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02_164041  

共和維新: 辛亥革命百年紀念論文集 - Google 圖書 - https://goo.gl/5n4nS7

圖片搜尋結果圖片搜尋結果圖片搜尋結果圖片搜尋結果圖片搜尋結果圖片搜尋結果圖片搜尋結果圖片搜尋結果42a98226cffc1e1787ea4afa4b90f603728de9a0  W020120724776664878006W020120724776665121634W020120724776665195369  

李圭——參加世博第一人
文章來源: 作者:超級系統管理員 點擊數:
1851 年首屆世界博覽會在英國倫敦舉行,中國的“榮氏湖絲”獲得金獎,但是,作為“榮氏湖絲”的擁有者徐榮村本人並未親自到英國參加世博會。1867年,受外國友人之邀,王韜赴歐洲漫遊,在倫敦有幸見識到了已搬至倫敦郊區的首屆世博會的“水晶宮”,這可以說是有記載的看到過世博會的第一個中國人。而真正第一次走出國門專程參加世博會的中國人,卻是浙江寧波海關的李圭。

1876 年,美國在費城舉辦“費城美國獨立博覽會”(即“費城世博會”),組委會允許各國設立獨立展館。

自1851年英國倫敦首屆世界博覽會後,各國參會都由其海關稅務機關辦理。1876年,時任中國海關總稅務司的赫德委派寧波海關副稅務司霍搏遜的文牘李圭,前往美國費城參加美國建國100週年博覽會。李圭這個本來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因為偶然的機遇,成為了代表中國參加世博會第一個華人。

李圭(1842 — 1903年),字小池,江蘇江寧人。

1876 年5月13日,李圭帶著一名翻譯,和中國館的另一名聘來的工作人員美國人鼎達乘船離開上海,經日本,約一個月後到達美國加利福尼亞的舊金山,然後從這裡改乘火車抵達費城參加了世博會。博覽會結束後,李圭還順道參觀了美國華盛頓和紐約、遊歷英國倫敦、法國巴黎,後取道里昂、馬賽,過地中海、紅海、印度洋,最後返回上海。歷時9個月,行程8萬里。回國後於1877年寫下了《環遊地球新錄》,介紹環遊世界的情況,尤其是翔實介紹了費城世博會的盛況,使中國人通過本國文秘人員的見聞實錄,第一次比較真切地走進世博會。

李圭參加費城世博會,他的一個任務是“將會內情形及所見所聞詳細記錄,帶回中國,以資印證”。回國後,李圭撰寫了《環遊地球新錄》,詳細記錄了費城世博會的盛況。

費城世博會設立了獨立的中國館,圖為 1876年費城世博會中國館照片。(美國百年攝影公司攝製)

照片中的中國館進門牌樓上有“大清國”三個大字。門樓上的橫額、對聯均由李圭擬定,橫額為“物華天寶”,對聯曰“集十八省大觀,天工可奪;慶一百年盛會,友誼斯敦”。中國館裡面展示著各種從中國運來的720箱奇珍異品,館內以精心的佈置和濃郁的中華民族特色吸引了參觀者。據記載,中國館有880平方米,共展出了6801項產品,價值約白銀20萬兩。其中絲、茶、瓷器、綢緞、雕花器和景泰藍在各國產品中被推為第一,其餘銅器、漆器、銀器、藤竹器也頗受歡迎。由於展覽場地太小,以致從國內帶去的720箱展品,根本擺放不下。

在費城世博會上,美國館還特別為中國代表團的到來,展出了康涅狄格州州立圖書館館藏的中國留學生的筆記作業。包括:繪畫、地圖、數學、自然等各門功課,所寫的文章有遊美記、風俗記等,這些文章都是用中英文對照寫的,令李圭激動不已。

