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士超,字自超。生於新社,祖先業農,出生後不久即 返回福建永春祖居地。早年隨父攻讀,自幼聰明穎悟,通曉 經史,又長於射御擊技,經學兵書,百讀不倦。乾隆五十一 年鄉試,中式武舉。乾隆五十八年入京赴試,欽點一甲第三 名武探花,回台在其出生地,豎立旗桿,以揚聲名,鄉人稱 其地為「旗桿厝」(註一)。後官至廣東香山副將,追剿沿 海盜賊,建功殊偉,死後歸葬永春。 註一:新竹縣文獻會通訊


竹北新社周東興會館 - http://tinyurl.com/y3tp5tnj


竹北旗桿厝公園紀念武探花 居民憂旗桿座對住家不好列印
分享竹北旗桿厝公園紀念武探花 居民憂旗桿座對住家不好到Facebook分享竹北旗桿厝公園紀念武探花 居民憂旗桿座對住家不好到Line
竹北旗桿厝公園紀念武探花 居民憂旗桿座對住家不好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tinyurl.com/y6g5mqag
新竹縣竹北市公所在新社公二公園一隅建置旗桿(杆)厝公園,以紀念「武進士」周自超(一名士超),希望留存這段歷史,讓竹北人認識家鄉文化。(記者廖雪茹攝)
2019-09-09 21:49
〔記者廖雪茹/新竹報導〕新竹縣竹北市公所最近在新社公二公園一隅建置旗桿(杆)厝公園,以紀念「武進士」周自超(一名士超),幾近完工之際,接獲周邊居民反映,旗桿座對到住家有風水疑慮,與老地名不符,且認為不應設在公共空間;對此,市公所表示,此主題公園是希望留存這段歷史,讓竹北人認識家鄉文化,將努力與民眾溝通。
旗桿厝公園解說牌簡介周自超的生平和建置公園的由來。(記者廖雪茹攝)
竹北旗桿厝公園紀念武探花 居民憂旗桿座對住家不好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tinyurl.com/y6g5mqag
竹北市公所接獲旗桿厝公園周邊居民反映,旗桿座對到住家有風水疑慮,與老地名不符,且認為不應設在公共空間。(記者廖雪茹攝)
竹北市公所接獲旗桿厝公園周邊居民反映,旗桿座對到住家有風水疑慮,與老地名不符,且認為不應設在公共空間。(記者廖雪茹攝)
竹北新社周東興紀念館內設有「武進士」周自超探花及第的相關文史資料。(記者廖雪茹攝)
竹北新社周東興紀念館內設有「武進士」周自超探花及第的相關文史資料。(記者廖雪茹攝)
新社公二的旗桿厝公園,設有戰鼓型式的門當、旗桿座、兩個馬型座椅、解說牌及一組石桌椅。(記者廖雪茹攝)
新社公二的旗桿厝公園,設有戰鼓型式的門當、旗桿座、兩個馬型座椅、解說牌及一組石桌椅。(記者廖雪茹攝)
前樹黨市民代表許育綸表示,根據明新科技大學副教授陳甫鼎調查,出生竹北市新社的周士超,在乾隆癸丑科(1793年)考上一甲第三名,即「探花」,可能是清朝科舉中,台灣人名次最好的進士,官也當到從二品武將。新社國小校歌歌詞也有提到「文風吹浩蕩,曾出探花郎」。周士超的出生地前原本立有旗杆,可惜老屋正廳已拆,旗杆也已不存在,因此他提案建議在周屋附近的兒15公園建置進士主題公園。
竹北市公所於2016年委外調查,邀集周家後代、里長、代表與公所主管組成籌備委員會,並編列145萬元預算規劃設計及建置。
竹北市公所表示,因兒15公園面積小且樹木多,後改在占地4334平方公尺的新社公二設置旗桿厝公園,設有戰鼓型式的門當、旗桿座、2個馬型座椅、解說牌及一組石桌椅,面積約54平方公尺,只差樹立旗桿即告完工。
不料,附近居民向公所抱怨,覺得該公園設施像墓地「陰陰的」,旗桿座對到住家不好;當地人並指該地舊名帆布厝,不是旗桿厝;另外,也有人認為,武進士是周家的事,與他們無關,紀念物不應設在公園,應該建置於私有地。
市公所公用事業課說,周士超的史蹟在竹北市志等相關文獻皆有記載,是竹北人的光榮,屬於文化資產公共財。近期將籌備委員會討論後,設法再與民眾說明、溝通。
文史工作者黃有福表示,旗杆並非陰宅墓地設施,完全沒有風水的疑慮;清朝是台灣歷史的一部分,考中武進士是台灣人的榮耀,歷史價值的格局不應只限縮在周家;此外,國內外都有許多紀念性質的主題公園,竹北旗桿厝公園並非特例。


臺灣記憶 Taiwan Memory - https://goo.gl/x8xrzL

----------------

漳州/建築式樣/-南靖-文廟-武廟-明清歷史古街(香港街、台灣街、文武牌坊)-裕昌樓-塔下村-德遠堂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WBuHpZ

2017-09-01_0803392017-09-01_080315  


 

【記者蔡昕穎、莊旻靜╱綜合報導】

新竹縣文化局昨天至竹北市旗竿厝、杜林勤慈墓、竹東林務局宿舍等地會勘,傾向將竹東林務局宿舍群列入指定登錄文化資產,杜林勤慈墓則造冊追蹤,旗竿厝因建物已消失,將另做報告處理。

「旗竿厝」位在竹北市新社里,為竹北市唯一一位清代「進士」周士超的故居。周家後人周欽城說,周士超曾為武探花,伴隨乾隆皇帝身邊,在熱河退刺客,並率兵退敵,頗有功名,在大陸還有人拍攝影片紀錄;周士超曾在返台時,在故居前立「旗桿」,因此稱為「旗竿厝」,不過房子與旗桿早已消失,僅剩下水塘供回憶。

同在竹北市的杜林勤慈墓,因樣式特別,受到矚目。在地尚義里長曾福說,在他記憶中,不曾見有人來掃墓,當地有無杜姓居民。學者廖倫光從墓碑材質、樣式推測,杜林勤慈墓應為清代嘉慶年間所建,碑石為花崗岩,推測該名婦女應屬富裕人家。淡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米復國認為,杜林勤慈墓應可造冊追蹤。
而竹東林務局宿舍見證竹東鎮林業歷史,文史工作者黎許傳表示,竹東的繁榮與林業息息相關,這些日式建築群,為歷史留下見證;在地鄰長直說「在這裡住了40多年,這麼有故事的地方,不能拆」。
96歲的衛火土是林務局元老員工,民國70年退休後就搬離居住的宿舍,闊別30多年後第一次舊地重遊,聽聞可能被拆除,邊訴說著老宅故事,也感到惋惜。
文化局表示,宿舍群還有16戶有人居住,傾向保留,也會邀專家學者為指定登錄文化資產努力,盼能朝台北「四四南村」的模式運作。
資料來源:【2015-02-06/聯合報/B1版/新竹.運動】

