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遂良的父親褚亮是弘文館開館的十八學士-李世民開府築弘文館,有十八名學士做他的政治顧問,唐太宗仿姜太公齊國稷下學宮(弘文館),百家爭鳴,聘政治顧問(十八名學士)
褚遂良-書法史上的里程碑,被譽為「神仙用筆」褚遂良的父親褚亮是弘文館開館的十八學士-李世民開府築弘文館,有十八名學士做他的政治顧問-李世民與褚遂良有共癖,癖好書法,兩人談話的話題也特別多。久而久之,從藝術上的信任到政治上的信任,李世民幾乎把所有的軍國大事都向褚遂良諮詢。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http://bit.ly/2Piz2oM


步輦圖-閻立本/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步輦圖》 唐太宗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ADzxL0

【馨香雅句】君臣的智慧 | 大紀元

2020-04-08_225626


北魏大臣不聽皇令 皇帝卻讚揚他是國家之寶 | 歷史故事 | 古弼 | 拓跋燾 | 大紀元

2020-04-09_080502


宰相府裡名學者「鬧雙包」 結果耐人尋味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十一月 12日, 2018
宰相韓侂胄請著名學者葉適到家中作上賓。圖為南宋 劉松年《十八學士圖》局部。(公有領域)
葉適是南宋的著名學者,永嘉學派的代表,名氣很大。有人冒他的名到宰相韓侂胄府上求見。巧的是,假葉適竟然碰著真葉適!更奇怪的是,假貨竟然不落荒而逃,反而侃侃而談。到底怎麼回事?
南宋寧宗時代,當時的宰相韓侂胄(公元1151~1207年,字節夫,宋安陽人,寧宗時宰相)對葉適的學問頗欣賞。葉適[1]是淳熙年間進士,是南宋的著名學者,永嘉學派的代表,人稱水心先生,名氣很大。
有一天,韓侂胄請到葉適到家中作上賓。就在賓主敘談間,僕人送上一張名片,說是門外有貴客求見。韓侂胄一看名片,只見上面寫著「水心葉適候見」。這下可給弄糊塗了,難道有兩個葉適不成?坐在堂上的難道不是葉適嗎?而門外的到底是何人?客人們也都奇怪起來。
韓侂胄說:「敢冒用葉適的名字的,決不是等閒之輩。」就讓門人請他進來。
一個儀表堂堂、氣度不凡的人出現在主賓眼前,韓侂胄按待客的禮節接待他,心中想著怎樣讓他自露馬腳,就歷舉葉適的文章考考他。
來人神色一點也不慌張,胸有成竹似地說:「這都是我年輕時寫的文章,如今看起來是淺薄了,所以後來都改寫了。」
韓侂胄每聽一篇來人誦出的改寫文章,覺得真的比原本好,越聽越覺得來人不是等閒之輩,就延請他到書院用餐。飯後,又拿出好畫來,繼續探探對方的實力。韓侂胄先拿出一幅當年楊貴妃的書畫卷來,令他在卷後題跋,來人索了筆振筆即就:「開元天寶間,有如此姝,當時丹青,不及麒麟凌煙,而及諸此。吁!世道叛矣。水心葉某跋。」
接著韓又展出北宋書畫家米芾的帖子,同樣請他題跋。
米芾行書《淡墨秋山詩帖》。(公有領域)
來人立即題跋云:「米南宮筆跡,盡歸天上,猶有此紙散落人間。吁!欲野無遺賢難矣。」他不僅題跋,又托意反諷了當時時政, 遺賢在野。
兩卷書畫之後,又展開了數卷,來人的題跋都是辭簡意足,才情流露。座上客人無不震驚。韓侂胄大喜,就悄悄告訴他說:「水心先生已經在這裡了,天下可有兩個水心嗎?」
來人毫不慌張、害怕,笑著答道:「天下的才士如水心這般一等人才,並不少啊,多得不可車載斗量。再說今日我若不假水心先生之名,可能進不了此門吧。」
韓侂胄表示同意,心想好好栽培、重用此人。這個來人叫陳讜,建寧人,後來舉進士。
不過,畢竟真金耐得住歲月的淘洗,後來陳讜舉了進士卻也沒留下什麼功業,畢竟改造別人的文章容易,原創難為。葉適本人則是名留史載,人家都知道他是南宋時期重要的儒家學派--「永嘉學派」集大成的人物,學問講究經世致用為主(人稱「事功學派」、「功利學派」),當時與朱熹理學相抗衡。其後,他對清代的學術發展也起了影響,被推崇為乾嘉考據學精神先驅。
(資料來源:元‧白珽《湛淵靜語》)
(-民間傳說故事系列-待續)
[1] : 葉適(西元1150~1223年,字正則,號水心)是永嘉人,淳熙進士,官知建康府兼江淮制置使,遷寶文閣學士。其學以尚實致用為主(一說功利尚實),與當時性理之學相抗衡,又對古人及古書作大膽之譏評。著有《水心文集》、《習學記言》。@*#


十八學士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十八學士是指北周、唐朝時的十八位知識份子。
北周時期
北周武帝建德六年(577年),周武帝率軍攻下鄴城,北齊滅亡。陽休之、袁聿修、李祖欽、元脩伯、司馬幼之、崔達拏、源文宗、李若、李孝貞、盧思道、顏之推、李德林、陸乂、薛道衡、元行恭、辛德源、王劭、陸開明等十八人隨周武帝西行入北周長安,是為十八學士之始

唐太宗時期
唐太宗在做秦王時建「文學館」,收聘賢才,以杜如晦、房玄齡、于志寧、蘇世長、姚思廉、薛收、褚亮、陸德明、孔穎達、李玄道、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顏相時、許敬宗、薛元敬、蓋文達、蘇勗十八人並為學士。[1]復命畫家閻立本為十八學士畫像, 即為《十八學士寫真圖》,褚亮題贊。當時獲唐太宗選入文學館者稱為「登瀛洲」,後人有所謂「十八學士登瀛洲」,又因唐太宗常與門下十八學士弈棋,後人因此畫有《十八學士弈棋圖》。

唐玄宗時期
唐玄宗開元時,於上陽宮食象亭,以張說、徐堅、賀知章、趙冬曦、馮朝隱、康子元、侯行果、韋述、敬會真、趙玄默、毋煚、呂向、咸廙業、李子釗、東方顥、陸去泰、余欽、孫季良為十八學士,命董萼畫像,[2]並記錄所有十八學士的姓名、表字、爵位、籍貫等。

五代時期
五代楚國君王馬希范在位時曾倣照唐太宗設天策府文學館的先例,以幕僚李鐸、潘玘、拓跋恆、李皋、李莊、徐收、彭繼英、廖匡圖、徐仲雅、鄧懿文、李松年、衛曮、彭繼勛、蕭銖、何仲舉、孟玄暉、劉昭禹等十八人為學士,號稱「天策府十八學士」。[3]

參見
十八學士,茶花的品種,有粉十八學士、紅十八學士、白十八學士三種,全是單色系的。金庸也在《天龍八部》中提到「十八學士」的茶花品種。但純粹是虛構的。[4]

----------------------------------------------------

29381f30e924b899f586f3336f061d950a7bf607a50f4bfbfbedab6461e4e996f636afc378311ed5dcc451da81cb39dbaf43925dd1160924ab18303d77094b36acaf2edd1572bce28c1001e93901933ec75c10385343fbf2131f5228b17eca8065388f8e9f2f070828381f30b12b79a2a8014c086e06f08fcaef76094b36acaf9b3d63f77dd98d1000e99cd829381f30e924b899f586f3336f061d950a7bf607 (1)dcc451da81cb39dbaf43925dd1160924ab18303d (1)  

“十八學士”是唐李世民為秦王時,於宮城西開文學館,羅致四方文士,以杜如晦、房玄齡、陸德明等十八人,分為三番,每日六人值宿,討論文獻,商略古今,號為十八學士。後世多以此為畫題。此幅名為《十八學士圖》,畫面上卻只畫其中四學士正在品評畫卷,四學士神情風度皆不同,連僮僕也各有姿態。用筆工整,描畫細緻,有院體之風。桌椅欄杆也寫實逼真,突出大同質感,推測此畫作者也是界畫高手

傳世名畫《十八學士圖》 - 李梨- 李梨

《十八學士圖》
宋佚名絹本設色縱174.1厘米橫103.1厘米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幅《十八學士圖》畫面上只畫其中四學士,正在對著畫卷品頭論足,四學士的舉止神情各異,他們的僮僕裝束不同。有明顯的界畫風格

傳世名畫《十八學士圖》 - 李梨- 李梨

《題閻立本十八學士圖》

- 詩詞正文

閻公十八學士圖,當時妙筆分錙銖。
惜哉名姓不題別,但可以意推形模。
十二匹馬一匹驢,五士無馬應直廬。
五鞍施狨乃禁從,長孫房杜王魏徒。
一人醉起小史扶,一人欠伸若挽弧。
一人觀鵝憑欄立,一人運筆無乃虞。
樹下樂工鳴瑟竽,八士環列按四隅。
笑談散漫若飲徹,盤盂杯勺一物無。
坐中題筆清而癯,似是率更閒論書。
其中一著道士服,又一道士倚枯株。
三人傍樹各相語,一人擊帶行徐徐。
後有一人豐而鬍,獨吟芭蕉立踟躕。
一時登瀛客若是,貞觀治效真不誣。
書林我曾昔曳裾,三局腕脫幾百儒。
雄文大筆亦何有,餐錢但日靡公廚。
邦家治亂一無補,正論出口遭非辜。
時危玉石一焚掃,覽畫思古為嗟籲。
傳世名畫《十八學士圖》 -李梨-李梨

十八學士登瀛洲图轴-仇英(明) 223.2x102公分 绢质 青绿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工笔 界画 皴法 人物衣紋描法(勻稱線條) 苔点

唐太宗得杜如晦、房玄齡等十八人佐政而興邦。後命閻立本圖像,褚亮為贊,題名字爵里,號十八學士,藏之御府,時人謂之登瀛洲。本幅繪十八學士集聚園林,文酒相會之景況,畫筆雖佳,然青綠設色略覺鮮麗,當出於好手仿仇英之作。仇英(約西元一四九四-一五五二年)字實父,號十洲。江蘇太倉人。本為漆工,後從周臣學畫,為明朝四大家之一。

