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語科技化與數位化教育網站 (客家委員會) |客華雙語資源 - 教學實錄

客語科技化與數位化教育網站 (客家委員會) |客華雙語資源 - 教學實錄 https://bit.ly/3Ga7fyQ
首頁 - 客話學習網 https://bit.ly/2XAniEB
中研院語言所 - 研究人員 https://bit.ly/3joA9kO
華語文教學研究所|鄭琇仁 https://bit.ly/3E2ta99


台灣這些日常 讓日本人妻超訝異

2017-05-28  20:04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日本電視節目《日本太太好吃驚》日前播出台灣特輯,訪問在台灣定居的日本人妻對哪些台灣事物感到驚奇,沒想到「追垃圾車」、「喜歡改名」都被提及。

  • 在台灣倒垃圾常常要拿著垃圾追垃圾車跑。(圖擷自YouTube)

    在台灣倒垃圾常常要拿著垃圾追垃圾車跑。(圖擷自YouTube)

  • 日本人對於台灣人愛改名感到訝異。(圖擷自YouTube)

    日本人對於台灣人愛改名感到訝異。(圖擷自YouTube)

《日本太太好吃驚》之前在台灣特輯中訪問許多在台灣定居的日本人妻們,對台灣感到最驚奇的事物是什麼。結果一位在台灣居住14年的日本人妻說,台灣最讓她驚奇的是垃圾車,因為在日本大家通常是將垃圾拿到附近的集中地,等垃圾車來收就行。但在台灣卻要「拿著垃圾追垃圾車」,讓她一聽到台灣垃圾車聲音,就要繃緊神經,因為垃圾車一下就開走了。

台灣另一個讓日本人驚奇的地方是「改名」,台灣人相信改名也可改運,改名2、3次的人也很多,相較之下日本很少有人在改名。此外,台灣也有非常多日本企業,許多餐廳都有日文標誌,而且台灣人普遍聽得懂一些簡單日語,這也讓日本人覺得神奇,好像在台灣也可以靠日文過活。

其他讓日本人感到驚奇的台灣事物還有「台灣小孩都會拉扯鈴」、「廚餘不能丟可燃垃圾」、「亂撿地上紅包就會跟死人結婚」、「葬禮會請女生來跳舞」等。


 

土質改良成功 客庄茶園迎接第二春

2017-02-19

〔記者彭健禮/苗栗報導〕小英總統推行「浪漫台三線」,盼整合沿線客庄產業文化,發展為具人文深度的觀光廊帶。桃竹苗區為北台重要茶葉產地,但受土壤酸化及病蟲害等因素,榮景不復過往,客委會專案補助工研院團隊,進行土壤優化,成功將試辦兩分地調整為弱酸土質,預估復耕一年可增加產值達一百廿萬元,主委李永得期許未來技術擴展,提高茶葉產值及茶苗存活率,吸引青年族群返鄉創業。

  • 土壤優化前的茶樹苗(左)與土壤優化後的茶樹苗(右)生長情形有天壤之別。(圖由客委會提供)

    土壤優化前的茶樹苗(左)與土壤優化後的茶樹苗(右)生長情形有天壤之別。(圖由客委會提供)

桃竹苗地區茶園目前栽種面積約一千二百公頃,相較於農糧署於九十八年統計的約二千一百公頃,少了近一千公頃。農委會茶業改良場茶作技術課表示,桃竹苗地區土壤多為紅土,酸鹼度偏酸,長天候影響,及早年農友多施以化學肥料、除草劑等,使得土壤越來越酸。

客委會辦理「推動研究機構餐與客家產業群聚創新服務及研究發展補助計畫」,以「技術加值、服務創新」概念,塑造客家產業聚落,北台即以「北客茶陶」為主軸,於去年三月起補助工研院團隊,在苗栗縣頭份鎮流東里一塊兩分地茶園,試辦茶園土壤優化與生態病蟲害防治計畫。

團隊經過近一年的研究,透過生態智慧土壤改良,將原屬排水不佳且有機質低、缺磷與鉀的土壤,調整為酸鹼度值四點五至五點五之間的弱酸性土壤,使茶苗植株強健。

李永得日前視察成果,他表示希望成功將鹼性土壤改造成符合茶苗成長的土壤,並建立生態無毒蟲害防治技術,期待未來將此技術拓展,提高茶葉產值及茶苗存活率,吸引青年族群返鄉創業,活絡客庄經濟。


 

 