李圭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寫下了《環遊地球新錄》,引起社會很大反響,李鴻章為之作序,稱“ 大清光緒紀元之二年,歲在丙子,為美利堅立國百年之期,美人設會院於費里地費城,廣集各國珍玩古器、日用服飾、生潛動植物諸賽奇,公會將欲考究物產,修好睦鄰,蓋仿歐洲賽會而紉為是舉也。江寧李圭以東海關稅務司德君璀琳國家者,甚遠且大,又豈僅一名一物為足互資考鏡也哉……”郭嵩燾、王韜等人都仔細閱讀過,並寫下了感觸。想求新知的人們也爭相購買,坊間爭相翻刻。

李圭詳細記述了費城世博會的盛況,包括中國在內共有37個國家參加,場面宏大、激動人心,展出物品豐富多彩,使觀光者大開眼界。博覽會設“總院” (即主展廳),分各國展區;另外專設“機器院”、“繪畫石刻院”、“耕種院”、“花果草木院”、“美國公家各物院”、 “女工院”等。李圭參加世博,感觸良多。他意識到參與世博會展覽比賽的“皆為有用之品,可以增見識,得實益,非若玩好僅圖悅目者也”。對於像費城世博會那樣大型的展覽會,有不少人認為那隻是在白白浪費錢財,而李圭卻明確指出:“其志在聯交誼,獎人才,廣物產,並籍以通有無,是有益於國而不徒費。”這樣的聞識在當時代表了一部分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睜眼看世界”的胸懷。《環遊地球新錄》一書向中國人展示了一個全新的世界,順應了中國走向世界、變革傳統社會的歷史潮流。

----------------------------------------

李圭 (“明信片”翻譯第一人)
李圭(1842-1903年),字小池,江蘇江寧(今南京)人,系中國近代郵政倡導者之一。
中文名 李圭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 出生地 江蘇江寧(今南京) 出生日期 1842年 逝世日期 1903年 職 業 文牘(現時的秘書) 主要成就 系中國近代郵政倡導者之一
將英文《香港郵政指南》譯成漢語
擬寫了《譯擬郵政局寄信條規》 代表作品 《香港郵政指南》、《譯擬郵政局寄信條規》
人李圭(1842-1903年),字小池,江蘇江寧(今南京)人,23歲受聘任寧波海關副稅務司霍搏遜的文牘(現時的秘書),系中國近代郵政倡導者之一。1876年,赫德委派他前往美國費城參加美國建國100週年博覽會,李圭回國後將其在美期間的考察、見聞寫出《環遊地球新錄》一書,書中對美國郵政作了詳盡的記述,並建議開辦中國郵政。他的見解得到了李鴻章的讚許。1885年,在葛顯禮主持下,李圭將英文的《香港郵政指南》譯成漢語,同時又擬寫了《譯擬郵政局寄信條規》(以下簡稱《條規》)。《條規》對十幾種郵件的規格、特徵、資費等做了詳細的規定。值得我們注意的是,該書對明信片概念的認識。
相關事件
在《明信片》一節中,李圭對明信片闡述如下:“郵政局有印就厚紙片,其信資圖記也印於片上,由局出售,以便商民凡寄無關緊要之信,可就片面寫姓名住址,片
寫信,不用封套,價更便宜。各國信館皆有此片,謂之明信片。”漢語的“明信片”一詞,即首見於此。
該《條規》送呈葛顯禮、李鴻章、總理衙門等高級官員與部門,正因如此,“明信片”一詞當時未能流傳。《條規》的附件中有1枚示意的“明信片”,此片借用香港1880年發行的維多利亞肖像圖郵資片,李圭將該片中上部的英文香港及徽誌刮掉,手寫了“大清國CHINA”幾個字;另在英文“萬國郵政聯盟”一行文字上面手寫“郵政局明信片”6個字,還用1枚大龍郵票將維多利亞郵資圖完全覆蓋,以示此處可印中國郵政的郵資圖。
李圭將其加工的“明信片”作附件,本意就是讓上層官員產生目見實物的效果。這枚“明信片”是中國郵政明信片的雛形,“明信片”3個字首次出現在設計理念中的樣片上,其歷史意義怎樣評價都不過分。
《譯擬郵政局寄信條規》有數件版本,均為李圭手書,其恭筆齊整,足見漢字功底之紮實。無論從歷史還是現實的角度看,我們都應該慶幸中國郵政歷史上出現了李圭,只有像李圭這樣的中西文化素養淵深的清末知識分子,才能將“POSTCARD”(郵政卡)的實際特徵與涵義準確表述,從而歷史性地創譯出了“明信片”這個至今仍舊無可替代的概念。
個人貢獻
1896年,中國正式開辦郵政,責成費拉爾設計郵資明信片。是年8月,他在《呈海關總稅務司備忘錄(一)》的補遺中,將“POSTCARD”稱為“書信片”。但在“備忘錄(二)”那些漢、英文夾雜的行文中,費拉爾建議把漢語的“書信片”改為“郵政明信片”,然而這是在李圭的《條規》上呈11年以後的事了。
1897年10月1日,大清郵政首枚郵資明信片發行,郵資圖下印著“郵政明信片”5個字,從此“明信片”一詞開始出現在中國各個時期的明信片上,並在國人的口語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

