全滿,他不排斥再度出清。至於什麼情況下會賣?「萬物皆可賣,可能在我感覺它們變成負擔時,因我1年有265天在旅行。我想把它們賣給博物館,讓它們留在台灣。」他表示。
歐太太對丈夫的收藏,一竅不通,但佩服他對本土歷史、政治,比她還清楚:「我愛打麻將,他愛蒐集台灣地圖,我們是戮力發揚國粹的夫妻檔!」
但他不只蒐藏,還懂流通,把荷蘭人的地理、貿易長才,融會貫通到極致。

珍貴古地圖

首件收藏
.年份:1727年
.何處購進:荷蘭從事藝術品買賣的姻親,幫他找到
.特色:台灣橫躺,鵝鑾鼻在右邊,下方是澎湖,可能當時繪製者對台灣所知不多,未畫出中北部
.估計市價:台幣16萬元(請歐福曼自估,以1歐元兌換47元台幣折算)

知名繪製者的海圖
.年份:1646~1647年
.特色:最早把台灣列入重點的航海圖,作者:英國人Dudley Florence,是第1個把麥卡托投影法用到海圖,也是第1個標出港口潮汐、盛行風的繪製者,台灣部分(小圖)展示他對台認識清楚
.估計市價:56萬元


「安平圖」是目前僅見的晚清時期安平細部地圖+「台南府附近迅速測圖」是目前僅見由台灣總督府製圖部出產--〈南部〉台南400年古地圖集 14張首度公開 - 地方 - 自由時報電子報 - https://goo.gl/sQqn3D

臺灣堡圖/古地圖/台灣地圖/7 萬幅全球罕有高清古地圖免費下臺灣堡圖/古地圖/台灣地圖/7 萬幅全球罕有高清古地圖免費下

---------------------------

File:《Kaartje van Tamsuy en omleggende dorpen, zoo mede het eilandje Kelang》.jpg

大臺北古地圖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UBaP1C

File:OldTaiwanmap95.jpgFile:Old map of Taipei.jpgFile:Chinaoldmap95.jpgFile:1640 Map of Formosa-Taiwan by Dutch 荷蘭人所繪福爾摩沙-臺灣.jpgFile:Taiwan daily news taiwan map.jpg

臺灣地圖史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EXVgH6

----------------------------------

「地圖臺灣特展」參觀筆記(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299篇) - https://goo.gl/QfrGbE

「地圖臺灣特展」

臺灣堡圖/古地圖/台灣地圖/7 萬幅全球罕有高清古地圖免費下

◎古今華夷區總要圖 約北宋天符年間(1096-1100)

北宋的古地圖,無法確定台灣的名稱及位罝,當時漳、泉的外海 有三佛齊、蝦夷、昌國、流求等島嶼。

 

臺灣堡圖/古地圖/台灣地圖/7 萬幅全球罕有高清古地圖免費下

◎世界地圖 (1554年)

葡萄牙人手繪的航海圖,是目前所知最早繪出台灣的一張地圖。

葡萄牙人是最早「發現」台灣的西方人,並將這座島嶼命名為「福爾摩沙」。

 


 

臺灣堡圖/古地圖/台灣地圖/7 萬幅全球罕有高清古地圖免費下

◎東南海夷圖(明嘉靖34年,1555年)

明嘉靖34年,正是海盜肆虐中國東南沿海的年代。

這張地圖中,福建興化外海出現的島嶼名稱有:彭湖、 小琉求、大琉求、日木、馬四矢、倭奴、毛人等。

 


 

臺灣堡圖/古地圖/台灣地圖/7 萬幅全球罕有高清古地圖免費下

◎坤輿萬國全圖 (明神宗萬曆30年,1602年) (局部圖)

利瑪竇所編繪的著名世界地圖。圖中並未明確標示出台灣的位置。 在小琉球與大琉球下方有一無名島可能就是台灣。

利瑪竇(Matteo RICCI),明神宗萬曆11年(1583年)來華,明神宗萬曆38年(1610年)卒於北京。 他是第一個 將當時西方先進的知識,例如天文學、地理學、曆法、數學、醫學等知識引進中國的歐洲人。