-----------------------

201507192107武秩略傳(17) 武舉人 周士超 沈啟成 蔡耀仁 何雲衢
66武秩略傳
武舉人 乾隆五十一年(丙午)劉大用榜:臺灣府鄭應選、臺灣黃債榮、淡水廳周士超(原籍永春州。見進士)。
乾隆五十三年(戊申)恩科鍾朝佐榜:臺灣府嘉義沈啟成(詔安人)、彰化張超鳳。
乾隆五十四年(己酉)恩科陳世英榜:臺灣府張元魁、嘉義曾國泰。
乾隆五十七年(壬子)周大經榜:臺灣府蔡燿仁、彰化劉國標。
乾隆五十九年(甲寅)恩科黃振邦榜:臺灣府楊三捷(同安人)、嘉義何雲衢。
周自超(1760--1813)生於竹北新社,早年隨父親讀書,因聰明穎悟,熟通經史,長於書法;又勇力過人,長於技擊。
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鄉試中武舉;乾隆五十八年(1793)欽點一甲三名武探花,獲得功名後在新竹往北的大官道上,
興建大厝,豎立旗杆,以彰顯功名,鄉人稱其地為「旗杆厝」。
高中探花後,任乾隆皇帝侍衛,隨御駕到熱河,捕獲刺客,獲賜獨眼花翎,賞穿黃馬褂;
嘉慶後帶領福建、廣東等地的水師,與叛賊蔡牽等作戰,屢獲戰功,官至廣東香山等處副將,虎門總兵官,建功殊偉。
日治時期張純甫寫了一首詩〈過武探花周自超將軍故宅〉來追念他
不見旗杆周氏汪,茅廬空憶探花郎。臺疆科第誰能逮,海國人才武見長。還有龍蛇遺墨在,未曾猿鶴化時忘。
西風落日紅毛驛,上下車中客尚忙。
周自超(1760-1837),一名士超,字子蘭,號嵐溪,又號偉齋,福建泉州府永春桃城桃溪村人,
生於台灣府淡水廳竹塹〔今竹北市新社裡〕。清朝軍事將領、詩人,武探花及第。

周自超自幼聰穎,博學能文,工書法,且勇力過人,於是改應武科。乾
隆五十八年(1793年),中式一甲第三名武進士,授二等侍衛。曾隨御駕前往熱河,因抓獲刺客有功,
賜單眼花翎,賞穿黃馬褂,誥授武功將軍。

嘉慶初年,福建同安人蔡牽在沿海起事,朝廷命孫全謀率兵鎮壓,周自超率水師,屢破敵軍,署海門總兵。
歷升為崖州參將,兼香山水陸協統,保舉虎門總兵。不久坐新會黃象新炮台失守,革職留任。
周自超與蔡牽周旋多年,漸萌退意,引病乞歸。
回鄉後,周自超在桃溪之虎溪山坳建房舍數間,題額「環穀草堂」,日以詩琴自娛。
道光十七年(1837年)卒,有《環穀草堂詩集》行世。
據說墓在鳳鼻崎, 因位於管制區內, 尚未能走訪.......
清領臺中葉以後,沈氏宗親陸續來臺,一部份族人居住在現在的新營市一帶,
經過多年的繁衍與後代子孫的奮鬥,沈氏成為當地的望族,
傳聞新營原名「沈營」,但是沈與新因相近,後來卻演變成新營,可見沈氏家族在新營地區自古
即具有極大的影響力,所以博得「新營沈」的稱呼。
在新營沈各派中,以沈參六順派最負盛名,亦為南瀛著名望族之一。
沈參六順派來臺祖為沈參,於清乾隆18年(1753)前後從福建省漳州府詔安縣三都西坑鄉渡海來到現今新營拓墾定居,
起初以農耕為生,並娶山仔腳(今柳營鄉旭山村)賴氏為妻,結婚時因家境清寒家徒四壁,養成沈參刻苦耐勞之堅毅個性,
在夫妻相互扶持下,家道日裕,後來沈參改為從事商業活動,經營瓦窯數間,在其處世儉樸、治業勤勞的態度下,
事業皆有所成,鄰里皆對其十分敬重,遂成為地方頗具聲望的士紳......
沈參育有六男六女,男長為沈啟基、次為沈啟文、三為沈啟成、四為沈啟祥、五為沈啟鳳、六為沈啟春,
也就是現今沈參六順派的六房頭祖,各房子孫文武兼備皆有所成,科甲臨門、仕祿相繼,堪稱滿庭蘭桂,
可謂清領時期臺灣府轄下文風鼎盛之門第。

沈啟成即三房房頭祖,清乾隆53年(1788)戊申恩科鍾朝佐榜,臺灣府武舉人。(23世)
四房房頭祖沈啟祥獲庠生(秀才)。
沈啟祥之長孫沈鳴岐,則是清道光14年(1834)甲午科武舉人 ;
六房房頭祖 沈啟春,清嘉慶年間舉人,當年馬稠後有陋規,連鋤頭、畚箕都需
課稅,在啟春數度奔走痛陳下才豁免,當地為感念其恩德,乃建祠以祀其祿位。
沈啟春之孫沈廷載,清道光17年(1937)丁酉科舉人,為人廉介好義,深受鄉里敬佩,
時人有「柳營劉家財,新營沈家量」之稱。
沈家所擁有的土地多達5000多甲,範圍廣及東山、鹽水、後壁等地,沈家六房中以二房與四房發展最好,
因此房下又有各自的祭祀公業,二房稱為「沈二合」,四房稱為「沈四美」,且累積的財富也最多,
目前仍是當地的大地主。
重修興濟宮碑記嘉慶二年 :舉人陳作霖捐三十元。職員陳必琛捐四十元。職員林廷玉捐四十元。貢生林朝英捐四十元。
職員林有德捐三十元。生員郭青峰捐三十元。職員陳天章捐二十元。鄉飲賓洪上長捐十二元。監生沈清澤、生員吳世同、
生員王啟標捐十二元。舉人何雲衢捐十大元。
新舊捐銀襄事姓名碑嘉慶四年 : 龍溪學訓導邑紳陳鳴佩捐五百元。鄉賓張國珍、武舉人張從龍、生員張國祥共捐四缺
約十餘字共捐四百元。生員侯世俊捐三百元o鄉耆林仲琥捐一百六十元。武舉人蔡耀仁、生員蔡耀義共捐一百五十元。
重修府學文廟閩籍題捐碑記嘉慶八年 :
欽加按察使銜台灣兵備道兼提督學政遇昌捐銀三十元。簡調台灣府正堂慶保捐銀一百元。前任台灣府正堂吳逢聖捐銀一百元。
台防分府延青雲捐銀三十元。鹿港海防理番分府葉寶書捐銀三十元。
州同知林文浚捐銀一千元。中書科中書林朝英捐銀五百元。武生何元英捐銀四百元。候補訓導吳世同捐銀三百二十元。
候補通判吳春貴捐銀三百元。黃合興捐銀二百五十元。監生陳啟善捐銀二百四十元。廩生黃化鯉捐銀二百二十五元。
武舉蔡耀仁捐銀二百二十元......
由上述資料可知, 武舉人蔡耀仁活動場域多在府城 ;
確實出身有待查證 ?
至於武舉人何雲衢就其地緣關係來看 , 應該與民雄(舊名打貓) 一帶的何姓有關 ;
資料上也記載著何元英有著武生的頭銜 , 就更有有其可能性......
打貓在明鄭時代,己為鄭式開屯招佃所墾。鄭成功率兵復台施屯田制,設營駐兵,就所駐之地,自耕自給,
農隙教以武藝,寓兵于農,是為「營盤」。
據「嘉義縣開拓史」之記載「本鄉雙援莊為當時之營盤地」。證諸中樂村市場後,原屠宰場附近,昔稱營盤後,
又福興村南邊許厝仔附近昔稱營盤崎,計本鄉當時確認設有營盤,屯田招佃墾殖之地,
民雄中央村是被水田包圍的聚落,因此得有「田中央」之名。
清朝時屬打貓南堡。明治四十二年(一九0九年)改打貓支廳打貓區。
大正九年(一九二0年)改為民雄庄田中央保。
光復後改稱中央村。全村面積二.九一平方公里,人口1690人。村中村民以何、劉、郭三姓為主。
閩漳平和縣人何元英,在乾隆年間就居住此地,開荒肯殖。
兩百年來,擇此定居,辛勤耕作,冨甲一方。
武舉人何雲衢出身此地也就大有其可能 ........
雲林採訪冊上也記載道光年間打貓一帶出了另外兩位武舉人 :
何安邦(住打貓社溝腳莊,道光戊子科中)。
何東波(住打貓竹仔腳莊,道光辛卯科中)。
多少說明了這樣的風氣吧 ?

