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楞嚴經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Hr1hjs

《楞嚴經》(Śūraṃgama-sūtra),大乘佛教經典,全名《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又名《中印度那爛陀大道場經,於灌頂部錄出別行》,簡稱《大佛頂首楞嚴經》、《大佛頂經》、《首楞嚴經》。據傳說,由般剌密諦在唐朝時傳至中國,經懷迪證義,房融筆受,譯成漢文。印順法師認為它與《圓覺經》、《大乘起信論》屬於晚期如來藏真常唯心系的作品。

明朝與清朝後,《楞嚴經》長期被漢傳佛教人士高度推崇,曾有:「自從一讀楞嚴後,不看人間糟粕書![1]」的詩句。《楞嚴經》梵文原本未傳世,從面世開始,因未被列入正式譯經目錄,對於它的真偽,就有了經久不息的爭議,多數漢傳佛教信徒皆認同它是佛陀所說,而部份佛教學者認為它是在唐代的中國所寫作,再偽託為印度傳入的作品。

《楞嚴經》在唐代中葉成書譯出,並開始流通,最早的記錄見於唐智昇所著《開元釋教錄》與《續古今譯經圖紀》,隨後的元照著《貞元新定釋教目錄》中也收錄此書。由北宋初,中國第一本雕版印刷的大藏經《開寶藏》開始,一直到清朝的《乾隆大藏經》都收入正藏中,故漢傳佛教的佛子認為本書絕對不是偽經

唐代譯出
譯出時間與譯者
此書的譯出時間與譯者,有兩種說法:智昇在《開元釋教錄》中說,此書是由懷迪與不知名的梵僧,於廣州譯出,梵僧在傳經之後就不知所蹤[2]。根據此段記載,此書是懷迪在京師完成譯經後,回到廣州之後譯出。神龍二年(公元706年),懷迪曾經應詔至洛陽,參與菩提流志譯出《大寶積經》的工作,於唐睿宗先天二年(西元713年)完成。據《開元釋教錄》的說法,此經應是在713年之後譯出。

但在他的另一部作品《續古今譯經圖紀》中,則具體寫出梵僧名字,是中印度般剌密帝。他在唐神龍元年(705年)五月於廣州光孝寺誦出此書,經烏萇國沙門彌迦釋迦譯語,懷迪證義,並由房融筆受。般剌密帝在誦出此經之後就隨船回印度了[3]。

宋朝之後的記錄,基本上都接受《續古今譯經圖記》的說法,認為是此經是般剌密帝與房融於唐神龍元年(705年)於廣州所譯,但是很少提及懷迪及其他人。般剌密帝與彌迦釋迦,這兩個人名,也只有出現在《續古今譯經圖紀》,沒有其他來源記錄。

譯出疑點
智昇並未解釋,為什麼會有兩種不同的記錄,但在《續古今譯經圖紀》卷末,他曾說,此書根據舊有記錄所寫,未經過刪補,建議採取《開元釋教錄》的說法[4]。

譯經成員中,最大的不同在於房融是否參與了譯經。據《舊唐書》,房融於神龍元年(西元705年)二月甲寅(四日)流放欽州(今廣西省欽州市),在當地過世[5]。如果採用《開元釋教錄》在713年後譯出的說法,房融就不可能參與譯經。

但假設採用《續古今譯經圖紀》的說法,一個可能是,唐初流貶高州(今廣東省高州市)或欽州(今廣西省欽州市)者,多取道韶州或廣州。如果採取廣州這條路線,房融有可能是在流放途中,經廣州時參與譯經[6]。另一個可能,是明朝所著的《廣東通志》說,他在長安年間(701年—705年)「嘗知南銓」[7]。《廣東通志》說法的最大問題在於房融在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才在洛陽因罪下獄,因此在705年之前就被貶至廣東南銓任官的可能性不高。但房融可能先被貶官至廣東南銓,就近在廣州參與譯經,之後再遭流放高州(今廣東省高州市)或欽州(今廣西省欽州市)。無論是哪個推論,因為目前不能確認房融流放的路線,缺少更進一步的證據,肯定房融是否曾參與譯經。

流傳過程
《楞嚴經》並不是由官方正式譯出的經典,缺少官方記錄。智昇《開元釋教錄》是在開元18年(730年)所做,根據《開元釋教錄》,《楞嚴經》可能是在唐睿宗先天二年(西元713年)譯出,之後流傳到洛陽。但是此經如何流傳至洛陽,以及智昇之後至於北宋之間的流傳狀況,文獻記錄也不多。

《楞嚴經》流行於世的過程,有二種說法,都出現在宋朝:

