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殉道先烈羅睦絡 - https://goo.gl/LPh4i7

台灣殉道先烈羅睦絡

潘貝頎 譯

羅睦絡(Louis Muro, Dominican Priest, -1636)死在台灣原住民的手中, 雖然他還沒正式被宣為殉道者, 但是他的一生早已足夠贏得殉道的美譽。羅睦絡原籍西班牙馬德里, 是瓦地禮保祿會院的道明會士的一員。西元1633年他抵達台灣, 並很快到雪那爾社傳福音, 也即那傅耶慈神父(Francis Vaez of St. Dominic, O.P.-1633)剛被原住民殺頭的地方。後來羅睦絡也將成為原住民的另一犧牲者,原住民自從殺死傅耶慈神父後, 便逃離到山中。

基於愛德, 羅神父想辦法要讓他們重回天主的懷抱。他設法得到淡水總督的特赦狀, 赦免那些改過自新的人, 並允許他們安全回返雪那爾社故鄉。恰逢這時, 由於淡水一帶米糧嚴重缺乏, 羅神父看出這是天賜良機, 於是他隨同總督所派的士兵, 一起到臨近村庄替本地百性買米。羅神父沿途與接觸百姓交談, 勸勉他們並鼓勵他們要和平相處。這為那些殺死傅耶慈的原著民實在不容易辦到, 他們無法相信已被赦罪的承諾1636年3月, 他們設了一個陷阱, 像往日般的殺死所有腳跟踏入路上陷阱的人。所有士兵在突如其來的攻擊中身亡。原住民抓住羅睦絡神父, 砍下他的頭及他的手腳。這是羅睦絡神父為普渡眾生而殉道犧牲的事績

1637年玫瑰省道明會省會議公報如此記載: 「羅睦絡神父在台灣島, 殉道犧牲於邪惡異教徒手中。他以聖德和憐憫窮人為人所知。他勤守道明會清規, 羅神父年輕時即以平衡穩重而散發美德光芒。並獻身於聖神, 全神投入於傳基督福音於台灣原著民。他行事謹慎, 從不忽視自己的身體。 他在自己腰間繫一條鐵鍊, 享受身靈的純潔, 從不玷染他的潔德。羅睦絡在執行福傳使命時, 被弓箭所射而殉道。

羅睦絡神父就此結束在世生命, 被戴上殉道的冠冕。 他的屍體在多日後被人發現,身體仍完好無缺,沒有一絲臭味, 目擊者都感動的向他敬禮。」(引自:鄭雅渡,《道明會玫瑰省會歷史》, 卷二, 第505頁以下).

-------------------------------------------------

臺灣開教首位殉道英雄傅耶慈

潘貝頎 編 譯

傅耶慈(Rev. Francisco Vaez, O.P.)原籍葡萄牙, 他在西班牙薩摩拉道明會院宣發終身願。1629年與班籍道明會士馬蒂內神父(Rev. Bartolome Martinez, O.P.)來到臺灣, 這時他的省會長職務尚未到期。傅耶慈被派駐到雪那爾社(Senar-今日的關渡一帶)開創教務, 接任離淡水(Tamsui)不遠的雪那爾社玫瑰聖母堂主任司鐸。 傅神父遂即著手學習本地語言, 並教化非基督徒及向他們宣道。

傅耶慈身材雖短小, 但充滿著聖道明的精神。他體格強壯, 情緒穩定, 從事使徒工作精力充沛。不論何地, 何時需要他, 傅神服父都欣然前往。傅神父夜間睡在地板上, 他常不斷地祈禱, 並憐憫眾生。 在培育雪那爾社附近的教友團體方面, 他相當的成功, 他教導他們健全的教義基礎以便領洗。

傅神父以博愛待眾人, 尤其是從那善待足以讓他致命的非基督徒便可看出。他經常流淚的向上主祈禱, 並把這些非基督徒, 交託給自己熱心恭敬的榮福童貞聖母。他決定從自己所住的雪那爾社, 去尋找鎮內一個叫蠻頭司(Pantao-淡水河對岸八里一帶)部落的人信奉福音, 該部落族人是西班牙人好朋友, 但卻是雪那爾社原住民的死對頭。傅神父在短時間內召來為數不少的皈依者。在慶祝建堂慶典活動時, 傅神父邀請雪那爾社原住民到蠻頭司社參禮。

當天夜晚, 雪那爾社原住民由於嫉恨傅神父所作所為, 決意設下陷阱要殺這位傳教士。隔天早晨, 當傅神父準備離開時, 他發覺沒一人在場, 所以便到外頭去找他們。雪那爾社原住民則早已躲在暗處要殺害他。當傅神父抵達時, 他們便開始向他射箭。傅神父受致命傷, 身體射滿弓箭。於是傅神父膝蓋跪地, 呼求耶穌, 遂獻上自己的靈魂。當看到傅神父斷氣後, 原住民割下傅神父首級並穿透他的嘴, 並留下他的舌頭及完整的下巴。然後原住民提著傅神父的首級和右手, 回到山上慶祝傅神父的死亡。當他們慶祝完畢後, 他們害怕的把傅神父的首級丟向淡水河河中, 這是1633年(明崇禎六年)1月27日發生的殉道事績(後來, 雪那爾社的人遭遇了慘重的風災。歸洛思神父(Fr. Quiros)對這次颱風的記載說: 「殺害傅耶慈神父的那些村民, 在颱風裡都死了。他們同村的人相信這些人的死亡, 是因為殺了神父而受到懲罰。而且, 他們的財產,房屋和船隻也都給颱風毀滅了。二十九個人死在海浪裡。」)