 

臺灣堡圖/古地圖/台灣地圖/7 萬幅全球罕有高清古地圖免費下

◎日本江戶初期東洋諸國圖 (約1600年以後)

台灣在地圖中被命名為「高砂 」,由上中下三島構成。 上有經緯線、比例尺、八分儀等西方當時地圖測繪之符號, 推測為受十六世紀葡萄牙製圖學影響之海圖。

西元1609年,德川幕府命九州島原藩主有馬晴信征台,但遭到台灣原住民抵抗, 失敗而返。這是日本初次經略台灣的開始。其後,日本採鎖國政策,暫時退出了 東亞的角逐。


 

臺灣堡圖/古地圖/台灣地圖/7 萬幅全球罕有高清古地圖免費下

◎福爾摩沙島,西班牙人港口描述 (明熹宗天啟6年,1626年)

1626年,西班牙艦隊登陸雞籠,並於社寮島(和平島)建聖薩爾瓦多城。

本地圖主要描繪17世紀西班牙佔有基隆的港灣地形,如港灣深淺,泊靠港灣, 防禦工事,住民聚落格局等,可以看出當時船隻多於社寮島進行補給。

(地圖為日據時代重繪)


 

臺灣堡圖/古地圖/台灣地圖/7 萬幅全球罕有高清古地圖免費下

◎皇明大一統總圖(明思宗崇禎9年,1636年)

地圖中台灣一帶被畫成北為雞籠澹水,中為北港, 下連澎湖的上下相接三島。顯示明代官方對台灣地理認知的模糊。

此時的台灣南部已經被荷蘭人統治了12年,但當時北台灣的基隆及淡水為西班牙人所控制。這張地圖倒是 反映了當時台灣「南北分治」的政治情勢。


 

臺灣堡圖/古地圖/台灣地圖/7 萬幅全球罕有高清古地圖免費下

◎福爾摩沙、澳門與廣東圖(明思宗崇禎9年,1636年)

圖中台灣南部繪出一個大海灣,說出了大灣(Tayouan)地名的由來,是當地漢人因此地海灣的廣闊, 故稱之為「大灣」(閩南話),後來演變為全島的稱呼(台灣)。


 

臺灣堡圖/古地圖/台灣地圖/7 萬幅全球罕有高清古地圖免費下

◎淡水與其附近村社暨雞籠島略圖 (清順治11年,1654年)

1642年荷蘭人擊敗佔領雞籠的西斑牙人,勢力正式進入北台灣; 1654年荷蘭人繪製出台北盆地的地圖,顯示荷蘭人對台北盆地已有相當的了解。

這張地圖重點在描繪港灣、河流交通要道,以及沿岸村社。 地圖中有1至61號的阿拉伯數字,左上角為各數字的說明文字。 這張地圖也反映出,在十六、十七世紀的北台灣,除了原住民以外, 中國人與其它外來民族早已在此地活動的事實。

 


臺灣堡圖/古地圖/台灣地圖/7 萬幅全球罕有高清古地圖免費下

以下兩圖為中研院台史所翁佳音教授所考證出的第1-61號地名的位置。

有興趣進一步了解1-61號地名的讀者可參考:
翁佳音著,《大台北古地圖


臺灣堡圖/古地圖/台灣地圖/7 萬幅全球罕有高清古地圖免費下

 


 

臺灣堡圖/古地圖/台灣地圖/7 萬幅全球罕有高清古地圖免費下

◎康熙台灣輿圖(摹本) (清康熙43年,1704年) (局部圖)

「康熙臺灣輿圖」,為清佔領台灣後的第一張地圖,也是現存最早的一幅臺灣古地圖。 原作因年代久遠,畫心絹質疏鬆脫落,畫跡模糊,已送至日本修復中。本地圖為摹本。

地圖的繪製採中國國畫的風格,既是一幅地圖,也是一幅山水畫。


 

臺灣堡圖/古地圖/台灣地圖/7 萬幅全球罕有高清古地圖免費下

◎南瞻部洲萬國掌果之圖 (清康熙49年,1710年) (局部圖)

