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饋的意思是: 1. 舊時指婦女主持烹飪等家事

古時把女性為家人烹飪的勞動稱為「主中饋」。與女紅一樣,中饋是古代女性對於家庭的職責所在,即使對於鐘鼎世家的女性,也是在相夫教子之外必須掌握的本領,連《紅樓夢》里凡事有人侍侯的璉二奶奶都能細細說出茄鯗的做法:「你把才下來的茄子把皮削了,只要凈肉,切成碎釘子,用雞油炸了,再用雞脯子肉並香蕈、新筍、蘑菇、五香腐乾、各色乾果子,俱切成釘子,用雞湯煨乾,將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嚴,要吃時拿出來,用炒的雞瓜一拌就是。」唬得劉姥姥直咋舌,書中雖沒寫王熙鳳親自下廚,但肯定也是對廚藝大有心得的,一齣紅樓出現了多少次盛宴,描述了多少玉盤金饌的美食,而最讓人神往的卻仍是經她口所說的那道茄子。    現在知道的中國最早系統論述烹飪技藝的書是北魏崔浩的《食經》,它被記載在《隋書·經籍志》上,早已失傳,只有少數內容出現在《齊民要術》的引文里。崔浩是北魏道武帝時代的大臣,這一本書實際是他母親盧氏夫人豐富的中饋經驗的記錄。據《魏書·崔浩傳》所收崔浩寫的《食經敘》,崔母與家中的其他女性長輩,「所修婦功,無不蘊習酒食。朝夕養舅姑,四時祭祀,雖有功力,不任僮使,常手自親焉。」後來,崔母「慮久廢忘,後生無所見,而少習業書,乃占授為九篇,文辭約舉,婉而成章」。可見崔浩的《食經》,實際是他母親對自己一生烹飪經驗的總結。以後,出現了由有文采,又兼廚藝的女性親自撰寫的烹飪書,如南宋浦江吳氏的《中饋錄》、晚清成都女子曾懿的《中饋錄》等。    

曾懿的父親和丈夫雖然都是官員,但她仍然要在家主中饋與習女紅,她在根據自己的實踐經驗寫成的《中饋錄》中說:「古之賢媛淑女,無有不嫻於中饋者,故女子宜練習于于歸之先也。」說古代的賢淑女子沒有不善於中饋的,強調女子在出嫁前就要以烹飪為必修課,為以後在夫家主持中饋作準備。

    這也一直是古代女性的閨教之一,晉代詩人左思的《嬌女詩》中說他的兩個天真爛漫的小女兒跑到廚房裡幫倒忙:「止為荼菽據,吹吁對鼎鑠。脂膩漫白袖,煙薰染阿錫。衣被皆重地,難與沉水碧。」可等她們再大一些,想不去幫忙都不行了,因為終有一天,她要面臨另一個陌生家庭的考驗呢,這是每個古代女子都要走過的路。

    《晉書》中曾記載了一個因廚藝而結緣的故事:安東將軍周浚有一次外出打獵,路上遇雨,於是到附近李家造訪。雨一直未停,人馬困頓,這家的小姐李絡秀於是帶著一個婢女,不聲不響地準備出幾十個人的飯菜,而且精美可口,讓周浚大為驚訝,後來因此向李家提親,但是周浚已經有了妻室,李家雖然在門第上比不上周家,也堅決不同意女兒做妾,反而是絡秀自己一定要嫁周浚,大約是二人在雨中已經一見鍾情了,家人只好同意了親事。李絡秀在家中不聲不響能做出數十人的豐盛筵席,固然與她的個人能力有關,也可見當時李家平日里對女兒廚藝的培養是很用心的。

     三日入廚下,洗手做羹湯。

  未諳姑食性,先譴小姑嘗。

    ----王建,《新嫁娘》

    這位唐朝時的新娘子在出嫁前已經有過必要的中饋訓練,所以出嫁三天後便下了廚房,但又不知做好的飯菜究竟合不合婆婆的口味?她很聰明地先請小姑子嘗一嘗。以後,她就不僅僅是親自下廚,以表現自己持家的本事,還要處理好與家庭成員的人際關係,才能贏得日後在家人的尊敬和在家中的地位。