仇英(約西元一四九四-一五五二年),江蘇太倉人。字實父,號十洲。年青時曾為漆工,後遇周臣,經其指授,漸有名於藝壇。工畫山水、人物,為明四大家之一。唐太宗時,由於杜如晦、房玄齡等十八位賢臣的輔佐,唐室得以興盛,所以太宗即命閰立本為這十八學士畫像,自此「十八學士圖」便成為我國繪畫的一個重要題材。本幅設色明艷,畫十八學士群聚園林,文酒相會的場面,人物姿態鮮活。

傳世名畫《十八學士圖》 - 李梨- 李梨

文徵明(款) 十八学士图 手卷

十八學士登瀛洲

十八學士登瀛洲”首出唐太宗時期。大詩人李白在《夢遊天姥吟留別》一詩中有“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之名句。“瀛洲”為神話中神仙所居之山名。《史記·秦始皇紀·二十八年》稱齊人徐市等上書秦始皇,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供仙人居住的神山。後又增加岱輿、員嶠二山,共為五山。
唐太宗李世民在長安城設文學館,邀大行台司勳郎中杜如晦、記室考功郎中房玄齡、太學博士陸德明及孔穎達、王府記室參軍事虞世南和姚思廉、蔡允恭、顏相時、於志寧、許敬宗、蘇世長、李玄道、薛元敬、薛收、李守素、蓋文達、褚亮、蘇勗共十八人常討論政事、典籍,當時稱之為“十八學士”。唐太宗命大畫家閻立本(?-673)為十八學士畫像即“十八學士寫真圖”,褚亮題贊。當時被唐太宗選入文學館者被稱為“登瀛洲”。這就是“十八學士登瀛洲”之來歷。

親王李世民對“十八學士”非常重視。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被立為皇太子,入主東宮,天策府文學館被解散,但文學館裡的“十八學士”中的大部分人仍追隨李世民,為世民所重。如太子東宮府的官屬,據《資治通鑑》卷一九一載:高祖“以宇文士及為太子詹事,長孫無忌、杜如晦為左庶子,高士廉、房玄齡為右庶子,尉遲敬德為左衛率,程知節為右衛率,虞世南為中舍人,褚亮為捨人”,東宮府的官屬是由高祖李淵任命的,任誰與不任誰當然由高祖決定,而不能完全取決於李世民。然而,就是由高祖任命的九人中,原文學館學士就有四人,可知在東宮府官屬的任命上,李世民是提過建議或做過工作的。武德四年,李世民即皇帝位,九月初“置弘文館於殿側,精選天下文學之士虞世南、褚亮,姚思廉、歐陽詢、蔡允恭、蕭德言等,以本官兼學士,令更日宿直,聽朝之隙,引入內殿,講論前言往行,商榷政事,或至夜分乃罷。”隨後,蓋文達、許敬宗也相繼兼任弘文館學士。這裡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弘文館學士的任命權全在李世民手中,故八人中,原文學館學士就佔了六個席位;二是從時間上看,八月即位,九月初就置館招人,時間上之緊急透露出心情上的迫切。由此可見,李世民即皇帝位後對“十八學士”仍然十分器重。“十八學士”是一群博覽古今、明達政事、善於文辭的文人。入唐前,其中的大部分人就已經是名重四方、譽傾一時的知名人物了。幫助太宗打天下,爾後又直接策劃玄武門事變,幫助太宗取太子位。太宗貞觀年間的文化建設工作基本上是由“十八學士”完成的。“十八學士”幫助唐太宗打天下、治國家。太宗即位後,又以他們去輔佐太子。在唐初政治舞台上,“十八學士”是一個產生過重要影響的文人集團。

唐朝初期,全國共計1255個縣,衡水縣籍的孔穎達和蓋文達,一同享受到如此高尚的榮譽,已成為世人之美談,因此,“衡水”之名朝野皆知。衡水縣城的官吏、儒士們皆引以為榮。秦王李世民由武功轉為文治,在他的天策府裡開設文學館,廣招天下賢能學士入館,先後入選的有房玄齡、孔穎達等十八人,號稱“十八​​學士”。李世民給他們優以尊禮,予以厚祿,入閣<?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諸君,皆享用五品珍膳。還令大畫家閻立本為諸名士寫真畫像、大文豪褚亮題寫頌讚,懸於凌煙閣。李世民每當入朝面君事罷回府,常引見學士們,討論墳籍,商略前載,儒雅之風,曠古稀有,君臣親近之恩,百代罕及。時人也因能入選進文學館而感到無比榮耀,唐書記載:“預入館者,時所傾慕,謂之'登瀛洲'”。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十八學士登瀛洲”的故事。“瀛洲”一詞來自《史記·秦始皇紀·二十八年》稱齊人徐市等上書秦始皇,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供仙人居住的神山。

秦王李世民由武功轉為文治,在他的天策府裡開設文學館,廣招天下賢能學士入館,先後入選的有房玄齡、孔穎達等十八人,號稱“十八​​學士”。李世民給他們優以尊禮,予以厚祿,入閣諸君,皆享用五品珍膳。還令大畫家閻立本為諸名士寫真畫像、大文豪褚亮題寫頌讚,懸於凌煙閣。李世民每當入朝面君事罷回府,常引見學士們,討論墳籍,商略前載,儒雅之風,曠古稀有,君臣親近之恩,百代罕及。時人也因能入選進文學館而感到無比榮耀,唐書記載:“預入館者,時所傾慕,謂之'登瀛洲'”。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十八學士登瀛洲”的故事。“瀛洲”一詞來自《史記·秦始皇紀·二十八年》稱齊人徐市等上書秦始皇,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供仙人居住的神山

传世名画《十八学士图》 - https://goo.gl/4qggDl 

-----------------------------------------

 

唐十八學士
同義詞 十八學士(唐太宗時期十八學士)一般指唐十八學士
唐太宗李世民在長安城設文學館,王府屬杜如晦、記室房玄齡、虞世南、文學褚亮、姚思廉、主簿李玄道、參軍蔡允恭、薛元敬、顏相時、諮議典籤蘇勗、天策府從事中郎於志寧、軍諮祭酒蘇世長、記室薛收、倉曹李守素、國子助教陸德明、孔穎達、信都蓋文達、宋州總管府戶曹許敬宗共十八人常討論政事、典籍,當時稱之為“十八學士”。
復命畫家閻立本為十八學士畫像,即為《十八學士寫真圖》,褚亮題贊。當時被唐太宗選入文學館者被稱為“ 登瀛洲 ”,後人有所謂“十八學士登瀛洲”。
中文名 唐十八學士 組 成 杜如晦、房玄齡、虞世南等 所處朝代 唐朝 人 數 18

