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陪客家婆婆吃晚餐 辣妹6年變大嬸 | 即時新聞 | 20170717 | 蘋果日報 - https://goo.gl/hW57kG


此生不娶客家女,再活萬年也徒勞
摘要 :民國大學者劉申叔說:“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間,多尚實際。南方之地,水勢浩洋,民生其間,多尚虛無。”其提到南方水流縱橫,山色清華,氣候溫暖濕潤,在這種環境下,人物的性情多柔婉、細膩。實際上,一...
  
   民國大學者劉申叔說:“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間,多尚實際。南方之地,水勢浩洋,民生其間,多尚虛無。”其提到南方水流縱橫,山色清華,氣候溫暖濕潤,在這種環境下,人物的性情多柔婉、細膩。實際上,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自古以來客家盛產美女的說法也與此有密切關係。有著悠久歷史的客家地區,也造就了客家女人特有的性格氣質和外貌特徵。  而在中國南方,居住著這麼一群可愛、性感、溫柔、漂亮、善良、勤勞的女人,她們就是--客家女人。客家女人憑藉著他們那迷人的外表,溫柔的內心、勤勞的身影,已經征服了大江南北的大部分男性,越來越多的男生、將拜倒在客家女人的迷你裙下,她們的目標就是:衝出亞洲,走向世界!   客家女孩有著一顆真摯純樸的心,可比璀璨的星光。讓人感到舒服、自然,讓人愛惜。她不像外地一些大城市的女性那麼不可一世和高高在上,也不像國外一些城市那樣的女性放任而不收斂。   客家女孩有一種女人香,美得貼心自然。它不嬌豔也不粗俗,不矯媚也不愁悶。自然,如出水之芙蓉,似含露之百合。大方、溫柔,可近乎而不可褻玩。   在年輕時,客家女孩清純靈氣,到為人之妻時就會流露出一股讓人感到溫馨和詳和的母性美。這個能娶客家妻子的男人都能感受得到。相對男性來說,這種母性美是可貴的。   心善的客家女孩有著東方人那種洋溢的熱情。她不會孤傲也不會冷漠。心地善良使她們容易和周圍的人和睦相處,和和氣氣,很有禮貌。  客家女孩自愛自潔、謙遜這一點在當代是很可貴的,雖然大客家這邊的一些教育還比較保守,但自愛和自潔的特點,讓客家的女性有著詩畫般的美和讓人著迷。而謙遜的態度,更讓人感到難得。   家庭觀念強,孝順、惜子、愛丈夫,恐怕這一點在中國甚至世界可以排到前列的,一句話,有個客家女孩做妻子,你就明白什麼叫有個家。  客家女孩里外事都能忙得很好。這一點也是極有特色的,在家她是個好妻子,在外她也能很好地工作。當你在相識的時候,她可能說她有時很懶哦,家務不做什麼的,其實那是在騙你的,很自然的,到她走入家庭,一切都那麼有條不紊,當然偶爾的淘氣她也會讓你好好做一做家庭主男。  

   你娶了客家女孩了嗎?如果娶了,恭喜你!如果沒有,還不趕緊找去!!!

此生不娶客家女,再活萬年也徒勞/客家女人特有的性格氣質和外貌此生不娶客家女,再活萬年也徒勞/客家女人特有的性格氣質和外貌此生不娶客家女,再活萬年也徒勞/客家女人特有的性格氣質和外貌此生不娶客家女,再活萬年也徒勞/客家女人特有的性格氣質和外貌此生不娶客家女,再活萬年也徒勞/客家女人特有的性格氣質和外貌此生不娶客家女,再活萬年也徒勞/客家女人特有的性格氣質和外貌此生不娶客家女,再活萬年也徒勞/客家女人特有的性格氣質和外貌此生不娶客家女,再活萬年也徒勞/客家女人特有的性格氣質和外貌此生不娶客家女,再活萬年也徒勞/客家女人特有的性格氣質和外貌此生不娶客家女,再活萬年也徒勞/客家女人特有的性格氣質和外貌  

-----------------------------------

惊呆了!福建还有这种老房子,比土楼更奇特,更震撼 - http://goo.gl/OtTdr9

-----------------------------------------------------

 

跨越世代和國籍 老、青客家婦女一起藝文創作

此生不娶客家女,再活萬年也徒勞/客家女人特有的性格氣質和外貌

馬來西亞籍的客家女孩鍾昱甯(右)和新埔鎮代會主席王張碧冬(左)歡迎大家週末到新埔欣賞她們手上的跨世代和國籍藝術創作。(記者黃美珠攝)

2016-09-12  14:16

[記者黃美珠/新埔報導]用刺繡的方式,在棉布上「素描」!這樣特別的創作方式是24歲馬來西亞籍客家女孩鍾昱甯的獨門心法,她最近受邀到新埔駐鎮,跟著在地的李淑英等10個婆婆媽媽們一起聊天、或研究新埔本地客家的一些人文特色,還帶領這群幾乎拿鍋鏟拿了一輩子,卻從沒拿過彩筆的婆婆媽媽們一起創作,他們的作品本週末將亮相展出。

新埔發展觀光,在規劃3街6巷9宗祠外,9月也找來鍾昱甯駐點創作,跟鎮上李淑英等客家婆婆媽媽們透過訪談等互動,彼此互相激盪。由於鍾昱甯對棉布情有獨鍾,所以她用針、線,以刺繡的方式,一針一線繡出她在停駐新埔期間心情的裝置藝術。今天在鎮長林保祿介紹下正式對外發表,預計本週六、17日將在新埔國小旁的新埔宗祠客家文化導覽館展出。

鍾昱甯說,這是她首次受邀來台,而且還是到跟自己有相同血緣的客家小鎮從事駐點的藝術創作,她感覺這邊的人情味很濃郁。

鎮長林保祿說,希望年輕的鍾昱甯在新埔的客家婆婆媽媽心中種下藝文創作的新苗,未來可以持續在地耕耘地方藝文,讓新埔更有內涵。

相關影音

此生不娶客家女,再活萬年也徒勞/客家女人特有的性格氣質和外貌

新竹縣新埔鎮長林保祿(左)希望藉著第1個駐鎮藝術家鍾昱甯(黑色衣裙者)的創作,帶動新埔鎮的藝文風。(記者黃美珠攝)

此生不娶客家女,再活萬年也徒勞/客家女人特有的性格氣質和外貌

馬來西亞客家子弟鍾昱甯透過跟新埔鎮客家婆婆媽媽的交流,創作出她手上的裝置藝術,本週六將正式展出。(記者黃美珠攝)

此生不娶客家女,再活萬年也徒勞/客家女人特有的性格氣質和外貌

馬來西亞客家子弟鍾昱甯說,手上的創作,是她和10個新埔鎮婆婆媽媽們的作品。(記者黃美珠攝)

 