由神秀自宮中傳出:宋朝子璿說,此書譯成之後,因為唐中宗剛即位,房融又被貶,所以未得到官方承認。經神秀大師自皇宮中抄出至度門寺,在禪宗學者間私下流通,後由僧惠振作科判,再傳出[8]。明朝《廣州通志》承繼此說,認為此書是由神秀大師見到房融上奏的經本,方才流傳於世[7]。
由惟慤自房融家傳出:宋贊寧說,此書是禪僧惟愨在洛陽時,由房融家中得到此書,並流傳於世[9]。
由神秀傳出的說法,因為神秀於神龍二年(西元706年)二月過世,可能性不高[10]。自房融家傳出的說法,則有房融是否曾參與譯經的爭論。但無論是哪個說法,我們都可以知道,此經的流傳,被認為與房融有關。此外,它在唐代的流行,可能與神秀系的禪宗有關係。

宋代興起
在北宋時,天台宗與華嚴宗形成研究《楞嚴經》的風氣,楞嚴經開始受到重視。

宋慧洪(西元1071—1128年)《林間錄》中有智顗大師遙拜西方,祈求《楞嚴經》的傳說[11]。

明清極盛
此經雖在唐代之後已經流行於世,但是在唐宋之間,並沒有引起佛教界的重視,為它作註釋及科判的著名佛教大師並不多。

在明朝之後,此經成為顯學,明末四大高僧皆對它極為重視,大力提倡,如憨山德清大師作《楞嚴經懸鏡》,蕅益智旭大師作《楞嚴經玄義》、《楞嚴經文句》。直到清朝,此經仍然極被重視。

因為尊崇《楞嚴經》的風氣,明清之際出現般剌密帝將經卷藏在手臂中,帶來中國的傳說[12]。

漢文版本
目前可見的漢文版本分為源自北宋的《趙城金藏》本,與源自明朝版本的清《乾隆大藏經》本。《趙城金藏》本較為少見,主要的流通本是來自於清《乾隆大藏經》。

北宋版本
目前可見,最早的《楞嚴經》版本出自《趙城金藏》。它與《高麗藏》相同,都是出自於北宋初年的《開寶藏》,但目前流通較少。

《趙城金藏》本與清版的主要差異在於譯出的楞嚴咒,其文句不同。此外,《趙城金藏》本在楞嚴咒之前有一行註文,之後的每句咒文旁皆加有註解,但到了清版則都被刪除了,只剩咒語本身[13]。

流通本
現代流行本的《楞嚴經》出自清朝《乾隆大藏經》,源自明版《磧砂藏》、《永樂南藏》、《徑山藏》。

其他語言版本
梵文本
根據元代記錄,楞嚴經的梵文本在中國早已失傳[14]。現代在印度或尼泊爾也未發現梵文本。

楞嚴咒的部份,沒有發現完整梵文本。以中文譯本對校,楞嚴咒與《大白傘蓋咒》、《佛頂廣聚陀羅尼經》內容相近。大白傘蓋咒,以及唐代《佛頂廣聚陀羅尼經》中記載的咒語,現今仍留有梵文本,但這些咒語與楞嚴咒之間的關係,目前仍有爭議。

藏譯本
在藏傳大藏經《甘爾珠》中,收有由漢譯藏的《大佛頂首楞嚴經》第十品以及《魔鬼第九》兩本,相當於《楞嚴經》的第九及第十品。據說它是在前弘期譯出,相當於中國唐代,全本可能是因為朗達瑪滅佛而散失,只剩下兩品。

清高宗乾隆17年至28年間由章嘉呼圖克圖主持,由袞波卻將全經由漢文重譯成藏文,並以漢、滿、藏、蒙四體合璧的《首楞嚴經》刊行[15]。

英譯本
第一個將楞嚴經英譯的人,是英國傳教士艾約瑟(Joseph Edkins)。他在《中國佛教》(Chinese Buddhism)第19章中,將楞嚴經第一卷英譯,依首楞嚴三昧經的梵文名,將其譯為 Śūraṃgama-sūtra, The Leng-Yen-King。

1967年,陸寬昱將全本楞嚴經英譯出版,名為the surangama sutra。

歷代爭議
《楞嚴經》最早的記載都源自智昇,但《開元釋教錄》與《續古今譯經圖記》對於譯經成員的說法不一,譯出時間的說法也不一。這兩種說法的不一致,引發後世的懷疑。

《楞嚴經》開始在中國流傳之後,日本僧人普照入唐,將此書帶回日本,但引起了日本佛教界的懷疑。日僧玄睿《大乘三論大義鈔》中記載,西元724至748年間,因涉及空有二宗的核心爭論[16],日本天皇召集三論、法相二宗的法師來鑑定此書,結論是此書是真佛經。但是爭議並沒有停息,在日本寶龜年間(西元770-782年),日本派遣德清法師至中國鑑定此書真偽,德清之師法詳居士認為此書是房融偽造[17]。由日本記錄說明,在唐朝時中國就已有人懷疑此書是偽造。金剛空海曾作〈大佛頂經開題〉,認為此經為了義經。