秦王時建“ 文學館 ”,收聘賢才,以杜如晦、房玄齡、於志寧、蘇世長、姚思廉、薛收、褚亮、陸德明、孔穎達、李玄道、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顏相時、許敬宗、薛元敬、蓋文達、蘇勗十八人並為學士。復命畫家閻立本為十八學士畫像,即為《十八學士寫真圖》,褚亮題贊。當時被唐太宗選入文學館者被稱為“ 登瀛洲 ”,後人有所謂“ 十八學士登瀛洲 ”,又因唐太宗常與門下十八學士弈棋,後人因此畫有《十八學士弈棋圖》。[1]
唐玄宗
唐玄宗開元時,於上陽宮食象亭,以張說、徐堅、賀知章、趙冬曦、馮朝隱、康子元、侯行果、韋述、敬會真、趙玄默、毋煚、呂向、咸廙業、李子釗、東方顥、陸去泰、餘欽、孫季良為十八學士,命董萼畫像,並記錄所有十八學士的姓名、表字、爵位、籍貫等。[2]
五代
五代楚國君王馬希範在位時曾仿照唐太宗設天策府文學館的先例,以幕僚拓跋恆、廖匡圖、李弘皋、徐仲雅等十八人為學士,號稱“ 天策府十八學士”。《資治通鑑》二八二卷載:“楚王希範始開天策府,置護軍都尉、領軍司馬等官,以諸弟及將校為之。又以幕僚拓跋恆、李弘皋、廖匡圖、徐仲雅等十八人為學士。”
紀事
唐武德九年(626)六月三日夜,秦王李世民帶兵入玄武門,誅幼弟李元吉,殺皇儲李建成,廢長奪嫡,入主東宮。這就是震古懾今的玄武門之變。這樣的大手筆並非李世民的個人智慧所能書寫,秦府十八學士為此宵衣旰食、匍匐案頭,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武德三年,秦王平定王世充歸來,高祖一時高興,“以李世民為天策上將,設天策府,置官屬”,李世民抓住了這個機會,開文學館,延納當時英俊,秦府十八學士應運而生。十八學士的人員構成很有代表性:心腹謀士,如杜如晦、房玄齡;儒士學者,如陸德明、孔穎達;能對李淵產生影響的,如蘇世長、顏相時;代表地方宗法勢力的,如士族首領李守素。這些人多數是隋朝舊臣,或出於洛陽王世充的舊部,如今為了共同的目標走到一起來了。李世民是個捨得投資的人,除了食有魚、出有車,十八學士一律配享五品俸祿,又命當時的著名畫師閻立本為他們畫像,“藏諸凌煙閣,留待後人看”。這一段風流閒散的日子並不長久,李世民跟他們談論了一陣子文史,研討了幾次經籍,很快把“爭嗣”的主題提到了議事日程上面。李世民習慣於“夜辦公”,常常是聞雞即起、深夜問計,十八學士只好“更日值宿”,以應人主的不時之約。這些人中間,數司勳郎中杜如晦、考功郎中房玄齡最得倚重,房“善建嘉謀”,杜“臨機能斷”,王朝馬漢,一哼一哈,在李世民篡嗣奪嫡的鬥爭中數出奇計、力挽危局,立下了蓋世功勳。
玄武門兵變不久,李淵遜位,李世民新登大寶,開創了余響千古的貞觀之治。新時代來臨了,大唐官僚制度開始了新的運作,十八學士的最後出路成為唐太宗心頭的一塊難解之結:弒兄奪位不是一段光彩的歷史,倘若皇帝原是一個偷兒,大臣又是偷兒的幫兇,那麼萬民之口流蜚成川,豈非洪水滔滔?皇帝有夜間磨牙的習慣,股肱大臣卻是曾經睡在床鋪對面的兄弟,那麼“天顏既凋”,天威焉存呢?——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這種賈雨村式的陰暗心理消耗了李世民的大半聰明。
李世民史稱“英主”,搞平衡術也是別出心裁。至貞觀二年,十八學士全數加官封爵,房玄齡、杜如晦位列尚書省左右僕射,其尊榮顯貴,極一時人望。非常蹊蹺的是,他竟在身邊安插了一個李建成的舊臣,特許他參知軍機、風聞言事,每有奏議,“輒和顏嘉許”。此人就是歷史上享有“直臣”之譽的魏徵。李世民的黑哨一吹,十八學士看到了一張醒目的黃牌: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夾緊屁股做人吧,可別讓魏徵逮住了你的尾巴!秦府文學館鵠立在初唐的斜陽西風裡,階前碧草,凋盡了昔日的芳華。貞觀三年冬,杜如晦抑鬱而死。房玄齡兔死狐悲,懷舊傷情,佝曲的背脊從此就沒有挺直過。李世民的貞觀之治,房玄齡用了畢生的精力參與著、維護著、奉獻著,但要論起治國的政績,竟是“遊龍過江,無跡可尋”。房玄齡是聰明的,長期以來混跡政壇,慣看水生風起、雲卷雲舒,他是懂得一點黃老謙退之術的,寧可做縮頭烏龜被人遺忘,也不願稍露“圭角”使人心生怵惕。無聲無臭的日子飛快地過去,房玄齡的國史編修初見成果,他臨深履薄的政治生涯也終於走到了盡頭。貞觀十年,李世民違背祖制強索《太宗實錄》御覽,戰戰兢兢的房玄齡只能放棄原則,把武德、貞觀兩代的“起居注”呈送御前。李世民翻閱細目,一眼就看到了“玄武門之變”,不禁雷霆震怒,指著房玄齡的鼻子大發天威:“狂奴故態!何欺吾太甚也!”房玄齡鎩羽回鄉。自此,十八學士的身價一落千丈。
貞觀十二年,太子左庶子於志寧遭太子李承乾刺殺。於志寧僥倖未死,稱病不朝。次年,他的母親去世,解職丁憂。三年期滿,他的父親病故,繼續丁憂。貞觀後十年,能說會道的於志寧竟沒有上疏言事的記錄,他的話語功能完全喪失了。十八學士中,李守素是閉口不談政治的譜牒專家,他在山東世族裡有相當的號召力,當初李世民把他請進文學館多半是出於“統戰”的需要,現今江山已定、天下大治,“統戰”的事情擱置一邊,他就被遺忘在淼如煙海的譜牒文獻裡。貞觀十二年,李守素受命重訂《氏族志》,李世民了無意趣地審閱著誌稿,發現山東李姓竟列於皇族同姓之前,鼻孔裡哼了一聲,按下奏表,再無下文。翌年,李守素一連三個月沒有領到薪俸,感覺到秋涼漸濃,寒流襲至,旋即交了一份辭呈,灰溜溜地捲起鋪蓋走人了……十八學士平靜地退出了初唐的政治舞台,就像風掃落葉,了無痕跡。
這中間,慣於“面刺君過”的魏徵始終保持著沉默,也許魏徵的存在,僅僅是初唐政治的一種特殊需要——貞觀十七年,魏徵剛剛去世,唐太宗就把他的墓碑給掀翻。
李守素貞觀初年卒(《舊唐書》),《氏族志》是高士廉等於貞觀六年起修訂,何來李守素十二年重訂《氏族志》。
《貞觀政要》文史二十八記載唐太宗對宣武門之變要求“直書其事”,“狂奴故態”之語何見於史?
《題閻立本十八學士圖》
詩詞正文
閻公十八學士圖,當時妙筆分錙銖。
惜哉名姓不題別,但可以意推形模。
十二匹馬一匹驢,五士無馬應直廬。
五鞍施狨乃禁從,長孫房杜王魏徒。
一人醉起小史扶,一人欠伸若挽弧。
一人觀鵝憑欄立,一人運筆無乃虞。
樹下樂工鳴瑟竽,八士環列按四隅。
笑談散漫若飲徹,盤盂杯勺一物無。
坐中題筆清而癯,似是率更閒論書。
其中一著道士服,又一道士倚枯株。
三人傍樹各相語,一人擊帶行徐徐。
十八學士圖
十八學士圖(5張)
後有一人豐而胡,獨吟芭蕉立踟躕。
一時登瀛客若是,貞觀治效真不誣。
書林我曾昔曳裾,三局腕脫幾百儒。
雄文大筆亦何有,餐錢但日靡公廚。
邦家治亂一無補,正論出口遭非辜。
時危玉石一焚掃,覽畫思古為嗟籲。
十八學士登瀛洲
“十八學士登瀛洲”首出唐太宗時期。大詩人李白在《夢遊天姥吟留別》一詩中有“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之名句。“ 瀛洲 ”為神話中神仙所居之山名。《史記 ·秦始皇紀·二十八年》稱齊人徐巿等上書秦始皇,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供仙人居住的神山。後又增加岱輿、員嶠二山,共為五山。
唐太宗李世民在長安城設文學館,邀大行台司勳郎中杜如晦、記室考功郎中房玄齡、太學博士陸德明及孔穎達、王府記室參軍事虞世南和姚思廉、蔡允恭、顏相時、於志寧、許敬宗、蘇世長、李玄道、薛元敬、薛收、李守素、蓋文達、褚亮、蘇勗共十八人常討論政事、典籍,當時稱之為“十八學士”。唐太宗命大畫家閻立本(?-673)為十八學士畫像即“十八學士寫真圖”,褚亮題贊。當時被唐太宗選入文學館者被稱為“登瀛洲”。這就是“十八學士登瀛洲”之來歷。
秦王李世民對“十八學士”非常重視。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被立為皇太子,入主東宮,天策府文學館被解散,但文學館裡的“十八學士”中的大部分人仍追隨李世民,為世民所重。如太子東宮府的官屬,據《資治通鑑》卷一九一載:高祖“以宇文士及為太子詹事,長孫無忌、杜如晦為左庶子,高士廉、房玄齡為右庶子,尉遲敬德為左衛率,程知節為右衛率,虞世南為中舍人,褚亮為捨人”,東宮府的官屬是由高祖李淵任命的,任誰與不任誰當然由高祖決定,而不能完全取決於李世民。然而,就是由高祖任命的九人中,原文學館學士就有四人,可知在東宮府官屬的任命上,李世民是提過建議或做過工作的。武德十年,李世民即皇帝位,九月初“置弘文館於殿側,精選天下文學之士虞世南、褚亮,姚思廉、歐陽詢、蔡允恭、蕭德言等,以本官兼學士,令更日宿直,聽朝之隙,引入內殿,講論前言往行,商榷政事,或至夜分乃罷。”隨後,蓋文達、許敬宗也相繼兼任弘文館學士。這裡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弘文館學士的任命權全在李世民手中,故八人中,原文學館學士就佔了六個席位;二是從時間上看,八月即位,九月初就置館招人,時間上之緊急透露出心情上的迫切。由此可見,李世民即皇帝位後對“十八學士”仍然十分器重。“十八學士”是一群博覽古今、明達政事、善於文辭的文人。入唐前,其中的大部分人就已經是名重四方、譽傾一時的知名人物了。幫助太宗打天下,爾後又直接策劃玄武門事變,幫助太宗取太子位。太宗貞觀年間的文化建設工作基本上是由“十八學士”完成的。“十八學士”幫助唐太宗打天下、治國家。太宗即位後,又以他們去輔佐太子。在唐初政治舞台上,“十八學士”是一個產生過重要影響的文人集團。
唐朝初期,全國共計1255個縣,衡水縣籍的孔穎達和蓋文達,一同享受到如此高尚的榮譽,已成為世人之美談,因此,“衡水”之名朝野皆知。衡水縣城的官吏、儒士們皆引以為榮。秦王李世民由武功轉為文治,在他的天策府裡開設文學館,廣招天下賢能學士入館,先後入選的有房玄齡、孔穎達等十八人,號稱“十八學士”。李世民給他們優以尊禮,予以厚祿,入閣諸君,皆享用五品珍膳。還令大畫家閻立本為諸名士寫真畫像、大文豪褚亮題寫頌讚,懸於凌煙閣。李世民每當入朝面君事罷回府,常引見學士們,討論墳籍,商略前載,儒雅之風,曠古稀有,君臣親近之恩,百代罕及。時人也因能入選進文學館而感到無比榮耀,唐書記載:“預入館者,時所傾慕,謂之'登瀛洲'”。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十八學士登瀛洲”的故事。“瀛洲”一詞來自《史記 ·秦始皇紀·二十八年》稱齊人徐巿等上書秦始皇,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供仙人居住的神山。
擴展閱讀
十八學士,茶花的品種,有粉十八學士、紅十八學士、白十八學士三種,全是單色系的。金庸也在《天龍八部》中提到“十八學士”的茶花品種。但純粹是虛構的。[3]

-----------------------------------------

15971603_7

十八學士圖的觀念與模式研究

【肖 曉】 2013-03-21 16:29:23

  「十八學士」是中國古代繪畫藝術的經典題材。這一題材在唐朝出現,自唐太宗起,武則天、唐玄宗時期都相繼延續著這一題材,使得後世不單在繪畫作品中多有表現,在民間的工藝作品中也把「十八學士」作為一個重要的表現題材。這種「模式」的延續,從某種程度上顯示了中國古代繪畫有著一條清晰連貫、線性發展的觀念「歷史」。前人對於「十八學士圖」的論述多集中於閻立本《秦府十八學士圖》的研究以及對「十八學士」的細節考證,但對於「十八學士圖」這一人物畫經典模式的總結與歸納卻少有人提及。本文從厘清歷代十八學士圖的本體情況出發,進而探究這類圖像的觀念與模式。

  一、歷代十八學士圖

  「十八學士」這一題材在唐太宗朝便已出現。比較可靠的文獻記載有《舊唐書》和《歷代名畫記》。據《舊唐書‧褚亮傳》記載「:始太宗既平寇亂,留意儒學,乃於官城西起文學館,以待四方文士……尋遣圖其狀貌,題其名字、爵裡,乃命亮(褚亮)為之像贊,號《十八學士寫真圖》,藏之書府,以彰禮賢之重也。……預入館者,時所傾慕,謂之『登瀛洲」』。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記載:閻立本,初為太宗秦王庫直。武德九年,命寫秦府十八學士,褚亮為贊。閻立本的《十八學士寫真圖》現已夫傳,根據《舊唐書》中所說,不難看出《十八學士寫真圖》是秉承著「成人倫、助教化」的功利思想,有著強烈的政治色彩,是為「彰禮賢之重」。武則天時,「北門學士」多參預機密,議論政事,「張易之、昌宗嘗命畫工圖寫武三思及納言李嶠、鳳閣侍郎蘇味道、夏官侍郎李迥秀、麟台少監王紹宗等十八形象,號為《高士圖》。」開元年間,唐玄宗在長安上陽宮食象亭,下詔以張說、徐堅、賀知章等為十八學士,並命董萼畫像,御制贊,此乃千秋翰苑盛事。除了這些御制圖畫以外,韓混的《瀛洲學士圖》也是與「十八學士」有關繪畫作品。至於唐以後的繪畫作品,鑒於文獻記載的繁雜,現根據《中國書畫全書》等資料制成表格,予以歸納。