-----------------------------

201505240915武秩略傳(07) 武進士 周士超 吴安邦 吴士邦 許肇清
227武秩略傳
武進士 乾隆五十八年(癸丑) : 臺灣府淡水周士超 (廣東香山副將)

嘉慶元年(丙辰):臺灣府彰化吳安邦(閩安副將)。   

道光六年(丙戌):臺灣府臺灣許捷標(同安人)。

道光二十五年(癸卯) : 臺灣府臺灣吴士邦 (同安人) 。

光緒二十年( 甲午恩科) : 臺灣彰化許肇清 。


周士超(1760-1837)一名自超,字子蘭,號嵐溪,又號偉齋,福建泉州府永春桃城桃溪村人,

於台灣府淡水廳竹塹〔今竹北市新社〕乾隆五十八年 (1793) 武進士,而且是第三名探花

聽說在獲得功名後,在出生地老宅前,豎立了高聳的旗竿,因此,一般人稱之為旗竿厝。

周自超自幼聰穎,博學能文,工書法,且勇力過人,於是改應武科。

乾隆五十八年(1793),中式一甲第三名武進士,授二等侍衛。曾隨御駕前往熱河,因抓獲

刺客有功,賜單眼花翎,賞穿黃馬褂,誥授武功將軍。

嘉慶初年,福建同安人蔡牽在沿海起事,朝廷命孫全謀率兵鎮壓,

周自超率水師,屢破敵軍,以功被派駐金門 ; 嘉慶七年與蔡牽戰於高崎 , 乘勝追擊至銅山宮口 ,

被任命代理海門總兵 , 兼管平海。

歷升為崖州參將,兼香山水陸協統,保舉虎門總兵。不久坐新會黃象新炮台失守,革職留任

周自超與蔡牽周旋多年,漸萌退意,引病乞歸。

回鄉後,周自超在桃溪之虎溪山坳建房舍數間,題額「環穀草堂」,日以詩琴自娛。

後来,朝廷考績,以自超宿著賢勞,詔令重新征召任用。自超託詞以眼力衰退,不堪驅馳遜謝。

從此足迹罕至城市,幅巾藜杖,自甘淡泊,蕭然如一寒士。

一心課督子孫讀書寫字,耕種田園,而戒涉足仕途,自己亦絕口不談戰功。

道光十七年(1837)卒,有《環穀草堂詩集》行世。

據網友稱其墓位於新豐鳳山崎嶺 , 按址索驥 ,

因位於軍事管制區內, 不遇而返 ......


吳安邦,福建臺灣府彰化縣人。 嘉慶元年(1796)丙辰科三甲武進士。以營守備用。曾任海壇右營遊擊。

嘉慶十四年(1809)奉旨接替林承昌,護理台灣水師協副將。而隸屬台灣鎮之下的此官職是全台灣的海防

軍事層級最高武將,其統帥三標水營,數千名水師兵勇。

按 : 新竹湳雅吳家原居住在福建省廈門市之石兜村,初時以耕種起家。

到了清乾隆年間,吳嗣振經商 臺海兩岸成立「吳振利」商號,隨著家族事業推廣......

乾隆二十年(1755),湳雅吳家的開臺祖吳嗣振帶領族人移居台灣,在新竹市的北門街、湳雅莊、

東勢莊先後定居。「吳振利」商號是清代的郊商,最初的角色是主跑臺海的「船頭行」,後來

擴及東南亞, 其貿易主線有三個據點:福建省廈門、臺灣新竹、東南亞檳榔嶼。

當家族事業不斷擴大,再透過家族之間的聯婚,不斷向外擴大其影響力 ......

吳家祖先有吳安邦者, 為乾隆六十年(1795) 武舉人,嘉慶元年(1796) 武進士, 旨封琉球

福寧總鎮府,官至閩安副將,曾派任來台。 (十四年六月由海壇右營遊擊來臺護理,十六年九月卸事)

族人中另有興邦及奠邦兩者前後中式武舉人,其餘以武生員入泮者,近二十人;

此外,以文秀才、國學生等成名之族人,更是大有人在。

湳雅吳家早在嘉慶元年有吳安邦高中武科進士,道光年間吳興邦、吳奠邦先後成為武舉人,

但是直到同治年間吳家才有首位的文舉人。

吳士敬,字以讓,號謹齋,同治九年(1870) 其四十五歲時, 以新竹縣增生,中式文科舉人,

光緒二年,加捐為「候選內閣中書」,其在北門街的宅第因 而名為「內翰第」。


吳士邦,臺灣府臺灣縣大目降(今屬新化區)人,祖籍同安。

道光二十五年(1845)乙巳科會試中式,殿試聯捷三甲武進士(解元),獲派官職。

在吳進士位於知母義古厝之前,本來保存有三塊匾額「進士」、「解元」、及「都閫府」,

以及一把大刀,如今早已遺失。

新化舊名「大穆降」,為早期平埔族群居地,「大穆降」為平埔族語TAVOCAN,

意為「山林之地」。 大穆降之名使用多久,尚待考證,惟清康熙年間在「台灣縣志」即有

「大目降庄」之名,嘉慶年間亦出現「大目降街」名稱。

此地在明鄭時期稱為「感化里」,鄭成功兵馬在大目降紮營屯墾,

如今,協興里又叫「營盤後」,乃是由此而得名。

早年,漢人經新港溪(今許縣溪一帶)至洋子港,進入大穆降社定居,

西拉雅族為漢人所逼,乃往東邊山區遷徒,大多以今左鎮區岡林一帶為落腳處,

現在新化知義里新和庄、口埤一帶,尚有其後裔存在。

知母義原為平埔族社居所;現里名由來即是根據主要聚落-知母義而來,故名為知義里。

時至今日, 知義里仍有許多吴姓氏族在此衍生 ......