在唐朝之後,對《楞嚴經》的懷疑仍然持續。南宋時至中國留學的日本學問僧道元認為,《楞嚴經》內容與其他大乘經典不一致,且根據中國古代經錄對《楞嚴經》及《圓覺經》的記載不明確,認定此經為偽經。朱熹認為除了第七品建立道場及楞嚴咒之外,其餘部份是房融假造[18]。明朝姚廣孝則反駁朱熹的見解沒有根據[19]。至明朝末年時,有人詢問蓮池祩宏大師有關楞嚴經是否是房融偽造,而蓮池大師則肯定楞嚴經是真[20],顯示了直到明朝,對此經懷疑的聲浪並未停止。

《楞嚴經》傳入西藏時,同樣引起藏傳佛教界的爭議。布敦(14世紀間)雖然將它收入大藏經目錄之中,同時也記載了西藏的魯梅(十世紀間)曾懷疑此經非是佛說[21]。

至近代時,由於疑古風氣的興起梁啟超認為楞嚴經是竊取道教術語及中國傳統思想,由中國人創作的[22]。呂澂的態度更激烈,認為「《楞嚴》一經,集偽說之大成」,他寫作了〈楞嚴百偽〉一文,對《楞嚴經》提出了101個疑問,從各種角度來證明它是偽作[23]。敦煌文獻出土之後,學界對此經的懷疑風氣更盛。李翊灼、何格恩、周叔迦等佛教學者分別從不同角度認定此書是偽作。

雖然學界反對者眾,但是基於宗教信仰的立場,《楞嚴經》此書仍然得到多數佛教信徒的支持,認為此書是真佛經,如印光,太虛,虛雲等大師,都對此經表示過特別的讚嘆[24][25][26]。萬佛城創始人宣化上人亦曾公開保證:「今天我對大家保證楞嚴經是真的,不但楞嚴經是真的,就是楞嚴咒也是真的。楞嚴經是佛的真身,是佛的舍利,任何人也破壞不了,有楞嚴經就有正法,沒有楞嚴經就沒有正法。如果楞嚴經是假的,我願墮拔舌地獄,受無間斷的苦。」[27]後有釋愍生法師作《辨破〈楞嚴百偽〉》,反駁呂澂提出的101個疑問。

主要內容
全經分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三部分。第一卷為序分。講述此經說法因緣:佛遣文殊師利以神咒保護阿難免受摩登伽女誘惑破戒,並為其說明眾生流轉生死,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在此即可明顯見到,此經為本體論之思想,並以常樂我淨的見解加以闡述,非世尊因緣法之教授。

誦經400次要240萬 法師收不到錢告阿婆

2016-09-20

法師請2幫手 花8月誦經

〔記者王定傳/新北報導〕一名俗姓李的法師指控楊姓阿婆要他念誦楞嚴經400次,他念了8個月,還請2名法師幫忙,並代墊其他法師誦經費,阿婆卻拒付240萬元誦經費,害他負債被逐出寺廟;檢方開庭時,法師著袈裟流淚說:「得知阿婆的先生已癌症末期,願意原諒她」,不告了。新北地檢署調查後以證據不足之由,處分不起訴。

  • 法師誦念的是「楞嚴經」,一回得花6、7小時,現今科技時代,APP上也可直接下載,經文還會自動對照白話文,讀者若有興趣,可以自行誦唸。(取自網路)

    法師誦念的是「楞嚴經」,一回得花6、7小時,現今科技時代,APP上也可直接下載,經文還會自動對照白話文,讀者若有興趣,可以自行誦唸。(取自網路)

  • 法師念誦的是「楞嚴經」,在APP上也可直接下載,經文還會自動對照白話文。(圖取自網路)

    法師念誦的是「楞嚴經」,在APP上也可直接下載,經文還會自動對照白話文。(圖取自網路)

楞嚴經 誦一回至少6小時

法師提告指出,前年他在新北市泰山某市場遇到楊姓阿婆,相談甚歡,對方拜託他念楞嚴經200次,他答應,並在三峽寺廟內,獨力從7月1日起誦經,到11月12日,整整4個月又12天才完成,阿婆事後又加碼200次,他拜託2名法師幫忙,3人合力,一個在三峽寺廟、一個在學校宿舍、一個在大溪廟宇,從11月12日至去年3月6日才完成,前後共念誦楞嚴經400次。