     唐以後《十八學士圖》的作品有關信息一覽表

  年代   人名     作品名           備注

  五代   周昉     十八學士圖   唐十八學士圖、五代周文矩十八學士圖,宣和畫譜載。中國書畫全書,張丑,真跡日錄,395頁

  北宋   宋徽宗    十八學士圖  中國書畫全書多處記載,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北宋   宋欽宗    十八學士圖 中國書畫全書,書畫史,宋欽宗條

  南宋 (傳)劉松年  十八學士登瀛 中國書畫全書,紅豆樹館書畫記圖710—711

  元代 王振鵬 十八學士圖 中國書畫全書,書畫史,610頁

  明代 仇英 十八學士圖卷/十 中國書畫全書,十百齊書畫錄,八學士登瀛圖軸 P693/P690/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明代 沈周 十八學士圖卷

  明代 杜堇 貞觀十八學士圖屏 現藏於上海博物館

  明代 李智福 十八學士四軸 中國書畫全書,式古堂書畫匯考,791頁

  清代 孫祐、周鯤、 十八學士圖 中國書畫全書,758頁 丁觀鵬

  清代 杜元枝 十八學士圖 中國書畫全書,墨香居畫識,杜 登瀛圖 元枝條,717頁

  從上表所列畫家人名看,我們可以把十八學士圖的畫家群分為兩個部分:一是皇帝或者御用畫家,以唐代三朝宋徽宗、欽宗為代表,大體上是為了表達皇帝的意志。北宋郭若虛為這類作品作一注腳:「蓋古人必以聖賢形像、往昔事實,含毫命素。制為圖畫者,要在指鑒賢愚,發明治亂。故魯殿紀興廢之事,麟閣會勳業之臣,跡曠代之幽潛,托無窮之炳煥」。麟閣會勳業之臣大概與唐十八學士、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類似,故這類畫是為了「指鑒賢愚,發明治亂」,為朝廷樹立一群榜樣,使得「天下士夫,無不以人選為無上榮光」,其作用和目的在於「(上)又降以溫顏,禮教甚厚,由是天下歸心,奇傑之士,鹹思自效,於時預人路者,時所傾慕,謂之登瀛洲雲。」這是為了宣揚統治者個人恩威和其廣納賢良的態度,給予文人士子一個可以追逐的目標;另一類則是文人身份的畫家,以王振鵬、沈周、仇英為代表。像王振鵬這類「仁宗詔畫殿壁稱旨欲官不受,賜號孤雲處士」嘲這樣的隱士,卻對十八學士圖情有獨鐘,「生平止畫十八學士圖一卷」。顯而易見,文人畫家與御旨畫家的出發點有著明顯的不同,他們也許只是單純的對與明君賢臣的感懷,也許為了以畫勸諫統治者等等,總之,他們是處於在野的文人的「聲音」。雖然這兩類人都是取自「十八學士圖」這一模式,但其實他們所要表達的觀念卻是不大相同的。這也是中國繪畫的一大「特色」——用固定的模式去表達不同的觀念或者內容。我們還可以通過對歷代《十八學士圖》的題記、跋文的分類組合,分析出不同身份的人對於《十八學士圖》的看法也是不盡相同的。

  二、十八學士圖圖像所表達的觀念與模式

  「十八學士圖」是我國繪畫史上的一個重要的題材,自閻立本的《秦府十八學士圖》之後歷代又產生了許多變化。唐代宮廷畫家閻立本所繪原圖早已不復存在,後各代畫家競相仿效,並不斷加以創新,出現了許多的摹本。自閻立本《秦府十八學士圖》產生以來,從「十八學士」這一題材中逐漸演化出三種圖式:一類是閻立本所畫的最基本的肖像畫式的十八學士圖;第二類是琴棋書畫分段式的十八學士圖;第三類是描述十八學士聚會、游山玩水式的十八學士圖

  (一)肖像畫式的《十八學士圖》:政治主題的表達

  最早的《十八學士圖》乃是御制的產物,從某種程度上便帶有政治色彩。唐代是中國古代閥門制度慢慢消解的時代,唐代沿用了隋朝的科舉制度使得更多的寒門士子能夠登上政治舞台。同時,政府也采取各種措施,鼓勵文人士子對於文事、功業的追求。《十八學士圖》的制作便是其中的措施之一:

  《舊唐書》中說:「尋遣圖其狀貌,題其名字、爵裡,乃命亮(褚亮)為之像贊,號《十八學士寫真圖》」。於是,我們可知閻立本的《秦府十八學士圖》」與褚亮的《十八學士贊》是互相配備的。這樣的形式早在東晉的人物畫中就已經出現。《秦府十八學士寫真圖》現已不存,根據王世貞所見《石刻十八學士圖》,「余嘗見此石本,無他布置景物,止一人一像。」再閻立本《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圖》也作這樣的構圖,由此推出最初的《秦府十八學士寫真圖》的構圖布置也可能是如此。離閻立本最近的韓混也曾畫過「十八學士」題材的作品——瀛洲學士圖。在宋韓子蒼《題韓混畫瀛洲學士圖》中有類似於王世貞《石刻十八學士圖》一文的描述,而且也沒有琴棋書畫分段圖式和聚會的描述,大概也可以推測韓混《瀛洲學士圖》應該也是像閻立本所畫的那樣一人一像。

  與閻立本《秦府十八學士圖》性質相同的繪畫,在唐以前也多有出現。漢代的「以忠以孝,盡在於雲台;有烈有勳,皆登於麟閣。即使閻立本本人也畫過多幅類似性質的作品,如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像。從繪畫的功能性上來說,人物畫產生基本上是以為政治服務和教化功能為主,更不用說這種由皇帝下旨御制的作品。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中說:「見善足以戒惡,見惡足以思閒。留乎形容,式昭盛德之事;具其成敗,以傳既往之蹤。」唐代的十八學士圖是為了彰顯「賢人」的盛德,帝王的禮賢下士,注重功臣賢士,樹立榜樣的作用。基於這類政治要求、教化功能,十八學士圖的構圖只能選擇肖像畫的方式,因為這樣的構圖方式很容易讓人看明白,使人興「拜服之感」。也是因為這類要求,使得人物畫在唐代的構圖方式末能得到新的突破。

  宋代宋徽宗所畫的《唐代十八學士圖》也是采用肖像畫的方式。上有宋徽宗的題詩以及蔡京的跋文,宋徽宗在詩中自詡為唐太宗,宋代堪比唐代,想要讓文人士子為其效力,而蔡京在其後的跋文中則說宋代更勝於唐代,直追三代,顯示 宋代賢人樂士非唐代可比的自負心理。這種為粉飾太平,安慰自己的目的在君臣二人的題詩和跋文中很明顯的表達了出來。

  (二)琴棋書畫四格構圖模式的《十八學士圖》:文人閒暇生活的表達

  宋代十分優待知識分子,十分重視文教建設。就在宋初時,宋代錄取進士的人數也比唐代多了數十倍,這樣為文人提供了大量的的進仕的機會。馬茂軍、張海沙的《困境與超越——宋代文人心態史》這樣地描述文人士大夫的待遇:宋王 朝給士大夫以很高的政策待遇和優厚的俸祿。通過科舉考試的文人.往往不數年便位至高第,「名卿巨公,皆由此選」,文官政治成為宋代一大特色。而宋王朝給予文官俸祿之厚,賞賜之多,也是前代無法比擬的。由於宋代文官制度和取士原則的改變,文人只需要通過科舉考試便能得到優厚的待遇。在這樣一個政治環境下,文人有了更多的閒暇時間,而這個時期也出現了很多表現這種文人閒暇生活的繪畫作品,如韓熙載夜宴圖、文會圖、十八學士圖。

與唐代相比,宋代出現的十八學士圖已經有了顯著的變化。根據我所掌握的文獻和圖像資料,目前最早使用琴棋書畫四格構圖的是南宋著名的畫家劉松年的一幅《十八學士登瀛圖》。《紅豆樹館書畫記》中說:「圖中所繪十八學土偕行者二偶立者二對弈者二觀書者二會飲者七就幾展卷者一撫琴者一據榻倚幾而傾聽者一,余則樂工六人僕隸三十八人,馬十九匹驢及鷹犬各一,屏帷幾榻盤匜壺樽之屬無算。」從上面所引資料來看,劉松年的《十八學士登瀛圖》已經采用了「琴棋書畫」的布局模式,畫面將十八學士分為四組,或撫琴,或觀書,或讀畫,或對弈。這類模的還有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傳為劉松年的《十八學士圖》和現藏於上海博物院明代杜堇的《貞觀十八學土圖屏》。

我們可以明顯的感覺到宋代和宋以後的一部分《十八學十圖》已經把琴棋書這一觀念注入到畫面當中,構成了新的格局。不但把「琴棋書畫」作為畫面的主題來表現,更是將「十八學士」這一母題分為「琴棋書畫」四個部分來表現。從這些來看,畫家在對「琴棋書畫」強調的同時,表達了這一段時期與唐代不太相同的觀念,他們已經不再對功業有了那麼強凋的向往,十八學士也已經由原來的政治象征身份轉變為文人士大大夫,「十八學士」這一身份的轉變,也使得在畫面的布置由「廟堂」走向「野外」

「琴棋書畫」四格模式的十八學士圖在畫面布置上采用了「樹下人物」的方式,這種形式繪畫在中國繪畫史上很早就就出現了,在漢代和魏晉時期的畫像石、磚上也多有表現。我們最熟的當屬出土於江蘇南京西善橋南朝墓出土的南朝的《竹林七賢與榮啟期》。按照蔡芯圩《唐代本人物畫像研究》一文的劃分法,「十八學士圖」可以劃分到「樹下高士」的行列。以「樹下高士」圖來說,這樣樹下賢者的觀念已經在唐代完全定型,因此日後宋元明清之繪畫裡經常出現這類「樹下高士」的圖像,以宋朝來說就有《聽琴圖》、《文會圖》為最佳的實例。