幾天之後, 淡水紅毛城的衛兵在墳墓亂屍堆中找到傅神父遺體。由於拼湊不了全屍, 所以延遲入墳。事隔一年他們再打開亂屍堆, 把傅神父遺體放到一更適當地方。據目擊者所說, 此中充斥著最不可思議及另人愉悅的芳香, 並看到傅神父身上的會衣雖已經腐爛, 屍體卻尚未腐朽。當荷蘭人抵達臺灣後, 所有相關傅神父的資訊及遺跡遂告遺失。

在1637年玫瑰省省會議公報中對傅耶慈神父如此描述: 傅神父是一位熱心虔誠, 熱愛救靈的人。 他充滿謙遜及富於慈愛, 以使他能憐憫四周圍的鄰人。

傅耶慈可說是臺灣開教史上第一位殉道的道明會神父(按方豪《臺灣早期史綱》第213頁所載:傅耶慈已被教會宣佈為「可敬者」 (Venerabilis))

--------------------------------------------

淡水開教殉道功臣艾基水

潘貝頎 譯

下面要描述的是一位玫瑰道明會省德學兼優的傳教士艾基水神父(1595-1633), 他讓臺灣天主教傳教史充滿光輝的一頁。艾基水於1595年生在西班牙維多利亞城, 1612年當他17歲時, 在故鄉加入聖道明會院, 穿上道明會會衣頓使他充滿使徒熱誠。當他一聽到日本有傳教士殉道的事績時, 遂發心將來要前往不信者國土- 日本去傳福音。

艾基水在西班牙維拉多里的聖額我略大學繼續深造, 然後在1626年他前往菲律賓馬尼拉聖多瑪斯大學, 在聖多瑪斯大學教授神學共達四年之久, 同時在該地也學會日文。艾基水與日本當地道明會神父雅格古士立神父(Fr. James Kyusri of St. Mary, O.P.)合作完成日西字典, 稍後該位神父也成為殉道者

艾基水於1630年抵達臺灣, 並急於開始從事牧靈福傳工作。於是艾基水即刻前往他巴里(Taparri或稱他墨里, 在燈塔西方, 即現今的崁子腳漁人村的地方, 或稱之為小基隆), 一個海盜及不友善的城鎮。他巴里的人拒絕向西班牙軍隊投降, 並且是鄰里騎毛里.( Kimauri -即現今金山的金包里) 的死對頭。艾基水由於熱愛百姓, 故馬不停蹄的把他們一齊引入基督的博愛之中。

艾基水成功地引領他八里和騎毛里的不同部落皈依基督, 使他們消除敵意並坦誠相待。由於本地人的相助, 艾基水在他巴里蓋了洗者聖若翰堂, 並在騎毛里建起聖路易貝丹堂。他的好助手是葡萄牙籍輔理修士安東維雅納, 維雅納修士在1630年在騎毛里去世, 在此同時, 瑪竇溝比沙神父死於諸聖堂會院, 他也是聖德崇高的人, 艾基水在他的墳前哭了好久。

1632年道明會省會長派駐艾基水到淡水, 他在淡水建立了一座樸素的「玫瑰聖母堂」, 真是天助其成。1633年玫瑰道明會省公報記載說:

「在臺灣島本會最近建立的教堂中, 計有騎毛里的聖路易貝丹堂, 淡水的玫瑰聖母堂, 基隆的諸聖堂及他八里的洗者聖若翰堂。其中有三座教堂是艾基水經手所建。

艾基水在淡水和基隆毫無倦容地工作著。他到臺灣原以為自己能作多少算多少, 並未打算在臺灣永遠逗留, 而是等待轉往日本。他在臺灣這段期間, 日本教難正值高峰時段, 進入日本幾乎是不可能的事。艾基水對此事期待雖已有多年, 然而他在臺灣缺卻也積極的從事福傳工作

艾基水勤學淡水本地語言, 並為教導本地人而編寫天主教要理(即淡水語教理書)。當他向他們講論復活的道理時, 本地人並不接受; 他們答辯說:「我們的屍體到一永恆地方去了。」艾基水的聖德使本地人對他十分擁戴。日本傳教士的犧牲, 則更驅使他決心前往日本, 以實現他為主殉道的夢想。

因此, 在等待三年後, 艾基水得到機會前赴東瀛。他偕同一位方濟會士, 從雞籠港登上一隻中式舢舨。 當他們航行到海中時, 不忠的船員殺掉他們, 把他們的屍體丟向大海。艾基水的死亡令人大為婉惜, 他是當時十分優秀的天主的人。但艾基水終於得到自己多年企盼的殉道花冠,其時為1633年8月9日, 享年僅38歲。

1635年玫瑰省道明會省會公報說:「本會省艾基水神父, 當他在前赴生病的教會日本傳播福音, 船開到海中央時, 被殘酷的殺頭。他是一位好會士, 一位善度清規、高度謙遜及熱切救靈的楷模。艾基水經常渴望為愛天主而灑下鮮血。船員割掉了他的耳朵和鼻子, 並當作他們惡行的證據。他們將神父的耳朵和鼻子顯示給日本非基督徒看。艾基水的屍體則被丟到海裡。

---------------------------------------------------

臺灣(首位殉道先烈)—嚴文生

(Catequista Vincente Giam)

潘貝頎

一八五九來開教, 道明會士真正賢(Gau); 乎人侮辱甲台頭, 官員外教人伊嘟氣死人。

聖堂起好服事主, 那知誰人火燒厝 ; 誰人破壞阮的窟, 無厝實在嘛伊嘟真鬱卒。

叨位若是真濟罪, 聖寵佇那嘛真濟 ; 熱心教友鬥手腳, 大家信德啊伊嘟無欠缺。

傳道先生甲姑婆, 只有天主來倚靠 ; 為著永生的真道, 迫害若來嘛伊嘟常祈禱。

無論海水是會焦, 抑是石頭會變爛 ; 信靠耶穌咱活泉, 天國福樂嘛伊嘟有底看。

傳報福音著本土, 臺灣大陸的基礎 ; 天主教本是正教, 清明煉靈月伊嘟有祭祖。

 