日本的佛教觀世界地圖,參照明代《三才圖會》、《圖書編》、《明一統志》等書的地圖而繪成, 台灣出在圖的右下方,寫著大冤、台灣、東寧等不同名稱。


 

臺灣堡圖/古地圖/台灣地圖/7 萬幅全球罕有高清古地圖免費下

◎中華沿海地區海圖 - 廣東,福建與福爾摩沙島 (清雍正6年,1728年)

本圖反映出十七世紀荷蘭統治時期的台灣,除了西岸, 也標示出東部山區一帶的原住民村落。這顯示荷蘭人曾數次至花蓮地區探勘, 可藉此地圖來探討當時荷蘭人所走的路線。

註:地圖年代標示為1728年,令人困惑。荷蘭人在1662年就已 被鄭成功驅逐出台灣了。或許是1628年的筆誤。(Tony)


 

臺灣堡圖/古地圖/台灣地圖/7 萬幅全球罕有高清古地圖免費下

◎台灣前山圖(清雍正8年,1730) (局部圖)

出自台灣總兵陳倫炯所著的《海國聞見錄》。

地圖中台北盆地附近出現的地名有:大雞籠、金包里、小雞籠、大屯、 外北投、內北投、八里分、干豆門(關渡)、淡水城、淡水港等。

金包里的外海有旗竿石、雞心嶼;雞籠城則被獨立標示出來。


 

臺灣堡圖/古地圖/台灣地圖/7 萬幅全球罕有高清古地圖免費下

◎台灣後山圖 (清雍正8年,1730年) (局部圖)

此圖標示出台灣東部一些重要的港口(標註「港可泊舟」)、 河川與聚落地名。一般大眾的認知,噶瑪蘭是吳沙於嘉慶元年(1796年)入墾的,但從這地圖則顯示「後山」 並非化外之地,至少在清雍正年間與外界已有舟楫往來。

龜山島被稱為「龜嶼」, 註明「山多林木,但水勢急流」。 地圖上方(黑線旁)註明:「蛤仔難與後籠對峙」。 在右下方註明「有內山番,往來宜避」。


 

臺灣堡圖/古地圖/台灣地圖/7 萬幅全球罕有高清古地圖免費下

◎福建省地圖(清雍正13年,1735年)

法國耶穌會教士馮秉正(Joseph Marie de Mailla)於康熙53年(1714年) 奉康熙皇帝之命至澎湖、台灣繪製地圖。馮秉正的足跡並未及台灣東部, 因此繪出的台灣地圖只有西部,且在圖上標示出台灣島東西部的界線(limite), 此為「番界」。

馮氏的觀察記錄也成為典型的台灣地圖影像,台灣東部為蠻荒 無主的刻版印象不斷出現在日後西方人的記錄當中。

這幅地圖是法國耶穌會所繪製的福建省及台灣地圖,台灣的部份是根據 馮秉正等人的測繪,因此台灣東部一片空白。

 


 

臺灣堡圖/古地圖/台灣地圖/7 萬幅全球罕有高清古地圖免費下

◎福爾摩沙人(清道光7年,1827年)

西方人所繪的台灣原住民圖像,有著「食人族」的印象, 外貌則是歐洲人的形像,一點也不像台灣的原住民。

十八世紀初,一位自稱是台灣原住民的西方人George Psalmanaaz 在英國出版了一本有關台灣歷史、民族誌的書籍。此書當時 驚動歐洲上層社交圈,先後被翻譯成多國語文流通。這本書內容多憑想像, 可視為當時歐洲人的「東方想像」之作,並非真實反映台灣的面貌。


 

臺灣堡圖/古地圖/台灣地圖/7 萬幅全球罕有高清古地圖免費下

◎福爾摩沙雞籠港 (清咸豐5年,1855年)

這張雞籠港圖是依據Jones牧師等人之調查而繪成。 此行所記後也收在1856年出版的「美國艦隊遠中國海域與日本紀」。


 