客家族群的喪葬儀式與香花佛事(一)
風俗| 2015-7-22 03:32|查看: 3586|評論: 0|原作者:互聯網周雲水
摘要:客家喪葬儀式程序複雜,充分反映了儒家文化對客家族群的熏陶與濡化。客家人的喪事活動受到經濟因素、倫理道德的影響與控制,體現了喪葬文化受外界社會條件的控制與製約。喪葬活動體現了死者家屬及整個社會對死者的評... 
  摘要:客家喪葬儀式程序複雜,充分反映了儒家文化對客家族群的熏陶與濡化。客家人的喪事活動受到經濟因素、倫理道德的影響與控制,體現了喪葬文化受外界社會條件的控制與製約。喪葬活動體現了死者家屬及整個社會對死者的評判與認可程度,是人世間親情、人倫關係的重要展示。從喪葬方式的選擇、儀式規模、耗資的數目等方面,能反映亡者在家庭、社會中的地位以及人們對其人格的評價,更能展現客家族群農村基層社會的生活邏輯。在粵東客家人繁瑣的喪葬儀式與程序中,香花佛事起著重要作用:完成一個亡者在形體消逝後進入後代記憶行列的進程,同時也成為人們開始正常生活的微妙表達,它已不是純粹的“陰事”,而是舊人仙逝之後新人與屋外世界進行關係調整及人際交往的開始。
  關鍵詞:客家族群;喪葬儀式;香花佛事;
  客家是漢民族中的一個地緣性群體。作為客家中心區域的贛、閩、粵邊界地區,一方面這裡是一塊四周被大山包圍的丘陵山地,在它的西面是羅霄山脈, ​​東面是武夷山與九連山脈, ​​南面是南嶺,在羅霄山脈的中段還有一條雩山山脈與武夷山相連結,從而把江西的南部與中部隔開,形成一個對外相對封閉的自然環境。生活在這個地區的原始居民是與贛、閩、粵、浙等南方地區同一族屬的百越民,他們“各有種姓,互不統屬”。秦漢以後,由於北方漢人不斷進入該地區,使得百越民,有的成批漢化,有的被強制遷往江淮地區,有的則退出平原,進入深山老林,成了歷史上曾經名噪一時的“山越”民。兩晉之際,尤其是唐宋之交,由於北方不斷遭受戰爭的摧殘,農村經濟凋敝,大批難民渡江南下,另求生計。在經過不斷輾轉遷徙之後,部分移民來到了這塊被大山屏蔽的贛、閩、粵三角地區,與當地土著相互雜居,並在相對封閉的社會與自然條件下,與土著民相互融合,從而創造出一支以漢文化為主導的、與周邊文化相區別的地域文化。
  客家人的喪葬文化正是在這種特定的歷史和生態條件下逐步形成的。粵東、閩西、贛南地區客家葬俗同中有異,有著一整套繁文縟節,大致分為報喪、安靈、行祭、送葬、念經超度亡魂等項。筆者從小出生在贛南和閩西交界的石城縣,距離“客家祖地”一步之遙,因此熟稔閩西和贛南客家人的喪葬習俗。經過近年來在粵東梅州、河源各地的田野調查,筆者對世界客都梅州客家人的喪葬文化也有了切身的感受。在結合翔實田野調查材料的基礎之上,筆者以“自我”和“他者”的視角,對客家喪葬禮儀及流行於梅州境內的香花佛事進行描述和解讀。
  一、客家人的喪葬文化
  (一)客家喪葬儀式的基本環節
  1、報喪
  老人去世後,家人齊集床前慟哭:如果老人去世時未預備下長生(棺材),就立即遣人購置,買回的長生抬回家時須讓腳部先行。若是老人仍在世時購置長生,抬回家時則須讓頭部先行。
  如果去世的老人為男性,喪事由男方的長親——屋長作主。如果去世的老人為女性,家人要給老人的娘家“寫報單”告知老人的死訊,通知老人兄弟的子輩,即外家孫前來弔祭。
  2、安靈
  靈堂的佈置須顯現哀傷氣氛。在堂前掛上白布或黑布製作的幡簾。幡簾前擺一張八仙桌、置死者的神主牌位、靈前設香案一張,案上放上香燭、酒、葷索食品,案下有跪墊。廳堂大門兩側貼有對聯,它不像通常那樣紅底黑字,而是黃底黑字。對聯的橫批為。“慈親制孝”(女)或“嚴制讀禮”(男)。門楣上掛八卦圖案。辦喪事時如須藉用別人家的場地、要在被借用人家的場上貼上紅底黑字的“借用大吉”,以求吉利。
  死者屋外搭置道壇。上砂鎮的道士(粵東梅州一帶稱為香花和尚)不須出家,他們通常在自己家中設壇。做道士(粵東梅州一帶稱為香花和尚)之前須拜師,學習“做功德”的儀式和唱詞。在贛南,人們稱道士(粵東梅州一帶稱為香花和尚)為“道士(粵東梅州一帶稱為香花和尚)”、“和尚”或是“聖公”,農村道士(粵東梅州一帶稱為香花和尚)都是兼職的,他們還有其他的謀生之道。道士(粵東梅州一帶稱為香花和尚)的道壇各有自己的名號、掛在道壇的最頂端。名號之下懸著大幅的佛像,佛像兩側懸著布幅對聯:“奉佛追修伸孝意,請聖超度發誠心。”道壇一般搭置在八仙桌上,約3米高。道壇下搭孝服台,也懸有對聯:“孝制酬天地,服成謝乾坤。”道壇旁另高懸一豎紅布條,上貼黃紙,以黑字寫明死者的年壽。
  3、行祭
  殯葬當日早上,死者(女)的外家孫來弔祭、一般男性、女性親屬都可來,但女性要來三個或五個。只能是單數。外家孫到來時,死者家人把花圈拾到門前,燃點鞭炮,孝子孝孫跪下相迎:靈堂門外放八仙桌,用布幅圍起。孝子孝孫首先為外家孫斟上第一杯酒,外家孫接過後首先祭天,潑向空中。第二杯酒潑在地上,叫祭地。如果死者的丈夫早己去世,外家孫接過第三杯酒,把條布全部掀起來反鋪在桌上,把酒杯放在上面;如果死者的丈夫仍在世,外家孫就只把條布的一角掀起鋪在桌面的一角、把酒杯放在上面。這時,外家孫就要說一些吉利話,如“一刻遭喪,晚年吉慶”等,然後把孝子孝孫扶起來,一起進靈堂去,孝子孝孫上香,燒紙錢。
  一般人家會把老人的遺體放在帷布後,不讓人看,他們認為給人看見了老人的遺體會給自家人帶來厄遠,但是外家孫如果認為老人的兒孫平日對她不好,有虐待嫌疑的話,外家孫有權要求“驗屍”,看老人是否被兒孫虐待;解放前外家的權利更大。如果外家認為老人的兒孫虐待了他家姑婆,就不“開
鑼”,不讓把老人抬上山埋葬。外家勢力之大還表現在另一方面,唱儀的禮生在主持行祭時,對孝子孝孫唱“脆、拜、起”,面對外家只能唱“拜、起”,不能唱帶有強迫性的“跪”。如果死者是男性。一切由屋長做主,解放前多由族長做主。可見,葬俗中體現出來的舅權和族權是很大的。
  道士(粵東梅州一帶稱為香花和尚)做完“起師”,由外家或屋長開鑼,把死者的棺木從靈堂抬出,放在屋外寬敞的禾堂。一般在上午開鑼,只有那些“半口(Lok3)於毀”(即不到高壽就去世)的人才在下午開鑼出殯。開鑼時由禮生唱儀,唱“起擂”,外面的樂隊就打鑼;唱“掌號”,外面就吹笛;唱“發引三聲”,就打三響鞭炮;唱“孝子孝孫請跪”,孝子孝孫都跪下;唱“孝子孝孫請洗”,孝子孝孫就把手浸入用絲芽、抹藥浸過的水中洗一下。然後死者的女性親屬撫棺痛哭,並用草紙擦拭棺木之後,把雞肉、豬肉、雞蛋等祭品放在棺木上,請出死者的神主牌位,這叫做“祭壽頭(棺材)”。
  這之後由道士(粵東梅州一帶稱為香花和尚)把孝服分發給眾人,叫“成服”。道士(粵東梅州一帶稱為香花和尚)先把孝服送給外家孫,再由外家孫傳給孝子孝孫。孝男穿麻衣,長子長孫頭有三個棱的草編孝頭帽,其他孝男頭戴兩個棱的孝頭帽,孝子孝孫穿麻草鞋,或者打光腳,把不穿的麻草鞋系在腰間。死者的長媳穿麻衣。其他孝媳孝女穿白衫。在過去,孝服全都是用席布做的。長子、長孫、長媳及其他親屬的孝服分得清清楚楚。現在則簡單多了,一般穿白衫就行。甚至有的親屬只象徵性地在腰間圍塊麻布。著好孝服後,道士(粵東梅州一帶稱為香花和尚)們開始表演“拜四方天地”,道士(粵東梅州一帶稱為香花和尚)們穿著的道袍或僧袍,是他們自己設計的。他門從東面始拜,再向西、再向南、再向北。拜完四方天地,由一位專門從陸河縣請來的有名的道士(粵東梅州一帶稱為香花和尚)帶著孝子孝孫“繞棺”,此時棺木已用塑料布包紮好,上面再搭上布、毛毯或被面。道士(粵東梅州一帶稱為香花和尚)手拿“召亡竹”,圍著棺木繞行,身後跟著孝子孝孫,道士(粵東梅州一帶稱為香花和尚)繞一陣便停下,唱死者的辛勞,勸解孝子孝孫要孝敬父母。道士(粵東梅州一帶稱為香花和尚)唱得聲情並茂,他的唱詞以引哭孝子孝孫為好,而在孝子孝孫這一邊,卻要強忍悲痛,盡量不被道士(粵東梅州一帶稱為香花和尚)的唱詞唱哭。死者的長子長孫手持哭喪棒,死者為男性時,棒為桐木製,死者為女性時,棒為竹製。稱為“男桐女竹”,
它像徵著“男節在外,女節在內”,意即男人的氣節表現外在的為人處事上,又一說男人主外,所以其氣節表現在家庭之外、而女人的貞節表現在家庭之內,女人應該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之所以會選桐木和竹子,是因為桐木的結在樹幹上,竹結在竹子的內部,以“結”來話“節”。
  繞棺之後,由道士(粵東梅州一帶稱為香花和尚)表演“跑五方”,這時所有的道士(粵東梅州一帶稱為香花和尚)齊上場。由一道士(粵東梅州一帶稱為香花和尚)帶頭,滿場遊走。領頭的道士(粵東梅州一帶稱為香花和尚)手拿寶劍,劈開前路,好似帶領眾道士(粵東梅州一帶稱為香花和尚)與妖魔邪鬼戰鬥。公開設壇的道土有特定的表演程序和承襲自上輩的唱詞,而且他們做法事的設備也有所改進、已經開始使用無線話筒和音響設備等。
