誇富宴
“誇富宴”(potlatch)的詞義是“散盡”(give-away)的意思。獲取尊敬是慷慨饋贈的動機。一個人舉辦一次誇富宴很顯然會帶給他一定的聲望,這種聲望是與慷慨的程度成正比的。“千金散盡”的誇富宴行為是一種“妄想自大狂人格”的結果。在一個缺乏統治階級的社會中,誇富宴的製度確保了物品的生產和分配的持續。
中文名 誇富宴 外文名 波特拉奇 詞 義 散盡 體現理念 文化相對論
由來
“誇富宴”由美國人類學家博厄斯(Franz Boas)最初給以細緻的描述,後來經由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再度解釋的夸克特人的誇富宴儀式,一般都被後來的人類學家看成是一種再分配的經濟制度
誇求圖印第安人(Kuakiutl Indians)的誇富宴(potlatch)。誇求圖印第安人居住於英屬哥倫比亞的溫哥華島,由於海陸資源極其豐富,他們的物質生活很容易滿足,或許因此,他們更熱心追求社會地位,誇富宴就是這種追求的表達手段。在這類宴席上,主人請來四方賓客,故意在客人面前大量毀壞個人財產並且慷慨地饋贈禮物,其形式可以是大規模地烹羊宰牛,也可以是大把地撒金撒銀,目的歸根到底只有一個,讓那些受邀而來的賓客蒙羞,從而證明主人雄厚的財富和高貴的地位。這對於部落裡的貴族來說,不僅僅象徵著權力和奢侈,也是用來確定部落內部等級秩序的一項義務
方式
在一次誇富宴的儀式中,地方上的首領會以看似非常浪費的方式,把他們所擁有的大量的物品和財產都拿出來分掉。誇富宴儀式上,主人除了當眾展現他的財富或者毀壞他的財富外,還要舉行盛大的宴會和贈與作為參加者新地位產生的見證。在誇富宴中,財產的積累和消費觀念,不是按照物質商品的供需關係,而是一個幾乎無限制的要求。這個要求不是物質商品本身的生產和消費的滿足,而是非物質的聲望和社會地位
寓意
本尼迪克特從文化與人格的角度著眼,把這種“千金散盡”的誇富宴行為看作是一種“妄想自大狂人格”的結果。其他人類學家則是從再分配交換過程(a redistributional exchange process)的角度來分析誇富宴儀式,他們認為,誇富宴是把一個地區過剩的物品重新分配給了需要這些物品的其他村社的人。哈里斯(Marvin Harris)則認為,在一個缺乏統治階級的社會中,誇富宴的製度確保了物品的生產和分配的持續
他們將一年或多年的積蓄一次性消費乾淨,這種做法至今為民俗所鼓勵,同時人類學家也發現,誇富宴是該社會調節其社會關係的重要手段。每一種文化都有其獨創性和充分價值,一切文化的價值都是相對的平等的,我們主張要拋棄民族中心主義,尊重每一種文化的獨特價值。“誇富宴”正說明了文化相對論的理念