臺灣堡圖/古地圖/台灣地圖/7 萬幅全球罕有高清古地圖免費下

◎大清萬年一統天下圖(同治7年,1868年) (局部圖)

主要描繪大清帝國的版圖。台灣在圖中造型奇特,東部俱為山地, 沙馬崎頭(今貓鼻頭)圖中被畫成與台灣分離的小島。

沙馬崎頭(今貓鼻頭)在當時被視為是台灣的南界。

圖中文字提及:府境南北長二千八百四十里。這個奇特的台灣造型很可以 明顯地看出當時的台灣「南重北輕」。


 

臺灣堡圖/古地圖/台灣地圖/7 萬幅全球罕有高清古地圖免費下

◎臺灣與澎湖圖 (清同治9年,1870年)

圖中由南至北明顯劃出一條縱貫台灣全島的「土番地界」線, 成為其後許多西方人繪製台灣全島,原住民地圖主要參考的藍本。


 

臺灣堡圖/古地圖/台灣地圖/7 萬幅全球罕有高清古地圖免費下

◎廣東省富文齋,全臺前後山輿圖 (清光緒4年,1878年)

根據考證,這張地圖是由光緒初年臺灣道夏獻綸審定,余寵繪圖監刻, 廣東省富文齋摹刻,是根據當時實地測繪資料繪製而成。

地圖上標示了衙署、汛塘、隘寮、路徑、山川,以及城、街市等重要軍事行政資料, 其中包括數年內開鑿完成的北、中、南三路橫貫「開山撫番」道路,以及新設立不久 的恆春縣、台東廳的形勢,可說是光緒初年為推展「開山撫番」等新政而完成的 初步地圖測繪的成果。


 

臺灣堡圖/古地圖/台灣地圖/7 萬幅全球罕有高清古地圖免費下

◎帝國大日本新領部臺灣地圖(明治28年,1895年)

日本佔領台灣的第一年所繪製出的台灣全島圖。基隆、淡水、蘇澳、高雄等港都有放大圖。


 

臺灣堡圖/古地圖/台灣地圖/7 萬幅全球罕有高清古地圖免費下

◎堡圖(屏東一帶) (明治37年,1904年)

日本佔領台灣後,自明治31年(1898年)起進行「土地調查」。此項調查 的目的是在製作土地台帳(地籍清冊)和地圖(原圖、庄圖和堡圖), 釐清土地所有權與訂定地目,並詳細查明地形。

明治37年(1904)完成 的464幅「台灣堡圖」便是這項土地調查的具體成果。

-----------------------------------------

專題文章:古地圖話十八世紀台灣地景 | 中央研究院數位典藏資源網 - https://goo.gl/mIiR2A

在前幾年,某黨立法委員曾為了台灣地圖的擺法,義憤填膺地質詢當時的教育部長。在該委員的心中,只有「上北下南、台灣立正」的姿勢,才能呈現出兼顧地理資訊與政治意識形態正確性的地圖。

中研院史語所藏:〈台灣民番界址圖〉,鉅細靡遺呈現台灣西半部地景。

中央研究院歷史文物陳列館典藏之「台灣民番界址圖」,以山水畫之鉅細靡遺筆法,呈現台灣西半部地景。(蘭文里攝影)

 

不過,暫且跳脫政治與民族主義的血仇爭鬥。無論是大航海時代的荷蘭,或是中國康雍乾治世下的清王朝,對於台灣的地圖測繪,都曾出現過台灣橫躺的描繪方式,如果用台灣橫直來判斷愛不愛中華,恐怕連貴為閩浙總督楊廷璋也過不了關吧!

