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樂壇高人技藝玄妙 令人驚歎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一月 24日, 2018
敦煌壁畫中的樂器演奏場景(公有領域)
中國古代的音樂家們以點金之手,創作出一首首疑似天上來的動人樂曲。也有許多精通音律的高人,在演奏樂曲時,每個韻律的流淌如春風化雨般引得花開草長、神仙來和、鳳凰來儀;有時也如千軍萬馬,讓山石破裂、草木枯萎;有人精通五行,聞聲律知人心,甚至能以音樂救人或迷人心魂。這些古代樂壇高人的玄妙,令人歎為觀止!
唐玄宗擊羯鼓
唐玄宗是個多才多藝、豪情倜儻的帝王。上天賦於他精通樂律的才能,不論是管樂,還是弦樂,他都深得其中的奧妙,技藝精湛高遠。如果要寫支曲子,他便信手拈來,不立什麼章法,卻長短適中,瞬間即成; 隨手彈撥,都符合節拍。至於樂律的定音,主、副旋律、樂件的配備等的使用技巧,更是登峰造極。唐玄宗最喜愛的羯鼓,是一種從外夷傳至中國的樂器,古代的龜茲、高昌、疏勒、天竺等地的少數民族都使用它。它發出的聲音焦殺鳴烈,尤其適宜表現快節奏的樂曲。玄宗常說:「羯鼓是八音之首,其它樂器不可與之相比。」
唐玄宗像,明人繪。(公有領域)
一次,二月初的早晨,下了一夜的雨剛剛停歇,陽光初露。宮苑中景色明麗,小殿的內亭,柳枝剛吐嫩芽,杏花含苞待放。玄宗見景龍心大悅,盛讚良晨美景。大太監高力士明瞭玄宗的心思,讓人去為皇上取來羯鼓。玄宗讓人將羯鼓放在殿前簷下的平台上,他首先敲擊一曲,名為《春光好》,敲得玄宗心花怒放!仔細看看柳芽與杏蕾,都被玄宗剛才擊出的鼓聲震開了。眾人皆呼:「萬歲!」唐玄宗又譜作《秋風高》鼓曲。每到清秋,浮雲遠飄,即奏這支曲子。這時,就有風徐徐從遠處吹來,宮庭院中的樹葉紛紛飄落。這種絕妙的景象真是出神入化!
李謩夜遇高人
李謩,開元年間是唐朝教坊的首席吹笛手,在當時沒有人能超越他,可謂天下第一。在一個明月高懸的夜晚,他與幾位客人泛舟遊江,吹笛觀景賞月。當時江上舟船很多,人聲喧雜。當李謩一吹出笛音,喧鬧的人聲如瞬間被震住,立即安靜無聲。待到吹奏數節後,靜謐的江面上似有微風颯颯拂來。滿江的商賈騷客,都沉醉在悠揚的樂聲中,發出驚歎之聲,內心的澎湃溢於言表。
李謩聲名遠播。一次,李謩因故去越州。到了越州後,當地的達官名士爭相邀約宴請他,希望聆聽到他吹奏的笛聲。相約每人可帶一位客人同來。其中有一位參加聚會的進士,到了晚上方才想起這件事,沒有功夫去請別人,就近請鄰居中的一個獨居老頭兒。這位老頭兒,長久居住在荒田野地裡,鄉裡人都稱他為獨孤丈。第二天,這位進士帶著獨孤丈人一起去赴宴。酒宴開始後,只見澄波萬頃,景物非凡,眾人都靜待李謩的演奏。
李謩捧笛吹奏,此時舟船漸漸泛至湖心,雲淡月朦,微風輕拂,水波蕩漾。
當李謩笛聲初發,風吹月開,山明水秀,彷彿有鬼神降臨!船上的賓客都讚歎不已,紛紛說:「就是敬天的神樂也沒有這麼大的神力啊!」只有獨孤丈一言未發。與會的人都憤憤不平。
過了好一段時間,李謩靜思後又吹奏一曲。曲調更加絕妙,在座的賓客沒有人不驚歎讚賞的,唯有獨孤丈還是一言不發,請他同來的這位進士也深感羞愧後悔。四座的賓客同聲譏諷獨孤老丈,老丈依然不語,只是微笑而已。李謩問道:「這位老丈你一言不發,是你真的不懂音樂呢?還是一位高人?」獨孤丈才慢慢說道:「你怎麼就知道我不懂音樂呢?」
(大紀元資料圖片)
四座客人見李謩變了臉色,都紛紛站起來勸慰李謩。這時,獨孤丈人說:「請你試吹一首《涼州》吧。」曲終,獨孤丈人評論說:「李公的笛子果然吹得不錯。然而,你的笛聲摻揉了夷狄樂曲,你是不是在龜茲有朋友啊!」李謩聽了後大吃一驚,站起身參拜獨孤丈人,說:「老丈乃是方外神奇之人,恕我李謩有眼不識。我的老師確實是龜茲人啊。」獨孤丈人又說:「《涼州》一曲,你吹到第十三疊誤入水調,你自己知道不?」李謩回答道:「李謩頑冥愚鈍,實在沒有察覺啊!」
獨孤丈人伸手取笛想吹給李謩看看。李謩用袖拂試後遞給獨孤丈人。獨孤丈人接過來看看,說:「你這些笛子都不堪使用。使用它們的主人都是粗通吹笛的人。」於是又換了一隻笛子,說:「這只笛子吹到入破時也要破裂的,你不會捨不得吧。」李謩說:「不敢。」於是獨孤丈人開始吹笛。笛聲初發即響徹雲霄,四座震驚,李謩恭敬不安地立在那兒一動不敢動。吹到第十三疊,獨孤丈人停下來,向李謩講解李謩剛才吹錯的地方,李謩從心底佩服,連連拜謝。待到入破,笛子立即破裂了,不能再吹下去了。李謩再次拜謝,眾位賓客徹底折服。
第二天早晨,李謩和與會的諸位賓客,一起去拜見獨孤丈人。到他的住所一看,只留有幾間茅舍,獨孤丈人已經不知去向了。越州人得知這件奇聞後,紛紛出訪,四處尋找獨孤丈人,然而始終沒有尋到,誰也不知道他去哪裡了。
師延奏樂逃出陰宮
師延,是殷朝的樂工,能夠精確地講述陰陽之聲,及通曉天文日月五星之星象經緯。他時而出世時而隱沒,沒人知道他從哪個朝代來的。在軒轅黃帝時,師延是司樂的官員,那時他已經有數百歲了。到了殷商時他全面修編了三皇五帝時的樂章,演奏技巧出神入化,已經達到了一彈琴就能讓地神都出來聽;吹玉管,引來天神都下到凡塵。他也能從聽各國的樂聲中審度出世代興亡的預兆。
到了夏朝末年,他抱著樂器投奔殷商。然而到殷紂王時,紂王沉迷於聲色之中,將師延拘禁在陰宮(關犯人的地方)中,準備處以極刑。師延在陰宮中奏清商流徵調角等雅樂,看守陰宮的獄卒已在紂王宮裡聽到過,於是厭煩地說:「這些都是很久以前的淳樸的樂音,不是我們這樣的人喜歡聽的啊!」於是師延又奏迷魂淫魄的靡靡之音,用這種音樂來表現修夜的歡娛,使看守他的獄吏們聽得神魂顛倒,他趁機逃出來,免去了受炮烙刑罰的危險。@#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張萱《虢國夫人遊春圖》賞析_香如故_新浪博客 - https://goo.gl/Pjtuu8