竹縣資源回收車將播放客語歌

& DAN 城市 • 新竹縣 • 焦點
【記者 張建奎/竹縣 報導】

打造新竹浪漫台三線計畫,新竹縣環保局配合文化局重視客家母語文化的保存,參與客委會「國家級臺三線客庄浪漫大道推動方案規劃」,製作台三線沿線各鄉鎮資源回收車播放客語資收歌,今(13)日由邱鏡淳縣長首度發表,期許透過資源回收車客家歌的播放,以熟悉的在地母語『客語』在公共領域發聲,增進客語能見度。

邱縣長表示,全國客家大縣,新竹台三線沿線,包括峨眉、北埔、竹東、芎林、橫山、關西、寶山等七個鄉鎮,以客家族群為主,資源回收車採用客語播放,不但具有地方特色,讓在地人產生親切感,傳承客語文化。

知名主持人徐子雁小姐,因為名字諧音以客家發音為「資源」,特以行動支持附和高歌,邱縣長領唱整段歌謠(如圖),歌詞如下:「各位鄉親啊,快來倒垃圾,記得分三類:一般垃圾、廚餘垃圾、資源(子雁)回收再利用。各位鄉親,記得分三類喲,哪哎喲的喲。大家隨手做環保,後代子孫才會好,新竹縣環保局和你共同愛地球。」曲風活潑輕快具歡樂感,創造動手做回收的愉悅氛圍,對資源回收的推廣更顯朝氣。

​浪漫台三線新竹段七鄉鎮 資源回收車主題曲改客語通知囉!
首頁 > 旅遊新聞 > ​浪漫台三線新竹段七鄉鎮 資源回收車主題曲改客語通知囉!

字體:大小 | 分享:推文至 facebook 推文至 Google+ 分享到微博!
【記者:姜秀珠 資料來源:新竹縣環保局】2016-09-13
  打造新竹浪漫台三線計畫,新竹縣環保局及新竹縣文化局為重視客家母語文化的保存,配合客委會「國家級台三線客庄浪漫大道推動方案規劃」,推動沿線各鄉鎮資源回收車播放客語資收歌,製作出屬於在地客家庄的資源回收車主題曲,期能透過資源回收車客家歌的播放,可以讓鄉內民眾都能聽到熟悉的在地母語,以促進客語在公共領域發聲,增進客語能見度。

  新竹縣是全國客家大縣,台三線沿線,包括峨眉、北埔、竹東、芎林、橫山、關西、新埔鎮等七個鄉鎮,以客家族群為主,新竹縣政府目前推動垃圾分三類,垃圾減量以達24%,進一步資源回收車採用客語播放,不但具有地方特色,讓在地人產生親切感,以傳承客語文化。

  客家環保歌是由徐子雁小姐填詞 、演唱 ,楊心彤老師演奏、 客家環保歌的曲風是輕快客家小調加上具有搖滾風Rock ,最後 加上宣導的口白完成了容易 朗朗上口的環保宣導歌,整段歌謠由知名主持人─徐子雁小姐某日提起因為名字諧音以客家發音稱為「資源」,又是環工畢業,特以公益行動支持垃圾分類,歌詞如下:「各位鄉親啊,快來倒垃圾,記得分三類、記得分三類:一般垃圾、廚餘垃圾、資源(子雁)回收再利用。各位鄉親,記得分三類喲,哪哎喲的喲。大家隨手做環保,後代子孫才會好,新竹縣環保局和你共同愛地球。」,曲風活潑輕快具歡樂感,創造動手做回收之愉悅氛圍,對資源回收的推廣更顯朝氣!

竹縣環保回收車 有客語主題歌

2016-09-14

〔記者蔡孟尚/竹縣報導〕聽到《給愛麗絲》,就知道垃圾車來了,新竹縣的資源回收車現在也有「主題歌」了,還是客語歌!

台三線六鄉鎮 隨車播放

各位鄉親啊,快來倒垃圾,記得分三類:一般垃圾、廚餘垃圾、資源回收再利用。各位鄉親,記得分三類喲,哪哎喲的喲。大家隨手做環保,後代子孫才會好,新竹縣環保局和你共同愛地球。」新竹縣邱鏡淳和縣環保局長黃士漢、知名客語主持人徐子雁昨天帶著清潔隊員,一起高唱「客語版資源回收歌」,曲調輕快、氣氛歡樂,即日起,省道台三線沿線客家鄉鎮的資源回收車出動時,隨車播放,用在地親切感提醒鄉親們做好資源回收。