一、一八五九年臺灣開教背景

菲律賓道明會玫瑰省省會長貝林耿(Rev. Julian Berinchon ,O.P.)奉天主教羅馬教廷命令,召開玫瑰省省會議,於公元一八五八年(清咸豐八年) ,決定派遣道明會士郭德剛神父 (Rev. Fernando Sainz, O.P.), 及若瑟神父 (Rev.Jose Dutoras, O.P.) 二位到台灣傳教。二位神父於一八五九年(清咸豐九年) 一月廿五日,由馬尼拉起程先往廈門。

但因若瑟神父不諳閩南語,不克來台傳教,便留在廈門學習閩南話。並派曾多年在福建,熱心從事傳教工作之洪保祿神父(Rev. Angel Bofurull, O.P.)

取代其任務。

於是,郭德剛神父及洪保祿神父率領來自福建的中國傳教員:楊篤(安德肋)、蔡向(伯多祿)、嚴超(文生)及修生瑞斌等四名獨身者,與教友伯多祿.李步壘(後來成為高雄教會之模範教友,享年八十八歲。現高雄市玫瑰主教座堂所屬李姓之教友,大部份都是他之後裔)及其妻子李嚴氏鳳等一家人,於公元一八五九年(清咸豐九年)五月十五日,由廈門出帆並於十八日下午四時,一帆風順平安抵達打狗 (TAKAO) 。 原來打狗是平埔番(稍有開化,居住在平地之土著番)、馬上搭喔族(MaKatao)、達卡喔社 TAKAO之所在地。閩南人將其音譯為「打狗」。當時現在之高雄港亦叫做西港。 打狗於一九二O年(民國九年),台灣州制施行時改稱為打狗「高雄」。高雄之日語讀音TA-KAO 。

郭神父一行七人自登陸福爾摩沙後, 行裝甫卸, 反對勢力即起, 歷經艱辛, 傳教據點逐漸擴大, 衝突亦不絕, 教案亦連連發生。 畢生致力於傳教工作的郭德剛神父,第一站就是福爾摩沙,他在台十年又二個月,除了台南教會外,他創立了目前的高雄主教座堂、前金堂區、萬金及溝仔墘、老埤堂區、山腳 (鼓山) 天主堂,是我台聖教最重要的開教神父。他於一八六九年離台赴菲,一八九五年在馬尼拉蒙主恩召,享年六十四歲。

二、臺灣教案的特質

所謂教案, 是指基督宗教在中國傳播的過程中, 教會人士與中國朝野之間的糾紛而言。自教案的角度看, 教會彷彿是不速之客, 充當主人的中國社會, 在沒有自由選擇的情況下, 去接納它; 在沒有認識溝通的情況下,去揣測它。 檢討臺灣教案發生的種種, 天主教固有不是, 臺灣紳民之頑執、無知、一逞為快, 也是責無旁貸的, 萬金莊教堂受客家人迫害,燒掠,溝仔乾聖堂被台灣人燒毀便是其例。

綜觀早期臺灣教案的內容,大致有幾項特質;

第一,教案的分佈有其地域性。

以西班牙天主教道明會士的傳播而言,截至同治六年(一八六七),傳教重心有前金、萬金、山腳、溝仔墘及臺南五處,而教案卻集中於萬金與溝仔墘,其中萬金且高達五次之多。

第二.早期反教的主要對象是西班牙天主教。

這與英國長老會遲至同治五年(一八六五)始傳入有密切關係。

第三.在有資料可尋的範圍內,教案發生的導火線,以對教會的誤解與謠傳為多。

第四.舊勢力及官吏多有反教傾向。

前者如巫師於同治三年(一八六四)溝仔墘地區煽動打教。巫師在保守、末開化的鄉間社會,被尊如神,為一既得勢力,其對新勢力的排擠,是可以理解的。後者,除同治六年(一八六七)壯勇役吏糾眾反教外,地方官多袒護民情,迎合群眷,致傳教士下獄、被迫遷徙等,可見一斑。而同治二年(一八六三)萬金暴民被治罪,畢竟是僅有的一次。

第五.早期臺灣教務鮮見軍事政治力量的介入。

傳教士多孤軍奮鬥,屢仆屢起,鍥而不舍。他們對教案的反應,僅止於向領事抗議; 抗議無效,就任其不了了之。然而,這也為日後中外關係之惡化埋下伏筆。

三、臺南開教與教難

郭德剛神父的最大野心夢想之一,就是要在本島的首府臺南來建立天主教。在一八五九年七月,當他第一次訪問臺南時,他看見了許多可憐的,被遺棄的兒童,于是打定主意要為這些不幸的人做些事。但是回到打狗後,他是如此忙碌,以致這次的訪問並無立即的結果。但已種下再度前來台南的契機。

這位台南開教的創始人郭德剛神父,既認為傳教可期,遂決定遷居府城,乃以一百四十圓購屋一棟,準備好好傳揚福音,卻橫遭周圍居民瓦礫相向與官府無理地宣告買賣契約無效。無奈的郭神父只好於一八六八年在小東城門外的郊區購地建屋 (地點就在今成大光復校區的榕園) ,然而在全台灣皆瀰漫著排外仇教的氣氛下,再遭居民百般阻礙,建築工程中斷,最後僅能搭蓋草茅竹屋一間權充臨時聖堂及住所,嚴傳道也從租賃之處搬了過來,這就是台南第一「座」 自建的聖堂 !