劉松年和杜堇所畫的《十八學士圖》把唐代閻立本所確立的長卷拆分為「琴棋書畫」四部分,在畫面布置上也不再是簡單的肖像畫式的,繼而變為「樹下高士」的方式來表達。這兩個變化讓我們注意到兩個新觀念:一是透過「琴棋書畫」格局,我們了解「十八學士」身份的轉變,也可以說是文人大夫在社會政治上角色的轉換,而這一轉換是基於文官制度和取士原則的改變而改變的;二是「樹下高士」的畫面布置是為「十八學士」的文人身份做了肯定,也讓文人卸下了「政治角色」走向山林,游藝於琴棋書畫之中。這是中國文人「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理想化觀念,通過《十八學士圖》表現出來。

  (三)聚會式的十八學士圖:閒隱生活的表達

  另一種模式則是以通過描繪十八學士寄情於山水之間,畫面更是以山水為主。這類圖式在明代時期出現的比較多。現藏於台北故宮博務院仇英的《十八學士登瀛圖軸》則屬於這種。這幅作品描繪了十八學士集聚園林,文酒相會之景況,屬青綠山水人物,青綠設色略覺鮮麗,作品虛堂卷幔,珍木垂簷.前臨碧水,後擁雲巒,狀瀛洲之美。

這種樣式的《十八學士圖》在明代大行其道也並非出於偶然。在明確明代特殊的歷史背景的情況下,我們發現了這樣一個特殊的社會狀況——士人階層的擴大。因為「社會經濟的發達與印刷術的普及,使科舉考試的參與者越來多,上升管道因而相對地日趨狹窄,尤其到了明代中期以後,社會上逐漸出現一大批積滯在社會底層的士人。」這種介於官與民之間的社會階層,其特殊性就在於他們有上升為官的可能性卻又長期停留在民的階層。

  處於這種身份的士人,「在中舉當官之外,另外開辟出一條不一樣的人生道路,並且為這種人生建立一套生命價值,這可以說已經是明清社會上一種具有普遍意義的社會性要求.亦即相對於仕宦的閒隱生活。」這種與仕宦生活相對立的生活方式,讓多數不能通過科舉考試一躍而成為統治階層的士人找到了對抗世俗世界,符合自身身份且帶有一定理想的人生境界。「在個人人生的經營上,他們則可能逸出於科舉制度所規范的人生前途,另外開展其社會活動的領域,橫結出不同的社會關系、社會團體,以至構建出不同的社會價值……在這種生活態度的影響下,文人終於找到了一種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文人結社。「文人結社既以明代為最盛,社團類型亦以明代為最備。」在明代文人結社的各種類型中,「純粹之詩社」和「怡老之會社」最符合仇英「十八學士圖」中描述的情況。在人與人的互動關系上,城市中頻繁的社交活動,已使個人得以跨越親族、地域的界限,創造其社會關系,以致組織成許多自願性的團體。文人結社讓有著志同道合的文人之間連結成一個群體,使得文人多在山林之中集會,為「十八學士圖」的轉變提供了現實基礎。《明詩紀事》中說:「結詩會在山中,亦以碧山名社,然止於就諸公之別墅,如二泉精捨、鳳谷行寓、惠巖小築,次第舉會,蓋亦慕修敬之風,而一寄意焉。」文人結社行為作為具有深厚文化內涵的社會生活方式,對文人社會價值觀念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也為《十八學士圖》內涵的變更准備了廣闊的社會意識和歷史文化氛圍。所以,我們在仇英的《十八學士登瀛圖軸》中看到的是群山環繞,亭台樓閣,文人聚會的場景。結社在明代的文人生活中是非常普遍的社會生活行為,這種社會行為意識反映到繪畫上使得「畫面」中出現的十八學士以一種文人結社的方式出現,這也是明代文人「流行心態」在繪畫上的映照。

三、結論

通過對《十八學士圖》特定時期觀念與模式的梳理,我們發現,《十八學士圖》的每個轉變都有著深刻的文化背景和社會背景。從唐代閻立本《秦府十八學士圖》簡單的肖像畫式的樣式,變為宋代「琴棋書畫」四格樣式,再變為明代聚會樣式的《十八學士圖》。畫面十八學士的身份也由建國功臣變為文人士大夫再變為介於士與民的中間階層,這可以說,《十八學士圖》是時代文人的映照。這些變化深究到根源,是因為文官制度、取士原則和整個時代的文人心態的改變

唐初門閥制度稍有瓦解,唐承隋制,為抵抗門閥制度加大科舉取士的范圍,使得越來越多的寒門士子有機會加入到官吏的選拔中來,所以,唐閻立本《秦府十八學士圖》則體現了文人對於國家治理,建功立業的向往。在宋代的《十八學圖》的創作中,因為宋取士的范圍更加擴大,而且兩宋時期文化與藝術異常發達,使得文人參政的熱情消退,政治生活不再是文人的唯一,文人們更加關注的是自身的個人閒暇生活。於是劉松年的《十八學士圖》則演變為「琴棋書畫」樣式用以表現文人的閒暇生活。聚會式的《十八學士圖》則是因為「士人階層」的擴大,在他們還未中舉當官之前抑或致仕期間,他們選擇了一種與仕宦生活完全不同的「閒隱生活」,聚會樣式的《十八學士圖》就是這種生活的體現。

-------------------------------

【千古英雄人物】唐太宗(6) 十八學士 | 唐高祖 | 昭陵六駿 | 李世民 | 大紀元 - https://goo.gl/y5uHq3

圖片搜尋結果

宋徽宗趙佶《文會圖》(《唐十八學士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

圖片搜尋結果

宋劉松年十八學士圖 卷-數位典藏與學習聯合目錄(260951) - https://goo.gl/VcK8Dk

劉松年(活動於1174至1194年前後),浙江錢塘人,居清波門,俗呼為暗門劉。為南宋孝宗年間畫院學生,紹熙年待詔。工畫人物、山水,師張敦禮,神氣精妙,過其師。 唐太宗起文學館,以杜如晦、房玄齡等十八人為學士,分為三番,每日六人直宿,討論墳籍。命閻立本圖像,褚亮為贊,題名字爵里,號十八學士,藏之御府,時人謂之登瀛洲。本幅無作者名款,舊傳為劉松年之作。

--------------------------------------

圖片搜尋結果638944897_m638937699_m638934836_m638939684_m638941619_m  

民國七十三年八月二十日,交通部郵政總局發行了一套序號專210之(七十三年版)《宋人十八學士圖古畫郵票》及原圖卡一組。
此套郵票之發行資料
專210宋人十八學士圖古畫郵票
發行日期:民國73年8月2O日
全張枚數:50(10×5)
用 紙:國產雪面上膠郵字水紋紙
攝 影 者:吳呈芳
承 印 者:中華彩色印刷公司
停售日期:民國74年2月20日
圖 幅:32×47
刷 色:彩色
印 法:平凹版
齒 度:13 1/2
以國立故宮博物院 推薦之宋人十八學士圖古畫為題材,印製郵票一祖。
唐太宗起文學館,收聘賢才,以杜如晦,房玄齡、于志寧、蘇世長、薛收、褚亮、姚思廉、陸德明、孔穎達、李玄道,李守素、虞世南、螢允恭、顏相時、許敬宗、薛元敬、蓋文達,蘇勖十八人,並為學士,旋收卒,複召劉孝孫補之,命閻立本圖像,褚亮為贊,題名字爵里,號十八學士,藏之書府,時人傾慕,謂之登嬴洲。此蓋宋人仿作。原圖為絹本著色畫,分四幅,每幅橫102.9公分,縱173.5公分,分別描繪士大夫行樂於琴、棋、書、畫之神情,筆力蒼勁,古趣盎然。

-----------------------------------------

----圖片搜尋結果

《十八学士图》 - 李梨-----传世名画《十八学士图》 - https://goo.gl/4qggDl

------------------------------

群賢遇明君 方得躍鱗天池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九月 20日, 2016
隋末群雄並起,各方豪傑、能人志士紛紛擇木而棲。虞世南跟隨竇建德,李百藥輔佐輔公祏,褚亮依附薛舉,尉遲敬德投效劉武周,秦叔寶、程咬金投降王世充。他們都是大渴不能擇泉而飲,只要暫時能解渴就趨而飲之;大暑不能擇木而息,只要稍可遮蔭就暫避樹下消暑,並不是找不到真正能飲水休息的地方。這些英雄豪傑、才子碩儒在天下紛亂之際,都在尋覓可投靠的賢明之主,直到唐太宗集兵起義,如撥開烏雲,日月星三辰光照天下,群賢喜見明主,不遠千里奔相歸附。群賢遇明君,才得以展翅高飛,大展鴻圖,成為真正一代豪傑。

太宗識虞世南「五絕」 君臣情深義重

一代書法家虞世南,性格沉默寡慾,篤志勤學,他對經學、文學都有相當的造詣。同郡僧人智永擅長王羲之的書法,在智永的傳授下,習得精髓,圓融遒麗,外柔內剛, 深得二王(王羲之、王獻之)之書法真傳,名聲因此大噪。他與當時的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合稱唐初四大書法家。唐太宗非常喜愛虞世南的字,經常臨寫。虞世南死後, 唐太宗嘆息道:「世南死後,無人可以論書。」

虞世南曾在隋朝為官,隋末跟隨宇文化及,後落入竇建德手中,任職黃門侍郎。太宗滅掉竇建德,引虞世南為秦府參軍,不久轉任記室,並授任弘文館學士。太宗即位時 ,虞世南已年近七十,多次上表請求告老還鄉,都未獲批准。

太宗器重他博學多識,常在處理機要事務的空檔,召他前來共同研讀經學史學,並交流討論。世南性情剛烈,每當論及古先帝王為政得失時,必定想方設法勸諫太宗,所言都有幫助。太宗對侍臣說:「朕在閒暇時與世南談古論今,他如一言有失,就會惆悵不已,他如此誠懇,朕很欣賞。如果群臣都能像世南那樣,天下何愁治理不好呢?」

虞世南對太宗的勸諫總是直言不諱,發乎至誠;而太宗也能虛懷納諫,反躬自省。虞世南曾勸諫太宗「不要以為自己的功勞高過古人而傲慢自誇,不要因為太平日久而安逸懈怠,希望陛下慎終如始,雖有慧星出現,也不足為憂。」太宗嚴肅的說:「我的確頗有自誇自滿之意,看輕天下之士,這是我的罪過。上天顯示異相,應該是這個原因吧?」虞世南也曾諫言對營建高祖的陵墓務必節儉;也關心太宗狩獵安危,希望太宗「時息獵車,且韜長戟」停止打獵,給百代帝王留下典範,永遠光照萬代。虞世南敢直言犯上無隱,多類似這些情況,太宗因此對他更加親近禮遇。曾稱讚世南有五絕 :一是德行,二是忠直,三是博學,四是文辭,五是書翰。