阿婆稱只說結緣沒說要錢

法師指出,誦經行情約4千至5千元,需6至7小時,對方開價每次6千元,雖高於行情,但他只想拿來做善事,且第二次是拜託2名法師幫忙,還代墊誦經費,擔心其他法師受騙堅持提告;他並提出阿婆願意給付部分款項的切結書,及他向阿婆報告進度的錄音當證據。

阿婆辯稱,對方只說誦經結緣,沒有談錢,誦經時,她不在場不知有無誦經,當初有說自己沒錢,對方卻說已念了200次,當她告知不要再念了,法師卻說念400次了。

法師負債累累 被逐出寺廟

第二次開庭,阿婆與丈夫一起到地檢署,與法師在庭外碰面。開庭時,法師流淚說,剛得知阿婆的先生癌症末期,願意原諒她,但希望檢察官勸告居士(指阿婆)不要再騙人。法師還說,他因此負債累累,被逐出寺廟,不能當法師了!

聽聞阿婆丈夫癌末 法師撤告

檢方認為,法師承認誦經時沒有其他人在場,可見阿婆說不知到底有無誦經,非完全不可信,且兩人素不相識,第一次誦經費高達120萬,法師完成後沒馬上收錢又進行第2次,兩人也沒有簽契約或收訂金,只有法師單一指述;此外,法師自己判斷認為對方有支付款項實力,進而接受委託,加上法師已表明願意原諒,依此處分被告不起訴。

楞嚴經全名「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據傳說,由般剌密諦(古代印度佛教高僧)在唐朝時傳至中國;明、清朝後,楞嚴經長期被漢傳佛教人士高度推崇,曾有:「自從一讀楞嚴後,不看人間糟粕書」的詩句。

---------------------

楞嚴經講座 南懷瑾先生講述
2016-5-28 20:26:50

今天,我們《楞嚴經》的研究第一天開始,《楞嚴經》在佛經裡頭以及整個的中國文化裡頭,是最有名的一部經典,但是,它的爭論也很多。
在 好的方面,從唐代以後,《楞嚴經》與中國的佛教、佛法尤其禪宗,是不可分開的一部經典。所謂中國的叢林下,就是禪宗的影響之下,有一個流行的名言,《法 華》、《楞嚴》,《法華經》同《楞嚴經》這兩部經,抱本參禪,要想明心見性、學佛而悟道,必須以《法華經》、《楞嚴經》為標準,印證自己修行的必行之路。
同 時,到明代的時候,中國的理學,就是儒家受禪宗的影響所產生的宋明理學家,曾經也有一句名言:「自從一讀楞嚴後」,所謂讀過《楞嚴經》以後,「不看人間糟 粕書。」對於人世間所有的學問都不喜歡看了,都認為是渣子。那麼推崇《楞嚴》到了極點。「自從一讀楞嚴後,不看人間糟粕書。」那麼,這些推崇《楞嚴經》是 至高無上的一部經典。這是從好的方面。
所以我們這個佛法裡頭《楞嚴經》與《金剛經》,幾乎從唐宋以來,變成中國人研究心性之學,所謂學佛、修道、參禪,人手一冊,幾乎每個地方都看得到這一部經典。這是推崇它的價值有如此之廣、之大。
同 時,佛教也有個說是釋迦牟尼佛當時自己的預言:《楞嚴經》在這個世界上最後出世,尤其在中國,《楞嚴經》最後傳到中國;將來末法的時候,整個世界沒有佛法 那個時候,世界上所謂佛教佛法只流行兩宗:一個是淨土、一個是密宗,其它正法沒有了。並不是說這兩宗不是正法,我講錯了啊!其它的佛法差不多就沒落了,到 末法時只有這兩宗特別流行。那麼《楞嚴經》是最後到中國;到了末法的時候,《楞嚴經》最先離開了中國,沒有了。那麼將來的佛經喪失在人類那個末劫的時候, 這些東西都看不見了。相傳如此,等到幾千萬年以後,慢慢求證吧。
《楞嚴經》是給人家的重視,有如此的價值,也有如此的威力,但是,這一本經 典它來的確實果然很遲。出來以後,宋代、宋元之間,已經有人起懷疑了,認為這一本佛經是翻譯得太好了,太好太好!不是印度來的,不是佛說的。因為所有的佛 經啊,翻譯的文學、佛經文學沒有那麼高明,這一本經是太高明!在中國的佛教文學、在文學的價值裡頭是第一等。假定我們對於中國文化學到《楞嚴經》的文章的 寫法筆法,不但是古文寫得好,可以說現代的白話文字也會寫成第一等。文字實在太美了!太好了!為什麼呢?
因為佛的說法,多半偏重在論辯,論 辯必須要用到邏輯;一個邏輯哲學的東西、很深的思考,用言語文字把它講出來、變成很美的一種文字,非常困難!等於我們現在研究科學的書,化學啊、物理啊, 沒有辦法作小說看,沒有辦法當文學看。假設一個科學的書變成文學化、變成藝術化或者是小說化,那我想每一個人,十分之八九都會變成科學家了。因為看科學的 書啊,太枯燥了,而且光記那些公式很麻煩。
佛法幾乎有同樣的一個情形。但是,佛法變成像《楞嚴經》、《金剛經》一樣的文學呢?那大家就願意 接受了。尤其是我們的老輩子,一千年左右,這些知識分子,所謂學者、文人,文學的境界都很高,要求也很高,普通的經典文字的境界不高啊,別人就不肯接受 的。而《楞嚴經》的文字境界非常高。我也常常給外教的這些朋友,天主教啊、基督教啊這些朋友們講笑話,我說你們真要為你們的教要發個心(發心是佛教的 話),要想個辦法。你怎麼樣把那個《聖經》文字寫好一點、漂亮一點。那一個白話文,我都看不上的,看到就討厭!說「生來就有罪」,我說我媽媽爸爸生我我絕 沒有罪!不要亂講!第一句話我就不相信。哎,那佛說呢?並沒有說人生來有罪,——有「業」,哎,這個我相信啊!因為「業」不一定是「罪」啊!我說你硬說我 有罪,我不相信!但是啊,中文裡頭,你說生來就有「業」,這個好啊!