詳細解說圖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89d9730102e6qc.html

------------------------------------------------------

728da9773912b31b8e1933a98618367adab4e13d09fa513d269759eeee4b0d68bafb43166d22df7e  

File:虢国夫人游春图.jpg

虢國夫人楊氏(「虢」,拼音:guó,注音:ㄍㄨㄛˊ,?-756年),蒲州永樂縣(在今山西省永濟市和芮城縣)人,本名不詳,楊貴妃叔父楊玄琰之女(一說為楊貴妃的親姊姊),在堂姊妹中排行第三。
生平
楊氏姿色嬌豔,風騷淫蕩,在出嫁前就與楊國忠通姦,後來嫁給裴氏為妻,但婚後仍不安份,不久楊氏生下兒子裴徽,後來楊氏又生下女兒裴氏。楊氏丈夫死後,楊貴妃請求玄宗接三姐入京相見,後封為虢國夫人,生活奢侈揮霍,收受賄賂,權傾天下,濁亂朝政。《新唐書》載她與堂兄楊國忠私通,淫亂不止,且放蕩不羈,與唐玄宗眉來眼去,暗中偷情,為外人所知,不以為恥。
楊貴妃得寵於唐玄宗以後,唐玄宗將虢國夫人和楊貴妃的兩個姐姐一起迎入京師。唐玄宗稱楊貴妃的三個姐姐為皇姨,並賜以住宅,天寶初年分封她們三人為國夫人,分別為虢國夫人、韓國夫人和秦國夫人。當時,三夫人並承恩澤,出入宮掖,勢傾朝野,公主以下皆持禮相待。建平公主和信成公主以與妃家忤,至追內封物,駙馬都尉獨孤明也因此失官。
她的兒子裴徽娶唐肅宗之女郜國公主為妻。裴徽之子裴液娶唐代宗之女晉陽公主為妻。她的女兒裴氏則嫁給唐讓帝李憲的兒子。
安史之亂後,楊貴妃、楊國忠相繼遇難,虢國夫人與子女及楊國忠妻子裴氏一同逃奔陳倉,縣令薛景仙聞訊追趕。虢國夫人殺死兒子裴徽,並殺楊國忠妻裴柔,自刎未死,後被抓獲關入獄中,不久死去,葬陳倉郊外。
相關
詩詞
張祜《虢國夫人》
虢國夫人承主恩,平明騎馬入宮門。
卻嫌粉黛污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
影視形象
史書未記載虢國夫人的名字,在電視劇中[1],通常稱她為「楊玉瑤」,具體來源不得而知。「玉瑤」一名與楊貴妃傳說的小字「玉環」,符合起名的字輩,但與她們父輩的字輩衝突(父輩字輩第三個字同為「王」字部首)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張萱《虢國夫人遊春圖》賞析_香如故_新浪博客 - https://goo.gl/Pjtuu8

297  4889d973te1005133aa71&6904889d973te100579b993d&6904889d973ge10a452a2284&6904889d973ge10c3bb81439&6904889d973ge10c72cea27b&6904889d973ge10ca6719d7b&6904889d973ge10cd5fd508a&690  