許捷標 , 道光五年(乙酉)陳騰蛟榜武舉人 , 道光六年聯捷丙戌科進士 ;

按道光六年丙戌科武殿試金榜附載 : 許捷標 ....... 俱以衛守備用。

除此之外, 並無其他資料。


許肇清(1856-1900)字濂舫,台灣彰化鹿港人,光緒八年(1882)壬午科武舉人、

光緒二十年(1894)甲午恩科武進士,為台灣末代的武進士。

雍正年間,有漳州人許祐德者,開拓「頂厝庒」及「海埔庒」(今鹿港鎮頂厝、詔安、洋厝、

草中等里)一帶,當初有許厝埔之稱。

鹿港街內的許姓,主要則是居住景福里牛墟頭一帶,並且向東延展到埔崙里。

由現在中山路、民族路的十字路口向東,即橫街仔起到土地公宮(原名景福宮,今改為景靈宮)、

田仔墘(今天喜市場)、公館後(楊厝公館后,今為民俗文物館) 一帶統稱為牛墟頭。

牛墟邊原有牛塭崛給牛隻泡水用,而後變成魚池,現在則填土改建成天喜市場。

是年中日戰爭,清廷戰敗,遂割臺澎予日。翌年日軍侵臺,肇清率鹿港義軍赴敵,

比至山麓而義軍已失敗傾覆。知大勢已去,難以有為,乃撤返鹿港。

隨即攜眷內渡。五年後卒於晉江縣故里,年四十五。

彰化鹿港民俗文物館內展有士紳服飾、婦女服飾、三寸金蓮、老式手搖裁縫機等,

右側八角形衛塔內,則典藏許肇清進士清末巡街 牌、許家關公大刀等文物。

按 : 光緒廿一年(1895)日軍侵台,追進中部,情勢危及。

鹿港眾郊商包括街民及公益社團共同捐款,推武進士許肇清、文舉人施仁思組織一軍,

支援劉永福的黑旗軍。

義軍據守八卦山,與日軍血戰,兵敗,許肇清及施仁思,潛回大陸 。

今鹿港景福里內的許氏宗祠「東華堂」(臨近三商百貨 ) ,

據說就是臺灣末代武進士---許肇清的故居。

------------------------------

探花周士超故鄉 竹北兒15將規劃進士公園

出生竹北新社的武進士探花周士超,可惜老屋正廳已拆,只剩橫屋。(記者廖雪茹攝)

2016-10-19  23:31

〔記者廖雪茹/竹北報導〕新竹縣竹北市兒15公園,附近誕生武進士探花周士超,且周士超可能是清科舉制度中,台灣人名次最好的進士;經樹黨市民代表許育綸提案建議,竹北市公所目前已委外蒐集資料,準備將兒15規劃為進士主題公園,希望留存這段歷史,也讓竹北人更加認識自己的家鄉文化。

  • 出生竹北新社的武進士探花周士超,老屋正廳已拆,改建為多戶住宅。(記者廖雪茹攝)

    出生竹北新社的武進士探花周士超,老屋正廳已拆,改建為多戶住宅。(記者廖雪茹攝)

  • 樹黨竹北市民代表許育綸指著該處說,地方流傳,武進士探花周士超的旗杆座可能就位在這裡。(記者廖雪茹攝)

    樹黨竹北市民代表許育綸指著該處說,地方流傳,武進士探花周士超的旗杆座可能就位在這裡。(記者廖雪茹攝)

  • 周士超的後代在故居旁設有紀念館,留存文獻資料。(記者廖雪茹攝)

    周士超的後代在故居旁設有紀念館,留存文獻資料。(記者廖雪茹攝)

  • 竹北市公所準備以進士為主題,在周士超出生地附近的兒15公園,新建旗杆座、解說牌等施設,讓更多人知道這段歷史。(記者廖雪茹攝)

    竹北市公所準備以進士為主題,在周士超出生地附近的兒15公園,新建旗杆座、解說牌等施設,讓更多人知道這段歷史。(記者廖雪茹攝)

竹北市公所公用事業課表示,經初步調查,周士超為竹北新社人,在清乾隆年間考中進士探花,之後便到中國服務;當時在故鄉的出生地前立有旗杆,可惜老屋正廳已拆,旗杆也已不存在,傳說基座可能還埋在地下,但難以查證。不過,其後代在故居旁設有紀念館,留存文獻資料。

許育綸提案建議列入文化資產保存,但新竹縣政府文化局與審查委員會現勘,因無明確物件可供指認,只列入備查。文資科表示,依文資法相關規定,沒有構造物遺留,就無法指定登錄古蹟或歷史建築。

明新科大副教授陳甫鼎調查全台灣進士,指出周士超是在乾隆癸丑科(1793年)考上一甲第3名,即「探花」(第1名叫狀元,第2名叫榜眼),其他人就列在二甲或三甲,以新竹市開台進士鄭用錫為例,他是道光癸未科(1823年),三甲第109名。也就是說,清朝科舉制度下,考上進士的台灣人中,名次最好的一位,當官也到從二品武將。

此外,許育綸說,新社國小的校歌歌詞,也提到「文風吹浩蕩,曾出探花郎」。他認為,竹北都市發展快速,很多歷史文化都來不及存留;周士超為台灣出身的武進士探花,相當難得,政府應該積極保存,未來也建議納入新社都市計畫道路的命名。

竹北市公所表示,目前正辦理市志重修,廣邀市民踴躍提供老照片,除將補充周士超的人物史料,也準備以進士為主題,在周士超出生地附近的兒15公園,新建旗杆座、解說牌等施設,讓更多人知道這段歷史。

圖片搜尋結果

新竹縣 竹北市 周士超 探花 出生地

乾隆58年 (1793年) 獲得武進士,而且還是第三名探花的周士超,出生於現在的竹北市新社里,聽說在獲得功名後,在出生地老宅前,豎立了高聳的旗竿,因此,一般人稱之為旗竿厝。

旗竿厝早就不見了,幸好原地還是一棟磚造的三合院,屋主姓范,堂號為高平堂,房子本身,算是典型的一般民居,不問的話,還真看不出曾經出了這麼有名的人,較特別的是,屋前的水池還在,還養了好幾隻鵝。唯一還跟探花沾上邊的,要算是隔壁新建的公寓 "探花名門"。

「武進士」的故鄉 竹北打造主題公園

2016-10-21

〔記者廖雪茹/竹北報導〕新竹縣竹北市兒十五公園附近,誕生「武進士」周士超,而且是第三名「探花」,可能是清朝科舉中,台灣人名次最好的進士。經樹黨市民代表許育綸提案建議,竹北市公所已委外蒐集資料,準備將兒十五規劃為進士主題公園,留存這段歷史,讓竹北人認識家鄉文化。

  • 清乾隆時代「武進士探花」周士超出生竹北新社的,可惜老屋正廳已拆,只剩橫屋。(記者廖雪茹攝)

    清乾隆時代「武進士探花」周士超出生竹北新社的,可惜老屋正廳已拆,只剩橫屋。(記者廖雪茹攝)

  • 樹黨竹北市民代表許育綸說,他指的地方,就是傳說中的「武進士探花」周士超的旗杆座所在地。(記者廖雪茹攝)