  中國古代的婚姻通常是一對從未見過面的青年男女第一次見面就要在一起生活。在以後的時間裡,在一晝一夜,一日三餐的瑣碎里,去相互認識對方,幸運的女子可以在這種瑣碎里積攢起愛情,自此後大可以如孟光一樣對丈夫「舉案齊眉」,再辛苦也覺得甘之如飴。而一味的付出仍得不到認同的女子,中饋依然是逃不開的責任。痛苦無依的賀雙卿,在病中掙扎著為家人做飯,給丈夫送飯稍晚些,還要被丈夫打罵,一番苦楚只好訴之於筆,寫下《孤鸞》:

    算一生凄楚也拼忍,便化粉成灰,嫁時先忖

   錦思花情,敢被爨煙熏盡。

   東風卻嫌遲緩,冷潮回,熱潮誰問?

   歸去將棉曬取,又晚炊將近。

   在歷代男性眼裡,女性主中饋更是天職,漢代張衡的《同聲歌》里擬一個女子的口氣寫「不才勉自竭、賤妾職所當。綢繆主中饋,奉禮助蒸嘗。」南北朝時顏之推《顏氏家訓·治家》有云:「婦主中饋,唯事酒食衣服之禮耳。」作為家訓,強調了主中饋是婦女在家庭內應擔起的職責。南宋時浙江浦東人鄭綺建立了一個不分家的家族,經過元代,到了明代中期依然全家族共同生活,家中管理規範如同公府一般,有「浙東第一家」的美譽。全家族的女子都要必須輪流當班主中饋,鄭氏家規《鄭氏家范》里規定:「諸婦主饋,十日一輪,年至六十者免之。新娶之婦,與假三月,三月之外,即當主饋。主饋之時,外則告於祠堂,內則會茶以聞於眾。託故不至者,罰其夫。膳堂所有鎖鑰及具器之類,主饋者次第交之。」這個龐大的共食家族,前後延綿240年之久,女性的中饋做了很大貢獻。古代社會許多家族都像鄭家這樣,鄭重其事地將中饋寫入治家訓條。明許相卿的《許雲貽謀》也寫有 「主婦職在中饋,烹飪必親,米鹽必課,勿離灶前。」 清曾國藩在給家人的家書中,談到這個問題更為透徹:

  吾家門第鼎盛,而居家規模禮節總求認真講求。歷觀古來世家久長者,男子須講求耕讀二事,婦女須講求紡績酒食二事。《斯平》之詩,言帝王居室之事,而女乾重在酒食是議。《家人》卦以二支為主,重在中饋。《內則》一篇,言酒食者居半。故吾屢教兒婦造女親主中饋,後輩視之若不要緊。此後還鄉屬家,婦女縱不能精於烹調,必須常至廚房,必須講求作酒作醯醯小菜換茶之類。爾等亦須留心於蒔蔬養魚,此一家興旺氣象,斷不可忽。

  曾國藩把家中女性中饋與家庭興旺聯繫到一起,在古代社會,這的確是很重要的問題,他信中引到的《周易·家人卦》:「六二:無攸遂,在中饋,貞吉。」說的是家中主婦要認真對待中饋,一個家才能呈現出祥和吉利的景象。原本一個興旺的家因為主婦的缺失也會顯得冷清敗落,唐段成式《酉陽雜俎》記載:江淮王生貼告示說自己會替人解夢。商人張瞻在此漂泊日久,非常想念家人,有回鄉的打算,有一天晚上夢見自己用石臼做飯,便去請教王生。王生告訴他,這夢是說他妻子死了:在石臼里做飯,是因為沒有鍋了。張瞻趕到家中,妻子果然已經去世,一個夢竟預示著夫妻間死別。即便到了現代社會,不幸失去女主人的家庭往往也被形容為「清鍋冷灶」。