《虢國夫人游春圖》

《虢國夫人游春圖》企業認領
開放分類:書籍出版出版業出版物唐代
《虢國夫人游春圖》描繪的是公元752年(天寶十一年),再現唐玄宗的寵妃楊玉環的三姊虢國夫人及其眷從盛裝出遊,“道路為恥駭”的典型環境。虢國夫人游春圖,絹本,設色,縱51.8厘米,橫148厘米。畫中這八騎人馬包括一女孩共九人,在行進的行列中,從頭至尾,充滿了舒情,閒適,勃勃生氣。畫面描寫了一個在行進中的行列,人馬疏密有度,以少勝多。全畫共九人騎馬,前三騎與後三騎是侍從、侍女和保姆,第一個為虢國夫人。從馬的鬃毛來看,經過精心修剪的只有兩匹,一個是最前面的身著男裝的,一個是帶著一個小孩的侍女。《虢國夫人游春圖》是工筆人物畫樣式的確立者張萱的代表作品之一。
摘要
信息模塊
名稱:虢國夫人游春圖 作者:張萱繪(宋摹本)
朝代
:唐朝
形式
:絹本設色
尺寸
:縱51.8厘米,橫148厘米
收藏
:遼寧省博物館
創作背景/《虢國夫人游春圖》
作品賞析《虢國夫人游春圖》,為宋摹本,原作已失,摹本猶存盛唐風貌。此圖原作曾藏宣和內府,由畫院高手摹裝。在兩宋時為史彌遠、賈似道收藏,後經台州榷場流入金內府,金章宗完顏璟在卷前隔水題簽,指為宋徽宗趙佶所摹。見《庚子銷夏錄》,《墨緣匯觀》,《石渠寶笈續編》諸書著錄。為流傳有緒的唐宋名跡中稀有瑰寶之一。雖然是宋徽宗趙佶的摹本,但在不可能見到原作的情況下,它對我們研究張萱的藝術成就,也是一個比較理想的依據。
虢國夫人游春圖
虢國夫人游春圖圖冊
虢國夫人是唐玄宗的寵妃楊玉環的三姐,她的生活奢侈、豪華。畫家在這方面的表現極為精到:紅裙,青襖,白巾,綠鞍,騎鞍上金縷銀絲精細的繡織,都顯得十分富麗。夫人的體態豐姿綽約,雍容華貴,臉龐非常豐潤,具有'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的特色。這些足以看出作者的非凡才能和高超的藝術技巧,也說明了作者對生活的細密觀察和創作的嚴謹態度。
早年的唐玄宗李隆基勤於政事,勵精圖治,開創了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開元盛世”,但玄宗後期,由於寵愛楊貴妃,不理朝政,過起了侈糜艷逸的生活,並分封楊貴妃的三位姐姐為韓國夫人、虢國夫人和秦國夫人。天寶年間是唐王朝由盛轉衰的時期,為“安史之亂”的前幾年,唐玄宗及朝內上下都過著荒淫無度的生活,這幅游春圖描寫的就是虢國夫人和秦國夫人兩姐妹三月三游春的場面,與杜甫的《麗人行》相對應,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楊氏一家勢傾天下的奢侈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統治階級的驕奢、淫逸。
盛唐是唐朝人物畫的高潮期,宮廷和京、洛兩地的畫家、壁畫家和民間藝匠等盡顯其才並相互影響。張萱的繪畫題材以表現宮廷生活為主,這是由於他的宮廷生活所決定了的,其中也包括皇室的命意。唐代朱景玄《唐朝名畫錄》稱他“嘗畫貴公子、鞍馬、屏幛、宮苑、仕女,名冠一時”。他的人物畫題材雖囿於宮廷生活,但能展現出較大的生活場景,這必然會促使張萱掌握多種畫科的造型手法和表現技巧,因此,他“善起草,點簇景物,位置亭台,樹木花鳥,皆窮其妙。”
作品內容/《虢國夫人游春圖》
虢國夫人游春圖
虢國夫人游春圖圖冊
《虢國夫人游春圖》,一群騎馬執鞭,徐徐前行的遊人第一個是中年從監,乘淺黃色駿馬,戴烏紗冠,著蝦青色窄袖側領衫,袖口有描金的鸞鳳團花。第二人是個乘菊花青馬的少女,烏黑的頭髮左右分開,梳成兩個長長的髮髻,這是當時仕女的一般發式。少女著胭脂紅窄袖衫,下襯紅花白錦裙。在少女左方略後又一個乘黑色駿馬的中年從監隨行,粉白色的圓領窄袖衫,與黑馬形成鮮明的對比。疏朗的三騎成為前導,緊接著便是簇擁的五騎,其中前兩騎,便是虢國夫人姐妹。她們並轡而行,都乘著淺黃雄健的驊騮。虢國夫人在全畫的中心點,她雙手握韁,右手指間掛著的馬鞭直線下垂。她那豐潤的臉龐上,淡描娥眉,不施脂粉,保持了本來面目。她的鬢髮濃黑如漆,高髻低垂,體態自若。她身著淡青色窄袖上衣,披白色花巾,穿描金團花的胭脂色大裙,裙下微露繡鞋,輕點在金鐙上。在虢國夫人左面與其並轡前行的是韓國夫人,其裝束一如虢國夫人,惟衣裙顏色與之不同。她側向虢國夫人作似有所告狀。在虢國夫人姐妹之後,橫列為後衛三騎。居中的是老年侍姆,右手護著鞍前的幼女,神情顯得矜持,眉眼間流露著小心謹慎的表情。幼女左手把住鞍橋,態度十分安詳。侍姆右側的中年人也是從監,裝束與前一從監相同。左側紅衣少女裝束與第二騎少女亦相彷彿。
作品影響/《虢國夫人游春圖》
在張萱之前,專畫婦女的人物畫很少見,而像顧愷之《女史箴圖》一類的畫,大都是宣揚傳統優秀女性道德的。從這一角度講,張萱畫現實生活中婦女題材,有一定的進步意義,對後世有很大影響.
《虢國夫人游春圖》的主要內涵
◎盛唐文化的一個總結;
◎工筆人物畫樣式的確立者張萱的代表作品之一;
◎盛唐時貴族婦女的實際寫照
提出新解/《虢國夫人游春圖》
在2010年11月15日上海博物館舉行的“千年丹青國際學術研討會”上,來自遼寧省博物館的研究者董寶厚為該館所藏的名畫《虢國夫人游春圖》提出新解,認為此畫既無虢國夫人,也並非游春景象;所繪首騎與女童才是此畫的核心人物。
遼寧省博物館藏《虢國夫人游春圖》(簡稱《虢圖》)為北宋臨摹本,被認為描繪了楊貴妃的姐姐虢國夫人的游春圖景。其技法精湛,流傳有序,堪稱繪畫史上的煌煌巨制。學界歷來對於“虢國夫人春遊”的主題罕有異議,唯於虢國夫人的指認分歧頗多。
董寶厚從唐代文獻,輿服制度及畫中人物關係等方面進行研究後認為,此畫主題大可商榷。唐代文獻對虢國夫人的記載多形容其驕奢不羈。從《虢圖》中8位騎馬人的騎鞍品製和馬的品種來看,雖第二、三騎女性身份略高,但其製式仍然不能與虢國夫人相匹配。
此外,唐代史料中對游春活動的記述頗多,但相比其他畫家的游春題材,《虢圖》中9人表情安詳,未見游春者的歡樂與喜悅,而畫面不設背景,更不見春的踪跡。董寶厚對比唐代敦煌壁畫和墓室壁畫後認為,《虢圖》與“出行”的題材更接近。
據介紹,唐代繪畫多不落款,因此宮廷所藏的唐代繪畫一般根據宋徽宗的《宣和畫譜》來確定身份。董寶厚認為,圖中首騎身份較高,並無女性特徵,不像有些研究者判斷的是“女扮男裝”。此外,畫中女童飾有假髮,畫有蛾眉,裝飾繁縟,被擁在一位老年女性懷中,周圍四騎環繞,並有兩人投去關切的目光,因此從空間關係看,第一位騎馬人與女童才是此畫的中心人物,確定此二人身份將成為確定此畫的關鍵。
據悉,“千年丹青國際學術研討會”將持續至16日。本屆研討會匯聚了來自日本、美國、澳大利亞、德國及中國大陸、香港、台灣等地的92位代表出席,為配合上海博物館“千年丹青——日本、中國唐宋元繪畫珍品展”而舉辦,主要針對唐宋元時期繪畫領域中的學術問題展開研究與探討。
作者簡介/《虢國夫人游春圖》
張萱,生卒年不詳,京兆(今陝西西安)人,唐代開元天寶間享有盛名的傑出畫家。在當時“唐尚新題”風氣的影響下,畫家採取現實生活中有典型意義的題材,創作出主題如此突出的傑作,與大詩人杜甫的《麗人行》史詩交相輝映,有其深遠歷史意義。公元723年(玄宗開元十一年),與楊畀、楊寧同任史館畫直。工畫人物,擅繪貴族婦女、嬰兒、鞍馬,名冠當時,與周昉不相上下。所畫婦女,慣用朱色暈染耳根,為其特色;又善以點簇筆法構寫亭台、樹木、花鳥等宮苑景物。傳世作品有《搗練圖》、《虢國夫人游春圖》。