    樹黨竹北市民代表許育綸說,他指的地方,就是傳說中的「武進士探花」周士超的旗杆座所在地。(記者廖雪茹攝)

紀念「探花郎」周士超

竹北市公所公用事業課說,初步調查,周士超是竹北新社人,清乾隆年間考中進士,之後到中國任官。周士超的出生地前原本立有旗杆,可惜老屋正廳已拆,旗杆也已不存在,傳說基座可能還埋在地下,但難以查證。不過,後代在故居旁設有紀念館,留存文獻資料。

許育綸提案建議列入文化資產保存,但縣府文化局與審查委員會現勘,沒有明確物件可指認,只列入備查。

明新科技大學副教授陳甫鼎調查指出,周士超在乾隆癸丑科(一七九三年)考上一甲第三名,即「探花」,新竹市開台進士鄭用錫則是道光癸未科(一八二三年)的三甲第一○九名。周士超可能是清朝考上進士的台灣人中,名次最好的,官也當到從二品武將。

許育綸說,新社國小校歌歌詞也提到「文風吹浩蕩,曾出探花郎」,他認為,竹北都市發展快速,很多歷史文化都來不及存留,周士超是台灣出身的武進士,相當難得,未來也將建議納入新社都市計畫道路的命名。

兒15公園留存歷史

市公所說,《竹北市志》正在重修,廣邀市民提供老照片,除了補充周士超的史料,也準備以進士為主題,在周士超出生地附近的兒十五公園新建旗杆座、解說牌等施設,讓更多人知道這段歷史。


新社衍派:周氏渡海來台的時間,依據一張清光緒四年(戊寅,1878)的古文書〈同立合約字周東興〉,這張古文書有一小段文字記載著:「緣我等先人自乾隆、嘉慶年間,先後渡臺,聚處一方。」周東興是周氏在台家族的宗族組織,由此可知周氏族人是在乾隆、嘉慶年間渡海來台的,當時清政府對移居台灣的政策,已經准許攜帶家眷的大規模移民。所以知道周家並非一房一家同時渡海來台,而是各房族人陸陸續續先後來到竹塹,有的從新豐的紅毛港登陸,有的從竹塹的舊港登陸,暫居於貓兒錠、苦苓腳等地,輾轉遷徙後聚族定居於竹北新社,其後再輾轉遷徙各地。
六、周東興社:祖先來台後,為了祭祀法主公、祖先及濟助貧困族人,於道光初年,成立「周東興社」,取周家在東邊發展得以興盛之義。於是鳩資生息,集腋成裘,陸陸續續購置新社、舊社附近田產十餘處,年收租穀近兩百石,銀六十餘元,訂定每年正月十五日上元節,及七月廿三日法主公聖誕等日,聚集族人祭祖祀神;又族人有死喪者,每名給白銀四元;結餘之款項本欲建祠,惜因故未能達成。民國七十二年三月十日成立「祭祀公業周東興」,仍以紀念法主公及祭祀祖先為主要功能,並擇址於旗杆厝附近興建「周東興紀念館」,於民國九十四年十一月廿七日落成,完成祖先遺志。
七、探花家聲:周自超(1760--1813)生於竹北新社,早年隨父親讀書,因聰明穎悟,熟通經史,長於書法;又勇力過人,長於技擊。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鄉試中武舉;乾隆五十八年(1793)欽點一甲三名武探花,獲得功名後在新竹往北的大官道上,興建大厝,豎立旗杆,以彰顯功名,鄉人稱其地為「旗杆厝」。高中探花後,任乾隆皇帝侍衛,隨御駕到熱河,捕獲刺客,獲賜獨眼花翎,賞穿黃馬褂;嘉慶後帶領福建、廣東等地的水師,與叛賊蔡牽等作戰,屢獲戰功,官至廣東香山等處副將,虎門總兵官,建功殊偉。日治時期張純甫寫了一首詩〈過武探花周自超將軍故宅〉來追念他:不見旗杆周氏汪,茅廬空憶探花郎。臺疆科第誰能逮,海國人才武見長。還有龍蛇遺墨在,未曾猿鶴化時忘。西風落日紅毛驛,上下車中客尚忙。  https://t.ly/dxgkD


https://is.gd/8EimAc



0 (18)  

新竹縣 芎林鄉 姜紹基墓 (光緒乙巳年, 1905)

這是在芎林山區,找尋姜勝捷墓時,遇到一位老先生告訴我的,所以也記錄一下,墳墓的主人,除了姜紹基外,還有他的夫人曾氏及兒子姜振乾。碑上的年代只有註明乙巳年修,可是又有 "皇清" 字樣,所以應該是光緒年間的墳,只是在日治時期,還有 "皇清" ,實在不容易

==================

新竹縣 新豐鄉 盧敦惠墓 (道光庚戌年, 1850)

位於新豐與竹北交界小路旁的盧墓,不知已經路過多少次,只是從來沒有停下車看一下,最近迷上古墓,所以就做一下記錄,根據使用的石材,應該也是富貴人家的祖墳,看年代,比交通大學 校園內的盧家古墓還早,不知二者是否有親戚關係!

 0 (16)  

================

0 (17)  

新竹縣 新豐鄉 范黃純良墓 (道光廿三年, 1843)

這是有名的地理風水 "錦被蓋孩兒穴",也是關西范家的祖墓之一,前方視野良好,還真像一床錦被展開的樣子,至於靈不靈驗,至少後代還出過大官,可信度還蠻高的

=======================

0 (19)1  

新竹縣 竹北市 杜林勤慈 入木三吋墓 (嘉慶?年, 1800)

拍墳墓竟然還可以做善事,還真是有趣,在偶然的機會裡,有人告訴我這裡有一座百年古墓,想想就來做個記錄,沒想到拍攝時,住在附近的鄰居告訴我,這座墳墓已經將近卅年沒人來掃墓了,希望借這個機會,看看有沒有後代子孫能夠發現,據老一輩的人說,當年來掃墓的,還是騎著馬的,想必是富貴人家

在這都是水田的地區,看到高聳的朴子樹,還真不容易,有意思的是墓碑已經被樹幹包圍,年代都看不到了,幸好中間的 "清妣勤慈杜門林氏" 還蠻清楚的,所以新竹杜家的子孫,不妨留意一下。

同在竹北市的杜林勤慈墓,因樣式特別,受到矚目。在地尚義里長曾福說,在他記憶中,不曾見有人來掃墓,當地有無杜姓居民。學者廖倫光從墓碑材質、樣式推測,杜林勤慈墓應為清代嘉慶年間所建,碑石為花崗岩,推測該名婦女應屬富裕人家。淡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米復國認為,杜林勤慈墓應可造冊追蹤。
在地鄰長直說「在這裡住了40多年,這麼有故事的地方,不能拆」。

=================================

5  

古墓尋蹤

迷上古墓好幾年了,拜訪過的新竹古墓也不少,以數量來說,嘉慶是一個明顯的分水嶺 ,嘉慶以前的很少,道光以後的倒是不少。2009/11 在台中偶遇一座皇明的古墓,也不知是真是假,不過把搜尋範圍擴大到新竹以外,應該是蠻有趣的,因此就把嘉慶以前的古墓都列在這裡,此外,新竹、桃園、苗栗以外的古墓,也列在下面,方便瀏覽。除了已經列為古蹟的古墓之外,如果您知道哪裡還有嘉慶以前的古墓,麻煩告知一聲,感激不盡。 