這年的二月到八月,郭神父因公返回菲律賓,在這半年間,台南天主教會遭受了極嚴重的考驗,首先是新建的聖堂失火,化為灰燼,嚴傳道為搶救聖堂物品而受到灼傷。房子重建後,不幸又橫遭仇教的台南民眾湧入聖堂劫掠一空,房屋被毀之餘,還將據理力爭的嚴傳道投石圍擊,嚴傳道盡力掙脫後投訴官府,官府非但不為其申冤,反將他拘禁、鞭打、下獄,全身倒吊浸入糞桶。釋放

後,傷痕纍纍的嚴傳道回到高雄前金,不久就致命蒙召了,那年他才三十八歲。更令人痛心的是,原來將房子租給教會做為孤兒收容所的房東也受到重責,而且禁其再將房子租給教會,所內孤兒也因此被迫遷離了。

四、嚴文生(嚴超)殉道記

(一) 身世背景

嚴超, 聖名文生,是福建的老教友, 出生於主曆一八三二年, 祖籍為福建省的「澳浦」,父母都是教友,親戚中有兩位是道明會會士。一八五九年(清咸豐九年)五月十五日,由廈門與郭德剛洪保祿神父一同來台。

嚴超是在一八六二年七月三日與楊真崇神父相識,他協助照料神父的起居。

因為他是個農夫,很典型的老粗。雇用他後,神父們還取笑他。他們開玩笑地對嚴超說,這個新雇的人似乎只能做腳伕,不會有太大用處。感謝天主,雖然他外表不好看,但突然來的靈感,使楊神父決定接受他。

神父們對嚴超真是看走了眼。他換了環境後,就努力學習充實自已,逐漸散發信仰的芬芳,他生性謙遜,常很熱切地聆聽神父們的宣講,並努力達到基督徒成全的理想。開始的時候,他做清掃工作,他很勤勉也很愉快。每次打破杯子或其他廚房用具時,一定會求神父原諒。他的工作很忙,但每天一定找時間參與彌撒、祈禱、唸玫瑰經,並經常領聖事,文生一天比 一天更走近全德的道路。

他非常尊敬神父,神父們也都注意到,當工作完畢且大家都休息以後,他一定恭唸玫瑰經,並默想各端的奧蹟。

他求知的熱火使同伴們都很驚訝。由於小時候沒讀書,所以現在很專心的學中國字,希望有一天能讀能寫,每次做飯或清理廚房時,總會一手拿書。他說,除非他識字,否則無法在信仰上教育別人。

(二) 身負重任

一八六六年,早已升任道明會台灣區會長的郭神父,覺得時機已漸成熟,乃以二十五圓在臺南城內租得民房二間,派傳道員嚴文生前來台南辦理孤兒收容救濟事宜,成立「聖幼兒之家」,經一年努力,收容的孤兒已達六十多人,雇有乳母哺育。同時,嚴傳道也積極傳教,有二、三名慕道者,其後都成為信德堅強的教友,其中二十歲的陳萬水是郭神父第一位付洗的教友,時間是一八六七年 ; 而十八歲的林水龍則親至高雄領洗,後來還成為台灣最早的傑出傳道員。

當嚴文生受完訓練,夠資格講要理時,就被派到台南府城,在那裡道明會有一座小規模的孤兒院。他的任務是照顧慕道者,幫助他們走上正途。有許多人藉著他找到救恩,同時,他為了完成任務,受到許多侮辱、坐監,挨耳光,受鞭打,但他都不計較,因為他還有更重要的工作要做,嚴超真是基督的勇兵。

他的工作引起了官吏的注意,那時,中國人充滿了反歐的情緒,官吏已得到警告。嚴文生雖然不是歐洲人,但是他為歐洲傳教士工作,就足以引起同胞的憎恨。 迫害逐漸開始了。

(三)殉道始末

1.仇教事件的開始:

一八六八年台南天主教會被民眾及一隊騎兵所包圍:一群士兵帶著馬

到教堂的院子裡吃草,那些馬很自然把嚴傳道細心照顧的花園、草木都弄壞了,他們來勢洶洶,無理的侵佔,湧入聖堂內,掠奪所有器具,又將窗戶破壞,連屋內之屏風亦全部拆除粉碎。目睹此殘酷暴行之嚴文生傳教員,忍不住地喊:「你們為何搗亂?你們憑何理由,帶何等特殊使命如此行兇?希速停止暴亂,不得只靠暴力無理取鬧。倘若不聽善言相勸者,我們就迫不得已,要向衙門控告!」說著並制止他們之胡鬧。

可是瘋狂之群眾,不但不平靜反而益發狂亂,這也正如士兵所期待的事,

似乎他們已經得到命令,去煩擾嚴文生,逼他不得不向衙門求助。士兵一聽他的話,就說:「好,我們走。」並把嚴文生拖到衙門。他們圍住並狹持傳教員,大喊大叫向台南府衙進發。

暴民狹持傳教員至衙門附近,不知他們懷了甚麼鬼胎,不敢再向前去,便拾撿小石塊猛烈砸向傳教員。嚴傳道雖拼命防禦,但寡不敵眾,在九死一生中,俟機逃脫暴民之毒手,衝進衙門,敲打置在衙門之外上訴用的大鼓求救。聽到救急上訴鼓聲, 衙役跑出來一看是位傳道員,一言未發,立刻將他拘押監禁。

2.衛護信仰實錄:

嚴文生雖極力辯明, 向主管官吏申明來意,可是終歸無效,反被定為亂擊大鼓之罪,被打四十大板投入監牢。此時嚴傳道向知府申辯:

「我是為逃避惡徒之暴行,所以跑進衙門來求救,為求保護而擊鼓伸冤卻反被你們問罪,使人百思莫解係犯何罪? 但父母官應以愛民為本, 處事要主持公道, 賞罰分明, 以保張障人權, 才能使人民安心度日。」因此質問又再受十箇笞刑。刑役毫不留情地狠打一陣,但嚴文生不吭一聲,也不呻吟或求饒,這是很特出的。一般人挨打時就大哭大叫或可笑地起誓求饒,以引起同情,但文生不是這樣的人,他承受鞭撻,不發一言,群眾都佩服他的勇氣。

但鞭撻只是嚴超上「加爾瓦略」山受苦的開始,有一個官員責斥他散佈不合中國人生活方式的教理,擾亂整個地區,文生安詳地回答說;「大人,不是我們或我們的教理擾亂了村鎮。如果這些村鎮不安寧,那是官員們的責任,他們該維持地區安寧。」

而後糊塗知府向嚴超怒罵說:「只有無知愚民與惡徒才相信,此外誰都不肯信之宗教,你信它究竟有何益處?」

嚴文生不顧自已是被拘捕之身份申辯說:

「我中國政府, 對我所信的天主教之傳教事業, 曾三令五申頒佈保護,而貴官以為愚者及惡徒等才信仰此教, 果如此, 則保護此宗教的中國政府, 亦變成無知之政府, 此點又作何解釋?」

官吏被質無話可答,便惱羞成怒再以十個笞刑賞給傳教員。

官員又問:「孔夫子的道理, 你看還不夠好嗎?為什麼你還來個新道理呢?」

嚴傳道真誠地答說:「孔子教我們很多好的道理,但這些教訓不夠,只教導在世之行為, 而不教人類後世永生之道, 故不完全, 我們還需要別的。」

嚴文生雖頻受苛刑, 依然理直氣壯不被淫威所屈, 足證我天主教之真實性。然後官員又問另一個問題,文生尚圖抗辯但被迫中止,又被打了十下。 之後,傳教員就被投入獄中,每日俱受無禮鞭韃之體罰。

3.殉道的英勇實證:

由於嚴文生傑出的表現,使獄卒和其他犯人大為感動,但卻令官吏非常生氣,說他是惡魔。官員愈生氣,大家愈對顏超所表現的基督徒精神感到欽佩。

嚴文生早已置生死於度外, 生命既已獻給天主, 故嚴傳道忍受一切痛苦,到刑期屆滿出獄時,因在監獄中受刑傷痕累累,全身靡爛,慘不忍睹。然而他宛如凱旋勇士,受全體臺南教友所讚賞與誠心之迎待。 雖然嚴超身體很虛弱,但他一回到堂區,仍然繼績工作,每天參與彌撒,勤領聖體,熱心敬禮聖母。為了克苦肉身,甚至每星期五、六守齋。

因他受笞刑傷痕過重,藥石罔效, 身體健康日漸惡化。但是他卻效法古聖約伯之忍耐與克苦,不停地將其所受苦難,完全奉獻給天主。如此經過二箇月折磨後,他的身體一直沒有復原,終於在被監禁後兩年去世,功德圓滿,於打狗堂區(高雄前金教會),蒙主恩召,平安離開塵世,魂歸上主懷抱。他離開塵世時, 時為一八七O年五月十四日, 才三十八歲, 可說是臺灣開教史本地第一位真正的殉道者。

(嚴文生殉道事件始末主要參考是根據楊真崇神父Fr. Andres Chinchon, O.P. 一八七一年九月二日寄自前金的一封信函)

------------------------------------------------------

共有三十四位神父曾經到過台灣島工作,其中只有兩人在台灣超過六年,下面是解釋此一時代傳播福音的記錄:

三位日本人,三位葡萄牙人,兩位義大利人,一位菲律賓人,一位比利時人,和兩位不明國籍(吾人無法確知),其餘則為西班牙人,這些傳教士全屬於道明會神聖玫瑰會省會士。

就如所言,有些人是被派到台灣傳教,有些人則住在台灣作為到中國福建和日本的跳板,阿瓦芮茲在這一觀點下提供另一份詳細名單:

在台灣傳教士台單如下:

─真福路易.弗羅芮斯,意大利人,在日本殉道。

─聖雅各伯.桂遂和聖多瑪斯.薈記,兩位日本道明會殉道士,若望保祿二世

於一九八七年將之列聖品。

─真福劉方濟.嘉彼來,中國首位殉道。

7傳教地點和基地:

道明會士全在台灣北部,主要中心為靠近基隆和平島和靠近淡水的關渡,會士至少建立了十座教堂,建築物相當的堅固(導致馬尼拉會士批評他們花費龐大)。

為歷史家而言,有困難列舉出當時傳教士的人名、地點和事業,因為昔日傳教士慣常以本國語言書寫或談話,但有時也用閩南語、國語或日本語。島、碉堡、村莊、傳教士和教堂的名字經常被誤解,使人總是無法辨認他們,受洗皈依者的名單在此對未來研究將是十分有用。

道明會第一次來台開教 - https://goo.gl/p3Qs2m

---------------------------------------------

方濟會明、清兩朝的傳教簡史---方濟會士李安堂神父-中國初期的傳教士都是西班牙人?理由十分簡單。西班牙向來是個熱心的天主教國家

韓承良

閉關自守

元朝被明朝取代,而明朝閉關自守,不准外國人進入。同時,西歐教會內部又發生了困難,結果,元朝在中國開始的傳教工作,中斷了近百年之久。

公元1533年,十二位西班牙傳教士,到墨西哥去傳教。他們的首領祖馬拉加(Zumaraga)主教,是瓜達露培聖母顯現的見証人,他看到那裡傳教的效果不彰,曾要求教宗許可他到中國來傳教。雖未成事實,但他們對中國傳教區的嚮往可見一斑!此時西班牙人在屬地菲律賓馬尼拉成立了聖額俄略會省,其目的不外是準備到中國傳教的人員,可說是到中國的跳板。