-----------------------------------------------------------------

 “誇富宴”是一種以炫耀財富為目的的公開儀式,主要流行於北美洲西北海岸的各個印第安人部落,在阿拉斯加南部到華盛頓州一帶尤為常見。在當地印第安人看來,“誇富宴”是一種極其重要的大型儀式,關係到個人、家族和部落的名譽與地位及世襲特權。舉辦這種宴會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無論生老病死、婚喪嫁娶,還是成丁儀式、懲罰過失,甚至連畸形兒的出生都可能導致舉行這樣的宴會。
  “誇富宴”通常是具有對抗性的,由挑戰的一方做東,邀請另一方的全家甚至整個部落前來做客。對東道主來說,所有出席宴會的來賓既可能成為“誇富”的對手,同時又是這場財力角斗的見證人和法官,只能由他們來決定誰是真正的勝利者。
  在“誇富宴”上,主人將會向應邀前來的客人饋贈禮品,每個客人都會得到與其社會地位相稱的禮物。有時,主人還會當眾毀掉自己的財產,並裝出一副“千金散盡還復來”的模樣,以顯示自己的富有和慷慨。而宴會上所損耗的財物則將成為主人地位、自尊、威望與權力的象徵,同時也是來賓們藉以判斷勝負的標誌。顯然,這種活動往往是極其勞民傷財的。因為不肯善罷甘休的來賓將會成為下一次“誇富宴”的主人,他 ​​們不僅要回請這次宴會的主人,而且要回贈或毀掉更多的財物,否則就是甘拜下風
  舉行“誇富宴”的大廳要懸掛部落圖騰和各種彩飾,而與會者則必須身著盛裝。另外,饋贈的禮品一定要詳細記錄在案,以便受禮者將來加倍奉還
  禮品則是各種各樣的,有現金、船隻、糧食、毛毯、魚油等等。最昂貴的禮品是一種盾牌狀的大銅片,其價值相當於5000~7500條毛毯,對普通的印第安人來講,這稱得上是價值連城的財產。但在“誇富宴”上,財大氣粗的主人常常會故意折斷這樣一塊銅片,毀掉其昂貴的價值,然後再把殘片贈送給他的競爭對手。而其對手也不甘示弱,往往要拿出一塊與前者等價甚至更為昂貴的銅片,當場折斷後再將其回贈給主人。此外,賓主雙方還要爭著把殘片投到大海裡。在他們看來,只有這樣做,才能表明他們所毀掉的財產對自己而言只不過是九牛一毛而已。更離譜的是,雙方為了鬥富,有時還要將自己的毛毯、船隻、房屋悉數毀掉,過去甚至還包括殺死自己的奴隸

  “誇富宴”往往要持續數天,而且每天都要進行到入夜時分,其間還要舉行歌舞、演講、饋贈、進餐等各種活動。有趣的是,賓主雙方在娛樂時也往往是互不相讓,爭著發表譏諷對方的演說

-------------------------------------

【讀者投書】路況:冰桶挑戰的「上流美」奇觀與「誇富宴」人類學

2014/08/22
作者: 路況

一、冰桶灌頂的「上流美」奇觀秀

看著不同領域、不同國籍、不同等級的社會名流,一個接一個走馬燈上演冰桶灌頂的落湯雞溼背秀,看得人一頭霧水:這是在演哪一齣?是八卦綜藝節目的Kuso整人秀?

突然想起一個早被淡忘的台灣怪咖--許純美,以及她的兩句警世名言:「人家我是上流社會」,「人家我是學佛的」。何謂「上流社會」就無須解釋了,所謂「學佛」當然就是一心向佛,學習佛陀的慈悲為懷,普渡眾生。重點在慈悲,把「佛陀」代換成「耶穌」、「阿拉」、「達賴喇嘛」、「白龍王」、「仁波切」,皆異曲同工。所以整齣溼背秀就是一個speech-act,一種「言說-行動」,以「冰桶灌頂」之乖異舉動向世人宣示:「人家我是上流社會,人家我很慈悲,很有愛心。」這的確是一場非常另類的名人星光大道,每個被點名的名流皆以落湯雞的狼狽姿態來賣力展現自己的「上流美」形象!

別再嘲笑許純美的「上流美」有多可笑、多不入流,這一波冰桶秀激起的全球化熱潮充分見證:其實整個資本主義的上流社會本身才是最可笑、最不入流的「上流美」本尊。所以這絕不會最後一次,日後必將推出另一波更可笑,更不入流的「上流美」奇觀秀!

「上流美」現象其實是一種「幽默」,而根據佛洛伊德的研究,「幽默」其實是一種弔詭的「自戀」,在自我標榜的同時也自我解構。這一波冰桶秀正是今日資本主義的上流社會自我標榜同時又自我解構的幽默宣示:「人家我是上流社會!人家我是有水準,有格調的!」所謂「上流」、「名流」全都成為八卦綜藝節目Kuso整人秀的唬爛通告咖!