貞觀十二年,虞世南卒,年八十一。太宗哭得很悲痛,將他陪葬昭陵。太宗在親手寫給魏王的書信中說:「虞世南和我如同一體,他沒有一天忘記指出我的缺失,及補充旁人所遺漏的事務,他確實是當代名臣,世人的楷模。」太宗痛惜之情難以言表,為詩一篇,令起居郎褚遂良到虞世南的靈帳讀完然後焚燒,希望虞世南的神識能有所感悟。幾年後,太宗曾在夜裡夢見虞世南,像平生一樣。後來太宗下令在虞世南家設五百僧齋,並為他造了一尊天尊像,以追懷他的美德及太宗的思舊之情。

李百藥遇太宗 老而彌新

李百藥是名臣之子,父親李德林,北齊時官至中書侍郎,撰《齊史》。李百藥自幼受到家庭影響,少年時就好學博聞,七歲就能理解文章大意。有一次家裡的客人讀著名學者徐陵文章,不知出自何典籍,百藥在旁應聲指出其出處,客人聽後大為驚歎。

李百藥在隋開皇初年,步入仕途。年少有才的百藥得到隋文帝賞識,卻招來一些人的嫉妒和誹謗,為避禍,他隨即託病辭官。開皇十九年,再被徵召,承襲父親爵位。吏部尚書牛弘非常欣賞他的才學,皇太子楊勇又召為東宮學士。當時晉王楊廣四處招攬人才,召百藥為幕僚,但百藥稱病推辭,楊廣因此對他懷恨在心。仁壽四年,楊廣即位為隋煬帝後將百藥貶為桂州(今廣西桂林)司馬。

隋末天下混亂,百藥參加了反隋的起義,最後任職於杜伏威軍中。杜伏威及部將輔公祏先後起兵反唐,輔公祏任命百藥為吏部侍郎。有人告知李淵,百藥與輔公祏同反,李淵大怒。雖然後來得到杜伏威命令輔公祏殺百藥的密信,證明百藥與輔並非同黨, 但一直到武德末年,百藥始終未獲唐高祖的任用。

唐太宗即位後,很器重百藥的才華,而李百藥也盡心竭力,發揮所長。貞觀元年(627)召百藥為中書舍人,命其參與修撰《五禮》及律令,又詔他撰北齊史。貞觀二年 ,上《封建論》直言上諫取消諸侯,太宗採納。貞觀五年,作〈贊道賦〉一文以規勸太子。唐太宗見到此賦後非常讚賞,賜百藥彩絹五百段。

貞觀十年(636)完成《北齊書》,賜物四百段。十一年,《五禮》及律令撰成,百藥爵位又從「男」進為「子」。唐太宗曾作《帝京篇》,讓百藥也以此題另作一篇。 唐太宗對百藥的文章極為讚歎:「卿為何身體老邁而才氣如此青壯,年歲老成而意境這麼新穎呢!」貞觀二十二年(648)百藥去世,年八十四。

褚亮步步高升 官位顯赫

褚亮,唐初十八學士之一。從小聰明好學,博覽群書,過目不忘,善文工詩。18歲那年,便造訪了當時的政壇兼文壇名流陳僕射徐陵,且與他商榷文章,徐陵對褚亮的文章見識深表驚異。陳後主也召見他作詩,獲得在座所有人稱善賞識。陳滅亡,入隋為東宮學士。大業中隋煬帝授亮為太常博士。當時,隋煬帝為改制宗廟,亮引經據典,上奏反對,隋煬帝心中極為不悅,誣陷他與楊玄感有牽連,貶亮為西海郡司戶。薛舉稱帝,慕名收攏褚亮,任褚亮為黃門侍郎,委以重要職務。

薛舉滅亡後,太宗聽聞褚亮的名聲,對他深加禮遇。太宗只要有征伐,亮常隨侍跟從,軍中有宴筵,必定請褚亮參加。褚亮也會從容進諫 ,對太宗多有裨益,成為太宗商議決策的重要人物。天下平定之後,太宗提拔各方人才,褚亮步步高升。貞觀元年(627)為弘文館學士,到十六年(642)已進爵為侯,食七百戶。又與杜如晦、房玄齡等十八人為文學館大學士,褚亮寫了一篇像贊,曰〈十八學士寫真圖〉,藏之書府。

太宗征遼東,褚亮已告老還鄉,太宗仍借重褚亮次子遂良隨行。及至褚亮病重時,太宗親自下詔派遣醫生送藥救療,宦官使者每日問候不絕。亮卒年88歲。太宗非常悲痛惋惜,停止登朝一天。追贈為太常卿,陪葬昭陵。

程咬金遇明主 誓死不離唐太宗

程知節,本名咬金。年少時就勇猛無比,善用馬槊(馬上長槍)。大業末年,聚集黨徒幾百人,保衛鄉里,後來依附李密,成了李密最精銳的八千貼身衛隊的頭領,很受器重。李密戰敗,王世充俘獲程知節,任命他為將軍,接遇甚厚。619年(武德二年)因鄙視王世充氣量淺狹、為人多詐,遂與秦叔寶等數十人投唐,從此追隨秦王李世民破宋金剛,擒竇建德,降王世充,每戰都率先衝鋒陷陣,屢建戰功,封宿國公。

武德九年,李建成構陷秦王,秦王身邊的大將一一被調離,程知節被外任為離長安十萬八千里的康州(今廣東德慶縣)刺史,他對秦王說:「大王您的左膀右臂現在都被斬除,自身必不能長久保全,知節就算死,也不離開大王。希望大王趕快擬定自我保全的策略。」六月初四,在建成、元吉頻出狠招,及天象變化已「間不容髮」之際, 唯有發動「玄武門事變」才能死裡逃生。

「玄武門事變」後程咬金功勞甚偉,先拜太子右衛率,再遷右武衛大將軍,賜實封七百戶。太宗貞觀年間,程咬金歷任瀘州都督,左領軍大將軍。又改封盧國公。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再轉左屯衛大將軍、檢校北門屯兵、加鎮軍大將軍。他的圖像榮登凌煙閣唐二十四開國功臣榜。

太宗推心置腹 群臣報知遇之恩

白居易在《新樂府》第一篇〈七德舞〉中讚美太宗:「太宗十八舉義兵,白旄黃鉞定兩京。擒充戮竇四海清,二十有四功業成。二十有九即帝位,三十有五致太平。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唐太宗待人推心置腹,文武百官都心悅誠服,盡心報效。

李百藥經歷坎坷,幾經貶官,直到受到太宗賞識,才能得到充分發揮,從此人生峰迴路轉;虞世南和褚亮的文筆動若有神,但都來自敵方,太宗不但不加以殺害,反而欣賞他們的才學,引為十八學士成員,備受禮遇和恩寵;程知節志在平息國難,能棄暗投明,捨命輔佐明君,可謂忠誠。太宗器重他們的才華,給予豐厚的賞賜;生病時必親臨探望,或賜御藥;直到去世,有些太宗都還為之料理後事,哀之甚慟,太宗也曾在夜裡夢見他們,有的甚至有幸陪葬昭陵。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貞觀群賢有幸遇見明君唐太宗,如鴻鵠展翅、魚躍天池,從此海闊天寬,他們自然對唐太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盡力報答太宗的知遇之恩。太宗與眾臣將之間肝膽相照、相處和樂,君臣間的情義深重,更是自古罕見。@

------------------------------------------------

圖片搜尋結果15971603_315971603_415971603_5

15971603_6

十八學士登瀛洲图轴-仇英(明) 223.2x102公分 绢质 青绿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5971603_715971603_1  圖片搜尋結果圖片搜尋結果

----------------------------------------

历代名人绘画长卷:唐 阎立本《十八学士图》 - https://goo.gl/G91Kx3

-----------------------------------------------------------

圖片搜尋結果圖片搜尋結果

圖說隋唐五代 - Google 圖書 - https://goo.gl/QpGMN3

1. 唐太宗 開文學館, 命 杜如晦 、 房玄齡 、 于志寧 、 蘇世長 、 薛收 ( 收 卒, 劉孝孫 補入)、 褚亮 、 姚思廉 、 陸德明 、 孔穎達 、 李玄道 、 李守素 、 虞世南 、 蔡允恭 、 顏相時 、 許敬宗 、 薛元敬 、 蓋文達 、 蘇勖 十八人并以本官兼文學館學士, 令 閻立本 繪像 褚亮 題贊。 號《十八學士寫真圖》。 參閱《舊唐書‧褚亮傳》。

2. 唐玄宗 開元 年間, 以 張說 、 徐堅 、 賀知章 、 趙冬曦 、 馮朝隱 、 康子元 、 侯行果 、 韋述 、 敬會真 、 趙玄默 、 毋煚 、 呂向 、 咸廙業 、 李子釗 、 東方顥 、 陸去泰 、 余欽 、 孫季良 十八人為學士, 命 董萼 繪像。 參閱 宋 王應麟 《小學紺珠‧名臣》、 元 白珽 《湛淵靜語》卷二。
十: shí ㄕ�@1)數名,九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拾”代)。2)...
八: bā ㄅㄚˉ1)數名,七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捌”代):~面玲...
學士: xuéshì①指讀書人:文人~。②學位中最低的一級,大學畢業時由學校授...