  • 新竹縣長邱鏡淳(左四)、環保局長黃士漢(左五)及客語主持人徐子雁(左三),昨天和清潔隊員一起發表「客語版資源回收歌」,之後將在省道台三線沿線鄉鎮資源回收車出勤時,隨車播放。(記者蔡孟尚攝)

    新竹縣長邱鏡淳(左四)、環保局長黃士漢(左五)及客語主持人徐子雁(左三),昨天和清潔隊員一起發表「客語版資源回收歌」,之後將在省道台三線沿線鄉鎮資源回收車出勤時,隨車播放。(記者蔡孟尚攝)

縣環保局和文化局整合推廣資源回收、客語傳承政策,製作「客語版資源回收歌」。邱鏡淳說,新竹縣是客家大縣,台三線沿線峨眉、北埔、竹東、芎林、橫山、關西等六鄉鎮,居民以客家族群為主,資源回收歌採用客語演唱、播放,不但讓在地人產生親切感,也有助傳承母語。

連假垃圾清運 按表操課

環保局也公布縣內十三鄉鎮市中秋連假垃圾清運作業時間表,各鄉鎮十六日、十七日垃圾清運依往例,十五日中秋節,寶山、峨眉、竹東、橫山、芎林及五峰鄉後山正常清運垃圾,其他鄉鎮市休息一天。

不過,除了強颱莫蘭蒂,台灣附近海面還有雷伊、馬勒卡颱風,垃圾清運作業仍有可能受到颱風影響調整,環保局提醒鄉親,連假期間注意各鄉鎮市公所發布的最新消息,以配合垃圾清運。

-----------------------------

龍潭垃圾車 下月改播客家樂曲

2016-11-22

〔記者李容萍/龍潭報導〕市府客家事務局與龍潭愛樂管弦樂團合作,昨天發表嶄新的垃圾車音樂,將客家庄龍潭區的垃圾車音樂在地化,以《桃花開》與《桃花過渡》兩首客家管弦樂曲穿插現行的《給愛麗絲》和《少女的祈禱》,讓優雅的客家曲風在桃園台三線起點的龍潭響起,增添客庄生活的浪漫元素。

  • 龍潭客庄垃圾車音樂在地化,以《桃花開》、《桃花過渡》二首客家管弦樂曲穿插現行的《給愛麗絲》和《少女的祈禱》,沿街放送。
(記者李容萍攝)

    龍潭客庄垃圾車音樂在地化,以《桃花開》、《桃花過渡》二首客家管弦樂曲穿插現行的《給愛麗絲》和《少女的祈禱》,沿街放送。 (記者李容萍攝)

客家事務局局長蔣絜安表示,龍潭愛樂管弦樂團是市府扶植的優質藝文團隊,今年爭取到文化部與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社區營造及村落文化發展計畫」補助款,為了讓客家人口占六成的龍潭區更具客家風,選定垃圾車音樂進行改造,將垃圾車音樂融入《桃花開》、《桃花過渡》兩首客家管弦樂曲,讓生活中例行的倒垃圾增添浪漫的客家氣氛。

龍潭愛樂管弦樂團團長張鴻宇說,台灣垃圾車播放的音樂《少女的祈禱》,在歐洲是冰淇淋車的音樂,台灣垃圾車有固定路線,樂團對於演奏的音樂能跟著垃圾車滿街響起都覺得很棒,希望居民倒垃圾時,心情能更愉悅。

環境清潔稽查大隊長羅文林也說,新發表的垃圾車音樂從十月廿日起已在龍潭市場試播,受到民眾好評,昨天起在百年里、佳安里兩條垃圾車路線試播,十二月一日擴大在龍潭全區播放。