二、冰桶名人效應的「誇富宴」人類學

冰桶挑戰挑起了一連串名人效應之全球化奇觀!可惜大多數輿論缺乏幽默感,講來講去不外乎「網路行銷、媒體炒作名人效應」云云。其實這裡觸及一個極深層微妙的問題:在現代資本主義社會,所謂「名人效應」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大家都聽過安迪沃荷的名言:「在未來的世界,每個人都將成名十五分鐘。」大家都知道,這已不是未來的世界,而是現在的世界。我們早己生活在一個「成名十五分鐘」的浮名世界。這一波冰桶秀正是一段「十五分鐘」的全球名人星光大道! 問題是:何謂「名人」?何謂「成名」?

人們常講「追逐名利」,將「名」與「利」視為可相互轉換的範疇。正如同談「富貴」,將「富」與「貴」視為同一件事。其實「富」與「貴」是不同的價值範疇,正如同「貧」與「賤」不同。以「財富」來定義「高貴」,把「高貴」、「尊榮」等同於「財富」,其實是資本主義化的現代社會才會有的價值觀。現代人早已忘了在傳統社會中,無論是原始部落、貴族城邦、帝國王朝,社會地位的高貴卑賤並不等於財富的多寡。高貴作為一個社會所崇尚的最高價值,必然表現為崇高神聖的尊榮,名譽,聲望。而現代社會崇尚的最高價值就是金錢財富,資本的無窮累積才是最終目的,其他一切皆只是手段。套用尼采的講法,這是最高價值的崩潰解體,現代社會早已喪失了「高貴」,現代人的價值觀已不識真正高貴的名譽與榮耀,乃至將「成名」也只視為獲利的手段,所以許多名人可以為了一點利益就出賣其名譽。反之,現代人也只能以金錢來購買榮耀,以媒體炒作、市場行銷來製造名譽。

法國社會學家布迪厄(Boudieu)區別四種資本:經濟資本,文化資本(廣義的知識能力之掌握),社會資本(社會人脈資源),象徵資本(名譽聲望)。四種資本當然相互影響,可以相互連結轉換,但象徵資本似乎和另三種資本不在同一層次。如果說權力就是在某一領域的影響力與主導力,那麼,財力、知識能力、人脈資源都是獲得權力的方法手段,但名譽聲望本身就是一種影響力與主導力,所以古代社會常將「權力與榮耀」並稱。所以,今日所謂的「名人效應」作為一種名譽聲望之「象徵資本」,不能簡單化約為媒體炒作與市場行銷,它總是溢出經濟資本之利益關係,指向某種某種「不可計算」之象徵意義向度。所以一旦身為名人,絕不能顯得「唯利是圖」,一定要表現出「熱心公益」,這是成為一個名人必須付出的「代價」。

法國社會學家摩斯(Mauss)的《禮物》描寫原始部落社會之「誇富宴」,參與者不僅有慷慨贈禮之義務,還不惜將屯積的財貨食物全數毀去,以示慷慨大度。英國人類學家瑪凌諾夫斯基(Malinowski)的《西太平洋的航海人》描寫跨越遠洋諸島的「庫拉交易圈」,庫拉是一種項圈與臂鐲之交換儀式,不能直接做商業交易,而是在庫拉圈內流傳、收藏、展示。無論庫拉交易或禮物制度皆無法以現代市場經濟之商品交換來理解,而是透過某種象徵性的流通交換體系,追求凌駕於利益關係之上的普遍名譽聲望,這正是古人的權力與榮耀。