台南市 曾振暘 墓 (崇禎十五年, 1642)

嘉義市 葉邨 墓 (永曆?年, 1661)

台南市 聖之省之二鄭公子墓 (永曆十五年, 1661)

新北市 楊葉涼娘 墓碑 (永曆辛丑年, 1661)

台中縣 陳永安墓 (永曆壬寅年, 1662)

台中縣 饒?篤 墓 (永曆壬寅年, 1662)

新北市 五股區 郭公 墓 (永曆庚戌年, 1670)

台北縣 林國定 墓 (永曆甲寅年, 1674)

台南市 柳營區 陳文正 資善大夫墓 (永曆卅年, 1676)

新竹市 林士樸 墓 (永曆丙辰年, 1676)

台南市 李公 墓 (永曆庚申年, 1680)

台南市 洪夫人 墓 (永曆壬戌年, 1682)

-------------------------------------------------------------

台南市 陳門鄭氏 墓 (康熙戊寅年, 1698)

台南市 陳登昌 墓 (康熙己卯年, 1699)

台南市 劉公 墓 (康熙辛卯年, 1711)

台南市 東山區 林祈成 墓 (康熙戊戌年, 1718)

台南市 簡漢超 墓 (雍正三年, 1725)

新竹市 官觀 墓 (雍正丁未年, 1727)

台南市 許門吳氏 墓 (雍正丁未年, 1727)

高雄市 周惠慎 安人墓 (雍正癸丑年, 1733)

台南市 曾奇真 墓 (乾隆元年, 1736)

嘉義市 廖剛義 墓 (乾隆二年, 1737)

南投縣 阮五天 墓 (乾隆丁卯年, 1747)

新北市 八里區 楊蓮老 墓 (乾隆十三年, 1748)

雲林縣 古坑鄉 黃毅直 墓 (乾隆乙亥年, 1755)

彰化縣 員林鎮 曹何慈發 墓 (乾隆丙子年, 1756)

台南市 玉井區 張母林氏 安人墓 (乾隆丁丑年, 1757)

彰化縣 洪貴使 墓 (乾隆二十二年, 1757)

台中縣 沙鹿鎮 李聖一 墓 (乾隆戊寅年, 1758)

彰化縣 和美鎮 李肅惠 安人墓 (乾隆己卯年, 1759)

台中縣 龍井鄉 楊肇宗 墓 (乾隆己卯年, 1759)

嘉義縣 高勤慈 墓 (乾隆庚辰年, 1760)

嘉義縣 鄭公 墓 (乾隆庚辰年, 1760)

彰化市 黃心奇 墓 (乾隆癸未年, 1763)

台南市 陳廷珍 登仕郎墓 (乾隆甲申年, 1764)

台南市 陳廷璉 墓 (乾隆甲申年, 1764)

嘉義市 邱海生 墓 (乾隆丙戌年, 1766)

新北市 五股區 魏良萬 墓 (乾隆卅二年, 1767)

台南市 西港區 劉陳孝淑 墓 (乾隆戊子年, 1768)

南投縣 石純篤 墓 (乾隆戊子年, 1768)

新北市 八里區 劉立承 墓 (乾隆己丑年, 1769)

新北市 五股區 吳朝考 墓 (乾隆庚寅年, 1770)

新北市 五股區 林忠賢 墓 (乾隆庚寅年, 1770)

苗栗縣 通宵鎮 李慈勤 墓 (乾隆卅六年, 1771)

苗栗縣 苑裡鎮 黃興家 墓 (乾隆壬辰年, 1772)

彰化市 張弼柱 歲進士墓 (乾隆壬辰年, 1772)

台中市 龍井區 楊黃慈惠 墓 (乾隆壬辰年, 1772)

台南市 孫門林氏 墓 (乾隆壬辰年, 1772)

彰化縣 賴仁愛 墓 (乾隆癸巳年, 1773)

新北市 五股區 江悅山 太學生墓 (乾隆卅九年, 1774)

新北市 劉開珍 墓 (乾隆乙未年, 1775)

新北市 五股區 方元貴 墓 (乾隆乙未年, 1775)

台北縣 淡水鎮 黃文就 墓 (乾隆四十一年, 1776)

新北市 新店區 林世和 墓 (乾隆丙申年, 1776)

新北市 陳曾慈愛 墓 (乾隆丁酉年, 1777)

台南市 佳里區 程天與 父子面君三次墓 (乾隆丙申年, 1776)

台南市 官田區 翁懷豪 墓 (乾隆戊戌年, 1778)

台南市 麻豆區 梁質朴 墓 (乾隆戊戌年, 1778)

新北市 五股區 張惠啟 墓 (乾隆辛丑年, 1781)

台南市 白河區 李植德 鄉賓墓 (乾隆辛丑年, 1781)

新北市 鍾黃端淑 墓 (乾隆辛丑年, 1781)

新北市 李榮祖 墓 (乾隆四十六年, 1781)

彰化縣 謝媽黃氏 墓 (乾隆辛丑年, 1781)

台北縣 五股鄉 劉起善 墓 (乾隆壬寅年, 1782)

台北縣 八里鄉 郭惠文 文林郎墓 (乾隆癸卯年, 1783)

新北市 五股區 謝建賢 墓 (乾隆癸卯年, 1783)

台北縣 五股鄉 陳克禮 墓 (乾隆甲辰年, 1784)

台中市 大甲區 林貞敏 墓 (乾隆四十九年, 1784)

台中市 龍井區 賴溫良 墓 (乾隆甲辰年, 1784)

彰化縣 林厚德 墓 (乾隆甲辰年, 1784)

新北市 方思聰 墓 (乾隆乙巳年, 1785)

台中市 江鑑能 墓 (乾隆五十年, 1785)

台南市 林 太學生墓 (乾隆乙巳年, 1785)

高雄市 陳朴亭 迪功郎墓 (乾隆乙巳年, 1785)

新北市 淡水區 許廷相 墓 (乾隆丙午年, 1786)

彰化縣 王綿遠 歲進士墓 (乾隆丙午年, 1786)

新北市 石興和尚 墓 (乾隆丙午年, 1786)

新北市 岩公 墓 (乾隆丙午年, 1786)

南投縣 劉純良 墓 (乾隆丙午年, 1786)

苗栗縣 苑裡鎮 林李純敏 墓 (乾隆戊申年, 1788)

桃園縣 桃園市 游次基 墓 (乾隆己酉年, 1789)

嘉義縣 劉許勤善 墓 (乾隆己酉年, 1789)

台中縣 外埔鄉 東四老 墓 (乾隆庚戌年, 1790)

嘉義縣 太保市 王康肅 遊府國學生墓 (乾隆庚戌年, 1790)

新竹縣 新豐鄉 周敏毅 探花墓 (乾隆辛亥年, 1791)

台中縣 石岡鄉 劉陳勤慈 墓 (乾隆五十七年, 1792)