-----------------------------

靜 簡

  摹張萱虢國夫人遊春圖

  三月三日天氣新,

  長安水邊多麗人。

  態濃意遠淑且真,

  肌理細膩骨肉勻。

  繡羅衣裳照暮春,

  蹙金孔雀銀麒麟。

  這是杜甫《麗人行》的前幾句,描寫的是楊貴妃的姐姐秦國夫人、虢國夫人遊春的情景。

  虢國夫人承主恩,

  平明騎馬入宮門。

  卻嫌脂粉污顏色,

  淡掃蛾眉朝至尊。

  這是張祜的《集靈臺》,描寫的是虢國夫人與宮廷特殊的關係。

  楊貴妃受寵後,她的哥哥楊國忠登上了相位,三個姐姐分別被封為秦國、虢國、南韓夫人,可謂“炙手可熱勢絕倫”,權傾一時。其中楊貴妃的三姐虢國夫人尤其突出,她因生活奢靡及愛好出遊而屢被唐人記載于筆記中,如鄭處誨的《明皇雜錄》中曾記其強奪韋氏宅第事,又記其入宮的情景:“虢國每入禁中,常騎驄馬,使小黃門禦。紫驄之駿健,黃門之端秀,皆冠絕一時。 ”將這些與上述二詩相結合,就難免後代的史學家將虢國夫人的生活極度腐化視為“安史之亂”的元兇之一了。將她作為懲前毖後的 “殷鑒”也好,作為茶余飯後的談資也罷,有關虢國夫人的各種記載在歷史上不勝枚舉。而遼寧省博物館收藏的張萱 《虢國夫人遊春圖》是以繪畫形式保留下來的對這段歷史的珍貴記載。

  張萱具體生卒年不詳,約與杜甫同時或略早,開元年間為史館畫直。他擅長人物、亭臺、花鳥及林木,尤以畫仕女和嬰兒著稱。到了北宋徽宗朝,他的作品尚有47件被收藏于宮廷,這其中與虢國夫人有關的有 《虢國夫人遊春圖》、《虢國夫人夜遊圖》和《虢國夫人踏青圖》。 《虢國夫人遊春圖》是現實風俗畫,這在中國人物畫史上是一個變化。唐之前的仕女畫多是借助婦女形象以宣傳某種教化內容,如《女史箴圖》和《列女仁智圖》等,莫不如此。唐代則出現許多描繪女性真實生活的題材,《虢國夫人遊春圖》甚至直接取材于宮廷貴族,以真實姓名現實人物為主人公,這在唐以前和宋以後都是罕見的。在繪畫史上,這無疑是一種進步和發展。 《虢國夫人遊春圖》是畫在絹上的,高51.8釐米,寬148釐米。畫前有金章宗完顏 所寫的標題,稱這張畫是“天水摹”。天水是宋朝皇族趙氏的郡望,這裡是宋徽宗的代稱。宋徽宗趙佶在政治上昏庸腐敗,但藝術天分卻極高,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書畫皇帝,其作品至今仍有流傳。學者們將他的作品與《虢國夫人遊春圖》相對比,認為該圖未必是趙佶親手臨摹的,而極有可能是他領導的畫院高手“代禦染寫”之作。也就是說,現在我們看到的這一藝術珍品,並非張萱的原作,而是北宋人的摹本。