苦苦追尋多年,也許這部經和我最有緣。大學裡讀過南懷瑾先生的楞嚴大義今釋,懵懵懂懂的,也許是慧根不具。後來兜兜轉轉又回來了,這才發現楞嚴也許是最好的對治藥,對於喜歡刨根問底,愛較真的知識分子來說,這也許是佛法入門最好的書,不過對於那些根性較利的人來說,也許金剛經是最好的。據說,最先消失的佛經是楞嚴經,那麼趁現在還能看到,加緊讀吧。

-------------------------------------------------

《楞嚴大義今釋》後記

芸芸眾生,茫茫世界,無論入世或出世的,一切宗教、哲學,乃至科學等,其最高目的,都是為了追求人生和宇宙的真理。但真理必是絕對的,真實不虛的,並且是可以由智慧而尋思求證得到的。因此世人才去探尋宗教的義理,追求哲學的睿思。我也曾經為此努力多年,涉獵得愈多,懷疑也因之愈甚。最後,終於在佛法裡,解決了知識欲求的疑惑,才算心安理得。但佛經浩如煙海,初涉佛學,要求得佛法中心要領,實在無從著手。有條理,有系統,而且能夠概括佛法精要的,只有《楞嚴經》,可算是一部綜合佛法要領的經典。明儒推崇此經,曾有「自從一讀《楞嚴》後,不看人間糟粕書」的頌詞,其偉大價值可以概見。然因譯者的文詞古奧,使佛法義理,愈形晦澀,學者往往望而卻步。多年以來,我一直期望有人把它譯為語體,普利大眾。為此每每鼓勵朋輩,發憤為之。但以高明者既不屑為,要做的又力有未逮,這個期望遂始終沒有實現。避世東來,匆匆十一寒暑,其間曾開《楞嚴》講席五次,愈覺此舉的迫切需要。……

這本書的譯述,只能算是一得之見,一家之言,不敢說是完全符合原經意旨。但開此風氣之先,作為拋磚引玉。希望海內外積學有道之士,因此而有更完善的譯本出現,以闡揚內典的精英,為新時代的明燈,庶可減少我狂妄的罪責。這誠是我薰香沐禱,衷心引領企望的。乃說偈曰:

白話出,楞嚴沒。

願其不滅,故作此說。

為世明燈,照百千劫。

無盡眾生,同登覺闕。

《楞嚴經》第二卷原文

佛興慈悲,哀愍阿難及諸大眾。發海潮音,遍告同會。諸善男子,我常說言,色心諸緣,及心所使諸所緣法,唯心所現。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現物。云何汝等,遺失本妙,圓妙明心,寶明妙性。認悟中迷。晦昧為空,空晦暗中,結暗為色。色雜妄想,想相為身。聚緣內搖,趣外奔逸。昏擾擾相以為心性。一迷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棄之。唯認一浮漚體。目為全潮。窮盡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如我垂手。等無差別。如來說為可憐愍者。