台北縣 土城市 張永清 墓 (乾隆壬子年, 1792)

新北市 林朝魁 墓 (乾隆壬子年, 1792)

新北市 新店區 高沛義 墓 (乾隆壬子年, 1792)

彰化縣 李陳貞惠 墓 (乾隆癸丑年, 1793)

彰化縣 陳筠胎 墓 (乾隆癸丑年, 1793)

嘉義縣 沈純直 墓 (乾隆甲寅年, 1794)

------------------------------------------------------------

新竹縣 新豐鄉 吳純厚 大戶侯墓 (嘉慶元年, 1796)

新北市 郭門許氏 墓 (嘉慶元年, 1796)

桃園縣 龜山鄉 黃繼炯 墓 (嘉慶己未年, 1799)

台南市 陳篤齋 墓 (嘉慶四年, 1799)

台中市 王純厚 墓 (嘉慶庚申年, 1800)

新竹縣 竹北市 杜林勤慈 墓 (嘉慶?年, 1800)

台北市 士林區 郭墓 (嘉慶六年, 1801)

新北市 八里區 詹惠德 墓 (嘉慶辛酉年, 1801)

彰化縣 王純厚 登仕郎墓 (嘉慶六年, 1801)

新北市 林英傑 墓 (嘉慶甲子年, 1804)

新竹縣 關西鎮 竹塹社 暗潭課館 衛家墓碑 (嘉慶十年, 1805)

彰化縣 林忠義 墓 (嘉慶乙丑年, 1805)

新北市 趙舜南 墓 (嘉慶十年, 1805)

彰化縣 余楊慈順 墓 (嘉慶乙丑年, 1805)

台南縣 左鎮鄉 李門畢氏 六品太奶墓 (嘉慶丙寅年, 1806)

新北市 謝居仁 墓 (嘉慶戊辰年, 1808)

新北市 五股區 李達衷 墓 (嘉慶己巳年, 1809)

彰化縣 楊鴻圃 國學生墓 (嘉慶己巳年, 1809)

新北市 陳兆侯 墓 (嘉慶庚午年, 1810)

彰化縣 楊涂順慈 安人墓 (嘉慶庚午年, 1810)

台南市 王李禛懿 墓 (嘉慶庚午年, 1810)

新北市 中和區 俞有義 墓 (嘉慶丁丑年, 1812)

苗栗縣 苗栗市 彭祥瑤 墓 (嘉慶十七年, 1812)

新北市 林門胡氏 墓 (嘉慶壬申年, 1812)

苗栗縣 苗栗市 李仕俊 墓 (嘉慶壬申年, 1812)

新北市 五股區 黃道衷 墓 (嘉慶癸酉年, 1813)

苗栗縣 竹南鎮 張朴直 墓 (嘉慶十八年, 1813)

台南市 沈正直 雲騎尉墓 (嘉慶癸酉年, 1813)

苗栗縣 通宵鎮 劉母何儒人墓 (嘉慶十九年, 1814修)

新北市 五股區 省源 法師墓 (嘉慶乙亥年, 1815)

新北市 林錦魁 墓 (嘉慶丙子年, 1816)

新北市 林良魁 墓 (嘉慶丙子年, 1816)

新北市 鄭盧慈敬 墓 (嘉慶丁丑年, 1817)

新北市 中和區 俞有義 墓 (嘉慶丁丑年, 1817)

台南市 吳蘇恭儀 安人墓 (嘉慶丁丑年, 1817)

桃園縣 桃園市 十二冥靈君之墓 (嘉慶廿四年, 1819)

嘉義縣 太保市 黃盤軒 解元墓 (嘉慶庚辰年, 1820)

新竹縣 寶山鄉 陳楊慈儉 墓 (嘉慶庚辰年, 1820)

新北市 五股區 戴媽 墓 (嘉慶庚辰年, 1820)

彰化縣 王義軒 墓 (嘉慶二十五年, 1820)

新北市 新店區 高鍾持 墓 (嘉慶二十五年, 1820)

雲林縣 黃公 墓 (嘉慶庚辰年, 1820)

============================

新竹、桃園、苗栗以外的名人古墓

============================

台南市 施公 定國將軍墓 (永曆癸亥年, 1683)

台南市 西港區 劉登魁 墓 (康熙五十三年, 1714)

新北市 意松和尚 墓 (道光元年, 1821)

嘉義縣 民雄鄉 蔡迪結 巡檢司墓 (道光二年, 1822)

台南市 林一峰 光祿寺署正墓 (道光二年, 1822, 1975修)

嘉義市 黃淡川 武義都尉墓 (道光三年, 1823)

台北市 陳文瀾 墓 (道光甲申年, 1824)

彰化縣 鹿港鎮 陳樸敦 奉直大夫墓 (道光戊子年, 1828)

新北市 李周懿德 墓 (道光丙申年, 1836)

新北市 五股區 陳澤葊 修職郎墓 (道光丁酉年, 1837)

嘉義縣 許宗衡 修職郎墓 (道光丁酉年, 1837)

台南市 鄒芳德 登仕郎墓 (道光丁酉年, 1837)

嘉義市 王祖母許氏 一品夫人墓 (道光十九年, 1839)

台南市 林黃懿慈 宜人墓 (道光辛丑年, 1841)

嘉義縣 六腳鄉 王果毅 太子太師墓 (道光甲辰年, 1844)

彰化縣 陳溫厚 儒林郎墓 (道光甲辰年, 1844)

彰化市 陳文德 承德郎墓 (道光乙巳年, 1845)

嘉義縣 周蔡懿純 恭人墓 (道光庚戌年, 1850)

台南市 吳勵堂 中議大夫墓碑 (咸豐三年, 1853)

台南市 陳星舟 奉直大夫墓 (咸豐甲寅年, 1854)

彰化縣 陳母吳 孺人墓 (咸豐甲寅年, 1854)

新北市 五股區 建平 法師墓 (咸豐丙辰年, 1856)

彰化縣 吳壽考 修職郎墓 (咸豐丙辰年, 1856)

嘉義縣 何翁貞惠 儒人墓 (咸豐六年, 1856)

嘉義縣 王德厚 墓 (咸豐丙辰年, 1856)

台北市 陳鳳阿 舉人墓 (咸豐丁巳年, 1857)

台北縣 五股鄉 陳唐慈勤 淑人墓 (咸豐戊午年, 1858)

台北縣 五股鄉 陳蔡靜純 淑人墓 (咸豐戊午年, 1858)

彰化縣 林盧柔芳 宜人墓 (咸豐戊午年, 1858)

彰化縣 陳馬孝慈 安人墓 (咸豐十年, 1860)

彰化縣 許正直 承德郎墓 (同治三年, 1864)

新北市 潘郭淑寶 夫人墓 (同治甲子年, 1864)

嘉義縣 江騰仁 奉政大夫墓 (同治三年, 1864)

彰化縣 鹿港鎮 王慎脩 迪功郎墓 (同治乙丑年, 1865)

彰化縣 社頭鄉 陳克友 軍功四品墓 (同治五年, 1866)

新北市 五股區 王潛卿 奉直大夫墓 (同治丁卯年, 1867)

新北市 土城區 林母鄭氏 宜人墓 (同治己巳年, 1869)