  隨著畫卷的打開,一幅艷麗多姿的春日出遊景象逐漸出現在我們的面前。畫面中共八騎九人,前面三騎與後面三騎是侍從、侍女以及保姆,中間並行的兩騎為秦國夫人和虢國夫人。居上首的是秦國夫人,她頭微傾,似在訴說著什麼。而虢國夫人則目視前方,儀態端莊,悠然自若。在這裡,她們驕奢的形象完全不見,而是氣質優雅的貴婦,恰如杜甫詩中說的“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全畫的主旨是春遊,構圖的處理輕鬆而充滿節奏感,佈局疏朗且氣脈連貫。前方三騎空疏,後面五騎緊密,層次分明,錯落自然,既不跼踀,也不零落。人和馬的動勢都不大,卻又保持著莊重感,這既符合春遊的主題,又不同於一般人,突出了主人公身份的特殊性。中國人物畫創作往往不設背景,留給觀者充分的聯想空間,正如此圖一樣,仿佛可從中體會到春日郊外的清新與空闊,馬蹄陣陣,鮮花芬芳,嫩草初萌。

  唐代的人物畫多用鐵線描,如閻立本的《步輦圖》及周 的《簪花仕女圖》等。而此圖的線條以圓潤細勁為特色,充斥著柔韌的力量感,這應該是宋代臨摹者不由自主地融入了時代的風格及自己的審美趣味。據記載,宋代畫院臨摹作品多作為“副本”使用,要求“副本”與原著十分相似,所以我們可以肯定地說,這件作品的整體基調與張萱的原畫應該是一致的。人物的服飾裝扮以及“豐頰肥體”的體貌,也完全符合盛唐的社會狀況及審美時尚,無疑是盛唐神韻的完美體現。盛唐的社會樂觀而自信,雍容而博大,此圖充分地顯示出這一點,且具有盛唐高亢的時代特徵。從此意義上說,《虢國夫人遊春圖》的價值不僅僅是中國繪畫史上的奇葩,而且是盛唐這個偉大時代的藝術風貌,以及這個時代的精神神韻。

-------------------------------

你猜!國寶《虢國夫人游春圖》中哪個是虢國夫人?

 

本文作者/王志東(原創)

遼寧省博物館鎮館之寶之一的《虢國夫人游春圖》描繪的是公元752年(天寶十一年),再現唐玄宗的寵妃楊玉環的姐姐虢國夫人以及秦國夫人、韓國夫人和她們的眷徒騎馬郊外踏青的情景。

但是關於這個國寶爭議最為激烈的仍然是圍繞在畫中9人何人為虢國夫人的問題上,有學者認為騎首著男裝者為虢國夫人,也有專家認為中間並轡而行的兩人中,形象完全顯露、靠近觀賞者的一位為虢國夫人,更有人認為後三騎中抱嬰孩的婦女為虢國夫人。

虢國夫人生的美貌 唐宮廷建豪宅最奢侈

唐代位居一品的文武官及國公之母、妻均封為「國夫人」,三品以上官員之母、妻則封為「郡夫人」。國夫人又加國名以區分,如韓國夫人、魏國夫人、榮國夫人等。早年的唐玄宗李隆基勤於政事,勵精圖治,開創了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開元盛世」,但玄宗後期,由於寵愛楊貴妃,不理朝政,過起了侈糜艷逸的生活,並分封楊貴妃的三位姐姐為韓國夫人、虢國夫人和秦國夫人。天寶年間是唐王朝由盛轉衰的時期,為「安史之亂」的前幾年,唐玄宗及朝內上下都過著荒淫無度的生活,這幅游春圖描寫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楊氏一家勢傾天下的奢侈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統治階級的驕奢、淫逸。

 

虢國夫人生的美貌,父親為蜀州司戶,長成後嫁裴氏為妻。裴氏早亡,育一子裴徽、一女。楊貴妃得寵於唐玄宗以後,因懷念姐姐,請求唐玄宗將虢國夫人和楊貴妃的另兩個姐姐一起迎入京師。唐玄宗稱楊貴妃的三個姐姐為姨,並賜以住宅,天寶初年分封她們三人為國夫人,分別為虢國夫人、韓國夫人和秦國夫人。當時,三夫人並承恩澤,出入宮掖,勢傾朝野,公主以下皆持禮相待。

唐玄宗每年賞賜給楊貴妃這3個姐姐的脂粉錢就有千貫之多。三人競相構築宅第,互相攀比,見所建比自己住宅宏麗的即拆撤重建,每建一堂花費都在千萬以上,土木之工,晝夜不息。這其中屬虢國夫人最為豪侈。

專家稱圖中或許並無虢國夫人

 

(有說她是虢國夫人)

普遍觀點認為,畫面中前面有三人單騎開道,依次分別為穿著男裝的仕女乘坐黃色、黑色駿馬。中間並列二騎,即虢國夫人和秦國夫人並轡而行,均騎淺黃色駿馬,虢國夫人居全畫的中心位置,身穿淡青色窄袖上襦,肩搭白色披帛,下著描有金花的紅裙,裙下露出繡鞋上面的紅色絢履。秦國夫人側面朝向著虢國夫人訴說什麼,兩人的臉龐豐潤,雍容華貴,神情悠閒自若。最後並列有三騎,中間的人為保姆,她一手執韁、一手摟著懷中的小孩,保姆右側為一男裝仕女,左側為一紅衣少女。其中三名身穿男裝的仕女,反映了盛唐時期的審美觀念。