公元1577年,西班牙方濟會士伯多祿阿爾發羅(P. Alfaro)率領三位會士前往廣州傳教(比利瑪竇早七年到中國)。可惜只居住了數月,便被趕了出去。但他們仍不死心,在澳門建立了會院,他們吃苦耐勞,席地而臥,立即吸引了二十位中國青年請求入會修道。可惜他們為葡萄牙人所不容,被綑綁起來送出了澳門。這是在1588年8月11日所發生的事。伯多祿神父非常不甘心,便去果阿(Goa)向葡萄牙總督抗議。可惜途中遇上風暴沉船,神父溺斃海中,土人發現他的屍體仍然雙手合十,雙腿跪下作祈禱狀,因此以聖人恭敬之。(在南洋一帶有許多方濟會士傳教的紀念。)

已聚集在馬尼拉的許多方濟會士,因不能到中國傳教,便相繼去了日本。這就是為何日本第一批致命聖人中以方濟會士為最多的原因道明會士因見去中國太難,便轉往台灣工作。而一位著名的方濟會士李安堂神父(Caballero),同一位道明會士莫神父(Morales)本應去羅馬解決禮儀之爭,但到達澳門後,李安堂自己留下,請莫神父一人前往羅馬。李神父去了福建傳教。在這之前李氏在福建傳教時曾歸化了羅文藻。羅氏本有意入方濟會,可惜不被接納,便入了道明會,成了的第一位國籍主教。1633年李安堂在澳門指導佳蘭會修女,有三十多位中國女青年進入修會,她們的會院很大。可惜十年後,被趕出了澳門,回到馬尼拉。

李安堂神父並不灰心,帶著兩位傳教員北上要去韓國傳教。但到了北京遇到湯若望神父,神父建議他去山東濟南傳教,謂那裡大有可為。果然神父在濟南修建了兩座聖堂,建立了方濟第三會,並且在城中買下了一大片土地作為傳教之用。可惜傳教士太少,李安堂打發自己唯一的同伴文都拉(B. Ibanez),回歐洲去招集人馬來幫忙。而此時由於禮儀之爭已如火如荼地展開,康熙皇帝將傳教士集中到廣州,不准他們自由傳教。此時李安堂己被祝聖為主教。於是在他的領導之下,約有三十位在中國的傳教士,利用時間召開了中國第一次的傳教會議。制定了不少在中國傳教的規則。有許多規則和習俗至今仍在中國沿用。它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會議,其中也規定了聖若瑟為中國教會的主保,時在1668年的1月26日。被李安堂打發去招兵買馬的文都拉神父,一去十二年才回到了中國,而那時李安堂主教早己與世長辭了

再接再勵

1676年文都拉神父終於從歐洲歸來,帶來了四位新傳教士。他們一行五人本來是要到山東濟南傳教的~這也是李安堂主教的意思。可是他們到了廣州,卻被廣州巡撫挽留了下來,在廣州蓋房子、會院、聖堂、醫院等。結果這裡成了方濟會的根據地。不但方濟會士,而且道明會,耶穌會,奧斯定會等,都來這裡學習中國語言、過路暫住或養病休假等。六十多年來,該地成了天主教傳教士的集中地,一切經費和信件大都由這裡收發,也成了方濟會在南方的中心地點,會院之大可想而知。一位方濟會輔理修士,是當時有名的醫生,名叫安多尼( A.de la Concepcion),他不僅是傳教士的主治醫生,而且有許多教友和外教人都前來看病。也因此有許多人回頭進入了教會。

方濟會士們也從廣州向外發展,廣東省許多重要的城市,都在方濟會的歷史文件上多次出現,譬如:順德、啟慶、東筦、詔關、惠陽、新會、南海、惠州、南海等等,都曾經有方濟會士的足跡。

會士們也從這裡向全中國內地出發去傳教。尤其向山東、山西、陝西、福建、湖南、湖北、甚至連邊區的省份諸如甘肅等地也有會士們的足跡。

為什麼中國初期的傳教士都是西班牙人?理由十分簡單。西班牙向來是個熱心的天主教國家,尤其在中古世代國王,大都是熱心的教友,樂意幫助教會。尤其自從西班牙發現了美洲新大陸之後,一夜之間成了強大的國家,十分富有,也有能力幫助傳教的工作。而當時在西班牙有一大批特別守神貧的方濟會士,他們一無牽掛,因此可以放心大膽地到遠方去傳教。而國王也特別喜愛他們,對他們傳教的一切需要都願意支援。這批方濟會士既然有了錢,而過的又是十分貧窮的生活,故此能作許多的事業,尤其傳教事業更是他們的最愛。

這樣直到1684年,中國的傳教士可以說清一色的是西班牙方濟會士。在這之後,才慢慢有了其他的會士們來傳教。聖教會為了集中力量,曾將山東、山西、陝西、湖南、湖北的傳教地區交給方濟會士來管理。直到1948年為止,在中國曾有760多位方濟會傳教士,有五個總主教區、十三個教區、九個監牧區

1633年台灣原住民殺死首位殉道傅耶慈神父/台灣殉道先烈羅睦1633年台灣原住民殺死首位殉道傅耶慈神父/台灣殉道先烈羅睦1633年台灣原住民殺死首位殉道傅耶慈神父/台灣殉道先烈羅睦1633年台灣原住民殺死首位殉道傅耶慈神父/台灣殉道先烈羅睦1633年台灣原住民殺死首位殉道傅耶慈神父/台灣殉道先烈羅睦1633年台灣原住民殺死首位殉道傅耶慈神父/台灣殉道先烈羅睦1633年台灣原住民殺死首位殉道傅耶慈神父/台灣殉道先烈羅睦1633年台灣原住民殺死首位殉道傅耶慈神父/台灣殉道先烈羅睦1633年台灣原住民殺死首位殉道傅耶慈神父/台灣殉道先烈羅睦1633年台灣原住民殺死首位殉道傅耶慈神父/台灣殉道先烈羅睦1633年台灣原住民殺死首位殉道傅耶慈神父/台灣殉道先烈羅睦 