在這觀點下,這場冰桶挑戰之名人效應其實頗具人類學意義,可視為一場網路時代的無厘頭「誇富宴」。正如莫斯的理論指出:禮物做為象徵交換物,具有某種「禮物之靈」,「它」強制贈禮者有慷慨贈禮之義務,收禮者有不得拒絕的收禮之義務,更強制收禮者必須將禮物轉贈出去之義務「禮物之靈」是推動整個禮物流通交換無限延伸之原動者。冰桶挑戰之遊戲規則無疑具有類似的「禮物之靈」,挑戰的邀約就是一個不容拒絕之的「禮物」,被點名的人淋完冰桶,再點名另外三人。雖然按照規則,也可以用捐款來代替淋冰桶,但那一點也不重要,因為被點名的人必然都是名人,名人怎麼會放棄走星光大道的十五分鐘,即使要淋成落湯雞。正如可以參與誇富宴者都是部落的酋長頭目與兄弟會。

這場冰桶名人秀作為網路時代的誇富宴,其根本弔詭在於:在現代商品社會的市場與媒體框架中,重新包裝塑造古代社會無私贈禮的高貴與榮耀。雖然聲勢規模空前浩大,這場冰桶名人誇富宴終也只能成就一則全球化的「上流美」笑話。

(作者為文化評論家)

----------------------------------------------------

南非青年的誇富宴,威士忌洗手就是爽

文/時淒宮分

誇富宴(potlatch)是人類學家相當感興趣的一個主題,指的是一個民族間以毀損財產來彰顯個人地位的行為。時淒今天要介紹的是南非年輕人之間的炫富習俗─Izikhothane,他們會拿威士忌洗手,把名牌衣物撕爛,把錢燒掉(真的燒,burn,ㄒㄧㄡ)!

▼不開玩笑,真的把大把大把鈔票拿來燒


Izikhothane的意思跟吹牛差不多,一個幫派成員說,想要Izikhothane,你必須和我們一樣,買昂貴的衣服、名酒、把妹、開名車。等你會穿義大利的名牌貨時,就表示你懂了!

▼年輕人會穿著名牌,在街上招搖地表現自己

然而南非有將近50%的年輕人沒有工作,他們用來誇富的財力,全部來自爸媽微薄的收入,而這個次文化現象與國家發展脫不了關係。家長們成長於白人統治的年代,從小受到壓迫,對於生存有很深刻的體悟;反觀孩子們在開放自主的時代成長,他們以為隨意購物、放肆表現自己就是一種自由。

年輕人參加Izikhothane的理由各有不同,對席拉(She-Ra)而言,炫富是引起別人注意的方法。他說,「當你穿著價值上千元的衣服走在路上,每個人都會看你。我不能穿運動鞋和牛仔褲,會成為笑話的。我必須讓人佩服我,走到哪都要有人尖叫。」

拿威士忌洗手才洗得乾淨嘛

史密斯(Nashaan Smith)則說,「我們做這件事不是為了任何人,而是為了自己。這是我們的時尚,我喜歡這種時尚!」值得注意的是,史密斯是少數用自己金錢炫富的人,但他絕口不提錢的來源,「那是秘密。」

大部分爸媽對Izikhothane採取開放的態度,認為孩子至少不是拿錢去做壞事。不過誇富行為變得越來越瘋狂,年輕人為了取得團體內部的認同,需要靠當眾砸爛自己的手機來證明自己;2012年還曾有一個孩子因為財力不夠雄厚,承受不住高額消費的壓力而自殺了。

▼當身上衣服的價格從500南非蘭特變成5000南非蘭特,有些孩子就負擔不起了

原本Izikhothane是年輕人用來擺脫壓力、遠離暴力的方法,但隨著炫富金額越來越高,它反而成為更大的壓力,有些人為了從爸媽那裡拿到錢,也開始無所不用其極。更悲慘的是,已經有人發現自己不能再繼續下去了,卻深陷在團體之中,不知道該如何擺脫……

------------------------------------------

砍掉重練,蕩盡消費:談物與人的關係 | 巷仔口社會學 - https://goo.gl/lxOau6

誇富宴說明這個差異。依照Marcel Mauss的定義,誇富宴 (potlatch)原本是北美原住民的祭典,這些生活優游富裕的部落兄弟,總是在無事的冬天終日以節慶集宴打發時間,其實就是為了讓各部落乘此時機正經八百地聚在一起。Mauss說,誇富宴的原意,其實就是滋補(nourish)加上消費蕩盡(consume)