遼博專家董寶厚認為,圖中或許並無虢國夫人。圖中首騎身份較高,並無女性特徵,不像有些研究者判斷的是「女扮男裝」。此外,畫中女童飾有假髮,畫有蛾眉,裝飾繁縟,被擁在一位老年女性懷中,周圍四騎環繞,並有兩人投去關切的目光,因此從空間關係看,第一位騎馬人與女童才是此畫的中心人物,確定此二人身份將成為確定此畫的關鍵。

(有說第一騎上是虢國夫人)

市民推算第一騎是虢國夫人

有趣的是,瀋陽市民尹小林對於持有第四騎以及沒有虢國夫人的觀點不認同,他認為是第一騎。他運用數字推理法,看馬脖子配飾的「大紅貼胸」,來區分主人和僕人身份。圖中只有1、4、5、7四匹馬配飾了「大紅貼胸」,可以看出,這4匹馬的騎者,必定是身份比較高的主人。其次,看馬鬃。對主人們進一步細分。可以看出,圖中的第1騎、第7騎的馬鬃修飾成「三花狀」,也稱「三花馬」,是騎者身份的象徵。而第4、第5騎不是「三花馬」,可以看出,她們的身份和1、7騎騎者略有不同。很顯然,第1、7騎者的地位,應該更加重要。最後,通過單人騎和雙人騎,鎖定虢國夫人:第7騎是兩個人騎的,大人比較老,只能是高級僕人之類。她能夠騎「三花馬」是占了那個小女孩——虢國夫人女兒的光!而現在唯一剩下的就是第一騎了,她就是女一號——虢國夫人。

各位看官,不知你心目中的虢國夫人在哪裡?

--------------------------------------

張萱《虢國夫人游春圖》 (宋摹本.金章宗完顏璟在卷前隔水題簽, 指為宋徽宗趙佶所摹) , 絹本設色, 縱52 厘米, 橫148 厘米, 現藏遼寧省博物館.

  張萱是盛唐時期的重要畫家之一, 據《歷代名畫記》稱他是開元、天寶間的宮廷畫師, 和吳道子、韓干大致同時.他的作品大多描寫封建貴族的生活, 並特別精於婦女和兒童.

  張萱生活在唐代最繁榮又是開始轉向衰落的時代.這一時期產生了許多傑出的詩人和畫家, 形成我國古代文化史上的一個高峰.同時統治階級的驕奢腐朽也隨著經濟的繁榮而加劇, 因而在天寶十四年(755 年) 爆發了安祿山的變亂.在天寶末年, 也就是安祿山變亂前幾年, 以唐玄宗楊貴妃為首的封建統治集團的荒淫驕縱亦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虢國夫人游春圖》是張萱描寫天寶年間楊氏姊妹奢華生活的一個片段.《舊唐書》卷五十一`楊貴妃傳'對楊氏姊妹有如下的記載: 楊貴妃……有姊三人, 皆有才貌, 玄宗並封國夫人之號, 長曰大姨, 封韓國, 三姨封虢國, 八姨封秦國, 並承恩澤, 出入官掖, 勢傾天下.……三夫人歲給錢千貫, 為脂粉之資……

  大詩人杜甫的詩篇《麗人行》, 對楊氏的奢侈生活也作了忠實的暴露:

  三月三日天氣新, 長安水邊多麗人.態濃意遠淑且真, 肌理細膩骨肉勻.繡羅衣裳照暮春, 蹙金孔雀銀麒麟.頭上何所有? 翠為鎑葉垂鬢唇;背後何所見? 珠壓腰衱穩稱身.就中云慕椒房親, 賜名大國虢與秦.紫駝之峰出翠釜, 水精之盤行素鱗.犀箸厭飫久未下, 鸞刀縷切空紛綸.黃門飛鞚不動塵, 御廚絡繹送八珍.蕭鼓哀吟感鬼神, 賓從雜遝實要津.後來鞍馬何逡巡! 當軒下馬入錦茵.楊花雪落覆白蘋, 青鳥飛去銜紅巾.炙手可熱勢絕倫, 慎莫近前丞相嗔.

  杜甫這首詩完全是那時現實生活的暴露.天寶十一年, 楊國忠做了右丞相, 楊氏姊妹聲勢更為煊赫, 虢國夫人和楊國忠比鄰而居, 姊妹三人常和國忠並轡騎馬入朝, 豪華炫耀, 街頭平民不敢正視.有學者認為, 張萱原畫早佚, 其畫題與杜詩同名《麗人行》, 現藏台灣故宮博物院宋李公麟摹本其名就是《麗人行》.遼寧博物館所藏宋摹本, 其名改為《虢國夫人游春圖》.至於兩摹本中, 哪一本更接近張萱祖本, 學術界意見不一.《虢國夫人游春圖》畫面情節單純, 沒有任何背景, 只畫九人(八個成人和一小孩) 乘八匹馬在行進.前三騎作單行而稍有參差, 其中二人著男裝.稍後二騎並行, 馬上是兩位艷裝婦女.最後三騎並行, 當中一位抱小孩, 亦有一人著男裝.畫中的主題人物為何許人? 歷來就有種種不同的說法.清宮廷編纂的《石渠寶笈》正編雲: `設色畫虢國夫人乘馬春遊, 前後護衛者七人'.有人認為此說雖與畫名相符, 卻與畫的內容似乎有悖, 既然畫中除虢國夫人外, 餘皆侍從, 為何畫中有三人從雲髻高聳到服飾顯係貴族婦女樣式, 而與其他兩位侍女打扮迥然不同, 這又作何解釋? 一說韓國、虢國、秦國三國夫人同遊;還有一說此畫系三國夫人暨楊國忠一起的共同春遊圖, 這與史書記載楊國忠`有時與虢國並轡入朝, 揮鞭走馬, 以為諧謔, 衢路觀之, 無不駭嘆'相符.至於畫中究竟哪位是虢國夫人, 更是眾說紛紜.