----------------------------------

01200000166277134426427510788_s  

宋劉松年十八學士圖卷,作者是劉松年,所屬宋代時期中國古畫,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唐太宗在做秦王時建“文學館”,收聘賢才,以杜如晦、房玄齡、於志寧、蘇世長、姚思廉、薛收、褚亮、陸德明、孔穎達、李玄道、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顏相時、許敬宗、薛元敬、蓋文達、蘇勗十八人並為學士。復命畫家閻立本為十八學士畫像,即為《十八學士寫真圖》,褚亮題贊

宋劉松年十八學士圖卷- 藝術賞析
  唐太宗在做秦王時建“文學館”,收聘賢才,以杜如晦、房玄齡、於志寧、蘇世長、姚思廉、薛收、褚亮、陸德明、孔穎達、李玄道、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顏相時、許敬宗、薛元敬、蓋文達、蘇勗十八人並為學士。復命畫家閻立本為十八學士畫像,即為《十八學士寫真圖》,褚亮題贊。當時被唐太宗選入文學館者被稱為“登瀛洲”,後人有所謂“十八學士登瀛洲”。
宋劉松年十八學士圖卷- 作者簡介
  劉松年(約1155-1218)〔南宋〕錢塘人,淳熙間畫院學生,紹熙間升畫院待詔。寧宗時進《耕織圖》被朝廷看重,賜金帶,為“南宋四大家”之一。工山水、人物、界畫,師承 李唐,畫風筆精墨妙,清麗嚴謹,設色典雅,界畫工致。常畫西湖,多寫茂林修竹、山明水秀之西湖勝景。張醜詩云:“西湖風景松年寫,秀色於今尚可餐;不似浣花圖醉叟,數峰眉黛落齊紈。”所畫人物神態生動,衣褶清勁,精妙入微。松年是位愛 國畫家,擁護抗金,反對投降,曾苦心孤詣畫《便橋圖》,希望統治者效法 唐太宗戰勝強敵突厥,而不要效法唐高祖之逃跑投降政策;他還畫《中興四將圖》,表彰 岳飛、韓世忠等民族英雄之偉績。傳世代表作《四景山水圖》卷及《天女獻花圖》卷,現藏故宮博物院;開禧三年(1207)作《羅漢圖》軸和嘉定三年(1210)作《醉僧圖》軸,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雪山行旅圖》軸藏四川省博物館;《中興四將圖》卷傳為其所作,藏中國 歷史博物館。活動於孝宗、光宗、寧宗三朝。

--------------------------------------------------------

b97d0cfc788e47f9077e7ffd9f13e4d47edaac0ee73284d8bd43ea7218589978  

唐太宗李世民的“貞觀之治”,一直為後人所稱道。李世民是中國封建社會裏難得的一代明君,而他的明,主要就明在善於識人,善於用人。本文闡述的他與十八學士的關係,實在有許多發人深省之處。
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李淵拜李世民為大策上將軍。當時,主要的逐鹿對手如金城薛仁杲、武威李軌、晉北劉武周、河北竇建德、洛陽王世充等人皆先後被打敗。於是,李世民便由武功轉為文治,在天策府開設文學館,廣招天下學士入館,先後入選的有褚亮、杜如晦、房玄齡、於誌寧、蘇世長、薛收、姚思廉、 陸德明、孔穎達、李玄道、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顏相時、許敬宗、薛元敬、蓋文達、蘇勖十八人,號稱“十八學士”。他們皆是“以本官兼文學館學士”,即都是兼職學士。李世民招選這批兼職學士進天策府來做什麼呢?
據《新唐書·褚亮傳》載:“(十八學士)凡分三番,遞宿於閣下,悉給珍膳。每暇日,訪以政事, 討論文籍,榷略前載,無常禮之間。”這好像又是一個較為嚴密的組織,“武德七年,(薛)收卒,複招東虞州錄事參軍劉孝孫補之”,似乎是非要補足十八人不 可。李世民對“十八學士”很重視,他“遣圖其狀貌,題其名字、爵裏,乃命(褚)亮為之像讚,號《十八學士寫真圖》,藏之書府,以彰禮賢之重也”。時人也因 入選而感榮耀,“預入館者,時所傾慕,謂之‘登瀛洲’”。
李世民對“十八學士”非常重視。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被立為皇太子,入主東宮,天策府文學館被解散,但文學館裏的“十八學士”中的大部分人仍追隨李世民,為世民所重。如太子東宮府的官屬,據《資治通鑒》 卷一九一載:高祖“以宇文士及為太子詹事,長孫無忌、杜如晦為左庶子,高士廉、房玄齡為右庶子,尉遲敬德為左衛率,程知節為右衛率,虞世南為中舍人,褚亮 為舍人”,東宮府的官屬是由高祖李淵任命的,任誰與不任誰當然由高祖決定,而不能完全取決於李世民。
然而,就是由高祖任命的九人中,原文學館學士就有四 人,可知在東宮府官屬的任命上,李世民是提過建議或做過工作的。武德四年,李世民即皇帝位,九月初“置弘文館於殿側,精選天下文學之士虞世南、褚亮,姚思 廉、歐陽詢、蔡允恭、蕭德言等,以本官兼學士,令更日宿直,聽朝之隙,引入內殿,講論前言往行,商榷政事,或至夜分乃罷。”隨後,蓋文達、許敬宗也相繼兼 任弘文館學士。這裏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弘文館學士的任命權全在李世民手中,故八人中,原文學館學士就占了六個席位;二是從時間上看,八月即位,九月初就 置館招人,時間上之緊急透露出心情上的迫切。由此可見,李世民即皇帝位後對“十八學士”仍然十分器重。
從天策府到東宮府,從東宮府到弘文館,“十八學士”中的大部分人都追隨李世民。李世民對他們也是恩寵有加,他們在世時,他關心他們生活,給予豐厚的賞 賜;他們病了,他親自去看望,或派人送藥;他們去世了,他為之料理後事,還經常在夢中見到他們。如薛收“寢疾,王(李世民)遣使臨問,相望於道,命輿疾至 府,親舉袂撫之,論述平生,感慨涕泗”。杜如晦病重時,李世民“親至其家, 撫之梗塞”,及其去世時,“帝哭為慟”,後“每得佳物,輒思如晦,遣使賜其家。久之,謂及如晦,必流涕”。
房玄齡病危時,李世民“命鑿苑垣以便候問,親握 手與決”。對於於誌寧,“上嚐宴近臣,問:誌寧安在?有司奏:敕召三品,誌寧品第四。帝悟,特詔預宴,因為散騎常侍,太子左庶子,黎陽縣公。”虞世南作為 李世民的詩友和政治顧問,他們的關係更是親密。李世民多次對人說:“世南於我猶一體。”虞世南死後,李世民還多次夢見他。另外,在李世民之前去世的孔穎 達、虞世南、姚思廉、房玄齡、薛收、褚亮都得到了陪葬昭陵的厚遇。
李世民為何對“十八學士”如此器重和恩寵?他們到底是一群什麼樣的人?他們在李世民的政治生涯中到底有何貢獻?
“十八學士”是一群博覽古今、明達政事、善於文辭的文人。入唐前,其中的大部分人就已經是名重四方、譽傾一時的知名人物了。
根據他們的特長,約可分為 三類:
一,以文學著稱於世的,有虞世南、蔡允恭、褚亮、薛收、薛元敬、許敬宗等人。如虞世南,與其兄虞世基受學於顧野王,文章婉縟,深得徐陵賞識,“名重 當時,故議者方晉二陸”。褚亮“年十八,詣陳仆射徐陵,陵與語,異之。後主召見,使賦詩,江總諸詞人在席,皆服其工”。薛元敬“與(薛)收及收族兄德音齊 名,世稱河東三鳳”。
二,以學術名重一時的,有孔穎達、陸德明、蓋文達、顏相時、姚思廉、李守素等人。如孔穎達,“煬帝召天下儒生集東都,詔國子秘書學士 與議論,穎達為冠,而年最少,老師宿儒恥出其下,陰遣刺客刺之,匿楊玄感家得免。”其學高如此。關於陸德明,據說王世充欲以“陸德明為漢王師,令玄恕就其 家行束修禮,德明恥之,服巴豆散,臥稱病,玄恕入跪床下,對之遺利,競不與語”。蓋文達“博涉前載,尤明《春秋》三家,與宗人文懿同以儒學稱,時號‘二蓋’”。姚思廉是陳吏部尚書姚察之子,精於《漢書》, 以史學名家。李守素是姓氏學專家,世號“行譜”。顏相時是顏師古之弟,以儒學名世。
三是房玄齡、杜如晦、李玄道、蘇世長、於誌寧、蘇勖等人,各以其長擅名 一時。如房、杜二人,少時皆以聰敏博學、好談文史著稱,都深得隋吏部尚書高孝基的器重。高孝基評房玄齡說:“仆閱人多矣,未見如此郎者。必成偉器,但恨不 睹其聳壑淩霄耳。”說杜如晦“有應變之才,當為棟梁之用”。李玄道是山東冠族,以“識量”著稱。蘇世長擅應對,於誌寧“有名於時”,二人皆深得高祖李淵之 禮遇。