  掃完妖魔、開始行祭。行祭由禮生和執事主持,他們都穿著白色的長衫,禮生要戴白冠。行祭分幾堂分開拜祭。孝子孝孫一堂、女方親戚,即外家孫一堂。男方的房長、其他親戚一堂。一般一堂拜祭要半個小時。祭拜人向死者的神主牌位、棺木敬酒、獻彩帛、禮生唱禮,執事讀《哀章》。《哀章》的主要內容包括死者生前做的好事。生者對死者的哀悼之情,供奉給死者的祭品等。程式固定。較隆重的行祭要有全豬全羊供奉,稱“豬羊大祭”,這與古代諸侯祭招宗廟的少牢之禮的內容相同。
  4、送葬
  行祭儀式之後,開始出殯。死者一定要在死後三天之後才能出殯,稱為“三晨”。如果死者未成家,或僅到中年就去世,或是兇死等就不用等三天后出殯,而是要盡快地安葬。出殯時,最前列是以竹木搭成的椅狀物,中間安放著死者的遺像,遺像是在去世前就請陸河縣有名的畫匠比著照片面成的。髮絲都清晰可辯。老入們在去世前都會為自己準備好這些必備物品,他們穿上傳統的對襟上衣去照相.再請畫匠按照片描面出來。死者的長子手拿哭喪棒,長孫捧著死者的神主牌位跟在後、然後是抬棺木、舉花圈的。花圈上的紙聯爲藍底白字,黃底黑字的也有。左聯寫有敬獻人的姓名,姓名上方加貼一紅布或紅紙條,寫有“陽”或“陽居”,下面再以黑底或藍底白字寫上敬獻人姓名,表明敬獻人是生者與死者陰陽相隔。出殯途中遇河要“祭溪河”,由禮生和執事主持,由死者的長子長孫主祭。執事讀《祝文》,大意是棺木要從河上經過.會污染江河,所以請求河伯水官不要生氣、並保佑孝子孝孫平安大吉。
  墓地一般提前選好,有錢人家常在老人未去世時就選好了墓垃,做好了基穴,老人不但不以為忤,反而認為來世有了安穩、可靠的依托。“送葬”由道士(粵東梅州一帶稱為香花和尚)主持,孝子孝孫跪在墳前,道士(粵東梅州一
帶稱為香花和尚)拋灑大米和硬幣的混合物,孝子孝孫用衣幅盡力去接。道士(粵東梅州一帶稱為香花和尚)一邊唸道:“沙籮量米斗量金”,祝愿死者的後代有米有錢;“房房富貴,代代盈昌”,祝愿死者後代富貴、子嗣眾多。最後還要念“年無忌,月無忌,日無忌,時無忌,大吉大利,報館引進。”然後幫工把棺木推進早已建好的墓穴,封上墓門,這個過程叫做“呼龍”。
  5、念經超度亡魂
  送莽隊伍返回之後,幫工煮些豬肉湯讓孝子孝孫喝,名為“食祿湯”。吃午飯之前,由道士(粵東梅州一帶稱為香花和尚)主持“下馬引亡安靈”,把死者的靈魂招回來,好讓它聽經超度。道士(粵東梅州一帶稱為香花和尚)接著要“起場請佛祖”,即放一個斗在靈堂前八仙桌的中央,鬥中間有本能的如來佛像,這個木雕像不能倒放,傳說道士(粵東梅州一帶稱為香花和尚)如把佛像倒放,就將會有人喪命,所以佛祖拿倒種很不吉利。
  吃午飯之後,如果死者是女性,道士(粵東梅州一帶稱為香花和尚)帶著孝子孝孫去河邊請河神“打沙子”,把河邊的沙子捧些回來,以便晚上做功德時用。吃了晚飯後就開始做法事。首先“獻飯”,即給亡人供宰飲食。然後道士(粵東梅州一帶稱為香花和尚)召亡,“山中也有千年樹,世上難逢百歲人”,“一隻蟹公尾長長,好比三國關雲長”。接著唱關羽的事蹟,勸解死者即使像關羽這樣的人也會死去,就不要再留戀人間了。唱完後要扔英盃,如果沒扔到一覆一翻,道士(粵東梅州一帶稱為香花和尚)還要重新再唱,勸解死者的靈魂,直到扔到一覆一田翻,表明死者的靈魂完全聽從了勸解,將要遠離人間。這時,孝子孝孫哭拜在地,因為死者要永久地與家人分別了,從此陰陽陌路。
  接下來的一“斥”(即一項法事)是“問果老”;請張果老到場印證今宵做功德。道士(粵東梅州一帶稱為香花和尚)們此時上香做武場,與跑五方差不多、顯示道士(粵東梅州一帶稱為香花和尚)的身手。孝子孝孫則要為死者的去世感到悲傷,並表示會守“丁憂之製”。解放前上砂人為父母去世而丁憂守制,一百天內不能剃頭,三年內不得生子,如有違犯,由屋長懲罰,罰請族人吃飯,要開十幾桌酒席才行。道土此時則向孝子孝孫,死者親戚及觀君整個“做觀燈”過程的人唱好話,他們必須當場給道士(粵東梅州一帶稱為香花和尚)掏錢;稱為“刮貼”。俗語“一夜觀燈十二斥,一斥無錢就要食”,就是諷刺道士(粵東梅州一帶稱為香花和尚)每做一斥都要紅包的陋習。道士(粵東梅州一帶稱為
香花和尚)接著引亡上壇打勘合,再讀譏,即讀經文。這之後的儀式是押號,號牌叫六贖文牒,像陽世人的通行證一樣。然後“拜黃河引亡人過江”,因為死者的亡靈要渡過黃河前去北方幽冥之地見聞羅王,所以要拜祭黃河,孝子孝孫此時跪拜不止,祈配 ​​亡靈能順利渡河。渡河之後,便要“引亡過案參見坤府王爺”,乾為陽,坤為陰,坤府即地府,坤府王爺即閡羅王,過案就好似亡人到地府報到一樣。
  拜了閻羅王,還要“安灶作福,請眾君爺”,灶君爺是一家之主,死者生前有罵過灶君爺或燒火時衝撞了灶君爺,以及死時驚動了灶君爺等,此時要在灶君爺前請他赦罪,並請他作福保平安。還有一位神也要諸到,他就是在陰間掌管藥物的神——藥師,一說為五穀聖簾,“把藥師”或“治藥師”的緣由在於死者生前吃過 ​​藥,道過罪,要請五穀聖帝脫罪。又一說認為死者到了陰問也會生病,如果道士(粵東梅州一帶稱為香花和尚)請來藥師,孝子孝孫用酒敬獻他,他喝醉後,死者就不會生病,也求用吃藥了。道士(粵東梅州一帶稱為香花和尚)接著“搖七盞燈”,即唱行孝歌、二十四孝的故事等,宜講父母養兒育女的辛苦,希望孝子孝孫感念死者的養育之思。
  如果死者是女性,道士(粵東梅州一帶稱為香花和尚)要替她做“拜血盆”、“遊沙城請十八鬼王”、“拜血盆經脫罪”的法事。把從河邊撈回的沙於築成沙城的樣子,因為女性生前生兒時的血污染溪河,如果不繳血盆,遊沙城,請十八鬼王,死者就不能登天堂。十八鬼王請到後,為死者發赦,赦書如下:“報仔張千里,赦官梁仔貴,到中華世界東土孝門家,下救亡生天上表文。”死者獲赦後,通士為她“破沙城”,打碎沙城,讓死者的亡靈無罪早升天界。
  如果死者是男性,就要到地府的庫官爺那裡“交庫銀”,這是因為死者在未投娘胎之前就 ​​在庫官爺那裡借了錢的,死後需把錢還給他。
  做完以上法事。道士(粵東梅州一帶稱為香花和尚)點燃蠟燭,在燭光中念誦《金剛經》,以籲走深夜臨門的小鬼,稱為“燃燈”,整個”做觀燈”過程到此功德圓滿,道士(粵東梅州一帶稱為香花和尚)可以“送神”了,送佛祖回西天,並“謝師爺”,感謝造靈符的張天師,最後“脫孝釋服除靈”,孝子孝孫、死者親戚等除去孝服,撤掉死者靈位,感謝四方天地。至此,死者生前的罪孽都得以解脫,死者今後的行程都得以安排,亡靈可以順利地升天,而不會因冤孽末解而糾纏家人,家人也因為為死者鋪平了陰世之路而感到寬心,為死者能順
利升天而不會糾纏家人感到放心。
  (二)喪葬儀式中的倫理觀
  來賓悼念亡者,須給靈位上香與燒紙錢,之後會有人端上一碗開水給你喝,但需喝一口,剩下的就倒掉。表示“喝水不亡挖井人”之意!接著要到靈後把哭喪的人攙扶起來,意思不用過於悲哀,亡者已矣。
  祭祀靈位,從最初由直系子孫後代開始祭祀(不包括女性),到遠房表親等。每一次祭祀都是需要先生(先生,古代傳統的產物,對懂得一些特殊事件而邀請的代理人統稱先生)的呼喚進行儀程。
  弔唁的親屬磕頭後,需要完成在靈位前上香、宣書、謝禮的流程。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每一人或一組人(會根據輩份的不同與關係的遠近劃分)在宣書時都會不同,這最要的原因是在於對亡者的感情不同而宣述亡者生前與祭祀者的相關事情與對亡者的悼念。謝禮是指悼念者在悼念即將結束後,直系親屬需根據輩份出來跪拜謝意;而悼念者要鞠躬陪伴,意味著自己應該如此。直系必須全身披麻戴孝,次及只要戴孝。女性不論血統遠近,皆不須參與祭祀活動,只在靈後哭喪。作為直接參與者,每當音樂哀調響起,悼念者對亡者的深情嚎哭時,眼淚總是不自禁的盈滿眼框。是現場氛圍的影響還是對亡者的沉痛哀悼,或者…有時,想一想,人生的一些問題,很難有什麼特殊的與滿意的答案!在謝禮時隨著祭祀結束的人越來越多,這就要跟隨直系之後同樣表示謝意。
  出殯當天也需要祭祀一遍,並且所有女眷屬都需跪下,一直到送殯時刻。因此時應三步一拜送殯到村門外,不能送到墓地。因女眷屬不能夠哭喪至去墳墓地。回家時也不應該原路返回,要另走一條路,並戴著紅色紙或布,表示紅的吉祥與喜慶,所有不如意皆以終結。
  出殯之後的宴席,當上菜餚到第五道(共十六樣菜)時,直系子孫需穿孝服在宴會門口跪倒,等候亡者的兄弟姐妹來攙撫方起來身。例外,與紅喜慶不同的是,必須等所有的來客用餐結束後才散煙,每人一根。