  有學者認為並騎艷裝的兩位是皇帝的外戚虢國夫人和秦國夫人, 後面抱小孩的一位當是保姆.

  也有的學者認為並騎艷裝中在近處向前看的一位是畫卷的主角虢國夫人, 上方一人為秦國夫人.後面三騎, 中間一人面容蒼老抱一小孩者, 衣著和虢國夫人一致, 是為韓國夫人.虢國與秦國夫人的髮髻, 高聳而垂於一旁, 岑參詩句`側垂高髻扦花鈿'符合於畫中的髮髻樣式.面容用淡赭石合朱赭渲染, 細潤中帶微黃色, 畫出了`宮樣輕輕淡淡黃'的唐代婦女慣用的`額黃'習俗.

  還有學者認為虢國夫人當是最後三騎當中的一位.古代畫家對畫面人物的安排是很認真的;從這一游春的行列看, 最主要的角色應當是最後三騎當中的一位.最前單行的三騎是前驅, 稍後並騎的兩位服裝明艷, 使人的注意力被吸引得漸漸集中, 最後顯示出主體.主角兩旁的侍從一人紅衫, 一人白袍, 和前二人一起正像眾星捧月一樣, 反襯出主角雍容、沉著的氣派.並騎的兩位服飾雖漂亮, 派頭卻差得多(髮髻也與主角不同) , 二人之間風度也難分高下, 要指定其一為主角是很勉強的.而主角不僅服裝色彩與眾不同, 面部膚色也較深(其他人物面部用粉較多) , 正符合`卻嫌脂粉污顏色, 淡掃娥眉朝至尊'的說法.

  近年又還有學者認為畫幅最前一騎, 跨三花馬, 作男裝者是虢國夫人.開元、天寶間貴婦人多喜著男裝, 三花馬是宮廷禦厩的特有標誌, 且這匹馬比畫中其它幾匹都肥碩高大, 非虢國夫人誰配騎它? 鞍韉上還繡有虎紋, 銀色雙雁障泥以及紅纓轡飾, 比其它各騎都華貴.至於其餘七人, 當為護衛、保姆.

  究竟哪一位是虢國夫人? 看來仍然是謎.(羅文中)

------------------------------------------------


《虢國夫人游春圖》是一幅高51.8釐米,長148釐米的畫卷,畫在極其細密、平滑如紙的宮絹之上。畫中這八騎人馬包括一女孩共九人,在行進的行列中,從頭至尾,充滿了舒情,閑適,勃勃生氣。畫家通過人物的主從關係,通過前疏後緊的構圖方法和人馬在行進中的姿態,匠心獨運地表現了虢國夫人在全畫中的突出地位。全畫氣脈相連,節奏鮮明。
  
編輯本段基本信息

  年代:唐代虢國夫人游春圖

  作者:張萱繪(宋摹本)

  規格:絹本,設色,縱51.8釐米,横148釐米

  現藏:遼寧省博物館藏  
編輯本段基本介紹

  虢國夫人游春圖,絹本,設色,縱51.8釐米,横148釐米。畫中這八騎人馬包括一女孩共九人,在行進的行列中,從頭至尾,充滿了舒情,閑適,勃勃生氣。畫家通過人物的主從關係,通過前疏後緊的構圖方法和人馬在行進中的姿態,匠心獨運地表現了虢國夫人在全畫中的突出地位。全畫氣脈相連,節奏鮮明。

  題爲"游春"而不畫春的環境,這是作者在藝術處理上的高明之處。張萱是用"繡羅衣裳照暮春"的手法表現畫的主題的。試看畫面人物所穿的都是輕薄鮮麗的春衫,線條勾勒得挺勁流暢。色彩桃紅嫩綠相互輝映,加上人物輕松的動態,馬蹄的輕擧緩步,使人自然地感受到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春天氣息。這種表現手法,具有耐人尋味的藝術效果。

  虢國夫人是唐玄宗的寵妃楊玉環的三姐,她的生活奢侈、豪華。畫家在這方面的表現極爲精到:紅裙,青襖,白巾,綠鞍,騎鞍上金縷銀絲精細的繡織,都顯得十分富麗。夫人的體態豐姿綽約,雍容華貴,臉龐非常豐潤,具有'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的特色。這些足以看出作者的非凡才能和高超的藝術技巧,也說明了作者對生活的細密觀察和創作的嚴謹態度。

  右圖的這幅《虢國夫人游春圖》,爲宋摹本,原作已失,摹本猶存盛唐風貌。此圖原作曾藏宣和内府,由畫院高手摹裝。在兩宋時爲史彌遠、賈似道收藏,後經台州榷場流入金内府,金章宗完顏瓊在卷前隔水題簽,指爲宋徽宗趙佶所摹。見《庚子銷夏錄》,《墨緣匯觀》,《石渠寶笈續編》諸書著錄。爲流傳有緒的唐宋名蹟中稀有瑰寶之一。 雖然是宋徽宗趙佶的摹本,但在不可能見到原作的情況下,它對我們研究張萱的藝術成就,也是一個比較理想的依據 
編輯本段創作背景

唐代張萱《虢國夫人游春圖》
唐代張萱《虢國夫人游春圖》
 早年的唐玄宗李隆基勤於政事,勵精圖治,開創了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開元盛世",但玄宗後期,由於寵愛楊貴妃,不理朝政,過起了侈糜豔逸的生活,並分封楊貴妃的三位姐姐爲韓國夫人、虢國夫人和秦國夫人。天寶年間是唐王朝由盛轉衰的時期,爲"安史之亂"的前幾年,唐玄宗及朝内上下都過着荒淫無度的生活,這幅游春圖描寫的就是虢國夫人和秦國夫人兩姐妹三月三游春的場面,與杜甫的《麗人行》相對應,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楊氏一家勢傾天下的奢侈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統治階級的驕奢、淫逸。