  

中國杭州文創展 強拆台灣原住民族招牌

「阿優依Ayoi原住民族文創館」所懸掛的「原住民族委員會」機關名稱招牌。(原民會提供)

2016-10-20  19:05

[記者吳柏緯/台北報導]原民會今日率領10家接受輔導的原住民族文創業者赴中國參加第10屆2016杭州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原本期望透過此一交流方式讓原住民族的文創讓更多人看見,不過稍早卻傳出,因為不願將「原住民族」改稱「少數民族」,代表團受到主辦單位的刁難與羞辱。

  • 原先在「阿優依Ayoi原住民族文創館」所懸掛的「原住民族委員會」機關名稱招牌,被中方惡意拆除。(原民會提供)

    原先在「阿優依Ayoi原住民族文創館」所懸掛的「原住民族委員會」機關名稱招牌,被中方惡意拆除。(原民會提供)

  • 代表團稍早除了向主辦單位表達抗議外,也宣布撤除展館、退出文創展,至24日閉幕前的一切活動都不再參與。(原民會提供)

    代表團稍早除了向主辦單位表達抗議外,也宣布撤除展館、退出文創展,至24日閉幕前的一切活動都不再參與。(原民會提供)

本次杭州文創展,台灣一共派出10個原住民文創品牌籌組台灣原創館展區,現場展售商品從身上穿的到文具擺設一應俱全。不過今天文創展才剛開幕,就傳出台灣展區遭到中方刁難的消息。

在台灣原創館中最大的展館「阿優依Ayoi原住民族文創館」所懸掛的「原住民族委員會」機關名稱招牌,遭文博會主辦單位強行拆除,中方更強硬要求,要以「少數民族」取代「原住民族」。對於中方蠻橫的行為,代表團已向大會表達嚴正抗議,並同時宣布退出本次杭州文創展。

原民會主委夷將拔路兒表示,在本次展出之前就曾接獲全國商業總會通知,表示文博會主辦單位要求參展期間所使用的機關名稱與文案,均須使用「少數民族」而不得使用「原住民族」,中方甚至表示「大陸使用的稱呼就是少數民族」。

我代表團抗議 宣布撤除展館

夷將拔路兒說明,基於維護我國與原住民族的尊嚴,出發參展前仍持續透過商總及原民會的人員,與文博會主辦單位協調,表達不會更改稱呼,將以「原住民族」參展的立場。但今天在會場卻發生主辦單位在未經我方同意情況下,強行拆除現場懸掛的「原住民族委員會」看板。

對於中方強行拆除會場中「原住民族委員會」看板的作法,夷將拔路兒感表示十分遺憾,他並強調本次參展是單純的文化交流、推廣原住民族的文化,但中方仍習慣以政治方式處理問題,此舉對於兩岸互動並無幫助。

代表團稍早除了向主辦單位表達抗議外,也宣布撤除展館、退出文創展,至24日閉幕前的一切活動都不再參與。

--------------------------

身世解謎 葡萄牙牡蠣源自台灣

2016-10-21

〔記者吳欣恬/台北報導〕「葡萄牙牡蠣」原來前身就是「台灣牡蠣」!

台灣原生種牡蠣的品種過去都被認為屬於日本的「太平洋牡蠣」,但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海洋大學和中研院的研究團隊經過四年調查,竟發現其實是跟「葡萄牙牡蠣」同宗,且基因變異性高於歐洲,推測是在十六世紀附著在葡萄牙船上,被帶回歐洲落地生根。這項發現九月廿六日登上國際Nature期刊集團下的「Scientific Reports(科學報導)」。

  • 研究團隊經4年調查,台灣應該就是「葡萄牙牡蠣」的原鄉。(記者吳欣恬攝)

    研究團隊經4年調查,台灣應該就是「葡萄牙牡蠣」的原鄉。(記者吳欣恬攝)

  • 葡萄牙牡蠣(右)長到極限時體長約10公分;太平洋牡蠣(左)則約40公分,但外觀相似。(水試所提供)

    葡萄牙牡蠣(右)長到極限時體長約10公分;太平洋牡蠣(左)則約40公分,但外觀相似。(水試所提供)

推測十六世紀附著在葡萄牙船上 被帶回歐洲

水試所助理研究員蕭聖代指出,「太平洋牡蠣」和「葡萄牙牡蠣」外觀上並無顯著差別,需養殖五年以上才可看出明顯的體型差異,「葡萄牙牡蠣」極限體長只有約十公分,「太平洋牡蠣」則可長至四十公分。

蕭聖代說,「太平洋牡蠣」主要分布在日本、韓國以及中國北方到長江口的淺水域,後來推廣至全球,目前人工養殖九成都是「太平洋牡蠣」,也是歐美常見的生蠔。台灣因與日本地緣相近,台灣原生種牡蠣過去都被認定是「太平洋牡蠣」。

台灣牡蠣養不大 與大顆太平洋牡蠣雜交都不成

不過,蕭聖代發現,一直以來台灣牡蠣都養不大,且與日本引進的太平洋牡蠣進行雜交都無法成功,因此從台灣沿海和中國南方海域採集三一三個牡蠣樣本,經過DNA定序,發現台灣周邊海域無論是野生或養殖牡蠣,全為「葡萄牙牡蠣」,而且台灣的「葡萄牙牡蠣」基因多樣性更高於中國沿海的「葡萄牙牡蠣」,因此可推斷台灣應該就是「葡萄牙牡蠣」的原鄉。