  贛南客家人的喪葬禮注重“壽”和“孝”兩字。只有滿60花甲以上的人亡故方算善終,善終者辦喪事俗稱“白喜事”。此等喪事往往講排場,以示兒孫孝順,且禮節較繁,一般有送終、報喪、守靈、入殮、成服、堂奠、出殯等程序,此後還有上墳、做七七、做百日、做週年、除孝等。此僅簡敘送終、報喪、成服、出殯。
  送終,老人將死,兒孫要跪在跟前,燒紙哭拜死者“升天”。男要死在廳堂,謂壽終“正寢”,女要死在房間,謂壽終“內寢”。隨即為之沐浴,更換專門為死人裁剪的“壽衣”,親屬戴孝,門貼白聯,以示哀悼。
  報喪,父死子女先跪告家族,後跪告親友;母死先跪告外戚,後跪告族親。富貴人家治喪,多用書面訃告,周知親長。訃告稱謂,父死稱“孤子泣血稽顙拜&rd 
quo;,母死稱“哀子泣血稽顙拜”,以示哀深虔誠。戴孝階段,須將家中倉庫鑰匙交給族中有威望之長輩保管,子女無權過問,此謂“盡孝道”。
  成服,即子孫穿孝服迎接弔唁賓客。一般是孝子行三跪九叩禮後,執事者給孝子戴上用蔑編紙花紮成的“愁籠帽”,披麻於身,腳納草鞋,腰繫草繩,手執哀杖,跪伏靈堂前。哀杖,俗稱“孝杖棍”,杖一尺八寸。男死用竹杖,女死用梧桐桿做,均粘貼白紙,俗稱“得罪你一尺八”,說的是舅公對不孝外甥,可用此杖來鞭樸,以示懲罪。
  出殯,又稱發送、還山。鼓樂嗚咽聲中,抬起靈柩上路,在送殯隊列,鼓樂“銘旌”為前導,紙紮祭品及實物祭桌、引魂靈轎等跟後,其中有專人沿途鳴爆撒紙錢。緊隨其後的是長子執杖在前,長孫抱靈在後,旁有叔伯手撐黑傘遮陽,並攙扶抱靈者,亦步亦趨。然後是四人或八人抬棺,孝子孝孫隨柩行進,親朋族戚跟隨相送,最為忙碌的是端長凳搞路祭的執事。凡遇過橋、過缺口、過岔道口,都要舉行路祭。孝子、禮生等人一直要扶靈送至墓前,待靈柩入穴封墓門後才可返回。其餘送葬人員,只送到墳墓附近便駐足燃香作揖而別。送葬人返回必須另擇路途而歸,一概停止哭聲。歸途中要將孝服孝飾取下,回家後用酒洗手面,用艾草或禾草燃煙熏身,名為清除晦氣,實為起消毒作用。孝子孝孫簇擁靈牌入廳堂,舉行安靈儀式,即將靈牌放置神龕中,俗稱“合香火”,然後洗身更衣,這時喪事方算完畢。
  客家人的喪葬觀念基本上繼承了中原漢民的傳統,如相信靈魂不死,重視福、壽、孝、喪禮講究排場,特別重視風水等。相信靈魂不死的觀念。繁縟的葬俗首先來源於靈魂不死的觀念,古人認為人活著是靈魂依附於肉體,而死後靈魂與肉體就分開,靈魂是能夠獨立於肉體之外的,具有超人的力量。因此把靈魂當作神秘的對象加以信奉。舊時人們對待死人在歸天路上的種種複雜儀式都是以靈魂的虛擬存在為前提的,那死去的人似乎仍然是一個生命需要人們去關愛。客家人的喊驚習俗是這一思想的全體體現,當地小孩感冒發燒或其他病症發生時就要由孩子的母親及其他中老年婦女燒香燭喊驚,認為小孩生病是因為靈魂離開了孩子的肉體,及時叫回靈魂孩子就相安無事了。
  古人相信人的靈魂在生前與死後是一脈相承的,人生有現世與來世,由此推斷世界也有陽界與陰界,根據靈魂不死的觀念,人死了以後要進入另一個世界就是那個人們稱作陰朝地府的地方。客家人相信因果報應,認為善惡到頭終有報、多做善事能夠蔭子蔭孫,今世不好死後也能得到好報。諸如此類的說法雖有懲惡揚善之意其本意並不是很壞的,但這迷信說法給人們帶了沉重的心理負擔。
  客家人的喪葬方式多沿用古中原的傳統,以土葬為主,多用棺葬,解放以後隨著政府的倡導逐步實行火葬。另有合葬、撿金(改葬
又稱“作風水”)、做生意、野葬等習俗。因篤信靈魂不滅的觀念,舊時客家人對墓穴向來特別重視,一如生人起房,叫“陰宅”,猶重風水,凡築墓葬必請風水先生選日子、時辰、選墓地、看朝向等。
  喪葬禮可以說是人生禮儀中最為繁瑣複雜的一種。它的儀式較多,是其它許多禮儀所不及的。同時,這種禮儀也最莊嚴、隆重。客家人的喪葬儀俗繼承了漢文化傳統的許多突出方面,如孝道、宗法制等,都在這種禮儀中體現出來。同時由於長期流遷以及與當地土著的交流與融合,使得客家的喪禮形成了自己民系獨有的新的特點這些特點體現在客家喪葬儀規上顯得既溫情脈脈,極富人情味,同時也有幾分嚴苛和冷峻。
  客家傳統習俗認為凡人年在六十虛歲以上因老、病而死的,都算壽終,稱之為“喜壽”,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白喜事”。對於這種正常死亡,家人在心理上、物質上早有準備,兒女子孫都要在死者臨終前日夜守候,跪在跟前聆聽遺囑,哭泣盡哀並燒紙禱拜死者“升天”,是謂“送終”。客家人對送終一事相當重視以沒能跟老人說上話為終身遺憾,所以聞說父母或其他至親病危消息一般都要立即趕回,盡最大可能見上最後一面,因此即使不遠千里也要日夜兼程趕回。
  報喪是指喪家向親戚鄰里報告死訊、喪期、葬期。一般小殮後,喪家即將死訊報告親朋好友,以便他們在大殮及時前來弔唁。報喪的形式有口頭的,也有持卜文的,後世還發展出來在報紙上登卜告報喪。民間一般以口頭為主,即孝子或長孫親往報喪,對那些至親好友尤其是如此,否則禮數不到,對那些較為疏遠的則捎個口信即可。
  裝殮是指把死者裝裹、放入棺材。古禮裝殮分大殮(入殮)、小殮。三日小殮,五日大殮,或次日小殮,三日大殮。這也是和所謂三月下葬的舊俗相應的。後世一般家庭停喪時間較短,入殮也就比較及時,大多臨終空好壽衣,第二天便裝殮入棺。
  比起其它禮俗,喪葬之俗來得更為莊嚴肅穆。客家人對於此,做得十分周到,甚至過於繁文縟節。葬務從厚,禮務從奢,豐其筵席,醉飽靈側,鼓樂奠別等等。只是隨著時代的變遷,有很小的變化。
  臨終之處理為死者沐浴、容顏、括發(頭髮梳理後挽成鬢)、更換壽衣,並在屍前陳設祭奠物。俗稱小殮。客家人重倫理,親人感情甚篤。有疾,必延醫救治。如已病入膏肓,藥石罔效,即隨時觀察其氣色五官,急召子孫親人,隨侍在側。若臉色蒼白,眼耳鼻舌縮小變形,飲食少進,即移寢於廳堂,放上門板,鋪上草蓆或篾席,讓病人臥其上,男左女右,頭在裡,腳在外。將原穿衣服剪開脫下,最外一件換上壽衣。(壽衣,色藍,六十大壽時,一般由女兒出資購買),過去有“上六下四”之說,即上身穿六重衣服,下身穿四重褲子。然後掛上帳。子孫守其旁,以盡最後之孝道。
  客家風俗重視送終
。出門在外的千方百計趕回家,以求在臨終前見最後一面,顯得孝順。當病人氣絕時,點上香燭,在死者腳尾米把遠,放上一個大錢爐或一口爛鍋,孝子賢孫雙腳跪下,燒一定數量的紙錢,稱之“燒倒頭紙”或“燒升天錢”,讓死者到了陰間不缺錢用。然後香燭一直要燃到安葬為止。有“香火不斷”之意。燒紙錢時,子孫大哭。述其死者的苦楚和對子孫的厚愛,以示死者不該離去之意。當病人氣絕時,以紅布或紅紙包一塊玉或金或銀元或硬幣,塞於死者口中,稱之“含玉”,以示吉祥。當病人氣絕時,馬上殺一個公雞,稱之“洗腳雞”。並煮成八分熟,置於為死者擺放的香桌下用籮筐照好。並烤七個小麥麵餅,用柳條穿上放於死者手上,稱之“打狗板”。死者足尾置一盞清油燈,稱之“長明燈”,為死者照明,不迷路,順利到達陰間。並倒擺一板凳,凳面朝里,觸腳。凳後放一碗飯,上置熟鴨蛋一個,插上筷子,稱之“腳尾飯”。飯後置一香筒,點香拜之,香不可間斷,並燒腳尾紙(用銀紙)。另置盞清油燈在死者頭側,不能超過頭頂,一天三次即早中晚慢慢向腳下移動,到安葬時移至腳部旁。男死於家,稱之壽終正寢;女死於家,稱之壽終內寢。如死在他鄉或兇死,不可抬入廳堂,只能安放於大門側,以免凶神惡鬼進屋,殃及家人。仍是男左女右,頭在裡,腳在外,換上壽衣。其它禮儀都一樣。人死後,堂上祖位、神位,均須以紅紙掩之,以免祖先、神靈蒙受晦氣。所有紅紙書寫的對聯一律撕下,換上白色輓聯,以白紙書“忌中”或“嚴制”(父死用),“慈制”(母死用)貼於正廳門邊。人一死,先遣子孫或鄰居親友一、二人,持子女生辰八字請地理師(陰陽)擇日選定吉利日期:大小殮、移柩、祭奠、還山、安葬、測定方位等。選定日期後,孝子往外祖母舅家及親伯叔家報喪,並派專人若干前往各親族戚友處報喪,並告知發喪安葬日期。今統印訃文寄達,在門前或附近路口還出訃告,或以電報、電話告知。孝子報喪先不入其門,在門外叩頭後,方可進屋(一般都未進屋)。選定若干名對喪事較內行者,協商安排善後事宜。賦予職稱、工作項目,分層負責,包括總務、出納、茶水、文書、跑腿、幫忙人員等。死者的子女為孝子,見親族戚友、幫忙者均應叩頭。
  人死後,守孝之女親人一般不用梳子梳頭;地不打掃,安葬後及時打掃;子孫原則上吃素飯,不吃葷,至安葬後方可吃葷,稱之“吃素”。將死者睡的床鋪上之用品立即抱出居室外;如其配偶在世時,把死者睡的床單、被單撕開一半,留一半給配偶,另一半在安葬後在墳壙上連同死者不用的衣物燒給死者;並把床鋪移動立起靠牆放起不用,一般百天后才用。擺孝堂:在遺體前掛白布,擺香桌,放靈位牌