《楞嚴大義今釋》第二章

「宇宙心物認識論」

佛說:「我常說:『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現物。』物理世間的各種現象,與精神世界的各種作用,所發生心理生理的事實,都是真心自性本體所顯現出來的。你的物質的身體生理與精神的心理現象,也都是心性自體功能所顯現的東西。自性本體的真心實相,靈妙光明而清虛,是萬有的根元。何以你們遺失了圓滿的、靈妙的真心,捨棄了寶貴的、光明的自性,在靈明妙悟中,自取迷昧。迷昧中唯一所感覺的境象,是空空洞洞的。空洞暗昧是物理現象界的最初本位。由此空沿暗昧形成物質和生理的本能,於是生理的本能活動與情緒妄想相混雜,形成心理狀態,而顯出精神的作用。精神作用與意識妄想,又產生生理活動的情狀。精神作用與生理本能,聚在一身內活動而使生命存在,因此互相發生作用,奔流向外,成為世間各種業力。在休息靜止的時候,所剩餘的,只有昏昏擾擾、空空洞洞的感覺。一般人就認為這種空洞昏擾的情形,就是自己心性的根本現象。『一迷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棄之。唯認一浮漚體,目為全潮,窮盡瀛渤。』既然迷惑這種現象,認為是自己的心性,就堅決誤認心性自體是存在於生理色身之內。殊不知身心內外,以及山河大地,乃至無邊無際的虛空,都是這萬有本源靈妙光明的真心自性本體功能所產生的東西。只是一般人見不到這個事理的實際,認為自己一身是我,困於這個小天地之中。譬如要見海的全貌,卻拋棄了海洋不肯信任,只去看大海中所起的一點浮漚,認為已經看到了無邊的大海。所以我說,你們都是愚昧當中的迷人。畫地為牢,自甘舍大而取小,迷心認物,不能游心於方之外者。例如我的手,上下交互掉換,你就不知道哪樣是正的,哪樣是倒的,實在太可憐憫了!」(其實上指下指都是手,由於世間的觀念認識,確定它的狀態有所差異,而有正和倒的不同。心、佛、眾生,性相乎等,人人具足,個個現成。不是心,不是佛,也不是物,只在目前人不識。)

---------------------------------------------

自從一讀《楞嚴》後,不看人間糟粕書!

一、殊勝地位

漢傳佛教寺院早課的第一課即是誦持該經的核心“楞嚴咒”,教相上圓攝“顯、密、性、相”,宗派上橫跨“禅、淨、密、律”,說法上破立均等、理事兼容,被譽為“佛教修行大全”、“破魔大全”、濃縮大藏經的“小藏經”、佛教正法住世的標志和象征,也是佛法開始隱沒的首部佛經。古人詩贊:“自從一讀《楞嚴》後,不看人間糟粕書!”

二、說法緣起

被譽為“聞法第一”的佛陀侍者阿難在趕往法會的路上,暗戀他的外道摩登伽女用邪咒迷幻了阿難並准備勾引行房時,被佛陀以神通發現,於是以楞嚴咒秘傳文殊菩薩飛赴破解。阿難被救後痛哭忏悔,方悟“多聞空論無用,實修證定是真”的道理,請求佛陀開示大定破魔法門,由此因緣,該經也被譽為“戒淫寶典”。

三、核心內容

全稱《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首楞嚴”為梵語音譯,意為“健相,健行,一切事竟”,即諸魔不能破壞的究竟堅固的佛境禅定,亦即最高最上的禅定境界。漢傳佛教的通行版本,為唐朝時中印度高僧般剌密谛冒死傳譯至中國,被貶宰相房融筆錄,高僧懷迪證義、修飾成文。該經十卷,核心為“楞嚴咒”,這是佛教中最長的咒語,長達2600多字音。內容囊括宇宙及凡聖法界真相(二十五聖圓通、三界七趣眾生),詳述六十位修證次第(三漸次、乾慧地、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等覺、妙覺),明示禅定中五十重魔境難關及其破除方法。

四、經典語錄

1、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

2、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

3、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4、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

5、楞嚴咒心:摩诃悉達多布達拉。

-------------------------------------------------

智悲佛网 - https://goo.gl/4lIiRt

今人讀《楞嚴經》須感恩三位大善知識

今人讀《楞嚴經》要感恩智者大師、般剌密諦、房融。大家都知道《楞嚴經》是一部不可思議的經典。都知道,佛法是從印度傳到中國來的。中國有許許多多的高德大僧,到印度去留學、取經,都沒有見到過這部經典!玄奘大師在印度住了十七年,沒看到過《楞嚴經》;印度高僧到中國來弘法,帶來了不少的經典,也沒有楞嚴經!什麼原因?這是當時的印度國王把《楞嚴經》看作國寶,不給外國人學習,也不讓外國人知道!更嚴禁這部經流傳出境。所以在很長的一個歷史時期內沒人知道有這部經典。

直到唐朝初年天台宗的智者大師時才知道。所以第一個該感恩智者大師,唐朝初年是中國佛法的黃金時代,大乘八個宗派都是在那個時候先後建立的,對中國佛法的影響非常深遠。智者是天台宗的大師雖然天台宗不是他創建,但天台宗確實是在他手上完成的。像我們講華嚴宗,一定講賢首大師一樣,其實賢首在華嚴是第三代,為什麼呢?因為華嚴宗到賢首大師才算真正完成的。