我們還是拋開無謂的政治,進入到歷史世界裡邊尋找一方寧靜。中央研究院典藏一幅成於大清乾隆25年、公元1760年的「台灣民番界址圖」。這幅地圖,是由當時清朝閩浙總督楊廷璋氏下令測繪,呈現台灣西半部的自然與人文地景,聚落、山川皆入眼簾。

為何這幅地圖換作「民番界址圖」呢?在十八世紀中葉,清朝對台灣的經營態度,雖不至有「賜諸紅毛」、把台灣免費奉送給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的想法,不過對於台灣的治理,基本上還是帶著點放任的基調。官方對於原住民族的領域,還保有一份政令層次的尊重,劉銘傳「開山撫番」與伴隨而來的大規模衝突,還是一百年之後的事情。儘管民間的漢人墾殖力量,早已實實在在地威脅到原住民族的生存空間,但是在官方認知上,漢人與原住民仍舊被人工構築的「土牛」所分隔,維持表象上的相安無事。在這幅地圖上,我們可看到紅、藍二線。紅線為原漢舊界,藍線則為新界,也就是漢人實際勢力範圍,更往內山推移…。

〈台灣民番界址圖〉圖中紅藍二線為官方認知的漢原勢力界線。

圖中紅藍二線為官方認知的漢原勢力界線,紅為舊界、藍為現界,藍線更往內山推移。由這單純兩條線,我們可以觀察出十八世紀原住民族傳統領域不斷淪喪的現象。(蘭文里攝影)

 

這幅地圖除了篇幅宏大之外,另一特色在於觀者右手為南、左手為北。為何這幅地圖需要採取如斯特異的視角呢?請讓我們回溯一下唐山過台灣、那個福爾摩沙轉型成為「台灣府」的時代,漢人航海者取代了金髮碧眼的西洋人。彼時台灣的海洋運輸動脈,逐漸由荷西時期的南北島鏈縱向:往來於日本─菲律賓─印尼,轉為東西向:交連於台灣─福建、廣東、浙江一線,當漢人航海者從亞洲大陸東南沿海的港口出發,跨過黑水溝前往台灣;他們在海平線上、手扶著木質船身眺望遠方的時候,首先見到的會是澎湖群島,接下來才是往他們兩旁伸展的台灣西海岸,也難怪十八世紀漢人眼中的台灣地圖,會橫著擺放、更給了澎湖極大的篇幅。

在〈台灣民番界址圖〉繪圖師眼中,澎湖群島被給予高度重視。

在「台灣民番界址圖」的繪圖師眼中,澎湖群島被給予高度重視。(蘭文里攝影)

 

如果問問大家今年最受歡迎的國片是那部?或許艋舺會是不少影迷的選擇。不過,「艋舺」,這個先進都會中的古老存在,其實在整個島嶼的歷史上也和和尚、蚊子一般,屬於後生小輩,漢人在十八世紀初才開始於斯處設市定居。公元1760年,當時身為全台首府的台南、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有防禦工事環繞的城市時,艋舺,還只是個幾間房屋組成的小聚落。當時的人們,絕對不會想到從這個「艋舺渡船街」來來往往之人,最終居然取代台南府城、發展成為島上最大的都會…。

〈台灣民番界址圖〉,1760年的台南

1760年,台南(蘭文里攝影)

 
〈台灣民番界址圖〉,1760年的艋舺

1760年,艋舺(蘭文里攝影)

 

地圖,除了是地理資訊的紀錄與再現,也是人類在地表與海洋活動所留下的軌跡。透過古地圖,我們更可「按圖索驥」、探觸到古人的心靈世界…。

如何接觸民番界址圖:

  • 1.您可以造訪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網站,點選典藏精萃→館藏特色→珍本古籍→精品選萃。
  • 2.或點選iPicBox相簿http://ipicbox.tw/a/dCfTPTEXM0t=,欣賞更多民番界址圖拍攝影像。

附註:本文所介紹之「台灣民番界址圖」,其「番」字為十八世紀漢人稱台灣原住民所使用之歧視性語彙。為還原當時歷史脈絡,因此行文中仍以原題名稱之,造成原住民朋友不快,敬祈海涵。

----------------------------------

台18世紀古地圖 竟然長這樣…
記者周美惠/台北2日電
November 2, 2015, 6:00 am
地形外觀原本像是番薯的台灣,在清康熙時期所繪製的地圖中只有西半部,東半部一片空白。(圖:台史博提供)