 

客家族群的喪葬儀式與香花佛事(二)
風俗| 2015-7-22 03:33|查看: 2876|評論: 0|原作者:互聯網周雲水
摘要:家人宗族觀念非常強烈,只要你的上二、三輩是從客家地域遷出來的,無論你現在身處何地,與親族的聯繫一般都還非常密切。
  二、客家地區喪葬個案材料
  2011年6月,筆者接到妻方家裡的電話,是妻子祖母去世的消息。妻子的老家是閩西的小鄉鎮,那一帶都是客家人,如果家中的老人上了80來歲去世,就是說上天作神仙了。還沒有到家門口,妻子的父母就出來接我了,然後牽著我的手,帶我去見妻子的祖母。她的遺體放在大廳右方,臨時搭的床,掀開蚊帳,我看到我妻子的祖母躺在那裡~臉上已經出現星星點點的斑,頭上帶著一個花冠,身上穿得是她自己前兩年就挑好的壽衣很體面。見到她的時候,已經是去世的第三天了。家里人很多,都是親戚鄰居奶奶給我頭上戴上白布帽,把我衣服反過來穿著。第一天的時候,家裡就通知了所有親戚,然後定好出殯的日子,親戚都到齊後就開始決定接下來的程序。第二天,兒子,孫子一輩的,就要去村里各個長輩那下大拜,只要長輩一出來就要跪著哭,然後長輩把他們扶起來,一般來說長輩都 ​​是很快把跪的扶起來。如果是不孝的子孫,那就是跪著再久也沒人扶,只能自己起來。第三天,也是我回家的那天,家裡開始殺雞殺豬,準備酒菜。請法師,嗩吶手,鞭炮一直放個不停,熱熱鬧鬧的。晚上是我和堂叔兩人守的夜,農村老鼠的什麼多,所以要看好。香火和蠟燭不能斷,因為這是保佑子孫後代香火不斷。一晚上眼睛都沒合,因為我要好好陪陪她老人家。過了今夜就再也見不著她了。第四天,是落棺的日子,落棺就是放進棺材的意思。妻子的祖母生前說過,她不要火葬,那太恐怖了,子孫都答應了。所以今天把老屋後的棺材清理乾淨,準備落棺。請的是村里經常辦喪事的一個長輩叫估佬。到了傍晚六點,所有孝子賢孫都跪在上廳,等候落棺。這時我妻子的祖母娘家的親戚來了,按照輩份來,他是最長輩的,所以這個過程,他一定要在場,而且要親眼看著她落棺。估佬把釘子和長帶放在盤子裡,交給長輩,然後長輩點頭,交還給估佬,接下來幾個長輩就把妻子的祖母從床上抱起來……嗩吶聲,鞭炮聲齊起,孝子賢孫全都哭了,很傷心的哭,而且不能看,都頭低著。
  我聽到他們的聲音,放低點,慢慢來,然後也聽見放進棺材的聲音。他們還給妻子的祖母穿上了她最喜歡的一雙鞋子。然後就是蓋棺,釘上二十來公分的釘子。大家都很傷心,釘子敲進棺木的聲音,至今難忘。棺材放好後,我們全部抬頭,妻子的祖母被關在裡面了。我淚水止都止不住~~棺材擺上大廳正中央,兩張八仙桌合併著放在上面,這樣棺材就在桌腳中間了,豬血弄過的紅紙貼在桌子最外邊緣,剛好檔住棺材正面。遺相,香爐全部都放好,後面是紙搭的房子。因為日子定在第六天出殯。第五天晚上要做一個通宵的法事,所以大家都去休息了。我接著守夜。第五天,孝子賢孫開始等客人來上香,靈堂兩旁,左邊是男的,右邊是女的。親戚鄰居一來上香,大家都情不自禁的跪著哭起來,他們上完煙後,就開始一個一個的把我們扶起來。爺爺奶媽年紀也大了不適合跪,所以在靈堂旁邊坐著。到了晚飯過去,就開始做法事,男的要跟著法師頌經,一個一個的,跪著,起來然後再跪。一直到臨晨三點,女的就要到村口的小溪那把妻子的祖母穿過的一些衣服扔掉,來回都是哭著,嘴裡都要呼喊妻子的祖母的名字。她們回來以後,所有人都開始跪拜,然後在法師寫的符上簽名,表示大家都同意妻子的祖母上天做神仙的意思。因為妹妹的生宵和妻子的祖母有衝突,所以迴避了,由我爸代簽。接下來就是由白天抽籤到的村里的八個男丁,開始抬棺到大門品,蓋上紅白相間的布~棺上也放了只紙天鵝,那是帶妻子的祖母上天的。孝子賢孫都要跟著法師圍著棺材轉,大家這會都傷心到極點了。  吃過早飯,就要開始出殯了。爺爺請了出殯的樂隊來,他們都很專業的演奏著。加上鞭炮聲,嗩吶的聲音,讓人禁不住落淚。紙房子擺在家門口,已經點著了。妻子的母親及其姑姑她們都拿著竹片不停的圍著敲打著。時辰一到就開始出殯了,棺材由八個大漢抬著,這叫八仙。後面跟著是樂隊,嗩吶手,然後還有一人不停的放鞭炮。我爺爺作為長子抱著遺相,我伯父作為長孫抱著香爐,我走在男的最後面,緊跟在我後面的是伯母姑姑,那天來了很多親戚。到了村口,我們全跪下來,然後目送棺材轉入小道上山。男丁去村里祠堂跪拜,女的全部回家整理。晚上家裡準備了好多酒菜感謝來幫忙的親戚長輩。  2011年8月,所裡領導的母親壽終100歲,大師說:“這是紅喜,在喪禮上不要哭,可以笑!”死並非生命的終結,而是人生的一種轉折,即從“陽世”轉到“陰世”(冥界)。因此,其母親從死去的一刻起,便從“陽世”開始走到“陰世”,將過著一種新的生活;從死亡到葬的禮儀是將母親的靈魂送往“陰世”的手續。我和家人商定:母親的喪葬要莊嚴肅穆——葬務從厚、禮務從簡。豐期宴席,醉飽靈側,鼓樂奠別等。  領導母親臨終前,已備好壽衣;遺像,壽終時(在醫院搶救無效,正常死亡),便由大師沐浴更衣,稱“著壽衣”。(過去有“上六下四”之說),醫院開出死亡證書後,由大師護送至殯儀館,遺體在殯儀館停放三天。領導的母親斷氣後,第一時間往外祖父、舅家及親叔家報喪,隨後向親朋好友報喪,訃告從略。  擺孝堂從簡,頭一天晚上全家人守夜,不能洗頭洗澡,俗稱”陪夜”。第二天早上6:00-8:30點舉行喪禮。擺孝堂祭奠:在遺體前掛白布帳,帳前擺香桌,放供品、點香火、放靈位牌及遺像;花圈按序擺在靈堂三面。按大師要求,家人親屬穿戴孝服。先長子,列隊依次倒茶敬酒、下跪、磕頭三遍,以示兒女、孫兒女的孝順。超度亡靈:靈堂香桌前再擺上“神桌”書寫“神光普照”桌上擺放天書等物,由天師口中念念有詞,大約唱了半小時。此過程鼓樂喧天,放二次爆竹;大師燒轎、焚紙若干次。隨後家屬及親朋焚各種紙錢若干次,稱“送錢”,在靈桌上點香火約2小時。  出殯前,有一個接“外家”的儀式:死者子孫在“外家”未來之前等候在路口,當“外家”到來,立即齊齊跪伏在地,“外家”將其一一扶起。“靈堂”門口,置有一圍著桌圍的“香案”,案上放三個碗、一壺酒。“外家”來到案前,把桌圍一角攝於案上(死者是男,則攝左角,如是女則攝右角)。此後,“房長”把酒,“外家”接過後,第一碗向天而灑,謂之一碗敬天;第二碗灑向地,謂之二碗敬地;三碗灑於香案前,謂之三碗敬“亡靈”。  祭奠儀式上有祭棺、拜四方天地、授“孝棍”、授“孝服”、戴“孝帽”,及“釘棺”等。棺木上山時,子孫及至親人等穿麻衣孝服,其它親朋則手戴黑紗,送葬人個個有白帕一條。送葬隊伍前由親屬中挑兩名婦女各執一條稻草編成的火把在最前走,謂之“打火把”(此兩人走在前頭不可回頭看),隨後是“擎軸”“擎花圈”的人緊跟。他們把火把、花圈送到墳地即繞道而回,不能與後面的送葬隊伍相撞。否則,視之不吉。是夜,大禾坪或大廳內,為死者“香花”(俗稱做官燈),通宵達旦,孝子孝孫必須相伴到天明。  三、梅州客家的香花佛事  “香花”又稱“香花佛事”,是指流傳在客家地區的一種佛教科儀。客家地區的佛教禪宗僧尼在舉行“法會”或“法事”時,以說唱方式,演繹佛經故事、佛教人物、佛法哲理,演唱勸善勸世文,輔以念佛經、頌佛號和法器表演於同台,融佛教道場儀式和大眾化表演於一體。這種說唱演繹佛教內容的形式客家人稱之為“香花佛事”。香花曲調為佛曲旋律,唱詞則類似客家山歌,既有佛教儀式的莊嚴肅穆,又有雅俗共賞精彩詞句,這種“大眾佛教”的儀式深受客家大眾的歡迎,幾百年來(除文革期間),在客家及周邊地區長盛不衰。  佛教香花宣揚的“忠孝誠信”與客家人文思想所吻合,如在香花中有:“朝廷離別,失納錢糧;鄰捨離別,日久思量;六親離別,無來無往;朋友離別,少寫書行;叔婆離別,無商無量;子嫂離別,少講言章;兄弟離別,手足分張;姊妹離別,裙衩分行;夫妻離別,拆散鴛鴦;父母離別,難報恩養;子女離別,刀割心腸…&h ellip;特向靈山聞妙法,打破地獄救娘親。……得中狀元高彥貞,家中行孝孟日紅。……行孝之人感動天,董永典身安葬父,槐陰樹下遇神仙。……閔子推車為老娘,黃香扇枕安親睡,姜安負米奉親娘。……木刻雙親在高堂,手撿名香雙流淚,眼中流淚哭斷腸。……義氣沖天關雲長,劉兄張弟來結拜,同心協力取四川。……孟宗行孝動天堂,冬行春運人不識,哭生冬筍奉親娘。”這些整段整段宣揚“孝悌、仁義、忠君、誠信”思想的佛教科儀,使香花很快成為客家民俗的重要部分。  佛教香花流行客家以後,成為客家文化的重要部分而深深地融入客家人的心中。受香花的影響,客家人的思想觀念,民間風俗習慣也帶有很多的宗教性。客家山歌有“親哥討倒靚阿妹,前世修來好姻緣”,“松樹秧來杉樹秧,長年長月共山崗,今生同你結相好,後世同你結鴛鴦。生愛纏來死愛纏,生死都在郎身邊,哥若死了變大樹,妹變葛藤又來纏。生愛連來死愛連,生死都在妹面前,妹變黃魚沉落水,哥為鯉魚護兩邊。阿哥同妹結夫妻,生唔分開死唔離,死到陰間唔拆陣,變作蝴蝶雙雙飛。柬好阿妹你敢騙,死到陰間割舌麻。