天台宗的智者大師創立三止三觀的教義,可以說是他老人家在經典里悟出來的,發明的。那時印度高僧拜訪智者大師,聽到智者大師講三止三觀,佩服的五體投地,就跟智者大師說,你老人家發明的三止三觀跟印度的《大佛頂首楞嚴經》教義非常接近!這時候我們中國人才知道印度還有一部寶典,叫《大佛頂首楞嚴經》。

-----------------------------------------

當時交通不便,從中國到印度只有走路騎馬,路途非常遙遠,想得到這部經談何容易。可是智者大師聽說有這部經,當然希望能見到這部經。給自己的發明作個印證,非常渴望得到這部經典,於是在天台山築了一個拜經台,他老人家天天在這個地方向西方禮拜求感應,求這部經典能流到中國來。他老人家拜了十八年,直到圓寂。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後人敬仰學習!

到中宗武則天執政時期,印度僧人般剌密諦終於將《楞嚴經》偷渡到中國,他也是偷渡了好幾次才成功的。前幾次將這本經書藏得很好,但出境時,就像現在的海關一樣,嚴密的檢查被查到,不準出境。畢竟他是出家人,印度是佛教國家,對他還有禮遇,沒有處罰他。第一次沒成功,第二次又被發現了。有了兩次記錄,法師一出國,關口就特別留意,特別嚴查!第三次他想了一個辦法,把經典用很小的字抄在很薄很薄的羊皮上,然後捲起來放在自己割開的胳膊裡面,待傷口好了再申請出關,這次沒有被查出來。

從海路來到廣州,見到了現在的廣州光孝寺的高僧大德們,他說我把《楞嚴經》帶到中國來了。中國的法師一聽說《楞嚴經》傳到中國來了,極為歡喜,為什麼呢?《楞嚴經》的大名他們己經聽說了幾十年了,智者大師在拜經台拜了十八年,禮請諸佛加持了十八年,直到今天才得到這部經典!

法師把手臂割開,將經典取出,於是就在廣州光孝寺從事翻譯。可見經典傳來不易!

經典在中國翻譯成後,般剌密諦大師趕緊回國向國王報告,「《楞嚴經》我偷到中國去了,願意請求處罰!」般剌密諦大師用這樣的苦心把寶典送到中國來,我們今天展開經卷怎能不感恩般剌密諦大師呢?

房融居士也是在此時參與了譯經的工作。房融原先做武則天的宰相,後來得罪了帝王被降級貶官,到廣州作地方官。他正好遇上這件事,於是從事於譯場里的記錄(譯官)。所以《楞嚴經》的文字出自房融宰相之手,這可是一代大文學家!因此經本的翻譯在所有一切大乘經典裡頭,如講文字之美,那可算得上是文字第一流的文章,就連儒家的書生也愛不釋手。《楞嚴經》的文字之美是第一的,沒有任何經本能與之相比的了!今天我們有幸請到這部經典,怎能不對房融的文字佩服得五體投地呢?

----------------------------------------------------

偉大的最後一部經 - https://goo.gl/vCsuYA

偉大的第一部被滅的經
古人說:「開慧的楞嚴、成佛的法華」,又說「自從一讀楞嚴後,不看人間糟粕書」。「楞嚴經」是非常偉大的一部經,是佛法末法時期將最「先」被斷滅的一部經(最「後」被滅的經為「無量壽經」)(註一)。因此,為了讓佛法在世間維持更長的時間,歷代祖師莫不宏揚宣講此經。為什麼說這部經將會第一個被滅呢?因為這部經是佛法的照妖鏡,所謂「末法中,邪師說法如恆河沙」(註二),這就是為什麼許多邪師都不敢說此經典,甚至會說這部經是偽經的緣故了!

註一:佛法的法運有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三時期,現今即為末法時期,最後人心漸漸墮落,不信正法,佛法就在人世間絕跡了。
註二:邪師,簡單來說就是依自己的知見而說法者。一些邪魔的教派,教導人們一些邪惡的事,尤其可怕!而「依附佛法」的「外道」,說的是「相似法」,同樣是斷人慧命,不可不慎!

筆者試著將本經最重要的幾個要點整理如下,與讀者共勉:

1. 七處徵心、八還辨見

佛是什麼?「心即是佛」,又「心」是什麼?心在哪哩?真正的佛法講「三界唯心、萬法為識」。在這部經中,佛弟子阿難說出「心」所在的七個處所,但最後都被佛所否定,經中有精采無比的對話。此外,經中佛說出了山河大地、生老病死,雖然都有生滅變化,然而吾等心性不生不滅的本質。例如,世間人以為瞎眼的人就看不到東西,事實上瞎眼的人,「能見」的本能卻從未喪失呀!