入唐前,“十八學士”中的大部分人已是譽傾一時的知名人物。入唐後,他們追隨李世民,各以其力,為國家統一、政治穩定和文化建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首先,在國家政治的統一和穩定方麵。在唐初統一全國的幾次大戰役中,“十八學士”中的房玄齡、杜如晦功勳卓著。學者或稱魏征是太宗群臣中最傑出的人 物,其實,魏征一直是以一位不屈不撓的道德家和諫諍者見稱的,太宗群臣中的實幹家是房玄齡和杜如晦。他們在戰爭期間為太宗“收取人物”,薦舉將才,分別以 “善謀”和“能斷”幫助太宗打天下,爾後又直接策劃玄武門事變,幫助太宗取太子位。可以說,房、杜不僅是實幹家,也是太宗的心腹。
唐朝之建立和太宗之繼 位,皆與二人直接相關。除房、杜外,最得太宗之信任者要算虞世南,他是太宗身邊最重要的秘書侍從,他的德行、忠直、博學、文詞和書翰,曾被太宗稱為“五 絕”,稱許他為“當代名臣,人倫準臣”。另外,薛收、許敬宗、薛元敬曾專掌軍府書檄和朝廷誥令,深得太宗之賞識。褚亮在戰爭期間,“嚐預秘謀,有裨補之 益”。就是淺學、嗜酒、簡率無威儀的蘇世長,在貞觀年間,出使突厥,“與頡利爭禮,不屈,拒卻賂遺”,也為大唐王朝贏得了榮譽。
其次,在文化建設方麵。太宗貞觀年間的文化建設工作基本上是由“十八學士”完成的。如在儒學研究上,“十八學士”中的孔穎達、陸德明、顏相時、蓋文 達,最為傑出。孔穎達的《五經正義》、陸德明的《經典釋文》,名重一時,澤及後世。蓋文達是當時著名的《春秋》學者。顏相時與其兄顏師古齊名,以儒學名 世。其時人才濟濟,成果豐碩,非他世可比,故範祖禹說:“唐之儒學,惟貞觀、開元為盛。”在史學方麵,唐初史學興盛,唐太宗又尤重史之鑒戒作用,故於貞觀 三年(629年)設史館,由房玄齡主持編寫前六代史。
“十八學士”中的姚思廉、蔡允恭、許敬宗有史著傳世。在文學創作上,“十八學士”中的大部分人皆有 詩、文傳世,其中影響最大者是許敬宗、虞世南。如虞世南,據現存史料記載,他是唐代較早反對宮體詩的作家,“帝嚐作宮體詩,使賡和,世南曰:聖作誠工,然 體非雅正,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臣恐此詩一傳,天下風靡,不敢奉詔。帝曰:朕試卿耳。”這對革新初唐文風當是起過一定作用的。
第三,在輔佐太子的工作方麵。封建統治者為了世傳天下,希望太子得到良好的教育,因而多選擇德高望重、學識淵博之人擔任東宮僚屬。“十八學士”中除李玄 道、李守素、蓋文達、蘇世長、薛收、顏相時六人,其他十二人都曾先後在太子世民、承乾、李治的東宮中做過僚屬,其中於誌寧、孔穎達、房玄齡等人因輔佐有 功,而多次得到唐太宗的獎賞。而於誌寧又是其中以輔佐太子聞名的,綜其一生,皆在從事輔佐太子的工作。他多次上疏切諫,惹怒了太子,以致太子承乾曾兩次派 人刺殺他。唐太宗對他甚為倚重,曾對他說:“今太子幼,卿當輔以正道,無使邪僻啟其心,勉之,官賞可不次得也。”
“十八學士”幫助唐太宗打天下、治國家。太宗即位後,又以他們去輔佐太子。他即位不久,即立長子承乾為太子,然承乾在諸多方麵有失規矩,太宗便有廢承 乾立李泰的想法。貞觀十年(636年)二月,“以越王泰為魏王,泰不之官,以金紫光祿大夫張亮行都督事。上以泰好文學,禮接士大夫,特命於其府別置文學 館,聽自引召學士”。胡三省注雲:“為泰圖東宮張本。”胡氏此注極為精審,因為唐太宗本人就是依靠天策府文學館的“十八學士”打天下、入東宮、治國家的, 因而他也希望李泰走這條道路。李泰最終沒有成功,並不是這條路有問題,而是遇到了以長孫無忌為代表的關隴胡漢集團的阻礙。這裏,牽涉到南北文化的衝突問題。
“十八學士”是一個南北文化代表的集合體,唐太宗招覽“十八學士”,並與之朝夕相處,體現了唐太宗兼容南北的胸襟。故《舊唐書·太子承乾傳》載:“高 祖呼太宗小名謂裴寂等:此兒典兵既久,在外專製,讀書為 漢所教,非複我昔日子。”胡三省《資治通鑒》“武德四年”注雲:“唐太宗以武定禍亂,出入行間,與之俱者,皆西北驍武之士,至天下既定,精選弘文館學士, 日夕與議論商榷者,皆東南儒生也。”太宗深知統一帝國的文化建設須兼容南北,“好文學”的李泰正有此種兼容胸襟,而承乾素無學術,質近頑魯,難當此任。此 太宗命李泰“於其府別置文學館,聽自引召學士”之本意所在。
“十八學士”在唐初的貢獻,主要有如上三點,而這三點正是唐太宗立國、治國之根本。可以說,“十八學士”是唐太宗平天下、入東宮、治國家的重要助手。 故柳冕《與權侍郎書》說:“昔唐虞之盛也,十六族而已;周之興也,十賢而已;漢之王也,三傑而已;太宗之盛也,十八學士而已。豈多乎哉?”元稹《教本書》 亦說:“洎我太宗文皇帝之在藩邸,以至於為太子也,選知道德得十八人與之遊習。即位之後,雖遊宴飲食之間,若十八人者,實在其中。上失無不言,下情無不 達,不四三年而名高盛古,豈一二日而致是乎?遊習之漸也。”範仲淹《奏上時務書》亦雲:“唐興之時,特開館殿,以待賢俊,得學士十八人,聲滿天下,此文皇 帝養將相之才,以論道經邦而成大化也。”貞觀之治,“十八學士”有不可磨滅的貢獻。
在唐初政治舞台上,“十八學士”是一個產生過重要影響的文人集團。唐代史家蔣 著《秦府十八學士》一書,以記載其事跡。後人也模仿唐太宗,重建“十八學士”集團,如武則天時,“北門學士”多參預機密,議論政事,“張易之、昌宗嚐命畫 工圖寫武三思及納言李嶠、鳳閣侍郎蘇味道、夏官侍郎李迥秀、麟台少監王紹宗等十八形象,號為《高士圖》。”唐玄宗時,集賢院也有“十八學士”,玄宗模仿太 宗,命畫工畫《開元十八學士圖》,並親自撰寫讚文。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太宗“十八學士”開啟了學士參政之先例。六朝時雖有各類學士名目,但那時的學士地位 不高,僅從事文字工作。太宗“十八學士”始介入政治;武則天時的“北門學士”參掌機密,分宰相之權;唐代中後期,翰林學士居宰相之次、列百官之上,有“內 相”之稱。據此可知,太宗“十八學士”對唐代政治之影響,的確是非常深遠的

------------------------------------------------

圖片搜尋結果

傳統家具紋飾之「十八學士登瀛洲」
2015-08-19 14:38:44

在一些傳統木雕家具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十八學士登瀛洲」的故事,這一故事典出何處?為此,筆者特意翻查了相關資料。

據了解,「十八學士登瀛洲」不僅出現在家具、木雕及竹刻藝術品中,在古代一些繪畫、瓷器及其它藝術品中也經常出現。《史記》、《新唐書》、《唐會要》等史籍中均有記載。

「十八學士登瀛洲」一說首出唐太宗時期。大詩人李白在《夢遊天姥吟留別》一詩中有「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之名句。瀛洲為神話中神仙所居之山名。《史記·秦始皇紀·二十八年》稱齊人徐市等上書秦始皇,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供仙人居住的神山。後又增加岱輿、員嶠二山,共為五山。

唐太宗李世民在長安城設文學館,邀大行台司勛郎中杜如晦、記室考功郎中房玄齡、太學博士陸德明及孔穎達、王府記室參軍事虞世南和姚思廉、蔡允恭、顏相時、于志寧、許敬宗、蘇世長、李玄道、薛元敬、薛收、李守素、蓋文達、褚亮、蘇勗共十八人常討論政事、典籍,當時稱之為「十八學士」。唐太宗命大畫家閻立本為十八學士畫像「十八學士寫真圖」。當時被唐太宗選入文學館者被稱為「登瀛洲」。這就是「十八學士登瀛洲」之來歷


後來唐玄宗於上陽宮食象亭選張說、徐堅、賀知章、趙冬曦、馮朝隱、康子元、侯行果、韋述、敬會真、趙玄默、毋煚、呂向、咸廙業、李子釗、東方顥、陸去泰、余欽、孫季良、十八人為「十八學士」,董萼繪像,並記錄所有十八學士的姓名、表字、爵位、籍貫。

今天我們所能見到的一些「藝術品」中,經常張冠李戴,將不同時期「十八學士」圖混在一起,已失去原有的品位與文化內涵,人物的造型、表情及服飾與唐太宗、唐玄宗時期的「十八學士」圖風馬牛不相及。在仿製傳統家具時,我們應按照傳統經典來仿,原汁原味地仿,以避免貽笑大方。

圖片搜尋結果

十八学士登瀛洲(局部)_人物系列_陈良敏作品展_陈良敏在线作品_陈良敏官方网站-雅昌艺术家网 - https://goo.gl/U0OBwM

-------------------------------------------------------

【秦府十八學士手捲設色絹本】拍賣品_價格_圖片_描述_鑑賞_(手捲) -博寶藝術品拍賣網 - https://goo.gl/adUkds

圖片搜尋結果ce576010d7d669cb54acd2bb0f7923ce  

題識:此唐秦府十八學士真像也。考之他傳謂太宗因薜收死,一曰忽思其人。想像儀容不可得。乃以劉孝孫補之。命博陵閻立本圖其真。與於志寧讚之。立本一代名畫。志寧唐之文宗也。其中名字於史不合者多。如姚東,字思廉。唐書作姚思廉,字簡之。蘇台、陸元朗、薛莊,唐書皆以字為名。李玄道、蓋文達、於志寧、許敬宗、劉孝孫、 蔡允恭,唐書皆不字。房玄齡,字喬季,唐書以為房喬,字玄齡。孔穎達,字中達,唐書以為字穎達。蘇典籤,名從九從日,唐書從曰從助。許敬宗、薛莊官皆攝記室,唐書以為直記室,蓋唐書成於後人之手,所傳容有訛謬。此乃當時紀實者也。以舊史考之。魏鄭公對太宗雲:「如玄齡者也,住知玄齡果名非字也。」蘇世長召對玄武門。問云:「卿何名長意短。乃知後為學士時始改名耳。」沈括存中識。附俞和題字並鈐印。鑑藏印:譚敬(1911-1991):譚氏區齋書畫之章、譚敬印、和庵父

---------------------------------

历代名人绘画长卷:唐 阎立本《十八学士图》 - https://goo.gl/G91Kx3

历代名人绘画长卷:唐 阎立本《十八学士图》

2015-04-03  书画雅苑
 
 

 
 

十八学士图



十八学士图

  


十八学士图

  


绢 本设色,纵174公分,横103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代中叶以后,宫廷贵族乃至文人士大夫颇流行于园林聚会,透过书画器物之品鉴,营造出「闲雅好 古」的生活方式。此组四幅连作,画中人燕居寄兴于琴棋书画,展现出文士「四艺合一」的艺术修养与高雅志趣。可谓晚明人「清玩赏鉴」美学之最佳写照。

  


【十 八学士图】画中文士悠闲从事着燃香、奕棋、展书、观画等赏玩活动。全画工笔重彩,人物面貌端严,姿态各具,尊卑主次分明,衣纹采用细劲流畅的「钉头鼠尾」 描。庭园内湖石盆景纵横错陈,几榻、桌案、墩椅、画屏、雕漆、瓷铜、文房等日常用物摆设,皆以工整写实技法绘出,显现典型明代宫廷院画风格。
 
“十八学士”指唐代李世民为秦王时,于宫城西开文学馆,罗致西方文士,以杜如晦、房玄龄、陆德明等十八人,分为三番,每日六人值宿,讨论文献,商略古今,号为十八学士。此画题为后世画家所青睐。
唐太宗时建文学馆,收聘贤才,以杜如晦、房玄龄、于志宁、苏世长、姚思廉、 薛收、褚亮、陆德明、孔颖达、李玄道、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颜相时、许敬宗、薛元敬、盖文达、苏勗十八人并为学士。后薛收死,

-------------------------------------------

2020-04-09_08052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