入庵燒香撿香錢,行善積德買心田,人心好比田丘樣,善根緊種緊有緣。大伯阿叔來燒香,掃淨廳下擺廳堂,請倒和尚吹鼓手,七七修齋做道場。鐃鈸一響拜佛神,孝子傷心淚不停,先人上路多保重,陽間子孫拜亡靈。”   香花之所以能夠在梅州客家社會中興盛,與客家傳統的民俗觀念有很大關係。房學嘉在《圍不住的圍龍屋》一書中對香花民俗的表述說:“香花完成了一個亡者在形體消逝後進入後代記憶行列的進程,同時也成為人們開始正常生活的微妙表達,它已經不是純粹的'陰事',而真正成了舊人仙逝之後一代新人與屋外的世界進行關係調整、人際交往的開始”。客家人最大的優點是“孝悌”,它是體現客家人個人社會價值的是基本特質,如果有那個客家人被大多數人認為是個“不賢不孝”的人,那他在客家社會生活就喪失了“人格”,沒有那個客家人願意同他交往,也沒有那個人願意幫他,使他成為“孤家寡人”。而為長輩出錢做一堂香花佛事,正是賢孝長輩的表現。從上一章統計數據裡可以分析出一個現象,凡中年以上的亡者,基本上都做香花佛事,而幼年、青少年亡故者,做香花佛事的很少。這就說明,凡中年以上者,一般都有了子孫,他的喪事自然是配偶或後輩操辦,而青少年亡故者,其喪事為同輩或長輩操辦,後輩為長輩辦喪事為賢孝,長輩為後輩辦喪事謂之“倒著麻衣” ,是家門不幸的衰事,故極少青少年亡者做香花,大多要等家中再有老者逝世做香花時“搭薦”追度。從這裡可以看出,並非每個亡者都做香花佛事。當這種行為不體現社會價值(孝悌)的時候,就沒有人出錢做這種儀式。因此,客家人做香花已經遠遠超出了超度亡魂的意義了。可以說,香花對於生者的作用遠遠大於亡者,孝家不純粹是為亡者而做香花,重要的是作為一種社會價值的體現,或多或少有那種通過因做香花獲得社會的認可,而希望得到社會回報的前提。在客家社會裡,這種風俗是很難有人能夠擺脫得了的。這種民俗風氣很少客家人能有膽量超越,因為“在這個世界中,家庭子女與鄰里人情同樣重要,人的價值和地位不過是在這些關係之間取得平衡,平衡社會的差別,平衡個體間的異見無不在香花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俗民認為,通過做香花,彼此的心靈裂痕可以得到彌補,也可能因為一個生命的結束得到了重新組合而趨於再次和諧。香花極力強調,動用各種方式渲染的正是這種質樸而一般的心理需求”(房學嘉《圍不往的圍龍屋》)。  與其說請做香花是為了亡者的超度需要,不如說它是生人為今後在世界上活得更好而必須去做的一種民俗行為。“……喪事大操大辦,甚至不惜傾家蕩產,其氣派遠遠超過婚禮。這完全是儒家'孝道'思想在佛教形式上的極度發揮,似乎不這樣不足以證明主家之孝,……”(房學嘉《客家源流探奧》)。因此,做香花與否成了孝主社會道德的標準。孝敬長輩的人,得到客家社會的尊敬,否則,就成為被社會所唾棄的無德之人。  客家人宗族觀念非常強烈,只要你的上二、三輩是從客家地域遷出來的,無論你現在身處何地,與親族的聯繫一般都還非常密切。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各種客家社團都在擴充陣容,只要你是客家人,自會有人找上門來,以各種理由要求你加入社團活動。再是宗族族譜也是客家人聯繫密切的重要紐帶,在客家社會,幾乎所有姓氏近年來都在修撰《族譜》,從族、房、脈一條線似的往下查,一個外遷戶也不會漏下,因而近年來很多族姓因修《族譜》而找回許多親人。客家人本來就看重親情,好多外遷上百年的僑胞、旅人的後裔與原鄉一般都還有聯繫,這種親族 ​​心態是無法割捨的。香花科儀這種民俗儀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宗族親情壓力下的一種民俗行為。做香花有關宗族的聲譽。如果族中那位長者逝世後沒有特殊原因而不做香花,會被外族外姓人笑話,宗族的聲譽會受到損害,作為孝主自要承擔不孝之名。做香花有利於族群團結。因為香花需要宗族、親屬圈子內的人參與,很多平時因小事而產生矛盾的族內人在做香花佛事的協作過程中有“你我本是同宗人”的親情感,消除了矛盾,增強了族群的團結。做香花有利於樹立個人形象。上文說過,香花有多種功能,盡孝道,為長輩的喪事辦得好,香花道場做得令人讚揚,“ 一靚遮百丑”,個人品格也就得到客家社會的認可。  幾百年來,香花從寺院的“俗講”變文、寶卷移植變成客家香花,已經成為客家民俗最的重要科儀 ​​之一,得到客家人的共同喜愛,有些俗家人甚至出錢請和尚來家裡教唱學習香花。在梅縣農村 ​​,“許多從未看過《香花》科儀本的觀眾,不但可以準確地指出每個套路的功能作用,而且還能在法事進行之中跟著和尚或齋嫲的鼓板低聲吟唱,甚至隨著劇情的深入而拋洒淚水。至於較常觀看這類表演的中老年婦女對劇情內容更是耳熟能詳,甚至可以指出和尚或齋嫲'偷工減料'之處(即節減劇中某一段)。流傳廣泛的唱詞再次證明善的觀念在梅州社會的根深蒂固。”(房學嘉《粵東古鎮鬆口的社會變遷》)。  客家人崇拜多神,在舉行香花佛事時,必要請各路神靈同降道場受祭。在香花《起壇》段有“迎請佛法僧三寶!迎請觀音普庵師!迎請前傳並口教!迎請祖本眾宗師!迎請左壇龍瑞王!迎請右壇真武師!迎請地藏大菩薩!迎請目蓮大禪師!迎請列位諸聖賢!迎請合部眾神聰!望賜祥光作證明,證明開壇此功德。”。在《接佛》段要接如下諸神:“金蓮世界,文殊、普賢二菩薩,左右蓮台中,觀音、勢至二菩薩,初祖達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性,降龍伏虎,五祖弘忍大師,南華六祖大禪師,南泉山慈化院普庵悉感大禪師,普明、普慧、普濟、普覺四大禪師,座庵、造庵祖師,陰那靈山修身得道慚愧祖師,……當州當縣城隍大王,當鄉當堡里社真官,上至溪源,下至水口,拜請本鄉***寺庵福德伽藍土地,隨僧護教,射獵靈應公王,玉封五顯靈官大帝,華光藏主,門外當空三界守幡使者,金剛藏神,菩提樹神,堅牢地神,鬼子母神,幡場土地,虛空過往見聞等眾”、“本家堂上歷代高曾祖考三代內外一脈宗親”。從上面引文中可以看出,香花道場所請的不單是佛教菩薩,還有大量的本地神明和孝主的祖宗上代,如“觀音普庵師”、“陰那靈山修身得道慚愧祖師”、“今宵孝主合家各人本命元辰星君”、“上元一品賜福天官”、“當州當縣城隍大王,當鄉當堡里社真官,上至溪源,下至水口,拜請本鄉***寺庵福德伽藍土地,隨僧護教,射獵靈應公王,玉封五顯靈官大帝,華光藏主,幡場土地,虛空過往見聞等眾”、“本家堂上歷代高曾祖考三代內外一脈宗親”。  所請的神明包括了天神崇拜、土地崇拜、動植物崇拜、祖宗崇拜的各路神仙。因為亡者死去後,到陰曹地府時有許多關隘,如“一七來拜滑苔崗,二七來拜魯箕崗,三七來拜蝴蜞崗,四七去拜毒蛇崗,五七來拜老虎崗,六七來拜惡狗崗,七七來拜雪山嶺,八七來拜渡船崗,九七來拜奈何橋,十七來拜泰山門”因此,做香花一是代亡者拜見各路神仙菩薩,讓亡者在前往陰間的路上順利到達地府,早日超升。二是為生者早日擺脫“衰運”,否極泰來。客家人認為長輩過世會給兒孫帶來衰運,俗語說“死爺死哀(母)衰三年”。為讓在世後輩順利度過這三年的厄運,做香花酬神是最佳選擇。所以香花既度亡者,又益兒孫。從功利的角度來說,香花已是成年亡者必做的一種民俗科儀。  梅州客家佛教的“香花派”同屬正統的佛教“大乘教” (李國泰《梅州客家“香花”研究》,花城出版社)。佛教,自東漢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傳入中國,南朝梁普通三年(公元522年)傳入梅州(以城西大覺寺之建立為標誌),距今已有1483年的歷史;以梅縣靈光寺開山祖師潘了拳卓錫陰那草創寺廟時(唐文宗大和六年,公元832年)距今,亦有1173年。然而,梅州佛教發展而成為“香花”流派,卻是在明代萬曆43年(公元1615年)以後的事,即以興寧縣石馬何南鳳28歲中舉人後,遁入空門起,即開創香花佛事並親自撰寫經文,他晚年整理香花文本,創立臨濟正宗“橫山堂”,這是確立“香花派”之時,故後人尊其為“客家香花鼻祖”,至今,亦有390年(尼姑改齋姑事,是辛亥革命後的事,至今即近百年)。  “香花派”這一佛教流派,屬於我國客家特有的佛教流派。它處處體現出客家特徵:其一、它是梅州客家人(何南鳳)在梅州創立的佛教流派;其二,它的教義(宗教文化)與客家民俗文化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它的經文,除了佛家統一必用的經文外,在道場法事中所用的,多是用梅州客家話編寫的,與民歌、五句板、小調類似形式的經文;其三,其樂曲亦多用客家民間山歌、小調、漢樂等以笛子(嗩吶)伴唱;其四、香花派均在客家地區發展。  梅縣帶發出家修行的婦女稱為“齋婦” (俗稱“齋嫲”)。出家的齋嫲與和尚一樣,都要經常走出山門專為喪家做佛事,成為一種集體職業。