-------------------------------

同聲歌

朝代:兩漢作者:張衡
同類型的詩文:樂府女子生活
原文

邂逅承際會,得充君后房。
情好新交接,恐栗若探湯。
不才勉自竭,賤妾職所當。
綢繆主中饋,奉禮助蒸嘗。
思為苑蒻席,在下蔽匡床。
愿為羅衾幬,在上衛風霜。
灑掃清枕席,鞮芬以狄香。
重戶結金扃,高下華燈光。
衣解巾粉御,列圖陳枕張。
素女為我師,儀態盈萬方。
眾夫希所見,天老教軒皇。
樂莫斯夜樂,沒齒焉可忘。


譯文

  女子和男子的故事始于一次邂逅,因為這樣的機會,有幸成為他的妻室。雖然與丈夫感情很好,但畢竟是新婦,在丈夫家中仍不免有誡懼之心。但她還是決定盡力扮演好她在家庭中的角色,她愿意成為男方家族的一員,獲得正式地位。整頓好儀表去主管廚中饗客的菜肴,并主持冬秋的祭祀。夜晚來臨,重重門戶次第關閉,她進入了自己和丈夫的新房。她很賢惠地把枕席清掃干凈,并用狄香為丈夫熏鞋。之后解衣就寢,按規定的樣式為丈夫整頓床鋪。出嫁之后,再不能像以往那樣任性,天上的仙女儀態端莊,她要以仙女為師,并像天老輔助黃帝那樣,輔助自己的丈夫,做好家里的事。遇到了滿意的夫君,如此幸福,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歡樂,一輩子也忘不了和丈夫共度的時光。

注釋
①際會:機遇。
②得充:能夠。
③后房:妻子。
④探湯:把手伸進滾開的水中,這里比喻誡懼之意。
⑤綢繆:系好衣服的帶結。比喻整頓好儀表。
⑥主中饋:主管廚中饗客的菜肴。
⑦蒸嘗:祭祀。冬天祭祀叫蒸,秋天祭祀叫嘗。
⑧苑蒻(ruò):細嫩的蒲草,可以做成席子。
⑨匡床:方正安適的床。
⑩羅衾幬:綢做的被子。幬,床帳。鞮(dī):古代一種皮制的鞋。狄香:外國來的香料。素女:天上的仙女。天老:皇帝的輔臣。軒皇:指黃帝。