1916年日本人所繪臺灣地圖_Map_of_Taiwan_-_Formosa_by_Japanese (1)2021-01-28_135559

台三線上還真的有三條「線」,而且一點也不浪漫!臺灣史上的「台三線」是如何影響平埔四次大遷徙的? | Mata Taiwan 台灣原住民族資訊匯流平台

台三線上還真的有三條「線」,而且一點也不浪漫!臺灣史上的「台三線」是如何影響平埔四次大遷徙的?
台三線上還真的有三條「線」,而且一點也不浪漫!臺灣史上的「台三線」是如何影響平埔四次大遷徙的? | Mata Taiwan 台灣原住民族資訊匯流平台 https://bit.ly/3psmU3w
編按:客委會主委李永得 5/23 到立法院備詢,其中國民黨立委黃昭順質詢「浪漫台三線,你要讓我知道是哪三條線?」,讓李尷尬回應「台三線不是三條線,而是沿線有客家地景的一條公路」。但若考慮台三線在許多路段是沿著清代延至日治時期的「土牛紅/藍線」與「隘勇線」建築,那麼我們的政府官員在經營「浪漫台三線」觀光,可能還得由更多歷史角度來看。
近日來「浪漫台三線」的議題隨著客家委員會主委到立法院內政委員會的備詢中,意外的引起熱議,台三線因為行經台灣西部山區之鄉鎮市區,沿線地形多呈丘陵地、台地,日治時期以來被視為軍事用途而闢建的戰備道路與產業道路(編按1)。
而 Kolas Yotaka 委員也指出,蔡英文總統選前力推的「浪漫台三線」,其實與清治到日治時期設的「隘勇線」重疊;Kolas 以原住民的立場提醒客委會主委李永得除了發展觀光願景,應該也讓國人了解這「浪漫」的旅遊路線上,自清末到日治初期,曾經是統治政權為了鞏固政權、刻意製造的「土牛溝」,客家族群也遭到後來抵達台灣的人口逼迫移往山區居住,導致有大量的客家人與原住民族都被迫參與了這段原漢衝突,甚至原客衝突的歷史。
然而,日前蔡英文總統的就職典禮表演上,有一個橋段旁白:「因為漢人的大舉遷移,平原的原住民全都躲到山上去了!」── 這司儀口中「平原的原住民」,揪竟是誰呢?
新竹楊梅段的土牛溝。(圖片來源:weifly(CC Licensed))
台三線上的土牛紅藍線與隘勇線,是真正被人忽略的「台三線」
…… 土牛溝為分界,另沿界設隘寮,住隘勇,定界址、立界碑,防止原住民越出平原,也禁止漢人入山越墾,並搭望高樓看守。
其實絕大部分就是平埔族群,而且我們並沒有全部都跑到山上去,大部分只是退居往山裡靠攏(編按2),這可以由繪製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 「臺灣民番界址圖」上的「土牛紅線」來解析。
「土牛紅線」,是清代臺灣自南而北陸續劃定的人文界線(編按3),康熙六十一年朱一貴事件後,浙江總督滿保主張遷民劃界,而藍鼎元力持不可,取代之為「唯立石禁入番地」來隔離生番漢民;至乾隆年間演為劃分漢民、熟番、生番的界限。
臺灣民番界址圖卷上從南到北繪有一條蜿蜒不斷的紅線與藍線(編按4),線以西的平原地帶為漢人或平埔族群地區,線以東為生番界(編按5)。此界線以天然山區則沿山形或坑谷,有河流以岸為界,至於平原地帶則挖溝堆土成為土牛溝為分界,另沿界設隘寮,住隘勇,定界址、立界碑,防止原住民越出平原,也禁止漢人入山越墾,並搭望高樓看守。(編按6)
紅線為舊定界,藍線則為乾隆 25 年的新定界,台灣的中部紅藍兩線並存,從兩線分布來看,顯示出當時的漢人不斷向內移墾,也造成了平埔族群四次大遷徙。(編按7)
清代以降的土地政策對原住民族不利,導致平埔原住民的土地不斷流失。本圖攝於新竹楊梅段土牛溝附近。(圖片來源:weifly,CC Licensed)
19 世紀平埔四次大遷徙,是誰跑到山上了?
在台灣上對於原住民如此重大的歷史遷徙事件,卻鮮少被大眾了解……,被迫擠壓空間的山居原住民該何去何從?
目前仍在研究中的 19 世紀平埔族群四大遷徙路線如下:
1804 年(嘉慶九年)
中部(彰化)巴宰族人潘賢文因爭奪通事職失敗,懼怕被捕,率領巴宰族之岸裡社、阿里史社,道卡斯族之大甲社、吞霄社,阿里坤族之北投社,以及巴布薩族之阿束社、東螺社等中部平埔族群共一千多人遷墾到蘭陽平原,為平埔族群的第一次大遷徙。
1823 年(道光三年)