民間的做齋活動雖說是祭吊亡靈的宗教儀式,實則是一場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活動,在誦經時所唱的佛曲,吸收了大量民間小調,在吊亡儀式中也插進許多技藝等等。梁伯聰在《梅縣風土二百詠》中,有詩道及此事。他在詩後自註說“近來,喪家禮佛懺,廢男僧,用齋姑,新興花樣,有打八角蓮池等名目,齋姑艦妝冶容演技。”此詩是1944年所作。可見梅州齋嫲之興起也不過五六十年間的事。和尚或齋嫲對喪禮的參與活動被安排在出諡法完畢後進行,此時孝堂開始做法事超度亡魂。超度法事民間叫做齋,做齋的法師有男有女,男的叫和尚,女的叫齋嫲,他們既有出家的,也有不出家的。法事時間與節目的長短,決定於孝家的經濟與社會名望,有一個晚上的,也有一日兩夜、三日四夜、七日七夜的。  粵東梅縣民俗職業者謂濟度類法事為做“香花”,在大埔縣則既有叫“香花”也有叫“佛事”的。因梅江自南向北穿過梅城、丙村、鬆口等鄉鎮,以梅城為界,俗稱梅城以南等地沿江上游鄉鎮為上水,梅城以北如丙村、鬆口等北部沿江下游鄉鎮為下水。由於地域文化的差異,香花佛事在上、下水有兩類表現形式:下水香花佛事在未出殯之前,圍繞棺材舉行,俗謂"這些儀式都是做給死者看的,經懺是念給死者聽的";而上水則在亡者屍體埋葬或火化以後,由禮生書寫牌位進行。因此,"香花"的參與者將這些儀式分為上水派與下水派。  香花和尚或齋嫲被請到孝場表演法事,演出之節目由雙方面議,時間可長可短。和尚或齋嫲"超度亡魂"做香花,念經如同唱哀歌,上半夜以唱念為主,下半夜以舞為主。儀式中有打蓮池等宗教舞曲,和尚、齋嫲輪流上場。任何個人的參與都可能成為自己社會價值的體現,都可能成為自己獲得社會回報和認可的前提。因此,在人的生命儀禮中,結婚禮儀可簡單,甚至不請親朋宴飲。葬禮是最奢侈的、花錢最多的超度佛事。關乎此,俗民還強調,風俗如此,即使再勞累也不應該捨棄,許多老人的佛事費用其實是他們自己積攢的錢,並不算浪費。  而家庭經濟窮苦者一般只做一個下午叫“救苦”,又叫“做半夜光”,從晚飯後做到半夜而止。“香花”完成了一個亡者在形體消逝後進入後代追憶行列的進程,同時也成為人們開始正常生活的微妙表達,它已經不是純粹的"陰事",而真正成了舊人仙逝之後一代新人與屋外的世界進行關係調整、人際交往的開始。做齋時,中堂掛佛像畫,所念經文叫香花書,演出中有一個節目是必不可少的叫"佛祖淡橋" ("淡"為客方言,在此為架設之意,故"淡"橋即架橋),內容是引導亡靈過橋,其時孝子要拿一個燈籠,給死者照路。因為死者只有過了橋才能安全到達陰間的彼岸。爾後,要把靈屋、器物等燒掉送給陰間的死者。  做香花的唱詞常用雙關語,為的是要讓孝子們笑出來。在梅縣、大埔、蕉嶺等地,喪事都請和尚或齋嫲來主持,不叫道士(粵東梅州一帶稱為香花和尚)。而五華等地,則沒有那麼嚴格。和尚是佛僧,齋嫲是俗化的尼姑。孝家可請其中一種,也可兼請兩者。他們雖不同場演出,卻可以輪流演出。在梅縣鬆口,做一個晚上的法事程序如下:起壇;下關;獻飯;三辰苦;三卷懺;開光;打關燈(男);打蓮池、拜血盆(女);十王;拜坎;拜彌陀;拜井;送神。全部程序做完約是凌晨4時。一日連宵的香花被稱為“鴨麻齋”,或半齋;一日兩宵的香花稱為全齋。  依《香花》書記載,完整的儀式套路包括:起壇、發關、沐浴、把酒、初伸救苦、二伸救苦、三伸救苦、過勘、十王過勘、完懺、開光、行香、鯽魚穿花、繳錢、關燈、頓龍、安更、開啟、賞供、安幡、揚幡、接佛、上供、朝參、下水、勤善、懺井、懺灶、藥師、走藥師、渡孤、遊獄、打蓮池、拜血盆、賣血酒、燒錢、拜紅門、送燈。但實際表演過程中卻要依據亡者的身份、孝家的經濟承受能力以及時間之可能進行增改。如果是半齋,一般表演上述前16套,如果亡者客死他鄉,回家超度,則需在"起壇"之前加演"招魂"一套;如果亡者是女性,則必須加演打蓮池、拜血盆等;如果亡者逝前長期病臥,則要加演藥師或走藥師;有時還要根據孝家的實際心理要求來選擇,如關燈之後則有拜鴻福與拜諸天兩套可供選擇,前者表示喪事的結束,紅事的開始,後者表示對外財的祈禱。做齋時,掛如來 ​​佛祖像及其神位,由和尚在佛祖像前敲打小鈸、小鼓、小鍾念經,孝子孝孫則緊隨和尚跪拜於佛祖神位前。  為什麼要做齋?傳統的說法是:人生在世,難免做出錯事、惡事。而做了惡事,死到陰間就會受到閻王的懲罰,甚至被打入地獄受苦。做佛事就是為死者在佛祖面前懺悔思過,並取得其原諒,到陰間不再受苦。和尚或齋嫲響鐃鈸念佛經,其中"走西方"這一儀式,一晚要走幾次,環佛案而行,孝子全家跟著僧尼走,子孫要在佛鐘內丟錢,錢丟得多,僧尼走得越久,名為送亡靈上西天。孝子孝孫必須虔誠地在佛祖面前跪拜,以求佛祖寬恕先人的一切過錯,並引入天堂。儀式往往通宵達旦。在俗民社會,一塊不大的生活空間也許就是一個人一生永遠超越不了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家庭子女與鄰里人情同樣重要,人的價值和地位不過是在這些關係之間取得平衡,平衡社會的差別,平衡個體間的異見無不在"香花"中得以淋漓盡致地體現。俗民認為,通過做香花,彼此的心靈裂痕可以得到彌補,也可能因為一個生命的結束得到重新組合而趨於再次和諧。"香花"極力強調並動用各種方式渲染的正是這種質樸而一般的心理需求。  香花集音樂、舞蹈、雜技、文學和佛教儀式於一身,是具有表演性的宗教科儀,為廣大群眾喜聞樂見。在群眾中影響較大的科儀段落往往具有較強的可觀性、可聽性,許多人告訴作者,觀看"香花"如同看演戲、聽經歌一樣。香花的參與者乃至民間對香花有些微了解的人們都告訴筆者,“香花是勸解人的、香花是勸人為善的”。可以說,香花對生者的勸慰功能甚至大過對死者的超度。  香花和尚或齋嫲,在實際生活中與俗民的區別標誌主要是黑布和尚衫(裙)和僧袍。因此,在做香花法事中,民俗職業者至少要穿著和尚服(裙),法事進行時一般穿著黑布僧服,和尚頭(或齋嫲頭)外披袈裟,其餘均可簡略。  王馗的《佛教香花:歷史變遷中的宗教藝術與地方社會》爬梳宗教文獻,辨析出何南鳳與明代後期安徽黃山佛教的關係,並且指出,何南鳳及其橫山堂派,與明初形成的“祖師派”,是香花重要的傳承體系,兩派同脈異流,並行不悖。作者特別強調素僧和鄉花僧對佛教香花的影響,認為代表制度型宗教的素僧和基層鄉土的鄉花僧交互興替,逐漸孕育出切入民眾俗禮的香花佛事。  與製度化宗教相比,屬於普化式或擴散式宗教的佛教香花無疑很小,香花的“小”,表現在它的廟小,它的波及範圍小。但香花雖“小”,卻蘊藏著“大”歷史、“大”社會,“大”文化,涵蓋著佛教的大背景,涵蓋著梅州客家在不同歷史時代中積累的文化大遺存。  四、客家喪葬習俗中的生活邏輯  喪葬儀式體現的歷史連續性,及其變遷與傳統的再造,體現了國家與地方社會的互動。強調傳統葬禮與主張喪事簡化之間的對立,主要表現在葬禮本身的程序及儀式的展演上,其基礎是特殊的觀念或動機。客家人將舉辦葬禮看作維護面子、提高身份和報答恩情的途徑,強調葬禮對於村民履行道德義務的重要功能,表明“客家”農村葬禮對於道德、地位及其再生產具有很強的包容性。  在以祖先血脈為重要組織原則的文化中,葬禮是一種位居中心的儀式。同樣,有很多歷史著作和民族志試圖調查喪葬儀式,尤其是中國人的葬禮。在此要將這類研究進行概括幾乎不太可能,但是它們的主要特點基本相似:在中國文化里,葬禮並不結束活人與死人的關係。他們是一種交換關係,活人履行死人的義務,償還死者生前欠下的人情債(Watson,1988:13;Ahern,1973:Cole,1998)。儒家提倡“生者有為死者盡孝道的務”(Ebrey,1991:214),中國文化中居於核心地位的是“報”和仁厚的觀念所產生的長久債務(Yan,1996; L. Yang, 1957)。在古代中國,人死不等於債務一筆勾銷,這種觀念已經深入人心。死者的亡靈若沒有照顧好,就可能“挨飢受餓”,甚至為生者帶來麻煩事。然而,儒家思想並未詳細闡述地獄的具體概念。在儒家傳統裡,也沒有“地獄”的說法。實際上,“人死之後要去的地方仍然很模糊”(Cole,1998:19)。儒家思想也沒有具體說明如何照料死者,才可能贖清罪孽。  漢族的喪葬儀式包含了一種“雜合”的特徵(Ebrey,1991:85)。這些喪葬儀式涵蓋了儒家報恩的思想,以及佛教有關拯救和重生的觀念。但是,葬禮也要利用“陰陽的觀念,時間、地點和活動都分吉與忌,這些與巫師及風水先生有著模糊的關係;還有對本地孤魂野鬼的安撫,不過往往被佛教與道教改變成了死者宿命的觀念。”   在中國人葬禮中,生者與死者之間交換的動機來源各種各樣。一方面,對於死者必然會有負債的感情(Ebrey,1991:213;Kutcher,1999:92-95),因為他們畢生為後裔子孫操勞。然而,從儒家的觀念來看,強