賞析

“同聲歌”,有“同聲相應”之意。這首詩寫女子自幸得嫁給令她滿意的丈夫,表示愿意盡婦職,希望能夠與丈夫長久恩愛。

---------------------------------------------

從我國古代春宮畫看性教育價值_書畫圈網—官方網站 - https://goo.gl/y7Lgk4

------------------------

8367_2013115144735600  

舉案齊眉的典故及出處 舉案齊眉是什麼意思?
2016年03月28日 成語典故 暫無評論 閱讀 187 次

  舉案齊眉,指送飯時把托盤舉得跟眉毛一樣高。後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十分恩愛。出自《後漢書·梁鴻傳》:「為人賃舂,每歸,妻為具食,不敢於鴻前仰視,舉案齊眉。」
  成語出處《後漢書·梁鴻傳》:「為人賃舂,每歸,妻為具食,不敢於鴻前仰視,舉案齊眉。」
  【古文】:梁鴻字伯鸞,扶風平陵人。勢家慕其高節,多欲女之,鴻並絕不娶。同縣孟氏有女,狀肥丑而黑,力舉石臼,擇對不嫁,至年三十。父母問其故,女曰:「欲得賢如梁伯鸞者。」鴻聞而聘之。女求作布衣、麻屨,織作筐緝績之具。及嫁,始以裝飾入門,七日而鴻不答。妻乃跪床下,請曰:「竊聞夫子高義,簡斥數婦。妾亦偃蹇數夫矣,今而見擇,敢不請罪。」鴻曰:「吾欲裘褐之人,可與俱隱深山者爾,今乃衣綺縞,傅粉墨,豈鴻所願哉!」妻曰:「以觀夫子之志耳。妾亦有隱居之服。」乃更為椎髻,著布衣,操作而前。鴻大喜曰:「此真梁鴻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耀,名孟光。......遂至吳,依大家皋伯通,居廡下,為人賃舂。每歸,妻為具食,不敢於鴻前仰視,舉案齊眉。
  【翻譯】:梁鴻字伯鸞,是扶風平陵(今陝西咸陽市西北)人。由於梁鴻的高尚品德,許多人想把女兒嫁給他,梁鴻謝絕他們的好意,就是不娶。與他同縣的一位孟氏有一個女兒,長得又黑又肥又醜,而且力氣極大,能把石臼輕易舉起來。每次為她擇婆家,就是不嫁,已三十歲了。父母問她為何不嫁。她說:「我要嫁象梁伯鸞一樣賢德的人。梁鴻聽說後,就下娉禮,準備娶她。
  孟女高高興興的準備著嫁妝。等到過門那天,她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哪想到,婚後一連七日,梁鴻一言不發。孟家女就來到梁鴻面前跪下,說:「妾早聞夫君賢名,立誓非您莫嫁;夫君也拒絕了許多家的提親,最後選定了妾為妻。可不知為什麼,婚後,夫君默默無語,不知妾犯了什麼過失?」梁鴻答道:「我一直希望自己的妻子是位能穿麻葛衣,並能與我一起隱居到深山老林中的人。而現在你卻穿著綺縞等名貴的絲織品縫製的衣服,塗脂抹粉、梳妝打扮,這哪裡是我理想中的妻子啊?」

  孟女聽了,對梁鴻說:「我這些日子的穿著打扮,只是想驗證一下,夫君你是否真是我理想中的賢士。妾早就準備有勞作的服裝與用品。」說完,便將頭髮捲成髻,穿上粗布衣,架起織機,動手織布。梁鴻見狀,大喜,連忙走過去,對妻子說:「你才是我梁鴻的妻子!」他為妻子取名為孟光,字德曜,意思是她的仁德如同光芒般閃耀。
  後來他們一道去了霸陵(今西安市東北)山中,過起了隱居生活。在霸陵山深處,他們以耕織為業,或詠詩書,或彈琴自娛。
  不久,梁鴻為避徵召他入京的官吏,夫妻二人離開了齊魯,到了吳地(今江蘇無錫境內)。梁鴻一家住在大族皋伯通家宅的廊下小屋中,靠給人舂米過活。每次歸家時,孟光備好食物,低頭不敢仰視,舉案齊眉。
  5舉案齊眉在當代當愛情演變成親情之後究竟有多少人能夠真正做到舉案齊眉,相敬如賓呢?
  人與人之間相處往往在不自覺中有所變化,所以人們會很自覺地回憶初戀時的美好,究其原因大凡在結婚以前彼此都還有一段距離,說話很注意分寸,彼此的美好其實就在這距離和分寸上。如果結婚以後或者沒有結婚而兩人呆在一起時間很長,彼此的言詞不再講究,彼此的修養也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日漸減少。就如戀愛期間,女人如大家閨秀,說話柔和體貼:「有沒有吃飽啊,要不要再吃點啊……」。婚後數年,河東獅吼;「哎,吃飯了沒看見那,你客人那,吃飯還要請啊,整天拿著個報紙,能當飯吃啊?」。可憐的男人悶悶的不吭聲,悶悶的吃著飯,悶悶的回憶著戀愛那天夜晚的月亮,苦苦思索著陰盛陽衰的真正緣故。舉案齊眉不僅僅告訴人們一種精神,也告訴人們生活的一種態度,生活在人群中舉止言辭亦是一種生活的藝術,更是一種修養的體現,歇斯底里的直白會使很多人不能接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