李圭(1842-1903年),字小池,江蘇江寧(今南京)人,系中國近代郵政倡導者之一。1876年,赫德委派他前往美國費城參加美國建國100周年博覽會,李圭回國后將其在美期間的考察、見聞寫出《環遊地球新錄》一書,書中對美國郵政作了詳盡的記述,並建議開辦中國郵政。他的見解得到了李鴻章的讚許。1896年,中國正式開辦郵政,責成費拉爾設計郵資明信片。是年8月,他在《呈海關總稅務司備忘錄(一)》的補遺中,將「POSTCARD」稱為「書信片」。

1. 「明信片」翻譯第一人

事件經過

在《明信片》一節中,李圭對明信片闡述如下:「郵政局有印就厚紙片,其信資圖記也印於片上,由局出售,以便商民凡寄無關緊要之信,可就片面寫姓名住址,片
寫信,不用封套,價更便宜。各國信館皆有此片,謂之明信片。」漢語的「明信片」一詞,即首見於此。
該《條規》送呈葛顯禮、李鴻章、總理衙門等高級官員與部門,正因如此,「明信片」一詞當時未能流傳。《條規》的附件中有1枚示意的「明信片」,此片借用香港1880年發行的維多利亞肖像圖郵資片,李圭將該片中上部的英文香港及徽志刮掉,手寫了「大清國CHINA」幾個字;另在英文「萬國郵政聯盟」一行文字上面手寫「郵政局明信片」6個字,還用1枚大龍郵票將維多利亞郵資圖完全覆蓋,以示此處可印中國郵政的郵資圖。
李圭將其加工的「明信片」作附件,本意就是讓上層官員產生目見實物的效果。這枚「明信片」是中國郵政明信片的雛形,「明信片」3個字首次出現在設計理念中的樣片上,其歷史意義怎樣評價都不過分。
《譯擬郵政局寄信條規》有數件版本,均為李圭手書,其恭筆齊整,足見漢字功底之紮實。無論從歷史還是現實的角度看,我們都應該慶幸中國郵政歷史上出現了李圭,只有像李圭這樣的中西文化素養淵深的清末知識分子,才能將「POSTCARD」(郵政卡)的實際特徵與涵義準確表述,從而歷史性地創譯出了「明信片」這個至今仍舊無可替代的概念。

貢獻

1896年,中國正式開辦郵政,責成費拉爾設計郵資明信片。是年8月,他在《呈海關總稅務司備忘錄(一)》的補遺中,將「POSTCARD」稱為「書信片」。但在「備忘錄(二)」那些漢、英文夾雜的行文中,費拉爾建議把漢語的「書信片」改為「郵政明信片」,然而這是在李圭的《條規》上呈11年以後的事了。
1897年10月1日,大清郵政首枚郵資明信片發行,郵資圖下印著「郵政明信片」5個字,從此「明信片」一詞開始出現在中國各個時期的明信片上,並在國人的口語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