中部道卡斯族、巴布拉族、巴宰族、巴布薩族、噶哈巫族、阿里坤族、羅亞族等族群因漢人入墾,壓縮其生存空間,因而遷墾至埔里盆地,這是台灣史上平埔族群第二次大遷徙。
1829 年(道光九年)
高雄、屏東地區的大武壠族、馬卡道族、西拉雅族人,因為漢人擠壓生存空間,越山遷墾台東,在花東縱谷建大庄(今花蓮東里)等部落,此為平埔族群第三次大遷徙。(編按8)
1853 年(道光二十年)
噶瑪蘭族之加禮宛等六社人,因漢人入侵家園無以維生,而舉族遷往花蓮美侖溪畔,建立加禮宛六社。光緒 4 年與漢人的衝突再起,引發「加禮宛事件」,族人慘遭發配打散導致留在原地的已不足十戶,此為平埔族群第四次大遷徙。
在台灣上對於原住民如此重大的歷史遷徙事件,卻鮮少被大眾了解,甚至刻板印象所有的原住民都跑到山上去了,大家卻沒有想過,平原的原住民若搬到山上去了,那被迫擠壓空間的山居原住民該何去何從?
浪漫台三線是憧憬,對原住民是真實血淚
對某些族群而言,浪漫台三線是一個很棒的憧憬,但對平埔族群來說卻是血淚交織的歷史痕跡。
總統就職演說中有提到:
「我們不敢忘記,這個島上先來後到的順序。新政府會用道歉的態度,來面對原住民族相關議題,重建原民史觀,逐步推動自治,復育語言文化,提升生活照顧,這就是我要領導新政府推動的改變。」
也許對某些族群而言,浪漫台三線是一個很棒的憧憬,但對平埔族群來說卻是血淚交織的歷史痕跡。
台灣的教育讓我們沒有正確的多元史觀,許多人不了解原住民的文化價值觀,我們的教育體制甚少不曾教導我們如何欣賞和尊重他人的文化,造成許多人誤以為平埔只有一個族,甚至還以為我們已經滅亡,一直到誤觸、破壞到不同文化底線時,人們才會去重視這件事情的嚴重性。
讓我們原民自己來詮釋自己的歷史,打破彼此的不瞭解及對原住民刻板印象的藩籬,讓我們來告訴你們我們是誰,從哪裡來,創造台灣應有的文化多元並榮。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所製,圖上黑線以東應代表高砂族區域,紅線則為官員巡視的路線,起端基隆上岸,終結於阿里港。
編按
台三線又稱內山公路,北自臺北,南至屏東,其中桃園至苗栗路段與過去殖民者區隔原漢的土牛(番)界與隘勇線常重疊。
許多平埔原住民被迫移居山腳,然也有如高雄大武壠族人於 19 世紀末便主動或被動移居至甲仙內山區。
一般認為土牛(番)界自明鄭時期開始:
「人民之私墾者亦日進,每遭番害,乃築土牛以界之,禁出入。土牛者,造土如牛,置要害,戌兵防守。或曰紅線,則以土築短垣,上砌紅磚以為識,耕者不得越。」(《臺灣通史》,連橫,1908-1918)
生番、熟番等名詞,自古以來為殖民者或外來者對原住民族的稱呼,定義也不斷在轉移。1716 年首度出現「熟番」一詞,在此之前,所謂生番亦包含後來的熟番。
土牛界不只有紅線與藍線,例如最遲至乾隆末年便有以綠線與紫線表示之土牛界。參照施添福《清代台灣的地域社會:竹塹地區的歷史地理研究》p241-245。
除了影響平埔原住民族,金廣福等漢移民集團沿當年土牛溝(約苗栗北埔繞三灣至獅潭段台三線)屯墾,亦是造成賽夏族往淺山移動之原因。
清朝各朝代對臺灣的原住民族治理政策一直在轉變,但平埔原住民的生計均不斷受威脅。例如雍正初期嚴禁漢人私入越界開墾,主要是避免原漢呼應,對政府反動,但仍阻止不了漢人潛越土牛溝私墾;乾隆中葉後期甚至有平埔原住民保留地,政府態度由鼓勵開墾轉為「禁墾護番」,實施所謂「番大租」的政策,但開墾需資本,制度實際上仍對(漢)墾戶或(漢)佃戶有利,導致平埔原住民的土地不斷流失,間接導致 19 世紀的平埔四次大遷徙。
事實上在 1829 年之後,因漢人日益壓縮生存空間,南部原住民族(主要以大武壠族與馬卡道族為首)在 1839、1874-1875、1892 等年又逐次向花東縱谷進行多次大遷徙。台三線上還真的有三條「線」,而且一點也不浪漫!臺灣史上的「台三線」是如何影響平埔四次大遷徙的? | Mata Taiwan 台灣原住民族資訊匯流平台 https://bit.ly/3psmU3w

台三線上還真的有三條「線」,而且一點也不浪漫!臺灣史上的「台三線」是如何影響平埔四次大遷徙的? | Mata Taiwan 台灣原住民族資訊匯流平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