這裡特別要討論的,就是消費蕩盡(consume)這個字。正統社會學者眼中,消費多被當作是在研究流行血拼物體系,因而把消費研究視為末端的社會學。其實不然,法國左派學者像是Georges Bataille或是Jean Baudrillard,都把消費視為人類文化革命的思想源頭。

------------------------------------

誇富宴中被俘擄的女孩
2006-01-25 06:00
推文到plurk

■ 海風
近日某立委娶媳婦的喜宴新聞沸沸揚揚,彷彿是一齣男人如何利用政治、財力與媒體的勢力,俘擄了一個少不更事的女孩之劇碼。
極盡誇張的婚禮排場,像極了一場「誇富」宴。婚宴中被關注焦點根本不是未成年的新人,而是展現政治人物的名聲、資源與人脈。在一片媒體被控制的氛圍中,女孩有能力、或者有足夠擔當的代言人去表達不同的看法、並且能被媒體報導出來的嗎?誰膽敢和財大勢大的政治人物唱反調呢?政治人物利用媒體主導婚宴,表面上講義氣負責任,但也顯露了一種不容反對的柔性霸權。
新聞媒體看到的只是新娘高貴的外表與昂貴的禮服,她不僅成為被物化的角色,婚禮過程中被安排潑水、踩瓦片和過火爐等輕視女孩的儀式,新娘又成為需要被淨化的對象。表面上看似開明又為孩子著想的立委家長,其實徹底暴露的是其傳統又保守的父權家風。
正值十六歲的少女,除了課業,同儕朋友的嘻哈笑鬧也是她們青春的重要紀事之一。但女孩而今馬上就要為人妻、為人母、為人媳,多少社會道德與家庭責任從此加諸在這個女孩的身上?一個大人甚且可能適應不良了,何況是一個十六歲的女孩?
也許女孩不會想那麼多,但旁觀者如我,總不難想見即將失去一個青春自由歡笑的女孩臉龐。
(作者為台中縣龍井鄉婦女)

--------------------------------

人類學經典範例──美洲西北太平洋岸原住民再分配經濟制度的特殊儀式──[誇富宴/Potlatch] - 第凡內早餐 - udn部落格 - https://goo.gl/iysNmS

人類學經典範例──美洲西北太平洋岸原住民再分配經濟制度的特殊儀式──[誇富宴/Potlatch]
2014/05/15 01:2

人類學經典範例──美洲西北太平洋岸原住民再分配經濟制度的特殊儀式──[誇富宴/Potlatch] 

誇富宴(Potlatch)為一種原始部落──特別是美洲西北太平洋沿岸原住民在宴會上贈送財物顯示富有的風俗

亦可稱為‘贈財宴’‘賽富宴’

由德國猶太裔美國籍人類學家鮑亞士(Franz Boas)最初描述後由其學生魯絲.班奈迪特(Ruth Benedict)解釋的

後來人類學者將其看成一種人類重分配的經濟制度 

位在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溫哥華島上的瓜裘圖印第安人(Kwakitul)是誇富宴的典型例子

瓜裘圖印第安人以捕魚為生 由於海陸資源豐富 物質生活相當容易滿足

其酋長熱心追求社會地位 誇富宴便是這樣的表達方式

有些主人會邀請四方賓客 慷慨饋贈禮物 甚至在客人面前毀壞財物

一方面藉以得到名譽聲名 壓過對手 以建立個人權力與威望

二來是為了尋求追隨者 後者會尋找能給予其最大利益與安全的領導者

以忠誠與服務回報 也滿足追隨者強迫領導者與人競爭的心理需要 

魯絲.班奈迪特將誇富宴看成一種妄想自大狂人格的結果

其他人類學者則從再分配教換過程來分析這項儀式

認為這是將地區過剩物品重新分配給其它需要這些物品的村社 以儲蓄‘人情’