臺灣堡圖/古地圖/台灣地圖/7 萬幅全球罕有高清古地圖免費下
地形外觀原本像是番薯的台灣,在清康熙時期所繪製的地圖中只有西半部,東半部一片空白。(圖:台史博提供)
看過東半部一片空白、或是分裂成三塊島的台灣地圖嗎?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最近舉辦「台灣地圖節」活動,在臉書上PO出一張只有西半部的台灣地圖,引發網友猜謎、熱議。

原來是1714年(康熙53年)法國耶穌會教士馮秉正等人,奉康熙帝之命測繪地圖(即著名的「皇輿全覽圖」),來到台灣測繪時,因當時清帝國在台灣實際可控制的範圍未及東部,台灣當局規範了一條「番界」,以致馮秉正的足跡僅及台灣西部,畫出來的台灣地圖,因而像是被咬剩的半顆番薯。

台灣最早出現在世界版圖時,繪圖者是依船員們途經驚鴻一瞥印象,把台灣畫成三塊小島或是一連串小島。

「17世紀荷蘭人繪製的台灣地圖」(漢聲出版)收錄了1592年荷蘭人布朗休斯印刷的「東南亞地圖」,就把台灣畫成三個小島。1627年英國人出版的「世界知名地區全覽圖集」,當中的「中華帝國圖」也把台灣描繪成三塊島。400多年前的「東印度群島圖」則把台灣、琉球一帶畫成一連串小島。

直到1625年,荷蘭人才完成他們第一張精確將台灣描繪成一個島的地圖並且發行出版。

西方人在大航海時代瘋地圖,誰能掌握航線、誰就掌握商機。出身荷蘭的林斯豪頓,在1596年出版「東印度水路誌」記述了他從印度回到荷蘭沿途的第一手經歷。適逢歐洲各國想搶占東南亞的香料生意,這本超實用的指南,被翻譯成多國語言,造成出海熱潮。台灣因是航向日本的地標,也被收錄在此書中。

地圖還成為新富家庭的擺飾;為避免過度留白,有些地圖會在圖框及空白處各出奇招,例如:「東印度群島圖」把航海途中遭遇到的奇風異俗、船難、海妖、美人魚都畫上地圖。

「中華帝國圖」的圖框上方有陸上行舟、澳門半島、北京和16世紀日本處決天主教徒的情景;左右兩側還畫了明代男女、日本武士及緬甸男女的服飾,另有歐亞帆船、海怪,充滿東方式的異國風情。

----------------------------------------------------

臺灣堡圖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GIS與歷史研究資料的應用--「台灣百年歷史地圖」

thcts.ascc.net/htwn_ch.htm

台灣堡圖~可查到你家100年前的地籍樣貌,比較注重風水的也可看看 - Mobile01


滄海桑田 ~ 「台灣堡圖」套「Google地圖」查百年前的土地利用與管理。 – Lch.ken @ Rising Sun

臺灣堡圖/古地圖/台灣地圖/7 萬幅全球罕有高清古地圖免費下


台灣第一張古地圖 1625年,荷蘭占有大員的次年,在台行政長官即派遣高級舵手雅各‧諾得洛斯(Jacob Noordelcos),率領兩支探測隊,環航全島一周,繪製台灣地圖(名為「北港圖」)可說是台灣第一張具備全島輪廓的地圖。 資料來源:蕭瓊瑞著,《渡台讚歌(荷西‧明清篇)》,藝術家出版社,2005,頁12~13.