============

兩性心理/這幾種女人 讓男人無法抗拒
www.nownews.com查看原始檔十月 28日, 2016
男人在物慾縱橫的世界裡可以抗拒很多誘惑,無論是物質的還是精神上的,男人都可以做到坐懷不亂。然而面對女色,相信真正能夠抵擋得了誘惑的男人真的不是很多,根本就做不到正襟危坐和坐懷不亂。

根據鳳凰時尚報導,這幾種女人讓男人無法抗拒

男人在面對女色誘惑的時候,總是會產生貪婪的本色,面對哪怕是絲毫的誘惑,只要是男人,基本上都會主動繳械自動淪陷。換句話說,當今世界,沒有一個男人可以用肯定的語言和十足的定力來把握住自己。

最讓男人丟臉的是,別以為只有美女才可以誘惑到男人,在女色誘惑的問題上,漂亮女人固然會更快地吸引到男人的眼球,讓男人被秒殺。然而,從男人的本性來看,絕大多數男人對待女色的品位其實並不是很高,在男人眼裡,只要是敢脫的女人,都可以成為男人們趨之若鶩的對象。尤其是以下這幾種女人,更容易讓男人的好色在天性面前表露無遺。

1.自己初戀的情人

初戀情人對於絕大多數男人來講,確實是心頭永遠的痛,而且,女人千萬別信男人會跟初戀情人劃清界線的『屁話』,初戀情人會是男人永遠的遺憾。

2.自己前任的女友

面對前女友的來訪,許多男人都不會表現得無動於衷,尤其是現任女友不在而前任女友又表現出熟悉的親暱舉動的時候,這的確是一份很難把持的誘惑。

3.自己暗戀的女人

當一個男人被自己暗戀已久的女人邀請參加某項親密活動時,心理的防線瞬間就會瓦解,尤其當這個女人還在自己面前表現有誘惑舉動的時候。

4.自己夢中的情人

男人總是對自己夢中的情人耿耿於懷,當成自己的未竟夢想,然而有朝一日這樣的女人真的走進男人的生活圈,就會讓高智商的男人瞬間可以變成弱智。

5.老婆親近的閨蜜

老婆的閨蜜室友平時接觸比較多,尤其是到你家特別放鬆的閨蜜女友,會讓男人有看得到吃不到的感覺,所以說,室友閨蜜是最容易誘惑到男人的。

6.願被潛規的女人

女職員為了自己的前途或私利而表現出自己對領導的特別崇拜,跟男上司走得近又無所謂被潛規則,這樣的女人往往會是男人們選擇誘惑的最佳人選。

7.性格豪爽的女人

這種女人在男人堆裡往往會顯得非常亢奮,豪爽的性格在男人面前也很受歡迎,不在乎男人的玩笑手段,也無所畏懼男人世界裡的各種『潛規則』。

8.喜歡結交的女人

如果女人喜歡結交異性朋友,在一起活動又顯得特別高興,絕對會給男人想入非非的空間,她們不知道自己的某些言談舉止會引起男人的無限遐想。

9.漂亮輕浮的女人

美女對於男人來說具有絕對的殺傷力,特別是一個很善於利用自己美貌作武器的女人,可以誘惑到男人為其拋家棄子,甚至是敢冒天下之大不諱。

10.比不上老婆的女人

男人是不是經得住誘惑跟對方是不是美女沒有直接的關係,男人常會受到相貌、學識、氣質、魅力、社會地位都遠不及自己老婆的女人誘惑。

11.敢脫敢露的女人

一直以來人們都有一種錯覺甚至誤解,認為男人的誘惑全都來自那種羞花閉月的美女,來自那種無可挑剔的女人,其實只要敢脫敢露就可以誘惑到男人。

12.讓男人好奇的女人

男人天生就有探險和征服精神,而女人的神秘是會讓男人產生好奇心的,因此千萬別激發男人對女人天生的好奇心,就會讓男人產生征服的欲望。

13.不拘小節的女人

能夠誘惑男人的女人,通常都是不拘小節的那種女人,那種女人思想簡單,通常很少防備心,以至於往往會讓男人不知不覺愛上你。

14.善解人意的女人

男人通常不喜歡那種需要自己仰視的女人,一般比較喜歡容易相處更容易接近更容易得到的女人,這就是男人天性中的『賤』性。需要女人的善解人意。

15.崇拜自己的女人

男人當成追逐目標的女人一般都會把男人當成偶像或崇拜對象,這可以大大提升男人的英雄情結,這也是男人為什麼不喜歡有思想有個性女人的根本原因。

16.冷若冰霜的女人

假如對自己一直冷若冰霜的女人突然給了好臉色看,再對自己展現柔情似水,絕對可以融化掉男人的防線,對於男人來說,她可以成為老婆無法撼動的神像。

17.向男人求助的女人

男人總是同情弱者,天生有一種保護弱者的本能,面對著一個向你哭訴的女人,尤其是你一直有好感的女人,男人通常都無法做到心如止水無動於衷。

18.飢渴難耐的女人

男人雖然好色但也不會肆無忌憚,只有在接受到女人的示愛信號才敢膽大妄為,因此,當女人表現出飢渴難耐的時候,相信絕大多數男人都願意效勞的。

19.虛榮心超強的女人

當金錢無法滿足女人的虛榮心時,這樣的女人通常都會向有錢的男人主動獻身,而絕大多數男人是不會拒絕主動送上門來的女人的,錢就是用來花的。

20.為生活所迫的女人

最可憐的是那種被生活真正所迫的女人,為了生存,雖然無奈卻有時也不得不接受不懷好意男人的誘惑,有錢人就是喜歡拿錢來主宰別人的命運。

現代社會誘惑無處不在,真正能夠抵擋得住誘惑的人確實是鳳毛麟角。要抵擋越來越多越來越普遍的誘惑,關鍵還在自身,如果把誘惑當成美味的午餐,那就會想方設法去追逐,假如你真的愛自己的老婆,你就不會被形形色色的誘惑所迷惑,心底無私才能天地寬,才能識別誘惑,才能堅守得住自己的道德底線。


李永得肯定魏嘉賢推動客家文化 建議做移民田野調查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李永得到花蓮市公所聽取「茄冬樹客家百年屯墾情」以及「客家文化會館」的施工進度,並到文化會館會勘。對於花蓮市公所推動客家文化給予高度肯定。(圖/花蓮市公所提供)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李永得到花蓮市公所聽取「茄冬樹客家百年屯墾情」以及「客家文化會館」的施工進度,並到文化會館會勘。對於花蓮市公所推動客家文化給予高度肯定。(圖/花蓮市公所提供 下同)
記者王兆麟/花蓮報導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李永得8日來到花蓮市公所聽取「茄冬樹客家百年屯墾情」以及「客家文化會館」的施工進度,並到文化會館會勘,對於市公所推動客家文化給予高度肯定外,並建議花蓮市朝向客家移民人文的田野調查,讓在花蓮市的客家族群能了解自己的「根」及歷史淵源。
李永得上午偕同該會產業經濟處副處長陳瑞榮等人到花蓮市公所聽取簡報,花蓮市長魏嘉賢偕同主任秘書翁美華、建設課長徐國城、客行所長謝美惠代表市公所員工表達歡迎。另外市民代表胡仁順、傅國淵、李振瑋,行政院東部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許傳盛、花蓮縣政府客家事務處處長賴錦昌、文化保存科科長黎金環、立委徐榛蔚花蓮服務處主任陳文卿、立委蕭美琴辦公室執行長陳志強,行政院客委會委員黎文志、花蓮市客家諮詢委員主任委員張政勝及多位委員、國慶里長蔡宗貴、國慶里福德宮信徒委員會主委朱連春與委員們也都到場聆聽。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李永得到花蓮市公所聽取「茄冬樹客家百年屯墾情」以及「客家文化會館」的施工進度,並到文化會館會勘。對於花蓮市公所推動客家文化給予高度肯定。(圖/花蓮市公所提供)
魏嘉賢感謝客委會對花蓮市公所建設的補助,也特地帶隊到花蓮來了解相關工程的進度,市公所將目前進行的茄冬樹客家百年屯墾情工程的困難向李主委說明,李永得即刻提供意見協助改善。至於好客文化會館未來的經營仍需軟性建設的補助,市公所除了持續向上級機關爭取補助之外,也已做好開館的準備工作,未來將提供多元文化的展覽,讓更多人了解客家文化的內容。
建設課針對客委會核定1785萬元的「茄冬樹客家百年屯墾情」以及核定400萬元的「客家文化會館」等兩項工程提出進度說明,並將設計審查說明會包括委員及當地居民建議需修改的項目一一補述;課長徐國城表示,茄冬樹客家百年屯墾情的施作工項必必須依據法規辦理,但現階段有許多問題需要突破法規,因此需要相關法規來做檢討。另外因應民俗風水,當地居民希望能將廁所蓋在廟的「虎邊」,但除了向客委會提出變更設計核定,還必須有建築法規的約束,因此和民眾的期望有所落差。徐國城說,市公所計畫再辦地方說明會,並聘請了解客家文化的顧問,以及重新檢討設計及內容。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李永得到花蓮市公所聽取「茄冬樹客家百年屯墾情」以及「客家文化會館」的施工進度,並到文化會館會勘。對於花蓮市公所推動客家文化給予高度肯定。(圖/花蓮市公所提供)
至於花蓮市好客文化會館從民國105年11月提送修正後計畫,去年6月經客委會審閱意見完成預算書修正,並在去年7月辦理公開招標,由於第一次流標、第二次廢標,直到8月才完成招標決標。廠商在去年九月開工,歷經4個多月的施作,目前已申報完工。徐國城表示,客家文化會館未來除了成為客家聚落的總窗口之外,也將朝向縱谷客家產業振興的中樞發展,進而建構客家交流平台成為花蓮客家社區產業的旗艦店。
對於茄冬樹客家百年屯墾情所需工程的變更設計,李永得主任委員說,只要市公所提案送該會核定,他們會盡快完成回覆,但後續的建管法規的問題則必須好好思量,以免造成核定後無法完成的遺憾。
另外他也肯定魏嘉賢推動客家文化的熱忱,包括花蓮市是花蓮縣各鄉鎮第一個辦理親子客語研習的城市,而在推動客家產業及文化傳承更是積極。他特別舉浪漫台三線為例,客家移民的田野調查可以讓客家子弟知道自己來自哪裡,自己的根在哪裡,因此他建議市公所未來也能朝向這個方向來發展,將花蓮市客家移民的資料重新整理,讓各族群能了解客家文化的歷史脈絡。

此生不娶客家女,再活萬年也徒勞/客家女人特有的性格氣質和外貌


神秘喪葬儀式入地獄「打血污」 嘉義三朝法師傳承研究
神秘喪葬儀式入地獄「打血污」 嘉義三朝法師傳承研究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49LCPlg
打血污儀式中,用沙堆做出地獄門,在雞蛋上畫上兵卒,往生者牌位下方放置血盆,象徵血海地獄。(記者林宜樟攝)
2022/06/18 10:41
〔記者林宜樟/嘉義報導〕台灣漢人喪葬儀式流傳久遠,有許多特殊儀式,嘉義縣釋教三朝法師黃瑞村說,為女性往生者進行拔度的「打血污(或稱打血盆)」,是展演「目連救母」故事,由法師與家屬一同進行,破除污穢;由於此儀式源於古時女性經血為污穢的概念,隨著時代變遷,現代人觀念改變,打血污儀式未來可能會失傳,他與宗教研究者正在進行紀錄,研究傳承古老喪葬儀式;記者日前在黃瑞村進行打血污儀式時,經往生者家屬同意進行攝影、記錄。
黃瑞村是釋教三朝法會首席法師,主持慈德佛壇,知名的民雄大士爺祭法會科儀是由他主持,平時為往生者進行釋教喪葬儀式已有多年。
黃瑞村說,打血污的源由來自於古時認為女性經血為污穢的概念,古代女子若月事來時,會將沾染經血的布或衣物帶到河邊清洗,當下游有人裝河水供奉神明時,因而有可能對神明不敬,因此女性往生後,靈魂會被困在血池地獄,必須以打血污儀式救出往生者靈魂,另外如孕婦難產往生或墮胎過等,也會進行打血污。
日前黃瑞村為一名99歲的女性往生者進行喪葬儀式,他說,因高齡往生者幾乎都經歷過河邊洗衣等過程,因而向家屬說明進行打血污儀式。儀式進行前,先在牌位下方放置血盆,內放紅色液體代表血海,用沙堆組成地獄,四方放置雞蛋畫上地獄守門兵卒,象徵地獄四門。
儀式開始,黃瑞村擔綱目連尊者,拿著毛巾,手持錫杖,以吟唱方式進行,帶領家屬繞著沙堆,象徵進入地獄,通過奈何橋,打開地獄門,抵達血池地獄,由家屬喝下血盆內的象徵污血的紅色液體,以錫杖擊破血盆,讓往生者得到拔度,尊者再引領家屬離開地獄,完成儀式;家屬在展演戲劇的過程,象徵為長輩拔度、盡孝道,情境感人,有的家屬甚至會因此落淚。
黃瑞村說,台灣各區域釋教喪葬儀式進行打血污,大多是家族或師徒相傳,少有出書記載,各有些許不同的作法。然而隨著社會轉變,女性已不再到河邊清洗沾染經血的衣物,而醫學發達,孕婦大多順產,未來打血污儀式可能會越來越少進行;他目前正在玄奘大學宗教研究所就讀碩士班,與研究者為打血污儀式做完整研究紀錄。
神秘喪葬儀式入地獄「打血污」 嘉義三朝法師傳承研究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49LCPlg

此生不娶客家女,再活萬年也徒勞/客家女人特有的性格氣質和外貌此生不娶客家女,再活萬年也徒勞/客家女人特有的性格氣質和外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