台北市 士林區 潘策宸 通奉大夫墓 (同治九年, 1870)

南投縣 鹿谷鄉 林文勤 奉政大夫墓 (同治庚午年, 1870)

台北縣 淡水鎮 黃陳恒慎 墓 (同治辛未年, 1871)

南投縣 名間鄉 陳崇德 昭武都尉墓 (同治十年, 1871)

台北市 陳瑞堂 朝議大夫墓 (同治壬申年, 1872)

南投縣 名間鄉 陳懋德 鎮國將軍墓 (同治十二年, 1873)

彰化縣 陳王慈惠 孺人墓 (同治癸酉年, 1873)

新北市 五股區 陳祝亭 登仕佐郎墓 (同治甲戌年, 1874)

新北市 三芝區 李廷熙 奉政大夫墓 (光緒元年, 1875)

彰化縣 陳信軒 修職郎墓 (光緒丙子年, 1876)

新北市 陳朱淑惠 宜人墓 (光緒丁丑年, 1877)

台南市 施星階 進士墓 (光緒丁丑年, 1877)

宜蘭縣 林桐直 奉政大夫墓 (光緒四年, 1878)

雲林縣 林清泰 太學生墓 (光緒五年, 1879)

新北市 陳猷毅 奉直大夫墓 (光緒六年, 1880)

台中縣 沙鹿鎮 蔡瘦生 資政大夫墓 (光緒八年, 1882)

嘉義市 黃寬恭 奉直大夫墓 (光緒八年, 1882)

台北縣 五股鄉 吳樸齋 朝議大夫墓 (光緒十年, 1884)

新北市 林濟和 光祿寺 署正 墓 (光緒甲申年, 1884)

嘉義縣 莊仁和 文林郎墓 (光緒甲申年, 1885)

彰化縣 蔡林李慎徽 宜人墓 (光緒乙酉年, 1885)

彰化縣 王澤隆 國學生墓 (光緒十四年, 1885)

南投縣 陳春波 歲進士墓 (光緒丙戌年, 1886)

嘉義市 周鼎元 武略郎墓 (光緒丙戌年, 1886)

新北市 李敦義 宣德郎墓 (光緒丁亥年, 1887)

彰化縣 許果毅 奉政大夫墓 (光緒戊子年, 1888)

台中市 林有秋 武略將軍墓 (光緒十四年, 1888)

南投縣 南投市 丁壽泉 進士墓 舊址 (光緒丁亥年, 1994遷出)

台中市 林密卿 振威將軍墓 (光緒庚寅年, 1890)

台北市 北投區 徐救貧 及 陳開喜 墓 (光緒辛卯年, 1891)

南投縣 名間鄉 林德隅 鄉飲賓墓 (光緒辛卯年, 1891)

新北市 陳霞林 中議大夫墓 (光緒壬辰年, 1892)

彰化縣 鹿港鎮 黃芴庭 承德郎墓 (光緒壬辰年, 1892)

台中市 林剛毅 進士墓 (光緒壬辰年, 1892)

新北市 林口區 黃簉室 宜人墓 (光緒甲午年, 1894)

彰化縣 吳謨卿 文林郎墓 (光緒甲午年, 1894)

彰化縣 陳雨村 奉政大夫墓 (光緒乙未年, 1895)

彰化縣 施雨蒼 儒林郎墓 (光緒乙未年, 1895)

嘉義市 黃張懿儉 宜人墓 (光緒丁酉年, 1897)

台中市 大里區 林允卿 中憲大夫墓 (明治庚子年, 1900)

宜蘭縣 李靜齋 朝議大夫墓 (明治辛丑年, 1901)

新北市 五股區 解薌琳 軍功六品墓 (明治丙午年, 1906)

新北市 陳益三 縣丞墓 (明治丙午年, 1906)

彰化縣 黃遜庵 修職郎墓 (大正癸丑年, 1913)

新北市 五股區 李春榮 奉政大夫墓 (大正乙卯年, 1915)

新北市 五股區 陳富足 奉直大夫墓 (大正丙辰年, 1916)

新北市 五股區 葉文振 武略騎尉墓 (大正戊午年, 1918)

新北市 五股區 吳鴻奇 奉直大夫墓 (大正庚申年, 1920)

台南市 林登瀛 修職郎墓 (大正庚申年, 1920)

新北市 五股區 陳林淑善 宜人墓 (大正辛酉年, 1921)

台南市 李維祺 處士墓 (大正辛酉年, 1921)

新北市 陳黃發娘 宜人墓 (大正壬戌年, 1922)

新北市 五股區 陳桂香 奉直大夫墓 (大正癸亥年, 1923)

新北市 五股區 林郭孝慈 安人墓 (大正 癸亥年, 1923)

新北市 五股區 林蔡梅娘 二品夫人墓 (大正甲子年, 1924)

新北市 周復白 奉政大夫墓 (大正甲子年, 1924)

台中縣 神岡鄉 呂汝玉 墓 (大正乙丑年, 1925)

彰化市 張達朝 歲進士 墓 (大正乙丑年修, 1925)

宜蘭縣 黃啟堂 中憲大夫墓 (大正戊辰年, 1928)

台中縣 神岡鄉 呂汝成 墓 (昭和己巳年, 1929)

台中市 大甲區 王崑崗 中議大夫墓 (民國丙戌年修, 1946)

台南市 林清源 選拔進士墓 (民國己丑年, 1949)

台中縣 神岡鄉 林振芳墓 (明治卅八年,民國庚寅年修, 1950)

新北市 五股區 陳退素 墓 (民國癸卯年, 1963)

台南市 石芝圃 通奉大夫墓 (民國五十八年, 1969)

台南市 李獻章 修職郎墓 (民國五十九年, 1970)

台南市 孫志勛 宣武都尉墓 (民國六十三年修, 1974)

台北縣 樹林鎮 孟小冬 墓 (民國六十六年, 1977)

宜蘭縣 楊正賢 奉政大夫墓 (民國七十三年, 1984)

新北市 林口區 林母鄭氏 林母鍾氏 一品夫人墓 (民國己巳年, 1989)

台中市 丘先甲 中憲大夫墓 (民國己巳年修, 1989)

南投縣 南投市 劉元炳 歲進士墓 (道光乙巳年, 民國辛未年修, 1991)

台南市 麻豆區 郭由怉 墓 (民國八十八年, 1999)

宜蘭縣 陳輝煌 虎騎將軍墓 (民國八十八年修, 1999)

台北市 陳時英 墓 (民國九十一年, 2002修)

 

============================

石頭墓 紅磚墓

============================

嘉義市 義塚 碑 (乾隆二年, 1737)

新竹縣 竹北市 郭奕華 紅磚墓 (乾隆甲午年, 1774) 再訪

台北縣 五股鄉 陳大永 石頭墓 (乾隆?年, 1795)

新北市 魏公 墓 (?年)

新北市 五股區 林瑯 天賜一善 碑

彰化縣 奉憲示禁碑 (光緒丁亥年, 1887)

嘉義縣 民雄鄉 九林之首 碑

嘉義縣 石頭墳

新竹市 紅磚 后土

宜蘭縣 陳母莊太夫人 石頭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