臺灣堡圖/古地圖/台灣地圖/7 萬幅全球罕有高清古地圖免費下
-----------------------
CE 1625年:(明熹宗天啟5年)
元月(天啟4年農曆12月),在臺灣本島大員沿岸沙洲,以15疋棉布(康甘布/勘幹布cangan)的代價,與新港社易地(新港人認係租借)赤崁一塊土地搭蓋宿舍、醫院、商館和倉庫,並興建城堡,從事轉口貿易與農業殖民,同時開啟了臺灣的信史時代
宋克被任命為首任臺灣長官(Governor/Gouverneur),並決定於赤崁(Sakam)設立新街市,也稱普羅民遮/普羅文西亞/普魯岷希亞Provintia城(赤崁省/英語Province「省」),安排華人與日本人到那邊定居(CE 1653年設省)
2月4日,穆色(Pieter Muysert)艦長航抵甲米地海岸,再度封鎖馬尼拉,其主要目標在劫掠中國戎客船
3月5日至25日,荷蘭人派遣新港Sinckan號(後在北岬de Noortcaep,似在野柳角或富貴角附近,遭遇暴風船破遇難)、北港Packan號兩蓬船junco/戎克船(船長雅各•伊斯布朗特生•諾得洛斯Jacob Ijsbrandtsz. Noordeloos率領,25日返回大員),進行臺灣環島測繪與偵察,完成荷蘭人第一張日本紙,無彩色之實地測繪的臺灣島圖《北港圖》(《又名北港》)。其中包括鵝鑾鼻附近註記之Suijte Caep(南岬)、Matteijsen eijlant(馬泰森島,今小琉球嶼)、「堯港」、「臺江」、鯤身島、北線尾島、Tayowan/Taijowan(大員,今台南市安平)、Wanckan(魍港,今台南市北門嶼一帶)、Vissers Caep(漁夫角,今高雄市茄萣)、Tansuij(淡水,即下淡水,今高屏溪一帶)等地,卻無雞籠、淡水地名註記,而似由於在西班牙據北部臺灣以前,故盧伯以為CE 1624、25年間繪製,並編入地圖目錄第304號
4、5月間,鄭一官(I-quan)離開荷蘭人自立門戶,後將部將分為18先鋒稱「18芝」,從此亦改名芝龍,開始亦商亦盜之海上生涯。其間曾受泉州(Chinchew)巡海道蔡繼善招撫未成,至CE 1628年(崇禎元年)底始被招安,計鄭芝龍以臺灣魍港為基地,先後縱橫臺海凡2年6個月
依據《巴達維亞城日誌》4月6日對大員附近村社壯年男子之統計:麻豆有2,000人、蕭壟1,000人、目加溜灣1,000人、新港400人
7月1日,臺灣評議會決議:日人從臺灣輸出貨品應繳出口什一稅(荷蘭人鞏固其宗主權之另一步),此乃近現代臺灣稅政的開端。但日本貿易商則反駁他們擁有幕府將軍之朱印狀(乃得以前往臺灣進行匯合貿易),並且來臺灣與中國商船貿易亦先於荷蘭人,而荷蘭商館於平戶亦無需繳稅為由,拒絕支付此項稅款,於是宋克便沒收日本人末次平藏所購生絲
7月3日,李旦啟程離開臺灣回平戶,8月12日,逝世於平戶。10月,顏思齊感染風寒致死(日人岩生成一博士認為李旦之經歷,與後代所說之顏思齊者極似,故對於顏思齊之存在深為懷疑)
9月14日,宋克於進入大員水道時,座船遭海浪掀翻而不慎落水溺斃。19日,德•韋特暫任司令官和駐大員長官。CE 1627年6月28日,退職。此後率船經中國海岸返回巴城
12月,宋克本人於離職返回荷蘭途中,溺死於南非好望角?
新西班牙(今墨西哥)國王代理人(總督)(Vurrey de Nueva España)任命斯瓦爾(施爾瓦/舍望誹/Fernando de Silva)為菲律賓臨時總督(CE 1624〜1626年)
荷蘭人向李旦強徵貨物出口什一稅
近代台灣劄記 1 @ shihhung的部落格 :: 痞客邦 :: https://bit.ly/3syRKtc


Karta ostrova formozy i I︠U︡govostochnogo berega Kitai︠a︡. 1826. | Library of Congress

臺灣堡圖/古地圖/台灣地圖/7 萬幅全球罕有高清古地圖免費下臺灣堡圖/古地圖/台灣地圖/7 萬幅全球罕有高清古地圖免費下

Karta ostrova formozy i I︠U︡govostochnogo berega Kitai︠a︡. 1826. | Library of Congress


臺灣堡圖/古地圖/台灣地圖/7 萬幅全球罕有高清古地圖免費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