日後如果自己族群收成減損 得以藉由討‘人情債’

馬文哈里斯(Marvin Harris)認為在一個缺乏統治階級的社會裡 誇富宴的制度確保物品的生產與分配的持續

人類學家亦發現 誇富宴是美洲西北太平洋岸印第安人調節社會關係的重要手段

藉由炫耀 散盡千金與展示財富 團體反而招收到更多追隨者 共同促進各村落的生產力

可說是一種經濟與政治的互惠關

 

 

 

 

 

-------------------------------------

宰殺神豬盛況不再 百年民俗傳統將消失?
tw.news.yahoo.com查看原始檔
春節假期結束,新的一年開始,有台灣十大觀光小城之稱的大溪區,在民俗活動推展中,除了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關聖帝君慶典之外,另外,就是農曆正月開春後慶祝開漳聖王辰宰殺神豬的祭典,但由於近幾年來宰殺神豬的情況不再,目前全區幾乎供奉開漳聖王及參與祭典等廟宇,都看不到昔日的壯觀景象,僅淪為祭祀,地方人士認為應拿出具體的改善方式,宰殺神豬的狀況雖可能消失,但民俗的傳統應延續,以免讓這項有百年文化的民俗傳統失去

據悉,以提倡民俗活動聞名的大溪區,除了有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的關聖帝君文藝季之外,在春節過後,全區供奉開漳聖王.三官大帝及媽祖廟等廟宇,都將投入宰殺神豬的熱潮,但近十年來,由於動保團體要求希望不要再宰殺神豬供奉,以避免過分殘忍,而四處發酵,加上近幾年來,因為生活較為改善,民眾生活水準也提高,因此,這項由輪值善信宰殺神豬的盛況不再,昔日一輪到的姓氏,就大張其鼓的宰殺,可說有天壤之別,據老一輩的人所訴,過去各大廟宇一到輪值的善信,動不動就宰殺數十頭,甚至近百頭神豬,目前已不復見,目前輪值的各宮廟、各姓氏一輪到時,頂多看見宰殺兩豬左右就很錯了。而絕大多數的廟宇為了不讓這項傳統民俗失去,只能自行宰殺,成為所謂的公豬來應景,而多數廟宇根本就看不到善信宰殺神豬供奉。

據指出,大溪區各廟宇由輪值的姓氏投人祭典的日期,除了農曆正月初六日溪洲福山嚴之外,接著分別是農曆正月十二日瑞興里永安宮,正月十三日瑞源宮、十四日仁和宮、十五日三元宮、二月五日復興宮、十一日福仁宮、十五日東興宮、十九日龍山寺、三月二日仁安宮、三月二十三日福安宮、四月二十六日永昌宮,等於有四個月的時間,皆可看到這項慶典。

據表示,大溪宰殺神豬的祭祀係近百來的傳統民俗,昔日每至過完農曆年後,大溪就洋溢一片宰殺神豬熱潮,善信大擺流水席,不過,近十年來因為受到動保意識抬頭以及生活水準提高之故,民眾忙於流水席的熱忱不再,加上宰殺神豬費時費力,讓許多輪值宰殺神豬者興趣缺缺,因此,宰殺神豬量大為減少,爭相宴客的盛況也不再,惟由於係超過數十年的民俗慶典,也是桃園市的罕見盛況,雖然宰殺神豬數量與熱度大減,但仍然成為大溪最重要的民俗慶典。而不少民眾也感嘆,一旦這項宰殺神豬的情況逐漸消失,如宰殺神豬的技藝一旦失去,尤其是雕花技術,將來可能後繼無人

為此,地方人士皆希望各廟宇雖然宰殺神豬的盛況不再,但民俗文化傳統的活動卻一定要設去保持,甚至發揚光大,才能讓這項百年文化傳統不致失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