我們凡夫目前思考所用的心是「意識心」,那麼,真正的「妙明真心」在那呢?近代南懷瑾居士指出此問題的答案是「無所不在」。宇宙、虛空夠大了吧!您知道嗎?宇宙與虛空,與我們的心性相較,就像是大海中的一粒泡泡罷了!

2. 自稱是佛、菩薩的都是騙人的。佛、菩薩覺絕不會用附身、扶乩等方式示現

觀察歷史上的記載,歷代高僧祖師從未有「自稱」是佛菩薩化身者,如果有,都有一個特色,那就是:「說完之後,就示現入滅」,絕不會有以佛菩薩身分接受供養者。例如 永明延壽大師是 阿彌陀佛再來,身分一漏就圓寂。這可以在 楞嚴經中得到證實:「…我滅度後,敕諸菩薩及阿羅漢,應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種種形,度諸輪轉。或作沙門白衣居士、人王宰官、…..,與其同事,稱讚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終不自言我真菩薩,真阿羅漢,泄佛密因,輕言末學。唯除命終,陰有遺付。….」

所謂「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佛菩薩應世絕不透漏身分的理由,就在於避免一些冒牌貨利用此方式招搖撞騙,奉勸讀者千萬不要被邪師所牽,同入無間地獄,受無量苦。何苦為了世間短短幾年的名聞利養,未得言得,未證言證,斷人慧命,犯大妄語罪,誠可歎可惜!

3. 二十五位菩薩圓通法門

在這部經中,二十五位菩薩依序向佛報告修行成就的方法。末了 文殊菩薩選擇「觀世音耳根圓通法門」為第一,認為此法門最適合「娑婆世界」眾生之根機(娑婆世界眾生,耳根最利)。此外,最後一位報告的是「大勢至菩薩」,報告「念佛圓通」的法門。所謂好戲總在後頭,「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後來被印光大師選定為「淨土五經」之一。

4. 修行勿落入五十陰魔

五蘊「色、受、想、行、識」,每一種在修行的過程可能生出十種魔境,故共有五十種陰魔。其實這些境界是修行的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正常境界,若能「不做聖心」,則「名善境界」,反之,「若作聖解」,則「即受群邪」。所以,有都少修行人因為執著神通境界,而成為魔的眷屬呢?

筆者研究「控制工程」領域,深深感覺到「穩定」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任何強調速成的修行的方法,都不能吸引我,因為越「速成」,越是比較容易出問題的。所以 廣欽老和尚才會勸眾生「老實念佛」的修行法,告訴弟子「菩薩不執著『樂』、『明』」、『空』」,近代 南懷瑾居士也說「假使菩提道有100層樓,執著神通境界只停留在2、3層樓」。

奉勸修學其它法門的讀者,能好好研究「五十陰魔」,了解什麼是「飛精附人、口說經法」等,如果老實念佛,不論好、壞境界都是一句佛號,相信自己才是魔,多念佛,多懺悔,自然魔就不能得其便了。

5. 修行必須守「四種清淨明誨」,斷葷(指不吃「五辛」),斷腥(指不吃肉)

「四種清淨明誨」: 殺、盜、淫、妄

「五辛」: 蔥、蒜、韭、薤、興渠(即洋蔥)(生吃易動肝火,熟吃增長荷爾蒙,能引起性衝動)

不食肉:有以下重點:
1. 許可有些出家比丘,生在偏僻地方,地質不佳,不能生長草木菜蔬,故可食五淨肉(1.不見殺、不聞殺、不疑殺、自死、鳥殘),用以療饑延命。但吃肉食應看做是牠們的慈悲布施,應當有感恩之心。
2. 肉食之人,即使心開悟解,有點類似三昧境界,其實還是大羅剎、惡鬼之流。
3. 除不食肉外,也應護習草木生機,不得服用血肉之軀眾生們的皮革絲毛

6. 對於宇宙的根源、生命的起源, 佛有非常詳盡的開示: 有興趣者,應展經閱讀!

寫到這裡,綜合以上所說,筆者只有感到非常的慚愧,這部經真實的道出修行的病根,願我們多讀此經,依教奉行,讓佛法這盞亂世明燈,能永遠住世,開啟我們的智慧光明。

參考資料:
1. 楞嚴大義今釋,南懷瑾先生述著,老古出版社
2. 楞嚴經五十陰魔淺釋,宣化上人講述,法界佛教總會印行
3. 無量壽經玄義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親聞記,淨空法師講述,劉承符老居士記,佛陀教育基金會印贈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