  盛唐是唐朝人物畫的高潮期,宮廷和京、洛兩地的畫家、壁畫家和民間藝匠等盡顯其才並相互影響。張萱的繪畫題材以表現宮廷生活爲主,這是由於他的宮廷生活所決定了的,其中也包括皇室的命意。唐代朱景玄《唐朝名畫錄》稱他"嚐畫貴公子、鞍馬、屏幛、宮苑、仕女,名冠一時".他的人物畫題材雖囿於宮廷生活,但能展現出較大的生活場景,這必然會促使張萱掌握多種畫科的造型手法和表現技巧,因此,他"善起草,點簇景物,位置亭台,樹木花鳥,皆窮其妙。"  
編輯本段内容描述

  《虢國夫人游春圖》,一群騎馬執鞭,徐徐前行的游人第一個是中年從監,乘淺黄色駿馬,戴烏紗冠,着蝦青色窄袖側領衫,袖口有描金的鸞鳳團花。第二人是個乘菊花青馬的少女,烏黑的頭髮左右分開,梳成兩個長長的發髻,這是當時仕女的一般發式。少女着胭脂紅窄袖衫,下襯紅花白錦裙。在少女左方略後又一個乘黑色駿馬的中年從監隨行,粉白色的圓領窄袖衫,與黑馬形成鮮明的對比。疏朗的三騎成爲前導,緊接着便是簇擁的五騎,其中前兩騎,便是虢國夫人姐妹。她們並轡而行,都乘着淺黄雄健的驊騮。虢國夫人在全畫的中心點,她雙手握韁,右手指間掛着的馬鞭直線下垂。她那豐潤的臉龐上,淡描娥眉,不施脂粉,保持了本來面目。她的鬢發濃黑如漆,高髻低垂,體態自若。她身着淡青色窄袖上衣,披白色花巾,穿描金團花的胭脂色大裙,裙下微露繡鞋,輕點在金鐙上。在虢國夫人左面與其並轡前行的是韓國夫人,其裝束一如虢國夫人,惟衣裙顏色與之不同。她側向虢國夫人作似有所告狀。在虢國夫人姐妹之後,横列爲後衛三騎。居中的是老年侍姆,右手護着鞍前的幼女,神情顯得矜持,眉眼間流露着小心謹慎的表情。幼女左手把住鞍橋,態度十分安詳。侍姆右側的中年人也是從監,裝束與前一從監相同。左側紅衣少女裝束與第二騎少女亦相仿佛。  
編輯本段作品賞析

張萱《虢國夫人游春圖》局部
張萱《虢國夫人游春圖》局部
 此圖描繪的是公元752年(天寶十一年),再現唐玄宗的寵妃楊玉環的三姊虢國夫人及其眷從盛裝出游,"道路爲(之)恥駭"的典型環境。畫面描寫了一個在行進中的行列,人馬疏密有度,以少勝多。全畫共九人騎馬,前三騎與後三騎是侍從、侍女和保姆,中間並行二騎爲秦國夫人與虢國夫人。其中四人(包括女孩)穿襦裙、披帛,另外五人都穿男式圓領袍衫。虢國夫人在畫面中部的左側,她身穿淡青色窄袖上襦,肩搭白色披帛,下着描有金花的紅裙,裙下露出繡鞋上面的紅色絢履。秦國夫人居右上首,正面向虢國夫人訴說什麼。

  作品重人物内心刻劃,通過勁細的線描和色調的敷設,濃豔而不失其秀雅,精工而不板滯。全畫構圖疏密有致,錯落自然。人與馬的動勢舒緩從容,正應游春主題。畫家不着背景,隻以濕筆點出斑斑草色以突出人物,意境空瀠清新。圖中用線纖細,圓潤秀勁,在勁力中透着嫵媚。設色典雅富麗,具裝飾意味,格調活潑明快。畫面上洋溢着雍容、自信、樂觀的盛唐風貌。 
編輯本段作品影響

  在張萱之前,專畫婦女的人物畫很少見,而象顧愷之《女史箴圖》一類的畫,大都是宣颺封建道德的。從這一角度講,張萱畫現實生活中婦女題材,有一定的進步意義,對後世有很大影響。  
編輯本段畫家簡介

  《虢國夫人游春圖》的作者是盛唐畫家張萱,生卒年不詳,京兆(今陝西西安)人,唐代開元天寶間享有盛名的傑出畫家,擅長人物畫,尤工仕女、嬰兒畫。有時亦畫貴公子、鞍馬屏障,對亭台、林木、花鳥,皆窮其妙。可見張萱是一位很有才能的畫家。特别是所畫仕女,豐頤厚體的形象,開盛唐"曲眉豐頰"的畫風。線條的運用,則從周密中脱胎出來,加以提鍊,簡勁而流動。賦色豔麗而不蕪雜,鮮明而不單調。

  在當時"唐尚新題"風氣的影響下,畫家采取現實生活中有典型意義的題材,創作出主題如此突出的傑作,與大詩人杜甫的《麗人行》史詩交相輝映,有其深遠歷史意義。公元723年(玄宗開元十一年),與楊畀、楊寧同任史館畫直。工畫人物,擅繪貴族婦女、嬰兒、鞍馬,名冠當時,與周昉不相上下。所畫婦女,慣用朱色暈染耳根,爲其特色;又善以點簇筆法構寫亭台、樹木、花鳥等宮苑景物。傳世作品有《搗練圖》、《虢國夫人游春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