此外,葡萄牙、西班牙及南法歐洲等地的「葡萄牙牡蠣」在一九六○年代發生疫病,大規模滅絕後,由日本引進太平洋牡蠣養殖。因此目前葡萄牙已難以見到「葡萄牙牡蠣」。

蕭聖代說,台灣的「葡萄牙牡蠣」幾年前也因染病而大規模死亡,但並未像歐洲的牡蠣族群一樣一蹶不振,由此可推斷,台灣「葡萄牙牡蠣」的基因變異性高於歐洲的牡蠣,較可存活,也顯示比較可能是族群較大、較為源頭的母種。

研究團隊也因此進一步推測,葡萄牙牡蠣應是十六世紀附著在葡萄牙來台船隻上,被帶回歐洲落地生根,但到十九世紀被學者在葡萄牙發現,因此被稱為「葡萄牙牡蠣」。

蕭聖代說,太平洋牡蠣學名為「Crassostrea gigas」,是「 大牡蠣」的意思;葡萄牙牡蠣學名為「Crassostrea angulata」,是「小牡蠣」意思,葡萄牙牡蠣只是通用的俗名,要讓學界習以為常的「葡萄牙牡蠣」正名為「台灣牡蠣」並不容易。

---------------------------------------------

萬金村文史工作者潘謙銘表示他外曾祖父是原本住在老埤庄內的平埔族人,當時信奉天主教,在馬卡道族民族誌書中,提及汪傳德所著《天主教在台灣》,當時老埤聖堂(1870年)由外國神父及傳教士設立在老埤庄內(如圖3-1-1),站立中央者為黎克勉神父,而最左側者為平埔族人(族人稱呼為姑婆的傳教者),其他頭戴花環的女子,為鄰近東邊山區之高山族群來此參與活動之照片(潘謙銘,2001)。
相關資料:
   1874年吳萬福神父,正值翻修草寮為竹屋將落成之際時,當地小孩因感染到天花而死亡,以致遷怒及怪罪教徒沒經求神問卜而動工,以致於被告到官府而受到拘禁,受拘禁教徒及聲援教友家中財物也被掠奪一空,仇恨的情緒沒有因此而消失。前後十餘年終因族群間信仰的岐異,雙方產生激烈的對抗,終在1884年爆發,教堂被庄民燒毀,於是傳教士連夜帶著教徒,分別從亞麻灣溪(萬安溪)河床逃至萬金庄及高雄五塊厝,從此定居在萬金庄及五塊厝。
資料來源:屏東文獻(4)萬金人說萬金事,潘謙銘報導(2001)
老埤小堂區的建立和消失
    一八七零年代,在萬金傳教的神父就往內埔庄的老埤佈道,並以六十二圓購置土地而設傳教所。一八七四年吳萬福神父奉令駐此,年底神父改建二間竹造臨時聖堂,當地民眾極力反對。一八七五年吳神父調羅厝,萬金之黎神父和傳道師輪流照顧宣道。接著教難踵至,仇教者常藉故為難神父或教友,甚至誣告教友,使他們多人被判坐牢或罰款。
    一八八四年十月,老埤要舉行廟會,教外人向一教友募款,教友因信仰不同,不給捐款。惡徒將教友的耕牛牽走,又夥眾將他驅逐離村,並聚眾攻擊聖堂。教友武裝保護聖堂。十月廿一日仇教者四面八方圍來,身帶武器包圍老埤聖堂,全村一混亂。首日交戰,異教徒二人死亡,教友一人受傷,由於教友的團結,惡徒無法接近。 
    次日他們改火攻,火勢兇猛,教友齊聲誦禱,忽然風向逆轉,火舌反向燃燒異教徒之房宅,不久全毀,聖堂得保全。在萬金的黎克勉神父,連夜到內埔衙門求援。昏庸的清朝官吏說:老埤居民皆無智之徒,教會如要安全,速遷離此地,以此塞責。
    十月廿三日惡徒再次作亂,雙方各有死傷,神父勸婦孺教友暫遷往萬金。十一月一日諸聖節,神父在此為教友獻彌撒,祈求平安。十一月三日鳳山知縣來巡視,宣判雙方各檢舉三人監禁縣監獄。村民三位被害,暗中賄賂而脫罪,教友這方三位無罪冤告仍在獄中,神父極力交涉,終被拒絕。十一月四日大集,掠奪教友家中財物,又放火燒聖堂,真是窮兇惡極。高雄王靈副會長悲痛之至,商請英國領事向知縣抗議,知縣允予嚴辦兇手及約言索賠,但事後食言經再三抗議始賠償教會二百八十圓。
    受監禁的三位教友,其中一人於一六年夏至,被枉判斬首之酷刑,首級懸竿於村頭示眾,無道官吏殘暴惡行令人切齒。一八八七年老埤分堂宣告封閉。該地教友一部份移居到萬金,一部份人攜帶了原供奉於老埤的主保像-聖味增德,遷居到打狗五塊厝,與當地教友群居,共同組成五塊厝新堂區,其後代子孫與萬金教友保持密切親誼。老埤小堂從此終息,直到一九六七年德籍道明會士,再次於此設講道所,隸屬內埔天主堂。(3) 【南島學堂–台灣史研究小聚】台灣歷史、海洋神話、平埔族群、原住民傳說、舊社考古遺址、傳統民俗文化、口傳史詩故事等 | Facebook https://bit.ly/48DXd73

1633年台灣原住民殺死首位殉道傅耶慈神父/台灣殉道先烈羅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